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方面的谚语

学习方面的谚语

时间:2023-05-29 18:2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方面的谚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方面的谚语

第1篇

2、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5、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6、最穷是无才,最贱是无志。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9、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1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1、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2、将规范修炼成一个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用恒心转化为一种动力。

13、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1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5、我们写作文,就应该多读、多看、多想,作文一定能写好。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7、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18、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1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2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2、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2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5、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希望还可以重新点燃。

26、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7、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2篇

关键词 英语谚语 语法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英语谚语,集西方民族文化于一身,博大精深;语言精练,幽默隽永,形象生动:英语谚语寓意深刻,启迪人生哲理。因此,英语学习中,谚语的恰当渗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英语谚语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重点要求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了英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以往的单调的语法语言点讲解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听课的兴趣。如果结合一些谚语教学,就能使枯燥的语言点讲授变得生动有趣。如讲解There be句型时,利用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尽成 )结合讲解句型,学生会兴致勃编起 Where there is rubbish, there are flies.等的句子。

此时,教师可以引用“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 ”;讲解too...to...的用法时, 可引用“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

在学生眼里,谚语和童谣一样简洁易懂,恰当地使用谚语,如下面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在能满足学生爱动物的天性的同时,更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博学,从而大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利用生动形象的英语谚语进行教学,为英语语法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英语谚语简洁凝练,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将语法知识通过相应的结构正确、通俗易懂的谚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谚语掌握语法规则,无疑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生动形象的英语谚语,为学习枯燥的英语语法营造了一种新的学习氛围,为英语语法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例如,在复习动词 ing形式作定语时修饰名词且与主语有逻辑关系时,可借助以下谚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叫之犬不咬人。

Let sleeping dogs lie. 别弄醒睡着的狗 (意为别惹事生非)。

在讲解定语从句时,可利用下列谚语:

(1)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发光的不都是金子。

(2)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讲解定语从句例句(1),还可以补充复习部分否定的语言点,可说是一举两得。再如,在学习形容词比较级时,教师可以利用谚语“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学习副词比较级时可用“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比语言更响亮)”;学习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时则可用“The worst wheel of the cart creaks most”。显然,学生若能坚持熟记某些谚语,对于其领会、记忆和巩固语法知识大有帮助。总之,教师在讲授语法和语言点的时候,若能恰当地引用相应的谚语进行知识讲解,并要求学生记住这些谚语,能促进对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和理解。

3利用英语谚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在西方,英语谚语一般产生于浓厚的文化背景之中,在课堂中灌输相关谚语,学生会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并对英语国家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教师能适当地帮助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在中国,用“狗”来形容一个人时,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但在西方,狗却是忠诚的象征,因此,“dog”一词在英语谚语中颇受欢迎。

如:(1)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2)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一旦给人加个坏名声, 他就永远洗不清。

通过比较,学生往往会发现原来“dog”也包含这么多有趣的文化现象,就会更加愿意去学习英语,去发现英语中的“秘密”。

另外,英语谚语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虽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资源来完善课堂,可是有限的课堂时间却使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困惑:内容多了,活动多了,知识面却不一定宽了。笔者认为,谚语对语言点、词汇等方面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如在教授“sea (大海)一词时,教师可在课堂呈现一些与“sea”相关的谚语。

如 :(1) No fishing like fishing in the sea. 捕鱼要到大海。

(2) 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水手。

这些谚语在让学生很好地掌握“sea ”一词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英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与海洋和水运事业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谚语还能让人明白哲理,例如: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4结束语

总之,英语谚语的妙用使得英语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在日常的语法教学中,我们要多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一份认真的思考,找出适合学生实情的更多的学语法新途径,相信我们摸索出来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收到一石二鸟的功效。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谚语;认识

谚语,是语言中最生动、最简洁、最风趣、最富生活气息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谚语的洗炼和深刻是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语言文化发展史中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结果。无论是中国语言文化、俄语语言文化还是其他语言文化,谚语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即社会性、广泛性、生活性、通俗性、简洁性、传递性和教化性等等。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与精神都可以在谚语中找到。”(FrancisBacon)[1]所以,对谚语文化的比较研究和翻译一直是语言研究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但是,谚语作为民族文化传递的使者,如何发挥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标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递与获得的途径很多,如了解目标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以及欣赏目标语国家的电影、电视等文娱节目等等,都是获得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谚语作为语言的精髓部分,是浓缩了的文化。因此,对目标语谚语的学习是迅速获得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文化知识的获得又有助于对目标语谚语的正确理解。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理所当然地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只有理解了目标语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才能理解谚语本身。因而,谚语学习的过程也是文化的传递过程。

所以,在俄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谚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在谚语的定义、性质、概念及特点等方面加强我们对谚语的认识。

1、 谚语的定义

谚语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是语言文库的明珠。谚语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熟语,它是人民群众经验积累的形象而富有意味的概括,所以在内容上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色彩。它是民间流传的言简意赅而又具有训诫意义的箴言,通常包括形象叙述和道德告诫两个部分[2]。谚语的对比对于我们和俄罗斯人的交际、外语学习、掌握汉俄文化差异等方面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谚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固有的睿智、过去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谚语是俄罗斯文化的沉淀,它包括了长时间以来民族的传统和习惯的资产,它具有超越适口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谚语形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3]。

2、 谚语的性质

谚语是俄罗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同词汇一样,它不仅是重要的载蓄手段,而且是积极的交际手段。从语言国情学角度对谚语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俄语及其文化的认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俄语是形态丰富的屈折语,它拥有更为关阔的表达交际结构的自由空间。俄语谚语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是其固有的特点,两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俄语谚语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着俄罗斯民族的缩影,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俄罗斯民族个性这一涉及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核心问题的特征。

从人民群众的智慧这个方面来讲,因为人类共同的特性,各个国家的谚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共同点。在俄罗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巨变的今天,同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加之在世界范围内全球一体化的取向的影响。人类的共同进步,民族之间的差异会缩小,相交的部分会扩大。人类在客观实际中的共性,同样会反映在中俄两国语言负载的文化中。所以中国学生在今后俄语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谚语应该根据其国情来理解和应用。

3、谚语的概念及特点

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短小精悍、寓意精辟、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可是,究竟什么是谚语,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

根据《辞海》中记载,“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苏联百科字典》中对“谚语”是这样定义的:“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结构紧凑,形象生动,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韵律组织形式且带有教育意义的语句”[4]。这两种解释都总结出谚语是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语句,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们可以对谚语下这样一个定义:谚语是劳动人民的创作,是流传久远的具有特定转义性教义的语言简洁、形式固定且有一定韵律的语言。

总之,对谚语中折透出来的语言世界图景进入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中俄民族及其文化内涵。对民族性、动态性的理解和认识是我们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基础。

谚语是俄罗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同词汇一样,它不仅使重要的载蓄手段,而且是积极的交际手段。从语言国情角度对汉俄语进行对比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中俄文化的差异和共性的认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张冬贵,《谚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6卷,2002年6月。

[2]彭在义,俄语成语释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第1页。

[3]陈亦燕,《谚语:管窥他国文化的窗口》,《西安外国语学校学报》,2003年6月第11卷,第2期

[4]吴国华:《文化词汇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Brief Analysis on Deep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roverbs in Teaching Process of Russian

Yu Yi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Jilin 132101)

第4篇

生物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将大纲要求、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教学观念,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生物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但在放手学生实验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从实验中获得新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二、利用习题分析,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初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章的最后一节内容都是讲生物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先是植物,后是动物,再到病毒、细菌和真菌。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不多,于是怎样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并得到思想教育,成了我在教学中主要考虑的问题。以细菌和真菌为例,人类的很多疾病是由此引起的,如足癣病、扁桃体炎、肺炎、肺结核等,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但人类需要的很多食品也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如发面用的酵母、制酱用的霉菌、酿醋用的醋酸杆菌等,甚至许多大型真菌,如香菇、木耳等可以直接作为食品。因此,当我们遇到“如何看待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一类题目时,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即使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三、课堂中渗透谚语、俗语,提高学习兴趣

在民间流传的谚语、俗语不少,虽说谚语、俗语都是短短几个字,但却是古人对现实现象真理性的总结。慢慢地,谚语、俗语走进了我们的教材,也就走进了我们的生物考试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一些谚语和俗语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解答考试中出现与谚语和俗语相关的题目。如学习“骨膜的再生作用”时,教师可以列举经常说的一句俗语“伤筋动骨一百天”;学习“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决定了骨的硬度和弹性”时,列举 “冰上爷俩翻了车,要谁去看骨外科”与“童叟躬身棋边座,长此以往谁背驼”等俗语。以下是我收集总结的一些生物教学中常用到的谚语和俗语,如“十指连心”,告诉我们皮肤的真皮中分布着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让我们明白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学习遗传知识时,我们可列举“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等谚语与俗语;学习生态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时,可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谚语与俗语……但要做到在平时授课中渗透这些知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平时要多总结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授课时准确地应用。

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增多。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使我们的生物教学更有活力,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制作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其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和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又激发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被人为破坏的环境及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现象,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学习“心脏瓣膜”这个难点时,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来演示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才能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在讲解中,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演示慢镜头动画、局部放大和定格图等,既有利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又利于学生的观察思考。总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生动性,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5篇

【摘 要】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千百年来语言艺术的精品,浅显且易于接受。英语教学中谚语不仅能用作素材,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谚语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谚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谚语;初中英语;作用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这道出了谚语的重要价值,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种发达的语言形式,体现着语言艺术的精华。英语中有丰富的谚语,具有言简意赅、音韵和谐、寓意深刻等特点,易于人们所接受。英语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英语谚语,把谚语作为一种素材,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谚语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此展开初步探讨。

一、巩固语言知识

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语音语调不准,是不利于听说的;如果不懂语法,即使掌握的英语单词再多,也无法说出完整的、正确的句子。反之亦然。英语学习中练习语音语调是非常乏味的,但运用谚语能增强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谚语大都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朗读或背诵谚语,能使音标练习变得富有趣味,又能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如练习音标/i/时,可以用Easy come,easy go(得来容易去得快)。练习音标/u:/ 时,可以用Children and fools tell the truth(童言无忌,愚人无假话)。练习音标/p/时,可以用Penny wise,pound foolish(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当前随着教学要求的提高,初中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对初中教师来说这是一大挑战。同时又要注意到初中的英语词汇大都是基本词汇,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基本词汇在谚语中也有大量的体现。因此运用谚语讲授词汇,学生能积累大量的词汇和构词法,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首先谚语有利于学习词义。谚语易于理解和记忆,词汇教学中运用谚语能优化词义学习。如运用谚语Work makes the workman(勤工出巧匠),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work是工作的意思。其次谚语有助于学习构词法。构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牢固掌握构词法。如运用谚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学生能掌握louder是loud的比较级。一提到语法教学,教师会觉得难教,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如果将语法知识融入到谚语中,通过谚语展示出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定语从句时,通过谚语Experience is a school from which one can never graduate(经验无止境),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定语从句中指物时用“which”指代先行词。因此,英语教学中适当插入谚语,不仅能使英语知识讲解更加容易理解,还能促进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但应注意的是,有些英语谚语语法并不规范,教师插入谚语时应精心选择,并且把谚语看作是一个兴趣切入点,不能用谚语全盘代替教学。

二、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际交流,有书面交流和口头交际,这就涉及到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语言信息存储量密切相关,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英语学习中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英语谚语言简意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很适合背诵。如Grasp all,lose a11(贪多必失); 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等。学生如果能坚持背诵谚语,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有量变达到质变,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脱口而出,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谚语对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辅以谚语,要求学生熟记一些谚语,长期下去会掌握大量的谚语,并且教师应灵活指导,使学生由机械的记忆到灵活运用,在写作中插入一些谚语,从而提高作品的档次。如学生写作励志方面的文章时,可以运用谚语如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A boat sailing against the current must forge ahead or it will be driven back(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所以英语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所需的写作技巧外,还要指导学生将谚语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首先写作中引入谚语能增加文章亮点。英语谚语很多都体现了民族的幽默,是英语语言的巨大财富。英语写作时使用一些生动的谚语,能为文章增色。其次大量的积累语言,能让学生触类旁通、仿写、改写、套用等。如Your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一年之计在于春),学生可以仿写Your day’s plan early in the morning(一日之计在于晨)。再如结合谚语There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牛奶已洒,哭也没用),可以改写出There is no use persuading him to give up smoking.这样学生通过仿写、改写等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由此可见,英语谚语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了解西方文化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英语谚语也是如此,它是英美等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征。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了解西方文化,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从古至今,英国人的生活与海洋密切相关,所以英语中有很多反映海洋文化的谚语如The sea refuses no river(大海有能容之量)等,同时,谚语也是日常生活经验的结晶。英语中的谚语有着悠久的历史,除了民间谚语外,还有来自《圣经》和名人作品的,这是英语谚语的主要来源。如有名的谚语Forbidden fruit is the sweetest,出自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出自培根的《论读书》。同时由于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这必会反映到谚语中,使谚语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在他们眼里“西风”就是春天要来了,这在雪莱的《西风颂》中有体现;而在中华文化中,西方意味着严寒,东风才是春天的前奏。在英语中dog既可以用作中性,也可以用作贬义,还可以表示亲切的关系。英美文化中,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与狗有关的谚语大都没有贬义,人们还喜欢用狗的行为比喻人的行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时来运转),I am a lucky dog(我是一个幸运儿)等。但在中华文化中,与狗有关的多带有贬义,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英美国家信仰基督教,耶稣被认为是拯救者,而在中华文化中,佛教、道教、儒教等盛行,它们信奉善恶相报,所以有“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说法。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有着具体的差异,通过学习谚语,能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阻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从而为应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品德修养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积极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英语谚语中有很多思想向上、勉励性较强的谚语,能从中引申出深刻的生活哲理。它有着深刻的含义,能起启发和教育作用;它教育人们不懈追求,艰苦奋斗,珍惜时间,保持健康等。教学中恰当插入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叙述良好的思想品质。如励志的有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A young idler,an old beggar(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等。催人上进的有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Genius is nothing but labor and diligence(天才不过是勤奋而已)等。让人珍惜光阴的有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等。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插入这些幽默、思想正确、激励性强的谚语,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矫正不健康的心理,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运用谚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如学生犯错时,教师可以用Experience must be bought(吃一堑长一智);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可以用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来引导。平时可以鼓励学生把喜欢的谚语抄在笔记本上或者贴在课桌旁作为座右铭,用谚语不断的勉励自己,如有的学生以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学生在这些积极、健康的谚语引导下,心理能得以健康发展,品德修养也慢慢提高了。

总之,谚语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教学中应巧用谚语,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志强.论谚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

第6篇

【关键词】英语谚语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02-02

一 引言

何谓谚语呢?谚语是一种民间自主创造、广为流传、简洁明了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内容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具有固定格式,寓意深刻的民间用语。

学习英语不可能不接触谚语,但是英语谚语是长期的文化和生活的沉淀,特别是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大大增加了我们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理解谚语本身的意思及其涵盖的民族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这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人尝试从影响谚语翻译的因素入手,通过比较,对谚语的翻译做一些探索。

二 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制约了今天的谚语翻译,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把握翻译的要领与文化内涵,通过英语语言国的生存环境、天气气候、历史原因、等全方位考虑,正确理解谚语自身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1.生存环境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环境息息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气候适宜。英吉利海峡是欧洲不少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入口,这使得它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从而也造就了英国繁荣的航海业和渔业,雄霸世界几个世纪。因此留下了很多与航海业和渔业有关的谚语。

例如:(1)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起风时就要扬起风帆出海。(喻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2)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 大鱼吃小鱼。(喻弱肉强食,自然淘汰。)

2.天气气候

英伦三岛远离欧洲大陆,地处大西洋之中,属于海洋性气候,湿气终年都比较大,容易形成雾。英国以多雾著称,首都伦敦更是被称为“雾都”,可见雾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在一天当中也常常忽雨忽晴,经常会看到在晴朗的早上有人带着雨伞出门,所以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性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正因如此,在英语中,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也比比皆是。

例如:(1)April weather,rain and shine both together. 一边日出一边雨,晴雨无常四月天。(2)All the months in the year curse a fair February. 二月天气好,全年气候糟。

3.历史原因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众所周知,古英语和中古英语,就其语言的结构和运用来说都与现代的英语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变化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变化,旧的语言不断消亡,新的语言不断更新。今天我们再回头看去,谚语的发展与变化就如同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清楚地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就需要考虑其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才能正确理解谚语的含义。

公元前43年凯撒大帝征服英伦三岛,罗马人统治不列颠人,同时也将当时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传入,公元410年罗马帝国自英国撤离,罗马的占领和统治达400年之久,罗马文化对英国的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今天的英语语言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历史的痕迹,在谚语中就有这样的表达。

例如:(1)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喻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2)while Rome is burning.大难临头依然寻欢作乐。(喻对大事漠不关心。)

这两条谚语反映了语言文化的长期同化作用,反映出罗马帝国对英语发展的深刻影响。

4.

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英国人的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基督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英国国教为基督教新教,虽然英国人口中也有许多天主教徒,但众所周知的基督教分支追随者——基督教新教徒却占据了英国大部分人口。因此,英语谚语中带有基督教色彩的不在少数。

例如:If man proposes evil,God disposes of it. 上帝会阻止想要为恶的人(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尽人事,听天命。)

在西方国家,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因而上帝god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

例如:(1)God helps them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喻自助者,天助之。)(2)Pay to Caesar what belongs to Caesar and God what belongs to God. 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恺撒。(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做好自己的事。)

在英语谚语翻译中,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因素值得认真思索外,翻译者还要考虑古代的寓言和神话、文学、艺术、体育等因素同样也会影响我们对英语谚语的翻译和理解。

三 结束语

英语谚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是英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翻译时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以上种种因素,巧妙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准确表达谚语,就能全面地理解谚语的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也离不开教育活动,任何时候,教育与生产劳动都是相伴而行的。彝族谚语与彝族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它是新颖独特的教育认知形式,作为生产劳动和知识教育的纽带之一,对彝族人的精神生活和生产劳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彝族谚语的形式和教育意义及作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让人们体悟彝族教育思想的精华,丰富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世界,增强对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形成彝族科学的教育思想,促使彝族教育更加诗意化。

关键词:彝族谚语 形式 教育意义 作用

中图分类号:H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90-01

谚语是人们从社会劳动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精髓,也是人们思想、文化、生活的提炼。彝族人民以自己勤劳勇敢、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精炼而生动的谚语。这是诺苏(音译词,意为彝族)优秀的文化结晶和宝贵的经验,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彝族尔比(尔比为音译词,有谚语、格言之意)是彝族人传授生产生活常识、教育劝诫子孙、启迪思想、增长智慧的知识。它采用彝族独特的五言或七言诗体,句式整齐,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铿锵,旋律和谐,富有诗韵,通俗易懂,易记易诵,因而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多采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包括了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经济等方面,蕴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功能。

千百年来,彝族尔比主要以口头的方式在彝族民间广泛流传,是深受彝族人民喜爱的口头文学,它与彝族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对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思想作用、风俗习俗等影响极深,特别是对彝族人民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彝族谚语给彝族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彝族教育给彝族谚语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

彝族谚语使人明智,有助于彝族人民的智育发展。彝族谚语蕴含的哲理与哲学的精髓有异曲同工之处。哲理类谚语主要通过观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哲理性强,寓义深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劝诫人们要善观察、找规律、勤思考、强实践、重学习,而不要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愚蠢行事。如有谚语:“强牛捉其鼻,壮马捉其耳”,此谚语体现了彝族人做事情善于总结经验,使用巧力,把握关键,告知人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春来夏去的是山上的布谷,死而复生的是路旁的青草”,指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且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有其特殊性。此谚告诫人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和处理事情。“马肠鸡肠不能硬拉为一样长,长裤短裤不能硬拉为一样长”,告知事物有客观性和差异性,劝诫人们不要违背事物的本质办事情。“骏马快慢看速度,猎狗好坏看嗅觉”比喻观察事物要观其关键要害,提纲挈领。“不垒垄不种稻,不平坎不播荞”,比喻办事情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凭借对大自然现象和动物行为的观察,彝人不断积累物候知识,较好的适应自然,安稳地生产生活。如“青蛙蒙格有大雨”( 蒙格是彝语,是集会之意),“山雨欲来风满楼,洪水欲来浪涛涌”。教育人们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从小抓学习,认真用功读书。如“甜水喝不够,知识学不完”,“幼时不勤奋,长大无技术;幼时不读书,长大无知识;幼时不读书,成人无才智”。

彝族谚语使人知理,有助于彝族人民的德育发展。品德类谚语主要通过悉心观察农时、农事和日常生活,告诫人们要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以德为先,“知”“行”结合,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教育人们用正确的观点处事做人。它对社会各阶层的日常行为都做出了严格的规范。提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如“谩骂伤邻居,诽谤伤朋友”,“要学蜜蜂齐采花,莫学蜘蛛各织网”,“夫妻和睦,才能五谷丰登;宗族团结,才能人丁兴旺”;主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如“不耕作就没有吃的,不节约就攒不起钱”,“拆则如草失,积则成大堆”;劝诫人要讲诚信,反对虚伪轻浮。如“人因吹牛而失信,马因仰头而失蹄”,“做生意讲诚信,做事情讲原则”;提出人人平等的思想,生活中,要平等待人,如“莫高看布谷,布谷是鸟,莫轻视云雀,云雀也是鸟”;教育人们为人要光明磊落,恶事莫为,如“作恶多端则自绝后路,是非过多则自食其果”。对君臣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长幼关系和等级关系做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婚育方面的教育也显得特别重要。如有谚语:“娶妻取德不取貌”,并坚决反对近亲结婚和早婚早育,明确指出“三代血亲,儿孙丑如猴”、“嫩山堪结果损枝叶,美少女早产伤姿容”。同时,还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思想,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阿布采洛獐子牛羊一起牧,俄鲁书辜鸿雁鸡鹅一起养,嘉斯乌拖彝人汉人一起住”(阿布采洛、俄鲁书辜、嘉斯乌拖均为地名)。

彝族谚语使人感美,有助于彝族人民的美育发展。蕴含审美情感的谚语主要结合艺术形式和美感,对人们进行美的教育,促进人们净化语言,规范行为,美化环境,洗涤心灵,拓宽知识面,丰富思想,使人们受到教育。彝族谚语注重环境美,如:“山与山靠白云相连,坝与坝靠绿水相依”;体现语言美,如“头帕似鹰展翅,袖边似花飘扬,裙摆似彩带飞舞”,“金杯如流星,银杯如蝶飞”; 彝族谚语追求行为美,如“梳妆打扮则美丽,窗明几净则卫生”,“谩骂伤邻居,诽谤伤朋友”; 彝族谚语崇尚心灵美,向善,求和,追远。如“父子相残,犹如竹火烧竹笋;祖孙相残,犹如荞饼拌荞苗”,此谚语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意,告诫人们应向善以和为贵,和睦共处;“有本事则造福于民,无本事也莫加祸于民”,劝诫人们要有远大志向,强本领,为民谋福祉;“山美靠谷撑,树美靠崖撑,妻美靠夫撑”,教育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相互扶持。

彝族谚语不但具有完整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在美。富有教育意义的彝族谚语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蕴含着深邃的教育哲理,闪耀着理性的教育光辉。它是彝族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是新颖独特的教育认知形式。对彝族谚语的解读是对彝族教育历史的再度认识,或者说是对教育先驱者实践经验的再度传承。通过学习彝族谚语,让人们体悟彝族教育思想的精华,丰富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世界,增强对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形成彝族科学的教育思想,促使彝族教育更加诗意化。

第8篇

【关键词】基础英语 语言游戏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084-02

一 导言

基础英语是一门英语专业综合性语言训练课程,承担本科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任务,涵盖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教学,课程任务繁重。如教师不精心设计,课堂就可能变得枯燥无味。为使基础英语课堂活泼生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可运用幽默语言,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语言游戏。

Cook指出,语言游戏包括模仿和重复,以及那些喜欢“围绕形式而不是意义的语言行为”。实际上,把新学的、较为生疏的语言运用于生活情境中本身是游戏性很强的尝试。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往往在传统课堂的沉重气氛和考试压力等因素中隐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挖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基础英语课堂而言,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一些语言小游戏。

二 语言游戏在基础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词汇游戏

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程度影响其词汇的记忆和运用水平,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感受。游戏的趣味因素可使词汇更容易记忆,而且竞争因素往往能激发学生(甚至是最不活跃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词汇游戏是英语课堂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宗旨是在欢快而紧张的气氛中使学生激活大脑中的词汇存储并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新词汇。举《新编大学英语2》第6单元Food的热身环节为例。这个环节可以考虑利用分组进行词汇比赛。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在3~5分钟之内分别负责回忆或查找与Vegetable、Fruits、Meat、Cereal、Drink相关的词汇。教师在黑板上划分五个板块,要求每组代表把组员找到的词汇写到黑板上。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奖和总结,把较生疏的词标出来要求学生熟记。这种方式比起教师直接把词汇告诉学生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学生通过回忆、查词典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对词汇的记忆更深刻。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趣味丰富的语言学习游戏。如在叙述性文章的学习中就可以设计分组角色扮演活动。各小组成员根据叙述文的背景、人物角色、情节等来设计对话和戏份,通过合作完成小剧本写作、角色分工、对戏等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一些课文本来已有对话,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增设对话、动作、情节等。如《新编大学英语2》Gift of Life这篇文章,里面虽然有一定的对话,但是还是有很大的戏份拓展空间。如设计救援医生和孤儿院孩子的对话来增加故事悬念,增加独白来展示小主人公Heng从犹豫到决定救人再到面临“死亡”的心理变化过程等。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象力,锻炼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既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自身能力。

3.我演你猜

我演你猜也是基础英语课堂中可操作的游戏。我演你猜游戏的完成既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上肢体语言,又要求其发挥paraphrase的技能。由于该游戏需要学生之间默契配合,在游戏之前让学生先找好Partner比较利于游戏的顺利完成。以Body Language这一主题为例。首先,教师展示和Body Language相关的词组,让学生熟记。比如:Wrinkle one’s nose、Raise one’s eyebrows、Clench one’s teeth、Stick one’s tongue、Shrug one’s shoulder、Lick one’s lips等和肢体语言相关的词组。然后给学生时间和Partner交流或练习。之后,请2~3对学生上台游戏。学生A站在面朝屏幕的位置,根据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的词,用表演或Paraphrase的方式对其进行解释(学生不能直接说屏幕上的词)。学生B站在背对屏幕的位置,根据搭档的提示猜词。Act and Guess游戏集表演和英语技能于一体,表演者紧张幽默,旁观者轻松欢快,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的理念。

4.猜谜游戏

猜谜游戏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游戏,集智测性、娱乐性于一身,深受学生喜爱。猜谜游戏在英语课堂各个环节都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如果用一个和主题相关的谜语导入,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猜谜游戏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结尾时运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新编大学英语2》第6单元主题是Food,单元结尾时学生已掌握了很多和食物相关的词汇,这时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和食物相关的谜语让学生猜。如该单元Further Development举的谜语:(1)What food is never alone?(pear)(2)What room can people not live in?(mushroom)(3)What do you call a chicken running down the road?(Fast Food)。

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准备一些谜语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猜,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猜谜形式丰富多样,有分组竞猜、个人抢答、抛球点人等,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形式,也可以混合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灵活选择。

第9篇

关键词:英语谚语 修辞特点 翻译方法

一、引言

有人说“泉水最清,谚语最精”,这应该是用谚语给谚语下的最好的定义,同时,这句话也揭示出谚语的本质特点:语言精确简炼、鲜明生动、意义深长、富于哲理,记载了一个民族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和信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闪烁于语言中的璀璨明珠。英语谚语因其言简意赅、哲理深邃且音韵铿锵而广泛应用于英国各个时期文学作品中,深受读者青睐。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英国鸿儒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1-1616),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等文学巨匠均应用谚语以点缀其文学作品,使其中主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翁给主角哈姆雷特写了一句著名的台词――“Know a hawk from a handsaw”,让他告诉别人,自己还有起码的辨别能力。今天,这句台词已成为谚语。英国作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天赋和智慧精神都是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Geniu,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纵观英语常用谚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包含着很多的修辞格。本文对英语谚语中所涉及的修辞格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二、修辞特点

英语谚语中所用的修辞格是多种多样的,有明喻、暗喻、拟人、拟物、对偶、重复、押韵、夸张、排比、对照、双关等。这些修辞格在英语谚语中起到了言简意赅、鲜明生动的作用。下面就英语谚语中所涉及的修辞格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提高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审美能力。

1. 明喻(Simile)

英语明喻就是将两个物象相似之处直接比喻,常使用as、like、alike、as if、as though、as similar to、to bear a resemblance to等比喻词搭起本体(被比喻对象)和喻体(比喻对象)之间的桥梁,从而勾画生动的形象,使深奥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如:

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like a rose without scent.美而无德犹如花无香味。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2. 暗喻(Metaphor)

暗喻亦称“隐喻”,它同明喻一样,也是在两个不同类别的对象之间进行比喻,它和明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用比喻词,而干脆把两者说成是一致,即:A is B。它能巧妙地通过人的熟悉的形象、特征、动作、哲理去暗示人们尚不熟悉或不易把握的对象。如:

Unpleasant advice is a good medicine. 忠言逆耳利于行。

A teacher for a day is a father for a lifetime.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拟人(Personification)

谚语常用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生命特征,更加形象地表达出生活的哲理。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

Money talks金钱万能。

4.拟物(Zoosemy)

同拟人相反,拟物是把人当成物来描写,包括描写成动物、植物、无生命物、抽象概念等。如:

A cheerful wife is the joy of life. 快乐的妻子是生活的乐事。

A man dies the way a lamp goes out. 人死如灯灭。

5.对偶(Antithesis)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近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格整齐、匀称,既增加逻辑性又能通过反衬对照,把深邃的哲理说得明白动听,起到讥讽、警示、幽默的修辞效果。

First think,then speak..三思而后行。

No pains,no gains.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6.重复(Repetition)

重复也叫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思想、突出某种感情,对重点词、重要概念进行重复,引起读者注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某种效果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重复,能起到加强语气,提高音韵的效果。重复有句首重复、句尾重复、首尾重复和间隔重复等。

Merry meet,merry part. 好聚好散。(句首重复)

He that knows nothing,doubts nothing. 无知即无疑。(句尾重复)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首尾重复)

Never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麻烦没来找你,别去自找麻烦。(间隔重复)

7.押韵(Rhyming)

押韵就是重复相同的读音或字母进行押韵的修辞手法。很多谚语之所以令人过目不忘,大多是因为使用了押韵而使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谐又有美感。押韵有:

(1)头韵(Alliteration):即两个或更多的词以相同的辅音字母或读音开头构成头韵。头韵不仅是语言装饰,而且是制造各种音响效果的手段。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Love me little,love me long. 不求爱很多,但求爱长久。

(2)尾韵(Consonace):即是在末尾重复相同的字母或读音构成的押韵。

He that mischief hatches,mischief catches. 害人者,终害已。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8.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在数量、形式或程度上加以渲染以增强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能渲染深刻的感情,使语言引起无尽的遐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A thousand years cannot repair a moment’s loss of honor. 一失足成千古恨。

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 爱情威力大,能叫地球翻。

9.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以语法结构对称来突出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段。使用排比是为了反复强调句子意思或为了平衡句子结构。

Kind hearts are the gardens;kind thoughts are the roots;kind words are the flowers;kind deeds are fruits. 善良的心灵是花园;高尚的思想是根茎;文明的语言是花朵;美好的行为是果实。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 Jack a mere boy. 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尽玩耍,不学习,聪明的孩子没出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0. 对照(Contrast)

对照是突出差别的一种修辞手段,即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说,通过匀称工整的对应结构形成巧妙的对仗,以便更鲜明、更透彻、更全面地说明问题。

Think today and speak tomorrow. 今天想想,明天再说

Pride hurts,modesty benefits. 满招损,谦受益。

11. 双关(Pun)

双关是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等现象使词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含义的一种修辞格。它能使语言活泼生动或借题发挥,创造一种滑稽幽默的效果。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等。

(1)语义双关(Homograph):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构成双关。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we shall hang separately.如果我们不紧紧的团结在一起,那就会被一个个地绞死。

Measure yourself by your own foot.

用自己的脚来量自己。(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这里的foot有两层含义:脚或英尺,构成语义双关。)

(2)谐音双关(Homophone):谐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构成的双关。

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今天为你祈祷,明天对你敲诈。

Rue and thyme grow both in one garden. 芸香和麝香长在同一个园子里。(悔恨与日俱增)

(这里thyme与time发音相同,构成谐音双关)

三、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也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翻译时除了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策略、民族心理和美感情趣等,切忌简单处理,生搬硬套,妄加删改,添油加醋。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在翻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对英语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以期对英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翻译时保留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翻译,既可保持原文的内容,又可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丰富译文语言。如: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Money could not buy happiness. 金钱买不到幸福。

2. 直译加解释法

部分英语谚语直译出来,会使我国读者很难完全理解其寓意,如改用意译法,又无法保存原有的形象和风格,这时可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来翻译。用这种方法来翻译,不仅能使读者见到其原有意义、形象和风格,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尽管译文有些嗦,但却能显示英语谚语的本色。如:

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老狗学不出好把戏。(老顽固不能学事物)

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thorn.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有乐必有苦)

3. 直译联想法

由于英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各自的某些谚语含义或比喻意义基本相同,但表达方式差异很大。这样的谚语采用此法,可以直译英语原文却得出汉语读者能联想到的熟悉的习语。如:

Bad workman often blame their tools. 拙匠常怪工具差。(联想:不会撑船怪河弯)

He who laughs at crooked men should need walk very straight. 笑别人驼背的人得自己首先把身子挺直。(联想:已不正不正人)

4.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翻译时由于受英语文化差异的局限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和主要功能相似的方法。如: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5.对联增词法

汉语中以对联形式构成的谚语很多,往往上联说的是形象,下联说的是意义。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某些英语谚语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用少量汉语将其含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采用对联加字的手段处理,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

Wit bought is better than wit taught.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A lazy youth,a lous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代换法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如表动物的词),但其文化内涵和交际意义是一样或相似的。为了不使译文较原文逊色,在翻译时可运用替换原喻体的方法,做到殊途同归。如: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7.重复法

重复法是在翻译时适当重复原文中出现过的词或短语,目的是使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或者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气,强调某些突出的内容,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通常,英文往往为了行文简洁,常借助代词、省略法或变换词类等方法而尽量避免重复。相反,重复在汉语中却用得很多。在很多场合中,汉语的某些词语不仅需要重复,而且也只有重复这些词语,语义才能明确,语势才能增强,表达才能生动。因此,翻译时,不仅英语本身含有重复,译文同样需要使用重复译法。否则就使译文思路不清或表达效果欠佳,甚至偏离原意或背离英汉两种语言特有的表达规范。重复法有:

(1)“多枝共干”结构中的重复:

Beauty istruth,truth beauty.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2)重复代词所替代的名词:

Knowledge is a treasure,but practice is the key to it.知识是一座宝库,实践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3)重复强调型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

(4)重复同义词语:

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 有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

四、结束语

英语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谚语久积其间,流传后世。之所以能经久传诵,不仅在于它们能使人明理,润人心田,诲人向上,催人奋进,还在于它们在遣词、构句、表形、炼意上风格独特,读诵后令人深受感染,如受洗礼。对英语学习者而言,研究英语谚语能使人增强语感,熏陶心灵。可以说,掌握英语谚语不仅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同时也可以把握英语发展的历史脉搏。由于英语谚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学习时要掌握其含载的文化内涵和修辞特点。翻译时尽量避免简单处理,死译硬译,而是要掌握技巧和策略,最大限度地体现译文形式和原文的最佳融合,以求“形似”和“神似”,从而更好地把英译谚语的魅力和包含的美学价值体现出来,以便更好地促进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雪.英汉汉英佳句赏析[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2]朱先穆,朱胜超.英语名言佳句[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第10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应用

著名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就是教育”的著名理念,这是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新课改的深入给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取了很好的成效。因此,在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概述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只有放在现实生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和作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主要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现代高中化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等方面都跟化学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化学教师的引导把化学知识放入生活的海洋中去验证、去理解,体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个案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与经验。

理论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与经验,在生活中会发现一些蕴含着化学知识的现象,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思考,找出这些现象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化学知识,还要在化学知识学习中找出生活的影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化学知识的前提下去认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认真的探究与思考。

个案分析:在学习关于“臭氧的性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高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下了一场雷阵雨之后,我们呼吸到的空气是非常清新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雨水能够洗去空气中的灰尘,使空气得到了有效的净化。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臭氧的作用,通过雷电作用,部分氧气转化为了臭氧,而臭氧不只是有消毒与杀菌的作用,还能净化空气。这就是我们在雷雨天气后感到空气特别清新的化学方面的解释。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理论分析: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包括科技信息等在内的很多信息跟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在化学知识中检验这些信息,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学习的新鲜感,还能提高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个案分析:先给学生展示一张铝锅的说明书,可以看出使用说明上明确表明了在铝锅中不能盛放那些含有酸性与碱性的食品。然,也不要盛放那些腌制的东西。说明书上还说,在铝锅遇到相对难以清除的污渍的时候,要先用温水浸泡大约2小时左右,再选择软毛刷清晰顽固污渍,坚决不能选择钢丝球。把这个说明书介绍完之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可以给学生提示用“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学生提出“铝能够跟酸、碱产生化学反应”。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用化学角度去思考信息点,从而养成化学思维方式。

3.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生活谚语。

生活谚语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同时还对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有些谚语中蕴含着化学知识与原理。所以,可以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引入一些谚语,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离生活很近,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精神。

个案分析:在农村有个流传很广的谚语就是“雷电发庄稼”,或许很多农村学生熟悉这个谚语,城市学生不熟悉,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引导学生去分析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空气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氮”,通过氮与雷电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出现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物质,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氮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明确氮元素的性质。

此外,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对教材中生活元素的充分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探寻各种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对这些主题进行认真的提炼,让学生进行拓展与二次延伸,通过教材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重金属回收相关的调查报告,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任务与调查设计,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化学知识点。

三、将高中化学课堂“延伸”接触生活,培养创新思维

生活其实就是学习的一个课堂平台。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创设情景,延伸学生联想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启迪他们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一旦学生利用上所学的知识,他们的求知欲就会被无限激发,有更强烈的跃跃欲试之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课堂的延伸、学生知识思维的激活、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尤其这个时候,老师千万不能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应该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脑,挖掘他们不同的潜在能力。要积极鼓动他们亲自实验、揣摩、推理、创新等,放手地让学生研究。

由此可知,让学生主动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且是有创新性、建设性地运用。生活化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生活实践活动与材料,接近现实生活,模拟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慢慢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各类简单问题,同时学生也能温故思考课堂所教的化学实际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让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消除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仅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缺陷,最大程度地激活化学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把整个教学任务的要求标准转化成学生内在实际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们真正地在生活里学习化学、享受化学、享受生活,全方位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个案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的时候,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点,提高学生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经[J].化学教育,2015( 4) .

第11篇

关键词:日语谚语 分类 合译 分译

培根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以从这个民族的谚语中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着本民族喜闻乐道的谚语,日本民族也不例外。日语谚语与中华谚语一样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形式言简意赅、脍炙人口,是日本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日本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活动实践中所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判断和实践的真理。我国武占坤教授曾在《中华谚谣研究》一书中的序言写道:“谚语是造化之神的双手,是智慧之神的双目,是民间用语美神头上的花环,是民族乡土文化天幕上的星斗。谚语是人民大众根据自己长期生活的经验创造出来,并经过千万人的传诵、锤炼、加工完善而流传于世的。谚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谚语。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谚语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也使得两种语言的谚语对译较其他文学形式显得更难一些。要把语言凝炼、富于表现力的汉语谚语译为符合日本民族表达习惯的日本谚语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汉语谚语的潜在含义,另外要选用最能贴切地表现汉语意义的日本谚语。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汉语谚语及日本谚语表现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从而使译文更加妥当。

一、谚语的特征与内涵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尽管日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日汉谚语有着一些相同的语言特征。“昔から人々ので言いならわされた,刺・教・知・趣などをもったな言”(《三省堂スパ大辞林》)。日本人们对谚语解释多种多样,但大体上都离不开“短句”、“精炼”、“流传”。中日两国人民都借助象征性的形象,大部分的谚语都有相当整齐的结构和和谐的押韵。谚语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性

谚语大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从他们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渐渐发现一些规律,习得了一些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日积月累,便产生了谚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发现这些谚语在其他方面也适用,他们就把这些谚语应用到情景相似的场合中,而这些谚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所以,谚语都带有浓厚的口语性。

2.民族特色

谚语来源于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逼真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谚语。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不同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不同的说法。中日谚语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经济环境和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故此,中日谚语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3.修饰性

古人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性。中日谚语广泛而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来表情达意,像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押韵以及借代等。

二、日汉谚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谚语句中指代为两国人民所共同认知的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大多数日本谚语是日本民族所特有的,但也有一部分谚语是中国谚语的复制品。如下:

百闻不如一见――百は一に如かず;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より出でてより青し;

入乡随俗――に入ってはにえ;

学而不思则罔――学びて思わざればちくらし。

以上这些基本上是按其字面结构,对译为日语的。句中所用的指代是为两国人民所共同认知的事物及比喻,只是在语法结构上稍作改动,便可为日本人民所使用。也可以说,这部分汉语谚语是日语中所没有的,因此用直译便可。

2.中日两国的谚语各不相同,但其含义相同

一星半点――爪の垢ほど,表示东西非常少。中文是用“星”和“点”表示量少;而日本则用“指甲里的污垢”来表示量少。日语的“爪”是“指甲”之意。与“わずか”、“ほんの少し”同一个意思。

画蛇添足――月夜に提灯,表示做些没有意义、甚至不该做的多余事情。中文说:画蛇加了腿,日本说:有月亮的夜晚打着灯笼走。

丢了西瓜拣芝麻――火事の後の拾い,说明:由于日本的屋舍过去多是木材、竹子、纸、草等植物为材料,这样的房屋很适合于潮湿的日本气候。但是火灾特别多,所以用火灾的损失来告戒人的谚语就很多。由于不注意而失火,损失了大量财物,事后,再在灭火后的瓦砾里拣钉子。表示对“失大拣小”的告戒。和中国的丢了西瓜拣芝麻出于一个道理。

3.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中日两民族谚语的影响

思维方式也属文化范畴。文化的基本特征受制于自然环境,但也离不开内部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任何文化结构、文化发展的内因是其内部各层面、各要素保持着动态联系。文化发展的外因是与外界环境及其民族文化体系也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一个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并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演变过程,这样形成了广义的文化环境,可以说自然的一般状态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原动力。物质决定意识,这种客观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思维方式也各异。比较一下中日两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说,中国人习惯于从宏观上、整体上看待事物,注重抽象、概括能力的应用,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环境。重辩证思维、重意合。表现在语言上,汉语常用大量涵义概括指代笼统的抽象名词去说明事物,阐述道理。而日本人重形合,注重即物性、直观性、实用性,对具体事物较为关心。常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思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受思维支配。中日两民族文化背景的这种差异,在谚语中也可明显看出。对于相同意义的谚语两国人民所用的比喻、指代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民族色彩。因此,在进行谚语翻译时,就应充分把握这一点。下面举出一些实例说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谚语中的体现。

例,好看不如好吃――花より团子。

华与实相对,汉语是从宏观上把握,从道理上理解事物,告诫人们要放弃虚幻的,追求实在的。而日语举出具体事例,用花与糯米团作对比,告诫人们实用比观赏更重要。

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崔百まで踊り忘れず。

人的性格既已形成,终生难改。也指人的天赋、本性极难转变。比改变山河还要难。要表达这层意义,日语用麻雀不论到何时也忘不了跳跃。即跳跃是麻雀的一种本能,本性。汉语从大的方面来泛指,日语用麻雀特指。

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テンの、なるバリ。

十里、百里不是具体指距离,而是一种泛指。风、俗是指生活习惯及习俗。某个地方的风俗是这一地区文化的表现,它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汉语用泛指的形式,概括地表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习俗。日语用地方和物品进行具体指代,地方变了物品也会随之改变。

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のも信心から。

金石:指坚硬之物。汉语意思是诚心诚意足以打动万物。出自汉代刘向《初刻拍案惊奇》卷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只要有信心,有毅力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一切困难都能够克服,最终赢得胜利。而日语谚语中的“”即沙丁鱼,日本四面环海,鱼的种类有许多。沙丁鱼生活在深海的上层,一般用来做罐头。举出沙丁鱼这种常见的、很平凡的鱼类,形象地说明即使是平凡的人,只要有追求、有信心,也一定会有成就。

三、日汉互译中的谚语分译与合译

千百年来,日本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影响,日本人民跟中国人民一样在生活中创造了大量言简意赅、生动通俗的谚语,其中有些谚语所使用的形象以及所蕴含的意思与汉语谚语极为相似或相近,或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引用中华谚语,这就为日语谚语的翻译提供了许多方便,简单地说可以直接互相对译。另外,由于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存在着有些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各异,地理环境悬殊,生活习惯不一样等原因,故在许多谚语中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也存在着不同的现象,从而给日语谚语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笔者下面讲述三种翻译来阐述日汉互译中谚语的分译与合译。

1.合译还原法

还原,即把日语谚语还原为原来的汉语谚语。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谚语自身来源于汉语谚语,并且在转化为日语谚语之后在原有的意义上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就是在内容上与原有的汉语谚语基本相同,相对应的词句。继上面的例子:

百闻不如一见――百は一に如かず;

入乡随俗――に入ってはにえ;

学而不思则罔――学びて思わざればちくらし。

以上三例,显然,在转化为日语谚语之后由于受到日语语法结构的影响在词序上发生了变化,或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但在其意义上仍然与汉语的原意保持一致。因此,对于这类谚语的翻译使用合译还原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会较以其他方法方便得多。

2.合译顺译法

所谓顺译,就是在原文词义、语序和思路的引导下,借水行舟进行翻译。“顺译的特点是原文与译语之间在词义、句子结构和思维方式上有很多相同、相近或相通之处,不需要作大的调整就能够顺流而下进行双语同步的语际转换。”当然,这种翻译方法并不是指简单地照葫芦画瓢的形式,而是必须遵循在原文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翻译并达到传意的目的。也就是顺译一方面要完全或基本保留原语的外形,另一方面又圆满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例如:

求教一时耻,塞听一世羞――くは一のかぬは一生の;

浅川须作深水渡――浅い川も深く渡れ;

大海之水,汇于一滴――大海の水も一滴より。

从以上三例中不难看出,这类谚语虽源出于日本,但在思维、语言表达与结构方式上与汉语极为相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顺译翻译方法就能够基本上保留原文的核心词汇和句型结构,要结合上下文来翻译,而且在译意上与原文基本一致,即保持了原文的形意与风格。

3.分译中有合译,合译中有分译、意译

(1)借意注释法

借意是译借的内容之一,译借是指翻译中的借用。借用包括借意、借形和借音。借意就是指在原语有、译语无对应的词句情况下借用原语的词义或借用译语中与原语意思相应的词句来进行翻译。并且在借译原语时尽可能加以注释。例如: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好心有好报――情けは人のならず;

离家一步,七敌挡路;出门万事难――敷居を跨げば七人のあ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触らぬ神に祟りなし;

有志者事竟成――の想いも天にる;

前两例就是借用原文的词义来进行翻译(分译)并在译文后面加以注释。后两例就是在理解原文涵义的基础上借用汉语中同等的意思的谚语来进行表达(合译)。原因是这一类型的谚语在汉语文化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表达形式或类似典故。

(2)形象比喻法

当日语谚语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应的谚语或相关的含义时,可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例如:

名门不如富户――家の高いより床の高いがよい;

月下老不如财神好――出の神より比寿の;

谎近盗,骗近贼――嘘つきは泥棒の始まり。

这类谚语在日语谚语中一般也是以比喻的手法出现,由于文化思想的差异与汉语的表达形式往往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可根据原文的含义来进行类似的比喻。但不能言过其词,过于夸张,应适可而止。这类谚语就是分译中有合译,合译中有分译的表现。

(3)普通词译法

有些日语谚语,既没有对应的汉语谚语,又不能用借意或形象比喻法来译出,或找不到满意的等值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普通词译法来进行翻译。并且,它的原则是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与不引起错误联想和误解的前提下来保留日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所翻译的文字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例如:

对症下药,适度见效――医者のも匙加;

大霜之后必有雨――大霜の明後日は雨;

南风转北风,翌日天必晴――午前南午後北なら明日は晴れ。

这类是以白话形式翻译,是分译之后进行合译。日语谚语翻译不仅要简洁明了,而且要准确符合原文的涵义。既不能与内容背道而驰也不能画蛇添足,应精益求精、恰到好处,达到“信、达、雅”的目的。

总之,谚语的对译是有规律可循的,分译中有合译,合译中有分译,谚语是与民族语言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谚语以其短小的句式,显示出语言的精炼,深刻的寓意又充满哲理,形象的比喻更显出浓厚的民族色彩。汉语历史悠久,谚语十分丰富。在把中国谚语译为日语的同时,也要使用日本民族所特有的比喻、借代,使译文体现日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习俗,符合日语的表达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情感、色调、风格。特别是在谚语中体现中日两国不同文化背景时,如何使译文尽可能保存原文风格,而不因中日两国的语言质的差异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这将是谚语翻译中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冬玲.从汉日谚语翻译看中日文化差异.山西大学,2008.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谚语;修辞手法;翻译

英语谚语句式灵活多变,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所以在人群中流传度很高,而且它蕴含了丰富的词汇,各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又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却又耐人寻味,可以说谚语是瑰丽的语言的宝库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一个民族的谚语,蕴含着该民族的人们在其漫长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酸甜苦辣,也浸透着他们的劳动汗水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跨国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日新月异的21世纪,研究英语谚语,品味英语谚语中所浸含的精神营养,学习英语谚语、掌握英语谚语的用法并使之服务于与西方人的融洽交往,是十分必要是。并且在学习谚语的过程中,既可以找到西方人的历史踪迹,也可以领略到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对人间百态的观察以及对事物哲理的精辟总结。

1.英语谚语的修辞

有人曾说过英语谚语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练。总之言简意赅、富含哲理、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等特点,而它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更是多不胜数,而这些修辞手法更是让英语谚语散发出多亩的光彩,例如比喻、拟人。

明喻(smile):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简单地说,指一种事物被比作另一事物,其中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有like,as,as if,as though,as……as等。如:Books like friends,should be few and well chosen.书籍如朋友,宜少宜精选。Beauty fades like a flower.花易谢,美难再。

暗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直接将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描写,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更加紧切。例如: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speech is silver,silence is gold.(说话是银,沉默是金)。

借喻(metonymy):用一个事物来替一个与他相关的事物,一半都是喻体出现,本体不出现。

No cross no crown.没有困难就没有成功。“cross”是“十字架”代表困难,“crown”是“花冠”代表成功。

拟人(personification):把非人的东西如动物、植物、物体赋予人的特性,如感情、思想和行为方式。如:Fact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Field have eyes,and woods have ears.(隔墙有耳)。

拟物(zoosemy):把人当作物(包括动物、植物、抽象概念等)來写,与拟人恰好相反。

He will wag as the bush wags.见风使舵。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重复(repetition):谚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连续或间隔重复,达到增强语气,突出重点,引起读者关注。

首句重复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句尾重复A bargain is a bargain.契约终是契约

首尾重复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无风不起浪

不规则重复Never trouble till troubles you.不要自找麻烦

蝉联(anadiplosis)是反复的一种,即首尾重复Love asks faith,and faith asks firmness.爱情要求忠诚,忠诚要求坚定。

对比(contrast):将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使读者有比较鲜明的认知。Be swift to hear,slow to speak.敏于听,而缓于言。One foe is too many,and a hundred friends too few.一个仇人够多,百个朋友嫌少。

夸张(hyperbole):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大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Content is more than a kingdom.知足常乐。A single slip brings eternal regret.一失足成千古恨。

典故(allusion):就像前面所说的,英语谚语来源很广泛,很多是来源于名人和文学著作,所以很多的谚语都包含典故。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See Naples and die.看了那布勒斯奇景,就是死了也甘心。

对偶(antithesis):就是把意义相反的词、短语、句子放在对称的位置上,以突出事物们的鲜明特征。No pains,no gains.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Hope is a good breakfast,but a bad supper.开始时有希望是好事,结束时再希望就不好了

矛盾修辞手法(oxymoron):用两种不相调和甚至截然希艾娜广泛的特征来形容一项事物,在矛盾中寻求哲理,以便收到奇警的修辞效果。More haste,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Beauty and folly are often companies.美与蠢,常相伴。

交错排列法(chiasmus):一个句子或一段文字以相仿的顺序重复前面的词语,使得内容得到对比显现。The seed is in the fruit and the fruit in the seed.果实里有种子,种子里有果实。

Better be ill spoken of by one before all than by all before all before one.宁愿一人在众人面前说你的坏话,不愿众人在一人面前说你的坏话。

押韵(Rhyming):英语谚语中经常使用押韵这种手法,来增加语感和感染力。如: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美誉胜过俊脸。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Well begun is a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英语谚语囊括了许多修辞手法,仔细阅读这些有谚语,细细品味其中的修辞手法,就会让人们感到英语语言的优美,也会让人们充分的理解谚语,细细品味其中的修辞手法,就会让人们感到英语语言的优美。

2.英语谚语的翻译

要想灵活的运用英语谚语,我们就必须理解它,翻译好它。可是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谚语蕴含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所以我们在翻译它的时候就要注意全面的考虑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寓言神话等诸多因素。从而才能正确的理解和翻译谚语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翻译英语谚语的标准就是准确的保证原文的含义,保留原作者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要读者能看懂和理解。一般来说,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如下:

1)直译:如果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形义方面完全相同、或者英语谚语的形式和意义均能为中国读者接受,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译既能再现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意义,还能保留原文的独特的手法和不同的风味,借以丰富汉语语言。比如: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之人。Speech is silver,slience is gold.雄辩是银,沉默是金。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2)意译:英语谚语蕴含深厚的文化背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一些英语谚语中的典故不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这时候采用直译是不恰当的,所以应选择意译。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

以下是直译与意译的比较:

When Greek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直译:希腊人遇上希腊人,必有一场好斗

意译: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对不太熟悉有关希腊传说的中国读者来说,就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此时采用意译最好。

The leopard can not change his spots.

直译:豹不能改变它身上的斑纹

意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意译的结果比直译更接近谚语本身的隐形含义,使读者能够更充分地理解该谚语。

3)直译与意译合用:这种译法可用来处理那些部分可以直译,另一部分不方便直译的英语谚语。例如:All asses wag their ears.驴子爱摆耳朵,傻子爱装聪明。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鸟爱自己的巢,人爱自己的家。If there were no clouds,we should not enjoy the sun.如果没有阴云,就不觉得太阳的可爱;不知道苦,就不知道甜。

4)归化:就是套用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谚语中的形象不符合汉语习惯时,直译出的意义就不易于被理解和接受,意译则又失去了谚语生动形象的特点,这时可采用归化法。恰当的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读者接受。如:It is a foolish bird that soils its own nest.兔子不吃窝边草。Give a person a dose of his own medicine.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英语谚语翻译中要注意的问题

1)切勿望文生义。一般来说,英语谚语都是比较好懂的,但是谚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所以翻译谚语时不能仅凭字面的意思来翻译,这容易范望文生义的错误。实际上翻译时要仔细揣摩,细细品味,根据语境来翻译,有时候甚至要追根朔源。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这条谚语常被理解为“佛要金装,人要衣裳”这个意思,但它更深一层的含义却是指那些长得并不漂亮,而过分打扮的人,含有讥讽的语意,可译作“好的衣装只能打扮出好外表”。

2)切忌滥用归化翻译法。有些谚语如采用归化法,就会抹杀了原文的异国文化色彩。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情人眼里出西施。都知道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如果这样翻译就体现不出英语谚语的文化色彩。所以翻译成“情人眼里出美人”会更好一些。

参考文献

[1]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1.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9.

[3]谭云杰.英译汉技巧与实例[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

[4]汪福祥,蔡坚.英语谚语妙语500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