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设计专业

计算机设计专业

时间:2023-05-29 18:1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设计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设计专业

第1篇

高等学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十分庞杂,要想让学生能够在毕业的时候学会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教材缺乏系统性;二是缺少实际的设计制作实例和条件。

由姜咏江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原理教程》(9787302123149)、《基于QuartusII的计算机核心设计》(9787302144489)、《PMC计算机设计与应用》(9787302171898)、《计算机原理教程习题解答与教学参考》(9787302134787)、《计算机原理教程实验指导》(9787302159377)等教材,是一套系统化地学习设计制作计算机的教材。这套教材内容精炼、前后呼应,直接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能真正做到从无到有、由浅入深,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设计制作的方法,从而能够制作出自己设计的计算机来。

《计算机原理教程》从中学数学、物理学的知识起步,化繁为简,系统有机地将计算机的硬软件知识放在一起阐述,高度系统地概括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设计思想,对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分都给出了逻辑设计方法。书中深刻地说明了信息与实体结构的关系,精炼地将结构、微指令、机器指令、控制设计、汇编程序设计、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等知识融为一体讲解,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原理知识,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打下基础。

《基于QuartusII的计算机核心设计》可以说是《计算机原理教程》的实现版。书中将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Quartus II的技术和方法,以实际设计计算机部件和结构的形式介绍出来,通过教材的章节安排,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计算机核心的完整实际设计过程。

《PMC计算机设计与应用》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重点是学习计算机制作的实践过程。书中以独特的视角解剖了CPU,将CPU-M结构重新进行了分划,提出了PU-MU-CHL-T结构的思想和方法,为开拓学生的计算机设计思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示例。该书与作者制作的PMC110计算机紧密结合,详尽地讲解了计算机设计、下载、测试、运行和实际应用的方法,能够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设计制作计算机的领域。该书针对PMC110计算机,能够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主要部件的设计演示,变被动型验证为主动设计型实验,让学生分部分进行计算机的实际设计检验。

计算机设计制作是一个硬软件一体的系统工程,不能够将硬软件内容完全分开。目前十分缺少这种硬软件一体化的专业实用教材。该套教材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力求让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设计制作的知识和技能,完成计算机的设计与制作。本书作者从教30余年,擅长用原理图设计和讲解,因而书中内容直观形象,易于掌握和理解,这也是本套书的另一个特色。

第2篇

关键词:专业创作 手绘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72-02

1919年在德国创建的包豪斯学院,摒弃因循守旧,强调功能和实用,在室内设计方面,提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开始了设计行业的现代主义运动,二战爆发后,包豪斯学院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到欧洲和美国发展,将包豪斯的理念传播各地。

和外国在二十世纪之初就开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开始于1957年。首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室内装饰系,1988年同济大学建筑系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设立室内设计专业,随着国家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不仅高档宾馆、饭店、写字楼建设装修形成热潮,大型的商业空间也开始步入装修大潮中。随着住宅建设的加快,民用住宅的室内装修逐渐成为装修的主要领域,各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

1. 室内设计专业创作的表现

表现室内设计专业创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传统的手绘和数字图像技术。室内设计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效果图和施工图两大方面。

室内设计专业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个分支,自成立以来的创作是通过手绘来表达设计理念。所谓手绘是用笔来表现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光线、透视关系等物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室内设计在表现效果图和施工图上需要用到钢笔、针管笔、铅笔、马克笔、彩色铅笔、喷笔、水彩等基本绘图工具。和传统的绘画不一样的是,室内设计要求尺寸和透视变化的准确性,纯绘画强调的造型的夸张和变形在室内设计的表现上就和它背道而驰。所以室内设计在表现上还需要直尺、曲线板这些带有刻度和规则的形状。一幅好的手绘图要求设计人员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对造型和技法的把握、对色彩的认识、对审美的斟酌、对尺寸的把握、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

数字图像技术来表现室内设计方案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是现在很多高校和从事室内设计的行业开设的必须课之一。室内设计需要创作的效果图主要是通过3DSMAX及其后期渲染软件来完成,根据需要可用Photoshop后期处理;而施工图是通过Autocad来完成其平面、立面、剖面等一系列详细的详图,黑白打印机打印出来即可成为任意尺寸的图纸供参考和施工。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表现室内设计也要求设计人员对计算机软件操作的较为熟练,有一定的审美观,尺寸的把握和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等一系列知识才能达到较为专业的效果。单从效果图和施工图的表现来说,对设计人员是否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要求较低,徒手不会画画的人,通过计算机操作软件照样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计算机操作软件的门槛较低,一般人经过一个月或者几个月的专业学习都能掌握。

2. 传统和现代专业创作比较

两种创作表现手法是传统和现代的碰撞,是手工技术和机械技术的运用,就室内设计的表现来说,手绘的形式体现手工技术的美在里面,而数字图像的表现由于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日益完善,也会有一些手绘达不到的特效。下面将这两种创作表现手法进行对比:

2.1 运用工具上

手绘的表现工具在上面已有列述,我们以室内设计的效果图表现为例,手绘表现效果图主要是马克笔,色彩也从原来的单色发展到上百种的色彩,马克笔较为畅销的品牌如日本的YOKEN、KURECOLOC,德国的EDDING,美国的BREEZE,韩国的TOUCH以及法国的STABILAY-OUT,根据场景的复杂程度,选择马克笔也是几十种色彩不等。在纸质的选择上,不同的纸质(如描图纸、硫酸纸、白板纸等)对马克笔表现的效果也不同。手绘工具的选择对最终的效果会产生影响,外界的因素如关照,适度也对效果图也有影响。如果画出的效果图需要展出,展出时间超过几周,马克笔可能并非最合适的表现手段。某些颜色,如淡紫色和紫色,连续暴晒几天内就会明显褪色。

数字图像用来表现效果图现在市场上通用的是计算机软件3DSMAX及其渲染软件VRAY来完成。可以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点,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影响效果的因素是电脑配置的高低。电脑配置较低做出的图较慢,反之亦然。

2.2 工作效率上

在当今“时间就是效率”的社会,花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情是社会的主流趋势。单从一张室内效果图表现耗时上,一名熟练的手绘者和一名熟练的计算机设计软件操作者消耗的时间不分伯仲。然而,手绘者在相同时间内创作的是一幅作品,虽然可以彩色复印,效果会有所损耗,且尺寸是一定的;软件操作者做出的一幅图可以复印多份,色彩没有丝毫差别,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放在手掌或者喷绘成巨幅海报。从实际施工上,计算机设计的优势一下子为高速发展的社会提供很多便利。设计人员在绘制施工图的时候,利用复制、修改等命令可以快速的把上百张的整套图纸在一两天内完成,之后复印成几十份给不同的人员:总设计师、施工监理、施工的不同工、种(水工、电工、木工、油漆工、瓦工)、消防质检方等。一张图纸之中哪个部分画错了,不需要把整个文件删除,只用改局部即可,也省去了很多因为图纸不到位每个工种而造成的麻烦。这些都是纯手绘工作者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

2.3 难易程度上

不管是利用手绘来表现还是计算机辅助设计都要求设计者对室内设计的常识有足够的了解,对美、形状、色彩、光学、力学等因素有独到的见解,才能创造一套符合常理,符合审美的方案。手绘在表达一张效果图之前需要进修素描:对物体形态的明暗关系,整体有所把握:速写:对物体的形状准确的把握,掌握物体还有人的比例关系;透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近实远虚的变化关系,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把握。其中透视变化是用徒手表现室内效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而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透视关系的变化可以忽略,这方面利用科学数据实现的透视变化是准确无误的。色彩是徒手绘画表现出“效果”的部分。应用马克笔、彩色铅笔、水彩、喷笔等工具将在脑中勾勒的色调,明暗关系表现出来。手绘的表现要达到“胸有成竹”的时候才可下笔。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室内效果图,把握准确尺寸就掌握了对物体形状的塑造,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建模-材质-灯光-渲染来达到最终的效果。建模是基础和手绘不一样的是,输入合理的数值会得到准确的物体形状,灯光和材质如手绘中的色彩,在进行材质灯光的设置时可以不断调整参数和图片来营造不同色调,不同感觉(现代、造旧、前卫)的效果来,设计者不一定非要“胸有成竹”。年轻的设计师也通过计算机做图来寻找想要表达的效果。相对来说掌握手绘要难很多。

2.4 效果表现上

艺术设计或者说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类

的生活。在效果图的表现上,手绘和计算机设计各有千秋。手绘是徒手绘画而成的效果,所以随意性很大,一根线条画长和画粗可能是整个画面的一个点睛之笔;色彩的把握上,马克笔、水彩等绘画工具所具有的透明及颜色和水用的多少带给我们的都是不一样的视觉视觉效果。手绘作品也是绘画作品,是一种源于真实,和真实不一样的效果。英国现实主义画家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画家就比自然优越,因为他所巧妙地创造出来的固定的暗度配置,不可能因光线的变化而遭到破坏。”所以手绘作品更像艺术作品,非专业人士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相比之下计算机设计出来的三维效果图较为直观。计算机设计出来的效果图以真实为最高境界,常用“照片级”这个词汇形容那些优秀的电脑室内效果图。当然计算机设计出的效果图和现实还是有差别的,虽然效果图的中的灯光一直在模仿现实中灯光“爆”的效果,但是整体色彩饱和度较高,比真实的场景更为清晰,是人们欣然接受的。设计人员设计的效果图是为了人类服务,是供甲方参考,使其更加直观设计的意图和最终表现效果,大众对计算机设计的效果图较为直观。

3. 传统和现代的发展前景

正如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所说:“虽然电脑使我们能够设计和建造最复杂的形体和空间,但仍有局限性,它既不能反应时间的深度,也不能完满我们的设计感性。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具,但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更为重要。”手绘和利用数字图像功能的计算机设计一个传统的表现形式,一个现代的表现形式各有各的市场和用途:

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 California)理论系和研究生院教授王受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数码设计会变成一种主流。因为这个东西快捷、准确,大家都会用,并且软件发展很快。现在美国设计软件一个月换代一次,硬件一年换一次,换代很快。数码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人们应当很好地掌握它,但不要沉浸于它,它不能取代一切。所有搞设计的人,在美国教书的学校,设计的第一步还是,任何一个设计师都要保持非常好的手工技巧,包括写字。在未来设计中,手工的课应该增加一些,来弥补数码设计的不足,美国最好的解构主义的设计师盖里,就不用电脑,用手工设计,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用手工设计完了,请他的电脑设计师来用电脑完成工程图。数码设计绝对是前途,但这前途之下,我们应保证一定的人、绘画、笔头的关系。”

传统的手绘表现画草稿,画小稿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是“带有悬念的尝试”。周围著名的建筑如鸟巢、央视大楼,室内空间中的吊顶、背景墙都是这样的小稿演变成的真实的物体。随手勾勒的图形可能成为设计师头脑中的灵感来源。手绘表现的随意性、艺术性是数字技术无法达到的。现代的计算机设计还会在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中茁壮的成长,是效果图表现的主力军。软件的更新,技术的更加完善只会让计算机设计的表现越来越向人们的意愿方向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用计算机表现物体的形状和部分色彩感觉,在加以手绘即以着重表现,只要发觉出各种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就能让其为效果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琦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尼跃红,室内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而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的一种信息技术手段,从而有效提升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重新整合,显著提升计算机应用课的课堂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计算机学习以及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是院校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1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监控管理

1.1远程控制方面

由于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极为庞大的,因此要保证每台被监控的设备都要处于运行状态中。可利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卡自动唤醒功能来实现对全部计算机设备的开关功能,同时还可有效保证登录控制端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内的全部计算机设备进行开关机、注销、重启、锁定、休眠等系列操作。这样可以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中的每台计算机实现远程控制,并可随时查看计算机设备的屏幕。另外,远程控制管理还能对正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的软件、应用进行控制,对不规范的运转程序采取强制关闭策略。在远程控制条件下,还能实施分组管理,主控端可对全部被控设备发出组别式指令。

1.2远程监控方面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实现主动设备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内的每一台计算机设备的远程监控管理,主动计算机可以通过屏幕观察到每一台计算机设备的操作详情,例如学生在课上的计算机操作情况、网页浏览情况、程序使用情况。这些都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终端处理器进行智能识别,并将具体识别情况发送到主控计算机设备中,管理员便可通过这一方式对学生计算机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并制止课上的违反纪律行为。

1.3日记查询方面

对于日记查询管理方面,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管理员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情况、设备变更情况、远程控制情况、远程监控情况充分掌握、了解,同时在日记查询功能中,管理员还能实现自定义的查询工作。另外,对于计算机设备中不同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7、windows2000等,管理员利用日记查询模块设置计算机在下一次启动时应启用的操作系统,为多操作系统的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1.4设备管理方面

在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中主要包含几种电子设备,即电子路由器、计算机、电源插座、网络设备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规定来看,单价高于10万元的设备便属于贵重仪器设备,校方有责任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做好保护措施。因此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构建设备管理模块,要结合校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实现对管理模块的合理构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子设备进行良好的保护。

2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用户资料管理

对于用户权限方面来说,主控计算机可以对用户登录权限进行设置,实现对被控计算机设备的良好管理。除此之外,用户资料管理模块还能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不同用户在登录、使用的过程中,会对计算机进行不同的相关操作。因此可利用用户权限的设定细分为学生、管理员、教师、超级管理员等用户组。例如在学生用户组中,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上机卡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管理员则可实施上机续费、余额查询、设备监控、设备远程操控等一些列管理。

3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评价管理

评价管理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院校管理部门提供相应决策的重要数据依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将评价管理模块主要分为管理员评价、设备应用率评价、设备故障率评价等几个方面。在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员的评价方式过于人为化,因此导致评价结果过于主观化。而对维护人员的计算机设备维护情况也只能通过相关维修日志进行量化考评。因此在对管理人员、维护人员进行考评的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管理考核。而利用信息化系统中的考评模块,可以通过检测数据实现对管理人员、维护人员更为直观的考评,主要可通过维修工作记录、管理日志、评价系统来综合性地对其进行考核,从而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真正优势,并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水平以及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维护水平。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构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首先要以院校自身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实际设备情况来分析才能研发出适合学校教育特色、管理目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另外,要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设置设备监控模块、用户日记模块、评价模块。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相信在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构建得更加完善,在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的同时,提高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为优秀、更为专业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辜美霖.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实践探析[J].智能城市,2016(12):145.

[2]毛晓曦.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实验室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J].艺术品鉴,2015(12):390.

第4篇

1计算机软件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行业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出现,是对平面设计行业的一次改革,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计算机软件,能够帮助一些绘画功底不够深厚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想和调整。通过计算机软件,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和特效的全方位处理,让设计方案更显生动、鲜活,表达效果更加显著。设计软件能够让文字图形化,实现文字和图像的合理空间布局,实现色彩上的和谐搭配,有助于设计人员展现自己的独特思维和审美情趣,增强平面设计的创新性。

2计算机软件在平面设计中有哪些优势

2.1能够增强文字的表现力

计算机设计软件能够实现对文字的各种设置,比如字体种类、字号大小、字体的繁或简,还有各种艺术文字效果等。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者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来对文字进行综合处理。通过计算机设计软件处理的文字,能够有分明的层次,对设计的主题内容起到一个突出的作用,表达设计内容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在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文字内容的有序组合,不要进行毫无意义的创意叠加、罗列,淹没了设计的主题。设计软件的文字处理,要秉承个性与美感相结合、创新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展现设计者的个人风格和创作水平。

2.2能够处理文字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平面设计一般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表达出设计内涵,正确处理文字和空间的关系,一直是设计人员要仔细考虑的问题。通过计算机设计软件的运用,设计人员可以完美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正确处理文字与空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控制好文字之间的间隙大小和排列方式。良好的设计作品当中,文字疏密程度和集散分布都很合理,能营造一种主次分明的格局和良好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在传统的平面设计当中,文字的排布和字体的调整是很费时费力的。利用计算机软件,能够方便调整文字的风格、笔迹、排列,实现文字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处理。

3计算机软件在平面设计当中的应用方向

在各种计算机软件投入平面设计的应用之前,平面设计一般采取手绘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设计人员精力的消耗巨大,一旦发生改动,对设计稿的改动也极为困难,也对设计人员的思想造成了束缚和限制。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计算机设计软件分为点阵图像和矢量图形两类。点阵图像的软件代表是Photoshop、Painter、Firwork;矢量图形的软件代表是Illustrator、CoreDraw等。这些软件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刊物设计、插画设计等分支行业领域当中。

3.1对平面文字的处理

文字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设计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表达设计的内容和内涵,体现设计者的思想。在设计人员对设计的文字进行处理时,要通过不同软件,运用不同的手法去进行。比如很多设计人员在放大或缩小文字的时候,只会用Photoshop进行简单处理,但是这样容易出现图像模糊、字迹不清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到CoreDraw来进行处理。这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全面熟练运用各个设计软件,对其功能性和优点缺点都了然于心,实现灵活应变。

3.2对图像的处理

在平面设计当中,除了文字之外,图像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平面设计软件同样可以实现对图像的多功能处理。对图像的处理,能够弥补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使设计作品更加饱满,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将不同的图像设置在各个图层当中,对各个图层进行操作,能够实现图像的合成,有利于表达图像的含义。图像软件具有强大丰富的图片功能,能够实现油画、素描等绘画方式的技巧表达。这也是对传统手绘方式的一种优点的继承。3.3对特效的处理说到特效处理方面,大家想到的多是Photoshop。Adobe公司推出的Photoshop除了在文字和图像方面的强大处理能力,在特效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同为Adobe公司推出的Illustrator软件在处理特效文字、纹理和特效背景方面的作用更加强大。Illustrator能够整合flash,设置图像和文字的渐变透明效果,实现各种形状和位置的转换,对于印刷出版、专业插画、多媒体图像处理和网页制作。

4结论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平面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新时代的平面设计人员,一定要善于运用设计软件,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想。通过不同软件的综合利用,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改进,增强表达效果,丰富表达手段,将自己的创意与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具有深刻表达内涵和强烈大众吸引力的设计作品。

作者:陈侨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刘萍.设计软件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结合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237-238.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计算机实验实训室 管理 维护

前言:近年来,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逐渐提升,受信息时代影响,计算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高校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的参与到工作中,也加大了学生的实训。然而,计算机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势必要接受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在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中还存在问题,这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一、高校开展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的意义

高校开展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网页设计,参与到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中,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计算机基础,让学生拥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会管理与维护计算机设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根据学生情况在不同阶段设计学习内容,如在前两个学期中,按照开展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服务课程,在中间的两个学期中进行岗位方向课程学教学,而在后两个学期中进行拓展训练等,这样一来就可以为学生多方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1]。

二、存在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与维护中的问题

1、计算机软硬件易受破坏。之所以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与其硬件有很大关系,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设备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运行情况。现阶段,高校开展计算机实验实训课逐渐增多,计算机的利用率也在提升,这样就为计算机硬件设备带来较大影响,很容易受到破坏。一旦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就需要修理或购买新硬件,但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维修人员都只能进行简单维修,稍有难度的就无法修理,如果要购买新硬件不仅会花费大量资金,学生上课也不能正常进行。计算机系统运行十分脆弱,软件也容易发生故障,导致软件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操作不慎,将软件或文件删除,另一种是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进行了非法操作,这都是导致计算机软件故障的因素[2]。

2、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环境存在问题。计算机实验实训室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但依然有不少院校由于计算机设备不足,难以大面积开展计算机教学,为使学生能够接受计算机教育,就不得不增加计算机实验实训室使用次数,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计算机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也会使计算机室内环境变差。同时,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也会将零食带到实训室中,再加上,不断使用实训室,设备沉积灰尘也会增多。计算机老化速度也会加快,这些都是存在于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环境中的问题。

三、做好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主要措施

1、管理措施。第一,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机制。制度是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也是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标准,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因此,就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且要求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该规定,如严禁任何人将零食带入实训室,在每堂课结束后教师都应检查计算机设备是否关闭,并及时拔出电源。这样就可以防止实训室环境被破坏。第二,正确利用计算机设备。实训室的计算机只有经过教师同意才能使用,不能擅自启动。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也要经过专业人士根据教学内容与学习人数确定,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确保计算机使用合理,减少计算机运行故障。

2、维护措施。计算机维护情况将直接影响都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的开展,因此,一定要重视计算机维护。对于计算机实验实训维护来说,主要是维护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对于计算机硬件来说,实际上就是去除计算机上的灰尘,避免因灰尘太多而引发计算机故障。但在除尘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清理主板与外设上的灰尘,并定期检查计算机端口与接线是否完好,防止发生松动情况。在维护过程中,一旦发现计算机CPU风扇口发生故障,就要立即更换,防止因温度异常高而烧毁主机[3]。同时,还要重视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主要是利用GHOST软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并将杀毒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中,这样就可以减少计算机系统被病毒攻击情况的发生,确保计算机安全运行。

结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对其管理与维护却不到位,影响了计算机设备的正常使用,也使实训课程开展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联系实际,提出了一些做好高校计算机实验实训室管理与维护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做好计算机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浅谈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6:3-4.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体系;构建职业能力

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调研情况

为了解专业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社会需求,明确专业服务面向;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开发课程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提供依据。本专业调动专业老师、班主任等30多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专业调研,通过现场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电子邮件等方式调研行业企业150多家,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企业遍布全省各地以及部分省外企业,企业包括外企、合资、国企和民营等大小规模不同的企业。

通过调研,总结分析了本专业服务面向、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具体的专业调研数据分析见调研报告。

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2.1 基本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当代经济管理实务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经济、贸易、物流等信息的计算机采集、加工、整理、分析和开发利用领域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利用基本经济手段、信息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软件工具和数据库处理,具有一定的系统软、硬件操作、维护和开发能力,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经济法律意识与管理素质,以及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2.2 专业服务面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计算机及其设备功能的迅速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及Internet向全球的不断延伸,为信息的充分及时交流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信息交流将成倍增加,因此加快培养有较深计算机、信息、外语、法律底蕴的面向新世纪信息产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与社会需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有广泛的择业涵盖面和一定的就业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的IT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与本科生相比,更具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与中专相比更具处理对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3 专业学生需具备应职应岗的职业能力

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服务面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营销、管理、财务等知识的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按照企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管理与沟通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运用能力、计算机设备与环境配置能力、软件系统诊断及维护能力等5项职业核心能力,同时应具备职业必须的专门化知识,包括管理知识、会计知识、供应链知识、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知识。

鉴于此,本专业在培养学生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中应加强管理、会计、供应链等方面知识的补充。

3.1 管理与沟通能力

能够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中与用户对话,善于询问和了解需求;

能够理解不同行业(主要是制造业、流通业等)、不同业务(主要是会计、统计、供应链、营销等环节)用户的管理需求,并将其复述和梳理;

能够把握用户所述需求中的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统筹解决次要矛盾;

能够指出多个用户或用户的多次需求中的不一致,帮助用户进一步明确真正的需求;

能够读懂并运用流程图、数据字典、功能模块等软件工程文档描述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

能够向用户进行管理信息系统或其他软件的操作演示,并作讲解和指导培训;

能够倾听和复现用户对于信息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描述,并作出系统的质量评估。

能够在系统开发团队中与他人进行分工合作和沟通交流;

更为复杂和高级的软件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沟通交流体验。

3.2 信息资源管理能力

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中基础数据的准备;

能够确定信息采集的内容、方法,完成信息采集;

能够根据采集的信息将管理体系的问题(物流、会计和统计等)描述为信息体系的问题并加以实现;

能够把握流程特点和处理技巧,进行业务级(物流、会计和统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能够进行系统的测试;

能够进行系统日志的管理;

能够进行系统文档的管理;

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含网络)及其数据存储空间的管理,日常备份和恢复;

能够运用互联网搜寻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更为复杂和高级的软件工程项目实施体验。

3.3 信息产品运用能力

能够运用C、VB、ASP等代表性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系统维护与开发;

能够运用原型工具类的平台软件进行管理需求的二次定义和开发;

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浏览嚣进行互联网HTTP、FTP等广域网操作;

能够安装、操作、维护SQL Server等主流数据库系统;

能够熟练安装、配置、使用OFFICE、评测系统等常见计算机信息产品;

能够安装、操作、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完成网站网页开发所需的界面图像文件;

能够阅读、翻译和理解非主流计算机信息产品的操作手册,并进行必要的安装配置;

能够进行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产品的选型;

3.4 计算机设备与环境配置能力

能够装配或更换普通台式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能够运用与设备相关的工具软件(如测试软件、系统组件等)进行必要的环境配置;

能够操作使用和更换计算机网络主要设备,布置、铺设和连接计算机网络;

能够对网络操作系统相关软件(如拨号、协议等)进行必要的网络环境配置;

能够进行Web服务器的IIS配置;

能够进行网络的存储和安全管理;

3.5 系统诊断及维护能力

能够对各类软件、数据库、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测试、诊断与评估;

能够对计算机硬件设置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测试、诊断与评估;

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测试、诊断与评估;

能够对管理信息系统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诊断与评估;

能够纠正各类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使用中出现的环境配置类错误和二次定义类错误;

能够进行各类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的重装级技术排障;

能够进行计算机硬件的板卡级部件更换排障;

能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交换机、联接件、路由器等主要设备的设备级部件更换排障;

能够在有限范围内实现用户需求的完善性维护,或提出维护建议;

能够进行系统及系统文档的修改与版本升级管理;

4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结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5大职业技能,即管理与沟通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运用能力、计算机设备与环境配置能力、系统的诊断及维护能力,本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抓住2条主线,一是企业网站建设线,要求学生掌握网站建设各项基本技能,包括网站美工、网站图片制作、网站建设、网站后台开发等基本能力。要掌握这些能力就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应用与实践、flash程序应用、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C#程序与应用、WEB项目开发与实践等课程。二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线,要求学生能使用工具开发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能进行系统的维护和调试,能撰写完成企业级信息的系统设计书和使用说明书。要掌握以上能力,就需要学生学习快速原型法、数据库操作实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课程,并同时学习会计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使得了解和熟悉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业务,从而正确设计企业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通过本专业的三年学习,学生将具备5项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拓展4项可持续学习能力,掌握3类必备的职业知识,提升3方面的职业素质,共15项知识、素质、能力指标。基本素质必备知识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构成及课程框架如图2所示。

15项知识、素质、能力按众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典型工作任务及专业综合实践依次展开,分别映射到全部的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的教学协同和时序推进,学生分别形成自己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支撑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5 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结论

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以培养计算机类和谐职业人为目标,充分调研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总结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5大职业技能,即管理与沟通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运用能力、计算机设备与环境配置能力、系统的诊断及维护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抓住2条主线,一是企业网站建设线,要求学生掌握网站建设各项基本技能,包括网站美工、网站图片制作、网站建设、网站后台开发等基本能力。二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线,要求学生能使用工具开发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能进行系统的维护和调试,能撰写完成企业级信息的系统设计书和使用说明书。

参考文献

[1]朱顺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4月.

第7篇

关键词:编程能力;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知识体系均属于信息类专业专业,需要学习程序设计类相关知识,如C语言程序设计、面对对象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等[1]。目前我国信息领域发展速度较快,且非常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因此高校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编程能力,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训存在不足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不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需要注重计算机课程实训的改革。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训存在的不足

(一)课时不足

如今信息类专业仍然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高校榱烁好的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将来毕业后能够获得更加宽泛的就业领域,而将信息类各专业加入了更多的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信息类专业知识[2]。然而随着其他课程的增多,程序设计类课程则会相应减少。计算机课程既包含理论课又包含实训课,如果课程增多则会导致理论和实训课的时间更加紧张,因此必须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时间。

(二)教学条件及设备不足

很多高校会受到经费的影响,导致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尤其是信息类专业计算机实训课程需要学生计算机进行教学,如果计算机设备仍然停留在几年前的状态,会导致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3]。且目前信息类专业学生数量也较多,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学生数量需求,且很多设备由于没有完善维护,导致设备出现损害,继而严重影响教学。

(三)专业教材不足

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实训教学的专业教材主要是按照传统程序设计教材进行编写,存在内容落后,不满足时代进步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些高校缺乏计算机课程实训教材或教材专业性不足,致使教师只能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实训课程教学,继而导致学生编程能力不满足社会修、

(四)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其不仅需要进行教学和科研,还要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信息类专业属于比较新颖的专业,因此高校教师主要适应中青年为主,且还有部分教师仍然需要进一步深造,导致在实际实训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一名教师辅导过多学生,致使部分学生难以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继而影响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升。

二、基于提升编程能力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训的改革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遍,如今市场上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即高校需要加强对信息类专业学生编程能力的实训培养,确保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一)加强不同专业重点课程设计

为了确保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编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高校需要注重开展实训课程。由于当前信息类专业程序设计课程较多,然而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即高校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侧重点开展实训教学[4]。如信息专业中电子信息、电子科技等专业比较偏向于对硬件的控制,则高校需要注意在实训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硬件控制项目中,如单片机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确保促使学生将编程技能与硬件课程相融合。

如教师在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时,如果单纯练习算法和习题,则编程能力难以提升,但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系统设计,则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教师需要注重结合不同侧重点专业的学生开展合适的实训课程,网络工程专业偏向于上层应用,教师需要可以利用数据库系统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

(二)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训平台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可以在组织各类形式的计算机编程大赛,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加强与对口企业的合作,改善学校内教学设备不足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可以在具体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此外高校通过与知名计算机相关企业合作,能够提高高校该专业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继而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符合市场需求。学生也需要注重在企业实习中参与企业软件研发,争取获得更多实训的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编程能力的考核

在任何科目教学中,都必须注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5]。传统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衡量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然而该种考核方式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编程能力。而且如果期末成绩不考核编程能力,会让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中,难以充分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编程能力的考核,即可以通过上机考试的方式,将上机考试成绩纳入到期末总成绩中。此外学生通过设计应用软件系统也可以为其考试成绩加分。为了避免学生相互作弊的情况发生,教师需要多设计一些实训题目,并通过随机抽题的方式进行考核,确保临近的学生之间不会存在一样的题目。同时教师还需要保证题目难易程度相差不大,保证考核成绩的公平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信息类专业仍然属于热门专业,且市场上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需要加强课程设计、企业合作及考核改革等,确保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侯春明.基于提升编程能力的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训教改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63-164.

[2]智立甫,马程暄,李莉.编程能力课程“共核”与师资共享研究――以计算机应用与数控专业的C语言课程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69-70.

[3]高纲领.提升编程能力的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教改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2:92-93.

第8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分阶段;多模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终端设备的日益增加和功能的不断完善,计算机在办公和多媒体制作方面的应用地位日臻凸显。高校从事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又要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没有办法高效能的完成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为了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从2011年开始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分阶段多模块”的课程模式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所有学生,本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为专业(群)课教学服务、为就业需求服务,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重组基础、综合交叉、分类分层”为原则,革新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改大课程为小课程,便于学生灵活选择,更加以利于“适才”施教、更加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教学内容,从重在“补基础、拓展知识面”转向重在“分类分层、拓展知识技能深度”,建立了有利于实现学校“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模式。

以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的数据与数据安全、多媒体技术基础、软件理论基础。其中,多媒体技术基础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是,目前的学时安排还不近课程总学时的10%,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如下的革新。

1.课程设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改为三个阶段,即大学计算机基础阶段、多媒体设计技能课群阶段以及针对学校的专业群设置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群”阶段。

大学计算机基础阶段,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基本的办公信息处理、网络基础、数据与数据安全等)。

多媒体设计技能课群阶段“课群”包括以下具体的课程,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多媒体动画;网页制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课程安排:

大学计算机基础阶段、多媒体设计技能课群阶段在第一学期分两个阶段完成。两个阶段的课程学时所占的比例为2:1。针对学校的专业群设置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群”阶段安排在第三学期,并以通识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实施。

在学校建立的整体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加入针对学校的专业群设置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群”阶段,学生可以在这阶段设置的课群里,根据专业中后续课程的需求来自主的选择课程。

二、教学评价及考核

大学计算机基础阶段,采用定时分期,滚动考试的考核方式,为了使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要求,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成绩为多次考试成绩中的最高分。对于考核达标,并申请免学的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后,允许免学。

多媒体设计技能课群阶段,多媒体设计课群将以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以学生的综合作业和设计的作品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考核中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且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分数比例要大于教师所占的比例。对学生的优秀作业和作品,将由任课教师指导,并推荐参加学校、省和国家级计算机应用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计算机应用类“课群”阶段,采用定时分期,滚动考试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为多次考试成绩中的平均值的方法。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对比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官方网站、辽宁省本科教学网中于本部门指导教师相关的数据。

不论是从各个方面的教学反馈还是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对比结果来看,几年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成功的,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技能课群以及针对学校的专业群设置的计算机实用应用类“课群”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不仅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我们还在进一步的深化之中。

【参考文献】

[1]崔莹.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设想[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

[2]冯博琴,张龙.迈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高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4)

第9篇

1 道路设计方法简介

现有的道路设计方法主要有现场勘探设计、纸上设计和计算机设计。

现场勘探设计是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通过对现场地形进行勘探,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在现场设计出道路的路线、坡度、坡向及大概的标高。其优点是设计出来的道路与现场地形结合较好;缺点是过多地依靠主观经验,没有进行精确的客观计算,无法在路线行车舒适性及工程量上达到最优。

纸上设计是设计人员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考虑路线行车舒适性及工程量等因素,在图纸上进行道路设计。其优点是可以统筹全局,精确设计并计算工程量;缺点是会因地形图的不准确而影响设计道路的适用性,且修改比较困难。

计算机设计是使用电子地形图,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过程与纸上设计相似。其优点是精确度比纸上设计更高,且大部分计算过程由计算机完成,修改也简单方便,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尽管如此,为确保准确性,最好能通过现场勘探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及对其完全地理解。

2 道路设计方法思考

三种现有道路设计方法相比之下,计算机设计能依据最精确的地形图,最大限度地代替设计人员进行计算,很好地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计算机设计成为时下应用最为广泛的道路设计方法。

计算机设计一般通过应用道路设计软件来实现。国内的这类软件基本是由开发人员根据国内道路设计的一些专业要求,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而来。

道路设计主要分三步:第一步是道路平面设计,即对道路路线进行设计;第二步是道路纵断面设计,即通常所称的拉坡,主要根据自然地形、行车舒适性及工程量大小进行;第三步是道路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路面宽度及分幅情况,由道路的性质、交通流情况及交通量大小决定。具体设计时,道路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相互影响较大,这两步总要相互对照进行,设计经验不足时需要多次修改才能达到最优。道路横断面设计可能在路线两边可用宽度不足时会影响平面设计,而对纵断面设计影响很小。

国内的道路设计软件一般也是根据以上三步进行的。首先根据地形图进行路线设计,之后绘出纵断面图,继而完成道路纵断面设计;若发现设计路线有不妥的地方,需要调整路线,重新绘制纵断面图,直至设计出满意的道路纵断面;完成以上两步后开始进行道路横断面图的绘制,主要根据已经设计好的道路纵断面,结合道路平面进行绘制;若发现道路平面或纵断面有不妥的地方,需要返回对其重新设计,如此反复直至平纵横协调一致,达到最优,至此道路设计完成,出图。

可以看出,国内现有这类软件只是简单地将道路设计过程从纸上搬到计算机上,主要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些繁琐的计算和绘图过程,并没有应用当今计算机技术优势功能,如高仿真、智能化和3D技术。因此,设计师们不应局限于这些常用的道路设计软件,开阔视野,寻找那些将道路设计变得更加直观、简单化,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设计者拓宽设计思路的道路设计软件和方法。

3 国外道路设计方法探究―利用Civil3d进行道路设计

为分析国外学者研究道路设计方法的新思路及创新,这里对一款较为先进的国外道路设计软件――C3D的道路设计过程进行简单地研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地形图分析处理。C3D可以对处理好的地形图进行高程分析,精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通过高程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地形的起伏状态,如图1。

图1 地形高程分析(颜色由浅到深表示高程由低到高)

路线设计。在C3D中,绘制出路线后,能很快生成路线位置的地形纵断面,从而直观地查看原始地形的情况。同时,生成的地形纵断面与路线动态关联,可以帮助设计者很快地寻找到最优路线。

纵断面设计。完成路线设计后让C3D生成道路纵断面图,可以选择纵断面图表格中所需要的数据;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

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然后在纵断面图中绘制出道路纵断面设计线,该设计线和道路纵断面图也是动态关联的,方便纵断面设计线的优化修改。

道路装配设计。道路装配设计也就是常说的横断面设计,C3D提供了各类道路所需的多种配件,设计者将这些配件进行组合,形成符合要求的道路装配即可,而且组合好的装配可以保存起来,供以后使用。

道路建模。道路建模是C3D的一个先进技术,根据道路路线、纵断面及道路装配可以建立道路的实体模型,如图2、图3。实体模型是在三维空间中建立的,通过它我们可以全方位直观地观察道路情况,还能以第一视角模仿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状态。当路线发生改变时,重新生成道路模型即可,非常方便。

图2 道路模型局部

图3 道路整体模型与地形结合情况

至此,利用C3D设计道路的过程基本完成。

C3D道路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观察地形及设计道路的三维形态非常直观;(2)动态关联特性为设计者省去很多繁琐的计算和修改工作;(3)道路建模精确地将道路实体化,为效果图制作及道路仿真提供方便;(4)为专业人员的二次开发预留了足够的接口。

4 道路设计软件发展方向探讨

结合上述对道路设计方法和C3D道路设计过程的分析,提出道路设计软件创新与发展的几个方向:

直观化。充分利用计算机3D优势,直观地显示地形图及设计道路,使设计者能够细致地查看各阶段设计道路的具体情况,以便提出最优方案或对方案做出相应的修改;

智能化。智能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动态关联,例如道路的平纵横设计动态关联,当其中一个发生改变时,其他两个即时改变,避免重复工作;二是自动纠错功能,例如当设计路线经过不宜穿越地形(峡谷、河流、地质不良等)时,软件自动提示设计者;三是智能路线设计,即按设计要求给出最佳路线,例如按标准横断面及坡度、坡长要求,自动推荐出土石方量最小的设计方案;

模拟仿真。通过模拟仿真检查设计道路的整体情况,同时在汇报时便于业主对方案的了解;

自动检查。以道路设计标准为依据,对设计道路进行检查,例如对车速、路线线形、视距等进行检查;

标准化出图。通过设置软件的绘图格式,使所绘图纸能很好地满足国内道路设计行业的出图要求。

综上所述,计算机设计凭借其计算精准快速和绘图便捷等特点,已经成为道路设计的主要方法。然而,国内主流道路设计软件只是简单地将纸上设计搬到计算机上,帮助设计者完成复杂的计算及绘图过程,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而提供更好的设计环境,让设计者设计出最优的方案。

第10篇

(一)情感体验主要指计算机设计类的学生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先入式”的对已有的好的设计作品及设计要素(线条、平面、空间)、环境、美术作品、图片以及作品与用户的交互性等感受体验和美学认知的心理倾向的积累,在与这些事物经常性的接触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色彩、线条、平面、空间感、质感、构图、作品效果的愉悦性等建立起简单而朴素的认知和美学倾向,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形成正确的美学认知和专业素养,培养起正确的美学表达方式对后续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在完成设计作业或参与项目中就会带有思维的活性,使作品具有灵性,而不是技法上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实现。

(二)形象体验主要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对老师所教授的对象具有形体上生动的认知和形象记忆[9]。把老师讲授的各种软件操作技法与实现效果对照,把电脑影像效果与真实客观对象的仿真差距对照,这样对知识点的接受就不会落入空洞的表述和抽象的记忆,与教师课堂讲授的结合,大大突破有限学时的限制,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成为鲜活的知识点的积累记忆,形成学生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利于作品设计实践活动中独立的创新思维的激发,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三)思维体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采取案例教学、组织讨论等方式,从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例子中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10]。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发散开,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情况和方案,把思维聚合起来,筛选出优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升出需要讲授的知识原理,以学生的知识认知为起点往上提升的教学方法取代以老师的经验认知往下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整个分析的过程,学生容易吸收结论,知识点记得活,能主动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3D建模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中根据不同需要做案例教学、分组调查、分组讨论等教学设计。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计算机设计类的实践技能需要和设计的理论知识结合较紧密,在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反复参与到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环境中,在实践—总结—辅导—再实践的环节中反复进行,找到自己实践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出实践技能的认知,提升实践技能背后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和理论功底的积累结合起来,要避免“理论熟,实践生”或“理论浅,实践熟”的两种错误倾向[11]。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全覆盖所有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探索以形象思维认知引导切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从体验的环境设计入手营造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多采取互动的,分析型的教学,课堂的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网络教学要与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增加作品案例分析、作业讲授的学时,揉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于教学气氛中。在提出每一种技法、思路或方案时,要重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交流,注意引导讨论情感体验,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美学思想,或做方案时具有人性化的思考,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又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层次,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可融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野外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效果表现力与技法实现上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找到技法的自我感受,探索含实践技能测试、作品评比、实习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办法的考核机制。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方面,积极在每一门课程中抽出一定比重的学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特点相近的教师组合或衔接,制定专门的训练教学计划,分年级分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强化基础训练(电脑技能测试),分方向交叉训练,延伸强化综合训练(带项目的概念性设计),实践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法体验和操作实践的体验,小班分组进行,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学生交流经验和接受辅导的机会,注意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布置一些项目性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去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技能训练,与多家广告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网页设计公司等合作,积极建设集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校外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角色和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是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上的积极育人的实践行径,每个实习基地的实训内容与对应的课程匹配,集中在某个专项的技能训练上。

三、体验式教学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应用

单凭课堂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类认知实践过程的反复渐进的要求,需要把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好第二课堂,开发出专业训练的潜在课程。可通过开放管理计算机房、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参与辅导、培训的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型的团队等举措来加强,集专业书籍阅览、专业资料收集、组织专业比赛、社会实习等功能于一身,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造课余专业学习氛围,适时举办专项技能提高的辅导班,帮助那些在课余时间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愿望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授课,根据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对专业的正规课程不能触及到的深度和答疑辅导进行补充,辅导了很多专业基础弱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辅导了一些有志于在设计类领域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培训。

四、体验式教学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应用

除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体验式的教学之外,计算机设计类的师生在专业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也需要加强“育人体验”和“职业自信心体验”,我们借鉴企业文化的建设思想,从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入手,整合专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训练和校园文化等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教学与育人的职业认知感,引导学生复合型人才的成才模式,营造激励学生们热情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专业训练、作品评比、参加设计比赛等活动延伸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专业学习资料,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建立作品展室、到企业项目实习等举措,活跃专业气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在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感,提升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心,综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五、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速迈进,我们高校的管理变革也在快速地推进,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也在朝着规范化、复杂化方向转变,我们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里老师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科学化,有效地管理计算机实验室,是保证实验室能够高效、稳定运行,使得教学和科研工作都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着高校教学、科研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等诸多任务。组织和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工作和高校学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上机任务。为了保证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本人依据我校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的工作状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就我们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以及维护工作提出了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1 确定高校实验室功能并制定管理方案

1.1 参加上机实践课的老师和同学务必做到“专机专用”。“专机专用”指的是在上机课时,老师有专门的教师机使用,除了老师本人其他人员不得任意使用教师机。对于学生,每个实验室的计算机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安排好上机编号,每当学生们来上机的时候都要按照自己的学号对应机器编号入座,这样才能保证在机器出现问题后,能快速地根据实验室的登记录本以及课程表查找出是哪个班级、哪位同学在上机过程中发生的。有了专机专用的制度后,每次上机课的老师带领学生进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问题。如果是可以及时处理的问题,就在不影响同学们上机课的同时处理好。如果是系统硬件或其它的复杂问题,可在上机课后,根据实验室登记本记录的情况再作处理。

1.2 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上机习惯。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高校在各个方面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计算机实验室更不例外。当学生第一次踏进计算机实验室上机课之前,我们就应该把计算机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告之每一位学生,包括每个班级的同学都一定要按照次序进出每个机实验室,按照实验室里指定的计算机编号入座,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开启和关闭计算机。进入实验室之后,首先检查计算机能否正常的运行;由学习委员把有问题的计算机情况填写到实验室的登记本里。开始上课后,每位学生要保持实验室内的安静并维持实验室内的卫生。有其它问题,及时反馈实验室管理员。通过上述几点制度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上机习惯。

2 当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实验室缺乏科学化的管理。由于教学体制的本身因素,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被细化成了数、理、化多个单一职能的教学实验室,因此,难免不会造成实验室管理者工作量的不平衡,专业课老师之间也相对缺乏相互沟通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实验课的实际效果,大大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另外,由于当下实验室管理者的薪资普遍不高,因此很难挽留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好的优秀人才,造成如今的实验室管理者素质普遍不太高的局面,从而恶性循化,既然没人好的人才自然也管理不好我们的教学实验室。再有就是实验室的建设大都是以单项课程或单一实验为目的,很少可能会为了提高学生自我创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而综合性的安排一堂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实验课程。实验室承担的主要工作,依然还是传统性,以老师讲课和操作为主,学生被动性接受的实验课程,缺少了提升科研的成分,必定造成功能单一和综合性难以突显的局面。

2.2 计算机实验室没有做到系统化维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之初,都会配备当时比较先进的计算机,但由于没有系统化的维护,很多机器用了不多久就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损坏严重点的导致无法使用。(1)没有确定系统化的计算机维护制度;(2)实验室卫生环境恶劣,空气污染、灰尘满屋,导致计算机线路板容易老化和损坏;(3)学生上机使用不当,计算机硬件频繁更换,局域网故障频繁发生;(4)学生存储不当,计算机软件及系统文件经常会被无意删除,导致系统难以正常运行;(5)网络管理维护、软件升级不及时,导致计算机经常会中病毒、感染木马程序,对校园网也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3 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3.1 建立健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必需要做到‘有章可循、违规必究’的原则,只有完善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所以要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包括《实验室管理者工作规章》、《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员工作职责》等,并根据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3.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工作者专业技能。要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因为就是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者,因为有必要定期对管理工作者进行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提高管理工作者的技术和能力。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做到“赏惩分明”,对于工作积极性高,业务能强的管理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优秀管理者的待遇,充分提高管理者工作积极性,自觉认真、科学有效的做好本职工作。

3.3 加强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项还是要对计算机设备的管理。所以在实验室建立之初,管理工作者就要做好对于计算机实验设备的详细登记和备案,对于原始的资料和数据要妥善保存,制作详细的计算机设备清单。以利于日后对于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管理以及报废管理,报废设备再利用管理等工作的开展落实。

4 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维护措施

4.1 计算机日常维护。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就是指在课前和课后都要对计算机进行日常检查和保养。上课前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所有计算机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故障要及时处理好,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进入课堂后能够正常使用;课后要对计算机系统以及电源等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

4.2 计算机系统维护。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维护日常维护,从而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硬盘保护卡(还原卡)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还原,从而保证计算机的数据不丢失,不被修改。在操作过程我们将硬盘的空间按使用的要求来划分成为若干个分区,只对系统盘进行保护,设置为每次开机还原;而对于非系统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不还原或定期还原。这样既保护了系统,又能保存学生的实验数据及一些重要文件。

4.3 计算机的定期和不定期维护:(1)对于计算机机箱内部的除尘清理;(2)及时更换损坏的配件,如内存、风扇、显卡、硬盘等;(3)检查各连接处是否正常,数据线有无破损;(4)检查电源线路是否正常。

参考文献:

[1]李俊青,彭菊萍.论软件类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管理[J].科学大众,2007(4).

[2]陈怡帆.浅谈高校开放公共计算机类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2).

第12篇

1.1辅助科技馆网站管理与建设。计算机技术已被充分应用于科技馆的网站开发建设与平台建设中且模式已发展成熟。科技馆网站属于科技馆最新科技动态、展示国家科研成果与科研技术的窗口,是全面科普的门户网站之一,属于官方网站,富有教育意义。因此,计算机的应用促使其建立并拥有了独立的网页,促进了科技馆的数字化建设,是科技馆不可或缺的技术,有助于民众从网络上及时了解科技馆的最新信息。同时,计算机技术为网站的管理、防止黑客的入侵提供了保护,可以说它既是网站的建设者,又是维护者。1.2提高科技馆运营的智能化。科技馆的运营主要包括先进技术的展示、演示厅的成果演示、模拟图形的再现、立体影像的传输等,这些都需要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只靠管理人员枯燥地讲解,这些科技成果会显得黯然失色,观众也无法切身领略到科技的奥秘。但有了计算机技术,这些问题便可完全得到解决,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可以控制这些技术的展示方式,通过设置计算机网络终端,运用相关计算机编程,将各种需要展示的科技成果予以合理排序,仅需少数工作人员即可充分调动整个演示环境内的效果,为观众呈现动态的科技体验。1.3提高科技馆的科技性与管理效率。科技馆的科技性可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来讲。对外为门户网站建设、社会宣传,受众以青少年为主。对外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已经实现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具体应用了。对内,计算机技术以其严谨的逻辑性、数字化、互联网的形式体现了科技馆的科技性,吸引了青少年的眼球,引进如:3D、4D技术展现立体的模型,如今又增加了VR和AR技术,更显得动态十足,与时俱进。在管理效率上,因为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增大展示空间,丰富展示内容,等等。

2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运营中的具体应用

2.1计算机设计系统的运用。所谓计算机设计系统,在科技馆中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的设计功能,为科技馆运营设计出布展、展示的环境,制作展示效果图等,运用计算机设计系统可将各种需要展示的内容集中布局,布置出高效合理的科技展品。通过一些设计技术,如:CAD技术的图文合成,可将人工设计交于计算机设计程序完成,这样可以极大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质量与效果。2.2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应用已经在科技馆中十分普遍。首先是前文提到的数字科技馆建设,在数字图书馆中加入丰富的图片与文字,丰富科技馆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将科技性与可读性融合到数字化技术中,令浏览者从这个平台上感受科技馆的先进性。同时,数字化平台运营、数字图文集合等,扩展了数字化的规模与建设,应用于演示过程中的文字、解说图片、推理图形等也属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进入数字特效技术领域,模拟天空下雨的场景,观众可以增强立体的模拟体验。还可采用4D技术模拟穿越太空并进行星际航行,采用此技术增加动感特效,让观众领略科技的进步。2.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大的集合。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光、电、磁于一体的技术,也是集各种感官于一体的技术,它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在多媒体之下可以提高对科技的认知,进而使观众体验到科技是贴近生活、存在于你我身边、可以被感知的事物,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因此,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符合人对科技需求的技术手段。例如:投影仪的应用可使观众在展馆内的墙壁上观看到具体的技术影像;各种医学研究领域的分子图片、细菌分解过程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2.4虚拟技术的应用。虚拟技术的应用具体在科技馆中以交互方式呈现出来。总体来看,计算机技术本身就是交互技术的集合,而虚拟技术的交互式特点更为明显。首先,它的应用可以使简单的图片变得鲜活起来,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例如:投射在电子屏幕上的影像,在观众的亲身互动下会与观众相呼应,仿佛真实一般。一只小恐龙在虚拟技术下,可以虚拟形象出现与青少年进行游戏,当触碰它的时候,它会做出长高、跳起来等动作。其次,虚拟技术可以解决现实中感官不清晰的领域。例如:对汽车技术,人们可能并不了解内部构造,通过虚拟技术,可以将其内部构造图显示出来,以虚拟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虚拟技术在具体应用时,不仅需要大量图片,还需要一定的展现空间,这样在科技馆中的应用效果才会更好。2.5软件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控制系统是通过设置软件控制程序对需要进行控制的事物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首先,科技馆中需要控制的事物有很多,如:管理系统、展厅、布展环境、展示流程、观众引导等。管理系统还分人员管理和物品管理,这些都比较复杂,需要制定多套控制系统并将其整合,以便计算机终端的管理。其次,软件控制系统是操作性较强的系统,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科技馆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通常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因为科技在不断变化,控制系统也要与时俱进。此外,科技馆中的控制系统还包括安全系统。安全是科技馆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水电和高级设备,因此软件控制系统十分重要。

3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中应用展望

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科技馆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全民对探索科技热情高涨。尽管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于科技馆中至少有十几年的历史,然而,其在应用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如:计算机技术更新较慢,许多先进技术未及时应用,数字化网络运营平台建设缓慢,信息化建设落后未能及时更新,导致观众在这个平台上对其了解不够,从而失去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因此,在科技馆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应朝着以下方向发展:应用于其管理和运营更加频繁,技术种类更多,为科技馆提供更加先进的智能化手段,可观性更强,吸引更多青少年的聚焦,为培养更多爱科技、学科技的人才发挥光和热。

4结语

计算机技术是科技馆的一扇门,计算机技术就是科技,因此,科技馆不应忽视对计算机的应用。我国计算机技术具有丰富的应用领域,为科技馆丰富应用方向提供了支撑。已被社会实践认定的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会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如果我们只是等待它在科技馆中逐渐成为成熟的应用手段,那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势必会使青少年降低认识它、了解它的兴趣,也就少了几分探索科学的热情,因此,要用超前的思维、理性的智慧,不断解读处于国际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并及时应用于科技馆中,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技馆真正成为科技前沿阵地的展示者,青少年的真正学习所在。

作者:李爽 单位: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参考文献:

[1]祝涛.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的应用[C]//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选编,2004.

[2]张锋.我国数字科技馆及其发展现状[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2009.

[3]王国伟.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虚拟漫游交互系统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