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9 18:2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混淆,或者用教学目的代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的着眼于“教”,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教学目标则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但对具体的教学要落实哪些教学目标没有阐述,目标体系不够健全,目标笼统,教师比较难把握。《教师教学用书》介绍了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习目标,但编写的模式基本是一样的,缺乏针对性。比如,每篇课文编写的目标都有“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目标,至于用什么方法理解,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说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忽视深入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只是盲目照抄参考书或教案集的教学目标,造成教学目标虚设,出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不相干,教学随机性很强的现象。如何通过目标细化,扎实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教学目标”陈述应具体、可操作

华师大博士生导师崔允郝认为:教学目标应包括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表述既能体现教学内容,又能准确叙述学生学习应达到的效果。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要用具体、可操作的词语表述,像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做到一目了然,目标表述越清晰,教师课堂教学就越容易把握,教学效率就越高。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买木雕的少年》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们是这样细化的:(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运用: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爱不释手、语无伦次等四个字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少年的语言、动作描写的三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的内心活动。这样教学目标就更明确,教学设计就更有针对性,教学活动就更容易操作。

二、“教学目标”细化应融合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语文素养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三维目标既不是三种目标,又不是三种目标简单叠加,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要细读文本,理清三维目标,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是生成体验性目标的土壤。只有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内在的联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

例如:《跨越海峡生命桥》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红润、移植、幸运、袭击、平安无事、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通过质疑和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心理感受;(4)借助课外资料,感受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通过对目标的细化分解,使三维目标设计融为一体,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增删要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

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课文重难点,领会文章的中心,揣摩编者的意图,抓住文本的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遵循孩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大胆对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增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教参中关于理解课文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我们根据文本特点把这项内容细化为三点:(1)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小艇特点的独到之处,从中欣赏作者文笔的精妙;(2)引导学生个性补白,感受威尼斯人与小艇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景。

“教学目标”细化,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把抽象、笼统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具体化、可操作的目标。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增删,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教学活动更容易操作,教学效果更显著,确实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第2篇

【关键词】语言艺术 诗化 点睛 诙谐 幽默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中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师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课堂语言的艺术。教师要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达、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倒好处的点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下面试从三个方面以释之: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如一场春雨,洒下之后,便是“满园春色”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为“对话”既是优质教学的本质标识,又是艺术课堂的有形物化。在“对话”的课堂中,教师须首先以自然别致的诗化语言,打造出星空月朗、襟怀若谷的动人天地,构筑起师生心灵对话、真情交融的温馨场景。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荷花》的导入片段:师: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舒缓的乐声响起)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呈现夏日的一池荷花图)瞧,到了,真美啊!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微风拂来,露珠儿在荷叶上顽皮地跑来跑去。亭亭玉立的荷花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象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雪白的花瓣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鱼儿在清澈的池水里欢快地游玩,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这满塘的荷花有的已经结出了嫩黄的小莲蓬,正是采莲的好时机。好,欣赏过夏日荷花的满堂华彩,让我们再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文章吧!

这是我在教这一课的导人语,它犹如一首乐曲的前奏,一部戏剧的序幕,瞬间就擒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如此生动优美的语言,不仅给了学生优美语言的示范,也给了学生语言美的享受。学生欣赏着画面,聆听着老师美妙的语言,再配以舒缓的音乐,不知不觉已沉浸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课伊始,情已生,学生获得了美的熏陶,哪能不兴致盎然?哪能不无限神往?哪能不想一睹为快?

又如教学时,(课件旭日东升情境图)师:大地掀起神秘的面纱,太阳渐渐地爬上了东边的天空。太阳爬呀爬,越来越亮,越来越圆。瞧!已经是个圆盘了。(生看课件)师:金光洒下来了。

生:露珠滚了滚身子,说:“太阳,你早!”

师:金光洒在了小花上。

生:小花点点头,热情地打招呼:“太阳公公,你好,我们又见面了!”

师:金光洒在了小河里。

生:小河泛起点点金光。师:太阳都是他们的朋友,太阳是大家的!我们知道,破题开篇环节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所必不可少的预热,确应“不同凡响”。这样诗情画意而又简洁雅致的导人语,寓师生互动与主题渗透为一体。试想,学生身置此境,哪有心声不能倾诉?哪有心火不能点燃?哪有心花不能怒放?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一把钥匙,开启之后,便是“柳暗花明”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小学儿童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穿针插线的转承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设计“点睛之语”,撞击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创新之火。

下面是我在一堂学校公开课上的一个镜头:人教版第七册教学: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感悟他们是好朋友的句子,圈点出来。而后进行交流,现摘录其中的两句:如学习“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师问: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鸟儿唱歌给树听,树和小鸟友情很深。师: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生:天天唱,每天唱。师:是呀,天天,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生:是朝夕相处,他们谁也不离开谁。师:好一个朝夕相处!天天就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因为他们――(深情齐读):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当学习“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鸟儿向山谷里飞去。鸟儿向村子飞去。”时,师:这又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树在哪里鸟就到哪里,从这里也可看出他们情深意厚。师:这一路上鸟儿是怎样地找呢?生:鸟儿一路焦急,一边找一边呼喊:“树,在哪儿,在哪儿啊?”生:鸟儿飞过草地,飞过高山,飞过大海,不怕山高路远,不怕水深火热。生:鸟儿跋山涉水,坚定不移地找,找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师:是呀,鸟儿不怕艰辛,这样千里迢迢,忘我地找,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可见他们的友情比山还高比水还深。因为他们――(学生人情地读)一只鸟儿和一树是好朋友。

以上经过我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老师的一个追问,一句话语,层层深入,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用发自自己内心的真情,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个精当点拨,犹如雨后彩虹般那么灿烂夺目,摄人心魂,与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将他们步步引入文本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境界。

三、教师课堂语言,又似一付兴奋剂,笑过之后,便是“心领神会”

苏联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富有变化,幽默有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场合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能更好地调节师生间的情绪,激活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

下面以我在处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为例:生(读)“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小村庄里去了?生反应不一。师:刚走到村口是不是?(笑声)啊,没关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一名学生再读,但更为逊色)师:进去了吗?生(齐笑)没有!师:是没有,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村口,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往前走几步没有?生:走了。师:接着领大家往前走……这一片段的教学,课堂上是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同样,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在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中,不仅能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还能在展颜一笑后悟情悟理。有一个下午,我正在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学们正在大声朗读课文。“报告!”一个响亮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有的看着我,怎样使他们回过神来?我环视同学们之后,转向迟到的同学:唱曰: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歌词)同学们大笑。我说:“掌声欢迎!”同学们热烈鼓掌,那个同学轻松而迅速地加入这一热烈的课堂。面对这个突发事件,我没有训斥,而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处之,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抖擞,迟到的学生得以启齿解颜,又受到教育,可谓一举数得。

可见,“幽默风趣是智慧的闪现”。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他们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并且营造出了一个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课堂上美仑美奂的语言,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能让学生倾情相许,能让学生“奇”乐无穷,所以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是必不可少的。愿更多的教师关注到这至关紧要的领域之中来,愿课堂语言艺术能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报》第184期《课堂用语,你注意了吗――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