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漫画老师作文五年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六年了,过得真快,像风一样,在风吹的时候,十分凉爽,可风吹过后,又会回忆起当前的感受。
还记得刚认识梨子的时候,梨子让我们猜她的“黎”姓怎么写,同学们上去了,写着:离、梨、李……梨子看了看说:离,不是让我早点离开吧?梨么,我知道了,你们肯定是想,等回家吃梨子,不开心就吃梨子……我们不由得捧腹大笑。
跟着梨子到了新建的仰山学校,一切又变了。原来七十多个人的班变成了五十个可爱的笑脸,二十个女生,三十个男生,有十几个同学是原来在实验小学一班的(当然也包括我啦)。
随着年龄的变化,我的作文水平不断的提高。有几段时间,在作文课时,都读我的作文,我都想吃了世界上最棒最棒的糖一样,还有后来作文比赛的各种奖项,真的是让我乐开了花了。
然后就是因为我们不紧张,校长和我们谈话,接着就是源源不断的考试。
还记得上一个六一,很happy,就是童鞋们太疯了……
这个六一,是学校第一届艺术节,是蒙牛未来星赞助的,很盛大,不过我们表演滴只能呆在候场室里。表演完进班级,我应该是得糖最多的人,不过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说不出的感觉。
考试的前一天,喉咙痛,头疼,喝了藿香正气水,肚子发热,难受死了,然后逛了街,乖乖的睡了一觉。
考试的这一天,喉咙仍旧很痛,但一切都很好,考试时就不会怎么痛了。很努力很认真。记得写完作文那会儿,监考的两位老师在我旁边看我的作文,都快紧张窒息了!(男左女右)
作文是由漫画而写,我的作文题目是《眼泪》,看到那正在承受污染的鱼儿,孤独的鱼儿,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写完了(除了那位女老师翻我卷子看的时候,当然不是范晓萱的眼泪)。
然后借了同学的同学录给两位老师填写,特别Excited!(内容是要保密的,不然说出来会让人嫉妒的啦)
最后和老爸到希望书店买了一本美冠纯美阅读之林海音专集《城南旧事》。
有一个男孩,他活泼开朗,勤奋学习;有一个男孩,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一个男孩,他热爱集体,想为集体贡献力量,想为学校争得每一份属于我们的光荣。他是谁呢?他就是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位来自五年级三班xx。
我在班上是一个副班长,平时我学习认真,尊敬老师。我最大的爱好是绘画,特别是漫画和素描,我最大的特长是编写想象作文,畅游在未来世界中,享受年少时美妙的梦幻世界。曾多次获得过校级、市级作文比赛的奖项。一年前,我曾参加大队委竞选,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与支持。这次,我再次竞选,我非常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成为大队委候选人,对我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相信今天的我,再次竞选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我一定能用我的热情,真诚的为大家服务,出色的完成大队委交给我的任何一项任务,让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褶褶生辉。
同学们,不要再有任何犹豫了,请一定伸出你的双手,投出你最宝贵的一票,我将还给你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谢谢!
有的人,一看见那些字小、多、又厚、插画还少的书就会头疼,有的人翻一下书,刚看一眼便皱紧了眉头,嘴边还抱怨着:“哎,天那!这么多字,就是连续看几天几夜都看不完???rdquo;而有的人则不同,他们轻轻地拿起书,翻开,静静地读着,没有一丝不悦,没有一丝抱怨。一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好几个小时了,可在读书人的眼中似乎一秒都没有走过。
我以前不爱文字书,爱漫画书,总觉得文字书麻烦,漫画书简单。记得以前,张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叫做《窗边的小豆豆》的书,并在家长会说了这本书,爷爷马上给我买了一本,我一翻,密密麻麻的字印在上面,天那!太恐怖了!我一下子合上了书,再也没动它。有一次实在无聊,才打开书,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接受这校长的独特教育:来到电车教室,自己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只要把布置的作业做完,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转眼间到了中午,来到食堂,拿出饭盒,津津有味地吃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再出去散散步,悠闲、轻松的度过每一天。沉迷在其中的我不愿醒来……。
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在书中感受词语的魅力,不断地将书中好词、好句,以及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记住。记得以前我的习作几乎没有什么好词佳句,好似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可我现在明白了:作文没有好词佳句就等于做菜不放盐。我要感谢书,感谢它告诉我这些道理。
我爱书,爱它无穷无尽的知识,也爱它带来的阅读快乐。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五年级:蒋梦灵
我现在特别爱看书,特别是那些章回小说、名著和漫画书等,但不喜欢看那些作文书呀,《十万个为什么》呀,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爱看。
我看书可不是从小就爱看,我小时候对书一点儿兴趣也没有,有点相似于《小叮??》上面的“康夫”沾书就有头荤的情况,认为读书有什么好的?干巴巴的,没有电视那么生动,没有电脑那么开阔,没有郊游那么洒脱……
小时候,我非常讨厌书,简直对它是怨恨万分,不管妈妈爸爸为我买什么书,我都是对它们不屑一顾,从不把它们放在眼里。
小时候,妈妈为我买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我似乎碰也没碰过它;后来妈妈又为我买了一本《睡觉前必读》,我也让它渐渐的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灰尘,淡忘了家中还有这两本读物。四年级的时候,爸爸不知从哪儿弄回一套《四大名著》,听别的和我同龄的人说:“《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特别好看,像“智多星”吴用……”听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我有点儿心动了,就此萌发了读书的种子。
一次,我去仙桃奶奶家玩,听说表姐在学校写作文是一流的,想去问个水落石出,又有点儿不好意思,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问了:“姐姐,你写作文的技巧是什么?”只见她振振有词的回答:“多读书呗!我以前的写作水平也不怎么样,自从我多看了好几本课外书籍,技术日渐增长。”我点了点头,又回想起学校的事情来:老师曾说过多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益处的,爱读书的同学说起话来如那江水一般滔滔不绝,如同一个大学问家那样有学问。
就这样,我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到家中,我立刻拿出全套《四大名著》,想了想后取出了《水浒传》这本名著,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因为它全是文译文,而且有的字词不理解,只能想像出大概场面,看到那一个精彩绝伦的段落时,眼前立刻浮现出这样的场面。
到了五年级后,我几乎把家中的书(妈妈为我买的,除作文外)看完了,但这些远远不够,于是,我便狠心把我心爱之书——《水浒传》和同学王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妇人》、《小公子》等15本书进行了交换着看,这回我是既高兴又痛苦,痛苦的是因为我要和我的“兄弟” 《水浒传离别一段时间,高兴的是我又交到了许多好朋友。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能让我充满智慧;我爱读书,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爱读书,因为书能给我一个自由而安静的世界!
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幸福!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参考范文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智慧里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生活失去阳光,当鸟儿失去翅膀,那宇宙将会黯然失色,世界将不再精彩……
读书带给我无穷无尽的知识,读书也可以带给我快乐。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我心灵的归宿,也是我心灵的解剖刀。
读书的乐趣不是在于你读的书多,而是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读;有没有用心去体会;有没有用心去记住书中带给你的道理;有没有真正的运用它。
我很爱读书,每次借到或买到好书都迫不及待的去读。我学会了读书的方法,书里的知识自然而然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地,我觉得读书带给我许多快乐。读书其实很轻松,只要你有好的方法,书中的知识一定不会忘记。
就是书,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作者给读者无穷的宝藏,它让我忘记悲伤,变得快乐。
书是当今社会人类的瑰宝,书中的知识像宝藏一样,它等待着我们一点点的开启、挖掘、获得。书是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那么你就会体会到书带给你的无限乐趣。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参考范文
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女生,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认同这句话。我喜欢看童话书,也爱啃啃情节多变的古典小说,我有时会被令人捧腹大笑的漫画笑得从床上滚下来;有时会被感动人心的故事感动的流下泪来。我与书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件吧!
记得那时,我读五年级,署假在家十分郁闷,突然我想到了:前两天我不是买了一本书吗?我便拿出了那本书-—《嘭嘭嘭》,书中的人物惟妙惟悄,仿佛就出现在我眼前。我津津有味地读着,到了忘我的境界,忘掉了周围嘈杂的声音,也忘掉了夏日的炎热。仿佛我也到了这本书中,我与童喜喜和宝宝树在一起和她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上午,这个上午充满喜怒哀乐。因为看得太着迷了,所以没有听到叫我吃饭。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在喊了:“咕咕—咕咕—好饿啊!我要吃饭!”因为对下一个故事的可求,使我再读了下去。不知不觉中鼻子酸了一下,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落下了两三颗冰凉的雨点—泪珠。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直到看完。当我下去吃饭时,饭菜都冰凉了,就像冬天结的冰一样。但是我很开心,因为书籍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读书不但开阔了我的事眼,而且还让我的水平提高了许多。我与书为伴,我把书当成我最信赖的朋友。我爱读书,胜过一切游戏,在读书时我会忘掉所有的烦恼,只会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让我们爱上读书,与书为友吧!。让我们一起读书,读一本好书,学会读书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参考范文
常听老师说,读书能使愚陋着变得聪慧;能使粗俗者变得文雅;能使幼稚者变得成熟;能使空虚者内心丰富;能使忧郁者乐观;能使骄傲者清醒,能使自卑者自强……读书有这么大魅力吗?是的,最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真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恩利科生活和学习中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书中处处洋溢着爱,它使我在爱中找到了教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精神讲话》。
《精神讲话》讲了这样一件事:马可尔的妈妈为了还债,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她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人给她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困难,尝尽了人生的甜酸苦辣。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热心帮助,马可尔终于找到了几乎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马可尔这种对母亲深深的爱令我感触良深,自愧不如。平常,妈妈每天上学前总给我添上几句“用心学习啊”“要多向老师问问题”等的话,但我却嫌她唠叨,总会不耐烦地敷衍妈妈。妈妈问我几句学习上的东西,我也懒得回答。还常常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跟父母赌气,甚至向父母发脾气,却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对我们问长问短,唠叨,这正是对我们爱的表现。看看身边离异家庭的同学,想得到父母的疼爱,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真爱就在我身边,它就像茉莉般,藏在妈妈的唠叨中,躲在爸爸并不结实的臂膀上,透着一股纯洁、芳香,虽然平淡却回味无穷。
一、兴趣是最好的兴奋剂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把快乐带给学生。经验表明: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我在备《晏子使楚》一课时想到,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条理也很清楚,如果按一般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爱看书、好模仿的阶段,何不尝试一下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并在班上表演。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他们积极响应。因为有了新任务,学生在学习这课时特别认真,不仅掌握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还对历史发生了兴趣。我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看有关的书籍,并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排练。最后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在班上表演了这个课本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效果非常好。我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体会,将学习内容加以拓展。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发挥了他们聪明才智,好处多多,学生当然乐意。学生尝到了甜头,从此,学习语文的兴趣倍增。
通过这次成功的实践,我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学习。在上《赤壁之战》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让学生从双方的实力,军队的士气,指挥员的决策等方面进行剖析,让学生看清利弊,在讨论之后进行独立写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片段练习。请看一个学生在周瑜的《战前动员》中这样写道:
周瑜停了停,严肃地说:“将士们,不要担心,别看曹军人多势众,其实他们不堪一击。为什么呢?曹军远道而来,士兵十分劳累,加上他们是北方人,不服水土,生病的人很多。他们军中还有许多投降的士兵,这些人跟曹操不是一条心,更不会为曹操卖命。这样一来,他们战斗力就削弱了许多。再说曹军擅长骑马射箭,如今在我们这里,发挥不了他们的优势,而他们致命的弱点是不会水战。所以我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周瑜见将士们情绪高昂,提高嗓音说道:“看看我们这些将士,个个都是身强力壮、武艺高强;人人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都能以一当十。大家看,江面上火光冲天,这是我们的黄老将军火烧曹军营。现在,我们趁他们慌乱之际攻打曹军,杀他个措手不及。”瞧瞧,我们的学生还真有指挥家的风度。
二、品尝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她)的不幸。”那么,如何展示成功的魅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呢?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我们的课外作业形式多样;爱好习作的学生写演讲稿,擅长绘画的学生就画漫画、办小报,喜欢表演的就自编小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教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扬,看到自己的成果,学生甭提有多高兴了。课后,常有学生兴奋地对我讲:“老师,太好了,我真喜欢上语文课,想不到语文课竟然这么有意思。”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我又趁热打铁在六年级三个班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才华展示会”,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一听就来劲了,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交上来的作品都很出色。特别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小报真让人大开眼界:有《体育报》《学习报》《海报》《欢乐岁月》《幽默与漫画》……小报的品种繁多,质量之高,真让人不敢相信这些都是出自于六年级学生之手。为了鼓励学生,表彰先进,我们在“才华展示会”上现场投票,让学生评选自己喜爱的小报。学生们跃跃欲试,小编辑们信心百倍,一种欢乐向上的学习气氛充满了整个教室。
实践中让我体会到:在适当的时机,教师结合美术,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宽容、理解、信任
接这个班已经一年了,总的感觉是虽然学生的基础差,但大多数学生很听话,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学生还是很可爱的。只是自己有时性急,看到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心浮气躁,怨学生,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学生做出的作业不让我们满意,但他们也是尽心了,有后进生也是难免的,十个手指有长短,都那么好是不现实的。再看看学生的字越写越好,作文越写越长,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在进步。特别是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学生也都是尽心尽力,不能再指责他们。虽然过程中有许多不如意,但他们一直在努力,所以他们有多少缺点错误,我们当老师的都应该理解他们,宽容他们。
学校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何尝有闲着的时候。期中考试一完,就进行论语的测试,接下来是做操比赛,古诗词的诵读等等。大家都想拿出好成绩,却苦于没有时间训练,怎么办?那就把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我们只有提高做事的效率才能达到目的。不管做什么,做就把它做好,每一次的训练必须认认真真的做,教师相信大家一定行。事实证明,各项活动结果让人满意,我们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我为我的学生骄傲。
宽容学生犯的错误,理解学生的难处,信任学生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同时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宽容、理解、信任别人。大家都彼此宽容、理解、信任,何愁事情做不好。
美好时光里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塑造更好的自己,让自己不要虚度它,不要辜负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时光作文800字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时光作文800字1在憧憬未来时,时光悄悄的溜走了;在回忆过去时,时光悄悄的溜走了;在迷茫慒懂时,时光又悄悄的溜走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一次,使我真正懂得如何把握住时间。
那时的我还在上五年级,记得有一次,放了两天假。回到家里,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心想:已经上了五天课了,这次作业又不太多,可以好好的玩两天了。想到这里,我便大摇大摆的走出家门,兴冲冲的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了。就这样,一天很快过去了。第二天,我坐在电视旁,津津有味的看着精彩的节目,直到傍晚,我才想起那繁重的作业不禁心急如焚,可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无奈,我只能拼命赶作业了。一样又一样,一科又一科,一笔又一笔。却不知流失了多少秒,不知流失了多少分,不知流失了多少时。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话的含义。直到深夜十二点,我才潦潦草草的写完了作业,而老师留的预习任务我却完全忽略了。第二天上学时,我极不情愿的起了床,顶着黑眼圈慢吞吞的往学校走去。当我推开门,面对着同学们惊愕的目光时,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来晚了。当我尴尬的坐在座位上时,才发现老师已经将课文讲到一半了。由于昨晚没有预习,又加上今天没听课,我一直以为轻而易举的课程竟然变得举步为艰,就在这时,老师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我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站起来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打乱了同学们沉浸在课文的境界。同学们全部转过头来盯着我,好似在责备我打扰课堂秩序。随之我听见了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以及一阵阵低笑声,顿时,我的眼泪又涌了出来。虽然,同学们没有嘲笑我,没有讽刺我,但我却感到异常难过,心里像扎了根针似的。我感到深深的自责,感到深深的惭愧。我懊悔,如果不贪玩该多好;我惭愧,如果趁早预习该多好;我更难过,如果珍惜时间该多好!
转眼间,时光飞逝,那一次,使我懊悔不已,使我终生难忘也使我懂得了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把握住美好的今天!
高一时光作文800字2虽说小学曾在这个校园度过流水般的一个年头,但初中嘛,总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尤其是寝室。
“熄灯啦,熄灯啦!”每当晚上回宿舍,屁股还没把床坐热,就能听见生活老师“撕心裂肺”的吼叫。唉,我也只能感叹事过境迁:小学和初中毕竟是有区别的。然后,借着昏暗的灯光洗漱(可怜啊~)
“起床啦,起床啦”,老师又叫了,就是老虎也不能老叫啊!大早上的就让人烦得慌!只能揉揉惺忪的睡眼,再迷糊一会儿,嘻嘻。
在教室里疲乏的学习后,寝室变成了我们的小天地。
“哎呀,我跟你说呀,咱语文老师的眼睁得炯炯有神的,还怪吓人的”“诶,你看笑傲江湖的大结局没”“我,我想我妈了。”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宣泄情感,可以嬉戏玩乐。好不痛快!虽然总是会有生活老师冷不防来一句不搭嘎的话,譬如“就是啊,我觉得”但更多的是尽力融入我们的圈子里。
还记得不久前的一次午饭,让我改变了生活老师都是“冷血动物”而且又古板的观念。餐桌上,“你们觉得陈翔帅还是武艺帅?”这种花痴问题真是。一位同学先挑起了话茬。“陈翔”“武艺”和一个中立的同学都发表了意见。我兴奋地说:“章子怡!”结果,一阵寒风吹过,一片死寂。“咱去问问老师吧。”四个小脑袋这时倒是意见统一,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随着一声呼唤,只见老师踱着轻快地步子,来到我们跟前。问题有点忐忑地问出,因为我们对老师还不甚了解。老师倒还爽快:“武艺吧,更可爱一点。”说实话,我都不知道那是谁。老师接着说:“不过,那些人也就能骗骗你们这些小女孩,还是那些实力派演员厉害,是常青树。”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同意。于是乎,我又说:“范冰冰、成龙、周星驰!”
真的没想到老师是那么随和,出乎意料。这无疑是我们生活中一抹淡墨,虽然不起眼,但是有一位知心朋友般的生活老师不也挺好的嘛?
早起和晚睡老师的叫声也不那么刺耳了,反倒悦耳起来,像贝多芬的月光曲,只不过少了几分凄凉,留下的只是欢笑。
在寝室的时光让我觉得死气沉沉的生活添了一块韧性极强的口香糖,耐人寻味。
高一时光作文800字3独坐窗前,孤单的人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孤独。窗外,微风平静了思绪,天空湛蓝,偶尔有落叶归根,纷飞出季节无限的繁华,执笔,让人不由得想到了那些流放于记忆中的浅色时光。
初遇·回首
春天来的是如此突然,仿佛一个踉跄,我们就跌进了无边的春色之中。似乎蝶翅间携得一缕春风,吹过我的心间。空气中弥漫着温暖的笑容,轻轻的一次凝视,友好的一声问候,让我们结为挚友,彼此之间无话不谈。我们笑过、哭过、闹过,彼此温暖感动过。
转眼就到了离别的季节,我们把再见说得那么简单。离别的思绪紧紧纠缠,窗外的风景倒退了时间。也许,收藏友情,无非是一个凝泪的回眸,一伤再难的感动。因为相对永恒的存在而被忽略,也因为相对距离的拉开而被追忆。
流连·挚爱
窗外扑进几缕皎洁的月光,撇在白日未合的试卷上,我冥思苦想,怎奈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轻轻的一声敲门声,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走了进来,放在我的书桌上,我一愣,下意识的看了看她,她微笑着说:“静下心来好好想,,妈妈为你泡了一杯牛奶暖暖身子。”那样朴实无华的一句话却轻易地拨弄了我的心弦。一股暖流溢到我的全身各处,爱,像滕蔓,悄悄爬满心灵,极具生命力的成长。
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从来不敢在原地逗留太久,父母不会阻挡也不会抱怨,他们只是默默追随我的脚步,用一种沉寂却润泽心灵的爱,鼓励我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追梦·流年
阵阵凉风扬起紫蓝色的窗帘,让我因为有些暴晒而眩晕的头脑清醒了过来,我想着考试结束后的浴火重生,之后却要面对成绩单,不知是应该兴奋还是悲伤。人越大,就越少有人逼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做不想做的事情,在“不付出”和“不得到”之间,早已做了选择,没有什么好怨天尤人的。我一直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虽然偶尔也被失望绊倒。
梦真重,像沾满了那些年的雨滴。成长,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青春也太短,并没有时间留给遗憾,若不是终点,请一直微笑向前。默默珍藏好那奋不顾身的青春年华,因为那是对成长最好的纪念。
收藏起那逝去的叶子,连同对友情的喟叹,亲情的温暖,梦想的执着,时光的回溯。谁的剪刀,裁剪了生命中的浅色时光?珍藏在心中的记忆却永不会逝去
高一时光作文800字4美梦睡在文具盒里面,掀开一张白纸画个笑脸,那样的午后慵懒又安静,我坐在窗前发呆。悠悠白云飘过是我的心情,不知不觉思想就走好远。
下课铃声响起我拿出彩色画笔,画上一个女孩牵着另一个女生的手,我和她走在烂漫的午后,身旁的阳光闪耀我闻着迷人的青草香味。青春打着转转忽而飘向了远方,你挂在一棵树的树梢,我在另一棵树上盘旋,就这样错离了轨道,还记得无数次摁响你家门铃,开门之后是你温暖的笑脸,那样的日子好美丽好熟悉。我们一起看电视上网聊八卦,你知道我全部的心事,从此以后我就决定把你好好放在心里。那些年你家的阳台总印上我们一起写作业的场景,我眼神飘忽心不在焉看着窗外的风景,我说长大后我们要一直这么好,你点头微笑笑的阳光明媚。和你打闹过的日子我还记得牵手一起回家的日子我没忘记。我伤心时你的拥抱那么安稳,彼此唱过的歌在记忆里循环往复播放,谢谢你陪伴我的好朋友,有你的安慰我不再孤独,感谢你让我知道我拥有那么多。
那些年的风景飘着栀子花淡淡的香味,我们在一起时的笑脸定格在大头贴的照片,幼稚可爱的V字招式是我们童年的招牌动作。你还记得吗,那个傻傻笨笨总多愁善感的女孩,你还记得吗,那个喜欢无论开心伤心都爱哼歌的女孩,你还记得吗,那个有心事就向你诉苦的女孩。我总以为那些回忆要映在照片里我才不会忘记,原来过了这么久它还在我心中澎湃,温暖着我。一直想写些东西记住你,可是总是思绪万千无从下笔,又是在安静的角落里我把这些美好编排成文,记录了苦痛喜悦,敲上了满满怀念。
那些好美的时光,多想我们不要长大,继续奔跑在炫彩迷离的透明泡沫里,一如既往的天真,不曾有任何改变。那些美好的时光,即使路过阴影我都会想要抬头看看温暖的阳光,记忆一直在,不曾忘却。那些美好的时光,可惜我的画笔画不出来当时的颜色,不然一定要画成漫画好好珍藏!那些美好的时光,变换的角色,遇上不同的朋友然后擦肩而过,有一种情愫在心中蔓延,它叫充盈温馨。那些美好的时光,等下个起风的午后,我们一起奔跑在成长的轨道,重温那些路过的幸福,一路的裙角飘的好高好高好美好美!
高一时光作文800字5从幼儿园迈进小学的门槛,然后走进初中校园,我度过了许多自由快乐的时光。而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奶奶家度过的那个寒假。
雪花飞扬的日子,我和姑姑表妹一起来到乡下奶奶家。来到村头,远远看见原本绿色的山峰,如今只有一片白茫茫的大山,一片孤独的白色。仿佛一个流浪的侠客,游走在天地之间,也让我想起一句诗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走进屋内,奶奶亲切地拥抱去掉了我所有的寒冷,给了我一个暖暖的冬天。求得奶奶和姑姑的同意后,我带着表妹在山上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尝试着用木板和木棍制成的简易雪橇滑雪。满头满身都是雪,自己都变成了“雪人”了,尽情地享受这份美好、这份自由、这份快乐。
玩累了,我们就静静地躺在山坡上,仿佛一切都与我无关,城市的喧嚣,大街的嘈杂,人心的险恶,一切的一切都被大雪吞噬了。我就这样静静的躺着、躺着、躺着……渐渐的感觉自己与大山、白雪融为了一体,感觉自己的心也像大山一样沉稳,淡泊,自己的心也像白雪一样变得洁白、纯净。
晚上,奶奶在院子中央点了一堆篝火,我从中取了一根火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火把,我举着火把,他好像把这里的一切照亮了,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给风雪夜归人,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我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这里,沉醉在篝火带来的温暖和光明中。
第二天,奶奶带我们来到了水库,两亩大的水库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奶奶坐在冰上,在仅有一尺宽的冰窟窿里钓鱼。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慢慢的我竟钓上了不少,不禁有些得意。现在想来就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在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每天像变戏法似的带我去做不同的事情。在农村市集上卖菜、帮爷爷搭来年桃园的栅栏……乡村的一切,让我感觉是那么的好奇、那么的新鲜、那么的有趣。当然,和奶奶度过的那段时光也是那么的难忘。
恐惧和爱是一个人身上最真实迫切的感觉,是身体移动的内在轴心。
沉默而静谧,不被察觉,暗暗潜伏,充满力量。
它们在关键的时候推我们走向自己都不能预料的方向。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我们怕的或许不是上一代人怕的东西。但实际上,两代人的血液里,有一种亲缘紧密相连。作为单独的个体,每一个人从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就开始面对世界,面对一个大大的、看上去很复杂、环绕在周遭每个角落的客体世界。一个人,面对一个世界,张力由此而生,怕与爱也由此而生。如果说上一代人的恐惧是不知道哪里安定落脚,那么我们这一代人的恐惧就是面对船只井然害怕被塞进已有的航道。他们怕的是看不到终点的旅行,而我们怕的是看得到终点的旅行。两种恐惧都来自主体内部本能的抗争,来自对命运的微弱挣扎,不愿被动地被抛撒,不愿失去个体作为个体的最后的真实。这种同源的恐惧与希冀将我们和上一代人紧紧相连,又彻底推开。他们希望我们在乎的,我们不在乎,他们试图紧紧抓住的,我们试图抛开。
在人类的躯体上,感官记载着本能的演变。我们怕黑怕火,但忘了前因后果。我们怕死,但没见过任何一场屠杀。我们的皮肤刻着祖先的爱,但头脑一片空白。生命的本能代代相传,在不同的时空呈现不同的面貌。感觉遗传而记忆非遗传,在我看来,这是人类演化最神奇的一点。
两重误解
2002年春天,我得到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之后顺利考入大学,很长时间没有写作。
客观地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拥有讲故事天赋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过像萨特那样,在童年的臆想空间中策马平川,仗剑天下。我不善于讲故事给别人听,不会应用语言的奇诡,也不懂得即兴演绎,即便是复述刚听来的小趣事,也往往讲得平铺直叙,兴味索然。
我从小喜欢看书,看很多童话、侦探小说,也看《红楼梦》,但那与其说是对故事感兴趣,倒不如说是对新奇的世界感兴趣。阅读给我带来的不是表达,而是行动的乐趣。我看书很快,充满好奇,领悟力强,遗忘得也迅速无比。
我喜欢在同龄人当中懂得最多的感觉,我懂得世间有很多穷苦善良的人,懂得女孩要温柔善良才有人喜欢。我笃行实践,却很少书写。我的小学作文是中规中矩的好人好事,分数很高,却疲于应付。我不喜欢写日记,不写信,身边时刻环绕着大群小朋友,伴小姐丫环、游击队和强盗团,我们听故事,上演故事,但从不书写。
这些是我十岁以前最真实的生活。我对这段日子一直缺少回忆,像不擅长讲述一样不擅长反思。我停留在事件与情节的表象,缺少根本的理解与见解。我以为那一段时光没有什么特殊事件,因而也就没有什么特殊性。我知道那一段日子是满满的,但却不知道有哪件事可称得上重要。
现在想来,我在大学的不写就是来源于童年的不写。我对写作的理解与误解都埋藏在童年,儿时的思想决定态度。有很多年我都在受内在冲动的驱策,时而激动时而困惑,却很少想到,所有的倾向都有内在的源头。
在我的童年,生活热闹、顺畅且平凡。我的家庭不富也不穷,家教平和宽松,学校竞争不强烈,小伙伴都住在同一个大院,每天吃饭、玩耍、上学、放学。和一些孩子要好,和另外一些孩子耍心眼闹脾气。收到过情书,也给男孩子送过礼物。总之是不缺少任何行动的可能,也就从未获得过倾诉的欲望。
以为书写就是一种倾诉,这是我对书写的误解之一。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曾描述幼年孤独而封闭的成长,描述内心的无穷幻想和细微的敏感,我知道他们因此而提笔,将写作当作生活与自我的出路。我羡慕他们的情感丰富,但我不是这样。我有什么好倾诉的呢,我不知道,我的生活都是些寻常的事情,而那些寻常没有促使我倾诉。
与此相关的,是对书写的第二重误解。我知道困窘能够催生情怀,便以为所有的情怀都需要从困窘中催生。我在潜意识里把书写和生活里的事件分开,以为书写就是对生活里一些故事的描述,因此我并非不想书写,而是暗自期待自己的生活能够生出些生离死别,以便让我也有描述的机会。我希望自己有动荡坎坷的身世与成长,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能够含着眼泪回忆感人的背景。我渴望故事,但不是渴望去创作,而是渴望它发生,然后我叹息。我不觉得编造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对我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我想要的是经历。这种倾向在我懵懂的童年和迅速变化的大学一直贯穿,让我每每拿起笔又放下,长时间徘徊,我想要写一些虚幻的事出来,但又觉得生活本身还正在展开,让我不能转开目光,心驰神往。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开始明白书写本身的真实性。我终于发现,任何事件的反应与描述都不唯一,确定这种描述――而不是事件本身――才是书写的真正任务。那种认为发生某种状况必然伴生某种情绪的假想,只是来源于对状况和对情绪都了解太少。书写并不依赖于生存状态,因为书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状态。
这些是我重新提笔的理由,只是它们来得有些晚,当我大四回到写作中来,距离新概念获奖已经几年过去了。
我参加新概念是为了初中的语文课。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启蒙是极端幸运的事,在遇到启蒙的同时遇到同道中人就更为幸运。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年轻而温柔,带着我们读诗读词,猜字谜,推荐有思想的书,讲评俄罗斯文学。她的字极漂亮,言辞清雅,每周在我们的周记后面写诗一样的评语。我和几个女孩子因此成了至交,我们大量阅读,写长长的文章,为了下一周的好评绞尽脑汁。我们相互传看周记,相互点评,不谈文笔结构,而是彻底做心情的抒发。我们在对方本子上用铅笔写的评述甚至能超过对方的原文,我们不需要商量,也能常常在某一周选择同样的主题。我们不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而是一个言为心声的人与志同道合者的关系,我们不需要额外的读者,虽然周记也会在班内其他同学中流传,但不是为了广泛的读者而写作。我们一心渴求细腻的情绪和卓尔不凡的见识,在充满幻想和柔情的交流中完成文字中的自我型塑。
在我的记忆里,这一段时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用了很多时间很多的努力希望去恢复那样一种传统。高中我转到了另外的城市,远离了那个词语绚丽喷涌的清泉中央,我拼命地写信,在新的班里做语文课代表,期望能将当时的感觉延续,或者重新建立。但没有成功。从高二开始,我们往来的信件渐渐少了,新的班里也少有人与我呼应。并不是其他人不理会我,而是我心怀恐慌地发现,我和我的伙伴们一同、慢慢地失去了那种由内而外的、热切表达的欲望。
于是我在高三偷偷报名参加了新概念,没有告诉老同学,也没有告诉新同学。我拿了一等奖回来,把透明的奖牌塞进柜子,和从前笔迹稚嫩的周记本塞到一起。这对我来说是个极重要的事件,但我没有延续它的计划。它不意味着一个开始,而意味着结束。高中的最后一年,我不再拿得准写作在我生活中的位置,也不再拥有阅读者,我甚至觉得头脑中回忆里的词语其实并不真实。得奖是让我心安的一个确证。我把奖牌看成是一种见证,一种摸得到的真实,它清透而坚固,在我十七岁的时候向我证明曾经的那个十四岁的女孩不是一种幻想。对我来说这就够了。
初中的日子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诞生。这也是我这些年对这段时光念念不忘的原因。按照米德和戈夫曼的术语,这段时光标志了我第一次有意识地从小写的me向大写的I过渡,我第一次“发现”有“我”这样事物存在,也是第一次主动地想让自己向某个方向转变,而不是单纯地希望做成别人眼中的完美小孩。对我来说,这种自我诞生的过程是主观记忆的开始,因此非常重要。
但这段时光也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我在大学里用了很长时间才大致走了出来。在这段时光里,随着I的登场,几乎不可避免地同时生成了一个新鲜的me,一个新的形象,一套与儿时装扮不同的新鲜的戏服。我重新进入了角色。而由于我太喜欢这段时光,这种新的扮演比儿时的不自觉更难于退却。我知道维持某种姿态并不真实,但却就是不愿放弃那姿态所带有的敏锐和感伤。我的文字开始变得与生活脱节,我关注的事物和态度已经转变了方向,但每每当我落笔,我的笔尖就又不自觉地回到从前那个眼神迷茫的少女。这种分歧让我困惑,让我不能动笔,让我气馁很久,却不知道理由。
实空间与虚空间
2007年夏天,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参加一个暑期学校。上午有报告,下午很自由。我在街头游逛,路过一家租书店,进去转,拎了几本小说和漫画出来。
走出店门,我站在空无一人的燥热的街上,阳光白晃晃地打在头顶,有点睁不开眼睛。四周是一排小饭馆和音像店,路口停着卖西瓜的卡车,有人在打牌,尘土飞扬。我手里拎着袋子,袋子里装着很多年没有碰过的卷着边的漫画和通俗小说。
我在那一刻静住了。我被一种真实的力量震颤,仿佛突然之间打开了一道通向天空的门。我从抖动的空气中看到了时间的彼端,看到小时候,看到一个能代表我整个成长阶段的画面,清楚地飘浮在眼前。我久久地站在街上,凝视着虚空里的图景。我开始明白在大学里让我焦灼的矛盾究竟在什么地方。我看到那幅画面里凝结着我少年时期的全部微妙和全部困扰,我看到小女孩穿过菜市场,手捧花园。
这是一个有关于实空间与虚空间的问题,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理想与现实。我像包法利夫人一样被阅读所拯救,但也像包法利夫人一样被阅读所累。我甚至比一般孩子都更早地进入过虚拟的时空,在小学五年级就沉浸于阿尔卑斯的草原与小木屋。我像看待侠客一样看待我的同桌,像看待腾云驾雾一样看待我的未来。在现在的目光看来,或许会把这样的虚拟化称作对现实的逃遁,然而如果客观地回到当时那个女孩的坐标,我却必须承认,在她的眼睛里,手心的那座花园就是真实的。她不能够分得清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差别,以为虚空间只是自己还没来得及看到的其他地方的实空间,她甚至将虚空间的花朵当作眼镜来看周围的一切,于是她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菜市场,尽管身处其中,却一次都没有看到过。
于是,在我成长到矛盾与分裂的现在,我开始明白长辈对少年的不解与不屑。以我现在的视角,我能够看到她的花园只是捧在手里的花园,只对她一个人成立。在从她到我的过程中,实空间和虚空间的大小发生了根本性的倒置:她以为无限巨大能包容身边一切的花园,慢慢变成了现实空间中狭小的一隅,被客观世界逐渐包容起来。
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微妙的过程。我自己都说不清,究竟是到过了哪些地方,经过了哪些事情,才能慢慢在多个世界中转换自如。这过程虽然如此平凡,平凡得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却让我经历得无比艰苦。我深知实空间的真实,但也深知虚空间的真实。为此我在提笔的时候曾经久久犹豫,不知道该书写菜市场还是花园。我挣扎了很久才最终决定,我想写能够相通的菜市场和花园。
写作重新成为一种需要
现在回想起初中的写作,我想我开始明白了是什么对我进行了召唤。那是写作的另一冲吸引,除了倾诉与讲述的能力,写作还可以沟通。
我想我是依恋于那个时候有人交流、有人理解的幸福的。即便是过于理想的美化,我也还是觉得能有一群在精神流浪的旅途上相互往来的同伴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我开始重新回想那个时期的真正意义,我发觉敏锐和伤感都不是那段日子的核心,而聆听才是。我们将自己的思绪以最清晰的方式说给别人,企盼别人能懂,同时也是让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我们在听别人的迥异的思路之后仍然保留,或者说更坚持地保留了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个与自我交谈的过程。我们在懵懂无措的单纯的青春用这样的方式彼此支持,却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复杂的长大之后不自觉地放弃。
因此我又开始写作了。在距离获奖四年之后,慢慢地重新提起了笔。这一次我知道我要什么,写作重新成为一种需要。需要是一种力量。就像爱一个人一样,若非全身细胞都情感性的需要对方,那便难以达到那种真挚的让自己幸福的状态。我真正开始需要我的笔,在每一个默默行走的时刻,在每次冲突与打击的时候,在每一处新的风景,我都需要我的笔,需要它带我度过每个难关,需要它将我的生活传递出去,同时吸纳另外千千万万个生活进入我心。我需要交流。
2004年3月5日至5月21日,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选择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作义工时,我与这群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建立了友好的关系。2002年10月我随“社会工作者协会”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第一次见到他们。他们或为跛脚、或为侏儒、或为智障,有的脸上有大面积覆盖性红斑、有的有严重的皮肤病,和我们一样高贵的灵魂就这样被包裹在扭曲残疾的躯壳里,浸泡在浑浊的神经里。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
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其中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智力正常),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
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于周五、六、日前去实习;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交流中的感触
第一:满足的心
刚去的时候,康复区宛若一张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边的行道木,溶为一体似地一动不动。干净的庭院内无人走动,走道两边的长椅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一些人——他们都保持着固定的姿势:翘腿的、低头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我们刚一进门,他们立即都站起来,同时几乎把眼睛和嘴张到最大,表现出喜出望外的神态。然后纷纷跑开了——不是跑向我们,而是边跑边向屋里没有出来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着我们。
我们主动走上前和他们聊天、发书、作游戏,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了。他们送了我们一串串漂亮的纸鹤和纸心。走的时候,我把东西放在所长的办公室里,忘记拿出来了。我很为难地对小鱼(一个15岁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间抓住人们的视线。沉默淤积的忧郁气质,丝毫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宁静与自信;清秀的脸始终舒展着浅笑,真诚而不招摇.;只是,走动的时候原本平整的路变地不平了)说:“这样好吧,一会你帮我把东西拿出来,下次来我再带回去好吗?”
同伴也应和着说:“算了,算了,下次再说吧,我们还要赶时间。”小鱼说:“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话时会笑的眼睛在声音沉寂的一刹那归于忧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间游移。她舒展的眉头始终漾着的笑意,也被紧张俘虏了。
似乎如果我们不回去拿的话,她就会哭。一直不喜欢说话的女孩樱,一直摇着我的手,并且目光扫向一个工作人员(办公室钥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着我。后来她陪我要来钥匙的时候,围着我们的几个少年,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轻松笑容。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害怕他们靠着我们,我们转身离开他们跌倒在地的伤痛,害怕我们没有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自立。
二,驿动的心
由于对“人生发展的阶段”了解欠缺,我们就下意识里把他们定位为脆弱的“儿童”。
首次去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本《幼儿折纸》在宿舍里学折纸技术;同伴专门补习了童话,试图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之进行熏陶,企图用“小二郎”对之进行感染,从而拉近距离。而那天,他们的折纸技术令我乖乖地当起了小学生;我们的故事却令他们乏味,他们甚至没有表现出最起码的好奇——鼓励我们把故事讲下去。
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哈欠连连,问到他们是否故事,他们只是不置可否地笑。显然,他们还不习惯撒谎。更有甚者,而后来爱说话的孩子也总是若有所思地点头、摇头回答我们的问话,后来他们干脆用哑语进行交流。
直到看到看到小姑娘在高校某男生走后,冒雨跑到大门口傻傻站立的表情;看到小男孩与“外来小女孩”(福利院有老人公寓,这些小孩一般是老人们的孙辈,周末的时候来看望他们)搭讪时的调皮;听到午饭后,小女孩在宿舍里打着、闹着、叫喊着“XX是XX的”,当然,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名字。我们明白了自己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他们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不是儿童!于是,我们开始毫不避讳地聊偶像剧,讲校园里的事。
如果下肢不残的话,小昕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在意识到自己漂亮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残疾,这令早熟的她极其敏感切且有一种破坏倾向。一次,某公司的人给他们带了好多食物,每人还有几枝康乃馨,几个小孩接过之后就把它们丢在一边。而小昕则把花瓣一个一个撕下来,一枝接一枝。我把其余的几枝也拿给她,后来她笑着撕完了。当我问到她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她一副无所谓的神态对我说:“嫁人呗!”
课外时间,我们让他们带我们逛整个福利院、陪他们打篮球、在他们宿舍瞎侃等等。我们努力以这种方式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让他们在相互了解与沟通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第三,温柔的心——我省下肉来喂猫
男孩小苏——一个养猫的男孩。开始去的时候,他也把我们看成参观的人了,非常不配合。每次都是把他硬拖到课堂上,后来他明白我们工作性质后,还经常介绍书让我们带回去看,比如漫画版水浒传、黑色幽默、科幻故事等;天热的时候,他一边拿着我的水杯找有水的热水壶,一边说“灌满了,路上喝。”;更有甚者,他还送小猫给我们。
那是幸福的猫——一只母猫和四只小猫的毛永远都是干净整齐。而且,小苏还把自己伙食里的肉挑出来喂猫;门口一直挂着小干鱼,小苏说那是托别人买的(他们每个月可是只有10块钱的生活费啊,一日三餐免费)。当然我们没有要,我们还是不自信自己可以养活一只小猫。实习结束那天,我们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只受伤的鸟,才发现另外一个秘密:老猫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抓到鸟,其他人说它玩了一会就把它吃掉,S没有否认。我想那只被众人围着的鸟应该不会被吃掉吧!
第四:坚强的心
1:病痛的时候我想到了死
小羊是一个很懂事,甚至有一点早熟地孩子,她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粗短的直发丝毫掩盖不了头顶的疮疤,大片的红点点从脸脸一直覆盖到后背,许多红点上隐约有白色的脓包。
她很有音乐天赋,一次某高校的学生看她们的时候,她一首歌唱过之后教室里有短暂的沉静。那是在咀嚼伤悲、是在酝酿眼泪。后来,在一个同学在带动下,我们欢呼雀跃地笑了,泪水才没有流出。
但是她一直闷闷不乐,在我们再三地询问下她流下了委屈的眼泪。原因是她怕疼,她的皮肤病要用激光治疗。她说:“每次我一进去他们就按住我,我就哭,我怕啊!”后来她说自己曾经都想过死,因为生活没有意思。女孩!一个外表“丑陋”而歌声甜美的女孩,想到了死!
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在闲谈的时候也会去揭她的“伤疤”。
“你脸上的伤是什么时候长的?”
“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把我扔进一个比较脏的地方”语气平静地像是在讲述别人的事。
“哦,”我们准备给她一个发泄怨气的机会然后心理疏导“那你是不是很怨他们啊?”
“开始的时候是的,”说着她把头转向一边,“不过现在我想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苦衷。”
从她的眼神和语气里我知道,她的话像外交辞令而不是肺腑之言。一个14岁的女孩要合理化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要给父母这样的宽容?!实质上这种宽容是一种更深层的自我压抑,那是多少次疑问、多少次期盼、多少次无奈之后而无奈地自我解脱呢?许多时候最难过的是,明明白白地掌握了一种理论,可是用在自己身上又接受不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尴尬。
2,我讨厌他们打乱了课堂
小鱼是一个上劲的女孩,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一个周六我们正上课的时候,某高校的学生前来参观,我们就动员他们去和大学生玩,许多人都矜持地坐着不动。当我宣布下课的时候,一直温顺的小鱼居然憋红了脸重重地收拾文具,然后悻悻地走开。原因是下午两点,她和老人公寓的老爷爷(院方帮忙联系的)约好了去练书法,下午不能上课了,而那些不速之客又打乱了上午的学习安排。
小鱼还经常去老年大学那边练电子琴,刚学两个星期,书法已经相当不错了。后来她主动申请外出上学,现在在武汉某电脑外语学校上学。走之前她给我看《圣经故事》,封面写着“何XX送给XX钊,X年X月X日”;下面还有图画——一把刀、一个箭头指向一条鱼、一个新日期。她说那是别人送给小钊的,小钊去那个电脑学校上学,就转送给她了。小钊是刀,她是鱼,她还说她看完的时候也会送给其他人的。
3,拒领工资
每次开饭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一袭白衣、五官端庄、20岁左右的女孩为他们打饭。我一直以为她是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她是从那个电脑学校学成回来的。她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件事。一次她去一家饭店应聘,因为没有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她得到了那份工作。可第二天老板把她辞了,说:“这样的人,我不能要!”然后让会计给她一天的工资。她拒绝了那一天的工资,因为老板伤害了她的自尊。
我们一直不知道她的缺点在哪,后来她去洗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没有左手,但是看她为孩子们打饭时的娴熟与麻利,我们相信她完全可以胜任那份工作,然而老板在乎的不是这个。
注:每次有人来的时候,小鱼和小苏都是大家的重点关心对象。某部队女兵集体认“小鱼”作妹妹,即节假日接她过去;小苏是院里重点培养对象。因此他们就比较优秀。
(三)案主的问题
在十周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身体的缺陷、社会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们产生很深的自卑感,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院方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关心人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环境在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的确,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性和对外界的防备心理,这造成他们不会交往、不会关心他人。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很少受到来自道德、宽容、励志等方面的关怀和教育。
有一个女孩樱:清瘦、娇小、总是面含微笑。每次,她会指着我们身上蚊虫叮咬处、结疤的伤口等温柔地比划一番;走路时,她喜欢拽着我的手贴着我走;我们坐下来时,她就站在身后给我们辫上各种可爱的发辫,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几周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她说一句话。
有一天,我们在她们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对她说:“你给我辫辫子好吗”她重重点头,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点头,告诉姐姐,说‘好’好吗?”
她迟疑地张了一下嘴,还是羞涩的点头。
“不能说‘好’吗?”我假装生气地嗔怪她。
“好——”那个字拉了好长的音,声音如被卡了的磁带一样,时高时低地在空中打颤。她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是因为声带的缺陷。后来她还是怯生生到不敢开口,经过几次强化训练,我们可以顺畅地开玩笑。
显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隐性的自卑,来源于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正常孩子该有的一切。
2:对外界的向往与缺乏“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
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让生命沿着自己的纹路延伸。因为青少年期,是自我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定他们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当我们问他们今天想干什么时,竟然都说“没想过”和“不知道”。他们的理由是,院里领导不让他们瞎想,想也没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电视报纸,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教他们写短文时,我让他们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觉,他们都在摇头。“有过这种体会吗?”“没有。”“看过雨吗?”仍是摇头。对于自然现象都生疏若此,何况社会?
我告诉他们你怎么想,你不说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话,即使现在就把你们放出去,又能干什么呢?我们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大胆设想,下一周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答案,这是作业。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美丽的,比如唱歌、画画、学古筝、厨师等。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我意识,至少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独立的人。
3:“半隔离”状态的生存状态,使他们处于“心理无依”的状态。
他们每人都有用作业本自制的通讯录让我们填,上面有:姓名、地址、电话三栏。他们会说出一些陌生的名字,问我们是否认识,那些都是曾经去看望过他们的大学生。女孩小昕,经常让我们带信给我们学校的一个女生,还会把别人送给她漂亮的风铃转送给那个姐姐。后来我们问她:“你是不是很喜欢XX姐姐啊,怎么每次都问她啊?”她说:“是啊,因为我写了好多信,只有XX姐姐给我回信了。”
只要有电话响起,教室里就会出活跃起来。离电话最近的人跑慢一点,大家就高呼:“XX,快,快啊!谁的电话?”电话接通的时候,他们都自觉地保持安静,是谁的电话,谁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幸福接听。谈话的内容大家共享的,原来他们的快乐来地那么简单!
(四)开展残疾少年社会工作的构想
目前,我们的社会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宽容去接纳残疾人。我们的同情和怜悯,从某种程度上隐含着排斥——似乎他们生来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参与创造和分享“正常社会”的一分子。这种成长环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会使之支离破碎,个人的才智也会在废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内根除社会偏见是不可能的。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他们正视自己“身体残疾”的事实、树立“意志不残”的信念,以客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异样的目光、适应环境。
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同时,要想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
1\童话——安置心灵之家的“宅基”
小时侯,童话的缺席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它扼杀了孩子没有负担的期望,也关闭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维来创造世界的窗口,那样的童年往往残疾。以后的补偿最多是借尸还魂式的徒劳,终不得精髓。因此,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回忆自己听过的童话故事。我们也挑合适的童话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
2.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分工明确地一帮一或一帮几——小屋的基本“架构”
生活在公共环境中,心灵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们通过某种拥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孩子独有的私有财产。我们根据文化程度,把他们分成3个小组,每周五、六、日,分别去三个人,一人负责一个小组,为他们上课、解答问题等。当其中个体有问题时,我们就进行单独谈话。
我们经常问他们一些漂亮饰物和照片的来历,他们就自豪地介绍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忆与哥哥姐姐们在一起的经历。爽朗的笑声溶解为灿烂面孔的旁白,那种神态驰骋球场的体育健儿拿着奖杯奔向球迷。这时他们会感到有人是专门为他们而去的。
3.赞美和鼓励——进入小屋的“门”
如果说可爱的赞美字眼对一个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个人的人生之始尤为重要。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发辫、条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维等进行赞美,以此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当我们要求他们写日记、保持安静、不打架时往往以奖励为借口,每每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每次许诺之后,我们都在同学中收集适合的衣物带过去。
4.以宽容和教育做保证的自由犯错的空间——小屋的“床”
成长意味着犯错,成长渴求着自由与宽容。因此,他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去嫁接一些、舍弃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
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分给小伙伴的食物拒为己有、把作业做的乱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碍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这个年龄段做错事后,还蛮横地摔门而去,而每次妈妈都会默默地做好我喜欢的饭菜等着我迷途知返啊。一个人犯一次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一次也不肯原谅他。理请自己的头绪以后,我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值的庆幸的是他们很听话。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没有建好也可暂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与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说童话给了孩子们自由幻想的空间,那么我们该为小屋装上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与失望。他们有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争取童话唤醒的梦想;即使我们满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绝的空间里慢慢融入现实。
6集体的监督与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发的助人活动很难长期坚持,因为自觉性的养成,离不开初始阶段集体的监督与鼓励。我们该有这么一种集体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诞生,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有高校学生、社会慈善人士去参观,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动成系统、成规模,将会受益无穷。
(五)实习的意义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实习”解决问题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实习”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
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幼时被父母遗弃。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
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处境;以社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
我们在试图
第四,关于专业价值与专业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价值是灵魂,技能是主导
在专业技能不足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威力——它是一个“缓冲坡”。当他们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来以前,我们给予的是毫不迟疑的付出真诚的爱、无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
社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轻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显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没;只重价值而忽略技能,只能伤了“爱心”又无功而返。我们应该让“关爱的心”成为一种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间作出真实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态度之间反复权衡的徘徊。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楼阁的说教、而是价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径。
(六)实习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初次实习时,工作安排上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点:
1,价值观的影响远大于专业技能的应用,理论知识的缺乏使我们的工作先天不足
2,朋友间的关怀大于专业关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