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母亲节周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写母亲的周记500字
最近,我的家人都迷上了电视剧《丑娘》,看着荧幕中的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我一开始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差劲!当我百般无聊坐下看看解解闷时,我竟流下了几滴眼泪,感恩母亲的眼泪……
这是一部以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剧中的主角:一位长相丑陋的母亲,竟一直以保姆的身份照顾着自己的儿子,她不敢对儿媳说自己的身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们家出了事,她的孙子得了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筹钱,她去乞讨,甚至连去医院看她孙子坐公交车的钱都不舍得花,她不求任何利益,只是默默的付出,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但她一直硬撑着自己,为什么,因为她明白,自己不能倒下!她要帮儿子照看这个家,多么深沉的母爱呀!
丑娘真的很丑,她奇丑的外貌令她儿子反证了“子不嫌母丑”的俗语;丑娘真的很美,她宽容的心令儿子品尝到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愧疚。我想说,赶快为自己的母亲尽一份孝心吧!一声娘、或许是一桌饭,也许是透着感激轻轻的一瞥……通过这一个令人赫然泪下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既是在寒冷的冬天也感受的春天般的温暖。
母爱是一眼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清。
母爱是一把伞,为你遮挡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母亲是一曲古筝,优美的旋律滋润着你的心田。
母亲,我们永远的感恩。
(二)写母亲的周记500字
母爱是一杯牛奶,浓而直白;母爱是冬日的暖阳,温暖你我的心;母爱是丝丝春雨,润泽孩子们的心灵;母爱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母爱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母爱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母爱是严厉的责罚,督促我们改错。我们离不开亲情,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我们依赖亲情,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竹节或篱笆;我们拥有亲情,有如寒冷的小麦盖上了洁白的雪被,温暖如春,幸福如蜜。
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将涌泉相报。是谁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感受到了春的温暖、夏的炎热、秋的凉爽和冬的寒冷,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们从把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要担负起养育我们的责任。而母亲为了把我们养育成人,无论花多少心血都觉得值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理应弘扬个性、表现真我、抒发真性情。但近年来,由于教育功利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多地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乐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局面。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接手初一时的第一节作文课,一位学生站起来怯生生地问我:“老师,写作文能写真事吗?“当时我极为震惊,后来细想这不正是写作教学缺失而应努力解决的问题吗?试想,学生如果搜肠刮肚、胡编乱造、矫情为文时,那写作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负担呀!在此,我呼吁还写作教学以本来面目:让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表达方式。以下是我的两点认识及做法:
一、一语道破写作天机
“我以我手写我心”可以说是对写作本质的最简练的概括了。也是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的一点。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立丰富的世界。只有敞开心扉,坦露性情“说真话,诉真情”,才能打动读者,写出感人的好文章,此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帮助学生丰富见闻感受,提高写作技巧,练就一双善写、巧写的“妙手“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以上认识,我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心理指导,帮助学生走出认识误区。以阅读为突破口,体会作者情感,领悟写作真谛。带领学生走进屈原、鲁迅、冰心、安徒生等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感受其溢于言表的澎湃激情,了解其生平事迹,感受其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明白“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倾吐热望。“人性练达皆学问,世事洞察即文章”。生活即作文。学生的习作只有紧贴社会生活实际,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写作命题时与节日、活动、学生关注的热点相联系,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如:母亲节期间,我让学生以信的形式向母亲倾诉情感。春天,我让学生走出户外“寻找春天”。让学生就“上网”“看电视”问题展开讨论。因为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作文就不再是拉东扯西,拼凑字数,而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了。
3、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促其自主表达。传统作文“三段论”“唱高调”等条条框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自由,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由命题,文体自定,字数不限,甚至课外作文的上交时间也可以自定。还学生以自由、舒畅的表达空间。要求少了,学生的作品却多了起来。因为写作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活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快乐、自主地表达。
二、一则寓言故事带来的启示
记得有一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葡萄园主有三个懒惰的儿子,无论他用怎样的办法劝说都不能改变儿子顽劣的本性。于是他在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他在葡萄园里埋了一罐金银财宝,要他们好好看护,于是在老人去世后不久,儿子们就开始翻耕葡萄园,寻找财宝。结果财宝没找到,他们却收获了亮晶晶的葡萄和勤劳的好习惯,此时他们也明白了老人的良苦用心。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同样的要求,如若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写作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老师常常为学生的摘记字数不足,周记内容空洞而苦恼,也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懒于动脑,疏于练笔。我们为什么不学学那位智慧的葡萄园主呢?换一种思路,换一种说法,学生可能会更乐于接受,效果会更好。如我告诉学生摘记就是采摘别人的“鲜花”,装饰自己的“房间”,聚集他人的“宝贝”,填充自己的“行囊”,字数不限,但定时展览自己的“房间”和“行囊”,去掉了死板的硬性规定,学生的行动中就多了趣味和主动。再如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没有人喜欢空洞的说教,更何况是求知欲旺盛,充满活力的中学生呢?于是我把《挑战主持人》中的语言游戏引入课堂,把《幸运52》的竞争规则纳入教学,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得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有不少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寓教于乐,我们喜欢这样的作文课。”另如在作文评价上,多从鼓励的角度对学生评价,肯定其闪光点,使其品尝成功喜悦,增加写作信心。为此,我除指导学生投稿外,还创立了“丝丝心语”栏目,专门发表那些差生作文和日记中的闪光点。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是怎样的方式,只要能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快乐的表达,就是成功的。
冰心老人有言:“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心灵世界,一个情感的宣泄地,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写作这方沃土,需要作者用心去耕耘。只有在写作教学中明确并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写作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快乐的表达方式。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后的高度综合。作文教学,尤其是起步作文教学,对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他们都有难教的感受。未曾接触过作文的小学生对作文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总觉得作文时无米下锅,无从下手。笔者在长期的起步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创造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作文时,学生没有素材,就好似愚妇无米,难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笔者以为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让他们走进多彩的生活世界,不仅使他们的眼界得以开阔,知识得以积累,而且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除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以外,还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创造写作素材,为 “愚妇”觅到很多的“米”。如3月12日,带领学生开展“小树和我一起成长”等系列活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最想对您说”的活动,再如“读书笔会”、“寻找春天”、“优秀诗文背诵擂台赛”活动,假日烧烤、登山、探险等活动,在亲身经历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写作素材日益丰厚,作文就变得丰满起来,改变了以往看到题目紧锁双眉、咬着笔头摇着头,无话可说的状态,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现代的社会生活色彩斑斓,而“无话可说”的困境时常困扰着学生。厚积才能薄发,要让学生作文时信手拈来,我们应当提倡学生广泛阅读,自主积累语言材料。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摘抄本,课外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语,精妙的语段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并作分类整理储存,闲暇时,反复诵读,牢记在心,作为自己写作时的参考资料;其次,我们还要不断将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开来。为此,笔者经常会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引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最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语言材料日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胸有成竹。笔者的经验是,在指导作文时,我们不必作很详尽的讲解,应当引而不发,给学生的思考腾出空间,指明一个大体方向,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找思路,而不是禁锢他们的思维,他们会按照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前进,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融合自己的平时的语言素材以及写作经验,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注重小练笔,形式不拘一格
平时的小练笔形式可以多样,题材也要不拘一格,它无疑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园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多种形式的小练笔的开展,对于小学生起步作文的训练也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平时进行小练笔试时,我们可以把文本内容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等。现行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我们要注意切入点不宜太大,小一点才更有血肉。尤其是写周记,笔者有着深刻的体会。周记内容丰富,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要求过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相应的要求。起步作文时候,笔者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最有趣的、最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把自己看到的、得到的和自己内心所感受写下来。每次练笔后,笔者都会挑选两篇出来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自己感受哪些是值得一学的,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理由是什么。在学生对优缺点有所把握以后,可以让他们试着充实自己的作文。对于有所提高的学生,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及时、大力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笔者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孩子们的写作水平都有所提高。
四、反复修改,重在评价交流
修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杰出作家的作品也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的。因此,每次作文,作者都会引导学生进行修改,除了修正句子、词语、错别字、标点外,还要细致修改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可采取自改、师生同改、同桌互改、小组讨论等修改方法。班上学生,不仅每次都急着想知道自己作文的分数,还更希望自己的作文成为范文,所以间隔一周的作文讲评课成了孩子们所期待的,作者乐滋滋地品着自己的杰作,其他同学也会全神贯注地欣赏伙伴的作品。对于优秀的作文,笔者要求全体同学参与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人手一份,共同商讨,精益求精,互相促进。对于那些选材好、立意新、语言表达仍有遗憾的作文,就安排集体修改,集思广益,从结构、层次到语言、用词就行调整或修订,大家都满意的作文,笔者倡议孩子们熟读它。当然,对于个别对作文难以走上轨道的学生笔者采取当面修改,单独辅导。文章只有在不断修改中才能不断被完善。
总之,起步作文教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朝夕之间就能一蹴而就的。笔者以为,作文教学,贵在坚持,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小学生作文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性,进行有效管理。
一、以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学生,做学生喜爱、亲近的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而班主任更该用心做好这项育人的工作。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是:民主的、公正的、好学的、富有爱心的。
我在班级工作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平等,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班里的班委、小组长、班级文明升旗手、班级之星、三好学生、单项积极分子等都由班级民主推荐产生,最后鼓掌确定,让真正有能力的、有水平的学生脱颖而出,用行动向全班证明老师是民主的、公正的,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竞争机制。同时班级开设了班级信箱,学生可以对班级的建设、管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学生的来信真诚地表现了对班级的关心与热爱,班级里增加的“小小卫士”、“小小保洁员”等班委也都是在学生的来信建议中而采纳的。开设的班级周记及时记录了学生的想法,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敞开心扉诉说的平台,而我通过周记的交流,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及时了解班级情况,进行适当处理。每次晨会或做早操结束后回到教室,是学生期待、兴奋的时刻,因为我将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并当场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为了营造班级爱看书、勤奋好学的氛围,每回报刊杂志来了,我总第一个翻阅,并对其中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新闻报道作简要评述,让学生对刚发的报刊产生迫切想看、想学习的愿望。班里的图书角每周五开放,我则公开向班级图书管理员借书,无形之中,扩大了图书的流通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平时我在班里主动捡纸屑,排课桌,低声询问学生生活情况与身体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民主公正,又心细且富有爱心,从而逐步敬重、喜欢、亲近老师。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感染、感化、震撼着学生。学生人格的升华、个性的养成、心灵的净化,无不受教师的激发、点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只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影响、教育学生,学生良好的素质将在潜移默化中生成的,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条约,保证了班级的有效管理
合理的制度是班级有效管理的保证,是学生行动的方向。开学初我除了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教室墙面上的《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与行为规范》外,还根据学生提议确定了班级文明公约若干条,根据平时表现由每组大组长负责加分与扣分,对突出表现的加5分,严重违反纪律的扣5分,每月进行得分小结,对得分多的优先考虑评先;还制定了作业表现星级表,每回作业全对的加一颗星,每月前八名的发班级奖状进行表扬,形成了一种有规可依、表扬有据的良好局面,促使全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班中施行常任班委与值日班委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体会到班级主人的责任,通过这种角色换位,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治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学期结束之后,由全体学生评选出十佳值日班长和优秀班干部,为班委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新生力量。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目标和措施,然后在学习活动中采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主,班委、学习小组等辅导机构督促为辅的方法,争取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针对目前学生普遍自理能力差的现状,结合学生热情好动、逞强好胜、凡事都想试一试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生活本领和为他人服务、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品德,不断提高自理能力,把学生看作管理的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锻炼学生的同时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一个好的班级除了教师良好的言行,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得力的班干部外,还需要不断开展活动,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六(4)班总是尽力以求做得更好,无论是教师节的献词、手抄报、演讲、班级布置、贺卡评比,还是黑板报、中队活动、升旗仪式,每项活动都凝聚了全班学生的心血,而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全班都可以加分,则是最幸福而又难忘的时刻。而全班自己组织的生日庆祝会,与见习教师的联谊会,永别游戏室的中队会,充分展示、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我班围绕“八荣八耻”展开了“知荣辱、树新风、践行动”活动,通过开展拍手童谣、唱八荣八耻歌、知识竞赛、演讲、召开座谈会、千人签名仪式等活动,通过告家长书、发宣传单、到社区劳动、慰问演出等活动,真正让“八荣八耻”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有效推动了我校的荣辱观教育。
班级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我向妈妈献份爱”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了“我为班级添份绿”的实践活动;结合“感动中国2006颁奖典礼”,开展了“感动中国感动校园感动你我”的征文及“校园之星”的评选;结合“母亲节”和“世界地球日”、“环境保护日”,开展了“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征文活动及“我的美丽家园”征文活动;结合“交通安全日”,举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及绘画竞赛;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与“新世纪幼儿园”在购物中心广场进行了“快乐六一欢乐你我”联谊活动……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的结晶。它注定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我们当前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局限于平面教学,主要以语言逻辑为媒介,作文教学既无系统性也未落到实处,甚至使学生作文处于无政府状态。学生在写作时既无物可写又语言干瘪。学生作文一直在低洼地带徘徊。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希望通过速成秘诀,巧走捷径,然而这些秘诀、捷径听起来诱人,做起来失灵。我在多年的记叙文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做到脚踏实地,走一步,再走一步,感觉还是行之有效的。在整个写作教学中分三大步,几小步,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培养语感,进行渗透式学习。这一点与我们经常提到的积累有相通之处。为了使这一点更务实,不流于形式或中途流产,我做了一些严格的规定:积累有两个方面,即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在语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要求每位学生每周抄写两段美文,其中一段必须是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且要求写景美文必须运用了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人的美文必须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中的某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写得生动逼真、有特色。然后利用每周的两个晨读适当地背诵,这样,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能从浩渺的书海中采撷到精美的贝壳,丰富自己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渗透式学习,这对作文来说是基本功的训练。老师在这一长期性工作中要起好监督的作用,定期检查其摘抄,在美句旁边做好批注,让学生做好摘抄质量关。在生活积累方面:要求学生每周将自己遇到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令人高兴的事、激动的事、伤心的事、新奇的事、郁闷的事等有关于喜怒哀乐情感的事件及寓含生活哲理的事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写入周记本,老师利用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交流。由老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其使用价值及审美取向。精选一以当十的材料为班级共有作文素材,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有助于学生捕捉原汁原味的生活细节,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贫的作用,多少可以弥补一下“茅庐”不出,生活面极其狭窄所带来的不足。通过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学生从浩渺的书海,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可以采集到丰富的花蜜,巧妇就有米可炊了,可以杜绝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病的毛病,从而做到厚积而薄发了。
第二步,宏观上引导方向,微观上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走出二维世界进入三维世界。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景物描写不形象,人物描写不够丰满的弊端,我对这类作文的教学,主要从观察上与想象上进行攻关,并且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首先是景物描写的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写五官感受,选择具有时令、气候、时间代表性的事物,把事物的形、声、色、味、质地、动态等多种属性有选择地写下来,并根据作者感情抒发的需要,准确地运用拟人、比喻、排比、通感、夸张等多种修辞去写景。针对写景训练,我安排了一系列小练笔:按时令进行春、夏、秋、冬的练笔,按天气情况进行阴、雨、晴、雪的练笔,按一天的时间进行早、中、晚的练笔,并要求学生在写景时给景物添上一点灵动的色彩即人的活动。如在训练写夏天中午炎热的景致时,要求学生调动生活常识储备,先找到最能体现夏日特点的人、物,如骄阳下的树木、花草、树上的知了,马路上飞驰的汽车、路上的行人等等。然后,展开各自的想象,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能体现夏日特点及自己心情的写景片段,再由老师及时进行批改和点评,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写景片段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把握写作规律,获取有效的方法,写出声情并茂,具有流动性画面的写景片段来。
其次是人物描写的训练。针对学生在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中人物干瘪,不能再现生活画面,而是几句介绍词的弊病,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其一、结合阅读教学,从课文中找范文,让学生自主探讨,让学生明白范文中人物描写好在哪儿,让学生领悟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写活人物场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中的祥林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黛玉,王熙凤等经典人物。当然,仅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是永远不够的,紧接着就要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其二、通过活动课的教学,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践,写出逼真的场景来。对于这一点,可以从课文或经典名篇中截取某些场面,也可以由学生每周的生活积累中调取场景或由老师提供的场景来作为训练素材,场景一:今天是母亲节,我用节衣缩食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悄悄地给妈妈买了一束康乃馨,想给妈妈一个惊喜,谁知妈妈看到花……场景二:阿Q被大黄狗追出来的时候……场景三:放学回家后,我把书包往床上一扔,把门一关,拿着掌上插卡游戏机玩了起来……场景四: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门前玩游戏,一不小心,我手上的一根树枝碰着了他的眼睛,弟弟哭了起来,爸妈听到哭声……场景五:今天回到家,爸妈不在家,桌上留下一纸条,十块钱,叫我自己解决晚餐,我可喜欢吃麻辣烫了,平时没机会,我拿着钱……
甚至有时还由部分想像不够丰富的同学和想象丰富的同学同堂表演一下场景中的角色,看谁表演得逼真传神,并点评他们各自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是否符合场合、是否具有生活的真实性等。最后在活动之后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老师及时地对他们的作文进行批改、讲评。经过多次有组织地反复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达到其书面表达能力与心智同步协调发展。
经过前面几步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在记叙文中用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活生生的人物描写扮靓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片段让读者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写作训练的最后一步当然是综合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这一点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普遍提到,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总而言之,在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勤设小练笔、勤改、勤评,做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将知识、技能、方法落到实处,这才是教学的艺术。此外,学生扎实地打好了写作记叙文的基础,方能从对鲜活的生活现象的把握过渡到对生活事理的把握,为以后的议论文写作打好基础,也为高考中写出出类拔萃的考场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积极营造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人格培养树立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规范习惯;上课主动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独立钻研,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善思多问的习惯,积极改错并且归类记录的习惯等,随着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步养成,学生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要注意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骊七年级学生,笔者针对青春期学生特点,开展了“友谊伴我成长”、“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班会活动、“文明上网从我开始”签名等活动。对八年级学生,积极开展:“对陌生人说不”、“抵制不良诱惑”、“灾难到来时”等主题活动。九年级时,配合学校开展了:“拒绝、珍爱生命”图片展示活动、“纪律与个性”辩论会、“青春风采展示”等活动,使学生明辩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所增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
教师潜心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情感染学生、以理说服学生,努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针对七年级新生刚进入青春期的特点,结合思想品德课内容,在课堂上举办“青春期的悄悄话”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进入青春期后遇到时的困惑和看到的现象写在周记中,并逐一予以解答;针对中学生的盲目从众心理,在课堂上开展“追星与时尚”辩论会,通过激烈的辩论使学生明白了应该从演艺明星身上学习什么,应该怎样追逐时尚;针对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开始进入十四岁的特点,组织了“走进十四岁”、“青年与责任”等主题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祝贺孩子进入青年行列,诉说孩子的成长经历、提出对孩子的期望。学生们在阅读家长信件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不少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肩上的责任;在母亲节、春节等节日期间,要求学生给父母做一件力气能及的实事,并把自己和父母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也使得家长与孩子间关系更加融洽。
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根据课标的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要教学内容、课堂为主要教授手段”的陈旧模式,应该积极的突出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可以积极的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转变,让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智力开发的过程;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变为主导和主体平等的地位;将“满堂灌”为学生探究、师生合作;创立了知识线索复习法、关键字词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减轻学生的课业工作量,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动积极的获取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一节成功的课程教学中是离不开提问的,在提问环节中可以体现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作答来完成知识的掌握。合理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若能给以积极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的教学还会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针对教师的提问内容,学生的回答通常是两种态度: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会给予鼓励和褒奖;对于回答错误或者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教师则是采用埋怨、训斥或者是批评等评价手段。目前陕西思品课在中考时继续采用的是开卷形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不能再照抄照搬教材中的原话了,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不同的看法,只要观点正确就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不同见解要积极引导、不能简单地用训斥和埋怨来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以上教学常规中遇到的问题,在本研究中主要是采用一下几种方法:第一,不训斥学生。因对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训斥行为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行为,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都忽略了这些细节问题,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往往受到的都是老师的一些言语指责,如“胡说八道、不用心”等这类的训斥话语,就会降低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用语。第二,不埋怨。教师教授过程中,通常遇到学生不会或者不懂得行为,不要通过语言的手段来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要注意不能通过学生之间或者年级之间的对比来抱怨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三,另辟蹊径,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的时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肯定学生给出的回答。例如,教师提问:你知道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什么?学生有可能回答成改革开放。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下否定结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肯定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你的这一答案用来回答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就非常正确了。对于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什么?请你再想想。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更加活跃,不但掌握了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这一知识,而且会积极思考你的提问,从而得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正确答案。第四,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学生这一角度来看问题,回答问题。例如,提问:请你就如何保护环境提几条建议。学生可能会答成: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等等。这些答案并没有错。只不过站在教师这一角度觉得学生回答层次较低罢了。这时可以让学生从其他角度再想一想,如:国家、社区、公民等方面来回答,学生也许会豁然开朗,答出你更加满意的答案来。第五,加以点化,鼓励创新。作为学生知识面和社会阅历比较少,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提出的一些关于哲理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时是无法作答的,导致思维停滞,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到知识点的引导,多给学生加以提示、点化,鼓励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答不上来,背后有教师帮助和指导,再难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从而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去克服学习上遇到的一切困难,努力使自己学的最好。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允许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并且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一味的放纵学生和讨好学生的自我观点,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点,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辩证施教,在针对集体问题集体对待,把握好每一节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作者:李红全 单位:西乡县茶镇九年制学校
[关键词] 感恩 感恩教育 课堂内外 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针对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完全区别于仅仅以知识传授学习和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把爱的教育提到首位,是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判断、身体健康等各方面综合提升的全面教育。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市级十•一五课题研究,探索感恩教育和课堂内外教学的关系,并通过两年的跟踪调查和不懈努力,收到了丰硕成果,在此将所思所感总结如下,以期自勉。
一、感恩教育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因此,所谓感恩教育,是指引导受教育者学会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乐于把这种感激呈现出来并反馈给别人。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自古就有感恩教育的先例,如孔融让梨、古代二十四孝等;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流传至今。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基本觉悟与要求。但是,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中学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中小学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性格孤僻、懒散消沉、麻木、自私、厌学、攀比、早恋、叛逆、网迷、不合群、缺乏责任感、不懂得珍惜等。因此,在学校课堂内外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激发学生爱心和责任心,为学校工作当务之急;同时,家长的期盼、孩子的迷茫、学校的困惑与社会的需求,则是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时代责任。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感恩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元素,不仅包括引导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关爱之恩,也包括教育学生树立起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培养对社会、对集体、对国家的爱和责任感。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也才能担负起强国富邦的责任。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感恩教育包括对父母之爱;对老师、同学的爱;对所处的每个集体,如班级、学校、社团,甚至真个民族、自己国家的爱。但是,感恩教育绝不是说教,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亲身感受来感知并获得认识提升和快乐。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学课堂――就不能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应该是学生感恩教育的平台,因此,把感恩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有文化知识,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的基本途径。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合适的课外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恩的意义,切实从感恩教育中获得认同感和快乐。
三、在课堂内外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在课堂上,在知识传授中贯穿感恩教育,利用各学科不同特点,以学科渗透的方法进行感恩教育。首先,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设定以知识融合感恩教育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七年级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同学、感谢环境;八年级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感谢生活、懂得心中有他人;九年级学生要懂得为父母分忧、感谢祖国、回报社会。在实施策略上,以思想品德课为教学主渠道,其他学科跟进,做到各学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整合的教学氛围。例如,现在的语文课教学中,有许多课程内容中就包含着感恩教育。教师创设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受,让生活走进课堂,融入学习,为理解、领悟父母之爱作好铺垫。借用课件、照片,引导学生走进图文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表达。注重体验,提升素养。在思想品德课的带动下,其他诸如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将融入其中。
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切身体验,适时融入感恩教育。我校依据中国传统节日,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进行学生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知现状,发挥学生在感恩文化节日中的主体意识,不失时机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国际“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们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学生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9月10日”教师节,师生之间一次坦诚的交流,一句真心的话语, 一件特别的礼物(自制的作业本、小作品等),都在述说着人间至纯的真情和中华传统美德。同时,鼓励学生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等体力活动;夏天高温在户外进行劳作。“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0℃以下冰冷的水中时,犹如刀绞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有个同学说,“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有时通过签名留言、评选书信、墙报、黑板报、评选贺卡、作文选优、朗读竞赛、辩论竞赛、诗词竞赛、倡议书、联系卡、日记、周记、学生个人调查等活动,进行个性化感恩教育。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春游活动,增进师生间与学生间的心灵沟通和理解,有益身心,为教育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总之,感恩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教育阶段刻不容缓。重视感恩教育并在课堂内外将感恩教育付诸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爱的快乐,学会感恩,是切实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步骤。学校在感恩教育中形成感恩氛围,更有利于感恩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感恩教育把至真至纯的亲情、友情带进校园,让一种温馨的感恩氛围打动每一位老师、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激发同学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树立同学们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促进和睦和谐。让感恩的心,在课堂内外唱响!
参考文献:
[1]韩力军.思想品德(9年级).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卢少军.思想品德(8年级).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田宝富.思想品德(7年级下).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特色学校创建为重点,转变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升华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改革教学方法,规范师生行为,加强学校管理,争创一流学校。
二、学校概括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1)校产校舍基本情况 我校占地7978?(约12亩),有校舍45间,建筑面积1127 m2,教室24间,共5个教学班,办公室5间,功能室13间,传达室3间,无危房危墙。校院内外栽植法桐、木槿、芙蓉树、月季、冬青、黄杨等花木,绿化面积2780 m2。硬化面积980m2。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现已配备了投影仪10台,录音机3台,新配备了教学实验仪器,基本上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2)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共有15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3人,中师学历1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3人;教师平均年龄50岁,全体教师爱生乐教,勤恳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3)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共有学生164人,一年级32人(其中学前班12人),二年级33人,三年级29人,四年级37人,五年级33人。学生中,大多数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热爱班级体,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助人为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2 、各项工作现状分析
(1)德育工作 上学期学校狠抓了德育工作,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和体育、文艺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班利用班队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任教师结合教材经常地给予学生德育教育,学生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进步非常快,良好的校风已初步形成。
(2)教学工作 全体教师认真工作,勤勤恳恳地抓教学,大多数教师工作成绩优秀,个别由于多种原因,成绩稍差。学校在教学上制定了奖惩制度,切实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位置。
(3)教研教改工作 学校划分四个教研组,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每学期必须组织的活动有“五个一”教研活动,教育理论讲座,讲课比赛等。今学期我学区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研究”作为教改课题,学习相关理论,进行模拟实验,保证每周上2—3节实验课。
(4)体育卫生工作 环境卫生上一学期抓得较好,保持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校园整洁,无卫生死角。教室内窗明几净,卫生检查经常有秩序。体育工作上学生已学会了做广播体操、眼保操,两操能正常进行,队列训练方面初见雏形。
(5)劳技教育方面 学校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6)现代教学设备应用方面 本校在现代化教学设备方面,学校已配备了6台投影仪,教学用录音机,今学期争取各方面资金配齐实验器材。
(7)安全工作方面 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安全教育,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学生课间值班小组。
(8)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带头作用,学校经常开展少先队活动,以少先队带动班级、学校各方面的学生工作。
(9)做好后勤工作 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提出了“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口号,并落到实处,加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将有限资金用于教学。
(10)全体教师能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每周记学习笔记,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能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水平较高。
(11)在教师培养与提高方面,我校已有4名教师达专科以上水平,有3名教师还在参加专科培训学习,其他教师也积极参加进修学习,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较好。
(12)学校已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组建了各类艺术活动小组,举行多种艺术活动,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书画作品展览、文艺演出等,收到良好的效果。
(13)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上,学校组织了“清扫一条街”、“修好一段路”、“节约一分钱”、“不浪费一粒米”和各种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品质,提高了能力。
(14)在培优工作上,学校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建立兴趣小组,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落实。使学生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
(15)育人环境上,校内外墙面上写了标语,园内栽植了花木,修建了高标准旗杆及底座,悬挂大幅教育方针,教室内悬挂名人名言,名人画像,激励学生学习进步,优化了育人环境。
三、办学方向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整体提高教师素质;形成规范的教学常规,和谐整个教学管理;实抓均衡的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争创一流学校。
(2)学校长远发展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创“创新教学”研究的新局面,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新模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学手段,设备配置合理完善;提高教学成绩,力争全镇第一。三年内办成县级规范化学校。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
(3)近期发展目标
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起点要高;育人环境改善,标准要实;课堂教学改革,观念要新;教育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力争本学年内成为全镇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1]
四、本学期各项工作的具体任务、目标及内容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把育人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全体教师要牢牢把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各项工作围绕德育这个中心去开展。
(2)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本学期狠抓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严格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各年级各科成绩达到中上游水平。
(3)抓好教研教改工作,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科研兴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缩短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差距。
(4)体育卫生工作,继续保持上一学期的体育卫生工作传统,上好“两操一课”,使环境整洁,学生人人会两操,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化。
(5)上好劳动课,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6)争取多方资金,购置部分现代化教学器材,应用于教学,计划购置投影仪(带屏幕)达到每班一套,录音机每班一台,部分教学仪器。
(7)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和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定期对校舍进行现场勘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各种安全演练做到经常化。
(8)确实做到“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搞好后勤服务,加强校产及财务管理,将有限资金向教学一线倾斜;成立学校食堂,保证路远同学中午有质量上乘的可口饭菜。
(9)搞好少先队组织建设,发挥少先队作用,开展多种活动,带动全校各方面的工作。
(10)全体教师要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社会形式,同党委、政府、教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按要求书写学习笔记。
(11)在教师分层次提高方面,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加业务进修学习,专科以下(4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进修专科学习,按照培训计划按时达标。力争到2012年,教师学历专科率达70%以上,同时鼓励已有专科学历教师进修本科学历。
(12)按照教学计划上学音乐课、美术课,开展好艺术教育活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各项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13)继续做好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除继续做好上学期开展的各项活动,还结合时令开展“栽植一棵树,绿化一块地,清扫一条街”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
(14)学校、教师要落实好培优补差计划,有检查,有记录。应多加指导,将该项活动与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抓两头,促中间。
(15)优化育人环境,创设幽雅氛围,尽一切物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家园、学园、乐园”。
(16 ) 深入扎实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力争1-2年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特色。
五、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措施和要求
(1)加大工作力度,严格各项制度落实。修定《教学常规检查评比制度》、《教学工作奖罚制度》、《教师考勤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教学工作。抓好评价、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教师竞争上岗、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2)抓好教学常规落实。依据《齐河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规范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试一系列教学活动。同时根据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降低教学目标要求。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个人素质,组织本学区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以《达标教学法》为主。
(4)加大教研力度,向教研要质量,建立好教研网络,明确教研内容,制定考核评估措施,抓好课题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写好每一节教案,严禁抄袭旧教案;要求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过程,又备习题。教案真正实用,彻底解决只备知识点的问题。
(5)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节约资金,控制开支;购置部分电教设备,充实电教手段。
(6)搞好绿化、美化,栽植花木,使校园内草绿、树大、花艳。
(7)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严格收费标准,决不乱收费,严格按收费程序办事。
六、大事活动安排(附后)
二月
1、2月25日(农历正月十二)教师到校,开展“义务教育”宣传周活动,做好招、固生工作,2月26日开学,3月1日(农历正月十六)正式上课;
2、制定各种学期工作计划;
3、校园环境卫生整治;
4、开展教工读书活动;
5、校舍、线路、器械、实验器材安全自查。
三月
1、落实一日常规,建立整洁、有序、文明、活泼校园;
2、少先队、各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3、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启动《弟子规》背诵活动;
4、开展“优化师德、端正师风”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5、开展校园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6、庆祝“三八”节系列活动;
7、汇总上报学籍异动情况;
8、学校开放日;
四月
1、开展小学生“五五”普法教育活动;
2、组织教师基本功、学生书法、美术比赛;
3、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4、1—5年级期中知识测试;
5、召开家长会; 2
6、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
五月
1、庆祝“五一”“五四”节系列活动;
2、开展孝心(“感恩”)教育活动(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3、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活动;
4、组织参加观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进行安全教育;
5、教师讲课比赛;
6、教工、学生乒乓球比赛。
六月
1、开展“教师访”活动;
2、组织参加全县1—5年级学期期末知识质量测试;
3、开展各种评优评先活动;完善行政综合考评活动;
4、《弟子规》背诵成果展示;
5、完成各种工作总结,做好各种教育教学资料的归档工作;
【关键词】反班级小群体 沟通 转化
每个班级是由几十个个性鲜明的学生组成的一只队伍,在通往未来的路上行走着,走着走着,却有几名学生跟不上大家的脚步,掉队了。也许他们无法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也许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也许他们无法融入集体,也许……这部分同学也就是班里的“反班级小群体”。这些“反班级小群体”给我们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反班级小群体”在学校中往往有着各种显在的或潜在的影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舆论导向,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班级工作开展的质和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班级整体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在依靠正式群体开展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反班级小群体”教育的研究与转化。
一、了解学生,分析原因
分析研究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因有助于教育转化时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反班级小群体”的成因涉及到如下这些方面:
1.教师的误解、歧视。这是我在一次对“我想对老师说”的周记中的惊人发现:相当多的学生诉说,他们从小就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科学研究表明:挫伤学生自尊心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的误解、歧视。因为偶发事件而使得教师对当事的学生误解,因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效果不佳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歧视,都会使这些学生消沉、颓废。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的敌意,从而走上与教师、班级对抗的道路。
2.同学的歧视。如果说教师的误解、歧视是促使那些学生消沉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有优越感的或者受教师影响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学生的一些带有歧视味道的责难往往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学如果说出“某某,就你丢了我们班的脸”一类的话语及孤立这类学生的行动,客观上把有自卑感、有反抗情绪的后进生向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方向推进了一步。有的学生往往是遭周围大部分同学的鄙视,得不到来自集体的温暖而形成反抗的群体。
3.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家长的不良行为、不正确的意识会对子女产生极不好的影响。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会三三两两地抱成一团。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使一些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孩子也会因相同的不幸而互相寻求慰籍,继而组成一个难以攻破的小圈子。
4.来自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厌学的学生开始逃学上网,浏览、迷恋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玩游戏寻刺激,滥交网友,沉浸于虚拟空间等,使他们变得越来越郁闷、冷漠、孤独。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现象长期的潜移默化,如赌博风以及不健康的书报、录像及音像制品也会使学生的心态扭曲。
二、走近学生,理性认识
如何管理和教育班级的小群体,让他们走上积极向上的道路,为班级服务,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运用教育方式方法上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在充分运用学生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对小群体进行沟通和疏导。
找准切入点,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现在的孩子有个性,有思想,视野开阔,如果不用心去研究他们,不能走近他们的心灵,那么你的教育就是水上浮萍,很快随风飘走,你的辛苦也将付诸东流。
1.沟通是良策。平等交流,真实对话,简单胜过技巧。笔者在接手一个新编的班级时,班级里编进来一批反班级管理、极具个性的男生。当时我想一定要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慑于我的高压政策。起初我对我这个政策还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当我在时,班上的确没有出现象以前班主任给我讲的种种问题。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不久以后很多任课老师就把问题反映到我这里来了,有的说晚自修吵吵嚷嚷,课堂秩序很混乱;有的说某些同学上课经常迟到;有的说有些同学假装生病经常请假,甚至在外面上网、吸烟、喝酒等等。而此时我也意识到班上问题的严重性,同时我也在怀疑我所采取的管理措施。问题出在哪呢?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班上的纪检委员找到我说:“老师,你不能再用这种高压手段了,他们(暗中捣鬼的学生)说了你狠,他们会更狠的。”听了这话我当时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学生居然和我对着干了。怎么办?此时我开始静下心来分析我的管理策略。高压政策,我的威严的确得到了巩固,但他们在我背后里耍的各种小动作,我觉得比所有的一切都严重。
从那以后,我就逐渐改变自己。不再拉着长长的脸,慢慢地露出一点微笑,课余时间尽量和他们多呆在一起聊天,聊国内外的大事,聊身边的小事。有些同学顽固不化的眼神已消失,随后我就如何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达成协议,他们也欣然接受我的协议。真实胜过表演,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走近他们,让他们在你的爱心中受到尊重。
2.观察了解,掌握共性。通过进一步观察核实,比如课间、中午、自习课、放学后等“自由”时间内,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他们的行动状况,还能掌握他们组合的纽带、组合的特点。通过近两周的观察,我发现自己所带班级中有三个小群体:一个由许晓、黄亚强、吴广西、何家欢、方浩成五个同学组成的小群体,他们的共性是父母离异,不爱读书,喜欢上网,学习成绩在班级的尾巴上。第二个小群体是夏阳、余杰、胡家豪三个同学组成,他们的共性是喜欢捣乱和老师唱反调。第三个小群体是毕艳、余震赢和曾苏舒三个女同学组成,她们的共性是厌学和喜欢离家出走来要挟家长和老师。
3.加强群体交流与合作。一个凝聚力强的班级,并非是简单的群体之和,而是一种整体大于局部的整合。就内部而言,我们应注重利用他们的内部效应,为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课堂中来创造机会;利用群体间的内部帮助,纠正老师无法一一纠正的错误;利用群体间的内部竞争,让更多的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就群体外部而言,应引导学生多进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表现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理解、评价、综合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把群体积极的共同认识转化为全班的共同认识;通过群体互助,纠正群体的局部性错误;通过群体竞争,促进群体共同进步。
4.努力挖掘,发现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事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有其可爱的一面,“反班级小群体”的成员也是如此。对于这些有着强烈对抗情绪的孩子来说,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是打消他们对立情绪的第一步。也只有肯定他们的一些甚至一点长处,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才有教育转化的契机。众所周知,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些“反班级小群体”的心理很脆弱,要细心引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要用显微镜观察,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关注爱护。我们可以这样鼓励他们:你们是世界上唯一的。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上诞生你的机率只有300万亿分之一,你应该自尊自信,你会进步的。每次考试平均分哪怕是30分都不要紧,要争取31分、32分,有进步就好,一点一滴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走进学生,情感体验
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反班级小群体”来说,这种爱同样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我们对他们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整个教育转化的过程是充满爱而又漫长的过程。从一开始观察这些群体起,我们的教师与同学都要对他们充满期待,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充满关注,让他们把感情的归宿落实在班级中。
1.用心灵赢得心灵。笔者刚才谈到的那个由单亲家庭组成的小群体,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的心灵都过早地体验到不幸的滋味,心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会存在一定障碍。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所以我们要奉献师爱,要让学生读懂老师的爱和感受老师的爱。通过“微笑的表情让学生感受爱”“信任的目光让学生感受爱”“亲切的话语让学生感受爱”等方式,弥补因父母离异而失去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爱,对学校的爱,重新燃起学习和生活的希望。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人的心灵深处。
2.思想引领,自尊自爱。那些被轻视、被遗忘、被厌恶的群体,他们在班里难以有知心朋友,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想与其他同学交往,但常受到冷遇。他们希望在班级里取得较高的地位,有的试图用各种手段吸引同学的注意,有的则因不满自己的处境而结伴逃学,有的甚至去街头伙伴中寻找同情,有的则时常表现出无理取闹、借故起哄、逃避集体生活等。如我班有个叫于杰的学生,一直由他母亲管教,但母亲因工作繁忙还要供养他的姐姐上大学,经常拿他当“出气筒”。他在父母面目前饱受了不安和恐惧,心灵得不到抚慰,而情绪十分消沉,有时又十分狂躁,上课无缘无故突然怪叫、长啸;甚至无缘无故地打女同桌来发泄内心的不平。开始时我曾经以一种同情和怜悯的关爱,想走近他、了解并帮助他,和他谈自身的缺点和不健康的心理。苦口婆心,但多次的谈心却越来越糟糕,反而引起他越来越强的反感。经过我多次了解及反思,终于明白他最讨厌以长辈的口吻去指点他的不是,也最讨厌别人怜悯的关爱。这恰恰是他最忌讳触及的雷区,因为这正是孩子心灵的伤疤。他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亲和、尊重和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自尊心。”尊重他人的自尊心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
3.扶持欣赏,引领成长。世间万物是变化的,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如此,要想读懂孩子,就要和他们一起欢乐着他们的欢乐,悲哀着他们的悲哀,与他们一起成长。升入高二,我对“反班级小群体”的谈话内容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我们不仅谈学习,谈感兴趣的事,也谈各自看了哪些书。渐渐地,名人成长故事成了我们交流的主要话题,从林肯、布什到比尔盖茨等著名人物的经历中,我鼓励他们确立奋斗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内心多了一些宽容和平和,也多了些上进的力量,课堂上,他们也开始融入学习者的行列,和大家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从这些人的成长变化中,我深深意识到,成长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扶持、陪伴和欣赏,与孩子一同经历成长。
四、家校共育,促使转化
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确定了他们在青春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家长的参与是青春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家长。在子女青春期教育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认识是糊涂的。他们往往以“保护子女纯洁心灵”为由不愿积极主动地进行这方面教育。子女一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些青春期特有的思想意识,家长便简单粗暴地斥之为“胡思乱想”“变坏了”“下流”等等。这样的家庭教育是直接危害子女心灵健康发展的。因此,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首先是要改变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
2.指导家长子女开展心灵对话。学生和家长存在着心理隔阂,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极不利于家庭教育。笔者认为争取家长配合心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帮助班上的学生与父母建立真诚的心灵交流关系。我经常引导学生要主动与他们的爸爸妈妈说悄悄话、知心话,同时也要求家长放下长辈的“尊严”,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女谈心。比如我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特殊日子,组织学生与家长互相通信,让两代人平等对话,增进理解。
3.校训通――家校联系的桥梁。作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校讯通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很在乎他们在学校的一切表现。校讯通不仅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他们每天的学习情况,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到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活动会得到老师的欣赏,同学们的称赞,还会让父母惊喜。
通过校讯通,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和教育的思路。长此以往,老师和家长相互合作,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导和行为习惯的矫正,共同来教育好孩子,使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明白班级中“反班级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对待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重要环节。一旦“反班级小群体”的目标、价值规范等逐步与班集体统合起来,集体的每个成员就会都能够在班级、小组中找到有社会价值的、自己感到满意的位置,每个人会逐渐成为同龄伙伴所喜欢和重视的人,每个人就会感到自己在班内是不可替代的一员。这样,学生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班级管理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形成了,教师本身的能力与素养也提高了。参考文献:
[1]冯小玲.班主任管理手册[M].开明出版社 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