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

时间:2023-05-29 18:2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理用药实施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合理用药实施方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以强化政府药品安全责任为重点,采取量化评分、以评促建的方法,探索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提升药品监管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推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落实药品安全责任,促进各项监管工作落实。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1年8月)

制定印发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成立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2011年9月—10月)

根据制定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对照责任体系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测评,并根据测评情况进行补缺补差。

(三)总结迎检(2011年11月—12月)

认真总结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好做法、好经验,根据实际,提出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合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同时,做好相关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迎检工作。

四、评价标准

《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指标》(试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途径和客观需要。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清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扎实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

第2篇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和导向作用,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提前筹划,科学指导,积极组织,准确监测,强化预防,综合防控,全面覆盖。抓住防治关键时期,以常发和突发病虫害防治为重点,以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肥为准则,以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途径,全力推进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关键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增产作用。

主要目标

通过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和市级“吨粮市”建设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资金的带动,实现全县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高产示范方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病虫危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下。从而降低防治成本,增加小麦单产,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中农药残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中央补助资金要求的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目的。

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防统治的原则。“吨粮县”示范方和高产创建示范方由植保服务组织实施统防统治,其余麦田由乡(镇)指导,以村委会为主,组织农民采用统一方案、统一时间、统一配药开展统一防治。

(二)坚持规模化实施,全覆盖的原则。在高产创建地块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三)坚持科学用药,引导示范的原则。充分发挥补贴物资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指导农民选用安全高效的药肥合理搭配,引导农民加强生产投入,抓住病虫防治与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期,达到“一喷三防”目的和效果,确保“吨粮县”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实施规模

(一)补贴范围及内容。全县小麦种植区全部纳入“一喷三防”补助实施范围。由省农业厅统一购置的杀虫剂、叶面肥进行统一发放,主要用于防治小麦“一喷三防”即防病(主要指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防虫(蚜虫、吸浆虫成虫)防干热风(温度在30°C以上,相对湿度小于30%,风速2米/秒)。

(二)实施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统一防治,可以由村委会组织统一喷施;可以以村级组织统一配药,集体发动群众分户防治的形式;可以以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有偿服务形式;可以以农机大户或种植大户带动形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达到统防统治全覆盖。

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县农牧局成立了小麦“一喷三防”领导小组,由王济生局长任组长,闫建兴副局长任副组长,植保站及有关科室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全面协调和有步骤的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强化意识,责任到人,突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防控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成虫等重大病虫害,力争将小麦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及时组织,实施统一喷防。以村为单位适时适期组织进行统防统治或由统防统治合作社进行统一喷防。在防治适期(小麦管理中后期),印发《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意见》,并组织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抓点带面,推动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顺利开展,在5月20日前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全部完成。

第3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口腔专科;医改

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做到临床药师与医生一样向专科化发展,这是临床药师培养的重要内容。笔者就自身体会,探讨口腔专科临床药师的工作及培养的方法。

1 开展口腔临床药学存在的问题和新医药改革政策

1.1 药学人员的临床药学水平不强

传统的药学教育课程设置较倾向于制药、药检,导致多数药师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不够,这样很难和临床医生很好地一起决策“用药方案”,不能自信地对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因此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

1.2 医院领导对临床药学的重视不足

口腔专科医院用药量比综合医院少很多,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临床技术性收入,而开展临床药学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指导临床用药的行为还可能使医生开具的药品品种价格更低廉,疗程更短,使医院在药品方面的收入更低。有的领导因此认为开展“临床药学”无关紧要,这样临床药学工作很难很好地开展。

1.3 新医药改革政策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等医药改革政策。医药改革近阶段重点实施方案之一就是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控制不合理用药,降低群众用药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减少药物不良事件、节约卫生资源,药师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新医改形势下,培养口腔专科临床药师的体会

2.1 提高专业技能

临床药师是药物治疗的参与者、合作者,是医师的用药参谋,患者的健康守护者[1]。同时为适应医改发展的要求,医院药师转变为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技能须尽快提高。该院采取以自学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的培养模式,选择学历高、有志于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为主要培养对象,参与临床实践活动。

要成为真正的临床药师,必须具备下列专业知识与技能:①应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②熟悉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③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可通过检索文献,找到解决临床所遇到问题的依据。④有获取药物新信息与药物治疗新知识的能力。⑤具有向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有关药学和药物治疗信息的知识与技能。⑥对临床常见的诊断结果、报告资料具有一般的阅读和应用能力。⑦具有正确书写药历等医学文书的能力等。

对于知识量不足的药师,需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

2.2 坚持继续教育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长、短期计划,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时,坚持有目标地学习,注重在实践应用中加强和巩固学习。参加每年广西临床药师培训的培训或其它同类短期培训及学术活动,有条件的脱产进修学习。口腔专科用药相对较少,人员配备不足,往往是一名员工身兼多职,很难抽时间脱产进修。因此,短期的培训就显得举足轻重,临床药师一定得倍加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2.3 培养沟通交流技巧

在传统的诊疗活动中,药师和医生业务合作和学术交流较少,可能还有来自商业促销等因素影响,使得医药之间的合作可能存在比较敏感的抵触情绪,这就要求专科临床药师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与医师、患者的交流技巧,在临床实践中主动与医师配合好,并注意协调与患者的关系,逐步让患者认识和接受这一新的服务模式。通过帮助解决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

2.4 培养实践能力

临床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药结合型的新型学科,临床药师能否胜任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和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2]。用药比较多的科室是口腔颌面外科、种植科、牙周黏膜科,药师有必要熟悉口腔常见病种及其诊治方法。为培养临床药师的实践能力,争取领导的支持,使临床药师专职化,保证80%的时间在临床。到各个临床科室轮转,采取边学习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

2.4.1 日常工作及技能

临床药师下临床随医师进行诊查、查房、决策用药方案、参加病例讨论、会诊等。通过基本的临床实践,使临床药师的临床医学知识及时得到了反复强化,同时也增强了与医生的交流沟通[3]。通过自主查房进行药学监护,书写药历并分析用药合理性,协助医师选择更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制定更科学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充分显示临床药师作为医药沟通的桥梁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站在药学工作者的角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4]。

遇到用药咨询时,临床药师利用自已的专业知识解答,切忌胡说乱编,以免导致误导,甚至出现用药安全事故的现象。如果当时实在不能解答的,可以先不匆忙回答,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再给予解答,这样严谨的工作作风较易赢得咨询者的信任。

2.4.2 口腔颌面外科用药情况及践行合理用药

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疾病是口腔肿瘤、颌面部的外伤等,常用药物主要是抗肿瘤药、抗菌药物等。使用抗肿瘤药,最重要的是在化疗中的药学监护,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查房时,需注意跟患者及其家属、护士、医师沟通,及时发现、记录不良反应,必要时建议医师停药或换药等,协助医师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干预临床规范用药的案例,例如通过查房了解到医生常规选用预防Ⅱ类切口手术感染的抗菌药物是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虽然该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但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宜优先选用头孢类单方制剂,因为单方制剂能解决问题的就没必要使用添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这样可减少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指导原则》推荐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该药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而且价格低廉,适合推广用于颌面部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考虑到口腔中含有厌氧菌的特点,需伍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临床药师只要很好地与医生沟通,晓之以理,就能使医生能采纳药师的意见,调整用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该口腔专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很多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但通过努力,协作解决了有关用药方面的难题,临床医务人员已经能接受专科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肯定了药师的工作能力。

3 讨论

培养口腔专科临床药师开展好专科化临床药学服务,是现阶段比较务实可行的方法,面对医改新形势新要求,除了专科临床药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创新药学服务内容,还需要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临床医生的配合。

在新医药改革形势下,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是当务之急,抓住机遇加强对口腔专科临床药师的培养,这也是患者对用药安全有效之必需。临床药师应该勇于迎接挑战,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医师临床用药上真正好帮手,全面适应新医改形势下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曾仁杰.提高医疗机构药师临床服务的技能[J].中国医院,2002,11(6):47-49.

[2]胡晋红.实用医院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46-447.

第4篇

[关键词] 不合理; 处方;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45-01

在我中心2010年处方总数量中,输液处方占30 % ,抗生素处方占 50%,其中不合理处方占3%以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输液和抗菌药物使用上,由于医生没有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习惯凭经验用药,问题主要反映在用法用量不合理、给药方案不合理等方面。不合理用药的标准,根据药品说明书判断药品的用法用量是否合理。

1 溶媒选择不当

利巴韦林注射液0.8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分析:此处方的主要问题是溶剂体积、浓度不当。利巴韦林注射液说明书中用法用量规定,本品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则该处方为1ml含3.2mg药物浓度过大,增加用药风险。此类处方在我中心对利巴韦林注射液的使用中占95%以上。

2 给药方案不当

注射用青霉素钠112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一次/日,静脉滴注。

分析:此处方的主要问题是给药间隔时间不当。此类问题易出现在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拉定、磷霉素钠等半衰期短属时间依赖性的抗生素上。此类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MIC(最低抗菌浓度)的时间,血药浓度高于MIC时间的临界值为40%[1],应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增加用药次数而不是加大剂量用药。如对PAE(抗生素后效应)短、血清半衰期短的抗生素一次/日给药,在此期间细菌又可生长繁殖并易产生耐药,最好采用分2-4次/日给药,更有利于杀灭细菌。

3 重复使用抗生素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1.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并用甲硝唑注射液250ml(0.5g),一次/日,静脉滴注。

分析:此处方的主要问题是重复使用抗生素;给药方案可优化。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均适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可不必同时使用。临床上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盆腔感染时,常与氨基糖苷类联用以消除需氧病原菌。根据对克林霉素磷酸酯的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单次静脉滴注0.6g克林霉素磷酸酯,活性克林霉素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8小时以上,对大多数成人每8-12小时一次,其血清药物浓度可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连续使用三次,血药浓度可达稳态。因此本处方给药方案为一日二次,每隔12小时一次,每次剂量为0.6g,则更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有效抑菌,亦符合药品说明书中对用法用量的说明。

结语

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2]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但不合理用药情况仍然存在,应引起医师药师重视,及时掌握药物的药物的剂型、剂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及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等药物知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特别药师应在审核处方上发挥作用,加强处方规范化,用药合理化,提高药物的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自开展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我县就把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选用了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经验的财会专业人员担任基金会计,行使基金监管工作职能。经过二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县合管办、财政、审计三方共同监管"的基金管理机制,建立了年初编制预算、年终编制决算的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规范了基金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行为,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了基金最大效用。

一、抓住重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基金管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点,是保证新农合制度稳步运行的关键。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又是降低基金风险的重头戏。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对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这一重点环节,周密考虑可能出现问题的每一个环节和程序,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经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批准,制定并下发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细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制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核报帐制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审批制度》等相关规定,使基金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二、搞好内审,掌握基金可控权。

一直以来我们县合管办派出财务人员与县卫生局财务审计工作站联合对卫生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利用收支配比的方法,对新农合基金的支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审计,通过每月对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分析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与所垫付的资金是否成比例、是否符合《实施方案》所规定的基金支付率,从而发现有无套取基金行为。

(1)做好预决算,合理地安排门诊统筹基金和住院统筹基金,科学地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参合人数,采用零基预算法,合理地编制基金预算,对基金流向有一个事前的可控目标,并使基金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间有效调控。

(二)依据《**县新农合总额预付制实施方案》(前政发【2013】66号)文件规定,实行定额控制,总额预付的付费方式。随时掌握基金控制的主动权。

三、加强监管,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基金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做到"两个透明"、把好"三个关口"。"两个透明":一是诊疗过程透明。严格执行《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为参合人员提供目录外药品和非报销医疗服务项目时,必须征得病人或其家属的同意,并签字认可,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和自主选择权。二是收费情况透明。将常用药品和诊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上墙公示。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让参合农民明明白白消费。"三个关口":一是把好医疗消费关,严格控制特诊、特治范围,对使用单价在100元以上药品或诊疗项目实行审批制度。二是把好廉洁行医关,严禁医务人员开大处方、人情方、搭车开药、滥检查、乱收费或克扣、截留、挪用病人药品,严肃查处医患合谋冒名就医、以药易药或以药易物等违规行为。三是把好报帐审核关。将新农合补偿政策、补偿情况上墙公示,报销补偿清单由病人或家属签字认可,严禁超标准、超范围报销。

(二)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目标管理责任制。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情况及门诊处方费用、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的比重、医药费报销补偿率等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对于在日常及年末考核时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由医院领导班子向卫生局和县合管办做出书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对于在限期内未完成整改工作的,取消定点资格。

(三)对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情况审计监督。

第6篇

1.全面推进政事分开、权责清晰、运转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各中心须上报改革申请报告及相关职工会议记录,确保中心的改革拥有充分的群众基础。

2.按照稳步推进原则,进一步深化区域医联体建设工作,出台医联体相关规程和制度,建设并试运行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

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报”制度,即年初报送卫生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和聘用计划、报送人才培训和培养计划、报送基建项目计划、报送医疗相关设备采购计划。

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4.制定无院籍化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及区域卫生技术人员交流实施办法,同时做好无院籍化管理宣传工作。

5.出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及培养实施方案,建立卫生系统反应性和满意度“月评”制度,并做好与360度绩效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和人员聘用管理的衔接工作。

三、分配制度改革工作

6.修改和完善360度绩效管理评估方案及实施手册,合理调整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评估分值,结合2015年工作目标相应调整各项指标赋值和权重。

7.各中心制定详尽的内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并报送区医改办备案。

四、经费保障制度改革

8.在南瑞和桥两中心试点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在等实施新医改政策的各中心财务管理权限和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五、巩固基本药物制度

9.完善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使用保障方案,确保参与改革的各中心用药需求。

10.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和检查力度,严禁体外循环和加成销售现象。

六、转变医疗卫生发展方式

11.继续推进城区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以省卫计委和市卫生局下达指标为准)。

12.深化中心与市级医院的协作和双向转诊。

七、加快卫生信息化进程

13.建立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区级监管平台。

第7篇

1执行国家药物政策(NDP)

NDP的核心内容是基本药物政策,强调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理论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使有限的社会医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量适量,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以公平获得的药品。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1]正视国情,考虑到占医疗需求大多数的基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对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以下卫生院,强制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自然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2规范医疗行为

2.1实施临床路径(CP)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因为路径的制订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包括合理用药,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总结、改良,实施临床路径,自然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2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方管理办法》是医师正确处方的依据,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本办法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详尽的规定。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能确保医师具备应有的专业资质和相应的诊疗水平,并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3加强药学服务

3.1提高一线药学人员素质门诊药房是门诊患者获得处方药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一线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房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用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核查的关卡和指导患者用药的窗口,处方调配人员是这些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提高调配岗位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能起到预防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关键作用。3.2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学正从药品供给型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临床药师要走向临床,直接服务病人,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为重点患者建立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用药方案,努力实现个体化给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3.3开展药物利用研究药物利用研究是对药物供应、处方及其使用的一种趋势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通过采用金额指标(Cost)、治疗日(TD)、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对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金额排序分析,用药频度分析以及处方行为研究进行回顾性评价。如DDD和DVT分析主要反映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用药量是否合理等,及时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3.4加强药物警戒(PV)由于新药不断涌现,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DID)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药物警戒不仅涉及ADR、DID,而且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DI)、用药差错(ME)等内容,从而拓展了药学服务的内涵,达到更全面的发现、评估、预防ADR、DID、DI、ME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第8篇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和工作部署,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药品市场准入管理和安全监管。打假治劣,净化药品市场,优化医药产业结构,提高药品质量水平,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整治任务

(一)落实药品安全责任。按照“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完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长效工作制度。

(二)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加强监督实施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质量追溯,推进药品企业整体素质提高。整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维护良好的药品经营秩序。

(三)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公众关注的虚假违法药品广告、非药品冒充药品等突出问题,创造更加安全的用药环境。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加强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制定工作计划,认真落实,确保监管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健全工作体系和工作程序,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和能力。

(二)建立药品打假治劣联席会议制度。旗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牵头,建立健全部门联合、联动、协作,企业协助的联防、联合打假等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提高药品打假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三)强化药品安全各环节监管。强化药品经营环节的监管。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药品经营企业超方式、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异地经营、出租柜台以及购销渠道和票据的合法性等方面的检查力度。强化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用药的管理力度,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教育,规范医疗行为,防止不合理用药和药物滥用现象。药品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药品使用环节质量管理办法,要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购进渠道、药品储存条件、非法生产和使用制剂等方面的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使用的管理,确保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完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提高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率,为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置药品不良事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非药品冒充药品问题社会影响危害十分严重,社会各界反映强烈。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保健产品、化妆品等冒充药品上市销售的行为,进行深入治理整顿。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规范相关产品上市许可。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坚决维护药品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非法邮寄销售药品专项检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增强与邮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向邮政部门通报制售假劣药品有关信息,加强邮寄药品的合法性审查。同时,药品监管部门要联合工商部门加强通过物流公司、运输公司等方式运送药品的监督检查,有力堵截假劣药品流入市场的渠道。开展违法广告药品专项检查。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做好自查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药品广告。文体广电等部门要加大违法药品广告查处力度,重点对不经审批广告,以“公众人物”名义对产品功效作证明,扩大药品功能(适应症)、绝对化药品疗效,以及篡改审批内容的药品广告进行有效监测。严格落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广告经营商和媒体的责任,对严重违法广告药品坚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严厉打击互联网上违法宣传和销售药品的行为。药品监管部门要联合工商、公安、邮政等部门,加强对互联网上虚假药品广告和销售药品行为的监督,特别要加强对非法网站宣传或销售药品的监督。对销售假劣药品的行为,给予从重处罚,实施有力打击,切实加强对通过互联网非法销售药品行为的监管。开展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物质专项检查。重点对降糖类药品中非法添加格列苯脲、盐酸二甲双胍等;镇静安神类药品中添加地西泮、苯巴比妥;减肥类药品中添加盐酸西布曲明、芬氟拉明;哮喘类中成药中添加茶碱;补肾壮阳药品中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等进行专项整治。加大可疑药品的监督抽验力度,经检验确定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依法从重查处。联合相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社区健康咨询、讲座、义诊等方式销售药械或以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等违法行为。

(五)提高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力度。加大上市药品的监督抽验力度,改进抽验方式,积极提高药品抽验数量和覆盖面。主要对处方药进行抽验,重点品种:处方和生产工艺核查存在缺陷、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多、销售价格异常低廉、群众举报集中的企业和品种及日常监督检查中的可疑品种,特别要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抽验力度。

四、工作安排与具体要求

(一)工作安排

此次专项行动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部署阶段(年4月)。分析当前全旗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和解决方案,部署专项工作任务。

二是实施阶段(年4月-年7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并组织对专项行动情况进行督查。

三是总结巩固阶段(年8月)。各有关部门要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探索健全药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全旗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总上报旗人民政府和呼伦贝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各部门要从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保健康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给予有力的保障。要结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整治目标和整治措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9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坑农害农行为,保障我市农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农业部《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和《2009年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提高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为基本目标,以禁限用高毒农药、假冒伪劣农药为监管重点,按照“狠抓源头、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抓好日常监管、专项抽查和案件查处三个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药产品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和市场退出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逐步建立合肥市农药市场统一监管平台,构建“统一监管、专业监测、强化执法、配套服务”的农药市场监管体系框架;杜绝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行为;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制售假劣农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药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农药市场监管的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药市场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合格率和标签合格率均达到8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农业部加强农药管理的新规定,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抽查,春耕前,市县农业部门要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已经发放的农药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跟踪核查,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药经营单位(户),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并及时公告有关信息,增加透明度。

(二)强化监督抽查,突出监管重点。结合农时农情,以查处禁限用高毒农药、违禁添加高毒农药成份、农药产品有效成份不足和违规标签为重点,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药市场监督抽查活动。在新旧版标签过渡期间,农药标签监督检查以产品登记证号、有效成分名称、含量、登记作物、防治对象和毒性标识等标志是否规范为重点。并组织开展小麦、水稻、油菜、蔬菜等病虫草害防治用药质量专项抽查。组织开展市县(区)农药市场执法交叉检查。

(三)规范执法行为,查处大案要案。充分发挥农业主管部门在农资监管工作中的牵头协调作用,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通力协作,组织力量集中查处,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对已构成刑事犯罪的,要坚决移交司法机关,禁止以罚代刑。把重点打击和经常性查处结合起来,公布查处结果,发挥案件查处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四)构建监管平台,强化源头管理。以“农药标签网上查询系统”和“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为依托,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农药市场统一监管平台。建立案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增强市、县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农药市场监管信息一地、区域联动。继续完善农药生产、经营企业联系人制度,切实发挥纽带作用。开展农药生产、经营单位普查,准确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内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状况,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对已取得定点资格的生产企业,但因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质的,将按程序上报,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注销或撤销定点生产许可及其他有关行政许可;对证照不全的生产、经营企业,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五)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农药市场监管分片包干责任制。各县要建立由主管单位领导同志参加的农药市场监管分片包干责任制,落实属地责任。要将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和农药市场,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对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中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秩序混乱的地区,要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完善配套法规,健全法律体系。各县要认真疏理、总结近年来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及时上报市农委,配合做好《农药管理条例》修订的调研、起草和论证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农药安全使用和农民用药培训制度、农药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针对农药市场存在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各县要从实际出发,制订针对性强专项整治方案,为加大农药市场监督管理提供保障。

三、重点活动安排

(一)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启动仪式。3月下旬,在肥东县举行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启动仪式。

(二)农药生产经营主体调查摸底。3月,市和各县区农业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农药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健全农资经营单位(户)信息档案。

(三)放心农药下乡进村宣传。3月下旬,结合“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组织宣传农药科学选购和合理使用知识,发放宣传材料。

(四)春季农药市场检查。4月至5月,在全市范围内结合“春季农资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农药市场检查。市执法支队将针对重点地区组织开展小麦、油菜、蔬菜用药产品质量抽检,并公布抽检结果。

(五)重点区域督导检查。6月至7月,市农委将对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低、假冒伪劣产品多、社会投诉或举报多的县区和农资经营市场,加大检查和处罚,进行整改,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七)秋季农药市场检查。8-9月,在全市范围内结合“秋季农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农药市场检查。市县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针对重点地区组织开展水稻、蔬菜用药产品质量抽检,市县联动,进行交叉检查,并公布抽检结果。

(八)总结。12月,全面总结2009年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领导,市农委成立由张厚伦副主任任组长,农业局、法规处、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农业局。各县农委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精的同志组成的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农药市场监督管理年活动的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农委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内农药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制定工作月历表,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药监督抽查制度、监管信息公布制度、农药案件投诉举报制度,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带动工作规范,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四)及时上报信息。各县农业部门从2009年3月1日开始,每月12日和28日前,要向市农委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有综述、抽检、查处等方面的情况,力求通过数据和典型事例说话。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各县要认真组织填报农药市场监管情况统计表(见附表1-5),附表1-3要求每半月进行动态填报,附表4-5于6月底前完成填报。

(五)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明确农药市场监管的具体部门,固定专人负责,保证工作连续性。进一步加强农药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办案的调查、取证水平,加快办案进度,提高办案效率。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效能。

(六)强化宣传培训。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以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农药科学知识,提高使用者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水平;普及农药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生产和经营者自觉遵法守法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良好舆论环境。

(七)保障监管经费。加大农资执法设备、经费保障,设立农药质量抽查、农药执法监督、培训等专项经费。积极争取将农业行政执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的支持,解决农药监管工作人员和经费等问题,不断增加农药监管投入,改进执法手段,配备执法装备,以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表:

表1:2009全国农药市场监管工作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日期:

填表人:

出动执法人员

(人次)检查生产企业

(个)检查经营单位

(个)印发宣传资料(万份)检测农药样品

(个/次)检出假劣农药产品(个/次)立案查处

(起)查获、没收、销毁不合格产品数量(吨)涉案金额

(万元)

表2:2009年第 季度农药打假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日期:

填表人:

项目查获

数量

(公斤)货值

金额

(万元)查处起数(起)检查

企业

(个/次)整顿市场(个/次)受理举报案件(起)捣毁制假窝点(个)挽回经济损失(万元)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印发

资料

(万份)查获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数量

(公斤)立案查处

查处(件)结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件)涉案人数(人)逮捕

人数(人)案值5万元以上案件

总数(起)价值

(万元)

表3:2009年第 季度农药打假大要案(5万元以上)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日期:

填表人:

序号案件

名称案件

来源涉及农药品种组织查处部门涉案商品数量案值(货值或经济损失)(万元)涉案

人数

(人)查处结果

罚款金额

(万元)拘留人数(人)判刑人数(人)其他(包括吊销证照、停产、停业等情况)

注:案件名称要包括市县(区)、单位名称、违法行为等关键词;案件来源按举报、检查分类。

表4:2009年农药经营单位数量分级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日期:

填表人:

合计(个)其中

村级(个)乡、镇级(个)县级(个)地级市(个)省会市级(个)

注:按农药经营单位所在地进行分级统计

表5:2009年农药经营单位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日期:

填表人:

序号经营单位信息监管单位信息

第10篇

合理用药概念履新

世界卫生组织(WH0)1985年在内罗毕召开的合理用药专家会议上,把合理用药定义为:“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剂量符合他们的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药学界学者达成共识,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安全有效强调以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而经济学则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不当问题严重

2007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显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总收入为91.8亿元,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为59%,平均处方费用55.48元。

而2007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基线调查资料表明,全国29个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单个处方抗生素使用比例为45.06%,其中使用>2联抗生素比例占抗生素使用比例13.5%,静滴使用率35.44%,激素使用率8.24%。

以上两项调研反馈,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严重药品使用不当问题:①不恰当选用药品:包括选用药品不当,不依据患者病情及患者差异选用药物;②超适应证用药:药物没有的适应证却选用药物来治疗,如伐昔洛韦对疱疹病毒有效,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③联合用药或多药并用:比如对单一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不合理地采用>1-2种抗菌药物联用,疗效不确切的辅助药物同时应用;④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不当:比如不依据患者个体状况超剂量、超长时间静脉用药}⑤不合理的给药操作:如不按照药物的药理学特点给药。

多因素造成用药不合理

据2007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药品收入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筹资来源,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因素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以新毕业学生和大医院退休人员为主。对于新毕业的医学生,没有经过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常把抗生素和激素作为预肪和治疗病毒性与细菌性疾病的“万能药”,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对于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虽然临床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他们多是从大医院退休后返聘而来,存在开大处方和开贵药的习惯。

患者认知因素患者对医药知识的缺乏和不正确的用药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合理用药。很多患者认为贵药和静脉注射药品疗效既好又快,因而他们主动要求医生开贵药,使用静脉注射。如果医生拒绝他们的要求,开廉价的常用药品,他们心理上就难以接受,甚至引发医疗投诉。

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行为因素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通过改换包装等方式,把低价药品换成高价新药,甚至通过高额回扣向基层医疗机构推销高价药,加剧了基层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

相关政策措施缺失因素①药品加成政策造成高价药比低价药好卖。②缺乏基本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制度。③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缺乏监管措施。完善监管,防止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

建立新型收支管理制度通过增加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配置、人员经费以及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投入,可以切断基层医务人员收入与业务收入的利益联系,减少基层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一方面,通过政府投入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医学生毕业后先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进行通科培训,考核合格的住院医师才可以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另一方面,对在职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优化社区医师的知识结构,促进合理用药。

第11篇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通过专项整治,促进行业自律水平有所提高,《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得到落实;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更加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进一步好转;医疗机构药品购进渠道正规、储存条件符合规定标准,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能够被有效监测,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整治重点:突出抓好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农村药品市场两个区域,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经营、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和“走空票”、“体外循环”等违法经营活动,确保药品质量。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__年10月)。各有关部门要对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进行全面部署,并按照要求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制订药品流通环节的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县卫生局牵头制订药品使用环节的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县工商局牵头制订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各单位实施方案要报送县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20__年11月)。各涉药单位要对药品经营、使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认真自查,对药品GSP执行情况搞好内部评审,查问题,找隐患,彻底整改。

第三阶段:监督检查(20__年12月-20__年5月)。对药品、医疗器械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乡镇医院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零售药店和各类诊所按30的比例抽查;对20__年以来有群众举报的单位、监督抽验有不合格产品的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单位和GSP认证满24个月未跟踪检查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__年6月)。专项整治基本结束后,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前三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并以书面形式报县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

(一)整顿和规范药品研制秩序。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搞好药品注册申请专项检查,对弄虚作假行为依法严厉查处。要大力开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

(二)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1、全面清理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主体资格,依法查处和取缔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和“走空票”、“体外循环”等违法经营活动。

2、严厉查处进货渠道混乱,购销记录不完整和质量管理人员不在岗,药品、医疗器械零售企业违反规定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和超范围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等违规经营行为。

3、加强药品经营企业GSP跟踪检查,严肃查处不按GSP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的行为。加大对违法广告、群众投诉多和具有潜在质量隐患产品的抽验。

4、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购销渠道。

5、加强对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对各有关定点单位的品、的销售去向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20__年11月前批准的、20__年资格核查予以撤销、注销的第二类批发和零售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对其库存的第二类销售去向严格检查,严防流弊。

(三)整顿和规范药品使用秩序。

1、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和不合格药品管理行为。查处违法采购药品和变相经营药品的行为。

2、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制度,抽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情况。加强对地标升国标的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疫苗等品种的不良反应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药害事件发生。

3、规范药品使用行为,促进合理用药。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和药房管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4、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疗效不确切的医疗器械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样送检。

5、加强医疗机构放射性药品的监督检查,对未取得《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擅自配制、标记、合成、使用放射性药品的,按照《药品管理法》、《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四)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秩序。对被投诉、举报和存在安全隐患及列入重点监管产品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检查,检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进货检验及产品出厂检验,组织对群众举报的非法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取缔清理;组织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专营植入、介入材料的法人经营企业以及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六)突出查处大

案要案。建立健全大案要案查处工作机制,突出查处危害公众安全、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充分发挥全省统一举报电话9600111的作用,畅通群众举报和投诉渠道。对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涉嫌商业贿赂的,及时移交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机构查处。(七)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力度和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成立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领导组织,建立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机制、定期会议制度和月调度汇报制度,加强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和相互配合。建立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专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逐级考核,确保抓出实效。

(二)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专项整治。卫生部门负责对药品使用环节的整治,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药行为的管理。工商部门要抓好药品、医疗器械非法广告的集中整治。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窝点,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拒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审批,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严重的地区和部门,依纪依法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新闻宣传部门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及时报道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曝光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各职能部门要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严惩行政执法中、、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全面完成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

(四)完善应急体系,防范突发事件。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动药品经营和使用各环节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二OO六年十一月六日

附:##县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成员:##(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工商局副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监察局副局长)

第12篇

一、工作目标

基本杜绝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等禁用农药行为,确保农产品生产不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稳定,例行监测不合格样品中禁限用农药残留检出率继续降低。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在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生产中杜绝使用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的宣传和科学使用农药的培训。

(二)督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加强对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农产品生产中农业投入品使用的指导和监管。

(三)指导各地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

(四)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抽查监测。

三、重点活动安排

(一)制定工作方案

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部门都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责任、进度和要求。(2月底前)

(二)开展宣传培训

1.各县(市、区)农业局都要利用县(市、区)电视台,搞一期农产品生产禁限用农药、农药科学选购和合理使用讲座。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植保专家在省电视台乡村频道搞一次讲座(3月份)。

2.各县(市、区)都要印制农产品生产禁限用农药宣传单,做到每个农户一份。(5月份)

(三)开展农户用药情况抽查

各县(市、区)农业行政部门组织得力人员,对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情况进行抽查。每个县(市、区)抽查4个以上乡(镇、街),每个乡(镇、街)抽查20户。(6-8月份)

(四)指导开展标准化生产

一是组织开展主要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完善玉米、水稻、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并下发到各市(州)、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市、区)和乡(镇、街)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村屯和地块,指导农民实施标准化栽培。(4月份);二是组织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在吉林省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产业园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国家标准果园、国家蔬菜标准园开展标准的宣贯和标准化生产。

(五)进行督导检查

省农委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深入市(州)、县(市、区)进行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督导与检查,指导各地推进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做到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人。

(二)及时上报有关信息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部门要及时将工作方案、宣传培训、农户抽查、标准化实施示范等有关情况上报省农委。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立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