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课堂礼仪

小学生课堂礼仪

时间:2023-05-29 18:2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课堂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课堂礼仪

第1篇

教学目标:

理解服饰美。理解服饰与塑造形象的关系,掌握服饰修饰的原则。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服饰礼仪的重要性,从而注重仪表,塑造良好的小学生形象。

教学重点 :掌握服饰修饰的途径与技巧 ,色彩搭配技巧

教学难点 :熟练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服饰的技巧。

一、 谈话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同学们当然也不例外。你看,我们身边又有哪个同学不是这样?每当穿上买的新衣服,心里总是美滋滋,走起路来也特别有神气。

作为小学生,你们正在求学的时期,又没有经济收入,穿戴方面不宜赶潮流、追时髦,只要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作为小学生,怎样打扮自己才算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学生着装礼仪。

二.呈现新课。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穿着舒适得体。 ⒈ 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看看他们有

没有做到。

出示几位不同穿着的同学的图片,请同学们指出图片中不恰当的地方。

三、巩固

小学生在课堂、集会、升旗仪式之上,符合礼仪的衣着应该是:

1、

要干净整齐,不能邋遢有异味;

2、

不能穿背心,更不能光膀子;

3、不能穿拖鞋,更不能打赤脚;

4、不能戴有色眼镜;

5、男女学生的红领巾要系正戴好,要脱帽,摘掉头巾,队徽、校徽应佩戴在上衣左上方;

6、衣服扣子要系好,不能敞胸露怀;

7、参加追悼会或祭奠革命烈士,要衣冠整齐,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

以上都是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衣着服饰方面的礼仪规范。小学生不能在学校穿背心,破损的红领巾更不能佩戴,这也是对红领巾的不尊重。小学生不能佩戴饰品、不能穿过短或暴露的衣服,这样打扮并不漂亮,也不符合小学生礼仪规范。

在节假日中,或在一些除星期一须穿校服外,其他时间可穿也可不穿校服的学校里,许多同学都喜欢穿上自己精心挑选的衣服,但此时一样要强调大方、整洁。女同学不可追求打扮得象成年女性一样艳丽,甚至花枝招展;男同学呢,要注意卫生,天天穿干净整齐的衣服,不必追求穿高级质料的服装。

小学生也要注意自己的头发打扮。一般来说,女同学的发式应以理短发、梳辫子为宜,不要留披肩发,更不可涂脂抹粉与画眉毛。男同学最好理学生头,不能留长头发。要保持小学生应有的活泼气息。鞋子、袜子要常换,鞋子要常擦,决不可让鞋子发出酸臭味儿。女同学要注意不宜穿中、高跟皮鞋,而应穿球鞋、布鞋或平跟鞋。

四、小结

同学们,爱美是一点儿也没错的,但人的打扮一定要得体,要适当,才显出美和可爱。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形象要求。小学生就象一朵朵刚刚开放的小花,天真活泼、纯洁无邪就是少年儿童最美丽的地方。如果我们一味学大人打扮得非常复杂、非常郑重,甚至花枝招展,珠光宝气,那只会弄巧成拙,反而把最美的本色弄丢了。

课堂礼仪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堂礼仪,熟知课堂礼仪,改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良习惯,争做一名课堂礼仪小先锋。

教学重难点:熟知课堂礼仪,掌握课堂礼仪,坚持课堂礼仪。

教学方法:视频演示法、观察发现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授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入语:播下榜样的种子,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作为学生,每天都在上课,课堂礼仪就是学生在上课期间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范的课堂礼仪才能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那如何来规范我们的课堂礼仪呢?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作为学生的我们,需要规范课堂礼仪才能取得好成绩,希望今天我们这一堂“课堂礼仪”课能给大家一个有益的启示。

二、热身运动(7 分钟)

创设情境,引入本堂课的主题——“课堂礼仪”,

情境一:师生问好,一位学生迟到,站在门口喊报告,教师准许他进教室,回座位,这位学生开始准备课堂用具。

教师提问:××同学迟到了,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引入主题。教师总结: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历来崇尚文明,注重礼仪。今天的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课堂礼仪”的问题。

三、上课片段(20 分钟)

1、情景剧一:上课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A、B 学生把手觉得很高,C、D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举起右手。老师让 C 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但是 C 学生回答错误,因此遭到 A、B 等学生的嘲笑,老师很严厉的批评了 A、B 等学生,因此 A、B 等学生与老师顶撞。

2、针对不规范的课堂礼仪,全班展开讨论,对他们的课堂礼仪进行点评 。

3、规范的课堂礼仪(现场演示)

4、情景剧二:一节课 40 分钟,上课到中途时,有些学生的坐姿各种各样,有些学生的坐姿很标准。上课期间,做好笔记后应该是“背直,手平” 。

5、不规范的课堂礼仪,全班展开讨论,对他们的课堂礼仪进行点评。

6、规范的课堂礼仪(现场演示) 四、同桌互动、共同进步(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课堂礼仪的具体要求,那么我们班上谁可以做课堂礼仪小先锋呢?请你为你的同桌指出他的课堂礼仪的不足之处,并讨论、改正。

五、演演议议,归纳要点,全体学生演示。(5分钟) 课前两分钟,我们应该“##” ; “上课”时; 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 ; 上课除了动笔时,我们的眼神应该“##” ,坐姿应该“##” ; 下课时,我们应该“##”。

六、课堂小结:(1分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从自身礼仪着手,从自身的课堂礼仪着手, 规范自己的课堂礼仪,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个个能当“礼仪小先锋”,那时我们 的集体就是文明班集体了。我们要用行动说明一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集会礼仪

教学目标:

1、 学生知道在班级、团队、文体等集体活动中的礼仪知识与要求。

2、学生通过模拟场景,礼仪训练场等活动中的参与、讨论等形式,结合自身在集体中的体验和感受,进一步规范自己在集体活动时礼仪细节。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使同学们学会合作,学会谦让,学会理解,在公共场合讲究适当的礼仪,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加了解集体活动礼仪的重要性,这不仅能使集体活动顺利进行,更体现了小学生应有的文明素养。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们都要做什么?学生齐答“升国旗!”那升旗或者集会时我们大家都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集会礼仪。

二、学生探究,

1、学生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集会基本礼仪的资料。

2、各组推选代表说说你知道的集会时的一些基本礼仪。

三、了解正确礼仪

(一)集会礼仪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但老师发现我们在集会时,还是有些不和谐的因素在里面,今天我们就认真在学习一下礼仪集会礼仪。

1.

提前几分钟列队入场,在集会中不应随便走动和发出响声,以示对会议和报告人、节目表演者的尊重。对精彩的报告、节目要不断报以掌声。开会应提前入场,按指定位置入座。

2.聚精会神听报告或看各种演出。讲话结束后礼貌鼓掌。不随便议论、讲话、大声喧哗、打闹,保持会场肃静。

3.保持会场卫生,不吃东西,不乱扔瓜果皮核,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4.爱护公共设施不用脚蹬座椅,在前后移换座位时要沿中间过道绕行,不能跨越座椅。

5.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同学们,接受奖状和奖品时,我们应当注意哪些礼仪?

1.向授奖人敬礼。 2.双手接过奖品。 3.再次向授奖行礼。 4.礼貌地向观众展示奖品。 5.颁奖完毕按指定路线归队(座)。

四、讨论

1.讨论为什么集会时要遵守这些基本礼仪?

2.出示集会遵守基本礼仪和不遵守基本礼仪相关图片,让学生辨析,并说明为什么。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了集会礼仪,相信我们大家在今后的集会中会做好。

交往礼仪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有关学校交往活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校交往安全意识和学校交往礼仪意识。

2.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有益的学校交往活动,遵守学校交往礼仪,争做“学校交往礼仪之星”,共同创建和谐学校交往。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学校交往安全意识和学校交往礼仪意识,促进学生共同创建和谐学校交往。

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共同创建和谐学校交往。

一 、情境导入

1.渲染学校交往情境。 2.引发思考,组织交流。 3.情感共鸣,导入新课。

二、深入交流

1.谈身边故事,树立正确形象。

(1)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亮点

师:现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学校交往,就有许许多多活动有秩序、文明礼让的好孩子。他们是校园学校交往的文明之星、礼仪之星。 下面,我想请大家说一说发生在学校交往的小故事,说说那些活动有序、文明礼让的好孩子在学校交往都是怎么做的?

(2)组织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身边实例,明确学校交往应做些什么,怎么去做。 如:

①同学间不要用“喂”、“哎”等称呼。

②进办公室要报告。

③不随便对别人品头论足。

④室内文明休息,不大声喧哗,不乱动他人物品。

⑤室外安全游戏,文明礼让,互帮互助。

⑥尊重他人劳动,保持校园卫生。

⑦和人交谈时要用礼貌用语。

2.联系实际,选择适度礼仪 (1)讲述礼仪现象 (2)讨论、交流

3.提高认识,商讨共创和谐学校交往。

共同商讨归纳共创和谐学校交往的措施,并促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措施,积极参与。如:

①学习学校交往活动礼仪、童谣。

②编写我班《学校交往礼仪常规》。

③做学校交往活动宣传报。

④开展学校交往安全知识竞赛、礼仪知识竞赛。

⑤晨检时,讲一讲新发生的学校交往礼仪故事。

⑥做“小小学校交往监督员”。

⑦评“学校交往礼仪之星”。

第2篇

学生表现不礼貌,首先是教育不到位。可是在目前学校教育中教师过多关注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教育主要围绕在《考纲》或《课程标准》方面,而忽视了教师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指导作用。学校中虽然也有礼仪教育,但这些教育并不系统,还有待于提高。其次,在家庭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为所欲为的个性。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同学相处,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最后,是社会影响。在社会上坐公交车不给老人让座、买东西不排队、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吸烟等不良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学生,导致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不合理,需要改进和用礼仪来约束自己。

2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作用

2.1促进小学生学会做人,提高自身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因为道德教育会促进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摒弃自身的随意行为,促进学生自我的完善,塑造自我,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做人,知道了该如何待人接物,使学生成为了一位品格健全的人。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会让学生成为一个乐观、健康向上的人,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熏陶和感染,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改善。

2.2促进学生之间的交际

有礼貌的人举止优雅,会让其他学生感觉到亲切和自然,感受到内涵和修养,从而有利于学生和其他人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全体学生的道德水平都提高了,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觉到大家庭的温馨、和谐,从而形成健康团结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在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用这种正能量来感染他人,表现出谦虚随和、遵守公德、注重礼仪,促进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发展和进步。

2.3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一种表现。在礼仪教育中传承了文明,让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能够得以发展和传承,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对优秀历史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国尚礼则国昌……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小学生从小学习礼仪会促进学生塑造国家完美形象,就是一种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的需要,会促进国家的强大和发展。

3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策略

3.1开展主题班会,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

教师是小学生进行礼仪学习和运用的领路人。教师要有效地通过主题班会对小学生的修养进行陶冶及提高,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做法是文明礼貌的,从而让学生的举止和习惯能够表现出有教养。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那么,学生的认识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道德水平的提高。

3.2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潜移默化熏陶学生

小学生的知书达理并不是天生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例如一个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有关文明礼仪的手抄报等等活动,都会增加小学生对于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陶行知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所以在学校开展礼仪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3.3课堂教学渗透,增加学生的德育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向小学生渗透礼仪知识,让学生知礼、懂理、明理并用礼。教师课堂上渗透的礼仪知识,看似无心却可以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促进学生德育知识的增加。

3.4校园物质文明建设,让小学生耳濡目染

第3篇

摘要:为了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文章阐述了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包括实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制度化、实现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系统化、实现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制度化

一、实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制度化

当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少制度的约束与指导,导致当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面对当前的具体情况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发展需要,应实现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制度化,学校根据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制定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制度,各个班级在制度的指导下细化文明养成教育的具体规定及细则,让每个学生根据制度要求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规范,促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标准化与个性化双重目标的实现[1]。具体来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等针对小学生的课堂行为活动、日常行为活动、学风建设、文明规范等制定规定,并编制学校内部的文明礼仪守则,贯彻落实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使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时有可靠的依据,学生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时有明确的标准。

二、实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系统化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落实过程中,受闭塞环境及落后教学条件的影响,其内容较为陈旧,缺少时代性、国际性等内容,并未形成校园、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联合,不能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2]。因此,教师应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融入丰富的资源内容,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增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时代性,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同时,教师要了解国际形势,积极吸收国际交往中的文明礼仪准则及要求,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让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得到多方面的培养。此外,教师要重视社会、家庭在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学校并不是学生生活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学生始终要回归家庭、接触社会,如果无法形成统一的教育环境,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将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联合家长,并向社会做好宣传,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教师要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从文明礼仪行为用语开始,逐步深入礼仪实践、自律培养、社会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意识培养等,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接受系统化的文明礼仪教育,并让家庭与社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契机,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三、实现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化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育人的有效手段,在其落实发展中,不仅应体现在口号的引领、制度的规范上,更要体现出其针对性与规范性,从而才能确保教育的有效性[3]。而针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来讲,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切实需要,从学习、纪律意识、文明礼仪、卫生、劳动五个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正确的思想认知。例如,对很多农村学生来讲,由于家长务农繁忙或进城务工常年不在家,学生习惯了长辈的放松式培养,养成了散漫、毫无纪律意识的习惯,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做到上课时听到铃声必须保持安静、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好科目书籍;见到师长问好;走廊内、楼梯上必须按秩序通行等,通过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执行这些规范化准则与内容,可以纠正学生原来的恶习,改变其行为习惯。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其行为活动、语言表达会直接被学生模仿,而且学生与教师长时间的相处,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规范性,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教学活动、与学生交往,以及社会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文明礼仪教育的制度要求,向学生展现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综上所述,教育具有艺术性的特征,而文明礼仪教育则是其艺术精髓的集中体现。因此,为了展现教育的艺术性,教师应系统、规范、制度化地落实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熏陶、引导学生,并在时展中赋予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新的内涵,从而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

第4篇

作文库的作文库

快乐礼仪

今天下午的主题班会课上,我们观看了关于文明礼仪的电视剧《快乐礼仪》,主要讲了:主人公文明懂得许多现代礼仪,另外一位主人公礼仪懂得许多古代礼仪,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故事。在故事中讲了很多家庭礼仪、学校礼仪、课堂礼仪等等。

中国是传统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明礼仪逐渐被更加先进的现代文明礼仪所取代,我们现在的文明礼仪是非常规范的,对于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就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守则要求我们,热爱祖国、尊敬老师、爱护公物、团结同学等等。但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比如: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不尊敬老师等等。相信以前不遵守文明礼仪的同学,看了今天下午的《快乐礼仪》一定会认识自己的错误,认真改正,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会变成文明的校园。

在这里,我想大家倡议:以后要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小学生。

作文库的作文库

第5篇

论文摘要: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理念,更新教育内容,使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有层次、有序列、有体系。通过对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提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交往礼仪养成方案和“三级九档”的养成教育模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定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取向,会产生相应的礼仪规范及行为准则。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理念,更新教育内容,使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有层次、有序列、有体系。本文通过对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相关问题的探讨,试图提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交往礼仪养成方案和“三级九档”的养成教育模式。

一、认识先行,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理念要科学化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首先要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理念。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新,一新百新。教育要创新,理念要先行。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要树立以下理念:

(一)互动理念

“互动理念”是指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过程中,要注重师生的互动,只有教师言传身教,讲究礼仪常规,才会带动学生明礼。l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只有师生快乐互动,才能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互动还表现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影响,光靠家庭和学校某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联合起来,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以此才形成礼仪教育合力。一是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二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三是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四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动之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展现,其主体地位也能够顺利实现。

(二)互利理念

“互利理念”是指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过程中,让小学生认识到只要人人讲礼仪就能使双方或多方从交往中得到快乐,从心理上互利互惠。一个拥有礼仪的孩子,其内心是善的——有爱人之心,行真诚之道,能处处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严格要求自己。其外表是美的——文雅的行为举止,优美潇洒的风度,得体端庄的打扮,自然大方的谈吐。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礼仪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双赢的。当一个受过交往礼仪教育的孩子得到另一个人的彬彬有礼的对待时,他肯定内心是愉悦的,也会快乐地以礼相待,这样,双方都能从交往礼仪中得到快乐,所以说交往礼仪的培养是以互利为原则的。

(三)互尊理念

“互尊理念”是指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过程中,让小学生知道在交往中讲礼仪是双方或多方互相尊重的表现。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相互尊重是交往的首要原则。“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所有的礼仪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敬重,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顾及他人的尊严,切不可失敬于人,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才掌握了礼仪的灵魂。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互相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四)灵活理念

“灵活理念”是指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过程中,让小学生知道礼仪常识是一般不变的,但运用礼仪要灵活多变,要因人因时因事不同而随时变通。礼仪的规则是死的,而社会生活本身是多变的,所以,对于礼仪的运用也要灵活应变,这种适度的应变表现在:要注意人乡随俗,尊重民族、国情、文化背景的不同;礼仪交往应与对方的身份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的亲密程度保持一致。一般来讲,与己关系密切者,礼仪可以相对简单,而与己关系疏远者,礼仪应比较讲究。礼仪要因场合的不同而不同,正式场合,礼仪要规范;非正式场合,礼仪应简洁。礼仪要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二、与时俱进,交往礼仪养成教育内容要时代化

礼仪是为适应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会出现交际活动中的新观点、新问题,进而要求礼仪产生变化,使之适应社会。所以,礼仪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完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相对的变动性。小学生交往礼仪在内容上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一)弘扬传统,与国情相合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几千年的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并沉淀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且生生不息,具有极大的“核心竞争力”。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中应坚持“立足国情,弘扬传统”。在弘扬传统时应采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在家庭中,西方社会孩子直呼父母姓名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他们强调平等、自由相一致,但在我国就不可以盲目效仿。因为长幼有序是我国文化中尊老爱幼的家庭礼仪的最重要部分,是应该发扬光大的。在小学阶段,主要应让学生弘扬“尊老爱幼、和睦友好”的优良传统。要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放眼世界,与国际接轨

小平同志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小学生礼仪养成亦要放眼世界。礼仪是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因此,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仪,还要让孩子们适当了解世界各国的不同礼仪风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对方、认识对方才能得到对方的支持并建立起互信关系。只有放眼世界,与国际接轨,才有可能在国际交往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西方人表达坦率,东方人表达含蓄。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总会客气一番:“今天的菜不好,但饭要吃饱。”中国人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时常喜欢说:“我讲得不好,请大家多包涵。”这种状况若出现在西方,往往会引起西方听众的反感:“明明知道自己讲得不好,为什么还要浪费我们的时间呢?”西方人把过分谦虚看作是虚伪。又如面对赞美,西方人的应答方式往往是“肯定式”或“互酬式”,即肯定自己确实不错或夸赞他人更好、更漂亮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愉悦。在中国文化下,人们面对赞美常常表现为“谦虚式”,以“哪里哪里”或“您过奖了”这一类话予以应答,掩饰心中的愉悦。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坦然”面对他人的赞美,以“致谢式”报以回答。上述提及的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礼仪的差异,仅仅是其中不多的一部分。让小学生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跨出国门,更好地与西方人交流、合作,更好地树立中国人的形象。

(三)促进融合,与时代同步

融合不是被同化,更不是彻底的中国化或西化,而是在中西方交往礼仪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实现互补,在融合中得到发展,对传统的东西赋予新的内涵,催发新的生命力。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交往礼仪是一成不变的。政治的变革,朝代的更迭,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会导致文化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交际礼仪也不例外。况且,国际间、民族间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也势必影响到各民族的交际礼仪不断地发生某些或大或小的变异,从而使交际礼仪显现出一定的时代性或阶段性。当历史的年轮进入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科技使世界各国间缩短了距离,整个地球似乎微缩成一个村庄。由于各国人民可以便捷地走来串去,导致国际间、民族间的交流达到空前密切的程度,交际礼仪的相互交流、吸收乃至融合也日益增强,从而出现了国际社会的新趋势。如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在社会交往中,不仅要求人们珍惜时间,讲究效率;还要求人们乐群合众、讲究信用。因此在小学也应用现代礼仪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尊重他人人格,不失礼、不失约、不误时”,对客人和外宾以礼相待,接打电话时必须做到态度平和、咬字清楚、音量适中等。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体现文明时代的特征。

三、循序渐进,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体系要序列化

(一)礼仪养成教育的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及家庭状况存在着种种差异,因而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要讲究层次性,因材施教。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心灵是个体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的外化过程。米德认为,自我是不断发展的东西,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自我的发展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首先是嬉戏阶段,个人扮演其他一些人的社会角色,如教师、护士、厨师等,其特点表现为嬉戏的形式,它是缺乏外部社会组织的。例如捉迷藏、抓坏蛋等。其次是游戏阶段,此阶段特征是游戏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组织,儿童可以同时担任好几个角色,并遵循游戏规则与约定,将之融合成一个整体。第三是泛化的他人阶段,随着儿童能够按照一般角色来控制他们的行为时,自我的发展就进入了由一般的期待和标准构成的泛化阶段,使个体逐渐以泛化的他人来计划和执行他们的行动路线。根据科尔伯格认知发展教育模式论,交往礼仪养成教育就是向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角色承担机会,以促进儿童的交往礼仪的认知和道德结构不断地产生新的质变,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具体地说,他认为道德教育首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人手;其次,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向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角色承担机会,从而在实践中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科尔伯格认为,道德认知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渐进发展的,一个阶段发展成熟后才有可能进人下一个发展阶段。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明了学生现在是处在哪一个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朝更高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

(二)养成教育目标体系的序列化

关鸿羽教授提出,养成教育还要序列化。任何一个学生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人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我们在交往礼仪教育中要求学生必须懂得在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并要求学生必须按实际要求去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以身作则,积极检查、督促学生,时时事事按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去做,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实践证明,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序列化有助于加强小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和可接受性,避免脱离学生实际,克服教育简单化和成人化现象。具体地说,就是从学生年级段分析低、中、高年级学生较难养成的行为习惯;从家庭教育中分析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在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下,针对学生行为的好、中、差不同表现,对不同个性品质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行行为指导,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努力。

(三)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模式的构想

小学生交往礼仪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有计划地根据小学生不同年级和成长阶段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梯推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促成学生的交往礼仪顺利养成。特别是各种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学生的个体特点适当采用,如低年级就应多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模拟训练法、故事启迪法、游戏感悟法等,而高年级可以多采用课堂讲授、实践锻炼、岗位体验等方法让高年级的学生在落实礼仪行为的基础上对礼仪有一些理性的认识。鲁洁教授曾说:“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笔者认为,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的总目标主要是使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生活化,在理念科学化、内容时代化、体系序列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交往礼仪氛围,使孩子们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得到潜移默化的交往礼仪行为养成,开心快乐地学会交往,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具体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目标体系——内容上的“三级九档”。

第6篇

关键词:礼仪 教育 融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06-01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为什么现在的国人,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丢失了?坐公交不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地铁拉大便,连国外的一些公园都只用汉语写着警示牌“不要乱扔垃圾”,只用汉字目的很明确,就是专门针对中国人,这可能让很多人都迷惑不解。我认为现在不必追究为什么会弄成这个地步,而且要尽早从教育开始,从学校抓起,把我们的下一代人教育成为有礼的人,重拾“礼仪之邦”的美誉。

1 借他山之石,丰富我们的礼仪教育

在国门之外,很多国家办有专门礼仪学校,更多的是将礼仪纳入基础教育之中,让孩子在进入校门之际就开始学习礼仪,使之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立人立业”的根本。如,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就提出了培养“绅士、淑女”的教育。日本、韩国开设了礼仪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教学,内容便包括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有礼之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要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自己还是“礼仪之邦”,要借他山之石,学习国外好的经验,从小抓起,从学校课堂开始,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2 做全面分析,抓准礼仪教育的重点

西方国家的“绅士、淑女”教育不一定合适我们的文化和国情。我国古代社会的“礼制”从本质上更偏重于政治体制上的道德教化,有的可以继承和发扬,有的因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可被淘汰。从我的理解看,现代文明礼仪的灵魂是“尊重”,就好像你坐公交插队,不就是不尊重被你插队的人吗?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就是不尊重被你吵得不耐烦的人吗?因此,我觉得现代的良好礼仪习惯就是要懂得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会让人感觉很舒服,以“尊重”为核心的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3 善总结积累,扎实开展礼仪教育

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大纲》再到《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都对礼仪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近年来,深圳市中小学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宝安区文明办和教育局联合印刷出版《魅力少年―― 中小学文明礼仪实用手册》,发放至各学校,要求各校利用班会课、主题团日、队日活动等组织学生学习。特别是为迎接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的学校每个班级建立文明礼仪规范记录本,记录文明礼仪的点点滴滴;有的学校自编学生学习歌、纪律歌、礼仪歌、卫生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的学校“七美”教育塑造知礼向善、文明自信的礼仪小天使;还有的学校携手社工迎大运……兄弟学校的这么多的经验做法,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们的礼仪教育给了我很好的经验,但同时我也发现许多问题。第一,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活动、行为、操作表象训练上,没有从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人的精神内涵中加以研究开发。第二,鲜有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渗透到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文明礼仪教育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就容易成空洞的形式主义。所以,如果要在学校开展礼仪教育,一定要让礼仪教育进课堂,一定要让礼仪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让它内化成学生的习惯。

4 重结合实际,让礼仪教育回归生活

礼仪教育,不能划一而论,不是只搞一两次活动、比赛就能成的。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让礼仪教育回归生活,成为常态。

如我们学校实施的1~3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个人礼仪: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等。

交往礼仪:能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懂得尊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遵守秩序,轻声交谈,不打扰他人等。

如我们学校实施的4~6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个人礼仪:掌握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掌握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等。

交往礼仪:孝敬父母长辈;学会倾听他人;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文明就餐;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做文明游客、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等。

通过我校长期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涌现了很多典型事例:事例一:一天中午放学,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校园值日的李少青主任正疏导出校的队伍,一个稚嫩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老师,给你一把伞。”一只小手举着一把伞努力地举向老师的头顶……事例二:一次上级评估的学生座谈会结束后,起身时离去时,受访谈的同学一律把带歪椅子扶正回位―― 这是评估小组会后专家跟我们说到的一个小细节。

将文明礼仪融入各种教育场合和活动的同时,将文明礼仪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将“尊重、平等、文明、友爱、和谐”成为师生的内在体现。

如果能把礼仪教育进课堂,并长期执行下去,我想不久的将来,“礼仪之邦”的美誉叫起来会更踏实,更响亮!

参考文献

第7篇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文明礼仪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我作为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再也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了,我们要时时讲文明,处处懂礼仪。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家中,在各种公共场所,我们都不能忘记文明礼仪。但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们大家,一个集体,只要人人都遵守礼仪,讲文明,讲道德,那么我们的校园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在学校里,我们穿着要得体,要符合小学生身份,要体现出我们新一代小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最为庄严的。在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的国旗下,我们必须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级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在课间休息的时间,我们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在校园里看到垃圾,要随手拣起来放入垃圾箱;看到需要帮助的同学,要主动伸手帮忙。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对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一定要诚恳的说谢谢,这样才能更加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充满欢乐,充满生机的校园里,正是因为我们时时处处讲文明、懂礼仪,才使得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三年级:亓铭萱

第8篇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教学计划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一、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第9篇

关键词:小学 英语教师 基本功

一、语言基本功

这里所说的“语言基本功”,不仅仅是指教师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应当具备“课堂教学交际语言”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有强烈的感染力,又要表达扼要、准确、恰如其分,讲到点子上。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特点的课堂语言更有助于学生接受。比如,在学习What can you do? I can...时,我把“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改为:Wolf,wolf,what can you do?请一位学生当老狼,其他学生当小羊。小羊问:“Wolf,wolf,what can you do?老狼回答“I can eat”,然后开始追赶小羊,这样学生就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习得了“What can you do? I can jump\run...”的句型。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英语这门语言的交际性───在情境中进行交流,发挥了语言的高效运作能力,在一定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行动基本功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发生具体行动的,实际上,教师的行动方式以通过具体行动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无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学习态度乃至学习方式都和教师的行动直接相关。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实例的比较来研究教师的行动基本功。

教师的站姿要规范:挺胸、收腹、立腰,且举止要文明,面带微笑。站立的视觉覆盖面要广,尤其在我校这种班额(每班80名学生)较大的情况下。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应站在教室的中心位置,视觉覆盖全班学生;在进行课堂提问、认真倾听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走近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展示图片时,要用手指捏住图片的边缘,不要挡住图片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细心观察到图片的内容,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仔细倾听,并认真观察,注意反馈信息,及时矫正,及时评价,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比如,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们不能进行板书、不能打断他们,因为这样做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认为教师忽略了自己,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愿再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反之,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的倾听,同时以赞赏、期待的眼光看着学生,事后给其适当的评价。这样,学生无论回答的问题是否成功,都会产生成就感、被关注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我们的教学越来越感兴趣。

三、情感基本功

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精神上支持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世界,爱他们的一切,这样他们就会对教师的关怀、体贴产生亲切感。那教师要如何与学生建立密切的情感关系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行动:

1.当学生写作业时,不小心把书弄掉了,教师可走到跟前捡起书来递给他。

2.在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批改作业时,教师可在作业本上写上他或她最成功的方面,以书信的形式鼓励他(只有教师和他或她自己知道)。

3.在课间与学生交谈时,教师可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抚摸一下他们的头发。

这些“小帮助”“小安排”“小动作”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四、艺术的基本功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会跳、会唱、会画、会演。

1.歌唱、舞蹈基本功。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歌曲和歌谣,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毕业时会唱30-40首歌曲。当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学唱歌曲,但如果教师本人会唱,再配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舞蹈动作,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绘画基本功。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有时运用实物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我们掌握了基础的绘画能力,就能打破这种局限,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苦学、厌学”为“愿学、乐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表演基本功。教师不但要能“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学会扮演各种角色,从而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表演中掌握英语知识,爱上英语课。

五、礼仪基本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自己的礼仪。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教师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这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面。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研究课堂教学艺术,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殷志磊.谈谈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语音修养[J].课程.教材.教法. 2002(10).

[2]张亚军.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能力论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3).

第10篇

一、养成学生礼仪行为习惯

学校采取开展规范知识学习考核与导行竞赛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考核评价和检查监督。创新《守则《》规范》知识竞赛模式,除了分年级进行的学生全员参与的笔答之外,还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专场比赛,每班抽取两名行为规范优秀生进行口试和表演,计入班级竞赛成绩,每班选出五名行为规范待优生作为观众学习,在参赛学生回答或者表演完每一道题之后,德育干部都要及时进行点评与讲解,使所有参赛学生能够切切实实地受到教育。为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学校设立了校园红领巾雏鹰岗,班级成立了礼仪规范检查小队,通过执勤教师、雏鹰岗监督、日常规范检查、《守则》与《规范》知识竞赛、班级考评等途径,加强学生形象礼仪、课堂规范、课间文明、放学路队、按时到校等方面的常规性管理,督促每位同学按照《守则》《规范》《纲要》《常规》及《细则》的要求去做,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学校落实好对学生上课秩序、课间文明、集会活动、放学路队等的管理,坚持每天有检查指导,每周一次统计汇总并及时张贴于橱窗公布,每月一次入班常规联查,每月一次课堂秩序评价,全面考察学生文明礼仪、仪表形象、行为规范、班级环境、教师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使礼仪规范教育管理精细化。

二、培养学生自律、他律能力

学校优化学科课程,结合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礼仪修养和文明规范,把激情和热情带入课堂,把对学生的切身关怀带入课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学校推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建构“主体—和谐—高效”的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快乐互动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乐学、会学、学会,形成礼仪规范的自律与他律能力,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境界。为了使一年级新生尽早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学习习惯,学校把常规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定位在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上,每年都要精心组织一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和常规训练。学校将学生的礼仪和习惯培养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实验小学新生读本》《实验小学学生一日生活常规要求》以及《实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细则》等学习资料,为每班刻录了《学生正确读写姿势》光盘、制作了“我的姿势最规范”的桌牌。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制定严谨细致的每日训练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礼仪行为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良好习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新生常规训练成效显著,孩子们学会了正确的坐、立、行、读书、写字等姿势,形成了较好的礼仪规范:走进校门之前,孩子们能站在礼仪线外向国旗恭恭敬敬地敬礼;老师进入教室,小班长自觉喊起立,全班学生有礼貌地问候;放学时,家长们准时在指定地点等候,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路队走出校门这些可喜的现象让每位家长和老师对一年级新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整合综合课程,创新教育活动,丰实教育内容,结合中心工作、重大节日和学生实际,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举办“阳光少年,礼仪先行”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结合实际编写“礼仪规范实践知识”题库,举行“礼仪规范伴我行”知行竞赛。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了“阳光少年,礼仪先行”校园短剧大赛,制定了细致的活动方案。各个班级结合学生实际,精心编排了以学生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短剧,从正、反等不同的角度弘扬了文明规范行为、鞭挞了不文明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规范行为示例,树立了身边的文明礼仪典范,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开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发出了《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的倡议,利用校会时间进行了《有教养,益终生》文明礼仪规范知识讲座;各班召开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主题班会,进行了不良行为自查自纠,组织学生进行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签名活动,举办了以《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板报。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美好行为,什么是不文明行动,更进一步督促学生将认知的内容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达到了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开展雏鹰争章夺星活动 结合实验小学《学生操行指导与评价及争章夺星评价手册》,在指导学生平时学习、定章、争章的基础上,学期末进行了“进步•发展•成功”争章夺星评价,绝大多数同学分别获得了“进步星”“发展星”“成功星”,使学生通过践行、争章和考评的过程,体验到成长与进步的愉悦。开展赶超先进评优表彰活动 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每月评选礼仪之星、规范标兵,每年评选文明学生,并公布于“我们的骄傲”班级专栏中,激励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规范习惯。开展了“寻找身边的榜样”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找到一个身边的榜样,搜集榜样的事迹,召开主题班会,讲榜样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树立学习的榜样、明确发展的目标,用榜样引领自己成长。

四、助推学生自主快乐成长

实践活动类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还能帮助他们获得实现了对他人、对社会价值之后的愉悦感。学校强化活动课程,把少年警校活动和武警教育基地活动作为实施课题《小学生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研究》的举措,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养成礼仪行为规范,助推学生自主快乐成长。学校组建了少年交警队,聘请公安交警大队素质高、能力强的干警和武警部队的优秀战士担任校外辅导员。严格的学习训练,不仅使队员知晓交通法规,熟练地掌握交通指挥手势和队列队形变化的基本动作,而且培养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历届天津市少年交警会操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队员们在用辛勤的付出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少年交警队辐射整个学校,成为学生自觉规范、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楷模。作为校园雏鹰岗的骨干队员,他们常年着装,担当着校园形象礼仪、行为规范值勤、学校国旗中队以及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等各种任务。学校还与驻地武警部队坚持开展警校共建,定期组织学生赴武警中队教育基地参观部队内务、观摩武警训练,八•一建军节精心编排文艺节目慰问武警官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愉悦的体验,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扎实有序的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规范训练,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了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等。2013年10月学校承办了全县中小学生“三姿”工作现场推动会,孩子们文明规范的表现赢得了与会的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与会兄弟校领导的交口称赞。学校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学校、优秀少先队集体,天津市文明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作者:张世彪 高洁 单位: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

第11篇

国旗下讲话稿:倡导礼仪新风 创建文明校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很高兴又相聚在这春光明媚的早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倡导礼仪新风 创建文明校园 》。

文明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阳春三月,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我们应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这绚丽多彩的春天。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呢?我们小学生要着 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文明礼仪的氛围中显得更加鲜艳。此时此刻,我们更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这一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荣誉和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靠右行,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用普通话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不穿越绿化带,爱清洁,讲卫生,得到老师同学帮助时,应主动诚恳地说声谢谢。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剂,使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才能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文明礼仪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文明礼仪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在春天宁静的早晨,在三月明媚的阳光下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我相信,通过全校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校园会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充满活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12篇

文明礼仪演讲稿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校园》。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面貌。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在3月这个文明礼貌月,全中国都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初一(14)班

二○○七年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