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3-05-29 18:20:00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第1篇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3、囊萤映雪。

第2篇

教材简析:

《名字里的故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本次口语交际从交流学生自己的名字含义或来历开始,引向交流家人的名字再到名人的名字,感受名字中的文化内涵和长辈的关爱期待。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小贴士明确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和“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讲清楚”就是说明白,一要说清要介绍什么名字;二要有条理有顺序地把这个名字的含义或来历讲清楚。“礼貌地回应”就是在交际过程中,有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对方说话间歇处、停顿处),采用恰当方式(恰当的语气、礼貌用语)提问。聆听过程中,为了表示对讲述者的尊重、欣赏,还应该以微笑点头、眼神赞许等方式来回应。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口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同时,三年级孩子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口语交际时往往需要借助头脑中存贮的画面。而“名字里的故事”相对抽象一些,要顺利进行交际,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另外,三年级孩子只注重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交际时需要时时注意,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3.

能向家长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

认真倾听,礼貌回应。

教学难点:

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预设:x老师  ;xxx。对学生说出的“x老师”进行指导)

2.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因为有了名字,我们才能把“你”“我”“他”清楚地分开。如果仔细地琢磨一下,你就会发现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名字里的故事”。大家伸出小手,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名字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老师名字,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有些学生可能会说出x老师,把对老师的称呼和名字混淆,借此帮助学生厘清两者的关系。让学生伸出小手写课题的过程,也是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过程。】

二、

分享故事

1.端端正正写姓名

师:有人认为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名字不仅仅是代号,也是我们的名片,父母给我们取的名字里,也许饱含着他们的期待。所以,我们应该写好自己的名字。

⑴大家先看我写我的名字(示范书写)。谁来猜猜老师名字的含义。

⑵下来,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写自己的名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板书“端端正正写姓名”。学生写自己的名字,拣书写漂亮的展示几例。就展示的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含义。)

【设计意图: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的羡慕,这是三年级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这一环节的设计,顺应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写好自己名字,通过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猜测老师名字的含义,猜测同学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将口语交际与单元语文要素勾连起来,从而迁移运用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预测”策略。在猜与答的过程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然地实现口语交际的过程。】

2.清清楚楚讲故事

⑴学生试讲

师:好,刚才同学们都写了自己的名字,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同学们都会像刚才端端正正书写自己的名字一样,认认真真地学习,堂堂正正地做人。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各自名字里的故事,谁先来给大家讲讲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

(预设:有些同学可能讲得清楚明白,有些同学讲得不够清楚。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刚才这几位同学讲述自己名字及由来,你们觉得讲清楚了吗?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讲得更清楚?)

师:为了让同学们说好自己名字里的故事,我给大家准备了大作家贾平凹名字里的故事,请看:

(ppt: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 “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师:不愧是大作家,名字背后都藏着智慧!

⑵分组交流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分享各自名字里的故事,说的时候一定要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板书“清清楚楚讲故事”)。同时,听的同学要能有礼貌地回应。

(ppt提示“讲清楚”:一说清要介绍什么名字;二有条理有顺序地把这个名字的含义或来历讲清楚。ppt提示“礼貌地回应”:有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对方说话间歇处、停顿处),采用恰当方式(恰当的语气、礼貌用语)提问。聆听过程中,为了表示对讲述者的尊重、欣赏,还应该以微笑点头、眼神赞许等方式来回应。)

⑶全班交流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分组交流,周围的小朋友都知道你名字里的故事了,可老师还不知道,其他小朋友也不知道,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交际过程中,让听的同学对讲述的同学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一听,男生的名字响亮有力(板书:“响亮有力”),女生的名字文雅清新(板书“文雅清新”)。不管响亮有力的男生名字,还是文雅清新的女生名字,都饱含着家人的期望与美好祝愿(板书“期望、祝愿”)。

⑷拓展(还可以讲述家人、名人名字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名字里的故事”相对抽象一些,为了让学生说得有条理有顺序,用名人名字里的故事做示范,给学生一个扶手。提示学生“讲清楚”,是对讲述的要求,同时给学生提示了讲的范式:先说明白自己要介绍的名字,再有条理有顺序地把这个名字的含义或来历讲清楚;提示学生“礼貌地回应”,可以有礼貌地提问,还可以用微笑赞许、眼神鼓励等方式回应,是对学生听的要求,培养倾听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多样化、活动化的情境,将“小群体交际”与“全班交际”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交际重点不断落实、巩固、强化。】

3.

明明白白做复述

师:听同学们讲自己名字里的故事,老师真羡慕同学们取了那样美好的名字,而且对同学们名字里的故事很感兴趣。有些故事我还没听够,那么谁来把他名字里的故事复述一遍呢?(板书“明明白白做复述”)

(ppt: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后来,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字,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以后他又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边加上一个“老”字,当作自己的笔名。)

(学生复述,教师随机辅导。)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交往和参与意识强烈,让学生复述别人名字里的故事,既是对学生倾听能力的检测,也是对学生表现欲望的满足。同时,复述别人名字里的故事时,人称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需要强调。】

三、布置作业

回家给家里人说说,从同学的讲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家给家里人讲述课堂中听到的新鲜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检测手段。】

板书设计:

名字里的故事

端端正正写姓名 清清楚楚讲故事

男生名字:响亮有力

女生名字:文雅清新

第3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指导,以语文知识的可接受性为标准,以语文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设计生活化的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自己的生命、心灵活动,使语文教学以言语为契机,促进学生心灵的成熟、生命的发展,实现人的社会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理念”贯穿于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心理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挖掘生活素材,采取多种口语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我、交流自我,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人文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成为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第一学期,讲述真实故事,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世界

青春叛逆的十五、六岁新生,思想远未成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内心不够强大,情感比较淡漠。加之中考失利,自信心受挫,读中专多半是无奈之举,专业选择也很盲目,对中专生活充满迷茫困惑。此时,正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教育引导的大好时机,而这种教育引导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来源于真切的内心世界,选准切入点,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

因此,第一学期的课前口语交际训练,我让学生讲述真实故事进行交流。要求精心选择素材,这些真实故事或有启发意义,或能感动心灵,或能引人深思,讲述后要发表感受,与同学交流,使大家受到感染启迪。经过精心选材,很多同学讲述的故事令人感动、发人深思,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同学讲述了新疆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为了防止被山风刮走,背着石头,独自步行十几里路艰难求学的故事;一名同学讲述了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母亲在舟曲泥石流中,用双臂托举四岁的儿子长达八个小时的真情故事;一名同学在题为《中国教育沉思》的故事中,讲述了一位中国妈妈听到一个来中国游学的美国女孩小小年纪竟然游学30多个国家、在原始森林中进行生存能力训练生吃老鼠的经历时,无比震惊,从而对中国式教育发出了无限感慨……同学们在讲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故事后,交流了内心深切的感受,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此时,教师已无需多言,从他们湿润的眼角、深沉的思索、真诚的表达中,能欣慰地觉察到这些真情故事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慢慢的,他们在感动中学会了反思,在反思中获得了心灵的成长,情感世界日渐丰富,认识感受能力与日俱增,对中专学习生活的意义也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第二学期,播报热点新闻,关注现实生活,提升人文素养

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课业负担不重,但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的思想层次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单一,生活视野狭窄。课余时间很少读书看报,更少投入到社会大生活中,对自身生活以外的事物大多漠不关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前景也关注甚少,缺少热血青年对社会生活应持有的关注度、敏感度和积极评论的热情。因此,继第一学期讲述真实故事训练学生感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之后,第二学期,我采取课前进行热点新闻播报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抬起头来看世界”,关注国计民生,关注行业发展和专业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尽早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人、社会人打好基础。

为此,每次课前,先开一个“新闻会”,让同学们轮流播报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其他同学点评。刚开始,学生们还有些应付,可越到后来,他们所选择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深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中职生就业现状、有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有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有案件、有周边环境和国际动态等热点焦点问题,学生们的视野逐渐打开,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的能力日渐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探讨、分析问题的角度也趋向于全面、客观、公正,对日后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有较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第三学期,讲述成功故事,树立职业理想,培养成才信念

第4篇

这种结构按照动词(谓语)和宾语的个数不同,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类。(1)、单谓语单宾语结构: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走私假币罪等等;(2)、单谓语多宾语结构:劫持船只、汽车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等等;(3)多谓语单宾语结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等等;(4)、多谓语多宾语结构: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等等。另外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复合结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组织是整体的谓语,他人偷越国境是整体的宾语,而这个宾语又有主谓结构的句子组成;倒置结构: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如果按照常规表达应该为扩散传染病菌种、毒种罪;牵连结构: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欺诈是手段行为,发行则是目的行为,两种行为发生牵连;复合加倒置结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这些结构或多或少的与前些结构有相合的部分,或者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应的归入前些结构。2、动词结构。只有动词组成的形式,是动词结构。罪名中单由动词组成的并不多见,十大类罪名中贪污受贿罪和渎职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走私罪可归入这类结构。依据动词个数也可以分为单动词结构和多动词结构。单动词结构如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毒罪,这些实际上体现了犯罪的手段、工具;叛逃罪、间谍罪、投敌叛变罪、虐待罪、遗弃罪等则是对行为方式的绝对抽象。多动词结构如组织越狱罪、暴动劫狱罪、聚众淫乱罪等,动词和动词之间表现出牵连性。组织的目的是越狱,暴动的目的是劫狱,聚众是为了淫乱,因此组织、暴动、聚众都是手段,具有牵连性;而窝藏、包庇罪中的窝藏和包庇则是两种并列的行为,没有牵连关系。3、状谓结构。罪名成分由状语和谓语组成的形式,是状谓结构。状语一般有副词构成,介词加名词也可以作状语。这些状语一般体现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罪过、时间、地点、手段、工具、目的等以及引证罪状的特点。因此可以区分为(1)、罪过状谓结构:过失决水罪、过失投毒罪、故意伤害罪等;(2)、时空状谓结构如战时临阵脱逃罪、战时自伤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3)手段(方法)状谓结构:金融诈骗罪中的所有罪名,合同诈骗罪等;(4)评价性状谓结构:非法狩猎罪、非法采矿罪、非法行医罪、破坏性采矿罪、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非法拘禁罪、非法经营罪等,这些罪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非法”的限定,就是说狩猎、采矿、行医、集会、游行、示威、经营等行为本身并不是犯罪,只有当这些行为首先违反其他法律、法规时,才可能成立犯罪;(5)、目的状谓结构如为亲友非法牟利罪。4、状谓宾结构。这种结构实际是动宾结构与状谓结构的合成体,因此它具有前两种的特点。为了论述的方便,不再以谓语和宾语的个数分类,而是借鉴状谓结构的分类法。(1)、评价性状谓宾结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非法买卖核材料罪、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擅自金融机构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等等;(2)、手段(方法)状谓宾结构: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3)、罪过状谓宾结构: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过失毁坏文物罪、故意杀人罪等等;(4)、时空状谓宾结构: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人罪、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战时违抗命令罪、战时拒绝军事征用罪等等;(5)、目的状谓宾结构: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等。5、其他结构。上述结构在罪名中是比较多见的,还有些结构在罪名并不多见,但确实存在。如(1)、主谓结构:如单位受贿罪、单位行贿罪、军人叛逃罪等;(2)、主谓宾结构:十大类罪名之一的军人违反职责罪就是这种结构,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等;(3)、谓补结构:暴力取证罪、刑讯逼供罪、商检失职罪等;(4)、主谓宾补结构: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等;(5)、倒置的宾谓补结构: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等;(6)、宾语结构:伪证罪;(7)、谓宾补结构: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8)、名补结构:重大飞行事故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消防责任罪等等。罪名结构经过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把握具体犯罪的特征,比如在罪名中有主语的,这些主语所表示的就是这一犯罪的主体,并且是特殊的 主体;再如罪名中具有评价性副词的,如非法、擅自,那么行为首先必须违反特定的法律和法规;又如在罪名中有罪过副词的,它就表明了该犯罪的主观方面,并且如果具有“过失”字样的罪名,一定还有与其相对应的“故意”的该犯罪,这就是就轻明重的道理;还有某些罪名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故意”或“过失”,但由于某词的特殊含义就已经表明了罪过,如“事故”、“肇事”,出现这样的词就说明该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总之,罪名具有表意的作用,因此通过罪名的结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罪之特性。

第5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73―01

陶行知说过:“儿童的思维在手上,要解放学生的嘴巴、眼睛、耳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做一做、画一画、猜一猜、找一找中学习语文,能够提升语文能力。”因此,要真正转变语文的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牵动下做语文学习的“分解动作”,走向独立完成语文实践行为的“连续动作”,使语文学习由单一型、习题化,转为综合性、实用化。以下,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积极参与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所得,就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略述如下。

一、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习语文

新课改实施以来,“预习+展示+反馈”的自主式、开放性课堂模式备受教师青睐。课堂上,教师普遍改变了以往牵着学生亦步亦趋的授课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的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并且,教师普遍重视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圈点批画,作好学习批注,梳理出学习中的困惑与疑问。如,在教学《你,浪花的一滴水》时,课前笔者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查阅有关雷锋的资料,了解雷锋。有的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了雷锋的个人简介、成长经历;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阅读到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课始,笔者让学生据题质疑:你是谁?为什么说你是浪花里的一滴水?引入雷锋后,在认识雷锋时让学生交流预习资料,大家互相补充,最后笔者做简单的小结。相信学生、注重探究学习,使距离学生生活很远的雷锋形象渐渐清晰化,一个个性鲜明的雷锋形象站在了学生面前。展示课上,学生开展小组竞赛,选出代表上台展示,台下学生进行补充,并对这一环节提出自己的疑问,互相释疑。同一个知识点,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课堂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着、闪耀着,汇聚成课堂的活力。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学校里面要让学生从书写去学书写,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要增强语文教学活力,就要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一文时,学习了课本上关于地名的知识后,笔者让学生开展了“爱我敦煌――了解家乡地名”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兴趣很高,有的学生请教家长、邻居,了解敦煌地名的来历及敦煌地名的典故,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实地调查、采访。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与敦煌地名有关的知识,完成了关于家乡地名的调查报告。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地名的由来,而且感受到了家乡――敦煌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真正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乡情教育。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让学生贯穿于课内课外,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三、在创新校本课程中学习语文

目前,各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自主研发并安排实施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有裨益。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依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建设要求,有效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以外的丰厚教育资源,开发了校本课程,开设了以弘扬敦煌文化,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的21个学生探究社团。如,阅读与写作社团、讲故事社团、朗读社团、趣味数学社团、科学小实验社团等,突出实践育人、全面培养新人的要求。学校规定在每周星期五下午活动,在阅读与写作社团中,学生大量搜集和阅读介绍敦煌及宣传敦煌的历史知识、名胜景观的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敦煌,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爱我敦煌,建设家乡”的情感。在讲故事社团中,学生自觉搜集敦煌故事,包括《月牙泉的故事》《梧桐林的故事》《九色鹿的故事》《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陇人骄子―何永梅的故事》等,在讲述敦煌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乡情知识,在敦煌故事讲述中,人人都是宣传敦煌的小使者。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活动中的“文化蕴育点”,在生活中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力。

第6篇

小学语文帮助学生打开了语文学习之旅的大门,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开始!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也在为初中语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语文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语文的影子!因此,学生应该从小加强对语文学科全方面的学习,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语文,还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语文。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入哪些方面的课外知识来对语文进行扩展跟延伸,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硕果累累呢?笔者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文学常识的引入

文学常识广义上指涵盖文化的各类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球、历史的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在语文课本知识的学习中,了解一些与文本相关的文学常识是必要的!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知背景、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等,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根据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规定,文学常识首次作为高考考试知识点。由此可见,文学常识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的重视!因此,学生从小养成了解文学常识的好习惯必定会对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益处!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小学生在年纪跟思想上的不成熟,扩展的文学常识需要附和小学生的接受跟理解能力,尽量避免引入一些陌生或难理解的名词!

二、小故事的引入

故事,即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其具有生动性和连贯性!它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文学体裁!把小故事进入课堂教学有何意义呢?首先,听故事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丰富头脑,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其次,故事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能提升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再者,我们知道,小学生是一群单纯快乐的儿童,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然而他们又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习!因此,把带有趣味性的“讲小故事情节”引进课堂,相信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提升儿童的知识面!

故事的种类分为很多种,例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老师课堂教学时,可以从这多个方面把适合学生学习的小故事引入课堂来帮助扩展学生课外知识。

三、经典名著的引入

经典名著是经历史的沉淀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由于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广义的经典名著不仅仅包括文学名著,还包括社科名著、人文名著等!其中的文学名著来源于文学创作,而文学创业离不开语文知识以及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文学著作,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扩展跟学习!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感受文字语言的魅力、吸收其文学精华以及学师们的创作要领。通过名著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创作的兴趣,进一步爱上文字作,从而学会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从古到今,名著的种类跟形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在小学生理解跟接受范围内的加以推荐,例如《安徒生童话》《寓言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等!经典名著的引入是扩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生活中语文的引入

从公园、广场草坪上的公示牌“爱护花草,人人有责”是语文对人们爱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提示;公路上“开车莫喝酒,喝酒莫开车”,是语文庄重地告诫人们珍爱生命,远离酒精;“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是语文对考生激情澎湃的鼓励。语文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勾勒出健硕的形体,为我们起到表率了的作用。但是从生活的角度来看,语文是一本敞开的“百科全书”!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语文”,没有语文你很难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老师可以把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引入课堂,一方面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前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7篇

关键词:巧用故事;小学语文;心理特点;语文新课标;

小学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开始积累、智慧开始成长,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也逐步形成。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成长和环境有莫大关系,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第一阶段的成长、成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行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目标。

1.故事切合小学语文教学需要

故事,指“旧事、往事;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染人、可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故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笑话、小说等,凡一切带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都叫故事;狭义的故事,指除上述体裁外而具有故事情节的散文作品。故事具有趣味性,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影响深远,运用故事开展教学,能有效达到语文课标确定的目标。

1.1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而且常常和兴趣有关。生动有趣的事物往往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活力,更能够吸引他们参与思考和活动。但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却很难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更难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力和参与度。二是小学生的记忆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对有趣的事情能够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记起来却比较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形象的材料,而对抽象的却难以记住。三是小学生的思维主要还是形象思维,容易从形象有趣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四是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强,容易冲动,自制力差,持久性低,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小孩子都喜欢故事,很多小孩子甚至是在故事中成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够恰当地进行故事教学,必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2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那种生硬的说教和灌输式的教学,教学流程几乎沿着固定的格式:首先是领读生字、朗读课文,然后按既定思路分析课文、归纳段意。这种教学方式单调,浅显,根本难以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引导思考、体验情感,相反只能是让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标第2部分专门提出了小学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除能识字、写字以外,还特别强调了这么几类目标:一是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二是认识并理解、尊重民族文化;三是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四是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查找资料的能力;五是锻炼交流能力,包括倾听和表达能力;六是能够发现、体验和理解生活,体验情感。

2.“巧”用故事开展教学

理论要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充分考虑实施的过程、方式和方法,必须把握好实施各环节的关键点。为体现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取得实际效果,教师不仅要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苦功,更需认真分析每一个教学环节,严格4个把握。

2.1把握时机

即在仔细分析具体课堂内容、目的的基础上,做到适时开展故事教学。包括什么时候引入故事,引入什么样的故事,怎样引入故事,方式是什么等等都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利用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是桥梁是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2.2把握对象

即根据教学对象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故事开展教学。一般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应以儿童类文学故事为主,包括童话、寓言、科幻和卡通故事,高年级则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名人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等等。古语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这就是说,当学生的情绪受到积极的感染后,在其内心产生的学习动力是无限的。借助故事,吸引学生听。

2.3把握形式的多样化

为实现新课标确定的目标,在故事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形式的多样化。第一,教师与学生互动。既要老师会讲、能讲,又要鼓励学生讲,既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复述。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讲故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等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重点词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走上讲台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第二,听、说故事与点评相结合。既可以由老师点评,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又要创造环境,鼓励学生点评。点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为了使一些胆子偏小的学生,能自信大胆地开口说话,我的语文课,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置课前一至三分钟演讲和讲一个成语小故事等。这个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使他们逐渐克服怯懦心理,敢于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演讲的内容上,教师可适当加以规定,如一段时间演说名人轶事,下一阶段讲述名著故事,还可以朗诵经典美文,畅谈理想、兴趣等,老师可适当加以点评、鼓励,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同学的演说能力。小学生是爱听故事的,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学生。科幻故事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神话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名人故事为之立起丰碑,民间故事为之阐释善恶是非。第三,说与写的结合。在教学中除了讲、说故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故事。这样就不至于只听、说,不写,不至识字和写字能力的缺矢,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为以后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2.4把握故事的质和量

第8篇

《名字里的故事》

【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名字里的故事”。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疼爱。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有礼貌地回应,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及交际素养。同时,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目标】

1、

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3、

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难点】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在家问问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故事;也可以了解家中其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故事;还可以了解知名人物名字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语引入聂耳、岳飞名字里的故事:悄悄地告诉大家,老师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爱研究人的名字,例如:在医院候诊时,留意看看屏幕上人的名字,猜想一下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2、揭题,板题:名字里的故事

二、教师示范,指导交际

1、教师示范,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2、同学们真有礼貌,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板书:礼貌地回应(在书上打√)

3、你能说一说,刚才老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名字的呢?

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我们在介绍的时候,要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板书:信息讲清楚

三、学生练习,引导互动

1、现在你能像老师一样有顺序地、清楚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吗?自己先练一练。(生自由练习)指名展示,评价。(在书上打√)

2、谢谢你让我们知道了你名字的含义。哪位同学也来有礼貌地回应一下?

3、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要提出来的呢?四、小组交流,分享互动

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习的要求。(分四人小组练习、师巡视,相机指导) 了解组内评价情况。小组展示。指名评价。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里都有一个故事,除了你们四人小组,还有班上其他同学和在这儿听课的老师们的名字里都有故事。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想了解他们名字里的故事吗?谁来做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去探询他们名字里的故事?我们大家可以看看他是怎么问的,都来学一学。(师生交流)

2、我相信下面还有很多小朋友们想知道其他老师或者同学们名字里的故事呢,你们也有一次采访、交流的机会。去吧,和他们交个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3、通过采访、交流,你了解了谁的名字?说说看。(生说)

4、真好!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知道了他们的名字。老师再来说出一个人的名字,你们看认不认识。谢婉滢?不知道吧。冰心呢?谢婉滢也就是冰心奶奶。原来谢婉滢是她们的父母给她取的大名,而冰心是她自己根据职业、爱好等给取的笔名。假如让你给自己取个名字,你会取怎样的名字?

5、你现在取好名字了,能把你为自己取名字告诉大家吗?你还要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6、总结,布置作业: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对我们的期待与关爱,通过了解小朋友的名字,我们还发现了汉语言文字的秘密与趣味。让我们好好爱自己的名字,好好珍惜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今天回去后,与家里人说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板书设计】

第9篇

[关键词] 孔颖达;词类说;实词;虚词

词类属于语法范畴,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明确提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事实上,中国的语法思想在一些训诂注疏中已有所体现,两汉时期,训诂学者已把汉语词汇分析为‘词’‘事’‘名’三类,‘词’是虚词,‘事’是状物的词,包括动词、形容词等;‘名’即名词、人称名词等。唐代训诂集大成者孔颖达,对于词类的划分有了更明确的阐述,孔颖达在《周南·关雎正义》中提到“然字所用,或全取以制义,关关雎鸠之类也;或假辞以为助,者、乎、而、只且之类也……古人之韵不协耳,之、兮、类、也之类,本取以为辞,虽在句中不以为义。”这是最早的按“为义”“不为义”将词划分开,他根据词义,结合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将词分为“义类”和“语助类”两大类,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实词和虚词,是汉语语法学史上实词和虚词的最早划分。孔颖达《毛诗正义》通过不同的训释方式揭示了不同的词类,蕴含着典型的词类思想。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对词类的揭示。

一、对实词的揭示

孔颖达的“义类”指的就是实词,他在进行训释时,一般是直接指称,很少标明“义类”。往往用“…之称”、“…之名”、“…称”、“…名”的训释方式来指称。现分别考察。

1、揭示名词。具体来说就是指人、物、处所等。如:

【1】《邶风·击鼓》:“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传:“孙子仲,谓公孙文仲也。”笺:“子仲,字也。”

正义曰:“笺云子仲,字。仲,长幼之称,故知是字,则文是谥也。”

【2】《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笺云:“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

正义曰:“薪,木称。楚亦木名,故《学记》注以楚为荆。”

按:以上例中,“仲”是用来称呼长、幼的称呼。“薪”是柴火,“楚”为木名,又名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劲,可做杖。均揭示的是名词。

2、揭示动词。即动作行为的名称。如:

【3】《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正义曰:“此谓治器加功而成之名也。”

【4】《唐风·山有枢》:“弗洒弗埽。”传:“洒,灑也。”

正义曰:“洒谓以水湿地而埽之,故转为灑。”

【5】《小雅·蔻柳》:“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传:“蹈,动。”

正义曰:“蹈者,践履之名,可以蹈善,亦可以蹈恶,故为动,言王心无恒,数变动也。”

3、揭示形容词。正义中除了用“名”、“称”揭示形容词外,还常用“…貌”、“…状”、“…然”等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性质状态,表示“……的样子”如:

【6】《邶风·简兮》:“硕人俁俁,公庭万舞。”传:“硕人,大德也。”

正义曰:“硕者,美大之称,故诸言硕人者,传皆以为大德。”

【7】《邶风·绿衣》:“絺兮綌兮,凄其以风。”传:“凄,寒风也。”

正义曰:“《四月》云‘秋日凄凄’,凄,寒凉之名也。”

【8】《邶风·旄丘》:“琐兮尾兮 流离之子。”传:“琐尾,少好之貌。”

正义曰:“琐者,小貌。尾者,好貌。故并言小好之貌。

【9】《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传:“槛槛,车行声也。”

正义曰:“槛槛,声之状,故为车行声。”

4、数量词

【10】《大雅·文王》:“商之子孙,其丽不亿。”传:“丽,数也。”

正义曰:“以亿是数名,故知丽为数也。”

【11】《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传:“紽,数也。”

正义曰:“此言‘紽数’,下言‘緫数’,谓紽、緫之数有五,非训紽、緫为数也。”

又:“羔羊之缝,素丝五緫。”传:“緫,数也。”

按:数名就是数的名称,孔颖达说亿为数名,进而推论“丽”也为“数”。

正义中释“紽”、“緫”谓紽、緫之数有五,可看出“紽”、“緫”为数量词。

5、代词

【12】《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传:“胡,何。”笺云:“思而见之,云何而心不悦?”

正义曰:“胡之为何,《书传》通训。”

按:这里“胡”为疑问代词。

二、对虚词的揭示

孔颖达的语助类,即“不为义”类,其包括的范围很广,称为“辞”、“语词”、“语助”、“助语”等,揭示的虚词主要涉及如下几类。

1、副词。表程度、范围、语气、时间等意义,如:

【13】《小雅·黍苗》:“我行既集,盖云归哉。”笺云:“盖犹皆也。”

正义曰:“盖者,疑词,亦为发端。”

【14】《大雅·文王》:“凡周之土,不显亦世。”

正义曰:“凡为总辞。”

【15】《小雅·大田》:“既备乃事。”

正义曰:云乃者,缓辞也。”

按:“盖”为语气副词,用在句首,表不肯定的语气。“凡”为“总辞”,指范围,是范围副词。“乃”为时间副词,说明“乃”为延缓语气的作用。

2、叹词。表感叹语气,如:

【16】《周颂·赉》:“时周之命,於绎思。”

正义曰:“於亦叹辞也。”

【17】《小雅·节南山》:“憯莫惩嗟。”笺云:“曾无以恩德止之者。嗟呼!奈何?”

正义曰:“嗟呼者,叹辞。”

【18】《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传:“於,叹辞也。”笺云:於乎美哉,周公之祭清庙也!

正义曰:“‘於乎’‘於戏’皆古之‘呜呼’之字,故为叹辞。”

按:以上例中,孔氏明确的指出“於”、“嗟呼”、“於乎”均为叹辞。

3、连词。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词组、句子等,表示转折、因果、递进、并列等关系。如:

【19】《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传:“酌之用匏,俭且质也。”

正义曰:“…故云俭且质也。定本云俭以质也。”

【20】《诗经·大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正义曰:“是以者,承上生下之辞”

按:例【19】中二本异文可以说明“且”和“以”作用相同。“且”和“以”是连接两个并列关系的词。例【20】中“承上生下”指明了上下两句为因果关系。

4、介词

【21】《大雅·菘高》:“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笺云:“于,往。于,於。”

正义曰:“以文势宜为往邑於谢,故上‘于’为‘往’,下‘于’为‘於’。”

按:在该例中,孔氏对两个“于”详加解释,一个训为“往”,属于实词类的动作行为类动词,一训为“於”,属介词,表现出较强烈的区分词类的思想。

5、助词

【22】《魏风·园有桃》:“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正义曰:“曰、其并为辞。”

【23】《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传:“薄,辞也。”笺云:“薄言,我薄也。”

正义曰:“毛传言‘薄,辞’,故申之言‘我薄’也。‘我’训经‘言’也,‘薄’还存其字,是为‘辞’也。言‘我薄’者,我薄欲如此,于义无取,故为语辞。”

【24】《大雅·文王》:“厥犹翼翼,思皇多士。”

正义曰:“思,语辞,不为义。”

【25】《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正义曰:“居、诸者,语助也,故《日月》传曰:‘日乎月乎’,不言居、诸也。”

按:以上“辞”、“语辞”、“语助”、“助句词”都是助词,在句子中主要起衬音、足句、表示语气等作用。正义中揭示了助词在句子中的三种位置—句首、句中、句末。

三、结语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对词的类别和特点的分析,既有继承前人成果,又有明显的发展。研究其中的词类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仅从这些方面就可看出孔颖达的语言分析能力及其高度,也能反映古代语法学的一些面貌。《毛诗正义》是一部集大成的训诂著作,其“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材料,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深入挖掘,使中国古代语法学史更为系统、缜密。

参考文献:

[1]李学勤主编.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孙良明.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刘世儒.孔颖达的词类说和实词说[J].见《训诂研究》第1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第10篇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最深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篇

【关键词】《圣经》;英语语言;典故;影响

英语典故不仅记载了英语语言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还反映了西方文明的渊源。英语典故出处甚多,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广泛而深刻影响西方文明发展的《圣经》。《圣经》中的故事、人物、比喻、词句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了英语典故的重要来源。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英语语言能充分发挥以古喻今、以人喻意、以事喻理的修辞效果。《圣经》对英语语言中典故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物设喻的典故

《圣经)中人物众多,他们各有自己的形象、性格和经历。经过长期的传诵和引用,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特定的形象或含义。这些人物大多寓意深刻,含义丰富,其中不少已成为英语的正式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喻指一类人、一种状况或一种行为。如果不熟悉圣经文化,不了解其渊源,就很难理解其隐含之意。

如 :Several of the country’s most respected doctors have stated that smoking cigarettes harms one’s health,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oubting Thomases who ore not yet persuaded.

不了解此句中的“doubting Thomas”的喻义,也不可能准确理解全句的含义。“doubting Thomas”出自《圣经・约翰福音》第20章第25节。托马斯(Thomas)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有人告诉他耶稣复活了,他不相信,“除非我看见他手上的被钉子的痕迹,用手抚摸他的肋骨。”过了几天 ,耶稣真的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看了他手上被钉子钉的痕迹,用手抚摸他的肋骨后才相信耶稣真的已经复活。后用“doubting Thomas”(怀疑的托马斯)来喻指那些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怀疑主义者或眼见为信者。因此全句可译为:虽然这个国家的几位最有名望的医生说,吸烟有害于人的健康,但还是有许多怀疑主义者没有被说服。

类似源自《圣经》的以人物设喻的典故还有:Adam and Eve (Genesis 2: 18-25)亚当和夏娃,喻祖先、人类始祖;Moses (Exodus 2: 1-10) 摩西,喻领导者,伟大的英雄;Saul and David (Samuel 23: 7-14) 不可同日而语,有天壤之别;Job’S news (Job 1:14-19)喻噩耗,不幸的消息。

二、以地名设喻的典故

源出《圣经》中的一些地名有着深邃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其特定的背景而具有特定的含义,进而产生了好多与《圣经》中地名相关的典故,这些典故成为人们记忆中永远抹不掉的东西,并在英语中留下无法磨灭的烙印。源出《圣经》中地名的典故的语义大多数不能从字面语义逐字翻译,只有了解《圣经》才能理解正确含义。

如:I remember, you told me you had been with her from Dan to Beersheba.此句中的“from Dan to Beersheba”语出《圣经・士师记>第 20章第 1―2节。Dan(达恩)是基督教圣地古巴勒劳动保护坦最北端的一座城镇,而Beersheba(比尔谢巴)则是最南端的一座城镇,所以“from Dan to Beersheba”(从达恩到比尔谢巴) 即是“从北到南”,“从一端至另一端”,喻意为“天南地北”,因次该句可译为:我记得你曾告诉过我你和她一起走遍了天南地北。

源自《圣经》以地名设喻的典故还有:the Tower of Babel(Genesis 11: 1-9)巴别塔,喻空想的计划;The Garden of Eden (Genesis 2: 8)伊甸园,喻人间天堂,乐园;Flee to Egypt (Matt. 2: 13-15) 逃往埃及,喻背井离乡。

三、以动物设喻的典故

在人类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动物对于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圣经》中存在大量的反映动物名称的词汇,并有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的短语,并依据动物的外貌、颜色、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英语语言中有不少以动物为喻体的短语或句子就是源自《圣经》,由于常为人们引用,久而久之便成为典故。

如:We enjoy our holiday by the sea but there was one fly in the ointment;a circus set up on the beach.

第12篇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邯郸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

邯郸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盆地交错;并有牤牛河、沁河、渚河、输元河流经市区(皆属滏阳河支流),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邯郸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磁山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已有7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北齐,并保存了自北齐至元、明各代大小造像4300余尊的南北响堂山石窟;赵国宫城赵王城遗址;传为赵王观看军事操练之处的武灵丛台,这里亭榭台阁,风格古朴,现已辟为公园;还有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陵园内安葬着为国捐躯的100多位革命烈士;此外还有照眉池、回车巷、京娘湖等游览胜地。

“梦城”、“赵苑”、“古赵一条街”仿古建筑群工程,将向游人展示古建艺术的风采。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邯郸成为了一个“成语之乡”,许多历史典故诸如“邯郸学步”、“黄梁美梦”、“胡服骑射”、“毛遂自荐”等都发生在这里。在《史记》中还记载有蔺相如、廉颇“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和”等故事。

邯郸有成语典故之乡的美誉,其名就是一些成语的组成部分,如“邯郸学步”、“鲁酒薄而邯郸围”。除外还有包含邯郸意思的一类,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有人作过不完全统计,产生于邯郸的成语多达50多个,加上与之相关的则达到上百。

产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有的至今仍有遗迹可寻,如旧城南街的回车巷,传说是赵国上相蔺相如回避大将军廉颇的地方。从史书对两人的记载中产生的典故还有“怒发冲冠”、“两虎相斗”、“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价值连城”等。今邯郸市区西南的赵王城遗址曾是赵国的王城,从兴建到焚毁的158年间,见证赵国的盛衰荣辱,上演过一幕幕内政外交的活剧,从中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典故。如那篇《触龙说赵太后》产生的成语是“盛气凌人”、“舍本求末”。

邯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成语典故呢?这恐怕得从根本上说起———

历史文献记载的书面成语,一是来源于寓言故事;二是来源于神话或其它传说;三是来源于历史事件,它们也通称典故;四是来源于作品名句。邯郸历史悠久,是战国时赵国都城,为赵文化发祥地。古赵国立朝181年,造就了赵武灵王、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等明君贤相、英帅良将,成为战国的军事经济强国,因而形成了不少以历史事件为主要来源的成语典故。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与时俱进,下令“遂胡服,招骑射”,而产生了典故“胡服骑射”。

赵奢初任田部吏,大胆惩罚倚势抗租的平原君家人,留下了成语“奉公守法”。赵奢后为大将,阏于大战大败秦军,被封为马服君。然将相无种,其子赵括虽熟读兵书,却迂阔不足应变。秦赵长平之战中,赵括继任为将,轻举进攻强敌,导致40万大军覆没,产生的成语是“纸上谈兵”。

平原君赵胜乃赵之王族,长期为相,被太史公赞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然而在国之决策的重要关头却“利令智昏”———为贪图上党十七城,使秦韩之战演变成秦赵之战。成语“嫁祸于人”、“不识大体”等,就一股脑地出现在对他的评价上。

长平之战后邯郸告急,平原君受命使楚。门客毛遂自告奋勇随从。至楚,毛遂见平原君谈判不得要领,遂按剑登台,向楚王慷慨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好,促使楚国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对此,“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三寸不烂之舌”等一系列成语便应运而生。

战国时的赵国被称为“四战之国”,邯郸曾几遭围困而岌岌可危。从退兵减灶故事中产生的成语“因势利导”,使“围魏救赵”无独有偶。

邯郸也是众多诸子学派及文史杂艺的诞生地,成语“开源节流”就出自《荀子》。唐时的邯郸已从兴盛到衰落,但沈既济的志怪小说《枕中记》仍然留下了“一枕黄粱”的成语。从来源说,这些成语均可被看为作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