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1: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慢羊羊教数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动漫 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信息时代,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网络、传媒、报刊、课本甚至家长与学生、家长与朋友之间沟通的话语都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一种途径。动漫(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作为新兴的一种媒介形式已越来越多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电视及网络不停地播放动画片,街头巷尾处处张贴的巨幅漫画,还有小学生都喜欢的漫画小人书,这些都成为小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我们能抓住小学生都喜爱动漫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动漫的独特魅力,将会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利用动漫的动感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我克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老师必须通过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的特点,把课本中静态的数学知识利用动漫的形式呈现,变静为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一年级教学“加法”时,动漫呈现:“喜羊羊”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懒羊羊送来了一个爱心气球,美羊羊送来了两个爱心气球。加上配音:爱思考的小朋友们,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我现在一共收到了多少个气球吗?由于课件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动漫人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动感的图像,优美的音乐,和谐的声音,学生好像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自然兴趣倍增,乐于回答“喜羊羊”提出的问题。接着画面动态呈现村长送来了2朵百合花,小羊送来了3朵玖瑰,教师适时引导:小朋友们,看着这个画面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孩子们兴趣盎然,争着回答:喜羊羊一共收到了几朵花?师继续问:你们能列式计算吗?孩子们很快得出了2+3=5。小朋友正在兴头上,老师要进一步启发:小朋友们想想看,“喜羊羊”除了会收到气球和花之外,这里的2和3还可以代表什么礼物呢?这样让学生面对动感的画面,从认真观察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生活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不知不觉让学生完成从生活到数学的数学化过程,再让学生思考猜测还可能收到哪些礼物,富于2+3抽象而又丰富的内涵。
将动漫合理的应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既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利用动漫的易操作性,丰富学生的表象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数学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动漫的形式展示,能够丰富学生的表象,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深刻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找规律”时,先出示“庆六一”的教室布置场景,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彩旗是怎么排列的?接着把彩旗变化成气球,然后又把气球变化成平面图形,又把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最后又把平面图形抽象成数字等。利用动漫容易操作与变化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知不同物体的排列情况,让学生从丰富的表象中,抽象出排列的规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又如,教学“射线、直线”时,由于生活中根本找不到无限长的线,这时,充分利用动漫的优势,先画一条线段,然后用鼠标慢慢地拉着线段的一端不断地延长、延长再延长。通过直观的操作,学生建立了无限长的深刻的表象。再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充分利用动漫易于操作而又快速的特点,把圆切割成8份、16份、32份、64份、1024份……动漫操作克服了学具难以实现,分割慢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分割的精细、高效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分割的越精细,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建立了强有力的表象支撑,同时,使学生牢固掌握化曲为直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高效的多媒体动漫应用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又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 利用动漫的易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可以激起学习的动机,激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更强的探究欲望。而教材中所呈现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单一的,固定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动漫的粘贴功能,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乘法”时,用课件呈现三棵树上各停着2只小鸟,此时,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可能会用加法计算2+2+2=6(只),接着老师再在屏幕布上粘贴2棵树,学生还可能会用加法计算2+2+2+2+2=10(只)。为了突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的这一本质特点,充分利用粘贴的功能,教师用鼠标在屏幕上不停在粘贴,此时,出现了满屏的树与小鸟,告诉学生这里一共有100棵树,每棵树上都停着两只小鸟,你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鸟吗?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如果再用加法,要列个好长的算式,到下课还算不完。这样,探寻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成为了学生的内在强烈需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动漫呈现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又如,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加以应用。在一年级下册“位置”的教学中,通过flas的制作出现灰太狼要抓羊的画面,灰太狼设置了很多障碍,形成一个迷宫,喜羊羊要逃出去的话就要往一定的方向逃跑,羊博士(慢羊羊)提出问题该往什么方向逃跑,学生出于对喜羊羊的喜爱,一下子会想很多的办法,此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同桌两人分别扮演喜羊羊和灰太狼两个动画人物,扮演喜羊羊的想方设法要逃出去,而扮演灰太狼的则想尽办法要拦截喜羊羊,不让他逃走,老师则相应的提示“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让学生思考,并归纳,事后让学生讲述,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因为亲自参与了动漫人物的故事,自然而然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学习效率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样的动漫设计既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将教材中枯燥、单一的学习内容通过学生喜爱的动漫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总之,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在现阶段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教学中,但是应用动漫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不能一味地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更多地应基于教材本身,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造舞台;快乐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大胆地结合教材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舞台,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和作用;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拥有更为严谨的数学思维;享受着自主学习数学的快乐过程。
―、喜闻乐见的故事贯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强烈意识
“角的认识”教学片断:(课件出示:学生特别喜欢的喜羊羊动画形象,伴以熟悉动听的主题曲)
师:孩子们,羊村昨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喜羊羊一不小心被灰太狼和t太狼抓去了,关在狼堡。你们想加入慢羊羊组织的拯救队吗?生:想!
师:慢羊羊村长说:想顺利地救出喜羊羊,我们要先摸清情况。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狼堡)观察狼堡周围的环境,你有什么发现?
生认真观察,积极回答:屋顶上有角;墙角上也有角;门上有角……
师:原来灰太狼很喜欢角。营救行动就从角的认识开始。
我开课以学生特别喜欢的喜羊羊动画形象,熟悉动听的主题曲把学生带进故事情境。学习活动紧紧围绕营救喜羊羊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来开展(通过辨角、破角等故事情节顺利救出喜羊羊)。学生就在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中产生一定要救出喜羊羊的决心,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究角的特征的活动中。学生在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等动手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实现了用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故事情节激发其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激发强烈的创造欲望――学生自发探究学习的原动力
“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了二分之一,创造出其他的几分之一后,我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已表示出几分之一的图片上发现几分之几的分数:■,■,■,■…这时,学生不仅从直观的形象中发现了很多分数还臆造出其他分数来。于是,老师抓住机遇让学生拿出颜色各异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纸片进行创造几分之几的探究活动。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丰富体验,一下子拼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案,创造出更多分数。
三、创设开放式教学平台,凸显学生的个性――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
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
“认识图形”教学片断: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体等模型。先组织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体会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课末,师:孩子们都准备了这么多五彩缤纷的卡片,你们想用这些卡片拼什么图案?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我想摆奥特曼、机器人。生2:汽车、火车、手枪。生3:我摆苹果。教师乘胜追击引入开放式小组活动,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摆出丰富多变的图案。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
我适时创造开放式教学平台,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凸显学生的个性。他们就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四、感受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必要性,为解决生活需要萌发自主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自觉投入自主探究的需要
“倍的认识”教学片断:(课件出示)喜多多超市“周三会员日,赢双倍积分!”
师:同学们,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星期三去“喜多多”?生:因为周三是会员日,赢双倍积分!师:双倍积分是什么意思?生:就是2倍的意思。师:“倍”又是指什么?下面我们就跟着快乐的动物们一起到快乐岛探究倍的作用。
我以“周三购物可以赢双倍积分”的生活情境引出“倍”,使学生体会倍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学习倍的意义。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片断:师:(课件演示)这是一张老师万里长城上照的相片(很小),能看清吗?(放大)这样能看清了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看来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轻松的课堂,让学生找到更多学习的乐趣;自主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与运用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探究,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数学舞台上创造性地快乐学习,这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自信地学数学、说数学。因为学生的“说”,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也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才使得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纷呈;也因为精彩纷呈,才使学生的学习自信起来。也因为自信满满,才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说;自信;硕果;数学课堂;说话能力
G623.5
我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已有8年了。通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知识储备少,生活阅历浅,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这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既好奇又害怕的感觉。那么在这样一种复杂情感的作用下,想让让他们在数学课上主动、自信地“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并且说什么?如何说?也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在课堂上当你请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们总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是低声细语,声音极弱,亦或是沉默不语。这样的课堂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我认为作为老师只有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独特发现、真实想法亦或是实时感受自信地说出来,他们才能感觉到这个数学课堂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才能自信地学数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精彩起来,也只有精彩不断,才能让不同人实现不同的发展。我在数学课堂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冲动
和以前使用的教材相比,我们现在使用的新课标数学教材就很好,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素材都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并且会针对不同的内容编排了不同的游戏、故事和操作活动,通过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书本提供的内容进一步情境化、动作化和生活化,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迫切想表达自己发现或想法的冲动,从而让“说”变得水到渠成,他们会主动地参与“说”的过程。
【案例】《练习课》教学片段
师:懒羊羊想要喜羊羊替他写作业,作为交换条件,他提出把自己的零食分一半给喜羊羊,于是他拿出自己的所有零食,一共22袋,那么同学们,喜羊羊能分多少袋零食呢?
生:(齐答)可以分11袋。
师:好,我们看懒羊羊是如何分的(出示课件:喜羊羊得10袋,懒羊羊自己留了12袋。),你们看看,懒羊羊这样分可以吗?
董天奇:不可以,他俩分的零食不一样多啊。
王佳佳:是的,喜羊羊是10袋,而懒羊羊却是12袋。
师:同学们,懒羊羊现在比喜羊羊多分了多少袋?
生:(齐答)多分了2袋。
师:哎呀!这个懒羊羊太坏了,我把他多分的2袋零食拿给喜羊羊(边说边课件演示),这样就一样了!
生:(齐答)不行!不行!这样分不行!
师:不行!为什么?谁来替他们分零食呢?
刘明翔:我把22袋零食全部拿来,按喜羊羊一袋、懒羊羊一袋的方式重新分一分才行。
卢磊:这样太麻烦了,只要把懒羊羊多分的2袋拿过来,每人分1袋就行了。
徐雨梦:还是太麻烦,每人原本应分11袋,此时懒羊羊多分了1袋,只要让懒羊羊把多分的1袋给喜羊羊就行了。
熟悉的动画人物,相似生活场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让“平均分”的方式、方法深入人心。
二、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说”的胆量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课堂上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要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
【案例】《平行与垂直》
师:何静雅(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你说一说你发现的平行线好吗?
王建:数学老师,何静雅上课总是不发言(这时有不少同学开始附和,何静雅把头又低下许多)!
师:不对,你们说的不对!何静雅只是不喜欢分享自己的发现。但是她会把今天的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的,因为这次她的发现比较独特,不信你们听听!(学生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何静雅)
何静雅:(貌似自言自语)我黑板的上下边是平行线。
生:(大部分)王老师,何静雅说话声音太小,我们听不见啊!
师:(故作神秘)王老师想起来了!何静雅今天没有吃早餐,所以声音小,老师是送外卖的,你要的套餐到了(拿着教学设计装着送外卖的样子)。慢慢吃,不要急。(等一会)好,现在吃饱喝足了,可定有力气了,来提高音量让他们看看你的实力!
何静雅:(偷偷笑了,真的提高了音量)我还发现门的四边分别平行。
此时,不知谁鼓起了掌,接着掌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何静雅(笑出了眼泪)老师,我的桌子四边也是分别平行。
这节课,我用娱乐的方式消除了何静雅同学的畏惧心理,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老师的幽默、耐心和关爱,终于让何静雅同学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为以后的“说”开了一个好头。
三、设置激励措施,提高学生“说”的动力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表扬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喜欢一些实物方面的奖励,因此,对于发言积极的学生可以通过发一些小奖品来鼓励他,进而提高全班学生“说”的积极性;而高年级同学可能更喜欢获得精神方面的奖励。所以,我把上课发言积极作为“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之一,来推动“说”得精彩。
四、开拓多条途径,丰富学生“说”的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和插图的内容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教材资源,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说发现,同时,我还让学生把“说”与“做”结合起来,在“说”中做,在做中“说”,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他们说话的内容。
【案例】《秒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齐答)1秒。
师:我们知道秒针走l小格是1秒。那么1秒有多长呢?(播放课件: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同时发出“嗒”一声。)谁来学一学秒针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学生们觉得有趣又简单,纷纷举手。
师:时钟“嗒”的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想一想,你能在1秒钟之内做一个什么动作?
学生思考片刻自由回答,内容五花八门。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在一秒茸鲆桓龆作,看谁做的美做的好,做得好的我们全体同学一起学着做。
学生们边说边做,说自己的发现,说自己的认识,说比赛的结果。通过这些,为学生创造了许多说话机会,同时也很好的地丰富了学生们说话的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是一各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并按既定的方向持之以恒的去坚持。
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自信地学数学、说数学。因为学生的“说”,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也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才使得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纷呈;也因为精彩纷呈,才使学生的学习自信起来。也因为自信满满,才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媛:《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J],《教师》,2014年12期
对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很多教师都着眼于其本身的生动形象性,停留在加快课堂教学进度,扩大学生视野和课堂容量方面。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还不仅仅如此,还在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应用意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生动
对于多媒体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正面影响,无疑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起。首先,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而这些思维特征正好是小学生所缺乏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很大程度上将数学知识的学科特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在两者间寻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一只小花猫在冬天寒冷的街道上不断地颤抖。教师旁白:在这么寒冷的冬天,小花猫需要一座温暖的小屋。用多媒体出示一座漂亮的小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小屋中的各种图形,并用电脑勾画出各种图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图形进行分类。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自己对图形的观察和分类,轻而易举地认识了三角形。
二、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新颖
一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是依据教材例题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最后进行拓展性练习。在没有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这种授课模式的周而复始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是一种阻碍,不能给学生以创新的榜样。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参与进来之后,我们对于导语的设计,对于课堂环境的创造,还有教学模式的选择,乃至课堂练习的题目与容量制定就具备了更大的弹性,增加了多种选择,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笔者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就撇开教材中的事例,选取学生津津乐道的动画片及他们课下所热衷的游戏活动等展开统计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轻松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特征之所以以形象思维与直观感受为主,是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于社会生活中一些抽象复杂的现象与情况不能有精准的把握。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譬如在讲“除法的意义”这一章节的知识时,笔者就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展示学生喜欢的慢羊羊村长的形象。桌上摆放着6捆青草,慢羊羊村长要把它们平均分给美羊羊、懒羊羊、喜羊羊,只见慢羊羊先一只羊发了一捆,然后又一只羊发了一捆。这时,教师再给学生讲授,这就是除法,要把6捆青草分给3只小羊,保证它们手里的数量保持一致,这就是除法。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学生清晰地理解了除法的含义,而且延长了他们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四、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广阔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在于给学生打开一扇了望世界的窗户,但要真正欣赏到自然的美景,还需要学生自己睁开眼睛,用心灵去体验。数学教学自然亦是如此,教材中的内容只是一个开头,还需要学生用心灵感悟整个世界的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多媒体课件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譬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对于教材中的圆周率的推导过程,很多教师都觉得单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很难讲解清楚,于是就采取了忽略不讲的做法,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对于数学领域深邃奥秘的魅力的好奇心,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图形演示,先出示圆,再依次出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圆内接正四十八边形、圆内接正九十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正好是圆直径的3倍,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05828倍,正二十四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320628倍……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五、多媒体,对它的使用要更科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设备,它的使用也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但一旦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就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交往能力等进行培养,也就是说,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不能达到多元的要求,所以必须慎重选择,科学利用。另一方面,教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学目标是学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对此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划划、标标,再让学生说说、练练就能很好地达到目标,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反而显得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总而言之,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在表现力、重视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在日益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无疑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明媚的春光。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育人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和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准备:答题纸、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案例}
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老师想和每一个同学们都握手问好,怎样做才可以办到?(指名回答)引出“按一定的顺序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2、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搭配问题(板书)。
探索新知
1、情境引入
(学生用喜洋洋和美羊羊的故事引入。)美羊羊:“今天是我的生日,好高兴啊!特意邀请了我的小伙伴喜羊羊他们来参加我的聚会”。
喜洋洋:“今天美羊羊的生日,我要穿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可是我的衣服应该怎样搭配才好呢?唉特难为我了,小伙伴们你们能给给我出出主意吗?”(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生1:紫色衣服配蓝色裤子。
生1:灰色上衣配红色裤子。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猜测下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生:4种、5种。。。。。等等
师:到底有几种呢?你们想不想验证下呢?那请同学们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2、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操作:有用三角形代替衣服,圆片代替裤子……等等。
(2)小组内交流。说说最近的搭配方法
(3)展示搭配方法。
生:我是按照顺序来思考的,
师:怎样的顺序呢?
生:按一对一来分配,先选定一件上装,让它分别和3件下装进行搭配,
师:一件上装就有几种方法?
生:3种方法。再选另一件上装,分别和3件下装进行搭配也有3种方法。
师:(评价)很好,掌声鼓励,这位同学搭配得很有条理,她选定上装为标准,先用一件上装分别和3件下装进行搭配(连线)有几种方法?(生:3种)再选另一件上装,分别和3件下装进行搭配又有几种方法?(生:3种)(连线)一共有几种方法?(6种)像这种先选定一件上装再与下装搭配的方法同学们掌握了吗?(生:掌握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以“上装”为标准分别和“下装”搭配,那么,我们还可以以什么为标准来搭配呢?
生:以下装为帮标准。
师:谁愿意上来摆一摆。
(指名同学摆)生边说边摆师连线
生:以下装为标准来进行搭配。先用第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装搭配有2种方法;(连线)再用第二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装搭配也有2种方法;(连线)最后用第三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方法;共有6种方法。(连线)
师:(评价)好,谢谢你,给予掌声。你们认为他们两种方法怎么样?
生:(评价)很有顺序、很清楚、很有条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对了,像这样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齐读)非常好。
……
3、符号表示
(1)、师:老师觉得这种思考方法很好,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如果没有图片来摆,那该怎么办呢?请拿出你练习本研究一下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用符号表示搭配方法,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方法。(找不同方法一起展示,如:图画、文字、字母……)
(3)小结:刚才我们方法有的用图画、文字、字母……等来表示搭配方法,这些方法比较简捷,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数学家呀,在研究问题时,也经常用这些简捷符号来代替实际复杂的物体,这样的研究方法他们经常用,今天在我们班产生了,真不错.
4、算式表示
师:如果不用摆,不用画他就能算出有多少种。用什么呢?
生:计算方法。
师:怎么计算呢?(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师:怎么列式呢?
生:3×2=6种(板书)
师:3×2=6种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表示方法)也就是2个3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活动二:食物搭配
1、师:选好了衣服,我们出发了。喜羊羊的妈妈为我们的到来准备了丰盛的事物,都有哪些好吃的?
生回答。
师:你们想吃吗?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想想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用我们刚学的有序搭配的方法来搭配一下。
2、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完成。(实物可以用符号、图形代替。)
3、请学生反馈、展示、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纠正错误。
师:你是怎么搭配的?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活动三数字搭配
1、师:吃完了点心,村长慢羊羊给喜羊羊出了一道数字游戏,大家有没有兴趣参与啊?
拉一拉,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
2、学生在答题纸上完成3、交流反馈。
活动四路线搭配
1、师:时间过得真快哦!美羊羊该回家了。同学们请看,这是美羊羊回家的路线图。一共有几条不同路线?学生动脑筋想,独立完成(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
总评: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落实《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本人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和老师有序握手”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并以此理解搭配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两件上装与三件下装的搭配问题”,渗透组合思想,发展符号感,并使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排列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
可以说老师能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以美羊羊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吃早餐―去买生日礼物―数字游戏。
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6-01
一、前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启蒙儿童逻辑思维,开发儿童智力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如学生因课程内容枯燥而走神,或是因内容较深奥而一知半解等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四则运算显得繁琐,空间图形的认识也难以理解。但在数学家克莱因眼中,“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所以,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如克莱因眼中奇妙的科学显得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开端环节,采取哪些教学方法能在这一环节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如同新闻中的导语,书籍的序,歌曲的前奏一般,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好比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充满神秘感,瞬间激起学生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做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能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同时,这一环节的质量好坏也是体现教师个人感染力和吸引力强弱的重要环节。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和对具体的新课导入的案例分析,谈谈新课导入的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导入法
小学生懵懂天真,对于传统的以单纯的讲述法为依托的课程习以为常,渐渐麻木而缺乏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形式也得到了改进。目前,许多的教室里都配有如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这样的多媒体设备。小学生充满好奇心,这些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设备带来的新鲜感常常能够刺激他们的探知欲。
案例1:《轴对称图形》教学。
课堂伊始,老师使用电脑播放幻灯片。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
学生:蝴蝶、蜻蜓、红双喜。
老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图中的奥秘?如果我们将它们从中间对折会怎么样?
老师拿起一张蝴蝶的图片,沿着对称轴对折。
学生:重合。
老师:对,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图形,打开课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奥秘。
案例分析:案例1中,老师采用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课,丰富的图片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甚至兴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求知识,激发了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
2、放低心态与姿态,游戏导入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天性是爱玩爱闹,游戏充满了他们欢乐的童年生活。在游戏中,他们的精力最旺盛,他们的兴趣最浓厚。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把能够带给学生快乐的形式融入到了新课导入的环节里,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案例2:《可能性》教学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热闹地议论起来,难掩兴奋,接着老师拿出一个抽奖箱。
老师:这个抽奖箱里,有10个红球和10个黄球,我们派一个的同学来摸球,其他同学来猜颜色。
老师请学生甲来摸球。
老师:你们猜他手中的这个球是什么颜色?
学生:黄色。
老师:确定吗?
学生:不确定,也可能是红色。
老师:你说得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让人不确定的神奇的数学名词,可能性。
案例分析:在许多小学生的心目中,成熟稳重的老师是一个严肃的代名词,他们从心底里畏惧老师。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句话的意义在于作为老师,面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学必须从孩子出发,放低成人的姿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这个方式,老师们能够更加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从而用他们最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传播知识。案例2中,老师采用了他们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并记忆深刻。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调动了课堂轻松欢乐的气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老师亲近,也更容易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3、悉心观察儿童生活,从兴趣话题出发法
由于小学生心智尚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直接灌输深奥的理论知识难免会造成他们对于学科的困惑,当他们发现自身理解能力跟不上老师的传播内容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对这门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慢慢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就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案例3:《除法初步认识》教学
老师:你们知道灰太狼爱吃什么吗?
学生: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
老师:对,狼爱吃羊。那如果森林里有两只灰太狼,他们抓到了四只羊,为了公平,他们要怎么分呢?
学生:一只灰太狼吃两只羊。
老师:要是有四只灰太狼,十六只羊呢?
同学们皱起了眉头,显然遇到了困难。
老师:我们来学一个数学的好方法,来帮他们好好分一分。
案例分析:案例3中,这位老师善于留心儿童们的日常生活,利用学生爱看的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话题展开提问。在以这个话题为依托的讨论过程中,师生关系被拉到一个平等的层面上,互动起来简单轻松。
参考文献: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学语言与教学技巧、教学内容完美结合,语言科学、形象、幽默,教态自然、亲切,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本文就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上课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语言
1.课程引入时的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的导入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编一些学生爱看、爱听,并且与课文内容相关、幽默轻松的故事引入。教师的教学语言绘声绘色,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引入:慢羊羊村长要给喜羊羊、沸羊羊、懒羊羊他们三个分西瓜,懒羊羊分到了1/3,沸羊羊分到了2/6,喜羊羊分到了3/9。懒羊羊和沸羊羊都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两人就跟喜羊羊大吵起来,说村长偏心,要离开草原。喜羊羊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于是他们停止了争吵。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喜羊羊为什么会笑吗?他对沸羊羊和懒羊羊讲了哪些话?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你们就清楚了。”听了故事后,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起来,都想尽快知道答案,从而成功达到了营造课堂气氛的目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课堂讲解时的教学语言
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语言,将教学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易于理解,达到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对一个数学问题换一种说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例如:(1)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变成(2)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小兔子每天都绕着它的四周跑一圈锻炼身体,你知道小兔子一天跑多少米吗?你能替教师回答这个问题吗?学生会更有兴趣解答。
3.课程评价时的教学语言
给学生较高的评价会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讲“除法”的教学中,出示题目“238÷2”,并提问学生:“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你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学生做对时,我鼓励:“你真是太聪明了!”或者“你太棒了!”学生受到表扬后非常高兴,每当有问题时总是把手举得高高地抢着回答,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仔细观察他们的优势,只要发现学生有一个优点或一点点进步,就应该及地地表扬他、鼓励他,树立学生的信心。如上课时让他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他答对了及时给他鼓励:“非常正确,你进步真快呀。”并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他加油!”带领全班同学热烈地鼓掌。虽然只有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肯定也会使这名同学全天都沉浸在快乐中。
二、教师教学语言需注意的事项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直接感染着学生。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特别对于概念性的知识不能模糊。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生动幽默但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
一、新颖的开课导入,使学生“一见钟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及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平中有奇的导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进行前期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导入。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创设了喜羊羊分苹果的情境:慢羊羊村长让喜羊羊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羊,再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羊,让学生用手指个数表示分的结果,最后让喜羊羊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羊。这时同学们面面相觑,议论起来,不知如何用手指表示。笔者趁机问:“为什么不表示了?”学生们说每只小羊分得半个苹果,不知用手指怎样表示。笔者顺势引导:“一半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羊一起来探讨研究吧!”这一情境的创设由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分苹果入手,并通过用手指表示这一游戏,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一见钟情”的感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新课导入都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来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欲罢不能”
1.开放的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本身具有好动合群的天性,教师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能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适时运用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提高。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一列举”的策略学习中,笔者让学生分成4人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有记录的、发言的、检查的。大家相互协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共同探讨,达成知识的优化;通过交流,大家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形成共识,找出了“一一列举”策略的最佳方案。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知识,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优等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全体学生在这种“平等、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在教学中,我们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化学生的感知。
3.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张通过动手剪和拼,平移后得到一个长方形,从而引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又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学生在画、量、剪、拼的过程中感知了相关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转化等方法探索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兴趣得到了激发。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念念不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36-01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表现得大智若愚,将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智慧不单单是体现在讲课的滔滔不绝上,学生反应得好与坏更是一个教师智慧与否的评价标准。这样就要求教师学会洞察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心理上诱导学生学习,同时配上讲述知识的智慧,就会达到精彩的课堂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数学课则不同,数学课是来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艺术。学习的过程注定是一个活泼、灵动、精彩、生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应该讲究艺术。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尤其需要这种艺术,没有艺术性的单调、呆板的课堂学习注定是低效的。
1.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懵懵懂懂、爱扮演小大人角色的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往往不喜欢被别人控制被别人当成小孩子,教师就可以把握这个心理现象,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与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争辩"。相反,如果教师总是在毫无顾忌地讲课,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遭到潜意识里的打击,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当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隔膜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就必然会大打折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故意讲错一个概念,然后故意多加强调要求学生记住,这时候就会有思维活跃反应迅速的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要把握机会,一定要耐心地鼓励学生讲出来,但等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改变刚才的态度,表现的"强势"一点,激发学生的斗志。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过于严厉,而是要让学生纯粹地跟自己针对数学问题进行争论。当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无懈可击时,教师一定要收回自己的"强势",假装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对和自己争辩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认识闰年时,教师可先谈话创设情境: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是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充满想要刨根问底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引导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学会促使学生对有趣的数学现象产生好奇心,然后同学生一块进行探究。比如,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有关的教学小实验,然后对实验过程中的有趣之处,教师也假装不解,说:"同学们,我怎么觉得有什么地方怪怪的,你们有没有感觉到?"然后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接着教师可以等学生自己发现,或者慢慢引导:"你们觉不觉得这个地方不对劲?这怎么回事啊?好奇怪哦。我们一块找出这个'问题小精灵'吧。"然后教师可以就此来带领学生进一步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更使学生觉得数学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3.利用小学生的助人心理
小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无邪的,最见不得别人遇到困难和伤心难过。教师可以在这个时期,适当向学生示弱,向学生请求帮助,以此来迎合学生的"帮助别人"的心理。比如,教师在讲课时,遇到本该要求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故意可怜巴巴地向学生求助,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老师最近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总是做不对。已经做了好多遍了,老师实在做不下去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做不出来的话会挨校长骂的。帮帮我,好吗?"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小大人主义",然后教师将问题列出来,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待学生得到结论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请求"学生讲一下解答过程,最后得到正确答案。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使学生拥有强烈的成就感,还会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浓厚的兴趣。
4.利用小学生的爱玩爱乐心理
小学生正处在爱玩爱乐兴趣广泛的时段,虽然课堂上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但是对于活泼爱动的小孩子,严肃认真似乎有些苛刻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传授学生知识,所以,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面对小学生,教师万不可古板苛刻,而是应该拥有类似于小孩子的精神状态DD活泼、积极、乐观。心理学有句话说"要想打败狼,你需要先把自己变成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插入一些可爱的符合小学生心理的动画,比如最近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智慧的教师还可以把数学问题编成一个关于聪明的喜羊羊、爱吃的懒羊羊以及可怜的灰太狼等动画人物的故事来呈现给小学生,这样的教学课堂,必定是生动有趣的,不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自己的数学老师,一旦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那么基本上学生就会学好这门课程的。
5.利用小学生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
小孩子的心理、思想发育还不完善,往往会和别的小朋友进行无恶意的比较,比如比较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得到的小红花数量的多少,比较老师对自己和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以及比较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成绩。这种纯洁的比较,如果得到教师有效的引导,就可以产生良性因素,增强学生超越自我的心理。利用这个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比较,当然,这个过程也是需要教师把握好一定的分寸,避免伤及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助长一些学生的自鸣得意之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讲明课堂上会根据学生之间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来比较,进行"课堂听课小明星"的选拔,会有学生喜爱的小奖品给予奖励。这样就可以在学生渴望得到表扬以及荣誉的心理下进行课堂上的热烈讨论。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沟通的艺术的方法也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肯勤奋学习,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极探索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互相影响、讨论和激励,相信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使数学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一、尊重鼓励学生,使学生敢问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
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我们要充分爱护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还有一些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要让他们提出问题很难,因为他们怕被耻笑。教师的语言鼓励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如:学生不敢提问时,可鼓励说:“开动你的小脑筋,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有学生提问时,立即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老师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通过这样的鼓励,学生的内心疑问就被提出来了。当然,有些问题会偏离我们假设的答案,千万不能轻易否认,要宽容学生的“胡思乱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这种问题意识的萌芽要充分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努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安排具体生活情境。如在课堂上要出示一些学生平时喜欢而常见的一些活动,如春游活动的情境、运动会、去商店买东西等,再针对这些画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结合学习过程和目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情不自禁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越活跃、越深刻。如教“圆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巧妙地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能毫无拘束地提出许多自己的数学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慢慢地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逐步增强,学习的参与度逐渐增大,长此以往,学生才敢于提问,敢于思考。
三、循循善诱,使学生会问
常言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学会是前提,会学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如果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表示出自己的意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敏锐地建立一些疑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提问。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估算》时,我出示的探究例子中,故意没呈现个位数字是5的数,当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接近整十数的数就估成整十数计算。我故意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这个数是45,是估成40还是50?我大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怎么老师没想到呀!”学生开始有点困惑了。但看得出,个个都在动脑筋。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质疑,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得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持之以恒,使学生形成问的习惯
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工作细心的一种素养。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时,教师要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使学生形成问问题的习惯。如,在六年级教学《利息》这一课之前,我布置他们去了解“利息”。很多学生到银行了解,也有的学生向家长询问,还有的在书上、网上查询。第二天,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什么是“利息”,有的还告诉我“利率”“本息和”等概念。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使他们慢慢地养成提问的习惯。
准备功课:熟知4个启蒙理念
不管是哪种知识的启蒙,快乐学习应该放在第一位。如果让宝宝感到启蒙是一个任务、一种负担,继而产生厌倦感,影响学习事小,重要的是会挫伤其学数学的积极性,甚至对学数学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因此,学习时父母和宝宝都必须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宝宝感到烦躁、疲倦或饥饿时,应先处理他的需要。如果您的情绪不佳,也必须先自我调适,才能愉快地教导宝宝。下面几点数学启蒙的教育理念,需要予以关注。
1 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既然对学龄前的宝宝进行的是数学启蒙教育,那就不能是课堂式、灌输性教学。这样不仅不符合宝宝的年龄特点,难以收到学习效果,而且会引起宝宝的反感。应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既需要活动形式的轻松,又需要引导语言的宽松,建议用宝宝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以丰富宝宝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为他日后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2 遵循数学的循序渐进
数学是一门知识内容连续性极强的科学,前后知识的衔接非常紧密,一旦出现跳跃前进或新旧知识严重脱节的现象,就很容易造成宝宝学习上的混乱,既不利于宝宝理解知识,也不利于记忆知识。提示您应按照宝宝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进行数学启蒙,切不可拔苗助长。
3 在生活和游戏中教育
父母对宝宝进行数学启蒙的关键失误在于。不能将数、量、形的知识从宝宝生活游戏中抽离出来。宝宝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学知识的环境中,伸出小手有5个手指,衣服上的纽扣是圆的,积木在盒子里……这类数学知识的存在,需要您有意辨识,由此引导宝宝在生活和游戏的无意中体验数、量、形的概念,而后再启发宝宝了解数学知识,这样既轻松又有趣。
4 鼓励宝宝的探索
家长的过分保护是对宝宝学习上的限制,而急于求成、盲目干涉也是对宝宝探索机会的剥夺。应给宝宝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自己去尝试、犯错、感悟,您只需以旁观者的身份细心观察,了解其思维和动作的特点、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指导,让宝宝在体验、探索中获得数学的感性经验。
教子必知:宝宝数学能力的发展
数、量、形和关系是数学的四大内容。下面介绍3个年龄段的宝宝在数、量、形和关系方面的发展特点。父母们可据此把握自家宝宝的数学能力发展特点。
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当宝宝数学能力与下表对应年龄段水平稍高或稍低时,都属正常情况。当宝宝并没表现出相应年龄段的数学水平,那您需反观之前的教育,是不是还未或很少对他进行数学启蒙教育。
具体执行:实战方法总动员
1 操作法
操作法是提供给宝宝适宜的材料、学具、环境等,让他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于对动作水平逻辑意义的概括和内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多运动。大脑就会日益发达,继而促进智能的提高。可见,操作在儿童数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中的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等内容都可以通过操作法来进行,如请宝宝掰香蕉来学习计数;给宝宝提供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10粒纽扣,可引导他在摆弄中认识形状、探索可排列的顺序或方阵、按不同规律排序等。
家长可为宝宝提供些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或玩具。如纽扣、瓶盖、豆子、杯子、积木、笔、游戏棒、扑克牌等,让他在动手操作、分分、数数的活动中获得有关分类、排序、比较、匹配等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粗浅的数概念。
在上述方法的运用中,父母需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保证时间
知识的建构需要过程。而对宝宝来说。这个过程所要花的时间可能更长。父母要给宝宝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机会。比如教宝宝认识三角形时,开始可先不出示教具,只告诉他三角形必须是有三条边、三个角,让他从许多图形中找出三角形。也许很多宝宝只能找出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这时您不要急于告知答案,只是引导他想想三角形的特点,提示他数数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如果给宝宝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机会。他就能够在尝试错误中进行反思、琢磨、比较,进而掌握数学相关知识。
(2)重视主动性操作
有些父母在让宝宝动手操作时,常让他按自己的指令进行,如把第一根和第三根木棒拿出来比比谁长,而忽视了让宝宝去主动操作。这样做实际上没有发挥宝宝的主体作用。也没有给其数学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因而不利于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其思维能力。
(3)及时评价指导
您可以通过对宝宝操作过程的观察,发现他对操作任务的理解程度和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既可及时发现宝宝操作的成功之处,以便予以肯定和鼓励,又可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适时提出建议和指导,以激励宝宝的积极思维,启示他发现尚未发现的知识。
2 游戏法
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儿童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游戏法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其实就是用游戏来承载数学。
游戏法的种类很多,上述操作法也可以看做游戏法的一种,此外还有:
(1)情节性游戏: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比如和宝宝扮“喜羊羊和灰太狼”,在他们的争斗中植入要学的数学知识。父母应注意游戏的过程不宜太新奇、规则不宜太复杂,以免宝宝分散注意力。
(2)竞赛性游戏:不仅能满足宝宝的好胜心理,而且有助于他对知识的巩固和发展其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父母可同宝宝一起比赛猜拳数数、猜手指、分纽扣、比高矮、挑游戏棒等。
(3)运动性游戏:指寓数学概念于体育活动中的游戏。它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基础概念。如教给宝宝数的组成,可通过掷飞镖等运动性游戏来记录某一总数中不同的投掷结果,如5个飞镖,投中3个,未投中2个,再根据对投掷结果的归纳来学习数的组成。
(4)运用各种感官的游戏:这类游戏主要强调通过不同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宝宝对数、形知识的充分感知。如在学习认识、区别几何图形中,可让宝宝通过看、摸等活动来感知、区别图形的不同特征。
(5)数字智力游戏:这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如根据宝宝发展阶段,让他动手操作七巧板:沿实线剪出七块几何图形卡片,用七块图形卡片按图示拼图案,发挥想象力拼出
各种可爱的图案……这能极大地调动宝宝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其灵活性、敏捷性、独特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比较法
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宝宝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在比较过程中,宝宝首先要在比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间建立起联系,才能做出判断,因此比较的过程也促进了宝宝的思维发展。
比较法的种类有很多:
简单的比较是指对两个(组)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如比较两根线的粗细或长短。
复杂的比较是指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如比较哪组圆形最多?哪组最少?
连线比较:将图片上画的物体和有关的物体、形状或数字等,用线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如:
4 故事法
故事中有具体生动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还表现了一定的幻想和夸张,这些均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因此,可借助讲故事或读故事的形式,对宝宝进行数学启蒙,他会在兴致勃勃中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当您给宝宝讲故事或者一起读故事时。不妨选些带有数字的故事。例如:小明的猫生了5只小猫,3只是黑色的,2只是白色的……也可以利用宝宝喜爱的动画片情节进行“数学新编”,如羊村有8只羊被灰太狼抓走了,村长先把喜羊羊救出来,然后他们一起救出懒羊羊和美羊羊,并再次进入狼堡中。现在的狼堡里有多少只羊呢?
5 讨论法
和宝宝一起讨论。能够起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的作用,进而促进分析、归纳的能力,有利于其对数的初步概念的形成及思维的发展。
宝宝数学学习的重点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促进思维的发展,讨论的过程比讨论的结果更重要,鼓励宝宝积极参与讨论,开动脑筋。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是讨论的目的所在。在讨论过程中,家长需观察分析宝宝的反应,鼓励宝宝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宝宝自己得出结论,还能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6 欣赏法
我五年级为了奥数杯赛考试,报名参加了奥数竞赛班学习,可是我没有奥数基础知识,根本听不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下课也不愿意问老师,所以我的奥数很差,因为我觉得它极其的枯燥,所以非常讨厌它。可是我有了两位奥数老师后,对奥数的看法和感觉变了,他们分别是王锐老师和冯春海老师。
五年级上学期我第一次来到学而思上课时,是王锐老师教我。我不想学,便漫不经心地听讲,有时上课还打瞌睡,但是我后来没法漫不经心地听课了,原来王老师上课时喜欢把《喜羊羊与灰太狼》还有其他的故事跟一些数学题掺在一起,让我们好理解,同时也让我对上课产生兴趣,下课会给我们出脑筋急转弯或笑话,课堂气氛很活跃,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奥数,奥数成绩也慢慢好起来了。
我考进超常班后,是冯春海老师教我。尽管讲得很快,但是我依然能够认真听,因为他讲课也不枯燥,而且我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地仔细地讲,所以我对奥数的感觉越来越好了。
在两位老师地教导下,我在学校的数学成绩也更厉害了,在小升初的面试中,我的英语发挥失常,但因为奥数成绩很好被一所学校录取了,所以在我心目中这两位老师是学而思最厉害的老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许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