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8:31: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建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媒体资源库
l数字图书馆概述
1.1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传统的图书馆、资料馆、博物馆、档案馆收集了人类大量的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遗留下来的文化、历史、文字的痕迹。对于传统的这些资源集藏地只能通过目录的方式和物理介质借阅的方式供给公众和学者使用。同时,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随着时间的变化从小到大,随着产品的不断变化与升级而遗留下来大量的产品资料、客户信息资料、研发过程的经验与教训及大量的实验数据等,对于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这些资料的一部分进入了企业的技术档案,但是大部分被认为没有用处而长期搁置,在一定的时间后在进行集中销毁。
同时,大量的专家学者在传统的资源集藏地和各个实验室寻找很多数据,并在这些数据与资料中找到那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被忽略的但被证明是有价值的东西,形成新的知识与理论。这些资源集藏地和单位遗留下来的资料是形成新的知识与理论的基础。新的理论与知识是在对于前人的大量的成果基础上量化后进行总结提高的结果。
计算机和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随着玎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人类创造及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呈爆炸性的增长态势。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怎样高效的利用这些信息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作为人类信息文明进步的象征,己出现了几个世纪。在这些时间里,图书馆一直承担着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将有组织的资源提供给用户的功能。但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怎样发挥为人类信息有序组织的功能,怎样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去尽快发现、查找到用户所关心的资源,怎样打破原来传统的服务模式,适应新的要求,己成为图书馆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内容。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了mgitallibrary的概念,在国内直译为“数字图书馆”。对于这个翻译的准确性,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论,但目前其含义已逐渐明确。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以数字资源的制作、存储、管理、传输和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是2l世纪国际科技文化竞争的焦点之一。数字图书馆涵盖多个分布式、其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将实现对人类知识的普遍存取,并最终消除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不平等。它既是知识网络,又是知识中心,同时也是一套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数字图书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和个性化服务代表了一种先进文化。
1.2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保存信息并高效率的提取存储信息的技术载体。数字图书馆绝不是图书馆的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己大大地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和范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支撑点和前提性条件。而相对图书馆的常规服务内容而言,数字图书馆将使图书馆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数字图书馆要求以新的方式执行图书馆的功能。包括新型信息资源、新的采访和馆藏发展方向与方式,尤其是有更多的资源共享和电子订购服务,新的存储与保存方法、新的分类和标引方式与用户新的交互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更多的依赖以及图书馆在人员智力构成、组织和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变化,都与传统图书馆大相径庭。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主要业务的比较如表l所示。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主要业务比较表l
业务范围
传统圈书馆
数字圈书馆
馆藏的发展与管理
选择书刊、加入馆藏、典藏、书架维护、装订与保护
选择适于电子转换的资料或已数字化的加入馆藏版本的管理与控制系统维护
采访
了解需求、资料具体采购、资料送达、费用支付
了解需求、用EDI方式订购电子资料、将现有的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版权管理、费用支付
编目
手工编目
自动编目
标引
人工标引
自动编目
目录
卡片目录
元数据
借阅
预约、流通、催还、定题资料服务
提供暂时性资料、传递资料、自动传递有关信息、互联的图书馆问交换资料、通向传统图书馆界面
读者服务
帮助用户查找和检索资料,指导用户利用图书馆,并对读者使用资料的情况汇总
组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引导联机帮助建立读者使用情况文档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信息存储、处理、检索、传递、管理等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今后衡量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将是能否拥有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资源,以及能否为用户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起选择和采集文献的新标准。电子资料的选择和采访对于长期以来熟悉纸制资料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现在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的向导和顾问,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1)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2)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很好的诗算机、网络、通信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4)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
(5)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读者服务方面,数字图书馆也将是一种全新的服务。用户们所提出的咨询问题不再仅局限于文献检索,更多地关心有关数据库的内容,如何选择数据库和使用检索系统,操作机器和使用远程通信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1.3数字图书馆意义与功能
可以预见,数字图书馆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到底应怎样去理解它,笔者认为:
(1)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数字文化平台,其中应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如网上图书馆、网上书店、网上文化中心等;
(2)数字图书馆还应该是一个数字教育平台。人们通常在图书馆里进行自学和继续学习,数字图书馆同样应提供这样的教育功能,可包含网上业余教育中心,在职教育中心等;
(3)数字图书馆也应是数字资源中心。目前我们的各种资料(如网上资料,自己产生的电子数字资源)都是分散保存在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各个中心,不能统一的进行调度和处理,使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益大大降低,不能客观发挥作用,利用数字图书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绝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图书馆,它应该是文化的传播媒体,是文化产品的网络商务平台,是数字资源组织、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是网络文化中心和网络文化的聚集地。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网络应用系统的数字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这个库存有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是分布式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跨库查询,它的信息组织是按统一标准组织有序的电子信息,它是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将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推进等高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方便、快速、全面的服务。要检索一份资料,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能提供相应的资料。文化事业既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基础的重要支持,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以此提高收集和使用知识的效率,并带动以大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数字图书馆所藏的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经济的整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技术可以方便地被人们利用,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人们使用知识和信息的效率,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条件。知识和信息的消费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如同读者来到图书馆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多媒体出版物一样,可以起到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的作用。
2该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综述
2.1该学院图书馆概况
这是一座综合性图书馆,是该大学最大的文献信息资源库。
该大学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2万多m2。建成后无论是藏书量还是建筑规模,都在省内名列前茅。新馆还适应信息化、开放型图书馆的要求,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图书馆,充分地发挥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参与学术研究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实现业务工作及办公自动化,对图书采访、编目、流通、文献检索、参考咨询实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建立起内容丰富、精确高效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充分利用因特网共享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整合,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服务,结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在新馆信息化建设中,在保持原有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建立功能完善的局域网络,依托网络通讯技术,担负起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中心的重任,同时,通过多渠道的电子化数字资源的建设,真正将图书馆建成该大学的信息中心,为其信息港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2该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
2.2.1数字图书馆定位
该图书馆在图书馆界的定位:新馆网络支撑环境应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系统建设应达到国际90年代中后期水平。新馆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立足国内,放眼未来,在该大学地区图书馆群体中起到龙头和主导作用,并达到国内同类图书馆的先进水平。
在地域信息网络建设中的定位:图书馆是地域性信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大学图书馆作为本地较大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应当成为地域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信息集藏地。并成为未来该大学乃至全市信息港中主要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出纳口。
在地域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定位:在全市数字图书馆各个中心中,该大学图书馆将是重要的数字图书馆的分中心之一。数字图书馆技术集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和正在建设的信息服务系统为一体,对信息基础中的图书馆资源、档案馆资源、情报系统资源、博物馆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使其在网络上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各个地域和各种人群。
2.2.2数字图书馆目标
该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全面实现资料采、编、检、流集成系统的基础上,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支撑和信息处理技术,构建整体有序、可靠实用、结构开放和信息高度共享的系统信息网络。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能够处理多文种、多种载体文的,数据格式与检索协议与国内国际主流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处理系统全面接轨的集成化业务管理系统;立足于读者服务这个中心,实现读者服务质的飞跃。拓展服务空间,实现远程检索浏览;扩大服务深度,不仅能够利用本馆的数据资源,而且通过网上信导航建立虚拟图书馆,为读者检索利用因特网海量信息资源提供方便;通过网上自动应答、智能检索等手段实现读者服务工作的智能化,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率;
建立一个拥有宽带多媒体传输能力、信息资源蔼度共享、与外部网络联接通畅的局域网系统,充分移植Internet技术,组建自己的Intranet内部网;
建立地域图书馆信息协作网络。包括本地区的联合采编系统、数据库共享体制和馆际互借系统,并发展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协作网络;
建立完善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同时立足本馆实际,逐步建立系统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和包括馆藏善本、该大学历史文化等在内的各种全文数据库,建立品种齐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馆内日常办公系统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此次系统建设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跨库、跨媒体的联合检索。目前国内的数字信息组织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无论资源库数量多少,各库构成如何复杂,必须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在同一界面上必须同时显示各类资源并能够在线浏览和播放,还能支持足够大的并发量;
(2)资源的无障碍组织。数字资源,都必须能够按使用需求进行组织,可以无障碍地提供组织好的信息给用户;
(3)多样的特色数据库建立。各种各样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该大学图书馆满足重点用户主要需求要做的基本工作之一。按相关需求自动生成所需的特色资源库,是提高资源服务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系统一定要能够从各个信息源中按一定规则自动生成数据库的功能,并且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让用户本身参与特色资源库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系统也应该提供这些功能;
(4)充分的个性化服务。根据读者的阅读情况自动记录阅读速度、传递相关信息,真正实现网上借阅、提供代检代查服务,将使读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信息服务;
(5)实现跨馆检索。怎样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的共享成为唯一手段。同样地,在传统模式下,馆际互借只是一种愿望,但在新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上,在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变得现实起来。因此在系统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做到馆与馆之间的跨馆检索,特别是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及中国数字图书馆国家中心的联结成为我们此次平台建设必须要实现的功能。
2.3某大学基础业务工作上要实现的功能
2.3.1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
现化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其动能特点包括: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都应基于In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进行设计;具有先进稳定的体系结构;全面实现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支持网上书刊文献电子商务系统;和国际先进系统相接轨,支持相应的各种标准和协议,实现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要实现馆藏数据库合并,实现书目数据与馆藏电子全文数据库的挂接。
2.3.2数字资源建设上要实现的功能
根据该馆的建设需求,电子资源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引进成熟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产品;一种为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
2.3.3引进电子资源
引进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镜像资源、联机数据库等,同时要实现这些电子资源的图书馆服务。
2.3.4自建特色数据库
自建特色数据库包括学位论文'''');">论文数据库、古籍善本数据库、其他特色数据库等。实现部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需建立小型数字加工系统。
2.3.5资料的初始数字化加工
资料的初始数字化加工主要包括纸质文件的扫描、缩微平面的数字转换、音视频的压缩等;需要相关的软件及硬件。本建设项目中要根据需要和加工成本核算决定引进数字化加工设备的形式和规模。
2.3.6元数据的加工整理
元数据的加工及整理,需要一套元数据的标引系统,将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定义,按规律存人数据库,然后将加工后的元数据进行,也就是将此元数据库加入到全文检索数据库内。
2.4该大学用户信息服务上要实现的功能
2.4.1Web信息服务
建立方便、友好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简单而有效的宣传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实现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多样化,在原信息服务中心基础上实现:
各种电子资源的整合,实现跨媒体跨数据库资源的全文检索;将图书馆不同架构下的数字资源实施整合,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管理,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检索,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如数据库检索、网上读书、馆藏目录查询(不是简单的oPAc)等,实现检索结果显示于同一界面,将信息的关联性显示的全面、智能、简捷;建立完整的网络数据库检索指南和学科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2.4.2传递服务系统(ILL)
该系统要实现用户原文传递服务的网络服务,实现用户注册管理功能;除用户信息管理外要将电子会议和收费标准返回到用户登记的电子信箱;用户申请管理功能。
2.4.3信息检索服务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文献代查代检服务的网络化管理,包括文献检索服务,即开题立项、研究中期、直到成果验收的文献查询检索服务(文献收录及被引用检索服务)。该系统应实现:用户注册管理、用户提交检索申请、用户咨询。
2.4.4网上读书
首先满足读者的在线搜索需要的图书,包括书目关键词等以及基于内容的全文检索,在线阅读各种文献,其次,可以任意翻页、放大、缩小、查找等操作,获得最新的图书方面的信息,在线发表自己的作品与评论。
2.4.5多媒体视频音频点播服务
建立一套支持多人点播节目的视听系统。该资料可以购买已经制作好的,存储在服务器硬盘里,内容包括括多媒体外语教学影片、教学课件实习演示系统、古典音乐欣赏、历史文化、世界经典影片等,该系统对网络设备及机器性能要求较高。包括视频点播VOD栏目各学术演讲、经典影片、科技、英语教学片等。音频点播栏目包括外语系音频资料的网上、古典音乐欣赏教室、语音教学教室等。
2.4.6网上学科导航数据库
建立重点学科信息网站,根据该大学图书馆支持的重点学科发展需求收集网络信息资源重新组织、整合为有序整体。
此系统要具有以下的功能:
(1)自动监控互联网网页;
(2)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及预先设置在互联网上抓取相关信息;
(3)能自动对所抓取的信息进行分类;
(4)能自动进行资源的整理,生成元数据库;
(5)具有各种检索功能(自动)。
2.4.7电子阅览室
建立完备的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管理系统,提供馆藏目录系统查询、光盘镜像服务器检索、馆内多媒体资源服务、Intenet信息检索服务、网上读书、情报检索教学服务。
2.5该某大学管理上要实现的功能
2.5.1图书馆一卡通服务
在馆内实现一卡通管理,就要实现在基础信息上的统一,即要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图书馆业务系统和一卡通系统基础数据的统一,实现整个馆的读者服务和管理的统一。
2.5.2办公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建设要以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集图书馆的业务、人事、财务、档案、设备等系统功能为一体,又与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紧密相联,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的综合管理。
2.5.3网络管理应用监控功能
该功能应实现网络设备、UP5电源的自动监测和管理。随着数据应用服务的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器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这些服务器上都承载着重要的应用系统,及时监控这些服务器的正常运行是维护人员的重要职责。该功能可以对应用系统服务器进行集中监控。
5.4远程教育功能
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之__网络教育已逐渐成为广大用户接受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网络教育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海量的信息资源;掌握并熟练运用先进信息工具的教育机构。
在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网络教育,可以实现不同地点交互地、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更好地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满足他们学习知识与提高技能的要求,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加速人才的培养。网络教育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拥有虚拟的课堂及校园,可以使教育得到面向全社会,面向读者的个体需求。
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同时也应该是该大学重要的网络教育的基地之一,通过与国内外各教育单位的联合,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提供的较高条件平台,为馆内读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服务,是我们此次数字图书馆项目的重要功能之一。
在此次的系统平台的软硬件建设中,我们必将统筹考虑网络教育分布性、多媒体特性、对各种应用软件的需求,并将结合该大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网络教育的发展,做好规划,积极组织相关的资源建设,使该平台能真正发挥作用。
2.5.5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主要包括在线发表评论作品和科技论坛'''');">论坛服务;TP、E-mail、服务器;外网用户的安全认证及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无线网络服务;图书馆阅览室等读者相对集中的地方配置了无线接入设备,采用自动的IP地址分发技术,实现读者无线上网服务。
一、云服务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完整性与保密性
在云服务环境下,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不管是数字图书馆,还是云计算服务商,所采取的技术手段都应该有效和安全,以有效保证图书馆数据的信息安全。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各馆要自行、全面地更新、维护、备份馆藏各种数据资源,以有效保证图书馆数据可以长期、可靠的有效保存;另一方面,云计算服务商虚拟化的对技术的海量存储,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条件。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不需要冗余设备,它一方面采用数据副本的方式容错;另一方面,在每个虚拟盘多个副本的创建,提升了图书馆数据的可用性和访问性能。进而在云环境下,实现了海量存储网络系统。另外,各数字图书馆在应用云计算的同时,还应研究制定应用云计算所需的相关协议和标准,以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及政策法规,逐步形成本行业的参考标准和应用规范。云计算信息资源安全,受云计算提供商的企业信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不断磨合,以促成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并对各方权力责任予以明确、对保障知识产权做出保障。云服务环境下,为了保证在“云”中存储和传输信息资源,不被非法下载和恶意篡改,应加强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系统的平台,能够提供数字签名服务和公钥加密。应用和建设公钥基础设施,使云环境下图书馆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和加密技术,这样,在各种网络应用中,能够对数字图书馆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做出保障。向云计算服务商交付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等信息后,就不再是由图书馆本身对信息保密控制权真正掌握,而是由云计算服务商掌握。这类信息要求保密,在云服务环境下,将有可能随着信息服务的多元化,在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出现泄露,并对图书馆的信息安全进行威胁。云服务提供商尽管为了保护用户数据,也强调使用加密技术。但是,无非是加密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不能有效解决正在传播和存储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二、管理好用户权限,对图书馆信息安全做出保障
所谓用户权限,就是对系统进行使用时,在允许范围内,合法用户可以进行的操作。在登录系统之后,数字图书馆用户可进行一系列操作,包括浏览、创建等操作。但是,不同的用户操作权限是不一样的,在云环境下,图书馆负责创建、更新、整合图书馆信息数据;馆藏信息数据的维护,大量读者数据的更新,提交的订购信息、馆藏信息等都需要相应的管理权限,因此,云服务环境下,必须对云计算服务商、图书馆管理员以及普通用户的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以便于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有效保障图书馆的数据安全。在云服务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图书馆对云计算服务进行购买后,则开始由云计算企业代为管理其全部拥有的数据。按照常理,图书馆数据的知识产权应该是图书馆完全拥有。但是,在实际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云服务的提供商会千方百计以知识服务等各种名义,对这些具有一定价值的核心数据进行利用,同时,还要合法化地利用数据。另外,在云服务环境下,我们还要做好用户访问控制。虽然在云服务环境下,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汇集。对用户来说,各种资源处于半公开状态,这一方面方便了用户访问与下载,另一方面,也为非法访问提供了可乘之机。
容易导致恶意软件的隐藏。还有,云环境物理异构性以及高度的逻辑复杂性,也给非法用户留下一些机会,借助于攻击云环境内安全漏洞,对所存储的各种信息数据和用户资料进行破坏。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非法访问和使用,以保证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云服务环境下,图书馆要想做好信息资源的操作权限管理,必须将用户划分为若干个层级,同时,根据用户对信息需求的不同,严格控制不同层级用户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目前,PMI(公钥基础设施)授权管理平台,是使用较多的权限对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在PMI体系的基础上,在用户给予请求服务时,将各种与信息资源相关的授权服务提供给全部用户,并对用户进行权限验证。PM(I公钥基础设施)授权管理平台,是保障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之间安全通信的前提和基础。在云服务环境下,各类普通用户通过PMI授权管理以后,遵循事先指派的角色,查询图书馆数据;而在云服务环境下,图书馆数据维护工作人员在进行系统的登陆后,就可根据权限和角色,整理和更新数据。同时,对相应的操作权限进行分派,更好地维护和管理系统。认证用户的身份,对于图书馆数据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云服务环境下,只有对授权用户的认证,才能访问对云中相应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云计算环境的特点是跨组织性,无法做到每个用户在对云资源进行使用之前,都要验证一次身份。因此,被授权的图书馆用户身份认证方式在云服务环境下,只需主动进行一次身份认证,采取统一的单点登录方式,便可对被授权的资源进行访问。遵照自己不同的资源层,不同层级的用户根据自身设定的权限进行访问,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
作者:刘平 刘春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铺开的主要承载者,应把握这个历史契机,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稳步推进和图书馆事业新时期新发展的共赢局面。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作为“共享工程”全面铺开的主要承载者一公共图书馆,应如何抓住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求索图书馆事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形成共赢局面,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1共享工程的特点:文化和网络相融。突破图书馆发展瓶颈
20多年的大发展,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比例。截至2005年,全国每4万人只有一所图书馆,尚有200多县未建图书馆,全国目前人均藏书不足0.3册。
1.1整合文献资源,打开收藏新局面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信息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个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收藏力相对低下,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整合各类文献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以信息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共享工程”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迎合读者需求.更新服务模式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占息。用户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工作,使文化与网络相融,突破原有图书馆的发展瓶颈。
2图书馆实施“共享工程”的优势
文化部、财政部文社图发[2002]l4号文件《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据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图书馆较其它文化部门,具有以下优势:
2.1阵地设施优势
截至2004年己有近2700所图书馆,其中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70多所,馆舍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另外还有一批正在建设中图书馆的普及,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2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共享工程”的基本资源。近年来,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己在许多公共图书馆实施,形成了丰富的网上资源。
2.3专业技术优势
“共享工程”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技术含量高。它的实施涉及到各级各类文化单位,复盖地域广,各地各单位条件参差不齐。图书馆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可以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遵循国家中心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项目的含量。
3实现共赢局面的举措
3.1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共享工程”中的主体作用
3.1.1科学规划,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作为图书馆应首先把对“共享工程”的认识,提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资源共享与经济发展是互为条件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要对本地文化资源状况、计算机网络连接状况、各种文化设施、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等各方面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制定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同时,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信息会,加强信息反馈力度,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络,共谋发展,为政府决策起到信息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3.1.2完备硬件设施,打好发展基础。硬件建设是“共享工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应从全局把握“共享工程”推广节奏,有步骤因地制宜地配置计算机、架设网络、运用各类电子产品,丰富服务方式。对于独立配置硬件有因难的地方,可以采用以县市级支中心配送流动“共享工程专用车”的形式,将共享工程深入农村、社区、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全面达到共享。
3.1.3加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技术保障。队伍建设是保证“共享工程”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共享工程技术含量高,需要一批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人才,尤其是要吸引一大批既懂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训和“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在图书馆培养一支过硬地掌握现代化技术并能从事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开发的技术骨干,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资源建设、软件开发、网站维护的技术人才队伍。
3.1.4立足基层,从“输血”转向“造血”。“共享工程”以“送文化”的形式,突出面向基层和服务农村的特色,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因此图书馆在推进“共享工程”时,应加强对市、县和乡镇基层中心的技术支持和对基层网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真正提升基层自办、自主文化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群众参与度。充分调动群众的首创精神,打造有生命力的基层文化资源共享网络。
3.2精选文化信息,争创特色优势信息资源共享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而应遵循特色化原则。图书馆应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馆藏资源进行开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凸显地域文化。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已有数字资源的整合、新建各类资源库、网上信息的抓取与加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自主创建数字化资源库,并提供网上服务。重点抓好特色数库建设,提供专门化、专业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建立新型的管理和服务形式,满足用户的数字化需求,提高馆藏的整体利用率。丰富“共享工程”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图书馆打造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的有效手段。
3.3创新“共享工程”,延伸服务职能实施“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网上信息服务。因此,在共享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应用和服务为中心的方针,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创新“共享工程”,合法利用数字化文献资源模式,使读者可以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便于操作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文献和知识信息服务,极大地延伸图书馆的情报服务职能,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3.4加强互通互联,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因此它的实施不能只局限在图书馆、文化馆、图书室、文化站等文化系统的单位,而要采用多种方式,使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进入社区、进入村庄、进入军营、进入校园、进入企业、进入千家万户。目前,网络和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十分普及。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主动协调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政府部门,搞好纵向横向联合。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通力合作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局面,以网络为依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进行整体化建设应用。
3.5积极探索方向,实现稳步发展“共享工程”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程,仅仅依靠各级财政单方面拨款无法支撑其稳步、快速的发展,要积极寻求“共享工程”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或合作方式,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创新项目,“共享工程”要坚持以公益为主的原则,制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也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积极面向市场,探索进入市场运作的新思维、新方法,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如和地方特色经济企业联动,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业信息咨询;又如寻求和网络经营商等相关产业的合作,让“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进入网吧。
据了解,陕西目前有107个县市,县以下的大部分乡镇图书馆(室)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20世纪90年代乡镇图书馆发展红火,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引导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和撤乡并镇后,乡镇图书馆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一些馆的图书作为集体财产被抵债,仅存的馆也没有专人管理,大部分乡镇图书馆的馆舍挪作他用,图书内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二、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农村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使中国国民素质提高一大半,而目前农村的物质文明提高了很多,有的已经超过了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农村人口的文化信息需求主要由基层文化系统和公共图书馆来提供,而农村的图书馆不多,基层文化建设薄弱。主要的娱乐方式还是以赌博,迷信、以及一些低俗的文化活动为主。所以在农村开办图书馆可以帮助农民利用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并且在图书馆可以学到好多农业知识。
2.丰富儿童的知识视野。
还留守儿童一片阅读的天地,随着大量外来民工涌入城里,农村只留下了老年人和小孩,父母们因为平时不在孩子身边无法时时管教孩子,而老人又力不从心,造成好多孩子贻误学业,沉迷网吧,屡屡发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为上网费与年老的爷爷奶奶发生争执,以至于发生好多青少年犯罪现象,2013年在咸阳农村就发生一起留守儿童为偷上网费伤害奶奶的恶性事件,还有好多孩子沉迷于游戏厅,因此贻误学业,农村图书馆的建立可以让孩子们在闲暇时多读书,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弥补父母不在的空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利用网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了解社会与高科技带来的有益的新鲜事物,树立孩子远大的理想,明辨是非,如何做人。有数据显示,有近半的农村小学学生表示喜欢阅读课外书,但只有6%的孩子说家里有很多课外书,近九成孩子表示读课外书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专家表示,在乡村建立图书馆不仅可以满足农村物质文化协调发展需要,还可以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质。
3.缩短城乡差异。
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习惯的不同,好多农村年龄大的老人还保留有以前生活水平贫困时的生活习惯在卫生和身体健康方面造成很大的隐患,同时好多农村出去打工的青年人也不太了解城里的生活习惯和卫生常识,以至于出去打工好长时间也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中去,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在农村图书馆可以给他们进行科普教育,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来克服此方面的问题。由于农村好多年轻人文化知识不是很好,通过农村图书馆的建立也可以让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弥补知识的空缺,接受更多的先进文化知识,成为克服农村陋习的主力军。
三、建设农村图书馆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1.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已经逐步加快,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图书馆建设应该快速的加入到城镇建设的大军中去,所有农村的新型社区应该在政府的扶持下,加强设备、人员等经费的投入,只有政府重视了,肯下大力气去改善农村人的精神需求,才能保证图书馆建设顺利完成,农民也才能深深理解图书馆给他们带来的深远的影响与效益。
2.加强专业人员管理。
要想真正的重视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还要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自身素质,各级乡镇在没有专业对口院校毕业的管理员的条件下,必须选取懂管理的专业人员去接受培训,参加学习与交流学习各大图书馆的图书如何去管理,不能任意找几个不懂也不重视的闲杂人员去看摊子。只有好的图书管理员才能引导读者去深入学习,帮助读者解决难题,好的图书管理员,能起到良师益友的效果。
3.吸收各级社会志愿者及爱心人士,加入农村图书馆建设及留守儿童教育及关爱活动。
社会上现在有好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他们经常会定期去为孩子们带去好多必需品并提供各种帮助,我们可以让他们加入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中来,这样既能使人们从更多的知识层面来关心孩子,还可以让他们为孩子的阅读和兴趣提供指导和意见,不仅从物质层面关心孩子,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四、结语
一、图书馆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图书馆的资源可以说的网络文化的根本来源,图书馆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网络文化建设之中,图书馆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馆与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为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图书馆也成为了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首先,图书馆丰富了网络信息来源。随着网络的普及,图书馆开始大量收藏各种文献资料、各种数据库,以及具有特色的作品也转化成数字化资源,方便信息的共享。图书馆中的电子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和使用,图书馆利用自身信息量大的优势丰富了网络文化资源与内容。其次,规范了网络信息。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汇集了大量高质量的文化与知识,使得信息更加有序、更有条理,克服了网络文化分散、无序的缺点。同时,通过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可以更好的排除不良信息对读者的影响。数字图书馆将优秀的文化遗产与成果更好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更好的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导网络文化的良险发展的同时,将我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最后,图书馆具有信息职业技能的优势,具有丰富的获取、组织、管理信息的经验。在收集信息资源时可以更专业、更准确的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归类,更方便读者对信息的搜素与利用。在图书馆与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同时应充分开发利用网络文化带来的信息与资源,使得网络文化良性发展,使其更加规范、有序,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如何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帮助网络文化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找准图书馆与网络文化共同发展的着力点,创新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与作用。加大数字化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更好的对信息资源进行存储与共享,对我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今己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不够重视数字化图书馆,技术支撑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文化资源不平衡的现象,数字化图书馆仍需要进一步建设。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随着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成为了网络信息发展的趋势。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丰富,应积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制定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图书馆应该重视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的发展,重视网络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更加信息量,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信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不仅需要图书馆学的专业人员,更是需要信息技术人才的支持。新时代的图书馆,需要培养一批对信息搜集、分析、整理能力强的优秀专业人才。通过培训的方式,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三、小结
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渗透,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建设网络文化,建设优质的数字化图书馆,用现代化、大众化、多样化的网络文化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图书馆的规范性、有序性更好的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使图书馆成为网络文化的代表。
作者:刘卫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一、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收集过程的版权许可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构成是信息资源库,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工作对作品的收集与整理,这项工作涉及到作品的数字化使用和版权的授权问题。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图书馆只有在为“陈列式保护在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时才属于“合理使用”。显然,图书馆对作品的数字化使用超出了“合理使用”范畴,
当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是传统图书馆馆藏文献简单的载体形式的转变、建设后的数字图书馆其功能已发展为网络环境数字信息平台,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媒体的功能大为增加,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对于作品的使用可以考虑类比于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信息传播媒体对作品的使用的“法定许可”形式。作品的网络数字化使用,一般不会与权利人意愿相悖,只是尊重权利人的获报酬权和其它享有的权利。
二、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保护与版权管理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市场环境具有广泛功能的社会服务体系,数字图书馆服务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纯情公益性有所不同,其服务有相当部分属增值服务。因此无论是版权的人身权利还是版权的财产权利,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都显得格外重要和突出。由于作品的版权状态是时间的函数。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版权保护是动态的,能够及时跟踪用户对作品的使用情况,随时对数据库的版权数修改更新。从版权管理系统、版权拥有者和用户都可以查询到作品权的相关消息,能够实时、准确了解作品版权的权利状态。这样可以使版权授权事务处理方便而高效,使版权人可以对自己作品使用的合法性进行更有效的监控。网络版权管理系统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有机结合能使用户高效率地实现作晶的检索查询,选择下载和版权费用的清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某种作品特定表现形式并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合法使用。
三、数字图书馆作品的馆藏数字化问题
1、对已进入公有制领域的作品
图书馆对于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化。但是,在进行数字化转时,必须尊重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这几项权利是没有保护期限的。
2、对未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
对于尚未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如果是为了保存版本和教学科研需要,图书馆将进行数学化转化这种数字复制行为,应视为合理使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对馆藏进行数字化处理不必取得版权人的也不必支付报酬,但数字转化必须是由于备份和保存版本的需要,除此之外的数字化活动都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许可。
3、数据库开发中的版权问题
在制作文摘数据库时,可以不必取得版权人的许可,但要尊重其署名权,同时支付相应的报酬。而全文数据库的开发问题就要复杂些,除了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外,在使用作品的原文必须获得版权人的许可。
4、信息资源虚拟“馆藏”建设的版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在利用网络资源扩充“馆藏”时,要慎用特殊的技术,以免陷于不必要的版权纠纷。若一定要用,必须事先与被链接者取得联系,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方可链接对方的网页。
四、数字化文献上载与网络传输的版权问题
1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个性化服务功能
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个性化服务功能是建立在信息检索服务功能基础上的升级。在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工作中,为图书馆网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能够让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于个性化服务具有主动性、及时性、新颖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所以这种服务功能也是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中必备的功能之一。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重视MyLibrary系统的应用是使个性化服务功能得到强化的有效手段。高校图书馆网站需要为用户提供独立页面来使用户享受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当然,这需要用户在高校图书馆网站中进行注册,并在登陆之后以自身知识结构和信息需求为依据来对图书馆网站资源进行整理与筛选,并由图书馆网站生成个性化服务类别。在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实践中,这种个性化的主页需要包含两项基础内容:一是个性化网页定制。高校图书馆网站需要为用户提供更改个性页面设置的权限,并让用户自主设计个性页面,从而满足用户使用习惯与审美需求。其中页面的布局、文字、色彩等都可以进行设置与更改,并且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定制各类服务模块,从而方便用户检索;二是网站资源定制。个性化服务要求图书馆网站不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与资源,而应当针对资源类别的不同以及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从而方便用户对自身认为有价值的资源做出选择。另外,高校图书馆网站可以通过对个人书架的利用来使用户能够对自身文献做出管理。并且用户应当具有在个人主页选择资源、定制资源以及对资源进行分类的权利,这一点可以利用构建个人资源导航来实现。
2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用户教育功能
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用户主要是高校中的教职工与学生,为了推动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工作中有必要发挥自身的用户教育功能,并依据用户需求来明确教育目标。在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工作中,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模块来实现:一是课程公告模块。在高校图书馆网站中,课程公告模块包括公告的录入、以及管理几项内容。在经过系统的认证之后,高校教师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将科研、教学等公告通过工作去展现出来,并且教师与图书馆管理人员具有对公告做出添加、删除与修改的权限;二是在线教育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来为用户提供教育课件等内容。通过在高校图书馆网站中对这些课件做出整理与分类,可以让不同基础和学习需求的用户对这些内容做出自主选择,并对学习顺序做出自主安排。并且通过个性化服务模块,用户可以随时存储学习进度,从而避免在学习中产生重复或者产生无法找到以前所使用的资源等问题,因此在线教育模块和个性化服务模块的结合能够很好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教育,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自我提升需求;三是课程作业模块。高校图书馆中的课程作业模块可以由作业布置子模块、作业提交子模块以及作业评阅子模块三个功能组成。教师在登陆图书馆网站系统后,可以对作业进行布置与评阅,而学生则可以对作业布置内容进行浏览与提交。在经过评阅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业质量、作业答案以及相关解释到网站中,学生则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查看。当然这一模块也可以被应用于高校考试当中,其步骤与作业的布置与完成相似,通过使用这一模块,不仅可以让高校图书馆网站内容得到丰富,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学效率,并使教育活动体现出现代化与信息化的特征。
作者:李永红
【关键词】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也越来越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挑战,图书馆应如何应对?怎么能与网络时代接轨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一)大量读者的流失。网络以其方便快捷、低廉和无限制的特点正在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把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利用图书馆转到在互联网上查询,既节约了时间,同时也保护了人们对信息需求的隐秘性,最重要的还在于减少了人们查阅资料时的一些繁杂手续,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读者流失,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借阅量明显下降,到馆读者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也减弱了图书馆读者服务与教育功能,使得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备受冷落。
(二)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络化环境尚未形成,自动化水平较低。这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未成规模,信息资源共享极为有限,同时软件的通用性、成熟性还需进一步检验。
二、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改革与发展思路
(一)加强现实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实现网络化的基础就是建设馆藏书目数据库,具体来说就是对馆藏各种类型文献以数字化方式进行组织,在图书馆主页上展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并提供给用户使用,例如提供馆藏书刊的目录或根据读者需求有偿提供原文等。
高校图书馆可把部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比如教学参考书、需求量较大的图书、重点学科用书等,以此来减少因复本过少引起的拒借现象,从而提高馆藏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共享范围。
(二)重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网络环境中的高校图书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藏书机构,而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图书馆要改变现有的收集、整理、传递文献信息模式,逐步过渡到数字化、电子化的信息模式。同时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成各种数据库,实现国内外网络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由于条件有限,高校图书馆不可能收藏所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还可以解决经费不足这个问题。
(三)建设特色数据库。重点学科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建设,能满足高校师生对特定领域信息资源的深层次要求,因此,建立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中应突出专业特色,包括本专业的专著、教材、专业期刊以及分散在其他报刊中的本专业文献等等,形成具有学科优势、完整系统的特色数据库。
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科研课题的任务,科研课题从立项到课题的完成,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建立科研课题导航索引,组织专人负责,为各课题建立档案,将分布在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分类整理、加工。
高校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的书面报告,经过答辩通过的学位论文,一般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在某些学科具有重要价值。我国的学位论文基本都没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本校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加强学位论文收集工作,建立完善的学位论文呈缴制度,促进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
三、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模式--数字图书馆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数字图书馆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 翻译过来的,但到目前为止,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实践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所说的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多媒体信息,如图像、文本、语音、科学数据库等进行收集整理、规范化的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进行高效地传播、接收,使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随时的利用数字信息,接收各种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静态的藏书建筑物,也不再以实有性的建筑物作为标志,而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拥有超大规模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实现了虚拟性与现实性并存的动态多功能信息服务机构,它是由众多图书馆或信息中心组成的数字资源库,具有快速占有并便于提供信息资源的能力;数字图书馆强调的是“虚拟馆藏”,收藏对象发展到以电子文献为主,典藏的“图书”不再孤立地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而是永久性存流动在信息网络上;数字图书馆要面对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的挑战,因此馆藏发展将从根据用户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根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来提供信息。
(三)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原则。高校数字图书馆要“因校、因需、因人制宜”,定位一定要准确,要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重点特色化建设中去,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学术及人力资源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利于本校发展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统筹安排、统一经费使用,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共享共建。同时要加强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使用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让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应放眼未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加强与网络技术发展的联系,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才能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树华.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情报;比较研究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学术越来越受重视,为了解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术情况和对图书馆的学术论文评价,我们通过CNKI的“学术文献总库”和“引文数据库”,对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和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1981年至2013年学术论文的发文量、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学术论文引用率进行了统计。通过对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较研究,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
一、研究的对象
本文选取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因为三者是河南省高校排名中位列前三名,其科研实力也比较强,能够代表河南省高校的顶尖实力水平。这三所大学的图书馆也是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中规模最大、历史悠久和科研实力比较强的三个图书馆。
二、研究数据的来源
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通过CNKI 的“学术文献总库”和“引文数据库”,以各高校的图书馆为关键字,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论文发文量、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图书馆学术引用率进行了查找统计。
三、研究时间的设定
为准确统计这三所图书馆学术论文的发表量和客观评价这三所图书馆的学术论文,需要设定统一的时间段。文章以1981年1月1 日--2013年10月1 日之间发表的论文和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该时段被引次数来进行学术论文的比较研究。
四、研究样本的分析
统计图书馆学术论文的基金数和图书馆学术引用率既可以反映出该馆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积极性,也能反映出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通过统计图书馆学术论文中的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则能反映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学术水平、图书馆学术气氛浓厚程度和全馆整体的学术成就。
据此我们通过知网搜索相关关键,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统计结果可看出:
(1)在1981年至2013年年间,河南大学图书馆的科研人员发表的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是最高的,另两所大学比例差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实力,这是因为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的发表要发在一些专业的刊物上,他们对作者的身份和论文的质量要求较高,这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河南大学作为省内老牌大学对图书馆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2)从非图情论文的发表来看,河南省三所高校图书馆都有非图情论文的发表,通过非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学术论文在非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 为了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获取奖励,发表了一些非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
(3)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单位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中可以看出,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占单位发表的总论文的比率最高,达到15.21%,而郑州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占单位发表总论文的比率高于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比例。由此也可以看出,河南大学图书馆的科研实力在河南大学各单位科研实力中是比较强的,而郑州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图书馆科研实力在其单位科研实力中是比较薄弱的,因为郑州大学和河南老公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的数占学校数中比例不高。这一方面反映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要求郑州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加强其图书馆科研人员的引进,以及加强对图书馆科研的投入,从而提高其图书馆的科研实力。
(4)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基金数最多,河南大学的基金数最低,但是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今后的科研学术活动中,河南大学图书馆在保持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应该要加强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应该多引进一些有关图书馆科研的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其获得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这样才能提升本单位图书馆管理与研究的科研水平。而郑州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成果数量虽然不是最高,但其科研学术研究的质量却是三所学校中最高的,获得最多的资金资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内的“211院校地位”,只是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科研奖励,提高本单位科研论文的数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本校图书馆的科研实力和地位。最后,我们可以发现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是最少的,但其基金数也比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基金数多,这说明其科研学术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但一方面可能也存在着和郑州大学类似的问题,即科研奖励不够,难以调动科研人员创作的动力;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是受到本校历史和特色的原因,因为本身属于理工院校,可能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比较薄弱,虽然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其图书馆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从整理上来看,发展远远滞后于另外两所较为综合性的大学。
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图书馆学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最多,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学术论文的被引用的次数最少。河南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是最多的,但是其被引用的次数不是最多的,但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数是相同的,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数最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郑州大学图书馆单位的科研质量,同时还反映了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院校的一些学科差异,而这些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的。因为,学术论文在其研究领域被引用数量能够反映其对本学科的影响力,可以从一定方面了解其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所以,我们认为郑州大学图书馆学术气氛浓厚程度和全馆整体的学术成就是三所高校图书馆中最好的,但在科研奖励和重视程度上,可能不如河南大学,这是今后要向河南大学学习的一个地方。而河南大学应努力提高自己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质量,争取获得更多的基金数和学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最后,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可能由于本校的理工特色和学科设置,导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是最少的,其学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是最少的,其图书馆的科研质量和数量都亟需进一步提升。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研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其任务就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图书馆人员只有认真研究学生和教师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提升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该研究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一个高校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上。
本文,通过CNKI,对河南省典型高校的图书馆学术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的图书馆单位在学术研究中发展并不平衡,这既与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研究与建设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学校特色有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本校和本馆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术计划及管理办法,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认真执行各项科研管理制度,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数量,更进一步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进而更好地为本校师生的学习、科研服务,最终促使高校整体科研、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章冶.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以江苏省3 所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12(3).
[2] 郭鸿昌.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科研实力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
论文导读:前言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1984年建馆以来,近二十年来按照中专的模式办馆,图书馆的发展步伐缓慢。年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2004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在此次调查中,馆舍面积不达标是大部分高职学院图书馆共有的现状,8所学院中仅有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达标。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现状,对策
一、前言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1984年建馆以来,近二十年来按照中专的模式办馆,图书馆的发展步伐缓慢。论文参考。2002年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2004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在这二次里程碑式的跨越中,图书馆改善了服务环境,建立了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及服务系统,搭建了含有大量电子资源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规范了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优化了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然而,如同大多数高职图书馆一样,脱胎于中专图书馆的学院图书馆既有着先天的不足,后天的发展又因无既有模式可依循,现有的服务模式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论文参考。因此,有必要及时审视图书馆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整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能最大限度地辅助于教学、科研,融入学院的文化与生活,真正地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支柱之一。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对包括广西建职院在内的区内8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基本状况作了调查,以期横向比较分析广西建职院图书馆的现状,结果如下:
二、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分析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基础保障,包括诸如馆舍面积、年购书经费、馆藏数量等。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高职学院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达到1.61平方米/生、馆藏图书达到60册/生,方基本达到合格的标准。笔者所调查的8所高职学院图书馆的基本办馆条件数据如下:
表1:2008年区内8所高职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对比
学院名称 现有馆舍面积 (平米) 在校生人 数(名) 生均面积 (平方米/生) 是否 达标 有无扩建新馆 计划 柳州职业 技术学院 15021 8763 1.71 是 无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3000 8500 1.53 否 无 广西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8126 7000 1.16 否 无 南宁职业 技术学院 5500 10000 0.55 否 正在建设面积为 28000平米的新馆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573 8450 0.42 否 计划建设新馆 广西职业 技术学院 3328 9900 0.33 否 计划建设面积为 15000平米的新馆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30 6928 0.29 否 无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89 7000 0.3 否 计划建设新馆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计量学;引用;资源建设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se of study bibliometric to evaluate the use of Universities’ library resources with method of study bibliometrics for Library to select special resource and use of limited funds and space rationally.
【Key words】Universities’ library;Bibliometrics;Cite;Resource construction
0 前言
英著名情报学家阿兰・普理卡德(Alan Pritchard)对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是这样定义的:文献计量学是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图书和媒体中的应用[1]。当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广泛应用,有用来科学预测的,有用来学科评估的,有用来人力资源评估的。在国内很多高校的人才引进、专业设置、以及学校战略规划都使用了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同样,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对图书馆建设的决策,资源选择,资源开发,资源共享与数据清洗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献计量学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研究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与决策的一个重要科学方法。
1 文献计量学方法论
文献研究者把当前的文献资料分成16类,即图书、杂志、论文与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字典、手册、报告、网页、指南、词汇、指导书、宣传册、书目、报纸、简报、其他(年鉴、摘要、信件、索引、公报)。当然在其他研究领域还有不同归类形式,大同小异。科学研究者的工作离不开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如图书、杂志、网页、手册、报告等,文献计量学已经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者选择研究资源的行为研究,以确定科学研究者的论文引用中各类文献有什么样的侧重点?同一类文献资料类型中又怎么样去确定某一个具体文献的引用比重?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文献在不同研究领域的权重,以利于资源提供者即图书馆对科学研究者即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用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是一种切实可行且具有说服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在特定领域里不同文献的特征及使用情况,它有助于确定在某一区域内的出版物中发表的论文最大被引用数量,可以了解核心期刊的使用情况,可以确定某一学科通常使用的参考书目形式,可以了解图书的使用情况以及图书的使用期限等。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这种研究方法也能够为图书馆制定资源采购政策,确定每年图书采购的方向,确定是否继续或者中止订阅某些期刊杂志,确定数据库资源的采购数量和种类等,同时帮助图书馆有效处理他们的收藏,帮助他们避免接受不必要的图书资料的捐赠,以节省空间资源。
2 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案例分析
斯里兰卡大学的高级馆员Angammana和克拉尼亚大学的馆员Jayatissa两位研究者做了如下研究:
首先,针对某一学科分析文献引用类的情况
他们选取了1999年到2009年11年的图书情报学硕士论文70篇,这70篇论文总共有引用4901次,他们把每种引用用上述的16种文献类型分类。在这4901种引用之中,应用最多的是图书,达到39.2%;第二是杂志,达到34%;第三是网页,达到6.33%。上述三种材料的引用接近80%,其余的13种文献资料的引用每个都不到5%。
其次,分析同一类文献资料引用中的具体文献
在同一类的文献中再进行具体文献的分析,这些引用中有相同的图书和杂志引用,得出引用最多的图书名称和杂志名称。在70篇论文中总共1921处图书引用,有10种书被引用10次以上;有485种杂志被被研究者引用1664次,这485篇杂志中引用最多的30本杂志可以确定为图书馆重点订阅的杂志,这种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作为图书馆为某一学科或者专业采购图书和订阅杂志的依据。
最后,分析参考资料的使用周期
参考材料的出版年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为了揭示这个研究过程,研究者引入了“半衰期”的概念。文献引用的半衰期是指论文引用中50%引用出版物所发表的年代。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论文引用半衰期都会有差异。文献研究表明大约有50%的论文引用平均出版年限是9年内的文献,即文献的平均半衰期是9年。但是各类文献的半衰期在不同研究领域或者学科中也不尽相同,如在图书情报领域中图书的半衰期是13年,杂志的半衰期是7年。事实上在多数研究领域图书和杂志仍然是使用最多的文献资源,超过其他所有的文献类型。从表1分析中可以看出,图书、期刊杂志、网页三者引用之和已经超过80%,因此,科学研究者最优选的文献资源是图书,紧随其后的是期刊杂志。
3 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启示
3.1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资源 数字化 应用技术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87-02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各地区纷纷加强了应用技术类院校的建设,其中,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制约此类院校发展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据此,我区提出了“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数字化校园等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面向学校教育,服务社会,开放型、数字型的新型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体系”。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我区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对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技术类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区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基本现状
根据2014年内蒙古教育厅公布的《2014高校统计名单》,我区现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35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笔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5所本科院校、10所专科院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统计分析。
(一)中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序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中国知网 综合 期刊 14 93%
2 百链云图书馆 综合 检索工具 13 87%
3 读秀学术搜索 综合 检索工具 12 80%
4 书生之家 综合 电子图书 12 80%
5 万方服务平台 综合 期刊+会议+专利+标准+科技报告 11 73%
6 银符考试题库 综合 考试 9 60%
7 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管理 事实 9 60%
8 职业全能培训数据库 爱迪克森 综合 视频资源 8 53%
9 E线图情 管理 ― 7 46%
10 CSCD数据库 综合 文摘 6 40%
(二)外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序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Springerlink 综合 期刊 11 73%
2 Science (科学出版社) 综合
3 EBSCOhost 综合 期刊+报纸 10 67%
4 国道外文库 综合 期刊 9 60%
5 CALIS外文期刊网 综合 期刊 8 54%
6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国际站计算机 电子/自动化 期刊+会议 8 54%
7 EI(工程索引) 综合 摘要 7 46%
8 Wiley(含AGU)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综合 期刊 7 46%
9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生命科学 化学/
环境 期刊 6 40%
10 ISI(包含SCI、SSCI、ISTP、JCR)数据库 综合 ― 6 40%
(三)自建数据库情况
院校名称 数据库名称
内蒙古大学 蒙古文信息网;中国蒙文期刊网;蒙古文学特色库;生命科学特色库;内蒙古大学文库;蒙古文文献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特藏、古籍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系统;逸夫图书馆;随书光盘系统。
内蒙古农业大学 国内外草原与草地信息资源数据库;农科特色资源共享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内蒙古医科大学 蒙医药相关文献数据库(汉文)(蒙文);2014医科大学职业全能培训库。
内蒙古科技大学 稀土专题特殊数据库;移动图书馆应用系统等。
内蒙古民族大学 民大文库本校硕士学位论文库;蒙古文数字图书馆建设;科尔沁文化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授权提交系统;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
赤峰学院 网上免费资源;随书光盘库;红山文化研究等。
呼伦贝尔学院 “三少”民族文献数据库;高等教育学文献数据库。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民族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平台。
二、应用技术类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一)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满足读者实际需要为原则,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实现学科馆员全程化服务、实习实训过程中经验累积及时以数字形式保存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所以应该把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作为建馆的重要原则,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发挥实质的作用。
(二)体现自身特色的原则
针对应用技术院校,可以发展特色资源,使其成为馆内有竞争力的部分。例如,在内容上,可以选取一些应用技术院类特校有的项目和题目资源,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建立完整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实现熟练掌握优势,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让应用技术院校图书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特色价值。
(三)保证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原则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首先应该考虑数字化图书馆能否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效率。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资源查找系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数字化图书馆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要注意图书馆的服务,充分发挥其对于利用馆内资源的帮助作用。如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阅读推广等。
三、应用技术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采取多种模式借力发展
我区职业教育信息化途径:“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学校长期使用,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可以采取政府模式和企业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政府模式,即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学校长期使用。近几年兴起的线上公开课程MOOCS(慕课),加快了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例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大型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和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联盟日前成立,实现优质视频网络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可。我区高职院校大都共享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供高校学生学习。
企业模式,即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例如,超星、新东方等数据库开发商参与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移动手机图书馆等);图书馆利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参与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
(二)优化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丰富信息储存方式,增加资源利用手段。通过优化馆藏资源,对流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建立完整的检索系统,学科导航,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全面性。同时及时把本学院的研究成果等录入图书馆,形成独特的参考资料库,为后续自建特色数据库作准备。还要与优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并轨,将海量信息资源存储于云计算内。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院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条创新改革之路。我们应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以信息化手段推动高等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