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评职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考试 考试改革 以证代考
近10年来,高职高专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只生力军,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高等教育计划招生530万,其中高职高专招生270万。但是,高职高专在发展的同时,考试制度一直存在诸多的误区。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探索高职会计如何进行考试改革,以充分发挥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考试存在的问题
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的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考试为例。
(一)重结果轻过程
我国现行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考试多以闭卷笔试为主,一张考卷定成绩,过分夸大了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功能。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和区分会计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这种重结果轻过程性考试,导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考前要求教师点题目,突击背书、搞题海战,临时抱佛脚,不求甚解。这些学生即使通过了考试,也没有真正掌握本专业要求的能力。
(二)重知识轻能力
传统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考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这种考试与高职教学的目标相悖,不利于培养高技能型职业化人才。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时,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甚至没有,题目多数为单选、多选和判断,要么是做会计分录,记忆成分所占的比重大。这种考试主要是对记忆力的考查,而忽视了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检测,只会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无法测出学生素质的真实发展状况。
(三)考试和社会职业认证考试脱节
我国很多行业都实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些认证考试体现了社会上不同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会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多个与会计职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如会计证、电算化会计证等。高职校内考试完全可以和这些资格认证考试结合起来。但是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自己设计的,题目由任课教师自己出,两种考试分别独自运行。这种校内考试和社会职业认证考试脱节的现象,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我院会计考试改革的探索
针对高职会计考试存在的弊端,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
传统的考试重结果轻过程,把考试作为目的,而忽略了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把考试当成教学结果的检测,而忽略了考试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针对这种不准确的考试观,我系会计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变结果考试为过程考试。具体做法是提高平时分,即过程的分数。会计专业课程平时分为60分,考试分数为40分。
1.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人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人数大致相等的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发言人制度,小组发言人的回答就是小组的成绩。
2.自评。学生的自我评价总是与自我反思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自我反思时自身的回顾和反省总结过程就包含了对自我的积极评价的过程。因此,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学生就需要对自己和他人学习中的进步与最终结果进行不断的评价,从而实现个人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的自评,强调独立、客观、公正,满分一般为10满分。
3.组评。组评包括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小组成员在一起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情景的过程考试,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当然,组评不免带有个人的主观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去进行积极的引导。组间评价根据小组在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和小组间的表现进行,小组之间有竞争也有协助。组内与组间评价满分各为10分。
4.师评。相对于以上的两种评价,这一评价显得更加客观有效和可信,教师更能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评价学生,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个人的发展,注重总结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多方面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每一个教学情境(或者叫项目)中的表现,包括出勤、回答问题、课内作业、课外作业、小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进行客观的打分,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可以接受学生的质询。师评满分为30分。
(二)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
会计是一门技能课程,它需要学生熟悉工商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岗位(群)业务核算的工作过程,能够进行财务会计及特殊行业会计业务核算,能够对企业产品成本费用进行正确核算,能够进行审计相关业务的操作与处理,能够对企业财务进行基本的预算并确定资金筹集方式与渠道,能够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并提供正确的数据,能够熟练进行电算化操作。在考核时,将每个教学情景分为具体的任务,每个任务有具体的能力要求,如《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了五个教学情境,即分析经济业务、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每个教学情景有具体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了该教学情境布置的任务,就具备相应的能力,得到相应的考核分数。这样,在考核中,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能力考核的目标。
(三)以证代考
关 键 词:发展性评价 高职音乐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潮流中,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施加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之所以谈教师专业发展,这是因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升华。”①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技能、信念、态度、情意等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界进行了相当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其中教师的教学反思被公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学生的反馈、同事的评价和理论文献的解读中对自己的信念、知识、教学实践及其背景进行审视、批判性自我反省和教学行为分析,增强教师理性自主,使教师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②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超越自己的思维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但是,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采取什么措施来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高外部条件。目前,各个学校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对教师进行评价,以促进其教学反思,进而达到营造教师自主发展的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教师评价就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而且在具体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教师评价也在不断地改进,经历了一个从“奖惩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的过程。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发展性教师评价指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它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持续的评价,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发展性评价在具体的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教师专业发展,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过去甚至至今并没有得到国内一些高职艺术院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原因主要在于,和其他类型的高职教育一样,我国的高职艺术教育真正受到重视和蓬勃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而且在近几年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大家虽然认识到我国高职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往往关注的只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学历、来源、结构等,而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和教师评价问题。笔者曾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相当多的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师评价情况,认为有些高职艺术院校并没有重视教师评价或者说教师评价制度相对落后。而笔者比较了解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近年在师资队伍管理与建设中逐渐对专任教师实施评价并针对音乐专业教师的独特性不断完善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形成了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欲以其为个案研究,分析该系的教师评价制度,以期挖掘出可供其他高职音乐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参考的资源。
二、个案研究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是该院最大的专业系,拥有音乐理论、键盘、器乐、声乐、音乐教育五大音乐教学系列,涵盖三十多个音乐专业的教学规模。除外聘教师外,该系现有专业教师五十余名。为满足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近几年音乐系加大了引进师资的力度。在师资引进的过程中,系领导十分注重对应聘教师职称、学历以及素质进行严格考评。但是系领导感觉到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因为虽然对引进师资进行严格把关是正确的,可如果对他们进来之后的发展漠不关心将会导致教师素质的停滞不前,根本谈不上教师专业发展。于是自2004年起,该系开始每学年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在此,对整个评价体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凡40岁以下青年教师至少每两年必须参加一次评价汇报。
(2)对教师的评价虽然与年终考核挂钩,但其主要目的是考察参评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现状。
(3)整个评价主要分两大块。第一块是专业技能评价,参与评价的老师必须有15分钟的曲目汇报。如果某位应该参评的教师在本学年召开过个人音乐会而且表现优异,可以充作一次汇报。第二块是教学技能评价,要求参评教师开设公开课,系里组织相关老师听课。无论是专业技能汇报还是公开课,系领导、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相关教师必须参加。
(4)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视教师自评,要求教师有5分钟左右的自评汇报,在汇报中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发展规划。然后是系领导、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相关教师对该位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给予评价和建议。另外,还建立了学生评教系统,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参考之一。
(5)整个评价既包含定量评价,也包括定性评价。在学生评教中制定了详细的评分表,要求学生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分。而在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中则注重质性评价,要求教师自己和其他教师进行客观地评价和合理化的建议。例如,在一位青年钢琴教师汇报表演之后,评价小组下了以下评语:舞台综合表现力较好,疑问答辩水平较好,但不够严谨,控制力有限,某些层次控制不到位,音乐表现应更细腻些。
(6)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在档案中除了记录教师所学专业、最后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个人特长和爱好等个人基本信息之外,还包含教师应聘时面试情况及初次教学记录、陈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专业和教学技能的自我评价、为提高自身能力所采取的学习手段及设计的课程纲要、教学和演出录像等。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教师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教师将自己的前后工作情况进行对照,明确自己的进步,并寻找有待继续改进的地方。
在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构建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个特点: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作为高职音乐教师,不仅应具有音乐专业性,还应具有教育专业性。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对高职艺术院校音乐系教师的能力、素质进行了准确定位,全面考核了其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评价中,首先注重自我评价,这是教师评价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是自己作品质量和价值的最终仲裁者,他们能够做到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做出改进和完善的决策至关重要。教师自我评价能够引起教师的自我反思,总结成绩,发扬优势,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予以弥补。通过多次阶段性反思,使自身获得发展。其次是同行评价,也就是本系领导、老师或系里请来的专家参与教师评价。这一评价主要是放到教研组进行,参评的同事和专家为同专业或相近专业,所以能够提出一些科学性、真实性、针对性、发展性的建议。最后,学生也参与教师评价,增加教师评价的一个视角。
(3)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该系教师评价体系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评价教师过去的工作,也不在于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的教师进行奖励和惩处,它抛弃了传统教师评价制度的“总结性”或“惩罚性”,而是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以发展的观念进行教师评价,则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能力和工作表现,更注重教师未来的发展。同时在教师评价之后,根据学院和系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为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其他自我发展的机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笔者与该院音乐系教师的访谈中发现90%左右的教师认为系里实施的教师评价制度有意义、有成效,表示满意。而且从效果的角度来看,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至少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对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表示满意。近两年,不少教师评教结果的分数都在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获奖情况在增多。同时,由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师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1次,在省、市级获奖11次;2006年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8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7次。
三、研究结论
从以上的个案分析中,笔者认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在高职音乐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中可以结合自己院、系的实际情况,尝试实行这一评价体系,而且在具体实施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评价理念。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而不是为教师区分等级,应关注教师自身实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表现出积极的、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育行为。在实施教师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抛弃传统的一元化的评价方法,仅仅就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或者一节课,一个教学单元、一次家长会议等对教师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机制的驱使下,教师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发展,而仅仅是为了获得领导、同事、社会、家长的认可以及职务升迁。尤其是音乐专业的教师十分强调个性化发展,而在共性的评价标准面前具有个性的教师往往无所适从。同时,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奖励或惩处为最终目的,所以当我们将目光从理论转向实践时,发现这一教师评价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其反思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2)针对音乐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实施全面评价。进行教师评价,应该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担负的任务出发,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其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也要看其工作过程的质量,还要看其教育教学的效果。由于高职音乐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因此对高职音乐教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高职音乐专业教师应该具有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教育理论及能力和文化素养。那么在评价体系中,应体现高职音乐专业教师的素质特点,全面考核其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3)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评价者的作用是同教师一起工作,明确评价目标,制订评价计划,搜集评价信息,讨论评价结果。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客体,又是评价主体;既是评价的接受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因此无论是评价指标的设计,还是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运用,都应及时与教师沟通,倾听教师意见。只有改变现行评价中评价者占据权威的支配地位,让教师能够切实感受到评价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效果,感受到评价者对自己的尊重,才能消除抵触、惧怕情绪或逆反心理,促进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彼此信任、相互协作,在平等互动的气氛中更乐于认同评价结果,获得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4)注重考核的动态性。动态是相对于静态而言的,它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和情境序列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功能上的变动状态。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提高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如果我们只用静态的观点,或者只用一次考核的结果就断定一个教师的好坏,必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教师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教师评价中,不仅要看到教师当前的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还要看其原有的基础和发展的趋势。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成绩,就应该给予肯定,绝不能用静态的观点评价动态的过程。在评价体系中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就说明了这一点。
(5)考核中坚持上下结合的原则。对教师的评价不应该是单靠某几个领导或某几个部门的反映,那样难免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应采取上下结合的方法,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和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都应该被运用到教师评价中并发挥特定的作用,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总而言之,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考虑。高职院校音乐系的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系教师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实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
注释:
(一)评价目的该校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有三个目的:教师优秀教学业绩积累;教师职位晋升;帮助教师获得“教学杰出奖”。
(二)评价主体与客体从政策文本中可见,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同事、教师本人以及系主任。评价客体是全体教师及其教学活动过程以及由教学活动引起和产生的影响等。
1.学生评价。
政策文本明确指出,学生评教是该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政策内容涉及学生等级评定、评教时间安排、评教过程的管理、分析评教数据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该校的学生评教有以下特点:
(1)参与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现在教师正在教的学生,要求他们反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直观感受;另一类是教师曾经教过的学生,要求他们反馈教师教学的长期有效性。
(2)在评教问题的组成上,封闭性指标选项和开放式问题叙述相结合。
(3)在评教时间安排方面,学生参与评教贯穿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4)在评教过程中,强调评教
管理者有解释义务,教师有回避义务,学生(或学校工作人员)必须参与监督,统计分析结果要形成总结性报告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所在系的相关负责人。
2.同事评价。
根据汉森(LauraB.Hansen)等人对同事评教的研究,同事评教的一般过程为:(1)教学材料的评议;(2)课堂观察前与评价对象的讨论;(3)观察;(4)评价者的分析;(5)评价者与教师的研讨;(6)重新观察(如果需要的话);(7)评价者撰写评估报告;(8)经教师、评价者同意,报告上交给系主任,该校的同事观察课堂教学过程基本遵循此程序。
3.教师自评。
教师对教学的自评是教师职位晋升自评材料中所要涉及的一部分,一般是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如所教课程情况、指导学生活动等。古登伯格(KenGoldberg)是该校信息学院第五级全职教授(FullProfessorStepV),他撰写了申请第六级全职教授(FullProfessorStepⅥ)的晋升自我评价,其中简要回顾了1991年到2007年6月之间的研究、教学、服务情况以及2004年到2007年较为详细的教学、研究、服务工作情况。
4.系主任评价。
系主任是各个系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制定与阐述本系的教师教学评价程序和对教师做出总结性评价。从第一项职责来看,具体教师教学评价程序的确定由各个系最终敲定,学校给出的教学评价政策是指导性和建议性的,不需要各个系统一强制执行;从第二项职责来看,系主任给出的意见是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首次总结性评价,对以后院级以及校级的教师教学评价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三)评价标准
根据加拿大两位学者Saroyan和Amundsen的研究,教学观念或信念、知识、行为是大学教学的三要素,同时受到教学情境或背景的影响。该校的评价标准涉及了知识、行为两个大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学行为的标准又涉及教师教学有效性。
(四)评价信息来源
评价信息主要来自评价主体,教学档案袋是教师教学信息保存的载体,其中包括了系主任以及系级特别委员会的书面评价概要,学生、同事、校友的评价材料,自我的课程与教学描述。信息来源以书面材料为主,集体或个人访谈、座谈或课堂观察需要形成书面报告或总结性概要,评教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后需对结果加以说明。该校认为,教学档案袋提供的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情景下的文档型教学证据,是一种公开化的教师个人教学资料总结,帮助教师形成专业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对教学本身进行研究,使教学成为一种学术性活动。
(五)评价结果的处理
教学评价政策中关于评价结果处理的阐述较少,在学生评教信息的管理中,可以得到少量关于评价结果处理的信息。学生评教信息需要归入教师个人教学档案袋,但学校对新教师和初次教某门课的教师有例外规定,评价政策具有弹性和人性化。原始学生评价信息须及时反馈至系里,各个系对评教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并向教师反馈,这说明系内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学校主要的评价机构。
二、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以南京大学为例
按照陈厚丰对我国高校类型与层次的划分和学校实际发展状况,南京大学属于全国性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南京大学教务处与教师教学评价相关的制度性文件包括《课堂教学测评》《督导员制度》《学生教学评议委员会》《南京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意见》《南京大学众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和教师手册中《南京大学重点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要求》。
(一)评价目的
制度文本中明确提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提高教学质量是南京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目的。
(二)评价主体与客体
评价主体包括校教学委员会,院系负责教学工作的有关领导、学生、同事,组织协调机构是教务处;评价客体是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档案。
1.学生评价。
学生是该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评价主体,参与评教的学生都是在校生,评价方式是学生通过网上评估系统进行评教。学生评教的一大特点是教务处专门组织和设立了两个学生评教组织:一是学生教学评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班学习委员参加;二是学生教育教学评议会,完全由本科生组成,其职能是向教务处反馈教与学的信息。
2.同事评价。
同事主要指的是同行专家、教学督导员、年级导师、年级主任等。其中比较特殊的是教学督导员,成为教学督导员的必要条件有两条:一是本人教学经验丰富;二是在院系中属于资深教授。
3.领导评价。
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包括校分管领导、院系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按要求参与评教活动,参与方式是随堂听课,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听课后填写《南京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并及时递交到教务处,制度规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需要参与听课评教。
(三)评教标准
学生评教的一级指标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五个指标,同事需要对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备课情况进行评价。
(四)评价信息来源
该校的评价信息主要是书面评教信息和网上评教系统提供的信息。该校有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认为教学档案是“高等院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并按一定归档制度集中保管起来的文字材料、图表、录音、录像、实物等教学文件材料的总称”。教学档案的种类包括“综合类”“教学管理类”“教学业务类”“教学研究类”,制度明确规定了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等管理程序与措施。教学档案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与教师教学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料,还有学生的学籍信息、奖惩情况,学校的管理文件等内容,归档材料涉及面非常广。
(五)评价结果的处理
评价结果主要用于职位聘任与晋升,年度工作考核以及奖惩。对学生评价等级不达标的教师有复检程序,复检由教师同事和有关领导参加。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工作绩效结果的一部分,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科研申报以及既得物质利益,评价主要体现了奖惩性兼具发展性。
三、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比较
(一)评价目的比较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评价目的体现了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学能力发展与责任两种导向:教师的职业发展体现在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植根于教师职位的任命与晋升制度以及终身教职制度之中;大学教学责任要求学校在教学方面制定有关制度,保证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价目的体现了国家高校教育政策的导向:南京大学关于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相关文件与教育部财政部的政策中提出的评价目的基本一致。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目的最终指向一致,即要求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美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服务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牵涉到教师职位晋升以及教师个人薪金的增长。中国大学的评价目的反映国家教育政策,评价活动更多指向教师教学本身,强调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二)评价主体的比较
从参与评价学生范围看,美国大学学生评教具有追踪性,既关注教师教学的短期有效性也关注长期有效性,参与评教的学生包括了以前的和现在的、在校的和离校的;中国大学参与评教的主要是在校生,学生评价的主要是该学期自己的任课教师。从参与评价同事范围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规定,每位教师和管理者都可以成为观察者和评价者,但前提是系内要设立为期一至两年的同事观察培训计划,教师在对同事观察和评价前必须接受训练;我国大学对同事的范围未作明确界定,教师同事可以是与教师共事的、承担教学任务的在职教师,也可以是教学督导员,且我国大学学校管理者在教师教学评价的参与人数上远多于美国大学。从教师自评看,美国大学则明确要求教师给出书面自我评价,我国大学并未提出详细要求。
(三)评价标准的比较
从具体指标内容看,两所学校的共同点是:关注教师教学态度、课程内容设计、教师讲解能力、教师业务知识水平,要求教师利用教学辅助手段。从评价标准制定目的看,两所学校不同点是:美国大学评价标准制定目的是教师职位晋升,因此考察的范围既包含课堂教学,也包含课外教学服务;我国大学评价指标涵盖了学生评价标准与同事评价标准,目的是了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评价侧重点看,美国大学评价标准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性、发展性和服务性,教学与指导结合、课内与课外兼顾,同时将课程本身的存在价值诉诸讨论,我国大学较多地考察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与影响,侧重教学的知识性和教师主导性。
(四)评价信息来源的比较
美国大学将教学档案袋视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完成教学档案袋既是评价教师教学长期有效性的途径和工具,也是教师形成专业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措施。相比而言,我国大学有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具有对所有有关教学的信息保存和管理功能,但评价功能不如美国大学明显。
(五)评价结果处理的比较
美国大学的评价结果主要用于教师自我改进、学校人事决策、课程发展,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教学建设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形成。我国大学的评价结果主要用于记录存档、奖惩以及职位聘任与晋升,侧重评价总结性和诊断,但制度也提到教师职位聘任与晋升需要评价结果作为依据,体现了形成性和发展。两国大学对评价结果处理的共同点是都会用于教师业绩积累,与教师晋升挂钩,只是美国大学表现得更加突出。
四、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对我国大学的启示
(一)突出教师自身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从我国案例大学的评价制度来看,教师教学评价目的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意志,评价活动是一种由学校管理人员领导的一种常规性的教学检查,评价主体中管理人员参与较多,他人评价的色彩较浓,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发言权与关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并在教学评价制度和评价活动中得以体现,否则评价活动很难达成制度所设定的初衷。
(二)树立长效评价意识
美国大学为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将曾教过的学生也纳入评教范围,使教学评价超越校院界限。我国大学极少设置教师教学长期效果的追踪评价机制,相关的研究也很少,所选取的案例大学的制度文本中尚未提及。要解决长效性评价缺失的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树立长效评价意识,理解长效评价的意义,建立教师教学长期效果追踪机制,并与校内教学评价制度接轨。
(三)将教师职业发展、教学能力提升与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慕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37-02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日趋普遍,尤其是在缺乏第二语言环境与氛围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发起于一线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真实结合了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实际,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思路,其“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的核心特征极大地推动了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一、慕课的出现和发展
慕课最早于2008年被提出,是一个舶来概念,是英语“MOOC”的音译,取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首字母缩写而成,是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这一概念一被提出就引起了教育界学者的极大兴趣,并对其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随着慕课影响的不断扩大,包括Coursera、Udacity、Edx等在内的慕课运行公司对其研究和推广投入了很大的商业资本和技术支持,使得慕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之后美国知名大学院校纷纷加入这项研究与推广中,并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引入这一模式,比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至2012年,慕课在美国发展推广开来,同时也给全球的教育界带来了革命性的风暴。慕课这一全新理念引入我国始于2013年,最初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始尝试运行,但短短一年多的发展,慕课在我国教育行业大有普及之势。
二、慕课及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处于组织者、策划者的地位,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种师生间的课堂教学主客体关系不应随意变动。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的起点是学生个人,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之上的,是个人学习活动的外延,是知识在个人知识网络间的不断往复循环过程。学习内容在不断流通中发生变化,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网络的链接而及时获得新的知识,这种循环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
(三)微课程理论。微课程是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上的、具有完整教学环节的、以在线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过程,包括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环节。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首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他把微课程形象地称为“知识脉冲”,认为微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教学理念之一。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翻转课堂”也属于舶来词汇,译自“Inverted Classroom”或者“Flipped Classroom”,其内涵是重新定位教学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大致为:学生预习(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教材内容进行自学)通过所学实践练习教师引导,答疑解惑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预习课堂讲解练习)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
三、慕课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慕课对我国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慕课对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多少年来,包括高职英语之内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沿用了师生面对面的口耳相传的授课模式,即使计算机被引入课堂,它也只是教师的辅助工具而已。慕课的出现,师生几乎可以不用见面,而且也几乎可以不用同步教与学,采用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其次,慕课对高职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学习能力改变。慕课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师能高度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电脑软件的使用技术,以便能制作出符合需要的优质的微课视频。二是交流能力的改变。传统的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慕课时代,师生几乎可以不用见面完成交流,教师需要学会使用微博、云平台去和学生充分交流。
最后,慕课冲击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传统的大学英语评价机制主要为听说读写,考试分数是最终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机制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作用。在慕课时代,学生的学习于课外线上完成,什么时候学、学多久,教师几乎无法控制。课堂时间主要用于提问、互动、讨论、交流分享,这就促使教师采用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手段,促使学生课外更主动的学习,课堂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否则就会落后。
四、基于慕课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高职英语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提前录制教学视频。课程视频由课题团队精心制作,要体现清晰的教学过程及思路,教学视频必须简练且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兼备。在教学视频录制之前,对英语课程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并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教学微视频的数量根据实际的英语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来确定,通常以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为基础,将教学内容设置成1~3个微视频提前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每个视频体现一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教学案例。比如结合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将每个微视频设置为一个小的教学单元,时长为10分钟左右,包括课文背景分析、课文分析、语言知识讲解、听说读写技巧等四个板块。将录制并剪切完成的视频传到学校的慕课平台,并辅以精准、简洁的课程安排与教学任务,准确的指引学生课堂教学前的学习。
(二)课堂实施过程。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合作探究阶段。教师于课前设计好语言教学任务单,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首要考虑时间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集中15 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在这段时间讲解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同时教学视频制作过程要注重视觉效果,突出重点。当学生从学校慕课平台下载下来教学微课视频后,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社交网站平台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与记录,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个性化指导阶段。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观看视频、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因材施教地对每个小组的问题与见解进行针对性的解疑释惑,归纳总结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的教学引导,指导学生去积极探究问题的答案。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把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贯穿于整个课堂设计,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合作学习中发展个体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相互包容能力。
第三,巩固练习阶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开展听、说、读、写、译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英语知识的内化吸收。以下是一些比较适合英语知识内化的具体活动:(1)展示说明。结合所学内容,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或多媒体介绍某些人物、事物、现象等,并表达自己的情感。”(2)角色表演。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允许学生增加自己的想象力,适当发挥。(3)影视配音。英语影片的观赏可以放在课前,课堂上主要结合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英语对话模仿、社会文化解析、台词翻译、观影感受分享等。(4)五分钟演讲。征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让学生事先准备演讲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总结和点拨阶段,总结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先由每个小组推选小组代表对本次课程学习的收获进行总结,并对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发表理解陈述,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见解、解决情况等进行难点与重点总结,并进行集中点拨与讲授,对整节课进行系统化的梳理,进而使学生获得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第五,反馈评价阶段,这是慕课下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评价要从学生个人与小组以及整体的角度进行,评价范围必须是整体性,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层次化,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和小组,评价以激励为主,重在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反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练习与延伸。评价中还应注重学生探索、创新、团队合作等精神与能力的引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分析。教学效果的考查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即试卷考试与问卷调查。据某校统计,在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慕课教学之后,分别从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两个方面进行效果考核与分析。试卷考核主要考核评价学生的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慕课教学模式的评价,比如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考试结果显示,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区间的成绩分布分别为25%、61%、8%、6%,对比对照班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在90~100分与70~79分区间的学生具有明显差异性。以班级为单位的平均成绩方面,慕课模式下的学生优秀率要明显高出15%,展现了明显的进步趋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可慕课模式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对该模式表现出积极的兴趣。此外,在对慕课教学的意见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希望教师尽早上传慕课学习资料与教学视频,以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二是希望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小组活动,并及时进行点评与鼓励。三是希望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和引入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慕课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应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以中国文化课程为例[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
[2]罗敏捷.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霍红,刘妍.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兼职教师 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01-02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步伐的深入,企业进校园,进驻专业,融入班级,实施双主体育人,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社会三方资源最大化共享。尤其在企业鼎力支持参与下,具有高技能、实践经验的企业员工纳入了兼职教师的行列,完善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但兼职教师教学效果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本文研究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相关内容。
一、兼职教师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
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给学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前沿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兼职教师教学质量未达到教学目标。
(一)兼职教师普遍存在“不懂怎么教”等问题。兼职教师更注重专业技术能力,较忽略教学能力,普遍缺乏必要的高职教学理论知识,对高职教育规律把握不够准确,对高职学生了解不深,对教材的使用理解不够,教与学脱节,缺乏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甚至有部分兼职教师照着书念,学生的意见比较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兼职教师迟到、早退现象较严重。由于兼职教师在社会上具有多重身份,有时因工作原因或自我约束力较差,不能遵守学校教学纪律,迟到、早退情况屡有发生,甚至有部分教师还私自调课、停课。这就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兼职教师缺乏持久的热情及责任感。因对教师职业抱有崇敬之心,兼职教师往往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接受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方法、学生、时间、工作冲突等问题时容易动摇,缺乏耐心。这就达不到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学校缺乏考核标准,没有激励机制。学校对兼职教师没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或考核指标量化不足,在计算兼职教师的课酬时,也没有与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价真正挂钩,从而挫伤了兼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淡化了兼职教师的责任心。
(五)部分兼职教师不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上课随意性较强。学校对兼职教师没有监控体系或监控不到位,造成部分兼职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更改教学内容及计划,影响教学进度正常实施。
二、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监控、考核标准。由学校、二级学院(系)、教研室层层建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比如校级建立督导制度、薪酬考核标准;二级学院(系)制定教师聘任制度、管理规章、巡堂制度、听课制度、教师评价体系等;建立结对子机制、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等。
(二)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增强对兼职教师的服务意识。兼职教师对新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比较陌生,需要教学团队成员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可以企业为平台,建立专业教学交流中心,邀请兼职教师参加专业教学团队业务学习,在交流会上交流专业的发展动态等。这样,兼职教师才会产生团队归属感,进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稳定的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行优胜劣汰,将符合任职资格的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专业特长、课程资源库、教学文件以及历届任课情况如教师听课记录、督导听课记录、教研室听课记录及学生评教纪律等信息综合归档,形成兼职教师个人信息库,定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优化兼职教师队伍。
(四)建立课程资源库。建立以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教学教案、课程优秀案例、习题、实训文件及课程学生作品等专业课程文件的课程资源库,促进兼职教师对课程的研发,对课程进行动态更新及管理。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兼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增强兼职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高职院校在聘任兼职教师时往往更多考虑其专业能力问题,相对忽略了对其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考虑。如何让兼职教师更快地“上手”,确保教学的质量?笔者经过3年的课题研究,总结出相关的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以企业为主导建立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平台,为兼职教师提供教学交流场所,提升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唤起其责任感。
(二)建立教学督导监控机制,加强二级学院常规教学管理。建立教学督导监控制度,加强二级学院常规教学管理如教研室主任巡堂等,对兼职教师进行审核,避免兼职教师上课随意、片面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对兼职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兼职教师教学的质量。
(三)建立兼职教师教学指导机制。兼职教师多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除教学科定期举行兼职教师业务培训外,还需建立责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对子、教研室负责人负责机制,增强服务意识,解决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
1.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对子机制。兼职教师较缺乏执教经验,对教学理念、备课、教案撰写、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手段、学生任务安排、成绩考核及评定、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缺乏了解,结对子后,专任教师会针对相关教学文件的要求为兼职教师提供帮助,使兼职教师能更快“上手”。同时,兼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视野能够带动专任教师的提升。
2.建立教研室负责人负责机制。兼职教师往往对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学校规章制度及高职学生特点等缺乏全面了解,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缺乏认识,教研室负责人应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对兼职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及提供帮助。一是课前培训。确定任课教师后,教研室负责人在开学前有针对性地对初次上课的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校的规章制度、评价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及要求,介绍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库等。此外,还审核兼职教师提供的教学进度表并备案。二是课中监控。教研室负责人通过学生反馈、随堂听课及督导反映等手段及时了解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问题,及时向兼职教师反馈意见,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三是课后审查。教研室负责人对兼职教师提供的课程教学文件、资源库建设情况及作品展览进行质量评价,与兼职教师一起总结教学经验,对好的部分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诚恳地提出意见。
为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教研室负责人还应担当起培养兼职教师的重任,除常规管理手段如教学中期检查、随机听课及召开学生会议外,还应利用企业平台,创造言论,使兼职教师有归属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建立量化激励机制。通过效绩考评,对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理论联系实际较好的兼职教师给予较优厚的待遇,对作出重要贡献且深受师生好评的兼职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低下的兼职教师扣除一定的课酬津贴。
四、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量化内容
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依据是是否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常规文件、课程资源库建设等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分数评定教学质量等级,并发放相应的薪酬。
(一)考核教学常规文件完成情况。教学常规文件包含教学进度表、教案等。教学进度表促使兼职教师对课程进行系统地思考,避免教学计划的随意性。教案撰写有助于兼职教师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梳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能唤起兼职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教学常规文件是教学质量内容考核之一,将教学文件撰写的量和质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依据。
(二)考核课程资源库建设情况。兼职教师对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情况也是作为教学质量考核依据之一,比如对教案、课件、教学范本、课程优秀案例等相关资源进行更新。
(三)考核课程作品。课程结束后完成课程作业,进行课程作品展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辱感。课程作品展示是直接体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依据,也是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依据之一。
(四)考核兼职教师出勤率情况。为了避免兼职教师不必要的随意调课,将出勤率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五、兼职教师评教体系
兼职教师评教体系包含五个部分,即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教研室评教、教师互评和兼职教师自评。该评教体系的设计体现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督导、教研室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官方评价,以教师互评、兼职教师自评作为促进兼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手段之一。
(一)学生评教。制定教师评价体系,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占总分的50%。
(二)督导评教。督导通过巡堂检查、抽查、听课、检查教学进度表、教案、学生出勤率、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等,对兼职教师进行评分,该分值占总分的15%。
(三)教研室评教。教研室根据课程资源库建设情况、课程作品展的效果、听课记录等信息进行评价,教研室评价占总分的15%。
(四)教师互评。院内外担任同类课程的教师通过相互间的听课、业务交流情况等进行评价,教师互评占总分的10%。
(五)兼职教师自评。兼职教师填写自我评价表,从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课后反思作出自我评价,占总分的10%。
通过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教研室评教以及教师互评、兼职教师自评的分值,依次以相应的比率算出兼职教师综合分数,评出教学质量A、B、C、D四个等级,对教师作出相应的鼓励或惩处。
【参考文献】
[1]何筠琳,魏玉洁.浅谈兼职教师的管理[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4)
[2]王敏.论高校职成教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3]李广坤.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学习上的困难和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导致一些学生长期处于焦虑心理状态;面对家庭的贫困和生活上的困难,又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面对恋爱和失恋的苦闷,往往情绪波动很大。少数学生自认为他们进错了门,未能被大学录取成为正式本科生,而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社交能力弱、才艺缺乏,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从而引起心理上的焦虑;部分学生,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兄、学姐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的就业形势,感到无所适从、紧张不安。针对这些现象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以下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厌学?这种厌学的背后有什么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思索的原因吗?以及面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何种对策加以疏导和解决?赏识教育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好方法。
赏识教育
“赏识”是一种心理认知,是一种可以萌生尊重感与认可度的感情基础。从教育学角度讲,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可培育主体。教育的真正成功,就在于让被教育者“真正成为他自己”;而要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教育者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存在潜能与思维活力,唤醒其原本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赏识教育,其关键在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对每名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态度。赏识能催人奋进。毕加索是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加索虽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对数学却不感兴趣,上课对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在老师眼里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母亲也觉得毕加索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父亲能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他对毕加索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父亲的鼓励使他找到了自信,使其绘画天赋得到充分展现。赏识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挖掘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软件专业的人才需求决定赏识教育势在必行
我国IT服务人才呈现“橄榄形”,位于产业上层的软件架构师,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都非常少,而处于产业中层的工程师极大膨胀。一边是大量找不到工作的软件专业毕业生,一边是众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企业,人才结构失衡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IT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细化,要形成“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即高端人才最少,中端人才较多,低端人才最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觉得很茫然,毕业时发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距甚远,培养层次不清是很大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到自己基础差,学不好,故不愿意学习了,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即金字塔中的低端人才。其实培养金字塔最低端的人才,既使基础差点,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能让软件专业的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的。从软件开发流程来看,相关的岗位有:系统架构师、系统设计师、高级程序员、程序员、软件测试人员、软件需求人员。其中需求量大,且层次较低的程序员、软件测试员、软件需求分析员等技术类岗位是适合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要成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编程技能,能熟练使用主流的软件开发工具,掌握软件开发规范,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能进入IT领域从事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服务、销售等工作。从技术岗位上来分析,从事IT领域工作,并不要高深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英语能力。本文已经分析现阶段高职学生文化素质较以前有一定的差距,部分高职生的学习动力也有待加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分析出每个岗位的基本技能点,采用赏识教育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徒+教学模式,将岗位的知识分析应用,让学习毕业就相当于出师了,并同时能从事多个岗位的就业。
赏识教育在软件项目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高职软件教育专业应积极践行赏识教育法,以培养出合格的软件专业人才。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有积极的学生观,要真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人格,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失误,信任学生有完成项目的能力,与学生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工作认真负责,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教学作风民主;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提高。总之,要以民主和谐师生关系为前提,以自身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为关键,在学生中形成威信,增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赏识法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激励,不断追求成功,这是赏识教育的导向功能之一。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蕴藏着极大地学习潜能和探究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表扬为主,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在项目开发实训课上,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课堂,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认真听下去,肯开动脑筋思考,不管他们的答案是否足够正确,都要鼓励引导他们进入深一步的思考。对于一些好笑的答案,不能取笑,要培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及时对其进行肯定、鼓励、支持和引导,使其激发更大的探究热情,走向成功。
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全员赏识,不同学生使用不同标准,尊重差异,尊重个性。要以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职业能力的不断进步为闪光点予以赏识。对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着重赏识学生由项目分析引出问题的能力,由项目提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对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要赏识其特长,要赏识其进步,赏识要做到有针对性。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防止狂轰滥炸的过度赏识,要防止偏离目标的错误赏识,要防止缺乏针对性的盲目赏识。要从不同学生个性出发,对学生发展起激励作用的亮点予以赏识。赏识太多,学生会因此产生溺爱,对教师赏识不在乎,不但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没有作用,甚至起反作用,使他们养成任性、娇气、霸气、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造成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下降,从而严重背离教学目标。#p#分页标题#e#
教师运用赏识教学法就是要有赏罚分明的理念。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值得赏识的长处,都有应该批评的缺点,赏识教学就是赏罚分明。首先,批评要让学生感受到是另一种爱的期待,让学生建立自觉接受批评改正缺点的心理机制;其次,要注意批评场合,尽量采用个别批评,避免当众批评;第三,要针对学生的缺点选择批评方式,运用安慰式批评、鼓励式批评、幽默式批评等方式,变批评为提醒;第四,要注意批评的语气与表情,让学生在赏识中接受批评。教师要对学生产生任务期待,让学生主动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变为自我期待;教师要运用激励让学生把自我期待转化为完成任务的行动。
赏识法的运用形式多种多样,有单种赏识、有个别赏识、有爱护友善的动作赏识、有给学生以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有作品技能的展示赏识、有悬挂光荣榜给家长报喜的赏识等。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每一步运用不同的赏识方式对学生进行赏识,如:资讯实施阶段运用动作目光赏识、计划总结阶段运用作品技能展示赏识,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运用悬挂光荣榜向家长报喜的赏识。教师要让赏识贯穿学生任务的全过程,发挥赏识法在项目教学中的动力放大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总之,在项目教学中正确运用赏识法是以教师威信形成为支撑点,以赏识技能正确运用为关键点,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落脚点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对赏识法的正确运用存在误区,会导致教学目标偏离的严重后果。我们要正确掌握赏识法的运用技能,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高职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浓,每天课外平均学习时间达2~3小时及以上者只占22.3%。只有19.0%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自习室或去图书馆学习。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学生拥有电脑,有70.0%以上学生用电脑来聊天、玩游戏。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课外时间是在娱乐中度过的。由此可见,部分高职医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大学教育摒弃了高中阶段那种由学校安排学习计划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必须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国的基础教育有时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式;有些高职学生在中学时代学习较被动,在大学期间仍然没有脱离对教师的依赖。从表3可以看出,有16.7%的学生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有19.7%的学生能很好地执行学习计划。说明既能够制订详细学习计划又能很好执行的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且有18.2%的学生已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有47.7%的学生制订有粗略的学习计划,有44.7%的学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需改进,这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可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6.1%从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的学生,需要教师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制订学习计划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有32.6%的学生尚未找到满意的学习方法,凸显出近1/3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以及对教师的依赖。
家长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家长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有45.4%的学生认为“幽默风趣”的教师能激发学习热情。段庆祥[1]在“高校教师教学艺术特征刍议”一文中指出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大学教学内容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大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及其流畅美、开朗美、思辨美和激励美,应当成为大学教学艺术的固有特色。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基础知识较枯燥,理论学习内容多,大量知识需要记忆。如果由教学投入、幽默风趣的教师授课,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会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家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高职医学生中有41.0%的学生学习态度令人担忧;有60.0%以上的学生对“60分万岁”的看法持理解态度。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下;有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只关注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从学生学习态度折射出深层次问题。因为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和评估监控机制的缺位,使得学校对学生评估权利扩大。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虽有督导机构对教学环节进行监控,也只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控,无法对课堂质量进行监控,课堂质量的监控人应属于授课教师。在某些高校的日常教学中,学校缺乏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授课教师一味地去完成教学任务,却不过问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在访谈中,很多教师无法准确回答此问题。良好的学校课堂层面的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堂层面的评估实践,取决于教学、学习和评估的关系安排。没有良好的学校课堂层面的评估,也就没有良好的教育实践。斯蒂金斯(StigginsB.S.)甚至认为,如果评估不能在日常的课堂实践中有效地运行,那么其他层面(学区、州、国家和国际)上的评估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2]。某高校对学生学习课程的评价70%的成绩来源于期末考试,这为学习动机不高的学生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机会。所以,有60.0%以上的学生对“平时不用学,考前加把劲,只要能过关,60分万岁”的看法持理解态度。
表6调查结果显示,有17.1%的学生认为目前校内考试方式对学生日常学习有促进作用,有82.9%的学生没有肯定回答此题。可以这样分析调查结果,从考试的机构组织来分,国家举行的卫生类职业考试,发挥着社会选拔功能,属于校外考试。职业考试题目主要以选择题为主的标准化考试,有广泛的内容覆盖面,难以深入特定的学习主题,难以诊断学生在特定领域学习的不足。而教师对学生评估进行的考试属于校内考试,校内考试本应发挥着诊断、反馈、促进学习的功能。显然,校外考试和校内考试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但是,职业考试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活动及教师的努力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引导作用,导致校内考试成为校外考试的附庸。职业考试注重的是总结性评价,更多关注结果的可比较性和公平性,很少考虑对学习的加强和支持。而学校考试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达到诊断、反馈、促进学习的目的。我国高校扩招以及存在教学质量监测缺位,对学习过程评价关注不足。学校只关注期末考试,有的教师把学校考试效仿国家职业考试题型,一切向职业考试看齐,而两种不同的评估目的的考试采取同一类型考试是不适合的。比伦鲍姆(Birenbaum,M.)[3]指出了考试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考试目的。因此,校内考试缺位以及校内考试目标的错位导致无法实现校内考试的功能。
表6调查结果显示,40.0%的学生同意“高职生至少有一次舞弊”。说明高职生考试舞弊比率很高且考试管理环节有漏洞,原因是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不及格。32.5%的学生同意“目前学校处罚舞弊学生,对学生有威慑力”。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学校对高职学生舞弊处理过轻,学校以“清考”作为处罚,高职生舞弊只付出微弱的代价,客观上诱发了高职生考试舞弊的心理。47.0%的学生同意“对考试舞弊者依法律程序处理,学生还会舞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当前高校的处罚制度使学生违规、违法后受处罚的成本远远低于其成功后可能期待的收益;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更多强调了教与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导致教育失衡。我国学生从小心中就只有学习、考试、分数,我国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唯分数论,忽视了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肖海[4]在“考试舞弊行为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加强自身修养,自我完善是预防和控制舞弊行为的核心和重点。
本文通过对560名不同专业的高职医学生学习现状的调研,揭示了目前高职教学质量微观层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具体的教学过程与宏观层次的教学质量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折射出我国高职类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建立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1招生过程的质量控制
学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性资源,学生入学时的群体结构、入学时的知识水平、入学动机及对所学专业的喜爱程度都直接影响入学后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有“25.5%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旷课”。因此,学校招生部门针对医学类招生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家长不要过分干涉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行选择专业有利于学生入学后对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医学类专业的一切工作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有关,医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因此,学校应认真全面复审新生的专业且为新生搭建入学后调换专业的平台。
2教学计划过程的质量监控
教学计划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访谈中得知某校未对当地医疗行业深入调查而随意修改教学计划,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教学计划要体现各专业人才市场的真实需求,要深入当地医疗行业充分调查,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反复论证,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要接轨,保证学有所用。
3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监控
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教师的“教”分析,学校应建立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调查显示,有44.3%的学生旷课原因是因为“教师讲课照本宣科,单调乏味”。因此,学校应建立督导团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程序对教师教学进行客观、全面评价,从而督促教师加强学习,认真备课,在授课内容上添加学科前沿知识。在授课方法上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医学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从学生的“学”分析,教师应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科学实验、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调查结果显示,46.0%的学生“业余时间在娱乐”,鉴于高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应重视学生日常学习评价,通过阶段性考核为学生制造适当的学习压力。压力与适应理论表明,一定的压力能使个体处于适当的紧张状态,有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个人的成长[5]。因此,重视学习过程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还应建立和健全学业危机预警机制,进行有效的学业危机管理,如学年淘汰制、年度学分告知制等。
4教学保障过程的质量监控
高职类院校应根据在校生人数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实验人员的管理,把实验室建设成开放性的实验室,有利于医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良好学风的形成。定期补充图书馆资料,增加多媒体教室并提高教辅部门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学生 访谈关系 策略探析
众所周知,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校园的两大主要人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高职学生重要的人生导师。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院校规模和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在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做好师生访谈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世界观,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更好的推动高职教育的向前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推动高职教育发展,也能促进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职辅导员与学生访谈关系存在问题
比起中学时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多样,处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辅导员是高职教师队伍中的特殊师资队伍,辅导员主要担任着学生的德育工作,通过与学生访谈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向上,帮助学生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既可以对师生访谈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访谈存在着几种弊端,影响良好访谈关系的建立,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困扰。
(一)师生关系冷漠。高校师生关系冷漠在当前高等教育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师生间相互不了解、缺乏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这种现象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不不利影响。相比其他任课教师,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访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停留在表面,使得师生双方关系冷漠,在访谈中显得疏远淡漠。
(二)学生原因。进入到高职院校后的学生,基本开始了寄宿制生活,辅导员成了学生在校的“新家长”,担任着学生学习指导、生活指导、思想指导等多个工作,但高职学生在面对辅导员的教导和帮助时,很多学生都不能理解辅导员工作,认为辅导员管理太多影响到学生自由;面对辅导员的批评和帮助,也持着不认同、反感情绪;再加上学生与辅导员面对面交流时间有限,师生观点冲突得不到有效解决,师生双方在管理上难以达成一致,无法形成良好的访谈关系。
二、促进高职辅导员与学生良好访谈关系建立的有效策略
(一)高职辅导员提高自身管理素质。教师在工作中要发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高职辅导员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外在条件,也是加深师生交流的基础条件。高职辅导员日常工作较为繁杂,既要担任学校的事务性工作,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访谈交流,这就需要辅导员要具备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的优点,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在平时工作中改善自己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自己、信任自己、爱戴自己,逐步的改善双方关系。
(二)全面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辅导员需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等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经济状况、兴趣爱好,辅导员只有指导某个学生的某些特质,并在有效的访谈沟通时间内展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信赖自己,乐于和自己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是关心学生、教育学生的基本要素,无法充分了解学生,就无法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
(三)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访谈时,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的独特性,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个人人格培养和个性发展。辅导员与学生交往时间相对较充足,高职院校的学生课程结构简单,辅导员在学生学习之余就可以进行思想交流访谈工作。面对学生才能、智力、性格、家庭等差别,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不过分偏袒成绩优异学生,也不忽视学习吃力学生,让学生享有平等的尊重和关爱,充分感受到教师同等的关爱,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师生双方和谐、愉悦的访谈关系。
(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交流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观点相悖、产生矛盾,在发生矛盾时,教师要沉静、全面的分析矛盾产生原因,正视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必要时进行自我批评;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耐心的进行说服教育。师生双方可以相互换位思考,辅导员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高手,帮助学生自我反省、知错就改,学生也要站在辅导员的立场上,理解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积极的改正态度,实现师生交流双赢。在处理矛盾时,辅导员要秉承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努力做到让自己的学生心悦诚服,建立起师生双方温馨和谐的沟通关系。
(五)巧妙利用其他访谈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沟通交流是现代社会沟通交流的又一新思路。很多学生都热衷网络交流,辅导员在和学生访谈交流时,也可以采取网络交流这种形式,利用QQ、微信、人人网、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交往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很多学生不敢当面与辅导员诉说困难,就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虚拟访谈环境与辅导员进行有效交流。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访谈交流时,需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师生网络交往行为,把握好交流沟通的度,促进师生良好访谈关系的建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中,建立良好的访谈沟通关系,高职辅导员起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管理中,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正确处理师生间矛盾,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积极的采用多种沟通访谈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起温馨、和谐的师生访谈关系,让每个高职学生在充满关爱的大环境下,形成健全人格,实现自我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莹莹.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策略研究――从戈夫曼社会学拟剧论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9).
[2]王燕芳,康遍霞.高校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微博互动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05).
说起职称,许多人面露难色。谈虎色变,用在这里不为过。也有极少数人喜形于色,因为他们渡过了阵痛,获取了“绿卡”。那些排队等候的人,心里惴惴不安,惟恐丢失机会。每年职称评定,比高考过独木桥还惨烈。总有那么些同志多年媳妇熬成婆,好不容易各种硬件凑齐,填表申报,希望涉险过关,可惜天公偏偏不作美,不幸还是降临。曾几何时,职称牵动了人们的神经,成了人们的一块心病。为什么它如此受人青睐?原来职称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它可以增加薪水,可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它代表着一个工作人员的荣誉、能力。也难怪,工作几十年,职称没有解决,脸上确实无光。特别是当老师的,如果年复一年没有晋职,好像是不负责任或者没有能力。在老师们中抬不了头,在学生中无威望,在子女中很惭愧,很对不起孩子,还怎么要求子女呢?
从经济层面讲,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可图;从精神层面讲,是荣誉乃之荣耀的象征。无论从哪方面总是大有裨益。这样,职称就显得犹为重要,不拿到誓不罢休。
职称评审不论资排辈,一律以规定为标准,缺一不可。各地要求虽有小的差异,但大局还是统一的。比如中学高级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大学本科学历;高中教师资格证;继续教育学分;履职满五年;履职期间必须评得“优秀”。这些条件不难得到,只要稍动脑筋,事在人为。申报时要有论文,这可难住了不少人。因为这些人平时很少动笔,简直就写不了论文。于是乎打起歪脑筋,出钱买论文,出钱,应有尽有。不管采用何种手段,只要弄成就行。近年来,论文抄袭、剽窃累累发生,一再上演。某些专家、教授因此出丑,臭名昭著。一切的一切,就是职称惹的祸。
职称具有商机,也显示出了它的残酷。最大的弊病就是造成人们心理失衡,不能团结的局面。表面大家唯唯诺诺,嬉皮笑脸,其实心中所藏的杀机,时刻会置人于死地。每年履职考核时,各人使尽横身解数,为争一个“优秀”,有时甚至大打出手,拼得你死我活。
职称评定以来,逐渐暴露出它的不可取性,给人们带来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标准出了问题,显然不公平。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乃之小学教师。同级职称,要求截然不同。高中教师要求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只要求专科学历;高中教师要求高中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师只要求初中教师资格证;高中教师要求计算机模块考试,初中教师不需要,甚至,对论文,初中教师也不作硬性规定。其次,履职过程中必须有“优秀”,更说明了它的不科学性。因为凡得“优秀”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干实事的人。干实事的人只能靠边站,等着领导发善心。一般评“优秀”是不敢公告的,这是见不得光的。如果不采用特别手段,这辈子你与“优秀”无缘了。再次,学历存在问题。为了达到目的,别有用心者,不学无术,偏偏有法术搞到“文凭”,其中,真的成分可想而知。不是出现了一些人坐在家里拿硕士拿博士吗?最后,论文掺假。有几个人的论文是自己写出来的呢?有几个人好好去研究呢?连写计划、总结都要人或者从网络下载。何况,论文是件苦差事。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其中的困难,不身临其境是无法知道的。再说,没有怪思想,恐怕不成。资质在这里是凸现出来了。科学是异想天开的,凡人不能企及。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才能做出惊人的伟业。
若上述条件具备,应该说万事大吉,可惜不是那回事。申报中会逐级淘汰。如果不炼成金刚钻,不免夭折。运气不佳,也很无奈。这就要你打通关节,各层烧香。也许你功德圆满,成佛成仙,将来不用提心吊胆,不怕领导恐吓,不用念那狗屁的继续教育。心安里得,安安稳稳的过平凡日子。
要想改变目前这种尴尬局面。应该考虑策略:(1)职称只作荣誉称号,不与经济挂钩,这样就不至于拼命。(2)职称不能分名额,只要合档次,就上档。(3)职称不能一个档。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职称要体现能力高低。大学教师与中专教师就有严格的档次区分。高中教师晋职条件比初中高,难度大。(4)职称的条件可以考虑免除一些“元素”,增加实际内容。可以免去“优秀”这一人为条件,硬性增加教师实绩。所谓实绩必须公诸于众,受人们监督。(5)职称人人平等,不该有领导与下属之分。不能做领导就带头晋级,而把百姓丢在一边。只要合条件,大家一视同仁,不合条件,哪怕领导,也不能开绿灯。
也许,上述看法还不够成熟,但总可以疗效的,期望有一天能够皆大欢喜!
2008-10-23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 语文 实施 推进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不足
通过多年的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分析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得知,虽然高职语文教学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了多次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第一,重视语言课文,忽视思想文化。高职语文教与学都对具体的语言和文章内容过于重视,对语文学科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了解`。
第二,重视智育开发,忽视美育教育。高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探究,忽视了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第三,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很多高职教师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对其能力发展,实际运用加以重视。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高,影响个人发展。
第四,重视课上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很多高职语文教师认为充分完成课堂教育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课外活动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促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能组织学生参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也就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
第五,重视管理学生,忽视激发兴趣。一般教师都重视对学生行为、学习的管理,不能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依靠兴趣支撑的学习自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些方面都是现在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学科本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的工具和载体,但是现在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其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以及人文文化教育,就会使得本来重视的智育教育也不能实现预想的教育效果。最终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模糊,知识面狭窄,文化水平浅薄,心理健康水平不达标,甚至,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不复存在。所以要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的诟病,要改革教学体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高职语文教师要从语文学科入手,结合一切方法和思想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设备都比较先进,教学中能够用到的视听媒体应有尽有,但是很多高职语文教师却不能充分运用这些设备,实际上,这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比如教师在讲授某篇有插图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这些图片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利用放映机将形象生动的连续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还可以结合文章录音为学生渲染学习的气氛,最后让学生发表学习的感想,提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在学习一些戏剧类的文章的时候,教师除了要事先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及影像资料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播放这些戏剧文章的影像资料,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加深其学习印象。另外让其根据观看内容总结课前问题并回答,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评,总结。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趣味,能够使学生陶醉在学习当中,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
(二)组织学生扩展阅读,延伸传统语文教材
扩展阅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假期课外阅读,另一种是日常课外阅读。在假期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名著,古文作品,唐诗宋词等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泛读名著,但是古文和诗词要精读,在开学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检查。
另外日常课外阅读部分,教师可以选定一些课外教材,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般课外阅读教材的篇目都是自读篇或者教读篇。前者只要求学生依靠兴趣阅读,凭借自己的思想感悟领会文章的思想。后者要按照要求阅读,教师要加以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这部分文章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名篇名句,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文言文阅读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完成;现代文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到教材当中,实施练习和讲解。高职语文素质教学选读名篇名句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能够丰富学生写作中的理论依据;加强文言文训练能够强化学生课本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其古文语感;选读现代文训练能够提高练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外阅读文章丰富的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资料,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素质,可以通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寻找本地区的社会环境下的语文资源,主动和文化单位联系,组织学生开展访问,报道等形式的社会活动;另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再有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学相关活动。
多样化的课余活动能够塑造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提升,强化其个人表达素质。
(四)重视创新作文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直以来,传统的高职语文教育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一直采取模仿复制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的融合。这些教育弊端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影响,会限制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入手。
求异思维作文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开拓创新的素质,求异思维的关键是独创,是实现思想的独特,关键是要不拘一格,另辟蹊径,以奇求胜。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辩证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要避免让学生步入人云亦云的误区。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人们已经习惯的成语,俗语或者名言警句,说出其反意引发学生探讨。比如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杞人忧天不多于”等观点,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对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有的时候一个小的错误,就会影响整个事件后续的发展,就像“一招走错,满盘皆输”的道理一样;也有同学认为,即使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但是经过及时的纠正和修改是不会影响到后面事情的发展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够强化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最关键的是通过讨论辩论,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提炼出新的观点,写出标新立异的好文章。
在长时间坚持这类的引导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变得灵活开阔,会习惯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肯定其新思维下的思想认识,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语文文化素质,要强化教学理念的更新,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现今高职语文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各位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为进一步推进高职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月玲. 浅谈创新素质教育[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
H319
目前,多蹈咧霸盒S⒂锟翁貌捎么蟀嗍诳巍4蟀嗍诳沃朴衅溆诺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很难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有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大班集体授课的条件下,如何针对学生的显著差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英语教学质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公共英语采用班内分层教学,这有利于弥补大班集体授课的不足,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又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改善教学效果。[1]
分层教学
一、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学习兴趣、动机和自信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暗中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分层施教,并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2]班内分层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既能照顾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又能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提升的空间,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班内分层教学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学生分层。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在心中大致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划分的结果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不公开。(2)目标分层。按照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即一般目标、较高目标和更高目标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3)分层施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相同的时间和进度内,向全班学生进行同步讲授,但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分层评价。以“人人进步”为理念,教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二、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实践
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基本流程可以归纳为:教学设计 、集体讲授、小组合作、 评价与反馈。[3]
1.教学设计。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多人合作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个别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同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难度,过于简单和过于困难的任务都不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如角色扮演中,可以设计多个角色,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A、B、C层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角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的练习机会。
2.集体讲授。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和小组活动是以足量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等语言输入为基础的,因此集体讲授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中的集体讲授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讲授,集体讲授是以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为基础的。讲授的过程要求简要清晰,抓住要点,讲求效率,要为小组合作留有充足时间,并保证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学习动机、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暗中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把A、B、C层学生按照1:2:1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合作小组,每组4人,进行合作学习。混合编组可以保证合作小组的多样性,使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合作小组的规模为3-5人,最好是4个学生。小组的规模太小,难以保证合作学习的多样性;规模过大,则会减少小组成员参与任务的机会。合作学习前,教师需向学生布置任务,交待清楚任务的目的、内容、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程序和时间限制。同时,教师还要讲清楚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效果。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充当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帮助学生构建相互帮助并主动承担个人责任良好氛围,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持续性,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4.评价与反馈。分层合作学习中,应建立科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课堂合作学习,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理念,把组内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际成员竞争”的机制。[4] 教师指导学生以原有英语水平为起点,争取英语学习的不断进步与提高,只要有进步就算达到目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进步。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提高。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但在检验学习效果时,要随即提问某个学生,根据他的表现来评价小组的整体学习效果;或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评,并综合所有成员的表现来评价小组的合作效果。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 “偷懒”,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合作学习后,安排总结活动,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表扬合作中进步的小组和个人,学生针对教师的反馈进行改正。
三、结束语
高职公共英语班内分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基本形式,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实践表明,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不同层次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首都师范大学[D] 2005
[2]闫少华.大学英语班内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教学的对比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D]2008
[3]王坦.合作学习简论,中国教育学刊[J] 2002, 1.
[4]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J]2002,2.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教育心理学 口语课堂组织 策略
1.引言
有调查表明,虽然传统的“填鸭”教学及其导致的“哑巴”英语的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我国目前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仍明显滞后于社会需求,仍未能满足部分岗位应用外语进行口头交流的需求。这种状况在高职高专的学生中尤甚普遍。我从事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数年,对此深有体会。因此,我从个人教学观察中出发,以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起重要作用的英语口语课堂为对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努力探讨如何更有效率地组织好英语口语课堂,从而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示。
2.高职生的背景分析
从英语水平来说,大多数高职学生进校成绩很不理想。而且很多学生都是来自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乡镇中学,他们说出来的英语明显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语法知识匾乏,词汇量不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无一不存在很大问题。这种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英语学习时缺乏信心,自卑感强,课堂参与程度低下,不愿与老师交流。一些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选择高职也是出于无奈,一方面自己成绩不够,一方面迫于家长的压力,因此虽然英语基础稍微好些,但大多属于被动学习,学习动机薄弱,学习策略意识很差,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也有许多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进了高职。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好英语的愿望强烈,学习主动性强,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学习策略意识较好,学习兴趣也较浓,和英语老师关系融洽,课后能花较多时间学习英语,成绩也不错。但这样的学生毕竟少之又少。
下面我将结合高职生的这些特点,根据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关系,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探究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
3.结合教育心理学对课堂组织策略进行探讨
3.1从教师角度出发的策略
3.1.1运筹策略
运筹策略就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瑞士心理学家Piaget(1972)认为,一切认识发展过程都是同化和顺应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同化指人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以旧知识阐释并建构外界事物,即将新信息契合并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去。顺应意味着人们意识到外部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修正原有知识以便容纳新信息。因此,为了使学生尽快顺应新知识,教师应使教学计划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
运筹策略主要分为宏观计划和微观计划。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宏观计划是指该课程的总体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学重点等,具有目的性、客观性、统一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是教学的指南和蓝图。微观计划则是具体的教案。如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目的、授课方法、授课效果等。所以,在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始终以宏观计划为蓝图以微观计划来进行实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对整个口语课来说,首先在制定总的教学计划时要有这样的概念,清楚整个教学的目标和所必须达到的效果,然后才能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围绕着这个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通过不同课堂活动间的重复、对应、相互强调来反复刺激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第一学期的口语课中,针对部分高职学生发音不标准的情况,我把纠正学生语音放在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中,那么此后开展的课堂就连续或间或安排语音训练的活动,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所以,我认为运筹策略是组织好整个口语教学的根本策略。
3.1.2强化补救策略
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理论认为遗忘现象在学习之后马上发生,遗忘速度最初很快,以后逐渐减缓。并且重复识记的次数与保持的程度之间呈正比关系,即重复识记的次数越多,保持效果越好。再加上高职学生的长期记忆能力本身较教差,因此,反复强调重复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反复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有新奇感而不感到只是枯燥的学习。在口语课堂中,我要求学生将每一单元的情景对话在课堂上快速练习和记忆,然后以对话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接着,将情景对话当中的常用交际语句、实用句型给学生点出来,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对话,在一次课堂中表演。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复习,正符合强化补救策略的原则。
3.1.3评价策略
评价策略是检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评价主体包括师生之间、学生自己、生生之间、教师自己、主要评价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教学是否恰当等。教师在评价时必须及时、客观,使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催人深思、激人奋进)、诊断功能(对教学现状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根源)和调控功能(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但评价时须注意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使学生贯通知识,将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在口语课堂当中的每次小组活动,我会要求不同小组派代表向别的小组用英语提问或者进行点评,一方面引导学生复习练习过的语句,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看待自己完成的任务。此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自己相对客观的点评。每个月,我会让学生针对口语课堂的组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样的评价体制使得我们的课堂能够不断更新,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策略
3.2.1兴趣激发策略
从学生角度看,学习的兴趣、动机、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结构状况、知识发展水平及能力倾向水平及能力倾向因素都对学业成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Maslow(1971)指出学习应以学习者为本,以兴趣为前提,以激发成就动机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感知、认识知识的过程中自我发展。即是说使外部驱动力转化为内部驱动力来发展学生。影响学生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环节。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兴趣出发让学生出于个人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
高职学生相对中小学生来说已经独立,对很多问题已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处于愿意表达自己的阶段。所以,在口语课堂中,我充分利用他们这一个性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表达见解的机会,但是必须用英语。所以,我会提前给他们一个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让他们提前查资料、查字典、做准备,这样在课堂上便能充分参与话题讨论,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一旦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便会大大提高。
3.2.2情感投入策略
情感投入策略即指教师和学生彼此保持焦虑,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人本主义论(humanism)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个人需要,提倡包括认识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情感,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即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内外倾向性、焦虑程度等非智力因素,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如让外向型学生在讲台上角色扮演、口头问题等而后予以奖励,激发内向型学生的兴趣,从而协调好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3.3.3协作探究策略
协作探究策略也非常适用于高职学生,以合作理论和建构理论为依据,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探究。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考方式、方法等。在这里,教师的任务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去探究。这种问题解决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胜任感和成就感,开发潜力,这些对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上述两方面,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及第二语言,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良好的生态氛围,使师生双方在水融的环境中形成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氛围。首先是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学生尊重教师学好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做师长又要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爱、信任与尊重;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敢于接受学生批评;在人格上,师生完全平等。其次要创造协商式的课堂交际氛围,如在问候方式上,打破传统的机械、呆板的问候方式,改以寒暄或聊新闻的方式
会安定学生的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对吸引学生进入英语课堂情境中都会大有好处。另外,布置作业的方式,传统的单人去写去背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但是如果能布置一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采集信息形成报告,或者集体去完成某项任务的作业,会让学生提高积极性,而且他们会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到英语的实际运用。
4.结语
高职生英语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新探索,这里仅说了几种策略,而教学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不断发展完善。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