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伤仲永阅读答案

伤仲永阅读答案

时间:2023-05-29 18:1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伤仲永阅读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伤仲永阅读答案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化阅读 独立思维

在教学《伤仲永》这课即将结束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仲永最终成为普通人,谁应该负责,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意图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完之后。一名学生回答:“我认为仲永最终成为普通人,他的父亲应该负责。因为他的父亲贪图小利,没有让仲永学习,仲永才成为普通人的,所以他的父亲应该负责。”

听完学生的回答,我赞许地点点头。(因为这正是教参上的答案)我正要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出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时,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老师,我不同意××的意见。我认为仲永成为普通人,他自己应该负责。因为他五岁就能写诗,而且还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神童。既然他是一个神童,就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应该向父亲要求学习,但是,他并没有向父亲要求,所以,我认为他成为普通人,应该自己负责。”另一名学生振振有辞地说。

这名学生的回答让我一愣。因为从教参到我所见过的一些资料中,仲永成为普通人,是他父亲贪图小利,没让仲永受到后天的教育所造成的,怎么能是仲永自己的错误呢?但仔细一想,他的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值得探讨。随即,我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勇气,接着又向全体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仲永成为普通人,到底是他父亲的责任,还是他自己的责任呢?我们来一场辩论会如何?”

“好!”在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中,辩论会开始了。

学生A:“我认为他父亲应该负责,因为是他整天领着仲永去给他挣钱,不让仲永学习,才使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的。”

学生B:“我认为不对。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农民,并且他家世代都是种田的,根本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仲永却不同,他是个神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他却没有向父亲提出学习的要求,说不定他是想跟着父亲去吃好的,而根本不想学习呢。”(有的同学偷笑)

师:“嗯,有一定的道理。”

学生C:“我觉得还是他父亲应该负责。即使仲永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向父亲提出学习的要求。我想,他的父亲也不会同意的。因为仲永毕竟还是个孩子,而当时是封建社会,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父亲是不会听儿子的。所以,我认为仲永‘泯然众人’是其父之过。”

师:“你能联系当时的社会来分析,很了不起。”

……

第2篇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6题 22分)

1.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逡(qūn)巡 窥(kuì)伺 小心翼翼(yì) 拈(zhān)轻怕重

B.颀(qí)长 眼睑(jiǎn) 孜孜(zhǐ)不倦 锲(qì)而不舍

C.惘(wǎn)然 羁(jī)绊 相濡(rú)以沫 随声附和(hè)

D.拮(jié)据 剽(biāo)悍 不省(shěn)人事 深恶(wù)痛绝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憎恶 张冠李戴 狡洁 麻目不仁

B.奢侈 众志城成 涉猎 俏无声息

C.矍铄 臭名昭著 渊搏 迥然不同

D.魁梧 与日俱增 坚韧 潜滋暗长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广东洛溪镇这个弹丸之地,曾凭着开发者独有的眼光和实力,创造了中国房地产的辉煌。

B.广州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所谓“赠人玫瑰,与人同香”!

C.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的开心乐园。

D.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的确是有一些比较省力的办法。

4.用课文原句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欲先走。(《口技》)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滁州西涧》)

5.按要求填空。(9分)

(1)《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与一位小学同学多日不见,今日再次相逢。他对你日益提高的知识水平表示赞赏,这时,你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孙权劝学》中的两句话来回复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的代表”的作家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王府井是北京最负胜名的繁华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牌扁高悬、人头攒动、川流不息。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条全长约3华里左右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近百万人次的八方宾客。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②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7~23题 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伤 仲 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7.《伤仲永》一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宋 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2分)

8.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

(4)贤于材人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都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徐 彦

①一个小男孩儿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询问一家一家的商店:“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②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儿。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儿:“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儿流着泪告诉老头儿,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③老头儿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一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一美元。”老头儿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④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您很快就会好起来!”

⑤几天后,一个由世界上顶尖的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了医院,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鲁普的伤。

⑥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儿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儿帮他把钱付清了,那老头儿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儿花重金聘来的。

⑦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儿,可老头儿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⑧后来,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个老头儿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太幸运了。为了救你,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但你一定要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2.小男孩儿为什么要购买“上帝”?他对“上帝”是怎样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③段中写道:“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这显然是老头儿安慰小男孩儿的话,老头儿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头儿为什么花重金聘来世界上顶尖医疗专家组为小男孩儿的叔叔治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何理解第⑧段画曲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丁立梅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为听不清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般的,有大把阳光藏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我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到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色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8.文章第①段中说:“怎么草也开花?”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用不少的笔墨表现这个孩子的不出众、耳聋和所有人对他的漠视,其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画线句中的“感动”和“感伤”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何理解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怎样理解第⑤段中加着重号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完本文后,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24.题目:渴望________________

提示:横线上可填“长大”“成长”“理解”“独立”“信任”……请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你的真实情感和认识见解。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第3篇

摘 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诵读抓起,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

实践告诉们,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积月累。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读书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其次,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研究词句、语言和修辞,体味语句的本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和能力的乐趣。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顺着学生读出的感受:“春天是新生的娃娃。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道“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请说出理由。”(要求: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这下可热闹了,有喜欢新生娃娃的,有喜欢美丽的小姑娘的,有喜欢健壮的小伙子的。我让学生们一一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并在书批注。如:喜欢娃娃。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二、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如教王安石的《伤仲永》这一课时,我最后总结说:“本文的作者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仲永正是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才导致了才能的衰退。你们说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真的那么重要吗?成才的关键是什么?”刚问完,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一吐为快之势。我说:“大家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对‘成才的关键是天资聪慧还是后天教育’这问题分成两种意见展开讨论,看哪种意见有道理”。持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的同学举例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痴呆儿聪聪没有学过音乐却能上台指挥交响乐演奏。这不是他有这方面天份的原因吗?还有莎士比亚、高尔基未读完小学却成了伟大的文学大师。可见,天赋是成才的关键!”。而另一方也提出了小学课本里曾有过的童第周,反驳道:“童第周在学校里曾因考试不及格差一点被赶出学校,后来经他勤奋刻苦,成了有名的生物学家。还把当时生物界的尖端课题攻下了,实现了他‘外国人能做的事中国人也一样能做’的愿望,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这不说明后天教育(努力)在成才中的重要性吗?”在争论中双方都做到了观点明确、论据确凿,有一定的思辩水平。在同学们辩论的继续深入后达成了一致正确的认识:成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天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时,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读课与自读课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新的课程教材,打破原有模式,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按培养目标为线索组织单元。将一定的智能按一定的体系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去,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同时通过教读、自读课型落实该体系中的一到几个问题。每一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单元内的课文都为完成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设定,在能力形成中具体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读课文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而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选准突破点,而自读则是在点上深挖井;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读是为教会学生学会自读,因此,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教读,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也许有更好的办法,这里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但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们携起手来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奋斗。

第4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有效教学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的过程,从教到学再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

一、在口语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5分钟的口语训练已经成为每堂课的一道必不可少的佐菜,一开始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积极性很高,渐渐地我发现苗头有点不对劲:讲者机械演绎,缺乏激情;听者心不在焉,无精打采。原来大多数学生不是讲一个故事,就是说一则笑话,形式单调,毫无创意。面对这种局面,我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训练形式,口语练习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而流于形式,学生纯属应付,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我引导学生,口语训练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选择合作伙伴,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尤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把自己的拿手好戏献给大家。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形式大有改观。我发现小程、小贵同学具有表演相声、小品的天赋,就让他俩和另两位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角色分配,上台表演了小品《坑人的饭店》,那滑稽的动作、幽默的语言博得了阵阵掌声。这一节目在学校“庆元旦”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小宗、桂月同学为大家表演了形式多样的诗朗诵。这些创造性的训练带动了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口语练习的形式更异彩纷呈,如讲故事,演小品,猜谜语,个人演讲,小组朗诵,表演课本剧,等等,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辛勤的耕耘必定结出丰硕的果实,在学校首届艺术节中,小尤同学演讲的《十年后的我》获一等奖,桂月同学朗诵的《桂林山水歌》获三等奖。

如果口语训练的形式一成不变,就算内容精彩也难调学生的口味,正如再美的珍馐佳肴吃久了,也有吃腻的时候。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捕捉信息,适时调度,找出病根,对症下药。一位学者说:“教师的角色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我经常对学生说:“三尺讲台是你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口语训练既锻炼了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更发挥了潜能,自我创新。教师要善于引导,教给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这项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此倾注更大的热情。从上述例子来看,教师若能善于发现并进行调控,则完全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变不良为优良,达到预期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程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机会。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思维。

教《伤仲永》这篇课文时,我进行了大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为方仲永设想一个与课文不一样的结局,要求各小组讨论后回答。这一下课堂就热闹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还因意见不一致而争得脸红耳赤。讨论结束后,各组纷纷抛出答案:有的想象方仲永成为一个著名的诗人;有的设想方仲永成为渊博的宿儒,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考取了举人、进士,甚至还有考中状元的;有的想象方仲永当了帝师,教皇帝读圣贤书,使之成为一代明君;还有一组的想象更是出奇,方仲永因给人写诗而挣大钱,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课堂上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不是教师可以任意注入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描绘的“白板”,而是具有自主选择、加工能动性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标新立异,有创造性的见解。这一堂课的想象创新,我从学生身上看到的是一股创造的源泉。这种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教学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体现了合作精神,焕发了课堂活力,生成了动态资源。

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传统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常规。新基础教育反对教师“一言堂”,提倡课堂应形成好问、好讨论、好发表不同意见的学习气氛。记得在上阅读课《紫藤萝瀑布》时,我点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的含义是:作者由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我:“老师,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可是我们人不是都要死掉吗?”这突如其来的提问,使全班同学一阵哗然,我觉得这是一个可贵的教学信息,不应让它转瞬即逝。所以我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大胆质疑的做法,然后引导学生:“祥赞同学提出怀疑,你们谁能解答这一疑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马上沸沸扬扬地讨论开了,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见解。其中比较集中的看法是:作者感悟的是整个人类生命的延续,而不是指个体生命的结束,这是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我立即捕捉这一教学契机,鼓励其他学生质疑问难。果然,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关于“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关于“生死迷手足情”,关于“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等。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讨论声、争辩声此起彼伏,说出了很多有个性有创意的看法,而我则适时点拨、及时肯定。这样,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既吃透了教材,又拓展了思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创造的乐趣。

有位专家曾说:“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唯书”、“唯师”是从,对书本知识、标准答案生吞活剥、呆读死记,不敢和老师争辩,更不敢向权威挑战。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就会被扼杀。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所谓学问,一是学,二是问。只学而不问,虽读万卷书,但不得要领。学生只有通过提问、思考和探索,懂得创造性学习,才会学得更好,学得更扎实。

3.更多关注后进生。

我班小江同学长得人高马大,性格暴躁,经常惹是生非,同学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铁牛”。他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重,所以每次课堂上讨论回答问题时经常不参加,班上类似他这种情况的学生还有好几个。我想,虽然他们学习基础差,表现不佳,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让这些学生有一种被冷落遗忘的感觉,也应该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我经常有意识地让这些学生回答一些较基础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敢想敢说,而我则不忘给予肯定表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影响着其他学生,他们也不再嘲笑、歧视这些后进生了,反而是对他们的回答报以更热烈的掌声,有时还会为某个后进生的独特见解而拍手叫好。有一次我上“成语接力比赛”的活动课,在进行“成语趣味练习――填入量词”这一环节时,第二组的学生正为最后一个成语答不上来而焦急,没想到是那个最淘气、最不想读书的小超同学喊出了“一(纸)空文”的正确答案,在关键时刻为他们组赢得宝贵的一分。全场当时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当时就表扬他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新基础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开发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后进生上课违纪、成绩低下难免令人心生厌烦,教师如果因此就对他们冷漠甚至歧视,就很有可能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更加厌学而走向极端。调皮好动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异想天开,有独特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对后进生不要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己,并充分肯定。表扬鼓励不应该成为优秀学生的专利,教师对后进生应少一声呵斥,多一句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些表扬。让他们找回自尊,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成长的快乐。

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却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更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第5篇

梦境一“叮当,叮当……”,上课铃声响了。“走哇,还愣着干什么?”我被一个人拉着来到一间教室。“上课!”“起立!”我不由得也站了起来,放眼一看,三十多岁,蓬松的头发,戴着一副眼镜,满脸的络腮胡,那不是我们语文老师吗?“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伤仲永》,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疏通一下字词。”我拿出书,漫漫的读了起来,“金溪民方仲永,世……世……”我突然举起了手,“老师,这个字怎么读?”老师走过来一看,脸一下就变了,气冲冲地说:“真笨,连这个字都不会读,自己去查字典。”我只好漫漫地从书包里拿出字典。“老师,这个字怎么读?”我班的学习委员发问了。“你问的可是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的‘隶’这个字吗?它该读‘lì’,奴隶的‘隶’。”我抬头一看,老师的头与学习委员的头靠得那么近,笑得是那么灿烂。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问同样的问题,问同一个字的读音,老师竟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难道就因为他是学习委员?

梦境二英语课。课堂里讲的全是“洋话”,尽管我竖起耳朵不敢有半点疏忽,还是听不懂,就连教学步骤的变换也不清楚,根本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再看看老师,侃侃而谈,津津乐道,根本没有关心我的存在,我的英语学科成了典型的“三不主义”(单词不会背、课文读不通、老师的话听不懂)和“一族”(陪坐、陪听、陪抄作业)。

梦境三课间的时候,我准备到办公室找数学老师拿作业本,我刚走到办公室的门口,听到很多老师在谈话,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我们班的鲁均笨得很,他今天上语文课,连‘奴隶’的‘隶’都认不得,还好意思来问我。”“你那科还好点,他认不得还要问,我的英语课,他虽然规规矩矩坐在那里,但是一点都听不懂,我不是贬低他的话,他连26个字母都认不完。”“你看他昨天做的数学作业,字迹写得虽然工工整整的,但做十道题就错了九道,你说怎么教!”“他那样的智商,就让教育家魏书生来教,恐怕都教不好。”

看到这里,听到这里,亲爱的老师们,您的感想如何呢?现在我们学校、我们班上不也有“三不主义”、“一族”的学生吗?平时我们部分教师有没有这样对待差生呢?这部分学生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能怪谁呢?是学生不思上进,咎由自取;还是老师视而不见,不负责任?答案似乎都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我们老师改变观念,学会“心理置换”,多进行换位思考,来关爱我们的学生,善待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那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假如我是学生,我多希望老师您能换一种功利善待我。这是学生的呼唤。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学习成绩有优劣高下,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可是有的老师只关心优生,而不关注“差生”,明知道学生不能接受却还要加深难度提高标准,心目中只装着教材、装着课程标准、装着分数,而惟独没有装着活生生的学生……老师,您应该改变自己的功利意识,以人为本,从我们学生的实际出发,珍视每一位学生的存在,尊重每一位学生原有的学习起点,敬重学生每一次取得的进步。珍惜每一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暂时落伍的学生;给我们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解放我们的嘴,让我们朗朗阅读,读出属于我们的自信来;解放我们的手,让我们手脑并用,在尝试中超越自己;而不是迫使我们就范于你们预设的窠臼,用貌似合理的常规来约束我们,用你们的好心营造出一个个木偶人来。

假如我是学生,我多希望老师您能换一种眼光看待我。这是学生的渴望。不少老师总是喜欢睁大眼睛看我们学生的缺点,眯着眼睛看我们学生的优点。在这种眼光下,“迟钝笨拙”的学生多,聪慧敏捷的学生少;“惹事生非”的学生多,循规蹈矩的学生少。老师,在您这种眼光下,学生的明媚天空会变得暗淡无光,学生的天真活泼会被扼杀殆尽。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您,是否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眼光,用未来的、关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呢?

用未来的眼光期待学生,就是睁大眼睛看学生的优点,眯着眼睛看学生的缺点,相信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而已。未来的眼光是期待的眼光,您给我们一片阳光,我们会给您一个灿烂的春天;您给我们一粒种子,我们会给您一个金色的秋天。

用关爱的眼光呵护学生,就是老师可以用充满浓浓爱意的眼光来面向我们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然后走进我们学生的生活,走进我们学生的心里。

假如我是学生,我多希望老师您能换一种心理关爱我。这是学生的期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就是说教师要学会“心理置换”,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在面对我们学生的缺点时,如果老师您能用“心理置换”想一想,自己当学生时是不是也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呢?当老师批评您自己时,您当时是什么心情?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这样想来,您就会理解学生犯错误时的心情,就会考虑选用什么方式、什么态度来“惩罚”我们,教育我们。

教师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生涯的一件大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只有把爱留驻的学校,才是家长放心的好学校。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教师有责任去关心、帮助、指导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雨露。

第6篇

关键词:因文设情 续写 兴趣 想象

初中语文教学,不单纯是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对人文的感悟,这就离不开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因文设情,以情入文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因情造势

好的教师知道选择怎样的课文,在哪里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在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思路清晰,在看课文时,很快就抓住了关键,对于文中的误会,学生很快就找了出来,所设的悬念,哪一个小组也得出了满意的答案,最后,学生们认识到哈尼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美好如洁白梨花一样的心灵,边去军民情谊深厚。这堂课的成功,都因为教师设置的问题巧妙,有梯度性,层次清晰,学生把握起来简单。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文,有时学生因为提前看了,就觉得不新鲜了,教师可以从课外入手,用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打开学生的好奇之门,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重点讲《山海经》里的古典神话,讲“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后羿射日”等,学生睁大了眼睛听着,很着迷,再回过头去学课文自然兴趣大增。在我的引导下,我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对《山海经》这么感兴趣,而对那些“四书五经”避而不谈,经过一阵讨论,孩子们设身处地的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因为少年鲁迅也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和幻想的少年,神话故事自然能引起他极大的好奇心,引着他去一探究竟,随着岁月的流逝,就算自己已将长大,但少年时代最好奇的故事依然记忆犹新,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写《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的原因。

五、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在学《伤仲永》时,我让学生续写,续写仲永成为庸人的故事。学生发挥想象,写的很有创意,有写他父亲责骂他不优秀的,有写他再作诗很吃力的,还有写他多次靠功名考不上的,总之各显神通,言之成理,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举多得,这都是留有空白的好处。

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第7篇

文言文教学通常是翻译字句、理解文义,将文言知识、文言词汇的讲解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却忽视了读,尤其是学生个人的读,学生就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转。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人感到乏味,学生大都昏昏欲睡,毫无兴趣可言,久而久之,就会使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甚至害怕文言文。如何让文言文的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如何最有效地教文言文,成为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妨看看古人是怎样教与学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几句描写:“人都到那里去了?读书!”“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是寿镜吾老先生在教文言文 ;《红楼梦》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写诗,黛玉给出了熟读名家名篇的建议,香菱每天在灯下苦读,越读越觉得有味,不知不觉地吟唱起来,最终真的写出了新巧而有意趣的诗,这是香菱在学写诗。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古人教文言文的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读。朱熹曾说过“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就早已确定了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王力先生曾经提到:“我们在研究古汉语的时候,对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应该首先抓哪一方面呢?我们应该抓词汇方面。”理由很简单,语音对理解文章内容影响不大,语法古今差别也不大,只有词汇古今差别变化最大,所以理解文言文的难点在词汇上。词汇量的增加并不是靠练习就能达到的,主要是靠多读。因此,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有效的语言积累。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条件,而读和背诵是促成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习得语言。只有通过读,学生对文中的词汇、词语搭配、语气、句式特点等渐渐领悟并接受,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提高。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指导学生去读呢?

首先,要有范读。正确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切入口,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扫除各种文言障碍。毕竟,文言文的创作年代距今久远,有些字的读音古今差别很大,各种文言特殊情况也使语句的节奏、停顿与今天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提供范读,这样,学生才有“音”可“依”、有“调”可“循”。沈复《童趣》中的“项为之强”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是读jiāng;韩愈《伤仲永》中的“余闻之也久”一句的断句为“余闻之也/久”,而不是“余闻之/也久”。在范读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朗读,讲清朗读要领,让学生把握重音、轻音,掌握好语速、语调、语气,少讲理论,注重朗读实践。教师的示范不仅要有语音的示范,还需要有表情的示范,这样范读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和韵律。但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留些时间让学生练读,鼓励学生单独朗读,用心体会。

其次,还要精读。精读就是重点地读。读什么?读那些最能表现课文特点的重点词句、文段。文言文的语气和人物复杂微妙的感情、文言文的精彩内容和内在的精神气质,单靠教师的分析是讲不透的,只有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和仔细揣摩,才能获得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与深刻理解。精读的时候要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从而表现出文章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哀伤处还它个哀伤”。学生对课文的精彩处进行品味,尽力读出文中的精妙和独特意境,读出词句的美妙、准确等,并通过品味语言形成语感,产生心灵共鸣,获得美的升华。如对于韩愈《师说》一文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读的时候要读出面对现实的遗憾和不满之情,最好还能表现出摇头叹息的神情。精读有时还要读出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喜悦、哀叹与忧伤来,甚至读出那些结构整齐、音韵和谐、运用诸多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进而深层次地领会作者的观点、思想和文章的主旨。

再次,重视集体朗读。全班学生大声朗读有相互暗示和提醒的作用,朗读者能及时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纠正了错误,同时对提高记忆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好处。文言文大都是音节整齐、长于对偶、工于对仗的,具有声韵和谐流畅、抑扬顿挫等特点,通过集体大声朗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就能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音乐美,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欣赏品位,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文言文的感情。

最后,兼顾多种读的方式。除了前面谈到的几种常见读法,还有默读、速读、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读等。默读是无声的阅读,利于对文本的理解,适宜于个体读;速读可以很快地把握全文的思路,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分角色朗读,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适宜于对话式的文本;小组竞赛读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文言文的性质及教学目的标,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各种读法,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事物形象,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味,进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如果对文言文各种形式的读法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综合运用多种读法,教学效果只能是高投入低产出。学生读起书来就咬音不准、吐字不清、读不成句、毫无表情、缺少美感;复述课文内容情节,说不出一个大概;讨论问题也是不知所云,更不用说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和心得了。教师授起课来,就只能是先入为主地分析,提出的问题一定带有自身倾向性,最终只能把学生引入教师设计的思维里,使学生的答案趋于一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这样一来,就堵塞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沉闷,最终导致学生厌学,这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所以,要重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营造各式各样读的氛围,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关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读书声中汲取古代灿烂文化的营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教师始终要有一个读的意识,要将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要反复地读、忘情地读、专心致志地读。我们深信,古人留给我们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至理名言会再次在我们身上得以证实。

第8篇

关键词:快乐的学习者;疑问带入语文课堂;出色导演;反思跟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9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58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做快乐的学习者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需求,以真诚的情感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感化学生。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邓稼先》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而且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内容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于是,我剪辑播放了一段“广岛原子弹爆炸实况”的视频。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我结合情景深情地讲述课文的背景。这样,视频媒体与教师的声音媒体一下子就把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了,既使学生理解了邓稼先科研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又使学生认识到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又如,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涉及日月经天、江河大地、春风夏雨、秋雾冬雪。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可以采用配音朗读,在朗读时为学生配上一段适宜的音乐,就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音乐在教室里弥漫,可使读者入情入境。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以音乐为媒介,也流进听者的心田,激起生动的美感愉悦。

二、把疑问带入语文课堂

每堂语文课,都可以看成是一部短戏,学生“唱戏”,教师搭台。要使戏演得出色,就看教师能否导演好这出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时而是导演,时而是演员,时而是观众。如果教师总是在课堂上自导自演,让学生从当观众,那么,教师只能是吃力不讨好。所以,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上文言文时,让学生自主结合注解读文章,画出自己不解的地方待质疑环节提出,再与同学或教师共同探究加以解惑。这样,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自然活跃起来了。而且,学生的质疑往往也会有新的发现,这就为培养其创新思维打下基础。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就课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两句提出疑问:其间相隔几百年,穿着打扮怎么可能会一样呢?当然,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三、出色导演语文课堂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或者只会对照课本内容作空洞、乏味的讲解,想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本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如《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课本剧,扮演皇帝、骗子、观众、小孩等等。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课除了片段表演以外,还可以续写结尾。如皇帝穿完新装后,当他知道自己被骗后,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又如,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天资聪慧还是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这一辩题让学生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问题解决了,认知提高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变换了角色,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如“即兴演讲,说说自己每天最想说的话”;综合性学习时,办个“手抄报大赛”,学生自己评出最佳版面奖,并及时奖励;诗歌教学时可以举办“朗读会”;古文教学时,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段落背诵;教学情亲话题的文章时 可以教学生唱感恩的歌……这样的课堂既能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等等。

四、让反思跟随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要让语文课堂更加开放而有活力,除了以上做法以外,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也很重要,如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写一手规范的汉字,等等。还有,作为语文教师,上完一堂语文课后,我们一定要认真教学反思。如上《恐龙无处不在》这篇科普作品时,为了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把握大意,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请问本文说明对象是否是恐龙呢?这个问题一问,学生的看法就有分歧了,大部分学生认为不是恐龙而是板块构造说;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说明的对象是恐龙,板块构造说是在说明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我则做了这样的引导: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有关恐龙还是板块构造说?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恐龙,因此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板块构造说。不知是因为摄于教师的下定结论,还是感觉到支持自己的人太少的缘故,原来认定“对象是恐龙”的学生也不做声了。可是我细心观察他们的神色,就知道他们还心有不甘,对我的解释并不满意。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自己的解释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在另一个班上课,我依然这样设计问题,他们依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但我不急于定答案,而是让学生再认真细读文章,概括内容要点,从文中悟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特别是抓住第一段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与最后一段的“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运动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与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两句话进行理解,这样使一部分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另一部分学生也恍然大悟。这一切都归功于反思。可见,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总之,中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很多的美学因素,怎样使学生喜欢语文,并在语文课中愉快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课堂更开放、更有活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的学生更期待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第一峰

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开始,经过长时期的酝酿和演变,到唐代登上了繁荣的高峰。[1]1唐诗选本之多,盖无出其右者,而尤以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传播最广。邵祖平、陈寅恪、闻一多、岑仲勉、王重民、任半塘、林庚、唐圭璋、程千帆、周勋初、袁行霈、吴世昌、邓绍基、张忠刚、陈伯海、萧涤非、霍松林、马茂元、傅璇琮、陈贻?{、罗宗强、莫砺锋、葛晓音、陈尚君、陶文鹏、尚永亮等现当代学者用力甚勤,对公众推广唐诗的热情接续前贤。作为有唐“一代之文学”代表,唐诗独特的艺术成就已得到历代学者的公认。[2]对青少年而言,书店里学习读物销售长盛不衰的,除《新华字典》外,大概就是唐诗鉴赏类图书了。

近50年来,以中华书局《全唐诗》标点本、《全唐诗外编》、《全唐诗补编》为标志,大批唐诗整理、选注和欣赏本问世,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唐诗选》 、刘逸生《唐诗小札》等,而萧涤非主编《唐诗鉴赏辞典》的问世,则将唐诗鉴赏热推向。岳麓书社《唐诗三百首新编》、山西人民出版社《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复旦大学出版社《唐诗三百首全解》 、文化艺术出版社《增订注释全唐诗》 、浙江文艺出版社《唐诗选注》,更是普及与提高兼顾之作。然而,综合体现大众视角、学术视角、文学视角和现代视角的,还是王兆鹏等人的《唐诗排行榜》(中华书局2011年版)。

《唐诗排行榜》运用统计学、传播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等指标,测评出从唐代至今最有影响力、最受关注的39位诗人创作的前100篇唐诗,见表1。

表1 《唐诗排行榜》中的前100名唐诗

排名 作品 作者 排名 作品 作者 排名 作品 作者

1 黄鹤楼 崔颢 34 锦瑟 李商隐 67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5 寒食 韩? 68 长安秋望 赵嘏

3 凉州词(黄河远上) 王之涣 36 石头城 刘禹锡 69 山行 杜牧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37 鹿柴 王维 70 鸟鸣涧 王维

5 登岳阳楼 杜甫 38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71 凉州词(葡萄美酒) 王翰

6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39 赤壁 杜牧 72 山石 韩愈

7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4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73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41 旅夜书怀 杜甫 74 兵车行 杜甫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42 马嵬 李商隐 75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10 蜀道难 李白 4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76 从军行(青海长云) 王昌龄

1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44 蜀相 杜甫 7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2 枫桥夜泊 张继 45 望蓟门 祖咏 78 长安春望 卢纶

13 终南山 王维 46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缙? 79 晚次鄂州 卢纶

14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 王昌龄 47 独坐敬亭山 李白 80 野望 王绩

15 登高 杜甫 4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81 贾生 李商隐

16 泊秦淮 杜牧 49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82 终南望余雪 祖咏

17 江雪 柳宗元 50 隋宫(紫泉宫殿) 李商隐 83 将进酒 李白

18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51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岑参 84 秋兴(玉露凋伤) 杜甫

19 乌衣巷 刘禹锡 52 春宫怨 杜荀鹤 85 登楼 杜甫

2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53 望岳 杜甫 86 月夜 杜甫

21 夜雨寄北 李商隐 5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87 北征 杜甫

22 燕歌行 高适 55 逢入京使 岑参 88 过香积寺 王维

23 琵琶行 白居易 56 春望 杜甫 89 竹枝词(杨柳青青) 刘禹锡

24 观猎 王维 57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90 从军行 杨炯

25 出塞 王昌龄 58 闺怨 王昌龄 91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26 过故人庄 孟浩然 59 终南别业 王维 92 春夜喜雨 杜甫

27 长恨歌 白居易 60 无题(相见时难) 李商隐 93 送魏万之京 李颀

2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61 江南春绝句 杜牧 94 早雁 杜牧

29 石壕吏 杜甫 62 春晓 孟浩然 95 雁门太守行 李贺

3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63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96 行经华阴 崔颢

31 静夜思 李白 64 商山早行 温庭筠 97 秋登宣城谢?I北楼 李白

32 咸阳城东楼 许浑 65 使至塞上 王维 98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33 山居秋暝 王维 66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99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100 羌村(峥嵘赤云西) 杜甫

资料来源: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著《唐诗排行榜》(中华书局2011年9月版)

诚如王兆鹏先生所言,给文学作品排座次、定甲乙,并不是当今才有的时尚,而是古已有之。至少从唐代起,宫廷和民间就常常举行诗词竞赛。而杜甫《戏为六绝句》之“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排行榜。[3]虽然作者早就言明,排行榜只能在相对意义上说明问题,而不能说排名前列的作品的价值意义比居后的作品高,[4]但《唐诗排行榜》出版后,还是引起学术界和读者的争议。[5]争议的焦点是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在古代文史领域的应用问题。其实用定量方法研究古典诗词,并非自《唐诗排行榜》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的多元交叉是时代趋势。笔者认为,争议大多揭示的还是对唐诗理解、欣赏的差异,显现出认识、赏读唐诗的新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尚传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电影:现代艺术之林的常青藤

电影诞生仅有一百多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雕塑等古老艺术相比,还十分年轻,但却是最有魔力的艺术门类。从无声短片到有声巨制,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宽银幕到环幕、从影院到院线、从电视电影到数字电影,从3D到4D,是现代艺术之林之中名副其实的常青藤。

唐诗题材在当代表演艺术中也不鲜见,如话剧和电视剧《李白》、电视剧《诗圣杜甫》、纪录片《唐韵》《杜甫》等,甚至有人认为唐诗影响了世界电影:以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和岑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启发了约翰福特等一大批西部片导演;连詹姆斯卡梅隆也通过《泰坦尼克号》致敬了白居易,此片将《琵琶行》的故事颠倒性别重讲了一遍。[6]

微电影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为契合现代人碎片化的休闲时间和收视需求,“微规模”制作(较于传统电影投资少、制作周期短)、“微平台”(互联网、手机等多媒体移动视频平台)播出、“微时长”(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三四十分钟)放映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7]微电影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电影解放,它使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可能。

微电影与“微”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摄影、微支付、微社区等。有研究指出,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成长在近五年,相关研究从近两年开始,但其初始形态 2002 年便已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8]2011年以来,国内微电影每年都以数千部的规模在互联网播出。

主题是一部微电影的灵魂,它作用于人的心灵。“优秀的微电影一定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反思在里面。真、善、美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理想,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9]唐诗极丰富的情感主题跨越时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可成为后工业“微时代”心灵的晴雨表。

实际上,运用网络传媒手段(主要是动画)传播唐诗起步较早,如《新编唐诗三百首》(少儿动画版),每集2分钟左右;《少儿动画唐诗》每集一般不超过10分钟,而系列动画片《唐诗故事》,则是从一百多位诗人的一千多首诗中,选取十几首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名篇佳作进行创作,但严格说,这些视频短片还不属于唐诗微电影层次。

三、经典:“唐诗微电影”再创造

(一)唐诗微电影项目的背景

2013年5月,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正式上线开播;6月,大型公益性传统文化普及项目《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以下简称“唐诗微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9月,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教育与微电影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12月,唐诗微电影之《春风吹又生》、《悯农》、《游子吟》、《梧桐影》、《斜风细雨不须归》、《凉州词》在河南省济源市开拍。2014年4月,《离梦杳如关塞长》、《天街小雨润如酥》在四川省三台县完成拍摄。

唐诗微电影项目甄选初、盛、中、晚唐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每集长度大约15分钟。见表2。

表2 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片目

集次 微电影 唐诗 集次 微电影 唐诗

1 李世民/疾风知劲草 赐萧?r 55 卢纶/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2 卢照邻/万古催残君炬知 行路难 56 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 闺情/听筝

3 杜审言/今春花鸟作边愁 渡湘江 57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 春夜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4 李峤/千里照相思 送崔主薄赴沧州 58 李益/别来沧海事 喜见外弟又言别

5 骆宾王/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 59 孟郊/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6 王勃/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0 孟郊/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

7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 题滕王阁 61 陆羽/千羡万羡西江水 六羡歌

8 宋之问/劳者自为歌 渡汉江/旅宿淮阳亭口号 62 武元衡/春风一夜吹乡梦 春兴

9 陈子昂/今日狂歌客 渡荆门望楚 63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思

10 陈子昂/岁华尽摇落 感遇 64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1 沈?缙?/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 65 韩愈/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

12 贺知章/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 66 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 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67 柳宗元/骚人遥驻木兰舟 入黄溪闻猿/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14 张说/天歌起大风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68 柳宗元/江流曲似九回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别梦得

15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望月怀远 69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江雪

16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 70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

17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登鹳雀楼/凉州词 71 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 西塞山怀古

18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72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 竹枝词

19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宿建德江/春晓 73 白居易/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0 孟浩然/待到重阳日 过故人庄 74 白居易/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21 李颀/雨雪纷纷连大漠 古从军行 75 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兰 忆江南

22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 从军行七首 76 白居易/来如几多时 暮江吟

23 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77 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24 王湾/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78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 大林寺桃花

25 王维/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79 李绅/锄禾日当午 悯农

26 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80 薛涛/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友人

27 王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观猎 81 薛涛/同心莲叶间 池上双凫/寄赠薛涛

28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82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离思五首其四

29 李白/日月照耀金银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 83 元稹/莺藏柳暗无人语 古艳诗二首其一

30 李白/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84 贾岛/僧推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31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 85 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 寄韩潮州愈

32 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86 崔护/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33 李白/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87 李贺/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

34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 赠汪伦 88 李贺/蓝溪水气无清白 老夫采玉歌

35 李白/炉火照天地 宿五松山下荀温家/秋浦歌 89 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凭箜篌引

36 李白/我歌月徘徊 静夜思/峨眉山月歌/月下独酌 90 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 题金陵渡

37 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 别董大 91 卢仝/乘此清风欲归去 七碗茶歌

38 高适/男儿本自重横行 燕歌行 92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

39 刘长卿/风雪夜归人 长沙过贾谊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3 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清明

40 杜甫/会当凌绝顶 望岳 94 杜牧/天淡云闲今古同 题乌江亭/赤壁/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41 杜甫/尘埃不见咸阳桥 兵车行 95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

42 杜甫/城春草木深 春望 96 杜牧/多少楼台烟雨中 过华清宫三绝句/江南春

43 杜甫/暮投石壕村 石壕吏 97 温庭筠/水中莲子怀芳心 苏小小歌/杨柳枝

44 杜甫/与君永相望 新婚别 98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

45 杜甫/好雨知时节 春夜喜雨 99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46 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00 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47 杜甫/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其一 101 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乐游原

48 杜甫/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02 贯休/万叠仙山里 怀武僧

49 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 碛中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03 罗隐/三千年后知谁在 自谴/蜂/黄河

50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4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

51 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105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台城

52 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 宫词 106 杜荀鹤/零落岸边芦荻花 溪岸秋思

53 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107 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不第后赋菊

54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108 吕岩/今夜故人来不来 牧童/梧桐影

唐诗微电影项目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36部。有的作者被摄制为多集,突出者如第一单元李白9集、第二单元杜甫9集、第三单元白居易6集。就每一集言,1集1首是主流,但也有1集含二三首的情况。多位著名演员参与影片演出,并有108位著名书法家、画家为唐诗挥毫泼墨,108位作曲家为唐诗配乐谱曲,108位歌唱家来演唱。希望通过这种“诗、书、画、情、景交融,视频、音效声情并茂”的方式,打造出一个立体高端的文化产品。那么,与《唐诗排行榜》有哪些关联呢?

(二)唐诗微电影的经典选择

1.从著名诗人选择看

《唐诗排行榜》前10名作者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杜牧、孟浩然、王昌龄、刘禹锡、白居易、岑参悉数入选“唐诗微电影”,诗人群体有所扩大(由39人到58人),特别是薛涛的选入,打破了女诗人的缺席,具有重要意义。但《唐诗排行榜》第一名《黄鹤楼》却未入选,况且“唐诗微电影”中崔颢一诗未选,而在《唐诗排行榜》崔颢有2首入选。其他如常建、许浑、韩?、祖咏、赵嘏、王绩、杨炯、司空曙8人,“唐诗微电影”亦无作品。难道正应了王兆鹏先生所坦言,《唐诗排行榜》数据肯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参考性的答案。

文学经典有“恒态经典”和“动态经典”之分,具有典范性、原创性、思想性、可读性、长效性、包容性特征。[10]唐诗微电影增加了在唐代不能算作文学史上著名诗人的李世民、黄巢、吕洞宾3人的作品。平心而论,好处是范围更广,更符合大型文化普及项目的要求;坏处是恐怕会引起唐诗经典的误读,有伤文学经典传播本义。

2.从经典作品选择看

与《唐诗排行榜》相比,“唐诗微电影”108部演绎136首作品,容量增大。除了上面提到《唐诗排行榜》9诗人未选和同选作品之外,即使是同一作家的作品,选择篇目也有不同。如《唐诗排行榜》前10名中,第4名《登岳阳楼》(杜甫)、第7名《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第10名《蜀道难》(李白)就未选入“唐诗微电影”。这与我们日常读唐诗的感觉不太相符,从这一点来说,“唐诗微电影”在经典作品选择方面亦有偏颇。当然,从大众传播角度来说,“唐诗微电影”更侧重对故事和情节的关注,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促使其牺牲诗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时尚:美丽中国路上的小橘灯

(一)唐诗微电影的时尚表达

从审美形式看,读图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的转型和新兴媒体的强势,使唐诗微电影用现代手段创新唐诗阅读方式,更适应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映需求,成为创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典范之举。

从内容表达看,唐诗微电影播出时增加文化学者、国学大家、执行导演、吟诵嘉宾和访谈等内容(加上15分钟核心视频,总长度为45分钟),帮助观众进一步加深理解,更加丰富了唐诗微电影的思想和内容,也能在浮躁的社会氛围里让更多人接触和接受唐诗。[11]此言不虚。

(二)美丽中国路上的小橘灯

唐诗不仅是唐人一代的诗歌,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缩影。千年以来,唐诗经典呈现的是一条选本传播、书画传播、音乐传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的进程图。布鲁姆斯说:“没有经典,我们会停止思考。”[12]唐诗微电影,在观照传统文化资源的景观里,可谓美丽中国路上的小橘灯。

唐诗微电影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效益并重,是近年少有的大项目。从样片《人面桃花》和《天地一沙鸥》片花来看,画面较为精美、音乐充满情感,但在编剧创意、演员选择、摄像技术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譬如富大龙饰演杜甫,阅历感稍嫌不足;人面桃花女演员,画面给出的一个面部特写韵味不足。恐怕是从编剧、导演到演员,还不能真正拿出院线大片的精致投入来做的缘故。好在项目组还计划在节目安排播出的同时开展投票评选,重新注资拍摄其中最优秀的10部作品,进军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