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养成教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构建得力的领导机构,加强教师规范引领作用。
1、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年级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领导小组成员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带好班主任队伍和加强学校骨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
2、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管理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教师首先行为要规范。教师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面,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按时值勤,护导护送按时到岗,半年来,我校教师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jxzyw.com.开学初我校要求各位班主任教师制定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把读记习惯和书写习惯作为重点工作同时,把文明习惯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方向。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工作重点
1、文明习惯
本学期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一台”(校园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岗”(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全面开展“文明习惯”教育活动。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内容,使文明习惯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将工作做好做实,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采取了“日检查、周评比”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强化教育,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对每班学生的好人好事,行为习惯进行监督记载查评和常规管理评分,并把各班每天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以利各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有较大程度进步,学生的文明意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所养成。
2、写字习惯
jxzyw.com、读记习惯
学校将每日早7:40----8:00定为晨读时间,培养学生坚持每天朗读20分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每周至少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及时批改学生的记录笔记。
三、养成教育具体活动
1、在纪念学习雷锋活动47周年之际,为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得以弘扬,大队部发出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倡议,组织大队干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走进社区活动。学校全体少先队员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对校园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真正体验到了“学雷锋、树新风”的快乐。
2、为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优良品质,学校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全校各中队还开展《感恩母亲》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等等。学生从最细致的事情入手,体验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快乐与幸福,将感恩的心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在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96天的时候,在2010年的“五四”青年节,在离高考还有32天的时候,我们全体高三师生在学校领导的倡导之下齐聚在这里,隆重举行养成教育的总结大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首先要感恩。感谢精心策划养成教育方案,彻夜思索养成教育方法的领导班子;感谢始终播撒激情,始终爱生如子开展养成教育的班主任老师;感谢一丝不苟,耐心教育,倾心交谈的任课老师;感谢精心呵护,服务育人的养成教育工作者。正是全校老师和教育工作者不计辛劳的付出、无私奉献的养成教育,才有了“团结友爱、文明守纪、勤奋进取、励志成才”的我们,才真正意识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的深刻含义,才体会到“擦去一块痰迹,美化一片空间,升华一次灵魂;捡起一片纸屑,净化一寸空间,陶冶一回情操”的养成教育境界;才养成了“走进校园应思勤奋努力,漫步校园当讲文明礼仪”的良好学习习惯,才确立了“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成败”的成才意识。
现在请允许我以班主任的身份提议:我们高三全体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传达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诚挚的谢意。(稍长,掌声)
同学们,这次大会应该是我们人生意义的一次标志。也许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意味着付出的三年辛劳又要变成我们人生的一种收获,但对于你们来说,三年良好习惯培养起来的,是一个全新的你们,你们已经从一个知识浅薄、行为稚嫩的初中生成长成了一个知识渊博、行为规范的高中生;你们已经从一个不注重习惯培养的孩子成长成了一个注重习惯培养的文明人;你们已经从一个生活杂乱无章不注重体育锻炼不注重参加活动的学生成长成了一个在生活中活动中不断磨砺自己快乐自己健康自己成就自己的聪明人。同学们,是二中造就了成熟文明、理智文雅的你们。
同学们,我们怎能忘记刚刚走进二中你们自信并始终微笑着面对一切困境和挫折;怎能忘记课堂上你们踊跃发言精辟阐述;怎能忘记操场上你们迈着矫健步伐,跨跃一个又一个的高度;怎能忘记舞台上你们用肢体语言传递着优美的舞动和靓丽的青春;怎能忘记元旦晚会上你们用精彩纷呈的演讲和小品熏陶着学生也感动着我们;怎能忘记高一时在“习惯与成人”的养成教育中你们稚嫩调皮的眼神;怎能忘记高二时在“学习与方法”的养成教育中你们勤奋不倦的身影;怎能忘记这些天来在“心理与成功”的养成教育中你们卧心藏胆的毅力和破釜沉舟的拼搏、你们誓言如山的坚定和志在必得的信念。“甘愿寒冬磨霜剑,一飞暖春刺六月”这就是你们在高三一年中留下的必胜的信念见证,同时也将见证着你们的成熟与成功。
太多太多的记忆碎片值得我们珍藏,也许在以后的岁月中它们会像一幕幕戏剧在我们人生的舞台上上演,但搭建在二中的养成教育的舞台一定是你们一生中最精彩和辉煌的舞台。
同学们,这次大会也应该是我们的一个起点。它将为我们10年高考支撑起成功的大厦,也将为我们以后闯荡世界和攀登事业的高峰奠定一个坚实的台阶。再过一个月,你们将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梦想发出挑战,你们将带着殷切的希望在高考中收获硕果,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们顶风前行的坚毅的航向。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们走向成功的春天的脚步。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最后祝愿我们二中2010年高考能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同学们在最后一个月里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轻松备考,在一个月后的高考中能够取得良好成绩、金榜题名。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李铮写于二〇〇八年五月四日)
众所周知:“习惯决定命运。”而习惯则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才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实践表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尊师爱友、节约粮食、保护环境”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一年来,在胡校长的带领下,我校的学生养成教育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这学年我校非常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学生行为的规范活动,下面就我校开展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情况作一总结。
一、指导思想
自从胡校长在我校上任以来,就提出了标榜我们学校的一些精神理念:
学校精神: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办学理念:夯实人生起步,留下美好童年。
治校方略: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
管理理念: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时时人在干。
教育思想: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教育目标: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校训:厚德,博学,务实,尚美。
校风:励志,和谐,求实,争先。
教风:勤恳,爱生,善教,创新。
学风:惜时,刻苦,善思,进取。
二、具体做法
(一)“每周之星”的创评活动。
学校在会议上提出,各年级、各班每周五班会课,首先进行一项创评活动——“每周之星创评”。即各班根据本班一星期来在勤奋学习方面、遵守纪律方面、乐于助人方面、讲究卫生方面、热爱劳动方面、精神风貌方面等六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评定为本班“勤学习之星”、“守纪律之星”、“做好事之星”、“讲卫生之星”、“爱劳动之星”、“树新风之星”,再将名单上报学校德育处,由学校德育处对每星期各班评出的“每周之星”进行表彰。
(二)“新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
学校对照现时期学生的表现,每半学期开展一次“新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概括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各班根据本班学生半学期以来的表现,递交两名候选人的事迹材料的形式到学校德育处,再由德育处甄别确定十二名作为学校半学期以来的“新三好学生”,名单张榜公布,并对这些“新三好学生”进行精神与物质表彰。
(三)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1.学生行为调研
上学期,在各班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由学生相互发现,班主任进行登记,再统一将情况汇报学校教导处。教导处根据各班上报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整理出了十一种学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浪费水电,乱花钱,不爱护公物、破坏环境卫生,课间追打、骂人说脏话,上课开小差、讲闲话,玩危险的游戏,课后不复习、回答问题信口开河,缺乏竞争精神,阅读兴趣不浓,娇气懒散,不按时进教室)。
2.激发教育动机。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各种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激发老师教育的动机。同时,让老师也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政教处、少先队或某一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3.定时专项整改
本学期,学校对照上学期调研出的学生的十一种不良行为、学习习惯,并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每星期安排一种专项内容(学生不良行为、学习习惯内容)在各班进行专题教育整改。
4.建规章正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 行为表现制度:由本班小干部负责每天的“五项”竞赛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2) 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评出文明小标兵并且进行存档,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三、教育成效
在各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在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并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气。全校长学生都在努力争做一名同学羡慕、教师喜欢、家长欣慰、社会认同的好孩子。校园里的景象越来越令人欣慰:学校公物人人爱护、校园环境整洁卫生、个个都比好学上进、人人都讲文明礼貌。
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我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一、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教育就是习惯的教育,加强和完善养成教育无论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将来的发展,还是对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养成教育是有关祖国、民族前途的大事,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没有良好的养成教育,就不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不会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追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众多的具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追求的人,它将失去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将会被他族异化、融化,甚至淘汰的危险。可见,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是关系祖国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
其次、养成教育有关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能在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的人。因此,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着眼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成“人”教育,就是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一个真正的人、有良好道德的人、能承担责任的人,这样,不管将来他的情况怎样,都能度过很有意义的一生;反之,其生命也将毫无意义,甚至会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和社会。
再次、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对道德认识较为肤浅,只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所以我们在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践和养成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在我国古代就有“蒙以养正”和“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德育教育思想,是指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对儿童实施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关于小学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我主要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相关规定和平时养成教育实践的经验初步总结出适合儿童需要的十种道德行为习惯:爱国爱民、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七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诚实守信、谦虚谨慎、为人正直、宽容律己、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针对这些良好的道德行为要求,小学生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我根据前辈同行的经验和自己实践中的观察、分析、总结,将每一做和自动去做。我根据这三个标准要求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
其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使家校合作。在养成教育实施中,学校和家庭发挥不同的作用。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规范日常行为,实施评价;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着重强调氛围熏陶,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以达到潜移默化之效。所以教师在进行养成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使家校结合,互相补充,发挥合力。学校一家庭相结合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
再次,强化常规管理,规范日常训练。开学第一周进行常规养成教育宣传,把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风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检查评价制度,通过不断的检查,督促学习自觉规范日常行为,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第四,加强实践锻炼,提升自我体验。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实践的反复练习、锻炼,使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稳定的、自觉地习惯,再加上小学生天生好动的特点。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有计划地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比如我们开展的升旗仪式、我最喜欢的英雄、红领巾广播站、重大节日颂祖国、春游等,都能为学生创造德育实践的机会,创造了熏陶的氛围。
养成教育;原则;方法;注意点
初中阶段是增长知识、培养道德的重要时期,是每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未来的命运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于他们在初中阶段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而要让每一个青少年都具备这些优良的品质,则完全取决于初中阶段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应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不仅关系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作为班主任,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1.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原则
养成教育要有章可循。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养成教育提供了依据。它从学生的形象、行为、学习、纪律方面,对学生一天的生活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这为班主任在班级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强化养成教育行为提供了前提条件。
养成教育要因材施教。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个学生个人,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行为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明白落伍后进的原因,体验不良行为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坏处,矫正与塑造同步进行。对中等学生要鼓励他们极力上进,发扬优点,用《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对道德行为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启迪更深层次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上要有更高的要求。
养成教育要注重实践。养成教育要非常注重实践。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做人,让学生边学边做、学用结合,逐渐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军训培养和磨炼学生,训练立、行、坐和读写的正确姿势。还可以利用主题活动和主题班会,提出一些重点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受到教育和启发,从中学到东西,进而使自己的行为得到规范。
养成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初中学生可塑性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要注意引导疏通,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更易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学生一定会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自觉向先进看齐。
养成教育要以注意自我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来提高学生的养成意识,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
2.班主任对初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方法
班级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建立有利于养成教育的班规班约。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单位,班规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是维持学生进行正常学校生活的重要手段。班规要教育学生从最简单的一件件具体事情做起,如按时到校、及时交阅作业、物归原处、桌面整洁、见到老师要问好等等。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教育的必然结果和追求。
建立有利于养成教育的管理系统。苏霍姆林斯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学生的养成还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教师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班级的班干部竞选、小组长轮换、文体活动、主办黑板报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机会,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也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建立有利于养成教育的评价机制。在实施养成教育中,可以将养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可针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礼貌等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表,可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的方式,以周、月、学期为时间单位,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行为,自觉矫正不良行为。
建立有利于养成教育的家校环境。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也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子女性格和习惯是不同的。要提高学生养成教育效果,必须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密切配合,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养成教育,使家长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注意点
养成教育要注意师表垂范。要想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班主任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班主任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是教师人格力量的体现,可以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更易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
养成教育要注意榜样示范。树立典型,榜样引领,是开展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主任要注意介绍和树立本校、本班的榜样,如学校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助人为乐积极分子,优秀住校生等等,运用这些榜样,让学生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都可以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使自己的行为习惯逐步得到规范。班主任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且及时加以表扬肯定,使学生看到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增强养成教育的主动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对中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主要包含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侧重于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就决定了中专学生养成教育具有着:
(1)中专学校养成教育的导向性。中专学校的养成教育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养成教育也就是规范教育,但是规范教育不是单纯的制定一些纪律、制度,严格的执行,少给学生自由,这样就是养成教育了,这样的话就忽略了中专学校养成教育的导向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对中专学生进行教育。中专学生的品质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不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训化过程,也是学生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专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了“习”才能有“惯”,好的习惯是要通过长期反复训练才会形成的。中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训练有着内化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所以,对中专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需要及时地加以表扬,进行因势利导,对中专学生的不良品格及习惯要进行认真的疏导,并及时纠正。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需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营造,同时使这一氛围能够长期形成一种潜行的课程,使中专学生的品格及习惯的培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中专学校养成教育的艰巨性。现代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品行在童年时期开始萌芽,少年时期慢慢形成,到青年时期就基本定型。中专学生年龄大多在16~19岁之间,其品行正处于由形成期向定型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进行养成教育便显得重要和艰巨。因为,中专时期是中小学养成教育的继续,而中小学养成教育会直接影响到中专阶段的养成教育。但是,中专学生有别于中小学生,中专学生多数远离父母,均在学校食宿,在家庭教育方面就显得相对不足。所以,中专学校不但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更多地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样才能扩大中专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广度。另外,现在大部分中专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多数独生子女已经养成唯我独优、贪图享受、骄傲任性等不良习气,所以学校面临养成教育任务艰巨,要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加强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
2中专学校的养成教育途径与方法
(1)加强中专学校师德建设及管理。学校里的师风,校风,是中专学校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该坚持言传与身教结合,采用各种方法寓养成教育于各课程科目中。学校班主任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教育学生。在管理层面上学校还要从领导,科室,班级等部门人员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学校管理体系,使学生感到安全且很难找到漏洞可钻。
(2)中专学校需要重视中专学生的实践体验。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始”。新生入校以后,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让中专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植树,祭奠先烈,3•15为民服务等教育活动,经过亲身体验与感受,使中专学生受到启发与熏陶。学校还可以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或知识竞赛,使学生能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为今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3)使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体系。班主任用每天的习会时间,对班内外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讲解、总结及处理,时刻提醒教育学生,使其明白其中的得失厉害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及行为。除此之外,中专学校还要与学生的家庭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因人而异的进行针对性教育。在宣传教育上,中专学校应该与司法部门保持紧密联系,邀请公安相关部门定期到学校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加深学校教育的说服力,让学生感到警钟长鸣,对宣传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当前中专学校养成教育的建议
(1)端正中专生养成教育。相关职业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专学校的决策者与管理者需要重视中专生养成教育的发展,使其成为教育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并组织编写教学大纲及教材。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把道德行为同陶冶情操、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多方面多渠道进行教育。
(2)养成教育运作机制的建立。养成教育运作机制的建立包括:中专学生养成教育达标机制的建立、反馈修正机制的建立、训练实施机制的建立以及检查监督机制的建立,这些机制的建立使学校的养成教育具有科学性。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科学性与方法上的科学性。内容上,对中专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以及表现规律,通过行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及伦理学等理论,以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以及和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作为参考,拟定出科学而可行的中专学校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方法上,应该多注重中专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如循环教育法、中心扩散教育法、阶段教育法、严格训练法、分类指导法、分层推进法、关键期教育法等。
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区各中小学在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积累了大量的好经验,为了贯彻落实《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特制定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习惯培养教育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外在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中指出:培养良好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优质教育品牌的突出特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惯养成教育是做人教育。各中小学要认真落实《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既要纳入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又要纳入各处工作的议事日程和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要根据学生特点,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制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计划,探索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积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各中小学还要特别注意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品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一同抓,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
二、进一步拓展教育途径。实现“律”向“自律”转变
特别是教育的训练和矫正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同的教育功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临时的生活、学习和活动中经过环境影响。通过不同的环境培养、影响和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1.要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功能,通过德育课程向学生讲明道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习惯养成教育是引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还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家校热线等形式,2.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论坛和家长联系卡。组织学习《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特别是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上,要协助家长学会鼓励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方式方法,协助学校依照规范随时检查,提示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自觉的行为倾向。
形成教育合力。发挥社区教育的积极作用,3.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社区设立监督岗,监督学生的社会行为,建立联系反馈制度,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发明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育人氛围。
各中小学在开展教育时,4.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身的主观努力去养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和落脚点是学生外在行为的体现。不能忽视教育主体的作用,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习惯决定未来的道理,要引导学生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看作是自身生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行为状况制定养成目标,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依据规范去落实。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他人的同时矫正自己,要努力做到律”向“自律”转变。
养成教育体现出的是人文关怀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过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简述养成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基本属性,并重点从教育制度、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养成教育氛围营造、学生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等层面围绕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养成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实现学生自身终生教育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之一。养成教育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阳光的心理品质,最终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人才。本文将围绕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进行详细的论述。
1养成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养成教育是指:“在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配合下,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施以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和素养。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养成教育的效果如何将对其未来成人、成才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养成教育也是关系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能否提升,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关于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属性,学者陶菊良在《关于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科学内涵的研究》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高职学生养成教育主要具有如下属性:高职养成教育仍是一种长期、细致的习惯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一种严格制度下“亚学成式”的行动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一种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生活的生活化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为落脚点的职业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最终是一种活动中的自我养成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开展养成教育的重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
2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2.1建立健全养成教育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健全养成教育制度。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与自身培养目标相应的教育制度。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高校还应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基础,联系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组织各级学生会对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上课出勤情况、自习出勤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渠道。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综合能力测评制度等都是高校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这些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育特点、思想成熟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发扬民主,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制度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执行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开展多样化的养成教育活动,拓展养成教育的新渠道: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习惯以及所学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活动内容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侧重点,将养成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养成教育活动体系。因此,高校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养成教育活动:一是,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例,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应该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学生日常行为礼仪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讲,则应该更加侧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诚信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守法意识,使其逐渐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而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对象则是三年级学生,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但这些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以一系列的活动为基础。二是,定期开展讲座、演讲、社会活动等教育活动。这类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各类教育讲座、行为养成活动班会以及思想道德专题演讲活动等等。三是,各大高校应该实施包括文明行为养成、人文素质养成、职业精神养成在内的养成教育内容,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有侧重的对各个年级进行行为教育。
2.3建立全面的辅导系统,相互协作致力学生养成教育:高职院校应建立全面辅导系统,组织思政部、学生处、就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相互协作,使之贯穿于高校养成教育的整个过程。全面辅导系统包括:首先,在思想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知方面的疑惑和问题。其次,通过开设心理辅导部门、心理辅导课程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困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再次,在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在就业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职业生涯规范、职业能力测试和求职训练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增加就业率。
2.4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控制的方法。自我教育在养成教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看成一个主动形成的过程。所以,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举个例子来说,要想让学生养成不吸烟不喝酒的好习惯,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吸烟喝酒的危害。对于纪律的维持,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才能转化为自觉行为。自我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那些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表扬,以树立典范。第二,做好宣传工作,开展“自我教育”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经验。第三,为宣传工作提供空间和场地,如板报、广播站、主题班会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某些行为的好与坏。
2.5注重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合力促进学生养成教育: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做到“以身作则”。孩子喜欢模仿,而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第二,多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慎用责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多表扬,避免不必要的责骂和惩罚。过于严格或过于宽容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对于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教育者应该更加有耐心,不断对其进行语言教育。第三,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的目标保持一致。家长不能过分地偏袒溺爱孩子,爱要保持一定的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最大效果。
总之,养成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养成教育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将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引入到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之中,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方法,深化养成教育,为社会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剑.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04:4-6.
关键词:职校;新生;入学阶段;养成教育
关于习惯的养成教育:刘基等对养成教育给出了全新的定义,他们认为养成教育是一种习惯教育,它是与内心的理性启蒙和自我教育相联系、相统一的。同时,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道德教育;是一种注重自我养成的,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教育;是一种注重寓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化的教育。笔者认为:要使职校德育工作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更具有可操作性,很有必要结合职校新生入学阶段这一特殊时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而习惯的养成教育恰恰是养成教育的核心。为此,笔者在学校针对新生入学阶段开展了以“习惯完善教育”为主题的习惯养成教育。下面,就具体的实施情况谈谈如何在入学阶段对新生进行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
深入了解,总结分析,
及时全面掌握学生信息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者同样要先了解受教育者,只有充分、全面的了解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和督导,从而有效的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实现培养高素质职业人的最终目的。职校学生面临“学生”和“大人”交叠的双重身份,这让他们一方面失去了孩子才拥有的享受关怀和宽容的权力,一方面心智没有脱离孩子的状态却要面临职业化的要求。他们处在多变的性格状态中,这给了解他们增添了很多障碍。因此,在新生入校阶段,开展“习惯完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宿舍,深入学生生活,“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从思想道德、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家庭背景、交友处事等方面入手,细致、全面了解学生,为具体的实施环节做好准备。
及早筹划,强化纪律,
建立巩固军训成果的长效机制
新生入学后,紧随而来的就是军训。中考结束后的身心彻底放松,以致很多学生忘乎所以、不知所措了。通过军训,能有效的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现实情况常常告诉我们:军训结束后,学生行为普遍又“死灰复燃”,很快就把军训时期建立的种种好习惯一扫而空。因此,如何实施细致的工作,有效地巩固军训成果,成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关键点。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
习惯养成教育中,为什么学生行为会出现反复,一而再的犯同样的错误。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自我认识不到位,学生没有在思想上给与足够的重视,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因此,在军训期间就要加强教育,阐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及原因,以期达到理性启发的效果。
2.深入军训实践,宣传军训成果
军训期间,学生宿舍的卫生、内务做的很好,系部、团总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宿舍、军训训练现场,及时了解学生训练情况,积累第一手资料,重点做好军训成果的宣传,开展军训优秀宿舍评比、展示。通过素材采集,做好每个宿舍的标准模板,为今后各自宿舍的常规管理做好标准,将军训时期的检查、评比制度自然的延续到军训后的常规管理中。
3.注重荣辱教育,培养集体情节
教育的有效程度来源于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尽管教育者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若是学生在内心上把教育拒于千里之外,这样的教育最终是无效的。在职校中,我们主张理性启发式教育,学生的荣辱观在理性启发式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奖励和惩罚,要作用在有自尊心和羞辱感的人身上才会有效果。教育者要在军训期间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群体效应,培养以优秀为荣、以落后为耻的养成教育荣辱观。推动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得以进一步实施。
4.引入常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行为会有反复,养成教育又可以看成是一种反复纠偏的行为训练。军训作为养成训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军训的结束不代表学生行为的纠正。军训期间,学生的服从意识会特别的强,教育者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提高学生认识,加强学生规范教育,在新生中建立潜意识,及时收住学生放松的心,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引导、监督学生将军训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吃苦耐劳的品质巩固于接下来的日常生活中。
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狠抓新生入学教育,做好“引导”工作
现如今,社会片面认识职业教育、家长错误看待职业教育、学生盲目选择职业教育,这都给职校学生的职校学习、生活埋下了隐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者要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上下功夫,想方设法、挖掘资源、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入学教育在学生思想上“先入为主”的作用,及早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要转变观念,如今的入学教育早已不能是简单的提提要求、讲讲方法、说说出路,应该是全方位的向新生植入观念、灌输思想,使其树立信心的全面教育。
1.以开学典礼为起点,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开展“知书达理”教育
职业教育没有升学压力,加上就业显得又很遥远,新生普遍认为学校生活是宽松的。在这种观念下,“粗枝大叶”的学校《学生守则》很难对新生起到细致的指导作用。需要通过更为细致、明确的规范,对学生实际生活提出要求。通过开学典礼、通过对新生发放《知书达理手册》,在新生中轰轰烈烈的开展“知书达理”教育,端正学生的态度,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公民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强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自觉性,有力推动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们的人生幸福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本任务】
1、通过更多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少先队员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让少先队员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让少先队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3、开展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孩子们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孩子们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正确人生观。
【工作目标】
1、落实、加强学校日常工作检查、评比,及时总结、表彰,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的导向。
2、以队干为龙头,以星级班级为载体,注重少先队大队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一支“服务、民主、自主、创新”的队干队伍。
3、搞好每月的主题活动,注重体验教育,把活动真真实实地做到孩子们心里,给孩子们积极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影响。
4、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孩子们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从细处入手,小事做起,加强少先队员道德质量及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1、继续深化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先导,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宣传阵地,通过队报、宣传栏、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产生民族自豪感。
2、继续抓好少先队员的习惯养成教育。引导队员从细处入手,以小事做起,不断规范和完善自身的行为:
⑴、本学期训练的重点仍是学生的书写习惯。一是写字姿势,一是写字品质。
⑵、从摆放课本做课前准备入手,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⑶、从课间纪律入手,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文明礼貌日常用语的使用,坚持说普通话,每日进校学会主动问好;在教学楼内懂得右行礼让;课间不追逐打闹;
⑷、从衣着入手,抓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爱清洁,讲卫生,要求学生每日做到:衣着整洁大方,每人必须佩带红领巾(夏季只有大型活动才佩戴)和校牌等。
⑸、从管理卫生包干区入手,抓劳动习惯的养成。每天放学后,要求队员打扫干净自己的教室和包干区,不把废纸随便带出教室,并在校园内做到“随手弯腰拣废纸”。
⑹、从每天集体体育锻炼入手,做好两操,引导队员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每天的就餐纪律入手,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及有序就餐的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对道德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阶段处于人生中与社会接轨的重要阶段,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并且具有道德需要、道德动机、道德情感,需要的是一个全方位的养成教育。现阶段,高校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当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下足功夫,避免养成教育的知行脱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还未完全走进社会。尤其在中国,学生在大学前社会经历很少,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获取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大学校园中道德素质水平下降甚至频发的犯罪案件,让我们更认清构建养成教育体系的迫切性。适当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打造日趋完善的人格。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及其必要性
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是以高校为主,在家庭、全社会的配合下,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通过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养成教育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拥有走向社会后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调整的,通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习惯,并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规范就是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习惯是一个人在实践里经过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倾向于条件反射的行为方式,它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习惯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者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的,在形成后可以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或者行为模式。所以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素质水平,可以说习惯就是道德,就是人格。因此,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大学生养成教育包括:规范教育、纠偏教育、陶冶教育。[2]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年代,国外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碰撞,当代青少年心理、行为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化,有更多种表达方式。但是当代大学生也有更多的困惑,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造成当代大学生中的知行脱节甚至行为偏差。
1.经济条件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前几代人产生了巨大的不同。他们拥有了更好的物质环境,但是相对而言也有了更多的物质诱惑。贫富差距也使个别大学生心理产生微妙变化,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作祟。整个社会的日益商业化使得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愈加功利性、现实化,理想主义和理想价值淡化。大学生与成人相比,相对来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但可塑性较强。在当今多元价值观条件下,大学生中频频发生道德行为的失范案例。例如当代大学生渐渐不讲求实际,而是追求实惠。享乐主义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大学生身上。表现严重的案例就是由于道德价值观念的模糊而发生行为偏差,最终演变为犯罪行为。
2.家庭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孩子最早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都是家庭所赋予的,然后才是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人时形成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大学生父母及其亲属的文化修养、家庭中的文化氛围都是养成教育的最有力支撑。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双重压力,很多父母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智能开发,却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等素养的培养。很多家长在品德培养的过程中空洞的说教,而自己又不能在实践中说到做到。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孩子迷惑,也导致孩子心理和道德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当代大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出生后就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接受全家所有无私的爱有时甚至是溺爱。这造成一部分学生有自我意识强、虚荣心强、孤僻懒散等问题。
3.学校教育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大学生所在的第一环境就是高校,高校为大学生营造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国家对高校教育逐步加大了投入,高校的硬件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但是一般高校都着重建设教学的软硬件,却忽略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发展。养成教育中多采用课堂知识的强行灌输,缺乏将道德行为规范在大学生自身内化的过程。高校着重提高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的数量,也就是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大学生所在的道德环境是否健康,养成教育的方法是否适合当代大学生,这些都没有深刻的被教育者思考和实践。大学生在高校阶段是和社会实践接轨的特殊阶段,正处于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反之,如果让各种不良的环境作用于大学生身上,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后果就会不可估量,在高校也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警示我们。
4.传媒环境条件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海量的信息通过电脑、移动设备、电视等各种多媒体设备涌入大学生的生活。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丰富自己,但也会主动或被动的接触到很多不良的信息,使他们堕入深渊。大众传媒形成了一股文化力量,这种力量使大学生中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习性。大学生通过模仿一些媒体上的暴力犯罪过程,导致心理逐渐畸形,最终走向犯罪道路。还有一些媒体为了点击率编造一些不实新闻,集中反映社会的阴暗角落传播消极情绪,让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还不能清晰分辨真假的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不能以积极心态认识真实事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更有媒体不顾社会影响,报道一些夺人眼球的新闻,画面不堪入目。媒体信息的世俗性使大学生的审美倾向于呈现感性化、个性化、低俗化和庸俗化。可以说,现在的各种媒体报道的海量信息鱼目混珠,如果任由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获取信息,且仅凭借大学生的自觉性是很难控制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方向的。
三、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1.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针对性教育活动。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反复灌输道德观念的理论课程,从实际授课效果来看效果并不突出,而丰富多彩的集体教育活动更有生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道德能力。[3]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分阶段进行,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和专业特色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活动。在入学初的军训里可以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低年级着重培养个人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到了高年级,养成教育需要着重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在思想上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情况,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就业实习阶段应当培养大学生的适应和处事能力,培养创业竞争意识,为就业做全面准备。
2.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统筹资源。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系统地开展,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参与其中。因为大学生处于人生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配合,哪一方面都不能留下空白,否则不良的行为习惯或观念就会乘虚而入,使整个养成教育系统前功尽弃。[4]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来看,由于大学期间大学生所处的主要位置是在高校,家庭和社会相对来说影响被弱化。因此高校就应该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责任。需要分析大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做出全面部署。统筹各种资源,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形成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长效体制。在养成教育过程中高校要统筹校内团组织、学生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种资源,高校还要统筹解决大学生在校和毕业期间的问题和需求。
3.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
大学生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训练,因为习惯是后天不间断训练而形成的,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做相应的正确的行为习惯训练。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为大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而这种习惯形成后不需要大脑的思考回忆,就会自然地、应激性地发生作用。在行为训练中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种:一是“中心扩散法”。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要先分析相关的习惯,什么习惯是最核心的,把核心习惯抓准了,顺其自然其他的好习惯就形成了。二是“阶段法”。不同的行为习惯要视其特点在大学生不同的阶段实施,在大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达到训练成果的最大化。三是“循环法”。由于习惯形成的长期反复性,形成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循环,螺旋上升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训练的持续性,在不同的时间段要进行重复的行为习惯训练,以巩固前期训练的成果。这三种方法在行为训练中可以结合利用并循序渐进。在行为训练前做好理论分析,行为训练时讲究方式方法,在阶段性和全部行为训练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不断完善的行为训练方法。
4.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养成教育顺利圆满的进行,更是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前提是完备的规章制度建设,管理不仅能保障育人工作正常进行,而且使育人活动有正常的秩序。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全面,要全面覆盖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上课制度、寝室宿舍制度、奖惩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等。二是要细致,规章制度制定的越细致越明确操作起来越方便,越不容易产生歧义。三是执行起来要严格,要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负责规章制度的执行。在纪律严格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等活动方式让同学们对规章制度详尽的了解,进而可以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听取大学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这不仅能让规章制度更加完善,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
作者:张丹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程轶宏,汪小飞.大学生养成教育之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3):73-74.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对学校生活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该学什么,怎么学。在这个时候,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抓好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根据自己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和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进行学校的常规教育,提出新学期的要求和目标。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出入走廊要背手、慢步、轻声;不在校园内疯闹;按照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发言先举手,声音要洪亮,下课收好学习用品等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明确什么对,什么不对。同时可以要求学生比一比,看谁做得好。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知道、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二、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准则。老师的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因此,教师应在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方面都能起到表率作用,让老师的一举一动渗透于学生的言行。例如:刚入学的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学生在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那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学生就会学着老师的做法,发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其他方面亦是如此,往往学生在六年级毕业时的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与班主任很相似,这就可以看出班主任老师的影响有多大。
三、认真实践,抓好养成教育
在学生的头脑已经形成表象及老师的以身作则时,养成教育就要看学生平时的具体表现。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还很差,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让学生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的表现,让好的行为习惯得以继续发扬,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在低年级以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难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在一年级,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姿势正确是读书写字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反复地严格地训练,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等。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长时间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四、开展评价机制,强化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途径,它能促进学生的荣辱观,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做到知行统一。建章立制,规范言行。老师可以建立值日制度:由小组长负责每天的检查,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还可以建立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与班级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那从低年级的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因此,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只有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而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及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