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王的晚年生活

老王的晚年生活

时间:2023-05-29 18:19: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王的晚年生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王的晚年生活

第1篇

儿子小王在铁路居委会上班,但老王却天天在外跟人说自己儿子在铁道部上班,说待遇如何好工资如何高云云,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结果,有一年春节,老战友老李恰巧想买一张到长春的火车票。既然老王已经说了儿子在铁道部上班,必是近水楼台,再加上老战友上门求助,老王咬着牙应承下来。结果,票是买来了,但那可是他连着两天凌晨两点裹着棉袄在火车站亲自排队买来的票。尽管自己累得够呛,但面对接二连三的老友求助,老王还是拍起了胸脯:以后要买票,一个电话!

人越老,脸皮越薄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老人都处于回归家庭的状态,社会地位、经济、身体不如从前,加上儿女不在身边、面临丧偶等诸多问题,以至于产生心理落差,容易出现孤寂、自卑及失落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变得更加爱面子,易冲动,生怕被人看不起。

如果“爱面子”过了度,那就是生活中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缘故。中国有句俗话:家丑不能外扬,老人对儿子工作的不满意认为是家丑,所以说大话撑自己的面子,他认为这样有尊严,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自尊,于是采取强弩行为,越演越烈,使自己处于尴尬境界,身心疲惫,有苦难言,对自身健康极其不利。

死要面子活受罪

如果老人太爱面子对自己反倒是一种心理负担。总以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是一种自卑及取悦迎合他人的表现。死要面子活受罪让谁最受罪?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背后,受罪的是老人自己,无形中给自己平添了许多心理负担,造成负性情绪的堆积,使自己内心压抑,还会影响自身健康,给老年生活增加苦恼。

此外,还容易造成和家人之间的矛盾,老人的“面子”往往来自孩子的工作、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有时为了“造势”,让孩子也跟着打肿脸充胖子,反而失去了亲情的本质。

别陷入面子“怪圈

首先做到关爱自己,保持好心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找到自尊和快乐。

其次,老年人应正确评价自己,做符合自己年龄的事。要识老、服老、不惧老,不断学习,不断用脑,与时俱进,不断提升J知。多与不同人流,广交朋友,不断丰富生活及情感内容,从中得到更多社会及情感支持,消除自卑感,重树自信心。

第2篇

做游戏!童年游戏!

小区里,为了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常常举办各种活动,今天爬山、明天看电影,这一次是“享春暖花开,做童年游戏”。

几个七十多岁的大爷,玩起了玻璃球、摔牌,七十多岁的王大爷,蹲在地上,带着老花眼镜,手中玻璃球瞄准弹坑,轻轻弹出。五彩弹珠,在地上滚滚滚――“啊!进了!”周围的老爷子同时叫起来。王大爷圆嘟嘟的胖脸绽成一朵花,兴致大增。“再来,再来!”周围老人打趣道,“看不出,老王还是把好手!” 王大爷玩得专心,顾不上回答。还有人不服气,非要比个高低,于是地上蹲了好几位老人,全在那瞄准,不亦乐乎。

另一边,大妈们蹦蹦跳跳,玩起了跳格子、跳皮筋。“一晃有近四十年没玩过了,没想到差不多都记得,好玩!”何老师一边跳着皮筋,一边和我聊,嘴上、腿上哪也不闲着。一位大妈跳错了,笑着退下来,对老姐妹说“加油跳,救我啊!”

“放心!我小时候可是跳皮筋大王,经常在院子里从早玩到晚。”何老师满口答应着。

那边跳长绳的大妈叫我一起玩,“姑娘,你也来试试,多好玩啊!”

我犹豫着,“好多年不跳了,怕跳不好,您玩吧!”

“嗨!有什么好不好,图个开心呗!年轻还怕什么,看我们一大把年纪了照样玩!”

一番话,说得我心里痒痒,索性放下相机,和老人们一起玩起来。

跳啊,蹦啊,笑啊,年轻的我和年长的老人们,似乎没有了年龄的界限,在童年的游戏面前,在游戏中简单的快乐里,我们都回归到了人最本真纯净的原点。想想那些快乐如孩子的老人,走过长长的人生之路,经历了过往的岁月,在迟暮之年再次回到孩童时的快乐简单,让人羡慕、感动。

其实,经调查,快乐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一个有趣的分布:研究人员对世界大部分国家――从阿塞拜疆到津巴布韦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国家民众的幸福感起伏都一致呈现U字形的规律。人一生的快乐水平高低分布差异明显,童年和老年时期高,中年时期低。人们在大约44岁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抑郁问题。男性最不开心的年纪是在50岁左右,女性在40岁左右,女性会比男性更早一点进入中年情绪低潮期。

是什么阻挡了成年后的我们享受快乐?什么原因导致U字形规律的出现?以及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没什么差别。科学家也无法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

第3篇

在中国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公交车、医院或超市里,你经常会遇到一些老人,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总能很快搭上话,自己工资多少,有什么病,儿女干什么工作的,一顺水儿地告诉给陌生人。其实倾诉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养生法,但如何倾诉、向谁倾诉也是一门学问,搞不好不仅自己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反而成了“祥林嫂”,患上新的心理疾病。

主动倾诉很重要

有些人喜欢把烦恼埋在心里,不被家人、朋友追问到头上,绝不向别人诉说。其实老年人应勇于主动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不要怕人笑话。当我们感到烦闷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向亲人、朋友倾诉内心的苦闷,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建议是非常重要的,能帮我们正确思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

不同的对象倾诉不同的内容

情绪很不确定,每天都有不确定的情况出现,尤其是老年人,没有繁忙的工作来释放,有些纷纷扰扰在脑子里转啊转,很容易就变成了烦恼,那么老年人有了烦恼要跟谁诉说呢?

首先,老人要学会不同的烦恼倾诉给不同的对象:和老同事谈的是工作,和朋友谈的是感情,和家人谈的是亲情,找错了对象就是对牛弹琴。跟老伴说过去单位的事,老伴说你是榆木脑瓜;跟儿女说过去生活的苦乐,孩子说你赶不上潮流。跟邻居说儿女工作或恋爱的问题,如意的邻居说你显摆,不如意的孩子怪你多嘴。这简直就是乱弹琴了。这样的倾诉不但起不到宣泄情绪的作用,也会搞乱你的人际关系,让人讨厌听你倾述,不愿和你交流。

好的倾诉技巧是与不同的对象聊不同的话题,跟老伴聊当年的艰苦往事,忆苦思甜;跟老同事聊科技进步,与时俱进;跟老邻居说养生妙方,共同健康;跟儿女聊下一代教育,共享天伦之乐。说白了,对不同的对象倾诉不同的内容就是从听众的角度去想自己该说什么。也许有人会想,“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得替别人想”,没错,倾诉不是写日记,只有对不同的对象倾诉不同的内容,才能截断负面思想和情绪的自我渲染扩大,减轻自我责备、紧张、自怜和绝望,增加自信,活出正能量。

倾诉也要有个度

晚年生活要快乐,少不了结交朋友。向朋友倾诉既有利于身心健康,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人以为好友之间应该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老人朋友之间的交流和倾诉也必须把握好一个“度”。

第4篇

刚退休那阵,我没有了企业里的烦琐事务应酬。妻结束了以往定时观云测天、分析卫星云图的工作。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顿觉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但不久,我们发现,闲暇可以让我们主动、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拥有一个更加有意义的晚年生活。于是,我俩从各自的身体状况和喜好出发,摸索适合自己健身养性的运动。几年来,妻学跳舞我练拳,倒亦感悟到一种“琴瑟和鸣,夕阳依然金辉”的味道。

重拾旧艺勤练拳

尚在大学时期,我学过几天太极拳,参加工作后,却再没涉足。退休后屡见有人练太极拳。遂起“重拾旧艺”之念。谁知时光流逝,曾有过“蜻蜓点水”的功底早就荡然无存,于是重新“拜师”。

初学时难记动作名称,“半诗半文”有点拗口,细琢磨却颇有味道。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海底捞针”。这些定格亮相的招式,若做到姿势正确到位,确有点像那么回事;而“云手”、“揽雀尾”、“左右穿梭”,动作运行路线处处带有弧形,就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脑子一开窍,动作自然连贯,原让人觉得难记难背的动作名称变成了一句句令人愉悦的诗句,一段段优美的韵律。随着一招一式的演练,整套拳路融化成一个个优美的造型,恍然有一番飘若似仙、自得其乐的情趣。学拳不宜性急求快,每日学一招,数天习一组,循序渐进,力求悟透每招每式的真谛,不可见难退缩,灰心泄气。掌握各式动作的正确性绝非易事。须下工夫反复领悟。方能奏效。如学“左右倒卷肱”这招式时,看老陈轻如猿猴,步似履冰,而自己提脚就晃,落足仍摇。未免着急。“行家”指出,练好此招绝非一日之功。遂归家后又观碟片,反复练之,细细揣摸对照,以求招式之准。数日后,获“大有长进”之誉,方始继续学练下招。“左右下势独立”,也是一个难度颇大的动作,往往迈步过大竟不能“起势”,急于“独立”却把不住重心,连打几个趔趄,此招练有一周有余,方得要领。

几年下来,每日晨练花上三四十分钟打上几遍太极拳已成习惯。寒冬在避风向阳的大楼前,夏日赴河畔树阴绿化带,偶有下雨刮风,寻踪在高架大桥底。如今,血压不高,颈椎正常,摇头晃脑自如,举手投足轻松。尤其是右下肢,以前爬楼梯上六楼,膝关节常有微痛,现竟无此感,我心里明白,此皆练拳之功矣!

学舞三载贵在恒

妻以前是气象预报员,不常与人交流,对音乐、舞蹈更是一窍不通。学跳交谊舞纯属那次在公园见到一群老人翩翩起舞,被那充满活力的张扬动感所触动,才萌发学跳舞既锻炼身体亦让下半辈子的生活潇洒起来的念头。开始,她自恃个子高(1.69米)决定学男步,尽管下的工夫不浅,但3个月下来,收获却不大。由于妻对乐曲感悟不深,分不清三步、四步,听不懂恰恰、吉特巴;更要命的是,对老师教的一招一式,她是前学后忘,不能发挥“男步”在跳交谊舞中的主导领舞作用,只好改学女步。此时,舞友们对她的帮助很大,东北来的张姐、绍兴的赵妹、上海姐妹小汤和小孙陪她同练,共舞。她自己也非常刻苦。坚持每学一个新舞种,新学一个花式,回家在笔记本做重点记录:右脚如何退、左脚怎样进、腰胯如何扭、手势怎样摆……上午听课学舞,中午午睡后,坚持在家边听音乐边练上个把小时的走步、转身。一个新动作,一个新手势,练上数十遍上百遍是常有的事。购得学跳交谊舞碟片的那段时间,妻更是边做家务,边听音乐,边手舞足蹈地模仿。冬去暑来,二度春秋,妻的“舞功”大有长进。“慢四”的剪刀步、直交叉、左转90度、转身180度、滑翔步、麻雀步、轴心转、翻身荡步等熟记在心:华尔兹的多种步法亦成竹在胸:跳“伦巴”10余个花式连轴转令人眼花嘹乱:舞“恰恰”左摆手,右摆手,卷进卷出,你追我赶,尽显女性婀娜多姿。妻的“女步”娴熟,博得舞友们的一致好评。第三年,她仍不忘学“男步”的初衷。再闯“男步”领域。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是一年苦练,妻的“男步”舒展自如,挥洒得体,往往老师刚教完新花式,不少新来的女舞友纷纷上前拉她带教自己。妻待人热情,从不拒绝,从而结识了越来越多的舞友。舞友们常相约出游,结伴购物,妻的兴趣爱好亦越来越广泛。缠身几十年的神经衰弱、失眠症竞渐消失,饭量正常,体魄亦日益健康。2005年重阳节,妻回徐州参加退休人员的座谈会,不少同事们都纷纷说“老王比以前更显精力充沛,健康潇洒,越活越显年轻了。”引得妻阵阵爽朗的笑声。

琴瑟和鸣辉夕阳

退休不久,我又受聘于申城一家报社,每天有条不紊地完成领导交付的文稿编辑工作,虽平淡略显枯躁,却也正是自己年轻时就喜欢干的舞文弄墨之事。偶得空闲,写上几篇随笔感想,妻往往是我的第一读者,评头论足,使我获益匪浅。亦有一些被报刊刊登,偶尔还得过几次征文奖,倒也自得其乐。而吾妻则坚持继续深造舞艺,在舞伴中已被笑称达“大专水平”的她,目标正“专升本”,以后还想“读研”!

周末双休,我俩是妇唱夫随,同上公园,学舞练拳互相观摩。日前,我亦被妻拉进舞池,从基本的挺胸、收腹、扭胯的架式训练开始,如何起步,怎样使身体伸展有起伏感,妻的训练是一丝不苟。那次刚学恰恰,遵妻嘱有空要多练,竞在午歇后,情不自禁在办公室练了起来。俩人常进舞厅,随曲学步,妻伴练舞,正渐入“舞门”:或双双外出游览,上海的多次艺术展览,美术雕塑街展、东方明珠、世纪公园、海洋生物博览会等处,曾留下我俩的身影,给家藏的影集本上不时添上一张张“银发生活”的记忆:有时则共同在家打理家务,春夏之交收掇秋冬的棉被寒服,秋冬来临洗涤凉席收单衣;兴趣来了,我俩会研究菜谱上菜场闲逛,试烧几款报刊杂志上介绍的适宜老年人食用的家常菜调剂心情,改善生活;每天晚饭后,街坊邻居都会看到我俩走出小区,沿河畔。沿新建的楼群散步;央视一套的连续剧常常是我们居家观赏文娱节目的首选,偶尔戏剧频道的观众点播会被我们共同选中,过一把“戏迷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