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时间:2023-05-29 18:20:45

明月何皎皎

第1篇

(一)人生情怀

每个活着的人都会有他的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情趣等,这正是人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特征所在,也正是人类文明不断走向发展的动因所在。人生情怀,就是人的一种心理趋向,包括对人生目标、审美情趣、处世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人生态度等的一种混合趋向。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人生情怀。人生情怀又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和人生追求等。不同的学养、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等,都会影响人的人生情怀。

(二)禅

禅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是佛教的老庄化,也可以说是老庄思想的佛教化。关于惮,已有很多的研究和很多深入的认识。(1)众所共识的是:禅本为瑜伽修习的高级阶段,后为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禅宗是大乘佛教在中国衍生出的一个宗派,以静虑和高度冥想作为超度救世的法门。禅是一种生命体验。“由‘禅’这种生命体验所达到的禅境,则是一种心灵境界、生命境界与审美境界。禅宗美学是生命美学,它始终关注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活动,探索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及其价值。它认为审美体验活动乃是一种任运自适、去妄存真、圆悟圆觉、圆满具足的生命活动,一种活生生的人的最高生存方式。”(2)禅宗的特点是:①直指人心,不立文字,见性成佛。②禅宗肯定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表露,洋溢着禅意,人们要在平平常常的感性生活中去发现清净本性,体验禅境,实现精神超越。③禅宗是继承道家,又超越道家。(3)禅宗的出现,“使中国佛教摆脱了印度佛教的束缚,建立起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色,吸引并接纳中国文人、劳动大众参与的新型佛教思想体系,使之成为具有中国人文情怀的新兴宗教。禅宗的出现与理论上的突破,标志着中国佛教终于完成了由出世到入世、由宗教到现实、由佛国到人间的重大改革,彻底改变了佛教的禅学观念和理论导向,……对于推进我国佛教的现代转型,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意义。”(4)

(三)皎然其人皎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僧,他的著名并不是因为他留下了什么高深的佛学理论、佛学著作,而是因为他的佛学修为、他的诗、他的诗歌理论、他与“茶圣”陆羽的友谊等。关于皎然的记载,所留下的资料不多,除了他自述生平性质的诗《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裴从事方舟颜武康士骋四十二韵》之外,还有北宋欧阳修的《新唐书•艺文志》、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等的简单记载:一是他的姓氏、家世:皎然,字清昼,姓谢,湖州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居杼山;二是他与颜真卿的友谊:颜真卿在苏州为刺史时,曾招集一些文士编撰《韵海境源》,皎然参与其中;三是唐贞元年间集贤院收藏他的文集,曾为湖州刺史的于纃为其文集作序。四是其著作有《诗集》十卷。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唐湖州杼山皎然传》对皎然(特别是其入佛门后)有较多一些的事迹记载。元代辛元房的《唐才子传》、明代董斯张《吴兴备志》等对皎然的记载也都不多。所能了解的是:他在年青时曾致力于科举功名,但科举落弟,云游四方,博访名山,曾入道家,中年(35岁左右)时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安史之乱后正式剃度出家,与当时湖州、苏州一带的名僧齐己、灵澈来往较多,并与当时苏州、湖州等地的官员和文人如颜真卿、袁高、韦应物、李冶、陆羽等有很好的交往。从宋代至今,学者们给予了皎然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较高的评价。当代的学者们对于皎然在中国茶文化方面的贡献也给予了很高评价,对于皎然最早提出“茶道”一词,对于皎然对陆羽在茶学方面贡献的扶持,都有很高评价。(5)重复已有的研究没有多少意义。本文旨在解读茶在作为诗人与僧人的皎然心中,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在茶中求禅、悟禅、享受禅

(一)禅的情怀

天资聪颖、秉性与气质自幼就与众有所不同的皎然,自幼就有“道”的秉赋,宋代僧人赞宁在《宋高憎传》中所说:“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6)即皎然自幼就有着避离现实世界的情怀。但作为一个受过中国传统教育塑造的读书人,并且有着较深厚传统家学传承的读书人,总是脱离不了追求科举功名的情怀,“所谓长裾曳地干王侯”,他到京师以诗歌交接公卿大夫们,他的文才得到公卿大夫们的称赞,《宋高憎传》中说:“其兼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所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虽文才超群,但还是科举落第,他秉性中的“道”性便成了他主要的情怀,他浪迹江湖,求仙问道,战争的狼烟使他感悟到佛的世界里将会是一个更好的寄托,于是“安史之乱”后他在杭州灵隐寺正式剃度出家了,从此,他在禅的世界里了度过了他的一生。皎然出家后“禅”的情怀,反映在他所留下的诗与诗歌理论中。从皎然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幽壑中孤寂的禅意,山野中极简单的“野饭”胜过人世间美味的“膏梁”:“却寻幽壑趣,始与缨级别;野饭敌膏梁,山楹代藻棁。”(7)用禅的情怀去感受的现实世界与凡人感受的现实世界是多么不同!湖州的苕溪草堂所处的环境,在常人的眼中无非是山青水秀,但在皎然的眼中却是处处充满禅意,无论是洁净的天空,还是平野中的花,还是天空中的白云、山中的石头、野外的竹子、幽幽月光映照下的石壁、乃至东风吹拂下的梧桐与杉树等:“境净万象真,寄目皆有益。原上无情花,山中听径石。竹生自萧散,云性常洁白。……外事非吾道,忘缘倦所历。中宵费耳目,形静神不役。色天夜清迥,花漏时滴沥。东风吹杉梧,幽月到石壁。此中一悟心,可与千载敌。”(8)不是心中有禅就不可能有笔下的禅境!即使在回答朋友们的书信中,皎然所展示、所告知的还是那禅境的美妙。在他那著名的《答俞校书冬夜》中他以禅境引相约:“月彩散瑶池,示君禅中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遥得四明心,何须蹈岑岭。诗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静。若许林下期,看君辞簿领。”在《答郑方回》诗中,同样告知朋友的是那空明、闲淡的禅境是多么美妙:“是时寒光澈,万境澄以净。高秋日月清,中气天地正。”至于在寺院环境内,那更是洋溢着禅的情怀。在《宿法华寺》中写道:“心与空林共杳冥,孤灯寒竹自荧荧。不知何处小乘禅,一夜风来闻诵经。”空寂、悠远、孤寒的禅境中诵经的声音随夜风飘来!皎然享受着这种禅境!在《送清凉上人》中写道:“何意欲归山,道高由境胜。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证。永夜出禅吟,清猿自相应。”花空了、月也尽了、杳渺的夜里,清猿的啼叫伴随禅吟,对于常人而言那将难于久耐,对于皎然却是享受!这便是心中有禅,心与境共合于禅!在《陪庐中丞闲游山寺》中同样描写了这样一种孤寂、清幽、远离现实世界的禅境:“野寺出人境,舍舟登远峰。林间明见月,万壑静闻钟,拥烛明山翠,交麾云水容。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逢。”没有禅的情怀哪来这充满禅意的诗句!皎然的诗充满禅意,表现在他的大多数诗中,即使是与友人的酬唱之作,也仍然如此。他的诗之所以总是表达禅的意境,正因为他心中有着禅的情怀,他总是在现实世界中去体悟出禅、享受禅!这正是一个禅学修为高深的的僧人与常人的不同!不仅如此,他还在他的诗歌理论中贯注了禅的情怀。皎然曾著有《诗式》五卷、《诗评》三卷、《诗议》一卷,是中国诗歌理论史上的重要著作,他首次提出了“诗境说”,实际上就是主张诗中要有禅境、要表达与营造禅的意境:秋天里、远离人迹的竹寺中,“夜静赏莲宫,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从而“诗情缘境发”,即诗情的产生正是这种禅境!皎然描述了诗境应有的状态:“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纅未鸣,乃谓意中静。远,非谓淼淼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即要使诗中之境能使人的心达到宁静、渺远,这就是诗境!皎然的诗歌理论是以仍然禅的情怀为立论!

(二)茶禅一味

皎然留下了470多首诗,其中有近25首与茶有关,是唐代诗人中写有较多茶诗的诗人。皎然的茶诗充溢着他禅的情怀,“茶禅一味”反映在他的茶诗中。①茶诗中体悟禅、享受禅。《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是皎然著名的茶诗,表现了皎然与常人不同的情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常人爱喝酒,不知茶是那么香!实际上,皎然远不止是表达一种对茶香的享受,而是感受到这种远离世俗的环境中品茶的禅意,才觉得茶特别香,他要赞美的不仅是茶香,而是这种环境中禅的韵味,让他感到无比的放松与舒坦:“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没有禅的情怀,哪有这样充满禅意的茶诗?《饮茶歌送郑容》一诗,学者们都认为反映了皎然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诗中所说的“丹丘羽人”、“名藏仙府”、“骨化云宫”、“云山童子”、“金铛”“香炉”都是道家术语,不可否认,道家思想对皎然的深刻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禅的情怀深藏于皎然心中,在这样一首表达道家生活情怀的茶诗中,仍然深藏着禅的情怀:“霜天半月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禅的韵味交织在道家境界的追求中!《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一诗,皎然直白地谈到饮天目山与享受禅有异曲同工之妙:“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煮茶、饮茶便想到了采茶的那种清新之境。《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示崔子尚何山道人》一诗,本来是写听泉、品茗,但通篇描述的却是禅境:“望远涉寒水,怀人在幽境。为高皎皎姿,及爱苍苍岭。果见栖禅子,潺潺灌真顶。积疑一念破,澄息万缘静。世事花上尘,慧心空中影。清闲诱我性,遂使烦虑屏。许共林客游,欲从山主请。木栖无名树,水汲忘机井。持此一日高,未肯谢箕颍。夕霁山态好,空月生俄顷。识妙聆细泉,悟深涤清茗。此心谁复得,笑向西林永。”远离了现实世俗世界,禅的境界、禅的享受是多么隽永!《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并不是一首谈品茶感受的诗,却是反映两茶人间真诚友谊的诗,往往学者们也归之为茶诗。这首诗表达的是皎然寻访好友陆羽未遇的惆怅,但皎然却是用禅的情怀在描述周围的环境,以至于通篇充满萧瑟而悠远的禅意:“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寒花寂寂偏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风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尽管有着浓浓的惆怅,但意境多么深远、明净!没有禅的情怀,那来这种禅境的描述!茶禅一味在皎然茶诗中。②“茶道”一词的意蕴。中国的“茶道”一词,最先由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提出,这是学术界的共识。“茶道”一词的意蕴倒底为何?皎然没有阐述,本来皎然也写有一本诗著作,但已失传。我们只能从皎然现存的诗文中去领悟。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皎然描述饮茶所得到的既是道的境界也是禅的境界:“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通过饮茶,他进入到了很愉悦的禅的境界。因而,皎然所说“茶道”便是体悟禅、享受禅之道。这和皎然在他的其他大多数诗文中所表达的禅的情怀是一致的。茶禅一味,表现在皎然对“茶道”一词的提出。

三.人间友情纯粹如茶

皎然中年出家,成了一名僧人,作为出家之人本该游离于现实俗世之外,但他却是一个爱交游、酬唱之人,在他的《杼山集》十卷中,皎然所提到的人物大约有300多人,有官员、僧人、处士、道士、文人等,似乎各色人颇多。但其中一大特点是这些人都是有学养的文化人,所以唐代福琳和尚在《唐湖州杼山皎然传》中说:“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

皎然虽然是佛门中人,但他接受的是禅、是禅宗,禅宗与禅都不否认现实世界,而是肯定现实世界,只是寻求精神上超脱现实世界,所以有些学者认为禅宗是老庄佛教化或佛教老庄化。皎然正是一个禅学修为很高的僧人,他始终以禅的情怀、禅的心态与现实中人交游、酬唱、文会等,尽管与现实中人有很多交往,但始终保持精神上的超脱,这就形成了他与现实世界友人间纯粹如茶的友情。许多实例可说明这一点。

颜真卿是唐代名臣、一代大儒、著名书法家,他在湖州任上5年(大历八年至十二年即773年至777年),他在湖州举行了一些重要的文化活动,如集合湖州的文士们编订了《韵海境源》,召集文士们宴集游赏等。皎然与颜真卿有着很密切的交往,留下来的酬唱之诗达22多首之多,这20多首诗反映了他们之间纯粹如茶的友情。如《五言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中所写无非是早晨行走在干净的石路上,夜晚听细细泉声,禅境般无世俗干扰的环境里,遥望长路,怅望空林。诗中的意境无世俗气习,显现了他们干净、纯粹如茶般的友谊,以及高雅的情趣趋向与超脱的生活情怀。《五言春日陪颜使君真卿皇甫曾西亭重会韵海诸生》中所写还是禅意的境界:风吹着树木,洁净的天空没有云片,青翠的山峰下溪水潺潺流淌。皎然根本没有描述他们是如何相会,只是宣染一种禅境,没有任何的世俗气,从中可知,他们的情怀与友谊是多么纯粹!

韦应物是中国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唐德宗贞元四年即788年七月受命至唐德宗贞元六年即788年底)是在苏州刺史任上度过,最后卒于苏州。韦应物在苏州期间,皎然与之有过很好的交往,宋代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记》卷上的《牧守》记载:“若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亦可谓循吏,而世独知其能诗耳。韦公以清为唐人所重,天下号曰‘韦苏州’。当贞元时为郡于此,人赖以安,又能宾儒士,招隐独,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类见旌引,与之酬唱。”另据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四十二《浮屠》记载韦应物与皎然交往的故事:“僧昼,字皎然,吴僧也。工律诗尝谒韦苏州,恐文体不合,乃苦思作古体十篇为贽,韦殊不称赏,昼失望明日写其旧制以献,韦吟讽叹味不释手,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不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服其精鉴。”韦应物撰《韦苏州集》十卷中有一首评皎然的诗即《寄皎然上人》:“吴兴老释子,野雪盖精庐;诗名徒自振,道心长晏如。”皎然也曾写《答苏州韦应物郎中》评价韦应物。他们之间的故事表明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很纯粹的,他们以共同对诗歌的爱好,以互相对个人品格的仰慕而结下友谊,如茶水般高雅、纯洁,超脱了世俗习气。

再看皎然与一个志趣高但身份普通的人交往,如皎然在诗中常提及的山人秦系(皎然有8首诗与秦系有关),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隐士而已,但他志趣高、品味高,皎然与之志趣相投,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从皎然的诗中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志趣。在《五言酬秦山人系题赠》中,皎然描述的是一幅禅境,即他题赠秦系的是禅的境界:走出斋舍,步入杉树影子中,打开禅院门,看到满地开着花,云气飘浮,山石清新洁净。在《五言酬秦山人赠别二首》中,禅是主题,“相伴住禅台”,“卧病不妨禅”,“来观新月依,清室欲漱香”。《七言酬秦系山人题赠》一诗中仍然描述的是空灵的禅境:“云林出空鸟未归,松吹时飘雨浴衣;石语花愁徒自苦,吾心见境尽为非。”他们之间就是以禅境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精神寄托,形成了纯粹如茶的友谊。

第2篇

京是熟悉,2006年的北京是走远了才能贴近的家乡;对彭杨军来说,1996年的北京是天安门,2006年则

是女朋友的家。到了2007年,北京成了他们描画的“异国”。

2007年3月,Colors北京特辑。这本专辑没有评说,只有所谓的个人命运史。过去20年,中国生长的速度令所有人骨骼疼痛,80年代追求有理想有文化,90年代博命赚钱,做发财梦,2000年之后,中国人不再急进却获得了空前自信。在彭杨军和陈皎皎的Colors里面,你看见这些。

3月9日这天,彭杨军和陈皎皎跑了几个地方接受采访,最后一站是《新周刊》。10点,陈皎皎按响办公室的门铃,彭杨军站在她身后稍远的地方,背着大包,手里拎着一袋子《新周刊》的旧杂志,这是他们刚刚在楼下书摊找到的。两天后,他们将回到意大利,在那里开始作为colors主编的生活。

两个人做一本杂志,让所有杂志人羡慕。

阐释中国城市的“大任务”

2006年6月,彭杨军和陈皎皎在威尼斯附近的特雷维索参加贝纳通旗下Fabrica为期一年的青年艺术家训练营。这是一个松散的活动,如果你愿意,可以过得舒服极了,但彭杨军和陈皎皎更愿意主动去做点什么。

在“Colors”北京之前,他们希望能做一个叫做“社会主义”的项目。最后,这个庞大的题目没能通过,“北京”给了他们机会。“当时还有一个西方团队跟我们竞争这个项目,”陈皎皎说,“有没有说真话,别人能看得出。”生于70后80头的彭杨军和陈皎皎英文流利、生活西化,但是他们比西方人更接近这个国家的真实,也更知道说真话的尺度和趣味取向。

项目竞争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成分,经费只有8000欧,其中还包括往返意大利的机票。“钱和时间都很紧张,我们也没想到会做成这样。”生于1980年的陈皎皎有些得意地告诉《新周刊》。Colors的指望是.他们能给出一个关于北京的完整描述,而不是一本完整的杂志。但是他们用3个月拿出了摄影、文字和设计,刚好是一本Colors的厚度和尺度。

“这是一个大任务。”彭杨军说。在此之前,几乎从没有人有机会如此系统地阐释中国城市。“我们发现自己被完全西化之后,反而看得更加清楚。”他们并不比别的孩子更天资聪颖,但更勤奋,并且,得以站在旁观的角度从容下笔或按动快门。

北京指代中国

在这本126页的杂志里,有北京的符号、标签、场景、偶像、平民和另类之徒。彭杨军说,素材裁剪自三大本厚厚的采访笔记,而提纲挈领的则是罗列出来的上百个关键词。“关键词代表我们想涵盖的方面,做完一个就划掉一个,最后把图片和故事统一起来。”陈皎皎补充道。

北京之大给了他们最丰富的素材,同时问题是,你根本没办法凭主观规划所有内容。20年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西方几百年才做完的事,每一天都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和未知的企望。好在彭杨军和陈皎皎虽然年轻,却有中国人独有的分寸感,“我们希望有一些点藏在里面,但是不想做出一本有指向性的、批判式的杂志。”

Colors“图说”的方式一度让他们陷入僵局,“刚开始的时候很有失语感,因为太熟悉了。”但是“烟囱”的故事解了围。彭杨军的朋友指着烟囱告诉他:“我第一个女朋友就住在那个烟囱底下的楼里。”从这个故事开始,Colors北京专辑趋向个人命运史。“第13页的这张图,既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说的‘放眼望去,北京城里一片烟囱’,也是‘女朋友住的地方’。”

北京不是说不清楚的城市,但是要讲明白,却不是一本杂志的篇幅。彭杨军和陈皎皎给出一个个平行的故事,分头讲述一个时代和一个城市的流变。“我们希望呈现的东西具有社会性、很严肃,但是换了一种方式来说。”这是两个中国年轻人的机锋,也是Colors和欧洲所不了解的细枝末节。

“他们的生活像电影,”这是北京姑娘陈皎皎对那么多擦肩而过的北京人的新认识,“在欧洲,每个家庭都差不多,但是北京却每个都不一样。”

也许不完全工业化状态真的给了北京能量,这个城市恰又是最中国符号的处所,“北京不是中国,可如果用一个城市代表中国,那一定是北京。”彭杨军说。虽然它一味向现代社会狂奔,但过程远比最终的结局更生动。

彭杨军和陈皎皎的调查包含一种自发的逻辑,将29段个人命运史串连成一部社会进化史。就算是躲雨时认识的17岁河南少年,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剧烈变化和落差感。有人把这本定义为“一系列关于幸福感的丢失与得到的故事”,彭杨军不太同意,“我们表现的是变化,而这种变化无所谓幸福与不幸。”他们跟着17岁的少年回到15块钱一天租住的“鸽子笼”,看到了用毛笔写的三本诗集,还听到他说现在已经不是诗人的时代,要成为诗人必须习惯孤独。“他单纯得像一个傻子,很理想化。”

5年前,彭杨军第一次看到Colors就喜欢上了,“至今它仍是我最尊敬最喜欢的杂志。”而现在,他和陈皎皎就要成为这本杂志的主编。“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能给Colors做一张照片我们就挺美的了。”陈皎皎想了想,“主编至少是j年之后的梦想。”

第3篇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古人不曾见今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天上的这一轮明月,承载了天下多少人儿的情思?心空时常回响着这首”荷塘月色”,望着月色朗朗的夜空,只是向往着羡慕着这荷塘的鱼儿,游过了四季,荷花仍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在生命轮回的四季中,可以静静地与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是我梦里梦外的诗行。

吹着唐风沐着宋雨,于一池清凉的水塘,我静静把你守候,静静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今夜,月上枝头,荷香依旧,月色依旧。

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把游子思乡的思绪推至到极致,静静的夜晚,皎白的月光,照在人在他乡游子的心上,那种乡愁,在远离故土的仲秋月圆之夜,我举头望着天上的皎皎明月,低头默默地思念着故乡。月洒荷塘,情满中秋。举杯邀月,清风相伴。他乡望月,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首张九齡的《望月怀远》,幽幽地生起了情人的相思情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照在这片心海里,远在天涯,心在咫尺,但愿心与心没有距离,隔着山隔着海,隔着那浩瀚银河,也会传达心中的情谊,感应心中的那份情义。

海上明月,天涯此时,

圆了梦想,瘦了相思。

饮尽月夜涟漪,只有月色依旧。

或圆或缺,你总在那里,不远不近。

或远或近,你总在那里,不离不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清清的山泉石上流,朗朗的月色照松间,雨后的山林分外清新,秋天的天气一片清凉。竹林边浣纱归来的少女,还有那没入莲叶间采莲子的渔舟。这一切,是那么的令人欣喜,令人留连。而我最喜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刻,仿佛那月光清泉轻轻流淌在我的心上,使我忘返,使我忘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在这首诗意诗韵里,我仿佛看到当年诗仙李白月下独酌的寂寞情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是怎样的落寞惆怅啊。亲爱的朋友,你也惆怅,你也落寞么?今晚,且让我也举杯来邀月,陪你,守候那皎白月光,但愿能尽化心中惆和怅。可好?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的月色朗朗,中秋的人儿尽把情思托,如今的我也是:人在他乡相去远,望月怀远独自叹。明月千里寄相思,不知秋思落谁家?学那李诗仙,把酒问月,不禁长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现在,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太迟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每一年为你花开一次,多少人赞美过莲的矜持,谁能看懂莲的心事?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每一年为你心碎一次,少人猜测过莲的心事,慢慢风干变成唐诗宋词。

心事如莲,在纤陌红尘中,缱绻成了千年的心事。恬淡如莲,于一池清凉的水塘,淡淡花开,清清,伴着。池中的鱼儿,你慢慢游哟,月光淡淡地洒在荷塘,听我悠悠弹唱一曲,美丽的琴音伴着月色滴落,我只想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第4篇

1、月儿圆圆,人间圆圆。但也不是家家如愿以偿。此刻,我不由得想起远在深圳工作的爸爸,是爸爸和他的战友忠于职守,保家卫国,才有这美好祥和的夜晚。想想自己崇拜的爸爸就像这美丽月亮无私的在岗位上奉献自己,呵呵,何不开心点?月儿圆圆,饼儿圆圆,咬下一口,津津有味地嚼着,心里好受极了。

2、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3、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4、夜静悄悄的。深蓝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圆盘,已不是平常的那种弯弯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辉洒向大地。它不像太阳光那样耀眼、夺目,只是将自己的光轻轻地洒向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5、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6、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

7、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泵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8、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绺一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它高傲地升起来了。它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我透过望远镜,看到了一个庞大的月球,它明亮亮、白晃晃的,月球的左下角还有一些像烟花散开的时候一样,好美呀!

9、中秋节的月在小区里显得格外灿烂明亮。安安静静的小区愈发让月亮现出了本色。天空中稀稀拉拉几颗星星,那微弱的光忽闪忽闪,只配在月亮的下面作一个普通人。那月亮好象在说:“哼哼,想和我比,天空惟我独尊!”皎洁的月光泻在树上,把树披上了银纱,轻薄飘逸。

10、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11、今天,终于盼到了中秋,古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而且今天的月亮亮的格外耀眼。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无数的星星围绕着圆月。有些星星喜欢独自呆在一旁,但是当它们看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团圆。

12、我们静静地等待着月亮的出现,此时晚风柔和似絮、轻云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皎皎明月徐徐上升,月光把周围映成一轮银色的光景,它不像朝霞那样浓艳,反而显得素雅。有多少人看着它得到了喜悦,又有多少人看着它燃起了思想之情。

13、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第5篇

明月松间照。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全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皎皎月华透过山间青松枝叶的缝隙,洒下柔柔的光和斑驳的 影;清凉的泉水滑过错落光洁的青石,听得溅溅轻跃和汩汩静流的声。月 照松林是月华和松影的错落交织,显得清冷而幽静;泉鸣石上是清泉和圆 石的浅吟低唱,显得灵动又宁静。诗人置身这样的环境之中,与自然融为 一体,从而心旷神怡,身心俱静,是何等自在与舒畅。读之,似乎可以感受 到山间秋夜似有若无的清凉,仿佛可以呼吸到秋雨过后清新而湿润的空 气,从而自五脏六腑生发出一种难以言说的舒适和惬意,让心灵在自然的 浸润中归于空明与宁静。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第6篇

坐在窗前忙于奋笔疾书的我,偶尔仰望天空,望见了一轮圆月,偶然想起了今天是中秋。

月,被天空中的层层清云所遮住,如烟似雾,有些飘渺,有万般的娇态。谚语云;八月十五云遮月。云生月隐,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他讲古老的故事,细听老朋友在远处的祝福,倾听月的独白,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仰望月亮,我又想起了曹松的《中秋对月》“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也记起曾学过的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对月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

随着一声又一声轰天震地的鞭炮之响,别人家切开了团圆饼,围坐一起边赏月边吃饭时,我们家呢?只能坐在窗前,想着忙于工作的亲人们,二叔三年之久都未回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当吟完这首诗时,这正是我的心声,三年,曾也寄过去一些东西,偶尔的一些通话,那边的月一定是“皎皎空中孤月轮”。他也一定想家了。

上午想与远在异乡的二叔联系时,这一夜他不在线,看见教官在线,和他聊了几句;才知道这个中秋他也没有回家,还在太原的vc旅游学校军训。像教官一样的那些军人,这个夜晚一定也在边疆守护,?I卫我们的祖国。

他们为了和平舍小家为大家。月已升的老高,他们抬起头正能看见那些家人。

皎皎圆月下,家人们都在想你们。

月已照明家乡的故土……

山西吕梁文水县城镇中学初二:成航

第7篇

原文:

《八月十六日同文太史诸公登郊台觞治平寺竹下》朝代:明    作者:陆师道

阖闾城西佳山水,况复秋清风日美。

百斛游船稳于屋,锦帆瑶席空明里。

黄山西转古横塘,五坞云深盘上方。

飞桥连跨石湖口,螭影相衔明镜旁。

夕阳把酒郊台上,峰色湖光回相向。

表里河山忆伯图,逶迤峦岭开行障。

白云袅袅紫薇村,湖光荡薄入瑶樽。

夕霏掩隐梵王阁,松径行穿山寺门。

山僧不归钟磬隔,桐竹虚堂翠光射。

疏影低摇醽醁寒,玉人笑倚琅玕碧。

可怜落日情依依,空林栖鸟催人归。

兰舟不解惜清夜,坐待圆景升宵晖。

胡床醉剧金鳌背,徙倚凭栏酒频酹。

薄云灏气互吐吞,坐看东天尚蒙昧。

须臾光射灵虚宫,玉盘飞出沧海东。

金波奕奕掣千电,彩云皎皎腾双虹。

时时清汉微氛度,隐隐冰轮驰薄雾。

掩抑徘徊未全露,靳取清光照归路。

画鹢翩翩凌广寒,俯看碧浪跃银丸。

百花洲边花色昼,花中楼阁明朱栏。

此时杯行何足数,歌声遏云酒如雨。

庾公长啸兴不浅,阮籍沈酣狂欲舞。

第8篇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天暗了下来,皎洁的月光也挂在了天空中,忙碌了一天的我,也准备进入梦乡.

我照旧躺在了冰冷的小床上,没有任何能帮我取暖的东西,陪着我的,唯独只有从窗户外射进来的月光,它,日日夜夜的陪着我,守护着我,然而有了它,我从部曾寂寞.

今夜是月光太强的缘故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回想起今天不愉快的事情.满脑的思绪让我不由自主地走到了窗前看着那月亮发出皎洁的月光,为什么明明不是我的错而要强加在我的身上呢?是因为贫与富的关系吗?我的心情糟透了,我想现在只有月亮明白我的心把!它,默默奉献,没有它,到了晚上,这个世界将一片漆黑,陷入黑暗之中,我的伙伴月光,它是大公无私的,不会因为贫与富之分,而只为富人奉献,它是为全世界的每个人奉献的,不分贫与富.

站在窗前的我,试图忘掉今天一切的不愉快,一阵凉爽的风吹了进来,我感到无比凉爽,从心里凉到心头,借着月光,我将淡忘一切,慢慢淡忘它,哇,真舒服,我睁开双眼,又回到了床上,渐渐地,闭上了双眼,寂静极了,但窗外还传来青蛙的鸣叫,还有陪伴着我的月光.

月光,是皎洁的,在我心中,它就是我的伙伴,陪伴着我一生一世.

第10篇

仰望苍穹,一片皎洁的明光缀于深蓝色的夜幕之上。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华如水,似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洒在静谧的人间,笼罩心头。

八月十五,本是团圆夜,满月独悬於天空,却又如此落寞。

正如误入广寒的姮娥,独守着亘古不变的寂寞,一年又一年。转瞬,千年。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轻启朱唇,她说:“我不悔,即使得到了惩罚,但这是我的选择。”

倔强的女子,在瑶宫中落寞地起舞。旋转,挥袖。固定了的动作,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重复,千年。

并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柔媚,只是凄美、冷漠、落寞、漠然的舞蹈,顾影自怜的舞蹈,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正如她与后羿的故事,在人间相传了一代又一代。可是个中悲苦,又凭谁诉?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一曲舞毕,坐靠在月桂之下,仰望璀璨的星河,嗅着桂花的香气,不禁泪湿春衫,吟道:

“离愁别恨月圆夜,不忍相思年复年。云来织梦叹梦远,由来多情是神仙。”

第11篇

-----题记

品味着那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静静望着你---孤月。夜晚那重重的帷幕,遮盖了天空,挡住了太阳,藏起了繁星,惟独有你,你仍静谧地挂在天空,一遍又一遍,关注着你眼下的每一寸土地。不奢盼得到高楼大厦里的流光溢彩,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只期盼能独自欣赏你的皎洁,你的优雅,你的浩渺。

月满满地爬上来。怎么,你发现了我正悄悄地望着你?便也怜爱地把那澄澈的月色投向我。月色在我周围徘徊。我知道现在,我已真正地懂得你。月色入户,月光流萤,月洒心头,我的眼中你最美……

“月洒人间,可,赏月之人今何在?”

突然,我思考,我犹豫,我踌躇,月亮独自挂在浩瀚的天空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未成厌烦,未曾孤独吗?

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又能得到什么回报呢?我疑惑不解。

我也不正是这样吗?为什么要抓住每一次的机遇去努力呢?如果月的结果是黯然伤神,那么,我也颓然回到原地了吗?这样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我站在窗前,稍稍皱起了眉头,月光在我的眉头间滑动,我的思绪不禁缓缓流出……

我明白了,月亮深情地爱着这个世界,愿意将月色抛洒到任何一处,她无私地爱着,不计回报的爱着,哪怕结果就真的是黯然,他也无悔,因为她知道自己曾经爱过……

第12篇

1、月光如水,从九天倾泻下来,忽然我觉得,月脸是那样无奈。她歪着头,望着遥远的天边,好像天地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发射月光只是为了倾吐心中的情怀。好月亮,你到底有什么心事 是不是和嫦娥一样,在等后羿,在等太阳?

2、月亮并不总是顺心如意,有时瘦瘦的,可怜兮兮,弯弯的,像是有什么劳役累弯了她的腰,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怎经得起旷宇中的海啸巨浪呢,也似一把总在劳作的镰刀,够累的。看到了弯月,宋朝词人就发出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3、每当太阳从西边落下时,在天的另一边,月亮就升起来了,喜盈盈地看着我们。刚刚升起的月亮有一些发红,像一个不太亮的大红灯笼。月亮升上了夜空,就换下了红衣裳,穿上了绿裙子,看上去绿莹莹的,像一块翡翠,明亮地挂在夜空中。看,那皎洁的月色,朦朦胧胧的,月光如水,从天上直泻下来,像一道道瀑布。

4、我来到了树下,猛地一抬头,发现几根枝干和月亮竟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几根枝干组成了一个近似的正方形,而月亮则恰好处在中间,像是给一幅完美的图画加上了框。仔细一看,皎洁的月光和天空深蓝的颜色在框内相照映,好像月亮被定格一样。没想到,皎洁的月光和天空深蓝的颜色,竟搭配得如此美妙。而当我走到街头去看那月亮与天空,却发现它们又不那么迷人。月亮的光辉在无尽的黑暗中根本不起眼,刚才绝妙的搭配现在又成了胡乱的拼凑。

5、月亮里有无尽的美丽,带着她那如花的笑靥。于是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了“烟笼寒水笼沙,夜泊秦淮酒家”;有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

7、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8、一轮圆月缓缓地爬上山头。昔日苍白的月影更加苍白了,望着那归途的路,月亮似乎也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家,只留下几抹残辉照耀大地,慢慢地移动。

9、月亮从树林边上升起来了,放出冷冷的光辉,照得积雪的田野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夜明珠,闪烁着灿灿银辉。

10、再看看夜空,弯弯的月亮挂在天幕上,凄凉,神秘,孤独,寂寞,温馨,含情,幽怨,也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一眼就忘不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百看不厌,如醉如痴,是啊,我们对月亮有着永久的寄托!

11、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样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样灿烂,只给你点淡淡的喜悦,一点淡淡的哀愁。

12、今晚的夜空很美,无垠的墨蓝,铺垫着夜的背景。那星星也跳起了舞,唱起了歌,为月的满而挥洒自己的光芒。当然,主角还是那满月了,说它满,其实也并不满,总有那几丝的残缺,几丝的遗憾。

13、月光,依旧如水,地面披了一层银纱,窗棂镀了一层白金,神奇与美妙并存于脑间。透过深奥的夜空,好似看到广寒宫的冷气夺人,好似看到嫦娥的冰清玉洁,好似看到月桂树的伤痕累累,又好似看到苏东坡的深情凝望,好似看到周幽王在清幽的月光下,用泪拍击出最忧伤的旋律,最绝望的挽歌……

14、月亮是悲伤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静的夜里,她是孤单的,没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没有任何一点点人声的热闹,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无边的寂寥。她还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洒在了环宇,自己为自己解闷,制造一些阳阳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她最殷实的欣慰了。

15、我坐在摇椅上深呼吸,只觉得心旷神怡。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像害羞似的,时隐时现,窥视人间。在它们中间有个银盘似的月亮——一个十五的月亮。她圆圆的,大大的,像一个滚圆的月饼。我想天狗的口水一定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吧!月亮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脸微微发红,又有些黄,还有些白,就像调和在一起的颜料。她像个十五岁小姑娘的脸庞,可是,这脸庞上又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像个老太太的脸庞。是啊,月亮的年岁,谁也说不清楚。月亮那圆圆的脸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大地。几朵银灰色的云萦绕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翩翩起舞。皎洁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银灰色的轻纱,把世界装点得好似梦中一样。月光照在了我的摇椅上,就像魔术师一般,把躺椅变成银子做的了。

16、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可我还是停不住脚步。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又大又圆。它发出皎洁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霜。周围,起了一阵凉风,呼----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落进了紫丁香海洋里。远处,不时传来阵阵鸟叫。紫丁香也摇摇摆摆的,就像紫海里泛起的波涛。啊,真美啊!

17、夜晚,青黑的空中镶嵌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宛如玉盘,光华灿烂。一缕缕云丝从她身边飘过,像是在翩翩起舞。望着这皎洁的月色,欣赏着这美妙的夜景,想着我们发射的“嫦娥”号卫星还在绕着月球飞行,一个奇妙的梦在我的脑海里诞生了。

18、我爱月亮,爱月亮的温柔、安详。月亮从不像太阳一样火急火燎地把炽热的光辉洒向大地;也不像风一样忽急忽缓的工作;更不像云儿一样懒洋洋的在天空飘荡。月亮总是柔柔地注视着大地,在星星的衬托下,轻轻地向我们“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