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急诊分诊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85-02
急诊分诊是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分诊标准,各地区实行的是根据病种分诊。而先进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所实行的是等级分诊制,即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安全,又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我院急诊患者就诊量约490人次/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及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特点,同时参照香港和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制定了我科的标准化分诊,从2010年3月至今试行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我院急诊科分为急诊诊厅、抢救室、外科处置室、采血室、静点大厅和急诊观察病房。其中抢救室固定床位8张,备用4张,观察病房54张床,留观大厅10张位,静点大厅100个座椅。
1.2方法
1.2.1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由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参与,组织全科医护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参考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及香港医管局急诊分诊标准,结合东北地区社会文化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科室质控小组确定制定出我院急诊科分诊标准(表1)。
1.2.2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由具有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担任分诊工作,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新的分诊标准。分诊护士负责认真热情的向急诊就诊患者介绍宣教新的分诊标准,以取得患者的认知和对候诊的理解。
1.2.3评价方法通过比较2008年3月-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2011年3月急诊患者对候诊时间、就诊安排的满意度及候诊患者因等候时间长而产生纠纷及意外情况的数量调查,以及新的分诊标准实施对分诊护士工作的影响,作为该研究的评价方法。
2结果
改变了原有的分诊思维,方法,制定标准化急诊分诊,实行新的分诊流程,简洁有效的进行宣教,使就诊患者了解认同,降低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以及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将其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讨论
3.1国内急诊分诊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患者涌向大医院。我院是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日就诊量高峰时达9900人次,急诊患者日就诊量高峰达670人次,其中部分比例为非急诊患者。相应的对急诊分诊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沿袭按病种分诊的模式,将依然存在就诊医疗投诉纠纷居高的情状,这是值得深思的。
3.2实施新标准的必要性及对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新标准的实施,保障了标准中I类和II类患者的急救,提高急救质量,降低风险。文献资料表明第III类患者中25%人易在等候期间发生高危情况[3]。分诊护士要对此类候诊患者密切关注。在目前急诊医疗资源有限,就诊人量激增的情况下,实施新的急诊分诊标准十分必要。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涉及两个特征:程序性和个人特性。其中程序性是指提供护理技术的质量的方法和程序[4]。急诊建立标准化、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对提高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2] 徐腾达,于学忠.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现状.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4);1439
【关键词】 PDCA循环;急诊;分诊;质量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 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 可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1, 2]。在各级医疗机构中, 急诊科是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部门, 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病情恶化或者生命危险, 具有病种多、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且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研究资料显示[3], 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 对于提高急诊科抢救的成功率和急诊护理质量, 降低护理风险和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 本文研究了在急诊分诊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效果,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本院急诊就诊的1246例患者。其中男786例, 女460例。所有患者中, 2013年1~7月就诊的患者623例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分诊法进行分诊, 2013年8月~2014年1月就诊的患者623例为观察组, 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 实施常规的分诊方法, 患者到急诊科就诊后, 通过对其病史进行询问后作出初步诊断, 由分诊护士将其分诊至各相关科室。②观察组患者, 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2. 1 计划阶段(P) 计划指的是工作或者实施前拟定的方案, 包括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由科室内的相关成员, 组成PDCA循环管理小组, 对急诊分诊中可能引起分诊失误的因素进行仔细分析, 并结合本科室的工作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评估, 进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 通过制定考核目标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组织全科室内的人员对所制定的计划以及考核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最终确定。实施中由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监督。
1. 2. 2 实施阶段(D) 根据急诊分诊程序的步骤组织实施, 包括接诊、护理评估和分诊处理, 采用CarryWeed的SOAP公式进行分诊, 对于疼痛的患者以PQRST法进行分析,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患者的资料搜集和评估工作。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 尽快将其分诊至各相关科室, 期间应注意对危重患者需迅速送至抢救室, 在医生到达之前, 可酌情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1. 2. 3 组织检查(C) 通过建立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组成成员包括各病科室护士长以及本病科的主管护师或者护师, 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 对分诊的正确与否进行调查, 对分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忽视的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检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对经验教训和差距进行总结, 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并限期整改。
1. 2. 4 总结反馈(A) 通过对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对于成功的经验予以继续的保持和发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找出新的问题并予以持续改进, 进而进入下一循环。如此反复, 每次循环均可解决一部分问题, 使得急诊分诊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分诊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是各医疗机构中抢救患者的一线科室, 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 存在明显的焦虑等不良情绪, 再加上病种多、患者的年龄跨度大以及社会背景复杂等因素, 给护理和分诊工作造成较大的难度。并且, 随着近年来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4, 5]。因此, 在急诊科患者的分诊中如何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时、正确、有效地处理意外情况, 对于确保临床治疗工作安全有序地运转, 保证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一项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其是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 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6]。本文研究在急诊患者的分诊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结果显示, 采用PDCA循环模式分诊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分诊模式分诊的患者。之所以具此效果, 主要可能是因为:①分诊护士可能因责任心不强, 导致资料收集不全, 言语生硬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准确且全面的描述病情, 分诊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分诊技巧不熟练等均可能引起分诊错误。通过PDCA循环模式, 可对分诊失误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 有利于针对失误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②因急诊患者普遍存在忧虑、恐惧和急躁心理。通过PDCA循环, 分诊护士可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和蔼和关切的语气对患者病情进行询问, 从而以人性化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 从而有利于其准确、全面的对自身的病情进行描述, 分诊护士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分诊, 将患者送至相关科室。③在PDCA循环模式下, 使分诊护士以高度的责任感, 认真应用急诊分诊技术, 从而更多地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信息。分诊后, 继续与医生保持联系, 是分诊工作中必要的环节, 尤其是发生分诊失误后, 更应加强与医生的联系, 对最终的诊断进行了解, 从而吸取教训, 不断提高分诊工作的水平。④急诊患者通常病情急、病谱广, 需要分诊护士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能够对患者及早地作出初步准确判断, 以免错过最佳的诊治时机。在PDCA模式下, 有利于分诊护士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 并在日常的工作中, 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 提高分诊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
综上所述, 在急诊患者的分诊中尝试采用PDCA循环模式, 可明显提高分诊的准确率。这说明PDCA循环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分诊的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召婵, 王卫华.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3, 11(34):3234.
[2] 郑颖, 费晓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133-134.
[3] 胡妙仙, 谢红燕, 陶芳芳, 等.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9):122-124.
[4] 唐永仙, 李悦.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0):117-118.
[5] 徐东辉. 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88):299-300.
关键词: 急诊分诊 正确率 办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21-02
预检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1]。作为在急诊窗口进行分诊工作的护士而言,服务质量的好坏,分诊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笔者从事急诊工作多年,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思想观念、人员配备、管理机制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急诊分诊正确率。
1提高分诊质量,从提高分诊重要性的认识入手
分诊质量有待提高[2]。医院缺乏相应的法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在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发现不少医院对医院急诊分诊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将急诊分诊台与导医台结合在一起一台两用,一人兼两职。既负责分诊工作又负责导医工作。有些医院管理者对急诊分诊作用的认识有偏差,分诊护士的主要职能是在引导病人找医生,而不是指导患者及时找准要寻找的科室。有些医院指派年轻护士站在分诊台上听患者自述,寻找对应科室,而不是安排有急诊分诊知识和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来承担这项工作。因此,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认识急诊分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素养,认真履行分诊程序,正确评价患者的病情,才能提高分诊质量。
2 提高分诊质量,要以提高分诊护士业务能力为抓手
低年护士虽然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能坚持工作岗位,但由于分诊经验不足,临床知识不扎实,加之心理素质较差,应急能力偏低,难以胜任急诊分诊工作。容易导致急诊分诊工作的失误,会带来频繁的科室会诊和不必要的忙乱,甚至延误诊断及抢救,造成严重的后果[3]。因此,培养急诊分诊护士工作不可忽视,笔者认为,分诊护士除了有护士资格证上岗外,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掌握分诊发展情况,生理心理评估方法,常规分诊的流程,应急处理等,在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4]。我院有计划的实施短期培训,不定期选送护士外出学习,借鉴上级医院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分诊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分诊准确率。
3 提高分诊质量,要在培养护士职业道德上做文章
一个热爱急救护理工作,具有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服务理念,有主见及有责任心的护士,一定能把急诊分诊工作做好。①要热爱急诊分诊工作,热情接诊,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尊重病人并取得患者的信任,求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②要有协调和沟通能力。有责任心的护士,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认真,又快又好,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③团队意识强。患者有的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不同科室的病人,护士要为患者到其他科室检查、治疗提供帮助,既节约时间,又能得到各科室医生的大力配合、提高了急诊分诊的质量。
4 提高分诊质量,要有规范高效的分程程序
根据实诊分诊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①重症患者优先得到诊治。②掌握急诊分诊标准,让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确定性治疗。③对于危重患者在推入抢救室的同时,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缩短科室之间的会诊时间。同时,为了让患者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服务,应在急诊科的明显位置悬挂指示图、电子显示屏、各科室分布图。导医要主动配合急诊分诊护士做好人性化服务。
5 提高急诊分诊质量,护士必须具备慎独精神
急诊分诊护士一定要爱岗敬业,要坐好岗,守好岗,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认认真真地用正常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病人,不管患者多与少,工作环境忙与乱都应认真负责。只有护士具备了慎独精神,以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就能提高分诊质量,达到尽快解决患者痛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 现代急诊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91~92.
[2] 于学忠, 赵向一, 周玉淑,等. 急诊科现状及展望视探[J]. 中国急诊医学,1999,19(3):131~132.
关键词:发热患儿;预检;分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15-02
根据儿童疾病发病特点和儿童医院建设标准,按照《传染病管理法》等要求和国家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医院建立了规范的预检分诊制度和工作表,提高对发热患儿预检分诊的准确性,正确引导发热患儿的就诊过程,是减少感染性疾病流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径[1]。在儿科门急诊,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婴幼儿对发热较为敏感,而且易致“高热惊厥”。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反应,热型和热程又可反应病情变化,发热可诊断疾病、评价效果和估计愈后的重要性。临床上口温在不超过38℃为低热,口温在38.0~38.9℃为中等热,口温在超过39~41℃为高热,口温超过41℃为过高热。
1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发热患儿的预检、分诊、13845例患儿中,年龄8月1~4岁,男7394例,女6451例,支气管炎3521例,上呼吸道感染10179例,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惊厥145例。抢救15例,抢救成功率100%。
2方法
2.1对预检护士的要求:预检分诊室要求配备高年资,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护预检分诊室要求配备高年制,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具备对急诊,传染病,普通疾病监别的能力,能够承担起预检分诊工作任务。了解各种疾病流行特点,掌握各种传起预检分诊工作任务。了解各种疾病流行特点,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疾病流行动态[2]。
2.2分诊方法:热情接待病人,分诊时一定要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护士根据病情分级规定,为患儿测量生命体征、查体,根据病情轻重的等级安排患者就诊,保证危重患儿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并要求分诊护士每间隔1小时,对候诊的患者进行病情分级程度的评估。做好分诊,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GCS
2.3询问病史: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P,S)、禽流感流行、旅游业发展带来一些输入性疾病的影响,如近年来医院也曾收治过疟疾病例,所以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疾病与发热的关系,例如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发病,发热天数,去医院看过医生没有,医生诊断结果。病情有无好转,在家里吃过什么药,有无效果等。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家里是否有大人发热或患呼吸道疾病,家长是否带孩子去过外地,家里是否养宠物,孩子是否上幼儿园/学校,班上同学是否有同样症状疾病,以及预防接种等相关情况[3]。
2.4我院使用智能叫号系统 我院急诊科使用了“天健分诊排队叫号系统”,该系统包括分诊管理,显示系统,叫号系统,语音系统4部分,均为计算机直接控制运行。分诊管理:护士可以分配医生诊室,调整挂号病人排队顺序,指定病人就诊医生等。显示系统:在候诊区显示屏上滚动显示本诊区病人排队情况,病人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当前排名及所选医生。语音叫号系统:当病人就诊结束,医生点击工作站的“叫号”按键,分诊系统会自动语音提示引导诊候诊的病人进入诊室就诊,并提醒下一位病人于诊室外候诊工作[4]。
2.5制定分诊标准:为了保证在对危重症病人积极抢救的同时,兼顾到所有病人的就医权利,参考国外分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订我院急诊预检分诊标准。I类(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立刻进行抢救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GCS
2.6完善的分诊设备:配备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仪,心电图机等,小儿专用血压计。患儿到分诊台时,护士通过询问病史,记录患儿既往史与就诊原因,观察患儿面色,神智和精神状况,并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测量,必要时监测血糖。与传统分诊比较,增加了分诊护士的检查内容,护士采集信息量增加,由此,可以使接诊护士做出判断,根据患者病情及病种直接安排病人到相应的诊断室就诊,这可提高分诊准确率。
2.7施分诊标准的优越性:我科分诊标准制定是通过全科科务会的讨论,并取得全科医生和护士的认同,给予分诊护士较大的安排就诊顺序的权利,对于I、 II类患者,护士可以不通过医生,直接将该类患者送至抢救室,减少呼叫二线医生或寻找抢救室医生再次判断患者病情的过程,缩短了危重患者的候诊时间同时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8急诊科执行分诊制度的必要性:急诊分诊是对病人的病情做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优先诊疗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6]。分诊制度的实施充分保证了I和 II类中那些有严重危险情况的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积极的治疗,降低了医疗风险,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有文献资料研究显示,在III类病人中的25%病人可能在等候期间会发生一些高危情况,需要紧急进行治疗,因此 分诊护士要严密观察候诊人群。在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及时得到诊治,确有确有必要在急诊执行分诊制度[6]。
3结果
分诊13845例,均采用标准分诊方法及完善的分诊设备,结合分诊方法进行分诊,正确分诊13725例,分诊准确率99%,其中抢救治疗168例,抢救成功168例,抢救成功率100%,院前死亡4例。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急救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多的患者涌向多家大型及专科医院,造成滞留在大医院门诊和急诊的患者增多。我院是一所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教学医院,每日急诊人次200-300人次,急诊量依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部分非急症患者由于在门诊挂不上号、或为了节省就诊时间,而选择到急诊就医。另外,成市医疗保险规定,急诊就医可报销医疗费用,也导致急诊就诊患者增多。凡到急诊科看病的患者都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认为自己病孩子是最重的,应该优先得到治疗。
意外情况,是否需要进行急救处理,护士的分诊观念从对患者疾病的分诊转换到对患者病情的分诊,使分诊流程更加科学[7]。“降低了患者在候诊期间发生意外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7]。在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及时得到诊治,确有必要在急诊执行分诊制度[8]。
4.1分诊护士专业化,分诊的质量与护士的经验,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密切相关。分诊护士结合病史与检诊仪器测量的重要生命体征,做出分诊判断。如果不能安排专职护士进行分诊,也应对全员护士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分诊标准与程序,通过考核的护士才能胜任此岗[7],并且从职业道德和法律高度严格规范护士护理行为,强化护理教育,定期举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及护理新研究新发展学习[9]。
4.2大力宣传分诊标准 分诊标准在我院急诊的实施过程中,减少了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尤其是候诊期间发生意外情况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医生诊疗过程的一个补充,对医疗过程中的部分薄弱环节的弥补,祈祷了一定的作用。为医护共同维护病人的安全,兼顾所有病人的利益,使他们享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应该大力推广分诊标准在急诊的应用。
4.3排除疑似病例对于发热且病因不明或疑似感染性疾病、从疫区归来、有传染病接触史及出现相似病症,复诊患者病情有变化出现传染性疾病的表现时,应指导患者在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筛查。在病因基本明确,能够排除传染病,复诊患儿已明确诊断。经过治疗病情好转时指导患者在普通门诊就诊[10]。
5小结
急诊分诊是病人到急诊科就诊的第一关,分诊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其后每个环节的质量,合理地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通过对分诊人员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使急诊分诊人员思想觉悟有明显提高,业务素质也明显增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理念,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预检分诊不但使危重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从而为急危重症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更重要的是在就诊流程中把好了疾病预防控制的第一关,对疾病预防、院内感染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2]段宁,赵清芳.提高发热患儿预检分诊准确性的对策提高发热患儿预检分诊准确性的对策,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 2
[3]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山Research V01.19 No.2 2008
[4]杨晓菁,多媒体技术在儿内科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家庭护士,2008,9,6. 9.119
[5]王利,陶好萍,高君,等.分诊护士对候诊病人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7,13(1):210-211
[6]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7]周文华,孙红,离健.设守标准化分诊保障患者安全[J].现代护理,2007,13(10):2917~2918
[8]KennedyJ,RhodesK,Wallss CA,et al.Access to emergency care:Restriccted by long waiting tines and cost and coverage concernsJ.Ann Emerg Med,2004,43(5):567-573
[关键词] 急诊预检; 分诊; 流程; 评估; 认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急诊预检是指在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快速予以分类的过程,其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同时,急诊预检也是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治资源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地利用急诊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急诊预检分诊是现代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的成功可以使患者尽快获得专科决定性治疗。最大限度的减低急诊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合理分诊可以减少误诊,提高急诊医疗护理质量。分诊应根据患者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急诊隶属科室,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分配到专科就诊。上图就简明的展示了急诊的一般分诊流程。
分诊方法主要包括:简要了解病情,重点观察体征。根据病情测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并记录在病例上,危重患者应先进行抢救,后补办手续,分诊工作并非单纯的发号和登记,而是要求分诊护士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分诊观察,并为医师提供诊治线索。
分诊护士应把握好分诊处理技巧,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神志,精神状态,面色,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快速而准确的判断病情,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病种,进一步采取处理措施,对重症患者在医生来到之前,护士可以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止血等。
患者病情的急缓一般可以分为五级:Ⅰ级: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立即会导致生命危险,如心跳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率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等。Ⅱ级: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持续腹痛36小时以上,突发而剧烈的头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Ⅲ级:急性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寒战,剧烈呕吐,闭合性骨折等。Ⅳ级: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如哮喘持续状态,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Ⅴ级:一般慢性病,轻症,也可去门诊的患者,如普通上感,尿感,配药患者等。下图主要展示了预检对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分级:
传统分诊模式是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进行预检分诊,主要依据患者主诉和生命体征指标,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急救或去普通诊室按顺序就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明确的可依据的分诊标准,护士分诊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因此可能导致患者在候诊室等待期间病情突然恶化或猝死的情况发生。现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借鉴国外的分诊系统,对于Ⅰ类和Ⅱ类患者,护士可以不通过医生,直接将该类患者送至抢救室,减少了呼叫二线医生或寻找抢救室医生再次判断患者病情的过程,缩短了危重患者的候诊时间。对Ⅲ类患者,护士权可以进行简单的检查后,判断患者有无严重的异常情况发生的可能,根据时间的规定,护士可提前让患者就诊,同时提示医生该患者的异常体征,减少了该类患者在候诊期间或者由于医生的疏忽而忽视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预检分诊护士是第一个接触患者、了解病情、给予紧急救护的医务人员,在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预检护士除了掌握预检专业技能外,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以及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性,从而为就诊病人赢得抢救时机。
预检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或护师担任,预检分诊护士应有较强的急诊意识和急救理论,对危急重患者要到先抢救后挂号,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坚持见病员才挂号的原则,对就诊患者分轻重缓急预检分诊,认真监测生命体征,询问病史简介,对急重患者先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紧急处理。如分诊不准确,应加强医护,医患之间的沟通,向病人做耐心解释,取得病人谅解,并联系医生尽快妥善诊治,减少各科推托现象。预检分诊处护士应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举止端庄,大方得体,语言亲切,礼貌待人,文明用语,正确解释,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关键词】 分诊记录单; 胸痛; 急诊分诊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06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riage accuracy,waiting tim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emergency triage record sheet for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Method:200 cases of non traumatic chest pain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or complai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octor order.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traditional triage method,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used triage of acute chest pain record sheet.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riage of two groups.Result: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triage record sheet of chest pain,the triage accuracy,waiting tim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Triage record; Chest pain; Emergency triag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zhou 510405,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1.036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由于胸痛涉及到多个学科,某些疾病引起胸痛病情严重,需要进行早期诊断和紧急治疗,如果延误,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1]。有资料显示,急性胸痛患者占急诊内科患者的20%~3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这一比例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3]。目前,分诊护士大多是根据个人经验,可靠、成文的分诊标准不多;当就诊患者众多时,护士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获得患者的就诊信息和客观资料;症状相同疾病不同的也易造成分诊失误[4]。本研究应用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提高胸痛分诊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急诊门诊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患者20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急诊急症而非门诊就诊;(2)年龄≥14岁;(3)依从性好,愿意配合诊治者。排除标准:(1)年龄
83例,主动脉夹层13例,重症心肌炎4例,采用传统分诊方法进行分诊。试验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6.73±15.13)岁,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主动脉夹层15例,重症心肌炎5例,采用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进行分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取10名急诊科分诊护士,对照组使用传统分诊方法进行分诊,并收回有效分诊记录单100份。试验组使用胸痛分诊记录单分诊并收回有效分诊记录单100份,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分诊方法,即经验分诊,包括分诊时间、意识状态、一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病情分级等,依靠护士的临床经验进行分诊评估[5]。
1.2.2 试验组 试验组自拟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首先,患者一到分诊台,护士进行简单的询问后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心电图结果(交给值班医生阅图后)进行评估,Ⅰ类:急性心肌缺血、危及生命心律失常;Ⅱ类:除Ⅰ类外的缺血和/或心律失常;Ⅲ类:正常心电图。其次,要结合患者主诉及护理评估进行判断,主诉:(1)胸痛部位:胸骨后或心前区,单侧或全胸痛;(2)胸痛性质:压榨性或撕裂性;(3)放射至下颌牙齿、肩颈部、背部、手臂或上腹部;(4)缓解因素:休息后无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护理评估:(1)晕厥或几乎晕厥;(2)呼吸困难、发绀;(3)面色苍白;(4)大汗淋漓。根据上述内容,进行诊断及病情分级评估,Ⅰ类:心电图Ⅰ类和或符合护理评估中至少一项;Ⅱ类:心电图Ⅱ类和或符合主诉2~4至少一项主诉;
Ⅲ类:心电图Ⅲ类及不符合2~4上述主诉[6]。此外,还应评估患者的既往史,如心肌梗死、血管造影成形术或冠状动脉分流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肺部疾病、哮喘、吸烟饮酒等。同时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最后,按照诊断及病情分级,分别予以不同的分诊去向:病情Ⅰ级分诊至抢救室,病情Ⅱ级分诊至诊室优先就诊,病情Ⅲ级分诊至诊室平诊。注意定时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动态调整患者的病情级别。本研究自拟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参考英、美、加、澳、香港、台湾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分诊标准,运用SOAPIE方法参与设计最终制定而成的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本分诊记录单已经过急诊专家审核通过并经临床验证,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5-7]。
1.3 观察指标
分诊准确率:比较患者就诊时护士最初的分诊判断与患者诊断追踪情况是否一致,两者判断一致为分诊准确;候诊时间:根据患者到达急诊的时间与医生接诊的时间,计算出实际候诊时间[8];满意度:通过每月向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调查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分诊情况比较
应用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后,试验组分诊准确率为96%(96/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6.105,P
2.2 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比较
应用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后,试验组候诊时间为(4.19±0.6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8±0.5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476,P
2.3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
应用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后,试验组满意度为97%(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5.838,P
3 讨论
急诊分诊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关键环节,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9]。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更多的医院仅靠分诊护士的临床经验进行分诊评估,分诊过程中完全没有评估工具,分诊记录是危重患者简单的信息登记而已,很多患者信息已经丢失或登记不完整[10]。
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是一类针对急性胸痛患者而设计的分诊记录单,与传统分诊方法相比,它针对性较强,内容较全面,分诊评估相对规范、客观。患者来分诊台就诊后,护士经过简单询问,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接诊护士或值班医生见图初步判断,根据心电图结果快速分诊。Ⅰ型胸痛患者符合护理评估任意一项者,启动相关护理急救程序,立即将患者(用平车或轮椅)快速推入抢救室,但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缺血(ACS),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虽不符合护理评估任意一项也按Ⅰ类处理;Ⅱ型胸痛患者可分诊至诊室优先诊治,护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氧气、保暖等。Ⅲ型胸痛患者可分诊至诊室平诊(按顺序就诊),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动态调整病情级别。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评估条目清晰,重点明确,特别是将心电图作为快速鉴别诊断的工具,促进了分诊准确率的提高;运用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改变了传统分诊主观随意分诊的现象,使分诊有据可依,加强了护士主动参与工作的热情,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它记录了生命体征、主诉、既往史、护理评估、心电图等内容,制成一个评估计划表,使患者及家属即刻感受到接诊护士对其病情的重视,从分诊到就诊,不仅缩短了候诊时间,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急性胸痛分诊记录单的使用可以帮助护士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郑世霞,陶莉.SOAP分诊法在成人急性胸痛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3):107-108.
[2] Brown A F,Cullen L,Than M.Future developments in chest pa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Med Clin North Am,2010,94(2):375-400.
[3] Yelland M,Cayley W E J,Vach W.An algorithm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in primary carer[J].Med Clin North Am,2010,94(2):349.
[4]孙红,胡英莉,刘丹,等.提高急诊胸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18-1020.
[5]刘茂辉,胡学捷.“急性非创伤性腹痛分诊评估单”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2):1073-1075.
[6]李彦丽,郭艳枫,邓秋迎,等.急性胸痛患者分诊记录单的应用体会[J].北方药学,2014,11(2):146-147.
[7]郭艳枫,邓秋迎,李彦丽,等.急诊分诊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分诊记录单运用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457-1458.
[8]张亚卓,单莉莉,赵雪生,等.对急诊患者心理候诊时间与实际候诊时间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84-385.
[9]韦敏俭,赵秀宝,黄霜霞.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展[J].蛇志,2014,26(2):223-224.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诊断方法在急诊诊治中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1年3月经急诊收治入院的患者806例进行观察,分析其诊断准确率和失误率。结果:通过中医诊断方法正确诊断了急诊病人748例,诊断准确率为92.8%;诊断失误58例,诊断失误率为7.2%。结论:采用中医诊断方法对急诊病人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高,方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 诊断方法 急诊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诊病方法,根据“四诊”的变化,可探测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生理与病理的状况。急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对急诊病人及时、正确的诊断能很好的树立医院形象,扩大医院的影响力。目前中医诊断方法已经在急诊病人诊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中医四诊的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来我院的病人进行了诊治,效果良好,并进行了相关探讨及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1年3月来经急诊入院的病人:呼吸内科210例,消化内科177例,神经内科165例,外科105例,骨科63例,肛肠外科12例,妇产科51例,儿科23例。共806例,男412例,女394例。
2 中医诊断方法
2.1 望诊 望诊,就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的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它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舌象及望排出物等[1]。中医望诊的内容很多,包括神色形态,头颅五官,舌象,皮肤脉络等内容。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望神,望面色两者。神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突出的表现在目光中。例如查看患者的神志是否清醒,瞳孔是否缩小或者散大,全身皮肤有无皮疹,疼痛时的面部表情、姿势,急腹症腹痛时因病理改变,患者出现特有的姿势、神情和。有些低血压的病人就会出现眼睛无神,面目显得呆滞,脸色显得晦暗,额头老是冒汗,表情显得淡漠;看上去迟钝,甚至发生神志昏迷。
2.2 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和嗅气味。如果患者长期声音低怯,短而声低提示患者正气不足,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服用扶助正气的中药治疗。如患者口中有大蒜气味则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烂苹果味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在中医诊断的四诊中,相对于望诊和问诊,闻诊是应用的比较少的一种诊法,但同样对于急诊病人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诊法。
2.3 问诊 问诊是中医诊断方法的重要一环,在急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日常的工作中,询问急诊病人的饮水、饮食情况,以此来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问诊力求简明扼要,抓住主要问题,切忌主次不分。通过问诊,可以得到患者的主观资料,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感受、心理状态与行为反应及社会情况。例如,病人吃不下东西,是由于患者的消化功能的问题,还是由于其他问题,比如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后继发肠道瘀血所致;或者病人饮食不好是否和本身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相关,如果二者有相互关系,通过辨证使用中药后,不仅可以纠正病人的饮食状况,还可以治疗由此而导致的临床疾病。问诊包括与患者现病史有关的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等,有无寒热、汗、头身疼痛、二便、睡眠等情况。问诊时还要注意主诉,患者如表现右上腹痛,同时又诉说右肩背部疼痛,喜卧向右侧,伴恶心欲吐感,就要考虑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可能[2]。在妇科疾病中中医问诊显得尤为重要,除病史、年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等外,还涉及月经、白带等情况。
生育年龄妇女,停经后出现腹痛如撕裂样或同时伴有阴道流血,多考虑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如流产、宫外孕等。如在排卵期出现下腹部触痛明显,多考虑黄体破裂的可能。更年期以后女性下腹痛时,还应考虑肿瘤的可能。饮水情况对于规律透析患者尤为重要,中医的问诊在这方面不仅仅是问饮水量,还要结合口渴症状与饮水的关系,以及饮水的性质有目的的询问。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提示体内有瘀血,通过辨证用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4 切诊 切诊可以分为脉诊与按诊两部分。脉诊可以粗略了解患者的心律与心率情况,例如患者有无心律失常,还可以了解患者体内邪正盛衰的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预后。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对病体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他部位的抚摸按压。对于急诊病人来说,要首先快速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一般体征情况。在中医上来说,就是用手去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其脉象的浮、沉、迟、数。通过触摸疼痛部位来了解疼痛涉及范围与程度。
3 结果
通过中医诊断方法正确诊断了急诊病人748例,诊断准确率为92.8%;诊断失误58例,诊断失误率为7.2%。
4 讨论
医学源于生活,医学的发展要靠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医与西医产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诊病模式思维方法迥然[3]。中医认识分析客观人体生命活动,有其特有的洞悉途径与思维方法。在临床使用中医四诊的方法时,不要完全拘泥于望闻问切的顺序与内容,而是要灵活掌握。在现代医学流行的今天,中医四诊诊断方法同样可以对急诊病人进行有效的诊治,而且方便易行。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急诊病人的诊治过程中,中医的四诊方法仍然有很多用武之地,在某些方面同现代医学相比还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上应中西结合,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才能更快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庆华.浅析中医四诊中的望诊.国医论坛,2008. 23(3):15-16.
[2] 陶湘云.中医四诊在急诊腹痛分诊中的应用.中国中医急症,2003. 12(2):188-189.
关键词:急诊护理 急诊分诊管理控制 抢救效率 价值分析
急诊科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复杂及发展迅速等特征,加之受到疾病影响,易导致患者及患者家属出现负性情绪,促使其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下降的同时,还易影响临床急诊救治效率,增加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风险,甚至于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需要急诊护理人员的高度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应对能力以及优质的服务态度来配合急诊救治,从而提高急诊救治效率。为此,此次研究中对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了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价值,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对象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急诊处就医的40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22例与18例,年龄在12~65岁,平均龄(38.52±0.63)岁;另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女患者各23例、17例,患者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9.02±0.72)岁,两组基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较小(P>0.05)。纳入标准:(1)患者和(或)其家属知情并愿意参与本研究。(2)无语言功能、智力功能障碍。(3)可积极配合研究。(4)经核实满足急诊救治要求。排除标准:(1)智力功能障碍、言语功能丧失。(2)存在精神疾患。(3)存在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5)试验途中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提供急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内容如下。(1)卫生及护理服务管理:组建救治小组,小组成员由急诊主管医师、高年级护士和科室主任组成,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的急救措施操作能力、应急反应以及对各种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要制定做好岗位责任制管理,确保每个环节定岗定位,每个岗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病史及药物过敏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患者各环节救治过程中准确无误。同时护理人员要简便快速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亲切的鼓励安慰,减轻患者和家属过度恐慌不安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家属的配合度。并要在急诊大厅摆放急诊就诊流程展示图,减少家属咨询时间,提高就诊效率[1]。(2)完善分诊管理:结合患者病情予以分级管理干预,评估急诊患者病情,按照由重至轻将患者分作四个级别,Ⅰ级:濒危且需及时予以心肺复苏者;Ⅱ级:高热惊厥且合并严重抽搐者,需开通绿色抢救通道;Ⅲ级:病情紧急者需优先诊治;Ⅳ级:病情较为严重需协助完成急诊会诊。同时要密切监测各级别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应急准备方案[2]。(3)急救物品管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将重复使用的急救物品做好消毒处理,每日要详细检查各类急救物品的质量及数量,确保急救过程中的使用安全性[3]。(4)急救护理管理:在急诊救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医护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卫生消毒处理,避免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感染现象,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配合,确保接到患者后,护理人员要迅速对患者采取心电监护,同时快速进行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详细评估掌握患者病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急救药物,给予有效吸氧,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并要做好应急准备[4]。
1.3 观察标准
(1)统计管理质量,指标包括急救物品、急诊分诊、抢救室、卫生服务质量及急救管理,以院内自制考核评分进行评估,单项指标为0~20分,分越高则显示管理质量越优。(2)统计成功抢救率,患者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即可判断为成功抢救。(3)统计并发症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评价量表选取调查问卷方式,分为3个评价标准,即不满意、基本满意与非常满意,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为基本满意与非常满意例数/每组纳入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以t与χ2检验,若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检验结果为P<0.05,则具有检验意义。2 结果2.1 管理质量
通过对两组各项管理质量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综合护理管理质量对比详情
2.2 成功抢救率、并发症及护理差错事件
与对照组患者最终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投诉率及满意度各项指标的85.00%、15.00%、20.00%、85.00%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其结果均达到了97.50%,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差错投诉率分别仅为2.50%和5.00%,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观察组优势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组间各项计数指标比较详情[n(%)]
3 讨论由于临床急诊科患者病情均比较危急,因此需最快对患者展开有效救治,方可确保其生命安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患者发病较急,导致其与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负性情绪,若护理不当,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事件。同时由于护士对急诊护理知识的掌握度不足、不同疾病临床症状的相似和急诊日常工作量过大等多种因素影响,不仅会增加临床护理事件发生风险,增加护理难度的同时,还会使患者的救治效率受到影响[5-6]。所以,应加强临床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及应变能力,通过专业娴熟的护理配合,提高临床救治效果,降低救治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对确保患者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起着积极意义[7-8]。为此,本文中对急诊护理中应用了急诊分诊管理控制措施,并在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急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代表了一个医院的服务水平。急救的第一步是分流。唯有及时有效的预诊分诊,才能提高诊疗速度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强化前台分诊中心的管理,可缩短急诊等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分诊护士应具备下列条件: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并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通过各科轮岗,熟悉各种疾病的发生过程,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临床知识结构丰富[9-10]。应该有能力运用专门知识进行快速评估。对患者进行能力分类。急症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急诊科是医疗纠纷多发区。分诊护士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急救技能和经验,而且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还要具备与医院各部门(如安保部、门诊部、医院办公室、病房等)沟通技能的技能,熟悉医院规章制度、医疗保健规章制度,以及与有关主管的联系方式,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从复杂多变的状态中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来。心理素质要求:分诊护士应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有冷静、勇敢、风趣、谦恭、有爱心、有奉献精神、丰富的社会经验、洞察力和急救意识等素质[11]。
分诊护士必须与患者面谈,若未见患者,则不予登记。要做一次调查,两次观察,三次检验,四次分类。问诊过程中,使用文明语言,礼貌服务,正确分类患者,以体现分诊服务质量[12-13]。组织月度业务学习,梳理分析疑难误诊病例,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关键词】急诊 预检分诊工作质量
1 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急诊病人一般起病急,病情重,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需要各专科医务人员协同抢救,因此分诊护士必须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准确分析,及时通知专科医生进行诊治或抢救,如腹痛是急诊常见症状,不单纯是一种疼痛,而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时间、有无转移、放射部位,女病人要询问月经史,老年人要注意心肺疾患,心肌梗塞病人发作时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静躺,给以心理安慰,有随身药如速效救心丸立即帮病人舌下含服,然后呼叫医生进行抢救,如病人伴有休克而一时又难以确诊,应先抢救后分诊,骨折病人应注意进行初步固定,防止骨折进一步错位并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复合伤等并发症,必要时请有关专科医生共同会诊。
2 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即评估病情,分出疾病的类别(级别)和明确疾病专科。因此,分诊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做好望、闻、问、切工作,注意观察患者入院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分泌物及排泄物的色、质有无异常,注意患者呼吸音有无变化,语音是否嘶哑。通过这些护理观察方法,了解病人的病情性质、危重程度,然后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病人的疾病种类,确定科别,使病人得到迅速的抢救或治疗。
3 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分诊护士是急诊病人就诊的初诊者和急诊抢救的组织者,因此分诊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充分协调好医护人员、导医人员的工作,在突发事件或大批患者来诊时,应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充分调动各位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就诊及抢救,并尽快通知各部门,并做好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工作。
4 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急诊护士应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作风过硬、反应迅速,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应有慎独精神,应以专业标准要求自己,明确职责范围,不管工作多忙,对病人都必须认真负责。急诊病人就诊时间、人数、病情危重程度等都难以预料,分诊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智、有主见及有礼貌的品质,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5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分诊护士应具有与院内各部门的熟练沟通能力与技巧,能有经验地收集及整理资料,完美地完成沟通任务。急诊突发事件较多,护士应有沉着、机智的头脑,要高度警惕不良事件的发生,要善于观察病人应诊的表情、举止,应在交谈中掌握更多的信息,不仅为抢救赢得时间,也为一些突发案件提供信息。护士沟通以交谈为主要方式,对患者要语言达意,简明扼要,通过语言沟通,使病人和亲属对分诊护士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产生信任感、信赖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通过非语言沟通也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病史和诊断依据,以给分诊及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合格的急诊护士应在充分把握患者心理的基础上择机行事,使事情朝着有利于急救工作的方向发展,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6 讨论
急诊分诊是病人到急诊科就诊的第一关,分诊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后的每个环节的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分诊护士,既要有多项专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又要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分诊工作中机敏、镇静地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为急危重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
参 考 文 献
[1]江观玉.急诊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3.
1临床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2)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3)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由普陀区人民医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其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及时向患者沟通;对患者心理指导是否到位;护士是否经常巡视;对护士的各项技术操作是否满意;对护士的语言、态度及形象是否满意等。调查结果分:1(非常满意),2(较满意),3(一般),4(不满意),5(很差),5个等级,其中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急腹症患者中外科84例分诊正确82例,内科66例分诊正确65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5例;对照组外科79例分诊正确70例,内科71例分诊正确62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1例,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急腹症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分别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有效回收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急腹症患者病情多较复杂多变,变化急剧,甚至发生休克,需要医护人员的及时对症处理[10]。但临床疼痛症状是千变万化的,许多现象又可能是一过性的。预诊分诊与观察急腹症的预诊是以一个紧张而迅速的过程,要求在极短时间内作快速、准确的初步诊断以取得抢救和治疗时机,急诊疾病分诊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其下一步的诊断治疗以及医护质量[11]。因此,护理分诊工作在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要严格强调及时地收集患者信息、分析信息、向医师报告信息。急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特点、精神状态、皮肤巩膜的颜色改变、大小便及呕吐物的量和颜色等以帮助做疾病的诊断,同时高度警惕休克的发生,即做好急腹症患者的全面检测是分诊和进一步治疗的关键[12]。但目前急诊护理人员在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分诊时多忽视对患者的全面观察,多数按着护理要求机械的收集患者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缺少全面分析的意识,造成正确的急诊分诊难度较大。前瞻性护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护理新理念,也是优质护理的表现。它是临床实践中把疾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减少并发症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前瞻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判断患者病情并制订相关的初步护理计划,主要基于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事先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前瞻性的将事后护理改为事前护理,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以简单有效的计划性干预确保急诊患者及时得到救治,从而及时阻断病情恶化、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实现由被动抢救向主动抢救理念的转变。对急诊患者分诊采用规范、程序、科学化的前瞻性护理抢救程序可以针对病情可能的转归和并发症预先采取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通过及时解除变症的病因来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急诊疾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同时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但急诊分诊前瞻性护理要求护士有扎实的急诊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护理人员只有不断的更新知识、加强培训,临床上密切观察、减少和避免失误,才能减少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进而降低急诊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本文发现,在急腹症分诊中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分诊的正确率、有效地降低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急腹症作为一类发病急、病情重且变化快的急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急诊分诊难度。对急腹症分诊中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分诊的正确率,同时针对病情可能的转归和并发症预先采取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通过及时解除变症的病因来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急诊疾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因此,该护理方法是改善急腹症分诊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的措施之一,值得推广普及应用。
作者:马淑贤 韩明华 刘桂峰 尹丽杰 刘秀英 翁绮君 胡兵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常见隐患;防范对策
护理纠纷可发生于护理活动的任何时候,急诊科所发生的纠纷大多数与护理过失无关,由于种种因素却未能被有效避免。急诊科现有护理人员12人,护龄不满三年的7人。每天接待输液患者100人次左右,平均抢救重症患者3人以上。通过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与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在各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与指标 以我院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寻找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落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2 结果
常见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输液室、注射室隐患,如查对制度、操作技术;二是急诊抢救工作中的纠纷隐患,如病人家属对急救结果不满意所产生的纠纷、因记录不完整所产生的纠纷等。
3 讨论
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其直接关系医院患者的救治效果、急诊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3.1 安全隐患
经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常见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输液室、注射室隐患,如查对制度、操作技术;二是急诊抢救工作中的纠纷隐患,如病人家属对急救结果不满意所产生的纠纷、因记录不完整所产生的纠纷等。
3.1.1 输液室、注射室隐患 (1)查对制度:在给予患者治疗过程中,查对制度没有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无法做到完全落实,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比如输液瓶上出现了双姓名,主要是同盱接液体后没有进行仔检查所导致的,再次发出已经退回药房的他人药液。(2)缺乏护患沟通: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关心,患者没有得充应有的理解,甚至于于存在着抵触等不良情绪,无法配合治疗护理,比如个别护士缺乏责任心,没有向患者讲解或者是解释相关的注意事项,从而让患者让原本相信的事情也产生怀疑。(3)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不达标也是其中重要的安全隐患,比如一些护士缺乏实践操作,技术欠佳,让患者对护理产生不满,最终影响到患者对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评价,一旦患者出现不如意的事情,使得护患关系变得紧张。
3.1.2 急诊抢救工作中的纠纷隐患
一旦患者进入急诊室,可以引发以下纠纷:(1)由于医护人员集中精力抢救危重病人时,导致怠慢了其他的急诊患者,而引发纠纷;患者病情无法确认或者表现为复合外伤时,收留科室无法及时确定,由于患者及家属的急躁情绪,认为院方在故障拖延时间,引发纠纷;或者是由于家属或者是患者对病情叙述不准确,使得预科分诊缺乏准确性,导致患者看错科室,当需要重新诊治,就会引发纠纷。(2)在诊治过程中,由于患者及家属病例资料不完整,比如遗漏了抢救过程中执行过医嘱或抢救程序,或者由于情况紧急,只是执行了口头医嘱,又或者是遗漏签字,导致患者及家属认为延误治疗从而引发纠纷。(3)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由于突发疾病或者是外伤导致的危重患者,经过全力抢救仍旧死亡,家属不能接受事实,从而引发纠纷。
3.2 防范对策
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中隐患问题较多,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严格的落实制度,加强经常性管理,提升工作业务技能,有效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解决各种纠纷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3.2.1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急诊队伍的服务教育,强化所有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比如要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充分发挥优秀工作人员的传、帮、带作用,让所有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从观念上、思想上、行动上出发,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换位思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考虑到患者的切身利益,确保患者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3.2.2 强化管理制度 针对护士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彻底的行为,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加强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并且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每一项护理操作完善到位,及时检查、及时补充,确保工作贯彻落实。
3.2.3 提升业务水平 要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让掌握护理人员对急救程序熟悉掌握,比如可以进行经常性的模拟抢救配合演练,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3.2.4 做好经常性管理 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科室的护理管理,加强对医疗纠纷活动的分析,并从中探究根源,制定可行的防范对策。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