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怀念母亲的句子

怀念母亲的句子

时间:2023-05-29 18:2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怀念母亲的句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怀念母亲的句子

第1篇

设计理念: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写法、体会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通过任务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理解题目的含义:1)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怀念)。怀念谁?)2)为什么要在“怀念”前面加上“秋天的”(因为是发生在秋天的事);(2)课文分为几段来写,每一段写什么?(重病母亲的劝慰——临死前的牵挂——怀念母亲)

2.听老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㈠自主思考:(1)哪个句子是详写“我”的“暴怒无常”的?(注意写句子要具体);(2)每当"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心痛、难过、爱怜)(3)"母亲喜欢花……都死了"这句话起什么作用?(1)“喜欢花”说明了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2)“死了”说明了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我”身上,没有心情弄花了)

㈡汇报学习情况。

3.举手读第二段

㈠自主思考:(1)作者是怎样写母亲临死前叫我去北海看的?母亲的神情有什么变化?(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爱怜)(2)母亲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无私忘我的爱,无尽的牵挂)

㈡讨论、交流。

㈢汇报交流情况。

4.齐读最后一段,看谁能快速回答

(1)那句话是描写盛开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一下?(这是因为母亲生前要我去看的花,体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怀念);(2)课文为什么要用"要好好儿活"结尾(1)这是妈妈的话,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照应前面,突出"怀念"的感情)

5.有感情朗读课文

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的,提出来。(如第二自然段与那些文字照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竟”,愧疚)

6.总结课文

(1)这一课的主要写作特点是什么?(动作、语言、神态——思想感情)

(2)母爱是伟大的,我们可以通过 各种形式赞美母亲,如诗歌、散文等,其中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吴秋霞就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摇篮》,我们不妨一起来欣赏:大树是鸟儿的摇篮/风儿轻轻地吹/摇着鸟儿宝宝/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鱼儿的摇篮/浪花轻轻地翻/摇着鱼宝宝/鱼宝宝睡着了//月亮是星星的摇篮/白云轻轻地飘/摇着星宝宝/星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温暖的歌声中/小宝宝睡着了

7.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2、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第2篇

指导学生做阅读练习,无疑是阅读复习的基本手段,但要把着眼点放在通过复习使阅读能力得到系统化的提升方面。结合小学六年级毕业测试中阅读部分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谈几点复习建议:

(一)、要抓住重点课文或典型的段落进行训练,同时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精心选择一些合适的短文作为补充。

(二)、在复习中不断总结方法。如: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课标中提出的“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本身就是概括的要求。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应该达到“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人物事物的主要特征、说明问题的基本要点。”

实际考察中发现,学生叙事的文章,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往往在“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用简单的话来表达”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要求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来用简单的话概括主要内容。结果,学生出现了如下问题:“概括――主要讲了作者双腿瘫痪后不想活了,后来在妹妹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和勇气。”“作者最后战胜了病魔,但是他的母亲却死了”“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她生病了。”“一个男孩双腿瘫痪了,一个女孩还没成年,一个母亲得了肝病,后来母亲去世了。”,从学生的答案看,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抓不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在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仍然细心的呵护照料自己残疾的儿子、没有成年的女儿,即使到临死之前,还在念叨要他们好好活下去。”

复习时应先安排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较少的文章,练习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安排情节稍微复杂、出场人物较多的文章,来联系抓抓住主要的人物、主要事件,逐步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

2、理解词语的方法:

(1)先弄清词中重点字的意思,然后再连起来考虑整个词的意思。如“秉烛夜游”,先弄清“秉”的意思,整个词的意思便好理解了。

(2)结合上下文,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 从考查能力的角度来讲,命题中出现的词语理解,一般不是要读懂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字面意思不理解,往往需要借助工具书。而工具书又不能带进考场。如果是熟悉的,学生能背写下来,命题中安排这样的题目,则往往是在引导老师教学中“死记硬背”。把握“引导培养能力”的命题导向,词语理解一般是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因此,在阅读复习中,词语的理解重点,应该放在解决理解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意思,体会这些关键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3)换词法,就是把要理解的词换上它的近义词,先理解近义词;

通过增删掉改的方式,来体会一些关键词语在这里表达出了怎样的特殊的意思,不是别的词语、别的写法所能表达的意思。在一次次练习中,感悟一些基本的规律。一般来讲,关于表情达意作用的分析,侧重点应该放在“所选用的词语表现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强调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换用或去掉词语,效果为什么就不好”上面。其中包括一些“实词”,还包括一些在表情达意上其关键作用的虚词。

(4)分合法,先弄清每个字的意思,在合起来。

3、关于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的赏析。

实际考察中,关于读懂句子的意思,一般有这样几类:第一类: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第二类: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第三类:各类不同的句式意思的不同点。

从实际考察看,学生不能准确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有如下具体表现:不能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能在全文的整体联系中去理解;不能揣摩作者的背景、当时当地的情况来理解;不能揣摩出作者话语背后的意思;运用了修辞手法作用的句子的意思,答案泛化;不能分析体会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达出的事物的具体特点,不能体会出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只能意识到各种不同表达方式(比如陈述、疑问、感叹、把被转换、倒装、无主句等),不能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某六年级毕业试题选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针对母亲看到作者狠命地捶打腿时说的话,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你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话?

学生答案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形:“母亲非常心疼儿子;强调了伟大的母爱;母亲鼓励儿子,强调了无论怎样,都要活下去。”

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这样的内容:第一,语言描写表达出了当时事物怎样的特点;第二,这样写在表情达意上起什么作用。但是,从学生的答案来看,不能够分析母亲当时为什么这么说。这句话表面上写的是劝慰“我”,不使我失去生活的勇气,但实际上母亲说的是“俩”,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但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先自己好好活着。这是一语双关的句子。而对于母亲这些话外话的意思,“我”由于自己的原因,根本就没想过,直到后来妹妹告诉我,“我”才知道。

在阅读复习中,针对这些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关键作用的那些含义深刻、运用了不同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明显有独特用意的的句子、一些运用了关联词语来的句子,来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读书,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去体会表达出了“人物、事物、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独特情感和思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用自己的简单的话来表达出“作者所表达的基本的思想观点、说明的道理、表达的情感。”

实际考察中发现的问题是:不能针对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事物、主要特征的介绍,来思考作者的表达意图――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说明的道理;不能从作者在对具体事物介绍描写的语言中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态度;套用一些泛泛的语言来回答题目。

(1)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母鸡》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的过程。根据这一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想想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对母爱的赞颂。

(2)联系针对一些关键的语句的表达,特别是一些有概括力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意图;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3)通过分析题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那么题目中为何以“亲人”相称呢?这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一家、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这样分析了课文的题目也就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3篇

(2)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3)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4)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5)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朝着通往村里的小路。在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顿时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6)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不论你是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拥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7)当我们忆起母亲,她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正在炊烟里忙碌。

(8)我突然问想起“人烟”这个词。人烟,就一定是人间烟火,也就是炊烟了。在千里荒漠的孤独中旅行的人,A._____________,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所有漫漫孤 旅 的 寂 寞 和 苍 凉,B._____________,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9)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片云。其实,不论有风还是无风,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C._____________。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0)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不见炊烟了,炊烟只是一种心中的记忆了。这记忆仿佛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选自2010年2月18日《中原晚报》有删节

思考题:

1 为什么作者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2 说说第(3)段中“遐想”的具体内容,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3 仿照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在A、B、C三处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

4 文章第(10)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作者把乡村的炊烟描写得形象可感,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6 记忆仿佛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说说你有哪些遥远而刻骨铭心的记忆?

参考答案:

1 因为城市里几乎没有炊烟,城市里的人们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

2 内容: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炊烟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

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对幸福温暖的乡村生活的怀念,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A.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 B.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 C.像飘忽散淡的烟霞

4 ①照应了文题,与开头相呼应,深化了主旨,抒写了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达了作者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

5 ①“踱步”一词将炊烟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态。②运用了两组排比句,节奏感强,强调了炊烟各异的形态,突出对炊烟记忆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感念之情。

第4篇

水塘在黑夜中沉寂,这使我怀念水塘边的那棵有鸟窝的老榆树。

我和母亲来到乡下时,那棵树长满了榆钱。榆钱泛着淡淡的绿色,钱串似的,压弯了枝头。后来,榆钱落了,榆叶变老,黑绿黑绿的。知了爬到榆树上,知了的叫声很尖长,使山里的夏天更加闷热。夜里,塘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地叫着,开始是一只,后来便此起彼伏。白天,我们看见一群一群的小蝌蚪,摆着黑黑的小尾巴,摇着黑黑的大脑袋,从塘的深处游到塘的浅处,从浅处游到深处。母亲说,蝌蚪是青蛙淘气的孩子。秋天来了,榆树的枝丫上有了鸟窝,鸟窝一天天大了起来,小筛箩一样,母亲指给我看那鸟窝。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凉爽的傍晚,太阳红色的光辉擦着山顶在慢慢消失,山顶有很美的晚霞,晚霞擦抹着母亲很美的脸,我发现母亲脸上流淌着一种很厚的温暖。

天气越来越凉,风也大了起来,在山坳里回旋时发出一种响声。我望着老树枝丫上的鸟窝,问母亲:“好高啊,妈妈,风一吹,会掉下来吗?”

“不会的,鸟的窝垒得很结实。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它们不会让窝掉下来的。”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很大很深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怜。我和母亲一起望着蓝天下黑黑的一团,我们一起想象那高高的温柔,我们虔诚地为它们孤独的、风雨飘摇的幸福祝福。

最可恨的莫过于男孩子。一天,邻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树上,用竹竿把鸟窝给捅了。当我看见那黑黑的一团从几丈高处往下掉时,我几乎晕了我声嘶力竭地跑到老树下,看到的只是一团团摔散的用树枝、干草、羽毛和泥垒造的鸟窝以及几只血肉模糊的粉红色的肉团。那是老鸟的孩子,还没有长羽毛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那个男孩子推到树下的水塘里。

此后,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我长大后又去过几次那个山坳,我到水塘边找那棵老榆树,老榆树已被人伐掉,只剩下一个很悲凉的树桩。乡下的树已很少,我已很难看到儿时那样的大鸟窝。塘里的青蛙还“咕哇”“咕哇”地叫着,小蝌蚪还是一群一群在水塘边游着。我为这些青蛙和它们的孩子庆幸着,它们生活在离城里人较远的乡下,否则,它们早被送上了城里那些豪华酒店的餐桌。但我不知,它们还能幸存几年

人类何时才能开始悲悯我们身边的另一类生命这个世界原本是为我们和它们而共同创造的。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水塘边的那棵老榆树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池塘边哪些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线句子,想想为什么作者说小鸟的幸福是“孤独的、风雨飘摇的”(4分)

“孤独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飘摇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2分)

(1)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2)一个关于“窝”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我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是小鸟在鸟窝中歌唱的欢快情景。根据本文的主题,请给这幅图配上一句或几句优美的文字,表达你的感受。2分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6年湖北黄冈市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从他上身迸发出来的伟大的父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还有这样一位贫穷的母亲:用龟裂的手指细数着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那么坦然那么从容地把钱塞到了视书如命、渴望得到一本心爱的长篇小说,而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的儿子的手中。这是怎样感人的一幕啊?请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走近母亲,走进当代作家梁晓声的文章――《慈母情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阅读提示:(课件展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

①检查识字、词语理解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声音大得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

龟裂: 呈现出许多裂纹。

失魂落魄:丢掉了魂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②理解课文内容,填空(课件展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母亲用( 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我鼻子一酸,(攥 )着钱跑了出去。

③小结

60年代,15岁的梁晓声渴望得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母亲要钱买书,当他走进工厂听到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而他的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当他看见母亲瘦弱的身躯在一刻不停的忙碌着,而母亲却用龟裂的手毫不犹豫的把这来之不易的毛票塞在他手里的时候,他深深地被母亲感动了。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句

1.默读课文

边读边划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的。

提示: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这些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读了这些句子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研读以下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的。

①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

②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穷的母亲)

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通情达理的母亲)

⑤小结这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让我们体会到母亲的辛劳、贫穷和豁达,尽管如此的贫穷,可是为了能满足儿子的读书欲望,毫不吝啬的为儿子凑足买书的钱!此情此景,不仅刺痛了儿子的心,也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哪!这样的母亲能不让人感激 、崇敬、 热爱吗?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次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对母与子的真挚情感。

⑥齐读全文(板书:感激、崇敬、热爱)

四、感情升华

1.文中“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立刻”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写出母亲的辛劳,引发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呼唤)

2.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此时此刻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请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和笔,写下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

提示:可以写你的悔恨,可以写你的自责,可以写你的激动,可以写你的幸福,可以写你的懂事,但无论些什么,请在句子前边加上母亲这两个字。

3.交流所写内容进行总结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2.搜集颂扬母爱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

3.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18* 慈母情深

第6篇

把2020年的感悟包裹成礼物,送给2021年的我们,让我们在2021年越来越精彩。让我们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期待相逢一个更好的自己。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总结2020展望2021初中作文800字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总结2020展望2021初中作文800字一今年的跨年夜,我没有选择和同学一起跨年,我选择了自己在家里和我的日记本待在一起,在零点零零分的时候,用钢笔在日记本上写下“你好2021”。

之所以选择自己静静地跨年,是因为2021年一到,我就是一个还有半年毕业的学生了。这对于我来说,2021年显得更加珍重一些,我愿意把这样更珍重的年份留给陪伴我最多的日记本,让自己在与日记本的独处里感受2021年的到来,感受自己一点点的蜕变。

“你好2021”。没有叹号,也没有句号,我在日记本写下了“你好2021”。没有了标点的限制,使得“你好2021”保留了更大的可能性,可以是短短的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句子,这让我看着不由得更加憧憬起2021来。2021年,我希望自己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2021年,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考大学的过程里非常勤奋努力,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2021年,我还希望自己可以给用自己的好成绩给把爸爸妈妈一个完美的回报,让他们明白我始终珍惜且感恩着他们对我的好。

2021年,会是一个不一样的年吧?我在日记本上用心写下一个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把这些当成是我和2021年,当成是我和时间的对话,我希望这样的时候可以隽永的留在我的日记本里,让我可以在未来回想的时候知道自己用过的心,和对毕业班这一年的珍重。我在日记本上书写着我对2021年的畅想,也书写着自己过往的思绪,在这有着“爱您爱您”寓意的2021年,我希望自己能够学会如何去爱人,如何去表达我对爸爸妈妈的爱,表达我对世界的爱。

写完所有对2021年的畅想和憧憬,我重新回看了自己刚刚写下的文字,我知道这是一个旧我到新我的蜕变,在2021年我将蜕变成一个大学生,完成我的成年礼。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成年礼也是2021充满爱意的。

总结2020展望2021初中作文800字二再过几天,就是2021年了,回首想想这2020,更像一条路,由汗水、泪水和努力拼成的路。慢慢地,回头望,走过去的路大雾弥漫,路过的景物又依稀可见,唯见不到的,是路上的绊脚石,消失在一片迷茫的后方。

经历了一次期中考试失利的我马上又迎来了期末考试。五月末,我为自己做了严密的期末考试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的读书、学习时间、休息时间……我将别人看电影,刷手机的时间,换成了一张张试卷;我将期中考试的成绩单粘贴到了墙上,每天早上看一看,不是为了看自己有多惨,只是为了鼓励自己前行的道路。每当我迷失方向,那就一盘指南针,指引我前行的道路;每当我放纵懈怠,那就是一块“苦胆”让我时刻保持清醒。当我带着自信走进考场,拿起笔,似乎又离成功的彼岸又近了一步。那次考试,我考进了学年前一百,收获了进入初中的最好成绩。

今年,我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取得了满卷红的最低分,取得班级第二的最高分,不为别人,只为给自己看:努力总会成功。

今年,我得到了努力和汗水,舍弃那些没有必要的,为取得更好的。

八月多雨,经历了一场告别,我的内心更是波澜,三年级的朋友,告别了我,去了上海。我还依稀记得那是一个迷蒙的雨天,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看似要下得轰轰烈烈的雨,却始终鼓着闷晴,稀稀拉拉地往下淌。你来敲我家的门,本以为又邀我玩耍,却是一场离别的告白。“我要走了,去美国……”你欲言又止,却又无可奈何。我们呆呆地望着,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却相隔了万里,内心只剩不安与惆怅。十二日,你还是走了,那天分明是晴天,我却总感觉有雨淌下我的面颊,后来才知那便是泪。

八月,我送走了你,失去了你,成了我人生中的蒙蒙细雨,如今我只想告诉我自己:别忘了这个朋友。

今年,我得到了泪水与别离,舍弃了一份真挚友情,但都成为了我2020年美好的回忆。

不管是得与失,2020还是终将要逝去。人生有晴空万里,也有连绵阴雨,如果你苦苦努力没有收获,不要埋怨时运不济,更不要否定自己的努力,可能方向出现偏差,拐个弯,换条路,也许就会柳暗花明,云淡风轻。

总结2020展望2021初中作文800字三2020渐行渐远,但是有很多东西却挥之不去。

那天,班主任去外地听课。我们非常高兴,一个个就像脱缰的小野马。老师不在家的那几天,班级里像炸开了锅,旷课的,遭遇轻微车祸的,违反纪律的一股脑找上了我们。班主任回来,被气得火冒三丈。周五的最后一节课,语文老师把我们狠批了一顿。说实话,我从未见过语文老师发这么大火。我清晰的记着当时的场面,语文老师说着说着,就哭了。当时,我们班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我们怕语文老师不要我们了,每天都心惊胆战的,真害怕语文老师不教我们。直到这件事过去了许久,这样的情绪才慢慢的淡化。

经历了这次事件,我们很多人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训。第一点,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第二点,学会尊敬老师,学会理解老师。第三点,你要为你所犯的错误,付出相应的代价。第四点,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样你会后悔的。

这一年,我也懂得了如何去爱母亲。临近2021的前几个星期,我姥姥生病住院,我的母亲自然要去照顾。我只好独自一人在家。那天,我的母亲答应我会回来,我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我立刻打电话给母亲,我对她大声吼叫,根本不听她的解释。后来,我气得挂断了电话。我的姐姐又做我思想工作,我才体谅母母亲的难处。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孩子,母亲当然会选择照顾姥姥。因为她陪伴我们的日子还很长。我是儿子,我开始理解母亲,也更爱母亲了。

把2020年的感悟包裹成礼物,送给2021年的我们,让我们在2021年越来越精彩。让我们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期待相逢一个更好的自己。

总结2020展望2021初中作文800字四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成为了历史,新的一年已经来到。当2020年最后一次24时钟声响起时,2020年就和我们挥手告别,在2020年消逝之际,2021年挥手到来,在这崭新的一年里,我有对2020年的怀念,也有对2021年的期望。

2020年我有许多东西可以怀念,其中我最怀念的就是我在2020年“改”的精神,我最怀念,因为这种精神我很需要。

因为2020年过得美,所以我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怀念。2020年所有的事,有的好,有的坏,有的让人高兴,也有的让人悲伤,有的让人喜悦,也有的让人愤怒。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只有不断修改才有机会变得完美。我觉得我的缺点就是不知道怎么花钱才值得,常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明明没用的东西我居然还要买,现在不同了我知道买什么东西是值得的。学习用品:纸、笔、橡皮、单面胶,买这些东西才是值得的。也有一些缺点,我在2020年没能改,粗心、贪玩,只能留到2021年去解决。

2021年我把2020年的期望寄托给你,我希望在这新的一年里自强不息,变强,成为永远的学霸,令父母、同学、老师刮目相看。

2021年在这崭新的一年里,我有许多需要奋斗的期望。我的心愿就是改掉一切缺点,保持所有优点,考上的中学。在2021年,我希望我可以按着我的宏图大略让我可以令别人刮目相看。我要努力,我要奋起,在2021年大显身手。我要挣脱电子产品的诱惑,增强学习的意志在2021年冲刺学习加油!

2020年,永远的走了,变成了脑海中甜蜜的怀念;2021年终于诞生了,我要力挽狂澜,做的自己!

总结2020展望2021初中作文800字五时光飞逝,岁月如歌,时光老人的脚步匆匆……

在2020年,曾记得我们还在榕树下嬉戏,放声大唱;曾记得我们还无忧无虑,整日上街shopping;曾记得我们还一起诉说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梦想的追求;曾记得我们还在上课时传小纸条,说着悄悄话……无数的过去,如今已成了我们的回忆。

充满青春、充满活力的2020转瞬即逝,随着新年的钟声,满载机遇、满载梦想的2021向我们翩翩走来。

在崭新的2021年,我们有着新的希望和新的追求。2021年,我们即将迎来我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考。2021年,我又长大了一岁,我要帮助家人分担一切家务。2021年,我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开始我新的学习和新的生活。

未来的生活谁也无法预料,但我知道这一年我应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激动,紧张,害怕,不安,担心,期待……也许这些词语都不足以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吧!或许面对考试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发挥出你最棒的水平吧!新年的心愿有许多许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考进一所好的高中。为了这个愿望,我一直努力着……

为了考进一所好的中学,我改掉了以前做事拖拖拉拉的习惯;为了考进一所好的中学,我每天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为了考进一所好的中学,我不似初一、初二那样的懒散、整日无所事事;为了考进一所好的中学,我努力补习我薄弱的理科;为了考进一所好的中学,我开始每天锻炼,为了提高我的体育成绩;为了考进一所好的中学,我开始背历史和政治,为了弥补我初二时丢失的地理和生物分……

2021年,这是全新的一年,回望2020,展望2021,让我们挥洒汗水,放飞梦想,用歌声来迎接这崭新的一年!

第7篇

我们只有马上投入到学习的行动中去,尝试去背一首诗,解一道题,才能够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父亲的茶阅读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的茶(1)谷雨后,同事们纷纷喝上了新茶。大家见面多了一事:评茶。你看看我的茶杯,我看看你的茶杯,比较着形色味,打听着各自茶叶的来头、价格。

(2)我还在喝陈茶。我的新茶已经到了,但我仍然喝着陈茶。

(3)这茶是父亲过年时送给我的,用两层方便袋扎着。这茶是父亲一个人从山上一片一片摘下来的,又一个人摸着黑、锅上一把锅下一把炒出来的。

(4)父亲七十好几的人了。我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把它喝完,不能糟蹋掉。

(5)父亲的茶叫“炒青“”,样子不好看,没有专业的炒茶机,全是手工做的。采下山的鲜叶,当晚就要炒,采茶炒茶是连轴转的,格外地累人。

(6)鲜茶,先放在锅里杀青,锅就是做饭的大锅;然后放在匾子里搓揉,直到揉出“汗”,匾子是平常晒粮食的匾子;最后,再放进铁锅里焙干,铁锅烧得发红。我曾伸手进锅里翻炒,被烫得龇牙咧嘴。父亲的手是老手,不怕烫,烫也没法子。他教我以茶翻茶,抓住就放,动作要快。

(7)茶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茶叶的颜色有些旧了,那是故乡泥土的颜色;茶叶的形状有些粗大,那故乡茶山的形状;茶叶的香气有些走了,那是故乡平淡的风的气味。天天捧着它,看着它,饮着它,天天就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父母的身旁。茶叶是一条故乡的小路,带我回家。

(8)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我家屋后壮硕的大山上,那层层的茶园。

(9)这茶园跟我的岁数相仿,最早是集体的,后来,每家分了一块。随着我的上学、姐姐的出嫁,我们都迁走了户口,每走一个,就要放掉一垄至两垄,最后只剩下父母两人有限的几垄了。靠山顶的,茶的品质好,但父母都先后放了它们,留着山腰和山脚的。他们岁数大了,爬不动那么高的地方。

(10)靠山顶的地方,还有我家的几棵茶,2003年4月13日下午,母亲就是为采这几棵茶而倒下的,再也没能起来。后来,医生告诉我,山高也是诱发脑溢血的一个原因。

(11)母亲去世后,那几棵茶,父亲再也没去采过,不知它们现在怎么样了。

(12)我常常想:母亲要是活到现在,该是个什么样子;有了母亲,我的生活又该是个什么样子。我现在脑海中,还是她最后一次送鸡蛋来的样子,吃过饭匆匆回家摘茶的样子,突发脑溢血昏倒在茶山上被七手八脚抬下来的样子。母亲走的时候,指甲缝里尽是茶绿,脚上面沾了很多新鲜的黄泥。

(13)有一年清明,我突然心血来潮,骑车回家。到家时是晌午时分。大门锁着,门口的索上晾着几件湿衣裳,树阴下面,一只母鸡带着一团一团鹅黄的小鸡苗。我知道,他们下田去了。再看大门上有父亲的“留言”,粉笔字:“我们在畚箕洼锄麻草,钥匙在老地方,早饭在锅里。”我找到钥匙,开了门,放下东西。拖开锅盖,锅里面熏着一碗饭,一碗熟菜,熟菜上有两只煮鸡蛋。

(14)父母怎么知道我要回来?

(15)他们是不知道我回来的,他们只是准备着我回来,他们清明前好些天都在思默这件事,他们是盼望着的。父母对于子女一生都是盼望着的,都是随时准备着的。 (选自《散文》09年第8期,有删改)

1、第2段作者说,“我的新茶已经到了,但我仍然喝着陈茶”,根据下文,分条概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文字表达有什么特点?请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方面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2段中划线的句子是细节描写,请赏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作者说,“父母对于子女一生都是盼望着的,都是随时准备着的”,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它是父亲炒好送来的,包含着父亲的心血;

它体现着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思念;它寄托着我对父亲的思念和感谢;它寄托着我对故乡的怀念。(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从表达方式上看,是抒情;

从修辞上看,使用了排比和比喻(比喻:茶叶是一条通往故乡的小路。排比举例略);

从句式上看,整齐中富有变化。生动形象,情感真挚,表现了我对故乡和父母的深切怀念。(意对即可)

3、表现了母亲一生勤劳,一生操劳;

表达了我的悲伤、痛苦和思念。(意对即可)

4、“略”。

第8篇

【读・名作一】

窗前的母亲

文/肖复兴

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倚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探究思考:写母亲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本文为什么单单选择写窗前的母亲?

【读・名作二】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文/朱成玉

门半开半闭,如秋之眸。

立秋了,吃过这些饺子,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却依旧明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有变,一如既往,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的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惬意的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这一本书的历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泪水,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树叶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些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叶子,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命题坊】

1.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祖母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中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2.根据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作者在文中两处写到“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9篇

写春联

赵富

每当腊月来到家门槛,村子处处便嗅到年的喷喷香味,小宅内外便洋溢着年的浓郁氛围;一到廿九早晨,家家户户的木门外面,便张贴出贺年的鲜红对联、彩色挂钱、方方“倒福”大字,一下子把年推到极致。每当这个时候,我望着外门上醒目的大红对子、福字及飘摆的挂钱,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一串串写对联的往事。

那是小时候,家乡文化还很落后,整个屯子也没有几个识字的人;即使星崩几个识字的人,也是斗大字不识一麻袋。当年,我家东院有个外号叫张大个子的人,因识几个字便成了村子的“老学究”。左右邻居谁家的孩子惊着、吓着了,便请他去用毛笔蘸朱砂写幅“聚魂马”,写完口里还不知念叨句啥嗑,并还吹上几口“仙气”,真有点乌嘛叨的架式。可每到年关,“老学究”便成了香饽饽,全屯子排号请他到家写对联,一时成了村里人心中的“圣人”。

记得我念小学一年级时,临近大年的前几天,父亲去东院请“老学究”写对联,等排号到我家已是下午了。父亲打开大红纸,裁好对联纸条和福字纸块;母亲放上炕桌,桌面擦了几遍,又把开水和“蛤蚂头”备好;我也上前帮忙,把砚放到桌上,拿墨块研了起来。一会,“老学究”来了,脱鞋上炕双腿盘在桌前,一副老花镜用绳代替镜腿挂在耳朵上,那架式很酷,很派。虽然他写的很慢,但却很认真。我认得那付对联的字写的是:“福如东海长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其实,对联写的并不多,但也很大一会时间才写完,可我们全家都站在地下恭维地陪着。送走“老学究”之后,我数了下对联数量,共计两副门对联(含横批、福字),还有抬头见喜、出门见喜、肥猪满圈、金鸟满架等单条幅。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着外人给自个家写对联,在当时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直到现在想起此事似乎还就在眼前一样。

时间一晃我念到了小学三年级,老师也教了一段时间的毛笔临摹课。每当我手里拿起毛笔,心里就想起每年过年请“老学究”写对联的情景,后来似乎觉得这可能是鼓励我写好毛笔字的动力。在这年过大年的前几天,我跟父亲说:“今年过年的对联不用请‘老学究’了。”父亲不解地瞅我。我回答:“我来写。”父亲先疑惑后高兴,把大红纸买回裁好,母亲帮放桌子忙活,我终于能代替“老学究”给自个家写对联了,这种高兴的心情是难能用语言表述的。写的时间并不长,我就写完原“老学究”写对联的所有内容。父亲、母亲并不在乎字体好坏,而特高兴的是,他的孩子一夜间好象出息了老大一节,能写对联了!晚上,母亲又特意加了两道菜,父亲说是祝贺我。这是我第一次写对联的印象,而第一次自个写对联远比第一次看“老学究”写对联时的印象要超出多少倍呀。直到今天,我还是尊重我那时幼稚的“英明决定”是无比正确。

其实,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当时我对“对联”其含义是可能理解的。只是能写而已,但还不一定写好。不过,凭着一种执着,我从小学写到中学,又从中学写到农村,从农村写到城市,便逐渐领会些联语的要领和妙处,但也只是一技半节,没有深入研究过。回乡务农后,左邻右舍开始请我写对联,而且把纸拿到我家就可。当然,字写得比第一次好了,内容也比第一次丰富了,对联句子的要求也严格了,并还真受到过村里人的几次夸奖。这当儿,我的心境有了升华,从第一次亲眼看着人家写对联,到第一次自个给自家写对联,又到第一次给别人家写对联,其环境、意境、理解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似乎视野逐渐深一些、远一些、宽一些、广一些。每当我看到一副副从自个手中写出去的对联时,确实给自个过年的心情又增添几分喜气和充实。

家房后小园边的草,一青一黄地四季轮回着。时间又一晃,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虽然离开家乡三十余载,但我还怀念着在乡下写对联的那段美好时光。其中有几次回乡下在父母身旁过年时,看到农村过年的对联也不用手写了,在街上买回一叠现成的,纸质好,字体好,又配图,还有金字,即便宜,又漂亮。而回到城里,就更不用说了,各种类、各形式的对联应有尽有,早就看不见过年时手写对联的影踪了。面对眼前对联的“新旧交替”现象,我只能几声叹息和惋惜,瞬间的心似乎滴了几滴血,象有种文化的消失似的,正在剌疼、伤害着我的心。

2013,年到了。我漫步在街上。无意中走近市场边,道两侧的人行道上摆满春联、福字、挂钱,花花绿绿,好大一片。“便宜了,便宜了,对联便宜了,”小贩子的叫喝声不断;挑选春联的人,有城里的,有乡下的,一拨一拨的不断捻。偶间,我在铺满春联的地上,发现一副特殊的对联;一看便知是手写的,狂草体,书法写的好,象一幅艺术字帖。不过,这副联开始无人问津,但最后还真被一个年龄大一点的人买走了。我的心由冰凉到缓暖,手写对联被人选走了,也是对我的心是个最大安慰。此时,我想到,近些年的春联市场,手写的对联确实逐渐失去宠儿的优势,这门文化瑰宝的书法艺术,也临近离我们远去的危境。而愈是这个时候,我这颗心愈是纠结,愈是怀念那“手书对联”的璀灿时代。

2013-1-26

第10篇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qi3)门槛(kan3)过瘾(yin3)凑(cou4)齐

酬(chou2)谢煨炖(wei1dun4)两颊(jja2)家醅(pei1)

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二、导人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作者简介: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

家乡浓浓的感情。

例如:

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②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④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⑤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⑥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五、拓展训练

(一)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

这两句写的是羁旅之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更是道出了苏轼对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给了天下人最诚挚的祝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三)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六、小结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七、布置作业

第11篇

【片段一】读在课题处――未成曲调先有情(薛法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齐读课题)

师: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

生(齐答):我。

师: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我”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才对”读成重音。

师:(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师:“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师:这样读就不对了。(众笑)把“不”字放句子的前面点,再说一遍。

生: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师:这样读就对了。还可以怎么读?

生: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生: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这样读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用法就不一样。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赏析】文章的题目,作者都是仔细斟酌、认真推敲才定的,或蕴涵了文章思想的精华,或阐明了文本事物间的关系,或点明了课文内容的主旨……它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教师认为,课题有什么好读的?在此指导朗读那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课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要把它读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读好了,学生会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读不好,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课堂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特级教师薛法根善于挖掘和发现题目的佳处,引导学生思维、探索、联想,通过指导学生说题目中“自豪”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看似无心,实是有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把他们引入读书的天堂,使之产生阅读的主动性,提高阅读的内驱力,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很好地完成了从课题到课文内容的过渡。

【片段二】读在难点处――拨开云雾见天日(贾志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几乎都是通过对话、人物语言写出来的。写人物语言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边、省略了提示语。为什么写人物语言要有四种?有学生说,写人物语言“说”后面都要加冒号和引号。真是这样吗?现在给你三个“说”字,请你们在“说”后边加上标点。看看说后面是不是都是冒号。(生板演)

师:很好。提示语在前,用冒号、引号。起什么作用?起提示作用。提示语在中间,逗号,起什么作用?停顿一下,话说了一半,后面还有话。提示语在后边,用句号表示结束,话完了。提示语可以省略,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读者读了之后,不会搞错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们到课文中找找这几种形式的句子。(生完成任务)

师:第一种形式的句子。

生:在第一段,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第二种形式的句子。

生:“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师:第三种形式的句子。

生:第八段,“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第二种形式的句子在哪儿呢?(生个人读、齐读:“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用第一种形式来读这句话。

生(齐):母亲嚷着:“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用第三种形式读。

生(齐):“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母亲嚷着。

师:用第四种形式读。

生(齐):“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赏析】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进行品词析句,而提示语在教学中则很容易被忽略,这不仅导致了学生对人物的内心缺乏了解,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会有失偏颇,还会导致学生在作文中不会正确运用。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贾老师充分认识到提示语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后及时总结和提炼,实现了从文本内容到表达形式的转化,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为学习写作做好了铺垫。更巧妙的是贾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再次引导学生回到文中找读相关的句子,既是读的训练,也是说的训练,更是方法的体验和内化。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语文知识训练,同时也将课文中的难点一一化解。正是这种“不知不觉”,才体现出贾老师至高的教学境界。因此,引导学生读在课文的难点处,只需要教师稍稍点拨,难点就会各个击破。

【片段三】读在情深处――于细微处见真情(于永正《秋天的怀念》)

师:下面让我们聚焦这些细节。透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母爱究竟是什么。母亲看到儿子砸玻璃、摔东西,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为什么躲得远远的不让儿子看见?

生:因为她怕儿子的心灵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师:还有吗?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

生:母亲想让儿子把心中的苦发泄出来。

师:说得真好。“泄”字保留,这个“发”字改一下。

生:宣泄。

师:送给他掌声。是啊,母亲知道儿子这时候需要宣泄。一个“躲”字说明母亲对儿子怎样?

生:说明母亲对儿子非常了解。

师:非常好,能不能换一个字?

生:理解。

师:掌声。也把掌声送给他(指前一个同学)。没有你的了解就没有他的理解。透过一个“躲”字可以看出,母爱是理解。泰戈尔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任何爱都包含着理解。把书拿起来,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以各种方法读)

师:我们再来看看“挡”字,谁来找出句子读读?

生:“那天……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师:一个“挡”字告诉我们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挡住窗外的树叶飘落?

生:因为母亲不想让儿子看到落叶而悲伤。

师:是啊,还有谁来说?

生:因为母亲怕儿子看到落叶想到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

生:不让他看落叶而想让他看,是想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信心。

师:重新激起他对生活的信心。好,说得真好!古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一点芭蕉一点愁,一片秋叶一片秋。树叶黄了落下来,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身有残疾的史铁生一定会更加感到悲怆,甚至绝望。母亲最知道儿子的心事,所以她把窗户给挡住了,不让他看到衰败的景象,而要带他去看。她挡住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生:挡住了悲伤,留下了希望。

师:把“悲伤”换一个词。

生:绝望。

师:挡住了儿子的绝望,留下了希望。母爱是呵护,母爱是引导。请大家读出这种感情。

第12篇

他平静地叙述着自己还不到20岁的人生:一出生就没有下地走过路,被医生判断活不到五岁,家人多次收到病危通知书。

震动我的,是他写道:“命运嘛!休道公平!”

这句话史铁生也说过。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抱怨过自己承担的比他人多,获得的却比别人少。然而面对史铁生,面对程浩,我们并没有资格妄论命运。

“这往下,你必须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不管怎么样。因为除此之外,这世界上没有你赖以存活之路,为此你自己一定要理解真正的顽强是怎么回事。”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这样写道。

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少年,除此之外,程浩没有其他的选择。

我曾经试图揣摩和代入程浩的命运,去模拟病榻上度过的童年与青春、去想象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面对的崭新的疼痛。我发现,自己能够想象的,只有肉体崩坏带来的痛苦,却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他的心理活动:每天晚上睡去之前对第二天能否醒来的忐忑、每早起床看到太阳依旧升起的喜悦、他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以及敏感地察觉到母亲对这种感激愧疚的反应时,心中涌起的复杂情绪。

——这么多微小的涟漪,是他人完全无法想象的。而最悲哀的是,连身边最亲的人都无法感受。

程浩身边最亲的人,大概是他的母亲。他把医生预言的死亡时间推后了15年,他的母亲常常把这称为奇迹。

程浩却说:“老妈特别喜欢把这些没有变成现实的预言挂在嘴上,就好像奇迹说得多了,就会真的发生奇迹一样。”

很多人会用“积极”“乐观”去形容程浩,但我想,这都是旁人想当然的想法,轻率得近乎粗暴。奇迹也好,希望也罢,这些都是疗效甚微的镇痛剂,敏感如程浩,怎么可能轻易被这些词说服?

大象死前半个月,会意识到死亡已经找上来,然后孤独地、平静地面向它、走向它,这是动物性的生命本能。

死亡、恐惧,当我们谈论这些词语时,我们在讨论遥远的时空以外、目光尽头的一件事物。对程浩而言,那却是生活里扑面而来的每个细节。

有网友看到程浩的文章,回复道:“还是活下去最重要!”

有两种层面的活着,一种是单纯生命的延续,是再多一轮的心跳与呼吸,再多吃一口饭,多睡一觉,并且醒来;另一种层面的活着,是像一个活人一样活下去。

这就是电影《1942》与小说《活着》的区别。前者只是要活下来,受尽也要活着。后者是不仅活着,还要笑着活下来——哪怕是苦笑,不仅活着,还不时要和命运开个粗鲁的玩笑。

活下去,本身并没有什么牛逼之处,不过是向命运乞讨一个容身之处而已。而程浩,是少有的像活人一样活着的人,他能每天每分每秒都意识到自己活着。

程浩给自己制定了每天必须阅读十万字的计划。他上午阅读、下午写作。读书是在网络上读电子书,写作是用鼠标点击屏幕上的软键盘。他有着12小时阅读二十一万字的读书记录。

程浩在“知乎”上回答过很多关于读书的问题,回答问题时,他有种不符合年龄的严厉以及不容置喙。他批评生活态度浮躁的人,读不进书的人。

这种严厉,我总觉得超乎于教导,而有种更深层面的怨悔。他看待每个人,并不仅仅看到此人的此时,而是此人人生的横剖面,生命时钟经历过的每一秒,他看到的是人生命结束之前的每一秒。

“为什么不抓紧让每一秒都有意义?”我仿佛看到程浩在文字背后的诘问。

我们的人生或许都比他长,他不敢浪费的每一分每一秒,却被我们轻易地置弃、荒废。他感激的每一天升起的太阳,打在身上的阳光的温暖的味道,却被我们抱怨和诅咒。程浩是不平的,也是委屈的。

程浩的日记里写道:“我在不停地解答别人的问题。别人迷惘时,我在不停地指路。我要顾忌到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人,我这样也很累,但我很充实。”

在写下这个句子之后,程浩再也没有写一个字,三个月后,他去世了。

去世之后,很多网友才开始浏览程浩的文章、问答,开始在他的微博评论里留下感慨的话语。

在此之前,微博上有一个ID叫做“走饭”的网友,一个女大学生,因为抑郁症自杀了。她的微博可爱、有趣、机智,可每句话又都隐隐有些悲哀,像是深海发出的一种渺茫的求救。

走饭走了之后,很多人开始一条条翻阅她的微博,怀念、惋惜。对于程浩也是,逝者已逝,生者才开始翻阅他们的人生。

我在想,死亡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死者而言,死亡只有终结的意义。可是也因为死亡,死者的存在才再次被发现,他们的言语显得如此富有重量,他们活过的瞬间显得如此的鲜活,他们的意义变得重要,甚至超过生前好几百倍。

死亡,只有对于生者才有意义。

程浩说:“励志这个词,现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糟蹋了。”他大概也不喜欢别人从自己20年的人生经历上得出“励志”两个字的结论吧。如果“志”需要被“励”才能存在的话,那这“志”恐怕也是虚伪不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