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核心价值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
【摘 要】 文章从落实海上丝绸之路的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越两国的核心价值观,认为中越两国的价值观既有历
>> 浅析传统思想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约束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的现状研究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 谈教师的核心价值观 我眼中的核心价值观 浅析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弘扬核心价值观 浅论认知图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特殊功用 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践行的探究 认知、认同与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体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何没价值? 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融合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认知与价值观 我国价值观冲突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途径 论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人才的核心价值观塑造 构建大学新生“三W”认知模式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宁夏党政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调查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李逢铃、张娜,洞悉变化世界,共话多元价值--“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国际价值哲学论坛”综述,教学与研究,2015.10.109―112.
[3] 董淑静、樊葳葳,我国跨文化视域下价值观比较研究之动向--基于中国知网近20年相关文献的数量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6.35-42.
[4] 陈延斌、周斌,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启示,研究,2012.10.136-143.
[5] 潘金娥:越共十一大一些主要理论观点的变化,http:///news/548951.htm.
【关键词】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系 策略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内容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儒家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分析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糟粕,探讨如何基于儒家文化的精华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导向和文化资源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提供了文化导向。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然而部分被人们长时间认可并且保留下来的思维方法即成为某种习惯,也就是本民族的思维模式。儒家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文化特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至关重要。
首先是儒家文化的一体化统筹思维。一体化统筹思维对于儒家文化而言,最原始的表现就是系统化的思维模式,该模式主要依赖于寻求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从思维层面来看,在儒家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中,这种最原始的系统化的思维模式能够协助完成对系统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制度的构筑。从组成上来看,儒家所奉行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理念、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价值体系、诚信笃定的行事标准与风格,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从国家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的是“富强、和谐、文明、团结”;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的是“公正、平等、自由、法治”;从个人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行的是“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因此,儒家文化与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统一的思想和理念基础。
其次是不断创新思维。该思维模式在过去的儒家文化发展进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强调宇宙与社会都处在更迭不止的情形之中,世界万物都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不断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且要有针对性地汲取我国先进文化文明成果,不断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并以此为依据,概括、总结、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充分表现出刚柔并济的强大宽容性以及合理化之的思想特色。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当儒家文化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又与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相融合时,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被概括萃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了儒家文化最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定了精神目标。从过去到现在,时代的进步都是为了实现国富民强,和谐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儒家文化作为过去时代所崇尚的最高价值观,其所谓的和谐主要强调了人与自身、自然、他人、时代之间的统一团结。然而要想实现时代的高度统一和谐,就要确保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国先富则民也强。荀子曾有云:“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姓。”古时之所以要让国家富强,主要是由于“民财足则君赋敛焉不穷”,虽有其局限性,但却让国富则民富的观念影响着每一个人。它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与儒家思想理念高度一致。
儒家文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标准。儒家文化十分注重诚信,孔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交往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长久,由此也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强调的诚信思想在儒家文化当中也是有据可依的。
借鉴儒家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儒学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此并沿袭其优秀的思想加以发展的,应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弘扬儒家文化。同时,儒家文化中也有不少糟粕,在借鉴儒家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对其扬弃。
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传承与发扬儒家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的环境下有必要加强儒家文化的宣传,重视儒家文化中爱国、诚信、明理的传统美德,从而提升人民道德水平。诚信理念从古至今都极为重要,但在市场经济下,人们想要拥有越来越多的名利,成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诚信思想也在逐渐流失。孔子就将“诚信”视作做人最基本的条件,曾有言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现在的公民来说,诚信不仅仅在于每个个体的伦理道德水平,更是社会与时代要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儒家文化主张的诚实守信,能够给当下失信现象频繁、背信弃义现象屡见不鲜的社会以强烈的警醒。此外,还有利于建立公民诚信思想,提升其道德伦理水平。
其次,学习儒学文化中“天下大同”的理想,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儒家文化中“天下大同”的理想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儒学思想中吸取营养,并发现其时代价值。现如今社会主义发展逐渐成熟,坚持儒家的大同思想显得格外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深化诚信教育,社会的和谐要依托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此外,学习儒家文化不断创新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中不断创新思维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动态的,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在目前取得的成就仅仅是暂时的,“三倡导”的提出也仅仅是短期的发展结果。时代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也在逐渐趋于完善与成熟。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进步是以实践为基础,以革新为目的,在完善中逐渐对其稳定性思维进行革新。
虽然儒家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儒家文化发源于我国传统封建礼教的基础之上,其中许多方面依然是为了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因此,在学习和借鉴儒家文化时,必须有选择地对其糟粕的进行扬弃。例如:儒家文化中强调君臣关系,这显然与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民主”的理念是不同的。另外,儒家思想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等观念也不符合当前大众所认可的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民主思想的理念。在民主社会中,只要不违反法律,人们有权利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有权利去了解、认知他们想知道的事情。只要不违反法律,人们的行动不应受到制约。然而,儒家文化的一些教条则规定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皇室贵族制定的行为规范,不允许人们对于统治者有一丝一毫的质疑。显然,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应融入这部分儒家文化的理念。因此,在运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对其中许多不符合时代特征和现代社会理念的糟粕思想进行摒弃,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儒家文化。
总之,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资源和文化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到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利用儒家文化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们应该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通过弘扬儒家传统美德,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彰显儒家大同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中心、主导、支配地位。它反映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代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起着规范行为、稳定秩序的作用,起着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起着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的主要作用。
于我而言,我的核心价值观是文明。讲文明可以使社会风气变好,使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它能放映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道德修养。就如我的成长座右铭‘‘文明是我们交往的金钥匙。’’所言。它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等方面,因此,我们应该牢记文明,讲文明,心存文明。
在我的家中有一枚文明之星的胸章,那是我三年级时得到的,每次看到它,总会想起一些往事。那时,校园里有许多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校长在每次大会上都会强调这些事,同学们都觉得厌烦了,但有些同学还是这样做。而我因为总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并且一次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被校长看到了,所以就被选上了文明之星。虽然已是往事,但它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让文明伴我成长!
过马路闯红灯,不走斑马线也是不文明的行为。前不久,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正走到斑马线边上等红灯。忽然,我的身边闪过两个人影。一个妈妈拉着她的儿子要过马路,安然地说:‘‘走吧,管它什么红灯!’’这时那个小孩把手往后拉了一下,停下来,说:‘‘妈妈,等等,等红灯。’’可那个妈妈倒有点生气地说:‘‘快点,我有急事,走。’’那个小孩也没办法,只好跟着走。还边问:‘‘妈妈,老师说不能闯红灯,为什么我们要走啊,为什么??’’那个妈妈只是不理不睬的向前走去······这时我心里只想问那个妈妈,要是出了事,您怎么办啊?连个小孩都懂的道理,您怎么能不懂呢?我想人人都应讲文明,文明出行。
现如今,我们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的素质,真的不是很好!有乱扔垃圾,有刻‘某某某到此一游’的,有······的。这不是有辱我国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称号吗?
生活中处处需要文明。文明是天空,包容天地万物;文明是氧气,孕育新的生命;文明是阳光、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
做为祖国的花朵,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牢记讲文明,让文明永远烙在我们心中,做到友善的典范,培育、践行和学习文明。因为文明是我们交往的金钥匙!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12-02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它既导致了社会物质层面的深刻巨变,又导致了人们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层碰撞;既导致了人们价值比较选择和整合上的困难以及价值追求上的困惑,又激发了人们对新的价值体系进行探求的热情。因此,探寻并建构转型期的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共识,已经成为全党的一件大事。
一、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
(一)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航
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导航器,它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是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十分浩大的系统工程。只有以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作指导,切实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不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使我国广大人民能普遍享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二)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
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一定的道德与法制来规范和约束,但市场经济的利益激励机制发展使人们对物质享受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以致形成了一种物欲化的社会心理倾向。物欲化倾向使人过于迷恋对物的享受和占有,而无视精神需要和人格完善导致一些人的人格蜕化和人格庸俗化。此外,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容易诱发拜金主义、极端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来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社会分层的加剧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十分迅速,各个社会利益群体正在分化、解组、“重新整合,公民的经济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明显多样化,社会整合的难度加大。特别是社会各阶层的社会财富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导致社会各阶层间的隔阂、不信任、抵触日益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日增,因此,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整合各社会阶层。
(四)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统领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的商品、技术的涌入和交往的发展,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大势向我国渗透,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性的态势,目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各种价值观相互冲撞,这就迫切要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来统摄多元态势价值观。
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严峻挑战
(一)从国内看,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不确定性导致价值观塑造的很复杂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社会状态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不少问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比如,指导的核心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了价值观困惑。
因此,当前的中国社会价值观希望有明确的价值规范,又不知道价值规范在哪里。纵使头脑中有些价值观的希冀,又因为这些希望的价值观不会真正在实践中行得通而不敢当真。面对在社会实践中大行其道的庸俗价值观,却又有些不甘心、不接受。这种困境表明,我们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明确内涵及其社会性质明确归属等问题。但这一工作显然任重道远。
(二)从国际上看,资本主义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实践展开是“民主、法治、权利”。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理论形态上的抽象性和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今世界事实上的主导地位,使得西方价值观有成为普适价值的冲动,西方社会在推波助澜,我们社会也有不少人甘愿随波逐流。
对此,我们必须有鲜明的态度:第一,我们要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地位实力不同,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差别是深刻的,这是客观的事实;第二,中国与西方肯定有共同的东西、共同的要求。但中西方社会之间的共同究竟是什么,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用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超越,价值观当然也应该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超越。这种超越里,既包括反对,也包括汲取,也就是扬弃。但是,这种超越、这种扬弃仍然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好统一思想关
首先,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其次,要始终坚持以不断发展着的为指导。坚持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用发展着的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人民群众团结在旗帜下,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接第12页)最后,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尤其应当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应该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创新;武术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价值取向的综合表现,为民族振兴指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石、为公民自我素质的养成提供标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党的十报告中关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表述,不仅阐述了国家、社会、公民三方的价值目标与方向,更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宗旨。〔1〕党的十中明确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应运而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因而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出发,还是社会层面出发,抑或个人角度出发都将对筑牢核心价值观发扬武术文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创新武术文化的动因分析
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内涵深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有力保证,武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其创新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占鳌头,因此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不仅可以引领全民健身,将武术文化发扬光大,迸发文化强国力量,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强化国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地,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御外来思想的冲击。
1.1 从物质层面分析:引领全民健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高速运转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国民的体质得到较好的改善。然而事与愿违,据有关数据显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大学生视力的不合格率竟高达83%,孕妇剖宫产率超过60%,而对于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男子来说,其体质优秀率在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成年人、老年人五类人群当中,以7.9%排在最后。〔2〕可见我国目前的国民体质着实令人担忧,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势在必行。武术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健身项目,其广泛的认知度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的行列之中。
12 从精神层面分析:传承民族文化
武术伴随着民族文化孕育而生,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不仅展示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而且在其形成完善过程中倾注着广泛的民族文化精髓。今天的武术,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理论基础上,都深深地留下民族文化的烙印。武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文化,它的弘扬与传承也直接关乎我国以民族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中的竞争表现。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不仅能将我国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名扬四海,能为民族文化的振兴,更能为中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铸魂,为振兴整个中华民族奉献精神力量。
1.3 从制度层面分析: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经济、政治、文化互通互联逐步全球化的今天,协同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的世界图景中,武术文化的发展亦不可故步自封、管中窥豹。要想将其更好地传承创新,就必须包容、开放,以平等的视角和姿态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积极地吸收进步的文化思潮,诸如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肚皮舞、瑜伽,泰国的泰拳,巴西的柔术等。要在吸取中不断地总结,为何外来文化能够在中国的沃土中不断地萌芽发展?要追其缘由,从自身出发,明确强大自我才是抵御他人的根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既要提防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现象,也要处理好武术文化以何种姿态、何种方式走向世界的现实问题,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使中国文化创新传承之路在国际的舞台上璀璨耀眼,经久不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指导下创新武术文化,是对社会进步的文化思潮的吸收,同时又让武术文化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之上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毕竟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必然衍生文化的全球化,在这个趋势中,我们要有原则、有坚守、有底线,肯包容、肯接受、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外来文化成为手中的一把利剑,真正“为我所用”。
1.4 从行为层面分析:拒绝低俗,倡导高雅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不断满足,为低俗文化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饱暖思欲,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人们往往迫切地寻求更多的方式方法去释放自身的压力。而当高尚文化没能快速引领思潮时,低俗文化便乘虚而入。从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到各类相亲节目的言语露骨,再到今天赵本山的“二人转文化”及毕福剑在饭桌上的不雅言论,低俗文化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低俗文化的泛滥是审美价值观迷失的表现,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文明意识的缺失。要对此进行整改,唯有依靠传统道德的重建。武术文化倡导公勇诚毅,对高雅文化的弘扬起着引领和促进作用。
2 创新之路从何出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在国家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创新武术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与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相融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要求武术文化在创新的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意味着武术文化的创新要从武德出发,着力培养新时代人民的素养,提升国民的全面素质。
2.1 以爱国主义为宏观指导创新武术文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其核心就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亦是武术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在几千年的社会演进中,武术文化之所以能伴随着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并能以中国名片的头衔走向世界,就是基于其本质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延续与发扬。然而在国门全面开放的今天,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正面临着被外来体育项目的冲击。特别是韩流的不断来袭,与武术同属格斗类项目的跆拳道也备受国民的青睐。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跆拳道不仅在招式上更容易让人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将道义文化贯穿在每次训练的始终,让学员在练习的同时感受韩国的文化。笔者认为武术文化的创新必须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出发点,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摒弃以往只注重成绩忽略文化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亦可效仿跆拳道弘扬其文化的方式,在课程结束后集体面向红旗默唱国歌,潜移默化中将武术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使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儿童少年中萌芽成长。
2.2 以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创新武术文化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其核心是在宣扬以人为本。清代政治学家、文学家魏源曾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主张的就是人是万物的根本,要顺应人的个性发展,才能最大地激发人的潜能。要想在创新武术文化的道路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首先要让武术的各个流派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相互探讨学习,只有在融合的基础之上才能将武术的精髓更准确地传承下去。其次要为武术的交流搭建更多的平台。近年来散打文化作为武术文化的子文化,其被公众的认可度及关注度正随着武林风的热播而高涨,倘若多增加些诸如此类的平台,那武术文化在市场的冲击下必须进行改革,以便能被更广泛的群众接受。
2.3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纲领创新武术文化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让每个公民都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待人友善。首先要明确榜样的带头作用是无穷的,积极树立武术英雄形象。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队还是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3〕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英勇献身的民族责任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见榜样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素质养成。其次要与时俱进,在创新武术文化中要不断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比如有学者专门做过调查,为什么城市里学习跆拳道的人要比学武术的多?而结果表明,竟然有30%的人仅仅是因为跆拳道的服装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选择学习跆拳道。由此可见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入侵中国,正是因为他们常常能够居安思危、与时俱进,而我国在这点上就显得滞后很多。
2.4 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创新武术文化
中国梦最根本是中华民族的梦,是生活在中国领土之上的每一位人民的梦。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中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4〕文化的繁荣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文化的继承发展,弘扬与繁荣之上。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创新武术文化,其本质就是让每一个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学习武术的机会,共同享有感受武术文化的机会,共同享有与武术文化一同成长进步的机会。这就要求各类传播媒介,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使武术文化得以普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武术文化的创新会为民族文化的创新注入新的血液,指引新的航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献上一分力量。
3 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发展与国家振兴的灵魂,是在实现中国梦背景下的主流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宣扬及普及是我国当前文化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5〕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本身更应该承担起弘扬中国特色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各国文化相互争鸣的时代之下,对武术文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改革之路亦是势在必行。武术文化的创新唯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坚持有原则、有底线,肯包容、肯接受才是创新武术文化的根本之路,才能让武术文化在国际的舞台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梁龙?郾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D〕?郾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4?郾
〔2〕马思远?郾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D〕?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郾
〔3〕孙传晨?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武德教育研究〔J〕?郾搏击.武术科学,2014(08):24-25?郾
关键词:十 兵团精神 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
一、十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内涵的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高度概括,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有利于增强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构建“兵团精神”为内涵的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肩负着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光辉业绩,创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的继承和发展,是兵团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凝聚和引领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引,对口援建为契机,以“兵团精神”为支撑,攻坚克难,谱写“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的精彩篇章。
三、构建“兵团精神”为内涵的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一)赋于“兵团精神”为内涵的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新内涵
党的十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学习践行“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赋予“兵团精神”为内涵的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新内涵,开创兵团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树立“我是兵团人而自豪”的幸福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赋于兵团精神新内涵:为“我是兵团人而自豪”。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利用老军垦的优势资源和军垦文化教育基地等,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现代兵团人,过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因为多元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造成人们幸福感的降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三)树立“为兵团发展而自豪”的使命观
兵团来源于“兵”,特色在“兵”,优势是“兵”,职责为“兵”。2011年开始,兵团开展的“唱响兵团精神”学习暨冬季军事训练活动是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兵的意识和兵的能力,维稳戍边能力明显提高。
(四)树立“和兵团共荣辱”的忧患观
兵团党委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就业为本、安居为要、富民便民为重,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以惠民“十件实事”为抓手,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为目的,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让职工群众过上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民生建设成为兵团发展变化中的最大亮点。2012年起又把少数民族比重在30%以上的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难点、推进长治久安的重点、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点,专门出台政策、集中资源、分类帮扶。
要以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增强各族干部职工树立“与兵师团共荣辱”的忧患观,努力开创兵团发展的新篇章。
(五)树立“为兵团而加油”的自强观
新的历史时期,处理好“三大关系”,才能实现“三大作用”。借力中央支持和对口援疆,积极推进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接轨、兵团自身优势与市场资源优势结合,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增强跨越发展的动力、活力和持续力。利用走出去与请进来、资金项目与技术人才援疆相结合,深化省市援疆,扩大全面援疆,延伸放大援疆效应,树立“为兵团而加油”的自强观。
(六)树立“让兵团融入世界”的自立观
“兵团精神”是兵团人的传家宝和精神旗帜。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对外学习交流平台,扩大兵团的开放和知名程度,利用好国家开放包容的良好政策,使兵团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升华、重塑和与时俱进,不断融入世界、融入时代,才能加快实现“二个率先”和“二个力争”。
四、构建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要与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结合
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激荡交锋,中华文化认同成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根本所在。在兵团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边疆地区,文化认同是长治久安之基,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屯垦戍边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
要结合兵团文化建设,把“三个倡导”的理念讲透彻、讲清楚、讲充分,使之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入行;通过各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实现“四个认同”,才能引领思想意识、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才能通过践行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职工应对挑战和抢抓机遇的核心竞争力。
践行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还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才是实现260万兵团各族职工群众所企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兵团梦”。
参考文献:
[1] . 十报告.2012.11.8
[2] 刘新齐:以党的十精神为动力推动兵团跨越发展.兵团日报.2012.11.12
[3] 李书卷.称颂屯垦戍边之伟业.弘扬新疆兵团之精神.2009.5.5
中能公司是一个由小煤窑快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煤炭企业,是三方投资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能公司的员工是来自于五湖四海,那么股东追求什么,企业追求什么,员工追求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搞清楚,我们更应该找到并且培育三者的共同追求目标,那就是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中能公司成立四年来,回头望,许多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股份制企业不见得比国有企业好。为什么呢?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人员流动大。透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到两个问题,一是可以优胜劣汰,每年保持10%的员工流动是合理的,企业增加新鲜血液保持旺盛活力;二是导致员工队伍不稳定,一线员工队伍素质下降,成为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员工队伍不稳定,工作效率不高,固然有诸多原因,但在强化劳资合同关系中,没有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应当看到,少数员工还是把中能公司当作自己路上的一个歇脚点,有机会就可能远走高飞;有的员工到中能就是抱着一个挣钱至上的理念,哪里给钱多就往哪里跑。尽管劳动合同是以法律做保证的,实际上这种关系仍然很脆弱,真正可靠的是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中能公司的经济发展快于文化的发展。因为文化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可能像经济那样跳跃式发展,当前的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中能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这就像结婚一样,结婚证仅仅是双方关系合法的证明,夫妻双方在一起生活一辈子则需要双方的感情和结婚后的共同生活目标来维持。员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只是表明双方有了合法的劳动关系,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员工要能够忠诚敬业,就要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来凝聚。
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要使每个员工能够共享。企业的每个员工是企业的一份子,就要营造每个员工努力工作的环境,使他们感到愉快和温暖。企业要认真积极地履行对员工应尽的义务,使员工得到应得的薪酬回报。企业要培养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使员工能够在这个企业得到不断成长。
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培育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与员工建立起坚固的、可靠的、长期的心理契约,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可能都是徒劳。比如,我们培训员工技能可能就是给其他煤矿效劳,我们提高薪酬的积极效应就会打折扣,我们发展道路上就可能增加困难,我们员工素质的提高也将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只要我们与员工建立了心理契约,大家有了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员工队伍就稳定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就有了,因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多了。
二、培育什么样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我认为,“发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高效、员工成长”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这既是中能公司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员工愿意实现的目标。这既是对中能公司有利,也对每个员工有利。因此,这就是公司和员工判断一切事物,处理一切事情,解决一切问题,做出一切选择的核心价值标准。
发展企业是中能公司的战略追求,也是每个员工的工作舞台,在这一点上公司和员工的价值观应该是共同的。如果不发展企业,那么中能公司就没有前途,每一个员工得以工作的舞台就小了,甚至威胁到得以生存的岗位。企业发展了,中能公司有了美好的前途,每个员工的舞台空间就扩大了。因此,我们做事情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对企业发展是否有利。
安全生产是中能公司的生存基础,也是每个员工的生命保障,在这一点上公司和员工的价值观应该是共同的。我们是煤炭高危企业,2·14事故的教训极为深刻。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安全生产,中能不说发展,就连生存下去都是很困难的;没有安全生产,我们每一位管理者的政治生命就将终结;没有安全生产,我们每一位生产一线的工人兄弟的生命就将湮灭。总之,没有安全生产,谁也别想活得安宁,活得幸福。有了安全生产,我们的工人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命,我们管理者才有政治上的生命,我们中能公司才有经济发展的生命。总之,没有安全就没有生命。由此,我们做事情的判断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安全生产。
经营高效是中能公司追求的目标,也是员工提高薪酬收入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公司和员工的价值观应该是共同的。办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股东为中能公司投资就是为了获得高回报,员工到中能来工作是为了获得高报酬,这就要中能公司在企业经营上取的高效益。只有取得高效益,才能使各方股东的投资取得高回报,才能使每个员工不断提高收入水平。总之,没有经营上的高效益,股东没有回报,员工收入难提高。由此,我们做事情的判断标准,就是要看是否对企业赢利有利。
员工成长是中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员工的自身要求,在这一点上公司和员工的价值观也应该是共同的。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是一条重要的管理法则。员工成长而企业不成长,员工就会远走高飞;企业成长而员工不成长,员工就会被企业淘汰。这几年中能发展成长很快,员工就必须不断成长,以适应公司的成长要求。总之,员工不成长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中能公司。由此,我们做事情的判断标准,就看是否对员工成长有利。
三、怎么培育中能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要培育中能公司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应该使员工思想上认知,心理上认同,行为上认可。同时大家能够分享到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使大家心里能享有,身上能享受,外部能享誉。我们应该按照以下思路,做好下列工作:
第一是抓好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我们要利用中能电视台、《中能之声》,《中能论坛》以及各种会议、板报、标语等多种载体宣传中能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人人都能知晓。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向员工进行经常宣讲、反复宣讲,让员工真正认同中能的核心价值观。要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使员工在文体活动中受到中能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熏染。只有大家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才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东西。
第二是抓好核心价值观氛围营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使人与企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建立共同的价值。其次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做事情要公正、公平。有了发展的成就大家都能分享,这样大家才愿意追求共同的价值。再次要有一个积极创新的氛围。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积极的创新,使我们各项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是抓好核心价值观作用发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中能的一笔巨大财富,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对中能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有了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要发挥它的作用。比如我们有了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就要利用大家对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的员工走向前台,发挥他们的特别作用。比如我们有了安全生产的共同价值观,就应该进一步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抓好行为养成,实现安全目标。再比如我们有了员工成长的共同价值观,就要抓好员工技能培训,使广大员工的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一、厘清师德建设的模糊认识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人们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出现了偏离甚至混乱。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我们必须厘清师德建设的模糊认识。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应对教师提出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生活中犯点人的错误,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流传的《我只是个老师》的文章,就表达了这种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只是一种社会分工,一种职业,是人们对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的称谓。但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从教师的职业特性上进行分析,教师是培养人教育人的职业,是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业。教师不仅是博学多才的人,更应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直接参与教育过程的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格塑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感”,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从教育活动的范围看,教师的个人品德虽属于私人领域的问题,但是不能否认教师的个人品德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不仅比一般普通人高,而且比其他职业也要高。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要优先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工具向度从属于它的道德向度。教师的“为人师表”不能排除私人领域,教师个人品德对学生的影响不应该排除在他们的工作之外。教师的“为人师表”具有普遍意义,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中的优秀群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光辉就是建立在师德基础上的。面对师德建设的这种模糊认识,我们应当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必须忠诚和热爱所从事的职业,始终牢记“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崇高”。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二、明确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会发生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迷失甚至嬗变。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影响,少数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工作敷衍,学术风气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面对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加以积极的正面引导。如2008年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都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针对近年来媒体曝光的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教育部先后制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对侮辱、体罚、收礼、性骚扰、有偿补课等行为要进行处分,明确划定教师禁行行为“七条红线”。同时,党和政府也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开展“师德标兵”评选等,努力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凝聚正能量。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强调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关于好老师的要求,厘清了人们在师德建设上的模糊认识,明确了师德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坚持师德建设的价值引领
自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师职业生活都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加强师德建设,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需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需要广大教师的文化自觉与教育引导。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丰富自己的精神、高尚自己的道德、塑造自己的信仰、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与自信。加强师德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价值观是一种内在追求,职业道德是一种外在要求。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推动、激励和鼓舞。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依据。加强师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要根据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紧密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切实做到“学高身正,仁爱厚生,敬业乐教,淳朴弘毅,传承创新”。这五个方面反映了当代教师与自身要求、教育对象、教育事业、国家人民、社会发展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自我到天下、由微观到宏观、由内化到外化的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内在统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落地生根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体系,党的十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概括,体现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培育与践行都需要教师的自觉引导和敢于担当,并将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所在。
作者:刘继红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整个教育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看法或观念,对其他的教育观念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与其他的教育观念一起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教育局从教育的独特视角,定义了教育领域的价值观:感恩、宽容、善良、正直;勤奋、执着、自信、合作;责任、诚信、文明、节俭。这24个字,既是对“灵魂的工程师”的要求,也是对育人标准的诠释。
教育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充分、透彻地落实下去、落实到位,绝非易事。笔者的理解是,主体不应该只针对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甚至校园内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是其中之一。必须先去深刻理解教育核心价值观,真正实践教育核心价值观,达到知、信、行相统一,才能做一个道德标准上合格、人格魅力上被认可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有资格引领学生在正能量的道路上前行。
首先,要客观定位幸福观。要感恩社会,是社会给了我们良好的教学资源;要感恩学生,因为他们,教师才可以在教育的沃土上奋力耕耘。要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作为教育者,要秉承广义的善良,更要理解教育层面的善良,或许我们无心的一句话,就能树立或者毁灭一个生命内心的执着追求。要行端坐正,不因任何外在因素影响自己的教师形象。做好以上这些,教师才拥有了一个灵魂工程师最基本的素养。
同时,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关系。学生的成绩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付出程度。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刻,所以执着成为教师必须的坚持。面对工作中、生活中躲不过、逃不掉、避不开的荆棘坎坷,要坚信,一切困境都将在努力下成为过去,成为成功路上的风景。每一个生命的精彩,都是众多支持者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具备与家长、与同事、与社会的合作精神。其实,当勤奋、执着、自信、合作成为教师用行动去践行的座右铭时,我们就成为了学生成长路上的推动者,同时也将成就自身的发展,所谓“双赢”,就是这个意义。
此外,必须重视的是教师要践行社会责任。教育是整个国家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教育,教师是特殊的社会人,我们是从事教育工作的社会人,更是影响着无数正处在成长期、形塑期的青少年的社会人。所以,教师的工作本身融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使命色彩。因此,教师要懂得承担责任、践行责任,做人做事要言必信、行必果,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文明、节俭,把责任、诚信、文明、节约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将其打造成为教师形象的标签式名牌,这样才能成为正能量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面前,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谨言慎行、正心肃行,汇聚榜样的力量,打造榜样的团队,拥有让学生信服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从而引导他们践行教育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当代中学生教育核心价值既有社会共性,又有群体特性。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家庭因素方面,如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里七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学生个人至上、唯我独尊的性格自然而然养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二是社会影响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集体意识日趋淡薄,再加上现实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正处于心理成长转折期的中学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三是学校教育方面,以成绩优劣评价学生,决定学生未来的命运,以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价值导向,事实上一直在主导着多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去践行,甚至可以把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做成日常的量化考核表。但必须慎重地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是价值观,就不能单纯地依靠外在的行为,必须让其成为每一个学生内化于心的素养,融入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使其成为指导学生一切外在行为的内心指引和内生动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才能使教育核心价值观真正得以落实。
学生是如何理解“责任”一词的?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的发展史的人,怎么去培养根植于内心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不了解为民族复兴流血牺牲的志士仁人,不了解我们现如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我们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学生们如何从内心认可今天的和平是绝对的幸福?如何真心实意而不是一时冲动地去发出豪言壮语?又有赘瞿苌华自己努力的目标,把自己今天的努力付出,理解为是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在奋斗?
所以,教育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24个字的践行,绝不能与历史、成绩、困境和挑战割裂开来,也绝不是平地起高楼。如果把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比作一座摩天大厦,那为这栋大厦打好稳固的“地基”才是关键。这地基,就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是民族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细胞,是国家发展的无可替代的要素,我们今天所付出的每一点心血、流过的每一滴汗水、坚持的每一个小时,都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未来,更是为了整个民族的未来!这种被需要感,是每一个人内心强大动力的源泉,也只有从被需要感中才能更好地去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政治生命线,是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新闻采编人员为巩固主流思想舆论,开展新闻宣传的强大武器。作为,党报集团要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知识,以及道德规范、价值准则去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武装人,其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2011年开始,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结合“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动员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系列活动。经过广泛讨论,总结、提炼出了集中体现党报集团职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即“忠诚、敬业、团结、创新”,并以此为合力,引领集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促进集团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集团充分利用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号召力,以创建“群众有困难,记者来帮忙”服务品牌活动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以此推动集团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服务品牌内涵,升华采编人员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党报集团的理想信念的基石,是队伍的灵魂,它决定了新闻采编人员的舆论把关能力和职业操守。集团作好主题宣传活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创建服务品牌活动之中,变空洞的说教为实实在在的为群众服务,用实实正正的为群众服务来升华采编人员的价值观和思想境界,做到真情践行,知行合一。集团组织新闻采编人员对品牌内涵进行集中式学习教育,各报网刊根据集团提炼的核心价值观,也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如《温州日报》围绕“增强责任意识、实现‘三贴近’,构筑道德防线、服从社会利益”等方面阐明观点。
《温州都市报》提出“三个坚守”原则,即坚守使命前提,治庸提能;坚守新闻理想,治懒提效;坚守道德底线,治散聚力。通过讨论、学习和教育“,群众有困难,记者来帮忙”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要求、思想境界、立身之本和人生追求,已成为集团新闻采编人员的自觉行动。搭建服务品牌载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充分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围绕“忠诚、敬业、团结、创新”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和“双服双创”活动。针对新时期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新特点,集团为“群众有困难,记者来帮忙”服务品牌搭建了五大载体,即“党报热线”、“雪君工作室”、“都市民生”、“商报公益”和“爱心屋”等。五大载体支撑起了服务“大品牌”,各报网刊公布热线电话和投诉电话,并配备专门记者和编辑,方便群众办事,确保稿件来源和服务质量。
创新服务品牌形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零距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温州转型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同时,利用五大服务载体,时刻紧跟时代脉搏,倾听大众呼声,关心弱势群体,推出了一系列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民生类报道,群众的口碑和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7•23”温州动车事故报道中,采编人员均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深入采写并刊发了一大批有分量、感召人的鲜活报道,提升了温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集团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创建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零距离”的服务既拉近了新闻采编人员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也接近了新闻采编人员与集团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距离,为集团打造出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采编队伍。
开展服务品牌活动,彰显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2011年以来,集团依托各报网刊的服务品牌,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策划了多项品牌服务活动。广大新闻采编人员深入一线,融入到普通工人、农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真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展示普通群众的精神世界,真心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此举既丰富采编人员的社会阅历,提高了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报网刊的品牌栏目开展了为贫困山区4000余名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温暖物资的《冬日送温暖》活动,为近300名贫困唇腭裂患儿获得公益救助的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活动,“慈善大宴”、“慈善素食宴”、“爱心营养餐”活动,“百名民工子弟学生圆梦行动”等等。参与活动的广大新闻采编人员在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锻炼和教育,采编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集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工作,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具体行为。实践证明,只有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创新服务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才能与时俱进,创新未来。我们必须准确分析当前的形势,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把新闻服务品牌的策略和定位与坚持“三贴近”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服务品牌创新与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开创一流的政治思想工作,谱写科学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一、中美影视中文化核心价值观传播差异的比较
美国社会也矛盾重重,种族问题、宗教问题、贫富差距也都非常突出,却没有出现潮,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也比较高。正因为美国普世价值观对社会的长期洗礼,才保证了美国社会的安定团结。普世价值观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等基本内容,美国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核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对普世价值观的一些宣传和赞扬。比如,2011年10月底在国内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猩球崛起》,虽然影片致力于对一些现代科技的反思,但是细细体会,就会感受到无处不在地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宣扬,人类一直以万物之灵长自居,在地球上可以为所欲为,影片传达了对这种认识的批判,提出人类和以猿类为代表的自然界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尊重自然的特性,给其它动物之自由,对生命要有一颗仁义博爱的心。该片从10月28日入市之后,在场次上占全国影院排片的40%左右,上映4天累计票房达7300万元,该片和《永无止境》、《夺命深渊》、《铁甲钢拳》、《惊天战神》、《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等其它进口片一起被赋予救市重任,可以说,相当具有讽刺意味。再拿占据中国2010年内地票房前六位的电影为例:排名第一的是进口片《阿凡达》,内地票房是13.787亿,观影人次2763.18万;排名第二的是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内地票房是6.650543亿,观影人次1792.97万;排名第三的是进口片《盗梦空间》,内地票房是4.5665亿,观影人次1329.91万;排名第四的香港导演徐克的《狄仁杰》,内地票房是2.902亿,观影人次874.34万;排名第五的也是香港电影《叶问2》,内地票房是2.3248亿,观影人次686.54万;排名第六的电影是进口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内地票房是2.264亿,观影人次495.47万,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三部进口片的票房将近是三部国产电影票房的二倍。票房数据说明很多中国老百姓主动走进影院接受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洗礼,尤其是看电影的多为年轻人,他们的价值观正在形成,美国电影成功地向中国老百姓贩卖倾销了他们宣扬的所谓的主流意识形态,让不明就里的中国老百姓对那个看起来充满“公平平等、自由博爱、有情有义”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无限向往之情,说明美国利用影视成功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宣传出去并影响了无数中国人民。反观我们中国的影视作品,几乎看不到一以贯之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到处都是消解权威、只顾傻乐、刻意取消严肃性的作品,像这种流于表面的只顾追求眼前利益的作品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越来越无人问津,更别谈作用于中国老百姓的思想,形成了不良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之所以需要精神产品,就是需要它去传播一种文明,去提升人类的素质,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
二、如何在影视作品中弘扬文化核心价值观
(一)弘扬主流价值观,承担严肃的社会责任
因为影视传媒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巨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覆盖力,世界上不同国家都将传承本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传统,建构能够被世界范围内的人们认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寄希望于影视这种形式。因此中国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电影和电视应有所担当,承担起严肃的社会责任,担负起弘扬本民族文化和强化国际软实力的社会责任,因此,整个行业应在文化积累、艺术素养、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上都有所提升和建树。在创作活动中,创作主体应努力寻找到可以和国际文化对话的价值观念,做到以更多观众能够理解与认同的叙事方式来创作兼具国际化与民族化特色的影视作品。
(二)塑造体现人类永恒价值的故事
影视艺术应当成为弘扬文化价值观的主要载体,所以影视不能成为追名逐利的工具,不能为无止境追求经济利益而弃道德规范于不顾,将美好的情感伦理底线随意放逐。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不可替代的华夏儿女的脊梁,正义、公正、忠诚、孝顺、勇敢、善良、勤劳、美好是我们的品格。塑造体现中华文化正面价值的艺术形象和描写追寻人类永恒价值理想的故事,并将这种价值观内化为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在艺术作品的人物设置、叙事情节、主题表达等等方面,而这种普遍的直观的精神旨义应当成为支撑艺术作品内容的文化根基,应成为编导们追求的一种境界,让老百姓通过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体悟到关于人性伦理道德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内容,这样的艺术创作能够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建设做出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国家文化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创作中我们应该张扬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体现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创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感召力的影视作品,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同,才能起到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支撑。而影视作为面向大众的公共平台,置身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老百姓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需求日渐多样,所以一定要肩负着体现时代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塑造精神家园的社会责任和共识。
作者:李慧欣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生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班主任,每次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前,我都会请教某些老教师,请他们传授管理经验,比如:如何在一个班级中建设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班级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全班同学将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辱相结合;怎样提示班级的战斗力,让班级生成强大的向心力,产生凝聚力。在最初的实践中,我对于这种理想化的班级氛围的构建,有些信心不足,毫无底气,因为我可谓无从入手。我曾尝试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比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懂得责任,敢于担当”、“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流言止于智”、“让爱住我家”等。这些班会在当时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之后的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后续效果不太理想,比如“文明班级”的获得次数明显偏少,与同年级其他班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对类似的班级荣誉感并未升华为强烈的愿望。另外,班级里学生学习的氛围也不够浓厚,相互之间的良性竞争意识不够强烈,同学间的互助很少见。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为此,我苦恼许久,但实在是无计可施,最终只好作罢。可以说自己遇到了教育历程中的瓶颈和困惑,下面自己的教育之路将何去何从,我为此陷入沉思。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次学校组织的考试中,我不经意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人文三班欢迎你”的字样,没想到“人文”二字却成为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共识,成为我班日后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成为提振我班核心价值的抓手,为此目标,我和班级的每一位同学至今仍在一直践行。
“人文”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内容,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评判事物的标准,我们应该承认并接受这种差异性存在的客观事实。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因此,人的价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构建以“人文”作为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尝试正逐步走向轨道,我也认识到一些东西是需要我们自己探寻,其中“悟”是我这一年多来得到的最深刻的结论。
悟可以分解为“忄”和“吾”两个部分,前者可以解释为“心”,后者义为“正中的”,引申为“一箭正中靶心的”。“心”与“吾”联合起来表示“一种‘一箭正中靶心’的心理状态”。本义:正确理解,正好明白。因此,悟是需要一个用心深思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回首往昔,我未能形成自我独特的教育风格,那是因为我很多时候将自己的经历用在一些零星小事上,或者说是自己懒得悟,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我发现自己处事能力的日显不足,掌控局面技巧日趋缺乏。那么,“悟”的途径有哪些呢?
首先,多阅读。阅读很重要,它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汲取的营养。当然,阅读的内容应广泛,决不能仅限于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要涉猎广泛,如哲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等。多个领域书籍资料的阅读能够让我们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阅读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必需的,尤其是一些教育教学书中提到的经典案例,对这些案例的剖析,它与教学实际贴得很近,虽说我们不会照抄照搬,死搬硬套,但对自己在日后处理类似的问题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从这些书籍中借鉴,发现合适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内容,这样你会发现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其次,细观察。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这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当一个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要慌。冷静是首义,在没有搞清问题的具体情况,没有想到具体的应对措施之前,我们最好先别急于给出结论,以免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进退两难。只有通过细致耐心地了解每个学生,观察班级学生的思想动向,各个学生的个性喜好,各人的学习习惯都能帮助我们顺利解决班级突发事件。另外,有时我们也要以突发事件为契机,针对事件进行专题教育,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勤交流。人是感情的动物,中学生,他们感情丰富,对交流充满渴望,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开展交流,让沟通成为处理班级问题,拉近师生情感的有效法宝。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与历史交流,与科任老师交流,在这样的沟通交流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教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了解,学生的心态也在不断交流中变得更阳光和自信。
总之,以“人文”作为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的过程,这种探索和摸索是长期的过程,不应有终点,因为“人文”的内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不断优化的。在探索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历程里,我们要记得主动“悟”,正因为有了“悟”,我们对这一全新领域的认识才会不断得到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理解才会更深刻。另外,“悟”要结合班级的具体实情,科学分析,理性分析,多层次分析,只有这样一个班级才有可能成为有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的集体,这个班级才有可能成为人文素养高、行为规范良好、团结互助的和谐集体。为此目标,我会继续努力奋的,坚信自己定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