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国庆节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观看国庆60周年盛大的阅兵仪式,是同学们国庆节期间最有兴趣的活动。
要写阅兵仪式的观后感,先观后感。先得写观看到的阅兵式的盛况。不过外行看热闹,那么威武那么雄壮,但真要同学们写起来可能没几句就完了。怎么办?描写电视画面上的场面,其实多听听电视里解说,吸收里面描写场面的词汇,摘录里面介绍的相关知识,这样,你的观看的内容就丰富了。
除了要描写电视里的画面,也要写大家在观看里的情形,这样可以衬托气氛,更说明国庆节的盛大,以及人们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时,这也是你的感之所系。
“感”可能是比较难写的,看看下面这些作文,大家是怎么写的呢?写的好不好? 对你有哪些启发呢?读一读,想一想,可别抄啊。
要写阅兵仪式的观后感,先观后感。先得写观看到的阅兵式的盛况。不过外行看热闹,那么威武那么雄壮,但真要同学们写起来可能没几句就完了。怎么办?描写电视画面上的场面,其实多听听电视里解说,吸收里面描写场面的词
初三的生活如此繁忙,迫于压力,我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写作。却不知为何写作。
幼时总以为作家就是写字很漂亮的人,于是拼命模仿大人写的行书。结果??我的字就变成了现在正在写着的如此的丑陋。
少时,又认为作家就是如李白、艾青般的诗人。于是,拼命地写诗,写一些所谓的诗。结果??考试作文中我写的诗,被拿去当反面教材。而那些写给女生的情诗,就……
在考虑了14个年头后,国庆节那天晚上,我决定当作家了。
但,写不出来,因为我还不是作家。
作文杂志中说,有名的作家大都随身带有本笔记本,用于记下一些转瞬即逝的灵感。我不是作家,于是我随身带本笔记本,便成了作家,至少我骗自己说是。
但,依然写不出来,因为仅仅作家还不够。
蒋方舟说,相信自己是天才,是无比高尚的。我要高尚,所以我是天才。加上作家,便是天才作家。
人真的很奇怪,只带了本笔记本,且高尚一点,就成了天才作家了。
于是我不停地写,写个不停,只因我是天才作家。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探索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在这种缺乏终极关怀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
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是从各方面入手,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加强指导,培养写作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哪怕是再难解决的问题,他也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而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
这几年我所教过的班,学生们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什么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同学们从报刊上裁剪的,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从网络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同学们兴致很高,为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拓宽。
2.让学生写特色日记。
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当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二、走近生活,指导自由表达
走近生活指引学生放松“快乐”地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够找准生活中“说话点”,那么生活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如: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生活中的趣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如在教师节那天,请学生写出你最喜欢的老师;国庆节时,请学生写写国庆节过的怎样,做了些什么;母亲节时,写写自己的妈妈;学习《乡下孩子》这一课,你也是乡下孩子,你想做些什么呢?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写的事。这样,既能给学生一定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写,不记流水帐,又结合课堂教学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如: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乐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开展多种放松健心的活动,这无疑给他们提供写话的素材。如,带领学生们去秋游,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笑,来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回忆秋游中,你玩得开心吗?玩什么使你最开心?此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还沉浸在秋游的快乐中了!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说得精彩,写得更为出色!
三、不同层次,评价学生作文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W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按进步程度打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四、突出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第一招: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原意是指画竹子时要先在心里想好竹子的形象,然后才能画好。后来引申为人在做事情之前就打好了主意。果冻们准备办黑板报时是不是也得胸有成竹呢?动手之前一定要构思好,最好先在纸上设计好整体结构。
办黑板报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
1.板报主题:一个没有主题的黑板报读者怎会看得明白呢?
2.板报的内容安排,也就是版面设计:小作文放在什么位置,插画放在什么位置―这些都需要精心布置哟。否则,乱七八糟的黑板报,谁看着也不会舒心啊。
看了第一招你还是觉得一头雾水?那就让我们来把这两个问题各个击破吧!
第二招:各个击破
1.板报到底放什么内容?
每一期黑板报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黑板报主题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节日类的,比如“庆国庆,迎中秋”“欢度元旦”;也可以是学习、表彰类的,比如“学习雷锋,做好事”。
选取的主题要简短明确。主题选出后要放在黑板上突出的位置,用最大号的字体写出来,使同学们一看就能了解板报的中心。另外,板报的内容也要与主题紧密结合,如果是以“感谢你,我的老师”为主题,则要以同学们和老师之间的故事或者感谢老师辛勤付出的文章为主。这个时候,如果板报上出现了《我爱我家》之类的作文,就与主题不符了。节日类的黑板报一定要与时间相符合,比如“迎国庆,庆中秋”只能在9、10月写,因为国庆节和中秋节是9、10月的节日。
板报内容大放送
一月份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 六月份 儿童节
二月份 春天来了 九月份 感谢您,亲爱的老师
三月份 学雷锋,做好事 十月份 庆国庆,迎中秋
四月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十一月份 文明在我心中
五月份 爱劳动,树新风 十二月份 安全知识记心中
阿庆:灵儿姐姐给了这么多主题,可以供我们用一年了。其实,我们几个早就想好了主题。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的主题就是“读书心得”!唉!万事开头难,黑板那么大,我们该从何写起呢?
灵儿姐姐:别担心,让我们击破第二点!
2.我给板报“美美容”
版面设计就是整个黑板报的结构布局,主要包括文字的排列、报头画设计、插图和花边的设计。
文章整齐放:
选定主题后,要选几篇围绕该主题的文章,并计算好每篇文章所占版面的大小。然后整体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安排文章的位置。
画龙需点睛:
黑板报一般都要有一个醒目的报头画。报头画要配合黑板报的主题设计,如以植树节为主题的黑板报,报头画可以设计成小朋友们植树的场景。报头画的位置通常安排在主题文章的上方或者中间。
美容有妙招:
文章誊(téng)写完之后,版面上会留下一些空隙,我们可以画上花边和插画。花边画在文章之间,不仅能将不同的文章间隔开,还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使黑板报不再单调。需要注意的是,插画要跟文章的内容相符合哟。
注意:要把重要的文章放在醒目的位置。至于文字,既可以横着写,也可以竖着写,这样能够防止版面过于单调。
板报草稿设计好了,说干就干!我们几个立刻行动起来,很快便完成了黑板报!果冻们,你们心中的黑板报是怎么设计的呢?试着写一写,画一画吧!
第三招:终极秒招
下面我再来告诉大家几个轻松办黑板报的独门秘诀吧!嘘!不准外传哟!
办黑板报时,我们常常会因为写错字或者画错画而把黑板涂改得模糊一片。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把黑板擦干净呢?
国庆节八天,妈妈因为要上班,所以把我打发到了外婆家。到了那儿,我就开始写作文,想早点写完了,可以看书,看完书后又就可以玩捉“讨厌鬼”。所以那天我奋笔疾书。
“讨厌鬼”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蚊子 ,它们经常在我们人类的夏天出没。所以它的样子我可是过目不忘呢:“讨厌鬼”玩捉长着对于它来说比较大的眼睛,长长的细细的嘴巴,看上去好似一根针。它的身子像斑马一样一条黑色,一条白色,大约有八九块的样子吧。它的六条长腿和身子一样,可是它的白色极少,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到。它还有一对翅膀,每天都扑扇扑扇,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唯一就是觉得颜色太单一。
“讨厌鬼”蚊子不仅穿着黑白相间的小衣服,更让人关注的还是它是如何让人身上起红块的吧,其实很简单,主要是那长得惊人的嘴。
那天我正在写语文试卷,一只蚊子停在我手上,尽管那时我正在动笔写字,他还是没有飞走。我就把笔放下来,静静地观察着它。首先她发动了它那似针的嘴巴,在到处巡逻,好像在找块好地方喝血吧。它左看看,右看看,,终于就在我的手上落定了位置,准备开动了。慢慢地它将长嘴巴插入我手里,我却一点也不疼,都没有任何的感觉。我以为它会一直把嘴放里面,,吃完后再拿出来,结果他竟然一会儿就把嘴拿了出来,这让我很惊讶。“讨厌鬼”的头微微不停地抖动着,我想它这时应该正津津有味地咀嚼吧。过了一会儿,它又这样轮回着,又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了,“啪”地一下就把它给打死了,它就这样倒在我的手上。
“讨厌鬼”让人痛痒不定,很是难受,所以人们都很讨厌它,它就因此而得名——讨厌鬼,但我不觉得我真的讨厌它,因为生活中有了它,更精彩!
在我国,有很多纪念性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护士节、教师节、母亲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一定的由来,无不饱含浓郁的传统习俗,无不寄托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而节日的庆祝也无不充满欢乐。作文中,如何写出节日的乐趣?
要留心观察。在节日里,你和周围的人都做了什么?开展了哪些活动?人们怎样纪念、庆祝?精神状态如何?怎样谈论节日……你要仔细观察,留心收集节日活动的素材。有了丰富的材料,就不怕作文没话可写。
要精心选材。节日里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如过年放鞭炮、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赏月……习作中,你要认真琢磨所写节日有什么特殊意义,有哪些特定的习俗,人们怎样度过这一节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在头脑里放一遍“电影”,比较一下,觉得哪件事最能反映节日特征,给你的印象最深,那么你就写这件事吧!
请看一位同学描述的“五·一”劳动节吧:
“五·一”劳动节,我们也应该用劳动来纪念这一节日呀!大家一合计,决定上街擦护栏,美化我们的城市。下午,当我带着抹布来到街上的时候,哇,同学们早就干得热火朝天了。看,素有“大力士”之称的杨昊和王东手抓桶柄,健步如飞地来回换水。“百灵鸟”杨倩一边仔细地擦着护栏,一边轻声哼着歌儿,那样儿既惬意又好像在享受。最惹人注意的要数“调皮大王”何波了。他今天一反常态,干得比谁都卖力,抹布擦不干净,他就用指甲把污垢抠下来,再用抹布擦……
小作者廖廖数笔,就把我们带到了街上的劳动现场。作文选择的这一事件最能反映劳动节的特征,而选择的典型有男有女,有力大的,有力小的,也很有代表性。其中浓墨重彩地刻画何波这个特殊人物,反衬了大家对劳动的重视。
要细致描写。节日的活动,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有多大,人们情绪怎样,有哪些行动、口号等,你最好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场面重点刻画,写出当时的气氛。而对于具体的人物活动,你要抓住人们的行动、语言、神情等细致描绘,让读者能通过人物的外在言行体会到内心的兴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感动人。
再欣赏一位同学写看花灯吧:
五颜六色的花灯,真是太美了。你看,有一只红鲤鱼张着大嘴巴,舞动着身子,摇着尾巴,旁边还有许多荷花和荷叶,真是一派河塘月色,年年有余(鱼)!那花灯在男男女女的手中变化着花样,一下子就排出‘新春快乐’四个大字,一下子又是‘拜新年’。我也记不清还排了多少个字,反正只记得当时锣鼓喧天,悠扬的锁呐笛子声震耳欲聋。
这段话通过对花灯场面(形、色、声)及人们动作(摆鱼、摆字)的描写,逼真地反映了节日的欢乐。
要融入真情。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你亲自参与了活动,或亲眼目睹了人们的活动情景,一定有很深的感受吧!在记叙事情的同时,你要把当时的情景和真实感受细致地描绘出来,并适当地用一两句抒发感慨。当你完全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字里行间时,作文就一定能感动人。
跟重阳节有关的主题作文篇【1】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来相赠佩带的。
跟重阳节有关的主题作文篇【2】
每当秋高气爽、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阳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奶奶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
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轻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声传遍了......
跟重阳节有关的主题作文篇【3】
一、欣赏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寻找美感,丰富写作题材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村落炊烟,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花草野果……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看桃红柳绿,听虫啾鸟鸣,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二、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写出乡土情结
1.体验乡情之浓。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邻里赶来祝贺;农忙时,互帮抢农活;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
2.品味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的村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时节,农家门前要插杨柳枝;元宵节,居住在当地的河南人要过大年,要给已去世的亲人上灯;端午那天,乡村舞台要唱戏,舞龙灯、唱花船;冬至那天,乡村农家要祭祖……诸如此类极具特色的习俗,尽管很多已无法追根溯源寻个究竟,但对孩子来说,当他们得知这些“节日”是我们乡村独有时,那份自豪喜悦心情,是溢于言表的。
3.感受时尚之美。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也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修村道,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等等。
三、参加生产劳动,体验生活,感受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也是我们乡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触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品尝劳动的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夙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间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学生和父母一道深入田间翻地、种菜、浇水、施肥、采茶、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学习农民的智慧。作文要善于选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乡村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栽瓜种豆、养鱼捕虾、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带领学生走近农民身边,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写下真实的体会。
为了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经验,增长知识,感受真情,我让学生写作《我跟爸爸学嫁接》、《养蚕小记》、《黄豆是这样来的》、《采茶乐》等等,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与家长交流,向农民请教,普遍能够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四、交流、收集地方民间俗话农谚、俚语方言,感受语言气息
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农民的语言也是生动形象的,特别是一些土生土长的俚语方言、歇后语、生活谚语言简意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搜集农村的生动语言。“处暑萝卜,白露菜。”“七月排葱,不排就空。”“小麦种到冬,严严不透风。”“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闹;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玉米锄得嫩,顶上一道粪。”“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等等,这些有益的生活语言为农村孩子写作文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分,点亮了他们作文的火花。语言是一个人有声的名片。我们要想写活一个人首先要熟悉他(她)的语言,这样下笔才能精准,人物形象才会呼之欲出。
一、农村习作教学之围城——矛盾与困惑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总是感到习作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问题集中表现在习作教学中“材料”的积蓄上,很多师生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走入了“围城”。
二、围城内独特的风景——积蓄与表达
春天,农村学生可以在原野肆意地奔跑、唱歌、摘野花;夏天可以脱得光溜溜地“扑嗵”“扑嗵”地跳进小河里嬉闹打水仗;秋天更是他们的乐园,三下五除二地爬上树,摘柿子、桔子。要告诉学生,习作就是将“摘野花”“打水仗”时说的话、心里想的和感受写下来,这就是文章,“生活处处皆文章”。
1.校内观察,积累素材
习作教学课上,教室不再是唯一的课堂,很多教师常把孩子们带到课外、操场、校园角落,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校园一角”。
2.结合教材,积累素材
前不久,有位教师在布置学生写生活日记的时候,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相机布置了写《秋雨》,要求学生写出秋雨那种凉凉的雨丝,写出久旱过后的乡村的雨景,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对于作文《秋日阳光》,希望学生能描写出秋高气爽、秋阳高照的田园风景,写出家乡初秋的美丽。
3.亲情关爱,积累素材
农村留守儿童多,大多靠爷爷奶奶隔代抚养。有些习作课上可以看到教师这样启发学生: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你的?天气凉了,当你在学校感到冷的时候,是谁冒着寒冷给你送衣服、送被子?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说?这就是学生的生活,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写下来就是感人的习作。
4.感恩观察,积累素材
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得到好心人的资助,有的教师在习作课上这样引导学生:当你得到好心人捐助时,你心里最想说的是什么话?这也是农村学生的生活,仍然是真实感人的场面,学生写下来的习作很少有了空洞,至少有了可写的内容。
5.城市观察,积累素材
前几天学校组织了留守儿童代表畅游新万州,参观完回来后,同学们是这么写的:
“轰隆隆!轰隆隆!飞机越来越近了,我的心都揪到了一起。突然,飞机的前轮收起了,轰鸣声加大了无数分贝。‘轰’”一声,飞机已经离开了地面,飞向了天空。”
“飞机在跑道上一转弯过来,立刻开始加速,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王校长想拍飞机起飞的照片,可惜没拍到,真遗憾。不过我觉得王校长说的一句话最经典:‘飞机起飞了,你们的人生也该起飞了!’”
多么质朴、真实的心里话。
6.媒体视讯,积累素材
当下农村,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体就是电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电视新闻,让学生带着任务回家,按照要求收看电视,让学生的习作与时代同步。国庆节前夕,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让学生收看现场直播,并写自己的感言。当然,文艺节目、动画片、科教频道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大餐的美味,作为农村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加强指导。
7.开展活动,积累素材
教师在课堂要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如前不久有个班级组织了一次《浓浓的乡情》活动,教师活动前一周就布置了任务,并加强了节目审查、指导,活动开展得十分成功。结束后有个学生是这么写的:
“《妈妈的吻》歌声是多么感人,我听着听着,心都疼了,因为我从小都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在我刚满两个月的时候,父母把我扔在了家里,是爷爷奶奶照顾我吃着奶粉长大的。她唱出了真情,让我听了只想哭,我虽然不会唱,但是,今天是我最幸福的日子。”
所以,教师一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为习作素材的积蓄奠基。
8.民风民事,积累素材
其实,农村孩子生活的内容非常丰富,习作素材并不少,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方法是否适时得当。譬如春节吃团年饭、贴春联、玩爆竹,邻里乡亲婚丧嫁娶,农民春耕秋收等,都是积蓄素材的重点。
三、走出围城看风景——课内与课外
寻求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支援,扩大学生阅读量。学校的图书资源非常有限,就与重庆青年助学会联系,得到了城市孩子捐出的图书500余本。这些图书大多是语文方面的课外读物,学校把这些图书分类造册,每班每星期轮流借阅50本,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要求每个学生每本书必须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要求,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板书;改革;挂图;简笔画;色彩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随着挂图、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先进教学工具,它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活泼有趣、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受到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的约束,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能享受到先进教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所以,我们可以在黑板上大作文章,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改革传统板书
在我们的印象中,板书除非就是“黑板白字”,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所以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而提倡设计板书就是要一改这种传统板书模式,主要有:(1)丰富板书的内容:例如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图片资料,使之图文并茂;(2)充实板书的色彩:形式上适当使用彩色粉笔。要做到这些,首先,笔者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资料,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幅挂图,甚至于相应的每句话都要事先作好精心的安排。
二、充分发挥板书各要素的作用
在具体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板书各要素的作用。简单地说,板书的要素有以下几种:
1.挂图
挂图是板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挂图的内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每篇课文都有配套的挂图,可将所需要的部分选出贴在黑板上,有时也可以将所需要的内容剪出来再贴上去,在挂图的旁边还可以出示几个提示性的小问题。笔者基本上是在课间贴挂图、写板书,有的学生看见了挂图会很感兴趣,而且,当他们看到相应的问题后,会更加迫切地想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牛津版教材6A Unit 5 On the farm一课,学习的是过去式,笔者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黑板的左上角注明:
Day:Tuesday
Date:the eleventh of October 2006
Weather:Sunny
这是当天的基本情况,然后将事先处理好的挂图贴在黑板上,并且在挂图的空白处标明:National Day Holiday(国庆节假日)。由于国庆节刚刚过去,所以学生明显感受到时间是过去式,然后笔者在挂图旁边提出几个问题:
Question one:What did Nancy’s family do at National Day?
Question two:What did Helen do on the farm?
Question three:What else did Helen do?
简单的几个问题,便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节课学习下来,学生把课文也吸收地差不多了。
2.简笔画
简笔画,顾名思义即简单作画。它不像其它教具那样携带不便,简笔画只需要几支粉笔。由于英语中大部分单词可以用简笔画来完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边讲边画。它是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的,由于它可以边讲边画,所以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在较短的时间里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一个物品或一件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有许多很难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它的加入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牛津版教材6B Unit 5 What’s the weather一课,涉及天气的有sunny,cloudy,windy,rainy等单词,可以先画一幅阳光灿烂的画 ,表示sunny;然后在太阳下画一棵树
,再画上风 ,表示 windy,如图 ,再把图中的太阳擦去,加上 表示cloudy,再加上几笔 ,表示rainy,这样就变成了这样的图画 ,这样边讲边画,最后形成了一幅系统的图画,学生便于将寓于图画中的单词系统地记牢。
3.色彩
如果说简笔画是“催化剂”的话,那么色彩就是“兴奋剂”。许多学生厌倦了色彩单调的板书,特别是英语中这些弯弯曲曲的英文,用学生的话说,就像是看“天书”,没意思,不想看,看不懂,如此下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时色彩就会发挥大作用了,那鲜艳的色彩就像一个个兴奋点,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形象地表达单词或课文的内容,也会令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笔者认为他们钟情于“多媒体”的道理也在于此吧!那么,我们又何尝不可吸收一些“多媒体”的优点来呢?在课堂中让学生做些小游戏,开展一些情形对话等活动,一来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二来可以弥补板书中没有声音、没有动作的不足,与教师设计的板书相辅相成,共同构筑美好的四十五分钟。这样不也成了“土制多媒体”教学了吗?
实践才能出真知。接下来让我们付诸行动,还是以牛津版教材6A Unit 5 On the farm一课为例,在课堂中展示笔者设计的板书,具体如下:
第一步:先呈现一个庄园背景。教师边用简笔画快速勾勒出小山、小树、小鸟、草地、小屋、鸡、鸭等,边介绍“This is a farm(这是一个农场),接着进行师生对话:“what’s this?”“It’s…”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问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增加其自信心,并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非常顺利地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第二步:引入新事物。教师用彩笔画一棵胡萝卜的简笔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断地问“What’ this?”教师可抓住时机导入新单词carrot,再画几棵胡萝卜,将carrot单词写在胡萝卜的画旁边,然后正常教学这个单词。接着边在黑板上画“orange trees(桔子树)”,“flowers(花)”,“eggs(鸡蛋)”等农场常见物品,边跟学生说:“I like watering flowers. Last Sunday I watered flowers on the farm.”此时还可以把准备好的小图片或实物都拿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熟悉单词,并能让他们跟实物对上号,日常生活中,如果他们再看到此物就会又联想起这单词来,这样学生才会轻松掌握。
第三步:回归重点。在第二步中导入“presentation”已基本完成,但是板书还没有与挂图联系起来,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这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请学生自己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挂图内容,进行一些“情形对话”,也可以请学生担当课文中 的各个角色做些小游戏。在此间,教师适时地插入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Where were Helen and her family?What did they do there? Now,Let’s look at this picture.(现在让我们看挂图)接下去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整堂课的教育任务出色地完成了。
整堂课下来,学生由挂图和问题引路,随着黑板内容的不断充实,学习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答问题,增强信心,内容多彩,激发兴趣。板书设计集整体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情境结合,大大改善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板书的设计也是一门学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书本来就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总结。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值得我们尝试。更重要的是,板书的设计是现代化教学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以后不管是投影仪还是多媒体,都一样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来。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李英,黄艳明.新课程教学设计[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心态,学会感恩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体验感恩,践行感恩。
一、触动心灵,让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了感恩,你就学会了做人。”这是著名教育家培根的名言。我对许多学生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孩子不懂得感恩,许多孩子为同学赠送的生日小礼物感动不已,而对父母的爱、老师的谆谆教导无动于衷;有些学生准备等自己长大了、有钱了回报父母、老师,殊不知一句感谢的话、做一次家务、认真学习就是对父母、老师最真实的感恩。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可见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十分的重要。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搜集感恩节的由来在语文课上交流,让学生知道感恩节源于美国早期的移民对于上帝的感谢,慢慢的演化成对家人的感恩、对朋友的感恩、对社会、对大自然的感恩!其次让学生多听事迹报告会,触动心灵,唤醒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从个人角度而言,会使孩子胸怀宽容广博,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常思回报,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稳定、校园和谐、班级团结,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多措并举,让学生体验感恩
1.让学生每天说一件感恩之事。每节课前给学生3分钟时间,述说自己发现的身边感恩的人和感动的事,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体验到感恩的快乐,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2.让学生每月写一件感恩之事。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 “感恩”情感是会做人的基本前提,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深情,充满信心,才会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因此感恩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去,学生从文本入手,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教师要利用植树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写作中得到升华。另外,可以还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以《假如我是……》进行联想、想象作文,让学生换位思考,进行情感体验。通过练习,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平时的良苦用心以及生活中的真、善、美,明白只有对身边的一切充满爱心,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常怀感恩之心,自己才会觉得生活的幸福、有意义。
3.让学生每周听一个感恩故事。故事对学生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故事给予学生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教育,故事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故事陪伴着孩子的成长。一个个充满真情,感人肺腑的故事,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让学生每次赏一首赞美之曲。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语文课上教师选择一些旋律优美、歌词感人的歌曲、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生读《游子吟》时,播放《母亲》这首歌,学生更能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师恩难忘》时,播放《谢谢老师》,学生更能体会老师的无私,心中对老师肃然起敬;讲故事时,适时播放乐曲,会一遍又一遍拨动人的心弦……当音乐与文本产生共鸣时,学生心灵受到的抚慰和感化。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践行感恩
常言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感恩不应停留在思想上、口头上,更应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所以教师要常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从感恩身边的人开始。那个肥胖的背影蕴涵的那份深深的父爱不仅感动着朱自清,更感动着一代一代的青年人和广大的读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语文教材中蕴涵着深深的父母之爱,养育之恩。父母是儿女的永远的庇护所,“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的小诗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是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在学习《悯农》后,通过解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会父母的艰辛。教师提出了一项感恩经常性作业,每天放学回家帮父母亲干点家务,并写日记,每周五班会上交流心得,学生做得很好。在学习《雷锋,你浪花的一滴水》时,教师通过搜集大量的关于雷锋的故事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雷锋精神,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雷锋感恩国家、感恩党、感恩他人的高尚品德,日行一善,我及时表彰学生。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歌唱二小放牛郎》、《七子之歌》等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和社会给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易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情感。
1 积累运用训练
课文中丰富的词汇是值得积累运用的,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学习本文时所感悟到的情感,想法或头脑中的印象,情景等,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把市场景,一句话写具体。如教学完《孔子拜师》,我让学生选用课文中"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学问渊博"等词语,以句式"孔子谦虚好学。他――。"写一段语,在练笔中,学生不但理解运用这些词语,而且加强对孔子谦虚好学品质的了解,达到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
2 仿写文本训练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大多文质廉美,其优美的语言,清晰的段落,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因此,我们要从中选择借鉴点,读后仿写,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
2.1 句式仿写。如《花种》一课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教师引导:"鲜花朵朵,争奇斗艳,我们也学着作者的写作手法来写写这些花是怎样开放的:早晨七点左右,蒲公英;太阳在中午十二点;下午五点多,茉莉花。"有的学生引用课文中的语言"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有的自己创编"露出小脸,盛开怒放,展示迷人的风采,舒展花瓣互相问好……"在练笔中学生感受到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描写事物。
2.2 段落仿写。如《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我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片断:"同学们,我们听到了黄叶道别的语音,蟋蟀告别的歌韵,大雁叮咛的声音,秋风掠过田野的歌吟。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你也写一写。"学生写出来的诗句充满了意趣:"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洒向大地,淅沥淅沥,是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乐曲。听听,秋的声音,青蛙跳来跳去,呱呱,是向荷叶告别的歌韵。听听,秋的声音,稻田翻起的波浪,沙沙,是一首丰收的歌吟。"
2.3 篇章仿写。如仿照《爬天都峰》写写自己做一件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小兴安岭景物特点这一结构,让学生按年四季或者早,中,晚的时间顺序写写美丽的学校。
综上所述,仿写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以文本为参照和引导,学生的练笔自然能心中有数,笔下有物。
3 填补空白训练
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甚至标点带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要捕捉住这些空白结构中的有效练笔点,让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写得含蓄的地方写生动,达到利用文中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学《燕子专列》一课,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抓住"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句中的"一点也不在乎,"从"不在乎"感受她内心的"在乎"。以"贝蒂不在乎,不在乎,不在乎,只在乎"的句式进行训练,感受贝蒂不顾寒冷,饥饿,疲劳,珍爱燕子的情感。
再如《检阅》一课,在波兰国庆节检阅时,左腿截肢的博莱克竟能与儿童队员们保持一致,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称赞,但文中却没有写他为什么走得这么出色。于是,我引导学生对博莱克艰苦训练的场面进行补曰:"请看课文插图,看到博莱克了吗?他虽然拄着拐杖,但却高昂着头,挺着胸膛,与全队保持一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我仿佛看到了,左腿截肢的博莱克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坚持训练的情景,那你看到了什么?自信坚强的博莱克在孩子们的笔下呈现出来:"博莱克不辜负队友对他的信任,白天刻苦练习,摔倒了又爬起,不断坚持着训练。""烈日炎炎下,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他咬着牙,抿着嘴,目视前言,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着,心中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努力向前,向前。"……学生通过填补空白,不仅加深了课文的理解,激发了情感,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续写文本训练
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意未穷",在结尾处留下了悬念,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如果能创设情境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延伸情节,补充结局,使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语积累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作,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使他们展开想象,放飞思绪,练习写作。
如《小摄影师》一课学完后教师总结:小男孩惭愧,失望地离开了。高尔基一直惦记着那个小男孩,并叮嘱秘书:"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接着教师创设情境:第二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秘书激动地走进来说:"先生,您等的那位小男孩来了!"高尔基听了,忙说:"快让他进来。"不一会,小男孩来到了高尔基的办公室。接着会发生什么?请你们动笔写一写。学生展开想象,在续写中把小男孩与高尔基再次见面的情景都照相的过程写了出来,有的还运用了文中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语句。
特级教师吉春亚教学《风筝》结尾处:"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课文结尾的这个省略号,教师充分利用:"千呼万唤也唤不回断了线飞走的风筝。最亲密的伙伴飞走了,我们不甘心,去找风筝!要找回我们的希望,找回我们的幸福。是否找到了呢?贾平凹并没有写下去,用一个省略号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就当一回作家,用上老师给大家推荐的表示心情的词语,把文章续写下去。"学生续写中生动感人的语言,表达了找到风筝的快乐与幸福,没有找到的忧伤与想念。续写是情节的延伸,情感的延续,词汇的运用,语言的表达,学生在练笔中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5 抒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