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薛宝钗性格

薛宝钗性格

时间:2023-05-29 18:1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薛宝钗性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性格;人物特点

引 言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在文坛上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撼动。而且纵观整个文学界,没有那一部作品能够形成一个类似“红学”而言的,拥有足够多的人潜心研究的流派。《红楼梦》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魔力,笔者认为除了曹雪芹没有完整写完整部作品,而是由高鹗撰写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书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人物数量之多,而且各个性格饱满,这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用画笔描绘当面汴梁城的繁华的话,那么,曹雪芹的《红楼梦》便是通过文字向世人展现,文学的独特魅力――不牵不强,浑然天成。

有人说薛宝钗是个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还有人说她是封建势力的帮凶。而我认为,任何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人即使封建社会的受害者,也是封建社会的帮凶。封建社会中的人,既受封建制度的压迫,也用封建制度压迫着别人。受害者既是帮凶,帮凶既是受害者。

薛宝钗却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聪明的的人,她冷峻,识时务,又不像黛玉那样是小性子。在生活中,宝钗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1、薛宝钗气质优雅,有淑女风貌

女人的气质所彰显的智慧修养和美丽的容颜相得益彰。“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肌骨莹润”,“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她不像王熙凤那样泼辣、俗气,单看她卧病在床那节,她“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簪儿蜜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看去不见奢华,视觉雅淡。宝钗是公认的淑女,她把自己的外表美,体现在素雅之中,“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用她咏白海棠的诗句来说,可谓“淡极始知花更艳”。美在自然,她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在平淡中见真奇。

2、薛宝钗聪明能干,有管理贤才

薛宝钗之所以被贾母,王夫人等认为是最佳儿媳人选,是与她的聪明才干,尤其是持家能力分不开的。薛宝钗虽然“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拿出处理的方法,替人分忧。在王熙凤病重的时候,薛宝钗受王夫人之托,协助探春、李纨一同打理大观园。按理说,宝钗不是两府上的人,她不过是和母兄寄住在此,即使大观园少了王熙凤没人管,怎么也不可能让她协同探春、李纨来打理啊。但是王夫人最终还是让她这个寄住府上的外甥女来承了这个事,而她也的确承下了这个事,理家虽然是以探春为主,但宝钗的见解办法似乎比探春更高,她要用学问提着,不仅要除弊,还要保全候府体面,并通过改革使得下人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大家心齐,结果,果然让园子里的这些老姥姥们服帖。又如惜春奉命作画,幸亏有宝钗见多识广,深谙画技,帮了惜春的大忙。

薛宝钗如能生在现代社会,她的才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她的用武之地将广阔的多。

3、薛宝钗贤淑有德,有容人之量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论才貌不在黛玉之下,但是,在大观园中惟一能让众人信服的人就是她,所以,她被冠为群芳之首。如果说黛玉报人以直,凤姐御下以威,宝钗则挟德令人归化,整个大观园无不在其笼络之中。赵姨娘一生只称赞过两个人,一是个马道婆,一个就是宝钗。宝姑娘气质典雅靓丽、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对上尊重顺从,对姐妹稳重宽容,对下平和亲近。宝钗装愚守拙,罕言寡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虽有野心,却掩盖在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正因为宝钗具有这种涵养,使她虽然生活在尔虞我诈的贾府,却能如鱼得水。

4、薛宝钗博学多识,乃才华横溢

“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不但乖巧儿、聪明、能干、而且又很有才华。在第十八回中薛宝钗劝宝玉把“绿玉”该掉,一来说她精明,二来又表现了她的才华。连作者也不只同情薛宝钗,还大大的赞美她,一赞美她的才,二赞美她的貌。她十分博学,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通,甚至但凡书上提及的草木之名也无所不晓,致使史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她“知道的竟多”。艺术造诣又深,或三言两语,或侃侃而谈,无不鞭僻人理,作者的不少艺术见解就是通过她的口来表述的。至于诗才之敏捷,足与林黛玉媲美,笔挥海棠诗,讽和螃蟹咏,案翻柳絮词,博得众誉。

5、薛宝钗心机暗藏,虚伪无力

薛宝钗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总而言之,在《红楼梦》这本书里,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称赞,他的性格特点是很全面的,气质优雅,有淑女风貌,聪明能干,有管理贤才,贤淑有德,有容人之量,博学多识,乃才华横溢。但是她也会被人认为有点冷酷无情,而且她把自己的感情掩饰的非常深,被人比喻为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她深深的受到了封建社会思想的束缚,严格按照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从来不会有逾越之处。个人能力,容貌都非常的出众,却逃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从根本上说,薛宝钗也是红楼梦中众多悲剧的人物之一。

结 语

在大力提倡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作为一名感性的《红楼梦》的忠实读者,我想,充分认识薛宝钗这位红楼女儿,能有助于女性和谐地融入社会,体现自身价值和自我价值。宝钗是一位冷美人,她有病时服的是一种配方极为特殊的“冷香丸”。她虽然才貌不减黛玉,“任是无情也动人”,却是礼法自持,决不让感情战胜理智。

【参考文献】

[1]段江丽.从小说叙事到影视叙事的改编空间――关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思考[J].红楼梦学刊,2007(03).

第2篇

关键词: 小说《红楼梦》 薛宝钗 非凡才能 世俗世故

又读《红楼梦》,颇有感触,尤其是对薛宝钗。薛宝钗是和林黛玉可以作众多类比的女性,但正是这种类比,使得人们在同情、喜爱貌美如花、温柔多情的林妹妹的同时,不自觉地把宝钗放在对立面,薛宝钗似乎成了阻断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从而为众多“红迷”所贬抑。那么宝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小说《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里我发现她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物。当然,她也有世俗世故的一面。她不浪漫,太现实,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这在彰显她的聪慧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一个圆滑甚至狠毒的宝钗。然而从辩证的角度着眼,宝钗性格中既有美感因素,又不乏世俗因子;既才能非凡,又富于心计。

一、优雅淡定的性格与为人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温柔多情、柔弱美丽与稍有叛逆的品性让千万“红迷”为之着迷。相比之下,薛宝钗的形象长期以来就埋没在这样的阴影下。要认识薛宝钗,我们只有抛开林黛玉光环的掩映,实实在在地认识这位非凡的人物。说薛宝钗是非凡的,不仅因为她有着不亚于黛玉的美貌姿色、温柔性情,不乏探春、熙凤的管理才能,而且因为她比大观园里的所有人更明智、现实、理性、大度而热情。况且她貌美却不施粉黛,善于管理却不显狡猾自私。这无疑增加了薛宝钗形象的完美度。

宝钗知书达礼,温敦聪颖,胸襟宽阔。“忽来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但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红楼梦》第五回)。作为富室娇女,她能如此的大方、大度实难能可贵,这是一种天生的平和心性,也是良好教养的结果。她不事奢华:“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红楼梦》第七回)“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红楼梦》第四十回)。处于富贵侯门、挥金如土的环境中,却能具有朴实的生活作风,这正彰显了宝钗优雅淡定的个性。

薛宝钗同样有着非凡的才华。在贾府中,文才上能与林黛玉伯仲抗衡的,只有她。便是惜春画画,她也能说出一大篇见解来。治理家务上的本领,在大观园的改革中就已充分表现出来。她顾全大局,又施播恩惠,落得人人满意。即便是最后仓促与宝玉成婚,受到冷遇,仍是能够把委屈埋在心中,应酬周旋,想办法修复宝玉的心理症结。宝玉出走后,虽“暗中垂泪,自叹命苦”却仍打起精神来过日子,并没有像黛玉一样,动不动就萌发死的念头。

薛宝钗堪称完美,若放在皇宫禁苑,她是一位能够母仪天下的标准典范;若放在富室豪门,她是一位贤良能干、恩威并施的主母;若下嫁了白衣秀士,她准能相夫教子,让他们出将入相;若相公是位风雅之士,她还能与他吟咏唱和,谈古论今。

薛宝钗就是这样一个既成熟理智又心理健全的女子。后人大约出于偏爱黛玉的原因,把她说成是窃取别人爱情的奸恶之人,这在人性上有失公允。

二、世俗功利的思想及本质

当然,这样的薛宝钗还不是完整的薛宝钗,在她非凡的才能潜质背后,在欣赏了她的温顺柔情之余,又能让人体察到什么呢?首先我们看看薛宝钗为什么来到贾府。在宝钗来贾府之前,薛家已经败落了,而贾府却是豪门,薛姨妈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虽说豪门深似海,但为了家族的前程,让自己女儿跳入豪门内宅成为宝眷无疑是唯一速成法。而且亲眼看到逐渐败落的贾府在元春成为贵妃后又兴旺起来,这为她提供了范例。面对京城,心中已盘算好了宝钗(也是薛家)的两条路,一条是“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红楼梦》第四回),荣升为皇帝的小老婆。如果此路不通,再行第二条,做皇帝的小小舅子(老婆之弟为小舅子,小老婆之弟故为小小舅子)、贾宝玉的大老婆。

薛氏母女来到京城后,见竞争当皇帝嫔妃的人太多,并且都是“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红楼梦》第四回),知此路不通,于是住入贾府中的梨香院,宝钗的精彩人生开始上演了。作为“道德楷模”,宝钗在大观园中是首屈一指的,论聪敏博学,她在大观园中也是谁都望尘莫及的。她能参透“温良恭俭让”这些道德面具,知道凭这些足以赢得掌握宝玉婚姻大权的贾府老太太、太太、奶奶们的喜爱。宝钗运用这些,如同武林高手运用绝世奇功的心法字诀一样,深透每个字诀,就能化成无数招式,“以不变应万变”应付突如其来的攻击。侠士的武功能练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就足以笑傲江湖了,而宝钗自然能笑傲大观园。

史老太君也领悟宝钗之不凡,一次忍不住对薛姨妈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薛姨妈听了,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宝玉之妻”这尊号,对宝钗来说,已是探囊之物,垂手可得。

大观园中的丫头们见宝玉与黛玉好,便以为黛玉必为宝玉之妻,却不知道宝钗虽未更多地接触宝玉,但她的一切行动,就如同釜底抽薪般奏效。宝玉婚姻决策者史老太君、王夫人之意自不必说,大观园中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就连身处深宫的元春也知道。她见过宝黛两人的诗,两人的诗就如同李纨所评:“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黛玉诗);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宝钗诗)。”(《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所谓诗如其人,深谙封建礼法的元春当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在端午节送礼时,特意给宝玉和宝钗送一样的礼,而黛玉的礼却同探春三姊妹一样。(《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钗收了礼,心领神会,随后宝玉来看她的红麝串子时,她毫无顾忌地露出了一段酥臂,使宝玉顿时成了一个呆雁”(《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此时她已胸有成竹,认定“金玉良缘”指日可待,不然深谙封建礼法的她不会这么不小心让宝玉看到这段酥臂。不可否认,当时宝钗的酥臂对宝玉的诱惑力是极大的,宝钗也深知这点,她不只认定“金玉良缘”,更想赢得宝玉的心,降服宝玉,带他走上仕途。然而宝玉是补天的灵石,本质是纯洁的,不是世俗的。宝钗虽然智商极高却无法理解这些,她陷入世俗纷争的泥沼中太深了。她只能步入李纨和元春的悲剧后尘,力争到了一张荣耀的“结婚证书”,但那个男人,她终究无法得到,成了没有灵气的混浊物。

看到这些,不禁感慨:唉,苍天为何要如此捉弄人世间呢?想她不过是个十几岁的闺阁弱质,如果把她看得心机太深,仿佛是奸诈狡猾的大阴谋家,我想是有点小题大作了。她只是一个善于适应环境,有能力把各种关系处理得完美的小姑娘罢了。

三、爱情与前程的较量,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与林黛玉的爱情竞赛,使薛宝钗的理想与现实出现错位。薛宝钗是冲着前程来的,本想夫贵妻荣,实现其人生目标,但薛宝钗与贾宝玉在人生道路问题上存在着思想上的鸿沟,这才是薛宝钗不可逾越的鸿沟。

作为一名女性,在男尊女卑女性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封建社会中,薛宝钗不可能有独立实现其“青云之志”的机会,她必须借助于外力,借助于“好风”。因此薛宝钗唯一的出路便是通过婚姻觅得一位好夫婿,通过夫婿的金榜题名、仕途高升、立身扬名而妻凭夫贵,实现她的“青云之志”。在成为皇室一员的希望落空之后,她只能寄希望于她身边的可能实现她“青云之志”的人了。而这时贾宝玉成了她本不多的选择中的佼佼者。再加上以贾府地位之高,宝玉地位之重要,又有“金玉良缘”之说,这“宝二奶奶”的宝座还是值得一争的。

不管她是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总之她是卷到这场爱情纷争里来了,并且在这场纷争里还占有不小的优势。她讨得贾府上下的欢心不说,更重要的是在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元妃眼里她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在元妃赐给贾府众人的物件里,唯有她与宝玉的一样。这是贾府最高统治者对她的看重,聪明的薛宝钗怎能不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呢?于是从不爱红色、从不爱好首饰的薛宝钗便把这串御赐的红麝香珠天天笼在手腕上,这同她脖子上的金锁一样时刻提醒着周围的人们“金玉良缘”的存在。这时她内心里想必早已认定这“金玉良缘”了。

有了贾府上下的交口称赞,有了元妃的看重,薛宝钗离她的“青云之志”便更近了。剩下的就是劝导“富贵闲人”“无事忙”贾宝玉走上“正途”“立身扬名”了,而在这里她却遇上了难题。她劝导宝玉一番俗事为人的道理却被宝玉直斥为“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宝钗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挽救”宝玉,但是他们二者在本质上是冲突着的。他们两人永远也不可能走到同一条路上。薛宝钗最终获得了宝玉夫人的名分,但宝玉依然无法帮其实现“夫贵妻荣”的人生理想。爱情上的南辕北辙,理想与现实的大相径庭,注定了薛宝钗的悲剧人生。

与黛玉的超尘脱俗比起来,薛宝钗是入世的,是红尘中的尤物。与黛玉的薄福早夭之相对比,她又是宜夫宜子、宜室宜家的。她有着坚韧的生命力,无论怎样的挫折都不能让她轻言绝望放弃。小说中用牡丹来暗喻她,她的雍容娴雅、聪明大气,也只有国色天香的牡丹差可比拟。但个性的完美,也强不过造化这只翻云覆雨的手的拨弄。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正应了红颜薄命之说,一个让人分外怜惜的女子,嫁与东风枉自嗟。

参考文献:

[1]马建华.从商人文化看薛宝钗.红楼梦学刊,2000,(4).

[2]朱伟明.两种生命的存在方式――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及其文化意义.红楼梦学刊,1994,(1).

第3篇

精彩导读:借衣金钏,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薛宝钗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 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钏,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伯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情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

(1)

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2〗

第4篇

关键词:悲剧 薛宝钗 人物形象

翻开《红楼梦》,体会着发生在大观园中的每件事,体会着书中人物的每份情。其中薛宝钗这个人物从出场到结束,真可谓是一部悲剧。

宝钗的出场,远不及黛玉那般隆重,仅一段话即被带过。待选入宫,不过是给薛宝钗一个进入大观园的理由罢了。像宝钗这样一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封建社会完美女性典范,为什么会落选呢?但仔细想想,天子怎么会愿意选个“冷美人”呢?宝钗没有黛玉“娇”,凤姐“辣”,袭人“柔”,晴雯“媚”,平儿“俏”……应该是最不该去参选的吧。至此,“落选”开启了宝钗的这部悲剧。

班上不少同学读《红楼梦》,不责怪林黛玉任性霸道的天性,,却对薛宝钗谙于事故,曲意逢迎的“会做人”的封建遗风很是不以为然。他们对林黛玉寄人篱下的自卑刻薄,感同身受,心疼黛玉的不幸,对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津津乐道,而对薛宝钗急功近利、八面玲珑、明哲保身的处事风格大加抨击。并且把她当做了剥夺林黛玉生命和幸福的罪魁祸首来大加声讨。其实,宝钗身上有许多闪光点。

一.对薛宝钗的智慧解析

我想,如果宝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只需要一个条件:须眉之身。林黛玉的尖酸,挑尽了贾府人的“不是”。可当湘云让她挑宝钗的“不是”时,她只能说:“当然不敢”。这不敢,应该是不能吧。

宝钗十分有才华,她对封建礼教顶礼膜拜,而对自己不利的,就巧妙地扬弃;她处处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作为座右铭,在老祖宗面前和在寝室里发言,却变成了两个人;她不肖作诗,可是她出口成章;她喜欢宝玉,可不像黛玉那样寸步不离,只是偶尔卖弄下聪明,她深知要让宝玉成为终身依靠,需要贾母贾政的长辈之命,她给赵姨娘送礼物,善待和讨好每个人,让这个家族的人都在老祖宗和贾政面前评价“宝丫头是最妥当的”。宝钗还会在哥哥入狱后主持薛家大局,这一点,《红楼梦》中的哪个女孩能比得上她呢?

二.对薛宝钗的追求解析

“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的场景,淋漓精致的刻画了宝钗和黛玉两个不同世界女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黛玉的“葬花”,是在凭自己微薄的力量和方式,来抗争和逃避这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世道,这种消极的处事方式,不会朝前看,去往好处想,反映出了黛玉悲观自怜的人生态度。而宝钗扑蝶,反映了宝钗对生命的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她相信美好,她相信追求,她是实在的,执著的。

她希望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顺应世道,不仅仅为了自己,更多要光宗耀祖、显赫门第。她要进宫选女官也是想通过靠近皇权而惠及家人。

三.对薛宝钗的美貌解析

群芳谱上,宝钗抽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读书识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书中这样描写:“头上绾着黑漆油光髻儿,密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唯觉雅淡。”宝钗没有黛玉那般脱俗如天仙,描写不出服饰,宝钗的美是健康的、灵动的美;她长于交际,却喜欢文静、素雅的氛围。她这种鲜艳妩媚的健康美,同林黛玉的病态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反省其作品个人物性格中,我们一定要放在时代背景中感受人物的所作所为,薛宝钗深受封建正统流毒的侵害,最终为婚姻所累,吞下苦果。其实她自己只不过是封建大棋局中的一颗棋子,她的命运掌握不到自己手里。虚伪的封建道德,让她同样被现实蹂躏和折磨,“宝二奶奶”的地位,只是悲剧的前奏,弃妇是因果使然。这一封建淑女形像是复杂和丰富多彩的。

看完《红楼梦》的人,多为宝黛的爱情而感叹扼腕,却忽略了更有讽刺意义的宝钗的悲剧——她赢得了婚姻的胜利,却葬送了爱情;她获得了衣锦玉食,却抽空了心灵美好;她赢得了贾府上下所有人的喜欢,却独独失去了她最渴望的那个人的喜欢。金陵十二钗,宝钗应该是那最悲剧的一个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第5篇

在《红楼梦》中,作者既写了她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和平的性格,又展示了她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了她性格中的弱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在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的确很美,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薛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没看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第6篇

作为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世情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描写对象――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贵族主子都是既有钱又有闲者,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奢侈生活,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是在从事各种休闲活动。一些侍奉他们的奴仆、丫头也得以趁机忙里偷闲,开展一些自己喜爱的休闲活动。作品中的大部分篇幅都可说是在描写贾府内外贵族和奴仆的休闲活动,这使得《红楼梦》具有浓郁的休闲文化色彩。

《红楼梦》中参与休闲活动的人数众多、成员复杂,身份、地位、年龄、性别各异,既有地位尊贵的贵族主子,又有地位卑下的奴仆、丫环;既有白发老者,也有垂髫小儿,这使得作品中的休闲活动呈现出复杂多样性。概括起来,这些休闲活动大致可分为娱乐性休闲活动、艺术性休闲活动、知识性休闲活动、体育性休闲活动等几大类。在娱乐性休闲活动方面,主要有看戏、听曲、听书、赏灯、游园、野餐、饮酒、斗牌、掷骰、品茗、赏花、钓鱼、逗鸟、斗草、泛舟、行酒令、讲笑话、放风筝、放花炮、打双陆、抓子儿、编花篮、捉促织等。这是《红楼梦》中参与人数最多、形式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休闲活动,几乎涉及每一个章回。在艺术性休闲活动方面,主要有弹琴、写字、绘画等;在知识性休闲活动方面,主要有看书、作诗、填词、猜谜、下棋等;在体育性休闲活动方面,主要有踢球、射箭、打猎、斗鸡走狗等。《红楼梦》中的休闲活动描写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了作品主题

《红楼梦》通过展现贾府贵族奢侈享乐的休闲生活,揭示了贾府败亡的重要原因。整个贾府无论是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男性贵族当家人,还是贾母、王夫人、薛姨妈、邢夫人、尤氏、王熙凤等贵族夫人,抑或是贾宝玉、贾环、薛蟠、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贵族公子、小姐,都只知安享荣华富贵的生活,把从事休闲活动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全部,很少有人真正想到去勤奋努力工作,积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振兴贾府日益衰颓的经济,正如第二回中贾府管家周瑞的女婿冷子兴在与贾雨村的闲聊中所说:“(贾府)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作为贾府的男性贵族当家人,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放在心上……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胡羼”(第二回),最终因吞金服砂而烧胀死去。贾赦平时特别热衷于玩弄年轻女性,连贾母都对此产生了反感,责骂他:“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第四十六回)他还贪心不足地要强娶贾母最喜爱的贴身大丫头鸳鸯为妾,最终逼得鸳鸯悬梁自尽。贾赦还有收藏古玩的爱好,为了将石秀才家中收藏的二十把珍贵的旧扇子弄到手,他唆使贾雨村捏造罪名,将石秀才弄得倾家荡产,“如今不知是死是活”(第四十八回)。贾政是一个素性潇洒、不爱管事之人,大部分时间不是与一帮清客帮闲们下棋、吃酒,便是与家人闲谈,“所有大小事务一概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之乐”(第七十一回)。贾珍更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纨绔子弟,“哪里肯读书?只是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第二回)。即使在为亡父居丧守孝期间,他也想方设法肆意玩乐,“原来贾珍近因居丧,不得游玩,又不得观优闻乐作遣,无聊之际,便生了个破闷之法。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天天宰猪割羊,屠鸡戮鸭,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宰……贾珍志不在此,再过几日便渐次以歇臂养力为由,晚间或抹牌,赌个酒东而已,至后渐次赌钱。如今三四月的光景,一日一日赌胜于射了,公然斗叶掷骰,放头开局,日夜赌起来”(第七十五回)。贾琏平时一味沉溺于玩弄女色,他虽然拥有王熙凤、平儿这一对娇妻美妾,却仍是欲难填,“成日家偷鸡摸狗”(第四十四回),先后与“多姑娘”、鲍二家的等人鬼混,还偷娶尤二姐为妾。薛蟠则“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儿,终日惟有斗鸡走狗,游山玩水而已”(第四回)。他入住贾府后,“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渐渐无所不至,引诱得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第四回)。

作为贾府女性贵族当家人,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尤氏、王熙凤等人也只知道一味纵情享乐,接连不断地以庆生日、贺佳节、迎客人、赏花、游园等各种名义举办宴会,进行吃酒、看戏、听书、斗牌、讲笑话等休闲活动。这些休闲活动都花费银钱不小,仅贾母等人为赏桂花而举办的螃蟹宴一顿就花掉了二十多两银子,令乡下老妇人刘姥姥惊讶地感叹:“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第三十九回)即使是被贾府上下寄予最大希望的贾宝玉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贵闲人”,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阃厮混”(第三回),整天不是与贾府的女孩子闲玩取乐,便是在大观园中吟风弄月、作诗填词,从未想过要振兴贾府,因此脂砚斋评论道:“玉兄毫无一正事,只知安富尊荣。”

贾府上下没有起码的忧患意识,完全意识不到即将面临的危机,只知道大把大把地花钱,尽情肆意地休闲享乐。为了迎接身为皇妃的贾元春回家省亲,更是不计代价地特意修建了一座占地三里半的大观园,里面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奇花名木数不胜数,其布置之富丽堂皇、设计之精巧别致令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所花费的钱财之多令人咋舌,“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第十六回),仅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这一项花费就多达三万两银子。在元宵节晚上,大观园内张灯结彩、富丽堂皇,“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花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第十八回)。连深居皇宫的贾元春看到大观园内外的豪华情景时,也不禁“默默叹息奢华过费”(第十八回)。贾府贵族一方面只知穷奢极欲地享受休闲娱乐生活,不知勤俭持家、开源节流,导致经济上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另一方面肆意欺压百姓、巧取豪夺,甚至打死人命,最终被朝廷抄家,贾府因内外交困而不可避免地彻底走向败落。

展现了人物性格及命运

就整体来说,《红楼梦》中描写的休闲活动因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性格教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像贾母、王夫人、薛姨妈、邢夫人、尤氏、王熙凤等养尊处优的贵族夫人们尤其喜爱参与看戏、听曲、听书、赏灯、游园、斗牌、讲笑话等娱乐性休闲活动;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惜春等具有较高学识和文化品位的贵族公子、小姐们格外钟情于看书、写字、作诗、填词、绘画、下棋、弹琴、猜谜等知识性和艺术性休闲活动;而像贾珍、贾琏、贾蓉、贾环、薛蟠等纨绔子弟则特别喜爱参与吃喝赌、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等庸俗而刺激的休闲活动。至于贾府的丫头、戏子一类天真活泼的少女如晴雯、麝月、莺儿、芳官、官、藕官、蕊官等人十分喜爱参与斗草、撷花、抓子儿、编花篮等休闲活动;而贾府的男仆和中老年女仆如焦大、李贵、焙茗、何婆、迎春的乳母等人喜爱参与喝酒、斗牌、掷骰等休闲活动。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内外的休闲活动,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结局。如在第一回中,作者通过描写甄士隐的日常休闲活动来展示其清雅脱俗的品格,“这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在第十七回中,通过描写贾政、贾宝玉及清客们游览大观园并题写对额诗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贾宝玉的才思敏捷、聪明博学,贾政的威严古板、虚伪做作,清客们的阿谀奉承、圆滑世故。在第二十回中,通过描写贾环与薛宝钗的丫环莺儿因玩掷骰游戏而发生争执的情景,生动展现了贾环的无赖蛮横、莺儿的心直口快、薛宝钗的人情练达。在第二十二回中,通过描写贾府众人在元宵节设春灯雅谜并进行猜谜活动的情节,一方面反映了林黛玉、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等人的才华学识;另一方面暗示了她们的不幸命运,正如脂砚斋在这一回的回前评中所说:“灯谜巧隐谶言。”在第二十八回中,作品通过描写贾宝玉、薛蟠、蒋玉菡等人饮酒、行酒令的情景,生动展现了贾宝玉的多愁善感、薛蟠的呆傻粗俗、蒋玉菡的温柔细腻,预示了贾宝玉在爱情方面的悲剧结局和蒋玉菡后来娶袭人为妻的喜剧结局。第三十七回重点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结社赏花、吟咏唱和的休闲活动,作品通过他们所作的诗歌巧妙地反映了各自的性格和命运,如薛宝钗所作的咏白海棠的诗句:“珍重芳姿昼掩门”,从中可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的贵族小姐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暗示了她后来被贾宝玉抛弃,独守空房、冷落孤寂的命运;“淡极始知花更艳”,表现了她罕言寡语、随分从时、善于笼络人心、受到众人夸赞的形象特点。

在第四十一回中,作品通过描写妙玉请贾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品茶的情景,生动展现了妙玉清高、孤僻、怪洁的性格,暗示了她内心对贾宝玉的隐秘情愫。在第六十二回中,作品通过描写贾探春在下围棋时理家的情景,展现了她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及精明能干;通过描写香菱与官斗草时的情景,展现了她的聪明机智、诙谐风趣;通过描写史湘云饮酒划拳的情景,展现了她的豪爽不羁,正如脂砚斋所说:“探春围棋理事,气象严厉;香菱斗草善谑,姿态俊逸;湘云喜饮酒,何等疏朗。”(第六十二回回评)在第六十三回中,作品通过描写薛宝钗、李纨、贾探春等人夜宴行酒令时所玩的象牙花名签子所镌的诗句,或揭示她们的性格,或预示她们的命运,如薛宝钗所抽中的花名为牡丹,诗句为“任是无情也动人”,揭示了她灵魂冷漠而又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李纨所抽中的花名为老梅,诗句为“竹篱茅舍自甘心”,揭示了她寡欲守节的形象特征;贾探春所抽中的花名为杏花,诗句为“日边红杏倚云栽”,暗示了她后来远嫁他乡的结局。在第八十二回中,通过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喝茶聊天时的情景,展现了贾宝玉反对八股科举制度的思想性格。在第八十六回中,通过描写林黛玉为贾宝玉讲解琴书的情景,展现了她的聪慧博学、高雅不凡。

串联推动了情节

小说中主要情节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包括休闲活动在内的寻常小事的串联推动作用。《红楼梦》中描写的不少休闲活动成为情节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媒介物,使作品的情节发展显得合理自然,如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因为在元宵节晚上让家人霍启带女儿英莲看社火花灯,导致女儿丢失,从而有了后来英莲被歹徒拐卖,又被薛蟠抢夺带入贾府的一系列情节。在第二回中,湖州人贾雨村因闲游到扬州而幸运地成为林黛玉的老师,又因闲游而遇见了贾府管家周瑞的女婿冷子兴,通过与他的闲聊,了解到贾府的相关情况,这为他后来送林黛玉入贾府,被贾府推荐为官,为贾府徇私枉法,葫芦乱判葫芦案等一系列情节埋下了伏笔。

在第五回中,因为宁国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特意治酒邀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赏花。贾宝玉因为尽情游玩而有些倦怠,想找地方睡觉,被秦可卿安排到自己的房中睡觉,从而梦中来到太虚幻境。作品通过贾宝玉无意中偷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图画、判词和所听到的金陵十二曲等情节描写,巧妙地向读者介绍了晴雯、袭人、香菱、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等人的性格及其命运结局。在第十一回中,王熙凤在宁国府游园时偶遇在此游园的贾瑞,由此引出下文贾瑞勾引王熙凤,结果被其多次戏弄并最终丧命的情节描写。在第十五回中,王熙凤因为在铁槛寺与众人喝茶闲聊,从而引出尼姑净虚趁机怂恿其拆散他人婚事以谋利的情节描写。在第二十三回中,贾元春在游览大观园后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时,觉得大观园不应该寥落无人,于是让人通知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李纨等人搬进大观园居住,从而有了他们结社、吟诗、弹琴、下棋、赏花、听戏等一系列情节描写。在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参加冯紫英的宴饮聚会、行酒令活动时结识了忠顺王府的伶人蒋玉菡,因彼此倾慕而互赠礼物,一方面暗中埋下了蒋玉菡后来迎娶贾宝玉的贴身丫环袭人为妻的伏笔,另一方面引出后来贾宝玉因得罪忠顺王府而被贾政毒打的重要情节。在第三十回中,袭人因为只顾看晴雯、宝官、玉官等几个女孩儿在院子里玩游戏,没有听见贾宝玉的叫门声。当她姗姗来迟地给贾宝玉开门时,被怒气冲冲的贾宝玉误认为是其他丫头而用脚踢伤。贾宝玉踢人、袭人被踢这两个平时绝难出现的事件,因为这次休闲活动的出现而显得比较合乎逻辑。在第三十七回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等人结下诗社,从而引出他们互相唱和,写下咏白海棠诗、咏诗、咏螃蟹诗等一系列情节描写。

在第四十回中,主要描写了贾母率众游园、行酒令等活动,随后引出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等一系列情节描写。在第四十三回中,贾母约众人为王熙凤凑钱庆贺生日,设宴、看戏,从而引出贾琏趁机与鲍二媳妇鬼混,导致王熙凤撒泼吵闹、平儿无辜挨打、宝玉为平儿理妆等一系列情节描写。在第五十九回中,薛宝钗手下丫头莺儿因为闲暇时用柳条编花篮、采花玩耍,结果与掌管花草树木的何婆发生矛盾冲突,由此引出何婆打女儿春燕出气、春燕向贾宝玉求救等一系列情节。在第六十二回中,香菱因为与官玩斗草的游戏而弄脏了裙子,从而引出贾宝玉请袭人为香菱换裙子的情节描写。在第七十三回中,贾母手下丫环傻大姐因为一时无事而到大观园中玩耍,在园中掏促织,在山石背后捡到了绣春囊,被邢夫人发现,从而引出了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这个重要情节描写。在第百十一回中,周瑞的干儿子何三在赌场掷骰闲聊时谈到贾府钱财众多而在家留守的人不多的情况,从而引出下文中他勾结歹徒盗抢贾府钱财的情节描写。在同一回中,妙玉因为到贾惜春房中下棋闲谈时被盗抢贾府钱财的歹徒发现,从而引出下文她被歹徒用闷香熏倒抢走的情节描写。在百十七回中,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局赌钱喝酒时谈到王熙凤对他们不好的话题,从而引出下文中他们合谋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卖掉以泄愤、弄钱的情节描写。

概而言之,《红楼梦》中的休闲活动描写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但生动展现了封建贵族大家庭中各类人物的休闲生活,集中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意蕴,展现了人物性格及命运,串联推动了情节发展,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晶,给人以深远的启示,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分析。

第7篇

形象概括:

1、林黛玉 :冰雪聪明,敏感多疑,为了爱情柔肠寸断,泪尽而逝。

2、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

3、秦可卿: 性格比较保守,缺乏反抗精神。

4、王熙凤 :凤姐聪明能干,她头脑灵活。

5、贾元春 :元春举止雍容大度,有着身为“娘娘“的贵气和霸气。

6、妙玉 :妙玉生性清高孤僻,才华横溢。

7、史湘云: “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

8、贾探春 :聪明能干,活跃且好奇,性格乐观。

9、贾迎春: 人心地善良,但脾气懦弱,善良的有点愚昧。

10、李纨: 性格温柔,且宽容忍让。

11.巧姐 :应属单纯外向型性格。

第8篇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

一、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

林黛玉前世若真为绛珠仙草,“还泪”今生,那她亦是不可长存于人世的。当泪水殆尽之后,生命随之而去。本是仙性之人,即使在尘俗的种种禁锢与命运的安排下,当然依旧会保存脱俗之性,而林黛玉所拥有的挚纯高洁的性情太过纯粹,太过明净。在人间的命运尘事生活之下不得已表现出善嫉小性儿等表面的缺陷。无奈这些小性儿只因她对自己对贾宝玉的“真”,她活在“情”里面,执着“痴”的尊严。

对于林黛玉的人间存在姿态,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和她与薛宝钗对比之时做了概括:林黛玉在做诗,在恋爱,沉酣于意境,任自然的表现自己的灵性,代表当时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感情。林黛玉本神性的情致是始终如一,是先验的。她不可能会沾染世俗,而又本存在于人间,这对林黛玉来说注定一生忧苦连绵,化泪为河。再细细想来,林黛玉实在孤高明净。浸于世俗中她看的并非不清楚,但由性情之因,躲于一旁不可入世。只得忧叹草木自身,为唯一的知己贾宝玉“还泪”一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沼陷沟渠”。书中林黛玉短暂一生应验了前世,完成今生。而这只存在书中,放到现实的任何一个时代,林黛玉这样纯粹的性情似乎不能是现实,她所代表的是仙界的一缕精魂。在书中安排对照下才可成人。

(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

将妙玉放入此节并非说要把妙玉等同为一种仙界遗魂,而是仿佛有高洁之魄,也或是其外在的追寻。但她“洁”是显然的,只是在佛门中未修得超脱。

妙玉是神秘的,身世是扑朔,但从她有贾府公子小姐们都没有的茶具,而且被特指为“金枝玉叶”很可能出身高贵在四大家族之上。自称“槛外人”的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不在众芳之下确“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云空未必空”,作为一个妙龄女子,秒玉身在佛门心恋红尘亦是可被理解,但逃离不了命运的背谬。周汝昌先生更指出:“妙玉是雪芹书中抱着悲愤心情而重彩描绘的一个最重要最奇特的女性……乃是一个异样高洁(虽然有点矫俗太过)而不肯丝毫妥协的少女,对她的评价,在全书中恐怕应居首位。”但是这括号里的“矫俗太过”是妙玉很致命的缺陷,使她由仙子一族谬背成凡。也正如邢岫烟深知的妙玉“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妙玉是在一种“洁”与“俗”的两个巨大反差中尴尬生存,本身的存在形式亦是悲剧。

二、世间正道涩消人

(一)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宝钗

红楼女子原本就使人觉得早熟,而薛宝钗在早熟中,更可说是千锤百炼。以她禀赋的智慧才华,修养到的胸襟,同对时代潮流认真的攀附,若是生为须眉,定可以出相入将。就在名媛或诰封的贵妇中,宝钗的才貌懿德都足以坐第一排。

然薛宝钗的处处完美,暗中的处心积虑又多为世人所贬。再重温王昆仑先生所写的《薛宝钗论》的一段结语,“薛宝钗是一个以身卫道的实践者呢?还是一个为了自己而残害别人的自私者呢?我们的作者不做善与恶的宣判。如果人们说她是个善良的人,她比李纨善良的深刻吧!如果她是一个罪恶的人,她比王熙凤罪恶的高明吧!至少她是一个坚决而完整的强者。宝钗是在做人,秉着自己时代的教养,她学习一切,她应付一切,她努力要完成女性生活的最正常标准的任务,她有权利为做一个人的妻子而战斗。她不知道――是不主张知道超越这个以外的东西。想不到那镌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字迹的金锁,却正是引导着她趋于惨败的魔鬼。黛玉没有金锁锁住,被抛到时代外面去了,宝钗死抱着自己的项链,却被活埋在时代里面!”

在我认为,“被活埋在时代里面”的“时代”延伸开来并非指那个特定的封建时代,而是自身存在于人世的现实状态与标准。完全属于世俗人间的东西。薛宝钗虽然才识过人却是甘愿在生活中生活,而她要驾御的对象本和她非一类,注定是一场空悲剧。而薛宝钗在存在的生活中太过完美而显的不真切,不单单是表面给人感觉的不真切,她这个迎合生活的面具,亦和林黛玉的明净一样,太过纯粹。纯粹中总会有单薄之感。

(二)才自清明志自高――贾探春

将探春放入“人”这一章内心并不是乐意,如若她亦是“人”,那也绝是人中的精英。探春在书中是唯一一个能和林、薛、史相互抗衡的贾府子孙。四春里,迎惜的生命形态黯淡灰色,元春虽享荣贵,但只是顺从形式的发展,依循世俗价值而得,都不及探春的发奋图强,不断激励自己的意志,鼓励自己的生命来得有意义。

如果说湘云的豪迈具有诗人气质、名士风度,那么探春的豪迈则更多地强调实现“自我”,希望生命之光能普照人间。她说过,自己但凡是一个男人就要到世上去干一番事业,正是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心声。这是一种政治家的气魄和风度。正因为如此,在贾府中探春最早感觉出这个大家族所潜伏的种种危机。只有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方能敏锐地体察出来,并且敢于指出它的弊端的严重后果。第七十四回发生“抄检大观园”之事,探春的伤心也好,愤怒也好,其实都是冲着一件事:这是自杀自灭的征兆。她愤怒地说:“别忙,抄你们的日子有呢!”这才是探春担心的真正缘由。只有探春一人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凤姐一流人物何能想到、看到、说出这一层来!

第9篇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女儿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11-01

一、博爱情怀下的叛逆与悲凉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用“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来评价贾宝玉的情感处境。心之劳,皆由爱之博而生。所谓“爱博”,不仅指其爱是博大的,包括了亲近、爱恋、尊重、体贴、同情等等,还表明这爱所及的对象也是比较广泛的。而在这博爱情怀之下,蕴含着的其实是深邃的叛逆思想与难以拂去的悲凉感慨。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承担着光兴家业的重大责任,而其父贾政也时刻督促着他走上仕途经济的道路。但是,整个腐朽没落的上流封建社会中蔓延着苟延残喘的末日气息,贾宝玉见证着身边的一群群纨绔子弟是怎样靠着各自家族的势力在疯狂的享受着奢靡腐烂的生活。贾宝玉痛恨贾赦类色鬼的卑鄙行径,痛恨薛霸王类仗势欺人嚣张跋扈的可耻行为,但是在礼教的高压之下,他难以作出离经叛道的行为来。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他有贾母的溺爱,他能够躲在大观园中混迹于姐妹周围,“干些作养脂粉的勾当”。正是这种优厚的生活使得贾宝玉能够在觉得“浊臭逼人”之后回到大观园这个美丽的地方。大观园是贾宝玉净化精神的圣地,在这个美丽的后花园中,他找到了一个纯净的不受世俗干扰的小天地。这是一个真情世界:群芳作诗,争奇斗艳;贾母宴游,儿孙随行、笑语不断。虽然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但贾宝玉正是在这稍纵即逝中看到了情与理的冲突,真与假的斗争,看到了纯洁人性的美好与可贵。不论贾府三春,抑或林薛之属,甚而晴雯之辈,贾宝玉都对其有着深切的关怀。

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间的游走与抉择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随警幻仙姑梦游太虚幻境,曾听得一段词曲。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其中的“怀金悼玉”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对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情感。

关于薛宝钗这个人物,以及贾宝玉对其究竟是什么态度,历来都是红学中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本人认为,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个人物的时候,价值判断是明确的,即他不会认同这个人物;但是,对其情感态度则是复杂的,既有欣赏、喜爱,也有批评、讽刺,而在这众多情感之中,悲悯是最为主要的。贾宝玉看到了薛宝钗身上非常美好的一面,但他同时看到的远不止这些。他从宝钗三番两次的对其所说的规劝之语中,从金钏死后宝钗在王夫人面前让人寒彻心扉的表现中,看到了一个受到封建陈腐思想荼毒的女性。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悲悯之情,其实也是对所有不完美女性的悲悯之情,他痛惜这些本应拥有纯真天性的女儿们受到的熏染与荼毒,痛惜她们丧失掉的新鲜、流动的生命力,痛惜着整个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与戕害。

与之不同的是,曹雪芹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上升到超乎世俗的高度,过滤了物质的附丽,有的只是单纯而美好的“木石前盟”,这种生于情、止于情的情感显得更加深厚而动人。

正如楼霏先生所说,“贾宝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一生追求真善美,从严格意义上讲,他所追求的真善美的内容即是才貌兼备(美)、心灵清爽(善)、个性自由(真)的人”。作为贾宝玉眼中理想人格的代表,林黛玉理所当然的具备了这所有的特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理想人格的化身,在现实社会中是注定只能走向悲剧结局的。世俗的世界要的是能够持家立业的宝二奶奶,而不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贾宝玉是一个卑微的“宝皇帝”,他无力为自己、为黛玉的爱情悲剧做出任何改变,他只能任人摆布地走向和宝钗的婚姻。贾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是发自内心的、是深厚的,他把黛玉当做自己的理想去爱护、去追求。在一切都毁灭后,宝玉发出的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红楼梦》第五回)的遥深感慨。

三、结语

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尚女性是贾宝玉这个典型最突出的特征,在那个人格得不到尊重、人性被扭曲的社会中,贾宝玉看到了女性的真、女性的善、女性的美,他的女儿观实际上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投射,他敢于在男性专制话语权力下为女性发出争取人格尊严独立的呼声,单就这一点来看,我们也不得不说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

第10篇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节选的这一部分,给读者感受最深的,当是黛玉和香菱二人的教与学活动:一个教导有方循循善诱,一个聪明勤奋如痴如醉:一个启发激励不厌其烦,一个坚忍不拔终有所成。事实上,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同样值得关注,却常被人们忽视的重要人物――薛宝钗。其在香菱学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言行,很能看出她的为人。

首先,薛宝钗的为人――冷。

具体表现在她不愿意教香菱学诗。香菱好不容易得到机会(丈夫薛蟠外出经商),进入大观园和宝钗住在一起。在她看来,这下终于能跟园子里的姑娘们在一起了,也能像她们一样作诗。所以,当她一进入蘅芜苑,就急着对宝钗说:“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可是宝钗却给了她一盆冷水:“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在宝钗看来,身为小妾的香菱,能和自己住在一起,已是天大的开恩。现在,你香菱又妄想学诗,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在宝钗看来,搞好人际关系,比做诗要强多了。

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林黛玉会教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外人写诗,而且还教得非常认真。当“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时,她的反应仍是那样的冷淡,“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宝钗见她这般苦心,只得随她去了”。看来,无法阻止,只好听之任之了。

当她看到香菱读诗“如此茶饭不思,坐卧不安”时,她竟说:“何苦自寻烦恼……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了呆子了。”这就不是一般的冷了,还有揶揄的意味。尽管香菱的身份是一个小妾,可她毕竟是你的嫂子。这样取笑别人,不但显得有些过分,不近情理,也与宝钗的身份不符。可见,在香菱学诗一事上,宝钗不是一般的冷,而是特别的冷,超平寻常的冷。

其次,薛宝钗的为人――阴。

这里的“阴”不是阴险,而是背地里笑话别人的意思。你看,当香菱好不容易写出一首处女作,真心诚意地让她看时,她笑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明知香菱的诗做得不好,自己也有能力给她指正,却偏不给她指正,而是幸灾乐祸地要她把诗拿给老师――黛玉看,这分明是要看黛玉的笑话。在真心待人这一点上,宝钗与黛玉是有距离的。当黛玉把众诗家的诗作拿给香菱带回去读时,是这样说的:“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指宝钗),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比起宝钗来,黛玉的为人要真诚大度得多。而黛玉对香菱处女作的评价更能看出她的客观公正和热情。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可见,黛玉对香菱的诗有赞同也有批评。并且指出病因所在,鼓励她去放开胆子去作。对初学诗的香菱来说,这样的鼓励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而宝钗对香菱处女作的评价,则让人感到全是打击和让人泄气。

第三,薛宝钗的为人――笑。

在《香菱学诗》里,“笑”的人不止一个,黛玉笑、宝玉笑、探春笑、李纨笑,都给人以善意的温暖的感觉,而惟有宝钗的笑让人不舒服。她笑香菱的处女作做得不好:当香菱苦心构思了一夜好不容易做出第二首关于“月”的诗,她和众人看时,又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老实说,这样的笑,一般人是无法容忍的。要是换成宝玉或黛玉等人,可能早就跟她翻脸了(不过,如果真的是宝玉或黛玉等人,她是不会这么“笑”的)。惟有老实的香菱忍辱负重,默默地承受着。因为她是知道自己在薛家位置。更知道自己在宝钗心中的位置是多么的无足轻重!宝钗笑她的诗写走题了,她只能忍受。宝钗的这种看似热心实则无情的笑,让我们对她的为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香菱多少产生了一丝同情。

香菱做第三道诗时,在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这里的“可笑”,是她笑香菱的“迂”,笑香菱的“痴”,笑香菱的“疯”。以至于怀疑香菱是不是“弄出病来”。这样的“笑”,是令人不快的。它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笑”里,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爱。所以这是冷漠的笑,“残忍”的笑,自私的笑!

综上所述,在对待香菱学诗这件事上,宝钗表现了她性格中的“冷”、“阴”和“笑”的一面,在其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淑女”形象的外表下,人物的内心世界暴露无遗。

第11篇

姓名:李沁

身高:166cm

体重:42kg

籍贯:江苏

星座:天秤座

业绩:说起李沁,大家可能对她还不是很熟悉。作为90后的新生代,现在的她还是上海戏曲学校的一名学生,学的是昆曲专业。在学校里,她被称为是20年来难得一见的闺门旦(闺门旦:戏曲行当之一,指剧中还没有出嫁的少女角色,性格内向、腼腆,如《西厢记》中的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人物)苗子,专业成绩非常好,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很多次的演出。李沁最成功的舞台演绎就是“杜丽娘”这个角色,每次表演都会获得满堂彩。

这段时间,李沁正在新版《红楼梦》剧组拍戏,她在里面饰演少年薛宝钗的角色。小小年纪第一次拍戏,就遇到了这么好的作品,这么好的导演,李沁深深地感叹说“幸运”。“不仅仅是学到了表演的技术,还学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刚被选到剧组后,我们就参加了封闭式的培训,读《红楼梦》的原著,听红学专家分析里面的背景、人物,而且还学习了琴棋书画的技艺,真是受益匪浅。”

出道:李沁是江苏昆山人,从小就在听昆曲、唱昆曲的氛围里成长,所以,小学毕业之后,她就顺理成章得考取了上海戏曲学校附属中学,进入“昆五班”学习。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戏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李沁并没有什么抱怨,反而乐在其中。“昆曲是我的最爱,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我对舞台表演有很深厚的感情。”

也许是因为学昆曲,李沁的身上有种非同寻常的气质,和其他同龄女孩相比,她的性格更加沉稳、安静、淡定。去年,《红楼梦》的剧组四处挑选小演员,他们来到上海戏曲学校,一眼挑中了李沁。叶锦添曾经对李沁有一段评价:“她的戏曲底子成为了很大的助力,李沁的面相清秀,五官精美,薄薄的身体,反过来倒有一点纤弱之气,用她来演薛宝钗会使观众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拍《红楼梦》是李沁第一次“触电”,虽然原来也有一些舞台表演的功底,但是站到镜头前,她才发现拍戏原来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每一个精美的画面,都需要导演、演员、摄影师、灯光师等所有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就像我拍过的一场戏,是薛宝钗在树荫下走动。当时镜头里就我一个人在走,但是在摄影棚顶上,却有很多的灯光师拿着树叶在晃动,以达到导演要求的树影婆娑的效果。”李沁非常感激和她一起拍戏的这些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

初恋:也许是年纪小的关系,李沁对感情的事情还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她说,最近拍戏和学业已经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来她都没有想过要谈恋爱,至于将来会找什么样子的对象,她个人比较相信的是缘分,设定什么要求其实并没什么必要。李沁开玩笑地说:“我只希望恋爱的结果别像薛宝钗那样,恋爱的对象别像宝玉那样,哈哈。”

第12篇

女儿上高一了,暑假我帮她选择了几本中国古典名著,尤其是让她细读《红楼梦》,感受一下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以及她们对诗词歌赋的造诣。我想,这对将来考取文科类大学大有裨益。

女儿看了几天《红楼梦》就说读不进去了,有一些人物关系搞得她头疼,里边说的话太过文言,让她很难理解。看着她宁可翻看青春杂志,也不愿意细品《红楼梦》的表情,我放下了手里工作,和她一起读“红楼”。

我对她讲:《红楼梦》是曹雪芹家道中落时期写的,当时的背景是他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他的祖父曹寅是皇帝的亲信,少年时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他的家庭从曾祖父曹玺开始,三代四人出任过江宁织造一职,前后长达六十年。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以“江宁织造”为行宫,由曹寅主持接驾。雍正五年,曹雪芹的父亲因经济问题,被撤职抄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在这样一个官宦家庭,人生又遭遇大起大落,作为文化人,在思想处于极度压抑的时候,写出的东西应该是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女儿说,那《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中哪个最有才气,值得学习和借鉴呢?我说,应该是贾探春和薛宝钗最有个性吧,贾探春虽然出身不大好,母亲只是贾政的一个偏房,但她却是贾府里最早的“改革派”。

在第五十六回中,为了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探春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大观里的花草树木让老妈子们个人承包,既调动了劳动积极性,又是一个利润增长点。用探春的话说,“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穷尧舜之辞,背孔孟之道”。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利”字,可见改革的商机处处都是。

而薛宝钗却觉得,以孔子的“义利观”来指导承包很必要。她首先考虑到承包过快,得到好处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心里会眼红和不服。如果让承包者在年终时,拿出若干吊钱来分给没有承包的老妈妈们,用“小恩小惠”的方法,使承包者长期经营得到保证,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最好。她的想法很有远见,只要让眼红的人拿到微薄小利,每个人都说改革好,事情才能继续,否则看某些人先“富”起来,势必会有人作梗,“利益”当头,谁都要沾点光。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中学生的品读很重要,比如《题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语言精美,生动流畅,体现了古典诗韵文化的内涵。《青埂峰顽石偈》里的“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的优美词句的修辞方法,把事物、思想、心情生动唯美地刻画出来,让人读罢为之震撼,回味绵长,对于将来高考作文的发挥很有借鉴意义。如今的高考语文的命题,考的是知识的全面性,作文是实效和引申相结合,不注重平时阅读的积累,很难写出有观点的时文,又怎么会打动阅卷老师呢?

女儿听了我的话觉得很有道理,重新捧起我推荐给她的名著读起来。

知识就是不断地积累和刷新的过程,子女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引导,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