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一定要成功第一集

我一定要成功第一集

时间:2023-05-29 18:21:12

我一定要成功第一集

第1篇

【关键词】 中医方剂;方剂功效;知识挖掘

在进行中医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的研究中,我们分别发表了关于“药量强度”计算模型研究的2篇论文[1-2],介绍了方剂功效定性、定量计算的基础模型,以及该模型从线性计算到非线性计算的改进,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实验报道[3]。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方剂功效定性、定量计算的精准度,我们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方剂功效的向量计算、以临床表现信息为依据的方剂功效筛选计算、优势功效加权计算等。现详述如下。

1 方剂功效的向量计算

1.1 药性向量及其贴近度计算

常用中药有上千种,每种中药都有自己的性(寒热温凉)、味(酸苦甘辛咸等)和归经(十二经),统称为“中药药性”。因此,以这些性、味、归经为属性,每味中药的独特的药性将表现为这些性、味、归经属性论域上的一个N维布尔向量,该性、味、归经属性为真时取值1,否则取值0。记第i种中药的药性向量为Ai=(aik),k=1,2,…,N,其中N为性味归经属性的总个数。依据中医典籍和临床知识可以构造出中药-性味归经表。

我们用下式计算第i、j两种中药药性的贴近程度:

其中αij为第i、j两种中药的贴近程度;aik和bjk分别为第i、j两种中药的第k种性味归经,真为1,假为0;N为两种中药的不同性味归经属性总数。根据中药-性味归经表,由(1)式可以算得任意两两药物间的药性贴近度矩阵。

1.2 药效间相互作用

根据中医方剂学理论,方剂的组成具有一定的配伍结构,也就是说,方剂中各药之间是有联系的,且这种联系和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医生的辨证论治思路密切相关,由此形成了方剂配伍结构的多样性。但是,不管方剂配伍的结构怎样复杂,有几种关系是共性的,即:中药的药效与药效之间的作用关系;方剂功效与所治病证之间的对应关系;临床表现对方剂功效的选择关系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分别建立了“药效关系知识”、“证效关系知识”和“候(症状体征)效关系知识”,并采用“矩阵表”表达。

药效间的相互作用是基于“药效关系知识”提出来的。“药效关系知识”表达的是一个方剂中所含中药的所有药效之间的联系。中医的一个方剂由几味、十几味乃至几十味中药组成,每一味中药具有几种或十几种药效,因此,一个方剂客观地集成有数十种药效,这些药效相互间存在着某些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由各味中药的药效综合产生方剂的整体“功效”。

药效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可粗分为3类:①协同—相互加强;②抑制—相互减弱;③无作用—相互不发生影响。可细分为6类:①双向协同—加强是相互的;②单项协同—有方向性的加强;③强抑制—比较强烈的抑制;④弱抑制—比较弱小的抑制;⑤同作用—药效相同;⑥无作用—相互不发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两个药效间有何种形式的联系,都涉及到作用强度问题,需要预先计算出初始的药效强度量,这个初始量由“药量强度”计算模型已经完成[3]。

1.3 药效作用强度的向量合成计算

药效作用强度的向量合成计算是在初始化药效强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图1为两个药效e1与e2之间的作用强度的向量合成表示。

e1与e2向量分别表示两味中药的两种药效,其夹角θ由这两味中药的药性贴近程度决定。e1与e2之间合成向量的方向与e1相同,它的作用强度在数量上是e1大小加上e2在e1向量上的投影的大小。显然夹角θ越小,合成后的药效就越大,e1与e2合成后的药效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e12=e1+e2cosθ

若记α=cosθ,则上式可表示为:e12=e1+αe2

(2)

这里的α就是“1.1”项下两味中药药性的贴近度αij。

需要指出:在计算上,一般情况下e12与e21可能是不相同的,这反映了药效间相互作用的不对称性。

1.4 方剂功效作用强度的向量计算

将二药效的相互作用类型和作用强度用推理规则(知识)表示,这些推理规则存放在知识库中,用一个关系弧Ryq表示某种作用关系与相应算法的联系。每一种关系类型都有相应的药效算法与之对应Rqg表示对应的算法。例如,其中“双向协同关系”的药效算法为:双向协同A①Ei’∩Ej’;A①为发生双向协同关系时药效的算法,表达式为:Ei’Ei+αEj,Ej’Ej+αEi;其他各式从略。具体的算法存在算法库中,其过程可用下式简明地表示:YioRyqoRqg ,其中,Yi表示方剂中药物的药效强度,Ryq即上文提到的药效作用关系弧,符号“o”表示广义的“作用综合”;“oRqg ”表示通过计算公式A1,A2,…,An ,最后计算出各种药效的强度值。

2 方剂功效聚集及计算

2.1 方剂功效聚集需求的提出

通过运用“药量强度”计算模型以及上述方剂药效作用强度的向量计算,我们实现了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的计算,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其有效性也进行了比较与评价[3]。然而,中医方剂客观上存在着一方治多证的情况,中医称此为“同方异治”。于是,某一个方剂在具体使用时,其具有针对性的功效是哪些?此问题的回答引出功效聚集的需求。因此,只有在按照中医方证相应的理论计算得出的方剂功效定性、定量化序列基础上,然后进行聚集计算,才能挖掘出更加符合当前病证的方剂功效。

所谓方剂功效聚集,就是以临床表现信息为依据,对方剂功效进行筛选计算和加权计算。

2.2 以临床表现信息为依据的方剂功效筛选

“临床表现信息”即指当前方剂所针对的病证的症状体征。症状体征是除了方剂组成之外的方剂相关因子中最具客观性的因子,因此,以方剂所针对的症状体征为依据,对方剂功效进行筛选是合理的,并在完成第一轮方剂功效定性定量计算之后进行。

通过方剂功效强度计算,一般一个方剂会有几十种非零值的功效强度被排列出来。由于中医方剂有“一方适应多证”特点,即使是排在首位的功效(值最大),也未必集中反映了当前这个方剂的主治方向。因此,有必要依据症状体征与药效的关系(知识),筛选出当前方剂的有效功效,即当前发挥作用的那些功效。

我们知道,每一功效都对应一个相对确定的适应症候集(知识)。对于初步算得的方剂非零值的每一功效强度,逐一把它的适应症候集与方剂对应的(患者)症候集加以对照,如果没有交叠,则认为该功效为冗余,加以删除;否则保持原功效强度值。

上述过程被称为“方剂功效筛选”,筛选后的功效强度更加紧凑,成为预测当前方剂适应证的重要依据。

试以《伤寒论》中“桂枝加桂汤”为例,筛选前后的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桂枝加桂汤功效筛选前后排序比较(略)

根据“桂枝加桂汤”方义,该方主要治疗由“肝气上逆”引起的诸病,如“奔豚”等。从表1的内容不难看出,筛选后的功效更精准地反映了“桂枝加桂汤”治疗“肝气上逆证”的功能。

2.3 以临床表现信息为依据的方剂功效的加权计算

方剂功效筛选计算中,我们依据临床信息剔除了冗余的功效,保留了相关的功效。但保留下的功效的排序是否就完全合理呢?未必如此。这是因为,做功效筛选时,每一功效的适应症候集虽与临床的症候集有交叠,但交集的大小有不同。有的功效的适应症候集可能只包含一两个当前的症状体征,有的则几乎包含了当前全部的症状体征。这显示出症状体征对功效具有选择性,也是一个方剂能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原因所在。为强调此种“选择性”,我们提出了“方剂功效加权”概念,以突出方剂的优势功效。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不同功效的权重系数。显然,如果某功效的适应症候集不包含当前任何临床症状体征,其权重系数为0;如果某功效的适应症候集包含了当前全部临床症状体征,其权重系数应该为1(最大)。所以可以用功效的适应症候集所包含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多少来确定权重系数的大小。具体的计算方法将在下一节详细给出。

下面以《伤寒论》瓜蒂散中“吐风痰”、“宣郁”功效为例,来看对方剂优势功效加权的实验结果。见表2。表2 瓜蒂散功效加权前后计算结果排序(略)

从表2可以看出,瓜蒂散的“吐风痰”、“宣郁”作用,经加权计算之后被强调出来了,这更加接近瓜蒂散的方义。

3 方剂功效聚集的算法表示

3.1 方剂功效的适应症候集和临证症候集的数学表示

一个方剂有多种功效,方剂功效的适应症候集是指每种功效对多种症候有疗效而言。我们将功效i的适应症候集表示为:Gi={zi1 ,zi2,…,zik},i=1,…,170。170种功效的症候集在我们的系统中是用“候(症状体征)效关系知识表”来表达的,是系统数据库已有的基础信息之一。

我们将临床表现信息提供的临证症候集表示为:Gp={z1,z2,…,zl}。

3.2 方剂功效的症效系数

给定功效i的适应症候集Gi和临证症候集Gp ,则称:

为功效i关于症候集Gp的症效系数βi 。这里∩为集合的交运算,|·|为取集合的基数(集合所含元素个数)。可以证明,这里的βi在0和1之间。

显然,可以将βi?[0,1]视为症候对药效选择的权重系数。当功效i的适应症候集Gi和临证症候集Gp的交集为空集(不交叠)时,症效系数βi为零,相当于该功效i被筛选掉;当功效i的适应症候集Gi和临证症候集Gp完全相同(交集就是Gp)时,该功效i的症效系数βi为1,其为方剂的最具优势的功效。其他功效将被赋予0和1之间不同的权重βi 。

3.3 方剂功效聚集的计算公式

方剂的功效强度是入方所有药物的所有药效的复杂综合,设给出方剂的功效强度为:f=(f1,f2,…,fn)。

在文献[1]中我们提出了如下的计算公式:

上式中k=1,2,…,n。其中fki为方剂中第i味药物的第k种功效的作用强度,同样,flj为方剂中第j味药物的第l种功效的作用强度;rklij为方剂中第i味药物的第k个功效与第j味药物的第l个功效间的相互作用系数;d为入方药物种类数;n为不同功效种类数。

公式(4)中没有考虑到方剂功效的聚集计算。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

公式(5)中的记号规定同公式(4)。不同的是其中的βi ,它是方剂功效i和方剂对应的症候集Gi的症效系数,可以根据公式(3)算出。

4 讨论

在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的计算中,方剂功效的向量计算方法遵循了中医方剂学理论的认识,即方剂功效不是诸多药效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药效之间存在着的复杂关联知识的挖掘计算。药效之间的关联不仅具有不同的类型,而且还有不同的强度,即贴近度。不同的贴近度和中药的药性有关。

以临床表现信息为依据的方剂功效筛选计算,可以把方剂功效的个性特征更加精准地表达出来,为当前方剂适应证的准确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关实验证明,优势功效加权计算的结果更符合中医学的认识,因而这种方法理论上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方剂优势功效计算有“评价”意义,即可对方剂的各种功效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被选权重计算,对该功效是否为当前方剂的主要功效(优势功效)进行评价。

对优势功效的加权计算的结果启发了对方剂功效挖掘更深入的思考。例如,若能将临床表现区分为主症、次症、伴有症,在此基础上的“加权”计算将更为合理,这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目标之一。

方剂功效在被筛选的同时,也提供了方剂功效释放率的信息,所谓“方剂功效释放率”是指被筛选出的功效占方剂全部功效的百分比;这一发现,对方剂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伤寒论》中方剂功效释放率普遍较高,此研究将另文讨论。

参考文献

[1] 任廷革,高全泉,刘晓峰.中医方剂功效及适应证候信息的智能处理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增刊1):633-637.

第2篇

即便就世界范围来看,档案馆事业都称得上是一项既有极其纵深的历史、又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充满旺盛生命力的事业。对于档案馆的性质和功能把握,人们似乎已成竹在胸,而有时又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然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却无时不在地影响和制约着档案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笔者在深入档案馆进行实际调研,以及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档案馆的著作、论文等的基础上,就档案馆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技能中的重点问题作了较系统、全面富有创新的探讨。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一、档案馆的属性和功能

档案馆的属性和功能是档案馆学乃至整个档案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虽然较为抽象和枯燥,但对其的认识与把握,又和对档案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一系列具体、生动的问题的认识与把握息息相关。探究档案馆的属性和功能,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一)档案馆的属性

属性为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本题分别就档案馆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及多重性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社会性、服务性、文化性、政治性、行政性、知识性、教育性和学术性是档案馆的一般属性。一般属性虽然不能使档案馆和其他社会机构完全区别开来,但对它的研究是认知档案馆本质属性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档案馆工作走出单一天地,开阔视野,广收并蓄,吸纳、借鉴社会上有相同禀性机构的科学理论和成功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收集、管理和利用对本地区或国家具有长期和永久价值的档案,为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各项事业提供服务,是档案馆的本质属性。研究和正确把握档案馆的本质属性,有助于我们在档案馆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抓住主要矛盾,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更好地履行职责。

由于档案馆是个复杂多样的事物,它也存在属性上的多重性。多重性体现在:收藏性和利用性统一、行政性和学术性并重、政治性和文化性共存、开放性和封闭性结合、现实性和潜在性同在。分析、把握档案馆属性上的多重性,有利于提高我们辩证、全面地看待档案馆工作。

(二)档案馆的功能

功能,即功效、能力,是事物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产生的有利的作用。本题将档案馆的功能分为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并分别作了阐述。

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馆的自然功能。它是由档案馆的基本属性决定的,其并跟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正确把握档案馆的自然功能,有助于我们在档案馆工作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是相互连结、不可分离的。自然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功能是自然功能的延伸和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外在实现形式。笔者认为现代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功能、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功能、资治襄政功能、繁荣科研功能、发展经济功能、推进民主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和休闲消遣功能。正确认识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我们科学把握档案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也有助于避免档案馆功能开发上的单打一,从而完整、全面地发挥出档案馆的作用。

二、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的批判和借鉴

即便是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算起,我国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也早已存在和发展了三千多年,而其中的两千多年又伴随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生与死。因此,研究当今中国的档案工作,是不能不探究我国封建档案工作的特征的。

(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

研究我国封建档案工作,当然要联系我国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历史特点。本题首先论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点。

(二)我国封建社会的几种主要档案

在封建社会里,以帝王为首的统治者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为使其上下沟通,运转自如,必然在官僚机构内部设置一些辅助性工作,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便应运而生。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档案也从内容和成分上得到不断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几种与专制制度密切相关的记注档案、谱牒档案、户籍档案、律法档案、甲历档案等。

(三)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的历史特点

中国古代的档案工作可谓光彩照人,但由于封建档案工作是植根于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和专制政治之中,统治者的长期钳制和社会制度的严重影响,使得我国封建档案工作呈现出了御用性、封锁性。僵化性、垄断性等特点。

(四)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的历史贡献

中国封建档案工作对于铸造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它本身又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很有长期特色的组成部分。本题提出中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的历史贡献主要有六方面:第一,最高统治者高度重视,档案工作由中枢机构直接统辖;第二,把档案的搜求积累当作长治久安的大事;第三,中央档案库是皇家的重要建设;第四,以严酷的律法保护档案和档案工作;第五,档案管理讲究章法;第六,档案利用备受重视。

三、档案馆文化论

文化的讨论从来就是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本题从分析文化概念入手,探讨了档案馆文化的定义及其分层把握问题。

(一)文化的定义及其系统结构

虽然文化没有固定的概念,但人们对文化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这就是承认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当然,也有学者依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将文化确定为大、中、小三层含义。“大文化”涵盖人类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文化概念的哲学涵义;“中文化”多指精神层面,类似前面的狭义文化;“小文化”则是特指某些专业领域和部门,比如国家文化部管辖的团体,这是一个行政操作性层面的概念。

文化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按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其系统结构可以描述为五万面:第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头脑、精神支柱。第二,教育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基础。第三,科学是文化的脊梁,是构成文化知识内容的最坚实的支柱,同时又是文化发展的最强大的内在动力。第四,文艺是文化的血肉,文学艺术使文化有血有肉,具有生动丰满的形态和内容及丰富的情感。第五,新闻出版、信息咨询事业和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事业是文化这个有机整体的神经网络和大动脉。

(二)档案馆文化的定义

所谓档案馆文化,笔者认为实质上指的并不是档案馆馆藏和档案馆设施等物质实体,也主要不是指档案馆学理论方面的精神产品,而主要是指包含在档案馆馆藏以及馆藏衍生品中的精神因素。档案馆文化消费属于发展文化消费。档案馆文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档案馆文化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第二,档案馆文化服务经济建设大有可为;第三,档案馆文化可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三)档案馆“文化性”的分层次把握

笔者认为,借助“文化”对档案和档案馆所做的定义有些哲学的涵义,其重在说明档案属“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之外的“精神财富”。文化性所阐释的主要内容在于:档案馆馆藏是汇积起的国家“记忆”,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档案馆来说,这种定义虽然能够从大的背景下揭示事物的本质,却又是不能完全替代行政操作性层面的概念的。对于行政操作性层面的档案馆,“文化性”之外,至少是不能不提“行政性”和“政治性”的。否则,不能从容应对档案馆内外部的诸多矛盾冲突。

四、档案馆矛盾论

作为社会档案事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档案馆不仅有纵深的历史,而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同时又必须承受来自各方面的正反作用,系统与环境、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部、现实与未来……正是因为各种因素和矛盾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档案馆的存在与运动。

(一)档案馆的结构系统和构成要素

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社会档案事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大系统,统领若干子系统,包括决策、控制、指挥、教育、管理子系统,基础业务子系统,利用服务子系统,宣传外联子系统,技术服务子系统,后勤保障子系统。

共同构造档案馆这个大系统的各档案馆子系统又是由各要素构成的。笔者认为档案、档案馆管理者、档案馆利用者、档案馆建筑和设备、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档案馆经费和时间是档案馆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档案馆的诸多矛盾和矛盾的诸多方面

档案馆是诸多运动着的矛盾的统一体。这些矛盾体现在十六个方面,即档案分散形成和集中保管之间的矛盾,档案个人、单位收藏和国家档案馆收藏之间的矛盾,保持档案历史原貌和档案系统化整理之间的矛盾,传统档案载体材料和新型档案载体材料之间的矛盾,档案数量的急剧增长和档案必须精炼之间的矛盾,档案收藏和档案利用之间的矛盾,传统档案利用方式和开拓档案利用新方式之间的矛盾,学术性利用和行政性利用之间的矛盾,档案馆内部档案史料编研和社会利用档案之间的矛盾,开放档案和档案保密之间的矛盾,扩大档案利用和档案利用收费之间的矛盾,档案资源社会共享和档案资源部门占有之间的矛盾,档案资源社会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档案馆发展需求和社会档案意识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部门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档案馆发展需求和国家财力相对困难之间的矛盾。

上述矛盾并不是均衡地存在于档案馆活动之中的。在诸多矛盾中档案收藏和档案利用之间的矛盾是档案馆的主要矛盾。

五、档案收集工作中的换位思考和“情感”投入

藏品的珍贵、丰富与否,是决定国家档案馆“身价”和服务能力的要件,而藏品质量、数量又是受档案收集工作制约的。本题对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问题种种

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收集工作也有缺陷,西方国家的档案收集工作并不是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当前,我国国家档案馆收集工作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专门或部门档案馆纷纷建立,国家档案馆不再“一统天下”;第二,有的移交单位“离心离德”,一个全宗的档案被人为地割裂分散;第三,国家档案馆对散存在个人手中档案的征集和对参与文物拍卖市场竞拍档案的控制软弱无力,缺乏有效制约机制。

本题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统筹规划、顾全大局、信息共享和加强法制等若干方面提出了对策。

(二)换位思考和“情感”投入

在国家档案馆档案收集、征集过程中,文件产生单位对立情绪的成因也有合理的成分。理解才能化解。首先,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已大大有别于同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其次,档案自身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融洽档案交、接双方关系,笔者提出五点设想:第一,广泛使用“收藏”一词,对档案移交、捐赠者大加褒扬;第二,政府财政要为国家档案馆安排一笔档案征集资金,使其有能力获得企图拥有的对国家或地区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档案;第三,档案利用收费切忌匆忙“出手”或急于“深化发展”;第四,档案馆在开发利用档案中,要充分体现对档案形成者和原保管者的尊重与知识权益的保护,制止档案的无序流动和开发;第五,顺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建立投入与贡献的利益平衡机制。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收集工作正处于一个艰难的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在此领域的优越性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建国以来形成的一些制度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又有所松弛,当然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善和加强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收集工作,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和严格执法问题,更有档案馆自身行为的规范和改进问题,法、理、情三者均不可偏废,档案馆尤其要重视“情感”投入。

六、“藏”与“毁”是档案馆必须高度关注的棘手难题

馆藏的丰富与精炼,或干脆直截了当地说收藏与销毁,是档案馆诸矛盾中的重要一对。现代文件、档案洪水般的增长速度以及来自经济发展或政府的压力(档案馆人、财、物需求在不断扩大,而政府投入 相对不足)和档案馆必须具备应付突然事变能力、必须具备快速检索取放档案能力的压力(档案馆抗拒天灾人祸和查取档案的灵敏度是与档案藏量成反比例关系的),都使得藏与毁的矛盾在档案馆诸矛盾中愈发尖锐和突出起来。笔者从四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现代档案正以“近似于工业化的速度激增”

无论看国内的情况,还是看国外的情况,现代档案数量在急剧增加,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繁富,计算机对文件的快速输出和复制技术的使用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二)“档案员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处置专家”

由于档案馆馆藏必须精练和现代档案急剧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外国档案专家从多方面鼓呼。他们认为:现代文件的鉴定是档案学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档案工作人员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档案处置专家。

(三)档案馆馆藏过快增长和档案鉴定工作停滞与半停滞的诱因分析

本题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档案鉴定工作停滞与半停滞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包括:第一,我国档案馆的现有档案藏量与文明古国的地位不相称;第二,为战备而鉴定和“文革”中的错销使人心存余悸;第三,对“丰富馆藏”的片面理解和收集、征集档案过多、过滥;第四,在收集工作方面,收集环节与整体工作缺乏协调,档案馆与档案室之间缺乏协调;第五,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中的急功近利;第六,有的档案形成部门在向档案馆甩包袱;第七,现有政策的负面影响和一大批新档案馆建成;第八,鉴定工作的难度较大。

(四)关于加强档案馆鉴定工作对策的思考

受国内外档案鉴定理论的启发,也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五方面对策,即第一,增强档案鉴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馆藏数量与质量问题上树立科学辩证的观念;第二,加强理论研究,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第三,加强收集、征集工作与档案馆整体工作的协调,在档案进馆时间上不可操之过急;第四,成立机构,或安排人员专司其职;第五,为达到馆藏优化精炼的目的,各环节“齐抓共管”。

七、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开放档案工作

因为档案馆利用状况是档案馆内外矛盾纵横交织的结果,甚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方面的折射。本题主要探讨了“如何看待世界性的档案开放?档案开放是否可以无所休止?档案馆以何种姿态对待开放档案工作?”等问题。

(一) 由来已久的世界性趋势

本题在追溯1789至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档案馆开放档案的起源、发展后,分析了开放档案的实质。其实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向封建特权的宣战。第二,档案利用由单一的官府行政利用扩展到历史研究等科学利用。第三,开放档案原则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

(二)任何档案馆的档案都分开放与保密两部分

通过对开放档案理论和实践的考察,笔者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绝对开放的档案馆是不存在的,任何国家档案馆档案的开放都是部分的、有严格限制的。该开放的档案一定要开放,该保守的机密一定要保守。开放档案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对有些档案实施一定的利用限制同样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这是一个成熟的档案馆的开放与保密观。

(三)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开放档案工作

笔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开放档案工作问题,即第一,增强开放档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第二,档案馆要大力宣传开放档案的目录;第三,以“平和”的面孔对待利用者;第四,以“开放”的“时间表”迎接利用者;第五,以强烈的遵法守法意识对待利用者。

八、展览“是档案馆活动的一个很有生气的方面”

笔者认为,在我国,档案馆以举办档案展览为基础,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基本国情为主题,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并举,面向国民,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开展教育工作,是档案馆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档案馆应该将其看成与档案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同等重要的基本职责之一,应该将其建设成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与咨询阅览、史料编研鼎足而立的工作。

(一)外国档案展览的理论和实践

外国一些国家的档案馆在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起步早,规模大,且被社会广泛认可、接受;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关注热情高;理论系统、深入。

(二)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工作

第3篇

2009年金鼎奖,我们请来了乔・吉拉德,在那个演讲上,他透露了一个秘密:作为世界推销大王的他被老板炒了鱿鱼,而且直到他老板死的那天,乔・吉拉德仍然没有原谅他。

如果我是乔・吉拉德的老板,我会不会炒他的鱿鱼呢?我想肯定会。因为乔・吉拉德成就了他自己,但并没有成就他的老板或者他服务的企业。所以,他最后可能也只有一个命运:去做演讲,做培训师,而不再是作为世界推销大王。他之后的美国也没有再出现“乔・吉拉德第二”。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国家崛起与营销英雄:谁是我们过去的营销英雄?谁是我们现在的营销英雄?谁是我们未来的营销英雄?

我想即使最贫穷的国家和民族也有一批精英很杰出、很富有,但是这些精英是否能支撑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富有呢?就像一个乔・吉拉德是否能支撑一个企业做得非常强大呢?我想答案肯定是“不一定”。

那么,美国强盛的基石是什么?我认为是起草美国宪法那一批精英。他们设计了美国的未来,所以起草宪法这一批人也可以说是美国的设计师。

企业崛起

再看企业的崛起。一个小企业,一个长不大又死不掉的企业,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有一批优秀的个人。因为有一批优秀的个人,所以它死不了,但也因此长不大。

成长为中型企业后,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个人所能做到的,而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所以,一个团队就超越了个人。

而成为一个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后呢?我曾研究过一些我们很仰视的企业,很多人认为这些企业一定人才济济。第四期渠道版有篇文章讲的就是“一线企业是高手,到了二线企业反而不行了”。这告诉我们,不是这个人变得不行了,而是这个企业给不了他成为高手的平台。

所以,在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人人都伟大,而是一定有一个伟大的设计师,这个设计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样一个设计师才是企业的灵魂。

所以,基于个体活力和能力的营销精神和营销技术,足以支撑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崛起,但绝对不足以支撑一个强大企业的崛起和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

在中国GDP已经达到足够大规模时,我们的营销和营销精神要发生改变。很多中国企业家发现,只要有10名优秀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小企业,于是他会产生一个错觉――如果我有100名优秀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中型企业,我有1000名优秀的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大企业。

我之所以把它称之为错觉。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不成立的。乔・吉拉德可以支撑一个小企业做得不错,那10个、100个乔・吉拉德是不是可以支撑一个大企业呢?

做不到!

中国营销突破什么

中国企业的继续成长和中国国家的强大的最大挑战,或许来自现有的成功。在中国GDP即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时,我们的营销缺什么?

华为为了实行IPD(集成产品研发)进行了革命性的组织变革。IBM之所以从原来做PC的IBM变成现在解决客户问题的IBM,IPD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20世纪90年代初,郭士纳操刀让技术强大但缺乏章法的IBM进入IPD管理文化,成功地推动了IBM技术向市场化转化的商业路径,使企业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华为也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世界级企业最重要的是引进IPD。所以,IBM说服华为购买IPD的一个支撑点是什么?因为IBM承诺IPD的管理模式将在5年内改变和缩短华为的管理缺陷和差距。

IPD类似于设计师把一个超级复杂的企业流程变得非常富有章法,使得原来营销和研发不断打架、沟通极其困难的东西变得非常畅通。大多数营销人在“努力地做着无效的工作”,而我们绝大多数管理者对此浑然无知。多数营销人仍然靠着个人而不是组织的能力在工作,所以,我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中小企业,每一个营销人都是创业者,都是他所在那个市场的创业者。

我想提醒大家“大”和“小”有着本质的差异。在数学上,100亿是10亿的10倍,在管理上和营销上,100亿远远不是10亿的10倍,是百倍、千倍,或者说根本不能用倍数来表达,因为它不是量化而是质化。大企业不是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是本质的变化。

所以,企业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达到一定规模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生成的是一种新物质,正如氢气和氧气生成的不是氢氧而是水。正因为这些差异,在对比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成功后,我发现:

第一,个人的成功是艺术,而集体的成功是科学。乔・士拉德的成功是艺术,而大企业的成功是科学,乔・吉拉德是永远学不会的。

第二,个人的成功靠的是能力,而集团的成功靠的是业绩。一线高手之所以受社会尊重,不是因为他们突出的个人能力,而是突出的个人业绩;

第三,个人也许因自信而成功,而集体因为成功而自信;

第四,个人的管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而集团管理必须低标准、严要求。高标准少数人做得到,而低标准所有人做得到,我们很多小企业采用高标准、严要求最终结果只有高标准、不要求,因为只要严要求,所有人都不合格,

第五,对待个人的管理可以用人不疑,而集团管理一定要做到疑人可用。所以当那些小老板很自豪地说我的用人观点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说你只有亲戚和亲信可用。个人道德决定个人的境界,集体管理制度决定了集体的境界。个人性格决定命运,集体命运决定性格。小的成功和大的成功遵循完全不同的逻辑,甚至是因果颠倒的。

第4篇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形势与任务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历史功绩

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近10万个批发市场,可以归纳以下九个历史功绩:

1.在物资计划分配体制解体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广大的商品批发市场衔接供需,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2.全国近8万多个批发市场,不管是产地型、销地型或集散型,成为中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批发与零售的主要业态,2006年全国亿元以上批发市场销售额达到3.7万亿。特别是农副产品,建材等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农副产品与建材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对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满足生产建设的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批发市场已成为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富民一方的有力支撑,也是使一些城镇、一些产品打进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杠杆。

4.批发市场已成为城乡结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从事批发市场的就业人员有1000多万,加上市场相关人员与他们的家人,实际上稳定了3000多万人的生活保障。

5.批发市场培育了一大批企业家与商人,目前,中国不少著名企业家是从批发市场走出来的,他们现在从事的各种产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6.批发市场,特别是生活资料批发市场,其低廉的商品价格满足了广大低收入阶层的需要,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起到了一种补充作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7.批发市场也成了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的流通方式的重要试验田。

8.批发市场从东部逐步推向中部、西部,实现梯度转移,对东部经济带动西部经济是一种有效的通道。

9.批发市场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第三代又向第四代转变,从综合市场向市场细分转变,从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反映了科技的进步,反映了市场的力量,更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但我这样充分肯定批发市场的历史功绩,并不否定这些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如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但我认为,不能责怪市场本身,而是一个管理水平问题。

从2006年的现状看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由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信息部主编的2007《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统计分析了全国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3875个,从统计数字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轨迹与发展趋势。

1.从亿元市场数、摊位数、营业面积与成交额分析,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仍处于较快的上升区间。

2.由于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对市场的拉动,2006年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批发市场将同步发展,但生产资料市场将略快于生活资料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

2006年与2005年相比:

石油及制品增长2.6倍;五金电料类增长49.3%;汽车类增长39.1%;化工材料及制品增长36.1%;金属材料增长32.2%;建材增长22.1%;金银珠宝增长52.1%;文化办公用品增长47.6%;家具类增长39.7%;书报杂志增长33.3%;电子出版物增长35.6%;食品饮料增长27.6%;纺织服装增长21.3%。

3.市场集中度提高。

2006年,成交10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为743个,其成交额占3.7万亿的75.5%。成交50―100亿的市场87个,成交额占3.7万亿的30%以上。最大的,上海有色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768亿元。

4.产地型、集散型、消地型商品交易市场同步发展,在3875个市场中,产地型1127个,集散型1229个,消地型1520个。

5.在3876个亿元以上市场中,东部沿海与大中城市是主战场。

在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地区中,长三角占绝对优势,无论市场数与成交额都超过珠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总和。但从2006年的统计分析,中西部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说明东部已处于批发市场的结构调整期,而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期。

6.商品交易市场的十大强省是: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河北、湖南、辽宁、上海、河南、北京;商品交易市场的十大强市是:上海、杭州、北京、广州、宁波、天津、重庆、南京、沈阳、武汉。这充分体现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枢纽的优势与经济大省、大市的集散功能。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历史任务

1.向第三代、第四代过渡,实现商品交易市场的全面提升。

可以把商品交易市场区分为四代:

第一代:是指马路市场或临街租用一些房子开设的简易市场,或在一块空地上建立的露天市场,摊位制、包税制或免税制,管理比较粗放。

第二代:新建了一定的市场建筑物,专业市场开始兴起,市场功能从批发、零售买卖,扩大到价格形成、运输、仓储、集散、住宿等功能,工商、税务监管力度有一定增强。

第三代:市场硬件有较大改善,有的已商场化、品牌化、专业化,有了一定的信息网络系统,政府鼓励划行归市,实施同类项合并,规模明显扩大。工商部门实行管办分离,市场化运作程度明显提高。

第四代:有了较现代化的商务与市场设施,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开始出现,集中度增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地、销地、集散地商品交易与服务中心,市场的功能比较齐全,中介服务机构大量介入。

目前,中国第二、第三代占多数,提升的任务相当繁重。

2.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

――从东向西的梯度扩展,改善全国性市场布局

――除农副产品以外,要逐步实现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

――从占用大量土地以商品交易为主的模式向配送中心、电子交易中心、金融结算中心、会展中心等为主的总部经济模式发展

3.把经营商品与经营品牌、经营服务并举,把市场融入供应链。

这就是说:第一,不仅要经营商品品牌,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而且要十分注重塑造市场品牌,义乌、白沟、汉正街、乐从、布吉、五爱、庞口、东方丝绸等等品牌效应越来越强;第二,商品交易市场除了商品,主要是服务,要经营服务品牌。服务品牌是市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准很差的市场,不可能成为品牌市场。第三,许多商品交易市场已是卖全国、买全国,有的全国采购,外销世界。所以,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4.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经营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了政府不可缺少的宏观调控环节,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牵一发动全身。因此,政府加强必要的行政管理与调控手段是必要的,但从总体讲,应当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我认为,要搞好四大建设:

第一,培育市场化主体,即培育一级批发商与二级批发商。目前,一级批发商很不成熟,且非常不规范。

第二,培育市场化投入。要采取商业化运作,投资多元化,更多地吸收民间资本。

第三,培育市场化管理。要成立股份制公司,按公司法运作。

第四,培育市场化机制。市场要规范,要有标准,要加强监控,但机制要灵活,要有创新,要有特色。

5.要进行商品市场改造提升试点。不管是农改超,工改超,还是搞连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都要进行必要的试点,成功后再推广。现在有种现象,不少批发市场摇身一变,都成了物流园区,我反对这样刮风,这混淆了物流园区与批发市场的本质区别。

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与生活资料批发市场有共性,但也有特殊性,我们要研究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性,特有的模式,特有的流通方式,特有的组织方式。

加大扶持和引导推动批发市场创新发展

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刘晓捷

广东批发市场的发展具有发展快、规模大、门类齐全、辐射力强、集聚程度高、产业带动大等优势,并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对繁荣广东经济促进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部分商品的批发市场和批发市场群的发展,已经形成了 “广东价格”或“广州价格”,且涌现了一批商品批发市场航母企业,年交易额超1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达50家以上。

但是,广东批发市场发展仍然存在三大突出的问题:一是市场经营和结算方式较落后,二是服务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三是缺乏有实力的批发商支撑市场的运作。因此,我省在“十一五”时期将加大扶持和引导流通领域尤其是龙头批发市场、中高级批发市场的建设发展,支持和引导有优势的批发市场创新发展模式,大胆尝试强强联合、品牌输出、模式复制和连锁经营,自南向北,辐射全国,并向国外延伸,占领市场制高点。

生产资料市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进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一个市场扩张与转型的交替阶段。市场增长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和流通方式转变的机遇与挑战,由此而引发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对市场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也日益深刻。市场发展和企业经营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市场扩张与转型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的阶段,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要与我国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市场发展仍然处在扩张期,同时也开始进入转型期。

2、保持当前市场发展良好态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国开始进入着手解决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时机,有关部门正在抓住机遇,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来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的调整、节能减排政策以及淘汰落后政策与措施等。能否保持这些政策适度配套,将是处理好保持市场良好发展态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键。

生产资料市场发挥发展一定要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提出的政策取向和影响力度。当前,重点是要关注出口政策、淘汰落后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3、商品批发市场功能亟待提升

提升批发市场功能,要适应流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结合市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

培育和发展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徐印州

中国批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的良性运作的关键在于其辐射能力,而不在于其数量,所以批发市场的数量不必很多,但辐射能力要强,规模要大,管理要规范,质量要提高,最终形成少数几个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极具品牌影响力的批发市场。

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中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集中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进口的各种类商品供入场交易者选购,并以其种类花色齐全为优势而吸引更多的买家,然后由这些买家将商品分散销往各地。通过这样一个商品集散周转中心,可以避免多头交易,减少交易次数,节约交易费用,并且能够提供有关商品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信息,形成该类商品合理的、具有明显指导作用的市场价格。

2、重视市场品牌建设和市场的品牌化经营,提升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形象。大型批发市场的培育必须重视市场品牌建设,以市场的品牌优势来聚集人气和商气,不断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增强大型批发市场的辐射力度,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3、借力电子商务,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网络批发。电子商务是未来商业的发展方向,批发市场也应该积极应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交易,将原来单一的有形的批发市场变成为有形商品市场和无形的信息市场相结合的新型的现代化批发市场。进一步将批发市场从单一的交易中心转变为交易、仓储、加工、包装、物流配送中心,真正将批发市场与物流业整合起来,向现代批发业转型。

市场集群与市场联盟创新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洪涛

市场集群是指商品交易市场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现象,是一群市场彼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具有特殊关系的市场群体。

市场联盟是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市场联合关系,市场联盟是一种中立性组织,是非正式组织,不是经营性组织,它主要是为市场联盟成员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发挥其自律功能、规范功能、协调功能、引导功能、研究功能等。

(一)发展市场集群、市场联盟的必要性

1.商品交易市场在我国具有长期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在我国具有长期存在的发展空间。

2.市场集群在我国具有客观必然性。近30年来,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已经达到7万多家,并且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市场集群,市场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错位、共同发展。

3.市场集群需要市场联盟自约和规范。如果没有自律和规范,市场集群之间会相互对立、冲突,形成市场集群之间的负的外部化损失,造成“市场的同业损害”。

4.市场集群和市场联盟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各个市场盲目发展,“趋同建设”和“趋同投资”,必然会导致市场集群的“大起大落”,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企业集群、市场集群、市场联盟协同机制

1.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反馈的体系和机制

从现代企业体系来看,“企业-企业集群-企业联盟-企业行业协会-现代企业体系”,从现代市场体系来看,“市场-市场集群-市场联盟-市场行业协会-现代市场体系”,两个体系均呈现正向和逆向的联系和反馈;现代企业体系与现代市场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市场应充分发挥为企业集群服务功能

商品交易市场的功能包括交易功能、信息功能、价格功能、结算功能、物流配送功能、外向型功能、引导(生产和消费)功能、甚至旅游功能等,对于国家而言,还有解决就业功能、增加GDP功能、上交税收(管理费)功能等。在当前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还应创新交易方式,即充分发挥其为企业集群服务的功能。我国中小企业达2300多万个,并且逐渐形成了企业集群,一个市场应该为企业集群服务,形成新型的互动机制,促进其发展。

3、一个市场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

在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商品交易市场不可能孤立发展,必然会受到其他市场的影响和联系,同时也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的不规范发展会对你的市场形成威胁和同业损害,如果你的市场龙头地位会带动其他市场的发展。优良的市场集群有利于单个市场和市场集群的发展。

附:

第三批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市场名单

1.广东佛山乐从钢材市场

2.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

3.广东佛山乐从家具市场

4.上海松江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5.张家港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

6.广东佛山乐从塑料市场

7.安徽安庆光彩大市场

8.安徽省徽商钢材市场

9.广东天健国际家居装饰商贸广场有限公司

10.南宁市虎邱城北钢材市场有限公司

11.湖南三湘南湖大市场

12.广州华南汽贸广场

13.广西柳州物资储运贸易总公司

14.广东佛山华夏陶瓷博览城

15.上海东方汽配城

16.张家港保税区纺织原料市场

17.山东省中国庆云小商品批发市场

18.云南省钢材市场

19.上海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20.武汉白沙洲钢材批发交易中心

21.浙江舟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22.广州南天国际酒店用品批发市场

23.浙江诸暨珍珠市场

24. 广东东莞宏成国际五金机电模具城

25. 广东海印缤缤广场商业有限公司

26. 广东音像城有限公司

27. 哈尔滨先锋钢材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28. 浙江绍兴华通市场有限公司

29. 上海云峰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30. 浙江石狮商贸城

31. 广州市越秀区海印电器总汇

32. 浙江绍兴市大通集团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33. 浙江嵊州市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34. 广东国际包装印刷城

35. 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36. 广州市新濠畔鞋材皮革五金批发广场有限公司

37. 浙江嵊州中国领带城

38. 广州长江百货交易城

39. 湖南省怀化市中心批发市场(怀化中心市场)

第5篇

(一)拟定咨询科室各类规章轨制

搜罗咨询处事尺度,咨询部查核细则,电话回访处事尺度,咨询部工作规模,

咨询部工作要求等,细化各个具体工作的处事尺度,咨询部的根基工作规范等

(二)规范咨询营业技巧,增添咨询成功率

十月第一周咨询成功率在18%摆布,预约成功率在43%;到今朝为止,咨询成功率约50%,预约成功率达60%以上,咨询及预约成功率均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前期的营业技巧培训及咨询处事的规范效不美观长短常显着的

1.专业常识的进修

a、每周一次由咨询医生进行授课,培育咨询医生的进修积极性和自立性,授课医生能最大限度地把握该项专业常识

b、每竣事一期培训进行一次专业常识查核,查核成就由科室列位曾授课的医生进行评定

c、每月拨打其他病院的电话进行总结,从他们的咨询中揣摩、体味、进修其它病院的咨询技巧,在进修的基本长进行斗劲,找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阐扬

2.按期召开咨询记实讲评会议

a.按期抽查每个咨询人员的咨询记实,重点在于讲评总结,实时指出咨询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咨询质量

b.咨询医生的技巧和营销的交流,各个咨询医生对其它人咨询的评价

c.小我对自己的咨询记实进行剖析

d.每周一次进行咨询成功率及预约成功率的统计,实时剖析曲线转变原因,找出重点,剖析各个藐小环节的问题

3.完美咨询病人回访机制

回访机制首要应用于预约病人及就诊后病人,应用后从当初的43%的预约成功率提高至74%,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a.对于那时预约病人,发送预约号;未就诊的病人,发送咨询的电话号码

b.第二天对于第一天预约病人就诊情形进行剖析,对于未就诊的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体味其未就诊原因及就诊动态,实时进行再次营销

c.如因电话忙碌而失踪线,第二天发地道歉信息,再次开发追踪

d.天天二次(早九点前,晚四点)发送提醒就诊的信息

(三)按照小我特点及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调整

收集咨询及电话咨询有分歧的特点,按照收集咨询和电话咨询量的比例,当令进行岗位调整

二.做好各类信息收集,实时进行剖析反馈

自十月份起拟定了各类报表,搜罗广告信息统计,本部门的各类数据统计,导诊各类数据统计,初诊信息来历码统计,外院营销信息收集

1、按病院要求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工作

a.本院广告信息收集、广告监播;

b.外院的营销手段收集;

c.咨询电话信息收集

d.初诊信息收集

e.专档打点,保密原则

2、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实时切确进行统计,实时向病院各部门供给有价值的各类并确保数据的切确;

3、按照病院经营工作要求对各媒体所投放的广告进行效不美观剖析并提出建议;

三.成立客户处事档案

将病人进行分类打点,分为预约病人,初诊病人建档

1.录入轨制

a.天天收集一次,确保数据实时录入;

b、就诊后病人资料—–患者姓名、性别、春秋、职业、联系体例、就诊疾病

2、成立回访轨制

回访体例搜罗短信问候及电话回访二方面

第6篇

2003年以来,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按照管采分离的原则,大部分省市都相继成立了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但本刊通过近两年的跟踪与调查发现,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隶属关系各式各样,不完全统计就有10多种,如省(市)政府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主管、政府办公厅主管、国资委主管、发改委主管、财政厅(局)主管、商务厅(局)主管、机械设备成套局主管,等等。有的地方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是企业性质,有的则是人员编制由政府财政代管、行政上归财政,业务上归市政府领导小组或采购委员会领导。各地还有政府采购委员会、政府采购专业技术顾问委员会、政府采购行政监督委员会等等名目的机构存在。

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组织形式也多达6种。第一种,沿袭《政府采购法》颁布之前的做法,集中采购机构设在财政系统,管采合一;第二种,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管采分离,管理机构与采购执行机构分设,但同在财政系统,分离不彻底,一个系统两个部门;第三种,管理与执行机构按系统分离。财政系统成立一个管理部门,设立一个采购中心、省(市)政府也设立一个采购中心,各自管理,分别执行,相互制约;第四种,管理与执行机构彻底分离,财政系统设立采购办公室,负责监督管理,由省直管理局成立集中采购执行机构;第五种,管理部门、采购中心、社会中介公司三个单位合而为一,三个牌子、一班人马,一起办公,平衡各方关系;第六种,财政系统负责组织管理、社会中介招标公司执行各项采购任务,把社会中介机构与集中采购执行单位混为一体。

由于国家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和隶属关系没有明确规定,而各部门又把政府采购视为“肥差”竞相争抢,这种现象又在各地变异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绝大多数地方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管理体制不符合政府采购法关于集中采购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的规定,使得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履行职责的独立性受到影响;二,无法施行全国统一规范管理,使国家的政府采购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难以统一、畅通,有些政策法规难以落实到位;三,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各地各自为政的状况,一个地区一个做法,对政府采购市场的规范不能形成合力,使得政府这个最大的消费者对市场的影响力人为缩小,甚至导致市场供求关系产生不利于买方(政府采购)的现象;四,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与社会中介招标公司价值诉求完全不同,两种机构的功能无替代关系,简单地把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功能转交给社会中介机构承担,本质上是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的曲解,其后果必然导致社会中介招标公司受利益机制的驱动,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和更多的委托项目,惟采购委托人的意志是从,偏向于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而不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甚至损害政府采购的形象和声誉。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行为本质上属于一种政府行为(非市场行为),它主要起到以下功能:一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当前采购人非理性的消费倾向普遍存在,上述采购人之种种规避和抵制政府集中采购现象说明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诉求和倾向是当前采购人的基本特征,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将会失灵),通过集中采购机构的强制行为来防止采购人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保护国家和公共利益,实现政府采购的宗旨目标;二是实现政府采购制度政策性目标的主要工具,通过集中采购机构的汇集和集中采购人的采购需求,形成采购规模,实现规模效应、提高政府采购效益,通过集中采购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的社会政策目标,如扶持中小企业、采购国货等。

任何一项政策和制度的推行与落实,组织是保证,组织的功能又是由其结构来决定的。然而,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对政府采购的宗旨目标认识不足、对集中采购的目标与功能认识不足,对集中采购的执行机构的定位的认识模糊,造成集中采购机构隶属关系五花八门、组织架构形式不一,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使上述机构的预期功能难以实现,严重地影响了集中采购机构的应有功能的发挥。

此外,还有三种做法和认识严重制约或影响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依法设置和功能的发挥,一是认为应设立多家集中采购机构,使之形成竞争,结果反而造成集中采购机构设置的混乱;二是不设立集中采购机构,而是由财政部门统一将采购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采购;三是认为部门采购,分散采购也是政府采购,有意无意打压销弱集中采购的作用。

我们似乎不该来讨论政府采购本身的问题,应该更多关注的是政府应如何采购?大家都清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之前,难道我们的政府就不消费、不采购了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时至今日,依法成立的集中采购机构会形成目前这种五花八门的迷乱怪象呢?利益,除了利益还是利益,其中包括各部门的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尤其是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立直接触动了很多部门、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于是乎就有了各种理由和各种做法。我们且不说集中采购设立的重要性和部门采购、分散采购共存的合理与否,但我们始终坚信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政府应当把它花得更好,更有效。那我们各级政府是否依法做到了呢?政府采购如何才能做得更加高效、廉洁,让老百姓放心呢?

如今党和国家已把政府采购工作摆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战略位置,要充分利用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要实现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必须要有规模,要规模必须先要规范,规范就要统一,集中才能形成合力,全国上下一盘棋,建立统一有力的集中采购执行机构,才能打破目前迷乱的僵局。否则我们拿什么来实现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又如何对得起老百姓的血汗钱?我们在探索,求证,我们也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第7篇

论文对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执行者--运输业、仓储业及信息业的组织、协作模式作了一些探讨。分析目前的我国物流业现状归纳出三种主要模式:一是传统外包模式,二是联盟模式,三是综合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并对组织方式、职责分担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在继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之后,被称为“第三种利润源泉”。据统计,美国等发达国家供应链成在5%左右,而我国在30%左右,可见物流市场有巨大利润空间值得我们去努力。

物流市场的兴起使得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第三方物流国外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或物流外部化,是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个公认的划分是把独立与产、销之外的其他物流活动的承担者统称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已越来越成为物流市场的主体,在美国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的,在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更是高达80%。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实践经验更是欠缺,近几年物流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物流运作的规范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对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作了一些研究与分析,并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与运作归纳为三种形式。

一、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已快速兴起了一些从事物流的企业公司,但总体来说,第三方物流市场很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总结物流市场的制约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据介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其次目前大多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提供完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而且服务水平不高,客户满意度低。

我国目前出现的物流公司,大都由原有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改建而来,例如中外运、中远集团都组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是这些物流公司在服务功能上非常有限,离综合物流的要求还有距离。此外,还有一些民营的物流企业,例如广“宝供”,东莞的“腾骏”、珠海的“九川”等,但其规模较小,只在一个固定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从地域上来看,成功的物流企业大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以广东、上海和北京为中心,内地第三方物流市场还远没有开发。

二、物流运作的三种模式

(一)、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

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物流成本,同时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定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实际上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并没有走多远。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而且就统计,目前物流市场以分包为主,总比例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第二种就是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效益越大。信息处理这一块,可以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技术上已可实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有两方面改善:首先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单项实体以信息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优化资源。同时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定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其次,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例如,联盟内部经营各种方式的运输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多式联运,一票到底,大大节约运输成本。

这种方式联盟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彼此间服务租用,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在彼此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A地某运输企业运送一批货物到B地,而B地恰有一批货物运往A地,为减少空驶率,B地承包这项业务的某运输企业应转包这次运输,但A、B两家在利益协调上也许很难达成共识。

(三)、综合物流运作模式

第三种模式就是组建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综合物流公司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例如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组建完成各相应功能的部门,综合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家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综合物流项目必须进行整体网络设计,即确定每以一种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各自承担的工作。其中信息中心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以及配送中心的选址流程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应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调控和管理,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目前主要利用EDI、无线电和INTERNET,INTERNET因为其成本较低(相对于EDI技术)信息量大,已成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趋势。配送中心是综合物流的体现,地位非常重要,它衔接物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组建方式有多种渠道,目前我国正处在探索阶段,但一定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作者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是由某一项目发展商,投资新建或改建自己原有设备,完善综合物流设施,组织执行综合物流各功能的业务部门,这种方案非常适合迫切需要转型的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可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凭借原有专项实力,有较强的竞争力。方案二是项目发展商收购一些小的仓储、运输企业以及一部分生产、销售企业原有的自备车辆和仓库,对其进行整编改造。据统计,企业自备车辆和仓库占到总体物流设施的一半左右,如果能够对这一部分设施收编改造,就可直接推动商家租用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激活第三方物流市场。方案三就是原有的专项物流运营商以入股方式进行联合,这种方式初期投入资金少,组建周期短,联合后各单项物流运营商还是致力于自己的专项,业务熟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力,参股方式可避免联盟模式中存在的利益矛盾,更利于协作。

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用。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网络组织结构。现在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协作,该模式适合地域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

三、关于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几点建议

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状况落后是制约物流发展的一大因素,各地必须加大对道路、港口、场站等的建设改造,形成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二是增加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的科技含量:现代物流是一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GPS、ITS等已逐渐成为现代物流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对以前老旧的物流设施必须进行改造,发展新型高科技物流设备,以提高物流效率,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三是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极度欠缺,必须通过培训及考察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的人才。四是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现代物流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已不仅仅是客户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而是要求其服务延伸到客户的经营活动中,与客户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8篇

论文对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执行者——运输业、仓储业及信息业的组织、协作模式作了一些探讨。分析目前的我国物流业现状归纳出三种主要模式:一是传统外包模式,二是联盟模式,三是综合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并对组织方式、职责分担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在继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之后,被称为“第三种利润源泉”。据统计,美国等发达国家供应链成在5%左右,而我国在30%左右,可见物流市场有巨大利润空间值得我们去努力。

物流市场的兴起使得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第三方物流国外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或物流外部化,是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个公认的划分是把独立与产、销之外的其他物流活动的承担者统称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已越来越成为物流市场的主体,在美国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的,在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更是高达80%.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实践经验更是欠缺,近几年物流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物流运作的规范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对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作了一些研究与分析,并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与运作归纳为三种形式。

一、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已快速兴起了一些从事物流的企业公司,但总体来说,第三方物流市场很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总结物流市场的制约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据介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其次目前大多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提供完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而且服务水平不高,客户满意度低。

我国目前出现的物流公司,大都由原有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改建而来,例如中外运、中远集团都组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是这些物流公司在服务功能上非常有限,离综合物流的要求还有距离。此外,还有一些民营的物流企业,例如广“宝供”,东莞的“腾骏”、珠海的“九川”等,但其规模较小,只在一个固定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从地域上来看,成功的物流企业大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以广东、上海和北京为中心,内地第三方物流市场还远没有开发。

二、物流运作的三种模式

(一)、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

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物流成本,同时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定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实际上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并没有走多远。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而且就统计,目前物流市场以分包为主,总代理比例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第二种就是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效益越大。信息处理这一块,可以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技术上已可实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有两方面改善:首先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单项实体以信息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优化资源。同时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定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其次,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例如,联盟内部经营各种方式的运输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多式联运,一票到底,大大节约运输成本。

这种方式联盟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彼此间服务租用,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在彼此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A地某运输企业运送一批货物到B地,而B地恰有一批货物运往A地,为减少空驶率,B地承包这项业务的某运输企业应转包这次运输,但A、B两家在利益协调上也许很难达成共识。

(三)、综合物流运作模式

第三种模式就是组建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综合物流公司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例如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组建完成各相应功能的部门,综合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家生产商可提供产品代理、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代理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综合物流项目必须进行整体网络设计,即确定每以一种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各自承担的工作。其中信息中心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以及配送中心的选址流程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应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调控和管理,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目前主要利用EDI、无线电和INTERNET,INTERNET因为其成本较低(相对于EDI技术)信息量大,已成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趋势。配送中心是综合物流的体现,地位非常重要,它衔接物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组建方式有多种渠道,目前我国正处在探索阶段,但一定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作者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是由某一项目发展商,投资新建或改建自己原有设备,完善综合物流设施,组织执行综合物流各功能的业务部门,这种方案非常适合迫切需要转型的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可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凭借原有专项实力,有较强的竞争力。方案二是项目发展商收购一些小的仓储、运输企业以及一部分生产、销售企业原有的自备车辆和仓库,对其进行整编改造。据统计,企业自备车辆和仓库占到总体物流设施的一半左右,如果能够对这一部分设施收编改造,就可直接推动商家租用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激活第三方物流市场。方案三就是原有的专项物流运营商以入股方式进行联合,这种方式初期投入资金少,组建周期短,联合后各单项物流运营商还是致力于自己的专项,业务熟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力,参股方式可避免联盟模式中存在的利益矛盾,更利于协作。

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用。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网络组织结构。现在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协作,该模式适合地域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

三、关于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几点建议

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状况落后是制约物流发展的一大因素,各地必须加大对道路、港口、场站等的建设改造,形成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二是增加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的科技含量:现代物流是一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GPS、ITS等已逐渐成为现代物流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对以前老旧的物流设施必须进行改造,发展新型高科技物流设备,以提高物流效率,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三是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极度欠缺,必须通过培训及考察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的人才。四是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现代物流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已不仅仅是客户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而是要求其服务延伸到客户的经营活动中,与客户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9篇

(接上期)第17集 张爱萍亲临动员现场,豪情满怀地鼓舞大家:“天苍苍,野茫茫,到处青山埋忠骨。戈壁滩上能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李觉终于带领核武器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开进了青海金银滩。在罗布泊,淡水是一种奢侈品。为了把不多的淡水用在工程建设上,丁健飞忍着干渴在工作。张洁不忍,便带着几个女兵去偷7K,结果被张蕴钰抓个正着,本以为司令员会严肃处理这事,没想到张蕴钰反倒向她们道起歉,还让全体女兵尽情享受一次水的“盛宴”。任新民负责的导弹发动机试车在北京完成,上海冶金所在昊自良指导下拿出了合格的铀分离膜,王方定小组研制的点火中子源胜利成功,科学家们开始主攻第一次出中子试验这最后一道技术难关。1963年12月24日,1:2爆轰出中子实验成功。一系列试验和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十分关心工作的进展,他把钱三强找来,询问提取高浓度铀235的情况。

第18集 1964年1月14日,铀-235在兰州铀浓缩厂提取成功。原公浦等五名优秀技术工人被集中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然而核材料在浇铸时却出现了气泡,谁也没料到,一个小小的气泡竟然会成了拦路虎。核试验基地组建了一支由7名军人组成的小分队,到场区最荒僻的地带搜索巡逻,副连长何仕武代表全体小分队成员交给张志善一份决心书后,7个人便进入了杳无人烟的浩瀚沙漠。原公浦等人一连几个月在进行精细操作训练,与此同时,铀部件上的气泡问题终于在铸造车间得到了解决。在酒泉,重新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即将试射,但燃料贮箱内的燃料却出现了外溢。技术员王永志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终于使这枚导弹于6月29日发射成功。这次发射是中国火箭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为确保核试验成功,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以张爱萍为书记、刘西尧为副书记的首次核试验委员会。

第19集 由于水质原因,来基地参加试验的数千人在拉肚子。张爱萍立即下令,紧急从外地调来一车皮大蒜为大家治病。十级大风中,四名同志在爆心铁塔上已经饿着肚子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张蕴钰、张志善派人冒着危险上塔去送馒头。与此同时,那支7人小分队也在同暴风搏斗着,几乎半年的时间,他们徒步巡逻了8000里,每人磨烂了7双鞋,面对着高温、干渴、风沙、蚊虫叮咬、死亡的威胁,经历过说不尽的艰辛。这场大风阻断了邮路。一周后,邮车再次来到罗布泊试验场场区。丁健飞收到了三封电报,电文分别是:“父病危速回”、“父病故速回”、“父已安葬勿回。”拿着电报,他痛哭不已。中央同意早试的方案后,张爱萍立即召集会议,规定原子弹起爆的时间,密语为:零时。核基地的工程都已完工,9月25日进入待命状态。10月初,开始进行原子弹的整体装配。核试验的时间一天天临近。

第20集 张爱萍等在听取了气象专家的意见后,确定原子弹的爆炸时间为1964年10月16日。这时,朱光亚提出了铀球装入原子弹后的临界安全问题。刘杰立刻去找周光召,要他计算论证。此时离“零时”仅剩下40多个小时。经周光召等人的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自发裂变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第二天一早,论证报告就送到了面前。16日凌晨,指挥部下达投篮命令,技术人员把铀球从弹体预留孔装进弹体中心部位。之后,从、、聂荣臻到基地的每一位科学家、甚至每一个战士,部在等待那最后的一刻

随着坐镇指挥的张震寰下达了最后一个口令,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颇有戏剧的是,就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赫鲁晓夫下台了。

第21集 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感慨地说:“历史将证明,这件事我们做对了!”为加强氢弹理论的攻关力量,二机部决定将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的黄祖洽、于敏等31人调到核武器研究院,将两支队伍会聚一起,迅速投入氢弹的研制。但起步十分艰难,他们所掌握的关于氢弹的资料,仅仅是一条与氢弹有关的信息,他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了氢弹的理论攻关。与此同时,赵九章向提出卫星工程重新上马的建议。钱学森提出:第一颗人造卫星不必搞更多的科学探测,只要放上去,能转起来,听得着,看得见,就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虽然爆炸了,可西方认为我们是有弹没枪。要求尽早安排两弹结合试验,真正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东风二号甲”导弹即将试射时,弹体突然出了一些问题。见作试部王部长不同意发射,钱学森和李福泽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发射单上签了字。

第22集 在聂荣臻的支持下,东二甲终于发射成功。自从东风二号甲发射成功后,在随后一个月内,又先后发射了7发导弹,为即将到来的两弹结合试验奠定了基础。卫星工程上马之后,1965年10月,中科院召开了总体方案论证会,确定这颗卫星为科学探索性质的试验卫星,其任务概括为:上得去,跟得上,看得见,听得到。为了听得到,赵九章把卫星发出什么信号的任务交给了懂音乐的刘承熙。为了尽早进行两弹结合试验,聂荣臻采纳钱学森的意见,让张爱萍抓紧两弹队伍之间的技术协调。然而就在这时,两弹一星的先驱者之一钱三强却被下放到河南信阳农村劳动去了。在氢弹原理突破过程中,于敏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他提出的新方案,大大缩短了中国氢弹的炸响时间。1966年3月11日,在中央专委会上提出,两弹结合试验必须做到绝对可靠,绝对安全。不久,邓小平等人前往兰州铀浓缩厂视察。

第23集 导弹试验基地的方平、秦小阳夫妇,为了两弹结合试验,不得不把几岁的孩子方涛一个人留在家里,用一根绳子把孩子拴在桌子腿上。邓小平到酒泉看望导弹基地指战员。邓小平得知大家为没有看清自己的脸而遗憾时,便风趣地决定:“那就再来一次,满足同志们的愿望。”我国第一颗卫星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有人建议卫星上天后就播放《东方红》乐曲,副院长张劲夫和赵九章都很赞成。朱光亚、郭永怀、王淦昌和陈能宽等人对核弹头先后进行了振动、抗冲击、碰撞、坠地、燃烧等一系列试验……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技术员丁健飞开始一把一把地脱发,他的身体越来越弱。张洁劝他调回内地去治病,并表示任务一完就和他结婚。丁健飞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从国外访问归来,特地到导弹试验基地看望大家。

第24集 来到方平家中,让方平和秦小阳十分意外。叮嘱他们:既要干好工作,也要照顾好孩子。他见方涛喜欢枪,便答应从北京给孩子买一支玩具枪,之后和他们一家合影留念。没能等到两弹结合试验,丁健飞牺牲了。工人师傅连夜赶做一具棺材,张洁含着泪和同志们一起把他埋葬在马兰烈士陵园。为了信守爱的誓言,张洁终生未嫁。就在中国国防尖端事业突飞猛进之时,“”爆发了。科学家和两弹的科研工作遇到了人为的困难。面对异常的变化,聂荣臻设法稳定态势。1966年10月8日,召开中央专委会,听取了两弹结合热试验工作的汇报,指示疏散弹道下面甘肃红柳园的数万居民。10月25日,聂荣臻带病飞往导弹试验基地,视察两弹结合试验前的工作。一切准备就绪,聂荣臻却发现大家的情绪过于紧张,于是吩咐李福泽:安排些文化活动,让大家放松放松。

(下转31版)

第10篇

关键词:汽车物流 供应链 关键成功因素

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汽车物流在汽车产业链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汽车物流是实现汽车产业价值流顺畅流动的根本保障。汽车物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技术复杂性

保证汽车生产所需零部件按时按量到达指定工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汽车的高度集中生产带来成品的远距离运输以及大量的售后配件物流,这些都使汽车物流的技术复杂性高居各行业物流之首。

服务专业性

汽车生产的技术复杂性决定了为其提供保障的物流服务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供应物流需要专用的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生产物流需要专业的零部件分类方法,销售物流和售后物流也需要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汽车保管、维修专业知识。

高度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性

汽车物流需要大量专用的运输和装卸设备,需要实现“准时生产”和“零库存”,需要实现整车的“零公里销售”,这些特殊性需求决定了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需求分析

2003年至2004年,汽车业竞争日益加剧,价格多次进行下调。仅2004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即降价30余次,平均降幅10%-15%。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汽车制造商日益迫切的要求,汽车物流行业在国内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将会日趋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汽车物流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车物流:国内汽车整车、尤其是越来越流行的轿车“零公里”物流服务必将随着我国整车产量(尤其是轿车)的一路攀升水涨船高,其增长速度在一段时期内与国内汽车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零配件物流:包括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入厂物流、中游的厂内物流和下游的售后服务配件物流。由于汽车零配件物流相当复杂,是整个物流业的高端问题,因而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物流。

CKD配套物流:由于我国特有的汽车产业政策,CKD(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方式在目前的轿车市场大行其道,对汽车物流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另外,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已在中国设立生产线制造部件,然后配送到国外的厂房,汽车配件出口市场对汽车物流商无疑又是一块大蛋糕。

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是指企业为获得较高绩效,必须给予特殊和持续关注的管理问题和组织领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关键成功因素也是企业有限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投入的重点领域,是企业应该着重培育的能力。

本文将汽车物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分为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在企业进入汽车物流业的早期起决定作用,影响企业的进入战略,决定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问题;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则在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阶段起关键作用,它解决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或者说企业在汽车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

战略客户资源 汽车行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 及“肥水不外流”的观念,使我国汽车物流企业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有对汽车制造企业的非常强的依赖关系。另外,国内早期汽车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领域,无法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巨大优势,名为第三方物流,实为第一方、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过渡形式。以上这些因素使战略性客户资源(合作伙伴)——主要汽车制造商成为国内汽车物流业进入初期及随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关键成功因素。

资产规模 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汽车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专用设备数量、仓储面积、信息处理系统等参数直接与企业能提供的物流吞吐量相关。汽车物流行业在进入初期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建立控制系统和呼叫中心等软件设施。

运输网络 汽车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全球化产业,拥有很长的供应链,同时其市场又分布非常广,再加上竞争的白热化,因此汽车制造商迫切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快速渗透到目标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这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商的分拨能力提出很大挑战,需要汽车物流供应商有一个周密、完善的运输、仓储网络。汽车物流商的运输网络分布情况是企业能否拿下订单的关键。

长期关键成功因素

第11篇

场地要求:室外空地、室内空地均可。

参与人数:全班学生。

活动时间:视情况而定。

所需器材:①胶带纸若干卷。②手表一只。③扩音器一个。

活动准备:①活动前在空白场地用胶带纸做成一个6×9或者7×8的方阵。(具体根据自己的布阵图而定)。②一张布有“敌阵”的A4纸。③培训助教3~4名,分别负责看图,看人。

助教:发现有人说话,将其拉入死亡区;发现死亡区有人说话,要拉一名学生作为“陪葬”进入死亡区;穿越时“触雷”,要说“触雷,按原路返回”;如未按原路返回,要说“未按原路返回,进入死亡区”。

活动步骤:

1 导语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我军展开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剿。我军派出了一个由50名(具体人数视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而定)战士组成的尖兵连,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每一名“战士”必须穿越敌阵才能到达安全区。今天,我们高一(1)班的所有同学组成了这个尖兵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活动规则,穿越敌阵吧!

2 活动规则

①穿越时只能走相邻的方格,比如前后左右斜。②当穿越时触雷,则要原路返回,等其他人第一次穿越后再进行第二次穿越;未按原路返回者进入死亡区。③禁止说话,说话者进入死亡区。死亡区每发现一人说话则需要一人陪葬。④成功穿越敌阵后可以救活一个死亡区的人。死亡区的人重新获得穿越的机会。

3 策划活动方案

了解活动规则后,全班同学进行活动策划,商量如何穿越敌阵。商量完毕请做出承诺:打算用多长时间集体穿越敌阵。指导教师或教练做好时间记录。

4 开始活动

5 分享与交流

①把学生分为6~8人的小组,组内进行分享;②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分享。第一组:这个活动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团结,大家必须用集体的智慧去穿越敌阵,所以感谢策划的同学!第二组:在活动中我认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纪律,随意说话,那就会被拉入死亡区,在死亡区还说话还得有人给他陪葬,这样的话我们的力量就没有了,还怎么去穿越?第三组:我们认识到要尊重每一个人,特别是前面探路的同学,要认真去看,去记,否则他的辛苦付出就失去了价值。第四组:我们注意到在穿越的时候有几次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无谓的牺牲,这说明什么?说明没有认真观察前面同学走的路线,没有做到用心。第五组:我觉得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同学间的合作。每个同学在穿越的时候一定要走慢点,要给别人记路的机会,否则你的牺牲没有价值。另外走慢点也要给自己记路的机会,不然未按原路返回就失去了再次穿越的机会。第六组:我们注意到在说话的同学中,有的人是为了给同学指路而说话。虽然他违反了规则,被拉入死亡区,但我觉得这是一种为集体牺牲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我想他们和那些探路者一样,为了活动的成功,选择了牺牲自己。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能去埋怨。③请第一个穿越成功的同学分享。她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前面同学的探路牺牲,就没有她的成功穿越;另外,要想成功,一定得用心用脑去记。”④请最后一个穿越成功的同学分享。她说:“我一共穿越了四次,觉得挺对不起前面的同学,但是我还是成功了,感谢同学们!”⑤补充分享:请自愿发言的同学分享。学生1:我最大的感受是“步步惊心”。每一步都要仔细认真地非常谨慎的踩下去,我踩下去的时候很紧张。学生2:穿越敌阵的时候要冷静分析,不能急躁。

6 注意事项

①该活动用时不确定,可以控制在1.5~2个小时。②活动开始后,指导教师和助教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要严格按照活动规则来对待每个学生。③活动结束后的分享环节,要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12篇

1港口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物流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功能要素的有机整合,最有效地实现产品的时空价值。现代物流已发展成为由节点和线路构成的综合性物流系统,港口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是水陆空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港口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商港、渔港、军港和避风港四大类型,其中,商港不仅是水陆空运输的枢纽和货物集散地,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单位,其规模的大小一般是以吞吐量来表示的,成为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载体。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第三代港口市场和挑战》报告中强调指出:“贸易港口作为海运转为其他运输方式(陆运、空运或内河航运)的必要过渡点的作用逐渐减弱,作为组织外贸的战略要点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综合运输链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有关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支柱……国家贸易的后勤总站。”港口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1)货物集结点。港口是整个供应链上最大的集结点,连接着各种陆路运输方式,汇聚着内陆运输、水路运输等大量的货物,世界贸易的90%以上是通过港口实现的。(2)信息中心。在港口地区落户的有货主、货运商、批发商、物流企业、海关、商品检验机构及其他各种有关机构,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和服务信息,促使港口成为重要的信息中心。(3)现代产业中心。港口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缩小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优化配置国际生产要素建设工业,可以节省大量物流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4)国际贸易服务基地。港口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服务基地。在物流方面,港口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运输、装卸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在商流方面,为用户提供如、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商贸和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港口是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国际物流的理想角色。随着港口物流功能的不断完善,港口保税区、临港工业区以及自由港的发展,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发展成为具有涵盖供应链物流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2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的特点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与成熟,发展中心城市的港口物流已经越来越引起物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港口物流取得迅速发展。据统计,全球国际贸易海港约有2500多个,位于世界各海洋的要道,其中吞吐量超过1000万t的有100多个,5000万t以上的有20多个。目前,世界上吞吐量在千万吨以上的大港有80%以上集中在发达国家,它们往往也是大工业中心。发展中国家的港口,多是原料出口港,工业不够发达。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第三代港口处理的主要货物是集装箱,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班轮公司联盟,是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是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商务中心、是区域性的信息中心。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2.1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西欧水陆交通的要塞,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运入西欧各国的原油、石油制品、谷物、煤炭、矿石等都经过这里,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t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2.2安特卫普港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km处,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一半为转口贸易,是欧洲汽车、纸张、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港口运输量几乎100%是国际运输,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完善的交通网络。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保证商品运输的畅通。(2)良好的硬件设施。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用“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APICS)”。私营行业还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并与海关使用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使用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2.3香港

香港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发挥自身特点,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香港以中国内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发挥自身特点,依托中国大陆,连接欧美,面向东南亚,重点做好占其港口吞吐量83%以上的转口贸易中的中转货运物流,把香港建设成为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使香港物流业的覆盖面遍及整个内地。(2)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起点高,先进的港口设备堪称世界一流,其物流运作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首屈一指。(3)政府扶持,创造优越的发展软环境。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4)重视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香港与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2.4新加坡港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新加坡港口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02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政府支持“一条龙”发展物流。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2)物流与高科技的结合。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3)专业性强,服务周全。新加坡境内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从以上四大港口发展的状况和措施可以看出,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3加快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思路

3.1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拥有1.8万km海岸线,11万km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2003年,大陆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19.8亿t与6.5亿t,比2002年增长18.6%和14.7%,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口已占世界亿吨大港半壁江山,其中上海港超过3亿t,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2003年完成4800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一,比2002年增长31%。其中,香港突破2000万标箱,雄踞全球龙头老大,上海、深圳港完成1128万标箱和1062万标箱,分别位列世界集装箱第三和第四大港。

200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标志着我国港口管理步入了以法行政、以法治港、港口管理迅速与国际接轨的历史新阶段;同时,港口下放和港口体制改革推动了港口发展新一轮热潮,各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纷纷提出“港口兴市”新战略。例如,大连将“西拓北进、产业强市、港口兴市”作为其“大大连”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连云港提出走“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之路;上海正通过港口兴市、贸易兴市、金融兴市、技术兴市共同拉动,增强上海的总体实力和经济规模;汕头以港口兴市,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建设集运输、储存、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港口城市;湛江正积极实施“港口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深圳早于前几年已雄心勃勃地开始实施它的港口兴市战略;福建省的厦门、漳州、莆田、宁德等地市也纷纷提出“港口兴市”战略。

目前,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140多个,已与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按2010、2020中长期港口发展规划,对长三角、环渤海、华南和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四大区域经济的港口货源进行整合,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个枢纽港的建设,提高码头泊位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增深长江口等出港航道水深,促使港口成为国际物流的核心枢纽。

3.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港口物流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许多方面还处于传统物流状态,无论是在物流意识上还是在物流硬件设施上,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港口含金量不高,在对地区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上,与发达国家港口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港口物流发展的滞后,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3.2.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港口装备参差不齐。近年来建设的港口,如矿石中转港北仑港区、煤炭装船港秦皇岛和石臼港及大连、天津、青岛、上海、黄埔港的集装箱码头等,相当于发达国家八十年代的水平,大连、青岛等港的原油装船码头等的港区装备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港口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

3.2.2港口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港口码头泊位少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更少集疏运条件差中转储存能力低。港口航道水深不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老港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新港区开发建设任务繁重。

3.2.3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港口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的管理体制仍存在“政企合一”的现象,使港口企业无法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致使与港口关联的临港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港口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得不到相应发展,港口功能结构不合理,且较为单一。

3.2.4物流联盟程度低,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各港口物流业基本上处在无序竞争状态,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尤其是后方仓储,运输业规模小,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3.2.5物流标准化水平低。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各类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不一致、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信息技术不能实现自动无缝衔接与处理、物流标准的应用推广难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效率。

3.2.6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匮乏。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而且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这同时导致了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善待提高。

3.3进一步发展我国港口物流的建议

在现代物流理念下,传统港口将成为货物转运、聚集、增值、拼装和配送的中心,并且控制着货物的及时流转。港口质量高低已经不再是仅决定于船只进出的速度、码头处理货物的速度和质量,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与腹地联系的质量、增值服务的质量,如物流和信息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港口物流业任重道远,应立足实际,抓住机遇,从各方面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核心竞争能力:

3.3.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体制建设等手段,积极为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的良好宏观环境。首先,把握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趋势,对港口进行正确定位,制定港口物流发展政策,实现国土、财税、工商、城管等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其次,调整优化港口结构,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物流联盟的形成,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

3.3.2增强基础设施能力。首先,整合港口现有的条件,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港口通过能力,缩短船舶货物在港停留时间;其次,加强包括集装箱码头数量、装卸能力、码头堆场、航道水深等在内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大型现代化仓库,为客户创造“零仓储”。

3.3.3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利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馈(ECR)、资源管理系统(ERP)等信息技术,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连接的有机整体。

3.3.4制定物流标准体系。尽快建立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的物流国家标准体系,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做到商品包装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标准化。

3.3.5建设自有特色的港口物流。任何一个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都不相同,物流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不一致。我国港口必须因港制宜建设各有特色的港口物流。比如,枢纽港充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实力优势,向物流中心方向发展,具备物流集散、货物存储分拨配送物流服务和市场交易、信息管理、服务咨询增值等功能;中小型港口则应根据业务范围,选择与大型港口联营等方式找准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3.3.6拓宽港口物流服务功能。港口物流服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货物装卸为主的核心服务;二是在特定的货场完成货物装卸、运输、堆码、储存的辅助服务;三是向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货物交接的延伸服务。我国港口必须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来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开发包装、流通加工、储运、配送、免税自由贸易等物流功能,提供融资、报关、商检、货物保险、风险规避、信息交流、专业人员培训等增值服务,提高综合物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