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而教科书上一般只是简单地给出定义,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并没有给出。现行高中教师上课主要是“以教为主”的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通过练习来掌握概念,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恰恰违背了数学学习过程。形成上述数学教学概念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形成:
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重视的是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是重视结论轻视过程,由于在考试解题中我们用到的基本是结论,而不是过程,所以教师包括学生认为知道结论,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练习巩固。
三是学校计划安排不合理,现在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是两年学完三年的所有知识,导致教师大都注重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
四是教师工作量的制约,现在教师经常是听课、评课,教案的反复抄写,教师工作量大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教学过程。
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1.数据概念概念和结构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知识体系,它的基础就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主要揭示的是数量关系和空间表现形式的本质,基本特征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指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后者指概念反映的事物的总和。
2.数学原则
(1)多角度揭示概念内涵,在概念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
(2)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每个数学概念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某些数学概念之间必定存在一些特定关系。
(3)加强应用,概念的应用分为不同的层次,一个是知觉水平的应用,一个是思维水平的应用。知觉水平应用主要是对概念本身的结构和内涵的理解,而思维水平的应用是要用所学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的意义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的主要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由原来的研究如何教转变为研究如何学,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由原来的追求学会了转变为会学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是数学教学的发展要求。
四、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
1.数学概念的学习内容及形式
(1)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例子和概念的属性。
(2)学习形式
①概念形成
数学概念的形成从现实背景出发,对同一类事物加以比较分析,进而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再通过实例加以验证和修改,最后得出概念。
②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是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已经知道的概念去学习新的概念,要求新的概念要有逻辑意义和学生具备同化新概念基础知识。只有教师了解学了生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原概念理解越透彻,新概念的同化也就更容易。
2. 概念形成教学过程设计
(1)提供概念例证。可以用日常的经验或事物或典型事例为学生提供熟悉的例证,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概念的属性。例如,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可以先提供太阳东升西落、守株待兔、掷骰子等具体事例。
(2)抽象本质,初步形成概念。通过对每个例子的分析、比较,进而概括出本质属性,初步形成数学概念。例如,分析上述例子学生可以得出,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一定会发生的,守株待兔这件事有可能发生。
(3)概念深化。步形成概念后还要对概念进行深化认识。可以通过正反例,来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的含义来深化概念。
(4)概念应用。概念的应用要注意帮助学生完成知觉水平和思维水平上的应用。设计练习题要注意循序渐进。
(5)形成概念体系。概念运用后,要引导学生把概念加入对应的概念体系中。概念体系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相邻概念形成;b.由相反概念形成;c.并列概念形成;d.由从属概念形成。
3.概念同化教学过程设计
概念同化教学过程主要有五个步骤:1)提供定义。首先给出概念的名称、定义以及数学符号,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2)解释定义。对概念中的词语、符号、式子做出解释,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准确理解;3)辨别例证。促进迁移。给出实例让学生辨认正例和反例,确认本质属性,使新旧概念分化;4)概念运用。概念的运用是概念学习过程中必经的一步,通过练习达到概念的运用;5)形成概念体系。将新概念和旧概念建立联系,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中。
4.在APOS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APOS理论由美国教育家杜?e斯基等人提出。APOS也就是action(操作)、process(过程)、object(对象)、schema(图式,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思维的操作、过程、对象阶段,形成概念图式的过程这四个阶段。
(1)操作阶段设计
这个阶段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学生通过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材料,材通过对不同教学模型的使用、对图形进行观察、利用图标计算、实际动手操作等多种操作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过程阶段设计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之后,就要对操作的对象进行分析,获得共同属性,再通过比较、归纳等方式形成数学概念。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1)反思操作活动,反思操作经历的体会、反思自己的收获、反思和他人交流的内容;2)组织属性语言,将反思的结果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对自然语言提炼加工转变为数学语言;3)获得数学概念,将所组织的数学语言进一步提炼加工,形成数学概念。
(3)对象阶段设计
这个阶段就是要将获得的概念进一步巩固,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理解。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辨析比较,通过正例、反例对概念进行辨析,加深理解;2)模仿训练,教师同时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来掌握概念;3)变式训练,找一下同类型的问题加以训练,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巩固。
(4)图式阶段设计
概念理解的最后阶段就是要形成图式。图式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来不断完善的。图式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形成概念体系。随着新概念的不断学习,概念体系也会不断扩大与完善。
2020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篇三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结合年初制定的个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完成了研修任务,特总结以下:
一、主要成绩
1、这次研修让我转变了教育观念,我深入熟悉到:学
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出色展现的舞台。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腐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我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很多疑问题目,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掌控教材、交换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进步课堂教学效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研修的进程中,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经验,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3这次研修,我收获了很多鼓励和感动。让我更加明白:实在,学生是需要鼓励的, 老师也是需要鼓励的,教学更是需要欣赏的。我们总是被这些发自内心的鼓励的声音所感动着。
二、存在的题目
1、学习的内容还要再宽泛些。
2、在学习上还存在惰性。
3、在教学实践中,还缺少创新精神。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进步个人专业素养
2、专心备课、上课,教学要有豪情,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
4、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援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2020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篇四本学期,我着重从德育出发,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轻松,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学法指导,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循言而悟意,“言”“意”相伴相生
寓言故事,“言”和“意”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寓言虽然语言简洁,情节简明,结构也相似,但其中的人物形象却往往鲜明、丰满且传神。在教学寓言时,如果学生对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尚未有具体的感受,教师就突兀地谈道理,那么学生的理解往往只会停留在肤浅、刻板的表层上。教师应当站在语文学习的角度,“言”“意”统一,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品读揣摩,展开想象,待到故事了然于心,理解寓意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聚焦文本,品读语言
1.品读人物的语言
人物对话的夸张恰是寓言语言生动的表现,这些对话往往彰显着人物的个性。如《郑人买履》一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你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段对话很好地揭示了此文的寓意。在教学中就应围绕这些对话进行师生对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反复的诵读、品味、体会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心里,为理解寓意做好准备。
2.关注人物的行动
寓言中除了丰富的人物语言外,对人物的行为描述也会非常细致,把握住人物的行为,并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是理解寓意的重要突破口。
在教学《纪昌学射》一文时,我们可以先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纪昌( )向飞卫学射。”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纪昌学射箭的态度?”学生自然会从“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等词句中读懂纪昌练得用心、持之以恒;从“睁大”“注视”的动作明白纪昌练得十分专心;从“躺”字体会到纪昌练得刻苦用心,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相当到家”的意思,从结果再次看人物的行为,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反复就把躲在行为背后的寓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3.走入人物的内心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让故事中的人物和读者机智对话,也是一种好方法。笔者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当那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时,他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正好从田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什么?当这个人得知自己的禾苗都枯死了他又会怎么想呢?
(二)概括寓意,发展语言
不同的寓言其寓意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隐含在题目当中,有的蕴含于人物的语言对话中,还有的体现在人物的动作当中。寓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字内容,更要让他们理解蕴含的寓意,并用精练的语言自己概括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
1.抓关键词句揭示寓意
寓言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寓言的寓意。如《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要让学生理解“种田人是存在侥幸心理,把偶然当成了必然”的寓意,并能够把自己理解到的寓意精准地概括出来,似乎有些难度。在笔者听过的许多课中,有教师是请学生反复阅读,通过对人物的行为比较来找出错误,或者是在课的最后直接呈现出这样的寓意内容,而通过文本的关键词句来体会寓意的环节并不多。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等有关时间的关键词来引导,那么学生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从分析现实揭示寓意
引导学生走出故事,与生活融通,在体会寓意中丰富自己的生活语言,应当也是寓言教学的目的。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止于对语言的艺术形象的分析,而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建立关联,加以比较类推,由此及彼,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如教学《南辕北辙》时,我们让学生领会方向的重要性。如果方向错了,努力就白费了,结果也适得其反,同时也说明了朋友的提醒忠告是很重要的。
3.从辩证关系揭示寓意
不少寓言故事中蕴含着辩证的思想,教师应加以合理的引导和感悟。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只是一种偶然,并非必然现象。在课堂中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来评价农夫的行为,从而揭示出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复述内容,转化语言
寓言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且情节简单、篇幅短小,适合用复述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寓言故事,进一步理解课文,想象情境、拓展创造,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更深刻地领悟寓意,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首先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创设情境,如笔者在教学《亡羊补牢》时,通过课件展示故事的无声动画情节,再现当时“丢羊”“数羊”“邻居劝说”“及时补牢”等情节,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配音的方式来进行复述,同时请学生进行表演。其次进行角色体验,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角色的扮演,还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复述整个寓言。如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在分角色体验后,还可以创生出另外的角色和青蛙进行对话、劝说青蛙,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一种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得当而得法,思维特质的自然提升
寓言教学应该在简约与丰厚之间把握好尺度,一方面在详略处理上要得当,另一方面在发挥寓言故事的教育作用、提升学生思维特质方面更需得法,其基点就在于既要关注年段要求,又要联系文本特点。
(一)借比较读深文本
不同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常常会表现出相同的特点。通过“异中求同”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发现,深刻理解其中寓意。如寓言《南辕北辙》与《揠苗助长》,虽然编排在不同年段的课文中,内容不同,但是两则寓言在启示上也有相同点:揭示了生活中如果我们违背了事情发展的规律,结果会适得其反。这“异中求同”是对寓意的一种丰厚和深化。除此之外,我们也应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即使同一则寓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 借联系读活文本
寓言故事选择的一般都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反面现象,然后将其附着在一两个夸张的形象上。在阅读时,我们能够产生一种对寓言主人公反思性的认同。但是笔者认为,学习寓言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受到一种警示,更应该产生一种对寓言的审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寓言。如笔者在教学寓言《亡羊补牢》时,就故事的寓意“认识自己的错误应该及时改正”再次创编,有学生认为,学习中的错题要及时订正才能避免再次犯错、家长和老师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等等,这个过程就是主动的建构,把寓言的智慧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学生有的创编出了《郑人失兔》,有的将《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和《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嫁接”在了一起,让他们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对话”,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认知和生活,让寓言再次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适度而有效,阅读视野的合理拓展
那些淡化或游离寓言文本之外的“拓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文本的解读还是文本之外的拓展,寓言教学同样应把握适度而有效的原则,由此,学生的阅读视野才能得以有效提升。
(一)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
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所以在教学寓言的过程中,我们要珍视多元的解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在珍视多元理解的同时,更要注意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当学生的自由发挥、自主感悟发生偏差时,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发挥主导作用。《扁鹊治病》中扁鹊的三次“拜见”充分说明了扁鹊的认真负责和一片真诚。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抓住扁鹊的三次拜见和蔡桓公的动作描写进行对比,然而有学生却会对扁鹊最后为何选择“逃跑”产生兴趣。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去辩解,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甚至会有学生对扁鹊产生错误的认识。这里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对扁鹊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跑”是一种无奈却也是明智的选择。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去找找真实的原因。教师只有恰到好处地正确引领,才能充分发挥文本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 斟酌链接的语文价值
寓言的内容简明,往往留给读者许多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学段特点和文本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链接相关的知识,链接时机的巧妙会使教学价值得到最大化。如《纪昌学射》是由古文《列子・汤问》改编而来的,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由课文来接触《列子》是对文化的回眸,为学生打开一扇古文化的学习之窗。课文中介绍了纪昌用两年时间才练得“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功夫,但对于能把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的本领练了几年却没有介绍。这个疑点就可以利用古文的链接――“昌以耗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用了三年练就了本领,纪昌“下功夫”的决心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寓言的“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化积淀,以达到培养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有人说:“课堂好像一棵树,预设是茎,学生的生成是叶和花,茎太粗太高,叶和花太少,这棵树没活力,不美;花和叶不整形,也不美。”也有人说:生成就像“鲶鱼现象”,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人说: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预料的,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那种守株待兔式的期待既显得过于消极,也不符合新课程的实施精神。“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以上表明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且我们可以通过预设,产生更多的生成。关键是怎样才能更积极、有效地生成?
一、课前精心预设,积极开发生成的资源
预设和生成是相互依存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重建。
我们不仅要科学地研究透教材,确定目标,更主要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风格等。设计出科学又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估计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由传统的“刚性设计”、“教程设计”走向“弹性设计”、“学程设计”,为教学“生成”预留时空和创造可能。
二、课堂结合实际,科学地调整预设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积极、和谐的、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1.激发思维,捕捉师生的疑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提出疑惑,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力量,而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我们要仔细观察学生,随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疑难或模糊不清的认识、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某些非预设性的问题,因势利导。
如为研究燃烧条件时,笔者为学生变了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并按预设边展示手帕边说:“这是一条手帕,如果放在火上烧,将会出现怎样情景?”学生都说会烧坏。我说:“我们现在玩大点,不仅浸上酒精,还让它烧不坏。”刚想放入酒精和水溶液中时,有个学生说:“你这手帕是假的。”我就说:“那我们先来证明一下它的真假,请前排同学做证明。
”结果手帕边缘很快被酒精和水溶液浸透。
2.变废为宝,正确处理学生错误
有人说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贝。就教学而言,师生所犯的错误同样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贵资源。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人们可以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达成正确的认识。正如心理学家盖耶所言:“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问“为什么在鱼缸里养一些水草,能有效增加水中氧气含量?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有学生说:“在密闭的容器中放入鱼和水草,另一个容器中不放水草进行对比。”我就问:“两容器中鱼一大一小吗?都放黑暗处吗?”他补充说:“其它条件都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有水草和无水草,且都放在阳光下”。
我又追问:“为何都放在阳光下?”他说:“水草在阳光下才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这时另一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都应该放水草,一个放光照下,一个放在黑暗处进行对比”。这时笔者不知如何回答他。但潜意识里知道第一位同学的观点是对的。这时,我突然想起这与《课时特训》中一道题是一样的,并画了出来:甲图有水草在阳光下,乙图有水草在暗处,丙图无水草且在阳光下。问一般用做甲的对比实验的是哪一个?学生都回答是丙。我又指着丙自言自语:“这样可排除水在阳光下产生氧气的可能性,证明是植物放出氧气”,这样问题就跳过去了。
3.顺水推舟,放大学生的合理观点
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教师有时只考虑其中的一种。如刚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6 克水通电能产生多少克氢气时,有位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先算出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再乘以水的质量。”这虽然在预设之中,但不是这时,本想在课后总结或下次提高的时候再提出。
后一想,现在提出更好,更自然。就肯定了她的观点和提出她的不足(这种方法不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都转化成氧气中的氧)让学生对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出有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比根据质量分数不易做错且简单。
三、课后潜心寻找,再反思生成性问题
如课后细想:变魔术前,有个学生说:“你这手帕是假的。” 我听完后应不急于评价,而是问学生:“那你先来证明一下它的真假?”对学生答案不完整或错误时,不贸然否定,而是将评价的时间推迟,恰当应用延迟性评价,给其他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课堂更有互动性,更能激起学生思维。他们定能想出:用剪刀把手帕剪一小块下来,放火上一烧,便知真假。
关键词:改模式;尝新法; 动态教育
时至今日,高科技在迅速发展,对知识性、能力性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当然对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要适应、促进教育的快速前进,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教师。因而,作为了名教师应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得在教学中多学新知识,多钻研教材、学生,多总结教学经验,多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我是一们从事教学十几年的小学教师,陈旧的教学思路、模式在我的教学中扎根较深,但新的教学理念我也快速地步入其中。可如何把传统教学的精华保存下来,并能适应和掌握新的教学方式,让我的教学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甚至有新的突破。作为农村小学,在多媒体课件还不具备的条件下,在仅有一只粉笔、一本书和三尺讲台的条件下,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1 生字带成语,自我加压
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的要求,自身的智慧等因素,使得他们的知识面较广(不是所有的学生),对教师来说,如果不及时充电,就很难解答好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地位并时常出现尴尬的场面。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只有靠自我加压来教好学生,才能不误人子弟。在教生字时,我为了让学生边生字边积累成语,我让学生在学字中当堂说成语,部分学生在预习在已找出一或两个成语便于课堂展示,而另一部分学生是随堂找。于是课堂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着自己所知道的成语。可是,他们只顾说而不顾是否符合要求,教师稍有不慎就会误导学生。如,在学到“株”时,有学生说到“守株待兔”,又一学生站起来说“珠联璧合”。当时学生没人反对,我仅听到下面一点小说话声,只是一愣,于是让该生说,可他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感觉不当,可又想不到“株”到底是哪一个?课下我问了同事并查了成语词典才知道“珠联璧合”中的“珠”是珍珠的珠而不是木字旁的“株”。为了不让学生误用这个成语,我便立即找时间向同学们道歉并订正过来,同时提出关于带着生字的成语要写出而且核实后才能说,对自己也是这样。仅仅在生字教学中让学生多掌握成语,其实也在要求自己多学知识,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其他知识的教学也不例外。
2 改模式,尝新法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虽然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教好学生做人、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而从没有找到一条捷径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今天新理念的要求下,我多次试着改变教学方法:一方面听、看同仁们好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自己摸索,综合进行教学改进。最终使我原有的比较呆板的教学方法有所改变,并略有收获。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时,我打破原先设定的步骤而采用先放后理再抓住重点理解的方式来完成的。第一课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并提出喜欢的段落进行读、评价、再读,同时说出喜欢的原因。如有不理解的可以由同学帮助,难度大的作记号留到第二课时来完成。这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课时对文章的条理,学生自然理通,文中的每一处景物特点也容易抓住。如文中景点变化所使用的动词、句子很好,找出并能串起全文。好的词句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如一生说“第四自然段中为什么用‘掩映’、‘滑’而不是用别的词等”,其他同学或者我帮助一下就完成。同时学生也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并能练习写作:总写时一两句话概括;分写是按浏览顺序抓住每一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最后一句话总结全文。
3 新课初读与结束的反馈、改进
教学的模式不过是导入、初读整体感知、学习课文内容等。其中的初读感知中总是以读通顺课文、解决字词,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先读好课文,学生自愿当小老师带学生完成生字(包括拼音、字形、意思等),一般容易理解的词,学生自行解决,难解的词语由师生共同完成。重点是学生提出要问的问题,先由学生解决容易的,然后老师梳理,留下有价值的、难解的问题由学生进行读课文讨论解决。再有难处,老师相机点拨、归纳完成。整篇文章学习后,让全班学生进行一次知识反馈。老师提出:这篇课文能理解了吗?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学生提出后,主要由其他学生回答,老师适当帮助。从课文反馈的情况来看,多数是词语、句子或关于外延的知识。多次这样尝试,可以发现提问题的都是些中等偏差的学生,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和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外知识不愿摄取的同学。这样就引起下次上课时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层次分开,让他们完成适合于自己完成的任务,从而改变他们,效果尚佳。
4 课堂中语言的艺术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现实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我深深感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博采众长,涵摄百家,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郭沫若陈见,横空出世,为曹操和武则天翻案,首先得益于他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相反,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开发训练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关键在于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如,阅读教学中,除正面分析字词句段篇的运用外,还可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不这样写将会怎样;甚至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范文不同的思路来进行比较;也可利用教材进行补充情节的训练或改变主题的训练。作文教学中,审题时提供有思考价值的材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如对“守株待兔”、“班门弄斧”等寓言的多种理解;也可以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作文题让学生去思辨,如“知足者常乐”与“不知足者常乐”等等。
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应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教师和教材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老师说的”、“书上写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反思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的问题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
(二)营造合作氛围,实现思维交锋
不同的人要求不同,工作总结格式也不同。有的会要求用ppt来写,有的要求用word来写,而你知道怎么写比较好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1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各教研组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2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引领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加强集体研讨,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广大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作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校所有领导和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理论的学习当中,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他们既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因此,在课改实验中,他们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我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07—2019年新一轮校本研修的工作方案。通过座谈,讨论,使全体教师明确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广大教师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教师的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校本研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按照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校采取了集中研修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在研修方式上,形式多样。首先是行之有效的教研组活动,我校通过各教研组的活动,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各位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定出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由教研组长负责,围绕每次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为了使研修更加生动,我们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专题培训、主题研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会诊等多种形式,务求取得实效。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一)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一大批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形成兄弟学校那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并争取把我校的教师教育博客办成在当地有影响的博客群体。
总之,校本研修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校本研修,要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教师的教。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3在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校园和形式多样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中心无论是在创建学习型校园,还是在教师校本研修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观。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工会主席为校本培训副组长,三个部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主任决策调控-副主任具体负责-部长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
我们每周一、四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参加组织的“校外视频会议”,与全国优秀的校外场所互相交流、探讨校外发展。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校外培训书籍100多本、报纸、杂志20多种,还有一些音像资料;中心向上争取了教学设备采购资金30万,对校外场所需进行再完善、再提高;对师资力量进行再培训、再加强;对培训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再开发、再创新;争取了“校外场所能力提升项目”资金80万,翻新楼盖、改造室内卫生间、装修功能教室、更新走廊文化建设等。今年,教师外出培训、交流费用5000多元,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实培训
学校注重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各种教师培训档案资料齐备完善,分类存放规范。制订了《校本研修长远规划》、《青少年活动中心研修工作计划》、《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制订的每年度校本研修管理实施方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活动中心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活动中心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做到懂法守法;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2.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中心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方面,派年轻教师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校外专业发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锻炼、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使校外年轻教师和能适应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
3.骨干培训。
制定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措施,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后背干部、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校外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径: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中心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校外活动的研究,以此带动教师培训。每位教师研究校外活动,如《少儿才艺大赛方案》、《科技节活动方案》、《九九重阳情活动方案》、《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方案》等,达到活动的丰富、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外出学习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校外场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萝北县校外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中心有体育、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3人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中心组织教师到省内各家活动中心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个人研修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之一,中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首先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校外教育教学书籍,如《与研究同行》、《实践·探索·反思》;《好玩的科技创新实验》、《一起走
进七彩世界》、《创意电脑美术》《主次与语言表演》等,还提倡教师通过网络,阅览电子图书,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当前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的局限性,中心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体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水平。今年,中心相继邀请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赵清福教授来萝北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导校外领域中的课题研究;相继又聆听了赵清福教授的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通过兄弟活动中心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校外教育的发展,交流成功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畅谈今后校外的健康发展之路。
4.教育资源培训
积极开展“向最美丽教师张莉莉学习”的活动、观看《师德启示录》,每位老师写学习感悟,优秀的张贴在学校的廊报上,供全体学员、教师、家长浏览、阅读。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热情。积极浏览全国校外网站,学习外地校外场所的办学经验,学习校外名师、专家的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让名师的言行来影响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5.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方面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训练教师基本功。
(1)中心将公益性普及项目作为常规训练,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培训中进一步研究、提高。现在,校外每位教师都能承担一个专业的普及班培训或“三下乡”活动中的对乡镇学生的校外兴趣培训。
(2)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
校外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让未成年人得到身心健康发展。活动中心注重了教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十多项目大型,在活动中,教师们得到了很大的训练。目前为止,教师们不仅能根据校外实际、策划出有意义的活动,还能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各岗位都能管理到位,使我们成立五年来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非常圆满。
(3)撰写活动案例分析。
活动中心不仅重视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训练,而且注重对活动案例的研究。
我们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教师基本功,又通过活动后的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分析、总结能力,教师的校外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校本培训与自我主动培训相结合。中心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活动,中心为教师搭台,组织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校外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
四、培训成果
一年来,中心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示县级优质课5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2节;涌现出各类优秀:县优秀教师1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县读书先进个人2人,县校本研修先进个人2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5人在全县中小学生首届艺术节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各类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活动中心艺体部荣获了萝北县“校本研修工作先进教研组”,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集体,教育系统特殊贡献单位、“妇女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县(区)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校外检查指导,对萝北校外的管理和组织的活动、培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当然,本次研修活动除取得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观念有待转变,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教师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研训任务及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被逼无奈。
2、博客研修尚待努力。
“博客研修”是研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有利途径。但是,我们发现个别老师把“博客研修”当作一种负担。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校外在职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型教师,缺乏专业化培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校本培训,使校外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建设一支优秀的校外教师队伍,以更好地落实“服务青少年、服务家长、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年,我学校在县进修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热潮中积极响应校研修指导方针,开展了扎扎实实的研修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立严密的领导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规章制度
由于学校要求校本研修活动人人参与,由秦玉辉校长亲自督导,杨立革主抓安排,教研组长郝晓雯、陆海峰、王甲军、张海峰负责落实。集体研修时间形成惯例,铁板钉钉,雷打不动,教师每周一进行个人反思,周二进行分组研讨,周四进行集体交流。活动期间有事的向校长请假后方可离开,事后将拉下的事宜补上。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确立务实可行的研修主题
学校通过对以往教研活动的反思,结合对现在一些流于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的思辨,明白了一个道理:校本研修要弄出花样来很容易,但真正收到实际效果不容易;要教师表面应付性的“参与”很容易,但要教师怀着一种激情来真正地参与不容易。校本研修,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要使校本研修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让全体教师从校本研修中得到实惠,使之成为教师的“内需”,使教师真心实意而且满腔热情地参与。要使校本研修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能哗众取宠,搞花架子,要求真,要务实,要静下心来“务本”。我学校密切联系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环境、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来观察,来思考,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商榷,决定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研修活动,上期,我们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修活动;下期,由于学校合并,班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导处结合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长,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题的研修活动。
三、扎扎实实的活动,确确实实的效果
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也收到了确确实实的效果,我们的开展情况如下:
(一)专业引领,在引领中明确方向
理论学习使教师们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成长。我们的理论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听专家报告。
理论知识学习活动期间,我们主要是学习教师们推荐的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材料,如《有趣的课堂前奏》、《课堂的自主化方法》、《小组合作要注意什么》等材料。大家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交流,在反思总结中提高。交流结束后,学习材料和反思总结装入个人成长档案,以备参考。
专家引领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辅助手段,我学校非常注重专家讲座的作用。每次听完报告,我们都及时组织教师研讨反思,使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中快速成长。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按教学的进程,我们要求教师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教学前,要求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哪一部分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哪一部分难度大,需要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中,又有哪一部分需要引导。小组合作交流时采取怎样的方式合适。
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教师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学生独立思考时,对学困生多加关注,及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及时观察采取的方式是不是最佳。
(三)同伴互助,在共享经验中成长
同伴互助是研修的标志和灵魂,在研修活动中,我们在反思的同时,开放自我,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
1、相互对话
我们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大家积极主动交流自己拥有的信息,我们组织读名着交流会,让大家交流看过一本书后的心得体会;我们组织教学经验茶座,让大家交流自己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交流失败的教训和感想。年轻的教师找年长的教师探讨鼓励后进生的方法,强化优等生的经验,
2、同事协作
我们共同研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每次活动,教导主任徐红梅确定好活动的形式和主体后,大家都各尽其责。
理论学习时,酒庆利老师把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教研组长毛艳霞和张小安组织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年轻教师提疑问,年长教师谈经验。有时年青教师的新见解、新思路对年长的教师帮助也不小呢!
观课议课活动时,我们先请作课教师谈作课思路,然后大家针对这节课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劣之处发表意见,经过研讨,作课教师将意见汇总,然后将整改方案说给大家听,大家再进行二次研讨。我们针对李桂荣老师的《故乡》等课进行了观课议课活动。在针对李桂华老师的那节《秦汉丝绸之路》进行观课议课时,秦校长肯定了这节课的环节安排,同时指出本节课应该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熟读文章之后再讲比较合适。商国庆老师感觉导入部分过于沉长。毛艳霞老师指出课讲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处课堂气氛就达到了,下面的题目分析放到下节课进行,不要在此草率了事。大家还针对“收集材料,分组交流”这一环节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李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小组内发言后,再在班里发言,让大家交流圆明园辉煌的资料,了解情况就行了,否则,交流材料就要用掉15到20分钟的时间,后面的环节时间不足。酒老师认为得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言,这样能保证人人参与。最后大家觉得,把交流材料放在课后或课前搞一个交流会比较合适。
老师们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大家在协作互助中加快了成长的步伐,研修使我们在团结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使我们在互助中提升业务素质,也使我们在协作中发展了专业水平。
四、硕果在枝繁叶茂中闪烁
我们研修的收获光环在共同协作中闪光,我们的收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春色。
教师们就研修主题“如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所写的案例反思也得到了发表,教师个人也发表了很多篇文章。
我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没有花架子,但扎扎实实。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中,在互动中得到了成长。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5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在平时授课时,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1)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受到教与学的高效率。在辅导学生学习时要加强对疑点难点的练习。
(2)教师要一道学生自己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些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向这些方面发展。
二、当堂达标,迁移训练:
(1)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2)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补充补偿练习,给学生针对性训练的机会;要让学生有做题不全对就要重做的习惯,要让他们有做题认真的能力。
(3)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学生课下学习主要是通过作业来实现在,所以一定要在布置作业上下功夫。
三、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印象
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评价:学生的当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1、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
关键词:文化课支架式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一、中高级阶段文化课特点及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从教学特点来看,文化课教学与“包含文化因素的语言教学”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以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为主要目的,后者以培养文化认知能力为主要目的。从自身特性来看,文化课教学属于“内容型教学”,知识量丰富。留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当掌握相当数量的文化知识,并且能够具有适当的文化认知能力,在跨文化背景下能较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从学生特点来看,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汉语水平,并且对中国社会文化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认知。另外,就读于高校的大部分留学生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的逻辑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等已基本发展成熟,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等往往已经形成了比较独立的见解。因此,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借助已有的语言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能够也应该在教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下更深入地认知中国文化,培养跨文化思维和交际意识。
不同阶段的文化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初级阶段留学生囿于汉语水平,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学习,在汉语教学的条件下,只能以了解浅层文化为主。常见的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其一,在语言课中体味相关文化因素。其二,可以采取参观游览等“游学”方式,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践感受体会中国文化的特点,这种模式以文化体验为主。
目前,中高级阶段的文化课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①:
(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优点在于既能保证文化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又便于教师控制、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因为这部分内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讲解下学生才能比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因此,直到目前,传授式方法仍被很多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文化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生文化认知能力的提高,而讲授式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一些文化知识,但这些知识只是由被动接受灌输而来,缺乏将外在知识内化为个人文化认知的过程,因此也很难实现文化认知能力的提高。
(二)任务型基础上的内容型教学法②
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文化课教学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该教学模式基于专题性的文化内容,以任务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通过完成任务,有助于学生实现文化知识的内化,提高文化认知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性强,既满足了学生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兴趣,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体现了文化课教学观念的转变,推动了文化课教学的研究。不过,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弱点,它更适于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学习,能够反映共时语境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却不太适于传统文化以及知识性强的内容,比如哲学、历史等内容的学习。因为当代社会现象、人们的观念等可以由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实践方式获得;而对于传统文化观念的理解、阐释,对于大量知识性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却很难通过任务的方式或由学生自学习得,必须在教师的辅助下才能实现。而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极强的传承性,很多传统观念至今仍对人们的精神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也是导致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与其他国家或文化不同的根源所在。因此,文化课教学不能脱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文化课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量基础上的,除了提高汉语水平之外,习得适量的文化知识也是文化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可见,文化课教学既要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观念影响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又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基于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和传授式的方法对此都无法兼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文化课教学,因为这种方法能兼采讲授式和任务式二者之长,适合文化课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认知水平。
二、如何在文化课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理论属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的自我建构和发展,主张学生在教师搭建的支架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发展认知能力。
这种理论也适用于处于跨文化语境中的留学生,特别是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问题的理解,受其语言水平和文化认知水平所限,都不可能只通过个人努力习得,必须在恰当的支架帮助下,以现有的语言和文化认知水平为基础,逐步跨越个人的文化“最佳发展区”,发展更深层次的文化认知能力。
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文化课教学可以通过系列支架搭建、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协作学习、评估与反思等环节逐步推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文化认知水平的不断建构和提高。下面将对相关环节进行简单的阐释。
(一)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支架的类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在文化课教学中,支架搭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恰当支架帮助下自主内化为个人知识。从支架类型上看,“支架”主要包括三大类,具体可概括如下:
第一类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而提供的支架,包括案例或故事支架、概念图支架、资源支架、范例支架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使用。案例和故事支架是指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化概念或问题而提供的具有代表性、形象化的案例和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文化知识。比如,学习法家主张“不法古”这一观点时,可以提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故事;在学习道家“齐生死”观念时,可以提供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的故事;关于庄子的处世态度,可以提供他和学生所经历的“处于有材与无材之间”的故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案例或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中国文化问题。概念图支架指相关知识点构成的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比如关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可以通过概念图直观的展示。资源支架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扩展认知视野而提供的相关媒体资料或是相关资源链接。比如,关于“孝与中国人的亲子观念”这一专题,可以提供“啃老族”“空巢老人”等相关阅读资料以及相关资源链接。范例支架是指教师通过举例、演示等所做的示范以及以前的学生所完成的成功案例。比如,在学生就中国文化的某些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之前,教师应该先就如何调查、设计问题等方面提供一些范例,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调查任务;还可以展示以前的学生所设计的调查问卷、PPT等。通过这些范例,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
第二类是语言支架。语言支架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词汇,掌握比较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化认知。对于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语言问题,教师应进行简单的解说和注释。在每个专题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可能涉及的语言表达框架,比如学生总结调查结果时常用的熟语“关于……,我想到了……”“这个故事说明……”,还有一些常用的表达结构,比如“既然……那么”“假使……那么”这类的常用复句结构以及“首先,其次,再次……”这类的语段表达结构等。这些语言支架偏重于书面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应用和表达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的书面语。
第三类是情感、心理支架。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和各种消极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不断突破自己。比如,在学生深入中国社会进行调查了解之前,往往存在畏难心理。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学生们也会因为彼此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分歧。要鼓励学生尽量学会这种“国际化”工作方式,培养团队精神。在学生个人进行探索阶段,往往也会产生畏难心理,应鼓励学生逐渐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毅力,最终获得自我学习和管理的能力。
另外,因为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个性特点、来华时间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提供由易到难呈阶梯排列的支架,便于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水平和文化认知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支架。比如关于孔子的思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孔子的言语,这些言语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翻译成比较浅近的汉语,并辅以一定的简要说明,也可以提供《论语》中的一些原文,供水平较高的学生自行理解。学生虽然语言水平不同,但最终都能获得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另一种是以文化认知目标为核心的发散性的支架。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支架,都可能迈向核心认知,这些支架可以是挑战性的、也可以是传统性的。再如,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孝”的思想观念,可以提供几类不同的材料,包括《孝经》中的相关文献、二十四孝的故事、相关的俗语谣谚等。学生可以在这些资源中随意选择,只要选择其中一种,能够帮助其理解传统的孝道思想即可。
应该明确的是,教师搭建支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知识,为学生认知文化现象提供资源和分析思路。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文化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支架搭建、撤销的时机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是动态的。支架的搭建不是一劳永逸的,搭建支架前,要详细研究中高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利用支架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启发、引导等适当提供支架。教师通过学生对各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判断支架撤销的时机。一旦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跨越了“最近发展区”,即可撤销原有支架,进一步搭建新的支架。
(二)根据学习主题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相关主题情境
教师应当根据学习主题设置适当的问题或者任务,将学生引入情境。这个情境蕴含逐层深入的系列相关问题或任务,能够推动学生身处其中不断探索、发现,最终跨越原有认知,实现新的突破。
情境创设主要包括问题创设和任务创设。问题创设指教师提供给学生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主要包括阅读、思考教师所提供的故事、案例或其他资料后要回答的问题,以及需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自主查询和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应体现出逐步深入的特点。任务创设是为促进学生深入分析中国社会文化现象而设计的任务。在支架式教学法中,任务的设置非常重要。经过前期的学习和思考,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后,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或者解决相关问题,能够真切感知中国文化特点,并且由此产生进一步的思考。一般来说,情境创设时应逐渐从问题过渡到任务。因为任务在完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强,对于学生的知识准备、个人探索能力等要求较高,而问题则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再进入任务阶段,符合认知发展规律。
情境创设应围绕文化专题设计相关问题或任务。这些问题和任务应是学生感兴趣、同时能够反映中国当代社会价值观的中国文化问题。比如“进城打工农民的生活情况”“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劣”等等。情境创设应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文化图示等相结合,应与留学生所在高校的专业特点和地域特色结合起来,还应体现传统和现代生活的结合。在手段上,情境创设应综合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真实的文化环境。
(三)小组协作
在支架式学习中,自主探索和协作学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学生先通过自主探索,对相关问题或任务形成个人见解或者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小组协商不断修正,并最终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在小组协作中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应采取一定的策略。比如:对学生任务分配提出一定限定,要求小组内至少两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以免学生各为其政,无法进行相互协商;小组进行任务分配后,提交任务分工表,详细说明每个人的分工以及任务执行方案,并说明这样分工的原因;在小组内部分别执行任务前,要召开小组会议,各自提交执行计划,详细说明对任务执行方式、手段、时间、地点等的意见,全体小组成员就每个人的计划进行讨论,群策群力地做好执行任务前的预备工作。任务完成后,小组内部也要进行交流,总结经验教训。
(四)学习结果的展示和评估
在支架式学习中,对学习结果并不做统一要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任务结论应该是开放性的,不应设定“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结论或方案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在这种尊重学生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原创性的氛围下,学生往往会比较积极地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其他学生对于这种实践性的成果也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会对展示者给予肯定和赞许,这会给展示者极大的信心和肯定,促使他们在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表现。
以上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没有评估,或者是减弱了评估的分量,恰恰相反,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评估更接近学习的本质,其核心着眼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过程提升个人的文化认知能力。一般而言,可以采取两种评估手段:其一,互评。在每个小组都进行展示之后,由每个学生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本专题的最佳表现小组,然后再由小组内部无记名投票,选出小组内最佳表现个人。其二,自评。在执行任务后,小组再次召开会议,自我评价个人对小组任务做出的贡献以及自己在这次任务中能力的发展情况,就这两个方面在1~5分的区间段内进行自我打分。这个环节既能够促进个人反思,也能使小组其他成员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
在展示和评估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成就感,并在与其他小组的合作协商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所学专题的认知;通过个人反思、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估方式,学生能够优化个人的文化学习策略,提高认知水平。教师虽然不再以传统方式进行授课,但仍起着重要作用,比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合作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文化认知程度,提供各种恰当的支架;随时对学生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性和语言性偏误进行指正。教师由“教”转变为“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导演”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和走向,“指导”学生探索的路径和手段,就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进行解答等。
三、“孝与中国人的亲子观念”专题课教学案例
(一)搭建支架与自主探索
1.概念框架:“孝”观念在古代的变迁
2.背景资料支架
(1)经典论述:《孝经》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对于亲子观念的相关论述,教师可根据学生语言水平进行适当的改写。
(2)故事:二十四孝的故事,电视剧《双面胶》的故事梗概和片断剪辑。
(3)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
(4)社会时事:啃老族、空巢老人等新闻资料。
3.资源支架:跟中国人亲子观念有关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资源推荐,比如相关网站、图书资料等。
4.语言支架
(1)对于本专题可能涉及到的相关语言点进行简单注释。
(2)提供学生进行调查及说明调查结果时常用的语言结构,如“我们共调查了……人,年龄……,性别……,来自……个国家和地区。调查结果是……,这个结果表明……”。
(二)情境创设
1.问题创设:阅读观看背景资料,并检索相关资源,然后想一想,在传统观念中和现代社会中:
(1)中国人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父母?你们国家一般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比如:是否应该完全听从父母的话,婚后是否应该跟他们住在一起,等等。
(2)中国人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照顾、教育和对待孩子?你们国家呢?
(3)中国人认为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孝顺,他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你们国家呢?
2.任务创设:以小组为单位调研并做报告:中国人眼中的“孝”。
(三)小组协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明确的分工协作,完成调查,设计PPT,并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
1.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范围和数量,实施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介绍调查情况,分析原因,并用PPT展示调查结论。
2.任务调查问卷设计的示例支架:结婚以后,你愿意和对方的父母一起住吗?
A.愿意B.不愿意,绝对不同意C.不愿意,但是如果对方喜欢,也可以这样做D.不知道
3.设计调查问卷的知识支架:在调查中应注意被调查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环境等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以及调查选项的设计技巧等知识。
(四)成果展示与评估
1.要求学生用PPT方式展示调查结果,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
2.由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调查小组,小组内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表现者。
3.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学习策略和调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4.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估。
四、应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文化课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应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文化课教学能够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协商。个人探索阶段,学生需要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自身原有的文化认知与新的文化现象之间进行沟通;小组协作阶段,学生要进行不同文化背景间的文化协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符合文化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管理学习过程,不断修正原有的文化认知,逐步达到新的认知水平。在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一系列支架的提供和任务的设置,能够促进学生汉语书面语的运用和提高,促使学生在已有的汉语水平基础上,通过阅读、归纳、演绎、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突破原有的语言水平,实现双重进步。
注释:
①此处不包括“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因为这类教学是以
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为着眼点,文化的学习是为了扫清语言学习中的障碍,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而此处的文化课教学则是指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文化认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其着眼点在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应该说,主体性教学已被提到一个很高的层面。那么,什么是主体性教学,如何在小语教学中尝试性地开展主体性教学,笔者从浅层面作了探索。
一、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的理念
学生主体地位的本质是发展自身,教师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转化功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充分发展,通过自主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1.对学生主体性特征的剖析。
(1)目的性。目的性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它可随着人的个性发展而变化,并体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2)能动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实践、探究、了解客观世界,并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主体地位不是靠外部强制实现的,而是由主体本身发自内心的欲望驱使,并化为积极行动实现的。
(3)独立性。任何不经过充分、独立的自我活动而获得的认知结构都是不可靠的,所以主体地位能否充分落实的根本标志在于学生能否独立地观察、思考、实践和评价、反思等。
(4)发展性。发展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表面在认知结构和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使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臻于完善与和谐统一。
(5)创造性。学生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任何成果虽然一般不具有社会价值,但都具有创新的共同性质,其获取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性越明显,主体地位就越突出,并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成为进一步创造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在这些主体特征中,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独立性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另外,我们可发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息息相关,教师语文教学中的精心诱导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两者是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协调一致的。当然,教师的作用只有当学生愿意接受时方可得到有效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从而使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美妙境界。
2.对主体性教学的思考。
上述主体性特征若能被充分体现,学生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于知识、能力、品德上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这些潜在的主体性特征必须处于教师的精心诱导下才能得以深刻挖掘。为此,我们认为开展小语主体性教学,需要在指导思想上注重以下问题:
(1)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不能成为一句毫无分量的口头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真正把学生当做主体对待,以及是否承认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这是问题的关键。此外,学生本身应尊重主体地位,不能有自卑感和依赖感。
(2)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质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教师只能起旁敲侧引的作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正是这个意思。学生不可采取“守株待兔”式的消极措施,而应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努力追求进步与发展,不断向“完全之人物”迈进。
(3)在语文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就需要通过外部激发和学生的自我激发唤醒其潜能,从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使其得到真正发展。
二、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主体性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实践,最终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戏剧性特点,努力创设表演活动情境,能够促使学生迅速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例如:教学《滥竽充数》一课,将课本剧引入课堂,起到以下作用:第一,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自觉地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于心,与以往惯用的分析、理解相比,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活泼。第二,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课本剧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大胆想象,体味人物的言行及心理,再通过表演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涵情感的揣悟,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第三,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编排、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形象通过语言描述。这一再创造的过程,既有自外而内的吸收,又有自内而外的表达,使语言积累水到渠成。第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阅读、表演中经历了读、说、议、演、评这样一个有效的、真实的阅读过程,在人人主动参与的、和谐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了语言的理解、积累、内化、运用。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表演中体验,在评议中鉴赏,感悟力、观察力、表现力、评价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增强,语言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2.创设网络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展示个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激发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学习者能顺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拉萨的天空》一课的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动态的人机交互的网络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知识重构。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内容与方法,进行个人或小组网页的制作,通过信息的再加工,将文字、图片、音乐融为一体;通过多种有创意的、富有个性的关于拉萨天空的文稿演示介绍,激发了全体同学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正是这种具有现代气息的网络情境,为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问题”情境,它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寻找新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要善于创设“质疑问难”情境。通过质疑,使学生学会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呈现出多向辐射的状态。
实践证明,主体性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张熊飞.从“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诱思探究教学研究,2009,2.
实践证明,在初中年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有不少困难,但并非难到不能实施。首先要求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如果教师在守株待兔,坐观其变,不肯动手尝试是不可能成功的;其次就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很兴奋,因为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很有兴趣,所以刚开始的实施时班上的学习氛围看似很高涨,但实际上真正的让学生适应这种小组合作,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小组合作精神还需要时间。我们的学生小到自己的同桌,大至以后的工作环境,合作成员都难以随心更换。都必须更快的适应,很好的长时间的合作。我的固定小组合作模式就是全面考虑分组优劣因素,六个学生一组在课堂之外互帮互助,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长带头发挥作用,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合作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固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改变了学生在传统学习中的单维学习,丰富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更是培养了各个小组长的指导能力,各个组员之间的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和长期合作能力。让固定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延续合作学习。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学生之间的一种学习情境和精神氛围。并且一旦形成一种气候,将改变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氛围,减轻教师课后辅导学困生的负担,使教师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提高班级学习数学的层次上。
为此,我从学生的整个学习数学过程入手。进行了我的课堂之外固定六人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虽然我的有些做法是否合适还有待探讨,但此时勇于实践显得更为重要。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之前我们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即将被分组的学生的差异,包括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和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在分组的过程当中考虑的因素越多那么小组之间的平衡性就越高,同时也为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的原则。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而不是娱乐小组。要清楚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解决学习问题。如何更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优化六人组合,我个人的做法如下:
1.首先将班级学生按照知识基础掌握情况和能力强弱排好名次,然后按1:3:2的比例(优生一个,中等的学生3个,学困生2个)分成十个个组。其中组长人选必须是基础知识掌握好,主动学习,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小组长不光是小组当中的学习带头人,同时也是学困生的师傅。另外三名学生为了让他们之间能相互督促和追赶,以每次学习结果优先于另外两个为目标,谁优先这个阶段谁就是另外两个人的师傅。
2.初步分组后,要做好所有学生的思想工作:当今社会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合作,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学习方面也是一样,当我们自己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通过小组的协作解决问题的效果就会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花的时间越少。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增强了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目前分组也许不如你意,但是,这对你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每个同学都要学会适应对方,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适应整个小组这样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让自己的成绩有飞跃。如果确实有特殊原因没办法很好合作,个别考虑更换伙伴。一周后,所有组的成员固定,本学期内不再变更。
二、小组的运行模式
1.小组确定好之后以六人小组的形式安排好座位,便于小组的成员讨论,至于有学生对位置不满意的,小组之间的成员去协商,老师从旁协助。
2.班级的常规工作,以六人分组为标准展开。组长分工要明确。
3.组长要做拟定好组规,要让每个成员遵守本组组规。
4.遇到不懂的问题师傅要帮助解决,并负责同类型问题再次出题,看是否掌握。
5.每周一次开小组学习会。每个同学说明自己本周学习情况,并由组长做好总结。
6.当徒弟进步时要给予鼓励,当徒弟懒散时,学习放松时要给予严厉批评,并督促其改进,也可给其指定短期目标。当徒弟暂时学习上有情感障碍时要帮助一起克服。比如和他谈心,建议解决方法,必要时也可向我说明,寻求支持。
三、奖罚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详尽和公平是学生努力的一个方向。奖罚机制中有两个标准:
一是隐性的但实际上是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老师每一次对进步学生的口头激励或批评。在合适的时间你的激励会是让学生坚持这么去努力的一个原动力。针对已存在差异,但又有着巨大潜能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而我的每一次口头激励都在告诉学生你获得了一些成就,你有潜力继续获得更多的成就,促使学生提高被激励的需要,有了一种希望自己成功的美好愿望,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更乐于学习。对于做的不好的地方,采取一人犯错,集体受罚的制度。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光会影响到自己,更会影响到整个小组。从而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二是和班级的评比制度挂钩,将优胜组的学生名单汇报给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向这些同学表示祝贺和物质上的奖励,并上墙祝贺!以次表明我们的合作学习是一件比较“严肃”并且需要每个同学认真去做的事情,让每个学生更加重视合作的存在以及合作带给我们的学习进步了的快乐。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奖励,奖励时都必须整组六人一起奖励,荣辱与共。让学生们知道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小组负责。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它同学的学习负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对集体负责,主动参与讨论学习。不能有消极等待或依赖小组其它成员的思维情绪,而是和组员形成积极互赖的关系。当然不妨以“特别是某某同学表现出色”这样的话语指出学生中的榜样,让别的同学像他学习。
教师不忘初心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此次站在这里我要演讲的一个主题是“不忘初心”。作为教师,我们平时也是要去认真的去做好教学工作,同时在忙碌的工作里头也是不要去忘记我们当初为何要做老师的一个初心,要懂得奉献,要明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去教导好学生。
作为老师,我也是平时的工作里头去做好教学,但空闲下来也是会去思考,这些工作的辛苦,这些付出是否值得,但回想起当初为何要做老师的工作,为何要在这三尺的讲台上我也是更加的坚定了信心,去尽责的做好,去对学生们负责,的确工作的时间长了,特别是我们教学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也是会对工作有一些的厌倦感,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的去调整,如何的去让自己有更多的动力来做好工作,其实也是要我们去思考,要我们去做好的。而不忘初心,也是不要让我们忘记当初为何要去做老师的想法,不要忘记我们曾经那么的努力,就是为了站到这里来教导学生。这些回顾,也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在这教师的岗位上,去持续的做好工作,去带好学生们。
不忘初心,曾经的自己,希望自己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使辛苦,也是会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会认真的去学习,会好好的来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去完成,而今自己也是成了一名老教师了,工作上的熟悉,偶尔也是会有松懈的时候,但是越是这个时候,我也是会去反思自己,会去记得自己为何要做老师的工作,很多的同事总是问我为何一直都是这样的积极去做好教学,但我都是说不要忘记我们为何要做老师的初心,这份初心也是激励着我一直去做好教学,能出成绩,也是自己愿意去付出,愿意去把自己所学来教好学生们的。各位老师我们都是要记得我们的初心,去在教学上去付出,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真的有收获,才能让我们的工作开展是更为顺利的。
不忘初心,不是一句话,更是要我们时刻的去思考,去在工作上去落实,去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去把他们给教好,不能松懈,更是不能懈怠,每一天的`工作,积极的去面对去记得当初为何要做老师的初心,让我们一起不忘初心,去做好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导下是更加优秀的。谢谢!
教师不忘初心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以“不忘初心,共筑教育梦”这一主题来发言,谈谈我的感受和理解。
两年前,误打误撞踏入了老师这一行业,从教两年来,有快乐,有伤感,有痛苦,有无奈,但无论怎样,都坚持了下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确定,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行业。下面我俩说说我对“不忘初心”的理解。
我的理解:“不忘初心”中的“初”,就是人之初的“初”,是我们参加工作之初,甚至是没有参加工作之前对这份工作的向往,那个时候,我想,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包括对我们工作理解,计划,乃至理想,所以我们就根据内心的信念教育学生。
可是在教育过程中,旺旺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和我们工作之初的理想不同,于是,我们烦恼,不知所措,甚至乱了阵脚。我们忘了我们的初衷,是想靠自己的信念来打造自己的班级。我们的信念是靠什么来支撑的,是我们的爱心、责任心、童心。
首先,我想谈谈自己自己对责任心的理解,可能一谈到责任心。我们首先想到是对工作的责任心,而我想说的是孩子的责任心。
每次一想到我教成什么样,他们就会学成什么样,即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会非常紧张,我常常这样审视自己,我的脾气,我的性格,是否适合当老师,是否适合当老师,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以我经常不断的提醒自己,无论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有合适的行为。还记得在刚接任我们这个班时,班里有个单亲女生,整天流鼻涕,脖子很黑,当时我了解到她是单亲家庭后,有种落寞,我想,我不能说的很直接,否则,会让她的更加备受打击,所以我把她叫到教室外面,跟她委婉的说:“老师觉得你很漂亮,胳膊也很白,老师想知道你的脖子是不是和胳膊一样白”,就这样,那个孩子洗的干干净净的来找我,我顺势又夸了一下,从此这个小姑娘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慢慢的快乐起来。
教育的过程就是改变自我和改变他人的过程,我不想因为我的某种不合适行为,给他们造成人心伤害,可能难免,但我会努力的。
我其次想说,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那么我就语文这门学科来举例,记得在教二年级时,学《守株待兔》的时候,我想到我的大学老师曾经提到过,他在一次中学讲座时,他问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当时都没有人回答,大家都回答不上来而问小学生时,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所以我就突然想到,要不也问一下我们班学生,看看他们会有什么答案,有的说:有人在后面追,有的说乌龟和兔子在赛跑,有的说,兔子赶去别的小兔子家玩等等,孩子们的思路真是不走寻常路,所以当他们在课上、课下出现问题时,怎么能够不被原谅,我们是否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解决。
其实是童心,不如说是同心,即同理心,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名字叫张博森,他平时上课捣乱,打人,每天都有告状的孩子,当这个学期以来,我想,我应该改变点什么,在刚开学时,我讲课的时候,看到他在下面有小动作,于是我不恼不怒的走到他跟前,把他叫到教室外面,轻声轻语的说:“张博森,你画的这是什么呢,是龙吧?看,还有龙爪,龙鳞,你画的可真好啊!把这个送给老师吧?”他一愣一愣的答应了,我看到他眼睛里有东西在闪动。这一学期到现在,还没有人来告状,而且他比以前上课状态也好很多。
那么初心,不忘初心,借暑假看的一本书《做一个好老师并不难》里的一句话,“或许就把那些我们已经遗忘的,对学生最质朴的情感,对理想的追逐,都找回来,一切回到原点,回到我们纯粹的教育初衷。”
教师不忘初心演讲稿 我已经从教十年了,我曾经被那些没心没肺的话语气得泪流满面,曾经被个别蛮不讲理的家长威胁恐吓,也曾经为了寻找沉溺网吧的孩子而彻夜奔走,也曾经为了挽救寻死觅活的情痴而费尽心血,也曾怀疑当初的梦想,也曾质疑今天的付出。但是,内心总有一种声音告诉我,教书育人,不忘初心!每一项事业都需要付出,每一种工作都有艰辛,我们不应该把抱怨挂在嘴边,不应该让悲情出现在脸上。当我看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是什么让外交官朱敏才和高级教师孙丽娜放弃北京安逸优越的退休生活,甘愿来到环境恶劣的西南边陲支教?是“大爱”,是“奉献”也是“信念”。正是爱和奉献让他们平凡瘦弱的生命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正是爱和奉献让平淡的生活、普通的岗位变得神圣异常。正是因为爱和奉献,我们的祖国才越来越强。
20xx年暑假的一天,烈日炙烤着大地,山河滚烫,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上有两个艰难跋涉的身影,那是我和刘飞老师,我们一路打听,来到嵩县大坪一户农家,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惊了,三间土坯房经久失修,后山墙用木桩斜撑着,一个中年男人一瘸一拐地走过来说,“你们可来了,家里穷,他妈走的早,我小儿麻痹留下了后遗症,也不能干重活,没能力供孩子上学,孩子交给你们了”,我们马不停蹄赶到工地,找到那个正在搅拌水泥的孩子郭飞阳,他爸爸大声喊:“阳阳,十九中老师来了,人家学费生活费全免,你能上高中了”,那个孩子激动得直哆嗦,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用满是灰尘的手擦脸上的泪和汗。
这只是无数个招生事例中平凡的一例,我们的工作只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我们的付出就是有价值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遇到一些短视的家长,遭到责难和质疑,班里有个品学兼优的女孩田文静,突然退学,面对冒着38度高温风尘仆仆赶去的我们,她妈妈没有倒一杯水,没有搬一个凳子,站在门口冷冰冰的说:“老师,我没文化不是也把孩子养的白白胖胖的吗?再说了,女孩子上了高中读了大学花很多钱不说,出来不还是打工吗?有啥区别?”我们劝她,做父母要为孩子撑起梦想,不留愧疚,培养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打工与打工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她丝毫不为所动,口干舌燥的我们无功而返。第二次又去,扑了空;第三次,我们告诉她已经联系了爱心人士,资助她女儿,如果成绩优秀大学费用人家也可以出,在这样的利诱之下,田文静的妈妈终于同意孩子从广州回来继续学业。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我们是为了什么呢?无论是家长的信任还是质疑,都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即使已经被父母放弃的孩子,我们仍然对她不离不弃,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不忘初心。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里灿烂绽放。”19中春蕾班的女孩们有两个共同的爷爷,他们是特聘教师陈春琳、李荫农,两位老人本可以靠着六七千的退休工资安享晚年,但两人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爱心助学,并且一帮就是17年。有人嘲笑他们是大傻瓜小傻瓜,但是陈老师笑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每当组建新的班集体,陈老师不顾年迈病痛亲自深入偏远山区考察学生的家庭状况,为了省钱他们从不舍得坐出租车,而是先乘坐到各县城的长途车,再辗转三轮车,摩托车,甚至牛车等,陈老师说,他最怕走山路,可是有些不通车的地方还要用脚去丈量。开班时他真诚地对学生说:“咱们班是一个大家庭,我就是家长,今后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帮你。”无论是清晨的早操还是深夜的自习,总能看到陈老师坚守的身影;无论大考小考,总能看到学生成长日记里他密密麻麻的记录和点点滴滴的渴望;无论演讲比赛还是运动会,总能看到他跑前跑后,用摄影机留住孩子们的青春闪光。陈老师还说,有一次他和我校的刘志恒老师筹集了一大批棉衣,用部队的吉普车送往嵩县黄庄的两个春蕾班,市区里艳阳高照,而山区却是大雪纷飞,路面湿滑,右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吉普车挂低档像蜗牛一样向垭口攀登,司机是个小伙子,紧张得满头大汗,下坡时差一点就滑下深渊了,车到黄庄已是晚上七点,大山的冬夜漆黑阴冷,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待爷爷的到来,这是很多孩子第一次穿上羽绒服,看到他们的笑脸,多少苦都是值得的。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神圣的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