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3-05-29 18:2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

第一条为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环境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颁布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和环境监督检查制度。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要由环境保护、病原微生物以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有关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管理技术规范,提出审议建议;审查有关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审查建议。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对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

承担三级、四级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甲级评价资质和相应的评价范围。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文件的要求,安装或者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

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实验室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

第九条建成并通过国家认可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在取得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后15日内填报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见附表),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三级、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表之日起10日内,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第十一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实验室应当依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兼)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危险废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第十二条实验室排放废水、废气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实验室产生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实验室对其产生的废水,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四条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排放废气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规定。

第十五条实验室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妥善收集、贮存和处置其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防止环境污染:

(一)建立危险废物登记制度,对其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危险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及时收集其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等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要求的专用包装物、容器内,并按国家规定要求设置明显的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和说明。

(三)配备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危险废物暂时贮存柜(箱)或者其他设施、设备。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危险废物交由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处置。

(五)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六)不得随意丢弃、倾倒、堆放危险废物,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七)国家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其他要求。

第十六条实验室建立并保留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工作状态情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以及检验的情况。

第十七条实验室应当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实验室产生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国家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施行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三级实验室,应当按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限期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和监测计划,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实验室发生泄露或者扩散,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事故报告程序规定报告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并反馈被检查单位。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病原微生物泄漏或者扩散现场调查取证,采集样品,查阅、复制有关资料,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需要进入三级或者四级实验室调查取证、采集样品的,应当指定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实施。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实验室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实验室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或者未设置专(兼)职人员的;

第2篇

1.1检验科要有合理科学的布局

检验科的设置要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要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布局要科学合理。

1.2检验科的人员配备要合理规范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科人员在取得检验资格证的前提下,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科室管理者要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再教育,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工作人员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做到不浪费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保证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运行有条不紊,保证检验质量。

1.3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

检验医学是为临床服务的,检验科检验项目的设置和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影响到临床诊疗质量。所以医学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必须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同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对于本院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科有责任送到上级检验单位检查,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并必须与上一级检验单位签订检验委托协议书。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精密的检验设备相继进入检验科,这就要求检验科的仪器设备、试剂必须有据可查,仪器必须要有厂方提供的仪器校准报告,试剂要有供货方提供的量值溯源资料。

1.4医学检验科的管理制度

一个合格、标准化的医学检验科,除了精密的检验仪器和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检验人才外,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为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1.4.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申报科研课题,不断开展新项目,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密切与临床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1.4.2建立标本接收制度,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

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拒绝接受,并通知临床科室重新采集;对无法重新采集又非做不可的标本,报告单必须加以批注、写明,以便于临床医师判断结果时参考。

1.4.3建立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

报告单的审核应考虑标本采集是否合理,检验过程中质量的评估,检验结果可否发出的标准(质控在控或失控),异常结果是否复查,检验报告单的填写是否完整、正确,有无漏项、有无涂改,报告单是否按规定双签字。

1.4.4急诊报告制度

医学检验科必须能提供24h急诊检验项目,明确急诊报告时间、急诊标本接收时间,临检项目30min内发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h内发出报告。

1.4.5“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了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有效采取处置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应制定“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

1.4.6医学检验信息反馈及回访制度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保证临床与医学检验科的信息畅通,应建立信息反馈回访制度,并记录保留。

1.4.7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检验科要建立安全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制度,检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制度。

1.4.8医学检验科的安全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管理制度;水、电安全及防火、防盗的安全管理制度,科主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登记情况。

1.4.9医学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尤为重要,医院几乎所有检验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分泌物都集中在检验科,检验科是重要的传染源集中地,所以必须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防止疾病传播。

2医学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随着检验医学工作的不断细化,检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进行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各种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建立,仪器的管理与检验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质控物、校准品的选择;实验室环境必须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检验标本的采集是否符合要求。

2.2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控物的选择:三级医院至少选择2个浓度质控品,以保证高的误差检出率与低的假失控概率;正确分析质控结果,以确定质控是否为系统性误差,随机误差或假失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日常室内质控必须有记录,要认真填写失控报告单,分析失控原因,如何处理,月终做出全月小结,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如修改质控靶值,更换质控品、试剂,重新校准等。

2.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检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工作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必须由临床检验医师或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检验医师执行,并且严格遵循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检验科主任每月要主持讨论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确认质量分析报告和质量改进措施。

3结论

第3篇

1医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1.1对相关法规、业务知识缺乏了解 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医院在实验室布局、购置仪器设备时只根据自己常规能开展的检测项目来考虑,而没有考虑到实验操作需在哪一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内开展、检测对象属于哪一类病原微生物等,并且也不知对生物实验室该如何新建、改建、扩建。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业务知识淡薄,部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好实验室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工作。

1.2组织、制度不健全 医院在建立和落实组织、制度方面比较薄弱,还缺乏完善的组织制度,且针对性不强,难以将制度落到实处,导致实验室制度形同虚设。同时,一些医院由于实验室又兼办公室,其他部门人员能够随意出入实验室,在这方面需加强管理。

1.3未重视到个体防护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实验室在样品采集中没有配备专用的采样包,采样设备和防护设备不完整,采样人员没有重视到个体防护,认为防护设备没有必要,同时也没有完整记录采样资料[2]。

1.4样本的贮存与处理措施不当 根据调查,大多数实验室管理措施不严格,存在患者检测样本贮存与处理不当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待检血样、检测试剂与乙肝、梅毒等阳性血没有分开贮存,而是混放在一起。同时,实验室的一些培养基(液)和废弃样本处置简单,对细菌未经过认真消毒处理,有的只是简单用消毒剂浸泡,有的甚至直将扔到袋中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1.5实验室存在严重的污染 在实验室工作环境中,往往会因患者检测标本、仪器、试剂及废弃物等受到严重污染。甚至有相关调查表明,消毒前实验室工作人员所用的盛血盘、试管架等工作用具及擦桌布等都会对室内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室内空气、实验台、水龙头等的细菌总数已严重超标,实验台面、空气经消毒后细菌总数均达标,但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工作用具细菌总数仍存在超标的现象,其HBsAg检出率达到40%~58.33%[3]。此外,还有相关调查显示,某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者多因接触血液、分泌物、体液所致,由此可见,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会因实验室工作环境污染而受到较大的危害。

2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的对策

医院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主要在于处理患者的各种检测标本。若检测标本存在着传染性疾病,则工作人员在检测和处理这些标本时容易被感染,同时工作人员将这些标本及含标本的混合液处理不当,则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从而使传染病向实验室外传播。因此,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2.1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虽然医院已经建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对此,为建立有效的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在积累长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医院各职能部门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2重视实验室内清洁 实验室内部清洁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实验室生物污染的重要原因。尤其体现在温箱、冰箱未进行定期消毒、水浴箱内水污浊严重等。因此,实验室内必须制定一个规范的内务清洁程序。其具体措施如下:对所有桌面、工作面用1%~10%氯酸钠液进行清洁,将污染进行彻底清除;对所有仪器(包括冰箱、水浴箱、离心机、自动分析仪及混匀器等)同样用1%~10%氯酸钠液进行清洁。并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对污染物品进行清洗,而不能随意清洗。

2.3改正不良工作习惯 实验室是生物危害物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改正日常工作中一些不良习惯,如:冰箱内禁止贮存饮料和食物、严禁吸烟、化妆、饮水、吃食物等;每一间实验室都应提供洗手装置,工作人员将手套脱去后应及时洗手,特别是皮肤接触到传染物质时应及时进行清洗;在仪器移动前,应对其进行检查,并清除污染;在收集-处理-检测-贮存-传送标本时,必须要确保所放置的容器不会破裂,才能保证没有潜在的传染物质。

2.4加大个人防护用品的投入力度 临床实验室者除了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之外,还应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制定详细的要求,对于实验操作中哪些防护用品是必须使用的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如工作人员在进行微生物接种的操作过程中,口罩、手套及防护眼镜等是要求必须佩戴的。

2.5加强生物安全的培训和日常督导 为了能够让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各项管理制度,并了解生物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性,笔者认为需要定期对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医院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细致学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部门管理责任人应坚决落实管理、监督职责,并及时发现、解决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护习惯。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医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生物安全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同时,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建立医学实验室的管理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继续深化管理,持续改进,提高水平,确保实验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才能将实验室生物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林仲,吴翠荣,阙少聪,等.浅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要点[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6):574-576.

第4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创新;重要性

1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正进入一个“深水化”阶段,各方面都面临新的发展目标和新局面,人才培养方式也已然不同于之前,而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于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而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反过来促进实验室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展源头和基础则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那么教育工作和科研探究才能够顺利展开和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实验室财产、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等各方面的安全,这既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立于2004年6月,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新疆阿拉尔市。实验室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特殊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利用、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重建、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在功能重组和合理架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室、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析测试室、植物组织培养与种苗繁育基地、化学工程与发酵中试基地的“七室两基地”的研究单元。目前,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完善,仪器设备先进实用,面积达6000m2,截止2016年,实验涉及的精密仪器和大型仪器等设备总数达千余台(件),总值达2000多万元,实验室固定的研究人员有53人,承担各级课题90余项,科研经费1100万元。实验室学术交流频繁,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等46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实验室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南疆地区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我校这几年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在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上,还是在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问题和隐患,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越发困难。

2.1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完善

当下,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制度管理并没有达到完善的水平,安全责任也不能具体落实到位,这就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的漏洞,出现问题和漏洞也没能做到责任到个人,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设以及安全实验室的具体安全管理都是不利的。而哪怕是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也存在着过于宽泛、没有具体化,不能够针对性的规避实验室安全潜在威胁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在管理不同类别、属性的实验室上,实验室的统一化管理制度却不能够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2安全管理的意识欠缺、淡薄

当下,我国的大多高等院校对于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重热度之高可见一斑,但作为科研的主要场所和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却还处于十分低的水平,具体的问题有: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流产于形式,虽然无论是会议强调,安全管理工作培训还是定期的制度检查,在形式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应有尽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宣传教育、安全培训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却没有真真正正的应用起来,仍然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防患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实验室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一点真正的效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家对于实验室制定的制度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使得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如何预防潜在危险以及发生危险时候如何自救等相关的知识更为的缺乏。

2.3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那么再好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制度都是空口说白话。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基本呈现出资金投入分配重教学科研,轻安防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在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方面,大部分的资金都用来搭建试验平台、购买实验仪器等工作上,而对于设备的维护、安全管理及检查却是十分的欠缺,而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在我国的诸多高校可谓是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以我校为例,2014—2015学年,我校的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除去实验设备的维护费用后,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上的资金十分有限,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2.4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对实验室管理而言,事务众多、工作量较大,要求管理人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建设专业性高、素养高的管理队伍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学校缺少相关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水平,缺少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实验室里有部分员工还是临时编外人员,工资待遇极低,晋升渺茫。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缺少必要的责任心,缺少专业技术和学历,难以及时、科学的管理实验室。

2.5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不到位

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今天,实验室势必走向了互联网+的时代,虽然计算机和网络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许多的便捷,但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计算机病毒、设备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实验产生的资料和数据的各项安全管理以及保密工作的有效展开进行。

3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新措施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不能够有一丝疏忽,其安全管理和保障需要所有实验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一同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当下我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特点和现状,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对策和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保证学校各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条不紊的开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3.1提升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

水、电、火、气等都是实验室中经常涉及的实验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实验仪器设和化学药品的操作管理,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着手。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再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我校相继制定了《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上,通过做到落实管理个人责任,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和统一化,只有这样,那么我们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潜在危险。3.2侧重安管宣传,强化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调查现实,大多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的疏忽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在安全管理教育、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做足了工作,那么要想使大家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公共意识也就不在话下了。

3.3从经费投入上提升实验室安全建设力度

按照相关的实验室建设标准,我们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我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标准化改造。如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合适类型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更换失效、过期设备;实验室的总电闸和各个分电闸均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等。3.4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才队伍构建实验室安管工作的质量,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人”这个基本的出发点,专业性是优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当下优化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大在负责日常管理的教育技术中心上面。由于实验室种类多,设备数量大,工作量巨大,只靠实验实训中心的几位专职管理员根本无法完成。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的实验老师为兼职实验室主任,用他们专业的技术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相关管理水平,学校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去参加各类讲座、研讨会、培训班,努力提升自我。同时给符合条件的老师提供丰富的晋升空间和优越的薪资待遇。

3.5提高实验室安管级别

实验室安管级别,决定了教育与科研的质量。作为实验室里接触实验资料和数据的第一人的工作人员,需从法制观念上出发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进行工作内容保密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从制度上落实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最后还必须做好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保密工作,建立多层病毒防护体系、进行有戏身份登录验证、加密数据库与存贮、系统访问权限分级设置、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升级相关实验设备系统补丁等。

4结语

教学科研力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而实验室的发展是决定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加以重视,探索适应新时展需求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手段,然后才能够更好地为该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发展等更好的贡献力量和光热。虽然过去几年也在实验室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鉴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继续努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布合力其汗·白克力 单位: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许春英,阳会兵,黄拥军,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15-116.

[2]蔡杭锋,丁建波.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新西部,2008(18):198.

[3]俞政,沈伟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术论坛,2011(7):54-55.

第5篇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实体,是高校师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基地[1]。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规模亦快速增大,硬件条件明显改善,这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事关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无论是从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还是长远发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显得尤为重要。

1基础医学实验室概况

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基础医学部下属15个学科35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任务。综合分析,基础医学实验室目前现状主要具有几个特征:①实验室多、分布范围广,且相对独立,管理难度较大;②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③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④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⑤多个实验室使用了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部分实验还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⑥部分形态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有潜在感染威胁的人体及动物标本;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需要规范处理。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为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安全检查有法可依,我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基础医学部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则》、《基础医学部实验室物品管理规定》、《基础医学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2.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基础医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个教研室、实验中心的积极主动性。鉴于基础医学部下属学科众多,实验室分布广、数量多这一现状,基础医学部实行教研室和实验中心三级管理制度,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的负责人是实验室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要求所有代课教师都要严格填写《实验登记簿》,教师对实验室财产及所有学生的安全负责。对于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必须明确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实时监控学生的安全状况。明确安全责任人,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并非是要追究某个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旨在促进安全责任人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日常的安全检查上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我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先后有8人参加了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举办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部属各个实验中心都设置有兼职消防员,积极参加校保卫处定期开展的消防演练,增强防火意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我部不定期邀请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官给全体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消防官兵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切实的感受,以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警示全体教职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4保持安全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运作

安全检查对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自2007年以来,基础医学部坚持安全工作的月查制度,重点对各实验室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危险物品的保管与处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各实验室一些高年资的教师组成,大多采取实验室之间交叉相互检查的方式,促进相互监督和学习。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对基础医学部难以排除的安全隐患,积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根据《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年终评比年度安全先进实验室。目前,已有4个实验室先后获得基础医学部年度“安全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2.5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确保实验室安全

因我部实验室数量、实验类型及项目数都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突出工作重点。

2.5.1化学试剂使用安全我部各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各种试剂,其中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验室试剂的使用量尤为巨大。我部对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严格要求,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各实验室严格执行“三废”回收利用制度,确保“三废”处理后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鉴于部分实验室空间不足,致使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试剂不能完全单独存放,基础医学部积极调整实验室房屋资源,设立化学试剂室,对各类试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通风和安保措施;针对部分实验室将普通的房间用作实验室,没有符合规格的通风设备,师生的身体安全隐患较大等实际情况,基础医学部积极协调,为相关实验室安装通风设备,确保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严格建立试剂的使用台帐,对各个学科每年低值易耗预算中化学试剂的采购量严格控制,要求各实验室必须在在弄清楚实验室药剂库存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严禁一次性大量购入试剂,导致库存积压、大量报废试剂,在严重浪费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危害。对于教学、科研中使用到的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等剧毒药物及国家管制的物[2],基础医学部实行专人管理,并统一配备保险柜保存。

2.5.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工作的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工作内容的独特性,有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人类研究微生物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微生物危害,甚至感染严重疾病,危害到生命安全。另外,不时出现不明微生物及遗传工程不断产生新的微生物,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往往难以预料对此类微生物进行实验的危害程度,因此受感染的危险性就更大[3]。基础医学部鼓励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生物安全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法令,认真学习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严格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为标准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p#分页标题#e#

2.5.3形态学科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形态学科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人体的各类器官和组织标本,标本可能有艾滋病、肝炎、麻风、结核、痢疾等传染病以及各种癌症等,且标本多为未固定的[4]。形态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是腐蚀性强,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对人的粘膜、眼睛损害较大。我部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各类标本处理的规范化运作,对送来的标本及时固定,用有盖的桶或封闭的容器盛装,取材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穿隔离衣服、带口包,开启所在间房的通风设备,并在工作完毕后能作必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冰冻切片的组织都是新鲜未固定的,可能有强烈的传染性,我部实验技术人员严格防范,若发现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时处理,并对冰冻机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形态学实验室切片机的刀片非常锋利,稍不注意会引起仪器的损毁和人员的损伤,我们要求实验人员用完的废刀片要放在收集利器的箱内,避免伤害其他人员。目前,我部形态学各科实验室未出现一起学生、实验技术人员、带教教师被标本感染及实验器械伤人事故。

第6篇

实训室(含实验室,下同)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近期,复旦大学校园投毒事件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再一次给高校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由于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培训、研发、技能鉴定等任务,高职院校实训室的总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功能在不断拓展,随之而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风险也在增大。如何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更好地保障实训室的安全运作,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安全检查是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训室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全面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隐患,有利于改善安全环境设施,有利于弥补安全管理缺陷,有利于提高安全意识、传递安全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实训室安全管理检查制度,积极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堵塞安全漏洞,防范于未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1 实训室安全检查

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尽管如此,由于学校实训室数量多、分布广、使用率高、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致使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难免也会存在某些问题。为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全面促进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2013年5月,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针对全校实训室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性安全检查工作。

此次检查工作为期10天,采取各教学单位自查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检查9个系(院)122间校内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准确、完整地掌握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真实状况,针对实训室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物防设施、仪器设备管理、基建水电安装、环境卫生状况、高危物品使用、教学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制定细致明确的检查指标观测体系(如表1所示),安全检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管理制度 围绕实训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学校先后出台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消防通道管理规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应该说在校级层面制度建设方面还是比较健全的。但同时也发现,在系(院)层面实施细则和实训室层面专项管理细则的建设上,仍有缺陷,有待完善。特别是在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实训室定期自查、定期应急演练等方面,急需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消防物防 部分实训室存在消防设施不齐全,门窗损坏未及时修缮现象,尤其是一些偏远区域的实训室,存在管理缺陷。部分实训室在装修或改造时,没有及时征求保卫部门的消防意见,造成消防安全通道设计不合理。部分区域存在消防通道不通畅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待报废设备仪器阻塞消防通道;二是个别消防通道安全门常年锁闭。

仪器设备 部分实训室存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不完整、大型设备操作规程张贴不齐全、材料工具摆放不齐整的现象。部分实训室废旧仪器设备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造成堆积现象,堵塞消防通道。部分实训室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如仪器设备故障未得到及时修缮、投影设备不使用时投影幕布不收起、实训室电脑下课不关机等现象。

基建水电 个别实训室(电工电子类)绝缘地板胶破裂损坏未修复。个别实训室电箱配置不合格,学生擅自开关时容易造成触电事故。部分实训室存在乱接电线、乱接插线板、违规使用与教学科研无关的家用电器等现象。

环境卫生 部分实训室教学时有害气体、粉尘污染较严重,排气换气装置不足。部分实训室墙体漏水渗水现象严重,室内容易积水、发霉。

危险物品 个别有危险物品的实训室未制定专门管理细则,存在危险物品随意放置、无专门储藏柜或储藏柜不上锁现象,个别压力容器放置没有加固。有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的存放、领用、交接、使用、回收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活动 学生实训操作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危险药品使用回收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实训室(工科类)存在学生实训操作时没有使用劳保用品现象。

3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

1)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存在侥幸心理,工作麻痹大意。由于安全事故并非时时发生,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也并非一定就会导致事故发生,使得部分管理人员从思想认识上就不够重视,轻信“哪会那么容易发生事故啊”,认为这些细小的问题与隐患不过是“区区小事”而已,何须“小题大做”。殊不知,抱有这种心理是非常危险的,历史教训表明,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

2)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足。通过检查发现师生的安全知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很多常识性的安全知识,譬如“消防通道必须常年保持通畅”“疏散通道标识必须齐全显眼”等,在师生中的普及度明显不够,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反映出学校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应急演练工作等都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客观原因

1)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周期性检查制度、零时差报告制度等方面的缺失,导致许多安全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与解决。

2)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实训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通常包括教学单位、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处、设备处等,如果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很多环节就容易出现“谁都能管却谁也不管”的现象。

3)管理体制不够科学。由于实施“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忽视实训室在类别性质、装备配置、使用功能、场地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差别,采用同样的管理标准,执行单一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某些具有高危物品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4)经费投入不足。在消防设施与器械的配置与更新、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方面,都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

4 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工作形式和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知识讲座、图文展览、标语警示等。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持续进行并做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安全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锻炼和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性工作。首先,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消防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其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又分为校、系(院)、实训室三级管理层面,校级层面负责制定全面普适性管理制度,系(院)级层面负责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实训室级层面负责制定专门专项管理细则。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达到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建立专职机构统筹协调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宜实行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并建立专职管理机构,加强统筹管理与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各实训室,既要各尽所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沟通、齐心合作,杜绝相互推诿,避免管理真空。

完善安全监督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实训室安全管理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完善长效性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各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完善长效性安全监督机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不定期抽查制度、零时差报告制度、安全责任奖惩制度等,学校专职管理机构应与实训室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办法 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办法有利于加大对高危重点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力度。实训室按安全防范级别分三级进行管理,具有危险化学品、剧、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高危物品的实训室为安全一级管理实训室,要加强管理重点防范,严格执行“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制度,每月份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具有贵重、大型、特种仪器设备的实训室为安全二级管理实训室,必须配备相应上岗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其他一般性实训室为安全三级管理实训室,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

加大安全管理经费投入 安全设施、消防器械、救援器材、劳保用品的配备与维护,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条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投入,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

5 结语

总而言之,实训室安全管理既是一项多部门综合性的治理工作,也是一项不间断长期性的日常工作。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都应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在事业单位日常的操作运行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时会需要下载网络软件使用,然而下载软件的渠道很多不是经过官方网站,很有可能携带恶性病毒。同时,许多事业单位缺乏数据备份的能力,如果有病毒入侵,也不能够做到灾难后的恢复,从而丢失单位信息。服务器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事实上,电脑使用的任何系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若不能及时地修补漏洞,很可能会导致高级管理控制员的权限受挫,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2事业单位信息化网络安全实现的有效措施与方案

2.1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人员是信息化网络安全中重要的一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能够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并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很多信息化安全事件的事后分析表明,很多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并不是入侵者的破坏能力强大,而是许多工作人员自身没有对安全隐患很好的注重,不能及时地做好基本的安全防范管理措施。因此,培养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事业单位信息化网络安全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完善安全的管理制度需要事业单位建立相对应的安全组织管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规划设计安全措施,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地实施。信息化网络处于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变化的状态,这就要求安全管理制度也能够做到网络信息化同步发展。

2.2网络系统安装防火墙

在网络系统中安装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做到使网络系统的访问受限,保护网络系统,为网络系统创建出一个安全的环境。

2.3做好网络系统漏洞补丁管理工作

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求操作者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日常的补丁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的软件程序的补丁管理工作,让网络系统能够在内部、外部系统中都处于安全的环境下。

2.4做好重要文件数据加密工作

做好重要文件的数据加密工作,能够有效地防止信息外泄,保证信息的机密性。数据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体系。对称性密钥的安全性能高、速度快、运算量小,使用者双方公用一个密钥(加密和解密共用同一个钥匙),任何一方都能解密,双方都不外泄就能保证信息的机密性;非对称密钥分为公钥和明钥,公钥用于加密,明钥用于加密。重要文件如果用数据加密技术隐蔽起来,哪怕第三方窃取到也不能解密,从而保证重要文件的安全性。

2.5完善身份认证体系

第8篇

关键词 试验室 防护措施 理工科 教学与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lle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YU Xiaofe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angde, Hu'nan 41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w er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particularity security laboratory-based discours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proposed should respect the system and funds to give protection to charge to play colle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 in teaching, research and performance in the role.

Key words laboratory; protective measur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本身是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必备场所,试验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安全为保障和前提,试验室的安全是高校安全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试验室非常复杂、多样化。

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所涉及的试验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性(如表1所示):(1)验证性试验:将现有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土力学试验、路基路面工程试验验证性实验,单独计算学分,作为必修考试课,课堂上完成,引起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2)设计性试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的集料试验和普通混凝土试验作为设计型开放实验,单独计算学分,作为选修考查课,自主选择,课余时间完成,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3)综合性试验:由承担该项目的人员挑选学生,课余时间直接参与土木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所、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社会服务,或将其试样保留供学生实验用,单独计算学分,作为选修考查课,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亟待提高,各类安全制度亟需完善,排出安全隐患,确保安全事故防护及应急措施有效运行。

1 试验室安全事故分类

按安全事故的性质分类。①②(1)物理性安全事故如电器设备、高压高温高能装置、放射性电磁辐射、璃器具引起的安全事故。(2)化学性安全事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防护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3)生物性安全事故致病菌感染、致病微生物侵入体内。(4)其它安全事故主要是一些意外事故。

2 试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高校理工科试验室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追究其原因就是两方面的:一是客观原因,一是主观原因。

2.1 客观原因

(1)陈旧设备、老化的线路更新不及时,试验室结构设计本身存在不合理性,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果将极其不堪设想。③④(2)乱设防护门窗、放火、逃生等安全通道不畅通。(3)有些试验室用房紧张,有些试验操作间、办公室和值班室没有完全分开,有些需要分开存放放的物品没有分开或没有完全分开存放,存在安全隐患。(4)试验室的安全操作距离、防护距离不达标,或者是治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标准要求。(5)再者是用于安全防护、治理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或者不能及时到位,应急动力供给系统缺乏,也会造成设备损坏。

2.2 主观原因

(1)学生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不强,在高校的运转过程中,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教学科研、轻试验安全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安全观念的加强和安全意识的强化。(2)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高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随着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对外开放、对学生开放人员复杂,相应制度不落实,给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3 试验室特征

(1)试验主体特殊。高校理工科试验室与生产单位试验室不同,高校理工科试验室学生较多。操作实验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经历不同,对安全认识程度也不同。(2)试验涉及面广。可以说高校的实验包罗万象,给安全防护带来一定困难。(3)试验室种类多复杂。试验室种类多,实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分散而又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4)试验室使用频率高。(5)试验室使用大量危险物品。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4 高校理工科试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既然高校理工科试验室存在诸多特殊性,也就使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那么安全防护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才能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1 物理性安全事故防护措施

(1)用电防护措施:①科学设计,精心安装,定期检查。②电气设备要遵循装置的性能、安全要求,安装地线科学操作使用;专业人员予以维修,定期检查设备的绝缘情况。③不能湿手接触电气设备,发热设备附近不能防止易燃易爆物质。④要配备相应的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和事故采取急救措施。(2)机械设备防护措施。

4.2 化学性安全事故防护措施

事先了解所使用化学物质的特性以及分析中间产物特性,特别是易燃、易爆及中毒的危险性。

(1)对于危险物质要贮藏在阴凉处,与火源、热源隔开,分类贮藏;毒物及剧毒物需贮存于专门的药品柜内,实行领用制度(用多少就领多少,操作室不存放),双人双重专人管理;(2)对于有毒物质标识明晰;使用剧毒物质时,须保证分析室通风正常;有中毒危险的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防护用具。

4.3 生物性安全事故防护措施

对于生物试验室主要做好致病菌感染及致病微生物的侵入防护,试验室要按生物安全级别,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非生物试验室人员不准随意进入实验区,试验室教师和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5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安全工作经费保障

5.1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1)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制订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⑤(2)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进行日常安全检查与考核,将安全考核纳入综合目标考核。(3)做到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整治。

5.2 安全工作经费保障

将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以确保安全设施的更新与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安全教育培训、高危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

6 试验室的作用与功能

6.1 试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⑥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能力,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起着一般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应用技术发展经常领先甚至孕育着科学的发现,从而使新的应用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适应这一变化,技术人员出现了明显的分工,有的侧重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侧重开发与应用的人才已成为独立的人才群体。而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所培养的正是这类人才。理工科专业科研、教学都离不开试验室,试验室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努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满足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6.2 试验室是教师的科研基地

高校使出成果的重要单位,理工科专业要出成果其科研过程是离不开试验室的。因此说试验室是从事理工科专业研究教师的主要基地,至关重要。

7 结语

试验室的安全防护尤其是是高校理工科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了解试验室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并采取较好的防护措施对保障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健康,发挥教学、科研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对试验室的安全防护高度重视,彻底杜绝安全隐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经费保障,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注释

① 刘铁民.注册安全工程师教程――专业技术知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5.

② 崔政斌,张连顺.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③ 潘雄飞,赖天华.浅谈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安全管理[J].石油教育,2006(6):62-64.

④ 黄伟华.刍论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安全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班),2007.29(1):53-54.

⑤ 徐静年.论高校理工科试验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5):35-37.

第9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 身份鉴别 漏洞扫描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近年来,“Locky勒索软件变种”、““水牢漏洞””、“支付宝实名认证信息漏洞”、“京东12G用户数据泄露”、“700元买他人隐私信息”等信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起各国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关注。为提高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2014年,我国成立了以主席为最高领导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中央网信办;2016年11月,在中国乌镇举行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为求现有的网络系统能够提高安全能力,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保证人民的利益。

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信息、规章制度等组成,主要以处理信息流为主,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备受关注。企业在应对外部攻击,安全风险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统一的体系管控下,分布实施,开展各项安全工作。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比较单一,主要是部署安全防护设备,进行简单的配置。信息安全工作不全面,安全管理相对薄弱,不足以抵抗来自外部的威胁。

1 信息安全问题

1.1 身份鉴别不严格

考虑到方便记忆和频繁的登录操作,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员账号简单或者直接采用系统的默认账号现象,并且基本不设定管理员的权限,默认使用最大权限。一旦攻击者通过猜测或其他手段获得管理员账号,攻击者如入无人之境,可以任意妄为。最终可造成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注重信息安全的企业会修改默认管理员账号,设定较为复杂的口令,并定期进行口令更换。但是也仅仅使用一种身份鉴别技术,不足以抵抗外部攻击。

1.2 外部攻击,层出不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外部攻簦层出不穷。攻击者利用网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攻击系统软件、硬件和数据,进行非法操作,造成系统瘫痪或者数据丢失。 目前主要存在的攻击手段包括扫描技术、邮件

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口令攻击、恶意程序等等;入侵常用的步骤包括采用漏洞扫描工具进行扫描、选择合适的方式入侵、获取系统的一定权限、提升为系统最高权限、安装系统后门、获取敏感信息或者其他攻击目的。攻击者会根据系统特性和网络结构采取不同的手段对网络进行攻击,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御手段,很容易被黑客攻击,造成损失。

1.3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员工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存在离开办公电脑时不锁屏现象;将重要客户信息、合同等敏感材料放在办公桌上或者不及时取走打印机房内的材料;优盘未经杀毒直接连接公司电脑;随意点击不明邮件的链接;更有员工将系统账号、密码粘贴在办公桌上;在系统建设阶段,大到管理者,小到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均注重技术实现和业务要求,而忽略了系统的安全和管理。由于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很容易造成公司信息泄露,进而导致公司的损失。

1.4 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未形成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缺失部分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可能导致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疏漏,部分管理内容无法有效实施。使相关工作过程缺乏规范依据和质量保障,进而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安全运维。比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安全开发(存在开发人员没有意识到代码安全开发的问题;有些开发人员不愿意使用边界检查,怕影响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当然也存在许多遗留代码存在问题的现象,从而导致二次开发同样产生问题),可能导致系统存在后门,被黑客攻击。

2 防范措施

企业需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ISO/IEC 27001》等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工作。测评机构在网安的要求下,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测评,并出具相应测评结果。根据测评结果和整改建议,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安全认证、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监控管理、数据备份与加密等)和管理措施(安全团队、教育与培训、管理体系等)对信息系统进行整改。如图1所示。

2.1 技术手段

2.1.1 安全认证

身份鉴别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确认执行者身份的过程,以确定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某种资源的权限,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保障合法用户访问授权的信息系统。凡登录系统的用户,均需进行身份鉴别和标识,且标识需具有唯一性。用户身份鉴别机制一般分为用户知道的信息、用户持有的信息、用户生物特征信息三种。针对不同鉴别机制,常用的鉴别技术(认证技术)如表1所示。

不同的认证技术,在安全性、便捷性方面存在不同的特性。比如USB-Key的安全等级较高,但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便捷性较差(比如存在软硬件适配性问题,移动终端无USB口等)。一般认为在相同的便捷性前提下,选择安全等级较高的认证技术。针对重要系统应采用双因子认证技术。

2.1.2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能够依据安全策略,对网络和系统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行为,能够实时保护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情况,保证信息系统网络资源的安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个旁路监听设备,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如果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多个逻辑隔离的子网,则需要在整个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布部署,从而掌控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状况。

2.1.3 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是指基于漏洞数据库,通过扫描等手段对目标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进行检测,发现可利用的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行为。常见的漏洞扫描类型主要包括系统安全隐患扫描、应用安全隐患扫描、数据库安全配置隐患扫描等。系统安全隐患扫描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基于网络的和基于主机的系统安全扫描,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安全配置隐患、弱口令、服务和端口等。应用安全隐患扫描可以扫描出Web应用中的SQL注入、Cookie注入、XPath注入、LDAP注入、跨站脚本、第三方软件等大部分漏洞。数据库安全配置隐患扫描可以检测出数据库的DBMS漏洞、缺省配置、权限提升漏洞、缓冲区溢出、补丁未升级等自身漏洞。

漏洞扫描主要用于评估主机操作系统、网络和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平台软件的安全情况,它能有效避免黑客攻击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2.1.4 监控管理

网络监控主要包括上网监控和内网监控两部分。目前市场上已做的完整监控软件已包含上述功能。网络监控需结合网络拓扑,在网络关键点接入监控工具监测当前网络数据流量,分析可疑信息流,通过截包解码分析的方式验证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例如Solarwinds网络监控平台,它包括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Network Traffic Analysis、WAN Performance (IP SLA) 、IP Address Management、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等。可以执行全面的带宽性能监控和故障管理;可以分析网络流量;可以对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和进程进行自动监控,并在故障发生时及时告警;可对VOIP的相关参数进行监控;可以通过直观的网络控制台管理整个IP架构;可快速检测、诊断及解决虚拟化环境的网络性能;强大的应用程序监视、告警、报告功能等。

2.1.5 数据备份与加密

企业高度重视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和软件系统。数据在存储时应加密存储,防止黑客攻击系统,轻易获得敏感数据,造成公司的重大经济损失。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DES、AES)和不对称加密算法(RSA)。密码技术不仅可以防止信息泄露,同时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例如现在比较成熟的哈希算法、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

除了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外,由于存在数据丢失、系统断电、机房着火等意外,需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按照备份环境,备份分为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按照备份数据量的多少,备份分为全备、增备、差分备份和按需备份。各企业需根据自己的业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备份方式进行备份。理想的备份是综合了软件数据备份和硬件冗余设计。

2.2 管理措施

2.2.1 安全团队

企业应设立能够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组织有力的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负责信息安全工作,该团队包括信息安全委员会,信息安全部门及其成员。安全部门负责人除了具备极强的业务处理能力,还需要有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目前安全团队的从业人员数量在逐渐增加,话语权在增多,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大。安全团队需要定好自己的位,多检查少运维,多帮企业解决问题。即安全团队修路,各部门在上面跑自己的需求。

2.2.2 教育c培训

保护企业信息安全,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要强。培养企业信息安全意识文化,树立员工信息安全责任心,是解决企业信息安全的关键手段之一。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除了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外,还需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教育和培训。信息安全团队应制定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在线、邮件、海报(标语)、视频、专场、外培等形式。通过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能从内部预防企业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2.2.3 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攻击技术的不断提高,攻击事件越来越多,且存在部分攻击来自公司组织内部。单靠个人的力量已无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企业需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以达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安全开发,可靠运维。安全管理制度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机构在建立与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经过PDCA四个基本阶段(Plan:策划与准备;Do文件的编制;Check运行;Action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可依据ISO2700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从制度、安全机构、人员、系统建设和系统运维5个方面去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由总体方针和政策、安全管理制度、日常操作规程和记录文档组成,如图2所示。

3 结语

国家不断加强对各个互联网企业、金融、银行等的信息安全工作监督,通过ISO2700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电子银行评估、互联网网站专项安全测评等方式,规范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同样,信息安全工作长期面临挑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关安全工作人员戮力同心、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携手共建信息安全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等.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杂志社,2007(37):129-150.

[2]李嘉,蔡立志,张春柳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实践[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01).

[3]蒋欣.计算机网络战防御技术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08),28-4.

作者简介

康玉婷(1988-),女,上海市人。硕士学位。现为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初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

作者单位

第10篇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实践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加上高校的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包括各种实验室,例如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在一些实验室中使用了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辐射物质,由于操作人员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同时,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有的学生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废水、废料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和危害。当前实验室安全隐患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探究,注重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现对实验室的科学合理地利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常见问题

在高校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于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实验材料的管理不当等,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师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各种实验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带来环境污染。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1.1 实验室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在高校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各种硬件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导致安全事故增大。例如在高校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没有从基础保障、环境保护、使用效率等方面对实验室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评估,加上实验室内部的一些设施设备老化、线路老化,因此出现各类安全隐患的几率增大。

1.2 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前提,高校实验室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安排专业人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当前有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缺乏专业化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有的院校即使设置了安全监管岗位,但是安全监管人员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对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预防,而且对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不及时,最终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2.高校实验室环境无污染问题

高校实验室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较重的实验室类别主要是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会使用各种试剂,产生气体等,在实验过程中师生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空气和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会产生一些腐蚀性较强的液体,硫酸就是其中一种,有的学生不按照规范对实验室废液进行处理,将其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不仅会对管道产生腐蚀,同时还会浸入地下,对地下水源产生污染。再比如在实验室中生成一些污染废气,例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进入空气中,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影响,但是长期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大气质量改变,对人体也会带来较大危害。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策略

1.高校??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1.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培养,及时更换设备。在高校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培养教师、学生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要积极加强对各种老旧的设施设备的更换,应该要配备专业化的安全监管人员,对高校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安全监管人员可以实行轮岗制,确保对高校实验室实时监管,对各种出现故障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换,从而确保高校实验室的设备正常运转,减少由于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1.2 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善。第一,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提升高校实验室运行水平、确保高校实验室使用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设计实验室使用规范,并且要求教师以及学生遵守,对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杜绝与防范。第二,要加强对责任制度的完善。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设立完善的责任制度,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要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从而能够引导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加强对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解决。

2.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控制

2.1 制定适当法规,提高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实验室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可小觑,高校应该要加强对师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明确对于污染物的处理措施和排放标准,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实验,减少各种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力度。

2.2 适当购置和使用化学药品。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化学药品的合理购置与使用,防止出现浪费。尤其是在化学实验室的各种制剂的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满足实验要求的产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推广微型实验方法,节约实验试剂,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对实验废弃物进行统一管理。为了防止实验人员对各种废弃物乱排放,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试验管理员要积极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使其养成自觉习惯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员也要对实验室进行综合管理,对实验室进行清洁,确保废弃物的排放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减少环境污染。

第11篇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研究化工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的重要基地,对学生的化工知识学习和强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化工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化工实验操作存在风险,对化工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制约。为了实现化工实验教学的稳定、有序进行,保障师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需要建立一种系统化预防化工实验风险的管理机制——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能够消除化工实验操作的安全事故风险隐患,保证师生和国家财产安全,促进化工实验的安全稳定进行。

1.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特点

第一,危害范围广、危害后果严重。化学实验室中有一些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的化学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很容易引发各种危险。这些危险在发生之后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第二,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化工试验室是高等院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很多高校的化工科研工作发展处于一种初级阶段,缺乏一些潜在危险因素的预测,化学实验操作时候出现的危险事故很难被有效预测出来。第三,化工实验室环境污染严重。在没有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化工实验室内部环境容易出现污染的情况,虽然这些污染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比如人体病变、仪器设备或者线路出现腐蚀等引发的安全事故。

2.化工实验室操作不安全因素分析

(1)化工危险品化工实验中应用的化学物品众多,存在一些危险品,主要有易燃易爆的甲苯、乙醇、二硫化碳;易燃固体红磷、硫磺等;腐蚀性强的化学品硫酸、硝酸、盐酸等。(2)化工实验室硬件设施不完善现阶段一些化工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不合理,化工实验室的功能分布和应用不合理,制约了化工实验操作的有效进行。化工实验室内部缺乏有条理的管理,化工实验操作设备的随意摆放和随意挪动现象严重,由此很容易引发电器短路的问题,在化工实验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3)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的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比较笼统,对化工实验室的管理规范不够细致、不够全面、不够具体,制度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化工实验教学管理中无法执行。另外,一些高校的化工实验管理职能不明确,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互相推卸责任和工作任务交叉的情况,化工实验室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4)缺乏化工实验室安全防护技能化工实验室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在化工实验室进行学习操作的时候往往由于过度注重化工实验技能训练和巩固理论知识,由此忽视了对化工实验室安全防护技能的日常训练。关于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学习也仅仅局限在如何操作灭火器,忽视了对化工实验室中其他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和处理。

3.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

(1)加强对化工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设现阶段,高校化工实验室操作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视科学研究、轻视环境保护的思想,在化工实验的操作中甚至存在不遵守制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进行化工实验室消防防火演习的时候,一些教师明明听到了警报,却已然进行授课,不配合学校开展防火演习,另外,高校的化工实验室的一些工作人员,不了解常见化工物品的使用要求,导致对化工物品的错用、误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比如曾有化工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小心将冰箱中的含苯胺溶液当作酸梅汤服用,最终导致人员中毒。出现这种安全事故的原因一般化工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此,高校化工实验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化工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视,通过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高校要定期组织化工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培训,让化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不仅于此,高校还需要对化工实验室的学术开展安全培训,让学生提升自己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学生要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对自身安全的维护。(2)完善化工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化工实验室化学用品的分类管理需要以《化学品物质安全数据表》为依据,对待不同的化学用品分别制定对应的化学品采购、使用、废弃物收集处理等管理规范,具体包括易燃易爆品的存放管理、废弃物的存储管理、强腐蚀剂和的领用以及限制使用量、剧毒废弃化学品的收集等。通过对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强化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根据化工试验室物品危险程度不同也可以制定不同的管理规定,比如对于易燃易爆品的使用需要佩戴相应的手套,并要保证在通风橱里进行相应的操作。对于操作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任务要至少保证有两个人同时在场,不能让一个人进行操作。另外,还要制定落实化工实验室安全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院系主任、领导部门的工作责任,实现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层层相联。在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为了能够尽早处理好化工实验事故,需要有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通过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在化学实验突发事故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3)健全化工实验室安全硬件保障体系①建立新型化学试剂存储柜化工实验操作中国所需要的大量化学剂是化工实验室出现危险可能的重要来源,为此,化学剂怎样进行存放成为有关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化工实验室应用的试剂柜大多应用的是不通风的文件柜结构,这种结构方便各种类型试剂的分类和摆放。但化学试剂在长期的存放中会挥发出一些难闻的气味,影响了化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需要有关人员在原有不通风文件柜的基础上设计推广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抽拉式试剂柜。抽拉式试剂柜具体可以被分成三层,对化学试剂进行明确的划分,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化学试剂存放和摆放的问题,在化工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保证了化工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②建立适合生物发酵实验的水、电、气分离实验台化工实验研究中的重要设备是各种生物发酵设备,其中包括水、电、气实验设备。在化工实验操作的时候需要在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水、电、气。化工实验中通用的实验台会将水源和电源设计在同一个实验台上面,在出现冷凝水溢出问题的时候会引发短路漏点的事故,为此,在化工实验台上需要预先留好相应的气路管线通道。通过新型水电气分离化工实验台的设计,有效解决水、电、气应用操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闭路训练冷却系统的建设节省化工实验中的水资源。③建立“悬挂式电架”在化工实验科研成果产业化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相应实验室的搭建为化工实验操作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支持。传统化工实验中在四面墙壁设计的电源对化工实验中部装置用电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不管采用怎样的拉线方式都可能出现插线板落地、插线板串联、插线板电容量不充足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为此,在搭建化工实验室装置的同时,设计了一种专用的电架,为一些实验操作单独供电,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插线板落地现象的出现。(4)完善化工实验室安全防护技能训练通过对高校化工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发现,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分为硬件原因和软件原因。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可以通过防范措施进行控制的,或者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后能够将事故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此,在化工实验操作教学中,怎样合理控制化工事故,在化工实验操作的时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从而在最大限度减少化工实验操作的损失是化工类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为此,在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加强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是首要工作任务。在化工实验教学中将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工作融入到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化工实验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通过对化工实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提升化工学生较强的化工实验操作动手能力,降低化工实验操作的风险。第二,在化工实验操作的进行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的不良操作习惯,向学生讲述这些不良操作习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三,定期模拟化工实验安全事故出现的场景,加强对学生的化工实验安全防护演习,增强学生化工实验操作安全必要性的切身体会。

综上所述,实现化工实验的安全管理是建设和谐化工实验的重要保障,对促进化工实验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有关实验操作管理人员在把握化工实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化工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同时还可以针对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在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集体或者个人予以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更好的落实化工实验安全管理制度。

作者:蒲艳玲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邱会东,李广,王伟,龙彦辉.中美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4:203-205+209.

[2]冯寿淳.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03:196-198.

[3]邵菊芳,蒋敏,孙康,王永志,刘光芬,索佳.化工类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体系构建及对策分析[J].实验室科学,2014,03:199-200+205.

第12篇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网络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表现形式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如何强化网络安全管理等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网络安全;网络教育;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20-02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教育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可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却由于病毒的破坏、黑客的侵扰而成为网络教育不得不面对的新难题,例如,学生在观看远程教育视频时,在视频文件里就有可能会隐藏木马,这主要是通过向RMVB影片中添加剪辑信息,使视频播放时打开指定的木马网页.要防范这类夹带了网页木马的RMVB文件,只要清除视频剪辑信息中的网页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以远程教学中的计算机网络为主题,探讨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技术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 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保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可控性.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2.1 不良信息的传播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水平的不断加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了Internet这个大家庭,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教育.网络中有些不良信息违反人类的道德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如果不采取安全措施,会导致这些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侵蚀年轻人的心灵.

2.2 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不仅能破坏计算机系统,而且还能够传播,即能通过网页传播,又能通过闪存传播.通过传播感染到其他系统.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1)文件病毒.(2)引导扇病毒.(3)多裂变病毒.(4)秘密病毒.(5)异形病毒.(6)宏病毒.远程教育的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资源共享,如果共享的教育资源感染了病毒,网络各结点间信息的频繁传输会把病毒传染到所共享的计算机上,从而形成多种共享教育资源的交叉感染.而一旦感染病毒,系统就会变慢了,网页打不开了,注册表不能用,出现陌生进程等现象,甚至有可能造成主机系统的瘫痪或者崩溃.

2.3 黑客

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原意为热衷于电脑程序的设计者,指对于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有强烈兴趣的人.黑客们通过猜测程序对截获的用户账号和口令进行破译,以便进入系统后做更进一步的操作;或者利用服务器对外提供的某些服务进程的漏洞来获取有用的信息以便进入操作系统,进而获取进一步的有用信息;或者通过系统应用程序的漏洞来获取用户口令,侵入系统.常用的有以下4种威胁:(1)截获:攻击者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2)中断:攻击者有意中断他人的网络通信.(3)篡改:攻击者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信息.(4)伪造: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对这些行为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就有可能造成主机系统的瘫痪或者崩溃,给学生在学习中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及损失.

3 网络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主要技术

3.1 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把原本能够读懂、理解和识别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语音、文字、图像和符号等)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使之成为一些难懂的、不能很轻易明白其真正含义的或者是偏离信息原意的信息,从而保障信息的安全.通过对运行的程序实行加密保护,可以防止软件的安全机制被破坏.

3.2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是可靠准确的,用来泛指与损坏和丢失相对的数据状态.鉴别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信息正确、有效和一致的要求.包括口令、密钥、身份、数据等项的鉴别,系统通过对比验证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3.3 网络防毒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我们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以及对工作站上的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方法达到防病毒目的.还可以用杀毒能力较强的杀毒软件.如瑞星,360,卡尔巴斯基等杀毒软件.还可以通过云杀毒(就是将部分杀毒任务交与云端服务器完成),发现那些可疑的病毒程序,让病毒查杀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木马病毒最常攻击的系统漏洞、挂马网站利用的脚本编写方式等数据,都会被自动上传到瑞星“云安全”服务器,并加以分析.如根据“云安全”系统获取的木马常用加壳技术、木马的常见危险行为等数据,瑞星开发了全新的木马查杀引擎,在“云安全”系统的支撑下,瑞星可以对用户电脑上的病毒、木马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极速响应”.

3.4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Fire wall)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计算机或路由器等),可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相互间的访问控制.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访问控制机制,能够限制用户进入一个被严格控制的点.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标准,它能允许网络管理员“同意”的用户或数据进入网络,同时将“不同意”的用户或数据拒之门外,阻止来自外部网络的未授权访问,防止黑客对内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和网络实体的攻击和破坏.防火墙技术作为目前用来实现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主要是用来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网络、存取敏感数据,同时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充分地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3.5 对付黑客入侵

它是通过对已知攻击的检测,通过分析攻击的原理提取攻击特征,建立攻击特征库,使用模式匹配的方法来识别攻击,对未知攻击和可疑活动的检测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和智能分析模块来发现新的攻击和可疑活动从而达到防患目的.

4 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但除了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体制外,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高度的安全管理意识的网络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对所有用户设置资源使用权限与口令,对用户名和口令进行加密存储、传输,提供完整的用户使用记录和分析等方式能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安全.

4.1 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重视网络安全管理,重视对网络安全的资金投入,及时实现网络操作系统更新换代和升级,设立网络操作分级权限,根据权限等级,限制学生的网络操作行为.对不同的机密性的数据,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级管理.对本网内的IP地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对于盗用IP资源的用户必须依据管理制度严肃处理.

4.2 加强学校网络入侵防范管理

实行学校内外网隔离,通过物理隔离层设置,隔离学校内部办公网络与外部互联网连接,设置路由器,屏蔽学校内部存储重要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的IP地址,使攻击失去目标,实现学校网络第一层隔离,设置网络防火墙,通过防火墙的认证机制,对访问网络数据进行过滤,设置访问权限,控制外部访问行为,并对外部访问行为进行记录,对攻击性的网络行为进行报警,从而提高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

4.3 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落实学校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对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对造成安全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要追究其责任,对于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方面做得较好的部门人个人应给予表扬.

5 介绍几种电脑安全保护神

5.1 生物技术

所谓生物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对人不对事”的加密技术,其中指纹识别是最经典的生物识别技术,新一代的滑动式传感指纹系统采用了电容传感器的技术,并采用了小信号来创建山脉状指纹图像的半导体设备.

5.2 安全芯片

相对于生物技术来说,安全芯片技术可以理解为一个储藏密码的“保险柜,偶尔也会与指纹识别技术模块一起使用.普通的指纹识别技术一般是把指纹验证信息储存在硬盘中,而安全芯片技术是直接将指纹识别信息置放在安全芯片中,一旦遭到破解,安全芯片就启动自毁功能.这样信息资料也不会泄漏了.安全芯片通过LPC总线下的系统管理总线来与处理器进行通信,根据这个原理,安全密码数据只能输入而不能输出,即关健的密码加密解密的运算将在安全芯片内完成,而只将结果输出到上层.可以说安全芯片和指纹识别配合能达到最高的安全级别.并且安全芯片还可单独使用,但只是需要学生必须牢记密码才行,否则一旦密码遗忘,安全芯片将拒绝学生登录.

5.3 安全密钥

安全密钥从外观来看就如同一枚U盘,但却能完美的保护学生学习的数据.当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时,将密钥插入电脑时,就可以安全快速地进行登录,或者快速切换到安全界面上.在网络教育中,经常处在一个相对开放,一台电脑有多人学习使用的环境,安全密钥即可以避免学生使用的短密码泄漏,又可以成为习惯使用长密码学生的得力助手.在操作时,不但可以免去复杂的操作过程,而且能够快速切换到安全界面.由于安全密钥具备128位以上加密特性,所以其不可复制性更为明显.安全密钥还可以提供等同于U盘的存储功能,比如说可以在安全密钥中设置学生的私密空间,这样即使是电脑主机本身遭遇黑客破解,但却仍然无法威胁到安全密钥中的学习数据.USB安全密钥还可以与安全芯片相配合,只要把USB安全密钥的登录信息存储在TPM安全芯片当中,硬性破解的几率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5.4 双网隔离

双网隔离是逐步兴起的技术,其技术原理就是一台普通计算机分成两台虚拟计算机,并可以连接内部网络或外部网络.这样一来,即使是外部网络遭遇到病毒或黑客的袭击,内部网虚拟计算机的数据仍然安全,同时还可以在内部网虚拟机的无毒环境下查杀病毒和木马.

6 结束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在远程教育中,要认清木马病毒攻击、手机入侵破解、个人信息窈取等常见网络安全风险,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需要每天更新杀毒软件,安装带网页木马拦截功能的安全辅助工具,培养良好的安全上网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赵立群.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