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虫害防治

农业虫害防治

时间:2023-05-29 18:20: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虫害防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虫害防治

第1篇

关键词:烟雾机,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

 

随着近年来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很多地方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了规模化的种植园,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也越来越多了。随着人们生活提高对农副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规模化的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这对防治病虫害的施药机械和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做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很多地方都还在使用手动的喷雾器,应用的是常规喷雾法来防治病虫害,此法已不在适应当今注意环保的形势,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副产品的产品质量。笔者以某研究机构实验使用的lh系列烟雾机为例来说明热烟雾技术在黄瓜、番茄、茄子、苹果等果蔬上进行试验和示范的方法、过程和效果。笔者认为,经过试验,热烟雾技术如果使用得法,不禁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喷雾防治方法上的费工、费时和用药量大的弊病,还可以有有效提高效果、不污染环境、不诱发病虫害等好处。

1.热烟雾机的工作原理

热烟雾机是一种可以烟雾化药液的新型施药机械,运用火箭发射装置中的发动机制动原理制造,是通过其内部发动机的脉冲燃烧喷气而制造。它燃烧汽油,然后发动机可以产生高温气流,气流将流经的农业用药液烟雾化然后挥洒出去以达到除去虫害的效果。从实践来看,其挥洒的药液弥漫性好,能够散播到各个方位而不留死角,所以无论是效果还是便捷性等方面都比传统的施药机械效率高。

2.施药技术

2.1农药的选择

适宜的农药形态可以是乳状、水液和部分可湿性粉剂,最好是用乳剂为宜。一般来说,水液和乳剂要按常规量使用,可湿性粉剂每升烟雾应该限量在100克之内。

2.2烟雾剂

烟雾剂是专业农药公司研制的施药溶剂,比传统烟雾机使用的柴油、发烟剂更加环保和安全,每亩使用量大概在1升左右。

2.3烟雾剂与农药的配用方法和程序(以每1亩为例)

1)先将1升烟雾剂摇匀,然后倒入专用容器内;

2)把农药中的乳剂、水液按每亩规定的配给用量倒入,可湿性粉剂加入等量水搅拌均匀后倒入;

3)在烟雾剂和乳剂、水液、可湿性粉剂等药品按照上述程序充分搅拌后,在沉淀2分钟后倒入烟雾机的药箱然后就可以喷施了。

2.4喷施的合适时间

在晴天,一般是早晨和傍晚喷施;在阴天和雨天,全天都可以喷施,当然,最好在傍晚闭棚喷施,这样可以保证人身安全和药品的效益最大。

2.5施药方法

喷施时是完全在棚内进行的,建议用退行喷施法以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可以以每分钟6-8米的速度由离门最远处向门口方向移动,直至退出出口。当然,也可以把烟雾机放置在门口,直接向棚内喷施烟雾。如果是多人同时进行烟雾喷施,方法和程序参见下面的第四节,会专门论述注意事项和方法、过程。免费论文。

2.6注意事项

1)喷施时候手的动作要缓慢有序,并在每块要喷施的地方都喷施均匀,不能过急、过快、喷洒不均;

2)由于使用的是热烟雾技术,喷施机器喷出的烟雾温度高,所以喷口距离作物的适当距离一般0.5米左右,可以适当向上,以避免叶片灼伤;

3.热烟雾技术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过程

在多人同时进行热烟雾喷施时,因为现场的烟雾可能过大、器械工作的噪音源过多,使得操作人员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当前的位置和与比邻工作人员的位置,也就无法撤离作业面或了解其它人员的撤离情况,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也影响了用药的效果。免费论文。如何保证足够的烟雾量和保障操作人员安全撤离作业面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在具体的热烟雾喷施实践工作中,摸索了一种多人同时实施热烟雾作业,并安全撤离作业面的方法。

3.1方法

3.1.1器械和人员

认真检查每台器械,确保其工作性能和状态正常、燃料和药量充足,在同步作业时不会因为器械的性能或故障而中断工作。充分了解和熟悉现场环境,按照现场的环境条件和工作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目标、现场环境、操作要求的培训。

3.1.2 操作方法

(1)将工作区域按方向划分成不同的小块,每个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区域内施工;操作方法(2)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工作人员轮流进行施烟雾的操作;操作方法(3)所有工作人员按两人或三人一组进行编组,约定行动路线的起点、终点和行进的方向;间歇的时间或距离;补给燃料和药物的地点;统一操作的指令。免费论文。

3.2结果

相邻区域间,因不能明确界定范围,每个操作人员均以各自认为安全的距离进行施工,造成局部烟雾不均匀或缺漏施工面,且无法确定所有的操作人员是否已经撤离工作面,中止了该法的操作。操作人员轮替交接过程的时间长,每次交接处均选在操作人员认为安全的距离进行,造成烟雾量少,不均匀,且施放烟雾的作业面小,不符合施烟雾作业的质量要求。

4.效果分析

2008年春季以来,我们使用热烟雾机在研究机构实验用蔬菜大棚中进行实验,还在一个原种油桃大棚中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2年来累计开展田间防效试验550亩次左右,防治效果较好。有很多户农民种植的越冬栽茄子,其菜场里面的白粉虱病虫害特别严重,2008年春季使用热烟雾机连续防治3次,每次间隔5-7天,把白粉虱的发生控制在较低水平;在原种场的大棚油桃除病害中,2009年春使用热烟雾机防治蚜虫,一次防效即达90%以上。不仅省工省水,而且省药1/3左右,同时减少了棚内湿度,避免了因过湿诱发病虫害发生,经济、生态效益均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良, 王志青. 常温烟雾机[J]. 农机科技推广, 2009, (08) :56.

[2]黄超,莫庆华,王天昆. 大型空间多人同时进行热烟雾作业的安全性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 2009,(07) .

[3]傅泽田, 王俊, 祁力钧, 王洪涛.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气流速度场模拟及试验验证[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01) .

第2篇

一、西北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 

西北地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代表地区,西北地域辽阔,属于半干旱自然气候,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繁多,是国家农业经济链中的重要一环。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发达,但同时病虫害危害情况也较为严重,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该病虫害的主要类型:黄萎病、白粉病、叶霉病等。农作物发病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蚜虫、斑潜蝇、白粉虱等。新疆整体降雨量少,因此空气湿度很难控制,这也是大面积病虫害发生的次要原因。 

二、病害传播途径与防治措施 

1.空气中传染 

新疆设施农业病害发生的原因为:在不同时间段的日光照射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为空气病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因此病害传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湿。所以,可通过开窗换气、膜下滴灌、取暖加温等措施改变设施内的湿度,抑制病害的发生。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也会发生病害,因此需要加强日光温室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控管理。 

2.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农业病害的发生,可以在病害频发的区域种植一些具有较强抵抗力的作物,同时人为创造农作物生长的适应条件,降低作物病害发生频率。如果没有抗病性较强的作物品种,可以优先选择一些相对抗病性较强的作物作为代表种植,也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率。采用烟剂、熏蒸剂等剂型对相对密闭环境中的栽培作物防病也有一定作用,在傍晚进行喷雾增加室内湿度,使保护设施密闭一夜,对防病效果较好。 

3.土壤传染性病害及防治措施 

如果大棚内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少,并且采用连坐的栽培方式,那么土壤传播病害的可能性就会升高。在病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生态防治,能够有效的降低病害的危害程度。通常用增施有机肥与轮作的方式提高地力,人为创造有益微生物繁衍生息的土壤环境。除此之外农作物病害还可以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因此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无菌杀毒,使土壤不具备病害发生与传播的条件。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在夏季进行土壤深翻后曝晒,消毒效果较好。还可以对种子用药剂浸种、干热法、种子包衣等方法消毒。 

三、设施蔬菜中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大棚内种植农作物也会受到虫害的影响,室内虫害的主要类型有:菜蚜虫、蔬菜叶螨和棉铃虫。 

1.菜蚜防治 

可采用天敌控制措施,菜蚜虫的天敌为草蛉与瓢虫,所以可以选择适当增减草蛉与瓢虫的数量,来控制菜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以瓢虫为例,一般情况下,一只瓢虫一天可以吃掉200只左右的蚜虫。所以温室内蚜瓢比例在为200∶1以下,就可控制菜蚜的为害。应用无公害且显效的有效防治技术黄板诱蚜或银灰色反光地膜驱蚜技术诱杀菜蚜。化学防治方面:使用吡虫啉、蚜必治等药剂,要严格按说明控制使用剂量。 

2.蔬菜叶螨防治 

对叶螨虫对豆瓜类作物的危害较为严重,红蜘蛛应该在5月份以前进行消灭。 

农业防治:红蜘蛛越冬的杂草在越冬前彻底清除,深度耕翻土地,将越冬的红蜘蛛压在17~20厘米深处的土下将其杀死。化学防治:使用赛白净、阿维菌素、克螨特等专用杀螨剂。 

3.棉铃虫防治 

若发现新的虫食痕迹和虫类,通常附有卵和龄幼虫。通过杀虫灯或通过BT生物杀虫剂严密捕杀。虫蛀果要及时摘除,控制虫害的扩大。 

四、植物病害植物病害分为生理性病害与病理性病害。 

1.病理性病害与生理性病害的比较从发病特点、与土壤肥力和土壤类型的关系、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三方面比较。 

(1)发病特点病理病一般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生理病无发病中心,以散发为多。 

(2)与土壤关系病理病与土壤类型、特性大多无特殊的关系,但与肥力水平有关,通常有以肥田多发的倾向。生理病与土壤类型、特性有明显的关系,土壤类型不同。发病与正常截然不同,不同肥力的土壤都可发生,但以瘠薄土壤多發。 

(3)与天气关系病理病一般以阴霾多湿的天气多发,群体郁蔽时更甚。生理病与地表面湿度关系不大,但土壤长期干旱或渍水,可促发某些生理病。 

2.生理性病害发生的原因 

农业设备具有固定性和多栽培利用率的特征,所以农业种植人员通常会对自然生理性病害缺少防治措施,从而使蔬菜的生理性病害发生的频率升高。蔬菜生理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设施地相对较稳定,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种类单一,对种植土地经常性的重复利用,使土壤中的养分缺失严重,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衡,土壤内部稀有元素减少,不能满足农作物日常生长所需营养需求,因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病害威胁。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温度、湿度控制工作管理不到位。 

3.生理性病害的表现蔬菜的歪果、裂果、畸形,非病理性的减产。蔬菜的黄化,焦枯,生长衰退,植株生长受抑制等。 

4.生理病害的防治方法 

植物的生理性病害大多是由于缺素所致,用农药是无法治愈的,只有采取给土壤补足植物所需要的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即实施“全营养施肥”的方法才能得到解决。有些是温度影响的,在温室作物的各个生长时期,严格按照作物所需的温度控制设施内的温度可以防止有些生理病害的发生。 

五、结语 

总而言之,重视设施农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有效的农业管理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日常的监测与管理,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新疆设施农业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农业种植业应该结合科技手段,推广绿色种植理念,实行健康防治技术,既保证农民的成本收益,同时也可以促进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峰,王春景,韩大勇,王力. 浅谈设施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防治[J].西北农业科学,2015(01)33-35. 

[2]徐芳.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6(24)182-183. 

第3篇

关键词:农业生态园;烟熏剂;防治

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高温、高湿、高密度和倒茬困难等,致使生态园内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病虫害治理困难。运用常规喷雾法防治,不仅操作不便,且受天气状况限制,还会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而采用烟雾剂防治,烟剂点燃仅需10 min左右便可完成施药操作,不受天气条件限制,既省工、省时,又不增加空气湿度,防治效果比喷雾法提高30%~50%,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选择高效、低毒的熏蒸剂还能达到安全环保、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目前市面上的病虫害烟雾熏蒸剂有杀菌和杀虫两大类。近日,笔者针对农业生态园常见的几种病虫害,选择了不同熏蒸剂进行了对比试验。

1 杀菌类烟熏剂对比试验

1.1 供试试剂

10%百菌清烟剂、10%速克灵烟剂、10%腐霉利烟剂、15%杀毒矾烟剂。主要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菌核病,疫病和黑星病等,具体见表1。

1.2 药剂使用方法

1.2.1 百菌清烟剂

2种有效成分含量分别是45%和10%,主要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番茄早疫病,芹菜斑枯病等。667 m2每次用量250~500 g(因含量而定),每隔7~10 d熏蒸1次,一般连熏2~3次。

1.2.2 速克灵烟剂

有效成分含量为10%,主要防治蔬菜灰霉病。667 m2每次用量200~300 g,每隔7~10 d熏蒸1次,一般连熏2~3次。

1.2.3 杀毒矾烟剂

主要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对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防效显著。667 m2每次用量250~300 g,每隔7~10 d熏蒸1次,一般连熏2~3次。

1.2.4 腐霉利烟剂

有效成分含量为10%,主要防治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每667 m2每次用250~450 g,7~10 d施药1次。

烟雾剂在棚室中一般每667 m2摆放4~6处,燃放点距作物30 cm,下垫砖块或瓦片以防潮湿。烟剂点燃出烟后操作人员要迅速离开现场,密封棚室过夜,次日早晨通气。一般熏蒸时间不能少于6 h。

1.3 对比试验结果

针对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辣椒菌核病,采用百菌清烟剂、10%速克灵烟剂、10%腐霉利烟剂和杀毒矾烟剂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施药3次后,观察及测定植株的感染指数、温室内温湿度。

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病级及代表数值见表2。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发病最重的病情指数是100,完全无病是0。

调查结果见表3~5,结果表明:百菌清烟剂属于广谱抗菌类,对大多数病害都有一定防治效果,常作为预防用药。速克灵烟剂、腐霉利烟剂和杀毒矾烟剂能针对某种病害有目的的防治,效果好,见效快。

2 杀虫类烟熏剂对比试验

2.1 防治对象

用于防治温室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

2.2 供试试剂

30%虫螨净烟剂、10%敌敌畏烟剂、10%氯氰菊酯烟剂。

2.3 使用方法

在棚室中一般每667 m2摆放4~6处,燃放点距作物30 cm,下垫砖块或瓦片以防潮湿。烟剂点燃出烟后迅速离开现场,密封棚室过夜,次日早晨通气。一般熏蒸时间不能少于6 h。667 m2每次用量300~500 g,每隔5~7 d熏蒸1次,一般连熏2~3次。

2.4 对比试验结果

温室白粉虱属于嵌纹分布型,即在温室蔬菜上的分布呈疏密相间,因此采用”Z”字形抽样。针对温室白粉虱,采用30%虫螨净烟剂、10%敌敌畏烟剂、10%氯氰菊酯烟剂做对比试验,分别施药3次后,根据白粉虱有趋黄性的特点,采取黄板诱杀方法获得害虫的数量,统计结果见表6。

在利用黄板间接监测白粉虱成虫时,若发现成虫的数量达到0.25~0.50头/cm2时,应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若成虫的数量达到3~4头/cm2时应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

表6结果表明,3种烟熏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都很好,但是应保证温室的密闭性和防虫网的设置,这样才能保证温室内白粉虱的数目不构成危害。

3 小结

3.1 杀菌类烟熏剂中,百菌清烟剂属于广谱抗菌类,对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菌核病和黑星病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一般生产中常作为预防用药,在无病情或发病初期使用;10%速克灵烟剂针对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腐霉利烟剂和杀毒矾烟剂针对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2 杀虫类烟熏剂中,30%虫螨净烟剂、10%敌敌畏烟剂、10%氯氰菊酯烟剂对温室白粉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可以防治蚜虫和潜叶蝇等害虫。

3.3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容易出现病虫害的抗药性。为防止病虫害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可以几种烟熏剂交替使用,或者将防病防虫的烟熏剂一起使用,既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也可以节约成本。

4 烟雾剂使用注意事项

4.1 科学用药

确定防治对象,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程度,正确选择烟雾剂的品种。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提高用药效果。一般在病虫害发生初期用药效果最好。

计算好用药量,适量熏蒸,根据棚室空间大小确定用药量。熏蒸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或阴天,以便烟雾粒子下沉,提高防治效果。

4.2 安全用药

烟雾剂不能在露地使用,只能在室内点燃熏蒸,不能对水喷雾。可以和喷雾法配合、交替使用。在熏烟过程中,不能有明火。点燃后要迅速离开现场,次日通风换气后再入棚进行农事操作,以免发生中毒。

第4篇

关键词: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原则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0.02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是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病虫害防治是当前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农业工作者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加强生态平衡的创建,开展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主要是指在模拟自然生态体系的情况下,种植的作物更加多样化,传统种植单一作物容易形成统一的生态和资源条件,而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引起病虫危害。由于病虫种类少以及单一的生存环境,就导致益虫不能够很好的繁殖和生长,对病虫无法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种植要趋向于多样化,引入更多品种,丰富农业资源,构建一个均衡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的控制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多样性种植又分为时间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时间多样性主要是指掌握植物的种植时间以及准确的计算作物的收获时间等;空间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理空间的多样性、种植品种以及土壤的多样性。通过构建生态多样性,可以为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治。

2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取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并在选取之后及时的进行种子处理,在播种前让种子能够得到充足的晾晒,之后放在温水里面浸泡,最后挑出带有病虫的种子。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和制定栽培制度,播种时间要尽可能的避开病虫高发期,最好在虫害和益虫同步生长时,或是在不适合病虫生长时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后及时做好虫害药物的播撒,有效消灭病虫的根源。做好对田园的卫生等管理工作,保证种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对农业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我国农作物种植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切实有效的保持各方面能够均衡发展。在防治虫害之前,通过计算机准确的计算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最大限度值,当监测系统发现虫害已经超过了预定值就会自动预警,以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虫害发生的密度不大,危害性较小,就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从而节省人力和成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病虫进行防治,对于化学农药要避免施用过多,尽可能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治虫害。除此之外,从事农业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种植方式、改善土壤成分以及作物品种选择等,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运用化学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大量施用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将害虫灭杀,收效好但弊端很多。首先,化学农药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较多,如果人们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农作物,身体健康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危及生命;其次,采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河水等生态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同时,也完全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准则。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例如在种植有机农作物的区域,养殖鸡、鸭等以虫子为食的家禽,有效的防治虫害。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通过在灯光周围布网对昆虫进行捕杀,或者通过在农作物的周围用纱网给昆虫设置障碍等方式对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5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

在我国有机农业种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深入田间、深入群众以及深入研究三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与农民进行交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整理出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讲座、发放传单以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对科学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农业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对种植人员进行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合理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6结语

病虫害防治是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兵.浅谈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4).

[2] 李晓铭,霍凤团.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农家科技,2011,(04).

第5篇

为切实抓好我县粮食生产,进一步推进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到位率,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稳产,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就2011年我县水稻病虫统防统治作业环节补贴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补贴对象

补贴对象为接受植保合作社(包括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合作社)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民。为农户提供统防统治服务的植保合作社(包括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合作社)开展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要求在500亩以上、服务农户30户以上。

二、补贴原则和标准

1、采取“下达指标、据实结算”办法。根据省、市下达给我县统防统治实施面积计划,结合各镇(街、开发区)实际情况,核定下达2011年水稻植保统防统治面积指标(见附件1),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结算。

2、补贴标准:按参加病虫统防统治的面积,每亩补贴40元。

三、补贴方法

1、植保合作社(包括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合作社)与农民或村委签订水稻统防统治服务协议(见附件2)。

2、签约完成后及时将协议(包括签约农户明细表电子文挡)上报县农技总站,县农技总站对所签订的服务协议进行审查,确定协议作业面积。

3、由协议确定的接受补贴对象按季向所在镇(街、开发区)申请补贴资金,填写水稻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申请表(见附件3),镇(街、开发区)初审汇总后填写县水稻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申请汇总表(见附件4),附件3、4要求于9月5日前上报县农技总站。

4、县农技总站负责核实当季统防统治作业面积,在所在镇(街、开发区)及村张榜公示一周,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农业局、县财政局。

5、全年作业完成后,县农业局会同县财政局对统防统治情况及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按实下达补贴资金给各镇(街、开发区)。

6、各镇(街、开发区)根据实际情况下发补贴资金给享受补贴的对象。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切实抓好统防统治工作。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是构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各镇(街、开发区)要根据县下达的统防统治面积指标,认真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工作。积极组建、整合、发展植保合作社等植保服务组织,引导、带领植保服务组织面向广大农户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帮助植保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面积,努力确保我县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宣传,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农民信箱等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水稻病虫统防统治的意义与效果及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户对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工作的认同度。同时,广泛宣传统防统治的财政专项补贴政策,努力做到补贴政策家喻户晓。

第6篇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品种、种植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这种农业改造工作中,由于植物结构复杂、农业产品较多和耕作模式的多样造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新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历程回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以消灭病虫害为主要目标,而是将这些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到不致造成农作物危害的水平。同时,在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而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中概括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措施。在1975年,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目标和防本文由收集整理止措施成为被正式的确定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针。同时进一步的指出在工作中要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理防治等多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而达到经济、实用、安全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

二、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1、迁飞性病虫和偶发性病虫暴发频率增高

随着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变化,极端气候条件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迁飞性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连续多年大发生、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和生态危害。

2、次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水稻灰飞虱在多年以前还属于次要害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没有专门开展过防治工作,近几年已上升为本地区水稻上最主要病虫害之一。

3、新的检疫性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品种更新加快,新品种引进调出频繁,同时也加快了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烟粉虱、美州斑潜蝇等。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次我们国家和日本就“毒饺子”和“毒包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要消费食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怎样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从源头抓起,首先要管理好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如果在稻麦生产上投入大量的有机磷,甚至是违禁药品甲胺磷,或者是超量用药用肥,滥用农药化肥,那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种植管理习惯,更新知识,科学种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三降三提高”,即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几年,农业生态环境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病虫害随着环境和生态的变动而变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等条件下出现了各种新的病虫、草虫和新况,而原有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农作物综合防治力度,提高防治管理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抓住水稻某一生长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兼顾次要病虫害,在控制方面则采取多种手段,例如采取农业措施清洁田园,选择抗病抗长品种。轮作换茬,改变适应环境,延迟或提前播种错过(避开)病虫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化学防治措施则有交叉、轮换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很快产生抗性等合理用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要讲求综合控制,长效治理,降低药量药本,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多治,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省工、省时、省力、节本的

转贴于

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鱼、虾、蟹、畜禽的影响,又保证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四、配套技术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第7篇

关键词: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5-3083-03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pecialize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rops Diseases and Pests in Wuhan

ZHU Bo-hua1,LONG Yun-tian2,ZHU De-xiong3,TANG Shao-yun1, ZHANG Kai1, WANG Shuang-ning1

(1.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tation of Wuhan City, Wuhan 430016,China;

2. Wenhua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3. Soil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Station of Huangpi District, Wuhan 4303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anings,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 of specialize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rops diseases and pests in Wuhan, proposals for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such as policy support and multi-channel investing capital; focus on supporting to cultivate a dominant forc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support to enhance service ability; expanding business scope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t.

Key words: Wuhan; crops; diseases and pests; specialize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提升病虫灾害防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的重要支撑。随着现代都市农业和“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将进一步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1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重大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害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现阶段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方式,是“十二五”植保工作的重要任务。

1.1是应对农作物病虫害不断发生变化的态势,促进农业稳产、丰产的需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武汉市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多变,种植结构多样化。近年来,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纹枯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在武汉市发生范围广、危害重,西瓜病毒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病虫也传入武汉市,严重威胁武汉市农业生产安全。而这些病虫的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仅仅依靠单家独户的分散防治是难以做到的,只有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统防统治,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提高防控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危害损失,保障农业稳产丰产[1]。

1.2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促进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特别是在病虫害大发生年份,防治工作尤其难落实。这种现状为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了很大的市场。推进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器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而且可提供新的就业渠道,实现机手增收。

1.3可以促进科学用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武汉市目前农业生产仍以农民承包种植为主,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盲目、大量用药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而且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推进专业化防治,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统施”,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2]。

2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

武汉市农业发展方向为“两型”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长期以来都很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自2005年以来,武汉市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断总结统防统治工作经验基础上,整合购机补贴及家园建设行动项目资金,积极探索专业化防治组织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新模式,着力构建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应急防控机制,大力开展专业化防治试点示范,并按照典型示范,带动发展的思路,逐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2.1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各类专业化防治组织252个,其中机防队225个,机防队员2 310人,补贴购置机动喷雾器12 383台,覆盖作物包括水稻、油菜、棉花、玉米、蔬菜等,服务覆盖面积达30.08万hm2以上,其中全市水稻机防面积达60%以上。专业化防治杀虫效果达95%,防病效果达85%以上。据测算,水稻实施专业化防治比农民自主防治的效果提高15%以上,防治效率提高80%,平均减少2次用药,每公顷节省农药费用270元,节省人工费用450元,增加稻谷产值600元以上,平均每公顷水稻增产节支增收1 320元左右,全市增收13 728万元以上。

2.2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形式

目前武汉市专业化防治组织主要有5种形式:一是应急防控型。以街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主体,组建应急防治模式,在防治关键时期开展应急防治;二是村级组织型。以村委会为主体,组建集体防治模式,为本村或周边地区病虫统一防治服务;三是专业合作型。以协会、合作组织为主体,组建协会服务模式,对加入组织的农民提供优惠服务和对其他农民开展有偿服务;四是大户主导型。以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组建产业基地服务模式,主要服务生产基地,兼顾周边地区;五是配套服务型。以农药经营企业为主体,组建经营实体配套服务模式,建立群众植保机防组织。

2.3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方式

武汉市专业化防治组织本着“服务为主,自愿互利,合理收费”的原则,不断完善服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采取承包防治,通过阶段承包或全程承包等方式,由机手带药实行“五统一分”(即统一测报、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收费标准,分户防治),收取一定费用,每公顷按150~180元收取;二是采取代防代治,农民出药,机手施药,收取代治费,每公顷按90~120元收取;三是自防自治,购药、施药由龙头企业、种粮大户自己解决;四是统防统治,在应急防治的关键时刻,由政府统一调度,开展应急防控和救助防控,不收取任何费用。

3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不稳定,统防统治规模小,覆盖率低,防治对象大多限于水稻等作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资金投入不足

病虫害防治需要的植保器械前期投入很大,而病虫害属于生物灾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成灾性,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收益小、风险大,加之自身属于微利行业,经济基础还较薄弱,因此存在严重的经费不足问题。

3.2队伍不稳

虽然武汉市机动喷雾器数量达12 000多台,机防队达225个,但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少。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施用农药风险大,每年就防治几次,时间短,收入少,队伍稳定难。

3.3防治风险大

由于病虫害防治受多种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影响大,风险难把握。并且部分农户对病虫害达标防治认识不清,对防治效果要求过高,时常出现防效纠纷问题。

3.4大面积统防统治少

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制约了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有些农户存在惜本思想,不愿接受机防服务,只有在人手实在不足的情况下才聘请别人进行防治,使专业化防治工作大面积连片开展难度大,影响了专业化防治效率。

3.5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各乡镇农技中心实行“以钱养事”,技术人员少,职能多,田间调查时间难以保证,技术宣传、田间指导显得滞后,而村级没有农技员,使得机防组织适期防治、科学用药难度较大。

4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对策

随着现代都市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将建设专业化防治组织作为植保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这将是推进武汉市专业化防治发展的良好契机。

4.1争取政策支持,多渠道投入资金

一是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专业化防治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要争取固定的、长期的地方财政投入来扶持和稳定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争取上级业务部门专业防治的项目和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农作物病虫防控项目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从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等相关涉农资金中,重点支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与有关保险部门协商,争取办理专业防治有关保险。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采取措施,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中来。要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缓解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资金困难,促进专业化防治组织快速发展。

4.2重点扶持,培育主导力量

围绕武汉市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板块基地,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资金、技术、物资等扶持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农药经营实体、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及其他经营服务组织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具有特色、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组织,培育一批信誉高、服务优、防效好、有活力的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有发展规划、队伍稳定的植保专业合作社。一是落实有关政策。从植保器械、药剂、技术、信息等方面大力扶持,完善其服务方式、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增强发展活力,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的病虫害专业统治队伍,成为武汉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主导力量。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示范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专业防治的优势、做法和典型,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制定激励机制,重点对专业化统防统治先进单位及组织给予专项奖励。要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全面推进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4.3规范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一是帮助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运作,使其尽快走上合作社制度管理和公司模式经营之路[3]。按照“十有”标准建设(即有注册登记、有章程、有规章制度、有组织牌匾、有办公咨询场所、有联系电话、有专业机手、有高效施药机械、有病虫发生信息栏、有示范区),实行“四上墙”(即服务公约、服务方式、收费标准、机手姓名及联系方式上墙)。在植保服务上,实行动态管理和建立跟踪服务档案[4]。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对专业化防治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健全防效认定机制,避免防治中出现纠纷,促进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发展[5]。

4.4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服务能力

植保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与专业化合作组织建立紧密的业务指导关系,提高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制定病虫害防治预案。选择本地种植面积大、易于开展统防统治的农作物为重点,按照“统一监测预报,统一防治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防效评估”的原则制定防治预案。二是适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在防治适期前3~5 d将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传递到专业防治组织,并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三是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加快引进和推广先进、高效的机械,如担架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等。四是办好技术培训班。对专业化防治组织骨干成员集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施药器械使用及维修技术培训,使其达到“一能三会”标准,即:能维修机动喷雾器、会识别病虫、会正确施药、会检查防治效果。

4.5扩大经营范围,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周期短,季节性强,专业组织不能常年开展经营服务,可采取自立、兼并或联合其他合作社或组织等形式,通过向农户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来增加效益,如充实到农机专业化组织,可以从种到收实行机械化作业;充实到农药经销企业,可以实现供药、防治一体化;充实到农技服务中心,达到既开放卖药,又现场治病,可以实现病虫测报、田间防治一条龙服务。通过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才能稳定专业化防治队伍,有经济实力提高病虫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对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1]。

参考文献:

[1] 向子钧.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之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1(1):42-44.

[2] 黄光鹏,黄文九,贾雄兵.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思路探讨[A].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安全与现代植保[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5-19.

[3] 冀菊梅,郝兆宏,染晓青,等.洛南县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A].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安全与现代植保[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3-25.

第8篇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 防治技术 研究 进展

中图分类号:S435.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71-01

引言:米饭是人们饭桌上非常常见的主食,这种主食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而且易于消化。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是世界上水稻文化的起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水稻生产产量最多的国家。纵观现代,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展,水稻种植领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水稻实际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较大面积的病虫害,这一情况会严重损害水稻的生产产量与生产质量。如何结合水稻生产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我国水稻种植领域现阶段发展需要重点思考内容。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进行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

(一)国外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为关注,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为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也提出了很多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生态防治手段。避免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应用大量的化学药剂,积极进行生态化水稻生产建设。国外有关生态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成果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典型,国家发展过程中对水稻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生活的需求,美国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投入了较大资源,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生物防治、遗传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可观成绩。在保证不会对自然环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国内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我国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科研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也取得了很多可观性进步。现阶段,可以抗病毒水稻品种选择、水稻病虫害检测预控、病虫害产生实质原因研究等方面都逐渐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水稻作为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经济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水稻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稻农业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势中。为了提升水稻生产产量,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水稻种植人员任然更多的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我国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还不够成熟化,这也是我国水稻种植领域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面临的新问题分析

(一)水稻品种和多元化导致新型病虫发生

社会经济市场对水稻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性,致使我国水稻种植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使得优质、多抗水稻品种培育较为落后。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对象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且在长时间化学药剂病虫害防治模式下,多种病虫害抗药性逐渐增强,以往应用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水稻栽培种植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稻瘟病、白叶枯等较为严重的水稻病虫害频繁发生,对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提升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变致使病虫害新情况出现

为了克服重迎茬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 通常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镶嵌、 轮作种植。然而,不同作物生态环境的多样化致使病虫等有害生物频繁流通, 单一病虫或单一作物为单元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不再适用,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稻区病虫害发生的新规律已迫在眉睫。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出新要求

以往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水稻栽培种植人员更多是选用见效快,并且适合大规模应用的化学药剂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这种防治技术非常可以较为高效的预防和处理水稻病虫害,但是如果应用不当、频繁应用会导致水稻农药残留程度较高,对水稻种植区域流域水质以及生态环境平衡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生产出的水稻产品对人们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威胁。为了提升我国水稻生产质量,为社会民众提供质量过关的水稻产品,我国对水稻种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健全和完善,要求水稻种植人员实际生产过程中不能应用甲胺磷、久效磷等众多高毒性的农业药剂。水稻种植人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只是看重水稻生产产量,要逐渐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在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得水稻生产呈现出生态化的特性。

三、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必须对病虫害进行准确的监测和预报。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病虫害预报系统及防治决策信息魇渫络,合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及时传输信息,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二)农业防治

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水稻种植时应优先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品种,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频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如可以选择华优 638、星优 712 等抗稻瘟病的品种。此外,为了有效防止因长期种植而抗性降低的情况,应不断更换稻种。

2、种植前对种子做防害处理

为了控制水稻种子上虫口的数量,尽可能地提高抗性,水稻种植前应挑选叶毛较多、质地较硬、叶子较窄的优质水稻种子。播种前采用低浓度的强绿精等消毒液浸种,有效预防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

结语:综上所述,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水稻生育特点和以往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防治期内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适当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环境的化学药剂去防治病虫害,确保稻米安全、绿色,保证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晓霞.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2)

第9篇

关键词:玉米;前期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内蒙古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关乎整个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内蒙古的素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的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平原不仅是内蒙古粮食的主要产地,而且也是我国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内蒙古地区的玉米的产量也很丰富,位居全国第五。所以,关于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前期病虫害的防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1 内蒙古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

内蒙古是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增长最快的省。玉米在内蒙古的种植东西跨度大,而且品种更新非常的快,这直接保证了我国内蒙古地区的玉米产量的增加。

内蒙古地区玉米产量增加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内蒙古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战略的调整,由出口逐渐转变为内销。众所周知,内蒙古是一个畜牧业大省,而玉米也是主要的饲料成分,转为内销后玉米的种植品种也发生了变化,变为了高蛋白、高赖基酸、耐储存的新品种这也为增加玉米地产量做出了贡献。其次是内蒙古的玉米的种植面积连续几年都是正增长。这为保证内蒙古地区的玉米产量的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最后是的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也为玉米产量的提高作了贡献,比如酿酒。随着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玉米地产量还会进一步的增加。但是玉米产量的增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病虫害的防治。下面将从内蒙古玉米生长前期主要出现的病虫害及其特点、病虫害的防治等介绍玉米地生长情况,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玉米的产量。

2 内蒙古地区玉米生长前期主要病虫害及特点

玉米发生的病虫害在不同的时间可能会有不同的病虫害出现,在玉米生长的前期主要的病虫害有二点委夜蛾、耕葵粉蚧、玉米螟、和蓟马等。下面以这几种常见的病虫害为例分别介绍内蒙古地区玉米生长前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病特点。

2.1 二点委夜蛾

这种病虫害是一种在近几年才出现的。二点委夜蛾这种虫子的主要特点是:在翅膀上有两个黑点,呈黑褐色或者黄灰色。主要危害是:藏在玉米田里的覆盖物的下面靠吃玉米的根来维持生命,造成玉米枯萎的现象,造成玉米还在幼苗时期就容易萎蔫死亡,使被他吃过的玉米田出现大面积的缺苗,会对玉米产生很大的危害。

2.2 耕葵粉蚧

它有3代,身体比较瘦小,全身是黄褐色。它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玉米的叶子变黄、玉米秆比较矮,他的生长主要寄生在玉米根部的叶子中。

2.3 玉米螟

它的又名是钻心虫,它一般情况下,1a有3代,第1代对于春天播种的玉米危害比较大,但是第2代主要危害的是夏季玉米地苗期生长,对于幼苗根部和叶子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2.4 蓟马

这也是玉米生长初期常见的一种病,这种虫子是褐色或者黑褐色的,有触角。它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玉米的叶子中,靠吸玉米叶子中的水分为生,但是其会分泌毒素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危害。

3 内蒙古玉米生长前期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玉米前期的病虫害对于玉米整个生长期都有很大的危害。防治不好不仅使玉米地产量下降,而且也会影响农民的收入,所以关于内蒙古地区玉米前期的病虫害的防治很重要。

3.1 二点委夜蛾的防治

由于二点委夜蛾主要存在玉米田里的覆盖物下面,所以及时的清除玉米田中的杂草,对于防治这种病虫害很有用,同时也可以使用化学的方法防治,比如:用麦麸搅拌敌百虫或死蜱乳油,洒在玉米田里或者将这两种药在浇地时随水灌溉到玉米田里。

3.2 耕葵粉蚧的防治

这种虫子在第2代时的危害最大,它主要危害的是夏季玉米地苗期,关于它的防治首先要除去玉米田中的杂草或禾本科植物,因为只是这种病虫害的主要寄生源,其次可以才用灌根的方法来防治这种病虫害,主要用的药物是阿维菌素或者辛硫磷乳油。

3.3 玉米螟的防治

主要是在玉米地大喇叭口期进行防治,主要方法就是用辛硫磷颗粒配置成1.5%的液体喷洒在玉米幼苗的叶面上即可。但是玉米螟这种病虫害在玉米的抽穗时期也会危害玉米的正常抽穗,导致玉米减产,所以在玉米的抽穗时期也要防治。主要方法是:用辛硫酸配置成溶液进行喷洒,或者等玉米授粉结束后,剪去花丝,在玉米穗上涂抹用辛硫酸配置的药泥。

3.4 蓟马的防治

这种病虫害比较容易防治,一般情况下在苗期用玉米苗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星科乳油配置成水溶液在晴天时喷洒在玉米上即可。

第10篇

关键词:绿色植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24

1 提高绿色植保理念的认识

绿色植保理念即绿色植物保护,顾名思义,其宗旨在于建造绿色生产环境,在保障农产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在优质高产的农产品的保障下保护植物,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绿色植保理念下的农作物防治策略

2.1 加强规模化种植的政策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环境

由于传统小农农业的种植规模的制约,家庭种植的模式对于绿色植保理念的推广和实施难以全面落实,在原有的土地承包制的政策下,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促进适合当地生产力的土地经营模式的发展,实现农业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采取有效措施,营造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的大环境,为保证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奠定基础,落实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2.2 规划农业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

乡镇政府对于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对于政府下拨的农业生产补助款统一规划,对于涉农补助款要确保专款专用严格监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

2.3 化学防治科学化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要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种植,落实防治要用农药的用量和效果等具体的指标。从预防开始,对播种的土壤进行早期的消毒处理,选取优良抗病虫害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浸种或杀菌剂拌种的处理来进行灭菌,消灭病虫害的发生环境。加强定期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控制用量。例如春夏之交的烟粉虱的控点保面和压前防后的防治策略,大容量的远程高压喷药技术,都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防治的效果。尽量推广生物农药或者植物源农药,提高化学防治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比如对难以防治的玉米螟、玉米穗蚜,推广使用非常规的烟雾剂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虫害蔓延和危害。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应维持在85%左右,这样是为了给虫害的天敌保留足够的食物。实现化学防治的专业化、科学化。

2.4 推广非化学防治

由于化学防治的弊端,非化学防治的推广势在必行。

2.4.1 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法

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轮作种植,是预防土壤病态的有效方法。例如土传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炭疽病等,同一农作物的多年栽种是对土壤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作物病害的频频发生,对于这种病虫害用药施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轮作种植的方式,能够达到在短时有效的控制的目的。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植花生、玉米;种植小麦的土地改为种植油菜豌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实行水旱轮作,土地深翻、休耕来抑制病虫害。比如对水稻螟虫的防治,可以在下一季耕作的时候深耕灭茬灌水,减少越冬虫源的存活率,也可以在冬季休耕淹冬水田几个月,将水稻茬内的越冬源淹死大部分,减少来年虫口密度。对于间作套种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农作物种植区域化,减少种植区域的种类,合理搭配间作作物的品种,对病虫害集中防治管理,精细化管理农田。

2.4.2 加强农作物的物理、生物防治

利用生态系统环环相扣的生物链,引进并保护害虫的天敌,利用虫害的天敌进行治理,长期有效的抑制虫害的发展,达到了防治病虫害目的的同时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例如利用性诱剂诱杀鳞翅目类(如玉米螟)和食心虫类(如梨小食心虫)害虫,利用黄板诱杀飞虱、蚜虫等。推广新型绿色防控产品消灭害虫,开展绿色防控模式,建造绿色农作物示范基地。

3 结语

对于绿色植保理念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方向,在其理念下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周期,要增加投入,促进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价格优势,在时效和便利性上做突破,让农民群众加强接受主动性。政府部门也要加强推广力度,出台有力的保护措施,落实绿色植保理念下的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防治;重要性;优化策略

随着花生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受到病虫害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彻底,将会严重的影响到花生的产量,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下大力度开展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降低其消极影响,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花生在生长过程当中出现的病害种类较多,如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烂果病等,面临的虫害则主要是食叶虫和金龟子。诱发病虫害的原因较多,人为因素、气候条件、周围作物影响等,如果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将会严重的威胁到花生的生长,由此可见,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花生不同的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下面本文就对不同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第一,花生播种前期的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在花生播种前期,出现较多的病虫害就是真菌性的病害,如果其大面积的爆发,将会威胁到花生茎基部、茎部、根部和叶子的成长,这一病害主要在每年的6月为高发季节,7到8月再次进入高发季,因此说,在这一阶段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确保花生根部以及叶部的健康成长,并为后期花生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说,做好花生播种前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是保证后期花生成长的重要举措。

第二,花生幼苗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花生幼苗期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是冠腐病和红蜘蛛。当花生幼苗迁入到花生田之后,花生开花前和花期这段时间内,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病害,做好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确保下一阶段花生正常开花结果,并保证了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在这一时期一定要确保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到位,不会对花生的开花和结果带来负面的影响。

第三,花生结果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花生结果期,也会发生两次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即6月中旬和8到9月份,病害通常出现在叶子上,同时花生的茎部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当天气变冷之后,潮湿地区的病害会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花生病害的防治工作,能够保证期后期的健康成长,这一阶段是花生最后的成长期,只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够确保花生的总产量。

总体来讲,花生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危害,将农民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并有效的保证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在防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花生生长的始终,并增强种植人员的防范意识,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工作,并要第一时间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和效果。

2 花生病x害防治的优化策略

上文中简要分析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就重点对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论述。

第一,培育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随着技术的发展,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逐渐发展起来。花生品种的抗性就表现了其在逆境当中对于不利环境的反映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花生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机会就会降低,尽管其产量也会相应的减少,但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称之为一种科学的防治措施。从目前来看,当前种植的花生在抗性品种的选择上已经有了较好的普及状况,尽管产量低,但品质较好,农民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应提升。所以说,在今后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品种成为防范病虫害发生的首要任务,可以借助于技术的优势确定优良的花生品种。

第二,农业防治病虫害的优化措施。一般情况下,在土壤以及种子当中会带有花生病害菌越冬,如果连年种植的话,将会使得花生植株的生长较为衰弱,如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带有菌的化肥,将会带来大面积病虫害的爆发,在这一情况之下,就需要对农业的防治病虫害措施进行优化升级。可以通过深耕深翻的方式将田间的病株残体去除,降低病菌的携带率,不能够使用带有菌的化肥,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排通积水,防止出现洪涝灾害,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花生植株的抗病能力。

一块田地当中要合理的轮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花生的产量。在种植花生之前,最好是种植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并且要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种植,实行水旱轮作。同时需要注意,在播种之前可以通过短期灌水的方式,将田地间的病菌杀死,这样就能够为后续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花生收获之后,也需要及时的深翻天地,减少病菌,为确保下次种植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第三,现有防治措施的优化升级。当前,对于花生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措施和药物措施,而要想更好的实现防治的优化升级,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具体来讲,就是利用花生病虫害同样存在天敌的食物链特征,寻找花生病虫害的天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花生的保护,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对于物理防治,则可以在现有的水平之下,优化灯光诱捕的方案,多设灯源,并且将灯源的高度调制最佳状态,在灯下设置水源或者是胶质网,诱捕害虫。同时,也能够将引诱剂放在灯源附近,这样能够加大对于害虫的吸引力,更好的诱捕害虫。

对于害虫的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药物防治,但是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老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合理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需要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并且要控制好使用的方法和时间,使药物的使用不能够威胁到食品的安全。

第四,花生种植技术的优化升级。对花生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要提升花生的种植技术,就需要借助于技术的力量,为此,要配备好现代化的农机具,实现集成播种、施肥、保墒合垄等全套技术,并用现代农艺操作代替传统的播种技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为了更好的降低病虫害,在花生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构建起花生种植防控机制,形成区域保护,将可能会引起花生病虫害的因素排除。

3 结束语

花生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为了能够确保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一定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就结合自身种植实际,对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种植工作能够有所帮助,通过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升花生种植的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慧艳.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16(11):62.

[2]李彬.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吉林农业,2016(10):96.

[3]王磊.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6,36(12):100.

第12篇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17

随着玉米需求的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也在增加,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在上升。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为了增加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就要对玉米病虫害进行研究。

1 玉米病虫害种类

1.1 大斑病

大斑病是玉米最严重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得病后玉米叶子会出现不规则的斑点,大斑病在感染叶子后会沿着叶子蔓延,直至整片叶子都出现斑点,严重的还会威胁玉米的其他部位。生病的玉米叶子颜色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加深,斑点也会从最初的水浸状变成灰色,且越来越大。病情严重的最后会导致玉米死亡。

1.2 青枯病

青枯病是玉米另外一种常见病症,如果感染后未及时救治,玉米死亡的几率极大。感染青枯病的玉米在玉米成熟阶段会枯萎最后枯死。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灌浆的末期,患病后玉米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青枯病主要是由于土壤温度过高引起,使玉米受到腐霉菌的侵蚀或镰刀菌的侵蚀或腐霉菌、镰刀菌联合侵蚀。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在发育的时期特别容易感染玉米丝黑穗病,此病主要感染玉米的天花和果穗,感染后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继续生长,导致玉米产量严重下降。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肥料中侵入了病菌,病菌随着肥料进入土壤,l病。玉米种子消毒不彻底也会携带一定量的病菌,这种病菌生命力比较强,可以在种子上越过冬天,在春天时通过鞘侵入寄主幼苗。

1.4 玉米螟

玉米螟是侵蚀玉米的主要害虫,该害虫最开始咬食玉米存放了大量水分和营养的茎部,最后导致玉米水分和养分不足而死亡。玉米螟除了爱咬食玉米茎部外还喜欢咬食玉米的雄穗,导致玉米的颗粒变少,玉米产量大减。

1.5 红蜘蛛、地老虎

红蜘蛛对玉米的侵害主要是咬食玉米粒和玉米叶,它和玉米螟比较相似,喜欢咬食玉米的雄穗,造成玉米减产。地老虎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前期,多雨季节土壤湿润是地老虎最适宜生长的阶段,此阶段对于地老虎来说有充足的食物进行繁殖。地老虎幼虫时期主要是黑色小颗粒,成虫时期主要是暗褐色的的圆形,开始主要以地间杂草为食,在草上产卵,所以及时清除杂草是杜绝地老虎的最佳方法。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1 农业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玉米优质栽培方法遏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提高玉米地的生态系统防御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要选用优质的玉米品种,优质的玉米品种在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的同时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要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在玉米进行种植前就要将有残毁的种子清除掉,要对地块进行翻耕整理,利用高温对肥料进行沤制也能消灭病虫害的病菌,在玉米生长的后期也要注意对地块进行修整,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赤眼蜂等以敌克敌来消灭病虫害。赤眼蜂喜欢在病虫害的卵中寄生以生产自己的卵,这些赤眼蜂卵可以吸食病虫害的幼虫来达到自己生长的目的。所以赤眼蜂是玉米病虫害的天敌,在玉米地里放赤眼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对玉米的侵害。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赤眼蜂这种以敌克敌的生物防治玉米病虫害的方式是最科学、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法,对环境也没有污染,但是要注意控制放蜂数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保护环境的最佳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之一。物理防治消耗资源比较多,给农民带来的经济负担比较大。紫外线灯杀害玉米病虫害的方法会消耗比较大的电力,对于单独种植户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生产规模大的种植户却是很好的选择。

2.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农民采取最多的防治手段之一。在玉米生长到一定时期段时,农民会根据之前的经验对玉米进行农药喷洒。这种方式会导致农药残留,影响玉米地块周边的环境。所以在农药的选用的使用数量上一定要严格把关,以达到对地块和环境破坏程度的最小化。

2.5 加强市场管理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玉米病虫害对玉米的侵害,要加强市场管理,主要是遏制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的出售,严厉打击这些违法行为,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3 结语

玉米病虫害有很多种,每一种对玉米危害的阶段都不相同,各地区因区域条件、环境、温度、玉米品种等因素,所发生的玉米病虫害也不尽相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难度比较大,所以要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原因、防治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治。要在栽培技术上下功夫,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进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以达到玉米高产高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林广.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