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排球课堂教学

排球课堂教学

时间:2023-05-29 18:2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排球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排球课堂教学

第1篇

深入了解排球上手传球技术和教学特点,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1正面上手传球的教学特点

(1)掌握上手传球技术是学好排球其它技术的基本要求。

(2)上手传球是一项细致、准确要求度高、全身协调运动的技术,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3)学生在进行上手传球的初期阶段容易出现传球不准,容易发生挫手,难以很好的掌握传球技术,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上手传球技术的学习对学生的身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1.2示范的教学方法

在上手传球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作示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获得知识,示范教学法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对动作的示范和详细讲解,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模型。使学生能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在进行上手传球的动作示范教学时,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应该根据上手传球动作的特点以及教学目的来确立自己站位的方向以及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将动作有层次的分解开来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到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特点。最后,示范还要控制好速度,对初学者教学时,示范动作要慢,以让每个学生看清楚动作的细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加快动作示范的速度,以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整个动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动作示范在上手传球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初步的动作模型

在进行上手传球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先示范,后讲解,或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讲解后在进行补充示范。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尽量将整个动作细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深层次结构,对技术动作的了解更加完全。在示范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配合示范,并让其余学生观察动作是否正确。

2.2进行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对比示范教学

进行排球上手传球的动作示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正确动作,让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模型。然后,教师在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进行释放,让学生能够对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之间的区别形成一个清晰的观念,进而避免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动作并及时纠正自身已有的错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进行正误动作对比示范可以让学生快速正确的掌握上手传球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2.2.1进行正误示范法教学的时机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时出现了错误的动作,此时教师就可以有效的结合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正误对比示范教学法来教学。在学生学习上手传球的初期,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来学习技术动作,这时教师示范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传球技术的学习。在传球技术定型之后,由于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学生对上手传球的要领掌握基本上比较熟练,自我发现错误的能力也逐渐增强。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动作进行正误对比示范教学。这时由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示范教学就会有更明显的效果。

2.2.2正误示范教学更容易让学生认识自身的错误

通过教师实施正误示范对比,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应该怎样去完成,使学生能很快认识到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之间的不同点。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认真了解每一个动作环节,并从中找出自身动作存在的错误,并改正这些错误。

2.2.3正误示范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目的

正误示范教学法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被教师普遍运用,它主要用于在大多数学生出现同类型动作错误时进行正误动作对比分析,以使学生更好认识错误动作对与上手传球动作学习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正误示范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动作更加准确,当然,要做好正误示范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技术动作掌握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的动作必须要规范,在动作示范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上手传球动作的合理与使用。只有教师作出准确的动作示范才能加深学生对动作的认识。在进行正误示范教学时,为了避免将错误的动作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规范准确。

3进行动作示范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3.1动作示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动作示范具有简便灵活、真实感强、针对性高等特点。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要根据一定的目的来确定如何进行动作示范。如果以向学生传递完整的动作信息为目的时,就需要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如果以掌握某一部分的技术动作为目的时,可以对动作进行分解示范。为了解决大多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作问题时,就需要将这些动作进行综合示范。为了解决其中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时,就可以单独针对一个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示范。

3.2动作示范必须准确

在排球上手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动作一定要规范,一定要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一气呵成。使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有一个正确的印象。示范动作如果不规范或者失败,都会在学生心理形成一个错误动作的影子,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3动作的示范与讲解进行有效结合

在进行动作示范教学时,教师必须将动作示范和讲解有机结合,才能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动作示范时,教师必须要细致形象的讲解每一个动作,讲解时,语言一定要简单易懂、专注重点,避免用一些过于专业的词语,甚至出现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否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3.4动作示范时应选择好位置和方向

在动作示范教学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个有利于所有学生进行观察的位置,还要根据动作的特点,选择一个好的示范方位。在上手传球动作的示范中,为了突出双手正面传球的手型可以做正面示范;为突出垫球时的协调用力可以做侧面示范;也可以根据技术动作的需要做背面示范。另外,在确定示范位置和方向的同时还要更具项目特点的不同,来确定学生的观察距离。在进行完整动作示范时,可以适当距离学生远一些,在进行分解细节动作的示范时,可以适当的靠近学生。

4动作示范教学的作用

4.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手传球的动作示范教学中,教师作出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教师的动作示范准确、熟练、一气呵成,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享受,会对学生残生很大的吸引力和诱导性,增强学生对传球技术的学习欲望,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后续学习技术动作创造了良好的心理。

4.2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动作示范教学可以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上手传球技术的特点,这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对上手传球的技术特点了解得更加透彻,这时形成正确动作技术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

4.3有利于学生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

要掌握一种技术动作,就需要对动作进行了解、基础学习、改进、巩固训练几个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正误对比示范的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对正确动作的认识,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错误动作的继续出现。久而久之,正确动作就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完美的掌握运用。

第2篇

Abstract: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instruction after class in volleyball's teaching. Applying the instruction after class in volleyball course can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of students,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pecial skills and the students' judging capacity.

关键词: 课外辅导;排球普修;能力

Key words: instruction after class;common course of volleyball;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60-02

0 引言

排球普修课是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之一。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基层体育指导者为主,随着“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提出及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健康观念在人民生活中的形成,排球运动将重新被人们所钟爱,排球运动将在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普遍调整了术科与理论课时的比例,术科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学生除了通过学习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知识以外,还要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竞赛裁判能力等。总课时减少后,对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多年来,笔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认为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课外辅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值得进行推广。

1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现状

1.1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课程结构现状 排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实施及培养目标的调整,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普遍调整了术科与理论课时的比例。各院校排球普修课理论课学时在6~16区间变动,实践课学时在22~64区间变动,差异较大[1]。个别院校的总学时安排只有34课时,说明排球普修课教学总量普遍不足。排球普修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为集中,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基本上没有体现“健康教育”、“快乐体育”等教育理念的课程内容认知。

1.2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课程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方法就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但是,教与学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各有其特点和规律,各以对方存在为前提。目前,各校普修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多以讲解、示范、徒手模拟练习、击固定球练习、击抛球练习、错误动作纠正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对于代表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则运用较少,即便已经运用,但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也存在使用频率偏低的问题。

传统的教法,偏重使学生听懂、学会。而教会和培养学生的学法,目的是达到会学,则不仅要掌握体育教师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自己会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乃至完成今后的整个学习与锻炼任务。应把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启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教育学生树立体育观、健康观,深刻认识体育的社会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

1.3 排球普修学生能力现状

1.3.1 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而排球动作技能就是学生运用排球技术的能力。排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所运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为完成击球动作必不可少的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2]。很多体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接触过排球,而仅仅通过有限的几十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的动作技术达到全面、熟练、准确和实用是不现实的。多数的学生仅能有限的掌握发、垫、传、扣、拦的基本技术,完全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

1.3.2 教学能力 排球教学能力是学生在校学习排球课程中经过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所获得的对排球教学内容能运用较合理、科学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并达到预定效果的能力,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比较偏重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注重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最终的考核也主要是技术评定,却忽视了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考核,造成大部分学生虽然考试达到标准,但实际教学能力距离做合格教师的要求相差很大,要表现在教案的编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能力、运动训练能力、教学应变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欠佳。

1.3.3 裁判能力 排球运动的开展并不普及,使得排球比赛较少,学生缺少实践场所和机会,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在实际中运用,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被淡忘了。裁判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完善的,缺少实践环节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没有的实践操作,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很多学生为应付考试,只要把规则、裁判法背熟,就完事大吉了,而实际裁判能力却很低,很难胜任基层裁判工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与我们培养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2 课外辅导在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中的作用和地位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它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3]。排球普修的课外辅导是架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强课堂、延伸课外的桥梁,更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方法、内化知识技能和提升学练质量的基本途径。体育技术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形成动作技能,也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教学和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要完成这一任务,除了长期的反复实践外,还需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由不同生理、心理、训练水平及生活习惯所形成的个性差异。实践证明,由于课堂教学的具体条件的限制,课上有时反映出来的个性问题,很难甚至不可能在课上予以解决。而课外辅导比课堂教学有着更广泛的内涵和意义,它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更充分地去挖掘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排球普修课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外辅导,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

3 课外辅导应用于体育专业排球普修后的效果

3.1 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么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排球课外辅导有很强的游戏性,与平时的课堂学习相比,学生的心态更放松,更容易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阻力,学练过程中能敢于尝试各种动作技术和较大难度的攻防技术。学生对排球的各项技术产生兴趣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3.2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 在排球普修课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由讲解示范、徒手模仿、用球练习和纠正错误等几个阶段组成,它的优点是教学进度统一,便于系统的教授技术和理论知识,便于组织,教学难度较小。缺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

在排球普修的课外辅导中,教师可采用更灵活的教授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对学有余地的学生进行拔高,而对学有难度的学生可加强技术指导,进行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根据寝室、亲密关系等自由组队,形成小团体,团体小队互帮互助,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和挫败经历和成功经验,帮助彼此成长。

3.3 学生能力提高 学生的能力一般包括三大块,即运动能力、教学能力和裁判能力。通过课外辅导,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提高,教与学的形式更多样化,练习时间的增加,分层因材施教和小团体的互帮互带,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很明显的。教学能力主要包含学生的讲解示范、组织教学能力。课外辅导通过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和挫败经历和成功经验,帮助彼此成长。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运动能力的提高致使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加深,动作示范将更标准。裁判能力的高低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包括对排球规则、裁判法理论知识的深人掌握和理解,熟悉排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排球运动规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组织协同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及公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在排球普修课外辅导时,分组比赛是主要的练习形式,学生能将所学习的排球规则裁判法进行实际运用,在实际中不断磨练提高完善,能有效提高裁判工作能力。

4 结论

课外辅导应用与体育专业排球普修中,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课外辅导是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互助互学,挫折与成功经验的交流,能发挥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刺激他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课外辅导使课堂教学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延伸,扩大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项技术水平。课外辅导让学生的裁判理论和实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让学生的裁判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传进.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教学现状调查[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

第3篇

一、排球教学中随堂测试产生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对比分析

1.实验的基本条件

在同一名教师排球授课班级中选定班级人数相同、班级学生的排球技术基础基本相同、学期教学授课内容相同、学生期末考核标准相同的八个班级作为试验班。测试时间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测试对象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测试课堂教学内容为排球教学。在开课前针对学生的排球基础进行调查统计,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为40人,每个班级具有排球技术基础的学生比例均不超过10%。教学内容为排球教学的发球技术和垫球技术,教学内容一致。测试标注统一,将八个班级分成两组,每组四个班级。因此,本次实验对照,避免了不同条件因素的影响。

2.测试内容及结果

实验进行中在对A组四个班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中不进行任何形式的随堂测试,只进行学期期末的最终考评;对于B组四个班的学生在学期期间对期末考评内容根据学习的动作要求进行分解为四个考核内容,分在每项动作的学习期间。最终测试八个班级的成绩为附表所示:

学期末A、B组考核成绩对照表

二、基本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生教学成绩考核我们可以看出,实施随堂测试的B组学生不及格人数明显少于A组测试的人数,优秀率和良好率B组要好于A组。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分析。

1.随堂测试的正面作用分析

⑴对教学对象学生的正面作用。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进行随堂测试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要明显的好于对照组A组班级的学生;而在上课听课的认真程度上,课下学生日常的自我训练上可以很明显发现B组的学生也明显好于A组。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在课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练习巩固情况的统计中,在平时到排球场地进行练习排球技术的学生人数,B组学生明显高于A组学生,而 A组学生却极少参与平日中的课后练习。因此,随堂测试对学生在授课内容的学习、巩固、掌握等方面的正面作用是明显增强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一方面一个好的同步随堂测试可以很人性化、很积极的来鼓励学生,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和兴趣投入到课堂体育教育的学习中。另一方面,随堂测试的成绩可以直观的反映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能够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使学生的学习阶段化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练习。

⑵随堂测试对教学正面作用的影响。通过随堂测试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课堂教学任务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明确不同基础的学生所存在的学习薄弱环节在哪里,通过随堂测试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很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任务掌握的情况。例如:在排球发球教学中的,教学课时为四课时。本项教学任务相对难度较大,历年来学生掌握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在B组实验班中的随堂测评中,学生在第三次课时上每个班级就有10名以上的学生测评满分,在开课后第四节课测试组160名学生中仅有4名学生没有达到考核标准,其他同学全部达标。而对照组的学生在学习上状态不佳,教师不能够很直观的看到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情况,最后在各组动作考核中A组实验四个班级竟多达50名同学没有达标。可以看出测试的结果对教师了解学生,了解教学状态是具有很大的正面意义。教师通过测试成绩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师在教法、教学任务的设定等方面进行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性依据。教师还可以及时了解课程在教学进度、教学任务量、教授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使之及时的得以改善。

2.随堂测试的负面作用分析

随堂测试对于排球教学而言有很大的正面作用,但再好的教学模式都会有不足的地方,因此,随堂测试也存在着它的负面作用。

⑴随堂测试容易使学生产生应试的思想。由于随堂测试的频率较高,学生间的互相比较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忽略了动作技术的提升和延续,容易出现“应试性动作”,致使动作“简化”,目标单一,容易出现不利于运动技能形成和抑制运动兴趣培养的现象。

⑵随堂测试容易产生先学习热情不高的情况。对于技术好的一部分学生,在达到学习任务考核标准后如果没有相应的学习任务或练习内容跟进的情况下,学生容易缺失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致使在学习上产生懈怠的情况,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建议

随堂测试考核运用于教学中,正面作用是显著的,成绩是明显的。同时,随堂测试模式便于操作,容易实施,建议在体育教学中推广采用和普及。

精心设计,系统规划。随堂测试考核的负面影响是容易被避免的,在课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精心的考虑,认真的设计,可以在征求更多人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将教学方案进行系统的规划,充分考虑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解决规划不足、避免随意性强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 排球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43-01

一、体育院校排球选修课中“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等体育院校中,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体育技能上的训练。排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借助辅助工具,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排球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重复,主要限于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对体育院校的非专业学生进行排球教学时,很多学生并没有排球练习的基础,所以往往一节课的时间都用于同一个动作的重复练习,很难培养其对于排球运动的兴趣。此外,在排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是通过教师的口述讲解或肢体示范来加以解决,这种方式缺乏形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不但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而且不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技术要领,一段时间内学不会,部分学生便会失去信心,不再主动参与排球训练与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利用视频录像及时扑捉学生的错误和不规范动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更加扎实、系统地掌握排球的动作要领。

二、体育院校排球选修课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

从2015年3月到2015年7月,在吉林体育学院2013级的排球选修课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进行对比研究。一个为实验班,20人,另一个为对照班,20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在实验开始之前通过3米移动、仰卧起坐、助跑摸高三项测试,了解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体能差异。在对比教学实验中,对照组的同学采用传统教学,即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错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增设了排球起源文化、动作技术讲解以及专业排球比赛的视频展示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排球的魅力;并用DV拍摄学生上课时的动作,在课堂最后,以视频回顾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现场让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技术动作作出评价,选出动作标准的作为当堂课的标准示范,提高学生争当榜样的良性竞争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对于动作不标准的学生,要求其及时对照视频,并进行改正。这一模式每堂课都在实验组进行重复,直至最后与对照组的学生统一进行技术水平测试。

(三)研究结果

1.实验前基础体能测试情况。通过三项测试数据统计分析,三组数据标准偏差相减值的绝对值都小于1,所以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基础体能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他们实验前身体素质处于同一水平。

2.实验前后排球五项基本技术掌握情况。实验未开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在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及拦网五项技术的标准差相减绝对值都小于1,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排球五项技术的水平基本持平。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测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传球、垫球和发球三项技术动作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而在扣球、拦网技术中呈现出的差异不明显。

可见多媒体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及拦网五项排球技术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学习传球、垫球和发球技术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在学习扣球技术和拦网技术时,由于技术本身的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个体素质、灵活性及领悟力。

三、多媒体教学在体育院校排球选修课中的应用建议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排球五项技术测试水平来看,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习心理的引导,实现了技术学习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排球技术教学的视频制作与运用,能使排球技术教学的备课过程科学化、自动化和规范化,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可以在体育院校排球教学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为确保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实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首先明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定位,不能用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这既不科学也不可行。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结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学生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宣传和讲解,使其尽快融入到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学校也要为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完善基础设施,配备所需器材。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利用排球项目,开设排球校本课程

1、编制校本课程。推进体育学科特色建设,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排球知识,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主要阵地。我校全体体育教师在业余时间依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对一~六年级教材中的一些排球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调整,再游戏化改编,开发了适合于我校特点的排球校本教材,占整个体育课时数的20-25%,内容有排球文化视角、快乐有效的练习方法、简单战术配合、规则简介、我与排球共成长等五个方面,并涉及心理、安全、学校排球发展史等知识,充分反映学校特色。

2、加强技能过关考核。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我们编制出排球阶段性技能过关考核指标,如,水平一(1-2年级)男生对空垫球项目指标为:“一次性垫球,动作规范,球高于头顶,25个为优秀,20个为良好,15个为及格”;再如,水平二(3-4年级)女生对垫球项目指标为:“两人相距2米左右对垫,一个来回计一个,时间不限。15个以上为优秀,10个为良好,8个为及格”……根据年级段进行考核,五、六年级25%的学生,基本能参加校级以上级别的比赛;50%的学生能够参加校内班级之间的比赛;85%的学生能够自己运用排球进行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此外,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设有“我的成长”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照片或文字叙述,展示自己的排球历程。

3、多种形式激励。以排球为抓手,将增智、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一个人挑战赛,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挑战赛,以年级为段,设男女组别。挑战赛设有对空垫球30个,对墙垫球20个,正面下手发球10个等。其二红领巾电视台,评比出的“排球小能手”“挑战之星”,在每周四的红领巾电视节目中专栏介绍校园小球星的先进事迹、排球历程及训练过程。其三开辟“排球心声之窗”专栏,征集学生总结出的经典语言及感受。在学校的活动场所、休息场所等地,制作排球知识小标牌,以帮助学生对排球知识的理解,如“我能接受失败,但决不放弃”、“排球,我的骄傲”等。

二、形成排球梯队,培养排球集体意识

1、建立班级排球队,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时间里和同学们走到操场上,一起运动,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排球的热情,壮大了本班排球队的队伍。

2、年级排球队是学校排球队的基础。年级排球队的队员选材以学生的兴趣、技能为主,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中结合身体素质进行选材,班级之间的比赛为年级排球队队员的选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校级排球队建制为12人,其中五、六年级8人,三、四年级4人。每年校队都会在年级队优秀的队员中进行补充,为参加每年举办的常州市级及以上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体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要抓紧排球基本功的教学工作,及早发现苗子,为班级、年级、校队提供可选拔的人才,以帮助学校排球梯队建设。校排球队由专业排球教练带训,并及时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

在训练的基础上,开展如,“铁三角组合”赛,五、六年级学生每班可自由组合三人相互配合,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三对三比赛,实行淘汰赛制,后以年级为主,各计其成绩,优异的队伍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为其小队起一个“号称”,如“超人”、“奥特曼”、“蓝猫”等,以激发他们比赛的斗志;校队比赛,校队队员在专业教练的培养下,每年参加由常州市体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生排球赛,为校赢得了荣誉,更好地激励全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游戏竞赛,通过组合、原创、选用、比赛等方法,设计排球课堂教学游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性、有效性。

三、抓住排球特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准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我们发展学校排球运动的关键。我校对排球项目建设实行“三段制”教学。为确保排球教学,我们体育教师每周都制订了一课时的教学计划,并按照既定课程开展教学,有专门的场地和器材,确保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同时把排球类游戏注入到1-6年级整个年段的教学任务当中。低段年级教学以玩球开始,给他们足够的球让他们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抛、投、滚、拍、踢都有),让他们自己去熟悉球性喜欢上玩排球。中段年级进行基本的技术教学(包括准备姿势、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教学中我们的方式方法也比较灵活,因为中段年级学生好胜性强、容易哄。我们把动画片中的人物赐给打球出色的学生作雅号,使学生感受到他是个大英雄,这样一来人人都想获得好的雅号打球的劲道都来了。还采用一些降低练习难度进行竞赛的办法。在高段年级课上主要以接发球、扣球、吊球等技术教学,同时小型的比赛也必不可少。

其宗旨是通过排球教学与活动,凸现炼身中的玩,以趣味性排球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各种排球技术,在参与中育人、促智、追美,达到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学生健身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2、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思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排球竞技水平,促进排球梯队建设,是创建排球特色学校的保障。在训练中,我们开始强调排球的规范动作,如,“传球要点一对、二迎、三送,正面下手发球——左手持球于腹前,右臂伸直,以肩关节为轴,自后向前摆动,同时身体重心前移;扣球要点,助跑、起跳、腾空挥臂、落地”等,提高了排球的竞技水平。

第6篇

摘 要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同时,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并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在排球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更好地、更快地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完成课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游戏 排球教学

排球作为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运动项目之一,在学校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有着良好的学生基础氛围。众所周知,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经常参与排球运动,可以有效的促进体质健康的成长,培养学生拼搏、顽强进取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体育游戏是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在排球教学比赛中穿插体育游戏,不但可以起到活化课堂、诱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同时通过体育游戏亦可以起到巩固技术动作,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排球教学中穿插什么样式的体育游戏?什么类型的体育游戏?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成为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与大家分享下自身在排球课堂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希望对各位同行能够有所借鉴。

一、排球教学中选用体育游戏的原则

(一)锻炼性原则

锻炼性是体育游戏最本质的特征。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运动负荷量、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数、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来确定个人活动占时数和单轮活动的占时总数及游戏活动的路线等。

(二)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一种辅助手段,不仅应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还应具有思想教育的价值。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与游戏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可创编有一定动作难度的“文撑跳跃”、“障碍跑接力”等游戏。

(三)趣味性原则

为了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群特点和素质、技术及智力水平,在游戏的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游戏的情节等方面多下功夫,增加体育游戏的竞争性、趣味性。

(四)安全性原则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与解决,尽可能将危险情况避免。

二、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在课堂准备部分选择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兴奋性的游戏

课堂准备部分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带领学生做好热身活动,以便学生身体快速进入运动状态,诱发学生兴趣点到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神经兴奋性,为后续基本部分的练习做好身体准备以及心理准备。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慢跑或徒手操等形式,并且反复应用,时间一久学生很容易缠上厌倦感和枯燥感,所以,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小的体育游戏,既可以起到热身又可以起到吸引学生兴趣,诱发其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 “喊号抱团”游戏,这一游戏我们可以结合到徒手操的练习之中,既可以改善原本呆板的活动形式,同时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二)基本部分选择能强化运动技能,诱发学习积极性的游戏

排球课堂教学中往往涉及到很多的动作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学生从事排球运动的基础, 所以技术练习是排球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但是传统教学中,反复的对练,单练,让学生感到排球课堂成为了枯燥的身体练习时间,又枯燥又累,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演变为讨厌排球课程,这一点以往在女生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亦可以通过融入体育游戏的模式予以改变,游戏设置依据课堂的内容,排球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无非分为两个部分:技能练习和身体素质训练,其中身体素质训练最难执行,学生也最为反感,下面我就说下自己在这两个方面的做法。首先对于技能练习,当我们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排球技术之后,尽可能避免单个动作的肢解练习,如果反复的肢解练习,反而让排球这一运动特色丧失,我们可以尝试运动排球游戏的竞技性特性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这样的效果要高于被动式的练习,例如:在脚步移动练习中采用愚公移山等游戏;在传球练习中采用自传比多、越网传球等游戏;在垫球中采用迎面自垫球接力赛、对墙垫球比准等游戏;在发球游戏中采用发球比远、发球打靶等游戏;在扣球中采用摸高比赛、扣近体快比赛等游戏;在拦网中采用拦网接力赛、比摸固定球多等游戏。

第7篇

摘要:营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是学校教育工作顺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往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建立起一种平等与信任的良好氛围,就会促进教育环境、学生间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从而为促进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运作,为加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初中体育 和谐气氛 创设

体育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输入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能力,是教学课堂中必须实现的。体育课堂氛围良好,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构造这种好的课堂氛围,这是需要每个合格的体育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和谐的课堂的创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共同营造出的一种民主、平等、认可、愉悦、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这种背景将具有互相理解、真诚交流、民主公平、尊重差异、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参与合作、共同发展等特征。体育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进行身体练习,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课堂气氛是一种精神环境,是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体育教学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实实在在可以感觉到的东西。气氛融洽,对体育课堂气氛起积极的作用。气氛僵化,课堂气氛沉闷。这显示气氛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体育教学中,课堂气氛好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教师心情舒畅,讲得流利、生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这样可以减少组织教学的时间和次数,增加练习的时间,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绩。

二、选择和谐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和搭配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如排球的教学,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垫球、发球等基础技术动作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现在教师可以采用小场地、低网等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这样可以使同学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技术动作的教学有机穿插到比赛游戏中,让学生在“玩球”的过程中喜欢上排球运动。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中学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强弱的差异、运动基础上的差别、有的项目需要保护与帮助,有的项目需要助力和阻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适度的疑难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因为不同的层次小组有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练习要求,同一活动的不同环节要有不同的难度,教师可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让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如:跳高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分组,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有不同进度的学习,如障碍跑、立定跳远、不同人数的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等等。创设这种课堂情景,学生们才能做到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地展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之间多加沟通,进行互帮、互学、互教,适时进行点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如完成动作的正确与否,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跟其他同学的差距。这样对于改进与提高动作技能起着积极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参加体育学习,不断积累体育运动经验,扩大体育知识领域。

四、重视改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排球课;运动损伤;影响因素

G807.4

一、引言

运动损伤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使人体某个部位或者器官发生破坏。运动损伤恢复较困难,药物效果不明显,理疗疗程较长,而且运动损伤严重还可能影响生活和运动。因此,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师必须清楚认识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并且在教W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顺利完成排球课任务和培养目标。

二、内部影响因素

1.身体素质

排球是一项竞技运动,其要求学生需要具有强大的耐力、体力和心理素质。学生练习排球的基础保障就是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然而在实际课堂上,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在跳跃、落地时,由于身体素质不佳,导致膝部半月板损伤,在扣球时,发生踝关节损伤等等。加之,当前排球技术多样化,对抗强度不断增大,其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定要好,以免出现遇到弄损伤。总而言之,身体素质好坏与运动损伤的发生存在很大关系。

为了降低由于身体素质不好而造成的运动损伤,高职院校排球课应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教师在进行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时,可以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现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分类教学,整体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进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2.技术动作

一般而言,排球的技术动作主要包括传、扣、拦、垫以及移动、换位、站位等技术。排球对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其就是以技术为主导的隔网对抗活动,虽然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碰撞,但是其存在运动损伤风险。针对高职学生而言,很多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排球,短时间的训练,导致很多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致使身体出现运动损伤,如由于传球动作不规范,导致手指的插伤等。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对于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发生的运动损伤而言,应完善学生的排球技术动作。在学生练习排球的初级阶段,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是普遍现象,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如在实际排球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体会,对排球技术动作进行重点分析,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各个技术动作全面且准确地教给学生,及时矫正学生的动作不足,消除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引发的运动损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

3.运动量

运动量过大很容易发生身体疲劳,而身体疲劳很可能发生动作不规范、精神不集中等情况,这样容易产生运动损伤。随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大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大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排球课而言,教师安排的运动量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反应身体疲劳。加之,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疲劳性康复措施,导致疲劳积累转变成过渡疲劳,从而导致运动技能没有得到提升,而且运动损伤率越来越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排球的热爱。

教师安排排球课运动量一定要与运动教学准则相适应,避免由于运动量过大而发生身体疲劳。导致运动损伤发生。另外,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安排合理的运动量,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类,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强度大的运动量,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不能安排较大强度的运动量,总之,运动量的安排必须在学生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4.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每项运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准备活动促进身体各部位运转,提升身体的灵活性,为排球练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排球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这是避免发生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由于准备活动不充足,在进行排球练习时,容易造成肩、腰肌肉的拉伤。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每节排球课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做准备活动,但是准备活动时间短,导致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进而发生运动损伤几率明显提升。另外,准备活动安排的运动量不合理,运动量小,身体各个部位无法活动开来,运动量大,身体承受较大负荷,都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总而言之,在排球课上,准备活动不充分,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现象。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准备活动的开展,采取科学的方法,根据授课内容进行辅练习。另外,在排球课上,可以借助一些器具,重点保护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

三、外部影响因素

1.场地器材因素

排球在高职院校越来越受欢迎,导致排球课人数较多。而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室内的排球场地,仅有一两个室外排球场地,无法满足课堂人数的需要。加之,室外排球场地地面都是水泥地,地面较硬,学生在跳跃落地时,由于地面不平等原因,很容易发生脚踝扭伤等现象。室外排球场经过时间的洗礼,很多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这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为此,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满足学生上课需要,应投资建设至少两个室外排球场地,两个室内排球场地,并且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扫,延长场地的使用寿命,避免由于场地器材因素而发生运动损伤。

2.着装因素

体育课都要求学生穿运动装,尤其对于运动激烈的排球课更是如此。由于体育课着装基本上没有硬性规定,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在排球课上穿紧身裤、牛仔裤等不适合运动的衣服。其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懒得专门为体育课换衣服,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衣服也能运动,导致在进行排球练习时身体不能舒展开,技术动作规范性受影响,从而引起关节扭伤、劳损、骨膜损伤、跟腱痛等运动损伤。

因此,在排球课上,教师应将穿运动装上课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让学生认识到穿合适着装的重要性,如教师可以采用理论授课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损伤知识,并且列举一些由于着装不合理而导致的运动损伤案例,让学生将其重视起来。

四、结束语

随着排球运动在我国体育运动地位的不断提升,学生对排球的热情也逐渐升温,选择排球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排球课内容也逐渐增多。加之,排球是一项竞技运动,发生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清楚认识排球课学生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其主要有身体素质、技术动作、运动量、准备活动内部因素以及场地器材、着装外部因素,并且从这几方面出发,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避免运动损伤发生。

参考文献:

[1]陈雷. 浅析排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对策[J]. 科技视界. 2011(08)

第9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 准确定位 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 策略

一、关注焦点:有效教学是体育课堂的命脉

(一)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施体育新课改的内在要求

新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首位,把增强体质作为基本目标之一,这些都说明了国家的重视程度。那么这些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人文体育的现实需求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与锻炼之中,师生表情轻松、关系融洽,但是再看看体育课堂上的学生的表现,练习没有积极性,强度稍微加大一点学生就逃掉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关键所在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于程序化,教学手段过于简单,练习方式过于单一所致。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认识和理解其含义与内涵,如何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如何使小学义务阶段取得的成果在中学阶段继续延续,这都需要我们加以实践验证和研究。

(三)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专业需求

一名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磨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因为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可以说这是一件双赢的研究。目前我们很多教师不愿意参与研究,怕麻烦这无疑是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成长。

(四)预设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师生课堂活动的方向和灵魂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堂课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但恐怕大多数教师的想法是确立教学目标似乎是教学参考书的事,很少有教师为确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费神,大家一般都是拿来教学参考书照抄一气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相互雷同、大同小异,可相互替代,而鲜有自己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理性思索:对体育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理解

(一)认识: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它是教师对学生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方向与过程,是选择与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与使用体育教学方法、采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对于学生与教师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的教学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具有特色的教学目标。

(二)支撑:用什么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研究?

1.差异性原则。根据教材性质、课型,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比如,技术含量较高的教材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运动技能目标,技术含量较低的教材主要目标可以是体验运动的快乐、锻炼学生的身体等等。新授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介绍运动技术、初步尝试运动技术,复习课则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为主,考核课以检查运动技术掌握的质量为主,理论课则介绍与讲述有关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故事等。

2.整合性原则。根据目标的系统性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3.可行性原则。即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这也是目前基层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定教学目标千万不要太笼统,而应具体、明确、细化。

4.特色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课型和学情,不用面面俱到牵强附会写出五大目标,避免相互雷同、大同小异、可有可无的现象,体现出每节课教学目标的特点和亮点。

(三)途径:用什么方法开展我们的研究?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炼,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反思,在自然、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解决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问题。

2. 文献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中国知网、互联网等)获得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例如,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3.调查法: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并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4.分析归纳法:对问题和策略进行分析,归纳出科学结论和有效的提高策略。

三、直击问题:对当前教学目标设置有效性的质疑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各种行为所要达到的一种准确境地。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所呈现的或观者所见的教学目标却远不如理论上所说的那么理想,人们经常会看到课堂教学目标出现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倾向;很多课堂教学目标相互雷同、大同小异,去掉运动项目之后则可相互替代等等。归纳起来,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虚化

教学目标数量过多,形同虚设;缺乏课堂针对性,华而不实,让人心虚;目标设计和实际操作出现“游离”现象、“贴标签”现象;目标门槛过高及缺乏普适性等,造成课堂教学不顾教学目标,课时教学完成后不管目标是否达成。

(二)教学目标泛化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目的的精细化,主要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到底“学习什么”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五个方面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谁先谁后、孰轻孰重的“序列问题”。但目前的一些课堂教学“硬伤”却已经初步显示出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的泛式化倾向――既不是联系具体教学内容的因课而异,也不是根据学生实际认知的量身订制,而是矫枉过正,不管是什么课型的教学目标都大同小异。

(三)教学目标淡化

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或没有定位,导致内容安排失当,甚至有的没有安排。教无原则,想怎么上就怎么上。

以上情况说明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会制定目标,实施教学脱离目标,随心所欲,缺乏科学性、严谨性,教学效果好坏,心中不清楚。尽管教学很卖力,加班加点,但耗时低效,难以创造佳绩。

造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课程标准中有关目标的含义、要求等不够明确,导致体育教师无从着手;二是从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到单元目标再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几个层次的演变,比较繁琐;三是传统的做法比较简单,如填充有关“身体健康”“掌握技能”“合作意识”“心理健康”等词语即可,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可想而知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四、实践与策略:如何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都是依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体育教学的目标分化为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制定出切当的、明确的、具体化的、可操作性的目标,但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较高的教材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运动技能目标,技术含量较低的教材主要目标可以是体验运动的快乐、锻炼学生的身体等等。新授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介绍运动技术、初步尝试运动技术,复习课则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为主,考核课以检查运动技术掌握的质量为主,理论课则介绍与讲述有关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故事等。

课题组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来实现教学目标设置的优化:

(一)目标设置具体化

即具体说明教案在单元教学中的课次,并深入目标细节。

如对于初二排球教学针对运动技能目标和运动参与目标之一的具体化设置如下:

【案例一】排球双手正面垫球2/4课时的运动技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

单元课次:第二次课

教学对象:初二女生 1. 注意击球准确部位;

2. 身体协调用力;

3. 根据来球特点学会调整身置

【案例二】排球传球1/4课时的运动参与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考察指标 参与态度 参与积极性 投入

程度 参与持

续程度

排球传球

1/4课时 愿意参加排球运动 主动积极参与各项传球练习 练习中各个环节很投入 能努力克服困难,自始至终高质量完成练习

运动参与目标描述 通过特殊激励法,使?%的学生主动积极并维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整合的运动参与目标 本课通过游戏法、激励法、变换法等方法,调动95%的学生学习排球传球投入的积极性与维持热情。

(二)目标与教法配套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是空洞的,往往认为目标归目标,教学归教学,把制定目标当成只是完成写教案的一个必要环节,能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么实现这些目标就不去管它了,从而造成目标与教学相互脱节的现象。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课题组打破传统的制定教学目标的格式,有时候根据课型,仅侧重于五大目标中的某一两方面,找到一些具体实施方法以实现目标的达成。

【案例三】排球传球1/4课时的运动参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侧重于)运动参与的教学目标 如何配套

单元课次:

第二次课

教学对象:初二女生 1. 采用游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入的力度;

2. 不断变换练习法维持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3. 采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观察、交流与交往;

4. 采用民主集中管理法促进学生个体的发挥、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气氛 兼顾场地器材条件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要吃透教材,钻研教法,总结经验。

(三)目标的达成与评价反馈即时化

能否使目标具有现实性,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检验目标达成度。一节课的教学能否达成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课中的即时评价与反馈至关重要。

【案例四】单手肩上投篮运动技能WWH模式目标

1. 原地

2. 单手

3. 肩上 1. 定性目标:掌握技术情况

①整个动作目标:熟练掌握、基本掌握、粗略掌握

②过程细节目标:掌握每个技术某个细节

2. 定量目标:技术的运用情况

优秀:10投中8;良好:10投中6;及格:10投中4

运动技能单元最终目标表述 通过教学,使95%的学生熟练运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投篮时达到10中6-8的命中率。

运动技能单元某课次目标表述 通过教学,使50%的学生基本掌握单手肩上投篮技术,90%的学生掌握正确手型、身体上下肢的协调用力技术等,投篮时达到10中3的命中率。

(四)目标设置分层化

学生在技能掌握、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师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因此,教学中,由于人数多,学生差异大,特别是每个学生对运动技术的体验是不同的,教师在贯彻大众化的教学手段后,要细心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既满足水平较高学生的需要,也兼顾水平中等以下学生的需要。

【案例五】排球双手正面垫球4/4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发展体能 运动技能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

单元课次:第4次课

教学对象:初二女生 全体要求: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提高体质 三个层次:

1. 注意击球部位准确、身体协调用力,占80%;

2. 击球部位准确、身体协调,移动积极,占90%;

3. 击球部位准确、身体协调,移动积极,垫球50以上,占10% 全体要求:通过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体验合作的乐趣, 全体要求:在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 全体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成效与经验:对体育教学目标设置有效性的研究成果

(一)取得的成效

1. 本课题研究对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对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做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所应遵循的四大原则,为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乃至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方向和研究基础。这是本研究取得的理论成果之一。

2. 从目标设置具体化、目标与教材配套化、目标达成与评价反馈即时化、目标设置分层化等四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具体的策略研究,并在大量的实践案例中加以运用,实现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尽可能优化,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3. 通过本研究,促进了我校体育教学“四化一循环”的良好态势。即实现了反思制度化、参与教育科研习惯化、理论学习自觉化、教学交流经常化,初步形成“教师精心备课――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率提高――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循环态势。

4. 推动了教学观念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实践研究中,建立了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有效性教学作为重点来抓,使体育教学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5.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自觉的理论学习到常态化的教学交流,从习惯化的教育科研到制度化的教学反思,从理论水平的逐步提高到专业技能的娴熟掌握,都体现了我校体育教师在本研究中实现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6.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优化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由于有效的目标设置达成了有效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因为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系统精炼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美育化的场地器材布局,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成了一门全新的课程,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又趣味十足;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活动化体育教学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学生初具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行为特征,成功的欲望、稳定的注意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课堂上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

7. 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得以提高,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得以正向发展。2年的实践我们惊喜发现,由于开展了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体质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运动参与度、身体机能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二)基本经验

1.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应建立在有效的学情分析之上。比如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注意的特点、思维发展的特点、意志力特点;不同性别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差异性;学前运动技术基础;班级课堂教学氛围,包括学生的纪律、身体、体检情况等等。

2.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应体现教与学的统一。把教与学割裂开来谈论有效教学是不够准确的,应从教师教学行为实施与学生的运动行为改变两个方面来认识有效教学,即教师实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和学生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乐”。

3. 有效的教学目标设置必须根据教材性质和课型关注目标的差异性、系统性、整合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教学,关注目标评价的可行性,体现教学目标的特色。

4. 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协作,是做好本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尽职尽责,在各自分工的研究中兢兢业业,出现困难时集体攻关,团结协作,这是本研究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

六、建议与思考:对目标设置有效性的研究反思

(一)建议

1. 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战场,是体育教师的真正家园,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放弃急功近利,努力精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体育教学事业。

2.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水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付出无数的艰辛与汗水,需要教学的自我反思,需要向老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需要有理想、有事业心、有上进心,这样才会不断成长。

3. 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

(二)思考

1.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从教学目标体系上分析,如何考虑各个层面的目标如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

2.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为达成目标而实施的教法和学法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长期的研究探索,特别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领域的学法和教法中值得深入研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3. 本研究仅从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出发探索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对于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涉及不够,应加强在这一方向上的探索,以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0篇

关键词: 小学生 排球教学 兴趣培养

排球教学是通过学习排球的基本知识、技术、战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发展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以愉快的情绪和热情投入排球运动,力争取得好的效果。因此,能否上好排球课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能否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式与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等激发与保持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

一、学生对排球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目的影响兴趣形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对排球不熟悉,体育课上不认真学习排球,课后更不会碰排球,学生接触排球的时间很少,因此很难对排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模式影响学习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展示排球运动内涵的魅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使得他们在学习排球时积极性不高。在垫球等学习过程中由于球太硬或者垫球的姿势和部位不正确,导致学生手臂酸疼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乡镇学校排球运动的氛围不是很好,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等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体育教师应明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排球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热情地学习排球知识技术和掌握科学锻炼的身体方法,热爱体育,健身愉悦。为此,体育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应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的开始部分,如果学生活动积极,那被调动的不仅有学生,还包括教师。因此,教师要通过巧妙地导入,创设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教学,为一堂好课奠定基础。(1)问题导入。结合课堂内容,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些与排球教学相关的趣味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和思考问题的浓厚兴趣,就会提高学生探求的学习兴趣。(2)故事导入。各种和体育有关的奇闻轶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练习兴趣,自己寻找锻炼的方法。如在讲述中国女排获得辉煌“三连冠”的老一代女排“铁榔头”、“天安门城墙”的由来时,激发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引导他们向她们学习。(3)角色导入。学生最喜欢的是游戏和比赛,在游戏与比赛中扮演一个“角色”,对他们兴趣的提高是非常容易做到且十分有效。另外,还可以利用做实验、观看动作录像、创设日常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二)教法多样,激发兴趣。体育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在课中利用情景教学法、游戏竞赛法等,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垫球时,可以采用单人对墙垫球、两人对垫、三人垫球、隔网垫球等多种形式,以完成垫球的教学任务。对于一些优秀学生,可以给他们几分钟时间展示各自的才能。(1)鼓励激趣。鼓励激趣有激励作用,积极性高的学生不仅能提高练习的兴趣,而且能持久,潜在能力会超水平发挥。表扬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对于连续垫球次数多的学生奖励“炎武好习惯”奖励卡,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保持获得的荣誉,他们的积极性比你想象的会更强。(2)分层激趣。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接受能力等差异不一,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有利于“好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有利于“差生”提高身体素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3)联想激趣。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用生动活泼的比喻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就会产生新奇感,也能兴奋愉悦地练习。如:讲解上手发球动作要领时要求学生抛球同时做屈肘后引动作,用甩鞭式的快速挥臂方法在伸直手臂的最高点全掌包手击球。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提高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4)电教激趣。在课的结束部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消除疲劳,既陶冶情操,又愉悦身心。

(三)感受愉悦,保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1)体验成功,感受愉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中要保持学生持久的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充分感受“学会了”的愉悦,“提高了”的欣慰,“获胜了“的喜悦。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运用分层教学,每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灵活上升下降。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2)构建环境,感受愉悦。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的前提,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饱满的情绪、强烈的自信主动学习。为保持教与学的愉快,还要挖掘其快乐的潜力。如:在音乐下完成动作,运用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3)满足需要,感受愉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表现欲,这对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是有重要意义的;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表现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禁用“你不行”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善于把学生的表现欲巧妙地引到与此相关联的体育课堂之中。(4)倡导竞争,感受愉悦。要营造竞争的氛围,提供竞争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从而保持学习兴趣。(5)课内课外,感受愉悦。体育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练习。通过课外的练习,提高练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四))教师内涵,影响兴趣。(1)得体的仪表。教师的仪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所以教师既要注意内在美,又要注意美化自己的外表和行为。体育教师的服饰要有时代特色,不能太土,太寒酸,要整洁高雅,颜色、款式要有时代感,起到楷模和示范的作用。青年教师的服饰仪容要体现青春和朝气;中年教师要表现出年富力强稳重干练;老年教师则应体现出德高望重、广闻博见的风度气质。这不是一件小事,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言的教育。(2)表情的感染。教师的良好教态和表情的感染力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3)语言的魅力。人们常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幽默等特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4)标准的口令。教师的口令要求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语气肯定,有征服力。教师可利用自编口诀,显示韵律和情感,使动作和口令和谐统一,优美动听。例如:在教正面双手垫球时,教师把动作要领概括为“一插、二夹、三提”六字口诀,并依此讲述动作方法,既可方便学生记忆,又便于学生理解。(5)准确的手势。教师的手势新颖、别致和独特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6)正确的示范。教师的示范动作正确、过硬,才能起到直观的作用,学生才能受到感染,在教师示范的影响下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动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完善体系,培育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排球教学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的评价体系一定要客观、公平,通过综合的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对排球课的兴趣。排球教学重视小学生对排球课兴趣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排球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排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石国兴.初中排球教学如何提高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第11篇

论文摘要:排球运动作为一项大众体育运动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通过实践教学和查阅的相关文献,发现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本文分析传统的排球教学方法的弊端,并且发现了排球运动与其他运动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了运用相似教学法进行教学,希望为排球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添砖加瓦。

相似技术教学法是指运用动作技能的迁移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动作结构和用力环节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共同的规律并加以科学引导和合理安排教学的方法。

一、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弊端

(一)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不合理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观中,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着如何完成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师的职责也就是如何使所有学生都能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比如说过去教学大纲规定了排球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进行该内容的教学设计,尽管很多的学生不是很喜欢这个内容。

(二)教学目的设计的技能化

由于传统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内容,所以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是教学内容的副产品,没有实质意义。同时,教学目的的设计比较偏重于技能目标,如学生对动作掌握的如何、成绩达到什么程度等目标,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的单一性、竞技化。忽视了体育教学功能的多样性。

(三)教学策略设计的单一化

在教学策略方面,传统的体育课堂重视“教法”的设计,忽视“学法”的设计。而且在教学方法方面重视讲解、示范等传输式的教学,学法上强调模仿、练习等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导致学生只能机械的模仿,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培养,没有从学生如何学习的角度设计学习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地发挥。

二、排球项目不同技术相似环节分析及运用

(一)无球技术同有球技术之间

排球技术分为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和移动,有球技术包括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无球技术是有球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有球技术发挥好的前提都是需先做好无球技术,即只有在做好合理的准备姿势和快速的移动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发、垫、传、扣、拦等各项技术。因此,要将无球技术同有球技术同等对待这样无球技术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提高有球技术。

(二)击打类技术之间

上旋球的击打技术是正面上手发球力跳发球、扣球、两人打垫练习中的打球等各项技术的基础,虽然各自的击球点有所不同,但发力顺序、鞭打动作和推压腕动作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应先安排上旋球的击打方法,在熟练掌握之后,根据各项技术的特点,稍加点拨,就能很好地完成各项技术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每次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多安排上旋球的击打技术练习,使练习者通过反复触球练习,建立触球部位的肌肉对排球的敏感性,逐步了解、熟悉球性,掌握排球在各种状况下的运动规律,并建立球感。

三、排球同其他运动项目之间相似技术环节分析与运用

(一)扣球助跑起跳同跳远相似技术环节分析及运用

排球两步助跑,起跳扣球与跳远两项技术的技术环节均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阶段组成,助跑基本上都属于水平助跑技术,要求在正确完成起跳的前提下,发挥可控制的最大速度(扣球尤为明显,助跑速度以有利于制动和完成起跳为前提)。扣球时第1步的步幅比第2步小,为第2步主动加速,提高助跑的水平速度做准备。跳远时,后3步中,最后一步的步幅相对较小,为的是获得最佳的起跳角度及提高水平速度做准备,因此,扣球第一步与跳远最后一步在技术环节上,其共同特征基本相似。

(二)上旋球的鞭打动作同掷标枪和网球发球技术相似环节分析与运用

鞭打是运动员挥臂做动作时,以身体转动发力,以大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的抽打动作。从力学角度分析,在挥臂初期手臂在肘关节的弯曲是必要的,这样能缩短半径,增加大臂转动的角速度。另一个方面,左腿的支撑与蹬伸是实现动量增加和传递的重要步骤,它保证了身体重心升高,并且为转体收腹提供了更大地发挥空间。通过以上分析,正面上手发球和掷标枪动作以及网球发球技术在以上各环节上完全一致,大力跳发球、扣球、两人打垫练习中的打球技术在引臂动作和鞭打动作也是完全一致。这些共同特征为上旋球中鞭打技术的教学提供了帮助,因此,在进行上旋球击打技术的教学时,要多结合以前的动作印象对学生进行启发。

(三)传球同篮球的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相似环节分析与运用

准备姿势篮球、排球相同,只不过排球是不持球。篮球的教学持球强调掌心不触球,两手持球时呈半球状,所以在排球传球技术教学时引入篮球持球动作,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而不必担心手型不对而挫伤手指和出现错误动作。

四、运用相似技术教学法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各项技术的特点,研究相连接、相类似或动作结构相同的动作,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二)制定教学进度时要首先考虑以同类型动作中的基本动作为基础来安排教学顺序,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相互诱导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进度要科学合理,把相连接的技术教学放在同一阶段教学中,以某一教材为主,另一教材为辅,相辅相成,交替出现,以期起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快掌握动作的目的。

(四)在利用其他项目动作进行迁移教学时,应采用诱导和对比分析法,将已有的技术动作轻松地迁移到新技术的教学中,使学生快速掌握和提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关系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2):56-58.

第12篇

摘 要 随着大学生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中关注和爱好排球的学生越来越多,排球运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如何上好一堂排球课,已经成为摆在各位体育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排球课程教学的现状,系统论述了层次教学法在高职排球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规划。

关键词 层次教学法 高职排球 课程教学

排球在国内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传统的三大球项目之一,当然中国女排所创造的辉煌曾经振奋了全国人民。排球作为一项集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等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本身具备很大的魅力,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多,高职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崛起,学生的规模数量不断攀升,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层次教学法是随着国内体育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因此将层次教学法引入排球教学过程中非常有意义。

一、层次教学法概念的界定

层次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师的主导控制下,对学生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安排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全面培养后,下一阶段的课程将开始融入专项运动,排球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当前,排球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展较为普遍,教师会将学生以往的体育成绩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经过筛选后组建授课班级。

二、层次教学法在高职排球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层次教学法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体育记录了人类进步的历史,因此将体育仅仅看作是一种对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是非常片面的。排球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把这项运动融入历史,融入特定的思维中,体会该运动的魅力,这样才能更深的理解排球运动的意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些内容会较少的进入课堂,学生对之了解较少,有些虽然也会被教授,但是限于手段方法的单一,基本上只能以文字讲解为主,限于课堂时间,信息量难以扩充,而且也很难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层次教学法下,教师可以将与排球有关的历史、经历、故事等做成课件,以图像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播放讲解,课堂容量大幅增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对于排球的好奇心,增加了探究学习的冲动,只要经过一定的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二)层次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助于发挥其主体意识

兴趣可以激发人心中最直接的探究欲望,发挥人的主观学习能力,进而帮助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了了这一点。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排球教学中,这种转变非常重要,没有兴趣的引导,学生仅仅靠被动学习是很难领会排球这项运动的真谛,也就无法真正进入排球的世界。在层次教学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从中体会到与排球的近距离交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对排球课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很大的驱动作用。

三、层次教学法在高职排球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作为层次教学法来说,首先要将学生根据其排球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常见的三段分组法,即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

(一)初级组阶段的教学方法

进入初级水平小组的学生,排球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应当是从兴趣激发开始。现代信息技术给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多媒体的条件,排球教师可广泛搜集各类比赛中诱人的经典画面,帮助学生领悟排球运动的快乐,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来,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当理论教学和基本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赛,给予学生适应技战术应用的机会。

对部分进步较快的学生,教师可及时调整编制,使其进入中级水平小组。“水平晋级”对学生是非常有效的鼓励方式,更是层次教学法的成果体现。

(二)中级组阶段的教学方法

进入中级水平小组的学生,排球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应当是扎实理论功底,全面提高技战术水平,为进入高级水平小组做准备。教师应重视中级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动态教学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需要对排球运动的专项技术予以详细的讲解,让中级水平的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认识进步的方向,所以针对不同技术环节选取相对应的比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加速进步。

在动态视频的指导下,教师带领学生对专项技战术反复练习,然后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新学技术的应用。对进步突出的学生,教师也可将其调整至高级水平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