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科技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时间:2023-05-29 18:1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实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联合《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规定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经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承担单位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统筹使用和管理。

在广泛倾听我国科技人员的呼声后,在研究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科研项目支出政策,以及总结我国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科研活动特点和实际需要,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制定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调整了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建立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明确课题专项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增加了绩效支出。

近两年来,地方财政、科技部门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精神,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根据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地方科研经费管理规定,陆续出台了地方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对科研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明确,增列绩效支出。

一、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现状

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间接费用比例

以上经费除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和基本建设费后的5%,其他科研经费的绩效支出均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5%。

高校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间接费用管理办法,下面列举几所有具体规定的高校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案:

由以上可以看出,各高校对间接费用一般都包括了管理费用补偿、资产占用、水电费消耗、绩效支出等内容,基本贯彻了文件规定,但由于间接费用补偿机制实施时间不长,一般都是以比例提取的形式规定支出内容,能否真正达到科学合理的成本补偿,有待实践考核。

二、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间接费用预算管理

间接费用一般采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一般规定比例上限,有的课题在编制预算时,不按照上限填列,甚至有些课题承担单位不填列间接费用。笔者就曾看高校作为参与单位的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预算由承担单位,一家海外上市的公司编制的,总课题间接费用预算为0,高校作为参与单位,没有一分钱的间接费用补偿。如此的预算缺失了间接费用的补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规定:“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项目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直接费用的各项支出由项目申请人根据科研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间接费用按照归口管理部门和学校相关规定,由学校统一编制。”高校作为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财务部门由高校授权,在各课题编制预算时,按照规定比例上限内据实编制间接费用预算,打消课题负责人对预算编制比例的顾虑,同时明确间接费用由高校统筹的概念。高校作为参与单位的,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分解间接费用时,与课题承担单位在核定的间接费用总额基础上,向课题承担单位积极争取间接费用足额到位,为学校争取最大的经济补偿。

(二)间接费用核算管理

目前间接费用基本有两种提取方式:一种是经费入账时由学校直接提取,一种是在专项中列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规定“按照有关科研项目费用管理办法规定提取间接费用的,学校要合理确定项目间接费用标准,以直接提取方式将间接费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并结合实际制定间接费用分配及使用方法。”这已明确高校需制定科研间接费用管理文件,采用直接提取方式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间接费用的提取时间:高校若根据预算将间接费用一次性计足,对高校内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来说减轻了工作量,便于管理,但对于课题组而言,造成前期可以使用的直接费用缩减,延误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笔者认为宜采取根据到款比例提取间接费用的方法。间接费用中支出首先要保证学校管理费补偿的硬性指标,然后再列支资源占有费等,若不足以弥补这些方面的开支,应核减绩效支出数额,以体现高校统筹安排的观念。

(三)绩效支出的管理

间接费用中,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设立了绩效支出,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这一政策,改变了以往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不能领取报酬的做法,体现科研人员投入科研项目工作的智力劳动的价值,彰显了“以结果为导向”和“注重绩效”的改革思路。高校的绩效支出,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对科研、人事、财务部门建立科研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后由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统筹安排。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由财政、人事部门核定绩效工资总额,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中,直接用于高校内课题组成员的激励支出部分,是否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目前国家财政、科技、教育部门尚未明确。

《江苏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规定“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等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奖励。具体办法国家将另行制定。”

河南省《省直驻郑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专项经费、对高层次人才发放的特殊薪酬(如年薪、重大项目奖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报酬等),按规定由政府投入的人才基金、创业基金,以及临时性科研课题、科研项目经费按规定可列支劳务费的部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直接用于本单位课题组成员的激励支出可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

笔者认为,若将科研绩效支出纳入绩效工资总额,违背了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初衷,将挫伤高校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河南、浙江两省已明文确认相关科研经费中绩效支出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建议财政、科技部门应出台相关细则,确定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以利于更好的绩效激励。

笔者认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关于科研项目间接经费使用的实施细则(暂行)》中,参与项目(课题)的科研人员绩效支出,不超过核定基数的5%,同时不超过预算批复的绩效支出数,另外规定管理绩效用于项目(课题)前期申请、组织论证及与项目有关的内部专家、科研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劳务费。相当于在科研人员绩效外再计提了管理绩效,超过了绩效支出预算总额,应予纠正。

在绩效支出的发放时间上,若在结题后一次性发放绩效支出,因项目周期长,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而且填列支出决算时,间接费用由高校全额提取,支出全额,但是绩效支出尚未发放,绩效支出为零,所报课题决算不均衡。对跨度时间长的项目,建议在中期检查合格后,发放50%绩效支出,待课题验收通过后,发放剩余部分。若种种原因不能通过结题验收的,需将已发放的绩效激励退回。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水、电、气、暖消耗分摊机制,科学合理补偿教育成本支出

直接费用中的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间接费用包括高校为课题研究提供的日常水、电、气、暖消耗。首先保证应由间接费用分摊的水、电、气、暖消耗不在燃料动力费中重复列支,这需要资产、后勤管理部门增强学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加强水电暖的计量手段的改造,准确计量燃料动力费和间接费用中分摊的水、电、气、暖消耗。但是因高校在计量手段的改造上确需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作用成本法的观点,按照作业进行成本的归集,例如按照面积归集水电费,进行合理的测算,在间接费用中合理的反映其耗用的日常教育成本,补偿一直以来的教育经费投入。

(五)间接费用的监督管理

高校需根据科技部相关文件制定科研间接费用管理文件,作为提取依据。在财务审计阶段,将该文件提供给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对提取额度审计、绩效支出发放方案进行审计后,将不对间接费用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中规定“学校要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间接费用的使用亦属高校内审部门范围,重点审查是否按照各高校的间接费用管理规定使用经费,有无扩大绩效支出比例,绩效支出分配是否合理的基础上,对间接费用的使用绩效进行评审。健全高校的科研管理、财务、监察、审计部门等部门在内的高校科研经费监督体系。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等科研项目管理模式依然实行的是管理费模式,建议改革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实行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模式,做到经费核算模式的统一,扩大高校经费自,有效补偿教育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岚.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会计之友,2013,3中.

[2]曲大成.高校科研经费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改革问题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第2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预算 绩效评价

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使得高校逐渐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高校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均出现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高校承担了一半以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高校科研经费在5 年内翻了一番多,2011 年达1030 亿元;科研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获得约2/3 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1]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影响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依据教育部财政部[2012]7号《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完善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办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质量。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意识淡薄,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存在脱节

近年来,许多高校将科研与科研管理分成两个部分,科技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执行,而财务处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这使得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实现全方位的流程管控。高校管理者普遍将科研项目负责人等同于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只要申请项目获得批准,能按时结题,科技部门就无需对科研项目的进度执行进行评价检查;相应地,只要票据合理,手续齐全,财务人员就不应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干涉。两个部门独立分工,缺乏信息沟通,致使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以及完成质量都难以得到有效的衡量与评价。在责任分工上,大多高校将经费管理的职责推给财务部门,而科技部门又没有及时提供相应的项目资料信息,也没有对项目发展进行跟踪评价,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财务核算无法紧密结合,高校也无法开展相应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二)预算管理不足,缺乏相应的评审制度

目前大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但是却没有将预算经费与项目的执行进行有效的关联,财务部门仅仅在科研经费下达到账之后知晓各项经费总额,而缺乏各项科研项目的具体经费预算情况。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忽视经费预算和使用的对应关系,仅对使用票据是否合法,用途是否合理,经费是否充足等情况进行审核,而没有将项目中的各项支出与项目执行进行关联,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将经费支出与预算执行进行匹配。高校财务系统中缺乏科研经费管理模块,使得科研经费控制体系难以建立,科研项目评审工作难以行之有效的开展。加之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广泛。普通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也就出现了纵向专项化、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造成经费分类管理困难。[2]

(三)科研经费开支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按照课题类别即横向科研和纵向科研两类进行区分。因国家相关项目管理单位对纵向课题审查较严,高校多对纵向科研经费审核较严,而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较松。目前很多高校没有针对两类科研经费制定专门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而只是具备笼统的管理规定,且某些规定不够合理。这使得在实际的报销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经常与财务人员发生分歧,经费控制与审核出现问题。

(四)科研经费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近年来,高校普遍存在缺乏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尽管各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陆续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规定,但却在经费管理过程中缺乏自我监督和检查,缺少了科研项目技术、进展与各项开支相结合的效益分析,忽视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监管的绩效考评体系。正是由于这种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出现了有限经费没有发挥实际用处,项目结题草率,项目结题而经费却仍旧挂账,只重成果而忽视经费使用等不良现象。

二、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一)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办法,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2012]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2012]14号为依据,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专业性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和办法,细化科研项目分类,严格规范科研经费开支项目及范围,从科研项目研究的流程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流程化的管理标准,从科研项目预算到科研项目结题,科研经费管理都要具备相应的监控体系,并将科研经费使用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对应到项目执行和参与的各个项目负责人的工作中去,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责任机制,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和规范高校的科研经费。

制度中明确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审核和处理职责,加强经费审批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完善科研经费授权审批流程。在资产管理中对注重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评估与核算,组建高校科研基金会对相关资产进行审核。财务人员在报销审核过程中要注意不仅对票据和用途进行审核,还需要结合项目内容、发展进度确保支出到位,并设置相应的控制指标。在科研项目结题过程中,不仅要从考察科研成果,还需要对科研经费进行相应的结转,同时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盘察,同时进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分析,不断更新调整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二)实施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预算机制

根据不同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科研课题的种类,高校应当在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不同种类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支出方式、支出的合理性等进行区分审核。目前科研经费预算中预算编制依据、编制方法不统一,预算指标不完善。有的项目的预算是在项目申报时估算出来的,甚至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可以想象这样的项目一旦获准,其预算肯定难以执行,所以,科学的预算是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性因素。[3]因此在项目申请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协助编制预算,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类科研项目的不同执行过程,细化科研项目金额分配,科学分配各阶段开支金额,严格控制经费预算标准,对同一类别的科研项目统一其编制依据和方法,并建立完善的经费预算指标体系。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信息化、科学化日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将科研经费预算、使用、结题、评价等分流程建立模块及系统,通过科研经费预算控制各项科研经费支出,并运用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科研经费管理从结果控制到过程控制的转变,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在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在高校范围内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相互联系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实现系统数据共享,将科研经费管理嵌入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去,并逐步构建信息化的科研经费审批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环节信息沟通不畅问题,还可以更好地对高校科研进行监督。

(四)加强监督与检查,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首先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体系,各审批责任人、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科技部门等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必须明确,并具有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小组,抽调优秀人员,通过财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相互协作配合,从体制上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整个科研管理过程中,使得财务监督更加有效;通过审计人员的参与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学校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加强内部监督并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绩效评价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高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按照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比例测算相应的绩效值,在专家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全面、科学、明确的绩效评价指标,并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测算检验,建立出具有高校特色的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将科研经费投入与科研成果进行关联,才能进一步对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科研技术是否能及时转化、科研项目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才能保证高校科研项目开展有意义有价值。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科研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对高校科研管理的改进与提升,高校科研成果的形成与转化,高校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国家科技投入资金的节约都有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3―8

[2]孙守宇.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教育财会研究[J],2010―6:61(3):50―52

第3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增加,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不符,甚至严重偏离,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被提上议程。本文从预算编制指导和项目设置、科目控制方式优化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经验和见解,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纵向科研经费 预决算 偏离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是国家科技研发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加,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而高校科研经费中大部分为纵向科研经费(笔者所在的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的75%),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从省部级及国家各个部委层面上申报批准立项的财政性经费,主要组成有:(1)国家级项目经费:指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厅、局、办等部门代表国家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2)省部级项目经费:指国家各部、委、厅、局、办自设项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兵团)委、厅、局、办等代表地方政府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3)地(厅)级项目经费:指各地(厅)级地方政府及部门自设项目经费。纵向科研课题经费一般金额较大,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多年来,高校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发现经费实际支出偏离了批复预算的范围或预算额度,预算调整频繁,有的课题甚至完全偏离预算,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突出,这也是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科研信誉至关重要。

高校纵向科研课题预算和决算偏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一,纵向课题承担人大多是学术型专业人员,因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即使有所了解也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文件等相关制度理解不清、概念模糊等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盲目、预算调整频繁、随意性大。第二,预算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因预算科目没有与核算系统中支出科目勾连,科研预算科目没有通过账务系统自动控制,会计人员在实际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只针对票据内容合理性进行报销,而无法考虑是否按预算科目的内容和额度进行报销。因无法实时控制,导致预算和决算的最终偏离。

二、对策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认为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有助于解决预算和决算“两张皮”问题。

(一)加强培训,做好预算编制和报销支出的指导服务工作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 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文件内容,每年在项目申报时,相关职能部门就预算编制及财务规范报销等事宜对科研承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而重点指导课题承担人对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相关支出内容范围的理解和掌握,根据课题需要正确归集相关费用,科学编制课题预算。重点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正确理解和掌握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内涵。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科研预算经费包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使用费,以及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无法单独计量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水电暖等费用;一般性管理费,指单位为课题管理而提取的管理费用;绩效支出费用,指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鼓励和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发生的奖励性质的支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民口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有关行业专项等纵向课题经费参照该口径设定预算开支范围。

2.对直接费用中部分预算科目列支内容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1)设备费。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租赁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于设备费国家在科研专项经费中是严格控制的,鼓励共享、试制、租赁,对于确有必要购买且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提供购买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及购买仪器设备的性能、价格及以后共享方案等说明报告。购买的仪器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要统一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其购置和报废统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该预算不得列支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及耗材,办公室或实验室日常维修改造费用。

(2)专用材料费。专用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耗各种必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而发生的采购、运输、装卸和整理等费用。专用材料费预算不得列支生产经营性材料、基建材料、普通办公材料。

(3)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学校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发生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及加工等费用。在课题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内进行测试化验加工,测试化验加工部门应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不是内部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不能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设备使用费、专用材料费等相关费用可在相应预算科目内列支。

(4)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等费用。这里强调的单独计量是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消耗的水、电、气、燃料可以通过装表计量,或可以按照其标注的单位时间平均消耗及预计运行时间计算计量。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应由间接费用开支,不能在直接费用中开支。应由个人负担的汽油费、过桥过路费等,不能在此预算中列支。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不支持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也不支持日常手机和办公固定电话的通讯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以及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支持专利维护费用。

(6)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在校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从2015年起劳务费预算不再做比例限制,课题承担人根据实际需要测算。这里劳务费发放人员包含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临时聘用且与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人员(含社会保险费);返聘的退休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非全日制用工人员(不含社会保险费)等。

(7)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归集到所有直接费用预算科目的支出。该预算科目属于申报课题时预算审查环节特别严格审查的一项内容,要求预算必须与课题密切相关且有理有据。其他费用预算可以列支财务验收审计费用、为新增设备安装使用的需要而对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维修改造的费用、科学考察或科学试验所用交通工具的租赁费或燃料费、土地租赁费、临床试验费、入户调查费、举办培训费、青苗补偿费等;不得列支财务咨询业务发生的费用;不得列支课题实施前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奖励支出以及不可预见费。

3.对预算调整事项的解释说明。

(1)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课题组申请,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财务检查、结题验收时确认。

(2)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用不得调增。

(3)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课题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启用高校财务管理平台系统,对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从项目立项、项目设置、科目设置、预算额度控制功能方面强化管理,减少甚至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例如在天财高校财务管理平台5.0系统中,首先,在科目设置时,单独设置一套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即预算额度控制科目。其次,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时,使用纵向科研支出所用科目(额度控制科目)加以限制。再次,在项目额度字典里,将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纵向科研项目明细预算科目相勾连,即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预算明细科目设为一致,可以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下级再设明细科目,以对应预算科目中具体的经济内容。最后,将国家批复的预算按照明细预算科目的金额录入额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纵向科研支出科目达到控制预算科目额度的目的,如下页所示。

按照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可以按照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专用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印刷费、科研协作费,一般管理费、绩效支出、管理费补助进行设置并将其初始化到财务系统额度控制字典中去。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科研支出的实际需要可以在三级支出科目下面再设置四级明细支出科目,以明确预算科目支出明细的具体内容。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财务人员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如果报销支出在预算科目范围及金额内,账务系统会自动保存,如果报销支出不在批复明细预算科目内或有超预算额度情况,账务系统自动提示且不能保存,这样实现了纵向科研经费在支出范围和支出额度上的自动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维护了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可以有效解决纵向科研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两张皮”问题。X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S].财教[2011]434 号.

第4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问题及对策

随着国家对教育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幅增长、筹措的科研经费大幅提高,科研经费己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合理、高效使用,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对近些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状况分析发现,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和课题名目繁多,各个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识和管理水平有较大差别,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科研经费配置、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不合理

目前,各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在科研经费配置上存在以行政力量为主导配置资源倾向,学术等级思想严重,在高校、科研院所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有学术头衔的,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取课题项目;有的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在配置时优先照顾本系统内的高校和申请者。

高校以教师争取到的科研项目级别和到账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年度业绩考核和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科研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结果,许多教师想尽各种办法争取项目,申请项目时,填写大量表格,谈科研思路、设计技术路线、构思创新性成果,而一旦项目申请成功便高枕无忧,将科研课题放置一旁,变主动到被动,到课题中检、结题时不能按期提交预期成果。

二、科研经费纵向、横向界线不清

高校科研经费按来源不同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指财政性拨款,包括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等主管的项目;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合作而获得的经费。目前对于从国家部委渠道直接取得的科研经费都作为纵向项目单独管理,但由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大型纵向科研项目,主管部门一般先将经费拨到其中一个单位,再由该单位将经费转拨到其他合作单位,对于转拨的经费应该作为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但有些单位认为该经费不是财政直接拨付,将其作为横向经费管理。有些单位将从地方政府取得的科研经费也作为横向经费管理。资金来源渠道不同,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不同,纵横向科研经费划分界限模糊,造成了经费核算管理的混乱。

三、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经费使用不规范

科研经费属于专项经费,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使用,但一些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随意、不合理,经费使用时没有建立按预算执行的概念,严重偏离预算。课题负责人超范围、超标准使用科研经费,经费支出中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少,很大部分用于旅游、招待、个人娱乐等支出,甚至本应由科研人员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也从中列支。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比较严格和规范,一些课题负责人为了逃避学校财务监管,虚拟交易事项,将科研经费以科研协作费、购实验耗材、打印费等名义转出到与自己有关联关系的单位,然后到关联单位报账或取现。有的高校还存在多个科研项目经费混收混支现象,许多项目经费混在一起收支;有的科研项目虽然有单独的项目号,但项目负责人在使用时很随意,先集中用完一个课题经费再使用另一个,没有据实支出。

四、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

科研项目已结题不结账的问题是全国高校的普遍问题,高校对科研项目结题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科研项目完成后,财务账面上一直保留着余额不结算,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经费一直挂在账上还会造成年终会计报表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的经费大量沉淀,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面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手段,转变管理观念,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关键在于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为保证科研经费正常而有效运转,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建议采用如下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科研人员财经法规培训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就必须制定出一套适应不同性质研究工作要求的经费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经费管理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建立审批制度,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明确项目结题时间和结余经费分配比例和奖励办法,避免长期挂账;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通过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制定,使科研、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财经制度、法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加强对科研人员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其遵纪守法意识。高校科研人员大多对科研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法律制度了解不多,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随意性大。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广大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做到自觉遵守财务制度,合理、合法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

各高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学校局域网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连接科技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以及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由科技部门负责科研课题名称、经费来源单位、研究期限及经费预算方案等信息;财务部门负责每个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余明细信息;课题负责人可在网络上实时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情况;各职能部门可通过该网络平台及时快速地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课题有关信息,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三、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加强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使用管理和结题结账管理。预算管理是实行课题制管理的前提,课题负责人必须根据课题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支出预算,经费预算一批复应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每个课题经费详细预算应上传财务核算系统,与财务会计核算科目对应匹配,经费支出时由系统控制,保证按预算执行。

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主要有财务部门把关,对科研项目单独立项,避免混收混支;控制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对课题费用的支出情况进行严格审核,超出预算范围的不予报销;控制外转经费,监督关联交易,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须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

科研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课题负责人应及时办理结题手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将结题项目的有关信息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项目结余经费按相关管理办法结转,避免长期挂账现象。

四、改变不合理的高校教师业绩评价制度

教师业绩评价是对教师的整个工作做出总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科研经费的多少,项目的数量和层次,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科研项目完成情况,是否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结束或验收后,是否能增强学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否能提高学校科研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是否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5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247-04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总额占学校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各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经费的管理和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也存在着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规范,致使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系统工程,它不单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搞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实行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及学院进行联合管理方法。而目前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各部门相对脱节,普遍认为科研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极大地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特点,在认真分析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各部门联合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各部门脱节所引起的问题

(一) 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脱节引起的问题

1.分工过分“明确”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不到位。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如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关注的是项目的级别和到账经费的多少。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入学校财务账上,科研经费有大幅度增加就可以了。至于科研经费开支的情况如何,合法性如何,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取得多少高水平成果,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摆在突出的位置。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复杂,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要求,而且学校财务处本身业务量大,根本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收支核算,忽视了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拨入和调运、耗费和补偿等,更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明确”的分工客观上都割裂了科技经济活动的整体性。其结果是,谁都管理不到位,有事相互推诿,形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很不利于科研经费活动的跟踪管理和工作效能的提高,不利于财会人员参与科研决策,不利于科技管理部门根据科研动态管理特点而采用较为灵活的方法,进行不同于规律性强的其他行业或部门的财务管理。作为科研经费的主要使用者,项目负责人的观念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些项目负责人则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只要能够按立项单位的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上缴完学校管理费后自己理所当然地可以支配余额,不按项目预算范围与内容要求使用经费,因此,经费使用不当和超支等现象时有发生。

2.报销中的违规现象。在科研工作的实际运行中,由于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不畅,管理手段落后,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一是由于长期以来,不论科研人员还是科研管理和财务核算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都存在一些偏见,造成管理人员不过问经费使用情况,形式审于实质审查,科研立项之后,经费使用过程把关不严格,报销不真实、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体现为虚开招待费和劳务费,更有甚者是裸的“失真”,即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其他成员无论买什么东西,只要是科研经费支出,科研、财务负责同志签字,报销没问题。有些高校还出现了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等的现象。个别单位和个人甚至存在有人用科研经费买房、购车和购买其他固定资产的现象。二是经费开支科目结构不合理。由于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没有强化经费的实际开支与支出预算的对应性,各方面对支出预算不够重视。而且学校科研经费管理职能部门的分工是科技部门负责预算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支出核算,这样容易造成支出预算科目与成本核算科目不一致,导致研究过程中的实际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本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但在实际过程中,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不严格,且项目支出结构不合理屡有发生。

(二)课题组与财务部门脱节

1.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科研项目是以课题组作为基本活动单位,也就是说科研经费的使用是以课题组作为核算对象。课题负责人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负责课题预算的申报及预算执行,而课题负责人往往是非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性质认识不够,对相关的管理办法学习不到位,不能非常科学地编制预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对支出预算的要求是本着量入为出、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预算表,并规定了预算表中应包含的成本收入、支出项目。而有些课题负责人为提高项目立项率,迎合项目立项单位的意图,不顾实际多列或少列科研经费,项目开支项目比例结构不合理,致使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与实际使用情况有一定差距。而组织项目申报的科研管理部门只是注重项目的论证工作,对预算关注不多,指导力度不够。财务部门的作用在项目申报阶段基本不参与,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和严肃性,导致经费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引发经费管理的混乱,为后续的经费开支核算和结题经费审计埋下隐患。

2.决算过程延滞情况严重。科研项目已结题不结账的问题是全国高校的普遍性问题。课题决算主要是通过课题负责人主动对科技部门提交结算单和决算报表的方式,职能部门对此过程的管理处于被动地位。在课题负责人未主动申请结算或项目提前、逾期结题的情况下,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沟通、配合,应统一的信息并未统一。由于科研管理部门管项目、财务部门管核算,财务部门不清楚哪些项目已结题,从而无法结账。课题负责人考虑到科研项目结束后的成果鉴定、后续研究工作和科研滚动发展的需求以及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费用开支,结算积极性普遍不高。对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只注重技术、成果的验收,而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也是课题迟迟不结账的原因之一。部分科研项目不及时结题或结题后不及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剩余资金长期挂账用于项目以外的其他支出,致使学校财务无法完成项目经费决算。结余经费不结算,使得财务部门无法对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经费进行成本归集、分析与投资效益评价,每年的财务报表中已通过验收的项目仍然有余额,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目前实际的科技情况,同时也容易导致项目之间支出混乱容易出现经费使用中互相占用的现象。

(三) 科研、财务管理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脱节引起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行多级管理形式,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所在院所、学校国资管理部门、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使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都不管的边缘状态。由于学校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而科研设备购置的数量、品名等在学校的国资处反映,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也不清楚,所以财务处无法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 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像管理事业经费资产那么严格,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 甚至有些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购置固定资产时化整为零,将国有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发票,从而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更为严重的是重复购置设备,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如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协同攻关,并且因科研项目而异,课题组具有相对独立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割据”和科研项目的实施往往发生一些冲突,尽管有的仪器实验设备长期闲置,而科研项目需要使用时却用不上。这样,一些项目不得不重复购置仪器设备,造成有限的科研经费严重浪费。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各部门联合管理方法

(一) 建立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既分工又联合的运行机制

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着学术风气的健康发展,是事关高校发展的大事,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及各项目立项单位的管理办法,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等相关主体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要建立起科学、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灵活协调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协调运行机制。学校科研部门应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 财务部门应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同时,以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为核心,其他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实现科研项目运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与监督。强化科技部门对项目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预算、设备采购过程的监督以及遵照合同规定进行结题结算的监督,使其能够随时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的使用情况,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转变财务部门局限于会计、出纳层面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思路、工作层次、工作方法、执行依据等各方面入手,加强对经费使用各环节的追踪监督,提高财务服务水准,真正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做好与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沟通协调工作,财务人员要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政策,与科研管理人员一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承担起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中期管理、结余经费的清理等工作。注重加强政策指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在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基础上,加强科研业务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朝着有利于科技产出和发挥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发展,从实际出发,保护科研人员合法利益,充分发挥高校各职能部门和科研人员及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要求,最终实现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与调动科研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机统一。

(二) 科研、财务部门要共同干预项目立项的预算和项目执行期的经费开支

项目组应本着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制定支出预算,明确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计划。预算应包括与科研计划相匹配的经费收入预算、经费支出预算、经费负担能力评估与经费调剂计划、科研资产发展预估以及科研风险负担能力预估。财务部门应参与支出预算的编制,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加了预算的可操作性。科研管理部门应同科研项目管理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就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分析与预测。避免科研预算不符合财力,减少科研投入的风险,保证推荐科研项目和资助项目的质量。同时应增加对支出预算计划的管理,将项目经下达单位审批后的支出预算计划纳入合同管理中,为下一步财务部门进行支出核算提供执行依据。科技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依据项目的支出预算计划对财务支出状况进行管理监督,对支出超过预算计划的项目应严格审核,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财务部门应按照科技部门提供的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计划,严格审核经费支出项目: 对符合预算范围内的开支,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对超出预算范围的,暂停办理财务报销手续,对经科技部门审批后的超支项目,予以办理相关手续。特别是要强调实行根据科研项目的支出设立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根据现实科研发展中的一般情况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经费使用范围和分类,使学校财务对科研经费的支出项目做到心中有数,使两级经费管理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三) 科研、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联合做好固定资产管理

针对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利用上普遍存在着缺资金少设备的现状,要合理使用有限资源,就要规范仪器设备材料支出的管理,将科研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学校整个资产管理范围。对于用科研经费和学校配套资金购置的仪器设备,应严格遵循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好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登记等手续。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大型设备购买报告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和院系所应联合对设备的可利用率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已有的设备的利用率进行分析,将有关信息进行比较从而为学校统一购置设备提供依据。当科研人员变动或项目结题后,财务部门要协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手续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要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打破以往分项目购置科研设备的格局,形成各项目之间科研仪器设备的互通有无,防止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要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实行与教学用设备的资源共享,避免科研经费的不必要浪费,增强项目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学校总体科研实力得到加强。在使用上进行协调,可以尝试校内设备租赁形式,加强科研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合,既提高了高校科研设备的利用率,又避免了经费的浪费。

(四)财务、科研、后勤部门联合进行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

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学校投入的,如水电、房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资费、管理费等要作为科研所需的费用计入成本。财务部门可以协同科研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通过对科研课题的开支费用,例如课题组成员、科研服务人员以及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等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等人员开支占公用支出的比例,科研组使用实验室、实验仪器等应分摊的使用费情况,科研课题应分摊水电费的测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服务人员的费用从科研经费中提出,作科研事业支出,同时冲减高等院校事业经费的人员费用支出;对测算出的课题使用实验室、实验仪器的使用费,从科研经费中提出,作科研事业支出,同时增加高等院校的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对测算出的水电费分摊数,从科研经费中提出,作科研事业支出,同时冲减高等院校的水电费支出。合理的计算以上应计和未计的科研成本,使科研成本核算尽可能完整、真实,同时减轻高校事业经费的过重负担,避免都吃事业经费大锅饭的现象,降低科研资金成本,为学校积累资金,扩大学校办学资金规模。

(五) 财务与科研部门联合管理进行项目结题及经费决算

在项目结题及经费决算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管理环节衔接。科研管理部门对提前或按期完成的项目,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据此办理项目结算手续。通过两个职能部门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将仅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的结题方式,转变为三方共同管理。对未如期完成的项目,应及时督促课题负责人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监督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二是制定合理的结余经费使用政策。建议项目结题验收后,由职能部门监督课题组在规定期限和范围内使用结余经费以及结余经费提取现金的比例,包括本项目结题后的成果鉴定、后续研究和新项目的预备支出等。

(六)在不同部门之间搭建科研项目财务信息共享平台

搭建有效的科研项目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就是搭建以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主管,资产管理部门、后勤部门、院系所等部门参与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部门的重点是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把握和项目的进程管理,例如项目的进度及经费的宏观管理等。科研管理部门只面对项目负责人,必要时可寻求院系的协助,实现对项目的监督。院系作为基层部门,一方面要从科研管理部门获取宏观经费数据,另一方面要面对下级部门( 研究所、教研室、团队等) 和教师本人,实现数据的细化管理,建立起本院系经费适时数据系统,并依此通过不同的统计方法为诸如评职称、认定导师资格、考核等一系列需求出具准确数据报表。财务部门负责进出学校经费及进出项目管理的财务手续; 向学校有关部处( 科研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等) 传递科研经费账务资料。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有效地解决科研经费管理各环节部门衔接不够、沟通不畅以及数据不及时准确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庆华,吕海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16):55-57.

[2]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J].教财[2005]11 号,2005-06-26.

[3]苏立恒.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22):65-67.

[4]刘宏善.实现高校财务和谐管理的途径[J].经济师,2007,(4).

[5]张德英.高校科研经费实施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J].事业会计,2006,(6).

Discussion About Joint Administ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U Yan-ling

(Department of Project and Financ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第6篇

1.科研经费渠道来源多元化加大了科研经费的管理难度。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渠道来源既有来自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基金类课题经费等的纵向经费,也有来自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的横向经费。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不同的渠道投入的科研经费,其管理办法、经费开支范围和使用方向等各不相同,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2.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存在忽视预算管理的现象。由于高校在项目立项申请时直接由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而科研部门则比较重视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忽略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导致项目预算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课题经费的成本支出,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超预算范围和预算标准,难以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项目经费。

3.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足,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尚不完善,执行有待加强。目前,高校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账户开立、科研经费使用及审批权限、科研经费结余处理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部分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特别是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督等方面,容易造成项目预算编制不明晰,经费预算审核缺乏基础,审核工作难以执行,项目预算执行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另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量存在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不一致的现象,部分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完全执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4.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经费支出不及时、部分经费开支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不完整、反映的支出事项与项目任务关系不清晰等现象。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时,往往比较侧重于报销手续是否完备、原始票据是否真实合法,导致很大一部分科研经费被用于支出管理费、招待费、人员经费等,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很少。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对照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委的经费管理办法,对学校现有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与相关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不符事项进行修订,建立一套既符合国家规定,又能结合实际情况,合法合规、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项目围绕预算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的内部管理活动,具体包括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分析与评价。高校应制定预算编制、审核执行、预算调整和监督管理办法,对预算编制原则和内容进行规范和统一,明确预算的审核、监督部门的管理职能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确保科研经费收支和结构的平衡,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3.强化各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高校应按照科研经费管理一系列文件的要求,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全过程参与项目申报经费预算、中期经费支出检查、结题经费决算审核等工作,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意见交换并形成书面检查记录。此外,对项目验收、结题之后的财务报销、档案移交等进行后期跟踪检查。

4.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工作。要合理进行科研项目岗位分工,建立科研项目工作管理制度。按照采购申请与审批、采购执行与验收使用等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的原则对项目组成员进行适当分工,同时规范项目原始工作记录以及参与者变动情况下项目的任务交接和资料移交手续等事项。要明确专人登记项目物资台账,严格项目物资的入库、出库管理手续。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履行项目经费支出报销程序。

第7篇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筹集科研经费大幅的增长,高校科研管理的不足和弊端日益显现。为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保证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和成本支出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的沟通、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集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以某高校为例,2010年科研经费收入27.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84% ,经费规模已占到学校收入的44.69%。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日益显现其重要性。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呈多样化,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国家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财政性拨款和高校内部预算安排拨付的资金,俗称纵项科研经费;另一类是与社会各界的技术开发、技术协作、技术支持、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让等属于高校科技创收、社会投入性质的资金,俗称横项科研经费。高校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和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日益显现出高校科研管理的不足和弊端。

1.科研经费缺乏必要的成本核算。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大多局限于直接费用的核算,比如差旅费、材料费、资料费、维修费、招待费、劳务费等,没有考虑某些间接费用的分摊,比如仪器设备购置及折旧费、房屋使用折旧费等。

2.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过于笼统,缺少系统性和严肃性。项目负责人大多为从事教学、科研的高校老师,缺少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致使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或不够细化,与实际执行存在较大出入,相关部门为了做好项目决算,最终只能调整项目预算。

3.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科研项目任务已经完成,与项目有关的费用结算全部完成后,科研项目经费仍有结余,相关人员就把与本项目无关的其他费用放在此项目开支。

4.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复杂、涉及面广,教育部、财政部等主管部门很难对所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定一个统一操作规章,高校只能根据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校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5.项目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认识上的不足。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老师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是属于所在课题组的,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别人无权过问。相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没有与时俱进。

二、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保证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和成本支出管理。高校财务部门从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角度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提供建议和指导,提高科研预算水平,以科学的态度把好预算关。项目负责人应当树立预算管理意识,自觉维护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经费使用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批复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的,应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及时向项目下达部门进行预算调整申请的核批。按照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合理细化经费预算,从源头上避免课题完成却有大量资金结余的现象。

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科研支出的合理水平。全额成本核算,是指以科研项目为成本费用核算对象,对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进行归集、分类、全额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科研活动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差旅费、材料费、资料费、维修费、招待费、劳务费等计入科研成本比较直观,但发生的一些间接费用如仪器设备房屋折旧、水电费等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分摊方法摊销到科研项目成本中。科研项目经费应合理用于与项目有关的各项支出,严禁将科研项目经费用于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

2.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有制度作保证,这也是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明确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具体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配政策、经费使用与管理、经费预决算与结题结账等方面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情况,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等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制定具体的管理规章,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修订管理办法,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有序化、制度化,逐步形成良好的高校内部监督长效机制,共同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

3.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联系。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执行者是高校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是能手,但对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或多或少会存在疑惑。例如高校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一些国家拨款的专项科研经费,在财务核算和管理方面,国家有特殊规定,这需要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等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财务部门要做好科研老师的参谋,从而既符合国家的开支规定,又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新事物的出现到发展总需要一个过程,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大大缩短自己的摸索时间。增加同类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科研管理的好方法,以便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

总之,高校要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涂玲,谷峻岩,刘锐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问题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1(4).

第8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承担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问题 解决办法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包括:编制项目预算、预算执行过程,财务决算、财务验收等全过程。许多科研项目实施单位和企业只管财务决算、财务验收,忽略了编制项目预算和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较粗放、对实际支出的约束性不强等问题。由于现在科研项目的结题首先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务验收,然后再进行项目验收,一旦项目经费的使用缺乏指导和约束,就会导致财务决算和财务验收工作难以开展。所以,科研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注重项目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跟踪管理,从一开始就走正步。

1.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问题

1.1没有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在现实当中,申报项目的上报时间比较仓速,许多承担单位的课题经费预算由课题组的科技人员编写,而财务部门基本不参与预算的编制。由于编制者财务知识的缺乏,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通常比较粗放,预算支出归类科目不够规范,更谈不上按照费用开支标准编制预算;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没有较好地发挥统筹兼顾的作用,某些中型设备仪器在一个单位内或者一个部门不同的科研项目中重复预算,上述原因致使科研项目预算对实际支出的约束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1.2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预算执行监管不够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预算执行监管不够,很多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平时没有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没有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科研项目执行期与用款进度不匹配,实际支出科目与预算支出科目金额不匹配等等),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总预算不变而需要调整预算支出科目金额的,没有按财政部、科技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预算调整程序报批;承担单位缺乏对协作单位项目经费监督管理和指导,到了项目结题时突击花钱,部分经费开支违背了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合规性的原则。

1.3缺乏对科研项目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往往是重申报、轻管理,许多单位没有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缺乏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承担单位没有组织各方面专家组对本单位科研项目实行中期检查,科研人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科研人员工作绩效水平不能很好地发挥,导致项目研究进度和经费使用进度都不如预期,不能按时结题,资金使用效能不高。

2.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相关对策的探讨

2.1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为了能使科研项目成功立项,申请的项目经费不被核减,也为今后合理使用项目经费,精准细化地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至关重要。

首先,项目组的科技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任务、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设备、材料等,对每一项支出列出清单,按预算支出科目归类,估算各类支出费用,提出初步的预算方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组的科技人员提出的初步的预算方案,从科研的需要和本单位、本部门的资源配置情况(尤其是大中型仪器设备配置)出发,对初步的预算方案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再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人员根据同类型项目实际支出水平、市场价格、有关开支标准,逐一调研测算,整理数据,编制出科学、合理、真实的精准细化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2.2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为了完善科技经费管理,使科技经费使用更趋合理,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财教[2011]434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修改和完善本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有关财务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严格项目用款的审批及报销审查手续,严格遵守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经费开支同时符合: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合规性。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进行专账管理。会计核算做到内容清晰,专款专用。单位要加强科研项目的资产管理,建立材料的验收、进、出库管理制度,严格材料的进、出库手续;对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列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大中型仪器设备单位要有专门的场所集中管理,设专职的具有仪器设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维护和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重复购置,闲置堆放的现象,提高大中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

2.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成功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要及时策划项目实施方案,提交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方案包括项目研发进度安排和经费使用计划,对于要走政府采购程序的仪器设备购置要及早办理政府采购手续,以免因为走政府采购流程需要环节多时间长而造成项目临近结题时设备仪器款才刚刚支付等用款不合理现象。

(2)定期自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一个月或一季度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自查表,做到账表一致。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用款进度,及时反馈给课题负责人,为课题负责人安排后续支出提供参考,对合法合规不合理的支出要及时调出。实践证明,实行事前、事中控制,确保了项目经费按照预算和计划执行,提高了项目经费的资金使用效率,也为项目审计提供账表一致的会计资料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3)科研项目主持单位要加强对子课题的监督管理

对一个项目多个课题共同完成任务的项目要进行内部分户核算,根据预算和合同计划及时转拨项目经费。根据广东省科技厅对科技项目进行检查的情况来看,大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能按“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进行专账管理,会计核算做到内容清晰,专款专用,但企业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对薄弱。科研项目主持单位要加强对子课题的监督管理和指导,要求子课题承担单位按照合同预算和研发进度使用经费,年终上报子课题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表和子课题收支明细账。由主持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考核项目子课题实施进展情况,财务部门监督项目子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必要时到子课题单位检查项目子课题经费使用情况,使项目的子课题不拖整个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

2.4加强科研项目绩效考核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改变“重申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根据国家科技部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每年度考核一次,分别对科研项目的科研进度、技术指标、经费使用对照立项合同考核履行绩效。把科研项目绩效考核与职工年度工作考核相结合,追踪问效、奖罚分明,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统筹安排绩效支出,提升科研人员工作绩效水平。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干好事的氛围,促进科研项目任务和经费预算按时按质完成,促进科学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结束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一项多部门、多单位协作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研发部门、课题组必须发挥各自的职能而又协调一致,对科研项目进行高效管理。随着现在科研项目验收流程的严格化和规范化,科研工作者及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确保科研经费合法、合规、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促进科研工作发展《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Ol1年第4期

[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与核算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3期

[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6月

第9篇

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和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大幅度增加。如何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加快推进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既十分必要,也很紧迫。

一、现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完善,我国科研经费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行政拨款制的投入方式,逐渐形成了由政府拨款投入、科研基金制、科研单位创收、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等多元化投入体系。但总的看,现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仍不适应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其主要弊端有三:

一是政出多门,条块分割,既使科研活动难以统筹规划、全面安排,也使科技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合理共享。我国现有的科研机构体系由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而来,条块分割比较严重,研究领域划分不十分明晰,经费来源也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以基础研究为例,经费来源主要有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科技部和教育部四个渠道,其中:基金委有重大计划、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杰出青年资助项目;中科院有重大创新项目;科技部有“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教育部有“211”、“985”等工程。这四个部门都各自制定目标,并都能直接从财政部获得独立预算。此外,其他部委也可根据需要安排科研项目和经费。多部门、多渠道、多头分配有限资源,使科研经费分散使用,造成科研项目重复设置。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又造成科研人员的多头申请,同一个人、同一研究内容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支持,而同一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各方面交账,导致一些科研人员四处跑项目、争资金、应付评审,浪费了宝贵的科研时间,助长了浮躁的科研风气。由于条块分割和科研经费管理不严,重复购置大型科学仪器的现象很突出。有研究表明,我国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仅为25%,远低于发达国家170%甚至250%的利用率水平。

二是科技经费管理模式亟待完善,管理成本高,投入产出效率低。目前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已有相当规模,主要通过各种“计划”、“工程”来实施。据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资料显示,每年有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流向各种科研项目,其中约150亿元由科技部支配。但一些急需经费、很有前景的科研项目却往往申请不下来经费。现行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模式是“项目申报制”。这是一种未出成果就支付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造成在项目的申请、批准诸环节上竞争很激烈。而在这项环节上“行政干预”往往起很大作用,有时因官员的个人偏好,就决定了科研经费的流向。

2003年,中国科协主持开展了一项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不少科研人员反映,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往往被部分学术权威、“明星”科学家或是“圈内”人(如师生、校友、朋友等)把持,其他人很难申请到资金支持力度较大的项目,特别是有创造力的青年学者很难获得“雪中送炭”的机会。另一方面,项目确定后往往又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难以保障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浪费了大量资源却出不了高水平成果。尤其是钱一旦下来了,有相当部分科研经费变成了名目繁多的个人提成奖励,有的转化为科研单位沉淀资金,挪作他用或用于养人养机构,真正用于更新研究设备、购买研究资料的不多。据OECD(经合组织)2000年的数据,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占全世界的4.3%,科研产出占世界的3.1%,表明我国科研投入产出的效率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政府直接管理科研经费,既不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也容易滋生寻租和腐败行为。国家每年资助的科研项目是有限的,而项目申请者众多,于是就出现了“僧多粥少”局面,这也容易引发科研项目申请中走后门、托关系、请客送礼、拿回扣等腐败现象的产生。2005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表明,2个部门、45个科研单位转移、挤占挪用科技经费6.69亿元;有些课题和项目预决算编制不真实,科研成本核算不规范。现在,无论是在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在科研机构内部,一般行政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权力过大,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科研活动,这种现象本身就很不正常。政府直接管理科研经费也容易引发政企不分,造成政府与市场之间职能错位。一方面,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政府投入偏高,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从事竞争性的科研;另一方面,在基础研究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一些研究领域资金短缺。现在,一些国有科研机构和其所属企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把从国家申请的科研经费和企业账目混在一起,使科研经费成了企业的“盈利”,这样的科研机构既不需要走向市场,也可以不向科研负责,成为游离于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之外的特殊机构。

总之,现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亟待作出重大改革。

二、建议

第一,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基本思路是“统筹规划,抓大放小”。统筹规划,就是将国家现有的“863”计划、“973”计划、知识创新工程、“985”计划等各类项目计划的经费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统筹规划,统筹协调,统筹管理。这个统一的框架如何搭建,还需要深入研究,可考虑在国务院层面上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或在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下设一专门的办公室。同时,根据国家需求和各领域各行业的情况,由科技部牵头会同中科院、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负责宏观规划,确定每一阶段各部门各领域经费划拨的比例,由财政部直接拨付资金。抓大放小,即国家层面要重点突出,只抓若干全国性的重大专项计划、专项工程、公益性科技任务和重大科技试点工程,大量科技任务连同科研经费及管理,应当交给地方、大学或企业去进行。与此同时,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科研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合理设置预算科目,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制度,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第10篇

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推进我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近几年来国家各级财政科研部门加大了对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的支持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直接影响企业的科研质量、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笔者对目前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及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及经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1、科研项目立项申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企业为了多获得科研经费补助,在申报科研项目立项时将很多精力放在“拉关系、跑项目”上,项目相关人员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考虑的是经费预算如何安排才能让立项评审专家满意,在这种情况下确定的项目经费预算与实际科研经费支出相差甚远,致使科研项目在执行中根本无法按照经费预算实施。“重立项、轻预算”是当前企业科研项目立项申请时普通存在的问题。②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立项申报时,科研活动已完成或基本完成,与科研活动相关研发经费投入已完成并取得科研技术成果。③同一科研项目向不同部门重复申报立项。

2、科研项目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可预见性、未来适用性、准确性较差,通常表现为科研经费超预算、无预算有支出或有预算无支出;科研研究任务和经费支出进度远远落后于预算安排。②科研经费(包括地方财政配套经费和企业自筹经费)未及时足额到位,涉嫌虚假承诺,骗取国家财政资金;科研经费未按预算额度及时足额向科研合作单位拨付专项财政经费;未经科研主管部门审批向预算外单位拨付专项财政经费;通过虚假、无真实业务交易的设备材料采购、测试化验加工协议以及科研合作交流的形式转移专项财政经费。③挪用专项经费用于其他经营活动。

3、科研项目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重大预算调整未履行报批手续,如项目任务调整、合作单位增减调整、科研经费在合作单位间分配调整、科研负责人变更、科研项目延期结题等调整事项。②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责权不对等。一方面科研项目负责人无权决定科研经费的分配使用,对科研合作单位研究工作进展和经费使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项目承担单位不及时足额向合作单位拨付科研经费,严重影响合作单位项目研究工作进度和经费使用。③各科研单位相关负责人在涉及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资金核算等方面沟通与协调较差。

4、企业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①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未建立,或不完善不健全。②内控制度内容简单空泛,操作性不强,流于形式。③表面上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完善健全,但未得到有效执行。④相关经费管理制度不明晰,执行过程中自由操控的空间过大。

5、科研经费财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①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财务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企业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各级科技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研发所提供的横向科研经费和企业自主研发筹集的自有资金等。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而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定,各类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分项管理,内容的日益复杂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②科研经费收支核算不符合相关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未对科研经费单独建账,独立核算。③财务人员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不深刻或一知半解,表现为混淆经费支出性质、归集经费支出标准不统一等。④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项目相关性依据不足,相关证明资料不规范、不充分(缺少合同协议、票据)。⑤对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及结构未实施有效监督控制,未严格按照经费预算执行,完全忽略科研项目预算要求或仅对经费支出进行总量控制,导致经费支出结果与预算差异大。

完善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及经费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科研项目立项申报管理:①相关部门在进行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时应排除“人情关系”等不正常因素影响,严格把关,杜绝不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评审立项。项目评审时在关注科研技术指标成果的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对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核,应轻形式重实质,根据企业研发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经费预算,经费预算各支出科目不受预定比例或分配额度的限制,如“国际交流合作费”等经费预算科目,若企业研发活动不涉及此类费用支出就不必再作预算安排。②对于企业立项申报时相关科研活动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情况,相关部门可以不予立项或以事后立项事后补助的形式给予立项补助,但不得以事先立项的形式给予补助。③对于企业以同一科研项目向不同部门重复申报立项的情况,各相关部门在立项评审时应了解关注该项目是否同时向其他部门申报了科研立项补,再决定是否予以立项。

2、强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①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不能匆促马虎,各经费支出科目的预算安排要认真细致,力争做到科学合理、切合实际。首先项目技术人员要预测确定研发活动需购置设备的种类数量及规格型号、需投入材料的种类数量和需进行的测试化验加工的内容次数等各项经费支出基本信息,再由企业采购部和财务部等部门协调合作,通过向供应商询价及近期采购设备材料的实际价格并考虑未来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来确定项目经费预算。②科研项目在执行实施过程中,科研部门要和财务部、审计部等部门密切配合,以经费预算和进度安排为依据,按照国家和企业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共同监督经费支出使用情况,杜绝纠正不合理的经费支出,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③对于科研经费到位及专项财政经费对外拨付问题,应加强科研项目的期中检查考核,若在检查中发现的承诺配套的地方财政拨款和企业自筹经费未及时足额到位、外拨专项财政经费不符合预算安排或相关规定以及弄虚作假转移挪用专项财政资金等情形的,应要求立即整改并暂缓拨付剩余的专项财政经费或收回已拨付的专项财政经费,再根据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整改情况依相关法律法规作进一步处理,要严格财经纪律,做到防微杜渐。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科研经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16-02

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数量逐年上升,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等科研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健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作为内部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也逐步将科研经费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工作之一。

一、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定义、定位和内容

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承担的全部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的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科研管理业务活动合法性、适当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28条指出,高校内审的目标是促进完善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高校实现办学目标。科研经费审计的定位就是通过审计,促进科研管理的完善,控制和防范风险,提升科研水平。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科研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起着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作用。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科研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评价。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机制、预算标准都不是很合理,如果我们生硬地去追求与预算一致,侧重预算执行效率,不但不会提高科研管理效益,还会引导科研支出的虚列,造成负面影响。预算不是我们的定性标准,它本身也是我们审计的对象。审计人员应该通过正面引导,科学预算、科学执行,而不是生硬地追求一致性。科研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是对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核。科研经费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不是科研项目个人的。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科研经费使用都须合法合规。

二、科研经费审计的特征

1.政策依据的专业针对性。科研经费属于专项经费管理审计的范畴,审计依据除了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外,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政策依据也不同。纵向科研经费有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如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办法、社科基金管理办法等,横向科研经费更多地是依据合同(任务书)或委托方要求。

2.审计内容的特定性。科研经费审计内容根据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要求和项目经费来源确定,主要是审计相关项目内容及制度的遵循性,目的是查错防弊,查处与科研不相关的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审计报告使用范围的指向性。目前所做的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课题结项验收或中期检查,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科研项目主管部门。

4.审计结论比较单一。审计结论主要侧重于经费管理的规范性,预算支出的准确性,以及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目前关注绩效部分较少。

三、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常见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科研经费的使用往往被看成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项目管控方面,内控不完善,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疏松。科研管理任务重、科研经费规模大的学校,未按教财【2012】7号文件要求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统一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科研人员认识不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预算。

具体表现有:项目管控方面,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规模大的学校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服务岗位或机构;横向科研经费未完全实现分项目核算;科研经费尚未完全实现辅助账登记;因异地转账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外地专家咨询费发放未使用银行卡;少量科研劳务费发放存在无人员身份信息、无银行卡号、代领代签等现象;纵向科研经费报销烟酒、餐费;报销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费用,如:衣服、包、药品、食品、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报销汽修费、保险费;部分办公耗材大量从商场、超市购入,存在报销个人生活用品的可能;个别旅游景点住宿、往返车票,与科研活动关联度不高;发票无抬头或发票开具单位与开票内容不符,存在极个别虚假发票问题等。

四、科研经费管理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教师对科研经费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凭个人能力向有关部门申请来的,是个人的经费,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

2.科研管理内控不健全。三级内控失效,项目级内控没有,院系级内控虚设,校级内控乏力。内部审计一般停留在核查单据层面,对内控关注不够,整体把握不够,重点突出不够。

3.审计资源有限。科研项目数量多,经费金额大,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内审人员一般不超过教工人数的2‰,还要从事工程造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将科研项目全部纳入内审范围,对内审来说,显然力不从心。如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由于注册会计师主要擅长公司、企业审计,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学校业务比较陌生,审计效果不佳。

4.难以界定支出合理性。科研项目涉猎广泛,专业性强,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和自身的能力,对一些支出特别是对一些专用设备、材料是否真正用于科研无法界定,部分支出合理性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科研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有时很难认定。你没有办法去认定一个科研人员是坐出租车,还是开车,或者租车与科研成果更有关,你也没有办法去确定科研过程中是用200个试剂比用300个更应该。

5.审计时效滞后。由于目前多为事后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立项、预算编制等事前和经费使用、核算等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既成事实,有些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在顺利结项和存在问题之间容易引发矛盾。

五、内部审计机构如何搞好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1.建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环境可以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基础。《河北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学校应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合理性,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审计工作。高校应建立规范高效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业胜任的审计人员,购置必要的审计软件,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2.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服务性作用,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准确地查出问题,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的宗旨在于为本单位增加价值、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控制与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促进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发挥建设性和服务性作用,通过纠正科研经费使用的不当行为,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必要时责令清退违规资金,促进学校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建立内部控制(包括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工作规范等),科研管理任务重、经费规模大的学校,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确保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执行。高校科研管理的内部控制包含校级、院系级、项目级三个层级,应完善三级内控。高校内审部门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三级内控落实。

3.把握重要项目和重要业务环节。重要项目指项目到位资金总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大的、关注度高的项目;或者是金额虽不大,存在问题性质严重的项目;来自财政拨款的纵向科研项目,也应作为重点。目前科研经费领域出现的问题按照性质与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在预算与执行过程中,擅自扩大开支标准、未经批准调整项目预算等问题;(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重复采购、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3)应该用于某类型的开支被通过某种方式挪作他用,比如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购买其他物品,以购买办公家具的名义购买自用家具等;(4)不仅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有些完全用于一些无中生有的项目,比如虚列项目支出、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

重要业务环节,是管理控制中的薄弱部位、衔接部位。主要有经费转拨、材料采购、劳务费开支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应作为内部审计重点,进行有效地管控。

4.综合运用审计调查、跟踪审计、事后审计等方式。科研项目数量多,金额大,在开展审计时,可采取下列方式:(1)为了全面了解科研管理的业务、控制和风险,内审部门定期对学校科研管理状况进行审计调查,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2)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跟踪审计能更好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控制潜在风险,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3)事后审计可以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科研项目审计,并从中发现问题督促项目组整改(包括违规资金的清退)。内审部门扩大事后审计的覆盖面,加强事后审计。如:审计科研经费转拨时,审计人员应在“企业信用网”查询收款单位有关信息(法人代表、高管、股东等信息),查阅项目任务书、预算评审书、项目合作协议等项目资料,审查经费使用的相关性。从科研项目结果入手,发挥审计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5.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全程审计。高校科研项目细分预算复杂,数量多,涉及人员广,内部审计不仅要做事后审计,还要将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单独或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等信息技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适时掌握、评价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识别、评估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将变得更加便捷。

6.推行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示。高校内审部门可以参照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等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在校领导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公示。一定程度上推进校务公开。审计结果公示由发起审计项目的机构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充分考虑学校保密规定,对于项目不能公开。审计公示有利于将审计监督与民主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监督力量。科研经费审计结束后,公示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过程管理信息、结题验收信息和审计结果信息等。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应通过查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学校科研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学校科研健康发展。

[本文是河北师范大学校本研究项目(S2015XB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芸.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万钢.要坚决杜绝科研经费管理出现问题.新华网,2013.10.11

第12篇

关键词 医院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2014年3月,国务院了第11号文《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为了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6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了18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并组织医疗卫生行业相关管理人员对该文件的专题进行学习培训,足以体现出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同时对医院科研项目人员使用科研经费和财务部门管理科研经费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医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经费来源多渠道、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以及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提出应通过每个科研项目单独立项、加强预算管理、加强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建立科研经费预算控制平台、细化财务核算科目、严格控制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完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等途径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纵向科研经费的范畴及其管理特点

医院科研经费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一般是指从中央及各级政府部门获得的科研经费,包括国家各部委司局、省市厅局级等立项的科研项目经费,还包括一些由学校、医院及其他团体组织等转拨的属于纵向科研经费范畴的项目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等经费均为医院常见的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医院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各界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让等取得的经费。纵向科研经费必须通过项目申报取得,横向科研经费主要以合同、协议的形式签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的目标是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经费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以科研管理部门为组织主体、财务部门为核算和控制主体、审计部门为监督评价主体。

二、医院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经费来源多渠道,导致经费管理杂乱

医院科研项目众多,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可能有上百项科研项目,来源渠道较多,有财政拨款的,上级单位拨入的,单位自筹的、为其他业务单位承担的。同一个项目负责人可能负责不同的项目,多则十余项,很容易出现项目收支混淆的情况。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负责科研的财务人员容易将同一个人的不同经费混淆,出现下错账的情况,导致财务后期调账,账务不再清晰明了。

(二)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足,导致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分工如下: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及预算的备案;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建卡、入账、经费报账及决算审核。这样的分工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管理上的脱节。

首先,是项目立项后的经费预算,该预算是经费使用的依据,经批复后一般不作调整。目前医院大部分的科研经费预算由项目负责人与项目成员自行编制,财务部门很少参与其中。项目组的科研人员虽能掌握项目所需的经费开支,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容易对经费预算中一些概念和制度的理解产生偏差,使得预算难以作为实际支出的标准来约束,反而导致支出偏离预算。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主要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科研部门的重点则是项目申报和命中率,在完成项目申报、立项后,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基本不了解,也没有进行监督;而财务管理只停留在基本的财经法规和制度上,仅仅是对经费的支出进行账务处理,无法真正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起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到了项目财务验收阶段,为了使经费决算中的支出数与预算接近,往往会进行大规模调账,一方面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会降低医院财务核算和监督的质量。

(三)财务核算科目没有细化,导致支出项目不清晰

仅设置“科研项目支出”总账科目,没有按支出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当需要根据支出内容统计项目支出执行情况时,财务人员只能手工分析,一方面增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仅仅根据账表分析,增大了不准确的可能性。财务核算科目没有与项目预算支出保持一致,不能从账务上掌握科研经费的分项执行情况。

(四)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难以准确衡量

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间接费用核算不合理。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核算通过“科研项目支出”的会计科目来反映,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对各项费用的分类,又分别下设明细会计科目。而在成本核算中往往只注意到科研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如设备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间接费用,如从事科研活动所占用医院的房屋、水电气费、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等几乎都没有在所在项目中分摊。同时,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无法在项目中开支津贴补贴等收入,只能从医院的事业经费中安排这部分支出,客观上也使科研研究成本没有得到真实反映。尽管医院对大多数纵向科研项目均按合同预算提取了科研管理费,但并没有准确地计算出项目所需的间接费用。因此,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

三、完善医院纵向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每个科研项目单独立项,避免混收混支

为了使科研经费的执行与预算相符,科研经费下达后,财务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课题实行分类管理,按项目单独立账,确保专款专用。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区分不同项目,尤其是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以防止随意混用和挪用。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

(1)财务人员参与经费预算编制。对医院承担的大中型科研项目,财务部门应参与经费预算的编制,审核其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并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对小型科研项目以及协作的科研项目,在经费下达时,科研部门需向财务部门提供尽可能详细的科研经费预算,以确保在执行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预算控制。

(2)优化财务软件,建立预算额度控制平台。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财务软件资源,建立预算模块以及预算额度控制系统的平台,实现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对接。以我院为例,目前,财务部门使用用友HRP系统,并在HRP系统中建立了预算管理的模块,对科研项目进行分项管理。但对该模块的运用还不成熟,仅财务人员可查询经费使用情况,而且由于系统仍在初期探索阶段,以前的科研项目并未实现预算额度的控制管理,仅为科研上账和经费下账的工具。因此,建议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资源,在软件中实现对经费预算额度的控制。首先科研部门将批复的科研项目预算明细数据传递给财务部门,然后,财务部门根据各分项数据在预算管理模块中对该科研项目进行设置。同时,为项目负责人开通预算管理模块查询的功能,既可以帮助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实现实时监控,以防在项目结题时才发现与预算不符而进行大量调账,影响经费核算的准确性,又可以减轻财务部门大量科研经费查询的工作负担。

(3)定期收集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合理调整预算。根据2014年国发第11号文明确的规定: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应付财务审计和检查。负责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应定期对各科研项目支出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向项目负责人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一方面以便于负责人及时了解其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其各项支出是否存在偏离预算的可能,并分析其偏离原因,若属正常偏离需调整项目预算的,应协同项目负责人进行预算调整审批流程;若为非正常偏离的,应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在后期对项目支出进行适当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进度的控制,防止出现项目截止时间前科研经费未合理使用而集中突击开支的情况。

(三)细化财务核算科目,明确各项经费开支

科研经费直接费用开支范围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加工化验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知识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支出等11项,财务部门可以根据支出范围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并进行科研项目的辅助核算。按支出范围设置明细科目,便于与预算进行对比,能更直观地从账务上了解科研经费的分项执行情况,也有利于后期项目验收时财务明细账的提供。

(四)严格控制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

国发11号文明确提出五项明令禁止行为,其中包括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因此,为了确保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与预算口径一致,财务部门依据预算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应进行严格审核,不仅要审核合同以及票据的真假,更要进一步审核费用内容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在预算范围内,超出预算范围的支出不予报销。各项经费的开支必须符合科研经费使用的办法,如科研经费购买设备必须有完整的设备验收入库入账手续,不得购买生产线设备以及基建设备,设备购置必须在预算内,不得开支预算外的设备购置费。

(五)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

医院作为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实施、验收及资金使用各环节的管理职责,加强支撑条件服务建设,提高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水平,并建立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机制,必须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间接费用管理办法、预算调整审批程序、财务报销审批制度、票据管理、预算执行对账、内部审计监管制度等。

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纵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在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又具有代表性和标杆性的作用。随着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医院获得的纵向科研经费也在逐年增加,同时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作为医院的财务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办法,探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使科研工作能真正有所成果。

(作者单位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财务处)

[作者简介:付敏,女,硕士,201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S].

[2] 国卫科教函〔2014〕182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