时间:2023-05-29 18:19: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讲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技巧、绘声绘色、恰当。
在幼儿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从故事中,孩子可以学会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很有好处。教师讲述故事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给孩子讲故事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那么,怎样才能讲出幼儿喜欢听的故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一定要恰当选择故事
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故事内容和形式。3~4岁的小班幼儿,应该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的故事。4―5岁的中班幼儿,选择的作品可以是中外经典童话故事。5~6岁的大班幼儿,故事的选择要丰富得多,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 但无论讲什么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的细节进行扩充,把表现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避免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如持之以恒的故事,我常讲《愚公移山》,讲的次数多了,幼儿就厌烦了。当我改讲《龟兔赛跑》、《犟龟》等同类故事时,激发了幼儿兴趣,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说准普通话,力求做到绘声绘色
幼儿教师普通话标准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表达流畅。如教师教幼儿识字时,对幼儿说:“这是麦(mái)子的麦(mái)”,幼儿从小就认为“麦(mài)”的发音就是“麦(mái)”,这样会误导幼儿。
给幼儿讲故事,不仅要把人物、情节讲清楚,还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进入角色,故事才富有游戏性。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强故事对孩子的感染力,才能激发孩子的感知、联想,加强记忆。幼儿故事一般都带有表演性,通过语言和动作演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讲小花猫时,语言欢快,两手十指炸开放在脸两侧当小花猫的胡子,把小花猫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讲狐狸时,语言油腔滑调,脸部要把狐狸的狡猾面目表现出来。这就给孩子脑子里留下了小花猫和狐狸一好一坏的深刻印象。再如,学老爷爷说话,声音粗、动作慢;学小朋友说话,声音脆、动作快。学悲伤情节时,声音低、速度慢;讲高兴情节时,声音大、速度快。绘声绘色地讲,孩子就能入迷。
三、讲故事的技巧运用
1.设置适当的提问,合理的停顿。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时不要一气呵成,适当地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卖一下关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实是再次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讲故事。
2.运用各种动物叫声的模拟词。可以在讲到该种动物的时候随口叫出来。比如《拔萝卜》中,在讲到小狗时,先“汪、汪、汪”叫几声,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狗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在叫的时候,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地模仿角色的声音,对讲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3.鼓励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如学《找尾巴》时,幼儿会为找不到尾巴而哭,也会为小乌龟帮助解决问题而笑,这样孩子的情绪与故事情节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4.要有意识的重复和强调。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讲到关键处,要有意重复、强调,或者故意改变语言腔调,让孩子引起注意。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和改变,他们不会对这种重复和改变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在重复和改变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记忆了这部分的内容。
5.适当增加对话。讲故事是一种单向口语表述,但在讲述时适当加入一些双向口语交际的要素,适时引导幼儿加入,让幼儿补充情节、设计结尾、评论故事,可以使幼儿对故事的参与度更高,促使幼儿敞开心灵、发挥想象。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讲述《半个蛋壳》时,教师问幼儿:“小老鼠皮皮用蛋壳做什么?蛋壳怎么碎了?”幼儿一般都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会因此获得一种成就感。对于幼儿有一定了解的故事可以问“小朋友,如果你找到半个蛋壳,你会用他做什么?怎样做蛋壳才不会碎?”幼儿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了,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你真聪明。”这样的对话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开放性的问题不宜多,以教师讲述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慎重评价幼儿的回答,既不要强迫幼儿遵循既定的故事,也不能任由幼儿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尺度。
6.教师运用丰富态势语。幼儿故事讲述时的态势语基本要求是恰当和童趣。讲故事时运用的表情动作应和故事内容相吻合,形象、鲜明地表现故事的内容,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以引起幼儿联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以《鸭妈妈找蛋》为例,讲到谁见了都说:“啊,多可爱的蛋呀!”鸭妈妈高傲的抬起头,不停地拍动翅膀,乐得“呷、呷、呷”地叫。讲到鸭妈妈忘了在哪儿生的蛋了,可以低着头寻找,并焦急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今天,今天,我还没生过蛋呢!”时脸上要流露出恍然大悟,随即难为情的表情……这些态势语都可以增强故事感染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听故事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一项精神享受。在幼儿教育中,故事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还能带给幼儿无限的身心愉悦。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讲故事是实施语言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幼儿教师讲故事训练的基本要求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材
首先,适宜的故事素材是讲故事的前提。它在讲故事活动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讲故事,从内容上来说,要选择那些思想观点正确,内容新鲜健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作品。从艺术方面来讲,所选择的故事要具有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首尾完整,情节引人入胜。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更应选择情节围绕中心展开,符合幼儿生活实际,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但是,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尚不完善,情节不宜过于复杂,人物不宜过多,还要注意情节的完整性。例如《巧克力饼屋》《小红帽》《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故事,情节简单又有波折,线索清晰,内容连贯完整,人物性格鲜明,适宜对幼儿进行讲述。
其次,选材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那些深浅适度、符合大多数幼儿欣赏水平的故事。幼儿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非常紧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3~4岁的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认知水平较低,应该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带有重复内容的故事,如《好饿的小蛇》《拔萝卜》等。4~5岁的中班幼儿,理解水平逐步提高,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幼儿生活故事、情节稍曲折的中外经典童话故事,如《珍珍唱歌》《皇帝的新装》等。5~6岁的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增加,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可以选择,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如《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愚公移山》等。
二、合理加工
选好故事的基本材料后,还要根据讲述时间和听众特点,对故事的原材料作必要的加工处理,对故事的加工可以从文本和语言两方面进行。加工方法有添枝加叶、修枝剪叶、成人语言儿童化等。
(一)添枝加叶
幼儿图画故事以其独有的图文合奏的魅力备受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幼儿图画故事出现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图画故事通常是图文并茂地讲述故事,许多精彩的场景只出现在图画中,而文字却没有体现,幼儿教师在讲述幼儿图画故事时,可采用添枝加叶的方法对故事进行加工。例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名作《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中的文字和图画, 就像相声表演中的捧哏和逗哏,缺一不可。这个故事的文字讲述了一只母鸡的散步过程。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单看故事的文字,翻译成中文只有44个汉字,英文是36个单词,全文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作为故事的文字,它的语言显得平白,不生动,很没有意思。如果只是讲述故事中的文字部分会让幼儿味同嚼蜡, 对故事失去兴趣。要想使故事从平面走向立体就需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充实。如,狐狸想吃母鸡却一头扎进池塘的场景,在书中只有绕过池塘四个字,经过添枝加叶后可变成:狐狸又向母鸡扑去,扑通这一次它掉进了池塘里,池塘里的水冰凉冰凉的,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连小青蛙都吓了一跳。呱呱 是谁打断了我们的聊天?而母鸡萝丝却绕过了池塘不慌不忙地走了。
故事的原材料中对狐狸的描述没有文字,讲故事时就需要添加狐狸的形象,再加上拟声词的运用,人物对话的添加。这些对故事材料的添枝加叶,既丰富了故事内容,又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生动再现,使故得丰满有趣。
(二)修枝剪叶
有些故事内容很精彩, 情节也很有趣味性,可是故事内容太长,不适合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下讲述,对于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进行修枝剪叶。讲述时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删除故事的次要情节或将其一带而过,这样就可以压缩故事的内容,使故事更精练、简短、紧凑。经典童话故事《丑小鸭》是非常受儿童喜爱的作品,但如果照着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原著来讲的话,恐怕大多数幼儿会无法欣赏。故事的结尾原著是这样写的:
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 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它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 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荫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翅膀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 被他们杀死,要比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鸡场的那个女佣踢和在冬天受苦好得多! 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它,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 这只可怜的动物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着死。但是他在这清澈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却是一只天鹅!
鞠萍姐姐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把结尾部分改成了这样简单的几句: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丑小鸭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考验,他长得高大结实,竟然能够展翅飞翔了。他看到花园里有三只天鹅,想游过去,可是又担心他们会啄死他。忽然,他头一低,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啊,我再也不是丑小鸭了,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原著多用形象的语言,有文笔出色的景物描写,有情感真挚的心理描写,但是这些语言远远超出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储备,对幼儿来说还是太难了。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作品内容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修改,删掉句子中大量的修饰语,把长句改为短句,减少描述性的句子以及大段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适应幼儿的语言接受能力。
(三)化深为浅
故事文本一般都是由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作家创作作品时常常着重于故事内容的完整性、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有时忽略叙述语言的口头性。因此,讲述幼儿故事有一个书面语到口语的转换过程。要将成人化和书面化的语言改为儿童化、口语化的语言。使故事材料更适合讲述。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就简,使用词汇涉及范围较小、句法结构较短的语句,不使用让幼儿感到理解困难的专有名词、抽象词语和长句、复合句等。
1.词语运用以浅代深
故事《月亮出奔》 啊我是多么明媚,多么皎洁,多么娇艳! 要是白天也能够和人们见面,那该有多少荣誉和赞美落到我的身边!就是那个太阳逼得我不能露脸! 中有许多幼儿不理解的词句, 幼儿教师如果在讲述故事时,只是按照故事的文本给幼儿讲述,书面化的语言,会使幼儿难以理解,如果将其改为通俗的口语,如将明媚、皎洁,娇艳改为美丽、明亮,将荣誉和赞美换作夸奖,幼儿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2.句式运用短小精练
句子要更短小一些、更简单一些,附加成分尽量少,适当重复。如孙敬修爷爷在讲故事时会把因为天下雨, 所以带把雨伞 改为啊,天哗哗地下雨了,怎么办呢? 带把伞吧! 去掉关联词语的短句的运用使语言口语化,这样饶有风趣地讲述更能吸引幼儿。
三、形象讲述
要做到讲述生动,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使用形象的口语
要用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符合幼儿口语习惯的话语讲故事。做到简洁、生动、通俗,让教师说起来顺口,幼儿听起来亲切,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例如,《皇帝的新装》形容骗子的狡诈用诡计多端、心术不正,不如说他眼珠儿骨碌一转,想了个坏主意更加直观。
(二)把握好语调和语速
讲故事的人要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加以区别。如果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不会吸引人。讲故事还要处理好语速和节奏。一般来说,故事的开头一般用慢速,情节紧张时就要注意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有时还可以适当停顿,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增加情节的感染力。总体上讲,给幼儿讲故事,速度不宜过快。
(三)恰当运用态势语
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也可以说是以故事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故事不仅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而且有较为标准的语言形式,使幼儿极易接受。同时故事作为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在极易接受的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个向幼儿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语言的重要文学形式。
给幼儿讲故事一定要先选好故事,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不同的故事内容和形式。一般来说,3~4岁的幼儿爱听动物的故事,5岁以上的幼儿爱听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给3~4岁幼儿的故事要简单易懂,否则幼儿就听不进;给5~6岁的幼儿讲故事应选情节较曲折的故事,否则孩子不会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但无论讲什么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选好故事,还要考虑到最近一段教育要求和需要,考虑本班幼儿接受能力和幼儿中存在的问题来选择需要的故事,如果有的故事思想内容很好,但有的词句过深或故事过长时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把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接受的语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情节。
为幼儿选择教学用的故事应有计划,应根据思想教育的要求,每月每周有一个计划安排,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幼儿进行教育,而不应毫无计划地找到什么故事就讲什么故事。
讲故事的人,是作品的说明者,他必须了解听讲者又必须了解作品;幼儿的年龄成分和健康情况;班的组织性、准备性;有无听讲的习惯,是经常听或是偶然听;儿童是在作业或散步之后集合听等等,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讲述者越了解他的听讲者,就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了解听讲故事儿童的观念范围是很重要的,他们过去的经验(比如他们是否见过河、海、湖,是否见过刺猬、松鼠等等)能帮助他们了解新的故事,老师应从儿童熟悉的东西出发,并且讲新的要求与旧的知识相融贯。
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以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点句、重点词,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问题。
给幼儿讲故事前,老师还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还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透彻地、正确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才能在讲故事时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对故事中的象声词(如风吹的声音、火车响的声音等)要尽量讲得接近形容的声音。这样在给儿童讲故事时,才能做到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删去不合适的内容,增加不足的部分,改去深奥的语句,使幼儿能听懂。
在讲故事之前,老师要让幼儿安静地坐好,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取决于讲故事的技巧。教师站着或坐的位置,要使所有的幼儿都能看到老师的脸。讲故事的目的是要把主题思想传达给幼儿,达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求有极大的感染力才行。所以感情是讲好故事的重要关键,感情越充沛鲜明,感染力就越大。
一、倾听故事,在理解中丰富幼儿词汇
幼儿学习语言是从理解简单的词汇开始的,有了一定词汇的积累,慢慢再学会表达。因此,幼儿词汇量的多少,也决定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在语言发展的刚开始阶段,由于幼儿对生活认知不足,加上积累的词汇不够多,经常会出现一些乱用词的现象,乱用词就是对于一个词语,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不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去描述,只是生搬硬套,造成表达上的混乱。如老师教给幼儿“可爱”这个词用来形容小狗之后,一些幼儿马上说出一系列“可爱”的东西,像“可爱的天空”“可爱的-大树”“可爱的小河”,等等。当然,还有乱造词现象也较严重,刚学了“白花花”这个词,有的幼儿就说出了“黑花花”“紫花花”类似的词语。这样的问题,肯定会影响幼儿语言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幼儿时期,通过一定的方法丰富幼儿词汇是发展语言的必经之路。对于幼儿来说,最熟悉不过的是一系列童话故事,故事中有着丰富的词汇,平时利用每日固定的时间,由家长或老师给孩子讲故事,同时指导幼儿学会倾听,在理解中不断丰富幼儿词汇。
1、给幼儿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无论是在园内,还是在家中,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在家中,选一个安静的场所,有条件的放一点轻音乐,家长娓娓道来一则则生动的故事。在幼儿园内,老师给幼儿讲故事时,为了加深对故事中词汇的理解,可以借助一些色彩鲜艳、情境具体的画面来有重点地学习。丰富生动的画面吸引幼儿注意力集中,此时幼儿倾听效果一般较为理想。
2、教师的主导不能忽视。每一则故事,教师在讲前都要能把握住其学习的“听点”,幼儿在听故事时,到了关键处,教师可有意识地改变语调,提醒幼儿注意,有时还可以引导重复相应的词汇几遍,以便于幼儿理解积累。对于故事中重复的话语,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说。当然,教师还不要忽视鼓励和表扬的作用,因为鼓励是孩子形成倾听习惯的动力,孩子表现不错,不要吝啬自己夸奖的话语,孩子表现稍有欠缺,换一个角度思考,鼓励孩子加油。这样,幼儿更乐于倾听,自然而然地会积累上更多的幼儿词汇,为语言表达打下基础。
二、复述故事,在模仿中发展语言能力
复述故事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语言活动。通过听故事,积累其中丰富的幼儿词汇是指导幼儿复述故事的基础。
为了提高复述的效果,我们经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所要复述故事的大体内容,里面有哪几个故事人物,发生的地点,什么事情,等等。然后再尝试让幼儿开始复述。指导幼儿复述时,我主要是让幼儿从模仿开始,在模仿中发展其语言能力。
1、模仿声色、动作。所谓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这是讲故事的理想境界。指导幼儿复述故事,要注重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神色表情、动作手势等,因为绘声绘色的复述、夸张自然的动作能够充分表现出故事的内容,同时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也让幼儿知道故事应该怎么讲才算好听、好看。经常性的开展这样的语言活动,我发现不少幼儿对讲故事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当他们一次次大胆地站在台上讲故事时,语言能力也随之渐渐地提高了。
2、关注细节、重点。一般来讲,幼儿在复述故事时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基本掌握故事内容,但由于幼儿的语言敏感度不高,有时候容易对故事中的细节或重点内容一点而过,从而不能展现故事给我们带来的语言魅力。因此,在指导幼儿复述时,对一些细节或重点内容的模仿,老师要予以强调和反复,让幼儿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编讲故事,在想象中培养语言能力
编讲故事是幼儿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适合开展的语言活动,它重在引导幼儿根据提供材料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在故事中表明自己对真善美的看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指导幼儿编演故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续编故事。老师选择一则故事,将故事讲到其中的一个关键处,然后停下,提问幼儿:“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儿呢?”“事情的结果将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编出下面的故事情节,然后讲述或表演给同伴听。
2、看图编故事。到了大班,可以组织幼儿看图编故事,指导幼儿从“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什么?”这几个方面来说说图画,鼓励幼儿看着画面说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如果幼儿在讲故事时遇到困难,教师要适时点拨,予以帮助,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3、实物编故事。平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些实物指导幼儿编故事,如幼儿带来的玩具,选几件放在一起,给他们一个场景,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些都可以让幼儿在丰富的想象中不断培养自己语言能力。
故事是幼儿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一些理性地概念性的东西不是能完全理解,但是对于有声有色的故事,幼儿是很喜欢并且能很乐意接受的。同时故事也是文明的传承,是社会文明在幼儿中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
很多幼儿园,将故事引入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学创新力度的增加,而且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激发,又能培养幼儿思维扩展的能力,所以说,故事教学法对于幼儿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学中,教师为幼儿讲故事,对幼儿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最好以一个故事陈述者的身份,让自己也融入故事之中,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强调突出,让幼儿对故事有个整体的认识,老师还可以和幼儿进行互动,而不是自己讲,幼儿就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老师和幼儿互动,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儿童喜欢上故事课。
一堂课或者整个故事课而言,不光是让老师,老师还可以让幼儿来讲。大部分幼儿具有一定的图文阅读能力,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会给幼儿讲故事,幼儿是会记住的,这时候,让幼儿自己来讲故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幼儿充满信心,并在课后积极的准备自己的故事。能增加幼儿的阅读能力。
在幼儿故事课堂中,作为老师,不能让一节课只停留在故事的层面,要对故事进行引深,讲完故事后,要告诉幼儿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并引用在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讲故事 策略
前言
幼师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与孩子相处,而幼师通过讲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以及真挚的感情去给孩子们讲述一个个优美动听的故事,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对孩子的精神发展、性格形成等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我校的生源主要是来源于中考失利毕业生,学生的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较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故事文本的理解和演绎能力不足。
2.故事教材缺失,故事素材稀少。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专门的一门课来“讲故事”,因为要兼顾公共课与技术课,因而讲故事只能作为第二课堂或者在自习课等其他时间来讲解。而讲故事的素材,我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的图书资源,虽然最近有新的故事素材出现,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专业学习与工作需求差异大。现在用人单位对幼师的讲故事能力的考核越来越看重,在平时的工作也对幼师讲故事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每年的省市技能竞赛中会对学生的讲故事能力进行短期培训,虽然针对性很强,但是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只能解决一时的比赛问题,并不能对学生以后的工作需求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必要性
1.好的故事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对事物的好坏并没有什么分辨能力,好的故事不仅是情节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幼儿的模仿学习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比如关于友情的《长颈鹿与山羊》教会我们要互相帮助;关于好奇心的《奇妙的雨伞种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等等。
2.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讲故事的能力,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说话能力,实际上却是沟通交际的能力。良好的演讲能力能够为一个人的成功添砖加瓦,同样的在幼师的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让家长、幼儿园双方联动,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策略分析
前文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能力存在的问题,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对故事的“讲”都是即兴表演的,是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演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能够做到朗读故事,但即兴表演的能力有待提高。下面从几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1.加强故事创编的训练。讲故事有四个特点:教育性(寓教于乐、开阔眼界);趣味性(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表演性(声情并茂、活灵活现);再创性(添枝加叶、引人入胜)。再创性是对幼师讲故事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因为幼师不仅要给孩子们将书本上的故事,还要能对周围身边发生的事情、网络信息时代的热点事件与新闻等生活素材进行加工创作,给孩子们能够娓娓道来。
要进行故事再创,首先要保证故事的思想健康向上,而叙事方法与讲述语言要符合幼儿的接受习惯。比如口头语的表达幼儿接受起来很容易,这跟他们平时听到和自己说话的习惯、方式是一样。例如:小猪往前走,看到前面有一只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的小白兔,就高兴的喊:“小白兔,我和你玩好吗?”给孩子们这样讲,会比较平淡无味,可以改成这样:小猪自己蹦蹦跳跳地往前走着(老师起身模仿蹦蹦跳跳的动作),看到对面有一只长耳朵(双手重耳朵旁伸出),短尾巴(一只手在背后做尾巴状),红眼睛的小白兔正在东张西望(另外一名老师模仿动作),小猪高兴地跑过去,说到:“小白兔,小白兔,我和一起玩好不好啊?”这样讲述出来增加了感情与动作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内容。
而故事再创可以通过设计开头用提问式、讨论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对情节进行修改,或者增加转折情节,或者删去拖沓内容,使故事简单中又凸显趣味性;在结尾的时候,可以用悬念式(长故事)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可以用提问式、总结式来让孩子们热烈论,增加故事的思考性。
2.注重方法,掌握讲故事的技巧。讲故事是要求要把故事绘声绘色的讲出来,这就要求不仅仅内容上要有情节,还要求在语言叙述上要有感情、有特色,要讲“儿童话”,还要通过动作、表情等表演将故事中的人物、环境、气氛等表现出来。
语言方面,儿童化语言叙述要浅显易懂,句式要简短明快。例如:阿谀奉承可以改成:拍马屁;可以多增加拟声词,模仿各类声音,如汽车“嘟嘟”,火车“哐哐”,门铃“叮咚”还有各种小动物的声音等等,通过简短明了的语言与拟声词的运用,增加讲故事的特色。
除了有声语言,还有无声的语言态势语的运用,可以让故事更加增彩。态势语的设计要遵循自然、得体、适度、和谐的原则,用一句话说就是表演不能浮夸,虽然夸张也是一种表演方式,却不适宜运用过多。
猴王找到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眼睛转动,手指挠头)?这个猴儿也是从来(摇头)没有吃过西瓜啊。忽然,他想出一条妙计(左手食指向上伸出),他把所有的猴儿召集到一起,左右来回走动(背手)说:“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双手掌心向内画圆比划一下)西瓜,这个西瓜的吃饭嘛我是全(晃一下脑袋)知道的,但是我要(伸出右手食指上下晃动)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饭。说对了(拍一下西瓜)我就多赏给他一块,要是不对(向左瞪了一眼)我就惩罚他。”・・・・・・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模仿猴王的动作的时候,老师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让孩子们一下就知道这个猴王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态势语在讲故事中的具体应用。当然还有其他很好的故事,比如可以一人分饰两角,用不同的腔调与语气来让孩子们区分2个角色,例如狐狸的狡猾,狼的凶狠,狗熊的憨厚,松鼠的善良等等,这样就很好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结语
要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对于教材教师多与其他学校、高校的教师加强联系,对教材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故事素材;引导学生观看优秀剧目,尤其是优秀动漫与网络剧目等,加强故事的时代性;可以在学校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幼师学生的讲故事经验与实践能力。如此一来,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会有一个明显提升,会把故事讲的更加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口语 讲故事训练 大专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71-01
讲故事能力是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因此提高幼师学生的讲故事能力至关重要。首先,从提高幼师学生专业化程度、从教技能角度来看,讲故事不仅是锻炼普通话水平的方法之一,而且还是日常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以讲故事水平高低是评价幼儿教师语言素养和从教技能一个重要指标;其次,从提高幼师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在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进行讲故事训练,不但能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心理素质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深化幼师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他们对幼儿文学的兴趣;最后,通过这项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即兴说话、演讲、交际语、辩论等能力训练都具有很大帮助。
1 大专化要求和“讲故事训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今许多幼师学院都正在逐渐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型。中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高职则必须进一步拓深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不仅要对专业技能和技术进行指导,而且要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对专业技能相关原理做出具体阐释。
教师口语之“讲故事训练”专题在大专化背景下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呢?第一,课时变少。大专是三年学制,教师口语课从原本的三年课程压缩成了一年,“讲故事训练”这一原本贯穿于三年的重点项目现在只有六课时的教学练时间,以及2课时的考核时间。第二,学生缺乏讲演自信和能力。第三,教学研究方面,从目前知网、万方等论文系统中有关幼师“讲故事训练”的论文研究内容来看,多数研究停留在简单记录和经验整理上,对前沿理论的运用仍不够多。
2 打造大专化“讲故事训练”特色课堂
“讲故事训练”是幼师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一个最为关键的项目。根据西方现代先进的系统论,我们在教学中应将“讲故事训练”看做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四个环节组成:讲故事的重要性解读,故事选材讲解、讲演故事分项训练和期末考核。其中,讲演故事分项训练又细分为四个部分:分析故事训练,语音形象塑造和语气语调训练,态势语训练以及课外拓展训练。
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深入地学会讲演一个故事,在分项训练中,教师只选取一个内容具有趣味性、角色鲜明、对话富有个性特征的典型故事――《两只笨狗熊》作为课堂范例。
2.1分析故事训练
故事中心和重点:《两只笨狗熊》讲的是一个两只笨狗熊因为贪心而导致丢了西瓜拣芝麻的故事。重点应放在狐狸帮狗熊分面包和狐狸挖苦狗熊这两个情节上。
分析角色:①狗熊贪心,都希望自己吃到更多的干面包。但同时狗熊又非常愚蠢,居然眼睁睁看着狐狸一口一口吃掉最大部分的干面包,却还觉得这是在帮助他们;②狐狸贪婪、伪善、狠毒,看见两只笨狗熊抢面包,便很快想出诡计骗得了大部分面包,吃完后还嘲讽狗熊太笨。
2.2语音形象塑造和语气语调训练
所谓语音形象塑造,即讲故事者运用符合角色年龄、身份、性格、生理特征的语音塑造角色形象。所谓语气语调,即用声音的高低、快慢、虚实、强弱变化来形成不同语气语调,表达不同的语义和思想感情。
狗熊体型笨重,头脑愚蠢,应该用粗、重、慢、低的语音形象来表现其二愣子的个性。狐狸体型瘦长,性格伪善、狡诈、阴毒,应该用尖声细气,带着曲折调的语音形象来表现其特征。
2.3态势语训练
态势语是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
叙述性态势语要求平实自然、大方得体。角色态势语则要结合具体角色,用夸张、生动的身姿、手势、表情来诠释。用缓慢的动作、傻愣愣的表情来表现笨狗熊,用灵活多变的身姿和手势,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来表现狐狸。教师应该多做示范,另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动画片、幼儿园教学录像等,让教学更直观形象。
2.4课外拓展训练
课外拓展形式有很多种,针对“讲故事训练”这一系统,可以开展以下活动:①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到幼儿园、公园等真实的社会环境下去讲故事给幼儿听,以便知道自己讲演故事的实际效果;②扩展阅读。推荐几本幼儿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必须至少熟读五十篇幼儿故事。
3 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化考核评价形式
教师对学生讲演故事能力的考核评价也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在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建构主义核心内容,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到“讲故事训练”的课堂中,就是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分析故事、揣摩角色、上台来进行分项训练,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示范、评价。在课外拓展中,教师挑出几名较为优秀的故事讲演者,让他们组织几个讲故事小组,在同学间形成互帮互助、互评互改的良好氛围。经过课堂和课外的各种训练以后,还应该在期末进行一次最终考核。
“讲故事训练”是一个复杂、长期性的训练,但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能受用一生的知识,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我们采用具体案例进行教学,然后总结升华出讲故事的普遍技巧,保证学生既有具象化的经验,又有抽象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巧霞.略论影视艺术语音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1.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2.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故事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62-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样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正处于接触和学习的最初阶段,就像一张白纸,正是帮助他们培养习惯与锻炼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由于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等方面的限制,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要精心选择,不但能够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心,还要能够让幼儿感兴趣,并且能够充分地把知识传授给幼儿。故事教学就是满足上述条件的一种非常适用的幼儿教育方法。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帮助幼儿好好地学习知识,认知道理。关于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教育实践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故事可以培养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故事教育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限制,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幼儿教师要注意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幼儿可以听懂的语言,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听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同时要注意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讲解,比如配以事物、图画、手势与肢体语言等等。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词语的解释,还要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反复的讲解,通过反复的重复,加深幼儿对词语的印象,巩固幼儿的记忆,已达到培养幼儿词语理解能力的目的。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精心选择故事,在故事教学中多提问幼儿,不但帮助幼儿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要有目的地训练幼儿对词语的灵活运用。
二、幼儿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教学不但要给幼儿讲故事,培养他们的词语理解能力,还要鼓励幼儿尝试着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唯有如此才算是完整的故事教学。幼儿教师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鼓励幼儿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勇气与自信心。幼儿教师在给幼儿讲述一个故事超过3~5遍,孩子才能够记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教师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辅助,幼儿一般就可以把故事听下来,并且帮助幼儿整理清楚故事内容。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复述故事时,尽量运用肢体语言或表情来引导幼儿讲述完故事,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多鼓励与表扬,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幼儿忘记故事的时候要引导与帮助,培养幼儿表现的欲望与自信。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不断地重复地复述训练,使幼儿能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完整的故事,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故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表现力,提升其模仿能力
在故事教学中,当幼儿能够完整地复述故事的时候,就要引导和培养幼儿学习如何通过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来形象地表现故事。儿童的言行举止一多半都来源于模仿,而幼儿模仿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教师或家长。幼儿园的教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手势和动作。教师丰富的语音语调,得体到位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做出好榜样,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书中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对象。一般的幼儿园都开设有语言课,鼓励幼儿运用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欲望。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幼儿进行表演,并对幼儿不断生动形象的表演加以模仿,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和模仿能力,为将来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做好铺垫。
四、听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的年龄导致他们具有丰富、天真的思想。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遇到适当的情节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思考问题,追寻答案,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笔者在给幼儿讲故事《狼和小羊》的时候,由于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尾,就给幼儿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当笔者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问幼儿:后面会怎么样呢?幼儿会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给出许多的答案,不但由于幼儿的参与提高了他们对故事教学的兴趣,还充分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五、故事中的道理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一、创设适合语言发展的环境
1.教师创设一个温馨的像家的环境
孩子们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甚至比妈妈更喜欢他们,经常地亲一亲、抱一抱小朋友,经常跟他们玩游戏,经常跟他们说说话……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可亲可近,在幼儿园开心快乐,为孩子们开口说话打下了基础。
2.教师为幼儿创设说话的机会
每天早晨刚入园,老师主动问“你好”,接走时主动和孩子、家长说再见。其他老师到我们班上来,老师要带着孩子一起向外人问好,时间长了,孩子们早上来了能主动向我们问好了,其他班老师来了也知道打招呼。结合一日活动的细小事情促使孩子说话,如当发现孩子要喝水时,必须先让他说水,再把水杯给他,促使他开口。
3.积极应答幼儿的谈话,并使谈话继续
托班孩子由于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往往配以动作,让你明白就行,有很多孩子只是叫声“老师”就不说了,然后指给你看或拉着你进入现场,而省却了他嘴上的功夫。我平时注意观察孩子,能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特别是在孩子要说话时我会给予特别关注,一是鼓励孩子把话说完,二是引导孩子继续说下去,引导孩子从肢体交流逐渐过渡到以语言交流为主。
二、教师多使用拟人化教学法
众所周知,托班幼儿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说“再见”。利用这样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做游戏,他们会更喜欢。因为拟人化的教育更符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当我们用生动活泼的语调讲故事给幼儿听时,他们都安安静静地听着。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我们要尽量让自己的Z音语调丰富多彩,并经常运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上安全课‘我和椅子做朋友’时,开始时我就讲“呜呜呜,呜呜呜是谁在墙角哭啊,原来是一把摔倒的椅子”,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产生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兴趣为师,使孩子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能有效提高小朋友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学。这就是拟人化教学的魅力!
三、让幼儿与图画书、童谣一起成长
语言最终以书的形式流传,文化也在书中得以传承,学习以书为媒介、为载体,要想发展语言,就要带孩子走进书的殿堂,同时,也传授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1.利用对老师的依恋,吸引幼儿阅读
2―3岁幼儿年龄小,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在幼儿园老师是他们最信赖和依恋的人,我们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先主动进入阅读区,再吸引孩子们来到阅读区。
2.讲好听的故事
对托班孩子而言,并不是情节多么丰富,语言多么优美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他们要的好故事首先要听懂(听个差不多),当然要讲得生动,语句短有重复并配以动作,孩子们最喜欢。每次我们看书(有时是图片),再找一找之后会有一个好故事讲给大家,有时是现成的,而大部分时间是自编或改编故事,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讲得形象生动,孩子们会记忆深刻,一些经典语言或重复语言他们会拿来用在日常谈话中。
3.请孩子帮着讲故事
2岁半到3岁的孩子已经能帮着讲故事了,我们就把一些讲过多遍的故事(爱重复地听一个故事也是托班孩子的特点)边看书边一起讲,孩子特别喜欢。
四、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求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话,特别是围绕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与生活,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同时家长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日常交谈。
2.睡前讲故事
小班中秋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
⒈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⒉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制作水果拼盘,月饼拼盘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⒊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水果、月饼家长提供。
⒉呼啦圈、气球若干个。
⒊一次性水果盘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1、介绍中秋节的
第二环节:亲子其乐融融
1亲子游戏: 蜈蚣散步
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蜈蚣报名参加了赛跑。一大早蜈蚣妈妈就把小蜈蚣从床上拉了起来,叫他吃好早饭后赶到比赛现场。说完妈妈便到屋后菜园种菜去了。好半天,忽然听见小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赛快开始啦!你怎么还不去呀?蜈蚣妈妈想着:这孩子跑到哪去了?推开门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原来小蜈蚣在忙着穿鞋呢。他的脚太多太多,穿了好半天都还没穿完。
目的:锻炼孩子的耐力和腿部力量。准备:给孩子看蜈蚣的图片,让孩子知道蜈蚣走路的方式。
1、由孩子做排头,家长将手搭在孩子肩上,蹲下。
2、随着一、二、一、二的口令,孩子和家长向前行走,脚步要协调,不能乱。
提示:可以多叫几个家庭成员一起参加。
再念一首儿歌:一百只脚的小蜈蚣,穿起鞋来不轻松,不轻松,快用功,赶紧上路急匆匆
3亲子制作水果拼盘和月饼拼盘
按六个家庭为一组,利用自己带来的水果和月饼合作制作水果拼盘和月饼拼盘。并且和幼儿一起品尝。
第四环节:放孔明灯,活动结束
小班中秋活动方案二设计意图:
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的孩子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总体活动: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中秋节的来历。
2.幼儿的科普知识,月食,与影像知识。
3.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时间:中秋节当天下午14:30----17:30
活动环境:园所室外与教室能凸显中秋节日的环境布置。
例如:
1、主题墙的设计,剪刀、彩纸,剪出月亮、月饼、小兔子等的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
2、月饼盒、酒盒、化妆盒等废旧盒子与红色绳结制灯笼,悬挂在教室与室外。
道具:绘画工具;灯泡、皮球(大、小各);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水果、盘子、水果刀。
其它: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活动过程:全园孩子参加,自愿报名的选择活动的项目。
活动一.美丽图,我来画
活动:让孩子用绘画的手法表达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活动:教师事先中秋的图片贴、挂在教室。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班级的中秋环境创设和优秀美术作品
2、幼儿理解并选择不同的材料美术创作(不限,画风不限,工具不限。)
活动,供老师们参考:
1.类型:水粉画:水粉颜料、调色板、排笔、水粉纸、清洗颜料与画笔的小水桶。
2.类型:水墨画:宣纸、墨汁、毛笔。
3.类型:黏贴画:颜色的纸片、旧布头、树叶、等物品用胶棒粘贴在底板纸上,粘贴出美丽的画面。
4.类型:蜡笔画
工具:油画棒、白纸
5.类型:彩瓶新衣
方法:将瓶子外层图上不同颜色的水粉,等晾干后,在水粉上作画,也可在瓶口处系上丝带装饰
6、类型:添画:教师可图画的半成品、画笔
7、类型:手工折纸:成品、过程图(需家长和老师的)
8、类型:拓印:小印章、印泥
9、类型:砂纸
10、类型:陶艺:颜色的泥,烤箱
注意:
1、每种最好都几个漂亮的成品,供幼儿参考
2、如感觉有难度,可请老师或家长帮忙
结束后,教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写上名字,分类展示在教室内,最后幼儿可将作品带回家。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活动:
1、过程中亲子互动,家长的认识。
2、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自信、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
故事内容: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寻找、中秋节的小故事。
舞台布置:凳子摆放为半圆形,中间为幼儿讲故事与表演的区域,小区域背景可用幕布上面粘贴快乐迎中秋之类的标题,还可用纸板剪贴出月亮、大树、星星摆区域背景。
参考图片:
服饰:教师为表演幼儿小兔子、月亮等头饰;魔法棒、魔法衣等(可让幼儿身穿魔法衣、手拿魔法棒讲故事,以幼儿的表演欲望)。
活动过程:
1、教师整体讲解这次活:动的要求、及意义,宣布开始,并做活动的主持人
2、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
3、可以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可以穿插着,提前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可以是讲故事的舞台。
活动三.学科学,懂知识。
活动:
1、开发幼儿的力与艺术想象力
2、培养手指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模仿能力;
3、幼儿科学小知识。
活动:
道具: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知识:熟悉物体、动物的轮廓形状。
活动时注意:
1、要尽量安静;活动室内很黑,请幼儿不要乱跑以免磕伤;
2、活动室的空间要求:所有人后,还可以有足够的空间自由活动,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分批。
活动过程:
奇妙的手影
教师幼儿用小手做各样的动作,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教师故事让幼儿的想象能力故事手影。
例:故事《可恶的大灰狼》
一天,小动物们在大森林里开联欢会,孔雀表演着优美的舞蹈,太阳公公在天空上微微笑。大公鸡为孔雀伴唱,小鹿、小乌龟等一群小动物正在为欢呼。只听嚎一声,从大树背后窜出一只大灰狼。大灰狼东看看、西瞧瞧,张开血盆大口恶狠狠地说:肚子饿得沽沽叫,抓个动物当点心。小动物们都吓得躲了起来,大森林了欢乐。
小班中秋活动方案三一、设计思考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活动中,主要丰富幼儿的以下相关经验:
1.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
2.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
3.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4.月饼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主要目标:
宝贝班、小班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知道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
(2)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参加节日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2)通过歌曲演唱、传说故事、古诗诵读《静夜思》、品尝活动等了解中秋节。
中大班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关键词:故事;早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10-01
故事以真实的或虚拟的事情作为讲述对象。是具有连贯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叙事性文学体裁。那些得益于早期教育的成功者,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听故事功不可没,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
一、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有的幼儿寡言少语,若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图片等简单教具,那么这样的活动环境使幼儿缺乏兴奋点。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具有感性的立体信息显示的动态情境,能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多媒体技术用于故事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