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用引人注目造句

用引人注目造句

时间:2023-05-29 18:2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用引人注目造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用引人注目造句

第1篇

几痕细线的意思是:指远处模糊不清的电线,看过去好像只看到电线的一些痕迹一样。《燕子》一课中用了“几痕”这个量词,这是作者遣词造句准确、形象的表现。

“几痕”这个朴实无华又富有形象性的词语,在插图中再配以嫩蓝的天空来映衬,这就给春天的大自然增添了新意和生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图呈绿色基调,有远山、湖水、稻田,桃花盛开,柔柳轻扬,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1、西园学校在留校时播放古典音乐的做法是滥用人类伟大文化教训青年的最新试验,这种试验绝无仅有。

2、在下缅甸,在毛淡棉,憎恶我的人不计其数我竟然如此引人注目,这倒是一生中的绝无仅有。

3、两位世界级声乐家同台献唱,在国内恐是绝无仅有的纪录了。

4、新的一辈继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之后成为作家的,可以说绝无仅有。

5、有一次,她所住的病房的街对面有一堆倾倒在那里的垃圾着火了,这位病人清晰地发出了一个字也是休林-杰克逊所听到的她讲的绝无仅有的一个字“火!”

6、几乎绝无仅有的是,艾达不仅有骨头,还有皮毛和肌肉。

7、尽管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但这在中国很难称得上是绝无仅有。

8、总经理对一个新进人员连连称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9、如今这个社会,像他这样好心的人,()应是绝无仅有的了。

10、这两床棉被是我绝无仅有的财产了,你要就给你。

11、在1981年至2005年,非洲的贫困人数每三年上升一次,这在几大洲里绝无仅有。

第3篇

背倚燕山,傲视四方,有着君临天下的大气,这是北京陆地的尽头,大海的起点,这是上海。当国人都羡慕这两座城市时,他们却在互诉衷肠。

"海弟",每天你注视着扬子江从脚下浩浩荡荡流入东海,迎着海风欣赏从海平面下升起的朝阳,夏天到沙滩上避暑,冬天不心穿羽绒服,夜晚的你不会孤独,外滩璀璨的灯火将伴你至天明。"

"京兄",早晨你会在钟楼悠扬的钟声里醒来,闲了提着鸟笼到公园遛一圈,累了到老舍茶馆品一杯香茗,倦了到戏院看一出《定军山》,黄昏到天桥看一看杂耍,伴着"冰糖葫芦"行云流水般的吆喝声,倒也生出十二分的韵味。

"只是,我没有陆家嘴那样多的高楼,没有那么多的豪华跑车,没有你那样时尚。我只有古旧的四合院,破旧的三轮车,人们为了追求时尚,把四合院拆了开一间麦当劳,星巴克,把三轮车扔了换成冒着黑烟的四轮怪物。急功近利的人们,没有发现我骨子里浓浓的京味啊!"

"京兄,其实你那京味便也是时尚啊!想来奥运会后,中国风席卷全球。那舞动的"京",在鸟巢里幻化成翩跹起舞的仙女,飞天起兮,舞落碎瓣,‘京’幻化成了翟志刚的"飞天"服,成了中华民族探索的不竭动力。传统文化走在神州前沿,引领着我们前进,不也是一种时尚么?"

(北京颔首思索)"而我,众所周知小弟无悠久历史,却有着令人称道的时尚。而人们批评我只顾吸收别人的时尚,空有浮华的外表,少了自己的根基。"

"海弟,看那外滩万国风情的别墅群,正是你兼容并包的象征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用这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多元文化,不也是一种时尚吗?"

"对呀,我们都在品味着自己的时尚,为何还要在苦恼中不能自拨?"

"应该提醒人们,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品味着自己的时尚,切不可舍近求远,失掉自己的特点!"

北京奥运会将北京展现给世界,上海世博会期待世界融入上海。

一南一北的两座城市,品味着不同的时尚,却又携手发展,演绎着明天。

第4篇

比喻。比喻是对联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纵难收。

这一联上下句各自构成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形象生动。有时是一联中的上句与下句构成比喻,如: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此联上句表述艺术创作中的经验:绘形易绘神难。下句阐明现实生活中的哲理:知人易知心难。两者之间构成比喻,将诗情哲理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借代。不把人与事物直接写出来,而用与之密切相关的东西代替它。这种借代手法不仅广泛运用在诗文中,在对联中也常可见到。如:

未晚先投二十八;

鸡鸣早看三十三。

这是旧时旅店里常见的一副对联,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三十三天”之说。这里借“二十八”代“宿”(这里别解为“住宿”义),借“三十三”代“天”。意即“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种借代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联语别具一格,有一种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妙趣。

拟人。拟人即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动作,使之具有活泼的生命力,这也是形成联趣的一种手法。如: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竹能“虚心”,梅有“傲骨”,这显然是人移情于物的审美效应。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感物咏志,把抽象的品格气节表达得生动形象。

夸张。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以期引人注目,这种手法称为夸张。如:

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三峰华岳低。

这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副对联,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渲染了莺莺在长亭泣别张生时那种难以遏抑的离愁别恨,分外真切感人。

顶真。顶真又称“连珠”,以前一句的结尾来作后一句的起头,使相邻的两句首尾蝉联。如: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是北京潭柘寺弥勒殿的一副名联。上下联的两个分句中都运用了顶真手法,前后蝉联。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的意思引申阐发,意蕴深长。

回文。回文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有单句回文与双句回文两种。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是厦门鼓浪屿的一副对联。上句与下句都可顺读倒读,回环流转,妙语天成。

双关。双关是用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常见的有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中“荷”谐读作“何”,“藕”谐读作“偶”。意即:“因何而得偶(配偶)”。下联中“杏”谐读作“幸”,“梅”谐读作“媒”,意即:“有幸故不须媒”。音同而义殊,言此而意彼,别有一番趣味。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光绪三年,黄河长江流域灾情严重。当时有人撰写了这副对联来讽刺中堂大人李鸿章(合肥人)和户部尚书翁同(常熟人)。作者以双关的手法将“合肥”、“常熟”这两个地名予以另解,与联中的“瘦”、“荒”形成对比。巧妙熨帖,讽刺辛辣。

排比。把句式相近,语义相关,语气相同的词或句子并列使用,称为排比。这种手法在长联中较为常见。如: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排比出八种“宇宙奇观”,下联排比出八种“古今绝艺”。句式整饬,意象纷呈,气势充沛,犹如天风海涛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设问。为阐明己见,故意提出问题,以引人注目,这种修辞手法称为设问。如: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这是杭州灵隐飞来峰下冷泉亭的一副对联,相传为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题。上联与下联都分别由设问句构成。含蓄蕴藉,启人遐思。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是副很著名的劝学联。上下联各由两个分句构成,设问设答,一呼一应;语势劲健,张弛有致;借物咏志,催人奋进。

用典。用典是对联,尤其是风景名胜处楹联常用的手法,它寓典于联,言简意深,大大拓展了联语的思想蕴涵。如:

铜琶铁板 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这是黄州赤壁的一副对联,对仗工整,然而又各有出处。上联出自俞文豹《吹剑录》:“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下联出自曹操《短歌行》。这两句诗也被苏轼引入他的《前赤壁赋》中。此联不仅切合赤壁名胜的由来,而且格调高雅、语义蕴藉,回味悠长。

析字。析字即利用字形的离合变化以形成联趣,如:

议论吞天口;

功名志士心。

上联中析“吞”为“天口”,下联中析“志”为“士心”,不仅离合巧妙,而且语义也浑然天成,堪称佳构。

少目焉能评文学;

欠金岂可立功名。

清乾隆时,直隶学政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赃枉法,民怨沸腾。当时有一落第生员愤然在试场门口贴出此联。上联中“少目”为“省”字所析,下联中“欠金”为“钦”字所析。这样既巧妙地切合吴省钦的名字,又对他的丑恶嘴脸作出了辛辣的嘲讽。

迭字。迭字是把同样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上下联相应的位置上。有的紧相连接,有的间隔出现。如:

水水山山 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 时时好好奇奇。

这是杭州中山公园的一副对联。其中连用十对迭字,如珠走玉盘,历落宛转,优美动听。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传这是明代东林党人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中分别间隔出现相同的字“声”、“事”,这样构思既强调了联语的主题,同时也使联语产生了一种回环反复的声韵美。

藏字。藏字,也称藏词、漏字,即在上下联相应的位置上有意漏缺一字,以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相传是称帝前夕有人为他撰写的。上联有意漏缺“八”字,下联则有意漏缺“耻”字,借以讽刺这个窃国大盗是“忘八”(即“王八”)、“”。辛辣而巧妙,深刻而又含蓄。

嵌字。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几个特定的字嵌中,称为嵌字。所嵌字的位置灵活多变,如: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这是郭沫若为成都杜甫草堂“花径”题写的对联,上下句句首嵌入“花径”二字,不露斧凿痕迹,十分贴切工稳而又巧妙自然。

冬夜灯下,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上联中嵌入“冬夏春秋”四字;下联中嵌入“东南北西”四字,一为时间,一为空间,皆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对联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不仅仅只有上述这些,其他如反复、列锦、呼告、转品、层递等也常用到,限于篇幅本文未能尽述。应当指出的是,在某些对联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以增强其审美功能。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副对联中就同时运用了层递、顶真、迭字等修辞手法。又如: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副对联中也同时运用了设问、迭字、列锦等修辞手法,有效地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效应。

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为对联这一传统的文学形式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使得联语更为典雅精美,联趣更为浓郁别致,联格也更为活泼多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联的创作与鉴赏也为修辞手法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两者之间是水融、相得益彰的。

第5篇

一、拓展写的思路

和所有从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一样,刚刚接触到作文,我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知从何着手。经过一番培训,我发现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勤练笔”,把写作与阅读教学、综合性活动,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一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拓展写的思路。

在第三单元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部分,习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教材拟的题目写,二是围绕“初显身手”的内容展开。其中有一条特别引人注目:学困生可记录“畅所欲言”的内容,学习语言表达。这充分显示了新课程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在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里,还是坚持同样的原则性:尽可能开拓思路,使学生愿意写,有得写。习作与阅读结合,与生活结合,与活动结合。二是具有选择性,所以在我教完《国徽》这一课之后,就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结合旁边的吐白,指导学生进行落笔。

二、加强句子训练

1.训练句子的完整性。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往往不够完整,不是少主语,就是少谓语。这项训练应随着一年级教学“句子”就进行并加强。以使学生形成完整句子的概念。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谁或者什么?后一部分说明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常引导学生辨别句子,纠正句子的错误,做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

2.造内容充实的句子。造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经常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可以口头造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敏捷、灵活的反应能力,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可让学生书面造句,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句末打上标点符号。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时,不要局限于能写完整的句子就行了,还应引导学生能造出内容充实的句子。如学生用“关心”造句,有的说:“老师关心我们。”有的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第二句就显得内容更丰富、充实。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大量造句练习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的写作能力,是作文的启蒙练习。作为作文教学起步形式的造句只有从内容入手,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造出不仅结构完整,而且内容充实的句子,才能完成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任务,为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奠定基础,减缓坡度。

3.模仿优美的句子说话。人们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这样既给了学生“拐棍”,又能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蔬菜”一课,有这样一句话:“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花,还有的吃果实。”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说话顺序,然后进行仿说练习,学生思考一会,列举了10多种内容的句子。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说话能力。

三、说话、写话训练

1.看图说话是低年级儿童说话训练的基本形式,要认真教好。教材中训练形式多种多样,不同训练形式,有不同的训练侧重点。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训练的目的要求,安排好训练的步骤。有些说话、写话课,教师不但要注意备好课,甚至要写好例文,设计好板书词语,这样做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可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好看图说话,还应进一步教会学生独立看图的方法。观察是看图说话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是不可能把图意看明白,说清楚,说连贯的。细致,就是对画面上所表现的时间、地点、每个人物的动作、神情以及画面色彩等都要全面观察;准确,就是分清主次,辨认哪些人物、景物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抓顺序,就是对画面上的多个景物能够有层次地观察,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这是训练儿童说连贯话、说完整话的主要条件。

2.增设“说话课”,给学生多说话、多动笔的机会。我们从一年级起,每周设两节说话课,从多方面选择话题。如观察植物、动物实物;还有整理短文,读范文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并让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写下来,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

第6篇

一、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序的情况下,这种观察练笔能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观察对象的选择,一要切合实际,二要为教学目的和习作训练重点服务,观察练笔有整体的,也有部分的;有单项的,也有多项的;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可以先写简单的、静态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墨水瓶、文具盒、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

以“书包”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观察书包的特点,并以详细描述书包外形特点、内部结构和作用为例,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加以综合,把各部分连起来说。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加深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如问学生: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书包经久耐用又美观大方呢?

在这一环节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按观察顺序、抓住重点”以外,还应做到:

1、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说:有初步观察的说,有按顺序连起来说,有小小组相互说;有整体练说,有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语言详细说(描述)等。

2、针对实际及时进行评说。如书包是方形还是四方形;对书包上的大字的描述是用“端端正正”,还是“引人注目”好呢,等。进行词句辨析,较好地把培养观察能力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3、当场指导试写。通过说的评点,学生对要写的内容和要求更加明确,思路更加开阔,当即动手试写。在学生试写时,教师应做到:(1)对差生重点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节自己的教学,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2)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练说的反馈信息,同时及时从同学的“说”中捕捉“写”的即时信息,以提高学生自学自改的能力。

二、掌握观察方法,反复运用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以观察练笔“书包”为例,在观察说写训练过程中,学生悟出方法,从单肩书包到双肩书包,再说写各自不同的书包,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观察,叙述自己用的书包。从实践中,学生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转化为技能,反复实践就能形成能力。在指导观察和说写中要着重抓以下两点:

1、主动观察,独立运用。小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见大不见小,更不会小中见大。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认识客观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做到观其形,辨其色(视觉训练),闻其声(听觉训练),触其体(触觉训练),嗅其味(味觉训练),以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写出自己的书包,让学生动手量一量书包的长度、大小,掂一掂书包的重量……使学生对事物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我在指导学生写《小花园》时,不仅观察树木花草的形状、颜色、姿态,还让学生嗅其味,摸其质,做到睹其物,思其神,适当展开联想……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爬满篱笆的喇叭花,不愿把喇叭吹响,大概是怕影响我们的学习吧。”“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是万花园中的一朵小花,把它献给最可亲的母亲——祖国。”“一盆盆茂盛的仙人掌,像带着武器的卫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学生年龄虽小,只要认真看,仔细想,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生动活泼,言之有味。

2、培养观察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利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引向课外,引向日常生活,做到每日必观察,观察必有所得,得而记入观察日记。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使观察成为习惯。有位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到三年级上学期,共写观察日记150多篇。

三、理解题旨,培养思辨能力

作文训练要指导学生理解题旨,要根据学生的年级、认知水平等情况,做出适度的点拨和提示。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用提出具体问题让其回答的方法进行。如读课题“师生情”后,可以提问:①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与谁的事?②你能结合图画,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吗?③读了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说话,既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初步了解,对课文的中心有大致认识,同时又锻炼了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四、理解语句,培养分析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句子的关键又在于或抓住重点词语,或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含,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是一个分析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内含,要先指导学生说清句子的表面意思,然后再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含。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练习说与写,又便于学生学会读句析句的方法技巧。如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全神贯注》中的这句话:“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先要说出表面意思:罗丹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然后再结合上文,想想罗丹为什么会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的,从而说出内含:说明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五、学遣词造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第7篇

首先,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个性化语言表达的基础。

语言积累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过去的语文重在“学习语文知识”,而现代语文教学则强调积累运用,比如各种修辞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白觉地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言的运用要以语言的积累为基础,同时又在运用中丰富,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语言。

其次,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想象的基础。

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学生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更加为他们个性化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个性化作文需要人的独特的感悟、联想和构思,体现了运用文字的创造性,而这种联想是在积累较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具有的。个性化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本身就有创新的特点。要顺利地进行想象,首先要有丰富的语言基础,并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在原有的理解中进行“再造”,形成新的表象――即创新的结果。例如学生在作文构思时,特别是作文的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的方法等方面,常常会受到某种“原型”的启发,并由此“茅塞顿开”,产生新的想法,写出新颖的作文。

语言的积累是个性化作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那又该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积累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重引导。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累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绝大部分是文质俱美的,因此在课堂上要淡化分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例如通过遣词造句、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促使学生掌握较多的词汇及句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背及仿写强化记忆,通过仿写尽量使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还有就是我坚持一周尽量上一堂美文推荐课,并让学生谈体会和看法,使学生获得启迪和陶冶。这种积累体现于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表现出来的语言个性。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首先背诵大量诗词、成语警句。古代诗词所蕴涵的深沉思想、宽广胸怀、婉约情致、挺拔风骨等永远放射着璀璨的魅力,同时,古诗由于富有情趣、节奏、意境具有突出的语感特点,学生喜闻乐见,吟诵成趣。我在古诗中精选了优秀诗词上百首,成语警句200余条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吟颂背诵,在日积月累,渐染成习的过程中,我组织了几次“漫游古诗园”、“成语故事大比拼”等诸如此类的语文活动课,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积累的兴趣。作文中,孩子们也非常乐于用古诗成语来表达。

其次,阅读大量书籍。中学生学习阅读,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从读不懂到读得懂,从读得不熟练到逐步读得熟练,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语言的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课文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但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而是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例如,我每天晚上总是尽量不布置课文中的作业,而让出时间给学生去背名言警句,背古诗,看课外书。暑假期间,我推荐了五十几本中外优秀文章,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并写个性化读书笔记。开学后,我上了一堂作文课《推荐一本好书》,孩子们推荐的好书竟达三十几种。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学生就不会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

三、在生活中积累

第8篇

1、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生活的地方已经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

2、或许他们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面前川流不息的人群,聆听着身后小巷中孩子的玩耍嬉闹声,享受着平静安详幸福的生活。

3、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家乡,更在诉说它的繁荣祖国的富强。

4、大街上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好不热闹,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熙熙攘攘,原来人们都急着买过元旦的礼物呢!

5、当今社会,宽阔马路车辆川流不息。交通事故成了社会烦恼,有多少人失去生命不是冤枉的呢?

6、我仰起头看着你,你的眼中是那闪闪发光的河流,川流不息,勇往直前!

7、水晶宫前面的马路上人山人海,车子川流不息,沸沸扬扬的喧闹声,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大自鸣钟悠扬的乐曲声……

8、深南大道的汽车总是川流不息,小桐可不能在马路上打闹噢。

9、河那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腾的河水在邮票上川流不息。

10、看着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载着这座城市飞速发展,我会觉得心旷神怡,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无比向往。

11、街上有表演杂技的人,川流不息的人们都来观看。

12、街上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但秩序井然。

13、快过春节了,去商场买年货的人一群又一群,川流不息。

15、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人群川流不息。

16、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川流不息。

17、东门的那条街,有川流不息汽车,我们走路要小心啊。

18、我站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之中,感觉到人们每一天是多么的忙碌。

19、朋友,当你横过那车子川流不息的马路时,心情如何?从容不迫还是忐忑不安?我想,你肯定和我一样,忐忑中有一丝恐惧。

20、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

21、农村的环境果然比较适合人类居住,不像城市有着川流不息的人群。

22、太阳突然变得像一个橙子金黄的光芒洒向大地,每个地方都镶了一层金边,小贩也开始在叫卖。回家的行人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繁华景象在一钦刻间便显露出来。

23、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步行街上人们川流不息,夜晚的城市真的是太繁忙了。

24、每年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川流不息的人群都在为国家的成立而感到自豪。

25、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真多啊!笑笑走路总是不小心,容易出危险啊!

26、妈妈说:“这里的人真多,川流不息,小心点儿。”

27、快要下雨了,蚂蚁正在川流不息的搬食。

28、我家楼下是一条大马路,每天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

29、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川流不息,绵绵不断的继续着。

30、在川流不息的深圳街头(),经常能看到一张张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面孔,一片四海大同的好景象,作为深圳人,我们引以为荣。

31、每到双休日的时候,东门步行街上的人潮川流不息,来来往往,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呀。

32、当流行感冒出现时,去医院看病的人们总是川流不息的,唉,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景。

33、大街上,人车川流不息,热闹;超市里,人流乘兴而去,满载而归,热闹;马路上,遍地特色小吃,阵阵吆喝,热闹。

34、超市的商品打特价,到处都是川流不息买商品的顾客。

35、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一眼就能找到我们班上的刘博士,因为他太引人注目了。

36、这家店的生意真不错,来来往往的人们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37、川流不息的江河都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人类提供生命的第一源泉---“水”。

38、街上有川流不息的人和车辆,各个商店打出了各种优惠的牌子,人们就抢着购买。

39、黄河那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腾的河水在邮票上川流不息。

40、每到假期时,出外游玩的人总是川流不息。

41、我坐了许久,可那些我想去的店铺,似乎不会打烊,那些川流不息的车辆,似乎不会停止,依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陶醉在这个城市的景象中。

42、我从大厦往下看,看到楼底下川流不息的人们像蚂蚁一样的在路上走着,真有趣。

43、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在行驶,像一条长长的飞龙。

44、乡下虽然没有像城市一样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但有着一群快乐的人们。

45、泱泱中华美德,几千年来绵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

46、上午,大街上人群川流不息,汽车开的很缓慢,宽阔的道路被挤的水泄不通,商店门前彩旗林立,节日的庐城是热闹的。

47、过年了,川流不息的人们,正高高兴兴在各大商场买东西。

第9篇

秘笈二:凡事不平凡

北京电通广州分公司 陈永健

做文案工作多年,在此有小小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人认为:文案的工作就是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不就是个写写字打打字的。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太看不起文案这份伟大的工作了。别以为文案的工作就是想想创意打打字,配个标题写段内文,其实,文案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有血有肉的,每一字的背后都下了不少功夫。做一个好文案真的不容易。

还记得刚做文案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连标题与广告语都分不清,我的头儿跟我说,先学会写内文、软文,写好了再来学写标题。后来才知道这是练基本功,写软文和内文是最好的锻炼方法,目的是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后来可以写标题了,才知道了什么叫做“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之前的锻炼,哪有一针见血或引人入胜的标题呢?

许多前辈说过,写文案就好像写情书一样,如何打动对方,怎样吸引他从标题到内文,一直往下看,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及标点符号。这就需要文案的策略了,用什么样的话题引起注意,用怎样的说话方式才合适,如何让所有文案有统一的风格,这都是要思考的。

我有个习惯,在写文案的时候都会要求自己写三种或以上的写法。我见过一个前辈,在同一个概念下,写出了一百多个标题,从不同的方向与角度发散性思考。因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所以我们需要有活跃的思维和挑战自我的精神。

做一个好的文案,应该就像一个专业的演员一样,演谁像谁。消费者洞察真的好重要,记得十几年前,在做女性保健品的时候,怎样写都写不好,于是老板跟我说:“你都不了解这班女人,怎可能会打动她们呢?”于是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去了解她们慢慢待入角色中进行演绎,才能打动她们,有同感才有共鸣。做不同的产品就有不同的目标消费者,有年龄的区别,也有性别的区别。重要的是你如何投入到角色当中。

文案要有钻研精神。我们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深入了解行业及产品特性,是每个文案必须的工作。我记得我刚做汽车行业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尤其是好多专业名词,及产品功能。我整整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去研究,开始慢慢了解汽车是什么东西,整个汽车市场的状况如何,自己的产品与竞品的区别,知道优劣的差异。所以,我从不会放过有关于汽车的东西。

做一个文案不简单,做一个好的文案不容易。只要你热爱这份工作,更平凡的事也不平凡,因为你是一个伟大的文案。

秘笈六:不想做ACCOUNT的ART不是好文案

北京电通上海分公司 韩晓乐

什么是好文案?首先要从一个问题开始——文案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各广告青年会有各种普通、文艺、二逼的答案;而对于当初玩着CS从CS专业毕业,两眼一mia黑摸入广告业的我来说,当时对文案这个词只有一个无知而朴实的理解:给图配文。但是,我相信在当今广告圈里,和我一样对“文案”这两个字眼睛一mia黑的人大有人在。

现在的广告公司,山大的压力下,给新员工的培训越来越少。一年难得的几次培训,也只是以念叨公司创始人的各种名言警句,观摩各种华丽拉风的获奖广告为主,反而在最基本的培训上严重缺失;同时,高接低挡各种brief的CD们,也没太多时间给手下的幼齿文案们完整的指导。这就造成了,文案青年们得不到太多的指导和助力,长直长歪完全靠自己。当时的我很幸运,一位工作闲散的CD在和我探讨无码新片、甩枪心得之余,告诉我,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一个文案工作的十分之一。

那么,文案是什么?好文案又是什么?水平有限,我只能描述自己心目中一个好文案应有的样子。好文案应该是当美术们一头钻入画面和细节表现的牛角尖时,为他们把控整体方向人。是当大家面对客户部扔来的弱智brief昏昏欲睡时,用一个个sharp的concept让大家惊醒过来的人。是那个当所有人头脑风暴至深夜,油尽灯枯,开始骂起plan部门的SB策略时,可以从不同方向发展它,化SB为神奇的人。文案的不同层级,个人认为可以从策略层面思考整个Campaign的是为极品,能敏锐的洞察到消费者不同的insight,进而发展出不同的concept是为优品,可以在遣词造句中妙笔生花的是为良品。

篇幅有限,匆忙的概括一下,一个好文案,既要有ACCOUNT的策略思考,又具有美术们引以为傲的art sense,更能写得一手犀利好文字。还是那句话,不想做ACCOUNT的ART不是好文案。

秘笈七:给消费者以及社会带来幸福的工作

北京电通广州分公司 河西纯一

40年前,我进入电通,开始了我的广告文案之路。文案是怎样的工作我略有耳闻,不过我没有专业学习过怎样撰写文案。进公司后,花了一年时间师从前辈,之后一直是自学。一边学习一边试着写。我觉得是一起合作的前辈AD和广告主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给我很多东西。

好的广告就是教科书

每年发行的「COPY年鉴「ADC年鉴的广告集,我每天要看好几个小时。有时在稿纸上把好的文案抄写下来。读解领会好的文案是最好的学习。

了解商品,体验销售现场

我做不到向别人推荐自己不喜欢的商品和服务。首先自己要喜欢上商品。这样就需要先了解商品,例如如何开发?在怎样的工厂生产?等。我在服务调料类客户的时候,特意去了料理学校学习做饭;在服务汽车客户的时候,下决心买了很贵的车;在服务物流公司的时候,去现场亲自扛了货物。同时我也积极去销售现场参观学习。在超市里观察自己负责的商品是如何展示的?竞争商品是怎样的?同时也会去家电卖场和汽车4S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会积极地去工厂参观。了解生产销售现场是非常重要的。

广告是情书

在写文案的时候,首先头脑中要先设定具体的对象。譬如要是调料商品的话,可以把自己的母亲和太太作为诉求对象。广告其实就如同是情书。写情书的时候必须熟悉对方的爱好和心情。因此广告创意人的工作之一是探求人心。如果是调料的话,要了解家庭主妇的想法,如果是电脑的话,要了解商务人事和学生,化妆品的话则是女性。抓住目标消费群的心理,从而得到他们的同感以及共鸣,对商品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有可能会购买我们的商品。

第10篇

关键词:分析原因 探讨方法 内容生活化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31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独立初中,地域偏僻,学生知识面狭窄,多数学生不会写作文,材料匮乏是学生习作的拦路虎,无话可说的问题最突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作文教学中如何搜集素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贴近生活,写自己熟悉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脱离学生实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布置作文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拼凑作文、抄袭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作文内容要取材于生活,但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教师非要学生写自己不熟悉的,自然无话可说、抄袭凑数。我想,教师只要挖掘身边的资源,鼓励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领域,自然会引来源头活水,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从而表达出真情实感,避免无病的现象。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只要留心观察必能见多识广,美丽的自然、丰富的劳作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碧蓝的天空、紫色的苜蓿、纵横的沟壑、崎岖的小路、遍地的落叶……都是极好的写作材料。只要教师把目光投向生活,广开写作源头,让学生体验生活,先从自己熟悉的材料写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教师要把学生从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从狭窄的书本引向广阔的自然,让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国庆期间,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是帮助大人挖洋芋。因此,我就让学生写挖洋芋的体验和收获。结果,劳动的过程、艰辛、喜悦尽收笔底,读来真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达到了“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批阅作文时,学生写到了挖土豆时磨破手皮后的疼痛,写出了在微凉的天气里拾土豆后皮肤的粗糙,写到了买洋芋时小商贩的缺斤少两……有感而发,无一人抄袭。由此启示我:教师要找学生熟悉的材料作为练笔的素材!

二、观察生活,写自己思考的

只有深入思考的东西写出来才会深刻、感人。学生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例如,我所在的校园噪声污染非常严重,每当逢集,小商贩的叫卖声、促销活动大分贝的音乐声、聚会时的猜拳行令声不绝于耳。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学生先描述现象,再结合实际思考,给校长、派出所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因为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学生往往有许多话要说。通过类似的有意识的启发,学生慢慢会形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随时写作的良好习惯。其实,生活中许多似乎不引人注目的事,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从生活中汲取写作营养,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我还发现,每当学生写“检查”时,写出来的文字都流露着真情实感,很能感染人。究其原因,都是学生亲历亲为、仔细思考过的,因此写起来自然流畅,这也是在作文教学中积累素材的一条启示。

三、评价激励,唤醒写作欲望

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表现欲,都渴望得到表扬与肯定。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管学生的作品多么拙劣,也不讽刺、挖苦他们,就会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容易产生的自卑感、畏惧感。我常常遇到错字满篇、语句不通、空洞无物的学生作文,从教之初,总是要么打发雷霆,撕掉重写,要么当众念出来,以揭其短,挖苦讽刺,自以为用心良苦,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不仅严重破坏了师生关系,更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后来,遇到连常见汉字都不会写的学生,我就让他们先写一些课文中的简单句子,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这样做,我发现学生慢慢消除了顾虑,不断得到进步。原来,粗暴的呵责、打击只会事与愿违。我逐渐体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比什么都强。从汉字的书写、词语的运用、语言的创新、布局谋篇、写作态度等方面,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甚至一个醒目的题目、一段优美的开头、一句有意思的结尾都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充分的鼓励。通过实践,我发现,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及学生的作文,学生便会乐意写作,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吝啬恰当、积极的评价。其实,几句激励性的评语或是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表扬与鼓励,就可以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消除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就乐写、善写,慢慢地,学生就能写出较为成功的作品。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日语;文语体;口语体;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写文章,除了遣词造句需要作者仔细斟酌,文体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根据日语教学界写作课常用的教材《实用日语写作教程》的解释,所谓文体是指作者在文章表达技巧上表现出的整体特征,即文章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实际上根据使用的用途不同,文体具体所指的内涵有时会发生变化。首先,文体常用于修辞学,指有效的运用词语,追求完美效果的文学技巧。另外,它还用于表示句子的类型,以及用于指诸如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等句子的种类。除此之外,文体很多时候也用来指文语体和口语体。对现代日语而言,文语指的是由现在已不太使用的过去的语法和词汇构成的文章体文章,即我们说的文言文。口语即口头讲出的话。现代日本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口语与写文章时使用的书面语已趋相同,称为口语体。文语体和口语体的区别在现代日语中尤为明显,而且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它们各自内部还有更细致的划分,这就给学生在写作选择文体方面造成了一些干扰,很容易出现误用或混用文体的现象。所以笔者对日语文体的历史变迁及现代日语中各种文体的应用作了一个归纳。

众所周知,日语本来是没有文字的,中国汉字的传入后才渐渐有了日式的汉字,然后才慢慢出现了由汉字简化而来的假名。从日语的文章中可以发现,现代日语的句子主要是由汉字和假名混合组成的。这种形式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对日语书面语的历史变迁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日本上代文学①代表作中的文章大都巧妙地运用了汉字、汉文,如《古事记》、《万叶集》、《日本书纪》等等。那个年代,正史和公文书都是用汉文的记述,如果出现无法用汉文表达的日语词汇则会借用汉字的音来表日语的意,或者是选用意义接近的汉文。所以上代文学中,用汉文和用日语假名记述的和歌是对立存在的。①上代:泛指到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为止的日本文学。②言文一致运动:即日本的“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明治时期。

中古时代,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发展很快,于是就出现了和文、汉文训读文(用假名来标注汉文的读音或语序以方便阅读)以及和汉混合文这三种文体并存的状态,并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那个时期的物语、日记、和歌等代表性的和文在日本文学史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直到近世末期,人们仍然把汉字作为本字,汉文则被看作是正式高级文章的象征。直到《今昔物语集》这样的汉文训读体文集出现并被人们所熟悉之后,才慢慢出现了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和汉混合文。而中古后期开始,像《徒然草》这样在一个作品中混用好几种文体现象开始盛行起来。 但是,在明治以前,日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给知识的传播以及人们之间的交流都造成了不便。到了明治时代(1868-1912年),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语言改革的重要性,觉得书面语应该基于口头语言,这样才能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于是在言文一致运动②的推动下,明治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小说基本上都按口头语的基调写作,之后其他类型的文章也渐渐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在现代日本,写文章时的书面语和正式场合的口头语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书面文体就叫做口语体。当然,口语体按不同的使用场合和不同文章体裁还有更细的划分,可分为「デス•マス体(包括「デアリマス体和「デゴザイマス体)、「だ体以及「である体这三种文体。这种分类法是根据句尾的表达方式来区分的。

如上文列举的那样,同是文语体,平安朝的文语体和明治以后的文语体有很大区别。而同为口语体,现行的口语体与明治时期,昭和初期的口语体也大不相同。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在现代日语中各种文体的应用。对现代日语而言,文语体的文章,是保存有以往时代的语法和词汇等的古典语。二战以前,文语体一直用于政府的公文、诏书、法令以及正式文章、书简等。而现在,文语体仍然在以下场合使用。这种情况下使用旧式假名拼写法(见划线处)。

①用于短歌、俳句。

父君よ今朝はいかにと手をつきてふ子をれば死なれざりけり(落合直文)

山に日のあたりたる枯野かな(高浜虚子)

②用于现代文学作品、论说文的题目。

永なる序章(椎名麟三:小の名)

されどわれらが日々(柴田翔:小の名)

③在报纸的新闻标题中、报刊上引人注目的广告词中也常常出现文语体,这是因为文语体具有简洁的效果。

若乃花る

何たる!惨事

に友あり。人生あり。(告)

④街上的告示牌、吸引众人注意的告示中也常出现文语体,这是因为追求其简短有力的表达效果。

事故多し注意!

立ち入るべからず!

百は一にしかず。

现代日语中口语体的使用又有哪些讲究呢?之前我们讲到口语体还可以细分为三种文体。其中「デス•マス体还被称为对话体,「だ体和「である体因多用于报刊和论文当中则被称为非对话体。虽然口语体在口头语和书面语当中都在使用,但使用的时候还是有所区别,一般在日常会话中使用「ダ体•デス体•マス体、在演讲或作报告等讲究形式的大众传播场合则使用更为郑重的「デアリマス体•デゴザイマス体,「ダ体•デアル体则多用于书面语中。下面是口语体的一些实例:

①「ダ体用于比较亲密的人之间的日常会话和一些报纸杂志小说等体裁。

そこには田雄一が立っていた。

「先日はどうも。と私は言った。(吉本バナナ:小『キッチン)

「JIN-仁-は10月11日の初回放送で16•5%(地区)をマク。11月18日に20•3%をし、初めて20%を超えた。(新事)

②「デス•マス体在口语中用于郑重场合,或者是与长辈上司及关系较生疏之间的人的对话。书面上则一般用于日记和书信。「デアリマス体•デゴザイマス体则比「デス•マス体更为郑重。

ご沙汰していますが、お体いかがですか。お仕事は忙しいですか。

はいつのにかぎ、おれしてからたちまち一年にもなりました。(手)

みなさん、私はでございます。…そのことが、中日国政府の共通の任とであり、中日友好をう一人一人の大きな使命でもあります。(演)

③「デアル体一般用于书面语,特别是论文等学术性的文章。

この方法は、元来、ギリシャやラテンの古典をむために使われていたものであった。…ドイツのプレッツによって体系化され、在のような形になった。(文)

以上是对日语文体的变迁及现代日语文体的应用作了简单的归纳。要注意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以某一文体开始说或开始写之后,就应自始至终都使用同一种文体。

参考资料:

[1]王秀文,山鹿晴美.实用日语写作教程[M].外研社,2004.

[2]大野晋,柴田武.岩波座日本文体[M].岩波店,1977.

[3]西田直敏.『文章•文体•表の研究[M].和泉院,1992.

[4]谷山茂等.『新国[M].京都房,1998.

第1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以前,我让学生自学生字,要求记住读音,认清字形,再想想怎么组词,学生读一二遍后便无事可做,问他们都说学完了,可检查起来效果却不理想。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在自学生字时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寓识字教学于“无意”中[文秘站网文章-文秘站网帮您找文章]

1、寓识字教学于学生相互交往中

刚入学的儿童在与同伴的初次交往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同伴姓什么,叫什么。这时,教师如果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将班中每个学生的姓名书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当课余,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伴的大名,还有的兴奋地讲述着自己认识了多少同学的大名。孩子们在充满自主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不下五十个汉字。随着学习生活的延伸,孩子们相互间的交往也日趋加深,于是,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彼此介绍自己父母的职业、家庭的地址等。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识字效果真可谓事半功倍。

2、寓识字教学于学生认识校园环境中

置身于现代化的校园,那如茵的绿草,参天的大树,婀娜的花卉,着实令人心醉。而四周的那一句句催人奋进的警世名言,一幅幅图文辉映的宣传画,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名标牌,更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在新生入学后,教师总是带着孩子们倘佯于学校的花坛边,林荫下,一边指导他们认识标牌上的植物名称,如冬青树、银杏树和月季、等,一边引导他们认读诗一般的护绿标语:“我给小草一份爱,小草送我一份绿。”“爱我,护我,天天来看我。”孩子门就在这样的活动中,了解了校园,亲近了学校,同时,又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实践证明,这样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汉字的做法,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寓识字教学于学生游戏活动中

低年级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引导他们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能力认识一些字词,寓教于乐,又是一种识字的好办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字形又不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适时适度地进行比较。如一次猜谜活动中,一位学生出了这样一则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打一动物)。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在黑板上出示了“帽子”,“脖子”这两个学生较为熟悉的词语,并引导学生将“戴”和“带”作比较。这样,不仅有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而且在不经意间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另外,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或者在练习中>文秘站:

A、竞赛法

竞赛的类型有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等。在教完一课生字之后即要求学生练习书写,至于写几遍可由自己决定,只要自己认为掌握了即可。

小组竞赛时,通常每组抽一名学生上台板书,听写完后,当堂批改,并将小组其他同学的成绩累加,计算出该小组总成绩,成绩最差小组要向最优小组鞠躬表示佩服(或用其他方法,总之一定要有奖罚);男女生竞赛时,则由男女生分列两队,轮流上台板书老师所报之生字,看哪一队完成得又快又好,落败方要向获胜方鼓掌致敬。

采用竞赛发以来,效果非常明显,以前听写一课生字,包括拼音,错误总有七八处之多,而现在几乎每次都只有一二处失误。这是因为大家不再把练习当作负担,它已经成为了游戏的一部分,荣誉的一部分,学生们在前期的练习中都练得更为投入,格外用心。

在比赛之前,我通常会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再看一看生字,这时课堂上没有一个人开小差,个个都紧张地盯着书,口里念念有词,手上连比带划,同一小组的同学更是互相叮咛、互相检查。

班上程玲同学学习比较吃力,以前次次听写情况都很差。自从采用比赛制后,她自己提高了注意力,再加上同组同学的热情帮助和督促,已有两三次听写全对了。这是非常难得的进步,老师和同学都给予她热情洋溢的赞扬,她也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了。

男女生竞赛也同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赛时气氛热烈,你追我赶。我班任晓玲同学甚至在一次女生失败后立时哭出声来,其他女生也不愿为男生鼓掌。我趁机激将:面子不是靠口头的倔强争得来的,而是要靠你心里的倔强,靠你认真练习才能争得来的。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促使学生在自己掌握的主动练习中更投入、更用心。

B、“抓特务”

小学生都崇拜,我就在教完生字之后,告诉他们,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侦察兵,我现在派遣你们到丛林中去搜查敌人,捕捉特务,同时在黑板上挂出大幅简笔画,上有丛林,山岩等,将所学生字字形、拼音密布于其中,让学生去搜索。“特务”抓到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教育”,巡视检查有谁抓到了“特务”,却没有把它“改造”好。

学生对这一练习也特别喜爱,做起来兴趣高昂,全神贯注。“抓特务”对于促使学生牢记字形、字音及笔顺颇为有效,我班龚立同学一向粗心大意,写字总是增减壁画,经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后,书写正确性大有长进。

C、拼图法

这是一种适合在家庭中进行的练习。我请家长帮助孩子准备一些纸片,写上本课生字,然后剪成两部分或者三部分后打乱,再由学生将它们一一拼拢成字,粘贴在作业本上。这一练习引入学生爱玩的拼

图游戏,对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很有用处。“造火车”的练习非常适用于复习阶段。比如按偏旁归类,复习一学期或一单元生字时,老师可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这些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块又好。

主动的练习才是高质量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积累知识。

二、识字教学必须克服两种倾向。

1、克服重形轻义的倾向。

识字包括音、形、义三个内容,那么,三者之中,谁轻谁重呢?汉字是非拼音文字,读音复杂,汉语又多方言,影响交流。因此,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很重要。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字形复杂,识字必须记字形,因此形也很重要。结果,我们的识字教学,历来都很重视音和形,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观念:看见一个字能念出来,就是认得这个字了。某年级的学生能识多少多少字,常常是以次为标准的。对于字义,则往往不够重视。

首先,字义果真那么容易掌握吗?其实不然。虽然学生刚入学时所学的大都是日常用字,容易理解,但是,要通过识字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词的概念,把方言词转化为普通话词,把日常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却是一项颇为细致的工作,需要认真对待。特别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所学的也不再仅仅是日常用字,掌握字义逐渐困难起来:(1)多音字、近义字、同义字、同音字的大量出现,使字义复杂化了。(2)抽象的、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字词大量增加,加大了掌握字义的难度。(3)生字带出来的词语越来越多,用字连词造句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与此同时,学生掌握字形的难度却逐步减弱:(1)学生学会了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知识,基本上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字形。(2)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生字,其中大量的是构字率很高的独体字,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就能够用旧字作为记忆生字的基础。(3)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形的感知,已经开始从模糊的泛化向精确的分化发展。

其次,字义在汉字构成诸因素中的独特地位不容忽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字义是作为一个条件刺激物的字成为信号的实质因素。只有掌握字音,字形才有意义。否则,识字活动只不过是掌握一些声响和线条的过程而已。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不应笼统地提以字形为重点,应该分阶段提出:在入学的第一学期,以形为重点;从第二学期开始,就以义为重点。加强字义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扩大字义教学的范围。新字要理解字义,旧字形成的新词,也应该重新讲解字义。(2)加强字义理解的深度。近义字要辨析字义,褒贬义要体会不同的感彩,虚字要联系句子学习它的用法。(3)丰富学生的词汇。(4)加强字义教学的计划性。

2、克服“音——义——形”模式化的分化教学倾向

近几年,识字教学音义形分步走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把生字的音义形分散在阅读的不同环节里逐步进行教学:在讲读之前,结合初读解决字音,使学生既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也能粗解字义;到了讲解课文时,才结合内容讲解字义,这样做既利于学生对字义的掌握,又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音义形分步走,第一步虽不教字形,但必须出现字卡,并根据字形分析的意图标上色笔,让学生先与字形见面,不自觉地感受字形教学,发挥“蕴含教育”的作用,蓄以待发,为后面分析字形做好感知准备。(2)在学习生字注音时,应同时出现字形,不见字形单独拼读注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用生字开花组词。所以在教学中音义形齐步走一起教,不应分步走几次教。

三、串珠成串,掌握多音字

多音字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起来耗时费力而往往效果不佳,给语文学习,特别是理解、运用汉字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鉴于汉字的这一特点,我在语文课多音字教学中,采用“串珠成串”的方法,指导学生精心编造能概括出某一多音字不同的常用音义的句子,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造句和朗读过程中掌握多音字的读音。造句要求尽量把某个多音字的常用音义用上,并拓宽思路,力求既通顺连贯、有一定思想内容,又短小精悍,便于记诵。如:师先示例:“好”,共有两个常用义项,造句为:想取得好(hao)成绩,得先有好(hao)学的态度。再如“重”,造句为:老师重(chong)新讲了一遍重(zhong)要的知识。

然后,要求学生仿照例句进行多音字造句,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有些字的形体比较复杂或者某些部件比较隐蔽,如果观察不仔细,就很容易出现多点、少点、多横、少竖等写错部件的错误。我们开展消灭错别字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消灭错别字、正确读写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主要形式有:

A、开故事会。让学生在笑声和深思中充分认识到,写错别字不是小事一桩。

故事一:1930年5月,和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展开,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进军命令时,把“沁阳”写成“泌阳”,结果部队向相反方向前进,贻误了战机。一笔之误,导致部队南辕北辙,十万大军惨遭伤亡。

故事二:有一男青年约女朋友去公园,他写了这样一些纸条:“公元前见面。”女朋友见后,回了一张纸条:“我无法与古人见面。”

故事三:有一爱写错别字的男生总是把“歇”写成“喝”字。他有这样一则日记:“一天下午,劳动委员指挥我们抬茅粪,大伙干得可起劲了,谁也不愿喝一喝。后来,我实在有点累了,就背着劳动委员,偷偷地喝了喝。”

B、出版专题黑板报、手抄报,设立专题广播节目。要求学生主动搜集有关读写错别字的生动材料,定期出版“消灭错别字”专刊,充分展示读写错别字所带来的危害和闹出的笑话。

C、组织学生重点调查街上标语,招牌用字。如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注何处发现,上门帮其指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