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认识人民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要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清晰地识别全套人民币。
2.使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懂得兑换人民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的卡片,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是小东7岁的生日,妈妈要带小东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东说:“妈妈,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东,由小东自己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东多高兴啊!(边讲边用电脑演示小东买东西的画面)
师:小朋友们,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呢?(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同时电脑出示全套的人民币)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2)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
师: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师:请同学们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与评价。
(3)归纳整理。
师:请你们把学具人民币都拿出来,你能把人民币分分类吗?(按纸币和硬币来分,按面值来分,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
2.兑换人民币
师:(拿出一张1元的纸币)你们能拿出和我钱数同样多的人民币吗?(拿出1个1元的硬币,拿出2张 5角的纸币,拿出2个5角的硬币,拿出5张2角的纸币,拿出10张1角的纸币,拿出 10个1角的硬币)
师:为什么2张5角和1元一样多呢?(因为2张5角合起来就是10角,10角就等于1元)
师:由此可见,l元就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师:(拿出一张1角的纸币)你吗能拿出和我同样多的人民币吗?(用以上方法得出:1角=l0分)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1.电脑出示有关人民币兑换的习题。
2.电脑出示一系列学习用品并标明价格,问: 1元钱能买什么?
3.游戏:模拟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情景,回到小组后互相评价交流。
1、要教孩子认识人民币,首先得多让孩子以实际的情况来练,平时多让孩子自己去买一些小东西,让孩子自己算该号回多少,或差多少。
2、然后,得明确1元=10角,1角=10分,拿钱跟孩子做换钱游戏,先从简单的,一元可以换几个1角,一元可以换几个两角,一元可以换几个五角,然后反过来,10角可以换几元,20角可以换几元.然后再用五角可以换几个一角和几个两角,等等,开始就1角,2角,3角……数几次,够10角就可以换一元.换算掌握了再出示商品标价,明确小数点前面表示元,后面一位表示角,后面两位表示分,再开始教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来源:文章屋网 )
虽然有如此大的转变,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人民币理财现在只存在风险。
在近期的理财投资市场上,“人民币理财”无疑是最亮眼的明星。2004年年底,光大银行率先发售的“阳光理财B计划”缔造了短时间内销售几十个亿的惊人纪录。面对人民币理财的广告语,不少投资者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本金安全、年收益率在3%左右,甚至更高、无风险、安全有保障……”
另外人民币理财产品可以说是人人都买得起的“平民投资”:光大、民生、招商、中信实业、兴业、华夏等6家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从投资起点金额来看,前5家银行最低为10000元,而华夏银行只需要5000元!
一时间,人民币理财风头无量,购买的热潮一浪比一浪高。本以为它会一直火下去,但现实却是残酷的。银监会的一纸批文几乎改变了“人民币理财”的命运。
银监会在2004年底提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既然作为一种投资,就不能承诺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诺固定收益。“人民币理财”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投资者的“质疑”,它还值得购买吗?
虽然有如此大的转变,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人民币理财”现在只存在风险。
对于一种新的投资工具,我们需要对它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它与其它投资工具进行深入分析比较,这样才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明确它的收益和风险,以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进行这种类型的投资。
“人民币理财”=“准基金”?
实际上,人民币理财产品与基金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金,通俗地说,基金就像是一个很大的蓄水池,人们将自己的资金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投入到这个池中。投资者会以委托的方式寻找一个资金的管理人,帮助他们打理这笔庞大的资金,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和增值,最后投资收益返还给投资者,投资者同时付给资金管理人其应得的费用。由于总体资金的规模比单个个体资金的规模要大很多,因此,能涉猎更广泛的投资领域并分散了个体的投资风险。
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然是由银行所推出,但设计理念基本上秉承了基金的模式,而其自身的特点和操作过程与基金是基本相同的。但是由于推出的主体不是基金公司,因此,只能说是一种“准基金”。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首先投资者通过储蓄存款的形式购买该产品,银行和投资者之间会签署一份承诺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之后银行将募集到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投资,投资的主要对象包括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以及央行票据等风险较低的金融工具。最后将扣除了银行应得收益外的投资收益返还给投资者(见附图)。
人民币理财VS货币市场基金:
我究竟适合选哪一个
货币市场基金可以说是人民币理财的最大竞争者,我们将人民币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从收益、流动性、风险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大家了解人民币理财的特点,并明确这样的投资品种是否适合自己。
Round 1: “收益”比较
人民币理财产品刚刚推出市场时的收益不足3%。以光大“阳光理财B计划”为例,第一期产品的收益率为2.88%(税前)。但后来随着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等加入战团,银行间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户,各银行纷纷开始提高产品的收益率:从不足3%增长到3%以上。“阳光理财B计划”的第六期产品收益已经上升到3.18%了。而兴业银行新推出的“万利宝”――"年年升"人民币理财产品更创下了一年期收益率3.24%的最高纪录。估计未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可能会继续上升,但是由于它投资的主要是低风险金融工具,相对的收益率也不会太高,保守估计不会超过3.5%。
而目前市场上7只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从2.5%~3%不等,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收益率在2.6%左右。以招商现金增值基金为例,年收益率约为2.669%(截至2004年10月10日),在国内7只货币市场基金中排名第二。
在单纯年收益率的比较上,人民币理财产品略占上风。但如果再考虑投资的成本,情况就不一样了。大部分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不 收取手续费的,当然也有例外,像兴业银行会收取1‰~2‰左右的管理费。总体来说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成本极低。而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时少不了要交纳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另外投资者还需要承担如管理费、托管费和运作费等其他中间费用。目前开放式基金一个申购赎回过程的交易费用大致在2%左右。这样在收益减去投资成本后,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收益上就有绝对的优势。
但如果投资期限不同,可能情况就会不一样。假设同样投资半年,部分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就有可能比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高。
比较结果:人民币理财略胜
Round 2: “流动性”比较
人民币理财产品按照协议规定,双方都不能提前终止协议,如果在理财期间投资者有应急需要,可以选择不超过认购数量70%的质押贷款;而货币市场基金的支取就相对方便得多。一般来说,投资者如果有需要,只要在营业时间内提前一天递交赎回申请,一般隔天赎回款就能到账,收益也是按照最新的7天收益率执行,不存在利息打折的问题。
很明显,和人民币理财产品相比较,货币市场基金的灵活性更强,很好地保证了资金的流动性。
比较结果:货币市场基金胜出
Round 3: “风险”比较
人民币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标的大致相同。但是对于银行来说,货币市场是他们最为熟悉的领域,一切操作都驾轻就熟。而且他们掌握了一些只有银行才可以进入的投资领域,如协议存款、票据交易等。仅这些内部资源优势就足以让银行实现对客户承诺的收益率。另一方面,银行理财计划的封闭式管理在确保收益率方面又增添了一个有效渠道。不同于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的理财计划资金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杠杆式的滚动操作,而没有明确限制的商业票据投资同样也有助于收益率的提高。
以上这些优势都是基金公司所不具备的。而且货币市场基金是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其收益率也无法保证,很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
比较结果:人民币理财胜出
投资建议:一番比较之后,人民币理财产品胜出两个回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应该去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俗话说“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适合自己的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不错的收益率,它适合那些追求长期稳定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拥有资金流动性较差的投资者,例如老年人、需要进行储蓄计划的社会新鲜人。当然,如果你手头有一笔闲置资金,规模不大,短期内也不打算进行其他投资,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算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考虑资金的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明显就更适合你。
人民币理财的潜在风险分析
在这里提醒投资者,人民币理财产品既然作为一种投资,它肯定是存在风险的。
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所面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加息”。不少专家预测:2005年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如果再遇到银行加息,选择人民币理财的投资者不能中途取款,可能收益率会低于未来的储蓄利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68~70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简单的购物,学有用的数学。
3.渗透爱币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导入,激起学习兴趣
小朋友瞧!谁来了?要开学了,喜羊羊、暖羊羊、沸羊羊、美羊羊,它们正准备一起去小小商店买学习用品呢!
买东西要用到什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好吗?(板书:认识人民币)
(“喜羊羊”几乎是所有孩子所熟悉和喜欢的卡通形象。把“喜羊羊”们买文具的事情用一定的故事情节串连起来,做成课件,一上课就使学生的情绪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了人民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人的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
二、依托生活经验,认识1元和1元以内的人民币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民币?
桌子上的学具里有一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吧。
认识1元:(新版纸币)你认识它吗?谁来介绍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的?旧版:你认识它吗?你怎么知道的?硬币:这也是1元吗?你怎么认识的?
认识1角:你们认识这张人民币吗?你怎么认识的?
1元、1角上面都有1,我们怎么来区分?
认识1分:(出示1元、1角、1分)老师这里有3个硬币,你怎么区分它们?
认识其它人民币: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
分类整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感觉怎样?那你能把它们分一分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分?反馈: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练习:1.小朋友请看!这4样物品,该怎么付钱?
2.美羊羊手里拿的这2张人民币合在一起是多少呢?这3张人民币合在一起是多少呢?
3.沸羊羊想从这些钱中拿出5角,它可以怎么拿?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通过老师的引导梳理,使学生对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有了清晰、系统的认识。)
三、依托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付1元,体验1元=10角:喜羊羊、暖羊羊、沸羊羊、美羊羊都准备买一本练习本,1本练习本是1元钱。猜一猜,它们会怎样付呢?如果让你来付1元,你会付吗?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付1元的?不管哪种付法都是付几角?它们都买到了练习本,说明10角和1元的关系怎样?
(在认识1元等于10角这一环节中,提供了每人一个信封,创设了“喜羊羊”们去买1元钱的练习本,可以怎么付,让学生试着付一付,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有的拿出了10个1角,有的拿出了5个2角,有的拿出2个5角。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在实践、体验基础上抽象总结出了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感知1角=10分: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你知道:1角=( )分吗?
有一首歌也是关于人民币的,这首歌的名字叫《一分钱》。你想听吗?
(小学生不仅要认识人民币,还要会用人民币,相机渗透节约用钱教育。)
练习:瞧,喜羊羊它准备买些什么呀?想一想:(1)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2)一元买一枝铅笔,应找回多少钱?
四、实践活动:用所学知识购物,学有用的数学
视频示范,模拟购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4人小组是怎么购物的?
实践活动:4人小组合作,进行购物活动。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
2.喜羊羊还写了一封信给慢羊羊村长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调皮的喜羊羊给村长出了一道难题,你会解决吗?
(“喜羊羊”写给“慢羊羊”村长的信,是一封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所学知识的信,也是一封拓展深化知识的信。)
六、课后实践
元角分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课件。两种形式的人民币分成若干包,标明1号、2号钱袋的人民币,分发组各组负责人待用。
学具: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张(个)。
德育渗透: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录)
师:(课件出示画面)小明妈妈准备做晚餐,发现没有了酱油了,怎么办?
生:去买。
师:用什么买?
生:钱。
师:同学们说的钱也叫货币。英国的货币叫英磅,美国的货币叫美元。谁知道中国的货币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好不好?
生:(齐)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活动一:认识人民币的面额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人民币?
生:1角、2角、5角
生:2元、5元、10元、50元
生:100元、20元
生:5分、2分......
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学具袋(纸、硬币的元角分各一张或个),认真观察,看这些人民币可以分几类?你是怎样认出它们的?(学生分小组活动)
(人民币的面额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数学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
生:分两类:硬币和纸币
生:分三类:元、角、分
师:(板书分类方法)那么你是怎样认出它的面额呢?
生:看数字,有数
生:还要看数后面的元角分
生:硬币还可以摸大小
生:纸币也有大小
生:看花纹.......
(充分让学生发言,各抒已见,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能进行初步的归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人民币,大家认一认。
(屏幕出示,学生认识准确)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人民币,会用吗?
生(齐)会
活动二: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人民币面额之间的换算
师:(出示电脑画面,每瓶酱油1元6角)小明妈妈给了小明2元人民币,小明能帮妈妈买到酱油吗?请你试试看。
生:他用2元钱,买一瓶还剩4角。
生:还剩4角。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2元是两个1元,先用1个1元,另一个1元用6角还剩4角
师:为什么1元用6角还剩4角?
生:因为1元等于10角。
师:这位同学想的对不对?(对)你还知道人民币之间的哪些关系?
生:1角=10分
生:2元=2个1元,5元=5个1元
生:10元=2个5元
......
(教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里正确把握住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学生已经知道了,就让学生自己把他知道的说出来)
关键词:小小商店;实践活动;学习兴趣;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合作交流
“小小商店”是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以模拟的方法展示了一个运用人民币的情景,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进行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实践活动课前学生做了三方面的准备:(1)自己或帮父母去附近的超市或小商店用人民币购物。有的小朋友很少有使用人民币的经历,这样的安排为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准备一件到三件的闲置物品,可以是图书或玩具等,并标好价钱,(不超过10元)价钱可以有整元的、整角的,也可以是几元几角的。因为小朋友对商品的价值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给商品标好价钱,为顾客的购买节省了时间。(3)准备10元~20元的人民币,最好是有元的和有角的。主要是用来从同学那里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经历使用人民币的体验。
课堂上,首先明确要求遇到问题要向老师请教,然后模拟购物情景,组织全体学生活动,我在一旁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同时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些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等等,体现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践活动完全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及以被动听讲与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与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购物活动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解除困惑,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的生活经验,以逛“超市”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超市”引进课堂,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事实证明,学生很高兴参与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而且让他们进一步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紧密联系生活,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课堂的不懈追求。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少使用人民币的经历,但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真实情景时时处处存在着,学习了人民币后,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延展到真实的生活中,学会兑换人民币和使用人民币。因此,我模拟了一个真实的购物情境,让孩子用真实的人民币去进行“自由贸易”,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如何取人民币、找人民币,切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作用,理解了人民币的价值,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体验双重角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将人民币进行组合的换算,达到在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是这节课真正的用意。所以我让所有的学生都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双重角色,从顾客的角度看,他要经历使用人民币的几种情况:一种正好付零钱,另一种是没有零钱,付整钱要售货员找钱的情况。从售货员的角度看,主要是考验对人民币的认识,以及如何找钱的情况。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各种使用人民币的类型,从而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生活中经常要与人沟通交流,这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作为“顾客”和“售货员”双重角色,是有区别的,“售货员”会说:“您要买什么?”“您应该付多少钱?”“这是找您的钱。”等等。而“顾客”遇到钱不够时怎么办,会不会讨价还价或用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等等。除了交流,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活动,比如人多时要排队,根据商品的价值合理地讨价还价等,从课内辐射到课外引导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有素养的人。
《小小商店》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
首先,借助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推广,中国经济对外交流一改以往易受汇率风险影响的脆弱结构,为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的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其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我国沿海城市和对我国经济发展依存度较高的东盟国家和地区先行先试,有利于人民币的“输出”和由此形成的外部网络效应,会越来越多地吸引更多企业自愿加盟到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行列中来,从而尽快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所应发挥的“便利性强,换汇成本低”的支付结算功能。
再次,多部门携手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有利于堵住我国现有的金融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充分发挥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中所具有的整体“环境协调”的优势,从而将风险降低和控制到最小程度。
最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进一步积累国际业务的经验,进行高端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业务升级和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化。同时,提供了大陆和港澳台金融合作的载体,也为亚洲金融台作和经济合作的深入开辟了一个新渠道。
但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启动后,也将面临一些我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挑战:
第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展开和形成规模,不仅取决于我国结算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和运作效率,还取决于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所应具备的其他两大功能:一是能否解决结算过程中人民币头寸盈余状态下境外投资者的“保值”需求。二是能否有效引导和控制人民币头寸盈余状态下的“增值”需求。从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看,就是因为它的金融体系无法提供日元头寸“增值”和“保值”的功能,才让它所追求的结算货币目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规模效应。
第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推动时机,正是在全球政府救市行为开始退出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及金融开放的大环境下,不能排除政府过度注资所形成的全球短期流动性资本对看涨的人民币的需求。尽管我们现在的结算业务无法让他们迅速积累足够的头寸,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行,外资出于“逢高退出、获利回吐”的动机而大举撤离的可能性,会随着中国经济周期的自然调整而不断加大,所以,决策部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第三,要借助港澳台甚至国际的合作力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尤其是通过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来弥补由于大陆利率市场化不到位和债券市场不发达给人民币贸易结算带来的麻烦。同时,还要在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率先推行建立在投资和贸易基础上的“货币互换”活动,让更多的国家和企业认识到人民币的好处和作为国际货币的经济实力,从而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来自境外的阻力,为真正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打下扎实的市场基础。
关键词:残损人民币;兑换;货币政策;人民银行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9-0085-04
一、引言
人民币的整洁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货币的尊严和声誉,保持人民币的整洁、净化流通市场对于维护国家货币的信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场流通中破旧币仍然很多,尤其是辅币破旧率更高,这不仅影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而且有损人民币的信誉。对此,本文结合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就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成因及对策浅谈一些认识。
二、残损人民币回收难的原因分析
(一)公民对人民币相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公民对人民币的相关常识缺乏了解。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28%的农民不知道残缺量较大的纸币还可以兑换,仅7%的人能真正清楚全额残币的兑换标准已经由“票面残损不超过五分之一”改为“不超过四分之一”。“公民有爱护人民币的义务”,但这个义务仅仅是停留在了法律层面,突显了公民爱护人民币法律意识淡薄[1],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违法行为。有的人为了工作与生活上的方便在人民币上记事、记名做标记、记电话号码等。二是拒收崭新的人民币,宁愿持有残损券。目前公民重视真假人民币的辨别,而识别真假人民币的能力又不强,为了安全起见,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崭新的人民币,宁可持残损券。三是不清楚任意撕毁人民币是违法行为。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公民情急气愤时将手中人民币撕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地破坏了人民币,致使流通中残损币数量增多。
2.公民兑换残币积极性不高。由于对人民币的相关常识缺乏了解,造成一般居民个人较少去金融机构兑换残损币,认为钱损坏一点没有关系,可以使用就行了,或者购买商品时给出去,没有必要专门去银行兑换,除非是被火烧、鼠咬而无法使用了才去兑换。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也没有整理钱币的意识,认为这些都是金融机构要做的事情,所以好钱、烂钱是杂乱无章地交到银行。
3.公民偏爱纸辅币。纸辅币的携带优势深受人们喜欢,造成市场中低面值纸币难以回收。由于海南省社会公共事业不发达,方便硬币使用的设施明显不足,人们觉得硬币携带不方便且易丢失,宁愿持残损纸辅币,甚至公然拒绝硬辅币的局面,使得市场中的残损纸辅币还在继续流通,影响了残损人民币的正常回笼。
4.用卡代替支付的概念并未深入人心。近年来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工具在海南省发展迅速,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上现金结算支付具有方便、快捷的天然优势,长期以来我国公民都有用现金结算支付的习惯,并且近年来银行卡的相关犯罪案例增多,群众对现代高科技知识又缺乏了解,所以宁愿使用纸币,对使用现代化支付工具[2],如储值卡、信用卡、支票等结算方式,持不支持或参与不热情态度,导致推行用卡支付特别困难。同时,由于存在支付结算网络不畅通的现象,而现金携带方便、使用便利,造成流通中人民币反复使用,增加了流通中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工作量。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相关的思想问题
1.柜台员工对残损人民币工作潜在的指导思想不对。由于法律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必须无偿提供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因而各金融机构在办理人民币业务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尽到残损币兑换的义务。但各金融机构没有从提高人民币整洁度、维护人民信誉的社会责任角度,考虑如何做好不宜流通人民币回笼工作、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也没有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社会效应的重要性,更没有把这项职责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建立一套对不宜流通人民币回笼及向公众进行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2.柜台人员工作上有顾虑。一是怕担责任。提供残损人民币兑换服务如果出现差错、造成损失,通常情况下是由柜面经办人自己赔偿。由于临柜人员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还要对其所兑换的残损币承担相应的责任,很多临柜人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能推则推,服务热情不高。二是怕惹麻烦。残损币兑换业务的操作比较烦琐,由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人员少,业务繁忙时,面对残损人民币清点整理工作,柜面人员大多积极性也不高,特别是对那些持有较多数量残损币的群众,个别银行工作人员不是耐心指导顾客整理残损币并按规定予以兑换,而是将顾客拒之门外,出现“踢皮球”现象。
3.金融机构重利益轻义务的理念影响了残损币回收工作。金融机构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在日常经营中实施一切为了经济效益的策略,对于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等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事情,则采取应付的态度,在营业网点比较少按人民银行要求设置残损币兑换牌,要么兑换牌就悬挂在综合业务处,以应付人民银行检查。
(三)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1.制度规定不健全,影响残损币的回笼数量。为了加强人民币质量的管理,强化一线出纳人员的责任意识,人民银行依据上级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狠刹了商业银行残损币整点中发生重大差错的歪风,降低了差错率。但是,由于管理办法规定人民银行发行部门对金融机构缴回人民银行发行库的钱捆质量要进行重点考核,对违反管理办法的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标准,据调查有95%以上的金融机构网点怕出现差错受处罚而不愿或不积极把残损币上缴人民银行发行库,从而致使残损币在市场上继续流通,阻碍了残损币的回收,也影响了人民币的整洁度[3]。
2.金融机构回收积极性不高,导致残损币回收难。一是一线出纳人员工作压力增大直接影响残损人民币回笼的数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金收付量也不断增加,形成了人员和业务比例相对失衡,工作人员时常忙于应付过多的业务工作,回笼的现金来不及挑剔又直接付了出去。二是对不宜流通人民币的挑剔回笼,多与少和好与坏国家无激励措施,致使回笼乏力。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回笼缺乏量化细化的考核办法。三是兑换残损人民币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残损币整点所需要的设备,商业银行也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影响了残损人民币的正常兑换。金融机构上级行对基层行营业网点也没有挑剔回笼的硬性要求,挑剔不宜流通人民币是一项很脏、很麻烦的工作,光增加工作量,不增加工作“成绩”。四是对承担残损币鉴定责任的积极性不高。残损币兑换工作既需要过硬的业务技术和判断力,也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3.金融机构对外支付不宜流通的人民币较为普遍。一是兑换标准掌握不严。部分基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在挑剔过程中,对《不宜流通人民币兑换标准》把握不准、不到位,应该收缴的不宜流通人民币没有及时上缴。二是“应急”现象突出。偏远的山区营业网点由于交通不便、车辆人员相对紧张、取送款时间间隔较长等原因,一旦现金供应紧张,不得不使用收回的不宜流通人民币以应急,造成“坐支不宜流通人民币”的现象。三是商业银行压低现金库存限额,对外支付完整券无保障。库存现金是不增值资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不断压低现金库存,超库存上级行要处罚,当库存现金与回笼完整券之和小于现金投放时,对外支付现金的质量就没有保障。而为了能及时清分、整点现金,不超库存限额,工作人员刻意不动用成捆、成扎的完整券而以当天的未加清分支付客户,大量未清分的回笼券混杂着残损币重新流入市场。四是小面额纸币需求量大,金融机构库存量不足,容易引发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币。五是金融机构也不愿把残损币留在自己手中,而是想尽快地用出去。若客户拒绝接受残损币,则以新票币已付完为由让客户无奈接受。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残损人民币在互相支付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流通领域,难以回笼。
4.调拨不到位,新币投放量小。尤其是小额度面值的新币不能满足社会流通需要,金融机构到人民银行取款时,大都选择100元和50元券的大面额,只有在春节前后投放较多小面额票币,平时10元以下纸币投放比率低,一旦小面额供需失衡,容易出现“坐支小面额残损币”现象。
5.基层人民银行职能弱化。一是基层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职能有弱化的趋势。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已经撤销了业务库,不能直接对外兑换残损币,残币回收完全依靠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回收。使得人民银行对该业务的监管职能及发行职能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基层人民银行发行岗位工作人员少,业务经费不足。无论是宣传、培训,还是管理协调工作都是需要人力物力的,然而一般县支行只有两名发行工作人员,加上近年来县支行的各项业务费用日益收紧,要举办一次人民币业务培训也是困难重重。三是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的撤销制约了残币回笼的速度。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撤销后,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现金供应大多采取了垂直供应和供应两种形式,垂直供应即上下级行之间现金往来,供应即在同区域内由另外一家金融机构或由邻县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这两种形式都制约了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工作。
(四)技能技术方面的制约
金融机构对残损币判定的业务技术存在不熟练的问题。在残损币兑换过程中,往往因难以确定兑换标准和真伪而拒绝为客户兑换残损人民币。尤其是对火烧、霉烂和鼠咬等情况,基层经办人员往往难以把握兑换尺度,使持币人几经辗转到当地人民银行进行再鉴定。在2008年的多次检查中发现,临柜人员有很多是新调来或新招收的未经系统培训的员工,他们对残损币兑换业务的技术掌握得还有所欠缺,所以,一旦遇到难以判定的残损币就只能推往别处了。
三、解决残损人民币回收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残损人民币兑换回收宣传机制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提高流通中人民币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除金融机构努力工作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很有必要。一是要加强对维护人民币信誉重要意义的宣传,提高人们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使爱护人民币的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公众的认知度,让广大群众了解人民币残损币兑换知识,养成正确使用和更好地保管人民币的良好习惯,积极并自觉地将残损人民币交回银行,从思想深处解决“回收难”问题,把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上升到爱国的高度,使公民从小就形成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二是要加大对人民币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的宣传,在向群众传授识别假币的方法和技能的同时,宣传爱护人民币的知识和义务。三是人民银行要积极协调好与地方政府、公安、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联系,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以取得对提高流通中人民币质量工作的更大支持。
2.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速残损币的回笼。一是各金融机构要把兑换和回收残损币同开展的优质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作为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认真考核,以充分调动一线人员兑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进而赢得客户,吸引客户。二是各金融机构要把兑换和回收残损币同拓展业务谋求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更高的层次和长远的眼光,看待残损币兑换和回收与拓展业务谋求发展的问题,用辩证的观点处理好损币兑换和回收与拓展业务谋求发展的关系,实现经营理念上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增强“挑剔”意识,更新陈旧观念。
3.进一步加大硬币的投放力度,逐步用硬辅币代替纸辅币,以减少市场上残损纸辅币流通量。硬币流通是人民币流通市场的发展趋势,让群众充分了解金属币耐磨、不易破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主动接受和使用硬币。将硬币向大型超市、公交车、公用电话亭等群众密集的地方推广使用,逐步用硬币代替纸辅币流通,减少流通成本,服务经济社会。在尚不完全具备推行小额货币硬币化的条件下,应加大小额纸币5元、1元、5角券的发行数量,有利于加大小额残损纸辅币的滚动回收力度,促进小额残损券的回收,真正提高市场流通中人民币尤其是小额纸币的整洁度,维护法定货币的形象。
(二)改进现有的机制
1.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一是 人民银行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民币挑剔整点回收管理办法》[4],以部门规章的刚性形式规范金融机构人民币挑剔、整点、回收的各个环节。同时,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相关提高流通人民币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依法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使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金融系统内开展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竞赛评比活动,树立典型并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三是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四是金融机构要对回笼残损人民币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补贴,补贴按兑换的比率发放到个人,以缓解社会效益与金融机构自身效益的矛盾,调动金融机构一线出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新币投入,建立一个能适应各地情况进行新币投入的合理系统。一是加大新券的投放力度,努力提高流通中票面的整洁度,提升人民币的声誉和形象;二是灵活调配券别比例,保证合理的现金供应;三是根据经济增长的速度、投放回笼等情况,测算制定现金计划。主动开展市场调研,实时了解掌握市场残损币状况,利用现有的数学分析系统,适时对市场流通人民币券别进行调节。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测算农村市场辅币需求量,加强流通中主辅币投放的合理搭配,满足农村市场对辅币的需求,真正达到“以新逐旧”,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质量。
(三)进一步推行电子化支付,加大非现金结算工具的推广力度
通过拓展金融支付渠道,方便客户结算,以减少现金使用率。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使用的宣传力度,加快定期借贷记卡、个人银行支票、网上银行等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之间的银行卡联网机制,最大限度地缩小现金交易量,提高现代化支付结算比例,扩大电子货币在货币流通领域中的市场份额,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不断扩大服务,让普通百姓逐步感受和认识到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及电子化货币的优越和快捷。
(四)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残损人民币兑换的检查督促
1.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收付情况的检查督促。为了把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考核力度,组织辖内银行开展承诺服务活动,对残损人民币兑换实行承诺制,对于故意刁难不予兑换或不按标准兑换残损人民币的当事人及负责人,要按规定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
2.加大重点领域的反残币工作力度。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公交车售票员、商店收银员的直接作用,要让他们转变观念,截住残损人民币再流通。做到凡经他们之手收到的残损人民币,都直接交到银行回收,不得对外支付。[5]
3.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工作。通过沟通交流,以提高金融机构对残损币回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调动其工作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回收残损币工作的积极作用。
4.建立对金融机构残损币回收工作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这样的监督制约机制,基层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残损币兑换、回收工作上,就不再是只对其进行道义劝告,而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促其真正承担起无偿提供残损币兑换的义务。但这样的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是有法可依,而现行的法律层面和行政条例中还没有相关的依据。
(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出台相关政策
1.各金融机构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要经常加强临柜人员的素质教育,多组织其学习业务知识,使临柜人员领会到回收损伤人民币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做到以熟练的业务去接待每一位客户。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银行工作人员对人民币常识、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残损币兑换办法和特殊人民币兑换标准及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出纳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积极兑换和回收残损币,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人民银行还应将考取“残损人民币回收兑换资格证”与考取《反假货币资格上岗证》同样作为一项严格的制度,将兑残和反假技能作为一线业务人员必备的业务素质,保持金融机构临柜人员的相对稳定及工作的连续性,保证金融机构“一线窗口”兑换工作的有序性,提高兑残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逐渐好转,现金流通总量将会不断增长。建设“服务型央行”,货币发行业务是基础的基础,而回收残损人民币,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质量则是基层人民银行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直接体现,人民银行应该扎实有效地做好货币回收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币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于海臣,刘国权.残损币回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5,(10).
[2]吴金忠,薛云亮,窦世学等.当前货币流通中残损币回笼难的对策选择[J].济南金融,2004,(11).
[3]王玉莲.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原因分析[J].河北金融,2000,(4).
关键词:农村地区 残损人民币 兑换难
《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规定,凡办理人民币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不得拒绝兑换。可当前农村落后地区群众残币兑换难、金融机构难兑付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正面激励不足,金融机构存在不作为
由于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费时费力,对员工缺乏激励措施,对银行机构来说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加之银行机构的前台实行的是柜员制,每天办理大量转帐、现金收付等业务,根本无暇顾及残损人民币的兑换。因此,尽管柜台上摆有残损人民币兑换标牌,但大多是形同虚设。各银行机构对回收损伤人民币的态度冷漠,存在不作为现象。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小面额票币投放回笼后整点麻烦而不积极调拨,致使没有足够的新钞投入市场;另一方面是网点临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常以“现在业务忙,等闲时你再来”或“攒着,存款时一起存”等借口不予以兑换,致使残损人民币超期服役,残损人民币窗口兑换服务质量下降。
(二)业务技能不熟,残损人民币兑换难
有些银行机构对一线临柜人员的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培训少,致使临柜人员对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残损人民币兑换标准把握不准而导致的兑换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过程中,担心标准控制过严而怕群众有意见,标准掌握过松而又造成工作差错;二是由于人民币残损后真伪鉴定难度加大,临柜人员害怕误收假币后自己要“掏腰包”,存在兑换担风险,很多临柜人员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遇到兑换损伤人民币的不是拒绝就是推诿,甚至推向人民银行。
(三)金融知识缺乏,残损人民币及时兑付难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有60%的农村群众不知道残损人民币的兑换标准,80%的农村群众对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不是很清楚,78%的农村群众不知道残损人民币的兑换程序,对鼠咬、火烧等原因造成的残损人民币不知道到哪里才能兑换,也不知道能够兑换多少。为兑换残损人民币,偏远地区的农民要跑好几处银行机构,有的甚至要跑几十公里路,才能兑换残损的人民币。
(四)地域金融服务受限制,群众残损人民币兑换意识不强
目前农村金融网点数量偏少,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全,山区农民存取款不方便,就喜欢把钱放在家中,由于存放条件差,有的人民币出现了霉烂和鼠咬的现象;有的学校在收学费时怕收到假币,在人民币上写上了交款学生的名字;农村个体工商户习惯使用现金交易,折损、揉损人民币现象较为普遍,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不强。虽然人民银行年年都在开展“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群众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仍然没有根本性提高,生活中水洗、油浸,故意撕毁人民币,在人民币票面上记账、乱写乱画的现象时有发生。绝大多数人接触到损伤人民币,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赶快到银行去兑换,而是琢磨着如何赶快再花出去等,除非缺角没有人接收外,能支付出去的尽量支付掉。
(五)违规操作难定性,监管处罚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虽然明确了拒绝兑换残损人民币的处罚措施,但实际工作中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存在着银行机构营业网点临柜人员往往不是正面拒绝为公众兑换残损币,而是以“把握不准”为由拒兑或将持有人推脱到其它银行机构网点或人民银行来兑换,造成对银行机构消极推诿或变相拒绝兑换残损人民币的行为取证难、定性难。
二、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落到实处
残损人民币兑付难直接影响了人民币的声誉和市场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社会服务形象。辖内各银行机构要把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作为稳定金融秩序的重要工作来抓,树立行业形象,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健全落实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责任制。一是要加强临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二是要求员工培训上岗,组织临柜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不易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等法规规定,准确掌握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标准,解决残损人民币兑换过程中的“难作为”和“不作为”。
(二)创新探索,加大人民币知识的宣传力度
以群众的金融知提升兑换意识,采取日常宣传、集中宣传、媒体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使人民币知识宣传活动覆盖到农村地区各个村组。日常宣传“二个一”,即在每个银行机构营业网点和助农取款服务点建立一个人民币知识宣传栏、设立一个人民币知识咨询台,使人民币知识宣传工作做到日常化、制度化。集中宣传抓好每年一度的大型人民币知识宣传月活动,统一宣传时间,统一宣传内容,确保集中宣传活动有成效。媒体宣传借助电视台的“行风热线”栏目、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让人民币知识做到“家喻户晓”。
(三)加强考核,不断完善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机制
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是办理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为社会无偿提供的一项金融服务,对此,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应制定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奖惩考核办法,将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和其它业务同考核、同奖惩,切实调动临柜人员积极性,引导临柜人员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克服“怕麻烦”的畏难情绪。
【关键词】教育创新 设计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88-02
在教学中,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即学生必须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教师要努力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启迪思维。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务求在教学时尽量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目标。下面,以一个课题——“第五套人民币的真假辨别”为例,探讨教学创新改革。
〖教学内容〗
介绍第五套人民币的真假辨别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人民币真假辨别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护和保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人民币真假纸币的鉴别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组织能力、提炼知识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
〖课前准备〗
各面值人民币、几张假币、两幅人民币正反面放大图画、制做课件,白板一个,大白纸五张,水性笔和磁铁若干。
前置作业,要求同学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周围的人是如何辨别真假钞的?通常使用哪些辨别手段,上网查找资料,每组写一份总结。
针对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①创设情境,先给学生观看一个关于假币的动画视频,展示在生活中会遇到假币的各种情景,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②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一:播放视频
播放一个关于假币的动画视频,生动展示在生活中遇到假币的各种情景,以及犯罪分子蓄意使用假币的现象和使用假币的后果,引出人民币的认识。
小结:用学生喜欢的动画视频,从学生身边遇到的情景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活动二:小品
1.看小品之前请思考: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场合哪些地方会遇到假币?收到假币如何处理?
2.小品表演:假币。内容:一位学生随家长到商店买东西,或是到银行存款,看到售货员、营业员把100元或50元的钞票对着光亮的地方看一看,或放到一盏特殊的灯下照一照,提问:你知道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吗?(辨别人民币的真假)
3.过渡:为防止不法分子伪造,给国家和个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在印制的时候给各面值的人民币加上了一些特征。
4.出示一台验钞机,边演示边介绍:把大面值的钞票放到灯下,灯发出紫外线,在票面上就会显示出黄绿色的字样。
5.过渡:用仪器来识别确实很方便,但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一台验钞机,那我们应该如何辨别人民币的真伪呢?
6.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展示本组的社会调查结果。
7.指名回答。
8.老师小结归纳:通常我们可采用观察和触摸的方法来识别人民币的真假。
9.以课件指导学生掌握识真方法。
小结: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展示在生活中会遇到假币的各种情景,引出人民币的认识。从学生遇到的情景导入新课,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特征的详细讲解
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特征的详细讲解(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①认识人民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调查结果讲述辨认方法。总结出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②简单介绍第五套人民币的设计风格和特点;③详细讲解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特征。
通过讲授、图示对比和课件、实物展示,条理清晰地介绍真钞的防伪特征以及辨别方法,同时讲练结合,让学生也手持钞票逐一对照、讨论。
三、操作
把全班同学分组,每组分一叠钞票,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要求学生从信封中一叠真假钞混杂的纸币中,准确区分出真假钞,以用时最短者为胜。同学们跃跃欲试,心情既期待又兴奋。
同学们在竞赛过后能学以致用,交流着各自的辨别心得,最后,老师归纳出真假钞辨别的要点,并形成本节课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第五套人民币真假辨别方法:一看,二摸,三听,四测。
一看:水印,安全线,隐形面额数字,光变油墨面额数字,胶印缩微文字。
二摸:雕刻凹版印刷。
三听:听凭空抖动或轻弹钞票时所发出的声音。
四测:测磁性号和荧光反应。
〖教学反思〗
一、优点
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新颖,利用电教视频材料导入新课,自然、生动、快速有效,形象直观。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第二,本课题在设计时构建开放的课堂,在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参与更多的社会交流,通过收集资料、采访、调查、编排小品等途径,引导学生去了解人民币的历史、种类、识别真假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本课题的学习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去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见证知识的产生,启发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去探索知识。
二、缺点
第一,未能按照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找到两种版本的全套人民币样本和假币样本让学生亲自辨认触摸,未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原因是假币的样本是银行内部使用的工具,不能外借,导致在课堂上只能用视频资料代替让学生认识假币,效果不真切。
第二,虽然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参与面较广。但是在活动成果的汇报、展示、节目的表演等方面,只有少数优生和胆子较大的学生参与,部分后进生未能得到参与的机会。
三、措施、对策与教学启发
第一,平时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在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课程中,应该在课前或课中渗透一些参与相关活动的知识,例如需要先教会学生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方法、制定活动计划、调查访问、汇报、总结的方法等,这样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启发。
第二,重视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
第三,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学生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
作为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和得失,是积累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勇于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可行性、合理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继刚著.新旧版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2 马继刚著.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特征的研究[J].中国防伪报道,2007(2)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验”是这样解释的:“经验”有两种词性,作为名词,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作为动词,指经历,体验。
杜威曾指出,片面地以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儿童现在的经验绝不是自明的。它不是终极的,而是转化的。它本身不是完成了的东西,而只是某些生长倾向的一种信号或标志。”
这就提醒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儿童经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儿童的经验、兴趣只是一种发展的倾向,不能将它们看成是绝对的标准。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复习,激发儿童的已有经验,然后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新知,从而使旧经验转化为新经验。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新知识或新观念与原有认识或经验之间的联结视点组织教学,从而建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视点一:亲历了
【链接教学片断一】
一上课这位教师就告诉学生: “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并且从口袋里抓出一大把人民币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走到讲台上来“教”台下的学生认1元的人民币,教师有意地追问“你怎么知道这张是1元的人民币呢?”学生就要说出1元人民币有哪些特征,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就这样,学生自己认识了1元、2元、5元等人民币后,最后有两类人民币的面值学生不认识,一类是大面额的人民币,例如100元的,家长一般不给孩子;另一类是分币,学生没有见过。这些人民币都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都不认识这些人民币的基础上,教师再教学生认识100元的人民币和分币,学生学习起来就特别认真。
首先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来认识1元,2元,5元的人民币,再通过制造疑问激发学生已经认识的百元和几分的人民币,通过学生的猜想和交流和原有经验进行重组。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组织人民币的教学,不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脱离儿童经验的教学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的、原始的兴趣,不能使儿童获得真正的意义。教学的组织必须基于儿童的需要和经验,并通过这种课程使儿童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本能。
视点二:获得
别让指令操作取代了主动探索,注意引探结合 ,实践活动表面似乎都有“动”,其实却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如果把学生看成操作工,让学生简单、机械、被动地模仿操作,只有实践的“形”,少了“探索”的神,是无多大意义的形式化实践活动。
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在设计《有趣的七巧板》时,教师应自问“不学学生会不会”,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会,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已经能用七巧板拼图形了,那我们还学什么?
【链接教学片段二】
1.观察七巧板,说一说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分小组整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然后向全班汇报。
3.利用七巧板,移动一块或两块,成为另一种图形。
4.解决由七巧板组成的图案面积问题,一是解决香港第34届数学竞赛会标的面积(给出用字母表示的一个图形的面积,算出整个会标的面积),二是给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求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
四个层次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摆脱了原有的简单操作,而是结合面积知识、分数知识主动地应用其中,而且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较难问题时有了一定的策略,让学生始终在活动中不断地思考,而且使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地在提升,实现了日常数学课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带有自主思考的探索,才能形成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视点三:提炼了
爱因斯坦语:方法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去看知识,知识是什么,是思考的结果、经验的结果。仅仅结果的教育是不能教智慧的,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中。过程的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思考方法,最终培养孩子数学的直观,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
要真正体现好这种教学,就需要老师认真地读懂教材背后蕴涵的思想,在学习“圆锥体积计算”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有了转化思想的基础,那就应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然后回顾方法,从而在课上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来引领点化,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可迁移的。
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可以通过类比、化归、猜想、验证思想的渗透。
预习: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回忆它是怎么推导来的?3.它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有什么不同?
课堂交流:学生发现两个推导过程是不一样的,前者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后转化而来的,后者是通过切拼转化来的。这为圆锥体积通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来推导提供类比逻辑。
观察:老师出示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和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测:老师将圆锥放入空心圆柱中,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认为可以是圆柱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在空心的圆锥体里放满水或沙子,倒入圆柱,几次能倒满,形成实验思想。
这个案例,让学生经历了回顾、猜想、验证、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从原有的转化思想化归到新知的学习,从对结果的猜测到自己设计实验,来自觉地验证自己的思维活动,通过整个思维活动的实现也帮助学生真正建立了数学模型思想。这个活动经验累积的过程是思维提升的过程,对数学的理解也会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小面额 人民币 流通机制
一、小面额人民币流通面临的困境
(一)流通不畅
供需矛盾。当前,广大农村地区、西部偏远地区,现金交易占比较高,加之地区经济状况欠发达,市场上小面额人民币需求较大。然而,银行是以保证人民币总量为基础,次之才是考虑人民币结构的优化。在销售旺季,很多大型商场、多功能超市、集贸市场等地方的小面额人民币严重匮乏,它们在营业期间会找大量小面额人民币给顾客,但当其去银行换零钱的时候,银行却并没有那么多小面额人民币。在此种情况之下,小面额人民币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被大量囤积。在现实中,小面额人民币,尤其是纸币供应量较少,使得人们特别注意其收藏。一部分人出于个人爱好,致力于四处搜集小面额人民币,用以装帧、收藏。不少人被社会风气误导,盲目跟风,大量囤积小面额人民币,这就使得原本供应不足的小面额人民币雪上加霜。
反复长期使用。受硬币体积小、携带不便、容易丢失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用纸币,硬币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较少。在小面额人民币供应量不足的情形下,大量小面额人民币长期使用,而没有得到回笼更新,更有甚者很多不符合流通要求的小面额人民币仍然在市场中流通。这就造成了人们面对破损的小面额人民币,会选择尽快地把它花出去,而不是去银行兑换新币,进而使得破损小面额人民币在银行体外循环。
(二)“一差两难”现象突出
小面额人民币在流通中面临“一差两难”现象,所谓“一差两难”,是指整洁度较差、投放难、支付难。具体来讲:第一,小面额人民币流通中存在整洁度较差现象。在现实中,纸币面额大小和整洁度呈正比例,即纸币面额愈大,其整洁度愈高;反之,亦然。小面额人民币损坏较为严重,回笼较为困难。第二,小面额人民币流通中存在投放难问题。在基层银行中,受小面额人民币保管、搬运、清点困难等因素影响,银行负责人、出纳员工都不情愿提取小面额人民币,而更倾向于提取大面额人民币。第三,小面额人民币流通中存在支付难问题。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携带大面额人民币,不喜欢小面额人民币尤其是硬币。在提取现金之时,以大面额为主;在交易中,倾向于凑够大面额人民币。
(三)调剂困难
近年来,随着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的悄然兴起,小面额人民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受小面额人民币供应量不足影响,多数小面额人民币流向集中区域、单位、个人,而普通公民很难换到崭新的小面额人民币。长此以往,“调剂难”现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严重影响了小面额人民币的调剂业务。小面额人民币生命周期较短,通常投入使用2年左右就会残损严重。加之人们存有“小面额人民币留着找零”的心态,大量小面额人民币尚未回笼,新的小面额人民币又不能及时投放市场,这就加剧了市场流通的小面额人民币的破损。
二、促进小面额人民币流通顺畅的对策
(一)强化小面额人民币回笼制度建设
加强回笼制度建设,是促进小面额人民币流通顺畅的关键。第一,加大小面额人民币回笼力度。出台相关办法,加大银行对破损小面额人民币的兑换、回笼力度,置换市场流通中的残损小面额人民币,促进旧币的回笼。要制定科学计划,优化人民币结构,提高小面额人民币投放总量。立足市场需求情况,加大小面额票币券别尤其是5 元、10 元人民币的投放量,定期对商业银行强制搭配供应。第二,拓宽小面额人民币回笼渠道。有效降低集中区域破损人民币置换门槛,实现灵活上缴,彻底打破整捆上缴规定。强化对集中区域的技术支持,配足相关工作人员,更新破损小面额人民币鉴别仪器。深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员工业务素质,增强抗风险能力。把政策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建议适当增加限额幅度。
(二)构建小面额人民币流通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是促进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的保证。第一,软硬环境层面。银行、新闻媒体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好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深入普及人民币流通法规,切实增强公众爱护人民币意识,使之扎根民众,从而内化为自觉行动,彻底净化小额人民币流通环境。扭转硬币不实用的旧思维,开发、推广各种实用的硬币保管袋,解决好硬币不易携带的问题,使人们认识到硬币具有耐磨、易清洁等特点,从而促进小面额硬币的推广普及。第二,调整优化人民币券别结构和调控体系。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完善小面额人民币调控体系,重点对商业区、居民区实施流通监控,动态检测人民币券别结构,强化对检测结果的评估,以此为依据,调控各券别人民币投放、回笼力度。
(三)完善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预警体系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是促进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的重点。要想做好发行基金调拨、券别结构优化工作,必须了解流通中小面额人民的状况。建立调查监测机制,建立人民币流通监测点,强化对现金的管理和控制,构建全方位、动态化的小面额人民币监测网络。县级人民银行应强化小面额人民币券别结构优化工作,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掌握一手数据和材料,为科学预测提供依据,为上级部门调整券别结构提供材料,提升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水平。有效规范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的监管流程,强化银行业务检查、洽谈,以此来促进小面额人民币投放、回笼渠道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