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问卷调查范例

问卷调查范例

时间:2023-05-29 18:19:42

问卷调查范例

第1篇

问卷调查是一种具有规范流程和技术要求的研究方法,其过程的规范性与结果的质量直接相关。在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研究中,如果要求教师完全按照问卷调查的技术去做,容易引起他们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其常态化实施。那么,哪些规范是必须遵守的?哪些关键是必须把握的?我们可以从程序、问题设计和数据挖掘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如何做

说起问卷调查,不少教师会简单地认为,就是设计几个问题,发给调查对象,然后统计百分比。特别是把问题简单地等同于我想问的问题,这就可能将设问局限于个人的理解水平,导致调查偏离或不能全面反映调查目的。

开展问卷调查,一般应沿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设计问卷实施调查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的思路进行。设计者应该想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该项调查?想要知道什么?知道了以后有什么用处?能否用其他更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其中,问卷基本框架的设定是编制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问题设计不偏离调查目标的关键,也是往往被中小学教师忽略的地方。

二、问卷设计的关键点如何问

问卷主体是由问题及其选项组成,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被调查者的回答,了解被调查者对调查主题的态度、意见等。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包括题目、指导语、主体部分、结束语(可省略)等几部分。

1.指导语应清晰简明, 激发参与兴趣。

调查问卷最前面的指导语,是对调查目的、意义及答题方式(如是否可多选) 等的说明,指导语主要应简明易懂,而且要能激发被调查者的参与兴趣。指导语中还应有必要的承诺(如保密等),以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

案例2: 含糊的指导语

老师您好! 感谢您拨冗协助我们填写本问卷。问卷调查结果将用于改善课堂评价的研究。

案例3: 能激发兴趣、清晰的指导语

老师您好! 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评价, 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分享在这方面的学识和体验。如果您想了解本调查的结果, 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很愿意为您提供。

本调查不必署名, 希望您如实回答, 可多选,谢谢您的支持!比较上述两则指导语,案例2 的指导语过于含糊,难以激发被调查教师的兴趣,对答题方式、保密承诺等也没有交代清楚,缺乏必要的指导意义。案例3 则更清晰地说明了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在激发参与者的兴趣方面也更有说服力。

2.明确把握拟调查的核心概念。

设计者如果不明确拟调查的核心概念,所设计的问题就可能偏离调查目的。

案例4: 有关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实施 的调查问卷设计

首先, 应明确教学情境的三个基本属性, 包括: A.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 B.包含学科特点, 并与即将展开的学习密切相关; C.激发认知冲突, 含有新的未知, 有一定趣味性, 能引起探索欲望。

其次, 应了解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如目标性原则、诱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冲突和谐统一原则、层次性原则等。

本例中,如果研究者不明确教学情境的这些属性和原则,就不能分解出必要的调查要素,调查可能就会过于直白,不够深刻。因此,研究者在设计问卷之前,要把所调查的核心概念弄清楚。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这有利于兼顾被调查对象的认知水平,以免被调查对象因不了解术语而无法作答。

3.避免不恰当的问题或选项设计。

在试用和修改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问题、优化问题的表述和排列、优化选项的设计等,是问卷最核心的部分,关系到问卷是否能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下表罗列了中小学问卷调查中常见的错误问法,教师应该注意避免。一般来讲,问卷初稿设计出来以后,可以从问题的表述、问题的数量和问题的排列三个方面,对照以下原则对问题和选项进行第一轮调整。

第一,表述清晰明了,没有歧义,便于回答。

第二,无明显诱导或强度大的刺激,便于真实客观地回答。

第三,避免双向问题、假定性问题。

第四,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句。

第五,对于敏感问题,采用委婉、迂回、投射式的提问方式。

第六,精心编排问题,相关问题可组成问题群,问题之间要符合逻辑关系。顺序上,一般简单的、容易回答的在前,难回答的在后;关于事实的问题在前,关于想法的问题在后。

第七,根据调查对象特点确定问卷的篇幅及答卷时间。

另外,为了避免被调查者选择正确答案而非真实答案,也可以创设虚拟情境。例如,为了调查被调查者关于某种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想法,可以该情境为载体设置问题,让被调查者进行选择和思考。

经过上述修改的问卷,最好在同类调查对象中进行试测,如校内使用的问卷,最好在同类其他学校进行小范围试测,然后根据试测进一步完善试卷。质量较好的问卷,应该能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并能客观地作答。这样,才能比较准确、有效地收集数据。总之,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从被调查者出发,为被调查者着想。

第2篇

关键词:兼职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49-02

一、研究对象

我国目前担任班主任角色的主要有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第二种,即由坐班行政人员或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

西南林业大学的班主任属于兼职性质,目前学校虽在班主任工作考核方面已形成一套常规的做法,亦制定班主任工作考核相关条例,但尚存不足之处,如奖惩依据笼统,没有细化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支撑、无学生参与评价环节等。现各院部的步调不太一致,个体间的工作状态差异难以量化衡量,造成班主任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送发式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步骤如下。

上网查阅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关于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的相关内容,并运用比较、综合等分析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分析学校班主任工作现状和学校现有的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多方访谈征求意见后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对学校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研究。

三、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分为《西南林业大学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指标的问卷调查(学生版)》(以下简称为“问卷11”)和《西南林业大学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指标的问卷调查(教师版)》(以下简称为“问卷12”)。

这两份问卷主要用于调查研究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选择等。问卷主要从调查对象对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认同、对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设计问题。每份问卷均进行试调查[1]。

(二)问卷调查的样本情况

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发出问卷338份,收回338份,回收率100%,剔除重复作答的问卷1份,实际统计的有效问卷为337份,有效率99.70%。调查样本的具体情况见表1。

四、问卷调查结果

(一)班主任工作考核指标的选择(见表2)

(二)对考核方式的选择

在调查中,有73.77%的教师调查对象和78.99%的学生调查对象认为从可行、公平、公开、公正等多角度综合审视,最佳的考核方式是“由学校相关层面对照考核指标进行考评打分、班主任自评、相应班级学生考评打分三者相结合”的方式。

在选择其最佳的比例结构时,50.82%的教师调查对象和45.29%的学生调查对象选择选项中已有的“相应班级学生考评打分”所占比例最高的选项(70%、15%、15%),另外有23.0%的教师调查对象和13.0%的学生调查对象自拟比例结构,总体倾向是“在对班主任考核中,相应班级学生打分所占比例应提高”,自拟比例结构中“相应班级学生考评打分”比例最高达70%。在选择获取“相应班级学生考评打分”分数最佳的方式时,57.38%的教师调查对象和65.58%的学生调查对象选择“问卷调查”。在选择相应班级学生调查对象最佳的范围时,62.30%的教师调查对象和54.71%的学生调查对象选择“全面调查”。

(三)优秀班主任评选资格的确定

55.74%的教师调查对象和57.25%的学生调查对象认为班上如果有学生违纪并受到学校处分或国家处罚,应酌情考虑是否取消班主任在该学年评选优秀班主任的资格。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由于时间、经费的限制,故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覆盖面有限,若能将调查面扩宽,则调查的结果会更客观,对理论研究更有指导意义。

此外,调查问卷的设计虽然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思考和修改,但主观因素的存在难以避免,且为了调查的顺利进行,问卷的设计需得到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认可,则题量不能太多,势必会造成部分内容的删减,这对班主任工作考核体系研究结果的合理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以上调查结果可为西南林业大学或其他情况相似的高等院校在构建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时提供参考。此外,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和学校目前实施的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注重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不仅用于评选优秀班主任,更应该扩大其应用范围,将其与班主任聘用相挂钩。二是量化细化评价指标。笼统的评价依据,操作困难且说服力不强,建议细化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是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建议抓大放小,有重点、要点。毕竟学校的班主任属于兼职性质,在时间、精力上有限,而且高校班主任不是保姆,我们重点不应该放在“管”上,而是“引”上。四是在进行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时,应考虑将该班级学生纳入参与评价环节。因为班主任是连接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换句话说,班主任是服务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学生的,其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的评判更大程度上应该来源于服务的对象,这也正符合了P―E模型(认知―预期模型)理论[2]。五是在评选优秀班主任时,不建议采取一票否决制:即凡出现学生违纪即刻剥夺该班班主任评选优秀班主任的资格,而应视情况而定:看违纪事件发生前后班主任所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新升本科,师范院校,信息素质,现状

 

为了推动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及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笔者于2010年09月—12月对河南省范围内6所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力求在把握信息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探寻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河南省范围内6所新升本科师范院校的学生,每所学校参与调查学生人数为100人。本调查为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方式采取了“一对一的调查方法”的模式,问卷发放对象为来图书馆借阅和学习的学生,包括文科412人,理科151人。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3份,其中有效问卷563份。回收率93.83% ,有效率93.83%。本人认为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信息意识方面

① 对“信息素质”的概念模糊

调查中素质教育论文,在回答“你了解信息素质的概念吗”这一问题时,563份问卷中,有140人选择了“是”;423人选择了“否”。说明新升本科师范院校有3/4的在校学生对“信息素质”的概念模糊。 (详见表1)。

表1 关于信息素质概念了解情况的调查

 

情况

人次

占被调查人数比例

140

25%

第4篇

关键词:制度培训;新护士;临床实践

新毕业护士(简称新护士)是指毕业后工作1年内的护士,新护士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对临床工作的特点是要求护士在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将正确的事做对的背景[1]。本研究以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新护士的一切行为。经过1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以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护理工作核心制度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新护士对临床中这三项制度概念、认知状况,为新护士安全护理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毕业护士86名,女80人,男6人;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3岁;大专学历45人,本科学历40人,博士学历1人。

1.2方法

1.2.1规范制度方法 应用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案例分析等强调日常护理工作所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医院层级到护理部至临床科室均有评估新护士遵守制度的效果。

1.2.2掌握制度内容 ①医院规章制度内容:聘用合同管理试行办法、编外用工管理规定、职工薪酬福利、考勤和休假管理规定、职称晋升、培训政策、职工外出进修管理办法、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制度、计划生育、科研工作管理规定、应急预案、医疗核心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侵权责任法、强化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依法行医、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三基”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②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流行病学、消毒隔离、手卫生、传染病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耐药现状。③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内容:医嘱护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制度、患者告知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1.2.3问卷调查 采用自编的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护理工作核心制度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向86名新护士说明调查的目的,在征得其同意后,由其按指导语自行填写,并在当场由调查者本人收回问卷,当场检查填写是否完全,共发放问卷86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100%。每份问卷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掌握制度内容越多。

1.3y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由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因资料分数呈偏态分布,采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并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三项问卷得分 医院规章制度问卷平均(66.43±11.50)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问卷平均(82.25±6.91)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问卷平均(90.93±5.52)分,医院规章制度的得分低于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得分。

2.2三项问卷得分比较 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问卷得分经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可认为三项制度内容掌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内容枯燥乏味且难于理解[2]是对理论而言,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案例分析,能较好地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和临床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因而理解和掌握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变得容易。医院感染制度贯穿于平时的常规护理操作中,再益于新护士在带教老师的耳濡目染下,将院感制度和临床护理相结合,有效防范工作中由于接触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暴露[3]。此经历增强了新护士对医院感染制度的掌握。尤其是每个季度的由科室举行的制度学习与病例讨论,能更好地为新护士掌握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和医院感染制度增加一臂之力,在上级护士的强调下,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医院感染制度不断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巩固。因此,由表1可见,三项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医院规章制度内容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已经统一接受培训,但经过1年的时间,由表1可见,医院规章制度的问卷得分仅(66.43±11.50)分,即新护士掌握医院规章制度状况低下,而患者在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不断提高的现状,需要新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具备一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4],才能确保在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将正确的事做对。因此,根据调查结果的薄弱点,重视新护士掌握医院规章制度,熟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5]成为重点。展开了对新护士在第1年的临床护理中,以不同临床案例,有的放矢地结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实例分析,使新护士相信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护士的一切行为的理念,将护理工作中的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了解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制度掌握状况,分析其掌握各种制度的深浅度,针对薄弱点加强防范,是全面提高新护士安全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刘义兰,邓先锋,等.新护士护理安全系统化培训措施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1-974.

[2]刘红,刘书香,戴莉,等.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2):67-69.

[3]徐錾娴,马小琴.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8):565-566.

第5篇

摘要:文章在对陕西师范大学2007级和2008级各专业免费师范生工作生活现状调查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若干名在职从教的免费师范生个案访谈资料,了解免费师范生对工作的适应情况,调查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等基本生活状况,归纳总结免费师范生在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免费师范生投身到基层教育实践。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工作问题;生活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为了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鼓励更多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倍受尊重的事业。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通过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1]。如今,2007级和2008级两届免费师范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并执教达一年以上,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急于知道他们在职期间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本课题拟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了解免费师范生对工作的适应情况,调查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等基本生活状况。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与投入度,关系到他们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基层从事教育事业。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归纳总结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的困惑与难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为国家教育部门不断发展和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提供田野资料,也为在读免费师范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资料与数据,这对我国基层教育事业的有序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项目的调查对象是陕西师范大学2007级和2008级各专业免费师范生,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问卷形式随机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2份,回收率为94%。纸质版问卷310份(41%),电子版问卷442份(49%);2007级免费师范生250人(33%),2008级免费师范生502人(67%);文科生414人(55%),理科生338人(45%)。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自行设计问卷,把免费师范生对工作的适应情况、生活满意度以及教师职业认同感等问题编于问卷之中,并将问卷以纸质版或电子版两种形式发放到在职免费师范生手中,收集并整理数据。然后按照性别、工作地点等维度随机选择10名访谈对象,通过个案访谈,了解他们工作生活的基本情况。

3.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免费师范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模糊,教师职业认同感有待增强

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他们从事教师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也是他们保持教育事业热情的最持久的原动力。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强弱,不但直接关系到师范生免费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我国未来师资队伍的水平[2]。

根据回收问卷所统计的数据显示,31%的师范生是因为家人或重要他人的意愿和期望而被迫选择师范生免费教育;25%的学生由于不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填报了提前批次而做出就读免费师范生的选择;21% 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选择成为免费师范生;只有23%的学生是出于自身的意愿而选择读免费师范生。另外,调查数据显示师范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意愿选择转行的比例占了40%,由此可见,完全出于自身意愿而选择就读免费师范生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很大部分学生是出于他人及其它外部因素的考虑,终身从教的可能性较小。这一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并不强,这对于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师教育职业存在很大的不利影响。

(2)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才能在执教过程中得心应手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课堂实践中发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作用。作为免费师范生,从入学起就开始接受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更是应该在众多教育工作者中脱颖而出。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7%的人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教学活动,而有31%的人还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显得比较吃力,这说明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在接受采访的几个师范生中,有4位明确提出“学校要加强专业性的教育,减少马列、毛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强调”“大学期间应多教授一些教学技能,不要空洞的理论知识”。他们对于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视,值得各免费师范教育高校加以重视。

2.免费师范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教师生活待遇普遍不高且东西部差异较大

教师生活待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师范生从教的可能性和任教的长期性,很多落后的地区之所以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因此教师的福利待遇等外在的现实因素成了影响师范生对自己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原因。调查数据表明,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下的师范生比例高达46%,认为教师工资一般的师范生比例占36%,仅有18%的师范生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比较可观。近年来,我国一直都比较重视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工资水平,教师的各项福利和生活待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社会其他领域人员相比还是相对偏低。免费师范生大多来自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毕业后须回生源地从事教育工作,东西部收入水平的差距,就会更进一步加剧中西部师范生对自己生活的担忧[3]。

(2)教师社会地位有待提升

“尊师重教”是我国优秀传统品德之一,自古以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都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但是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相对于社会其他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教师的地位显得一般,尤其是在基层从事中小学教育的老师地位更是低下[4]。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很高的师范生比例仅有15%,认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一般的比例占到了65%,认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低下的比例达20%,也就是说评价一般的比例约是评价很高和评价低下的比例总和的两倍。由此可见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亟待提高。

四、对策与建议

1.针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

第一,国家应建立并完善师范生准入和退出机制[5]。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的师范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试想,一个教师职业认同感微弱的免费师范生如何能够投身基层教育事业?因此国家应建立并完善师范生准入和退出机制,设置免费师范生的准入门槛,对于填报免费师范生志愿的学生进行量表测量,调查其教师职业认同感,避免师范院校为了招生指标而大量招收不具备“准教师”潜质和意愿的学生。在退出机制方面,国家应该允许改变从教意愿学生在大学期间拥有一次选择退出的机会,尊重其未来发展的自身意愿,毕竟受政策强行规定而留在免费师范生行列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在未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第二,健全师范生继续深造机制,切实落实就业政策。国家应健全师范生继续深造机制,允许部分拥有条件的优秀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提高其学术修养,开阔其视野,培育出更具学术修养和教学经验的教育家。同时,各省教育厅要切实维护师范生的切身利益,保证各师范生有编有岗,并适当调整跨省就业的条件以保证在满足师范生就业需求的同时能够达到适当的人才流动,争取发挥人才的最大效应。

(2)免费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免费师范生作为将来的准教师,职业已经基本确定,因而师范生免费教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也是很明确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更好地提升免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促进免费师范生从事基础教育奠定有力的基础。这就要求免费师范院校能围绕“教师教育”这个核心,制定出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养方案,构建出一套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尤其要侧重于教师教育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增加教育实习或见习的比重、增设三笔字培训课程、配设专门教育教学实践导师等,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范生教育培养模式。

2.针对生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切实提高和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

一位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的教师,如果在福利待遇、教学条件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那么他的终身从教的理想与信念就无从谈起。同样,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免费师范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福利待遇,也难以承担起促进教育发展的重任。因此,只有改善基层教育教学条件和设施,加大和优化师资投入;切实提高并保障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其住房等经济问题,才会促使师范生愿意终身献身基层教育事业。

(2)实行教师公务员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免费师范生就读的均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高校,有着较高的社会名声,但是毕业后从事的中小学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一落千丈,难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从而降低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影响师范生从事教学实践的效果。在如今的社会各项领域中,公务员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国家可以加大教育经费支出,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将支持基础教育事业纳入教师公务员考核晋升体制之中,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还可以根据需要实现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免费师范生尤其是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

(3)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古人对教师的赞美,“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优秀品德,在当今社会应该继续得以发扬和传承。所以全社会应该共同致力于重塑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对在讲台上默默耕耘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感动中国”等类似节目对个别具有特殊贡献的人民教师进行表彰,树立榜样的力量,倡导尊敬师长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树立对教师职业的尊崇感和敬畏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获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12120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2007 年3 月5 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学第五次会议[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7

[2]封子奇,姜宇,杜艳婷,高钦.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12卷第7期第70页.2010

[3]李录志,宋丙英,王丽.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当代教师教育.第4卷第2期第57页.2011

第6篇

一、评估范围

随机抽取全市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自2013年1月以来发生的120件行政执法案卷卷宗。其中许可审批类50件,行政处罚类50件,其他类20件。

二、评估原则

1、依法行政的原则。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2、公开透明的原则。行政执法事项公开,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程序、相关证据以及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3、高效便民的原则。按照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要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三、评估内容

1、职权依据充分。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执法行为时是否有法定职权,是否存在或者超越行使职权的情形。

2、认定事实清楚。行政相对人主体认定是否正确,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有效,适用依据是否正确,自由裁量是否适当。

3、执法程序合法。适用一般程序或者简易程序是否正确;执法流程中受理、调查、审查、决定、期限、送达等环节是否依法合规;是否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陈述申辩权和救济权,是否正确告知其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期限;是否亮证执法;收集证据的程序和方式是否合法;有无当场收缴,当场收缴是否使用正确;有无按照法定程序送达。

4、案卷制作规范。外观整洁,格式规范,目录、页码完整,符合行政执法卷宗立卷归档要求。

四、评估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和案卷评查相结合的方式。行政相对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市行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案卷评查,同时综合考虑“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中流程监管和相对人评价情况。

五、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由市建设“效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10月下旬至11月底前组织实施。

1、10月下旬由市建设“效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公布行政执法专项评估的120例案件。

2、11月上旬,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市行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案例评估工作;市建设“效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行政相对人发放测评问卷。

3、11月下旬,回收问卷,汇总评估意见和结果,及时反馈给各行政执法部门。

六、结果运用

第7篇

【关键词】结核病 知晓率 健康教育

结核病是一种传统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幅度回升,世界卫生组织把结核病列为全球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城市流动人口增加,人群感染机会增多,导致肺结核在城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校社区人口密度大、学生集体居住的特殊环境导致结核病的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学习紧张并缺乏锻炼,人群亚健康症状突出,更使得结核病人隐性增加,这些病例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上无特征象,发现率低,极易导致漏诊、误诊,而这些病例的传染性极强,值得社区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卫生部、教育部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187号),要求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为了解大学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我院联合门诊内科、保健科、放射科等部门,连续三年在入学新生中进行抽样调查,旨在提高大学生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知晓率,降低结核病在高校社区的发病率。

1 调查资料

1.1 调查对象 为了解高校社区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我院连续三年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被调查人员年龄集中在17-21岁。发放有效问卷3600分,收回3600份,并对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在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中抽取1200人进行问卷调查,连续三年进行。调查方法为填写开放式问卷。问卷由我院公共卫生科提供,内容主要包括结核病发病、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3 问卷的回收与统计 问卷发放的时间集中在新生入学体检时进行,年级辅导员为问卷发放与回收人员。问卷由新生自己填写,问卷发放两天后收回。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不同年度、不同性别新入学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转贴于

1.4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有效问卷3600份,收回3600份。男性1600人,女性2000人,(该校为师范院校,女生比例偏高,所以本次调查中女性所占比例亦偏高)。调查结果为男性知晓率平均为49.3% ,女性知晓率平均为53.6%.结核病防治知晓率逐年增高,但增高比例不大,2008年知晓率(平均值)为50.1%,2009年为51.5%。2010年为52.6%。

2 讨论

肺结核病是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也是备受世界关注的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幅度回升,世界卫生组织把结核病列为全球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我国2000年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结核病感染率为44.5%,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100余万人,25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75%的结核病人年龄为15-50岁。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由此可见结核病发病率高,危害大,已经不是单一概念上的疾病,而是全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高校社区更是如此。

高校社区人居情况特殊,不同于一般的社区,其特点是人口密度大,居住相对集中,结核病易于传播,因此,在高校范围内开展有效的、针对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这种教育活动重点在于提高广大师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付莉,田明等2008年报道成都市高校结核病知晓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地区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仅为60.4%,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0.1%;也认为当前大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2]这也进一步说明结核病防治知识在高校社区的知晓率不高。我国政府早在2003年就印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把健康教育作为控制结核病的措施之一,并明确提出到2005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60%,2010年达到80%的目标。卫生部、教育部也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187号),要求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由此可见国家和有关部门对结核病的防治及健康教育十分重视。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院开展了为期三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通过一定形式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虽有提高,但幅度不大,2008年的知晓率(平均值)为50.1%,2009年为51.5%,2010年为52.6%,还达不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所要求的目标。因此,了解影响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这次调查,我们总结了影响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几个主要因素:首先是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力度不够 ,健康教育没有受到重视并发挥其强大作用;其次为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单一、健康教育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被教育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对知晓率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在开展结防教育活动中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专职医生对结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入手,,发挥医疗机构在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合理配置宣传教育资源,深入持久地开展易于普及的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多渠道、多方位、全面覆盖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根据高校社区特点,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版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开展结核病防治专题讲座等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逐年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广大师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师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关键词] PICC;维护知识;认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3-0026-03

Analysis of knowledge cogn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ICC maintenance in primary hospitals in Taizhou Area

XU Qingqing1 YANG Juye1 ZHANG Yingwei1 LAI Lijun1 SANG Liqing2 ZHAN Xiaoyan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anmen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Sanmen 317100, China; 2.Zhe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31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of PICC maintenance knowledge in the nurses in primary hospitals of Taizhou area, and to explor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on the maintenance knowledge of PICC in the nurses of primary hospitals in Taizhou area was established. From November 2011 to May 2012, 59 nurses who in the PICC wards were surveye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mastering of PICC-related knowledge in primary hospitals of Taizhou are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ccurate cognition rate of PICC maintenance knowledge in primary hospitals of Taizhou area was uneven. The total score of the PICC-related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completed by primary nurses was 16(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of the two of failure, pass and meri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PICC; Maintenance knowledge; Cogni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1,2]是指从周围静脉导入,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人输液[3]。感染是PICC应用的主要问题,护士是实施PICC置管后维护的主体,加强护理培训可以明显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长期留置相关性感染[4]。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台州地区基层医院PICC操作护士相关知识的同时收集资料,从而分析PICC操作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操作护士对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的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取样方法,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选取台州地区基层医院经常实施PICC的科室并同意接受调查的59例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纳入台州地区59例护士,年龄30(5)岁,最大40岁,最小23岁,20~30岁39例,31~40岁20例;护龄9(7)年,最长20年,最短1年,3年以下14例,4~10年28例,11~15年10例,16~20年7例;二甲医院护士46例,三乙医院护士13例;在编护士44例,编外护士15例;大专及以下护士42例,本科及以上护士17例;护士及以下21例,护师28例,主管护师及以上10例;责任护士27例,非责任护士32例;有PICC资质护士6例,无PICC资质护士53例。

1.2调查工具

在{查文献[5]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PICC维护知识两部分。一般资料包括医院等级、年龄、护龄、编制、教育程度、现任职务、PICC资质等。PICC维护知识包括25个题目,其中冲洗导管8题、更换肝素帽或正压接头5题、更换无菌贴膜8题、导管固定4题。有6个多选题,19个单选题,每个问题回答正确者得1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计分,得分范围0~25分,按照得分分布情况划分不合格、及格和良好等级。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向台州市路桥医院、三门医院,天台中医院、玉环医院各个医院护理部主任解释研究项目意义,亲自发送调查问卷至各个科室,讲解调查目的和问卷填写方法,并匿例填写问卷,问卷填写时间约30 min,填写完整后由调查者收回,共发放问卷59份,回收有效问卷59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由2例具有高级职称的护士对问卷独立评分,由第三方进行epidata进行数据输入,并进行校正。采用盲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三组以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为双侧检验,偏态分布两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量为Z,三组及三组以上采用Kruskal Wallis 检验,统计量为秩和检验χ2值。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P

2 结果

2.1 台州地区基层医院PICC维护知识掌握情况

台州地区基层医院PICC维护知识认知准确率高低不平,PICC冲洗导管知识均高于60%,PICC正压接头更换时间、更换肝素接头原因、溶液消毒、更换贴膜频率、更换贴膜方法、导管固定方法等维护知识掌握率较差,均低于50%(表1)。PICC 维护知识测试结果显示,基层护士对PICC相关知识问卷回答的总成绩为16(5)分,不合格、及格、良好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台州地区基层医院PICC 相关知识掌握影响因素分析

对“护士关于PICC维护知识”进行调查,共分冲洗导管、更换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更换无菌贴膜、导管固定等4部分内容,共25分。同时对PICC维修知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护龄、职称、年龄、教育程度、是否专科护士对台州地区PICC维护知识评分、冲洗导管知识评分、更换肝素帽知识评分、更换无菌贴膜知识评分、导管固定知识评分没有影响(P>0.05)。是否在编、是否有PICC资质对导管固定知识评分有影响(P

2.3台州地区基层医院PICC相关知识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冲洗导管分值与医院等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

3 讨论

3.1 台州地区基层医院 PICC 操作护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台州地区基层护士对PICC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对PICC某些方面的知识掌握仍存在不足,与文献报道一致[6]。基层护士在冲洗导管方面了解最好,但是在更换无菌贴膜方面对PICC维护知识了解最差。穿刺置管后24 h内或每周1次更换贴膜,用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在调查中发现低于20%的基层护士才知道上述情况,这与PICC继发感染密切相关[7]。

3.2 PIC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

是否在编、是否有PICC资质对导管固定知识评分有重要影响。因此管理者应按工作需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合理提高非在编护士的待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等相应措施改善非在编护士的就业环境和职业前景。采取激励机制等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参加过PICC专科培训护士的PICC护理操作得分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护士。因在台州地区基层医院,PICC的开展还不普及,开展的科室只是少数。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实施PICC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提升医疗护理质量[8]。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在从事PICC置管前必须经过PICC相关培训并且获得资格证书。医院等级对冲洗导管知识评分有影响。冲洗导管分值与医院等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9]。据调查北京三甲医院[5]121例PICC置管护理人员90%对患者的选择、置管点消毒完毕后无菌手套的处理方法、确定PICC导管置管位置的方法回报正确。而我们台州地区27.12%的护士不知道用什么溶液对PICC进行消毒,对基层地区PICC进行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PICC规范化培训[10]后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提高,发生导管堵塞、脱出及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感染的比例均降低,可有效提高PICC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是否具有PICC专科资质[11,12]是影响护理人员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态度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有较高的PICC培训需求[13]。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护士维护知识。因此,护理管理者[14]可以通过PICC专科培训[15,16],使护士充分认识PICC维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了解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17]及置管后相关风险的评估[18],加强对PICC操作护士的操作考评[19]和监督[20],及时发现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制定规范的流程。而且还应加强护士的“慎独”精神,使其自X遵守操作规程,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及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林芳. 国内外输液小组与PICC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2):5-9.

[2] 郑春辉,王凤,陈强谱.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2.

[3] 郑守华,李秋洁. 临床肿瘤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

[4] 程乐梅. 加强护理培训对降低肿瘤病人PICC导管长期留置相关性感染的意义[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 26(1): 65-67.

[5] 李春燕,蔡虻. 北京地区“三甲”医院PICC置管护理人员培训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16-19.

[6] 李云芳. 32例基层医院使用PICC管情况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15):3047-3047.

[7] 李静玫,李海峰,马萍,等. PICC置管导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3): 345-347.

[8] 张芳蕾. PICC护理在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65-266.

[9] 刘万里,贺连香. 三级甲等医院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2015,(36): 4504-4509.

[10] 陈晓琳,马珍珍,许红梅,等. PICC规范化培训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110-111.

[11] 金晓燕,尚少梅,刘洋. 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 护士进修杂志,2009, 24(24):2248-2251.

[12] 陈铭霞,杨洁,钱薇,等. PICC带管患者对社区护士培训机构认可情况的调查分析[J]. 江苏医药,2016,42(8): 988-989.

[13] 吉洁,程云,夏文兰,等. 临床护士PICC维护知识技能和培训需求的现况调查[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 2129-2132.

[14] 林岩,周雪贞,镇艳,等. 美国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 955-956.

[15] 金晓燕,么莉,尚少梅,等. 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实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2):19-21.

[16] 严加洁,何金爱,廖秋英,等. 培训PICC置管技能中的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3): 1172-1174.

[17] 梁熙德,刘冬梅,林妙芬. 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对置管效果的影响研究[J]. 现代医学,2016,(1):23-26.

[18] 朱婷,许乐,郑素惠,等.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 141-144.

[19] 黄丽华,杨燕妮,程红缨,等. PICC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及其效果[J]. 护理杂志,2011,28(7B): 62-65.

第9篇

【关键词】生评教 教师 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体育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402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3-01

生评教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简称,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收集教师教学信息,从而不断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国内外生评教实践证明,较之领导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科学的生评教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一、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校出台的《天津体育学院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规定学生评教分数占80%,督导评教分数占10%,校内外同行专家评教分数占10%。从三种评价方式不难看出生评教是三种评价方式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对于评教结果的认同感既决定着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又决定着能否将评教结果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总体设计思路

1.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进一步探究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实际使用的《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评教表》作为范本。对我校8个教学院系,根据各院系专任教师数量占全校专任教师数量的比例随机抽取专任教师。本研究设计问卷的发放共分为两次,均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对评教结果满意度的调查。第一次按照随机抽取的专任教师在所讲授的课程打印授课班级所有学生的评教表。第二次问卷发放的对象与第一次发放问卷的范围一样,唯一有所调整的是第二次问卷的参考依据为按照随机抽取的专任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打印授课班级该课程按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80%学生的评教表。

2.调查对象

本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天津体育学院共8个本科教学院系39名专任教师。具体分布见表1、表2。

表1 问卷调查对象分布情况(按院系)

单位:人

表2 问卷调查对象分布情况(按职称)

单位:人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reliability),得到专家的相关系数为0.81。这表明研究的调查过程可靠性较高。

效度(validity),采用逻辑分析法对问卷的内容有效性与结构有效性进行估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公认度和科学性。

4.调查结果和分析

两次问卷发放分别于2014年7月中旬和8月下旬以电子邮件和特快专递形式发放,回收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97.44%。

通过对两次发放的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因生评教评价范围根据一定原则进行调整后,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结果满意度调查。见表3。

表3 任课教师对评教结果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单位:人

设立“意向”项,“+”表示该项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较多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表示该项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较少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0”表示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明显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基本持平。见表4。

表4 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要因数据统计表

注: P**

表4表明,专任教师在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要因的意见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生评教时间改为期末考试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评教范围应设定一定条件”高度认同,对“所有学生都应参与评教”则不赞同。

三、结论

通过对随机选取的任课教师依照评教范围的不同,任课教师对评教结果的满意度是不一样的,通过期末考试后的成绩排名选取前80%的学生进行评教与所有学生都参与评教,前者对于其最终评教结果任课教师的认可度更高。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师范生 教师礼仪 养成机制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以人格来培养人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而且是影响学生一辈子。教师的礼仪如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而且还影响整个社会文明的效果。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这些师范院校是否开设了教师礼仪这门课程,授课教师的方式方法如何,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否能给未来教师带来示范作用,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如何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教师礼仪这门课程的效果的因素,那么,学校应该通过形成机制促进师范生教师礼仪的养成。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海南省师范类院校在校各年级各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大学、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4所师范院校,共计1000人。

1.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高校教师礼仪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调查问卷825份,回收率为82.5%,有效问卷814份,有效率为98.7%。该问卷调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②访问调查法:对高校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进行访问,了解学生上教师礼仪课程的情况,使调查内容得以深入和具体化。

③数理统计法:对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年级对教师礼仪课程的渴求情况分析

表1是对海南省师范院校各年级对教师礼仪这门课程开课情况的渴求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大一学生399人,占48.4%,大二学生201人,占24.4%,大三学生174人,占21.1%,大四学生48人,占5.8%。

表1 是否开设教师礼仪课程

从表1显示,目前海南省师范生所在院校开设教师礼仪这门课程的占45.7%,没有开设这门课程的占51.3%,无效问卷占3%。说明,目前只有近50%的院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有些师范院校还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曾经有一位校长在博客中写道:“我很遗憾在我四年的师范学习中,没有看到一本教科书或者一门课程谈到一个教师的修养怎样改变一群学生。但是在几十年的实际工作中,我感受到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礼仪对工作有多大影响。”这说明在师范生的学习中,教师礼仪这方面的知识是缺失的,对师范生而言在校学习对他的教师礼仪养成是相当重要的。

2.2 教师礼仪授课方式调查分析

表2是对海南省师范生教师礼仪授课方式的调查,从调查汇总表中显示,对于教师礼仪这门课程,操作演练法占44.7%,其次是案例教学法31.6%,说明学生更倾向于实际操作的授课方式。

表2 最佳的授课方式

2.3 对教师礼仪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表3 你对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

从表3显示,学生对于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比较满意占39.2%,一般占31.3%,说明教师要加强培训。

3 结论与建议

①海南省目前4所师范院校中,开设教师礼仪这门课程的院校虽然有50%,可是并没有达到100%,说明院校方面还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调查中也显示师范生对教师礼仪的渴求强烈,建议师范院校应该开设教师礼仪这门课程,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以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②教师礼仪的授课方式不要拘泥于传统理论讲授,要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主要以实践为主,多让学生情景模拟、操作演练、案例分析,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在实践中践行理论。

③教师礼仪的授课教师应该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授课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提高学生对教师礼仪的认识,比如除了开设教师礼仪这门课程之外,可以通过编写适合师范生使用的教师礼仪教材、开设教师礼仪系列专题讲座等。

参考文献:

[1]南志国.关于师范生礼仪问题及礼仪教育思考[J].大学生时代,2006.11.

[2]吴春玲.师范生礼仪课程考核途径初探[J].铜仁学院学报,

2010.11.

[3]郝志峰.高校教师礼仪素质浅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2(02).

第11篇

[关键词] 社会调查 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 边界

[中图分类号]c0;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7―0049―05

一、对问卷调查功能的本土化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问卷调查方法的本土化反思和讨论非常热烈,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角度。首先,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开始成为一个问题。潘绥铭在对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的比较中进行过“社会调查,何谓真实”的反思。杨心恒等人指出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模糊性与实证主义计量方法的局限性,主张将模糊数学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郭淑华认为文化主位和文化客位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具有影响,是现代社会调查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其次。从本土实践来分析问卷调查的功能。林斌、王文韬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经验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反思了当代中国社会学经验研究及研究方法。邓锁、风笑天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核心刊物上发表的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的解析和评价表明:我国问卷调查研究在研究方式、抽样方法以及研究主题三个方面都有发展和不足,并对问卷调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定性与定量的对立、理论与方法的对立进行了反思。方长春从方法论和本土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调查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一种方式的局限性。蔡禾、赵巍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学发展现状指出,实证研究不等于经验层次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绝不可把实证研究方法简化为问卷调查方法。刘少杰主张中国社会学应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中解放,进行社会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张兆曙认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传统与现代”等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在方法论上导致了社会认知的抽象化、简单化和社会实践意义的缺失。

最后,中国国情受到了重视。边燕杰等学者指出,国内社会学研究者藉以研究本土社会的主要理论与概念,基本上是对西方的借鉴和移植。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语言问题”,即由于大陆社会与西方社会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在收集资料时往往失去测量的效度。再者,中国大陆调查研究的许多概念直接泽自两方,而汉语语言中对应概念的缺失也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可能障碍。另外,研究工具的借用也可能使得调查研究在本土研究中表现出局限性。有学者还对2003年在中国进行的《中国综合凋查》进行了反思性的介绍,从问卷设计、调查实施和资料整理等方面列举、讨论、总结了中国社会学者从事抽样调查的实践经验和问题。

在上述反思中,集中于方法论层次上的人本主义与实证主义之争的论文偏多,而对于社会学主流研究方法的问卷调查尚缺乏“论方法”这一中程理论层次上的反思。本文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专门讨论问卷凋查的适用范同这样一个“起点”问题。笔者认为,问卷调查应该分为最基本的两类。一是描述凋查,就是要了解某个现象的情况,主要是要获得该现象的绝对数、相对比例和分布状况这样三种数据。二足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检验调查,就是事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来检验这些似设。

二、描述调查:不可能“发现”未知现象

尽管是描述调查,但是它的唯一功能,其实仅仅是“查明”而不可能是“发现”。因为我们只能统计出那些我们已知的情况究竟有多少,不论绝对数、百分比还是分布状况;而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从一开始根本不可能设计到问卷中去,还怎么去“发现”?或者说,我们只能调查那些能够给出明确定义的现象的状况。这是由问卷调查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才能去问人家什么;反过来,我们不问什么,人家就不可能回答什么。那么我们怎么可能从被调查者的回答中发现哪怕是一个原来我们不知道的新现象呢?我们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查明已知现象的情况而已。例如“中国农民中已经有20%的人进城打工了”这样的结果之所以能够被调查和统计出来,就是因为调查者已经知道了农民中有人进城打工,仅仅是不知道有多少而已。如果连什么人进城打工了都不知道,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应该去调查农民呢?同样,如果仅仅去调查农民,我们就不可能发现那些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来打工的市民究竟有多少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查明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情况。

说到底,即使是仅仅为了进行数量调查,就是仅仅计算一下有多少人在做什么事情,我们也必须事先知道那个“事情”在实际生活中的定义是什么,否则,被调查者就连我们究竟在问什么都听不懂。例如,如果要调查发生过“”的人数,那么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在实践中这种活动中究竟包括不包括金钱交易呢?如果连这也搞不清楚,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在调查结果里面包括没包括那些的人呢?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问卷调查不但不能发现任何未知的现象,也无法查明我们不够了解的现象的进一步情况。那么,为了得到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进行的调查是不是“发现”呢?例如,究竟什么叫“”不是也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来确定吗?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仍然不得不遵守“只能查明已知情况”这一定律。因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提出“元预设”,哪些现象可能被人们认为属于“”,然后才能去问。因此,我们的调查结果只能查明哪些假设在多大程度上被调查对象所认同,却无法获知还有什么我们原来不知道的情况。

三、检验调查:不可能进行“探索”

虽然没有任何文献评论过,但是一种被美其名日“探索分析”、“数据开发’’的研究实践不仅在我国社会学界普遍存在,而且得以发表的论文颇多。这种所谓的‘‘探索”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首先做出一个毫无相关假设设计的问卷,甚至根本就是“想到什么就调查什么”,然后在获得数据之后,随意地找出一些变量来,使用某些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分析。万一真的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分析结果,就认为这是一个“发现”,好像自己原来真的就这样假设过。其二,有些研究者使用二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是并没有去了解问卷的设计者当初究竟提出了哪些相关假设、控制假设与统计假设,也不清楚人家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设计整个问卷(如为什么包括这些提问而不包括那些),仅仅是从中抽取了某些自己感兴趣的变量,或者把人家原来设计的变量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进行相关分析,倘若碰巧得到了“有意思的”统计结果。就作为自己的发现而发表,这绝不是“探索”而是“玩儿统计”。前者是“事后假设”,后者是“替人假设”,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大忌。它们不仅未实现任何意义上的“探索”,而且会严重误导自己与读者,贻害无穷。这轻则是学术水平问题,重则是学术道德问题。

1.“事后假设”的要害。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只能对已有的假设进行检验,却无法探索已有假设之外 的任何相互关系。但是我们也仍然只能探索一下,在我们所设定的假设一检验的框架之内,各种因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我们随意抽出任何两个变量做相关分析,那么就是“事后假设”。即使有什么结果也必定是残缺条件之下的扭曲结果。例如,在我们的性调查中,询问了许多个人的基本情况,在统计中我们无意中看到,被调查者的身高与职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但这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发现”呢?因为如果我们原来就假设身高与职业是相关的,那么就应该按照这个相关假设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如职业究竟应该如何划分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不同的职业划分方法就会带来不同的检验结果。另外,我们还必须设计出多种可能存在的中间变量,如地域差别、健康水平、就业时期、自主意愿等,否则,身高与职业之间就很可能是虚假相关。可是,我们的调查并不是要研究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进行过上述的任何设计,因此无论我们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结果”,都不能作为一个“研究发现”来使用,充其量只能是给另外一个新的相关假设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几乎每一个社会学的调查都会问到“五朵金花”(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而且这样的调查非常之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仅仅从中抽取任意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就可以得出“研究结果”,作出“性别与收入相关”、“职业与年龄相关”这类的结论?这显然不可以,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原来并没有进行这样的相关假设,因此也就没有按照这个相关假设进行过任何设计,也就不会拥有检验这个相关假设所必不可少的那些提问与变量。

2.“替人假设”的失误。首先,从调查内容上来看,如果原设计者没有提出这样的相关假设,那么他就不会去包含与此有关的各种变量。可是“二手分析者”无论从中抽出哪两个变量来进行分析,都等于是事后自己提出了新的相关假设。这就需要调查那些与这个新相关假设有关的情况,否则就无法检验这个后来的相关假设。可是,原始数据里却不可能有这些内容,因此“二手分析者”哪怕是把人家原来的全部变量都纳入自己的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在因素残缺的条件下强行统计的结果,其价值与意义仅仅在于有可能给新的相关假设提供一些参考。其次,从提问的设计来看,“二手分析者”必须论证出原始变量的设计符合自己进行二次分析的需要,否则就不应该进行二次分析。例如,原设计者如果仅仅准备考察变量A和变量B与变量C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相关假设,把A、B、C设计成自己需要的形式,如有特定的时空限制,都是两极选项(是与否)等等。也就是说,ABC三个变量的这种形式,仅仅适用于假设“A和B都与C有关系”这样的原始设计。如果“二手分析者”直接去统计分析“A与B之间的关系”,那么你怎么知道变量A与变量B现有的时空限定与两极选项的形式,就一定适合于你来检验自己的新假设呢?也许,A与B都应该是五级分类才能够进行两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可是原始数据无法更改,结果第二位分析者不得不“强行统计”,得出一个非常可能失误的结果。

总之,笔者希望用极端的说法来引起讨论。使用二手数据,只能有两种用途:第一,遵循该数据原有的假设一检验的方向,通过对原有变量的转换、重新分类、派生等技术手段,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原研究者所没有发现的结果。这其实就是进一步发掘数据,或者说仅仅是对于原研究者的拾遗补缺。第二,如果脱离原有的相关假设进行任何一种统计分析,那么务必首先论证清楚:这个二手数据为什么适合于对一个后来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应该说明:二次统计分析的一切结果都仅仅在原始设计的框架之内才能够存在,绝不等于能够检验这个后来提出的相关假设。

总而言之,如果非要说检验调查具有所谓的“探索”功能,那么它也是严格限定在问卷原有的“假设一检验设计”这个范围之内,不可越过雷池一步。

四、问卷调查并非最佳选择

在决定采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之初,我们应该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是不是在“发明车轮”?在描述调查的问卷中,每一个提问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特定现象的,因此需要首先考虑一下:我们所要调查的那些具体现象是不是“大概率现象”?如果是,那么对于描述调查来说,我们只是查明了一些尽人皆知的情况,还不如不调查;对于检验调查来说,如果是大概率现象,那么无论把它作为目标变量还是解释变量,都会因为该现象的方差过小而丧失统计意义,大概率的反而就是小概率,道理是一样的,也不应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在这方面,笔者有过教训,在2000年的一次全国随机抽样的调查中,我们曾经设置了一些对于性观念的提问,但是没想到,其中的3个提问竟然有极大概率的人持有同样的看法。例如,93.3%的人倾向于不同意“无爱也可以有性”的说法;有89,0%的人倾向于认为“丈夫有义务满足妻子”;有88.8%的人倾向于认为“女性也应该同样享受性生活”。这样一来,我们的这3个提问等于白费了,不但无法进行相关分析,即使是作为描述调查的结果也意义不大:如此普遍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社会观察、文本分析等其他研究方法来获知与确认,还用得着费时费力地去做问卷调查吗?所以,我们不但必须考虑整个选题是不是前人已经研究过,还必须考虑我们的具体调查内容是不是“不调查也知道”。

其二,假设一检验了什么?在检验调查中,虽然研究者们都知道,如果假设被检验后是不相关的,也仍然具有认知的意义,可以避免后来人再走弯路,但是在问卷设计的实践中,大多数研究者却都倾向于努力设计出那些最可能相关的假设。这是因为,可能不相关的假设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无法做到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穷尽。这就构成了检验式问卷调查的局限性:我们使用问卷调查来检验的那些研究问题,其实已经川其他方法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认知,已经足以作出相当充分的解释,否则我们就无法设计出较好的问卷。邱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呢?原因在于至少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界,问卷调查、统汁分析这一套定量研究的方法具有不容置疑的主流地位,被认为是最科学的。

其三,为什么非要进行问卷调查?在初学者中,经常有人认为问卷调查是最高级的办法。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最初级的办法,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中国,在很多现实情况下,其他方法很难运用或者成奉太高,所以我们才不得不采用问卷调查。例如,同样是研究以个人为单位的人类活动,行为学方法中有很多监测的成分,其研究成果的客观性更强。社会学只是因为做不到对大样本人群的监测,退而求其次,才做问卷调查,并不是说明问卷调查有多么高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研究的现象存在于小总体之内,而且并不需要随机抽样,那么我们运用参与观察、社区考察、定性访谈等研究方法,不但效果要远远好于问卷调查,而且可以作出更深度的解释。

这里涉及到方法论层次上的争论,本文不拟展开论述,只强调一点:即使仅仅是进行捕述调查,在选择调查方法时,也应该把问卷调查放到最后去考虑。

五、改进的建议:为被调查者(而不是为自己)而设计

第一,对于捕述调查。调查者不仅必须知道自己要了解什么,还必须知道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什么。 除了根本拒答之外,我们应该把被调查者的一切不回答、错答与慌答,统统视为我们自己问卷设计的失误,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是为被调查者设计问卷的,一切以他们的需要与便利为原则。以下是笔者在调查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被调查者的生活实践的范围大致有多大?所询问的现象是否超出了它?被调查者有兴趣吗?在设计调查主题与任何一个具体的提问时,研究者当然是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最有意思的方面。但是,我们必须假设: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我们所要询问的问题,其实没有觉得有什么重要的,往往是既不关心也不感兴趣,并不希望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研究者。

被调查者需要多努力才能回答?他们是否具有总结、提炼、归纳、感悟的足够能力?例如,直接询问任何一种“平均数”都是在考验被调查者的数学应用能力。如果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那么被调查者就很可能因为难于回答而放弃努力,干脆顺着调查员的意思作出虚假的回答。

被调查者是否可能借题发挥?一些被调查者可能具有表现欲,可能指桑骂槐,可能为了自我证明而作出不实回答。被调查者是否会感觉到问卷或者访谈者的言语带有强制性或者带有言外之意?例如“请您配合”这样的话,在一些敏感的被调查者听起来具有强制的味道,因为我们本来是没有权力要求人家配合的。

第12篇

【关键词】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不良反应

据统计,我国有接近1/3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已经成为这些病人每日的“必修课”。合适的胰岛素制剂、优良的胰岛素注射装置以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三者在治疗中缺一不可,在患者方面最紧要的是能否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因为它会关系到患者血糖控制的成败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于2011年11月出版了《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推动糖尿病教育在全国范围的规范化开展,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研究依据《规范》就梅陇社区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注射部位轮换情况及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胰岛素使用患者117名。纳入标准: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分为2个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胰岛素注射年限、胰岛素使用起始医院、受教育程度等。②胰岛素注射技术问卷,由研究者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规范》自行设计,共13个条目,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以问询的方式填写。

1.2.2 测评方法 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调查问询,问询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

1.2.3 统计 采用Mcrosoft Excel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

2 结果

对本组117例患者进行分析得出,注射部位轮换规范者52例(44%),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者65例(56%)。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中包括注射部位轮换完全无规律7例(11%)、只是局限于腹部小轮换54例(83%),注射部位错误者4例(6%)。注射部位轮换规范中注射时无不适感83%,注射时有疼痛感15%,皮下硬结5%,皮下瘀斑7%。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中注射时无不适感13%,注射时有疼痛感52%,皮下硬结35%,皮下瘀斑28%。

3 讨论

本文中统计发现,规范轮换注射部位与不规范轮换注射部位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表明注射部位的轮换不容忽视。我们人体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有腹部、上臂三角肌下外侧、大腿前外侧、臀部外上1/4。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组织,而且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是指在腹部、手臂、大腿、臀部间的轮换注射,有两种方法:一按照左边一次,右边一次的方法;另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则要求距离上次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大约2厘米)的位置进行注射。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另外在选择腹部注射时应避开脐周约5cm以内的范围。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硬结的现象出现,就要停止该部位的注射,直至症状消失,否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2]。

不同部位胰岛素的吸收不同。50%胰岛素吸收所需要的时间,腹部最快,为87分钟;手臂中等,为141分钟;大腿较慢,为164分钟;臀部较慢,为155分钟。[3]

不同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不同。可溶性人胰岛素在腹部注射时的吸收最快,因此,腹部应作为首选部位;NPH胰岛素在大腿或臀部注射时,吸收较缓慢,作为基础胰岛素,NPH首选这两个部位;预混胰岛素建议早晨在腹部注射,晚上在大腿或臀部注射;速效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由于不存在注射部位的吸收率差异,因此可在任一注射部位注射。

4 小结

由于广大的胰岛素使用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知识的缺乏,导致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的不规范,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产生硬结、疼痛、瘀斑,有的甚至选择错误的部位进行注射,影响了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胰岛素注射患者的健康教育,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进行规范的部位轮换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淀南.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