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运动的意义

体育运动的意义

时间:2023-05-29 18:1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运动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运动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组织

幼儿园的室外运动是幼儿进行全方位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可以养成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还可以提升他们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不过,在现场工作中,室外运动还有策划不具体、内容和形式单调、相关用品多样性差、活动策略不够具体等问题。根据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文章中分析了进行幼儿室外体育运动的重大意义,同时在这个前提下论述了幼儿室外体育运动的组织方案,希望对今后进行幼儿室外体育运动的组织工作有所帮助。

一、组织开展学龄前幼儿室外体育运动的意义

1.可以加强学龄前幼儿的体能

幼儿时期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经常进行室外体育运动,能够帮助幼儿的身体生长和发育,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活动机能。数据显示,我国最近几年幼儿园相对较频繁的进行室外体育运动,孩子们的入园出勤率保持在90%以上。经过有效开展室外体育运动,学龄前幼儿适应周围环境能力在持续提高,抵御病患的能力@著得到提高。

2.促进学龄前幼儿智力发育

幼儿在参加室外各种运动的时候,会锻炼他们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他们逐渐学会观察事物,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增加他们的想象力。并且,幼儿多参加室外体育运动,大大充实了他们的知识信息,孩子们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熟悉程度获得提高。

3.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

幼儿经过参加室外体育运动,能够和身边的小朋友彼此交流、一起运动,提升了孩子互助互爱的水平,加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培养他们服从规矩、友好相处的优良习性。并且,有利于孩子个性化的成长,有利于培养幼儿充满正能量的情感世界。

二、幼儿室外体育运动的组织方法

1.拓宽室外运动范围

因为现在中国幼儿园的室外运动空间、设备有限,并且由于安全条件等原因,看护人员只让孩子在室内进行活动,这就消减了体育运动的效果。看护人员必须利用室外空间,把室外运动和幼儿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可以提高幼儿室外活动的效果。尽量采用园区自然条件,把周围的树木、草坪甚至走廊等当作幼儿自由运动的场地,带领孩子们到这些地方进行各种运动和游戏。可以对室外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区域,比如按条件设置成球类游戏区和绳类游戏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设置休闲区、钻爬区、科学区等,将室外运动和角落游戏相结合,达到运动的立体化。适当调整区域,可以让不同条件物尽其用,真正得到运动的最佳效果,提高孩子们参加各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增加室外运动设施

幼儿操作使用运动设施的能力是室外活动成功的关键。幼儿园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可能建造类似小滑梯、小木梯、小平衡木、幼儿秋千等室外运动设施,为幼儿参加室外运动提供便利条件。可以进行废物利用,收集旧线、废旧纸盒等,制造实用的室外运动设施。要联系家长,建议他们多与自己的孩子做亲子活动,制作些简单实用的器械,期望可以缓解孩子们室外运动器材不够的情况。教师需要依据设施的不同特色,把各种体育运动融入对幼儿的教育中,使每样设施、每个运动都富有独自的教育意义,切实提升设施的应用效率,可以使运动的效果更为明显,可以整体提高幼儿的钻爬、跑跳以及身体的平衡等运动能力,促使幼儿的身心达到平衡的发展。

3.促使室外运动更加优化

进行幼儿室外体育运动不单单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还可以使用班级混编的方式,轮流进行运动,每名教师只担负起特定范围的幼儿运动安全管理和指引工作。在混编运动的时候,可以增加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相互间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彼此团结互助的友爱之心。

总之,我国幼儿园的室外运动还有一些不足情况,室外体育运动的效果满足不了现在幼儿的需求。怎样合理开展这类运动将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广受关注的问题。本人觉得,只有真正认识到组织幼儿进行室外活动的意义,积极拓宽室外运动空间、充实室外运动材料、丰富室外运动内容,才能切实提高幼儿室外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淑花.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J].新课程(中),2011(1).

[2]万兰花.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3(8).

第2篇

一、早期体育信息传播的地位

体育信息传播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体育运动诞生前,即欧洲中世纪(15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提出以后一直到19世纪末体育运动诞生,“体育”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不过,由于当时年代“体育”一词尚未出现。所以,欧洲教育家使用了“养护法”一词取而代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表述为“德育、智育和养护法”。直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次使用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的概念表达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因此,这一时期也被教育界、体育界称之为体育发展的萌芽时期。

1.萌芽时期的“体育”信息传播特点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由此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教育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身体教育(即养护法)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首先在宫廷中开办了被称之为“快乐之家”的学校,采用各种游戏活动作为身体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由此开启了萌芽时期的“体育”发展之路。无独有偶,15世纪40、50年代,随着德国人古登堡发明印刷机,人类的信息传播从此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因此,“体育”信息传播从一开始便与大众传播结缘,也为体育运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是,在体育发展的萌芽时期,大众传播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二者的关联度并不密切。“体育”只是作为一种身体教育方式在学校中发展,与社会大众的生活毫不相干。因此,萌芽时期的“体育”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教育类书刊在学校中传播,而没有成为报刊杂志的内容为社会提供信息。尽管这一时期欧洲许多报刊杂志中也有各种古代传承下来的游戏和竞技活动,而且这些游戏和竞技活动也是日后体育运动产生的基础因素,但是,这些活动与学校教育中的“体育”,即身体教育并不是同一概念,社会生活中的游戏和竞技活动不过是一种娱乐的内容而已。因此,萌芽时期的“体育”信息传播除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外,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微乎其微。

2.体育运动诞生初期的信息传播地位体育运动产生于19世纪末,当时欧洲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生产力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欧美各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体育运动传播奠定了基础。同时,就大众传播来说,也是如此。欧美近代工业在动力、冶金、机械、化学和造纸业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了传播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如19世纪30年代,美国费城出版了《一分钱报》,标志着报纸开始廉价进入“大众化”时代。早在20世纪20年代,广播媒体诞生改变了延续几百年的纸媒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无论在传播范围,还是传播力度方面都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如此,在体育运动诞生早期,体育信息作为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在大众传播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并不平衡。在教育领域,体育信息传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因为体育运动是在教育过程中孕育和产生的,对近代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体育运动诞生并通过媒体传播,得到了欧美以及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学校体育开始从英国走向欧美、走向世界。在社会领域,即普通社会民众的生活中,体育信息传播则没有如此幸运。对于媒体传播而言,体育运动与近代早期社会中的各种游戏和竞技运动一样,仍然是一种消遣、娱乐的内容。媒体传播体育信息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健身和娱乐的需求。对社会民众而言,体育运动不过是富裕阶层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和意义。因此,尽管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从体育运动诞生之日起,就将它视为一项人类共同的运动,旨在实现“体育为大众服务”的目标,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这一时代远未到来。所以,从媒体的体育信息传播中也可以看出,早期的体育运动只是娱乐内容的一部分,而且,在媒体信息传播中占有极少的分量,处于边缘地位。

二、体育信息在媒体传播中地位的确立

体育运动诞生伊始,由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情结所致,在希腊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报刊、杂志等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了第一届奥运会将在希腊雅典举办的消息,使成千上万的雅典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期盼着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发生。但是,世界其他国家在体育运动诞生初期,媒体对体育运动信息的传播并不十分热衷,也没有激起广泛的社会效应。其原因在于社会民众以及各国政府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媒体信息传播自然要与社会民众和国家需要相适应,没有表现出对体育运动信息传播的热衷。这一点从第二届法国巴黎奥运会和第三届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的散乱无序和媒体报道的关注程度可略见一斑。如前苏联的瓦•利•施泰因巴赫在《奥运会通史》中所提到,“如果浏览一些当时(指第二届巴黎奥运会)的报纸就不得不肯定,当时的报界对奥运会的反应是非常冷淡的,以至于至今都很难写出取胜者的名单,更不用谈及一个争论至今的话题:到底是哪种比赛是属于奥运会的正式项目。”①顾拜旦也对本届奥运会评价说:“世界上有一个对奥运会非常冷淡的地方,这就是巴黎。”

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以及社会民众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导致没有对体育运动表现出热衷态度,所以,造成了媒体对体育信息传播的冷淡。而在英国,这个体育运动的发祥地,直到1908年才获得了第四届奥运会的举办权。英国也因此修建了一座能够容纳7万人的伦敦白城体育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型体育场。可见,英国政府对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在本届奥运会上,“各国代表团第一次高举着自己国家的国旗,而且每个代表团身着不同的服装……这种在入场式服饰上的争相表现,与后来出现的技术成果、建筑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竞争一样,都使奥运会大大超过了纯粹是体育比赛的界限。最终,它逐渐演变成今天这样:它不再只是年轻人的节日,而且还展示了各个领域的成就和繁荣。”③所以,由此开始,体育运动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展示国家形象的一种工具。基于这一点,媒体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力度开始增强,也从此确立了体育信息传播在媒体中的地位。到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媒体对体育信息传播的关注程度和传播力度达到了二战以前的极致状态。这一年德国举办了冬夏两季奥运会,希特勒出于政治需要不仅耗巨资建造了气势恢宏的体育场馆设施,而且,派出代表团到世界各地游说,以展示纳粹帝国热爱和平、没有种族迫害的“政治秀”,掩盖法西斯德国企图发动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信息传播方面,德国不仅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多渠道宣传和报道本届奥运会,还首次将刚刚诞生不久的电视设备运用于奥运会中进行现场直播,并且向世界许多国家进行实况转播。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信息传播在社会生活中之所以能够从被忽略的边缘地位转向被重视的主要地位,首先在于它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这是以往任何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所不具有的社会地位。

三、体育信息传播的价值演变条件

当今时代,体育信息传播已成为各类媒体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其原因在于体育运动已经逐渐步入大众化阶段,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内容之一,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大众需要以及国家和民族需要决定了媒体传播不可能忽视体育信息传播。具体来说,媒体体育信息传播的价值提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社会发展成就了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在教育过程中孕育和诞生的,也是由古老的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演变而来的。在中世纪的欧洲,尽管“体育”(身体教育)的思想已经出现,但体育运动并没有诞生。所以,学校中的“体育”教育不过是借助于各种古老的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作为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保持健康的内容。而这些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尽管可以实现促进身体发展的目的,但并不属于体育运动的内容,因为各种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是自人类诞生以后就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一种身体活动。体育运动是在社会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内容一部分是由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演变而来(如射箭、摔跤、掷标枪等);一部分是19世纪末新发明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足、篮、排球等)。体育运动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进步,由此决定了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欧洲中世纪教育中出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体育运动产生建立了理论依据;其次,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变化,使人们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以满足之后,才有可能追求休闲娱乐的精神生活。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产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同时,体育运动的发展除了社会物质条件的进步之外,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信息传播的推动:一方面体育运动的发展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内容;另一方面大众传播为体育运动发展扩大了影响。彼此相互依存,共同实现了各自的价值。

2.体育的功能决定了体育信息传播价值体育运动本是一种身体运动方式,它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在于促进广大青少年身体发育、保持健康和塑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体育运动诞生以后,不仅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影响又逐渐波及到社会大众的生活领域,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身体竞技方式。因此,就体育运动本身而言,它没有种族、地域之分,它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一项身体运动。但是,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政治的影响与制约。所以,在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各国政府出于种族延续、国民健康的目的认可并推动体育运动发展;另一方面则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以展示其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并为捍卫其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做身体准备。因此,体育运动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政治的工具。就信息传播而言,无论是作为商业工具的媒体传播还是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媒体,它传播信息的起点都是一致的:一是国家和民族利益;二是社会大众利益。离开了这一基本点,信息传播就没有意义。所以,体育运动由于其本身的功能所决定,既符合国家利益,又符合个人利益,自然成为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而古老的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也同样自始至终地存在,也是各国、各民族喜闻乐见的娱乐内容,但它却不可能成为体育信息传播的重要内容,这同样是由于各种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的功能所决定。

3.体育的作用强化了体育信息传播意义体育运动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社会生活中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完全是由于体育运动的功能与作用决定的。从个人方面来说,通过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发育、成长,增进健康,所以,自欧洲中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之后,身体教育一直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并延续至今。同时,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而且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使之能够在身心方面协调发展。因此,自体育教育思想处出现以后即在教育领域逐渐传播,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生活方面来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生活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实现促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而且能够调节生活实现休闲娱乐的目的。所以,大众媒介关注体育信息传播既为社会民众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也强化了信息的价值和意义。

第3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阳光体育 作用 存在问题

高中是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学校在这一时期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还需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存在诸多问题,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转变教学不利局面,优化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体育教学

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程方面,体育课程在高中校园基本上是以副科形式出现的。很多教师占用体育课时间,学生没有获得参与体育学习的机会。家长认为体育课程会耽误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支持、不配合体育教学。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很多学校,即便开展了体育课程,也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迟迟难以提升。大班额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有力凸显,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

二、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对转变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不利局面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体质

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近20年来,我国受教育群体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身体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在不同程度上大幅下降,与此形呈现鲜明对比的则是肥胖儿比例的逐渐增减,长期“重智育、轻体育”教育理念加剧了这一严峻形势。

在高中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教育目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提出:学校应帮助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用三年时间使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高中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面,运动量的缺乏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学校从思想意识高度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当作一项任务,学生和家长才会引起重视,才会主动配合体育教学工作。依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素质教育政策的一次贯彻与落实,有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将体育健身成果惠及全体学生。在高中校园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为青少年将来从事社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二)提高教育质量

现阶段高中体育课程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无论是从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内容上来说,体育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转变落后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引导教师创新工作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对阳光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规划做出了具体规定:高中应当至少每周开展两次体育课,在保质保量上好每周两次体育课的基础之上,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利用早操、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锻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并严格实行大课间操体育方针,保证学生学习日每天课间有二十分钟体育活动时间。通过对《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的学习,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了具体方向,这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大有裨益。

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只关注到对体育课的改革研究,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大课间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分析体育总局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要求可知,教师不仅需要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还应当整合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及大课间操资源优势,多元教学内容,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依据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学校应当成立运动中心,为学生午间、课后自由开展体育活动提供资源支持。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每天“两操”,利用早操和下午第三节课后的二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健美操运动。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活动内容还是活动要求角度分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都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品质。

(三)形成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作为连接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桥梁,学校体育对于推动全民健身、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有着战略性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一直受到各方面阻力的影响,应试教育阻扰、家长和学生本人的不重视、“体育无用论”观点的盛行都为健康向上体育文化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受教育者之所以抗拒体育教学、不愿意配合学校体育活动,究其本因,是因为学校体育教学力度不够,没有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反感体育、不支持教学活动。

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全体高中生错误体育理念的一次洗礼,对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全民健身文化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感受到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生活质量的幸福感,才会愿意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很多时候,一提到体育,学生只会想到流汗流泪,觉得很辛苦,总想偷个懒,找个理由躲避体育锻炼。利用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得以在每天一小时短短时间内感受运动乐趣、切实提高身体素质,这对于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的发扬相当重要。

高中学生背负着巨大高考压力,体育是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合阳光体育运动是必然之选。身体素质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对体育教学高度重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教学要求规划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R].教体艺,2006,(06).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阳光体育 终身体育 有效对接 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5-02

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是个体维持身心健康的基础性保证,也是使一个人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必要支撑,推动有效的阳关体育在高校中的开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针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大幅度降低所提出的一项关键的教育任务。而阳关体育运动的号召作为国家推动终身体育理念落实的主要表现,其目前在高校中的具体实施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而且,这种体育运动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也不能与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衔接,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体育教育接受的不足。本文便是从两种问题入手,首先详细地对两种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着重针对推动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进行有效对接的方面出发探讨了相关的策略,希望对高校的相关教育人员发挥一定的助益。

一、高校阳光体育当前实施的状况及影响其与终身体育对接的因素

阳光体育是我国为了全面地提升各级学生身心素质水平,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体育运动号召,自从2007年国家了新的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标准之后,这项运动便在我国各级学校中开展起来。阳光体育运动致力于将全体学生引入到自然环境中以及阳光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适合的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本文下面主要是针对阳光体育当前在高校实施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影响其与终身体育顺利对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首先,就阳光体育运动当前在高校实施中存在的缺陷来讲,一方面,此体育运动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持久性,国家的各大高校一般都针对每一年的教育部或者共青团等的宣传为期限开展火热的阳光体育运动,而一旦宣传过后,这种运动也就逐渐销声匿迹。另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存在着过分的单一性的问题,即高校在开展此项运动时,主要是以完成国家的教育任务为目的,简单地举行一些跑步之类的体育运动,而能切实地根据学生的运动要求组织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再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实施还存在着过度理想化的问题,在此项体育运动号召及宣传的初期,引起了高校的广泛重视及全力参与,高校的教师针对它的开展制定了详备的计划方案,但这些方案的制定忽视了对于经费、可执行性、学生承受能力等的考虑,以至于这项运动无法达到真正的落实。

其次,就当前阻碍阳关体育在高校中与终身体育进行对接的因素来讲,学生的主观因素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即当前的大学生在经历了应试教育的长久影响及高压的高考工作之后,普遍倾向于将为应对考试而参与的体育课程弃置一旁,而再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当前的大学生还未能真正地从心理上达到对于终身体育以及阳光体育的理论及其重要性的认知,体育锻炼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是一种消遣娱乐的无所谓的事物。而高校的客观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二者的对接,当前高校还不能达到专门为体育运动提供充足的经费或者是购置完善的体育设施,而且缺乏对于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监督,这就降低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可持续性及执行力。

二、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与终身体育进行有效对接的相关策略

1.全力规范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

首先,我国各高校必须积极地开展对于学生体育教育的理论教育,通过分批组织,使学生以小团队的形式接受终身体育以及阳关体育二者的相关理论以及其重要性的教育,进而逐步地使全体同学的体育运动理念皆得到全方位的扭转。而高校在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育的开展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教育理论知识,从最清楚明了的层面使学生认识到参与阳关体育运动,维持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次,高校还要针对阳光体育在校园中与终身体育的对接来营造浓厚恰当的氛围,比如学校可以借助于体育部学生代表定期在操场上或其他适合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以吸引其他学生的参与,同时还要在学校广播站或者校内网等途径上积极宣传进行阳光体育及维持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

2.加大对于二者对接的投入及监督力度

首先,高校必须组织专门的体育教育人员来制定简明可行的全面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并就这些方案来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再将方案全面优化之后,从财务预算中设立一个专门的款项,来维持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性,从而推动其实现对于终身体育的接引。而且,高校还可以就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向社会征求一部分的体育器材以及体育经费赞助,为体育运动的长期系统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坚实支撑。其次,高校应该致力于将阳关体育运动的理念贯穿在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潜在地引导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的阵营,并在学生参与阳关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认识参与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并且,学校还要组织一些专门或者业余的学生运动社团、各体育项目管理部门等,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可以借用的团队组织力量,并且引导学生在加入这些社团或部门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其自身参与阳光体育及终身体育的有效监督。

三、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大力推行也切实地符合了国家关于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实施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积极地探索影响二者之间顺利衔接的因素,进而在体育教育中积极地推动这两种体育理念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陈彦卿,马天龙. 探究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终身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01)

第5篇

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目标

1.学校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倡导的旨在提高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活动,三部委共同成立了全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细则。要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学校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地、本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1]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可以使我国青少年体健意坚,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标志和结果。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对于全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高度地重视,认真地落实到位。

2.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

本文中的学校指的是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校。这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主体。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校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体系则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考核。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是指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目标——“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具体为:“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学生是不断成长和更新的,客体是不断变化的,对于学校和体育教师来讲,“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就是一个过程目标或者说是一个阶段目标,其目标的实现要落实于具体的体育教学目标、业余训练目标、课外活动计划等工作中。[2]因此,我们的研究要以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基点,落脚于体育教师的具体教学、训练、课外活动指导等具体目标。

二、影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实现的现实条件

本文中的现实性条件指的是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的条件,其中主要包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体育师资、资金、阳光体育运动政策、阳光体育评估、监督制度等。

1.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场馆条件

体育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场馆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建设条件较好的场地和场馆面临着很大困难。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地域性差异,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省份的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也存着较大差别。场馆条件决定着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具有很好的体育场地和场馆,学校的体育运动不容易中断,与之相反,没有良好的室内场馆,学生的体育运动要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产生中断。学校场馆是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硬件,硬件的差别制约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水平,现实条件是制约着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在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场馆条件,制订合理的计划。

2.阳光体育运动的器材条件

阳光体育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体育器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基层的体育教师来说,体育器材的匮乏,很难使得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水平达到要求。目前,我国学校的体育器材主要局限于传统的竞技体育所需要的器材,例如,在我国大多数的学校体育器材室里除篮球、排球、足球、体操器材、田径器材外,很难看到能体现时代特点的体育器材,既使有良好场馆的大学,可供学生用的新兴器材也不多,例如网球,很多都是要学生自己购买。传统竞技体育器材已经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达不到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要求。

3.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软实力条件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软实力条件,软实力条件需要进行长期的理念建设、体育文化建设等。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指导力量,学生和体育教师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软实力的最终体现也要落在学生和体育教师的身上,从这一方面来讲,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软实力最终要表现为学生和体育教师的身体力行。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和体育教师软实力的长期建设工作。

只有让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软实力产生影响力、凝聚力、感染力,该项举措才能得以良好的实施。因此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注重相关制度、运行机制、理念树立等方面的软实力建设。

三、制约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实现的要素分析

1.经济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活动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受经济要素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现实中经济发达的省份相对来讲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水平较高,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受到经济的制约,具体表现在场馆建设不足,体育器材购买力达不到现实的需求。

2.政策因素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三部委决定实施的,这对于增强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下达后,各省、市、县相应制定了阳光体育启动方案,展开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但是阳光体育长期的发展需要制订一系列保障制度,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从基屋来讲,学校以及学校的体育部门也要制订相关的工作计划,工作制度等,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只有从上到下,理顺了政策与具体工作制度,在政策与制度的约束下阳光体育运动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3.人的因素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学校领导以及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是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基本的评价体系[1]。这一评价体系是我国各级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其评价对象是学生,这一个评价体系还突出不了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评价、对体育教师工作的评价。因此,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体系尚需完善和构建。

1.全国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阳光体育运动体质测试有一个通行的测试体系,全国阳光体育运动测试项目如表一所示:

表一:阳光体育运动测试项目说明表

注:来源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体质测试成绩要记入小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生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认真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对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2]。从表一的测试项目来看,全国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但是测试项目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测试内容。因此,今后的阳光体育运动测试中要尝试增加心理评价指标,改变单一的体质测试内容,其评价可以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或者团体比赛活动的心理变化等进行评定。

2.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评价体系构建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测试内容和对象没有涉及到学校的工作评价,在现实中,学校的体育工作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如果学校领导不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很难开展。因此,国家要设定一些硬性的工作指标督促学校完成阳光体育动的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要求,开展好阳光运动的指导工作。对于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评价可以从划拨活动经费、组织阳光体育运动方式、开展活动的时间、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条件、体育器材购买、体育师资、阳光体育运动政策、校内阳光体育工作评估、监督制度等方面开展工作。

3.体育教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

体育教师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导者,是一线工作者,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成败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工作效果的好坏。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对于阳光体育运动良好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评价要以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基点,落脚于体育教师的具体教学、训练、课外活动指导等具体目标。对于体育教师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评价指标可以根据不同学校进行制订,这个可以由学校自行制订。

体育教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评价体系可以由学生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自评、教研室(组)部门评价、体质测试达优情况、训练时间、运动成绩等组成,按不同的权重比进行。这一个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学校自身的条件,制订过程要体育教师亲自参与,以增加其科学合理性,以及体育教师对评价指标的认同性,以增加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考核结果的认同。

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校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体系内容及要求不尽相同。第一,对于不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尽相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不尽相同。第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项目也不尽相同。第三,所需指导的要求和水平也有差别。因此,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要制订细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自身的条件,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促进我国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受现实性条件的影响,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广大体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的教学和实践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在分析现实条件影响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惩奖制度,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主客观因素,这有利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根据现实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进步幅度、运动技术、运动意识等方面加以客观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以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达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体育 有效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对我国少年儿童的体质发展与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进步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多年来,少年儿童的体质成长进度缓慢,体重超标、近视等各种健康问题和风险非常普遍,学生的体育运动价值观念普遍弱化,体育人才的输出并不理想。小学整体体育教学效果的改进和提升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要改进体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多个方面做出突破。[1]

一、体育教学规划要更新,更加侧重兴趣培养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重心安排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没有把体育运动观念、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放到应有的位置。在各级小学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项目和技巧、知识的教育教学占据比较大的比重,而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的运动天性却没有得到关注和发掘。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念不足,积极性不高,在以后面临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就更难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从国家体育人才和潜力型运动员的培养、国家体育事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群体的体质保障、社会群体运动思想的崛起等各种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来分析,在小学阶段做好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体育管理部门、教务处、体育教育办公室以及广大教师要做好体育教学规划的重新设定,将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特长、体育运动倾向、体育运动心理特征等内容作为重点参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转换教学侧重点,让小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方向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体育思想和兴趣。

二、结合课堂活动宣扬体育运动的价值观

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成型,对很多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理解能力弱,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意义、价值、内涵、目的很有可能认识不清。再加上小学生普遍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很少参加劳动锻炼,在接受体育教育、做出体育动作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厌烦、不喜欢。这样的情况使得小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如果可以讲体育运动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现象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较为直观的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推动小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教学中去。[2]

在这样的观念引导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进行鼓励诱导。比如引导小学生关注班级荣誉感,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结合案例是很有好处的。老师可以选择一个身体比较强壮一点的学生和几个身体比较瘦弱的学生,让他们在体育课上进行跑步比赛或者拔河比赛。根据比赛结果进行分析并最终归结到多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展示自己的强大,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班级和个人争光这一结论上来。通过这样的心理活动引导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壮,才能获得鼓励和称赞,才能在荣誉感和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方面得到满足。

老师们应该尝试避免毫无新意的宣教,学生无法理解也不愿意去思考。如果能够结合小学生的课堂表现来潜移默化的培养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慢慢形成体育运动的兴趣,那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

三、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天玩、好动,对做游戏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体育教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和户外游戏教学是非常贴近的,体育教师可以考虑以游戏教学的新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练们可以自编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尝试,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游戏项目用作教学实践。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个人反应能力、对游戏规范的服从性和理解能力也较为欠缺,这要求老师们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小学生参与度高、安全性高的活动。通过这种体育游戏配合气球、足球之类的运动器材和道具来营造愉快的游戏氛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们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发的推荐游戏项目或自己编排游戏项目。比如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电脑操作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可以有目的、有想法的去选择一些体育游戏项目。老师们若能激发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对体育学习氛围的良性发展有所帮助。

四、适当强化体育运动强度,强化规范管理很重要

体育运动本身是纪律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虽然自我规范、约束能力差,但也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纪律性。老师们不必以过于严厉的方式进行约束,可以在游戏教学、课堂教学中侧面加以强调。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不听话、不守规矩的情况,做老师的要及时进行制止,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课堂纪律是错误,是不好的表现。相反的对于那些遵守课堂纪律,表现积极的学生则要多进行表扬,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如何做是受表扬和称赞的,如何做是会被批评的。在体育课的游戏教学中同样要有相对严格的秩序规范管理,让学生养成严肃、积极的课堂规范意识和行为习惯,避免学生们养成散漫和不遵守纪律的怀习惯。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适当提高体育运动强度也很有必要。老师们在考虑学生年龄和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增加基础体育运动的任务量,锻炼学生的毅力、体力,这对于体育教学成果的提高是很重要的。[3]

五、总结

新形势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非常多,总体来说和小学体育教学的规划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智不成熟有关。文章中我们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有效性的改进建议,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以积极改进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趣味性,为小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地教学引导。

参考文献:

[1]卫春峰,徐煊锋,蒋昊文,陈美琴.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衔接之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6)

第7篇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核心问题。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其核心是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概括的认识。阳光体育运动是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要正确处理阳光体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二、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思路

(一)改变思想,转变观念。

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破除旧的体育观念和旧的体育套路,把体育工作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和把握。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依托社会体育资源,发展学校体育组织,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时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常抓不懈,避免敷衍了事、见风使舵。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二)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

阳光体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体育的宣传工作要要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种工具和手段,以专题栏目的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宣传“健康第一”的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引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唤醒大家的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师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对于在阳光体育运动出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要深入而广泛的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学生、班级和学校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者。另外,要宣传和普及体育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完善制度,有法可依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实行管理责任制,即:(一)校长负责,(二)年级长负责,(三)班主任负责,(四)体育老师负责,(五)体育小组组长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坚持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必须完善各种法规制度。一、成立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专门体育工作办公室和配备专门管理人员;二、坚持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总量的规定,促使广大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三、建立科学的体育工作评价机制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反馈、评价和公告制度,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的评估。最后,要积极探索体育考试的新机制,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保障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四)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增加活动经费投入

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并保证资金的专项利用,不被挤占或挪用。场地设施要经常维护、增加或自制,利用各种手段加以完善,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五)课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课程内容要与当地流行的体育项目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课外锻炼体育。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课形式古板,内容缺乏刺激性、趣味性,已不适应当今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拓展中小学体育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体育运动形式相结合,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学习了当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当前社会上最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把单调的课堂变成了优美生动活泼的乐园,既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又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因地制宜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构建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不过分强调技术、技能的传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课堂的执行者转变成课堂的管理者,由场上的主导变为场外的指导,教育学生如何以体育手段调节日常生活,改善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长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学校领导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全校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加强课外活动的计划性,建立课外锻炼及检查、评优等制度,保持课外运动竞赛的经常性和群众性。

三、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建议

(1)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

(3)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4)要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5)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作者单位:河南开封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 张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2] 周志华,钟学军.新课程中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J].湖南教育,2003,(11).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3-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型的人才,同时还需要集健康体魄于一身的新一代年轻人。与此同时,伴随着全名健身计划纲要的计划与实施,终生体育也随之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思想。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强化了他们的体质,提高了他们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可以更深层次地向他们展示体育的内在精神,加强他们对体育的新的认识,感受体育运动精神。树立及其培养体育终生意识,是每个体育教学者刻不容缓的工作与任务。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现状

据调查,我国当前大学生能够清楚体育锻炼对身体的重要性,但是,能够坚持投身于体育锻炼的人却为数不多。原因诸多,但了解到最多的便是对体育运动意识的不够。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是丰富了很多,可是兴趣选择在体育这发面的却很少。大部分都是选择了阅读与表现对电子产品技术的热衷。另外,相对来说,男生较女生来说,对体育意识要强一些。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意识不够强,积极性不高, 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的措施

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经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解决这一现象,提高对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还需从它的根源出发,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需要在学生意识上的提高外,同时还需要学校与体育教学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上,学校的作用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条件和活动舞台。而体育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讲述体育运动的精神,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而这一过程的主体――大学生,终生体育运动的获益者,应该以积极的学习心态接受和学习体育技能,同时加深终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并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下面对其培养措施作以下阐述。

1、广泛宣传,加深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

通过体育专题宣传或是校园广播来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体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贯彻体育运动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加深对体育运动精神的认识,深切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作用不能仅仅体现在意识层面上,还要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悟。提高体育运动的价值理念,真正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实现从表面到意识的延伸与扩展,加深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的同时,促进他们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例如校运动会,体育运动节、体育运动比赛项目的建设等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与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参与度,从侧面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来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兴趣。根据不同的运动理念,体育项目的趣味性的增加,打破各种规则的束缚,增加参与人数等方法来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具有更多的选择,找到自己的实际位置和兴趣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这个大家庭中。此外,由于体育课程时间及其上课内容的限制,让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去参与其中,或是不能让他们拥有满足感,尽情地融入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中。从兴趣方面来嵌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3、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现场示范法、自主教学法、问题讲解法等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也随之而变,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运动的印象和理解。教师在课程中可以讲解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感悟,再结合多媒体课件来进行交替性的讲解,对每一个有难度动作的讲解与剖析,让学生更好地去把握与注意。这些方法,尤其是应用在室内和理论课,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使他们更加热衷于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在实际练习中展示自己对体育运动的掌握程度,而不是传统的那种教学方法,显得枯燥无味,又不能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对体育运动的练习时间、运动强度、运动环境等有一个恰当的把握。如果总是机械性地练习同一个动作,那么必会引起某些学生的反感和厌恶,难度太大也会削弱他们的激情。因此,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从被动到主动,从一种学习责任变身到一种习惯,从而实现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更好地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其健康人格,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让大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价值理念有更好的理解,将体育运动运用到他们每一个生活阶段中去,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建立健康运动的热情与主动意识,塑造健康体魄,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西安市 社区体育 发展现状 研究与对策

1前言

近年来西安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已发展为西部最大的城市之一。截止到 2012年底,西安市有常住人口837.52万人,GDP达2190.04亿元的大都市。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社区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是国家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载体,社区体育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西安市(主要以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为主)40多个社区体育活动点。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有关社区体育的文献资料。

(2)调查法:走访西安市部分居民与管理人员调查访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西安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11月,西安共有社区700多个,社区的发展也带动了社区体育的建设发展。目前,西安市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6个“四先进”社区率达到30%。体育社区的发展,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好的硬件条件,为西安社区体育进一步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1西安市社区体育人口的发展情况

根据2012年统计西安体育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的40%。体育人群中,73.6%的人为自发性参与,26.4%的主要参加有组织的健身活动。在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中女性占70%,男性为30%。在年龄方面,离退休人员(女55岁,男60岁以上)比较多,占体育人口的58%,中年人为30%,青年人为12%。

3.1.2 社区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情况

为了解决健身场地不足问题,陕西和西安市政府一方面加快体育场地的建设,增加体育场地的数量;另一方面加大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即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求有场地的单位开放场地,以供附近社区居民锻炼之用。在全市主要社区和居民集中区域建设了150多条全民健身路径。2005年西安市新建400多个全民健身广场。到目前为止西安共建成500多个全民健身广场,2000多个晨晚练点,大大方便了社区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社区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

3.1.3社区体育资金来源情况

资金投入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基本保障,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按照体育总局的要求,陕西省体育局对其全民健身运动的投入问题进行了多次检查,西安作为陕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资金投入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体育经费中大约32.6%用于全民健身及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上,促进了西安社区体育的发展。西安全民健身及社区体育投资主要来源为:政府财政拨款、彩票收益、以及赞助,共建等形式。

3.2 影响西安社区体育开展的因素

制约西安社区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即社区居民的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与社区体育开展中的外部因素(硬件条件)。

3.2.1社区居民认识问题

社区体育运动是以自身参与为主体的身体活动。社区群众的主观意识决定了其参与社区体育运动的行为。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已有多年时间,这些年来,政府、新闻媒体、专家反复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许多国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由于社区体育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很有限,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大转型期间,人们的注意力还没有更多的放在身体健康上,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3.2.2 社区体育发展的外部因素

(1)部分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运动认识不够,工作的实施不利。国家对体育工作的任务是十分明确的,全民健身是体育部门的中心工作。调查中许多基层体育工作者反映,社区体育运动抓的好与不好很难衡量,不如抓竞技体育,成绩好坏一目了然。这样就出现了,社区体育运动口号喊的轰轰烈烈,但实际开展就不够深入了。

(2)场地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西安的运动场地,虽有一定规模,但其大部分属于学校和机关单位。虽有一定程度上向广大社区群众开放,但这些体育场馆的作用不是在发展社区体育运动,而是在教学上,所以开放程度有限。

3.3 对西安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探讨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体系,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社区体育运动,提高认识水平,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这方面的领导工作;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宣传力度,培育科学健身观念;建立体育指导员制度,促进社区的进步与发展;实行多元投资体系,促进社区体育发展,鼓励投资到社区体育工程的建设中去,让社区体育运动更好的服务社区群众。

4结论

社区是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到基层的载体,开展社区体育也就成为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城市社区面临体育场馆设施匮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应该在社区成员中全面树立终身体育观、民族传统体育观、健康体育观、快乐体育观的科学体育观念,改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意识的淡泊观念,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浓厚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推动西安社区体育在社会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朝霞.发展社区体育构建和谐社会.2008.

[2]高孝美.攀枝花市仁和区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08.

第10篇

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教学趣味上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能够从自觉运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二是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带来学生从愉快、宽松、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来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并从师生关系协调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三是借助于不同体育选项课的实施,从初中阶段学生体育运动中挖掘专项特长生,如通过对体育运动优秀苗子的发现与引导,为国家体育运动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以提升体育竞技运动水平;四是从体育运动项目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从锻炼中增进乐趣,享受体育运动的激情,还能够从学生自我意识,尤其是克服困难,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上,引导学生构建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二、推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对策

推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快乐参与,增进健康,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体育技能及体能训练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并从教学构思及创新教学实践中来摸索适合学生特点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针对立定跳远教学,可以从运动挂图展示中,让学生从中领会动作要点,并在多次实践中来理解注意事项,强化示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从教学中积极融合,提高自身运动技能。

(1)注重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与模式组合

体育教学目标在实施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分解,并从学生的体育基础、身心特点、年龄层次上进行具体分析,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应该从兴趣的激发上来把握运动动机,让学生能够从体验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避免技能上的强化,以基本技巧来作为重点,以运动认知规律来及时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体育锻炼中,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生理机能的差异性,在训练与休息中贯穿好准备、负荷、调整、负荷、休息等步骤,让学生在不厌学中增进体育乐趣,转变体育意识。

(2)注重对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各个阶段层次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尤其需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意义。如对初中男女生的差异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应该把握好不同对象的特点。对于女生,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心足,自身体质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所以在课程引入上,要注重教法的灵活性,注重从基本体育知识、基本体育能力上来培养学生的习惯;对于男生,根据其活泼好动而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体育运动认知引导上,应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上强化基础运动教学,对于有训练基础或体质较好的特长生,则需要从重点训练中全面发展。

(3)注重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选择

针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从技术、体能上加以逐渐递增,另一方面从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把握好训练类教学与情感类教学的互补,着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从愉悦身心及体验成功中来激发能动性和主动性。如对于足球教学中的停球技术,对于低年级初中生可以从减少力度、强化快乐体验中来训练脚内侧停球动作;对于高年级初中生可以从强度及复杂度上来强化运动技术的养成。

(4)注重体育师资自身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体育运动的引导者,体育教师应该从自身能力修养及专业实践上不断强化内练,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强化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特色,特别是对于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化使用,能够从学生的特点、兴趣、能力差异上扬长避短。如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多采用“成功情感体验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具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结合体育活动的自身示范,来选拔具有良好基础的体育苗子,为开展针对性的特长生教学创造条件。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普通学校; 阳光体育运动 ;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希望。青少年背负着建设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健康体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国家的青少年健康体质调研结果显示,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营养程度,发育形态的大幅度提高,但是,学生的体能素质部分的指标却呈下降趋势。学生的体重比不协调;过重和肥胖的学生较多;肺活量下降;而学生的视力不良也一直位居高位。而这些问题的导致原因大多是学生的生活不规律,不吃早饭,作息时间不规律,体育锻炼的减少等。我国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也关心着体育事业的未来。建国以来,学校的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很大的关注,也为之做出了很多的成绩和积累的很多的经验,但是面对这些令人不忍直视的数据面前,我们应该反思学校的体育出现问题的真正地方在哪?当然,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体质的下降不能全部归结于学校的体育教育,还有一部分外部环境的因素,自身遗传,营养因素,社会因素等,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我们学校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完美?是否真的还有更多改进的地方。本次研究的课题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教育工作的进行开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对现在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的状况分析和研究,更加了解各学校的的体育运动的状况,吸取其他好的经验,与我国学校的现实情况,总结出现状所展示出的问题所在,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学校不能很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学校的管理原因、资金问题、学校的设施局限、课程的更改等方面。1.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制度。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实现目标的制度要求及保障,我国校园体育教育的管理条例都是以学校的大小,人数要求,学校性质,学校程度的高低而有不同的管理方案。但根据有关条例要求,现在学校的管理都是由学校的领导班子分配管理以及学校的体育教育部门具体行使和执行。因此我们可以知晓,如果体育教育能够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激励阳光体育的开展,那么开展的活动会更顺利。但如果校领导没有意识到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意义和好处而对活动的发展不屑理会的话,那么将影响到活动开展的进程和效果。2.资金问题、设施问题也是成为阻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大因素。学校要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然需要一些器具设备,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国家和学校的支持,没有一定的资金的话,开展活动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资金问题也是首要问题。学校的设施很重要,没有一个完善的场地器材,体育场馆的管理形式,学校组织力度不够,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一部分原因。因此,教育部了文件,意见中提出,一些学校体育经费缺失的问题,应着重关注。要加大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了投入,以保障体育经费和在校学生的人数成正比;要认真完成规范的要求,对体育场馆的设施建设,科学合理的布置体育资源,也要更有利的利用资源的使用。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各种运动需求。3.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主观原因分析。学生本身的因素由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性别、年龄、健康程度、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年级、体育运动的素养、以及自我意志力等。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体育运动的减少与学校组织不积极,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主要的运动形式都是自发一起活动的小群体、自主锻炼、单项体协、健身俱乐部、各班级院系的集体活动。其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就是自发的小群体,组成的人数不定,但一般不会太多,可能是兴趣爱好、习惯相同的同学,可能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可能是一个班级的同学,一个寝室的室友而自发的组成的小群体,因此各种活动的形式,种类也会因为群体里的人员关系而比较相对固定并且会相互影响。这种情况很缺乏统一,不能很有效的合理的管理,活动的自主,随意性比较大,带有很大一部分的随意性以及不确定性,这样会使活动本要达到的效果受损,从而事倍功半。但是其他的方面中的俱乐部、社团、班级、院系、单项体协等比较正式正规的团体组织的一些活动,会比较正规,有很好的管理,很好的因人而异而设计合理的运动形式,但却多半因为经费、时间、空间、场地等一些因素而影响着他的发挥。有些团体运动会因为某些因素让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竞技性和局限性。很多同学会因为活动的规中规,学生会觉得有难度而不去积极主动的参加,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形式和内容不全部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身体实际所需要的,从而在这些方面上也一定限度的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更好的展开和实施。4.阳光体育运动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的完美结合。提出阳光体育教育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和需要的。其活动的目的及初衷就是想让学生走进阳光下,参与各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对于小学,中学生来说,是学校的体育课程、社区运动、家庭教育的一个结合体,但是对于每天生活在校园里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这种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学校里体育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和目标,是当代大学校园体育运动的一种表达形式。从实际来讲,关注学校的体育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刚刚建国开始我们国家和党就在研究和出台各种办法和措施,而现在又以阳光体育的这种形式提出措施,再次把体育教育提升到更高的一个高度,这正应该给我们一个更好的警示,更应该更好的思考和总结。为什么当今的学生体质下滑的那么快?为什么青少年可以运动的时间那么少?他们真的很忙吗?哪又都在忙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出的方法和措施没有落实在现实中去,没有更好的坚持下去。因此这次我们应该尽全力保证这次活动的可持续的发展、让阳光体育活动的运动形式能有充分的运行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初的想法,让青少年运动起来,让青少年的体质增强。

三、结语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是不单单的服从上面的命令传达、下面简单执行的过程,而是更应该形成学生自愿的,内在存在的一种力量。要由“要求我参加”转变成“我要主动参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自身的需求,自身的了解,和认知去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这也是此行活动的宗旨。创建浓厚的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氛围,迎合学生的需求,科学组织、强化、促进校园体育运动的发展。

作者:张迎泽 单位:临汾电力高技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4(8):10-14.

[2]石云龙.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初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3):92-96.

[3]沈建峰,庞元宁,陈建嘉等.“阳光体育运动”对四川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认知方面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5):795-800.

第12篇

一、小学阶段推进阳光运动模式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基础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近些年来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课余时间较少,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近视、肥胖的小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在小学阶段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正是贯彻了教育部的号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单单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小学生养成乐于运动的习惯。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佳体现,它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运动的重点,结合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使孩子在快乐中享受体育。小学的阳光体育教育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学生喜欢怎样的运动课模式,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阳光运动模式在小学体育教育的推广能够使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能够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小学生的个性、运动技能以及意志力,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是对传统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在传统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之上,扬其长,避其短。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弊端,在传统体育教育中,课堂中老师是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育课往往表现为一种“被迫的运动”,而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阳光运动对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阳光运动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由于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其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因为教育体制的因素,小学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始终无法撼动,都是“一切服从于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的教育往往不受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的操场就是一片空地,没有任何运动器材,这种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都使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举步维艰。由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往往许多班级的体育课都是由一个老师教授,有的老师甚至还会承担其他的教学任务。阳光体育运动则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备案课堂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新颖运动形式需要老师花费时间去学习再来教授学生,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之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丰富体育课堂,这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的重要客观因素。阳光体育运动提倡引进多种样式的体育运动形式,但是引进的体育运动要简单、易操作危险系数低,适合小学生。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难度系数不高,而且容易学习,对于改善体质有着极大的作用;健美操是一种相对新颖的运动形式,传统思想认为健美操不适合孩子,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健美操有利于展现孩子的活力,活动身体各个环节,增加身体柔韧性;队列比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但是由于现阶段思想的局限,多样式的体育运动很少被引进。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多样的运动形式为基本特征的,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仍然缺乏多新颖的体育运动形式,依然在沿袭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踢足球、跑步以及拍篮球仍然是体育课教授的重点内容。另外,体育课的形式也趋于单一,仅仅是老师教授,学生模仿,缺乏师生互动,更是缺乏一些趣味比赛,无法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阳光运动模式推广的可行性措施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推广阳光体育运动模式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体育教学课程,树立牢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积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必须避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运动的意识,使学生养成终生运动的习惯。

2.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阳光体育运动的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师生关系融洽、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进行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是为了学生有一颗阳光的心。愉快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孩子们在快乐中运动,因为运动而快乐,也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被迫运动”的尴尬局面。小学体育老师要注重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一个放松的心情,正式运动之前要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老师可以讲一些关于体育趣闻笑话,充分活跃气氛。

3.引进多样化的运动形式

阳光体育运动要充分体现其多样化的运动形式,要实现师生的平等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引进新颖的运动形式,同时又要适合小学生,这样才有推广的价值,诸如队列操、健美操、太极拳等简单易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运动,组织运动,积极发言,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