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颗钻石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步完善的现代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
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现代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以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一探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梁衡的《夏》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几幅色彩浓烈的夏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夏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丽的图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最深的感受到夏季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热烈、紧张、急促的气氛,和作者对夏季的喜爱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阔视野,突破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瓶颈”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以其丰沛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结构特征。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等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3.培养能力,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提供了生活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比如笔者在教授《七颗钻石》这篇赞美人类美好心灵的童话时,先引导学生倾听文章配音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该童话作品用词的精当、描述的准确。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动画故事,当故事结尾,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从金水罐中升上天空化作闪烁的北斗星时,文章中对人类美好心灵的赞美得到非常好的阐释,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这时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给故事设计一个结尾,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在这种多媒体创设的良好学习情境中也得到非常好的提升和锻炼。
4.调动感官,丰富多角度全方位的感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样的效果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事实证明,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宁缺毋滥。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优化整合。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宁缺毋滥,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课堂运用,精心设计,巧妙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要播放影视图像或录音等,不能不加任何必要的指导和反馈,而只是单纯播放。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什么时候播放什么内容;在哪个环节播放;以及要综合运用哪些媒体,教师都要事先全面考虑,精心安排,恰当整合,以保证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
特别是设计课件时,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如: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构建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并将其编制在课件的主界面上,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并能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4.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各取所长
关键词:指向性 教学语言 教学主体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达成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日常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时会失去目标指向性,游离于目标教学之外,在引导学生时,语言力度不够,目的不明确,制约并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课堂中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指向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启动式”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课文《七颗钻石》的时候,我有意识地从起始做文章。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百年不遇的旱灾让我们的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之后教师边放多媒体课件,边深请并茂地诵读句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次的旱灾非同寻常!望着所有干涸了的河流和水井人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草木丛林干枯了,看着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可是,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遇到了一连串神奇的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这个童话故事有关。
导入环节,教师的教学言语将文本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和时事进行整合,然后紧紧围绕“大旱灾”这个主题展开,不露痕迹地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导航式”语言,构建课堂生成
精准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准确地传递信息,优美的课堂言语也有助于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双方都处于愉快的状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时,教学语言要精练、生动,力度适当,在教学《喜爱音乐的白鲸》时,我问学生“白鲸回去的路被挡住了,这下白鲸是怎么做的呢?他们还会怎么做呢?”此时,孩子的想象就停留在文本的文字表述上,由于场合的特殊性,任凭我怎么引导都不能达到预设“白鲸想方设法挣扎”的层面上去。课后,经过专家的引领,我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直接从“白鲸遇险”引到“它们被冰层堵住了去路”这样的设计缺少梯度引领,于三年级学生的情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他们无法展开想象。既然过渡缺少环境的渲染和情感的铺垫,我就加大了教学言语的力度,极力渲染和营造情景会如何呢?
于是再次试教时,我特地用多媒体呼呼的风声,以及冰天雪地的画面,并引导学生:一转眼的功夫周围都成了一片冰雪的世界,天寒地冻的,一股股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此时,白鲸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教学过程中,也许教师善意点拨会让学生灵动的思维动起来,他们的智慧就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得更远了。
三、“路标式”语言,实现课堂预设
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随课堂生成瞬息即变,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也紧紧地跟随文本指向,就需要教师动用教学语言,指向课堂预设。如在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梳理文本内容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反馈:课文讲了人们救白鲸的事情。孩子寥寥数字的高度概括与教学预设截然不同。于是我立刻顺水推舟,动用“路标式”言语,引导他们走向预设。
师:你这样概括地说,没读过课文的人肯定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救白鲸,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怎样说才能让他们也了解事情的经过呢?
惊奇的是,大部分的学生能立刻明白怎么去概括文本内容,但他们还是不能很好地讲述文本内容。于是我出示句子:( )在北极玩耍时遇到( ), 人们想方设法营救,后来用( ),最终它们( )。
此时,学生的思维立刻灵动起来,一个学生说:“课文讲了白鲸在北极玩耍时遇到寒流,人们想方设法营救,后来用音乐引路的方法,最终他们得救了。”也有学生说“用破冰船破冰的方法”,我发现学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他们的回答综合起来,就能完整地讲述文本内容,于是我接着引导:这两个同学讲的很好,要是能把他们说的合起来讲一讲就更好了。于是学生们马上明白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小小的言语策略调整,似一块指引迷途的“路标”,给不知所措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四、“驻点式”语言,营造课堂“磁场”
课堂上的时间十分有限,如何增强学习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小结,给学生构建一个课堂磁场,把课堂中的生成及时反馈给他们。在学习《七颗钻石》 第二自然段中“喜出望外”一词时,学生反馈这个问题的含义是: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是啊,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啊!看见这满满的一罐水,这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小姑娘的心情是喜出望外。)
师:小姑娘当初去找水的时候,原本只是希望找到一点水,即使是一滴水也满足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份惊喜大大超过了原先的期望。这就是喜出望外。
这种指向性教学把语言学习与悟意入情融为一炉,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言’兼备。
语言对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自己主观意识,加强教学言语指向性,不断地生成教学的经验与感悟,不断积累让自己成长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秦志平.握紧人文精神的罗盘[J].小学教学研究,2010(6).
关键词: 班班通;小学语文;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它打破了传统的“一个黑板,一只粉笔”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图像、声音以及多彩的动画资源。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激情,它让无限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现实。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就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我们要让小学语文教学提升有效性,就要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以直观性和形象性为主,传统教学模式在直观性和形象性方面做的远远不够,而“班班通”设备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可以让语文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认识和教师教授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习新的知识成为顺其自然的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注意力,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班班通”,提升语文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仅要获得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更多美的感受。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主要凭借优美的文章或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实现。因此,语文学科中的审美体验具有间接性,它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或者方式进行转化。“班班通”的实现,让这种转化变得更加多样、更加便捷。
首先,“班班通”技术能有效借助网络资源“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优势,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并用它特有的构图、色彩、音效等方面的优势,再现教材景象,用栩栩如生的文化生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很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中,从而促进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的培养。
其次,“班班通”技术的实现,让培养审美情趣的教材不仅仅局限在课本,网络中大量优美的文字、图片和视听材料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利储备,可以随时调取,方便快捷。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为了让学生对爱心的力量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播放课文的范读录音和动画资源后,又搜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多彩画面的同时,讨论思考在这些故事中有没有体现出爱心的作用和力量?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的内涵,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巧用“班班通”,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材中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要让他们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难。传统教学资料主要来自课本、参考书、图片等,对课文的理解只能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来实现,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而在“班班通”环境下,教师可以把从网络中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通过课件逼真的影像及音效的刺激,可以更容易的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共鸣,进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讨论、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训练,就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飞跃性的提高。
创造性的想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语文学科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班班通”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它通过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理性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一步步提高,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进行大胆的创造性想象,从而使感性认识再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景象。同时也改造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起可贵的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四、巧用“班班通”,变革语文学习方式
“班班通”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它自由而丰富的知识呈现,灵活的学习层次,较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彻底颠覆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首先,家校互联及资源共享,让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变得时间灵活,内容丰富,对学生课后延展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南宋朱熹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心理学表明: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直观的教学氛围等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要强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名著推荐《水浒传》时,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时,教材安排这一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爱心的力量,分析完整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强化了学生对爱心真谛的理解。再如在学生朗读某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的时候,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网络资源、课件整合等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通过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
如教授《石榴》一课,通过分析,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石榴树的美丽和石榴果实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石榴树和果实、石榴的产地及生长情况、石榴的营养价值、食用和药用方法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整合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生动、有效,通过多角度、多通道的图文和声像,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开发想象潜力,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有效地渲染气氛,激感,丰富表象,发展想象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意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景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的目的。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难以体味到多少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熳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受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再让学生随录音朗读课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就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效率极高。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有时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笔者有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巧设突破口。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有些篇章已拍成了视频片断,如《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文章,授课时,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
另外,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令笔者一直困扰的是学生作文的评讲环节,而自从有了投影设备以后,作文教学方便了许多。现在评改作文,笔者先把学生的作文都看一遍,挑选三个档次的代表作文,利用实物投影直接打出来,然后直接在作文本上评改,反复地改,反复地议。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参与,一起评改例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益匪浅。而被评学生,由于直接地感受到了别人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批评和表扬,体味到了写作的不足之处与成功的喜悦,心理得到了满足,记忆也更加深刻,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热情。经过几次作文点评,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点评他们的作文,这便是投影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最直接的便利。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语文教学开放的课外阅读环境
课改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平时的阅读只限于书本,偶尔到图书室去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但阅读面狭窄,也难以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量也达不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然而整个网络世界的信息存储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存储量还大,而且信息量大,节奏快,活化教材内容,交互性强,利用计算机能增加很大的阅读量,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另外,电视栏目、电视内容、网络形式中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到课堂的东西。如:颁奖词、跟帖、论坛、贴吧、解说词、访谈录等都可以走进语文课堂,既鲜活又生活化。教师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善于把这些信息与语文教材结合,与学生兴趣结合,教师思维就会多元化、成熟化,思路就会放飞,学生和教师就都会在快乐的体验中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
门诊护士心得体会1
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输液由于患儿身份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输液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输液前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认真记住患儿的姓名、诊断,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对初次就诊的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多表扬,善于使用语言进行鼓励,一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告知家属输液的程序步骤,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作用,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患儿及其家属做好思想准备,避免意外发生时的恐慌;对可预见性疼痛做出安慰,以娴熟的技术取得家属及患儿的信任。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3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提高输液安全性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发现病情变化。小儿发病急,且不能清晰的用语言表达不适感觉,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善于发现小儿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反应,若小儿哭闹不休应观察其是否因输液静脉刺激、药液外渗或恐惧害怕所致,注意观察以排除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病情变化所致,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与处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正确调节滴数,及时更换液体,正确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
4 输液后的护理
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去除输液护贴,行头皮静脉穿刺患儿输液护贴粘紧头发、皮肤不易去除者,可用棉签湿水轻轻擦拭后再拔除,避免因胶布粘贴原因撕脱患儿皮肤;沿静脉走向快速拔针,拇指沿血管方向纵行向上按压棉球,将两个穿刺点(皮肤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同时按压,防止穿刺部位渗血渗液。输液完毕嘱患儿和家属再留观15~20min,无反应后再离开,交代注意事项及第2天输液时间、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儿科门诊输液以婴幼儿居多,患儿配合度低,血管细小难以穿刺,对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要求高,若技术不过硬,回导致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因此要加强护士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穿刺成功率、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同时加强沟通能力训练,通过恰当的言语、行为等使患儿从心理上对护士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满足患儿的需求可大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乃至整个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门诊护士心得体会2
“孩子出生后让妈妈看一眼就抱到我们这里来了。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这些新生儿。经过几天的照顾,看着母子健康平安出院回家,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这是一群快乐的天使,她们就是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们。
5月12日上午9点,记者走进了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新生儿科。推门进去时正赶上护士们给孩子洗澡。40、50个孩子“哇哇”的哭声构成了一场美妙的交响乐。那场面真是很壮观。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孩子让记者看花了眼。有的护士在给孩子认真地洗澡,有的护士在给孩子的脐带消毒,有的护士在给刚刚洗完澡的孩子穿衣服。孩子们一字排开,护士们的动作熟练、麻利,就像在车间上流水作业。有的孩子张开小嘴委屈地哭着,有的孩子安静地熟睡。一张张小脸都是那么可爱。就在护士们紧张有序地照顾小孩的过程中,不时有妇产科的护士推门进来,送来刚刚出生,身上粘着血迹的孩子。这些孩子要由新生儿科的护士给洗澡、消毒、接种疫苗、穿衣服、保温,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刚出生的孩子打交道。这些孩子有正常出生的,也有早产儿。有健康的孩子,也有残疾和生病的孩子。
50岁的张建利从事婴儿护理工作已经30年了,她是这里最老的护士。30年来,她不知道照顾过多少孩子。她说,刚出生的孩子很可爱,需要你、需要你和他(她)说话,你对他(她)好,他(她)有感觉。给孩子洗完澡,把孩子安顿在小床上,张建利又来到早产儿病房,看看这些在保温室下等待发育、长大的小孩。她指着一个孩子说:“这个小孩只有1500克,还没有发育好就来到这个世界。恐怕有点不好存活。”这些早产儿,护士们要更加细心地观察、照顾、呵护。“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很不容易。看见那些健康的孩子躺在妈妈温暖的怀中,被妈妈抱回家我们也很幸福;看见有病的孩子,孩子的'家人着急,我们也很着急;看见有缺陷、有残疾的孩子被父母遗弃,我们也很难过。我们会尽心尽力照顾好每一个孩子。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孩子们的哭声回荡在寂静的病房间。护士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长长的走廊中。护士节,她们是最幸福的天使。
门诊护士心得体会3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加入到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已经一年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和关怀下,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并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
过去的一年中,虽然有过很多挫折和辛酸的体会,但是,更多的是成功和收获。在学习和工作各方面,获得病员的一致称赞,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顺利完成了2019年的工作任务。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思想认识方面:端正、贯彻、遵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我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首先必须端正思想,不断改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我都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医疗护理实践过程中,服从命令,听众指挥。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能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二、工作方面,认真、勤恳、创新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课件下载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三、学习方面:刻苦、钻石、明确
新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机遇和挑战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必须认真学习。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国优国标白衣天使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四、生活方面,诚信、简朴、热情
多年来,我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严以律己,从不奢侈不浪费,使生活充实而有条理。而且,在对生活中的人或同事方面,做到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今后的目标:我决心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强个人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问题,做到:(1)扎实抓好理论学习,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2)在院领导、科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下,顺利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3)以科室为家,工作积极主动,对待病员热情、耐心,满足病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