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计算机专业

电子计算机专业

时间:2023-05-29 18:2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计算机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计算机专业

第1篇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企业管理;作用;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13-02

一、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50年代初期,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只是进行工资计算以及会计作业,应用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事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第二阶段,电子计算机被用于控制原材料、设备以及配件的存贮,来为订货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计算机存贮控制与预测技术相结合,具有了订货管理的作用。第三阶段,电子计算机被用于核算产品成本,利用计算机将有关的原始数据以一定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并可以进行成本比较。第四阶段,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决策。这时的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有了新的发展,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贮存等都以电子计算机的要求实现了程序化与规模化,并凭借计算机建立了企业的数据管理网,建立了各种经营管理以及经营决策的优化模型。

二、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在企业管理中,信息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介质,它反映了企业内部与生产、经营以及人力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了数据、报表、图纸、凭证以及文件等。企业中的信息对于企业的管理有着直接影响,每一种信息的变化都会使企业管理进行调整,以适应信息变化。比如:当产量减少,企业管理就需要对生产进行合理组织;当库存增加,企业管理就需要相应地改变运输或者销售手段等。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要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收集。另外,现代化企业管理还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及深度加工,而电子计算机可以将企业中零散的、不具规则性与系统性的信息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信息分类与排序[1]。具体来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将同类信息按照时间进行排列,或者根据信息的属性将信息排列成网状结构以及层次结构,再或者按照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性进行归类存贮,建立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或者文件库,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增添以及删减,并可方便查阅。

2.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由最初的只用处理企业事后业务发展到现在的处理科学判断与决策等事前业务,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正确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效率。获得信息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正确地使用信息是指利用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比如:当产品的产量以及原材料的消耗情况等发生变化时,企业该怎样确定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对这些突发性、动态性以及大型性的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决策,而这光靠管理者的经验和大脑是不够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库以及解决管理问题模型库或者优化管理模型库,这些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方案进行选择,以最快速的方式决策出最优的管理方案,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3.可以节省人力以及时间。在进行统计、计算、抄写以及存贮工作时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让工作人员从这些烦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只要对计算机进行适当操作就可以将原本庞大的工作量轻松地解决掉。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的投入,而且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作时间,让工作人员有时间对本职工作的业务理论以及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与效率。此外,计算机可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比如:某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工作,在每天下午下班后将各部门的生产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上报给总公司,总公司会在当晚将第二天的生产任务传达给各部门,这个过程将非生产人员减少了12%[2]。

4.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在企业中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仅涉及到与计算机本身相关的知识,还涉及到数学知识以及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必须符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在原本的管理知识基础上,还要掌握用计算机进行本职业务处理的知识与技能,比如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原理与程序设计等知识与技能。管理人员只有在掌握了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现代化管理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来进行深度管理。所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可以使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得到提高。

三、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

1.大力宣传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只停留在计算机的信息搜索、人际通信、视频音频播放等功能上,而对于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到底能够做什么以及能起到什么作用并不清楚,这就需要对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进行大力宣传。宣传内容可选用国外应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的案例来拓宽人们的思路,在宣传手段上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班与培训班,让大众对计算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体会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优势。

2.做好基础性的工作。要在企业管理中实现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实践,需要创造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基础性条件来顺利开展计算机应用工作。最先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就是选择恰当的课题,在课题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在人工计算时重复次数多、计算量大的课题利用计算机进行,比如工资的结算、成本的预算与结算以及利润的计算等。二是对于人工无法完成,但是在采用科学的方法后可以起到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或者任务,应该利用计算机进行解决,比如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及生产安排的优化工作等。三是对于那些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工作利用计算机进行。此外,还要在加强数据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将各项指标进行数量化、标准化、系统化处理;在处理原始文件的格式化问题上利用计算机解决;在经济信息分类制度以及编码系统的建立时利用计算机进行。在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中融入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在基础性工作中的应用对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进行宣传与推广。

3.可以推广应用经济数学方法。经济数学方法是指在经济研究中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的数学方法,是用来研究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比如规律性、依存性等,进而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在进行决策时提供定量的分析方案,使管理人员在定量分析方案的帮助下选择出最优方案,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到的数学方法包括:规划论、存贮论、排队论、数理统计以及网络技术等,它们有的在生产需要中被提出,有的在生产实践中被应用。比如:在生产能力以及原材料的供应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规划论中的线性规划方法将预定目标进行最优化处理,使产量达到最高,而成本却可以最低;在设备的更新计划中,可以利用规划论中的动态规划将总收益提到最高,成本投入降到最少;在进行设备大修时,通过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减少工期的目的;在企业计划平衡工作中,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不断地改进计划的方法;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采用优选法以及正交设计;企业在对产品的市场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法来进行,促进企业合理地安排生产以及更好地组织销售。企业管理者将经济数学方法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灵活的应用,通过不断地应用来总结并建立出各种数学模型,为企业管理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

4.研究并建立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企业要研究并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实现企业的管理自动化。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一般要经历计划的提出、可行性分析、系统调查、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流程。其中系统调查主要是对现行管理现状以及业务流程的调查,初步设计是在经过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设计的内容是将计算机运用于管理中的规划性方案,比如方法库、数据库的建立等。详细设计是对初步设计中提出的每一个子系统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立是需要花费较长周期的,而且需要管理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密切配合,参加研究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人员是由系统分析师以及程序员构成,只有这样严格研制流程和参与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才能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实现自动化。

四、结束语

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途,且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第2篇

电子、机械、财会、建筑、文秘兼公关、幼师、政法、电子计算机专业。

四川简阳职高学校地处简阳中心,市政府东街,校园占地面积63、99亩,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其中专业实验楼3000多平方米。 四川省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新的校舍在河东与简中河东校区相距大概一公里左右,政府正在有计划的规划开发河东,将会有几个大型楼盘出现在河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 改革

本文拟简要就职业教育中电子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目标和计划的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对策性建议。

一、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对于职业教育学校来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技能,是学校的一门的必修课程。根据课程与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时代的风潮,对课程设置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改变: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范围内科技普遍应用,计算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第二,精选合适教材。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现代产品更新速度可以说让人们应接不暇,而由于应用软件的更新过快,使得计算机使用的教材难以同步。教材从编写到出版的时间里,书里面描述的软件往往更新了好几代,这就导致了教材相对于软件的落后,给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因此,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要以实用性和系统性为基础,内容要尽量跟得上时代的步调。在内容和顺序上也要进行仔细地调整和筛选,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时展相结合的特点。第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即充分利用习题。好的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记忆的巩固和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四,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管。教学要顺利进行,除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与严格要求之外,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重中之重。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更好的给学生指导。学校方面在此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在学校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听课,审查教学方法的考核等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管,集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建立一个强大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好地给学生传授所学。第五,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探索和实施实践教学模式。

二是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主要包括这样几点:首先,随着实践教学模式的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授方式被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不可避免的会代替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转变了以前教师填鸭式教育。其次,以实验室和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基地。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述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当代计算机教学。当代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而且面对计算机的各种题目,有超多的解决方式,传统的黑板讲授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这样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在学习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上实践占主体,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和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更好的运用。第三,以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为主要传播知识的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既丰富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尖端的科技成果,有助于缓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造成的学校硬件设施落后的尴尬局面。此外,多媒体设备可以多方面的展示知识内容,一些需要教师用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表述的内容在多媒体上面可以直观地演示出来,既方便了教师讲解也便于学生接受。还有,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直观的反应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从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各个方面感知知识,可以马上动手操作,便于学生把知识内化。

三、是建立网络模式的教学系统

现代社会发展中网络的使用遍布社会中各个单位,在教学中也应当充分利用。不仅在办公制度上,而且应该遍布整个学校网络。例如远程教学、虚拟教室、网上选课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不仅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独立性。

四、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目标和计划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当建立起以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计划全面改进。

五、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走出学校,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的实用型人材,从而实现高薪就业。

六、职业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当前的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要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实习期间,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制度,定期开展团组织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要与企业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总之,只有坚持创新思维,不断探索适应时展之路,大胆而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才能迎来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教育前沿(理论版)

第4篇

现实生活中,从宏观到微观,从天文到地理,数学知识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依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控制”思想,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家莫奇莱教授和埃克特博士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当时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精确计算弹道导弹击中战争需要的目标位置,是为掠夺财产、占领地盘的战争服务的。在其后的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利用数学知识对计算机不断加以改进。从采矿到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海底作业到人造卫星的发射、从地震和台风的预报到自动存款机等等,计算机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这样的事例,学生们还可列举出很多,如数字手机、数码像机、邮局业务、各种监控设备、医院各种检测仪器等。从对这些事例的分析中,学生体会出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明白了数学知识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消除了对数学的抵触或排斥心理,慢慢产生了对数学的好感和好奇心。这样,教师将具体的生活实例与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由浅入深的上升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思维,从而产生了有效的教学结果。

二、借助计算机专业知识展示数学的“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

美的事物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现实中处处显示着、应用着数学的美。如果能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借助于计算机专业来表现,将数学的美直观地展现出来,引领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思考如何去创造美的事物、设计美的事物,促进其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心理,深化学习数学的动机,由此产生出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不断被激发和巩固。

例如,著名的杨辉三角组成的美丽图案,可以用计算机中的程序语言编程来展示它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A+B)N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进行分析,由CIN=CNN+1,而显示对称美。编程过程如下:

CLS

INPUT N

DIM A(N, N)

FOR I=1 TO N

A(I,1)=1:A(I, I) = 1

FOR J=2 TO I - 1

A(I,J)=A(I-1,J-1)+A(I-1,J)

NEXT J

NEXT I

FOR I=1 TO N

PRINT TAB(3*(N-I));

FOR J=1 TO I

PRINT TAB(3*(N-I)+6*J);A(I,J);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的简洁美、有序美、对称美、奇异美等,借助计算机的程序设计,对构思巧妙、独特的美来进行各种设计和创作,从而全面展示数学的美,在吸引学生注意、感受、体验、享受数学的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三、借助计算机专业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力量,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数学教师,在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数学知识后,可依据它们的相关性,巧妙借助计算机的专业力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5篇

由于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会计电算化也可以细分为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主要是向外界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管理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向企业内部管理层提供预测、分析、决策等信息。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初期,电算化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方面,在管理会计领域较少涉入。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算化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1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1.1 复合型会计人才紧缺

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部分会计人员还是通过短期培训班加入会计队伍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大部分会计人员只会机械的操作会计软件,对于计算机硬件知识知之甚少,在计算机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的加以解决,而许多懂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又不懂会计专业知识,导致在软件出现问题时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完美的加以解决。因此目前缺乏一批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1.2 高档次的会计软件较少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仅满足于会计的核算工作,并没有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国内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金算盘等大部分还是基于会计核算进行的软件设计。满足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少,即使部分软件公司已开始着手管理会计软件的推广和使用,但仍不能反映先进的管理思想,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契合度不高。难以把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有机的通过软件结合起来,达到企业所需要的多变的需求。同时会计软件的开发着眼于国内,没有考虑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许多企业已成为跨国企业,但我国的财务软件基本上不具备多国语言、多币种处理能力,在软件的设计上有许多还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

1.3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实行电算化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以电磁为介质,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企业数据资料发生修改后不留痕迹,加大了业务风险。②权限设置不当。许多企业的电算化岗位职责分配不合理,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把一些不相容岗位合并为由一人操作,加大了操作风险。③数据输入不正确。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数据处理更多的体现为自动化、集中化,因此一旦数据输入有误,将会引起总账、明细账及报表出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4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存在较多漏洞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会计电算化的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对企业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带来了新的难题,会计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有可能被非法拦截、复制、销毁,导致信息失真甚至丢失;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大多存储在磁盘或介质中,一旦发生火灾、水灾等事故,数据有可能全部丢失或毁损,后果不堪设想。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2.1 复合型会计人才将不断涌现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会计人员只有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又具有会计专业知识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而90后的学子已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各院校在专业设计方面也开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学生不仅要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一些软硬件知识,为更好的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做准备。同时许多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将出现一批熟悉本企业情况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2.2 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档次会计软件将会不断推出

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把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相结合融入电算化系统中,更多的实现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因此ERP等综合管理软件将不断出现,满足企业需求的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软件也将会越来越完善,以适应企业管理决策需要。同时随着企业会计业务扩大至世界范围,电算化软件将会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出现多语言、多币种,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2.3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将不断完善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将逐步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包括一整套完整的日常操作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随着电算化的发展,业务系统与会计系统互联后,当发生业务时,业务系统会将数据直接送给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根据这些数据,按照既定规则生成记账凭证,这样就减少了会计数据输错的可能性。对于个别需要输入的数据,需经过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后才能录入电算化系统中。

2.4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将会有更多的保护措施

随着计算机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它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企业开始购买正版的杀毒软件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不再象以前仅仅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软件来杀毒,为软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网络会计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将自身暴露在安全隐患之中,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企业会采取各种措施,如采用网络安全加密设置、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等方式;为了确保会计数据不被毁损或破坏,会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保管,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2.5 信息化、网络化、资源共享将成为必然,企业集团公司将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第6篇

摘要:财会电算化: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还有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商务化,但是财会电算化发展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也随之增加。为此本文对财会电算化的发展以及问题的防范和完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发展趋势 问题防范

1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让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融入世界经济。会计电算化是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诞生,同样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待提高。之所以财会电算化能快速推广和应用,大量网络信息的建立,电算化软件需要处理大量重要的数据信息,这就要求软件的数据库的容量能够支持,速度时间等方面性能有很高要求,大型数据库具有着数据存储量大查询便利的特点适应各种管理的需求。

1.1 财务电算化的网络发展:会计管理电算化的目标是网络化管理,企业间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改善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软件的网络财务管理提供给企业符合时展所需的数字系统,伴有初步解决措施,网络财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因为它可以实现网络化管理,办公条件自由,支持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运营管理、实时监控、远程通讯、远程网络服务查询等。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要充分考虑,电算化软件采用加密技术,防止非法用户窃取财务信息数据,通过在系统的客户段与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方式有效的防破译和防篡改,第二层加密属于私有加密协议,并不公开,而且具有高加密度,确保了会计信息的传送安全。

1.2 会计电算化一体化管理:财会电算化工作是整个管理电算化的一部分,还需要其他电算化部门的支持。网络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技术上提供了一体化管理发展趋势的可能性,所以会计电算化还要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电算化工作结合起来,由单一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向财务统计综合数据库,综合发展会计信息。

1.3 会计管理系统的互相结合: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将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数据共享与自动化,为系统结合提供了方便。只有财会电算化的会计系统在决策和分析上无法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所以企业需要同时具备两个系统将其相互有机结合,便于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管理所需的的会计模型,面向管理电算化发展将推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2 财会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软件的选择和安全性:财务软件遭到黑客入侵,或内部财务人员泄密,使安全因素受到威胁。

财务软件没有统一标准,财务软件兼容性差,非同一软件数据无法导入,数据传输不便利, 会计软件的保密安全不健全。

2.2 财务电算化管理工作单一:电算化管理体制没能统一执行,保证财务电算化系统运行正常以及信息安全准确,企业所研究制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因基础工作薄弱,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会出现没按章程办事,至使手工和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

2.3 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短缺:财会电算化涉及到财务会计和计算机两种知识,财务电算化操作人员虽有计算机等级培训,但并未达到实际要求的水平。财会电算化为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带来了新的有待解决问题,良好的财会电算化系统是时展趋势,想要解决问题要采取合理的对策。

3 财会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对策

3.1 提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和限设置,可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必要时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监控管理数据库系统软件,防范利用数据库系统取得数据信息库,杜绝任何无关人员操作软件。

3.2 完善基础工作建设:设置一套完善的操作系统是财会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措施,强化电算化管理的控制要制定上机操作规程。首先,除了硬件操作还要对系统操作员身份核实,以及使用系统时间进行记录记录,必要时进行权限设置。便于对多种不同权限进行用户识,发生时经济业务时,计算机控制程序可对业务的合理性进行完整检查和控制。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确保数据输入的准确性。错误的信息导致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系统应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数据信息准确性,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同时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数据准确性进行核对。

3.3 将财务软件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管理型的会计软件不但具备完善的会计业务核算功能,还需要加强会计数据分析预测,辅助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支持各管理层次的管理决策,不但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功能,还要和企业的平时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相关部门要结合企业管理特点,制定全国统一管理规定和标准。考核指标体系,既要对数量考核还要有质量标准,各综合指标有了统一的管理规定和考核体系,财会电算化从核算型发展向管理型转化才有了目标,企业管理才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3.4 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高校财会电算化毕业新生引入的同时,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也不应忽略。例如:派遣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结合的会计电算化整体队伍,才能全面提高电算化人员综合素质。财会电算化的普及,在给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同样增加了信息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只有顺应电算化发展,落实责任落实,严格执行操作控制制度,充分发挥财会电算化系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企业管理层快速的提供准确决策信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潘永泉.企业信息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 孔岩.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J].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3] 王丽.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的防范[J].经济师,2009(11).

第7篇

目前我国的各大院校之中几乎都设有计算机专业,用以培养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但是众多高校的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第一,许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已经较为落后,大多数使用的都是计算机技术更新前的版本,这就使得学生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第二,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已经无法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含量,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和吸收的知识。第三,教学方式老化,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第四,教学结构存在不足和缺陷,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合理,由于有些学校为了节省经费等原因,并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致使学生只是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操作。以上就是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是无法培养出既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能,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想要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必须有效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但是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教育事业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尊重,人才的培养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在学校之中的学习实现,而在教学的环节之中,除去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真程度和接受程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传授知识的教师,可以说教师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的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升高,教师为了满足目前时展的需要,就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采用最前沿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之中,教授给学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培养出专业的人才。由此可见,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2大刀阔斧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除了对其进行相关的计算机书面知识的教育,使其掌握专业技能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精神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创新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在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身上:学校的领导在选择教材时,要选择对培养创新能力有针对性篇章的课本;学校的教师在备课时,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包括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其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最大限度的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理调整课程结构,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与其他的专业有所不同,它应该更注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安排课程结构时科学合理,不能够只注重课堂教学,同时应该兼顾实践教学。如果只注重课堂教学,忽略实践教学,将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只知道课本上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动手实践,只会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可能满足当今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如果学校太过于注重教学实践而忽略课堂教学,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比较强,但是其专业知识势必会有所欠缺,这样的学生同样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4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的生活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习,太过枯燥无味,最终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校园中有很多的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者可以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创造力的培养与这些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参加计算机协会或者电脑节等,在专业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一些计算机学科方面的竞赛,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学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学生也不应局限于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要对其他专业知识也有选择的吸收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激发出创新的灵感。

总之,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为了保证其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培养出大批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要依靠学校的教育才能完成。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含量;课程结构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教学方式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等等,针对这些具体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文中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和方案,以期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本文作者:张思宇 单位: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第8篇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会计领域也逐渐由以前的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过度。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深化会计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生长期, 同时由于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必须与之相适应,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电算化使财会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更多地参与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能,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也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会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知存在偏差

1.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在总体水平上还处于较低层次。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多数单位电算化都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 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很多单位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致使财务数字仍然是不会说话的“死”数,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艰难。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距离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

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3.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不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

4.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目前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日常核算的是财务人员,他们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对于会计软件的功能也一知半解,致使会计软件的功能未被充分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各单位通常购买的都是通用会计软件,某些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不能满足。但编程员对会计知识也不精通,所以很难有针对性的对程序进行修改。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精通计算机和会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差

1.会计软件自身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都注重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却忽视了软件系统的安全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不少单位选择购买通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通用使得一些非法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违法操作,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还有一些会计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客观上增加了追究责任的难度和产生风险的几率。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在网络环境下,一台计算机染上病毒,能够导致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也感染病毒,它可以通过软盘、U盘等途径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有些黑客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入侵单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盗取机密资料、文件、数据等,从而获得非法利益。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2.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有些单位把系统的密码在财务科完全公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操作员之间相互公开自己的密码,另外还有因操作制度不完善,权限管理不严密,安全措施不全面,缺乏有效的监督而导致的现象时有发生。

3.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少单位非电算化会计人员随意操作、至使系统软硬件故障等,导致会计数据错误、丢失或被篡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容易被截取、盗用,甚至被篡改。同时,由于审计取证难度大,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4.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由于有些会计人员对计算机风险缺乏了解,往往忽视了对会计数据的保存工作。会计档案没有脱离原计算机系统进行备份保存。一旦因意外或人为错误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被破坏,就不能在最短时间、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资料。

(四)政策与法规滞后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应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发展,针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更新认识,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会计人员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培训,在注重其财务核算功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应面向管理。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信息时代,只有推进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深层次应用管理会计全面电算化,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所以,目前财务软件需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照规定的程序生成的。针对这一核算特点应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为了加强数据的保密工作,可以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财务人员不能随意泄漏密码以防他人随意进入自己的软件系统。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硬、软件管理制度,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等。从电算化软件的设计入手,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增强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三)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后而建立的,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对于会计软件的开发模式,应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在广泛吸收取得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商品化的实用型会计软件,并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兼容性,提高满足管理方面需求的功能。另外,建议对于不同行业的特点,按照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为了保证组成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协调一致、迅速、高效地完成整个系统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本着高效性原则,突破手工系统的框架,改变以手工账表为核心进行会计处理的做法,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使电算化工作取得真正的效益。

(四)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仅有一套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密切结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可靠,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作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研究,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

(五)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9篇

: : : : : 一、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 : : : :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种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 : : : :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 : : : : 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比如具有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特征的“电算化会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完全取消了各种会计明细分类帐和对帐操作,各种报表数据均能通过数据共享及时而准确地取得。

: : : : : 二、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 : : : :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 : : : :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帐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 : : : :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 : : : : 三、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 : : : :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 : : : :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 : : : :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

: : : : : 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 : : : : 四、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 : : : :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 : : : :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第10篇

依个人之见,计算机依据用途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高端技术应用,是科技工作者和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人员,通过不懈的研究创新,推出更新的科技成果产品;第二类是普通应用,人们把它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工具,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应用环境中大量使用;第三类是玩具,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中,更为壮观的是全球的人都把计算机当做一个高级的智能玩具,用来娱乐、游戏。

研究高端科学技术的人们,不仅要懂得电子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而且还要知道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要了解它从一个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变成今天的笔记本电脑的演变过程;把它当工具使用的人,则只要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编制程序的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地开展自已应用领域的工作,没有必要去过问它是怎样造出来的;把电脑当作玩具者,则只要知道计算机的操作命令就行了。当然兴趣不一样,玩的方法也就各有特色。科技产品、工具、玩具只是人们在各自使用范围内对计算机的不同理解,但它显现出来的本质仍然是一台不折不扣的电子计算机。

鉴于电子计算机与人们是如此亲密无间,电子计算机也就必然从高端科技演变成为人们的基础知识。2006年3月,曾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现任美国基金会(MSP)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与工程部(CISE)主任的周以真Jearmette M.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刊物《Communicatons of the ACM》上,首次提出了计算思维的观念。计算思维这一观念提出后,立即得到美国教育界的广泛支持,并引起了欧洲的极大关注。2007年9月19日,欧洲科学界、工业界和政府的一些领导者还在布鲁塞尔皇家科学院召开了一次名为“思维科学――欧洲的下一个政策挑战”的会议。

在国内,为了紧跟国际学术动态,推动教学理念的更新,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早在2003年10月31日,就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主办了全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也萌发了计算思维的理念。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150余位代表参会,还吸引了哲学界、物理学界的学者参加,讨论中不仅有相同的观点共识,也有对立的论点交锋,会议开得热烈、成功。大会收到论文100余篇,其中64篇由核心刊物《计算机科学》杂志专辑发表。

5年之后的2008年10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又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召开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专题研讨会,探讨了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创新中的作用。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包括70多位计算机学院院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在内的近百名专家出席了会议。在本次会议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董荣胜教授、武汉大学费定舟教授、国防科大李婷婷博士、著名计算机教育家苏运霖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赵总宽教授等分别就有关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哲学思维、计算思维及科技创新、历史上重大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中蕴含的计算思维、中国古代科学中蕴含的计算思维――算法化思想、计算思维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学科各门课程中讲授的经验和体会等内容作了大会报告,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课程为载体讲授面向学科的思维方法,以及这种讲授对国家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等。

这两次会议的核心宗旨是期望促使我国计算机教育界的同行们要更新思维,尽快适应计算机科学领域发生的根本性变革。

2008年6月29日至7月14日,中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了计算机科学代表团,访问了美国的lO所大学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访问成员对“计算思维”有了更强烈的感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孙家广教授说:“最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思想是‘计算思维’。这也给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二处(计算机学科)处长刘克教授说:“在大学中推进‘计算思维’这一基本理念的教育与传播工作也非常必要”。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200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志伟总工程师说:“‘计算思维’就本人了解而言,这可能是近十年来最具有基础性、长期性的学术思想。这个思想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管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的副主任珍妮特・文(Jeannette Wing)博士提出。简言之:计算思维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就像识字、做算术一样;任务是在2050年以前,让地球上每一个公民都具备‘计算思维’能力。换句话说,以前要‘扫盲’,是扫‘文盲’,在21世纪,要扫‘计算机盲’。当然,要做到这点,必须说清楚什么是计算思维。”他又说:“计算思维这一思想也部分地给出了初步理论,可用于解释为什么美国正在发生各种学科、教育、科研活动和机构变革的实践。这也给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这个思想还应该更正面地理解,即计算思维的普及可以从科学界、研究界开始,给予科技人员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徐志伟总工程师最后总结说:“计算使人们能够发现与创新CDI(Cyber Enabled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是实现计算思维的第一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重大计划。它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思维的创新和进步(包括概念、方法、模型、算法、工具和系统等),对科学与工程领域产生新理解、新模式,创造革命性的研究成果。”

从以上这些论述来看,在2050年以前,要让地球上每一个公民都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要扫“计算机盲”。因此,应把计算思维看成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国际上已经在大声疾呼了,我们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岂能坐视不理,我们应该结合国情,奋起直追!

2010年7月19日至2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九所知名高校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C9高校联盟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国良院士亲临大会,作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的报告,并主持了该专题的讨论,各有关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负责人 及骨干教师出席了大会。经大会研究讨论后就增强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发表了“C9高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这是个好兆头,作为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我们在表示积极支持的前提下,还要力争在促进建立“计算思维”的观念上作出贡献。

那么,什么是计算思维?

周以真教授指出:“计算思维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都应热心于它的学习和应用。”他又说:“计算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我们应当使每个孩子在培养解析能力时不仅掌握阅读、写作和算术(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3R),还要学会计算思维。”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李国杰院士说:“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它选择合适的方式陈述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并用最有效的办法实现问题求解。”李国杰院士还认为,计算机科学本质上源自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然而,计算思维远远不只是为计算机编程,它是抽象的多个层次上的思维,与“读写能力”一样,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他强调,“计算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他建议,在培养孩子们的解析能力时,不仅要求其学会阅读、写作和算术,还要学会计算思维。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进行问题的求解、系统的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的理解等,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就像阅读、写字、做算术一样,成为人们最基础、最普遍、最适用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思维方式。

计算思维的普及可以从科学界、研究界开始做起,它能给科技人员一种新的视觉和思维方式。

在大学里推进计算思维这一基本理念的教育和传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建议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新生开一门“怎么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维”的课程。还应当让没有进入大学之前的学生接触计算的方法和模型。要培养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中国计算机本科大学生,就需要制定出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特色的教学计划。因此,对我国现行教学计划的创新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界同行已经在审时度势地审定和修改现行的教学计划,发掘新特色,寻找新亮点。

在全民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计算思维观念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也应当提上议事日程。美国人已经提出,在2050年以前,要让地球上每一个公民都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要扫“计算机盲”。因此,应该把计算思维看成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激发人们对计算机领域科学探索的兴趣,使计算思维成为一种常识。周以真教授说,“我特别需要抓住尚未进入大学之前的听众,包括教师、父母和学生,向他们传送下面两个信息:智力上的挑战和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依旧亟待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解答仅仅受限于我们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结论应当是:当计算思维面向所有的人,所有的地方,真正融入人类活动的整体,不再表现为一种显式哲学的时候,计算思维就将成为一种现实。

综上所述,不妨把计算思维看成是“基础的回归”,把学习计算机科学看成像学习数学或英语一样的基础知识。主修数学或英语的人,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主修计算机科学的人,当然也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比如,一个人在主修计算机科学以后,可以直接从事医学、法律、商业、政治以及任何类型的科学和工程职业,甚至艺术工作。也就是说,在原来的数、理、化、天、生、物六大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加上计算机科学而成为七大基础学科。

这里还要阐明几个概念:

计算思维是概念化,而不是程序化。因为计算机科学不只是为计算机编制程序,而是要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去思维,进而要求在抽象的多个层次上思维。

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一条途径。计算机的思维方式也决不是要人类像计算机那样去思考。计算机的工作非常机械、枯燥、沉闷,人类则聪颖并富有想象力,是人类创造了计算机,给计算机赋以智能和激情。当人类为自己配置了计算机系统,人类就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那些在计算时代之前不敢尝试的问题,进而实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境界。

计算思维是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和所有学科的形式化基础都是建筑在数学之上一样,计算机科学在本质上也来源于数学思维。又由于人类建造的计算机系统是一个能够与实际世界互动的系统,计算机科学在本质上又来源于工程思维。由于基本的计算机系统受到的限制,迫使计算机科学家必须进行计算性思考,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思考,而要开拓视野,用构建虚拟世界的自由来使人类能够设计出超物理世界的各种系统。

计算思维是人类的思想活动,不是人造的物品,它不只是以人类生产的软件、硬件等人造物的物理形式到处呈现并时刻融入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用以接近求解问题、管理日常生活、建立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计算概念。因此,不能把计算机科学只等同于为计算机编制程序,也不能把主修计算机科学局限于狭窄的就业范围,更不能认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研究已经完成,只剩下工程实现的问题了。当人们行动起来去改变这个领域的社会形象的时候,计算思维就是一个引导着计算机教育家、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宏大愿景了。

计算思维不仅是计算机科学家的思维,它已经不局限于计算机领域,计算机科学家对各种学科都产生了兴趣。例如,他们坚信生物学家能够从计算思维中获益,计算机科学也确实对生物科学作出极大贡献,它不仅具有能够从海量的序列数据中搜索寻找模式规律的本领,最终还能用体现数据结构和算法(指计算抽象和方法)自身的功能方式来表示蛋白质的结构,计算生物学正在改变着生物学家的思考方式。类似的,计算博弈理论正在改变着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纳米计算正在改变着化学家的思考方式;量子计算正在改变着物理学家的思考方式。当然,计算思维不仅仅限于科学家,计算思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技能组合成分。可以这样认为:普适计算之于今天就如计算思维之于明天。普适计算让今天实现了昨天的梦想,而计算思维将是明天的现实。

计算思维是利用启发式的推理寻求解答,它可以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规划、学习和调度。实质上就是搜索、搜索、再搜索。

计算思维是利用海量数据来加快计算,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权衡。我们来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当你的孩子早晨去上学时,他把当天所需的东西放进背包,这就是“预置和缓存”;当有人弄丢了自己的物品,你建议他沿着走过的路线去寻找,这就叫“回推”;在什么时候停止长期租用的物品而为自己买一个呢?这就是“在线算法”;在超市付费时,你应当去排哪一个队呢?这就是“多服务器系统”的性能模型;为什么停电时你的电话仍然可以用呢?这就是“失败的无关性”和“设计的冗余性。”当计算思维真正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的时候,“预置和缓存”、“回推”、“在线算法”、“多服务器系统”、“失败的无关性”和“设计的冗余性”等专业词汇也就成为人们的日常语言了。

计算思维既然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如此密切相关,计算思维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生存能力。当今的信息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未来的社会一定更需要计算机来加速实现美好的愿景。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和计算机教育的同行们,我们有责任首先成为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先驱者和促进者,大家首先要齐心协力地用计算思维的观念和能力把自己武装起来,再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培育更多的人们具有计算思维的观念,再把计算思维的观念提升到计算思维的能力。我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国际上流行的“2050年全世界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计算思维能力”的预言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Jeannette 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第11篇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对于企业会计电算化而言也不例外。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有着更高的需求。虽然会计电算化应用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本文将针对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制约因素 应对策略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替代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1]。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一次革命,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具备慎密和严肃的特征,因此,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需要安排不同的会计人员负责,从而实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但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造成在会计工作中一人多岗的现象。这会造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权限混乱,导致权责不明,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难以追究。

(二)会计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从传统的纸质存储方式向数据存储方式转变。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信息在企业中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企业各个部门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但由于技术、管理、人为操作以及系统安全问题的制约,会计信息被盗取、篡改、丢失等风险可能性很大,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安全性的保证。

(三)过分的强调记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会计人员将电算化软件更多的视作一种记账工具,忽视了其管理作用的发挥。许多企业注重会计电算化软件核算的功能,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却没有设计或者设计内容十分简单,造成该软件的功能的不健全,无法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功能的忽视,是对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极大浪费,没有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更深入的信息支撑,造成我们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国外[2]。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

(一)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从而给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带来不便,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二)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

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需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程度。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但大部分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缺乏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分工模糊,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从而缺乏有效的管理。

(三)对会计电算化认识有偏差

根据统计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极不平衡。在一些人看来,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所以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3]。

(四)企业缺少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目前,国内众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只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大多只会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而对计算机硬件知识及维护技术知之甚少,在计算机出现问题之后便无法进行恢复。而计算机专业维护人员又缺乏财务会计知识,在维护过程中还需请教会计人员。因此,缺乏既精通财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会计电算化体制,强化内部管理

在企业中存在的旧的会计体制已经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一定要建立一套与之相符合的会计管理体制,进而对相应的分工予以明确,强化内部管理。在企业中建立并且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体制,为全面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以,企业一定要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遵照安全以及互相制约的原则,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管理体制,确保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都可以按照相应的秩序执行,其工作主要包括财务人员的合理分工、数据档案管理、财务人员管理、会计人员的权限设置、财务人员的操作管理、监督检查管理、系统维护管理以及岗位责任安排等。通过相关具体规定的落实,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可以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合理、安全以及准确的进行[4]。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性。在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一般均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达到会计核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安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财务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一定要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一定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安全防范的意识,并且对会计人员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教育,促使会计人员可以充分认识到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定要加强对应用软件的设计。在会计电算化的系统中可以设置相应的监测、用户指令以及指纹辨认等有关的限制手段,避免出现泄露信息的情况。除此之外,在硬件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强化,加强对有关资料与数据的备份、加密以及存储处理,并且将会计人员使用的电脑和其他工作人员使用电脑隔离开来,确保网络的安全。

(三)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首先,可以利用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一些不仅具备丰富会计核算专业知识与经验,而且精通应用软件设计与应用的人员。从而促进软件的二次开发,满足企业会计核算的个性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电算化软件应用的培训,做好会计业务与软件应用的对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结论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会计电算化方式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在企业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源. 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 现代经济信息,2014,07:138+353.

[2]王蕊.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2014,08:115-116.

[3]李淑萍.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 中国市场,2014,25:96-97.

第12篇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的过程,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进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建立了适合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为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服务,大大减轻了基层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准度,保证了会计核算质量。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的决策依据及管理依据。然而,自会计电算化进入实践领域就一直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因此熟知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隐患、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就是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快速发展的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现代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隐患

(一)会计从业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欠缺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安全隐患。一般会计人员掌握的知识、理论 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而会计电算化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运用技术及保养和维护。会计专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其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办法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致使财务数据不能准确及时的提供给使用者。

(二)软件系统故障风险、网络本身出现故障而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甚至瘫痪的风险。会计软件本身保密性欠佳,目前市场上许多会计软件是在无系统规划、无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开发的。受认识能力、实践经验和信息技术的限制,加之防范意识薄弱。对许多业务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弊端不了解,又缺乏深入研究,因此会计软件中内部控制功能很不完善,存在漏洞,使得数据输入、存储、处理、传递、输出以及信息保管等方面存在风险。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性、破坏力、传播范围无法估量,它可以对电算化信息系统及远程网络传输的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删除、修改,还可以破坏计算机硬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此外电脑黑客通过各种方式,非法侵入电脑网络,窃取数据或破坏网络,总之在网络环境中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的网络环境,那么我们的计算机随时都有可能“瘫痪”。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及数据的使用疏于管理致使数据存在丢失、篡改、外泄的风险。首先企业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工作已把财务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的部门职能混淆,采购及销售部门的业务人员为了便于自己的工作自行进入到企业的财务系统中进行操作,她们对财务系统了解甚少,在进入财务系统后,胡乱操作,随便修改数据致使系统瘫痪。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财务系统操作人员为了便于工作相互公开密码,使一些人员能在超权限的情况下运用软件,导致系统数据被篡改后无法恢复。其次企业没有设置专人每天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备份、没有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检查,没有将备份数据存放的安全的地点,一单发生问题没有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预防措施

(一)注重培养适合企业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是人机协调一致的工作过程,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注重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精通财务业务的复合型系统管理人才和软件运用操作人员对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降低电算化会计的风险有着直接作用。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应注重知识更新,并为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注重新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应注重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的学习。

(二)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制定相对完善的岗位分工责任制,规范会计操作流程,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防止各种非指定人员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保证系统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的权限,禁止越权操作,强化个人操作密码,确保一人一码。

(三)加强系统审核力度,及时发现系统错误。系统应设置审计端口,但应注意的是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端口设定的权限是只能查询不能修改,审计时审计人员通过终端联机直接调用系统中的有关资料,审核、分析会计软件,坚持人工审核和计算机审核相结合的程序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审核。审计人员还要适时对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及软件平台的安全性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应包含,计算机的使用权限;财务软件中是否有错误处理功能;系统是否自动建立使用系统的人员和活动记录;存贮的文件是否实施加密措施,以保证只有掌握密码的人才能打开文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