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1: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果园科技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果树专用全营养生物菌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专家和土肥专家共同研发的一种高科技肥料,符合国家标准GB20287-2006要求。
产品特点:
1、见效快,施用方便
本产品打破传统,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原料中不能直接被果树吸收的有机质转变成氨基酸、腐殖酸等可以直接被果树吸收的营养物质,见效快。本产品用量少,施用方便。每亩只需150千克,用时只需撒在园中,浅犁即可。
2、干净清洁
本产品为咖啡色粉末状固体,而且带有浓浓咖啡香味,完全杜绝了有机肥腐熟过程中的臭味和化肥的刺激性气味,施用后整个果园都弥漫着咖啡香味。
3、营养丰富、快速吸收
本产品有效活菌数≥2亿个/克,氨基酸含量≥20%,腐殖质含量≥45%,有机质含量≥70%,含矿质营养元素达10种以上。本产品中所含的益生菌,活化土壤中的磷、钾、铁、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形态,有效消除缺素症。
4、成本降低
果树专用全营养生物菌肥可以用作基肥和追肥,能有效的为果园提供足够营养,可明显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性,有效降低果园病虫害的发生次数,减少打药次数,同时降低打药时的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另外,本产品可完全替代传统的有机肥、农家肥,降低化肥用量,真正降低果园劳动强度和成本。
另外,本课题组还常年向广大果农提供“郑果牌”全营养有机肥,原料为腐熟的精制羊粪,完全除臭,干净整洁,有机质含量≥50%,pH≤6.5,富含多种中微量元素,价格低廉,方便果园机械化操作,极大节省劳动力成本。
本课题近几年开发了规模化果园地面省力化管理技术方案,技术方案既包含了规模化果园省力化管理理念,又开发了“全营养”系列果树专用施肥的全年套餐产品,现以“全营养套餐施肥产品+免费技术服务”的形式,向果树行业推广,欢迎咨询合作。
“套餐施肥产品+免费技术服务”既不增加成本,又得到了专业科研单位的免费技术服务,为果园的成功经营增加一份技术保障。
联系人:司鹏 乔宪生 于会丽 刘智伟 咨询电话:0371-65330985(办) 15515622730
关键词板栗;无公害;果园;现状;趋势;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176-01
1建设无公害板栗果园的意义
无公害果品是指来自无公害生产基地(果树生长的环境,如土壤、水、大气等无污染的地区),按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在栽培管理中,按照特地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符合无公害果品质量要求,并经检测合格后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安全、营养、优质的果品。板栗又名栗子,为壳斗科栗属坚果类植物,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板栗含有大量的淀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VB等多种营养素,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可益气健脾、厚补肠胃、防治心血管疾病等[1-2]。我国大部分成片板栗园已经进入盛果期,由于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土壤营养状况不明、化学药品使用不当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板栗在当地的进一步发展。
2无公害板栗果园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板栗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不纯、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的问题[3]。我国板栗的栽培多是自由化栽培,不注重产品的质量,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有些地方仍以野生林为主,没有科学选育,使板栗品种发展老化;种植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存在农药残留过量、用药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板栗经济效益较差[4]。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水果产业间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持续、稳定、高效益地发展我国果品业,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优质安全性果品的消费需求,果品品质和安全性应不断提高,以使生产的产品赶上或超过果品生产发达的国家,既能与国外进口的果品竞争国内市场,又能打入国际市场。为此,对果品生产者在栽培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增强优质无公害果品的生产意识,认识到优质无公害果品生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将优质无公害果品的栽培技术落实于果品生产全过程。
我国板栗栽培分布广达24个行政区域,板栗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板栗栽植长期沿用实生繁殖,品种混杂,经营粗放,平均产量仅为300 kg/hm2,仅为高产板栗林的5%~10%,法国的11%,日本的13%,意大利的14%。板栗低产的原因主要是品种良莠不齐、长期实生苗繁殖、管理粗放、土层瘠薄、肥力差、密度过大、病虫危害严重等原因。浙江省虽然有广泛的板栗资源,但无龙头企业,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不高,产成品低,造成板栗果园效益低下,影响了板栗的产业化发展[5]。
2.2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板栗栽培水平有了较大地提高,与过去相比,板栗生产实现了三大突破。第一,从劣质实生板栗步入良种化栽培,全国建立了许多良种基地。新建栗园都采用良种嫁接苗造林,如诸暨市选育的毛板红良种已推广至浙江、福建、江西等10个省的85个县市,栽培面积达2.51万hm2,成为我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大的板栗品种。第二,从零星分散小农生产栽培步入集中连片的轨道,逐步做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第三,从粗放经营步入集约化栽培,新栽培的板栗一般都做到选用良种、全面整地、作水平梯地挖大穴造林并进行幼树整形等丰产技术。
3建设无公害板栗果园的关键技术
3.1土壤营养状况
板栗树生长适宜的土壤pH值为5.0~6.5,适宜的土壤pH值和土壤营养利于板栗树的生产和坐果。对板栗园土壤酸碱度和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可为今后的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合不同时期果树对不同养分的需求,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适量化学肥料,做到合理施肥,为优质果生产打下基础。
3.2病虫害防治
在果园田间观察统计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以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为依据,以生物防治为主,如天敌的引入,同时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品,如石硫合剂、蛾螨灵等,进行病虫害防治[6]。
3.3加强管理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板栗果园的管理,争取尽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使用权。根据当地板栗果园的分布区现状,定期进行土壤养分含量检测和板栗农药残留检测,促进无公害板栗园的建设[7]。
4参考文献
[1] 王长伟.无公害优质板栗种植技术操作规程[J].河南农业,2004(10):26.
[2] 曾沛繁.板栗低产果园综合改造技术探讨[J].广西园艺,2007,18(3):25-27.
[3] 覃俊祺.浅谈河池市板栗低产果园的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98,225.
[4] 张娟,伍班桂.板栗实生低产园的改造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0(5):38.
[5] 王功桂,屈定斌,周灵会,等.板栗低产园改造试验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0(1):13-17.
[6] 陈宗平.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林业,2008(5):41.
针对以上问题,信丰县围绕打造“最优脐橙主产区”目标,重点编好“四张网”、走好“四条路”,促进脐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编好四张网
提高服务效率
编好技术人员网,提高产业服务水平。一是在加强现有县乡果技人员的培训、管理基础上,培养一批乡土果业技术人员,充实县乡果业技术人员,按照乡镇果业面积,每2000亩果园配1名果业技术人员,健全技术人员网,满足果农技术服务需求。二是以基地、合作社为依托成立脐橙标准化修剪、打药、采果等专业服务队,健全技术服务网,提高脐橙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编好病虫防控网,确保产业安全。充实一批基层果业技术人员,确保技术力量和防控经费,完善柑橘病虫害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柑橘黄龙病、橘小实蝇等危险性病虫害的观察、监测、调查、信息上报、信息、预测预警、应急处理等,编好县、乡(镇)和果业基地综合防控网络,确保产业安全。
编好果品销售网,提高果品价格。开展主攻城市免费品尝推介和专销区建设活动,巩固开拓主攻城市脐橙销售市场;加快设立高档社区直销点和大中型超市信丰脐橙销售专柜;加强农超对接,引进超市到信丰建立水果直采基地,拓宽脐橙销售渠道。同时,抓紧贮藏库建设,引导果农、合作社、营销加工企业加大贮藏量,延长供货期,避免集中抛售,提高果品价格。
编好线上淘宝网,促进脐橙鲜果销售。加强信丰脐橙网站建设,利用信丰脐橙网站的网络技术优势,搭建信丰脐橙“微博营销”和“网上脐橙树认养”活动平台,鼓励引导营销企业、合作社和社会各界通过开设淘宝店开展信丰脐橙果品购销。同时成立信丰脐橙网购协会,规范网上脐橙销售行为,编织信丰脐橙销售网络,促进脐橙鲜果销售。
走好四条路
促进脐橙产业持续发展
走好高品质栽培之路。一是抓好标准果园创建工作。重点抓好标准果园创建技术培训和标准果园创建技术措施落实,推广大枝修剪、节水灌溉、生草栽培、花果管理等八项主推技术,重点引导果农安装滴灌、杀虫灯等设施,提升全县脐橙管理水平,提高信丰脐橙果品质量。二是调优品种结构。引导果农通过高接换种和在新开发果园种植早晚熟和特色柑橘品种,调优柑橘品种结构;鼓励全园柑橘黄龙病清除果园转产种植非柑橘类果树,调优信丰果树品种结构,丰富信丰水果种类,延长鲜果供应期。
走好优质品牌打造之路。一是坚决打击早采、催熟、染色等损害信丰脐橙品牌的行为,确保信丰脐橙的天然品质。二是加强“信丰脐橙”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在统一赣南脐橙品牌的基础上,规范使用“信丰脐橙”证明商标,并在全县推广使用农产品身份追溯防伪标贴;要对“信丰脐橙”证明商标、防伪标贴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跟踪管理。三是加强对信丰脐橙包装箱生产、销售的管理。指定印刷企业按照标准式样生产信丰脐橙包装箱,坚决打击不规范的脐橙包装箱生产厂家和经销户。四是严格要求信丰脐橙经销商按照“三统一分”(即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宣传口径,分级销售)的要求规范销售行为,严厉打击各种损害信丰脐橙品牌的行为。五是进一步加大信丰脐橙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在主攻主销城市举办果品推介会、刊播宣传广告组建专业流动宣传队等多种形式,提高信丰脐橙的市场知名度。
走好家庭农场扩展之路。发展家庭农场,提高脐橙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土地抛荒、失管果园越来越多,不但影响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还导致危险性病虫的蔓延。因此鼓励果业大户注册登记家庭农场,支持抛荒土地、失管果园向果业专业户流转,使他们平均拥有30-60亩适度规模果园向家庭农场经营方向发展,并应用先进的科技、良法、农机作业,示范推广果业高新科技,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示范效应,使闲置土地和失管果园发挥最大效益。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认真贯彻县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十七届人代会精神以及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项目建设和果园管理为抓手,实施优果强县战略;加强科学管理技术应用普及,全面提高果农科技素质,强化示范园建设;扩大优势区域栽植规模,加强绿色有机安全果品生产,扩大旱作果业技术应用范围,推进果业发展向扩规提质增效转变,促进果业生产向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全面建设现代果业。
二、目标任务
(一)果业建园。全县今春果业建园2万亩。其中:新发展苹果面积5000亩、红提葡萄1.5万亩,建设3个千亩苹果示范方,5个500亩以上葡萄示范方。每个镇办都要建设1—2个300亩以上的新建园示范方,努力建设以合皇路为轴心的苹果长廊,以合洽路为轴心的观光葡萄示范园区、以合马路、108国道南段为轴心的优质红提示范长廊等三大特色鲜明的发展区域。
(二)果园管理。全面实施苹果优果技术。大力实施以春季复剪、拉枝为主的果园管理技术,今春全县完成精细修剪20万亩,拉枝20万亩,施肥20万亩,清园、喷石硫合剂25万亩,春灌10万亩,全面提高果园管理技术水平。
(三)旱作果业。今春继续在甘井、皇甫庄、金峪三个镇办的合皇路两侧100米以上范围果园为示范带,实施果园黑膜覆盖4000亩,在甘井镇同堤坊村实施果园秸秆覆盖1000亩,高标准建设,示范带动大面积果园应用覆盖技术。
(四)示范园建设。今春全县各镇办要建设300亩以上新建园和盛果期示范园各1个(共30个优果示范园);果业局要协助各镇办抓好2个200亩示范园,全县示范园面积达1万亩以上。各示范园建设标准要高,特点突出,优果技术措施应用到位,生产效益显著。
(五)果业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好2011年现代农业苹果项目。在甘井、金峪苹果项目区,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强化措施,提高标准,确保质量,加快进度,保证在5月底全面完成项目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节水灌溉,果园覆盖,苹果新建园,安装太阳能诱虫灯、粘虫板,搭建防雹网,以及果园土壤改良,精细修剪,拉枝、追肥、套袋等工作任务,并顺利通过省级项目验收。
(六)技术培训。根据果树物候期的特点,及时邀请苹果、葡萄知名专家教授来合开展技术培训,果业技术干部下基层召开现场会,培训会,讲解果园管理技术,开展培训会100场次,力争受训人数要达到1万人次以上。
三、时间安排
(一)2月29日前。为宣传动员、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技术培训、采购苗木、收缴苗木款等建园工作前期准备阶段。
(二)3月1日—3月31日。组织调运苗木,科学指导、规范栽植;完成果园春季管理工作任务;科学实施现代农业果业项目各项建设内容。
(三)4月25日前。做好加强新建园管护,提高成活率,预防果树花期冻害、合理疏花,以及花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作。
(四)4月26日—4月30日。检查验收阶段。检查果业建园栽植完成情况,核查苗木调运、建园质量、建园面积,以及旱作果园生产、果园春季管理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四、政策措施
(一)优惠政策
1.今春发展矮化苹果5000亩,每株苗木价格4.5元,群众自筹2.5元,县政府每株补助2元,每亩按84株计,每亩补助168元,苹果建园共补助84万元。新建红提葡萄1.5万亩,其中:扦插苗每株价格1.2元,群众每株自筹0.6元,县政府每株补助0.6元,每亩按250株计,每亩补助150元。嫁接苗每株价格3.7元,县政府每株补助1元,每亩补助250元,扦插苗、嫁接苗具体数量按镇办实际落实数量为准。
2.对新建千亩以上的果业专业村和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示范方县政府给予1万元奖励。红提建园突出在合洽路、合马路延线和108国道南段连片栽植建设,各镇办今春新建500亩以上并与上年示范方连片,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经果业局验收合格后,今年每亩奖励200元。对超额完成新建园各项工作任务的镇办,除苗木享受补助外,超额部分每亩奖励10元。
(二)操作办法
1.政府采购中心和果业局统一考察苗木。采购中心负责确定苗木价格,果业局按照苗木质量要求,确定有资质的供苗单位。政府补助资金由采购中心负责落实,镇办苗木款的收取由果业局负责,苗木拉运由果业局负责,苗木送至镇办政府所在地。
2.各镇办与政府采购中心、果业局共同负责考察、采购、发放苗木,并落实面积,收取群众自筹苗木款,2月20日前各镇办必须将各自苗木款上缴果业局,交款时必须附到村到户花名册。并督促群众及时规范栽植。
3.凡镇办按果业局、采购中心确定的苗木价格,并在考察确定的供苗单位采购符合标准的苗木,县政府予以补贴,否则不予补贴。
五、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各镇办主要行政领导是春季果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高度重视,明确认识,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人员和责任,强化措施,加快进度,在果业新建园方面要从规划布局、组织动员、安排部署、协调调度到督查落实一抓到底,动员群众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整理土地,大打一场攻坚战。果园生产管理上要在保质量上下功夫,对重点示范园实行挂牌示范,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扩大示范效果,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二)创新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实行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包示范点、示范园、示范村的工作机制,从土地整修、苗木栽植、基础管理到考核验收一包到底。大力推行土地流转机制,可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建大果园、大园区,促使产业用地向大户集中;对果业基地内土地分散、不便管理、没有经营能力的农户,镇、村要组织农户自愿倒兑,培育产业大户,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
(三)提高质量。严把苗木质量关,果业局要加强对各类苗木的监测,做到不合格苗木一律不予调运、不栽植。严把整地质量关,果园建设坚持大坑、大肥、大水的建园标准,开挖营养槽或营养坑,施入足量秸杆或有机肥并灌足水。严把合理间作关,新建园要在留足留够1.5米宽的营养带的前提下,落实间作套种措施,坚决禁止套种高杆作物。严把抗旱技术关,采取生根粉处理、泥浆蘸根带水栽植技术,努力提高成活率。严把生产技术关,对丰产园、新幼园和新建园,坚持从常规管理、基本技术落实抓起,按照不同类型,分园施策、统一管理、挂牌示范,建成一批规模大、管理优、效益好的标准化示范园,积极开展县级样板园评选活动,对命名为县级样板园给予表彰奖励,幅射带动全县果园建设整体水平上台阶。
(四)科技创新。积极提高“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态模式,增强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灯、板、带、芯”等现代科学装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病虫无害化防控水平。改革土壤耕作制度,推广旱作果园生产技术,实施“黑膜、秸秆覆盖、穴贮肥水”等旱作措施,实现集雨保墒、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的目的。创新栽培制度,实施矮化栽培,无害化、机械化、省力化栽培,积极开展标准园创建工作,在知堡鹅毛等三个生态示范村,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提高建设标准,突出建设效果,辐射带动提高。
李太祥,廉江市老区新民镇人,在廉江小有名气。早年在镇建筑工程队搞建筑,后来组建市第八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并任经理。1998年回到家乡承包山岭种水果。开始时种植妃子笑、桂味、鸡咀荔等优质荔枝50亩,龙眼40亩。由于规划合理、种植科学、管理细致,所以果树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品质好,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2004年以来,50亩荔枝连续几年亩产值超万元,果场每年产值70-80万元,纯收入40-50万元。
在李太祥的管理下,果场连年增产增收,被市农业局定为“水果生产示范基地”,被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定为“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湛江综合试验站轻简稳产优质生产示范园”,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农业部水果标准园(创建)”果园。附近果场的农户经常找李太祥了解情况;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他也经常到周边和外地果园取经。通过参观交流,李太祥了解到周边建果园成功的居多,但也有少数由于管理技术落后,不舍得投入,造成果树生长差,产量低,甚至失收;有的失去信心,准备放弃。在产品销售上,价格差异也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他同周边的一些种植户商量,决定成立新桂水果专业合作社。
2006年5月1日,新民新桂水果合作社举行挂牌揭幕仪式。第一批入社的有50户,种植水果(主要是荔枝)3000多亩,大家推选李太祥担任社长。几年来,李太祥把所积累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员。为了方便社员,每年李太祥都派出工人,购回石灰、硫磺烧制石硫合剂,发给社员用于果树病虫防治使用,只收回一些成本。不论多忙,也不管多远,社员邀请他去指导时,他都会及时赶去,帮助解决一些管理技术问题。
“合作社成立后,新民镇水果生产由过去分散型到集中型再向科技型转变发展,提高了果农专业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加了收入,同时及时使果农掌握和沟通水果的产、供、销信息。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新民镇水果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市场竞争力,为我市的水果生产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采访中,廉江市老促会全继春会长介绍说。
“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行运作,无论是其荔枝基地还是农户荔枝生产,都是按照《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操作,我们还与农户签订承诺书,实行‘三统一管理’。”李太祥向记者介绍说,一是统一技术措施。做到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格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标准化。二是统一农药化肥供应。合作社采购的农药,都是经过互联网查询过的那些信誉好的大厂生产的,价钱合理,质量保证,供应及时。三是统一产品销售。产品将要上市前,合作社就与各大经销商联系,签订购销合同。“合作社以示范果园为样板,把标准化生产向全社推广。目前,有230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了‘三统一管理’承诺书,为合作社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推广标准化生产,开展统一品牌销售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为了提高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的能力,李太祥经常邀请专家技术组人员深入到示范园现场观摩指导和举办技术培训。组织果民参观示范果园,推广标准化生产。
“为开拓社员视野,我们还组织他们到广东省水果专业市高州学习取经。”李太祥介绍说。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在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宣传和落实技术措施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果园工作方案中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计划安排等有计划按步骤开展工作。二是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的觉悟和认识,把建设示范果园要求转化为农户自觉的行动。三是根据荔枝生长季节和目标任务,制定详细的技术工作计划,针对当地制约荔枝增产的关键因素、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制订相应的栽培模式及病虫害综
据了解,近几年来,在李太祥的带领下,新桂合作社示范果园按照标准化生产示范果园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开展创建活动的500亩的果园,2011年平均亩产1025公斤,比上年增长7.7%。通过“早桂”牌品牌化销售,每公斤增加0.2元,增收10.2万元;通过强化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节本增效10%。品牌化销售和节本增效两项增收11.7万元。
为了加快苹果产业开发步伐,提升产业开发质量效益,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业支撑,特制定本决定。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为目标,积极实施“石油工业强县、绿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按照“优化品种、扩大规模、增加产量、提升质量、科学管理、争创名优”的发展思路,依托市场求发展,依靠科技提效益,健全营销网络,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使之真正成为一项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适地适树、择优发展的原则。根据我县物候和地理条件,苹果产业发展要以背风向阳的山台地、梯田地、湾塌地为主,优先发展以富士苹果为主打品牌的山地苹果,努力扩大果业生产规模。同时,适当发展其它优质杂果和山地大棚水果,优化果品种植结构,推动林果产业快速发展。
2、坚持典型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按照“抓点示范、典型带动”的工作思路,要以示范园区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建设,严格管理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苹果产业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3、坚持群众自愿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发展苹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政府的政策激励与服务职能。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市场需求的原则。继续推行“大改形、巧施肥、强拉枝、无公害”四项丰产优果管理技术,实现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营销市场化,逐步走上依托市场求发展,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路子,着力提升果品产量、质量和效益。
5、坚持果、畜、草、沼、窖五位一体、全面配套的原则。大力推广普及果园生草、覆盖、养畜、建沼气池、修水窖配套技术,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实现无公害管理,走绿色化产业发展路子,打造“安塞山地苹果”品牌。
二、目标任务
从20**年起,后四年果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任务是:平均每年发展苹果5万亩,到20**年,全县水果面积发展到40万亩,其中苹果35万亩,名优杂果5万亩,苹果挂果面积达到11万亩。水果总产量14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1万吨,果业总产值达到2.52亿元。
三、扶持对象及优惠政策
(一)扶持对象:凡在本县境内从事苹果产业生产、营销、加工、贮藏等经营活动的农民、职工以及民营、股份制、集体、私营企业等,均为扶持对象。
(二)优惠政策
1、对本县区域内苹果新建园所需的种苗费给予补助,县财政每株苹果苗补助1元,农民自筹0.2元。
2、凡在果园内新建沼气池的,有计划列入能源项目配套实施。在果园内种草的草籽款按草畜业发展有关优惠政策补助标准执行。
3、对全县5000亩苹果示范园实施套袋补贴,每亩苹果套袋8000只,每只县财政补助0.01元。
4、对从事果品营销、加工、贮藏的企业,视其规模、效益给予政策倾斜和贷款协调。
5、果园生产道路建设。新建苹果园集中连片在200亩以上的,果园道路建设由县、乡和农户共同筹资筹劳解决,每年全县安排新修果园生产路**0公里(土路路面宽3.5米以上)。由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实地勘察同意后,乡、村负责组织实施,县财政每公里补助1万元。
6、凡新建山地苹果园集中连片200亩以上,并有库坝等水源条件的果园,有计划分批解决小高抽等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农民投工投劳组织修建。无灌溉水源条件的,每年安排修建集雨窖**00个,以户为单位,每5亩苹果园修建集雨窖1个(容积3立方米)。经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每窖补助500元。
7、苹果园防雹增雨设施建设。每年在苹果主产区增配一定数量的防雹增雨设施,由县气象局和乡镇、果业部门勘察后,制定建设规划,经县政府审定同意后,由县气象局和乡镇负责实施,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列支解决。
(三)对果业开发中的先进集体、种植大户、营销企业和先进个人给予奖励
1、新建果园种植大户:种植户新建标准化苹果园面积20亩以上(人均5亩以上),以奖代补**00元;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人均6亩以上),以奖代补2000元。
2、苹果生产推进村:全村人均新建园面积4亩以上,保存率90%以上,成活率85%以上,奖励村委会5000元;全村人均新建园面积6亩以上,保存率90%以上,成活率85%以上,奖励村委会**000元。
3、苹果生产示范村:全村人均果园挂果面积4亩以上、户均果业收入1万元以上,人均果业收入3000元以上,奖励村委会5000元;全村人均果园面积6亩以上,户均果业收入2万元以上,人均果业收入5000元以上,奖励村委会**000元。
4、果品营销企业:年营销果品**00吨以上,奖励企业或协会5万元。贮藏企业年贮藏果品达到**00吨以上,奖励企业5万元。加工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奖励企业**万元。
5、在果业管理中,创建一个省级苹果示范园,奖励果业部门1万元;创建一个市级苹果示范园,奖励果业部门5000元。
6、每年评选**名在果业开发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县、乡干部或业务部门技术人员,每人奖励**00元。
四、实施办法
(一)审批程序
1、审报。县域内的种植户或企业,对照扶持对象、范围、扶持条件和标准要求,自认符合条件的,书面申请属地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接到申请后派专人进行初步核查,初步确定扶持对象。
2、审查。乡镇人民政府将初步确定的扶持对象,按村、组列表一式两份上报县果业局,县果业局要派专业人员会同乡镇对初步确定的扶持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上报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3、审批。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县果业扶持规模、资金落实情况予以研究审批。未经审批的种植户和企业,不享受优惠政策和扶持奖励规定。
(二)监督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严把关,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1、把好建园选地选户关。要围绕村庄,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台地、基本农田、湾塌地、缓坡地建园,坚决杜绝在川地、高山远山、梁峁等立地条件差的地块建园,切实把好选地建园关。要选择发展积极性高、有一定文化基础、踏实务正的群众发展林果业,真正达到建一块、成一块、致富一户的目的。
2、把好苗木质量关。果业局负责全县苹果苗木基地建设和种苗质量检验、品种鉴定、调拨供给。种苗供给必须做到统一验收、统一调拨。种植户根据实际,将所需种苗数量申报当地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汇总后统一上报县果业局。
3、把好科学栽植关。果业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科学规划布局,规范栽植标准,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经验收不合格的种植户,不予享受优惠扶持政策。
4、把好资金管理关。果业部门要对扶持果业开发的各类资金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严禁弄虚作假、挪用、骗取扶持资金。
(三)配套服务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技术服务体系,充实人员,提高素质,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活动。县果业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对果业系统现有干部职工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服务作用。同时,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对果农进行示范培训,全面提高果农整体素质。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果业技术干部、果农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制定苹果生产不同阶段的技术规范及标准,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四)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分半年、年终两次进行。优惠政策兑现以果树一个生长周期为限。考核工作由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财政局、监察局、果业局等有关部门实施。考核工作的重点是新建园科学规范、技术措施落实、立地条件、成活率、保存率、果园经济效益、管理水平、示范作用等。要逐乡、逐村、逐组、逐园进行考核,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兑现奖励补助资金。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交流考察团考察了旧金山Menlo 柑桔苗圃、加州大学Lindcove研究推广中心(Lindcove Research and Extension Center, LREC)、Kearney 农业研究推广中心(Kearney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Center,KARE)、加州大学农业试验站和柑桔研究中心、柑桔克隆保护计划农业试验站(Cirtus Clonal Protection Program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等,参观考察了加州的柑桔苗木脱毒处理、苗木繁殖、资源保护、柑桔育种、采后处理、病虫害防治等项目,进行了市场调研,参加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柑桔节活动,较系统地考察了美国加州的柑桔生产技术体系,收获颇多,现将交流考察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基本情况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简称“加州”)位于美国西部,人口3725.4万,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面积423,970 km2,居全美第三;加州也是美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州,其GDP占全美的14%,居全球第八。加州经济的主体是农业,是美国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州。
加州柑桔发展面积、产量居全国突出地位。根据2011~2012年度美国农业部统计,全美柑桔总面积为32.37万hm2,总产量为1064.76万t。其中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州为佛罗里达州,均占全美约2/3。次为加州,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美的1/3。佛罗里达州发展的主要是加工果品,加州发展的主要是鲜食果品,其中宽皮桔的产量占全国的2/3。
加州75%以上的柑桔分布在中部圣华金河谷(San Joaquin Valley)地区,栽培品种主要是瓦伦西亚甜橙和脐橙,加州南部有部分脐橙、瓦伦西亚甜橙和葡萄柚,沿海有部分柠檬。
2 美国加州柑桔生产与技术体系情况
2.1 严格的柑桔检疫制度
加州柑桔克隆保护计划(Citrus Clonal Protection Program,简称CCPP)建立于50多年前(1956年柑桔品种改良计划),现在是作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加州柑桔协会、加州柑桔苗木协会和加州食品与农业协会的合作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为因研究、品种改良和商业需要从世界各地柑桔产区引进的柑桔材料提供安全保障。目前,它为加州和世界各地的苗圃提供428个柑桔品种的无病毒接穗,每年提供3次。示范园有200个柑桔品种供观摩和品尝。该机构包括病毒检测、脱毒以及重要柑桔繁殖材料和砧木品种的管理和分配。
2.1.1 脱毒处理:柑桔材料如果显示被感染,则必须进入脱毒程序,CCPP采用2种脱毒方法,热处理和茎尖微芽嫁接。热处理是将柑桔接芽嫁接到枳橙苗上,芽被紧紧包裹住,不会萌发,将嫁接了的枳橙苗移到温室中高温预处理30天,白天保持28~40℃的温度,夜晚保持25℃。之后将预处理过的枳橙苗放进温控箱中,白天保持40℃高温16小时,晚上保持35℃温度8小时。在温控箱中3个月后,从温控箱中移出并解绑,剪去接芽上面的枳橙枝条,定植于培养土中。接芽在温室中独立生长,直到有足够的接穗材料为止。所有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柑桔材料都必须经历这一程序。
2.1.2 茎尖微芽嫁接(Shoot-tip-micrografting,STG)是CCPP脱毒的另一种方法。一些病菌,尤其是柑桔类病毒(柑桔裂皮病、衰退病)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通过热处理方式脱毒,而采取STG方法可轻易去掉。如果柑桔顶端分生组织材料足够小,小至还未能接触到病菌,这样,嫁接的微芽中就不会有病菌感染。
微芽嫁接后,需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如果仍表现感病,就需进行重复的处理,直到最终显示无病毒。如果初检时芽条繁殖测试显示无病毒,就可列入品种介绍索引(Ⅵ)中。由初检无病毒芽繁殖得到的接穗,再嫁接到60株指示植物苗上,并严格按索引(Ⅵ)方法繁殖,繁殖得到的枝条还要经过顽固病毒的检测,并经ELISA、sPAGE和PCR的多次检查。测试后如果仍然显示不带索引(Ⅵ)列举的已知病毒,那就可以解除隔离放行了。
2.2 完善的柑桔苗木生产制度
新引进的柑桔材料经检测证明无病毒后,在鲁比杜(Rubidoux)用适宜的砧木嫁接,定植于LREC的试验地和评估地中,评估地约8.09hm2,1100多株树,有大约300个不同的接穗和砧木材料。试验地包含在一个50000平方英尺的网室中,经检疫释放后的柑桔新材料每年都添加到试验地中。柑桔定植后,还需不断地进行检测和评估,每年CCPP的工作人员、大学研究人员以及行业人士会对柑橘进行检测,每棵树需检测多次,如果一切都没问题,可向加州食品与农业协会(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CDFA)申请资源树的注册登记。CDFA登记要求果树已结果多年,且令人满意。注册时,CDFA会再次检测柑桔衰退病、类病毒和鳞皮病,如无发现,就会授予一个CDFA注册号码。作为一个已注册的接穗资源,还须进行1年1次的柑桔衰退病检测、每3年1次的类病毒检测和每6年1次的鳞皮病检测,出现任何异常或检测显示感病,立即清除出试验地。这些试验地的注册接穗提供给柑桔苗圃和柑桔生产者。注册接穗实行限量供应,效果较好。通常从试验地获得注册接穗进行苗木繁殖和柑桔生产或以自己的注册果树进行扩繁也受CDFA调控。
2.3 柑桔黄龙病的防治卓有成效
柑桔黄龙病(Honglongbing,简称HLB),是柑桔最具破坏性的一种病害,给亚洲和非洲的柑桔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在美国,2005年8月首次在佛罗里达发现,2年前在墨西哥发现并传到德克萨斯州,2012年元月在德州Hildalgo的2个果园中,发现了9株HLB病树,2012年3月在加州洛杉矶市区的一个庭院中,又发现了1株HLB病树,病树发现后均得到了彻底的处理。
HLB可在柑桔树上潜伏6~8年,具有高破坏性,无法根治,被感染树果实的着色、形状和味道都极受影响,果实完全无用。HLB可感染所有商品生产的柑桔,如橙类、宽皮桔类、柠檬类等,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未得到成功控制,目前只能是从控制HLB的传病媒介柑桔木虱上防治。根据当地柑桔种植者的介绍,当柑桔木虱在一地区首次发现时最佳的处理措施是:冬季12月至翌年1月,采用拟除虫菊酯防治;3~4个月后,春芽萌动至谢花期,用拟除虫菊酯结合其它的叶面喷施防治;6~11月,用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系列药物防治。
目前,已知Candidatus Liberibacter的3种病菌Ca. L. asiaticus(Las)、Ca. L. americanus(Lam)和Ca. L. africanus(Laf)能引起该病害,由于病菌分布的无规律性、病菌基数低、温度影响、较长的潜伏期以及受检查方法限制等的影响,在病害发生的早期阶段期很难发现,而对柑桔经营者来说,进行HLB的早期检测易招来批评。
当前,通过木虱分析对HLB进行早期检测非常有效。加州大学等开发了一套十分简便的柑桔黄龙病检测装置――自备诊断盒(A Home Detection kit),果农只需从柑桔树上采集木虱(成虫和幼虫均需),将木虱放入试管中并在仪器中加热样品10分钟,进行LAMP检测,30分钟后就可发现是否有HLB病菌。果农也可保存或将相同的提取物送给实验室进行检测,不需要其它任何设备。
黄龙病自备诊断盒费用;一次性的设备投资约2000美元,每次检测费用不到2美元。目前,该装置还处研究试用阶段。
2.4 重视柑桔品牌建设
活动中,我们考察了洛杉矶Win Co.Foods、Costco和Sprouts(Farmers market)几个超市,以了解柑桔市场情况。其中Costco是批发零售兼营。这几个超市除销售普通商品外,还设有水果销售专柜。虽是1月底,超市的水果却仍是琳琅满目,货架上布满了新鲜的杂柑、脐橙、宽皮桔(克里迈丁类)、葡萄、香蕉、苹果、菠萝、芒果等等。
在当地销售的柑桔品种中,以Tangelo品种(一种克里曼丁桔与柚的杂交品种)较受欢迎,该品种果实外观漂亮,颜色偏红,约90~100g/个,大小均匀,无核或少核,品质优良,风味佳。柑桔果实,多采用纸箱包装。果实上,每包装袋或每个果均贴有商标标签,标签上除条型码外,还包含有果实原产地、检验批次、商家品牌等多种信息。对美国的消费者来说,除商品本身外,销售商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即便果实完全相同,消费者也宁可购买价格更高、但销售商品牌形象更佳的果品。销售商的品牌形象佳,意味着他们所销售的商品更值得信赖,因此,商家非常注重商业品牌的培养。培育一个果树品种,专利保护期为20年,而一个商业品牌,是永久的。
2.5 高效的果园管理方式
考察中,我们见到的果园都是成片种植,规模均在几百亩或千亩以上。果园均建在平原地带,果园整齐划一,果树大小一致。果树株行距较大,均在4~5m×5~7m之间,行间可通行车辆。果树修剪基本采用机械化作业,果园喷药也全由专业机械完成,大型果园采用飞机喷药。肥料一般通过喷灌设施直接施入树下。在LREC果园中,还装有风扇,当冬季气温过低时,启动风扇,在风力的搅动下,可将树冠叶幂层的温度提高2~5℃。
在美国,社会分工较为明确。果园中的施肥、喷药、整地等管理工作均可由专业的相关公司来完成。以植保类公司为例,他们专业从事果树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了解当地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知道什么季节该防什么病虫,用什么药防治效果最好,因此由他们来完成,质量高,效果好。类似的专业小型公司很多,只需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上门服务。据介绍,在美国为农民服务的人员数量是农民本身的10倍以上,他们在各个领域为农民从事着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正是由于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和高效的机械化程度,大大减轻了果园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在LREC,有70.8hm2的果园,而生产管理人员只有11人。
2.6 耐心细致的柑桔育种工作
Mikeal L.Roose博士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植物栽培学教授,也是美国著名的柑桔育种专家,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柑桔桔育种工作。
果树是多年生作物,果树育种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他们选出的Gold Nugget品种,于1955年杂交(Wilking×Kincy),1972年初选,1975年复试,1986年获得脱毒芽源,1993~1994年复试种植,2000年释放推广,历时45年;Tango品种,于1995年辐射处理,1999年初选,2001~2004进行试验,2006年释放推广,历时11年。
2.7 病虫害生物防治
在KARE果园中,有一类似LREC风扇的高杆装置,顶上装有鸟巢,里面住的是猫头鹰。利用猫头鹰,可有效防治当地果园中常见的地鼠。KARE安装上猫头鹰鸟巢后,果园中地鼠的危害明显减轻。在鸟巢下面,可见一些细碎的白色残留物,那就是地鼠被猫头鹰吃掉后留下的骨头残渣。
红圆蚧又名肾圆盾蚧、红肾圆盾蚧等,属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以成、若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该虫在世界大部分柑桔产区都有发生,在美国加州发生较为普遍。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有一定的分布,寄主非常广泛,可危害柑桔、茉莉、月季等300多种植物。在KARE,美方向我们介绍了利用寄生蜂防治加州红圆蚧(California red scale)的生物防治技术。
以南瓜为培养基,培养寄生蜂(Aphytis melinus),可大量繁殖寄生蜂。再将繁殖的寄生蜂连同适量的基质配制成盒装,在适宜的时间释放到果园,寄生蜂幼虫会爬到柑桔树上,寻找并吃掉红圆蚧幼虫。在圣华金河谷,推荐的果园释放标准为每年100000头/0.4hm2寄生蜂。3月1日开始释放,667m2每2周1次释放5000~10000头的寄生蜂,在关键的春季临界时期释放总量的50%,在夏季和秋季各释放25%。需注意的是,其防治效果依赖于昆虫监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果园不能喷施广谱性的杀虫剂,否则其残留会对寄生蜂带来致命威胁。目前,盒装的寄生蜂已投入批量生产,效果良好。
2.8 果实的采后商品化处理
LREC的柑桔包装分级机可对果实进行以单株为单位的分析与包装,其工作程序包括高压水冲洗、打蜡、干燥、分级(根据果实数量,大小,颜色,重量,体积,形状,纹理,甜度,疤痕等)、包装,最后是冷藏。
测定与分级过程依靠2个专有的Compac软件:Sizer和InVision,通过这2个软件程序,果实通过图象采集系统时,每个水果大约摄取30张照片,获得包括重量、体积、纹理、光滑度、颜色等参数。果实甜度和粒度由内部质量甄别系统测定并将数据直接发送给InVision程序,该独立装置由味觉技术公司研发。
对果实风味的判定通常是采用糖/酸比,糖/酸比越高,风味越佳。但LREC认为,布伦值BrimA (Brixacid)是一个比现行的糖/酸比更好的风味评判指标,计算公式为:BrimA =(SSC-4×TA)×16.5
SSC:可溶性固形物(%);TA:总酸含量(%)
根据调查结果, BrimA=92~99时,对应的糖酸比为8~8.5,采用该标准后,可增加34%的接受人群。
2.9 合理的柑桔品种结构
加州的柑桔品种,早、中、晚熟品种结构配套完善。宽皮柑类,10~12月成熟的早、中熟品种有Okissu Wase Sat、Owari Satsuma等10多个品种,1~5月成熟的晚熟品种有W. Murcott、Tango、Gold Nugget等10来个品种。甜橙类,早熟品种有Fukumoto、Navelina等,采收期在10月~翌年3月;早中熟品种有Fisher和Atwood等,采收期在11月~翌年5月;中熟品种有Parent Washingtun和Painer等,采收期在12月~翌年5月;中晚熟品种有Spring、Summer等,采收期在1~6月;晚熟品种有Autumn Gold、Lane late等,采收期在2~7月。除8~9月无柑桔鲜果采收外,每月均有鲜果采收上市。再利用柑桔贮藏保鲜技术,可实现脐橙鲜果周年供应。
除自产柑桔外,加州还从巴西、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进口部分柑桔,进一步保证了柑桔鲜果市场的周年供应。
2.10 科研与服务
2.10.1 社会化的科研体系。在LREC,在44.5hm2的果园中进行了30~35个项目的研究,包括研究该地区最佳的砧木接穗组合、果树育种研究、农药试验及效果评估、害虫对果树生长的影响评价等。果树种植者在生产上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时,就提出并由柑桔协会整理汇总,柑桔协会根据汇总结果请专家审定后,向研究机构提出研究项目。同时,果树经营者需从经营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部分基金给柑桔协会,柑桔协会根据各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将经费按不同份额拨付给承担项目的研究机构。研究经费中,大部分来自柑桔产业界,占80%以上,其次为个人或机构捐赠,政府投入较少。个人或机构的捐赠除基金外,还包括仪器设备、试验室、建筑物等等。
2.10.2 科研服务活跃。研究机构经常对柑桔种植者、公众等进行果树技术推广教育,采取的形式包括幻灯片演示、在果园或包装厂举办现场技术交流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学习等,或采用移动宣传车进行技术服务与培训。LREC在每年12月,组织种植者和业主进行柑桔展示和品尝活动。
3 体会与建议
短短几天时间的考察交流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果园管理机械化;②果园生产规模化;③分工协作社会化;④管理人员知识化;⑤社会管理法制化;⑥科学研究保障化。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文化和社会制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美国的许多做法,我们不可能照搬照学,但其中一些长处,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因此,我们根据访美交流的切身体会,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3.1 加快果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研发和推广
美国果园管理的高效率离不开高度的机械化应用,果园管理中的绝大部分操作均依赖机械完成。我国则相反,是绝大部分工作均依赖人工完成,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果园管理中缺乏相应的专业机械设备。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各类专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并使之价格实惠,适合中国国情,便于推广。
3.2 提倡规模化种植,提高产业影响力
在中国,地少人多,果园种植规模均不大,私有的果园大都在几亩至几十亩范围内,国有或集体的果园面积稍大些,但一般也会被分割成很多块,不集中连片,且多建在山上或丘陵地带,给管理和机械操作带来很多困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议有条件的果园要尽可能地连成一片。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型果园兼并重组小型或私有果园,扩大规模化种植程度。
3.3 科学制定柑桔发展规划,控制发展规模
《江西统计年鉴2011》数据显示,2010年江西全省柑桔发展面积为30.06万hm2,总产量为268.596万t。根据我省各地制定的柑桔发展规划,到2020年江西柑桔发展面积将达46.7万hm2以上。其实,我们提倡发展柑桔生产,并不是片面追求面积的持续扩大,江西的柑桔产业产面积已与全美国的相当,缺少的是单产、质量和完善的品种结构。因此,发展江西柑桔生产,应控制面积的过度扩张,从提高单产和质量、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上下工夫。
3.4 严格种苗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
美国的种苗管理有一套非常完善而严格的制度。而在国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自行繁殖和经营种苗,造成了苗木市场品种混杂,质量良莠不齐,病虫害不断蔓延,有的不法人员甚至鱼龙混珠。对这些严重影响果业生产的行为,应从法律制度上进行严厉制裁。应继续健全和实行种苗生产许可制度,并将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5 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技支撑产业的能力
在美国,柑桔科研经费的投入主要来自民间,科研经费有固定的来源渠道,而且经费数额较为充足,可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不会出现因经费不足导致研究中断的现象。即使是像柑桔育种这样的长期项目,也能得到持续的经费支持。中国的科研项目有固定的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这对农业项目特别是多年生的果树类的科研来说,不切合实际。管理部门应全面考虑,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保障各种不同项目的顺利开展。
3.6 强化柑桔品牌意识,做大做强产业
在江西,已创建了部分柑桔品牌,如具悠久历史的南丰蜜桔以及赣南脐橙、新余蜜桔、井冈蜜柚等。但有的柑桔品牌在打造中,不区分品种,不管质量优劣,把当地所有的果品都用一个品牌来包装,值得商榷。
除果实品牌外,我国果实销售的商业品牌还几乎是空白,而这在美国却是非常关键,这与我国对专业的果品营销不重视或营销组织不注重自身形象有关,非常不利于我国柑桔形象的塑造和提高,并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7 重视果树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利用好特异基因
中国是柑桔的源产地之一,江西又是中国的柑桔主产省之一,拥有大量优良的柑桔种质资源,如南丰蜜桔、新干红桔等。美国没有柑桔资源优势,但他们非常重视柑桔品种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仅LREC就收集有1000多个柑桔品种,我国的优良柑桔品种几乎全被收集于其中,这给他们的柑桔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3.8 继续加强科技推广和服务,提高产业竞争力
全县完成果树大改形10000亩;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50场(次),培训果农5000余人(次)、培训技术骨干200人(次);发放大改形技术资料1万余份;清理果园18万亩,涂白2万亩,开展酿酒葡萄幼园管理1.75万亩。通过果园管理工作,全县果园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抓好果园田间管理工作,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果品质量
一是全面抓好技术推广工作。技术人员分包乡镇切实抓好
“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工作,为提升果品质量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无公害2000亩,巧施肥30000亩,同时抓好酿酒葡萄幼园管理,果园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二是抓好技术培训工作。聘请果树专家等深入到重点乡镇举办各类果树培训班,面对面指导果农开展科技培训、咨询,为果园管理和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和保障。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把春季病虫害防治作为全年果业工作的关键环节,抢抓时机推广全园喷施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广谱高效农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有效杀灭病虫,目前,防治面积已达到15万亩。在用药上,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切实加强农药管理,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四是抓好示范园建设。筹建各类示范园三个,其中酿酒葡萄示范园两个,优质桃示范园一个,推广优质高效高产生产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果品质量,从而带动和推动我县果品产业发展。
三、围绕建设时令鲜果大县目标,加快优化更新品种
结合我县实际,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各类名优特新杂果,鼓励和调动农民栽植更新桃、樱桃、石榴等果树品种,统一技术指导,全县果树面积稳定在18万亩。
四、切实抓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
今年果业工作以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为重心,更新观念,强化措施,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努力为张裕公司提供优质原料,推动旱腰带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年内计划新栽酿酒葡萄1万亩。基地建设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制度,全体县级领导一人包抓一个重点乡镇,30个部门分别包抓1个村,积极搞好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县果业局全力抓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也实行包抓责任制,主要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抓乡镇,并且一抓到底。在基地建设面积落实、苗木等各个环节,深入实地搞好服务,随时做到栽植地块、调运的苗木数、各乡镇的工作进度等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加强对乡镇的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上,认真落实上级关于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三北四期补助、退耕还林补助和省市相关资金补助,扶持基地建设。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逐乡镇、逐地块解决水利配套问题,改善基地灌溉条件。抓好《县支持畜牧、蔬菜和酿酒葡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宣传,不折不扣地将贷款、补助等各项政策落实到户,调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抓好技术培训工作,加快建立了县乡村(专业合作社)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定期开展酿酒葡萄栽培培训,提高群众的作务水平。在基地建设中,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土地流转,大户经营”等模式,充分发挥渭北、泾裕、喜珠、仲山等酿酒葡萄葡萄专业合作社和金田公司、日新建材、炜龙公司3家种植公司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酿酒葡萄葡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加快基地建设,规范基地管理,促进基地早日建成、早日挂果、早日见效。
1、抓好年度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年我县总体要完成17000亩酿酒葡萄栽植任务,分三个阶段,3月底以前完成1000亩栽植任务,6月底以前完成6000亩栽植任务,12月底以前完成1万亩栽植任务。截止目前已栽植完成酿酒葡萄1000亩,其中口镇大户张涵400亩、王桥北峪600亩。由于营养钵育苗有发苗快、成活率高、价位低等优点,因此,我们将在6月底以前采用营养钵育苗栽植完成6000亩,其中龙泉1000亩、蒋路1200亩、兴隆1200亩、白王1800亩、王桥800亩,现在我们正在扫宋繁育营养钵苗230万株。12月底以前再完成新栽1万亩栽植任务,目前栽植任务已下达至各乡镇,其中龙泉1500亩、蒋路1000亩、口镇1800亩、白王2500亩、王桥1500亩、兴隆1700亩,现在栽植协议正在签订之中。
2、酿酒葡萄育苗工作。目前我县已在春季调运发放苗木30余万株,由于气候因素,春季栽植受苗木供应的限制。我们已经与外地专业育苗公司签订了苗木繁育合同,采取营养钵育苗200多万株,保证5月份能够出苗栽植。加强幼园管理,不误农时抓好田间管理、施肥灌水等工作;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组织专家教授面对面指导果农、生产管理技术,切实抓好夏季管理技术培训。
3、抓好春季果园管理工作。组织搞好清园、春剪、病虫害防治,指导搞好春灌、施肥、全园喷施石硫合剂等,为全年果业丰产奠定基础。
五、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在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中:一是个别乡镇对基地建设认识还不到位,觉得发展酿酒葡萄是群众个人的事,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建设的质量、标准不高,面积落实还不到位;二是个别种植户对新建幼园有放任不管的现象,不整枝、不锄草,影响第三年正常结果;三是葡萄篱架等设施建设跟不上去,很难保证葡萄的生长和产量,何谈增收;四是种植户技术水平偏低,难以适应建设优质高效葡萄产业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二季度工作打算
1、抓好酿酒葡萄育苗和面积落实。加强对260万株营养钵苗的繁育管理,确保5月初出苗,抓好1万亩新栽基地的面积落实,加强与各乡镇信息员联系,指导搞好酿酒葡萄幼园管理和技术信息服务,提高今年初果园产量和品质,预计今年挂果面积在4000亩左右,主要是白王、口镇、蒋路、龙泉四乡镇的基地。同时,提前搞好葡萄收购方面的工作,确保今年葡萄销售顺畅。
2、抓好果园管理工作。一是抓好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其中完成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即套袋3.5万亩,强拉枝1000亩;二是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大力提倡生物防治技术,如防虫网等;三是抓好果园中耕、除草、施肥等,确保果品质量的提高。
3、抓好示范园建设。按照年度工作目标,配合各乡镇抓好2—3个百亩以上科技示范园建设,建立高标准示范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果园综合生产能力。
4、抓好技术培训工作。深入到重点乡镇开展果园管理技术培训,抓好酿酒葡萄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及时编写技术资料、手机短信等指导果业生产。
关键词:核桃产业;问题;措施
文章编号:1005345X(2017)03003103中图分类号:S664.1文献标识码:A 新疆特色林果业栽培面积达146.7万hm2,阿克苏地区是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截止2016年,阿克苏核桃种植面积达13.1万hm2、挂果面积10.7万hm2、产量约27万t。温宿县核桃种植面积4.7万hm2,是全疆核桃第一大县。由于阿克苏缺乏核桃深加工企业,农民仅仅销售核桃“原字”产品;2016年,阿克苏核桃等特色林果产品销售形势很差,已经是买方市场,内地客商收购核桃因受到客商挤压而导致价格低;阿克苏核桃采后进行机械清洗可能存在污染,因晾晒时间长,晾晒的温185、新2核桃种仁可能被黄曲霉污染,导致核桃品质下降出现卖难现象,核桃种植户经济收入严重下滑。
1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核桃良种化程度不高,没有落实适地适树栽培
由于市场经济不够完善成熟,2016年阿克苏核桃、红枣和冰糖心苹果等林果产品销售价格受客商挤压,核桃市场销售价格处于“地板价”,出现卖难现象。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阿克苏核桃品种混杂,良种化程度低,忽视优质核桃种植市场化要求;二是新建核桃园对适地适树规划没有落实到位,盲目跟风,一拥而上;三是核桃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
1.2核桃园管理粗放,效益低下
阿克苏核桃园管理粗放,土壤水肥条件差,有机质含量低,以及农民不施肥或盲目施肥、病虫害不防治等粗放管理,导致核桃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种植户经济收入低。据报道,我国核桃单株平均产量约1.5 kg,核桃产量540 kg/hm2;美国核桃单产是我国单产的12倍;美国核桃种植面积少但总产量是我国1~3倍。
1.3核桃贮藏保鲜技术水平低,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
一是阿克苏地区核桃贮藏保鲜技术低,采收后货架期缩短,核桃采后5~8个月出现油脂氧化酸败、蛋白质变性和种仁霉变劣变等现象。二是阿克苏核桃深加工技术落后,缺少核桃深加工龙头企业,而云南、山西和陕西等核桃产区加工率达10%。三是阿克苏核桃种植户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合作社销售,本地消耗核桃数量少,依靠中介和外地客商到产地购买,价格容易受到客商挤压,使农民经济收入受影响。
1.4林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强,核桃种植户缺乏技术
一是阿克苏地区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针对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训滞后。二是林果业技术人才实践经验不足又不愿到生产一线蹲点工作,一些青年技术人员理论丰富但缺乏实践。三是农村大量缺乏技术人才。四是核桃种植户文化水平低,管理粗放。
1.5阿克苏盛果期核桃园严重郁闭,果品质量差 朱红祥等:阿克苏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006年,阿克苏核桃建园模式为3 m×3 m、3 m×5 m甚至2.5 m×3 m。目前这些核桃已进入盛果期,农民舍不得间伐,导致果园通风透光差,空壳漏仁多,产量低,品质下降。另外,早实核桃采后机械清洗和普通晾晒,使缝合线不紧密和漏仁的核桃果仁被黄曲霉危害,降低了商品性。
2解决措施
2.1嫁接早实核桃优良品种,做到适地适树栽培
一是规划落实核桃种植到土壤较好区域,各村落实核桃良种栽植或者嫁接温185、新新2和扎343等优良品种,保障核桃良种纯度达95%;引种文玩核桃种植。二是实施核桃品种改良,加快劣质低产园改造。村村做好种植户思想引导,对杂核桃树进行高接换优或嫁接文玩核桃,提高种植户经济收入。三是各村新建果园建园前进行规划设计和调查论证,引导农民做到适地适树栽培。四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及优质苗木培育基地,以点带面地逐步扩大标准化核桃种植,推动阿克苏核桃产业高效发展。
2.2引进贮藏保鲜技术,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携手电商构建营销网络
一是乡(镇)村大力扶持核桃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核桃产业链,将核桃种植、深加工和市场营销等环节逐步联j起来,支持本地龙头企业打造核桃产业品牌,挖掘核桃深加工潜在市场,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引进核桃贮藏保鲜技术、核桃油高效绿色制取技术、核桃产品深度开发技术及核桃新工艺集成应用研究。三是将分散的种植户逐步引导为“公司+基地+农户”订单营销模式或者抱团取暖形式的农民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促农增收致富工程。依托自治区两年新建1 300个果蔬热风烘干房和480个冷藏库,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贮藏质量,延长果品销售期,实现果品加工保值增值,让农民分享加工增值收益。五是在浙江省建成“阿克苏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旗舰店)”15个,在全国各地建成营销网点1 678个,携手京东商城、淘宝网等电商构建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的东进西出营销网络,实现网络订单销售、线下实体店配送的结合。
2.3加大特色林果科技扶持和培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新疆特色林果业质量和促进新疆特色林果业营销,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阿克苏加大特色林果科技扶持、培训。2016年7月26日,“新疆特色林果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在阿克苏召开,全疆200多名林果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推进会,提升了新疆技术人员的科技管理水平,也带动了阿克苏农民培训。10月21日,“2016第三届新疆特色果品交易会”在阿克苏隆重开幕,以“打造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共建丝绸之路商贸中心”为主题的自治区政府推荐的新疆特色林果产品营销会开幕,促进了阿克苏乃至新疆特色林果产品销售。10月22日,阿克苏举办“2016新疆核桃产业发展主题论坛”,新疆林业厅主持核桃高峰论坛,邀请专家讲解新疆核桃发展及品牌创建。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林业厅在阿克苏多次举办大型林果推荐会,加大对阿克苏科技扶持和培训,提升阿克苏林果业在国内外知名度,促进新疆农民增收。
2.4加强阿克苏林果业科技推广,提高核桃管理水平
一是阿克苏地委行署大力发展核桃为主的优化林果产业,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布局,狠抓基地建设,全力推动核桃等产业发展。二是深化提质增效,打造“中国好果园”突出抓好“阿克苏好果品”源头管理。阿克苏连续9年实施“林果培训年”、“林果质量管理年”和“林果管理增效年”活动;推广农家肥和种植绿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抓好“林果提质增效工程”。三是乡(镇)村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和农民开展常态化科技培训,提高基层科学管理水平。四是落实村级核桃示范园建设和沃土工程,建立村级示范园,带动农村核桃产业发展。乡镇林业站村委会在各村选2~3户积极性高、有技术基础的农户建立核桃示范3~5个;林果科技
人才指导核桃示范户做好核桃生长期修剪、普及果园多施农家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沃土工程,抓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五是通过3~5年示范推广以点带面让农村种植户学会核桃管理,提升核桃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广州;万亩果园;生态建设;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6-0129-03
广州万亩果园(人工生态林)位于广州海珠区东南部,素有“南肺”之称,一直承担着净化空气、调节温湿、旅游观赏等生态或经济功能。但自1997年起,由于果树老化,人口膨胀,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严重,果园大幅减产,大量果树遭砍伐,果园由从前的1.8万亩缩减到了现在的1.2万亩。
一、广州万亩果园生态环境恶化与引发的矛盾
(一)广州万亩果园“南肺”变“南废”
1.园内灌溉河涌受生活排污严重影响。河涌水、果基土壤被氨氮、石油类、表面活性剂和超标磷等污染,某些河涌底泥的污染物,按控制标准,硫化物高出17倍,镉高出7倍,锌高出2倍,铜高出1倍。部分河涌上游水质黑臭,已呈重度污染状态,别说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性娱乐用水,连作景观用水都不能。
2.园内受工厂废气污染,酸雨毁林。废气主要来源于员村工业区,内含400多种不同的化学分子与十几种致癌物质,严重干扰了果树的开花结果。除了小洲、土华污染较轻,东风村、水利会一带出现了氟化物超标污染,后窖、水利会、仑头则是硫化物超标污染。
3.果园整体受广州城市化进程深刻影响。城市建设工程大量征用园内林地,如广州市重点工程生物岛、沥涪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系、新滔南路和新光快速路等的铺设,不但削减了果园大幅面积,尘嚣的工场和市政道路带来的噪音和汽车尾气更是严重影响了果树的生长。
(二)万亩果园生态环境恶化引发“护肺”与“保胃”的矛盾
由于万亩果园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果树收成造成巨大的冲击,再加2.m园六成果树老化,近年果农收人急剧下降。以小洲村为例,因果林老化、污染,果树减产严重,且受果园保护区政策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艰难,经济联社的分红很少。2006年,小洲村联社总收入2354万元,人均月收入仅为289元,水平仅为广州市平均工资的1/10。这种状况令果农维持生计十分艰难。小洲村果林面积约4000亩,总人口5993,共3000多户,居万亩果园农村之首,其景况如此,其他村还更落后。
为生计所逼,果农们纷纷砍果树搞起了“第二、第三产业”,蔬菜地、养畜场、烧烤场等悄悄出现在果林深处,不少烧烤场档主还将垃圾直接扔到河涌里,使周围环境隐患重重。另有不少村民违章毁林建房建仓库搞出租,当地村委不但默许甚至对没有钱修建的农民提供暂时贷款。果农为“保胃”,加速了对果园的污染和破坏,万亩果园陷入了自然衰败一“人害”破坏―更加衰败的环境恶性循环当中。
然而,1997年至今已逾十年,万亩果园的状况早引起了广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1997年,海珠区政府建议将她纳入市“青山绿水”工程;2000年,广州市政府批准执行《广州万亩果园保护区规划》;2001年政府前后投入1 531万元资助果农进行果树改造或果园基本建设,建立了瀛洲生态公园;2007年,政府清拆果园里的所有烧烤场,可惜种种原因的关系,截至2007年11月,万亩果园中仍隐藏着逾50家无证烧烤档和大排档。
二、解决万亩果园“护肺”与“保胃”矛盾的战略思考
(一)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也是新时期各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没有生态文明,就失去了实现其他文明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地处珠三角腹地和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经济快速发展,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发展中资源限制和资源消耗过大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资源难以为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等一系列的发展之困,成为广州乃至珠三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万亩果园是广州市南部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她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千万人民的生态利益。解决万亩果园的问题,不单与果园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也将对以后乃至整个珠三角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在继续解放思想和寻求发展的契机下,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和政策选择,这是我们对待万亩果园问题所坚持的一个重要理念和思想。
(二)结合整体城市规划,确立有效的循环经济之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政府大力推进官洲国际生物岛、促进新城市中轴线区域发展、配合城市加快推进广州电视观光塔核心景观区、积极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以保护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等市政规划建设中,万亩果园系广州南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成熟的现代都市农业须有若干条能生产出满足需求的最终产品,包括能源、运输、加工、包装、销售、废处理等相互衔接的可循环发展“产业链”(无论多短)。万亩果园具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区位优势,其面积广大,常住果农5万人,毗邻大学城、琶洲会展中心、官洲国际生物岛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果园是资源和环境“生产”的基地,堪称“源头产业”。因此,政府可通过充分利用大学城众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投入、创新和带动,深化其定位和改造,深化其多维的宏观设计,建成有辐射带动周边能力的、可持续扩展的科技生态区域,使果园健康发展并与周边地区相契合,与海珠区乃至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果业生产、农业研发、科技产学研和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将和谐共存,融合生产、环保、科研、教育、观光、休闲、娱乐及考察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益的区域循环经济将是最佳的发展路径。
(三)发展要以人为本,“政农”比肩并须机制保障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落到万亩果园问题上,就是要充分重视和关注这里的果农。一直以来为了整治万亩果园,海珠区政府单打独斗,果农“参与度”甚低――这反映了政府的工作未得到果农的支持。果树老化、衰败,城市污染导致果农收入急剧降低,在城市化进程中,他们已成为弱势的一群,是真正需要及时关注、维护他们利益的人民群众。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矛盾正产生于果农与政府与环境之间的不相协调,执政为民,我们的政府更应主动通过建立良好完善的沟通机制,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真正地做到执政为民。
三、解决万亩果园“护肺”与“保胃”矛盾的当下
对策
(一)政府投入,翻种果树
按照广州市规划制定的保护区政策,万亩果园分为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约4 000亩,分布于小洲、土华、仑头村。二级保护区约7 000亩,分布于石基、北山、土华。三级保护区约7 000亩,分布于赤沙、龙潭、红卫、东风、瑞宝。十多年来,政府对万亩果园的改造和建设从未间断,但成效不大。
我们认为,万亩果园整治首先面对的一个最大问题应该是:果园中大部分果树老化,亟待更新。
小洲村密植(多为2m×2m)5万多株荔枝、龙眼、杨桃、石榴、黄皮、木瓜等,树龄尤其荔枝、龙眼、杨桃的一般都在50~60年以上,有的甚至100多年,待淘汰的老残树达80%。含小洲村在内的一级保护区约4 000亩果树需继续实施改造,3 847亩土壤需改良兼大面积施肥,果树病虫害防治面积达15 793亩次。其他保护区情况与一级保护区类似。
果农在早期为短期利益不愿意翻新果树,待果树老化如期而至,针蜂虫害蔓延,及至全园产生污染,为求生路,果农又砍树改种菜养牛搞副业,再加之城市化进程,等等加速加剧加深了果园的污染,最后终于落到要全园治理的地步。
在果树未彻底翻新情况下,搞生态公园试点,政府投入虽然动机良好,但前景并不乐观,针蜂、细菌、病毒的巢穴依然存在,生态公园根本不“生态”。万亩果园应该翻新继续种果而不应提前搞生态公园或种其他速生绿化林木。
要想果园重生,消灭老化引起的病虫害肆虐及一系列问题,最需要的就是翻种果树,这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开始,是影响整治后续和全局的关键。
但翻新所需资金十分巨大,单靠果农绝对不可能。万亩果园关乎整个广州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发展,受益的将是整个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于情于理,海珠区政府和上级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都势在必行。
(二)政府履行职责,落实环境治理
政府应切实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等职能,如前面所述,生活排污、工业排污造成水和大气的污染是果树减产、果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由此,政府主导治理污染已经责无旁贷。当务之急要做到五点:(1)切实治理员村工业区的废气排放问题;(2)尽快在新沼及其周边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截住未经处理的生活工业污水进入果园区,做到城市排污系统与果树灌溉系统各成体系;(3)对果园内的河涌进行清淤;(4)应强制养畜场主加快对畜生粪便的处理工作,加快养畜场搬迁出万亩果园措施的实施;(5)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创造良好的节约能源资源氛围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人格局,尤其应重视在产业链下游主导引入处理污染的专门企业等等。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
“谁受益、谁补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万亩果园果农这个典型的弱势群体来说,广州城市化进程中占用了其果园用地,间接或直接使其原有生态利益受割损,政府应按照征地之后所建工程所获利润一定比例对果农进行补偿。
虽然在征地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补偿给果农的征地费、生态公园用地的返租费用等都具有“生态补偿”的性质,但补偿费用的过低与一次性、生态公园人不敷出的窘态使这种“生态补偿”残缺不全,亟待全面综合地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完善市场调查与反馈,引入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需要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果园要发展,离不开政府,离不开果农,更离不开企业和市场。万亩果园西南毗邻的广州大学城,有10所大学,拥有大学生15万人,村民5 000人。笔者曾就大学生消费水果情况向八所高校作问卷调查,我们派发了5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413份,问卷涉及大学生“新鲜水果消费需求”、“加工水果制品需求”、“果篮购买意向”三项主要数据,情况如下:95%的人表示喜欢吃水果,78%的人在探亲访朋时会考虑送水果;每周会去买水果的人约占调查人数的74.8%,每月才去买一次的人也有12.6%,而很少去买水果的人仅占12.6%,总的来说,约有87.4%的人需要水果。这一数据表明,果园水果销售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
大学城的消费潜力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果园周边广州番禺区、海珠区的广大消费市场了。
前文提及政府一直苦心治理万亩果园,几乎“独立”承担了果园的治理与发展重任,很少几乎没有发挥市场的作用,确切地说,果园几乎还没有“市场”的影子。只有不成气候的“路边摊”,不繁荣,竞争力不强,果农更是各自为政,形成一种“孤立的、不利于促进发展的”、“相割据”的模式,健康的市场竞争体制远远没有建立。
政府应促进建立强有力的市场调查与评估精算机制,积极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在治理和发展万亩果园中的任何支出,都不会是小投入。精确有效的评估更有利于判断和把握如何建设部署,降低投资风险,并能积极引导其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因此,要根据不同时期作好市场调查,并纳入财政预算,为尽快建立健康的市场和竞争机制作好准备。
初生牛犊不怕虎 立志做个农场主
在王建华就读高中时,他的父亲就是本地有名的水果大王,是当地农民公认的种植“土专家”,拥有上百亩(6.25公顷)果园,年收入达40万~80万元。可这些在王建华的眼里并不算什么大成就。他甚至当着自己好朋友的面说:“我爸只是个小地主,今后我要做现代化农场主。”每次王建华去父亲的果园,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指出父亲在果园的发展和规划上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父子俩常常因此发生争执。
2011年冬天,刚满19岁的王建华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放弃高考,走上了务农的道路。他的举动使乡亲们都感到无法理解,为啥放着好好的书不读,不去争取“鲤鱼跃‘农’门”,却偏偏要选择子承父业——当农民,并且要做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代化农场主。
王建华并不理会旁人的不解,当年冬天他就只身一人到山东、河北、四川等十几个省市的科研院所及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学习种植技术和调查果品的市场行情,期间连过年与家人团圆的时间都是一人在外,这是他从小到大第一次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过年。这一切,全是因为王建华内心有着一股对果园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激情和一份对现代化农业追求的坚持。
潜心钻研出大智 首创栽培新模式
返乡后的王建华,第一时间投入到果园的生产中,将自己在外面学习到的新知识和调查的心得,向自己的父亲还有合作社的成员进行汇报,并将自己心目中对果园的一个规划做了详尽的描述。这时,王建华的父母和乡亲们才发现,这看起来办事不太牢靠的小伙子,现在可能是“玩”真的了!
王建华日日夜夜守在果园,和社员们一起去果园进行生产。他很快就掌握了果树种植的整个流程,并且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回来,边实践边学习边钻研,希望能从细节处发现可以进行更新和改进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建华终于成功创造了南方桃树高密速效栽培法。他认为,只有有效合理利用品种优势、技术优势才能快速高效地发展果园种植。王建华新创的桃树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定植330株,株行距2米×1米。从定植到桃果实上市仅需16个月,单株产量在3~5公斤,第2年667平方米产值达4000元左右,第3年667平方米产量达4000~5000公斤,每667平方米纯利润达8000元以上,16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28个月667平方米纯利可达约10000元。他推广的高密栽培品种有特大苹果树、早春美、夏美脆、宏源1号、宏源2号等几个品种,并且试验推广面积达41.33公顷,其中高密栽培面积达13.33公顷。
坚持学习新知识 秉承信念做大事
王建华认为,目前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他心目中现代化农场做铺垫。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一部分时间耗在果园,另一部分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他在网上报的各种课程,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制作、自动化等。他正在设计建造一个数字化管理的生态果园,然后将果园的所有产品通过网络这个及时、快速的平台进行多渠道销售,做个现代化农场主。他的信念就是:将自己的栽培新法和数字化果园管理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带领更多的人走上真正科技致富的道路。
(本刊记者 刘帆)
地址: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艾头坪乡塘家桥村宏源优质桃类专业合作社
联系人:王建华
联系电话:15115253273,13787544958
电话/传真:0745-6826915
邮编:419100 QQ:568048319
关键词:南方;丘陵地;桔园;生态研究
我国是世界栽培柑桔最早的国家,栽培历史已有4000多年以上,中国柑桔的种植面积是所有果树中最大的,经济地位非常重要[1]。柑桔历来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水果之一,南起海南省,北至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南部;东起台湾省,西至雅鲁藏布江下游,全国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柑桔栽培。其中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浙江、福建、四川、湖南、广西、广东、湖北、重庆、江西、台湾等10个地区。柑桔分布地区辽阔,气候土壤复杂,品种资源丰富,各地创造出各自特色的柑桔栽培业。因此,柑桔作物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就业率,并且柑桔作物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柑桔园主要建在平地、丘陵山地、海河滩涂。平地果园是传统古老的基地,而丘陵山地是当前最多的商品基地[2]。
1 丘陵山区果园的生态系统研究
南方丘陵山区是一个优势和危机并存的特殊区域。该区的资源优势主要是环境资源优势,而环境资源优势的发挥,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如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不仅资源优势不能发挥,而且还会逐步导致资源的枯竭,从而引发“生态危机”[4]。地貌是影响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重要因子,南方丘陵土壤中度以上侵蚀基本发生在15°坡度以上的地区;另一方面,高程是脆弱性区段分异的重要指征。一般来说,人类活动的影响随高程逐渐减弱,水土流失多发生在 300~500m人类活动频繁的低山丘陵[3]。
针对南方典型生态系统,探讨生态服务功能的形成机制及其内在相互关系;综合评估生态系统和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讨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3]。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对莆田市果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莆田市的果园大多是山地果园,在果园建设和生态保护上存在明显的脱节,使果园变为裸地等其他用地类型,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既破坏了果园生态,又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莆田市未来果园的建设中,应实行山、水、田、林、路等综合规划治理,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利用高新技术降低果园建设成本,综合利用资源与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果园系统结构趋于合理[6]。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1978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第8届林业大会上提出的,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禾木、灌木、棕榈、竹类等)与其它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和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有机地排列在一起,形成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产品、多效益特点的人工生态系统。各国在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中,给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下的定义很多,无论是哪一种定义,都从根本上反映了复合农林系统的特征[6]。
美国学者格雷戈里首先提出了后来广为接受的森林旅游的概念,森林旅游 ( Forest tourism) 是指任何形式的到林区从事旅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7]。傅伯杰认为生态系统研究对象涵盖了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 跨越了从基因、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和全球的多种尺度, 涉及到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和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生态遥感、生态经济学、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生态系统研究主要关注生态系统的格局、动态、过程、服务和可持续管理等相关科学问题,服务于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评价和生态系统管理, 是连接生态科学、地理科学及区域发展决策的桥梁和纽带[8]。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被认为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1968年,罗马俱乐用全球眼光审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先后有增长的极限》、《未来的一百年》等一大批成果问世,对唤起世界环保意识有极大的启蒙作用。1972年,联合国明确指出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并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1980年,由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提出了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合理利用生物圈,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能使其保持潜力以满足后代的持久需求,该思想成为可持续发展概念形成的基础[9]。
长期以来,对土地利用的研究都着重从生产出发,解决如何提高土地生产量的问题。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激增,过度垦殖和放牧等土地利用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退化已经威胁到所及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因此,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1993年,“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变化人类影响和响应计划”(HDP)共同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列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使其成为土地利用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的方向[10]。
2 丘陵山区果园的景观生态系统
植物在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许多内在生理和外在形态方面的适应对策,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些适应对策的表现即为植物性状(Plant traits),也称为植物属性(Plant attributes)。植物性状能够客观表达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McIntyre etal.1999),而某些植物性状的存在与否及其数量多少, 也反映了植物种所在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Cornelissen etal.,2003),因此这种植物性状也被称为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s)[11]。开发模式是一个经济范畴。依据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的提法,开发模式可作为表示开发机制运行的主要原则和抽象图式。中国学者杨挺秀认为: “所谓模式 (农业模式―作者注)只是一种代表,可供条件相同的地区借鉴,并不是照搬照抄[12]”。此外,也有从数理的角度去解释的,认为开发模式是开发行为的二种简化的体现,可以通过曲线图、流程图、方程组、框图等形式表示出来,用简化、简明的形式描述出复杂的现实状态[13]。
大多数学者将景观归纳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是由地球表层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动植物、水体、大气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果树科技观光园景观规划属于农业景观规划范畴,要在适应地方物种个体生态需求前提下进行设计,规划中应体现出二方面功能:一是强调景观的资源价值,通过分析景观特性,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一套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充分利用当地的果树资源和观光旅游资源;二是维护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关系,包括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在规划设计中,要增强物种和景观的多样性,必须将生态学理论作为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将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的思想作为设计策略,努力完善园区生态功能,因为保护景观多样性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未来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3 丘陵山区柑桔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生态系统构建
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应是果树科技观光园优先选用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果树――草――畜――沼”的循环体系。果园中果树下种草,草可以养鸭、养鸡、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无害化处理后返回到果园(图1)。通过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将有机肥还田,不仅提高了果树产量和果品品质,还增加了果园野趣,改善了果园的小气候,增加了观光效果,资源利用率也得到相应提高[14]。
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生态恢复重建不能仅仅就环境退化问题而开展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 却不去考虑经济恢复重建和区域脱贫与持续发展问题。 根据红壤丘陵开发地退化成因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建立了以水土保持为核心, “林――果――草――牧――沼――菌”有效链接的治理模式, 以草保土养地, 以草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15]。
柑桔业发展一般经历低产、高产、稳产优质、安全优质稳产等过程。柑桔园生态系统则相应经历自然平衡、破坏、局部恢复、恢复优化等过程,但由于农药的大量应用,迄今难以完全恢复,果实安全仍不能完全保证。为此,修复和优化柑桔园生态系统,逐步达到自然平衡是极其必要的 [16]。
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优化农业经营模式 产生农民增收新支点的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连续在2005-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也明确了我国未来8年将在58个优势区重点培育16 个优势品种(果树仅有柑桔、苹果), 以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加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进程[17-18]。柑桔是我国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柑桔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我国将重点打造“四带”(长江上中游柑桔带、鄂西-湘西柑桔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桔带、浙-闽-粤柑桔带),“一基地”(特色柑桔生产基地、丹江库区北缘柑桔基地、南丰蜜桔基地、岭南晚熟宽皮桔基地、云南特早熟柑桔基地) 的优势柑桔产区。但从柑桔产业现状来看,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小规模农业主体,农产品品质不高,出口绿色壁垒等问题,限制了其向高端市场、省外市场的拓展以及产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使得进一步加强和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持和经济基础困难重重。因此,以“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为原则,“生境――品质”选择为引导,系统诊断柑桔“生境――品质”性状空间变异规律及空间结构形成的主导因素,开展生境适宜评价,加强生态管护保障食品安全,对挖掘和提升区域柑桔产品的资源潜力,加快柑桔生境选择与布局优化,形成国内外知名的柑桔生产基地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9]。
柑桔主要生长在山地丘陵区,受地形影响,农业规模化程度低,气候、母质、地形、人为因素等差异很大,客观上形成了这类农产品生境和品质的空间差异。影响柑桔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生境条件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对果实品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崔灿等人对土壤、气候、地形等生态环境因子对柑桔产量和品质响应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我国南方柑桔产量和品质潜力发挥的关键生境指示因子,为进一步定量表达柑桔生长的自然生境空间异质性,定量评价柑桔生境和品质的耦合效应等进行了研究。目前生态因子对柑桔产量、品质的影响在土壤营养因子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地形、气温、水分等生态因子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是今后进一步综合描述柑桔――人类活动――自然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定量评价柑桔生境因子和产量及品质耦合效应的主要障碍。加强除土壤因子外其它生态因子的系统化、定量化研究,加强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各种数学模型的构建,进一步深入探讨基于3S技术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柑桔产量、品质产生影响的生态因子的精准化研究,建立科学的柑桔适宜种植区划及多宜性推荐方案,综合反映柑桔――人类经济活动――自然生态环境交互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机理,是今后研究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这对正确认识柑桔生境的空间异质性、“因地制宜”地开展“实时”、“准确”的农业管理、充分发挥柑桔品质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
4 丘陵山区柑桔生态园的生态系统模式选择
近年来,江西红壤坡地柑桔类果业开发已成为一大地方特色产业,现有种植面积约30万hm2,居全国第二,成为江西省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坡地果业开发改变了区域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森林植被组成,从而使区域水文过程和水分循环发生相应变化。为此,坡地果园生态系统的水文特征及其水土保持效益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21]。研究生草栽培对柑桔园土壤水分和有效养分含量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7~11月份干旱时期可提高果园土壤含水率;生草栽培初期降低果园土壤有效氮、磷、钙、镁、锰、铜和锌等矿质养分含量,但生草栽培2年后土壤有效氮、钾、铁和锌等矿质养分含量高于清耕对照[22]。百喜草固地性强,为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在19.3°坡地柑桔园,甚至24.7°陡坡地荔枝园种植百喜草,仍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23]。王敬根等[24]在南方红壤丘陵区多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百喜草后地表径流仅为对照区的51.0%~54.1%,土壤流失量仅为对照区的1.67%~3.47%。柑桔园生草可明显改善土壤的水温效应和理化性状,使土壤表层水、肥、气、热和生物等五大肥力因素更加协调,从不稳定状态变成稳定层,为柑桔根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微生态环境[26]。日本桔园普遍采用生草栽培,每年1000m2割青草覆盖产生的有机物质达到2~3t,成为重要腐殖源,而且肥料、表土流失少。生草栽培一般4、6、9月分3次用除草机械割青覆盖,考虑到杂草对肥料的吸收,追肥施用量应适当增加[27]。
构建柑桔果园生态循环链实际上就是人工创造的经济林果生态系统。通过调整果园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使之更趋于合理化、废物资源化;通过资源、能量的多层级利用来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柑桔树良种选择、合理间作、病虫害生物防治、果园覆盖、果园养畜禽等农业生态措施,构建果园立体生态循环链,达到品种多样化、生产高产集约化、产品优质无污染的效果,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28]。金卫根等人研究江西省抚州市丘陵山区以种植和养殖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玉米)―― 羊(粪)――鱼、羊(粪)――(沼)、玉米和山(水)观光――牧羊(垂钓)等生态农业模式,并研究生态农业模式中的主要生产技术,包括农大高油115玉米的种植及利用、南江黄羊养殖、羊粪养鱼、羊粪和老玉米秸生产沼气技术[29]。
由于耕作习惯、片面追求产量等原因,南丰蜜桔园害虫天敌极度减少,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制约着南丰蜜桔品质的提升。改变当地桔农耕作习惯(如少用农药、化肥,代之综合防治、有机肥料),增加南丰蜜桔园景观异质性(培育防护林网、灌丛,园内套种大豆等作用),建成害虫天敌避难越冬的场所及迁入的库源,逐步恢复重建南丰蜜桔园生态系统,可以促进南丰蜜桔可持续发展[30]。周春火等人研究杨梅、柑桔复合栽培能改善桔园的生态环境,对桔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结构性的改善和土壤养分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优于单作桔园[31]。柑桔树是多年生常绿果树。生态系统比较稳定,为许多害虫栖息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在我国为害柑桔的害虫多达700余种,其中常年发生、危害损失较大的有50多种,主要可分为10类,即:害螨类、蚧类、粉虱类、蚜虫类、蛾类、天牛类、吉丁虫类、叶甲类、实蝇类和瘿蚊类。但在一个地区,一个桔园常年发生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过几种,不足总数的1%。据统计我国柑桔害虫天敌就多达1000多种,其中以寄生蜂种类居多,其次是瓢虫类、 蜘蛛类、捕食螨类、步甲类、捕食蝽类、食蚜蝇类、寄生蝇类、草蛉和粉蛉类以及寄生菌类,这些天敌为柑桔树的害虫控制、维护桔园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32]。
5 小结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运转的中心,人在改变自然环境的时候应该以生态效益为前提,综合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南方丘陵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气候因子、生物因子、人类活动因子等影响,在发展以柑桔产业为主的果业经济的同时,将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生态栽培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原有的生境、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物物种的平衡,进一步拓展以柑桔产业为背景的生态观光、生态旅游和有机产品为核心的产业价值研究。(收稿:2014-05-06)
参考文献:
[1]刘铮.中国柑桔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 基于出口和成本的分析[J].硕士论文,2012.6.
[2]周开隆,叶荫民.中国果树志・柑桔卷[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
[3]王辉民,杨风亭,李庆康,马泽清,程彤.南方山区生态环境观测成果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10.9
[4]杨顺泉,等.湖南地质灾害[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2.
[5]田亚平,刘沛林,郑文武.南方丘陵区的生态脆弱度评估―以衡阳盆地为例[J].地理研究,2005(11):843-852
[6]陈菁,吴端旺.果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莆田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1(9): 2399-2404
[7]张沁文,王学萌,亚宏声.农村经济灰色系统分析[M].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年.
[8]G鲁滨逊,格雷戈里.森林资源经济学[M].许伍权等译.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
[9]傅伯杰.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J].地理研究,2010(3):383-396.
[10]袁华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23): 45-46.
[11]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胡云锋.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F地理科学进展. 2004(9): 43-56.
[12]孟婷婷,倪健,王国宏.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J].植物生态学报,2007(1): 150- 165
[13]翁伯琦,应朝阳,黄毅斌,王义祥,方金梅.闽北山区红壤丘陵开发地生态恢复与综合利用模式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 147-150
[14]陈长青,何园球,卞新民.东南部红壤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9): 385-387.
[15]邓断安,楼兴甫.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开发模式初步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6.
[16]杨丽芳,李艳杰,王艳婕,刘景超.果树科技观光园规划设计之理论研究[J].北方园艺,2012(23):200-203.
[17]王洪祥,梁克宏.柑桔园自然平衡生态系统的修复及优化技术[J].浙江柑桔,2005(4):13-17
[18]刘彦随,陆大道.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效应[J].地理学报,2003,(3): 381-389.
[19]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9-2010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0]聂艳,崔灿.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柑桔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及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0(7): 4111-4112, 4121.
[21]崔灿, 聂艳, 钱玉皓, 刘目兴. 生境因子对我国南方柑桔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1-8
[22]杨摇洁,郭晓敏,宋月君,肖胜生,牛德奎.江西红壤坡地柑桔园生态水文特征及水土保持效益[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2): 468-474.
[23]李国怀,伊华林.生草栽培对柑桔园土壤水分与有效养分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4): 161-163.
[24]廖绵浚.台湾水土保持论丛[M]. 中国台北: 淑磬出版社. 1990:111-129.
[25]王敬根等. 百喜草对红壤丘陵地区保持水土效能的技术研究[J].江西园艺,2001(4): 12-14.
[26]文灵清,庞新华,郭丽梅.柑桔生态果园建设及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13(1): 31-34.
[27]郑重禄.柑桔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综述[J].中国南方果树,2012(1): 30-35
[28]伍涛.浅谈日本温州蜜柑高品质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4(6): 7-8
[29]金卫根,陈传红,孙丽萍,沈春晓.抚州市丘陵山区生态农业模式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6): 157-159
[30]饶军,袁凤辉,陈连水,李江,金卫根.南丰蜜桔园生态系统现状及恢复重建模式[J].福建林业科技,2006(12): 2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