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司马光,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与那个砸缸的故事紧密相连。司马光砸缸,一砸千年响。编入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这个故事,年复一年,教化不谙世事的孩子们。
翻检历史书页,不难发现,那个砸缸的小男孩很早就鲜活在世人的口耳相传中,存活在宋人的笔记里。《冷斋夜话》(宋・释惠洪著)第三卷“活人手段”一节,完整全景式记录了司马光砸缸,以及此事对当世的影响。作者在文末写道:“至今,京、洛(即当时的东京开封、西京洛阳)间多为《小儿击瓮图》。”由此可知,司马光举起石头,使劲砸下去,结果养活了很多民间画工。
他f万没想到,自己儿时不经意间做的一件小小举动,竟然成了融入历史血脉的大事,流传千年。但他毫不在意,觉得不足挂齿。用今人的眼光来打量,这是何等迂腐,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网红”机会,怎能不往心里去,不好好运作一下呢?
没错。司马光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字――迂。39岁那年,他开始一笔一画写人生,到老年集录成《迂书》。司马光在书中自称“迂夫”,写了大小很多事,却不曾记述砸缸。他心心念念的是童年另一件小事,剥青核桃。
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家玩,见到桌上有青核桃,姐姐想把皮剥开,左右开弓,却不得要领,无奈放弃。姐姐走开后,家中女仆把青核桃往开水里一烫,很快就把外面那层难剥的皮给去掉了。姐姐回来后见状,惊问:“谁剥开的?”司马光得意洋洋,说:“我自己剥的。”恰巧这一切都被父亲司马池看在眼里。父亲正颜厉色地训斥他:“小小年纪,怎么能胡说八道,可不能撒谎啊!”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信口开河,胡乱扯谎,并以此警示一生。
民间流传一则故事,说司马光老来拮据,准备将自己的病马卖掉,到了市场上,买家按照正常行情出价,他却主动告诉人家,这是病马不值那么多钱。
至诚至信,由此可见一斑。
诚,是司马家族的底色,是烙在小司马光心底永不褪色的印记。他那行走的一生,一直以此为尺,时时事事,度量,不逾矩。
那年,他的学生刘世安考上进士,跻身国家公务人员行列。行前,约请老师赐赠一个座右铭。司马光只给他一个字――“诚”,并嘱咐道:“人生至诚不妄始。”
后来,他在人生随笔集《迂书》中详解“诚”之义。他说,事事鞠躬,入里三分,不见得就是恭敬;长哭流涕,不一定就是哀痛;粗茶淡饭,粗衣陋裳,不能说就是简朴。有些人用这些来蒙人,一蒙一个准,却不足以打动人。
那么,怎样才能打动人呢?司马光说:“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惟诚乎。感人者,益久而人益信之。”虚假能蒙人,终不能长久,唯诚感人,日久,人更加信他。
自古一字能成师,司马光,仅凭这一“诚”字,足以是万民之师,尤其在失信时代。
2.题目:《司马光砸缸》
3.作者:郭兵
4.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5.好词好句好段:勤奋好学惊慌失措急中生智机智勇敢
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非常聪明。
他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
6.主要类容: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花园里面玩,一个小伙伴非常调皮,爬到了房顶,一不小心跌了下来,掉进了水缸里。司马光马上叫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他使劲推水缸可是推不动,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拿起一块大石头朝水缸砸去。只听“扑通”一声,水缸被砸破了一个大洞,那个小朋友从洞里钻了出来。这时,得到消息的大人急急忙忙跑来,看见司马光已经把小朋友救了出来,都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7最喜欢的人物:司马光
因为:他勤奋好学,足智多谋,机智勇敢。
最讨厌的人物:那个掉进水的小朋友
因为:他太调皮了,不听大人的话。
关键词:外销瓷 陶瓷文化交流 日本瓷器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和随之而来的迁界禁海政策的打击,中国外销瓷在世界陶瓷贸易中缺位了数十年之久。日本陶瓷乘虚占领了海上丝绸之路另一端,日益繁荣的欧洲陶瓷市场。这一时期,一种绘有中国司马光砸缸故事图案的日本柿右卫门风格瓷器作品远销欧洲,德国、荷兰、英国都曾仿制。通过四件不同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陶瓷文化在这些国家的传播与嬗变。
一、一知半解的创作
据西方学者考证[ 1 ],1 7世纪后期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以“Shiba Onkō”为名在日本广为流行,因此日本陶工将这一故事绘制在瓷器上。从一小儿在水缸中作挣扎状,同时水缸底部破裂水流出看,笔者认为画面确实描绘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但这一画面很可能是日本陶工在对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一知半解中,自行加工甚至是自行创作的。
笔者得出这一结论原因有三:
首先,击瓮图虽然早有流传,但在国内陶瓷上极为罕见。据北宋僧人惠洪《冷斋夜话》载:“温公童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坠水内,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由穴迸,而儿得不死。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2]《冷斋夜话》成书于十二世纪初,可知这一时期击瓮图就已经在国内广为流传。不过,国内著录中相关题材很少且多为清末民国时期作品,清中期及以前仅见一件[3],时代上比日本这件要晚,且画面构图完全不同。
其次,画面构图有不合理处,且画中大量元素异于中国。在日本陶工创作的画面中的两个小儿比瓮高出一倍有余,这一身高比例下司马光完全没有必要击瓮救人。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幅作品右侧的人物解释为孩童已经脱险后赶来的成人,陶工使用了古代常见的放大主角的方法将司马光画得比较大。但众所周知,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场景是“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由穴迸,而儿得不死”,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陶工都选择了这一场景进行创作。而日本陶工所绘制的画面只在形态上大致表现了司马光砸缸的事实,却完全表现不出击瓮救人的戏剧张力。同时“击瓮图”将“庭有大瓮”的瓮画成一只盘口大罐的样式,这不符合中国园林的摆设。竹子、竹叶的绘制也完全不是中国风格。所以日本陶工即使不是自行创作了这一图案,也曾在仿制过程中对于中国原型进行了深度加工。
最后,如果没有中国陶瓷作为模仿对象,十八世纪初的日本陶工很难直接接触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日本学者普遍认为,这一时期日本陶工通过中国画集、画谱模仿并创作了大量中国题材的作品。但正如我国学者研究:当时从中国进口的书籍在日本价格高昂,如一本1804年《苏州府志》进口价折合1.09石大米,一本《广东通志》进口价相当于2石大米,而通过书店销售时价格一般则是入境价的2~5倍,高者甚至达10余倍。[4]这一价格远非陶瓷作坊可以承受。因此熊寰先生认为“中国画谱显然影响到了日本瓷器装饰的母题和风格,但若如日本学者般认定两者间存在直接联系、日本瓷器以中国画谱为摹本的观点,笔者认为,在目前的证据和条件下,还为时尚早……”[5]。笔者认为这更可能是日本陶工间接接触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即陶工通过江户时期蓬勃发展的讲谈、落语等民间曲艺活动,了解到这个故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了这一融合中日两国因素的作品。
总之,不论日本陶工是模仿我们现在尚未发现的中国陶瓷,还是根据对故事理解自行创作,击瓮图八角盘都是一件融合中日两国装饰元素,具有典型柿右卫门风格但未能很好把握故事内涵的陶瓷作品。
二、关于“东印度”的想象
在确定了击瓮图图案中的日本因素后,很容易得出这样一种判断:不论中国陶瓷中是否存在击瓮图主题作品,德国迈森瓷厂的这件击瓮图八角盘是以日本作品为母本仿造的。这无疑是东方陶瓷文化在欧洲陶瓷上的体现,但考虑到时代背景,不论是迈森陶工还是他们的资助人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很可能不知道他们的作品实际上描绘了一个中国故事,甚至不清楚他们仿制的瓷器究竟来自何方,迈森瓷厂的击瓮图八角盘只是对东方陶瓷意象的简单模仿。
迈森瓷厂于1 7 1 2年率先在欧洲制造出真正的瓷器,但是这一时期欧洲绝大多数人对东方瓷器、东方文化的了解极为有限,欧洲社会将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东南亚的香料和印度的纺织品统称为印度货或东印度货。迈森瓷厂的资助人奥古斯都二世在宣布成功烧制瓷器的布告中也表示:“我们的工匠也能够提供足够的白瓷样本,有的上釉有的不上釉,证明由我们的土壤提取的材料,能够用来制造瓷器。这种瓷器的透明度及其他品质可与东印度来的瓷器媲美,所有的一切使我们相信,只要经过适当的处理,这种白色瓷器将能超过东印度的瓷器,正如红色陶器已经证实的那样,不仅在美观和品质上,而且在形状的多样化和制造大型器物如雕像、石柱和套装餐具的能力上,均已超过东印度的陶……。”[6]。德累斯顿的王室档案也证实了这一时期欧洲陶瓷文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奥古斯都二世仅仅将他的瓷器收藏分为伊万里、青花瓷、德化窑、彩瓷及颜色釉和克拉克瓷等粗糙且不合理的几类。
迈森瓷厂的这件击瓮图八角盘创作于1730年左右,这一时期中国外销瓷生产已经恢复并占领了东南亚市场[7],但在欧洲市场还并未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对于国际陶瓷贸易中的后来者法、英、德等国来说,日本陶瓷已经成为他们眼中精美瓷器的典范,有着悠久制瓷历史的景德镇也不得不通过生产“中国伊万里”[8]风格的瓷器与日本竞争。
所以笔者认为迈森瓷厂仿制的击瓮图八角盘,仅仅是东方陶瓷在欧洲流行的一个偶然结果。或许画面上奇特的婴戏图案吸引了欧洲人的目光,令迈森瓷厂决定仿制这件瓷器。不过,这件击瓮图八角盘仅仅满足了奥古斯都二世关于“东印度”的想象,迈森瓷厂对东方陶瓷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
三、青花的持久魅力
大约与迈森瓷厂的击瓮图八角盘同时,荷兰代尔夫特的陶工也创作了一件相同题材的作品。这件作品与另外三件差异极大,是一件酱口青花圆盘,使用了克拉克风格边饰,缸中流出的水被画成了类似云纹的形状,画面中的飞鸟变成了类似蒲公英的图案,画面右侧的竹子旁的花草似乎还要优于日本作品。如果请一位非专业人士来评论这四件作品哪个更中国化,恐怕十有八九会选择代尔夫特的这件。
代尔夫特从十七世纪初就开始生产锡釉陶器,此后不久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和中国克拉克瓷的大量运入,代尔夫特陶工也开始用锡釉陶仿制青花瓷。明清鼎革之际中国陶瓷外销的中断更刺激了代尔夫特制陶业的发展,此后随着中国外销瓷的回归,代尔夫特制陶业受到了重大打击,但以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厂(The Royal Dutch Delftware Manufactory)为代表的一批陶瓷厂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这件作品其熟练的绘制技法、多样化的中国元素应用,就是代尔夫特陶工对青花瓷的长期仿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的集中反映。当然,通过两张成年人的面孔和水缸下的卷云纹,可以发现代尔夫特陶工们也没有理解击瓮图的真正含义。但这并不妨碍荷兰这件击瓮图盘成为四件作品中“最中国”的一件。
四、“井中的霍布”
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加深,这一时期的欧洲人对于东方陶瓷文化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已经可以明确地区分中国和日本陶瓷。与此同时,在大量质优价廉的中国瓷器的冲击下,欧洲唯一与日本通商的荷兰逐步减少了对有着价格高、产量低、易破损等缺陷的日本瓷器的运销。在大约与这件瓷器同时的175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终止了与日本的官方瓷器贸易。但作为后来者,英国的瓷器买家依然希望买到各种风格的东方陶瓷,其中就包括被他们称为“Old Japan”的伊万里风格(狭义)和柿右卫门风格的日本瓷器。第四件击瓮图八角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英国切尔西瓷厂在1755年左右制造。
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切尔西瓷厂的这件作品仿自哪里。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给出推测性意见。有学者从地理、时代接近和国际贸易关系(欧洲国家中只有荷兰可以与日本进行贸易)的角度,认为这件作品是迈森瓷的仿制品,但笔者认为这件击瓮图八角盘直接仿自日本。原因有二:
一是虽然欧洲国家中只有荷兰与日本有直接贸易往来,但早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商人在东南亚从同样可以与日本贸易的中国商人手中购买日本瓷器了。
二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英国在瓷器贸易中执行了一种“远交近攻”的策略。在18世纪时英国规定对于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中国和日本瓷器征收12.5%的关税,而对德意志各邦国的瓷器则征收100%-150%的关税,同时规定进口的瓷器仅限自用不得贩卖。[9]对于法国瓷器更是明令禁止进口。因此,在英国国内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和日本瓷器比近邻德国和法国的瓷器更为常见。
从绘制技巧上看,切尔西瓷厂的这件产品要稍逊于迈森。但是不同于由奥古斯都二世提供国家财政支持的迈森瓷厂,切尔西瓷厂是由商人尼古拉斯?斯普里蒙(Nicholas?Sprimont)建立的民营瓷厂。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中国官窑与民窑的概念套入其中。那么接近官窑水平的民窑瓷器,所反映的不是劣质货退化,而是18世纪中期陶瓷在英国的日益普及和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
与二十年前相比,十八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人对于东方瓷器的工艺技术和纹饰类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他们仍然难以理解击瓮图的真正意义。通过存世的账目,我们得知这件击瓮图八角盘在当时是以“Hob in the Well”即“井中的霍布”为名销售的。这一名称来源于稍早的一部名为“Flora or Hob in the Well”的戏剧。[10]英国人虽然已经知道这是一件日本风格的作品,但不同的生活习惯、园林设计令他们不能理解小儿坠瓮的发生条件,所以将画面中的水缸想象成了一口井。由此可见英国人并未理解画面的文化内涵,而是选择将本国流行文化与画面内容相结合,对画面进行了更加本土化的阐释。
五、结语
通过对四件击瓮图盘生产背景的分析,我们发现从画面内涵上看,只有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这一图案的意义。荷兰的作品在装饰风格和装饰元素的应用上最接近中国。德国的作品虽然比英国的更为精致,但考虑到迈森瓷厂和切尔西瓷厂的不同生产背景与接收群体,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迈森瓷厂的工艺水平高于切尔西瓷厂,更不应由此低估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陶瓷文化发展水平。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日本陶工通过瓷盘将之传播到了遥远的欧洲。此后,相似的图案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被各国陶工反复仿制。但在相近的图案背后,各国陶瓷制造、消费、审美的不同背景都影响着他们对于中国陶瓷文化的吸收与改变。
参考文献:
[1]John Ayers.PORCELAIN for PALACES:The Fashion for Japan in Europe 1650-1750[M]. London:1990.152
[2]畏东.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M].紫禁城出版社,1988.26
[3]左汉中.中国民间青花瓷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 4 ]巴兆祥. 1 7~1 9世纪中叶中日书籍交流史的经济学分析:以地方志为例[ J ] .清史研究.2008.2
[5]熊寰.17世纪日本瓷器装饰与明末画谱关系考[J].装饰.2014.9
[6]此翻译据甘雪莉.中国外销瓷[M].东方出版中心,2008.P85-86
[7]熊寰.中日古瓷国际竞市研究――以景德镇和肥前瓷器为例[ J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8]欧洲陶瓷史界经常讲日本陶瓷泛称为伊万里,实际上包括伊万里、柿右卫门等风格
语文课要文采飞扬,充满诗情画意;语文课要情绪激昂,彰显少年的个性;语文课也要充满笑声,充满笑声的语文课学生愿意上,能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制造出笑声的语文教师深受学生的欢迎。我在讲课时尝试使用诙谐的语言,不时幽学生一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振奋了学生的精神,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汉语的另类风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幽默——批评学生的温柔药
学生们都是有自尊的,不少人爱面子胜过爱知识。在课堂批评时一定要避免伤及学生自尊。短短的四十分钟授课时间分秒都弥足珍贵,言辞激烈的批评往往会激化师生矛盾,既不能迅速说服学生,又让自己生了一肚子的气,破坏了讲课的好心情。
遇到学生犯错,我往往用从肖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句话“你是不是胆囊肿大了?”来提醒他,学生在一笑后认识到错误。有时说话的学生多一些,我就用“那个谁跟谁都闭嘴吧!”一句话来组织纪律。批评中糅一点幽默,首先表明教师的友善态度,以退为进,温柔的猛药多让学生醒悟,缩小了师生的距离。
幽默——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法宝
一节课过半,学生们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懈怠的情况,要把学生从涣散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重新提高他们的听课情绪,幽默是很好的方法。去年岁末期末复习时我在初二(1)班上课,班里的许多学生都得了感冒,咳嗽的学生很多。听到一个人咳嗽,其他学生似乎受了传染,也跟着咳,又有一些学生感到可笑,东瞧西看,听课效果很不好。
我借用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两个句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说道:“同学们,咱们班级现在的状态可用两句话来形容:期末复习上语文,听取咳声一片!”学生开口一笑,精神为之振奋,咳声小了,少了,注意力集中了,我又开讲了,事实证明接下来的课学生听得很认真。
幽默——激发学习兴趣的兴奋剂
语文课不应是死板的肢解课文的技术操作,使学生在乏味的训练中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是要上活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感知语文魅力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培养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习兴趣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实际设计新颖的授课内容,让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学习课文《陋室铭》时我引导学生完成了一个仿写练习。我结合课文开头部分做了一个示范。《陋室铭》的前四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以批评抄袭行为为中心,模拟学生心理仿写了几句——“分不在高,六十就行;学不在好,一抄就灵。”学生在笑声中兴趣猛增,仿写出了《教师铭》、《学生铭》等文章。
幽默——开拓写作思路的妙招
话题作文的写作,最困难的是如何打开思路。要打开思路,就要围绕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发散思维。思维的创新是取胜的重要保证,在多种创新思维中,“故事新编”备受学生青睐。所谓“故事新编”,就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演绎、改造一些广为人知的旧故事、典故,以这些故事、典故为依托,注入现代人的思想和观点。这种写法也被称为“旧瓶装新酒”。
为了让学生学习、掌握这种写法,我给学生读了魏金树的小小说《司马光砸缸的20种后果》,其中不乏想象新奇、令人捧腹之处。比如第7个后果:司马光砸缸一举成名,招致一些未谙世事的孩子们纷纷效仿,造成村子里许多缸被无端砸破,其中也包括司马光家的缸。再比如第九个后果:司马光砸缸时遇上了一个人牵着一条狗散步,狗见司马光弯腰捡石头以为要砸它,吓得掉头就跑,主人猝不及防,被拴狗的绳子拉倒在地,脑袋正好撞在一个树桩上,当即头破血流。那人一边往医院跑一边回头说:“好你个司马光,你等着!”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也学着写起了这类文章。
幽默——鲜活语言的添加剂
词汇不断丰富着的汉语言永远是鲜活的,在生活的海洋中,鲜活的语言是闪亮的珠贝挂在智者的胸前。我发动学生看《格言》、《意林》、《读者文摘》一类的杂志,让学生在饮一勺心灵鸡汤的同时增强语言穿透力。
我也注意积累一些有趣的语言运用到授课过程中。如,讲到比喻修辞格时,我给学生举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的一个句子为例,这个句子对三仙姑喜欢擦粉做了绝妙的讽刺,说是像“驴粪蛋上下了一层霜”;谈到病句修改中的语序问题时,我举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卖女孩的小火柴”的例子;讲到如何借用名句使作文语言出新时,我举了变“断肠人在天涯”为“断肠人在刷牙”的例子。学生很喜欢,对这些句子印象也十分深刻。
关键词:学段教学;重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谈习作色变,这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教师费力费时、见效慢,学生挖空心思习作难。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也在习作教学之路上探索着、思考着、努力着。我曾从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上着手,甚至把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想寻找一条捷径。我也从学生的“说话―写话―习作”入手,从一年级就着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他们说话时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性。训练他们写话时的规范性、生动性、具体性。训练他们习作时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我还两者兼顾地训练,直到现在,虽成效不错、小有收获,但我还在思考,在上下求索。我觉得把握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在低段阅读教学《司马光》一课中。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
这段话里有四个事物,即花园、假山,水缸,水。有语识、语感(作者注:@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时可让学生就教室里的相关事物说一句话,如,教室里有桌子,桌子上有文具盒,文具盒里有铅笔,并让学生写下来。(作者注:这里是规定动作的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同时,针对这一内容布置了相应的作业,回家写这样一句话。如家里有桌子,桌子上有冰箱,冰箱里有饮料等。
(作业的布置,转换情境,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训练了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这一句的教学,可抓“慌”字的识字教学,然后是“慌”的具体状态(哭、叫、喊、跑),学生就能理解“慌”的状态了。让学生明白:开始说“慌”后面说怎样“慌”,也让学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如:操场上,同学们可欢了,有的笑,有的跳,有的跑,有的闹……
(这里同样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习作的训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学会了对情景的描写,为今后情景描写的生动、具体性奠定了基础。)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这一句在上一句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这也是围绕“没有慌”来写的,同样是写“没有慌”的具体状态(举、砸),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与镇定。除了与上一句的教学相同的习作训练的方法以外,同时教育学生:如果你遇事像司马光一样不慌,你也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这样的教学,不但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在成长中思考。)
紧接着,还可把全文换成: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次,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个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
司马光和小朋友都没有慌,一起想办法。有的说:_______,有的说:_______,有的说:_______,有的说:_______。于是他们_______,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让学生在头尾没换的基础上给课文补白,回家后把补白的新故事讲给家长听。
(在补白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了思考。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是使学生对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
而在《日月潭》的教学时,可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作如下处理: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那里群山环绕,那里树木茂盛,那里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两个句子作了比较,进而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写学校或家乡。学生就会写出:学校里有假山亭子,红花绿树,周围山清水秀。
(这样能不留痕迹地教会了学生在写景时避免了“那里”“那里”“那里”或“我们的”“我们的”“我们的”这样嗦重复的习作方式,使学生习作更生动、简洁。)
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低段一直到高段,既进行了阅读教学,又在阅读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习作教学。学段教学的重点不仅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还更多的是教会了学生习作的方法。
习作教学不是独立的教学,它与阅读教学是齐头并进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不是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形式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哇,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不是看老叔长痘痘,而是投稿者的福音来了!鉴于热情捧场的朋友们每次投稿一出手就是5到10个甚至更多多多多(省略1000个多)的笑话,老叔决定专门为投稿狂人开辟一个天地,那就是――“金牌搜笑王”栏目!
在这里称王太爽了,只要你寄来的笑话,有5个或5个以上被一期选中在同一期刊登,你就是这一期的“金牌搜笑王”啦!搜集笑话的狂人,请赶紧前来投稿,每期都有一个王位等着你!
头戴闪亮亮的皇冠,手执华丽丽的手杖,统领笑话王国的下一个“金牌搜笑王”是谁?那就看谁行动快啦!
本期金牌搜笑王:秦楚铭(541000广西临桂县天下桂林步行街园丁公寓A3栋1单元302室)
王牌一:生日快乐
一位顾客一直没付买花的钱。一天,花店老板娘给他打电话,开口就唱《生日快乐》歌。顾客大感意外说:“今天不是我的生日。”老板娘说:“今天是你账单的生日,它已经一周岁了。”
王牌二:断句
同学读文章这样断句:“中国古代有个关云,长(常)过五关斩六将。”
王牌三:三个故事
睡觉前,女儿让爸爸给她讲故事。爸爸说自己累了,只讲一个。女儿不干,一定要他讲三个。爸爸想了想说:“好吧!从前有一只小白兔和乌龟赛跑,因为兔子跑得太快,撞到树撞死了,乌龟获得了冠军。恰好一个农夫经过树桩,捡到兔子,很高兴。于是他就不种地了,每天守在树下等兔子撞上去。结果他家的禾苗因为没人照顾,比别人家的矮了许多,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家的禾苗拔高了。可适得其反,庄稼都枯萎了。”
讲完,爸爸轻轻拍了拍女儿说:“这就是《龟兔赛跑》《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的故事。三个故事讲完了,睡觉吧!”
王牌四:找我有事吗
在一辆奔驰的公共汽车上,一位乘客在最后一排椅子上打盹儿。突然一个急刹车,那位乘客扑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摔倒在司机旁边。大家都看呆了,猜测接下来会要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吵。不料那位乘客却张口对司机说:“先生找我有事吗?”全车的人都佩服这位乘客的淡定。
《成长故事》是2008年1月1日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丛书名为《好孩子最喜欢的故事》。
《成长故事》彩图注音版包括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离不开妈妈的小袋鼠、小猫钓鱼、三个和尚、狼来了、司马光砸缸、囊萤映雪等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逆向思维是探究新问题、新知识的一种必要手段.因为有些新东西并不是以一般形式展现在你面前的,若运用常规思路,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时只有突破传统观念或视角,从一个非同一般的切入点去审视,才能找到突破口,使问题得到解决.许多新的发现、发明、创造,就是科学家从事物的另一方面去考虑,用一种有别于常规的方法去探究,而得出来的.
中学阶段正是多种思维方法的开发阶段.因此,在学习中,同学们不仅要熟练地掌握一般的推理归纳方法,还需注意运用逆向思维来解题.例如,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
例1化简:(2)1999+(2)2000.
分析:每项的指数太大,显然不能用死算的常规方法求解.观察切入点:指数1999和2000是连续整数.
解:(2)1999+(2)2000=21999+21999=219991+2)=21999.
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逆用:.
例2试确定N=2128是一 个几位数的正整数.
分析:本题中的N值很大,考虑运用幂的有关性质先化简,再写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即可确定N的位数.
解:2128=2488=24(2)8=1608=1.609.
所以,N是一个10位数正整数.
三、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的逆用:.
例3试比较3555,4444,5333的大小.
分析:三个数的指数都是111的整数倍,这是解题的突破口.
解:3555=(35)111=243111,4444=(44)111=256111,5333=(53)111=125111.
256111>243111>125111,
4444>3555>5333.
四、平方差公式的逆运算:.
例4 计算.
分析:此题采用平方差公式的逆运算,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解:原式=
五、完全平方公式的逆用:
例5已知 求的值.
分析:不是公式,而中含有.
当时,原式=522=2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18
1 前言
就我国当前现状来看,人民群众阅读量普遍偏少,其中就包括有小学生。导致小学生阅读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对进行课外阅读的途径缺乏认识与了解;二是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三是对课外阅读缺乏重视,不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此外,由于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而实行的管理工作并不完善,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对阅读材料选取不正确或阅读方式存在错误,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没能从课外阅读中获益。下面,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展开探讨,以期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 依托教材,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从内部引发一个人的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定了他们往往只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产生积极主动性,教师应针对此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自动自发地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授《司马光》这一课程前,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当你和朋友玩耍的时候,你的小伙伴突然不小心掉进装满水的水缸里,这时候你要怎么办?”学生们有的回答把大人叫来,有的回答伸手进去抓住对方,还有的回答把游泳圈扔下去,答案多种多样。这时,教师对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赞扬,然后让他们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后,教师再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同学们不约而同大声道:“好。”教师点点头,开始向学生介绍司马光:“当其他孩子都又哭又喊的时候,只有司马光保持沉着冷静,果断搬起大石头砸碎了缸,迅速救出了朋友。司马光这种冷静的态度与机智不仅表现在童年,也延续到他的成年,同学们,你们知道司马光平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吗?”有同学迅速举手回答:“砸缸。”教师微笑:“砸缸救人只是司马光的成就之一,但并不是他最大的成就,司马光最大的成就,是编撰了《资治通鉴》。”接下来,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资治通鉴》,使学生们了解该书对我国的重大意义,进而引发浓厚的阅读兴趣。由于以小学生目前的语文知识,阅读原著较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注音版,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除我国文学外,这种引导阅读方式同样适用于国外读物,例如在教授《巨人的花园》时,当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该文的作者奥斯卡・王尔德,并描述其在文学上的各项成就,指导学生阅读王尔德的其它作品如《西班牙公主的生日》、《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等童话著作。小学生本身就对童话故事存在好感,再经由教师说明之后,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眼中充满了渴望阅读的神采。利用教材引起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兴趣的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还能对其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3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习惯
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学校之外,家庭的潜移默化作用也不可忽略。然而对于学生而言,相较于全是文字的书本,家中电视机里的电视节目更有吸引力。据可靠资料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课余时间都被电视节目所占据,读物已经难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由教师向家长说明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以及长期观看电视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家长们产生危机意识。教师还应指导家长为学生购买适合其年龄段阅读的书籍,并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并进行适当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提高其对书中知识的吸收率。
在引起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重视的同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试问,对阅读没兴趣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喜爱阅读的学生呢?而语文教师的职责也注定了其必须进行大量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底蕴,巩固语文功底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教师应阅读的书籍一是教育类书籍,二是学生喜爱的书籍。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喜欢的书籍,并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其一起进行阅读,不仅能加深师生关系,而且在向学生推荐阅读和指导阅读时也更易被学生所接受。
4 创设途径,为学生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目前存在部分小学生想要进行阅读,却由于缺乏途径而无从下手的现象。为此,教师应从一年级起就鼓励并指导学生定期从图书馆内借出感兴趣的读物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自己也应从图书馆中借出相关书籍阅读,与学生进行交流,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除去从图书馆借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购买两本左右书籍进行阅读并写下读后感。待开学之后,教师再开展活动,让学生们交换借出各自拥有的书籍,如此一来,可供阅读的书大大增加,在班级内形成了一个图书角。教师再要求学生每日从中午抽出一段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这种人人都读书的良好氛围之下,班级内的学生自然都乐意并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阅读。
综合上述,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其学习方式需要以阅读能力作为前提。而培养优秀的阅读能力不但能帮助小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同时还可起到巩固课堂知识内容的作用。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材料进行,而教材中包含的文章数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需求,因此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才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其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陶冶情操,树立完善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崔治礼.让课外阅读为你的语文教学增光添彩[J].青春岁月,2010,(12):91.
[2]谢[斌
贝].应重视语文的课外阅读[J].文学教育(下),2012,(12):108-109.
说明性课文都是通过事例来阐明观点,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不像写景文那样有优美生动的意境画面,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缺乏情趣,不少学生对这类课文的阅读兴致不高。教学中,如何根据说明性课文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科学指导学习方法。下面以苏教版四上《说勤奋》一课为例,谈谈说明性课文的教学。
一、 关注语言文字,在品析中内化积累
说明性的课文在表达上比较凝练、简洁,文中值得品味的词语很多。《说勤奋》一文中的“终于”一词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描写司马光勤奋读书、写作的事例中;一次是在描写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扣住“终于”一词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先看司马光的故事,抓住“躲在”“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警枕”“19年时间”等词语,感悟司马光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勤奋,这样学生对“终于”一词也就有了形象化的感悟。再读童第周勤奋成才故事,扣住“终于”一词,让学生想象:童第周“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等场景,进而引出“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让学生透过“终于”一词,去感受童第周的成才是来之不易的。之后,让学生与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做一次感性的对话,设身处地来感悟“勤奋”二字的内涵。这样,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关注表达方式,在阅读中掌握方法
1. 关注首尾,感知文本结构的严谨。说明性课文作者的立场观点十分清楚。课文围绕着“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同时,采用形象的语言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并通过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课文结尾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勤奋的意义、勤奋的价值,更向读者发出了号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表明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通过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隐藏在其中的思想感情,了解首尾呼应的方法,理清课文的思路。
2. 研读事例,领略说理方法的精妙。这篇课文重点不是写一个人如何勤奋,而是借用勤奋成才的事例来说明要成才必须勤奋的道理。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研读这两个事例对说明观点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可采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把童第周和司马光作对比,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不同在于,一个是天资聪颖,一个是基础较差;相同点在于两人都非常勤奋,最终都取得成功。学生通过朗读,了解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显现出不凡的天资,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编成了名传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的道理。我们既要正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也要正确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 关注文章留白,在拓展中深化运用
1. 引用句式,填补空白。《说勤奋》一文在讲完童第周事例后,作者又写上了这样两句话:“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由此可见”指的是由这个事例可以看见,作者引出的是一个道理,这样写的目的是借榜样来说理。课上让学生模仿在第一个事例(司马光)的后面,用上“由此可见”,写上一句话,引出一个道理。学生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明白了这样借榜样说理的方式更让人心服口服。
2. 穿插反例,深化理解。文中的两个例证都是正面的。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个反例――《伤仲永》,让学生先说说这个故事,然后在故事后面也用“由此可见”这一句式,写上从这一故事中懂得的道理。通过这一练习,学生明白像仲永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后天不勤奋,终究成为普通人。这样,学生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信服。
3. 引入“生活”,延伸对话。阅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对“勤奋”的理解。例如:我们现在不要“圆木警枕”,但是我们需要 。勤奋一时很容易,难的是勤奋一生,我们应该 。这种引入生活的延伸性对话,能让学生对“勤奋”有更深刻的体验。
小学阶段 语文教学 想象力培养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论,即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校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语文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学生的人生启蒙阶段使得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
一、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笔者注意到之所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不强,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联想方法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让学生学会相似联想,也就是说从一个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出发,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比如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其次就是让学生学会相关联想,也就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其他与之相关联的事物。比如说由自己胸前鲜艳的红领巾联想到革命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的成功来之不易。第三个就是让学生学会对比联想,也就是从一个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之相反的方面。比如成功与失败,幸福与困难,小羊的善良与狼的凶残等。最后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再造联想,这种方法相对来说难度要大些,但是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提升作用也更大,它指的是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比如根据所学的古诗想象并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根据写景的课文进行再造画画。这些想象的方法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将这些方法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断的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这些想象的方法进行加强,这样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是看图学文,还有一些是配着插图的课文。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根据这些课文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应用相关联想,以插图中的实物联系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力。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中去,深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比如,在教《我的战友》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的坚强意志和高大形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的对插图进行观察并细细的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想象当时候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只见插图上描绘着这样一种情形,烈火在熊熊的燃烧,脸上豆大的汗珠在一滴一滴的落下,他的眼中仿佛也喷出了愤怒和仇恨的火花。随着烈火的燃烧越来越剧烈,的眉头紧锁,牙关紧咬,他强忍着剧痛,手指都已经深深的插入到泥土里了,但他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胜利还是一动不动的趴在那里。学生们就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在这样一场大火的洗礼中,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得以升华,学生也就更能够体会和理解的这种为革命牺牲自我的崇高品质。这样一来不仅在学生的脑海里深深烙下了崇高的形象,同时也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一次极好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提高想象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联想。如上文所说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一个事物和事件联想到与之相反的方面,进而提升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应该跳出书本,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更加的活跃,并在这种活跃的思维力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比如,在教授《司马光》这一课文时,当课文中讲到“只有司马光没慌,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时,教师可以及时的提出问题:“为什么司马光一定要那么用劲的去砸那个缸呢?”这时候,就是学生发挥其发散思维的时候了,有说由于缸太厚,必须用劲才能砸破的,有说司马光为了抓紧时间抢救小朋友的,教师的这一问题极大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思考问题也更加的全面。接着教师还可以接着提出:“如果你在场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呢?”在学生提出各种想法后,再让学生讨论到底是哪一种方面更好,最后学生们一致认为还是司马光的方法是最好的。就这样,让学生在这种对比的联想中,不知不觉的锻炼了其想象能力。
四、引导学生想象课文背后的故事
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作文训练也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因为就写文章本身而言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命题作文训练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发挥学生所学课文的作用。在教材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课文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故事进行续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桑娜不管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穷困,还是毅然收留了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而小说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结束了,把余下的内容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象。那么教师就可以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根据这篇小说的结尾,发挥自己的想象,到底主人公桑娜收留了这两个孩子之后,她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迸出了很多极具想象力的想法,而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教师要将这种培养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渗透,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具体的想象,或者可以让学生对有悬念的课文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续编等,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一定的相向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将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一、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艺术性质的游戏,培养想象力和创新
在教学中,为了学习兔子、鸽子、狼、狗等字词。我首先教会聋儿编单个物体进行投影,让聋儿逐步掌握手影的技巧,巧妙地运用手指、手掌的弯曲变化编出兔子、鸽子、狼、狗、等动物。然后让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当一组学生表演出动物形状时,让另一组学生说出编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顺势引导出本节所学字词,激发聋儿学习情趣,提高聋儿的认知水平,进而通过手影比赛活动,看谁编的像,评出手影冠军,奖励小红星,调动了聋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时,让有听力聋儿模仿所编动物的叫声来感受游戏的情趣。还可以让聋儿做出几个不同动物的手影,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编故事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培养聋儿的科学兴趣与探索能力
由于聋儿天生缺陷听觉障碍,信息渠道闭塞,抽象思维困难,在传统教学中对于一些科学知识,老师就是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他们既不感兴趣,也理解不了,无论如何也讲不明白,而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集声像动画显示,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学生看后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电视的形式给聋儿开阔了视野。给孩子们创造了认识外界的途径,扩宽了知识面。丰富了聋儿的生活,增长了见识。学校和家长可同步给聋儿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科教片,锻炼聋儿的感官,促进聋儿感知力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陶冶情操并提高聋儿的审美能力
聋儿的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欣赏、唱歌、舞蹈、律动活动等。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根据聋儿自身特点、模仿力强。选择一些形象具体动作清晰的舞蹈,通过放录像、多媒体影像,供聋儿模仿,如《幼儿健美操》、《四小天鹅》舞蹈等。使音乐教学活动生动、形象、具体,教学内容表达声图并茂、动静结合,既锻炼聋儿肢体的协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聋儿对音乐审美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开展道德教育,促进聋儿社会性发展
根据聋儿德育的基本要求是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助、诚实、抗挫折能力等。聋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道德表现为易受暗示,爱模仿、情绪支配等特点,尤其是分辨能力差,是非标准不明显。所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光靠说教的方式是难以奏效的。教学中,利用电视、投影和多媒体等多种电教手段对聋儿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给聋儿播放《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看到司马光为了救小朋友,搬起大石头把大缸砸出一个大洞,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形象深深地激励着聋儿,聋儿的情感得到了陶冶。所以在这个教学的引导下让他们学会了从哪些方面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五、总结
在运用多媒体的有利学习让聋儿的学习教学的活动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简化了老师的复杂程序。受影响的前提下聋儿潜移默化的全面发展,让聋儿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让聋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作者:武慧敏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