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企业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企业;旅游管理
所谓的智慧旅游,指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旅游的时候,应用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在日常生活当中,使得各种事情变得更加的便利,能够单借助移动终端里面的相关软件,将一些资料提供给游客,让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当地的一些旅游信息,自我国智慧旅游的应用和出现,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我国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让游客可以在旅游的过程当中逐步的释放自己面对美好风景的心情,除此以外,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得到应用,可以让旅游企业将自己的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提供给游客,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有效的节约传统旅游企业中,在宣传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以及成本,有效地提高旅游企业经济的收益。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旅游行业在现在看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服务行业,但是从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旅游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在我国的历史也比较短,只有几十年,在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快,旅游的方式也随之而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旅游行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传统旅游到电子旅游,以及现在的数据旅游,还有智慧旅游这四个阶段[1]。近几年来,随着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以及建设,我国的旅游行业也逐渐的进行改革,从数字旅游开始,向智慧旅游进行过渡,现在已经实现了旅游信息化的相关目标,对于世界各地的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也逐渐地进行了覆盖,各个地区都能够通过网络交换旅游信息,数据信息库也可以共享,使得旅游企业可以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以及电子商务的平台上有效地实现服务型的经营,能够在网络上及时的完成信息查询以及相关内容咨询,包括订购等多种在线旅游的业务,而有关部门也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于旅游行业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有效地实现旅游行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科技化水平的进步和发展,除此以外,通过对于旅游数据资源的全方位的整合,还能够有效地实现跨界交流以及融合,推动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
二、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管理与落实现状
(一)各个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疆域非常的辽阔,但是相对比来看,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并且我国由于本身各个地区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导致我国普通的区域在进行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呈现不一样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的思路。比如说一些,因为旅游业而出名的城市,就将旅游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核心,而相对来说,旅游业发展比较缓慢的城市在进行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面对诸多的问题,产生的经济发展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正是由于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所以说导致我国的智慧旅游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造成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总体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甚至导致我国各个区域的旅游行业无法实现同步的发展进步,针对这一问题,要尽快地采取相关的措施解决[2]。根据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发展状况的不同而采取因地区而异的发展战略,对于旅游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省份应该进行鼓励,实现优先发展的旅游管理政策,相反,旅游业发展较慢的城市应加快智慧旅游管理的开发步伐,用旅游行业发展比较发达带动旅游行业发展较慢的地区,有效地提高祖国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旅游管理整体水平较低。旅游管理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智慧旅游行业的发展,这也要求行业尽快地建立公寓旅游管理的相关机制,有效地提高旅游的一些服务功能,充分地对现有的服务旅游资源进行利用,带动智慧旅游行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智慧旅游的服务质量水平,但是当前各个地区的很多旅游资源项目已经被开发建设,一些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将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景点的经济利益上面,而对于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关注比较少,这就难以满足游客对于旅游景点的各种需求,也会导致智慧旅游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需求。智慧旅游管理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庞大,比较复杂的工程,为了满足当前游客在旅游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需要,旅游企业也针对智慧旅游管理的相关体系提出了一些比较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一点就是信息化方面的要求,由于智慧旅游管理本身涉及到的旅游信息就非常的广泛,所以说在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方面,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使用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第二方面的要求就是层次化的需求,主要指的就是旅游业和其他行业之间存在的层次问题,再对智慧旅游管理活动进行开展和落实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和其他行业进行区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开展创新。
三、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改变旅游企业服务观念。旅游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服务的行业,虽然说对于游客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是无形的,但是相对来说,游客体验的感觉却非常的深刻,有可能通过智慧旅游中所具有的各种服务的功能,有效地提高自己旅游的体验和感受,并且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进行反馈,旅游企业也能够通过游客的各种意见反馈完善服务措施,使得旅游企业按照游客的各种需求,不断地对服务的方式进行改善和创新,从而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除此以外,企业在对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模式进行完善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对自身的服务理念进行改善和创新,要坚持以游客的需求为主,改变以往单纯以利益为主的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游客对于旅游企业服务的满意程度,旅游企业还可以利用游客的相关数据分析后得出游客的爱好,向游客推荐合适的旅游项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潜在的一些经济效益,比如说一些省份的旅游企业,在保证自己所具有的业务规范背景下,可以利用旅游舆情监控以及数据的挖掘技术,对游客的兴趣爱好,继续挖掘,从而引导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规划相对应的旅游产品,对一些旅游主题进行营销。这也是带动产品与服务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是游客进行投诉后可以快速反馈的系统,以及游客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系统,利用产品所具有的渊源,确保旅游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水平,有效的发挥出多媒体锁具具有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参与到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过程中,关注更多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增强旅游景点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智慧旅游指的就是信息技术,旅游企业专业管理知识和电子设备的结合,能够按照旅游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相对应的管理体系以及营销的方法,在旅游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以下几个类型,首先第一种就是财,一个管理环节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当中,应用办公自动化的系统,还有计算机辅助制造,包括事务处理的系统。第二个应用类型就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决策和管理工作当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说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还有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信息技术都能够对旅游业务的管理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有效地提高企业对外开发的各种业务功能,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对于游客的吸引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能够提高旅游管理的最终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完善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1.景区导游。旅游企业可以将旅游的景点进行一些改造,使得导游电子化,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运用到互联网技术以及一些比较先进的播音技术手段,采用一些真人语音播放的方式,对整个旅游景点的内容进行讲解,之后还可以将这些讲解的内容上传到一些比较方便的设备,或者是软件上能够让游客随时随地地对旅游景点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从而享受电子智能导游的服务。比如说游客在手机安装了一些软件后,就是由景区自主进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就会自动地通过gps定位系统对游客的位置进行了解,然后就会自动的向游客提供游客所在位置的景点讲解情况。除此以外,游客还可以利用软件对景区当中的布置以及各种设施的分布进行查询,有效地提高了游客旅游时的便利性。2.城市导览。还可以利用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将各个旅游城市的具体信息在网络上及时地进行更新,这样能够方便游客对城市当地的信息进行了解,比如说旅游景区每天的温度,还有风向,包括湿度等,这些天气预报都有助于游客更好的做准备工作,除此以外,景区的航空信息以及各种交通路线,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上传,让游客更方便地进行交通[3]。还有一点就是游客出行需要预订一些酒店以及停车场的停车位,还有景区的门票等,这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来进行有效地减轻游客,进行旅游的压力,而游客在旅游回来后,还可以在平台进行意见的反馈,分享自己的旅游经验,给其他的游客做参考。对于旅游软件的使用体验,也可以在上面进行分享,让旅游企业采取一些措施,对旅游软件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完善,提高游客旅游软件的体验感,从而增加旅游景点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智慧旅游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模式,还能够改善旅游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进步,从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企业和游客之间的交流反馈将为旅游业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些信息资源,所以说一定要按照游客的需求来对旅游的模式进行改善。因此,旅游企业一定要认识到智慧旅游对于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对自身的服务理念进行创新,及时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孙颖.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6,6
[2]张毅.智慧旅游背景下云南旅游转型与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6
[3]申帆.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
[4]钱正英.浅谈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6,31:55~56
[5]赵晓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社会关系变化与社会资本形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9,6
[6]杨俊博.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7]杨亚丽,张俊英,杨龙.智慧旅游视域下茶卡盐湖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构建[J].江苏商论,2020,5
[8]裴凤琴,李茂强.旅游企业在旅游产业趋向变化下的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商贸,2011,1
智慧旅游是大众旅游在新时代的环境下说产生的,也是二十一世界的新生事物,并且智慧旅行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应用。另外,智慧旅游的应用价值在于,其理念可以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智慧旅游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便携式终端设备上,人们能够获得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交通、住宿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能够在出发之前就做好旅程的规划工作。通过智慧旅游沟通双方的交流效率能够得到大大提升,成了智慧旅游的理念。其中,不仅有助于改善旅游区服务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旅游管理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不过,想要改善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在开展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应用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管理与落实现状
(一)各个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而广,又因为经济水平不均衡,外加各地景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开展旅游业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思路的不同,也就是我国各地存在的显著不同,导致了我国旅游业不能实现同步发展。对此,本着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其旅游业发展较好的,鼓励实行优先发展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发展不好的,应当适当放慢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以点带面,以达到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升的目的。
(二)旅游管理整体水平较低
建立起健全的旅游管理机制,对于提升整体的旅游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x,并且有利于服务功能的提升,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应充分的调动起自身已有的旅游服务资源,从而促进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整体的良好发展。实际上当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经济利益。可想而知,这也就是导致旅游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景点需求的直接原因。
(三)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需求
智慧旅游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项目,不仅要能够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还要能够充分的遵循旅游企业对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的实际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则要求保证旅游使用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就导致了对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和信息的设置要求比较高的缘故。另一方面,站在层次的角度开展分析,要能够在旅游管理活动开展及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将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并结合实情进行创新,这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二者之间的层次。
三、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改变旅游企业服务观念
旅游行业所能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但是智慧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各项功能是能够在实际的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切实能够感受到的,从而让旅游企业不断完善,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以顾客需求为主的原则进行开展,转变其观念,从而达到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根据游客的喜好推荐旅游项目,从而提升经济利益。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要想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效率,就需要能够借助于旅游企业专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应用体系与应用方法,这也是智慧旅游的内涵所在。至于旅游企业自身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综合性业务管理及时等多方面技术。
(三)完善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1.景区导游。对此,运用互联网和先进的播音技术,可以将导游电子化。
2.城市导览。通过网络技术,对各个城市的旅游信息进行事实更新,从而给旅客提供更好地服务。
3.智慧交通。根据游客的需求进行软件的开发,对交通路线,乘车信息在网络当中进行公布,以便游客的需要。
4.综合管理。不仅要为旅游局、主管单位开展服务工作,还需要对旅游企业、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开展服务,所以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做好游客的引导工作,及时获取游客的动向、反馈信息、分布情况等,以便于游客能够对旅游景点当中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四、结语
关键词:知识经济;旅游管理;创新
旅游管理企业综合性极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正面临一次血的改革、创新,多样化的产业链导致旅游企业在面对竞争时,需从不同角度考虑,才能在旅游产业长期生存。而知识经济的到来,便足以证明我国发展状态良好,人们具有较高的生活追求,更享受精神世界。由工业经济到转变成知识经济这一过程中旅游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为了迎接这一时期的到来,旅游行业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力争在满足现代人物资需要的同时也达到人们的精神要求。21世纪是信息时代,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也会趋向于信息经营的方式。
一、知识经济下旅游管理的变化
旅游管理市场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得到了有力的拓展空间,增加了新的消费理念和市场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旅游市场无论从规模还是容量上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加上知识经济的双重影响,已经毫无置疑的将旅游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办公室灵活度与日俱增,工作也日渐轻松,人们的放松时间较多,生活质量和收入快速提高,无需被生活开支困扰,有更多的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两者相互结合使旅游事业出现了极强的发展契机。知识经济来临后,旅游行业转变了以往的竞争模式,竞争模式的转变给旅游行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往的旅游行业主要以客源、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然而知识经济的到来却将这一模式彻底扭转,旅游业竞争模式正在向电子商务方向转变,正因为此,旅游业也由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变成现在的服务竞争、品质竞争和营销竞争,这已成为旅游业的主要竞争模式。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旅游业资源结构有了很大改观,很多旅游企业也随时代的变化改变了经营方式。即使知识信息资源在旅游行业重要程度极高,但仍不能忽略钱财和物质对资源的影响。人是所有事物的主体,更是知识生产、使用、成就的主体,鉴于此,在企业发展中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未来旅游企业发展中知识经营会成为主流,营销模式也会转变成网络营销,采用此种方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未来企业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式。
二、知识经济影响下旅游业创新方向
1.提高创新意识
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状态,知识作为拉动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创新是必然趋势,知识的灵魂便是创新。旅游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特点,尤其是其综合性较强、竞争强烈等特点,必须时刻准备,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才能具有充分、新颖、健康的方案维持企业的长久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很大程度的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鉴于此,知识经济是依存于企业资本存在的,其中品牌、人力、物力等都需加大审核并利用知识产品的夸大营销点,加上运营方式的改变,增加企业综合实力。例如:某知名企业认为知识是能够流动的,因此,在企业内部技能型知识流动方向和目标的实验,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利用竞争者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2.以人为本
旅游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是自然形成的特点,由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间为辨证关系,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旅游行业除了对生态环境具有强烈要求外还出现了其它方面的需要。现如今,人们逐渐对南极、深海等极端旅游场地兴趣十足,这是一个膨胀的时代,人们对未知追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价值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生态环境管理才是旅游业实现长久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态管理不但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要遵循旅游者的要求和生产产品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相互结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
3.改变营销途径
由上文可知,旅游企业已经将传统的营销模式转变成现在的网络营销模式,采用网络营销模式的重点在于知识和传播信息,所有信息都去取决于知识,没有专业等级和方向的限制,只要关于知识点的任务完成便能结束此次使命。因此,我们在网络上将各种知识点重新整理、联合起来,增加网络营销应变性和开放性,创新知识交汇。而以往的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快速转向,具有企业性,是依附于企业所存在的。突出网络营销手段主要是结合知识经济,将网络营销依附于知识,减少对企业的依赖,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不影响企业形象。日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据统计我国上半年部分旅游业工资支出都是依靠电子商务完成的,随着运营方式的改变,跟在时代潮流后的企业纷纷获得了成功,无论是在生产、经营还是在营销上我国很多知名旅游企业统统获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青年旅舍和中旅,在该旅游企业中仅去年一年便有80%的员工工资是依靠网络信息支出的,也就是说有80%的人是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购票旅游的。
三、结语
有上文可知,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业管理的主体是人,其次便是知识。在知识经济影响下,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旅游内部管理、营销模式、竞争模式之间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经济在旅游管理中的改革方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创新意识等方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柏波.传统旅游企业现代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郭宁.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79.
[3]乔思雯.浅析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J].商业经济,2012(,19):47-48.
[4]陈国元.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管理及其创新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6.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
对于发展战略目标而言,其是旅游企业将经济成果转化为实现理想的结果,能够具体体现企业的使命,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及决策进行合理评价,继而调动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鼓舞士气,让全体員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增强企业的凝聚力[1]。当然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味将获利作为企业终极目标,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长远观念和大局观念,从目标分析、目标拟定以及目标评价等阶段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旅游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有效抵挡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继而实现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要从市场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适当变化产品价值,提供市场所需的旅游产品;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使其满足自身的实际发展要求。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如“营改增”政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等,为旅游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部分旅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在遇到问题时缺乏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加以支撑,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2]。可以说,旅游企业的发展是以完善的内控制度为基础,只有构建系统完整的内控制度体系,才能落实相关的管理规范,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旅游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旅游企业更新经营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理念可以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提供动力和目标,加快企业的文化的建设。虽然许多企业在实际发展中树立了经营发展目标,但是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致使自己在发展中的缺乏精神支撑,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生命线,鲜明的企业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有些旅游企业往往忽视内部文化的建设,使员工难以有效融入到企业中,影响企业更好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构建简单的文化往往还不够,旅游企业还应将企业文化建成内容丰富与形式多样的网络结构,包含权力结构、控制系统、组织结构、日常惯例等。在现代化的旅游企业组织中,大部分组织决策者都开始应用低权力距离文化,进一步缩小了等级标识,员工在这种的文化环境更愿意主动参与决策的制定,组织者也能及时获得相关资料,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优秀人才的储备
旅游企业作为我国服务性的产业,在实际管理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变化。通常旅游企业具备大量的人力资源,主要是依靠人来创造企业的财富与价值,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企业的总体水平及档次,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由于人是最难妥当管理的,这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也能创设更多的价值,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优秀人才储备显得尤为重要[3]。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良好的福利体系和较高的薪资待遇来吸引与留住人才,如增加培训和出国进修机会等,或者是对员工的工作范围加以扩大,鼓励员工轮换工作岗位,以此丰富工作内容,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制定财务战略和品牌战略
财务战略主要是指企业利用财务管控的手段来优化配置企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以此保证资金流程的有效性及均衡性,强化企业的财务竞争实力,继而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旅游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该从自身财务实际情况出发,遵循适度性、适时性、灵活性、自控和优先等原则,科学确定融资方法及渠道,优化内部财务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有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4]。另外,品牌个性的定位是旅游企业执行品牌战略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的服务和产品表现,对顾客感受加以理解,创设新颖个性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创始人和品牌代言人进行表现,从而吸引顾客前来消费。品牌战略的实施主要是从公司名称、核心品牌、技术标号、服务商标等方面加以表现,在制定环节应遵循如下原则:联想丰富、含义积极;避免雷同、富有创意;兼容性强、高度抽象;紧扣主题、简单易记等,这样才能实现战略管理目标。
人力资本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是一种稀缺资源。质量水平越高的人力资本,其稀缺程度越大。旅游企业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性质,是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和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旅游业是人才流动率极高的行业。由于现有大部分旅游企业规模不大,管理不规范,企业制度相对不健全,使企业难以留住人才;而且由于人们对旅游行业认识的偏见,更导致了人才不断流失;加上我国现有旅游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导致我国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旅游人才非常缺乏。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意义
1.人力资本管理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企业是面对面的服务行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具备了能够完成顾客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使顾客得到最大程度的满意和心理享受,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反之,如果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在人力资本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的情况。比如:“大材小用”导致员工的个人价值难以实现,就会逐步丧失对工作的热情,从而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进而减少了企业效益;而“小材大用”就是让不具备某些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担任他难以胜任的工作,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合理管理人力资本,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2.人力资本管理有利于旅游企业资源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旅游业是季节性很强的产业,由于自然、气候、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处于旺季,而同时另一些地方却是淡季。处于旺季的地区,常常供给不足,影响了供给的质量,处于淡季的地区,造成了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隐形失业。因此,为适应旅游业的这一特征,淡季地区的从业人员可以流向旺季地区,这样既解决了旺季地区供给不足的问题,也降低了淡季地区旅游企业的成本,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管理。如?押世界著名的法国阿尔卑斯——杜埃滑)站,夏季缺少积),其大部分从业人员便流向处于旺季的地中海沿岸,冬季来临时,他们又回到滑)站。人力资本的合理管理,从客观上要求旅游劳动力市场的从业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达到能与其相匹配的物质资本相结合的目的。进而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效率。
3.人力资本管理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化行业结构。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第三产业中新兴的重要产业,获得迅猛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旅游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很强。传统产业的劳动力开始流向旅游业,比如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培训,使他们走上旅游岗位,从事服务工作。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劳动力,也促进了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形成大旅游、大产业。
二、我国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人才观念上,只重经历不重学历。通过社会调查发现?押第一,中高级管理人员有两类?押一类是学历层次低,但经验丰富者,他们晋升到更高职位后,明显感到知识上力不从心?鸦另一类是学历层次较高,非旅游专业者,他们对旅游管理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熟悉。第二,旅游业从业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大多通过在职培训的形式来提高自身素质。第三,也有一些人有获得继续教育机会的潜在要求,但对目前学校提供的教育普遍不大认同,旅游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差距,严重地制约了在职员工继续接受正规教育的积极性。
2.人才构成比例严重失调。截至2007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共有1641所,高等院校770所(旅游管理博士点有35个,占总数的4.5%;硕士点有144个,占总数的18.8%;开设旅游管理本专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有591所,占76.7%);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含中专、职高和技校)871所。高、中、低各个教育层次由少到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结构。这说明我国旅游教育主要以低层次教育为主。而旅游企业不仅需要应用型的基层服务人才,更需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高层管理等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3.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旅游业是人才流动率极高的行业,几乎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有跳槽的经历。年轻人常常对从事旅游职业不大安心,传统择业观导致流动率与学历成正比,与年龄成反比,使企业难以留住人才。
4.人才招聘、管理方式落后。招聘工作总是由旅游企业人事部门先在大众媒体上需求信息,然后由相关部门和人事部的工作人员接受求职简历,进行初步筛选后,再约见合适的求职者逐一面试,以决定是否聘用。这样做一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另外,由于招聘时间长,交流不充分,不利于企业及时获得高素质人才。
三、优化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改变旅游企业以往轻人力资本的错误思想,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合理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的第一步。旅游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属于典型的服务行业,意味着直接面向宾客服务。因此不仅要达到员工与企业的高度和谐,更要达到员工与企业与宾客三者之间的高度和谐。因此,人本管理思想在这里体现得更为深刻:企业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才能使员工更好地尊重顾客。
2.做好人力资本管理的准备工作。做好人力资本管理的准备工作,就是研究企业当前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本。第一步要选择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第二步是职位调查。第三步是进行职位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旅游企业人力资本需求,既要立足于企业现实,又要着[于企业未来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
3.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旅游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现状。
(1)改革旅游企业管理层培训体制。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层培训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旅游企业管理培训,逐步实行旅游企业培训市场化。首先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特别是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公司参与旅游企业管理培训的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发挥旅游高等教育院校的作用,因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院校有一批专业人才和较好的设施可以为培训所用。
(2)理论联系实际,长期系统的进行员工培训。旅游企业管理培训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管理培训的重点对象有三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后备管理者。因此旅游企业管理培训项目可分为:战略管理人才培训、技能型管理人才培训和综合型(后备型)管理人才培训。
(3)转变培训观念,确立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培训方针。以往的员工教育培训模式是“学校教育、一次培训”模式,即员工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后到旅游企业工作,员工在企业工作之初,仅接受一次培训。针对这种情况要转变教育培训观念,变“学校教育”为“终身教育”;变“一次培训”为“多次培训”。完成从“学校教育”“一次培训”“多次培训”“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这一系列观念的出现和替代。
服务质量是旅游企业产品的核心,旅游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服务质量来进行。针对我国旅游企业员工普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质量较差的状况,必须将旅游企业管理培训转移到“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重心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树立“服务质量第一”的意识。
4.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确立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反馈机制。人力资本管理的反馈机制,就是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这个可观察事实,掌握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总体情况和个体情况是否合理,进而做出改善,从而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同时,人力资本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的不同类型分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1)基层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旅游企业作为服务行业,他的基层员工从事的是与顾客面对面的服务工作,因此绩效考核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以及员工的个人特征和品质上(如员工的工作态度、信念、技能等)。
(2)管理层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在对旅游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的绩效考核过程中,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能,其考核内容主要是通过整个部门的工作绩效(如在对饭店客房部经理进行考核时应把该部门月营业额是否达到指标作为考核内容)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方面硬指标的完成情况(如在对旅行社总经理进行考核时应把该旅行社的月利润率、在某市旅游市场的占有率等方面作为考察内容)来考察的。
关键词:旅游政策;旅游经营;区域发展;少数民族
企业旅游业的发展政策与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是相互依存的,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重点研究了区域旅游发展政策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管理、环境保护相互管理和优化管理的措施。
一、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一)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支持
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有明显的促进性作用,对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来讲,必须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出发,对旅游经营管理提出更多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政策应根据市场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和分析旅游企业经营现状和深层次矛盾,并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找症结,帮助旅游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同时,区域旅游部门应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如:定期国际国内旅游经济季度预警信息,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及时提供旅游需求信息、上级政策信息;为旅游景区创建和星级饭店评定提供上门指导服务等。同时,区域旅游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柱,为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行人力资源供给。总之,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入贯彻优势旅游资源转换战略,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旅游名牌精品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升特色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区域旅游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二)旅游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之间的协调共存
旅游业的政府的政策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要协调共存,实现以政府为主导,以旅游企业发展为基础,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区域统筹,资源开发整合。在旅游资源开发合作中,各县市政府要以开放的意识去面对旅游合作,打破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制度障碍,防止条块分割,实现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打造无行政障碍旅游区。例如: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政府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2009年12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这预示着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政府还积极引导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进行重组或组合;加快旅游企业制度改革,组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而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则必须要形成迎合政策的经营发展策略,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分析
(一)对少数民族旅游业进行政策扶持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提出了“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以及规范发展“农家乐”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以推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少数民族区域应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结合各民族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少数民族旅游业的质量层级和效益水平,重点做好推进落实的具体工作。在主体政策的引导下,区域政策必须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助推作用,从多方面促进少数民族企业的旅游业发展,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落后情形,因此必须要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加快旅游企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旅游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保证政府的经济拉动作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对少数民族旅游业整体发展进行规划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政策扶持必须要实现对企业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设置,保证旅游业的拓展能够实现区域规模,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少数民族区域来讲,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受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和规模情况的限制,因此必须依靠区域旅游业的政策扶持进行规划引导,避免出现集体自主进行开发,没有审批管理的随意发展。必须要通过科学规划引导,避免旅游业发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从区域布局上看,少数民族居住地往往都分布在位置偏僻、离城区较远的地区,在这种地区进行旅游业发展规划,必须要整合土地资源规划、进行有序发展的计划,在旅游部门政策的指导下形成全方面的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实现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的发展原则。
三、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政策下的发展规划
(一)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
1.民族活动资源的开发
少数民族有很多独特的民族活动,这些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吸引力,会使得旅游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例如:苗族为了祭拜祖先跳起的笛笙舞,壮族的师公舞,彝族的跳弓舞、打磨秋等;有表现军事武技的,如苗族的苗刀、矮拳;瑶族的双刀舞、盘王拳;壮族的白鹤棍等,项目众多,内涵丰厚,为开发和利用民族旅游活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种优势化的情况来看,区域政策要鼓励开发和研究更多的、形式丰富、内容吸引力强的少数民族活动,通过对民族活动的再利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另外,在活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民族活动的维护和激励,要实现体育运动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鼓励运动表演活动,形成规模化的活动。
2.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开发实质是文化开发,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的热点旅游项目,在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中,休闲度假型文化旅游活动更是备受人们喜爱。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是多元化的,饮食文化、环境文化、习俗风情等都属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广阔内容。这些都是旅游资源的重点开发内容,例如:对于蒙古族饮食文化就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通过蒙古族饮食,我们可以将蒙古族的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即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品尝当地蒙古族的特色饮食、名特产品。增进对地方各类名特美食的了解,又获得了丰富的感官体验,更可获得一种文化与精神上的满足;让游客边听、边看、边尝、边思,使游客乐在其中,通过饮食深入了解旅游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去想象和追求地方饮食所蕴含传统文化意味,获得丰富的体验。另外,民族地区建筑、环境、习俗文化也别具特色,具有民族特征的村落、居住环境、交通手段、山水风景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点内容。政府部门必须要维护民族地区的资源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优美和民族生存环境的协调共生,为民族旅游创设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二)加强旅游业的管理
1.企业管理
旅游业的发展要依靠旅游企业的进步,因此必须要在企业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企业管理。旅游企业的管理要从服务的角度将传统旅游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客户需求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旅游活动是立足于地区特色的基础上的,追求的是舒适化的休闲生活,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民族文化特征浓厚,有着较高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有限,必须要加强对休闲设备的维护和建设,实现全面化的休闲旅游服务,保证旅游客人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获得身心的舒适感受。所以,旅游企业管理应当根据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分析游客的服务需求,建立双轨制的服务体系,即传统文化提供与旅游酒店服务的并行体系。这样可以有效节约酒店设施建设的成本,合理布局资源,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企业内部管理则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桎梏。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应该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建立各种旅游培训机构,加大力度实施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人力资源。同时,引进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理念和高技术人才,通过互帮互助的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2.市场管理
旅游业其本质也属于旅游产品的推销和品牌建设,为了更好地拓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市场,必须要重视旅游市场的开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表明,完全的市场化不可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主导能实现产业的超常规发展,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样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市场化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市场化发展需要有效的执行营销,旅游企业要发挥市场媒体宣传优势,激发去少数民族地区出游的兴趣和欲望。与传统媒体互补,连带宣传,达到宣传最大化。另外,旅游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反馈,在报纸广告印刷出版前,就能得到大量真实的信息反馈,便于调整广告计划细节和宣传战略,从而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环保管理
少数民族旅游的优势就是更为贴近自然的环保型旅游,为了发展这项旅游优势,旅游企业必须要形成环保管理措施,从本质上进行旅游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和外部服务的环保优势发挥。首先,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税收、经济补偿等方式,影响旅游企业经营手段。对于高效能、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实行关停。对利用低碳或零排放的旅游企业,诸如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旅游企业,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者生态补偿。其次,生态旅游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人们加入到保护资源和地理环境的行列中,朝着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要实现低碳经济管理,要遵循精、准、细、严”的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践证明,旅游企业的环保管理能够实现可持续旅游,能够节约资源,进行文化交流,实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
综上所述,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有支持作用,旅游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之间是协调共存的,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政策下的发展规划则要重视民族活动、民族文化、旅游企业管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少数民族旅游业经济价值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刘峥. 关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9,(12):68-69 .
[2]王蕊. 少数民族娱乐产业的资源开发[D]. 中央民族大学, 2008.1-59.
[关键词]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经济发展;财务管理
[作者简介]谢迭理,海口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海南海口570203;万新焕,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会计教师,讲师,海南海口570228
[中图分类号]F2.6;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018-03
近几年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使之在海南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尤其是2010年1月国务院宣布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纳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旅游业更是成了海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旅游企业,要进行经济核算,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加强科学管理。旅游会计作为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旅游会计是专门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学,它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同旅游企业的业务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特点,系统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海南旅游企业亟需培养旅游会计专业人员,以更好地服务于海南旅游企业。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 海南旅游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对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据笔者网上搜索,我国有些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比如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和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导游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导游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还设置了旅游企业会计基础。青岛恒星学院的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设置了企业财务管理,在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中还设置了饭店会计,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地设置了财务管理学和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课程。但是海南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近几年在海南政策以及海南省教育厅、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海南省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专业的教育得到了有序、快速的发展,但是作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计教育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在旅游相关专业中,只有少数几所院校比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了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发现海南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有些虽然开设了《基础会计》,但是由于聘请的外聘会计老师是一般是会计事务所和其他行业的会计部门的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没有聘请旅游行业企业的资深会计人员,导致在教学中没有注意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结合,教学没有紧密地联系旅游行业的特点,更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专业相联系,从而导致目前海南旅游企业所招聘的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非常精通,但对旅游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对旅游知识一窍不通。到旅游企业工作后,单位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或者是以老带新,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管理成本。所以,旅游企业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有在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
(二) 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往往重视通用型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淡化了特殊行业尤其是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在提高学生对特殊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方面的教育有明显的缺失。海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服务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用人单位有什么样的会计岗位、企业需要哪些职业技能却并不了解。海南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非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对旅游会计课程的建设。由于院校不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教师没有了研究基础,也就没有旅游会计的相关研究,更不用说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到现在为止,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还没有看到关于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的文章,只有关于旅游会计的文章,也不到5篇:《旅游会计》的教学体会(郭康,2008)、《旅游会计》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不同点(袁三梅、周坚,2009)、新会计准则下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与改革(徐雪,2009)、简析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范碧辉,2010)。关于旅游会计方面的教材也只有几本,如:旅游会计学(龙京红,2006)、旅游会计学(谷卫。2007)、旅游企业会计(王学军,2009)、旅游企业会计实务(赵恒伯,2007)等。而这些数量不多的旅游会计教材大部分仍然是单纯的会计,没有很好地将旅游行业与会计结合起来,没有以旅游行业为蓝本导入会计学原理。这导致了目前发展迅速的旅行社、酒店、饭店、旅游景点等对旅游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相悖发展。
(三) 海南旅游会计人才的现状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培养都基本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据笔者调查,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各高职院校确实能够做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海南各个企业财务部门设置的会计岗位不多,一个财务部门不可能容纳几十个学生,更不用说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招生火暴,有的院校每一届招生都达到几百名;另外一方面海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会计资料对每一个旅游企业而言都是商业秘密,一旦泄密,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因此,一般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从而导致海南各高校的会计专业主要还是以校内实训为主,即使是在校内实训,由于时间的限制,实训教师在选择模拟资料的时候也只能选择一个行业的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资料编制会计实训的案例,一般都是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编制会计案例资料,很少有学校的会计实训是以旅游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来编制会计实训案例的。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会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一) 海南省旅游企业对会计人才重视不够
由于近两年海南旅游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诞生,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的产权和所有权是统一的,这样,业主独自控制企业,完成资金管理活动。这些旅游企业以及相关的酒店、饭店等由于其规模小,根本不重视会计岗位的设置,不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甚至有的企业就根本就未设会计岗位。由于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导致会计处理混乱。据笔者调查发现,一些旅游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还是旧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大
力培养旅游会计人才。
(二) 海南对现有旅游业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海南在会计继续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针对特殊行业进行继续教育,一般都是所有行业的会计人员集中在一起学习。继续教育教师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都是笼统地对会计的前沿问题或者是一般企业的特殊问题进行讲解,没有针对旅游行业的会计人员就旅游和会计的前沿问题进行专门培训,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会计继续教育中没有得到实质性收获,其业务素质也没有得到提升。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 加强旅游会计课程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重点旅游区之一。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到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动,海南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不起眼的小行业发展成为领跑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海南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9年底,海南全省有星级旅游饭店238家、旅行社248家、旅游从业人员16万人、各类旅游景区(点)55家。2009年海南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2250,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72亿元。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海南酒店、饭店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机遇。海南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需求,海南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培养人才的重任。
(二) 加强旅游会计人才培养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精通旅游和会计的旅游会计人才,从而导致旅游业务和财务相互脱节。由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和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有着明显不同,要了解旅游产品经营活动,必须熟悉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与价值运动规律,否则就难以判断旅游产品价值运动的经济实质,不能合理地反映经济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旅游企业财会队伍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徐京耀,冼永光.职业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
[2]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
[3]杨江伟.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以旅游上市公司为例[J].四川烹任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关键词:信息技术旅游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根本性的、普遍的影响,有人将这一历史进程比喻为发生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其后果是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所谓的“信息经济”时代或“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应用在不同层次上促使原有的运作机制发生了改变,其最终结果是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改善。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没有哪一个部门能够避免参与到这一“革命”性的进程中来,旅游业也不例外。“信息是旅游业的生命线”(Sheldon1997)[i],旅游业适合应用信息技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将对旅游业的结构产生影响,一些新的部门将产生,而一些原有的部门要进行相应变化(DimitriosBuhalisetal1997),因而有必要针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这一议题进行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范畴。论题的产生源于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使旅游业面对技术升级的问题;第二,信息是旅游业的生命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旅游业的普遍重视;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对旅游业的现有格局产生影响,即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引起旅游业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三个前提条件在旅游业的实践中表现为旅游企业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中纷纷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争取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人们在讨论以信息中介身份出现的旅行社何去何从。可以看出,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起源于技术应用层面,而归结为技术应用对旅游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包括对行业的影响和对企业的影响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影响,在运作层面上表现为企业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生产运作方式、新管理工具和新营销工具,在管理层面上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变化、管理过程的变化和经营理念的变化,在战略层面上表现为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手段获得竞争优势。一般来看,最先引进信息技术的是操作层面,操作层面的技术升级产生了新的管理问题,要求管理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管理层面调整到适合新技术的应用时,企业具备了制定新战略的基础。反过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不可能忽略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为了保证技术的应用顺利实现,要相应地对组织结构等管理层面的问题进行调整。
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一般表现为行业内企业之间网络化关系的加强,并有可能形成“竞争合作”关系。而旅游业有其特殊之处。“旅游是混合型产业(hybridindustry),包含多种服务”(HannesWerthner&StefanKlein1999),旅游业并不是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的集合,而是住宿、餐饮、交通等旅游产品供应商所在部门的集合,因而信息技术对于旅游业的影响还包括旅游业各部门间的合作以及旅游业的再造。
二、研究现状评价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和饭店的预订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层面,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重视是在互联网(Internet)以及3w(WorldWildWeb),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之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3w成为了互联网上成长最快的领域。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集合了媒体、电信和信息技术,可以传输文本数据、图表、图片和声音,增加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为有效地、实时地、适时地交换产品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与3w的广泛应用对旅游业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冲击,因而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欧洲,以计算机键盘上的回车键ENTER命名的“旅游领域信息与通讯国际会议”于1994年首次召开,至1999年已举办了六次年会(受资料限制,2000年至今状况不详),年会的参加者主要包括旅游研究人员、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研发人员,内容集中于讨论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在美国也有类似的会议召开,例如1995年由当时的美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赞助举办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世界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业在应用新技术时将产生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该怎样迎合旅游业的需要等。另外,亚太旅游联合会(PATA)等组织也主办过相关主题的研讨会。从具体的内容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议题包括旅游业重组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战略应用等,尤其针对旅游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状况,有人专门对中小旅游企业中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进行了研究(D.Buhalis1994)。另外,以航空公司为中心、由多个部门广泛参与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预订系统(CRS)和全球分销系统(GDS)受到了互联网和3w的冲击,旅游业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应该怎样面对新的形式也是主要的议题之一。
在我国,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限制,旅游业对于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更多地来自于国家提出的“信息化”目标和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压力,而“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谢晓霞2002),因此我国学者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业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但是,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基本概念的不明确。
第一,信息化概念不明确。信息化是我国旅游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问题,大多数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罗高飞(1998)在文章中引入了信息化的定义,但是并没有明确旅游业信息化的具体含义。郑向敏(2002)给出“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进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信息资源配置,推动旅游企业经济增长”。而这一定义并非针对企业给出,更像是“旅游业信息化”的定义,存在着对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的误解。刘晓虹、陈耀(2002)在明确了“信息”与“旅游业”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旅游信息”的定义,继而提出“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强调“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突出的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作用。”但是,其“旅游信息”定义的给出是对“信息”与“旅游业”两个定义的字面综合,对于信息化研究没有任何意义,而所谓“旅游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中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均不明确。
第二,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网站建设的混淆。这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目前关于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将旅游电子商务混同于旅游网站的
建设(冯颖如2002,杨丽2001,杨振之、胡海霞、黄学军、刘禄山2002,王欣2000,等),缩小了旅游电子商务概念的内涵,将传统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问题排斥在外。
第三,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网络、旅游网络化经营相混淆。在一些研究成果中,谈到旅游电子商务时,自然地将旅游网站与旅游网络等同起来,同时将旅游网络与旅游企业的网络化经营相联系(冯颖如2002,杨丽2001,杨振之、胡海霞、黄学军、刘禄山2002,等)。何谓旅游网络?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一部分研究人员混淆了计算机网络和企业网络化布局的概念,将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络混同于计算机虚拟的网络,其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误解所引起的概念混淆。可以认为并不存在所谓“旅游网络”的概念,而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企业的网络化经营也并非有相同内涵的概念。
另外,在研究中还存在着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同的误区。互联网的出现的确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并不局限于互联网,而且我国研究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又与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相混淆。
总的来看,我国关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表面现象,涉及到的更多的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的预测多出于主观臆断,而缺少理论依据或经验证明。三、研究范围的确定
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旅游业,可以将旅游业看作由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部门构成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讲的行业或产业,将这些部门联系在一起的是向旅游者提品过程中形成的价值链,多个部门的协同作用使旅游业在旅游者眼中成为了一个复杂的价值系统。构成旅游业即旅游价值系统的部门分属于不同的行业,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将这个复杂的价值系统分解为若干小系统,即可以将各个部门分别看作独立的系统进行讨论。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的研究可以在几个系统层面上展开,限于篇幅,这里将研究的范围确定为整体的旅游价值系统,而暂时不考虑信息技术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当然,以旅游业整体作为研究的平台并不排斥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企业的影响。毕竟旅游业由若干企业组成,要从整体上把握旅游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与产生的影响,有必要对企业的具体应用情况和前景进行探讨,只是这里的探讨是一般意义上,没有与饭店、旅行社等具体部门的特点相结合,而是为进一步的讨论形成概念框架。
四、构建研究框架
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通过两条线索展开,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影响和对行业的影响。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产生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具有一般的意义,可以参考其他行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果。对行业的影响则涉及到行业结构的调整,有必要从旅游产品的特点出发展开重点讨论。而对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工具和电子商务等概念及其关系的明确是展开讨论的必要前提。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工具
“信息技术,就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三者的综合体为核心的技术群体。从更广义的角度说,信息技术是一类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的总称,它包括了各种用于创建、存储、交换和使用信息的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他们的综合技术。”[ii]
“信息技术(IT)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工具与方法,及信息技术应用系统(IS)”。与企业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IT/IS主要有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应用于某一职能领域及一般事务管理的IT/IS,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TPS(事务处理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其中TPS是组织的基础信息系统,向MIS、DSS、ES提供组织的基本数据。
第二类为适用于企业内部综合性经营业务管理及高层决策的IT/IS,包括DW(数据仓库)、MIS(管理信息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ES(专家系统)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其中DW把分布在企业网络中不同信息岛上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旨在通过通畅、合理、全面的信息管理达到有效的决策支持;狭义的MIS指管理报告系统,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功能,是服务于企业或组织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信息系统;CIMS高度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CAD/CAM/CAPP)、管理(MIS/DW)与决策(DSS/ES)。
第三类为适用于企业内外部开放性综合经营业务管理的IT/IS,包括EDI(电子数据交换)、Intranet(企业内联网)和Extranet(企业外联网)等。[iii]
事实上,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提出了著名“信息技术六阶段成长过程模型”的诺兰将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数据处理(DP)阶段,时间跨度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信息技术主要在组织的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起作用,主要功能是使一些专门的工作自动化。例如,TPS支持各种指令处理,MIS提供资源配置和控制信息等。
第二个阶段是信息技术(IT)阶段,时间跨度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进入“战略管理层面”,强调知识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财务分析员、证券经纪人和生产规划者等。
第三个阶段是网络(Network)阶段,这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点表现为信息技术与组织人员及其工作整合为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iv]
虽然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于不同的年代,但是它们在当代于不同的层次共同发挥着作用。
2、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所谓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得以普遍应用并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产品及服务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到占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证不断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质量和水平”[v]这个定义给出了“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强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而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得以实现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为企业管理工作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vi]这个定义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与意义进行了描述,但是没有给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可操作性的内容。
在讨论信息化问题的过程中,研究的着眼点经常集中到电子商务的概念上来。“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vii]。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为电子商务下的定义为:“电子商务是指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或结构化的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viii]这是广义电子商务(E-business)的概念,范围突破了“电子交易(E-commerce)”的局限,而扩大到企业内外部管理与营销各方面的商务活动。
3、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工具及电子商务的关系
这四个概念的关系如图1所示。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而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信息技术工具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工具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电子商务概念产生的初始条件,而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
(二)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
旅游企业属于服务业范畴,与制造业企业相比较,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产出为无形服务。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信息技术工具,但是制造业中经过多年磨合已经发展成熟的工具并不适合旅游企业使用,例如在生产操作方面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等管理层面的信息技术工具等。然而,制造业中信息技术工具的开发思想值得借鉴,即旅游企业可以从内部运作管理、各职能部门操作和市场营销等几个方面着手开发信息技术工具,并针对新技术工具的使用配套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和经营理念的创新,并最终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总的来看,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恰好是电子商务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已经从生产导向和产品导向转变到了需求导向和顾客导向。在服务业中的管理与营销过程中尤其重视顾客价值的创造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是服务业参与竞争的有效手段,而客户关系管理的开展要借助于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顾客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的建设与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所在。
(三)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
1、信息与旅游业的关系
所谓旅游业是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的集合。旅游业属于服务业范畴,旅游产品具有服务产品的一般特性,如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称旅游产品为“信心产品”,认为旅游者在接受服务之前不可能感知到旅游产品的具体性质和质量水平,产品能否成功销售完全取决于相关信息在制定购买决策的旅游者心中建立起的信心。
旅游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的特性,如旅游服务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在空间上存在着较远的距离,在服务种类上存在着数量上的差距。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中间商存在的必要性。根据旅游活动的定义,旅游者要到与长住地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目的地消费旅游产品,这样在传统的旅游购买决策制定过程中要依赖于中间商获得有关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信息。同时,旅游产品是一项混合产品,旅游者的一次旅行过程涉及到多种服务的购买,各类型的供应商规模不同、性质不同、提供的服务特性各异,庞大的信息搜寻成本迫使旅游者利用中间商进行信息搜寻以降低交易费用。
可以认为,信息在旅游产品的市场销售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信息的这种作用与旅游市场供求在空间上与种类上的差距共同决定了旅游中间商的存在。
2、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业结构的影响
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有些沟通是经常性地、结构化地进行的,如旅游服务供应商和中间商之间的信息沟通,这种长久关系的建立导致了沟通机制的自动化。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业信息沟通的自动化表现为CRS和GDS的建立。
CRS(computerreservationsystem,计算机预订系统)最早是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由各大航空公司独自开发,后来考虑到旅行商的应用成本和航空公司自身的维护费用,各个航空公司的CRS开始合并,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益于民用航空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连锁饭店产品和旅行社产品的内容。CRS创建了一个新的旅游营销与分销系统,被誉为旅游业电子时代的始创者。
GDS(globaldistributionsystem)的出现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CRS不断进行横向一体化(与其他航空公司)和纵向一体化(与供应商)的结果。为了避免信息系统的重复开发,航空公司、饭店等旅游供应商通过开发界面将其CRS接入了GDS。GDS建立了全球的传播标准和新的旅游电子分销渠道。GDS之间继续进行一体化,导致了几家独立的GDS企业的出现。此时,GDS的性质已经从工具转变成了经济实体,以电子旅游超市或其法人团体的战略业务单元的面目出现。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了新部门的产生,促使旅游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GDS作为中介组织在旅游市场上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但是,信息技术在创造新部门的同时,也对现有的部门产生了威胁。互联网和3w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对旅游中介组织来说威胁与机会并存。
互联网和3w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旅游市场上的信息沟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品信息可以快速地、低成本地、大量地抵达消费者处,并能够使消费者方便地与企业进行互动。旅游中间商的存在受到了威胁,CRS和GDS等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前途面临着挑战。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取消现有旅游中介组织提供了可能性,旅游中间商等中介组织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变,在业务流程中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
互联网对现有中介组织的威胁并不意味着旅游市场上不需要中介组织。事实上,互联网的出现增加了市场上信息的数量与复杂性。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缺少相应的规则限制,人人有权发言,人人都淹没到信息的海洋中,对于消费者来讲,面对的产品信息更加庞杂混乱,常常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旅游业中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模型初具,主要包括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供应商自行开展“网上营销”和中介组织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等方面。其中旅游网站的出现即是增加了旅游业中介组织的成员。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
旅游业可以被理解为旅游市场上供给方的集合,既包括旅游服务供应商,也包括旅游中间商和其他中介组织。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产品的销售,而销售的效果取决于营销系统的效率。由于旅游市场上供求双方之间存在着空间距离,而各个旅游供应商的产品要经过与其他部门产品的组合才能出售,因此以旅游目的地为基础的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增加了营销系统成员的同时,也为系统的有效运转提供了技术保障。如上所述,CRS和GDS都是旅游营销系统的组成部分,负责旅游产品的分销。互联网的出现为旅游营销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功能更加强大的工具,使旅游信息可以直达消费者处。旅游中介机构与供应商的合作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运用基于互联网的外联网得以实现。另外,互联网的效率使旅游企业开展个性化的营销和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HannesWerthner,StefanKlein1999)。
[关键词]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经济发展;财务管理
近几年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使之在海南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尤其是2010年1月国务院宣布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纳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旅游业更是成了海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旅游企业,要进行经济核算,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加强科学管理。旅游会计作为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旅游会计是专门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学,它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同旅游企业的业务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特点,系统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海南旅游企业亟需培养旅游会计专业人员,以更好地服务于海南旅游企业。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海南旅游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对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据笔者网上搜索,我国有些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比如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和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导游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导游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还设置了旅游企业会计基础。青岛恒星学院的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设置了企业财务管理,在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中还设置了饭店会计,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地设置了财务管理学和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课程。但是海南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近几年在海南政策以及海南省教育厅、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海南省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专业的教育得到了有序、快速的发展,但是作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计教育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在旅游相关专业中,只有少数几所院校比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了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发现海南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有些虽然开设了《基础会计》,但是由于聘请的外聘会计老师是一般是会计事务所和其他行业的会计部门的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没有聘请旅游行业企业的资深会计人员,导致在教学中没有注意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结合,教学没有紧密地联系旅游行业的特点,更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专业相联系,从而导致目前海南旅游企业所招聘的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非常精通,但对旅游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对旅游知识一窍不通。到旅游企业工作后,单位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或者是以老带新,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管理成本。所以,旅游企业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有在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往往重视通用型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淡化了特殊行业尤其是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在提高学生对特殊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方面的教育有明显的缺失。海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服务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用人单位有什么样的会计岗位、企业需要哪些职业技能却并不了解。海南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非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对旅游会计课程的建设。由于院校不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教师没有了研究基础,也就没有旅游会计的相关研究,更不用说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到现在为止,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还没有看到关于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的文章,只有关于旅游会计的文章,也不到5篇:《旅游会计》的教学体会(郭康,2008)、《旅游会计》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不同点(袁三梅、周坚,2009)、新会计准则下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与改革(徐雪,2009)、简析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范碧辉,2010)。关于旅游会计方面的教材也只有几本,如:旅游会计学(龙京红,2006)、旅游会计学(谷卫。2007)、旅游企业会计(王学军,2009)、旅游企业会计实务(赵恒伯,2007)等。而这些数量不多的旅游会计教材大部分仍然是单纯的会计,没有很好地将旅游行业与会计结合起来,没有以旅游行业为蓝本导人会计学原理。这导致了目前发展迅速的旅行社、酒店、饭店、旅游景点等对旅游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相悖发展。
(三)海南旅游会计人才的现状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培养都基本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据笔者调查,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各高职院校确实能够做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海南各个企业财务部门设置的会计岗位不多,一个财务部门不可能容纳几十个学生,更不用说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招生火暴,有的院校每一届招生都达到几百名;另外一方面海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会计资料对每一个旅游企业而言都是商业秘密,一旦泄密,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因此,一般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从而导致海南各高校的会计专业主要还是以校内实训为主,即使是在校内实训,由于时间的限制,实训教师在选择模拟资料的时候也只能选择一个行业的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资料编制会计实训的案例,一般都是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编制会计案例资料,很少有学校的会计实训是以旅游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来编制会计实训案例的。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会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一)海南省旅游企业对会计人才重视不够
由于近两年海南旅游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诞生,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的产权和所有权是统一的,这样,业主独自控制企业,完成资金管理活动。这些旅游企业以及相关的酒店、饭店等由于其规模小,根本不重视会计岗位的设置,不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甚至有的企业就根本就未设会计岗位。由于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导致会计处理混乱。据笔者调查发现,一些旅游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还是旧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旅游会计人才。
(二)海南对现有旅游业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海南在会计继续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针对特殊行业进行继续教育,一般都是所有行业的会计人员集中在一起学习。继续教育教师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都是笼统地对会计的前沿问题或者是一般企业的特殊问题进行讲解,没有针对旅游行业的会计人员就旅游和会计的前沿问题进行专门培训,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会计继续教育中没有得到实质性收获,其业务素质也没有得到提升。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加强旅游会计课程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重点旅游区之一。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到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动,海南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不起眼的小行业发展成为领跑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海南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9年底,海南全省有星级旅游饭店238家、旅行社248家、旅游从业人员16万人、各类旅游景区(点)55家。2009年海南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2250.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72亿元①。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海南酒店、饭店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机遇。海南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需求,海南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培养人才的重任。
几乎无一例外,每一家直销企业都在做每年度至少一次以上的奖励旅游,只是选择境内还是境外的地点与时间不同而已。奖励旅游最早起源于上世纪的美国,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奖励措施, 奖励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近年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在世界范围内又出现了一股以旅游方式激励员工的新潮流,并在世界各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美国,目前有机会参加奖励旅游的人数已超过100万,已有50%的美国企业采用奖励旅游的方式;同样,在英国商业组织的资金中,有2/5是以奖励旅游的方式支付给员工的;在法国和德国,一半以上资金也是通过奖励旅游支付给员工的。
目前,国内奖励旅游开发较好的仍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外资企业相对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事实证明,如今实施奖励旅游的企业多数是外企或合资企业,他们已将奖励旅游纳入自己公司的管理工具系统进行运作。例如,传统企业的韩国三星、美国微软等;直销企业的雅芳、安利、如新、天狮、三生等公司就非常看重奖励旅游,并认为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使参与旅游者产生精神上的鼓励,其效果远远好于其他的物质奖励,并非常愿意花费相当于普通旅游者5倍消费水平的重金,进行类似的奖励。因此,伴随着不少大型外资企业纷纷的进驻,以及管理观念与视野的创新和拓展,国内一些三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经营者,也逐渐意识到奖励旅游的特殊效用。
但是,国内许多企业主或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奖励旅游普遍的陌生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有些企业和公司的负责人,则很可能会望文生义——奖励旅游那不就是奖励员工一笔钱,让他们出去游玩——很少有人会把奖励旅游看成是自己管理公司的一种手段。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奖励旅游被西方企业普遍采用的这一管理策略,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经营目标的实现,奖励旅游必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奖励旅游如何有效实施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人类获得信息可以通过五种感觉来交流: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交流中体现的感觉越多,沟通也就越有效。在“感觉”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标准的时候,特别是“感觉”成为核心消费价值的时候,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发现:未来竞争的关键战场是“感觉”,直销企业也不例外。直销企业通过奖励旅游可以实现“感觉营销”。 “感觉营销”以打动人心,抓住感觉为主旨;围绕企业的理念,跟随感官而发生情感、进行思考、分享感受、产生行动,倡导企业所表达的内在价值观念、消费文化与生活意义;持续向企业的家人们提供“营销快乐的解决方案”;向品牌受众及业界传递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时尚生活态度………
安利的海外旅游就是把参与旅游者的“感觉”作为首要目的来进行奖励旅游的典范,可以说,没有把“感觉”充分设计到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旅游,不叫奖励旅游。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奖励旅游只是会奖旅游的一部分,会奖旅游英文简称M.I.C.E :即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旅游)、Conference(大型企业会议)、Exhibition(活动展览)。国际奖励旅游协会的定义指出,奖励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管理工具,目的在于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的企业目标,并对目标的参与人员给予一个非比寻常的假期,以作为鼓励,同时也是大公司安排的以旅游为诱因,以开发市场为最终目的的客户邀请团。
因此,奖励旅游绝不是企业花一笔钱游玩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把“感觉”设计到行程的前、中、后的每个细节当中去,找专业的会奖旅游公司配合操作服务才能得以完整实现。
那么,究竟奖励旅游应该如何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因素?如何选择配套服务的旅行社等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几期里面继续探讨。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类别分析
(一)旅游企业系统风险
任何一种筹资形式都存在风险,在国家宏观政策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下,都会给旅游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政治因素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政治不稳定会给旅游企业资金成本高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旅游企业的资金筹资风险。旅游企业资金筹集中的典型特征就是资金回收期长,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资金变动。除此之外,游客的需求结构、供给数量以及市场供求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对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系统风险,受各种经济环境的影响,旅游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难以进行准确预测,这就会对旅游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旅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
旅游企业非系统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对旅游企业非系统风险的讨论应该从这四个角度进行讨论。
1.筹资风险。旅游企业要开拓市场,扩展规模,就必须加大投资,扩大资金筹集力度。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而到期不能准时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存在先进性风险与收支性风险。其中,先进财务风险是由旅游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引起的,而收支性风险的主要特征为市场竞争力差、管理水平低等,不加强旅游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就会对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2.旅游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指的是投资后难以达到预期收益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旅游企业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受季节性的影响,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资金回收期长就会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
3.旅游企业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指的是应收账款风险,即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动产生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是由于回收时间及金额不准确造成的,资金回收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正常运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4.资金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收益分配不均匀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是由收益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以及金额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
二、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严格贯彻财务风险理念
为增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必须深入贯彻财务风险理念,在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不可少的,而经济收益与财务风险也是成正比的。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就难以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的目标。所以,要实现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重要的引导作用,贯彻落实财务风险理念,从财务角度对资金运用的各个环节、各生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财务风险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企业的收益和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二)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旅游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展现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和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规范财务控制制度,必须加强财务控制和管理,对于旅游经营项目,必须明确相应的收费计价标准,并保证整个财务运作系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在旅游行业形成完善的监督和制约财务控制机制,对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费用进行严格地控制和管理,在旅游项目结束经营之后,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相关单据的报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企业财务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
(三)加强财务风险评估,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财务风险,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并加强财务风险评估。因此,旅游企业应该科学的估测财务风险的大小,并有效掌握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通过正确的财务风险评估,可以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者做出财务风险决策、控制和规避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将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损失程度降到最低。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诺亚财富是诺亚控股有限公司的集团品牌,诺亚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为华翰国际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9%),股东为私人企业,所以诺亚控股有限公司也是私人性质的公司。诺亚财富起源于2003年,旗下成员企业连续获得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业务发展相关金融牌照与资格。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30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南路15号楼12层2座1502,登记机关为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丰台分局,所属行业为商务服务业。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控股公司服务;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物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医院管理(不含诊疗活动);旅游咨询;园林绿化管理;保险经纪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入境旅游业务,境内旅游业务等。
诺亚财富集团是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财富管理机构,诺亚财富服务包括投资、保险、教育、家族服务、汽车租赁、海外配置等。2010年诺亚财富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诺亚财富集团的平台也包括资产管理公司—歌斐资产。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