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华师二附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8年北京中考录取分数线预计
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554左右,普通班549左右
北京二中通州分校中B队520分
北大附中录取分数线预计548分
朝阳区工大附中预计分数线526分
西城区徐悲鸿中学预计500分
海淀区北大附中546分
朝阳区八十中预计分数线542分2018年上海中考录取分数线预计
长宁区各个中学
向明中学2018中考分数线预计570
光明中学570
南洋中学570
回民中学563
宜川中学568
同济一附中566
静安区各个中学
格致中学预计分数线595分
大同中学分数线预计585分
光明中学570
延安中学583
复旦中学578
黄浦区各个中学
南模中学分数线预计591分
位育中学583
南洋中学562
延安中学590
复旦中学585
嘉定一中575
重庆2018各个学校中考录取分数线预计
重庆市第一中学670分
重庆市南开中学671分
重庆市巴蜀中学673
重庆市第八中学渝北校区670分
一、教学工作
上半年,我担任高三年级两个文科班的课。能备课,钻研高考大纲,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上的缺漏,分析练习题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的作用,有性地学生备考复习。在教学中,课堂,课堂教学,不占用学生的课下,让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的。在最后的考前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解决学生的应考。两个文科班的高考平均成绩为585分,在济南市排列为名。对成绩,我满意的。我对的工作也有很不满意的地方,这,有几个平时语文成绩优良,语文也较高的学生,在高考中理想的成绩,甚至是成绩很不好。我考虑,这是我的教学工作着问题。我在很长一段里费心地想问题的根源,也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直到,我还能让满意的答案。
下半年,我担任了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课。是新大纲、新教材、新学生,我在备课上花费了较多的。备大纲,的教学思想理念,的教学要求;备教材,从量和质两个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备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学生的习惯和个性特征,从而使的教学为学生服务。这半年,我还和高一备课组的老师一起在写作教学上作了些改革尝试。,采用了大作文全年级写作、内容、要求,选出范文,印发给学生,再分班讲评的教学;,在周记教学中尝试着把学生平时的习作情况量化评价,并把量化评价分数记入期中考试成绩中,使学生能时时的写作,在平时养成踏实的学习习惯,习作;条件一允许,马上开始上“课外阅读课”,学生的知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半年来的教学,现在还很难成败优劣的论断,我将在恰当的时候另作总结,以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
二、学校日常学习、工作、活动
情况下,一年来,我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工作、活动,如政治学习、学习、升旗仪式、听专家讲座等等。对教研组的活动也能按时参加。,我与附中,与同事,与社会,与时代较紧密的。我认识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认识到在学识、能力还远远达要求,认识到学许多老师,是组里的许多老师的许多是值得我学习的。,我就了在各努力学习,工作,既不自以为是,也不自惭形秽,从容自然地做附中的教师。
年中,也有特殊情况。上半年,我母亲先生病后病逝,对我。其一,我在上半年,因要照顾病人,学校在下午的会议,就参加;其二,母亲的病逝,也使我产生了人生无常、行乐的情绪,一度要求不高,工作也像是了动力,生活毫无条理。
三、学习
一年来,我通常只能零星的,阅读专业类的书刊一点专业的新知识。常读的有《语文学习》、《语文月刊》、《中学语文教学》等。专业的特点,当然个人爱好,我还抽读了几本小说,读了一点文学评论类文章。下半年,新的教学大纲列出了高中生必读书目,有我读过的三本,我以较快的速度把能够买到的两本读完了。非常幸运,下半年我参加了校长带队的赴参观学习的团队,到华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去学习了两天,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受到多的启发。
上半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电脑培训学习,使使用电脑的能力。下半年,我较多地听了本组几位老师的课,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的教学工作了的作用。
我离开大学近二十年了,深感在教育理论、教材教法等有学习的必要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学习知识,当然,也希望学校能给我学习的好机会。
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一向有引领全国的美誉。
今年,上海卷忽然一个美丽的翻腾,回到纯然淡然的命题作文上,回到似乎小学生都可以写的题目上:我想握住你的手。然而,平淡其外,绚烂其内。“想”、“握手”、“你”三个主词,便是绚烂的机巧与洞天所在。
“想”是题挈。“想”既决定了由想生发的文章纲目,也设定了文章的重心不在如何“握手”和“握手”结果,而在“握手”动机的由来。这个由来或隐含着刻骨铭心的故事,或交织着难以言表的愧疚、感激,或蕴藏着与时俱进的启迪、感悟。“想”作为认知、思想、情志生发的意念载体,暗示了有一番心路要叙,有一根情弦要拨,有一方智窗要开。“想”是命题的机巧所在,也是本文情蕴和个性所在。淡化“想”,甚至丢弃“想”,直接演绎“握住你的手”如何如何,难免偏失。
再者,“握”是手紧紧攥住,这个行为发自内心,或出于愧疚,或出于感激,或出于坚定。“握”需要“想”的厚实铺垫,“握”的是手,贴的是“身”,连的是“心”,无真诚之心,无真切之情,无真实之思,手是“握”不住的,字面上堆砌的“握”再多,也貌合神离,苍白无力。仅此而言,今年上海卷作文审题上难度并不小。
“握手”是题魂。汉民族赋予“握手”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情趣尤其丰富,选择“握手”为作文契机,开辟了无限可联系、可想象、可创造的情理交融的美好空间。
握手传递情谊。手传出的是呵护是理解是支持,手承接的是温馨是情谊是信念。两千多年前唱出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依然是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最美的乐音和最令人盼望的愿景。
握手彰显境界。握手可见文明,握手可知感恩;握手可见真诚,握手可知气度;握手可见坚定,握手可知修养;握手可见智慧,握手可知勇毅;握手可见现在,握手可知未来。“握手”将暴露当今青少年情感世界的苍白,有利于促进后来者加强心灵滋养,提高品德形象。握手看来很感性,其实行为心役,感性是花,理性是根,根深方有花明。没有思想的深度,握手也只是平平,难见迷人的风景。
手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乃至国家、人类的。可从感恩、感激的角度,写回报父母的亲情,写回复友人的友情,写扶危济贫的人间真情,写同舟共济的同事情;更可以换个角度,理性地对待竞争对手,写感激对手互促双赢的豪情。可以取材于现代人,也可以取材于古人,写想象中与古代英杰握手受激励的情景。
握的对象“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是抽象虚拟的手。比如,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人类真该紧紧握住大自然的手。
从文题的结构形式看,“我想握住你的手”陈述对象是“我”,“我”是主动者,“握住你的手”体现出超前筹谋、积极主动的开放、自信、大度、成熟的气魄。这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暗合。上海已经紧紧握住长三角之手,同时肩负着“服务全国,带动周边”的共同发展使命。业已成功举行的“上合组织”国际大会,尤其是2010年的世博会,更是上海???中国紧握世界之手的精彩绽放!
我们本着教育性、实效性,主题化、操行化、渐进互补的德育理念,构建实施了七个方面的主题实践活动。一次实践就是一次操行,一次习得,一次播种。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让学生的美好德行得以扎根。
(一)每日活动
1.每日升旗
2.每日执勤
(二)每周活动
3.志愿活动(双休日)
4.普通话推广周(与“语委”联合)
5.消防安全周(与消防支队联合)
6.法律宣传周(与警署联合)
(三)月活动
7.规范教育月(每学期入学一个月)
8.校园文化月(每学年11――12月份)
(四)每学期一次的活动
9.逃生自救 (与“救灾办”联合)
10.励志影片观赏
11.诚信专题教育
12.校园开放日
13.地球日纪念
14.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每学期结束前)
(五)每学年一次的活动
15.禁毒展参观
16.红十字救护 (与红十字会联合)
17.名校留学一日(与华师大二附中联合)
18.14岁少年仪式
19.18岁成人仪式
(六)每一届一次的活动
20.学习活动(高中生每届一次)
21.毕业典礼仪式(高中生每届一次)
22.黄炳权奖学颁奖仪式(每届高初三毕业生)
(七)与“时”俱进的活动
23.辞旧迎新活动(1-2月,对联、贺年短信评比)
24.踏青活动(3月,参加植树、春游)
25.感恩活动(4-5月,清明祭拜,母亲节、父亲节专题行动)
26.“五四”活动(高中生,围绕弘扬“五四”精神展开)
27.小号红领巾带换大号红领带巾仪式(6月,契合儿童节)
28.学军活动(7-8月高一为期一周,预备年级为期3天)
29.敬师仪式(9月,在校生与毕业生返校共同拜会恩师)
30.国庆活动(10月,颂祖国、咏中秋)
31.学农活动(11月高二年级,为期一周)
32.秋游活动(11月,登高望远)
33.校园文化月活动(贯穿12月份,直至迎新大联欢)
我们充分发掘主题实践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片蓝天,让学生的优秀品位得以提升。仅以我校2010年校园文化月活动为例明之。
(一)主题优选
精彩纷呈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华丽落幕了,丰厚的世博财富永远地留给了我们。其中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精神的焕发、公民道德的彰显,托起了上海、中国的美好形象,给了世界又一个惊奇,赢得了全球的广泛赞誉。为了传承这一世博财富,让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公民道德更加深入校园生根、开花、结果,特确立本届文化月活动的主题:传承世博――公民形象展示。
(二)内容丰实
1.公民教育展示。结合世博财富,围绕“公民教育”主题,以主题教育校本教材实施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公民教育实践展示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主题辩论等,组织评选,奖励先进。其中主题班会的主题分别确立为:初一为公平教育;初二为公德教育;高一为公正教育;高二为公益教育。
2.公民作为展示。对应公民教育的基本点,对照排查身边的(墙壁、地面、门面、器材,听课、作业、考试,相遇、交往、玩耍等)问题,采取定向承包与自由认领相结合的多种方法,开展全校性的公民素质检查、反省、改进、展示活动,评选出各类“校园公民之星”,“校园公民团体之星”隆重予以表彰。
微笑之星。待人真诚,为人朴实,作风正派,言语文明,遵纪守法,讲礼貌、礼仪、礼节,热情阳光。
清洁之星。东西放整齐,衣着穿整齐,不仅自己讲卫生、爱清洁,而且为他人、为班级、为学校保洁做贡献。
公益之星。自觉、主动、热情、持之以恒地为他人、为集体、为学校、为社区助人助学,义务服务,受到好评。
公正之星。坚持公平公正,敢于监督、揭发一切不良现象与个人,为帮助偏失的同学改错,也为维护班级、学校和社区的文明、安定、和谐,履行公民的责任。
3.公民素质展示。
科技论坛。隆重举行资源辐射基础教育联盟一期招募签约仪式,张江白领科技志愿者队伍成立,校内学生“实践社”成立,校内“学生发展论坛”开讲,集成电路夏令营、霍尼韦尔车模设计挑战赛颁奖;学生科技制作作品展示、科技畅想论坛。
体娱擂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篮球及各类趣味比赛,以活跃身心、培育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
班班歌声。初中各年级“班班有歌声”大赛,唱响主旋律,营造正气歌。
文学沙龙。读书报告,影视点评,作品展示。
辩论PK:高中各年级围绕公民素质热门话题展开辩论交锋,激活思想,磨练睿智。
演讲秀场。获得“年级之星”提名的同学,通过演讲的综合展示,角逐最后能否晋级“学校之星”的殊荣。
才艺展示。书法、绘画,手工艺术,舞蹈,声乐、器乐。
迎新联欢。汇聚文化月中的优秀项目,举行2011年师生同乐迎新大联欢。
(三)全员参与
组委会由校长室(校长、书记、副校长)、学生处(团队)、教务处、校办、工会联合组成;项目负责人由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政治、语文、劳技、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骨干组成;体娱、才艺、联欢等项目师生同献。
鲁伯特・默多克演讲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今科技发展是如此迅速。如果有一个50年前的人从沉睡中醒来,他将完全不能相信今天他身边发生的事情。例如:在医学领域,以前用着听诊器的医生绝对想不到今天的同行们正在使用CT 扫描和核磁共振;在金融领域,股票经纪曾经靠发放纸制的股票本票进行交易,这在今天都已经被网上交易所取代;在出版界,曾经只靠纸质报纸出版的编辑们,也会对读者用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话来接受新闻信息。”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兴起,已经培养出了“低头一族”,即使在亲友相聚时也忙着发短信刷微博。以至天津一家餐馆为让食客“好好吃饭”,推出每周一吃饭不玩手机,帐单即打对折的举措。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第七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态调查报告(2013年)显示:六成以上未成年人在10岁前开始接触网络,其中23.8%的未成年人在6岁前开始接触网络。而2012年的数据显示:在6岁前开始接触网络的为17.5%。
数字化已经改变了各行各业,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但是教育成了这个时代的例外。同时令鲁伯特・默多克感到遗憾的是,教育界至今还是这一时代的例外。“我们的学校是这场科技革命风暴没能席卷的最后一个角落。” 他特别强调:“50 年前沉睡然后醒来的那个人,他将看到今天的教室和50 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仍然一模一样: 一位教师站在一群孩子面前, 拿着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背对着一块黑板。”
二、当代教育的问题
(1)教育的时间是一个常量,但是对概念理解程度及知识的把握却是一个变量,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两个量颠倒过来呢?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教育的差异性、选择性。
(2)我们能把孩子一直抱在怀里么?众所周知中国的家长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的,家长从小就把孩子抱在怀里呵护,以致许多孩子走进大学仍然不能摆脱对家长的依赖。而教师则是家长们在学校的人,了家长对学生的呵护和搀扶的功能。但是本质上每个人的发展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他人不能代替。
(3)我们能满足永远把综合的世界分割地加以研究?我们现在把世界分成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加以研究,但是世界是一个综合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回到一个综合的层面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4)高效率与个性化能否得到统一?回顾人类的教育史,以往的教育是混杂的,不分年龄的。到了十五世纪,最初在意大利出现了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大大地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前后经过150年,终于使之成为了一种教育制度。班级授课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印刷术。如果没有印刷术,书不能普及,教育也不能普及。在这里讨论慕课它也凭借着一个新的技术就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科目。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现在在互联网上的慕课教育是第二场教育的革命,是自班级授课影响最大的一场教育革命。班级授课的一个特点是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个甚至几百名学生,教育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是没有办法加以充分考虑的。所以想把高效率和个性化完美地统一起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今天的慕课我们提出了一个理念:让百分之一百的学生可以百分之一百地掌握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我们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我们有好的学习方式和学情分析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代要有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参考。
三、C20的应答
基础教育的优势在于人多,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适应中小学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的需要,2013年7月9日,我国高校C9联盟即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共同宣布,携手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立中国一流的网络在线课程。2013年8月12日和9月5日,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牵头,分别成立了基础教育的C20慕课联盟(高中/初中/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20余所重点高中,北京三十五中初中部、杭州育才中学等20余所知名初中,上海市一师附小、华东师范大学附小、成都市泡桐路小学等20余所知名小学加入该联盟。2014年6月,鉴于更多的学校有志于从事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广州市教育局与苏州市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协商,联合发起成立C20慕课联盟(地市教育局)。该联盟旨在共同探讨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本位的转化,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全面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到今天为止,已经有24家地市教育局加盟其中,涵盖学生人数1800万。我们希望可以为这1800万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的公平,促进学生更主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使我们农村地区、西部边疆地区的教育质量得到更好提高,享受到发达地区高水平教师的资源。中小学的慕课和高等学校不完全一样,它主要是微视频的形式,按照知识点。我们算了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大概涵盖两万个知识点,我们也逐渐收集齐这些知识点。加盟我们联盟的学校已经基本涵盖了中国大陆,我们也希望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华人地区较多国家的学校有较多的合作,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取得更好的效果。
C20的功能定位是“伴随学生发展的名师,实现教师价值的舞台。”因此在慕课的界面上有名师名栏,使得一大批名师为全社会所享有,同时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当中实现这些名师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C20平台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舞台。
C20价值追求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的教师要从学生成长的搀扶者变成学生成长的伴随者;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民共享;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的转变。
四、C20的年度工作与成效
这一年来,我们C20吸引了数以百计的中小学,我们也希望今后可以为智障儿童创建更多的学习机会,改变这些孩子,改变他们的家庭;我们举行了19场翻转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近6000名校长与教师参与;开发了逾4000件教学微视频;吸引了有关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未来教育家》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教育台、江苏教育台、东方台也对我校慕课工作进行了采访与报道。
五、C20的未来发展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宗明义“: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课程的主导渠道地位反映了课程实施的价值判断,是主观上的应然要求。边缘化现实是课程实施的客观现象“描述”,是实然的目标实现程度结果,反映的是实际价值呈现。
(一)现状调查
调查表明,对于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学科价值,学生、家长与教师、德育工作者的认识程度有一定差异(见表1)。从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况看,中学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已呈现“被边缘化”的现状和态势,表现为:一是学校管理者对课程专业性认可度不高。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特别是初中,任课教师相当一部分没有专业背景。特别是“绩效工资改革”以后,一些学校将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劳技等其他学科课时不足的教师安排上思政课,严重影响了学科教师整体队伍质量,忽视了思政课有效的关键要素———教师的理论素养准备。二是中学思政课开设情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特别是某些特定年级,如九年级存在挪用政治课补充考试科目课时的现象,个别高中学校甚至在高三年级不开设思想政治课,显然,学科在学校中德育主导地位无从谈起。三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度不高(见表2)。
(二)原因分析
中学思政课教学边缘化,既不利于教育者即教师、学校、社会、国家实现应然要求,也不利于教育对象即学生通过课程课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形成特定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素质。究其原因:1.产生路径依赖,教师缺少职业认同。中学管理者和思政课教师习惯于依靠升学考试确立学科地位,加之目前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仍然是学生书面考试成绩,思政课育人的主导作用未能落实。教师面对“主课”地位不复存在,绩效工资收入纳入“二线”(除执教高考),有50%的教师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影响思政课地位最主要的因素是目前的“考试招生制度”。2.社会转型文化多元,专业素养不足以应对。中学思政课面对急速变化的社会信息,面临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社会价值和社会文化,教师个体根本无法及时更新知识、完善素养,甚至自己对现实问题也充满困惑,很难全面、透彻地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帮助学生理性思考。3.功利的评价制度泯灭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当前的课堂尤其是高中,深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思维惯性,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忽略学科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基本使命。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教师缺乏主动积极的准备和应对,无法满足广大中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促进个体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宣传性动机与教育性动机的矛盾
中学思政课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教育对象个体发展需要的体现。前者在教学目标上体现为宣传性动机,后者体现为教育性动机。前者强调对思想本身的认同,后者强调人的发展需要。从调查结果看,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差异。
(一)现状调查
喜欢的主要理由,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能学到知识,提高自己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贴近现实实际生活,有时代感;促进人格发展。不喜欢的主要理由,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教材呈现形式单一、古板;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充满“大道理”、说教;学习内容乏味、肤浅、价值不大。调查表明:学生对思政课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而这个标准主要是根据自身成长和发展需要出发,关注个人价值实现和能力的提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课程期望值也在相应提高。
(二)原因分析
调研说明,课程教学目标宣传性动机的呈现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学生关注的教育性动机也未得到满足,实际上反映了目前在处理这对矛盾过程中,理念与方法的滞后和不适切。1.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首先,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不仅是中国政治类学科中所特有的基本底线,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在教育目的中所贯彻的基本原则。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不等同于政治教育,同时也是个人社会化成长的教育,国家意识的实现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双适应性,将宣传性动机和教育动机有效统一在为人的成长和认识的提高上服务。再者,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目标上如果更加关注青少年成长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直面现实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力,实际上也是实现国家根本利益的路径。2.灌输式的呈现方式。这不是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灌输式,而是在教育目的设立本身就是单向性的,这是宣传性动机的具体表现,宣传的特点就是直接表达,让受众要认同某个观点。现在学生所面临的是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他们获得的信息途径超乎想象。宣传性的目标设定未必可以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有时甚至会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年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3.没有建立适应青少年的思维体系和话语系统。目前目标设定本质上是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国家机器的话语系统。但中学思政课教育对象就是针对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的,他们受自身的年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局限,不可能具有成年人一样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有39%的学生觉得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原理深奥”,36%的中学生认为困难来自于“概念抽象”。
三、教学内容丰富性加强与科学性弱化的矛盾
教学内容是教育者所意欲传递给教学对象的社会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品质、政治观念。它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蕴涵课程教育目的的载体。内容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特定的社会和阶级所要求、所确定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对第一层面内容进行组织、编制的内容。我们可以简单把第一层面内容视为教材内容,把第二层面内容视为学校、教师实施教学的实际内容。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科学性弱化,指的是其内容设计上存在的非科学性因素,包括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的不合理性、知识教学的弱化、逻辑思维的不精确性、学生能力发展的不适应性等。
(一)现状调查
二期课改之后教材的丰富性大为提升,教学内容由原来的重知识体系向注重学生生活发展,打破了原来的体系格局。但调查表明,教师对于学科科学性弱化的课改趋势并不适应。教师调查问卷显示,93.3%的教师认为,“教材需要改进或者应当重新修订”;93.2%的教师认为,“教材所讲的道理及其这些道理的阐述或逻辑论证只有部分具有精确性、透彻性和契合性”;90.5%的教师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的内容只有部分具有真理性、真实性和先进性”。
(二)原因分析
目前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性加强、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学生主体的关注;但另一方面,其科学性的弱化,科学性和专业体系等最基本因素的缺乏,已使其失去一定的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1.课程的强制化实施导致科学性弱化。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尽管方法途径很多,但都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的中学思政课,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强制性,其强调的是教育教学内容的“特定价值”体现,即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核心价值观的服从。因此,课程的开展是以强制说服为操作系统的核心,也自然忽视说服教育载体的知识性、科学性等特征。2“.泛德育、泛政治”倾向导致形式与实质脱节。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总是落实于自己的“德”的判断和行为,是一种能力的反映,而这种能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以科学的知识、理论学习为前提的。同时课程建立的基础是科学性、知识性、理论性,这也是学科独立存在的根本依据和基本保障。中学思政课“泛德育、泛政治”倾向看似热闹,但弱化的科学性导致任课教师队伍理论、专业素养的缺失,导致课程实施的表面化。
四、学校课程管理与学生发展需要的矛盾
学校课程管理就是学校结合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设置一定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创造机会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但目前中学课程管理往往以考试科目主导,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现状调查
在上海市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根据兴趣自发成立了许多学生社团,如我区新中高级中学的阿卡德米社,得名于柏拉图在雅典创办的第一个学园,通过研读历史、哲学、美学,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与思考。这些与思想政治课等人文、社会学科高度相关的社团的形成,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规划和自我选择。这些社团具有以下共性:一是跨越学科界限,既突破了原来基础课程的分门别类,也突破了思想政治课内部如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等的分类。二是专题重整学科体系,学生自选专题,如:华师大二附中联合国协会讨论“非洲粮食问题“”全球气候问题”等;阿卡德米社自选“蝴蝶效应”“走出人生的迷宫”等话题,以专题出发重新整合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三是协作发现过程,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协作,共同发现来解决自我预设的目标,发现的过程,活动准备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复合能力训练,通过活动,学生拓展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和反思的能力。
(二)原因分析
当代学生自我发展意识较强,对思政课有自身诉求,希望能够在此类学科中获得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这就向中学德育的课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学校还停留按照规定开足开齐课程阶段,甚至有个别学校有擅自减少政治学科课时的现象。受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的局限,大部分学校对思政课课程管理相对滞后,重实践、重体验的学科特色在现在的固有课程管理构架中无法得到实现。分析其成因:1.以接受性的学习作为获得知识的唯一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有些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认为只有在课堂听老师讲才是教育,实际上将学生禁锢在“书本世界”中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与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背道而驰。2.课程管理中学生主体地位并没有完全得到确立。二期课改通过教材编写、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正在逐步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教师任用、评价方式、课程机构等课程管理要素中,体现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兴趣、愿望、发展为课程管理改革目标的学校,依然十分罕见。其中重要原因有学校为国家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相对困难,学校行政管理体制相对保守。行政化的学校管理模式,实际上是让学生处于了行政组织体系的底层,造成了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相背离。
五、教学手段多样性与能力培养单一性的矛盾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中学思政课教学手段已从传统的口头表达、直观教具辅助,发展到视听多媒体运用,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直接连接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手段大大丰富。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发展是多方面的。中学思政课必须关注学生多元能力培养,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学科实践活动体验、思想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中,培养、锻炼学生记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形成优异的思维品质。
(一)现状调查
有一堂高一经济常识公开课,课题是《国家的宏观调控》。课堂教学有图表、视频、多媒体,有讨论,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够丰富,课堂气氛颇热烈,最后形成的结论就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我国宏观调控手段先进有效,所有教学资源都用来证明这个结论。整个课堂,没有质疑、没有反思、没有批判,教师只知道市场经济有两重性(教材有此内容),可能没想过宏观调控也有两重性,学生的思维止步于理解和记忆这样单一的低层次的思维形式。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并没有改变学生能力培养的单一性和重复性。教师在运用这些课堂手段呈现现象之后,只是让学生反复在同一层面锻炼记忆能力、简单逻辑思维能力、用预设知识和观点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师自身就是在这样的体系中培养出来,后期的在职培训也很少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所体现,所以课程教学仍习惯于按固定的基本流程,即先有结论,再有相关结论的信息材料。公开课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学科教学形式的丰富,但教学的灵魂———帮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信息、独立思考、判断依然缺少。二是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单一,寻求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束缚了教师教学能动性,也扼杀学生独立的思想,使师生陷入“背书、背知识点”的低等级思维方式泥潭。三是面对急速变化的社会和现代信息社会中青少年,目前中学思政课教师学科资讯不足,自身思辨力弱,导致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六、思考与建议
(一)总体规划部署,加强队伍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人的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败坏、家庭崩溃等社会问题,现在各国已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我们必须借鉴成功的经验,汲取其教训,通过整合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各方资源,开展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制定“上海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建设规划”,依靠顶层设计制定政策,配置资源,明确学科地位,建立反馈激励机制,从而创造良好的学科发展环境。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效果,也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所以,加强中学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化中学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奠基人的认识,强化教师在职培训,帮助其形成坚实的政治、人格、理论和能力素质,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二)关注学生需求,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即公共价值观教育需要,又要符合青少年个人成长、发展即自我价值观教育的需求;当务之急是确立与中学生年龄、心理和社会性契合的思政课目标,并根据不同学段细化分层目标,完善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内容的生活化表达和呈现,真正实现教育目的的正确性、可实现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创新学校德育的方法,重视情境创设和价值澄清,帮助学生学会辩证认识、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引导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积极组织课外校外活动,紧贴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感悟,使之将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重视资源整合,建设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