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理想的风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阵清风,载着一个绚丽的梦,飞到蓝澄澄的天际。梦驾着白悠悠的浮云往前飞,飞到夕阳边,飞到落霞里,为嫣红的天衣绣上一道绚烂的缤纷。
手中紧紧的攥着线,放飞着理想的风筝,从娇艳的花从中,从嫩绿的小草中,从宽敞的广场中,升起来了,升起了蓝色的梦。我把自己的理想写在纸鸢上,把它寄给蓝天。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我总是想伸手举着天,誓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但我摸不着顶,看不清天的大。于是想让知识变成我的翅膀,让它带着我遨游,这就是我的理想。
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双轻盈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的飞翔。我决心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为了祖国在不断学习中成长,在边疆上飞驰的骏马。
我很想很想飞到寂渺无人的海国久久伫立,聆听大海深沉雄浑的呼吸,让意识在豁达里淌逝,让胆怯在海水对礁石的不屈冲击中抛弃。很想很想在蔚蓝的海面乘风破浪,像那自由翱翔的海鸥。
我真想真想飞到浩渺的大沙漠,到撒哈拉勘探宝藏,去金字塔前做外星人的冥思。真想真想飞到辽阔的草原纵辔驰骋,疏放牧歌的粗犷悠长,牵带芨芨草原的遐想,看护成群的牛羊。
我还有好多好多伟大的理想:幻想着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属于自己,幻想着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哲理出于自己之口……遥想今后,自己具有不灭的棱角。展望未来,是理想中的冰清玉洁。于是下定决心:堂堂正正地在纸鸢上写一个大写的“人”字,写的顶天立地,重比力鼎!
我深知,枫叶经霜才能红,梅花经寒才会香。我一定要把握时间去历练人生,练就出一副好体魄,去挑起自己美好的人生和祖国灿烂的明天。
面对着美丽的蓝天微笑,我暗暗发誓:我已经十五岁了,现在,我要为祖国发奋读书;将来,我要用赤子之心去铺设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路,使祖国更加强大。
一颗心,配着一双手,在放飞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筝。一颗年青的心要离开温馨的家园,去寻找理想的港湾。
天上繁星点点,代表着每一个人。那闪烁的光,代表人生路途,是理想赐予他发光的力量,是乐观给予他重新发光的动力。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只载着理想放飞于广阔蓝天的风筝。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残,但志不残。他抱着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抱着乐观开朗的性格,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天又一天地活下去,向我们成功地展示了生命力顽强的一面。
也许我们的生活是残酷的,但命运却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生活虽然是残酷的,可路是人走出来的。穷途未必是绝路,绝处也可逢生。当你被父母或老师批评时、当你面对生活的坎坷时、当你站在生活的风浪面前时,你是否想过:这是生活在考验你;你是否高高地昂起头、挺起胸膛迎击过风浪?你是否向生活的风浪展示过你灿烂的笑容?
努力吧!同学们,既然生活赋予我们健康的身体,就让我们一起欢笑着放飞手中那承载着我们远大理想的风筝吧!
北京市丰台区万柳园小学六年级:吴晓茹
雪看见眼前的明,不禁放声大哭。她跑到明的怀里,边哭边说:“你怎么那么坏!明明知道我孤独,还弃我而去!你真的很坏!我恨你!”明被雪的举动和话语惊呆了,一时间不知所措。明想:原本刚强的她,怎么变的这样脆弱?缓了一会儿,明恢复了神情。他抱住了雪,用一种安抚的语气对雪说:“对,你说的对。我坏,不应该在你最孤独的时候离开你。你打我吧,骂我吧。把你心中所有的愤怒,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无奈都发泄出来吧!”听了这话,雪哭的越发厉害了。“哇……哇……哇哇哇哇……”明抱着她,感受着现在的“幸福时刻”。雪哽咽声随着时间的延长也逐渐减弱了。她缓缓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圆柱体的晶莹剔透的玻璃瓶,对明说:“你看!”明把玻璃瓶拿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玻璃瓶,问雪:“这是什么?”明知道雪的个性,她是不会轻易回答问题的,但是他还是问了。雪说:“你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明把玻璃瓶打开,里面是一个纸筒,就是把纸卷起来,再用绳子系上。明把纸打开,原来是一张画,上面画着三个人,明看着这张画,说:“是一张画!上面画着三个人。是谁呀?……不问你了,还是我自己想吧!”……
让我们把时间退到两年以前……
两年前,他们都上四年级。都是一些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玩的不亦乐乎!那天,也是他们四年级上学期刚开学的第一个星期三。正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听见“咚咚——”地敲门声。老师去开门,原来是新转生!还是个女孩!老师出了教室,好像是和新同学的家长谈话。教室里,则乱成一锅粥。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谈论着一个话题——这次转来的会是什么样的人?是活泼开朗的?是温柔可人的?还是乖顺可爱的?“她是一个女孩,我想应该是‘温柔可人’的吧!”明说。这时,明的老同桌——雪立即反驳到:“不,不是!你们男生不是经常说女生是‘母老虎’吗?我想她应该是‘泼皮麻辣’型的!”明看着雪,听着雪的“谬论”。明一般都是依着雪的,说:“可能吧!但是,你要明白,并不是每个女孩都像你那样。比如……‘公主’!”大家把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身份高贵,但从不自满的“白雪公主”——梦的身上。她的爸爸是“天龙集团”的总经理;母亲则是电视台的记者。家里放车都是最高级的。并且他的爸爸和市长还是故交,整天称兄道弟,比亲兄弟还亲!有钱人家的女儿,一般都是“捧在手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着”。可她不一样,她是一个勤奋的好孩子。爱学习,爱劳动。人长的也很漂亮。所以大家尊称她为“白雪公主”。她说:“女孩应该是‘乖顺可爱’的。而并不像男生所说的那样。其实,男女都一样,内心全都是毫无瑕疵的。男女可相互媲美。而并不是说什么男生比女生强,或者说男生比女生弱。其实都一样嘛!我觉得这回来的是‘乖顺可爱’型的。”他们还没讨论完呢,老师就进来了。“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老师边走边对同学们说。“这是我们的新同学,她叫——玉。下面由玉向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大家掌声欢迎!”“又来这套!”雪在下面小声嘀咕。这位新转来的同学说:“我叫玉,今年11岁……”说到这,她就没有在往下说。这时候,教室里寂静无声,都等着玉说下文。可玉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们就这么僵着。谁都没有说话,谁都又那么想说话。终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讲的真‘精彩’!”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雪在下面小声对明说:“你看,原来是‘沉默寡言’型的。”
老师对玉说:“玉,你就做亮的旁边吧!”一句话钻进亮的耳朵里。“老师,为什么?这是文的座位!”亮有些激动的对老师说。老师却不以为然:“没事!玉,你就做那。等文回来,我在给他调到别的位置。”玉慢慢悠悠的做到亮的旁边,然后,一脸歉意地对亮说:“对不起……”亮则瞪了她一眼。在亮转头的那一瞬间,正好与玉的眼神相撞。玉的眼神里充满了歉意,但又是那么温柔。那一刻,亮被玉打动了。他希望和玉成为朋友。但只要一想起她坐的位置是文的,就气的牙痒痒!雪和明看着玉,都觉得将要有事情发生……
(下集关注)
一、 解读文本,呈现回归价值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是教材的再度开发者。笔者认为,教学文本的解读区别于一般的文本解读,因为教学文本的解读是以为学生阅读服务为前提的预设解读,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宗旨的多元解读。教师要思考学生哪些地方能读得懂,哪些地方读起来有困难,哪些地方是学生阅读的盲点,遇到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去引领,从而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理想的风筝》一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饱含深情地回忆刘老师放飞风筝的过程,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以及“圆木拐杖”“风筝”两个事物在作者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刘老师放飞的风筝中包含了什么,他对作者的一生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是这篇课文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在教学“放飞风筝”这一片段时,我先通过寻言得意,让学生感受“刘老师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故意撒脱手……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两个细节,感受到刘老师在放飞风筝中获得证明自己、挑战自我的快乐,理解刘老师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更是放飞自己的理想。他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要借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放飞心中热爱生活、面对现实、挑战自我的理想,进一步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再通过披文入情,引领学生品味“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追问“刘老师此时注视的风筝,仅仅是一只普通的小燕子吗?”让学生再次理解刘老师放飞的不只是自己的理想,还放飞着我们的理想,深度解读“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想”;最后,通过剪辑链接,回眸课文第2自然段景色描写的作用,链接作者的生平经历:当作者苏叔阳在“”时遭到残酷打击的时候,晚年躺在病榻上病痛难忍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刘老师,想到刘老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乐观向上、孜孜以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感受到那是因为刘老师的言传身教,给作者深刻的影响,使作者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从而理解“理想的风筝”的真实含义以及体会刘老师给予作者一生的影响。
这样解读与回归,从三个视角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和环境的描写上,为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了条件,一点一点地读懂、读深、读透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一点一点地深化认识作者所表达的内容。
二、 融入文本,凸现引领思想
受学生的阅读视界、生活经验、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是无法齐步划一的。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辅助方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欲望,掀起情感波澜,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让学生凭借文本去跨越时空,进入自己无法亲历的感人场景,靠近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并与他们进行心与心地交流。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加上语言平淡浅显,表达的主题也相对凸显,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司马迁的形象自然也就无法在学生心中丰满厚重起来。在教学中,我对《史记》这一巨著耗尽了司马迁毕生心血及宫刑带来心灵与人格创伤的相关资料作了适度的补充,抓住了“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这句话,在教学中将不同的声音再现出来,用这些声音来撞击学生的内心体验:每当司马迁悲愤交加时,他的耳边就响起了父亲临终时遗憾的叹息声: ;响起了父亲临终时充满期待的嘱咐声: ;响起了满朝文武官员议论的声音: 。通过这样的设计,引领学生在阅读对话中,真切地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精妙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漂浮于作品表面的天马行空的感悟,不是游离于作品简单地进行说教。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悟性、塑造学生优秀品质、陶冶学生优雅性情、培养学生宽广胸襟,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教学文本的解读中,要摆正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山小学、灌云县教研室)
风筝
作者:覃媛媛
在我童年的梦中,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精心制作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风筝也不一样。
看,空中的那只风筝好像一只烧杯,里面还装着一些神奇的“液体”呢!因为我梦想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化学家。我想把沙漠的沙子提炼成可用的材料,我想把塑料分解成无害的物质造福人类,我想研制成抵御爱滋病的良方……而且我还要打破中国在诺贝尔零的记录。其实,我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化学家究竟都做些什么,但我知道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而且还是连续两次获得此项奖项。我渴望能想她一样,做个伟大的化学家,研制出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在地面上,人们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一个风筝。你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手里的线也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但不管怎样,我一定不会让我手中的风筝线掉落。
指导老师:黄庆莹
又是草长莺飞的二月天,又是春暖花开的三月里,当和煦的东风吹来的时候,操场上飞满了各式的风筝。在上个月里,只热了几天时间就有人早早地拉起了风筝线,追逐着时而吹过的暖风奔跑,而在这个月,尽管天公不作美,但孩子们一有空就奔走在开阔的操场上放飞沉闷的心情,学习的压力释放了,躁动的心灵愉悦了,看着他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兴奋的神情,我总不由自主地心花朵朵开放,就像那随风高翔的风筝遨游在蓝天的辽阔中。
那些平时没心思上体育课的孩子,这时总会兴奋不已地要求放风筝,于是,体育课里我们有了孩子们竞相奔跑的身影,他们孜孜不倦地拉扯着线,仿佛那是他们维系的一个小生命,他们要让它尽可能地在天空多逗留一会儿时间。有的牵引着一根短短的风筝线,迟迟不肯放线,任由风筝低低地在空中盘旋,像是一个紧随其后、坚贞不渝的玩伴,回头看时,那种满足溢在脸上,奔跑着,微笑着,努力着,一个小小的风筝被他们牵引成了一个不能放弃的决心。
孩子们的快乐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的,只是一个风筝就可以让童心飞得很高,也可以让原本视跑步为天下之难事的学生自觉地来回奔跑,不知疲倦。因为那是快乐的玩耍,那是孩子自己参与的活动,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强调什么体育课里的运动量、运动密度、运动部位等概念吗?什么都已包含在孩子们的实际行动中了,不用别人催促和督促便能自觉地去做了。
这就是游戏的力量,我一向主张小学里的体育课就应该是游戏课,通过游戏来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除了一些应有的队列和纪律训练之外,大可将时间用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上。比如打乒乓球,我们的学生喜欢得不得了,那么体育课上也可以让孩子尽情地享受运动的快乐,提供较多的场地和时间让他们进行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喜欢进行不同项目内容的分组训练,比如喜欢什么就练什么,就玩什么,总之,每个孩子都只要动起来就行,而且,每节课都允许学生自己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方面得到发展了。我甚至还有这样一个设想:体育课不要让一个老师上一个班,可以让几个同时上课的老师上几个班,每位老师负责一个项目或游戏的教学和指导,每个班的同学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项目去参加,这样在每个老师那里就会聚集起各个班有相同爱好的不同学生来了,他们互相之间可以互帮互学,可以切磋、交流,也因为这样,专业性也就更强,学生的进步也更快了,游戏也就可以玩出名堂来了,这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多方面的才能特长应当是很有好处的。像有些国外的学校每天下午都不上课用来让学生自己进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或活动也是这个道理,他们在校外的这些类似社会教育机构处会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欠缺和亟待补上的。
我的童年里没有风筝,我多想回到童年,我多想放飞童年里的风筝,于是,我在操场上奔跑的时候,我总觉得我回到了童年,我有了一颗能够放飞的心情,那时候的天空湛蓝却没有五彩的风筝,这时的天空布满了电线、高楼、烟尘,经常看到飞机经过,多彩多姿的风筝在空中徘徊,人们只能到广场或公园里去放,而且那么多风筝又常常缠绕在一起,解不开人与人的那些结。
放风筝是有诀窍的。这两年我学会了放风筝,以前也是不玩的,我逐渐琢磨出了一些方法:首先,风筝应当是平稳的,不能有偏重,重心位置应该准,当然,风筝大一点好,小的话一到上面就吃不住了;其次,线要长,如果短的话,那就不叫放风筝,而是拖风筝了,自己费了半天劲在下面跑结果风筝可能仍旧在原地打转,线长的话就可以让它吃住风以后扶摇直上,想放多高就有多高,风越到上面也越大,最后就要看你想让它什么时候下来了;第三,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没有较好的风也是放不上去的,我曾经吃过这样的苦,往往是跑得人困马乏之后,风筝依然岌岌可危,摇摇欲坠,并“不日而亡”;第四,是偷懒的办法,如果你不想跑得很累的话,你完全可以在原地放的,只需开始时线放得长一些,站在上风的地方,如果风够大的话,你只需将风筝稍拉离地面,它便能迎风起舞了,那种扶摇直上的感觉是很不错的。当然,还可以有很多个方法或注意的地方,譬如不要在狭小的地方放,不要在交通要道上放,等等。
风筝,是一只永远飞不远的小鸟,哪怕它飞到天涯海角,只要线还在你手上,只要它还没有挣断,就一定是可以找回来的。
理想的风筝呢?我们为什么牵着它总不敢放出去?怕什么呢?怕它摔坏了?还是怕它飞走了不回来?其实,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理想的线,大胆地放出去,长一些,你的风筝就会飞得很高,很高……
??但我没有风筝。
(时2006-3-16)
乐观地生活 广东省 深圳市沙井镇蚝业小学五(3)班 钟景欣
——读《理想的风筝》有感
天上的繁星点点,代表着每一人。那闪烁的光,代表人生路途。是理想赐予他发光的力量,是乐观给予他重新发光的动力。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只乘载着理想放飞于广阔蓝天的风筝。
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残,但志不残。他抱着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抱着乐观开朗的性格,一天又一天地活下来,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
生活虽然是残酷的,可路是人走出来的。穷途未必是绝路,绝处也可逢生。就如张海迪姐姐吧。5岁的时候,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对照而看,我们个个都是四肢健全的人。却不懂珍惜自己的生命,父母只是说一两句,就要生要死。承受不起生活中的波浪,没有那种对待任何事都抱着乐观的态度的精神,在风波面前抬不起头,接受不了生活中的考验。在父母批评你的时候,是否乐观地想过,父母这样是为自己好的;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否乐观地想过,这是在考验你的意志。
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高高地飞起。让我们一起来放飞载着理想的风筝吧!
闯关的时间又到了,小先锋们围着关主不停地问:“关主,这次我们去哪啊?”
关主用手指了指天空,故作神秘地说:“你们说那儿有什么?”
“蓝天和白云啊!”小粗心抢着说。
“鸟!再不然就是飞机!”小灵通说。
关主一个劲地笑,什么也不回答。
“难道是UFO……”小好问自言自语道。
“我想给你们介绍的是一位神秘的天上来客――空中发电厂!”关主大笑。
“空中发电厂?在哪儿?我怎么什么都没有看见?”小好问忙问。
别急,跟着关主一起去闯关你就知道了。
第一关高空能源聚宝盆
大家快步走上磁动力飞船,关主一边走一边问小先锋们:“你们说我们人类能从空中获得哪些能源?”小先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太阳能和风能!”没错,它们可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尤其是风能,虽然这家伙干了不少坏事,不过,它也一直在默默地为人类服务,小到风车、帆船,大到风力发电站,到处都能见到它工作的场景。但能源专家们没有就此止步,经过研究,他们纷纷到高空中去捕捉风能。
小先锋们,为什么能源专家们要利用高空中的风能呢?
小好问:一定是专家们嫌地面上的风太小了,高空的风比地面上大嘛。
小粗心眨眨眼睛说:在高空中,科学家的设备受到的空气阻力小一些吧。
小灵通:地面上的风总是会受到建筑物、高山等的阻隔,高空中的风就不会了。
关主释答
小好问和小灵通的答案正确,小粗心的答案还有待改进哦!听关主我来慢慢给你们解释。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风力发电,现在全球的风力发电能力加起来相当于50个大型核电站。但是,地面上的风能利用并不可靠,时断时续,这都是因为受到地面的建筑物和地形的影响。所以,风力发电站一般都建在可以获得持续风能的高处或者海边。
高空风通常比接近地面的风速度要快得多,例如,在3 000~5 000米的高空中,风速能达到每秒20米,这相当于地面上的8级大风呢。科学家表示,在海拔4 600米~10 000米的高空,风力足够强劲和稳定,能建造起理想的空中风力发电厂。另外,在高空进行电力输送时可以不受地形、地势等条件的限制,能大大地减少花在输送上的钱。
第二关大风筝牵着轮船跑
“快看哪!那儿有人在轮船上放风筝呢!”小好问指着窗外的一艘轮船说。小灵通和小粗心也凑了上去。“那哪是什么风筝啊,明明就是一个降落伞嘛。”
别争了,你们看见的是“白鲸天帆号”。这艘轮船全长132米,除了具有其他轮船都具有的动力系统之外,它还能利用这只面积达160平方米的巨型风筝,为自己源源不断地提供航行的动力。巨型风筝是由超轻合成纤维制作而成。水手们把巨型风筝放到离海面300米的空中,就能借着风力帮助船只航行了。可是,这种方法还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小先锋们,你们认为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
小粗心:要是哪天海上风平浪静的,大风筝不就飞不起来了吗?
小好问:要让风筝能拉着轮船跑,这放风筝的绳子可得十分牢固才行。
小灵通:如果风向改变,可就为难这只大风筝了,风筝一会儿飞到这边,一会儿飞向那边,这样会影响轮船的前进方向。
关主释答
你们三个说得都有道理。在海上风浪较大、船体摇摆不定的情况下,风筝恐怕发挥不了那么大的作用。巨型风筝能够适应海面上100~300米之间的气流,可是如果遇到“顶头风”,它就得投降了。还有,要让风筝能够执行“拉船”的工作,对轮船的航行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不过,设计者们计算过,当风速达到每小时13千米时,风筝为轮船提供的动力,相当于普通帆船提供的动力的四倍,这样发动机就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用上这种巨型风筝,轮船能节省20%的燃料开支。在风力最理想的时间里,轮船最多可节省50%的燃料。由于减少了燃料的使用,轮船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大为降低。如果能为所有适合的船型都装上风筝,全球船运产生的二氧化碳将降低18%,减少近1.5亿吨,所以科学家们还在积极地改进它呢!
第三关风筝也能发电
别以为风筝只能用来玩,刚才我们已经大开了一番眼界,除了能拉船,风筝还能发电呢!
“是吗,关主,快带我们去看看!”小粗心说。
关主“噼噼啪啪”地按下一串数字键,显示屏上立即跳出了一幅3D画面――好几十只风筝排成一行,飞得高高的,看上去就好像一架通天的梯子。地面上,所有的风筝线都连接在一台机器上,机器“轰隆隆”地不停转动。“这个风筝发电装置是俄罗斯物理学家波德哥茨设计的,他可是第一个提出用风筝发电的人。”关主问道:“小先锋们,你们说说在这个装置里风筝是怎么发电的?”
小粗心:高空中有超强的风能,放风筝的时候,风能就通过风筝线传递到那台机器上,就能发电了。
小好问:风筝采用特殊的材料制作而成,能自动感应收集风能,传递给机器,进而发电。
小灵通:风筝在风的作用下左晃右动,带动机器左右移动从而发电。
关主释答
就像小灵通说的那样,风筝发电靠的就是风筝的来回牵动,不过不是左右移动,而是上下运动。按照波德哥茨的设计,送上高空的大风筝整整有50个,每一个风筝伸展开来面积都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拉风筝的绳索有6 000米长,粗得像路灯杆一样。风筝牵着绳索有力地带动地面上的卷扬机转动,而卷扬机和发电机的主轴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能带动发电机发电了。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三(2)班田旺兴
指导老师:沈麟燕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冬爷爷悄悄地溜走了,春姐姐带着微笑、带着暖暖地祝福跑来了!
“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姐姐来了,她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吹绿了一排排河边的杨柳。院子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小区里,茶树、梅树、玉兰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竞相绽放。花里带着香味,一切都仿佛沉浸在花的香海里: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一团团、一丛丛,挂满了枝头。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又到了油菜花开的时候。小动物们可真忙碌啊!小溪里,一群调皮的小蝌蚪在水草里游来游去;一群欢快的小鱼儿在石缝间穿来穿去。花丛中,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一会儿飞得高、一会儿飞得低,炫耀它美妙的舞姿;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百花里忙着采蜜,只见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展示它灵巧的舞姿,杜鹃花、迎春花都留下它忙碌的身影。
公园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有的玩滑轮、有的玩划船、有的玩卡丁车、还有的人在玩放风筝。瞧,那边跑过来一个小哥哥,只见他长的胖乎乎的,圆嘟嘟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透着智慧和机灵。他左手拿着线轴,右手扯着线,一边跑一边不时回头看看风筝飞得有多高,嘴里还不停的喊着:“飞呀、飞呀,“飞碟”飞上天啦!”不一会儿,手里的线轴很快放完了,“飞碟”也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着胖哥哥玩得开心的背影,我脑海里忽然想起了一句诗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方放纸鸢。”老师说:“每个小朋友心中都藏着一个小秘密:‘风筝飞的越远,理想就飞的越高!’”。
谁把春天带来了?是河边的杨柳儿,是嫩绿的小草儿,是欢快的小鱼儿,是勤劳的蜜蜂儿,还是手拿风筝,放飞理想的胖哥哥呢?
湖北武汉江汉区常青第一学校三年级:清风1123
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把精读课文看作重中之重,从而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的甚至误认为略读课文一般不作为考试内容,不重要,所以课堂上只做简单讲解;还有的教师对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没有区别,一律由教师“包办”。
精讲细导,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教得扎实。笔者认为:以上两种教法都有些极端,压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奴仆。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度?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既做到激活课堂气氛,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又能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自悟能力。
一、在平时的精读课文教学中渗透读书方法
常言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立竿见影的事,需要注重平时精读课文教学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读书方法。比如:
(1)借助字、词典以及工具书读懂文章。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重点词句感悟文章的深层含义。
(4)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朗读积累优美词句,提高鉴赏能力。
(6)概括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以及要表达的情感。
(7)边读边做批注。
(8)遇到问题和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学习语文就摸着了门道,为今后自学略读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前,凭借“阅读提示”预习课文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再加上每课前都有阅读提示,这些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1~2个问题,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拓展开来。课前,让学生把掌握的读书方法用到阅读实践中,在“阅读提示”的引领下,自学课文。学生把读懂的收获以及不懂的问题做好批注,以便课上分享交流。
三、课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点拨
师生换位,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学能力的舞台。比如《理想的风筝》,这篇文章是一个学生回忆自己的老师,赞扬刘老师乐观开朗,身残志坚,对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这篇课文一课时完成,笔者就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课上,笔者是求知欲强的“学习型老师”,是谦虚的倾听者,是讨论交流的主持者。
导语: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答: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谈残疾、转身板书和学生放风筝这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你们还读懂得了什么?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纷纷举手,汇报自己的收获。“作者把人物的动作描写得细致生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丁×说。笔者趁机问:“丁老师能把那些句子读给我听吗?”平时学习成绩差的丁×同学,一听老师称呼自己“丁老师”,小脸涨得通红,大声朗读“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笔者接着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丁×争着回答:“这样写更能体现刘老师的不容易。”笔者点头,满意地笑了。笔者接着又问:“谁还读懂了什么?”同学们又纷纷举手,滔滔不绝地汇报自己的收获,一脸的成就感。
“文中的刘老师心灵手巧,他会做各式各样的L筝,有‘屁帘儿’、三五只黑燕组成的风筝、蜈蚣……”学生甲说。
“文中刘老师故意把风筝撒脱手,自己去追赶,脸上荡着得意与满足的稚气,我从这句体会到腿有残疾的刘老师那种纯朴、对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学生乙说。
“我要像刘老师学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学生丙说。
“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是,通过列举事例,生动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来突出人物品格的。这种方法,我们以后写作文时,可以采用。”学生丁说。
(1) 创设情境型对话
下面以《理想的风筝》《二泉映月》的教学为例谈谈创设情境型对话方式的运用。
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当一只只风筝从你的手上,披着春风,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飞上云端,翱翔盘旋,与白云尽情戏耍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生1:当我把风筝放上蓝天时,我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生2:我的风筝将带着我的理想,带着我的自豪,带着我的成就飞上蓝天。
生3:当我的风筝飞上天空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灵好像打开了,觉得整个蓝天是属于我的世界,我能和蓝天一起,与白云尽情地戏耍,没有人来干扰我,多惬意啊!
师:你打开了一个蓝天,你打开了一个世界,你拥抱的是白云,拥抱的是蓝天,说得太好了,多么富有诗意啊!带着我们刚才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课题。
片断二: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位拄着拐杖,年迈的老人放风筝啊?没有,这简直是春天里的童话。然而,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让他的学生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啊?
(学生齐读——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抓住线绳的那一刻,他会想些什么?
生1:孩子们,看啊,我也可以像正常人那样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生2:我真是太高兴了,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样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
师:由此看来,刘老师放飞的何止是风筝啊?他放飞的是快乐,是理想,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如果你就是他的学生,那一刻,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生1:我作为一个健全人,即使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一定不能退缩,刘老师是我的榜样,我只要一想起他,我就会有勇气战胜困难或挫折。
生2:我一定要像刘老师那样活得坚强,活得充实,活得快乐,活得有理想。
师:由此说来,刘老师放飞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快乐,他在学生的心中同样放起的是一只理想的风筝。
在教师用语言创设的情境中,全体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转换角色,体验感悟,敞开心扉,深入理解了“理想的风筝”这一课题的真正含义。
又如《二泉映月》一课中, 为了让学生对阿炳苦难的一生有个充分的感性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
师:我给大家创设了这样三个情景,情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冒着……;情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情景三:一天,阿炳发烧了,他……三个当中你可以选择一个,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卖艺的情景。
生1: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冒着鹅毛大雪,穿着单薄的衣服,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了街头,他找了一个靠墙的空地坐了下来,拉起了二胡,哀怨的二胡声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行人,有善心的人看他可怜,给了他几分或几角,还有些人停下脚步看了看,听了一会儿,没给一分钱就走了。
生2 :阿炳发烧了,脸被烧得通红,浑身酸痛,但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背起二胡,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他往日卖艺的地方,依旧拼命地拉起了二胡,额头的汗直流……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想象,你觉得阿炳卖艺的生活怎样?
生:(异口同声地)非常艰苦。
通过这一情境话题的创设, 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他们对阿炳的苦难的生活不再是只停留在字里行间里,而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讨论型对话
问题讨论是语文阅读教学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如有位老师在教《 时光老人的礼物 》一文时,有学生问老师:“老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应用‘您’,而这里怎么称时光老人为‘你’呢?”老师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给蒙住了。后来,这位机智的老师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讨论得相当热烈。后来,一位学生说:“因为时光老人永远都不会死,他永远都是年轻的,因为他是永恒的。”另一位学生接着说:“我们红领巾希望时光老人永远都年轻,永远充满活力,时光老人是不会老的。”正当老师想对这一问题作一个总结的时候,又一个学生说:“既然是表示永远不老,永远都是年轻的,那为什么说他是老人呢?”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学生不紧不慢地说:“这里称之为时光老人,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并不是说他是老人就老了。从有我们这个世界就有了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时间他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可是时间不会消失,所以对于他自己来说,他还很年轻。”另一位学生补充道:“就像圣诞老人一样,他也是永远都不会老的,可是我们还是叫他老人,因为他们都很慈祥,都应受到我们的尊敬。”
这样的对话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过程,也是师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构建新的“意义”的学习过程。
(3)研究学习型对话
在课堂预习质疑环节中,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在预习了《螳螂捕蝉》一文后,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为什么要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而不在别的地方转呢?为什么要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事情是他亲眼看到的吗?为什么大臣的劝说遭到了吴王的反对,而少年的劝说却成功了呢?这时,教师对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问题,采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办法去解决。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加以解决。
(4)体验顿悟型对话
体验感受对话式教学指在精读课文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人物所处的环境,然后把各自的感受说出来。这样的对话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加深理解。
教者在教《半截蜡烛》一文时,当学到伯诺德夫人、杰克虽想了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时,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似乎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她会想什么呢?对,得赶快想办法啊!请同学们帮着想想办法,动作要快,因为蜡烛随时都会熄灭。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时钟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用画面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弱光的半截蜡烛,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虽然没有想出好办法,但让学生顿悟:在那种紧急关头能从容镇定地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是多么不容易啊。
(5)口语交际型对话
交往对话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交际能力的体现,新课程中也增加了“口语交际”一项,口语交际也越来越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应注意训练学生的交往对话技巧,比如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仪态端庄、美观,音量适中,温和有礼等,还应形成下面独有的课堂交往规范:
1、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认真,别人讲的不全或不对的时候,你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不认真倾听,就会出现答案相似的情况,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2、要让学生认识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依赖于师生间的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思考成果。
3、告诉学生要用委婉的语气指出别人的错误。少用生硬的命令式的口气,如“我不同意”“我反对”,取而代之以“我的想法和你的不太一样,我认为……”等商量、和缓的语气。
天上的繁星点点,代表着每一人。那闪烁的光,代表人生路途。是理想赐予他发光的力量,是乐观给予他重新发光的动力。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只乘载着理想放飞于广阔蓝天的风筝。
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残,但志不残。他抱着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抱着乐观开朗的性格,一天又一天地活下来,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
生活虽然是残酷的,可路是人走出来的。穷途未必是绝路,绝处也可逢生。就如张海迪姐姐吧。5岁的时候,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对照而看,我们个个都是四肢健全的人。却不懂珍惜自己的生命,父母只是说一两句,就要生要死。承受不起生活中的波浪,没有那种对待任何事都抱着乐观的态度的精神,在风波面前抬不起头,接受不了生活中的考验。在父母批评你的时候,是否乐观地想过,父母这样是为自己好的;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否乐观地想过,这是在考验你的意志。
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高高地飞起。让我们一起来放飞载着理想的风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