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时间:2023-05-29 18:21: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Many people simply regard Pride and Prejudice as a love story, but in my opinion, this book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She perfectly reflec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money and marriage at her time and gave the people in her works vivid characters. The characters have their own personalities. Mrs. Bennet is a woman who makes great efforts to marry off her daughters. Mr. Bingley is a friendly young man, but his friend, Mr. Darcy, is a very proud man who seems to always feel superior. Even the five daughters in Bennet family are very different. Jane is simple, innocent and never speaks evil of others. Elizabeth is a clever girl who always has her own opinion. Mary likes reading classic books. (Actually she is a pedant.) Kitty doesn’t have her own opinion but likes to follow her sister, Lydia. Lydia is a girl who follows exotic things, handsome man, and is somehow a little profligate. When I read the book, I can always find the same personalities in the society now. That is why I think this book is indee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ciety in Britain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family of gentleman in the countryside is Jane Austen’s favourite topic. But this little topic can reflect big problems. It concludes the stratum situation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s in Britain in her century. You can find thes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is book.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is book is impressive. It reads: “It is a truth well known to all the world that an unmarried 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must be in need of a wife”. The undertone is very clear: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rriage at that time is not emotion but possession.

People always think that Austen was an expert at telling love stories. In fact, the marriage in her book is not the result of love, but the result of economic needs.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know the truth is that a poor woman must be in need of a husband, a wealthy man.

I couldn’t forget how eager Mrs. Bennet wants to marry off her daughters. If you want to know why she is so crazy about these things, I must mention the situation in Britain at that time. Only the eldest son had the privilege of inheriting his father’s possessions. Young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re used to luxurious lives have no choice but marry a man or wo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to continue their comfortable lives. Thus, we can see that getting married is a way to become wealthier, particularly for women without many possessions. Jane Austen told us that

money and possession determined everything, including marriage and love in her centur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sister of Mr. Bingley strongly opposed his plan of marrying Jane because the Bennets don’t have many possessions and their social positions are much lower than them. From this, we can see there are a lot of obstacles for a not very rich woman to marry a wealthy husband. The society, the relatives would not allow them to get married.

In modern society, although the marriages of economic needs have decreased rapidly, the concept of “money determines everything” is still rooted in some people’s mind. A lot of parents try hard to interfere their children’s marri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 possessions, jobs remains the main reason that may influence one’s marriage. Marry for money is still a big problem in our society. We can’t help thinking: can money determine everything

Austen left this problem for us to think. The genius of Jane Austen lies in this perfect simplicity, the simplicity that reflects big problems. Although Austen was only 21 when she wrote “Pride and Prejudice”, her sharp observation of social lives makes the style of this book surprisingly mature and lively. The plots in her works are always very natur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is as inevitable as a problem in mathematics. I think the depth of Pride and Prejudice is the reason that makes this book prominent and classic. Today, her book still can be the guide telling us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s both at her time and in modern time.

傲慢与偏见英文读后感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is book is impressive. It reads: “It is a truth well known to all the world that an unmarried 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must be in need of a wife”. The undertone is very clear: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rriage at that time is not emotion but possession. People always think that Austen was an expert at telling love stories. In fact, the marriage in her book is not the result of love, but the result of economic needs.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know the truth is that a poor woman must be in need of a husband, a wealthy man. I couldn’t forget how eager Mrs. Bennet wants to marry off her daughters. If you want to know why she is so crazy about these things, I must mention the situation in Britain at that time. Only the eldest son had the privilege of inheriting his father’s possessions. Young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re used to luxurious lives have no choice but marry a man or wo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to continue their comfortable lives. (读后感

第2篇

The feeling of 《Pride And Prejudice》

Then man treat great event in one‘s life with punishing, Demonstrate different attitudes to the love question of the marriage of young girl of the family origin of middle class of villages and towns, Thus reflected authors oneself‘s marriage view: It is wrong to get married for the property, money and position; Get married and does not consider that above-mentioned factors are unwise too . So, she objects to getting married for money , objecting to regarding the marriage as a trifling matter . S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deal marriage , and regard men and women‘s emotion as the foundation stone which concludes the ideal marriage .

The woman protagonist in the book Elizabeth comes from the little landlord‘s family, reaches the west to have deep love for for the rich and powerful people sons and younger brothers. Reach the disparity of ignoring family status and wealth of the west, propose to her, but is refused. Elizabeth‘s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judice to him are a reason, but a main one is the arrogance that she dislikes him. Reach the thes of the west in fact status‘ the reflections of difference, exist this kind arrogant, Not having common thoughts and feelings between he and Elizabeth, the marriage that can not have lofty ideals . Elizabeth watches conducting oneself in society and a series of behavior of reaching the west personally afterwards, See he change the proud conceited expressions of passing by, dispel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judice to him, Thus concluded the happy marriage with him.

[傲慢与偏见英语读后感作文]:

第3篇

《傲慢与偏见》英语读后感一

"Pride and prejudice" this book in junior high school have touched. Just at that time only saw the emotional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actor and actress, ups and downs mood and let people immersed in them, after a few years, through again, do not have a flavor.

Bennet had five daughters were not married, and Mrs. Bennet is a neurotic vanity is dye-in-the-wood woman, will each daughter.many is her this life only event but never bother to discipline daughter's behavior, and Mr. Bennett is a family-centered old gentleman, but orgiastically wife and daughter's inappropriate behavior, prefer to hide into the library to seek calm. Jane Bennett is bennet's daughter, beautiful appearance, disposition gentle, quiet, Ellie was Bennett is bennet family second daughter, personality vivacious, intelligent and beauty and rig, The third daughter Mary looks not if other sisters well, therefore in character and knowledge on studying hard, but also caused her arrogant attitude; The Kitty ranked fourth personality buckish, with yao sister Lydia hottest loyal dancing, behavior often disrespect not know; Yao daughters vanity, pay attention to enjoyment, dancing and and army officers dou make fun is her sole purpose in life. One day the near their house moved to a rich single man bingley Charles. He is a personality temperate, personhood sincere not the nuances of the rich young man, in a banquet bingley but love on the bennet daughter Jane, and Jane Bennett mutual love, While bingley's good friend darcy · fee Bates William personality formal serious, mismanagement words often give a person arrogance arrogance impressed, unwittingly like work knuts the second daughter of house was Ellie, but because the Bennett a itself is not decent family make these two relationship by obstacle, Ellie was the beginning of arrogance darcy bias, the main thing is to describe their this relationship transformation process.

《傲慢与偏见》英语读后感二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chefdoeuvre. But my first impression of this story was from screen.

It's long long ago, maybe before I can read english books. I don't remember which movie edition I had seen. But I was impressed by the music, the scenery and the costume. I was very favor of a section of music in its balls. It's pretty brisk, liked a wonderful song of a bird. Regarding to the characters, I liked Elizabeth, the heroine,though I didn't think she's beautiful. But she's smart. However, I did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plot. I thought it's so long that it made me impatient and bored. By now, I haven't read the whole story in English or its Chinese version, either. I owe it to my prejudice.

In fact, I didn't understand the story at that time. I didn't know why it called Pride and Prejudice. Of course someone was pride, but I didn't find where' s the prejudice. I thought it's normal, the way people treated each other in that. I considered prejudice would be very disgusting. But to the movie everthing was OK in my minds, except its length. Now, I think I have understood more about it. I'm a prejudiced person so I can't find where's wrong. I merely like to do the things I like. Everytime I meet somebody or something,my thinking about he or it all depends on my foregone experience and my mood of the time. I like it so just like it, if not so just not. I'm a person thinking by heart not by brain. What is worse, I actually didn't think it's wrong. I thought everyone is all like that.Everyone has his special way to cognize the world. So it's individuality, not prejudice. But I think something is wrong. Though everyone can judge in the way he likes, he can't ignore other ones. You can like what you like and hate what you hate, but you should be objective when you meet external world. I think it means that you should consider things roundly, not just partial. Individuality is different from prejudice. What is it? I need to think more.

《傲慢与偏见》英语读后感三

Love seems to be the perpetual theme all over the world. But actually what is love? For most girls in 20s, love may mean everything to them. They seek for love bravely no matter what difficulties they may face. In their eyes, love is pure or even holy. However, those are just an ideal situation, n real life; people tend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love and property.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ustin’s great work.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t marriages and love, the writer demonstrates her concept about love and marriage: love and marri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roperty and society, however, love and marriage can not only be decided by the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An ideal marriage should be based on mutual affection, respect and the same interest. She rejects the marriage based only on wealth.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upon marriage. By the descrip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four marriages in the novel, we can see that Austen fully expresses her views on love and marriage. Only by appreciating the marriage founded on the basis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rue love, but also by satirizing the marriage founded on the basis of origin and desire.

The marriage based on social position and money can’t bring happiness in life. Aimless marriage and love are unpractical.

第4篇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又浪漫又现实的爱情故事。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虑却充斥在文字中。

伊丽莎白为自己家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万分懊恼,达西也因此劝宾利先生离开简,后来自己也是在理智与情感较量之后万分矛盾的向伊丽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说什么是爱情?那种纯粹的感情,爱的不顾一切,单纯的洁白如雪的爱情是不是真如镜中花水中月,是不是只不过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罢了,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在伊丽莎白知道威克姆的真实面目前对其充满好感,她的姨妈却说这样的青年托付终身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财产没有稳定收入,伊丽莎白接受这样的看法,并且主动克制了自己的感情,这样并没有给伊丽莎白抹黑,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理智的伊丽莎白,聪明理智的姑娘。

达西继承祖业,生活无忧无虑,在上流社会里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样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为过,慷慨大方,助人为善,这些东西无助与对他形象的丰富,对他倒是没什么评价。

从这个发生在英国的爱情故事,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人经历了很多的悲欢离合,终于排除了以前的误解,走到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什么呢?--人性,尊严,爱情...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真爱。如果对方的某些缺点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话,就应该果断选择放弃;当然也应该要珍视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幸福要自己去经营。

不要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为了幸福而勇往直前。

第5篇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其实这本书,在初一时已经接触过了,但当时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

这本书中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韦翰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来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伊丽莎白被骗说明他是一个”愚人”。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还怎么对他产生好感?对于旁人的点评又怎能轻易的置若罔闻?对达西产生偏见是很正常的。我说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韦翰了。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虽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可就连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个故事,仍然对韦翰产生好感,又岂能怨伊丽莎白这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姑娘?合上这本书,仔细地品味一番,方才发现,整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轻松幽默的格调。伊丽莎白的嘲笑讽刺,正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的本来面目暴露无疑。而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儿为家庭快乐,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都属人中杰,但却都难免人性的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的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对彼此的印象不佳,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第一个印象先入为主,以后又加上女人们在旁闲言碎语,而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碍,同时也是因为这才最后促成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如果放到现实社会,可能是个女权主义者.但关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尔不懂礼节,调皮一点.却是这样迷住了达西.最重要的是善于和敢于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说“不”。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这部小说中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与偏见正是文字魔力结合感情升华的最佳表现。若说《红楼梦》是东方的贵妇人.《傲慢与偏见》则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第6篇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获益匪浅。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个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逊·克罗索。在荒芜人烟的孤岛生活了28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

可见鲁滨逊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逊还是坚毅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得的。

读完之后,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些什么?会劈柴?会打猎做饭?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的呢!再说了,没有一个人讲话,多孤单呀!我准会憋死的!可见鲁滨逊是多么乐观向上!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相关阅读: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十万个为什么》_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长腿叔叔》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读《麻雀》有感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读《伟大的母爱》有感 读《凡卡》有感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 读《信任》有感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读《圆明圆的毁灭》有感 《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童年》第四章读后感 读《购买你的时光》有感 《童年》第五章读后感 再读《背影》有感 《童年》第六章读后感 读《瑞恩的井》有感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童年》第八章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 读《老外捡硬币》有感 《童年》第十章读后感 《成吉思汗和鹰》读后感 《童年》第十一章读后感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童年》第十二章读后感 读《巨人传》有感 《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2) 伟大的童年——读《童年》有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1) 读《童年》有感(1) 勇者拾梦——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读《童年》有感(2)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读《童年》有感(3)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读《童年》有感(4)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感 读《童年》有感(5) 读《林肯这一生》有感 《童年》读后感(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童年》读后感(2) 读《野生的爱尔莎》有感 《童年》读后感(3) 读《水浒传》有感 《童年》读后感(4) 读《苦恼》有感 《童年》读后感(5) 《雷雨》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6) 《哈利波特》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7)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8)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9) 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 《童年》读后感(10) 卑微的爱——读《巴黎圣母院》 《童年》读后感(11)

第7篇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2)

说到侦探小说,我们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神秘的破案过程,离奇的案件,还有侦探们的高深想法。如果问你,你知道什么侦探小说,十有八九会回答《福尔摩斯全集》。他是侦探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里面的案件也成为了经典。

《福尔摩斯全集》小说中的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侦探小说的代表“人物”,出自柯南?道尔之手。福尔摩斯在柯南道尔的小说中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不但聪慧过人,有很强的观察力,还风度翩翩,精通各种体育项目……

《福尔摩斯全集》为什么会成功呢?第一点,他所叙述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生活在普通的社会里,与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他是乡绅的后代,祖母是着名画家的妹妹,爱出没于污都伦敦,喜欢看每日电讯报等等。小人物贴近生活,没有让我们感到要不可及。

第2点,也是侦探小说最重要的一点,案件必须符合常理,不能看似神奇却又缺乏实际的依据。而《福尔摩斯全集》却做到了。如《巴斯克维尔的猎大》的谜底揭穿,是福尔摩斯注重了调查研究;又如《跳舞的人》,福尔摩斯是破译了奇怪的密码;再如《第二血迹》是福尔摩斯从地毯的移动中找到了破案的关键。这些细节看似寻常,其实正是有力地表现了福尔摩斯细致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将《福尔摩斯全集》看完后,仍然觉得不过瘾,故事中的案件实在扣人心弦,而对人物的描写也细致入微。

《福尔摩斯全集》中的一个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个感叹号,既有想象又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案件。除了这些,从文笔角度上来说,柯南道尔的文字,描述让故事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特别是对文中主角福尔摩斯的描写,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红发会的开头,“那位身材矮胖的先生从他坐着的椅子里半站起来欠身向我点头致意,从他厚厚的眼皮下的小眼睛里迅速地掠过一线将信将疑的眼光。”厚厚的眼皮与小眼睛说明了作者描写与在生活中的观察十分仔细。“个客人从外表的特征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商人,肥肥胖胖,样子浮夸,动作迟钝。他穿着一条松垂的灰格裤子,一件不太干净的燕尾服,前面的扣子没有扣上,里面穿着一件土褐色背心,背心上面系有一条艾尔伯特式的粗铜链,还有一小块中间有一个四方窟窿的金属片儿作为装饰品,来回晃动着。在他旁边的椅子上放着一顶磨损了的礼帽和一件褪了色的棕色大衣,大衣的线绒领子已经有点皱褶。”如果是我,我绝不会把一个人描写的这么仔细。从外形一直描写到大衣的领子。而且,他这个描写也不是漫无目的的。为后面案件的详细深入,红发会做发生的事情有了见解与直接的联系。

《福尔摩斯全集》全集只是侦探小说的一个代表作品之一,而后有层出不穷的侦探小说和许许多多伟大的侦探小说家。比如说伟大的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勒勃朗,松本清张等。侦探小说拓展我们的思维思绪,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领会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合理的想象,精辟的逻辑,紧凑不混乱,细致不拖沓的文笔,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也许,侦探小说还会给我们对于事物更加深层次的考虑呢!

相关阅读: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十万个为什么》_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长腿叔叔》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读《麻雀》有感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读《伟大的母爱》有感 读《凡卡》有感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 读《信任》有感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读《圆明圆的毁灭》有感 《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童年》第四章读后感 读《购买你的时光》有感 《童年》第五章读后感 再读《背影》有感 《童年》第六章读后感 读《瑞恩的井》有感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童年》第八章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 读《老外捡硬币》有感 《童年》第十章读后感 《成吉思汗和鹰》读后感 《童年》第十一章读后感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童年》第十二章读后感 读《巨人传》有感 《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2) 伟大的童年——读《童年》有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1) 读《童年》有感(1) 勇者拾梦——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读《童年》有感(2)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读《童年》有感(3)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读《童年》有感(4)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感 读《童年》有感(5) 读《林肯这一生》有感 《童年》读后感(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童年》读后感(2) 读《野生的爱尔莎》有感 《童年》读后感(3) 读《水浒传》有感 《童年》读后感(4) 读《苦恼》有感 《童年》读后感(5) 《雷雨》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6) 《哈利波特》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7)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8)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9) 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 《童年》读后感(10) 卑微的爱——读《巴黎圣母院》 《童年》读后感(11)

第8篇

今天又要写作文。糟糕!妈妈今天不用上班,为什么今天老师偏偏就是布置自命题的作文……唉!

回到家,我把作业拿出,=妈妈一看到有作文就说:“咦,今天有自命题作文哦,你打算写什么题目?”“我想写《穷人》的续写……”没等我说完,妈妈就说:“别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你昨天不是读了什么《傲慢与偏见》吗?就写他的读后感吧!”我只好乖乖的写,本来我能写600字的,可我却勉勉强强地写个300字。唉,妈妈我真的不想写您的命题作文呀!记得上一次,我三年级时,老师也是布置自命题作文。我本来想写的是《假如我是一棵树》但妈妈一口拒绝了,却叫我写什么《难忘的一节课》我当时只好硬着头皮写。

妈妈,您能别让我写您的命题作文吗?我真的不想写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象力您不应该要我写您出的命题作文,应该让我自己发挥想象力!!

东莞市洪梅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蒲伟康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兴趣 方法和能力培养

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吸收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也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

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把教科书内所学到的东西,加以充实、巩固。可见,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问题,我校英语教研组进行了长期、细致的分析和调查,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如何呢?有关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阅读,85%的学生感到没有兴趣阅读,88%的学生认为读不懂课外阅读材料,8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课外读物。还有一个不争的现实就是:大量教师们也在明确忽视新课标的课外阅读要求。

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难以进行或难见成效的是什么呢?首先,阅读时间不能保证。由于平时作业多,学生忙于完成学校的作业,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其次,自身知识面狭隘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另一原因。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致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则是由课堂内延伸出来的课外阅读障碍之一。 第四,阅读习惯不好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拓宽阅读范围,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读物上。要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需慢慢地帮助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的指导和耐心的引领。

三、精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才会真正做到 “为读所乐”。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英文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生词量控制在2%以内,选材多样化,兼顾趣味性,有意识的选取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精选那些内容丰富、读起来耐人寻味又易于设计深层理解的题目,选取语言地道、规范、流畅的文章,以便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扩展视野,提高领悟、评价和欣赏能力,增强整体理解的效果,同时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并强化其兴趣,这样他们才能肯读、乐读。我们为初一年级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为主。如Little Red Coat《小红帽》,Popeye the Sailor《大力水手》,等等都受到了初一年级学生的喜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并形成习惯。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的长度和体裁也有相应的变化。为初二的学生,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适合阅读的,并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报刊《英语周报》。它们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体育、娱乐、学习等题材,很受学生欢迎。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一批英美文学巨匠的作品片段,如:珍妮。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等。这些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对于初三的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让他们相互推荐,进行“好书分享”,分享阅读资源,扩大阅读量,读后摘抄好词好句,列出提纲,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

2.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培养高效阅读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渗透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消除学生课外阅读障碍。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可能持久的坚持课外阅读。我们深知,真实、地道的英语与学生所不熟悉的文化是紧密相联的。要充分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

②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欣赏鉴析和专项训练相结合,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常规的阅读策略:提倡多大声朗读,特别是早读课。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英语语感。在阅读中,训练学生用略读,扫读,查读 ,猜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专项练习中,我们较为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和细读。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但也因文而异,因此综观文章,仔细体会段段之间、句句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心意思,这样可以给没有标题的文章列出标题,而且可以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

③贯彻“整体阅读”法。指导学生学会找出文章中心思想,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实词、转折词语等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否定它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把握文章的前后呼应以及情节联系,综观全文,整体把握,鼓励学生养成“成组视读”的阅读方法,按照意群或句群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速率。

④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新目标英语教材从初二年级下开始,在每个单元后增设了阅读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可以将各种学习策合理贯穿于阅读训练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其打造成型,以便能自然延伸至个人课外阅读学习之中。

⑤做好读后活动。阅读之后,我们挑选一些所读内容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内容图式对其作进一步归纳;运用结构图式对语篇的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围绕其开展复述、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等活动,以期进一步激活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从某种程度上看,读后活动为学生展示风采提供了平台,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展现他们被英语文化熏陶后的自我。

3.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意识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初一起始阶段,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即时指导。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阅读的资料,还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晚自修的部分时间和周末的部分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这一活动。为此,我们设立并完善了一些奖励措施和评估办法,如:在每天的Duty Report的时间,请同学讲述阅读的故事或片段,并进行评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口语,而且也促进了他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开设了“好书分享”、“名着伴我行”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去读一些简易的英文书籍,开学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交流活动,以引导学生逐渐增强阅读意识。

此外,我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里创建英语阅读环境。比如:班级专门有个小柜子,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以及一些英美文化概况的材料等,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同时,我们在教室的显着位置张贴海报,开设各个不同的栏目,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或妙语摘抄以及一些故事的转述、续写进行展示。这些活动都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课堂教学又有效地指导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问题,中学英语教学,当然以常规课堂教学为主,这是第一课堂,是根本,是基础;课外阅读为辅,它是第二课堂。前者给后者打下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提高,二者相得益彰。因此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我们应该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学生利用从课堂学到的知识,读读讲讲,既启发了思维,培养了阅读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并接触到某些新东西,为日后的学习研究积累了材料,也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信息时代,为了较快地掌握信息,快速阅读与准确理解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给学生提供了有效、正确的阅读方向和方法时,我们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提高阅读和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打开了五彩缤纷的大门,让他们乐于学习,向往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参考文献:

[1]Gardner,D.& L.Miller.Direction in Self-Access language learni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9.

[2]何晓东。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

[3]计锦芬。彭仁忠,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4]刘玲。师范生英语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文化;教学途径

中国一向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洋为中用的文化交流与创新原则。在西方,有许多先进文化值得借鉴,通过文化交流与传播,既可以学习西方文化,也可以传播中华文明。现在的高校英语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以顺应时展的趋势,但是英语教育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探究如何做好高校文化教学途径的方法,希望对文化教学有所帮助。

一、高校英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文化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优秀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范围,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高校英语教材中有西方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西方的先进文化,学生可以从教材中学到很多知识。但是,高校英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融入文化教育。很多老师依然按照传统教育模式,只是讲解一些重要的单词和语法,教师自己翻译英语课文的意思,忽视了英语文化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不能有效的传授知识,更不能让学生了解到英语的文化知识。现在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且也是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竞争。英语教材不仅是传播英语的语言文化,它还包含了许多西方国家在文学、历史、政治、传统风俗、地理、科学技术方面的文化。教师要做好高校英语文化教育,只传授课本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挖掘并传授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享受文化的乐趣,通过翻译学习西方文化,并传递中华文化。

二、高校英语文化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文化教育

很多高校的英语老师只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只讲解比较重要的英语单词和语法,没有灵活的把英语文化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没有讲解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对英语文化并不熟悉。虽然课本中也有详细的讲解,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英语文化教育,学生不一定能吸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课本上的文化内涵。

2.学生学习英语的观念不正确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观念不正确。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是为了考级,或者是为了就业,为了能拿到更高的薪水,没有意识到英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工具,不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也就不会认识到学习英语可以传播中华文明,可以为国际交流做贡献。

三、有效的传授英语文化教育途径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老师在课堂教上应该把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育中,传授英语文字知识的时候要注重传播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通过联系教材,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试讲、做PPT等,将文化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多交流,注重灵活的课堂互动。有效的课堂教育能让学生在了解英语世界的同时增长知识,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英语单词和语法,还需要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传统习俗和地理科学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研究英语并喜欢英语、学会享受英语的乐趣。英语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像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雪莱的《西风颂》、《云雀颂》,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翻译这些诗歌,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文学素养。同时,中国的古诗词和现代诗也特别美,老师理应让学生练习把中国的诗歌翻译成英语,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可以传播中国文化,在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达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效果。

2.教师理应引导学生阅读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

现在的高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也有许多中英对照的文学作品,例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基督山伯爵》、《汤姆叔叔的小屋》、《德伯家的苔丝》等不朽的文化典籍。教师理应引导学生阅读英文作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英语理解能力,从英语原文中感受英语文化,享受英语的乐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读完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后用英语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3.学校应该定期开展英语文化活动

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各种英语文化活动的开展,定期举办英语文化活动,像英语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和英文写作大赛等。在活动中,学生既可以朗诵英文诗歌,也可以把中国的诗歌翻译成英语参加比赛,这样可以有效的学习并弘扬中华文化。这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达到英语文化教育与学习的完美结合。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阶段的重要部分,英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英语文化教育。要做好高校英语的文化教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将文化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英文作品,学校也应该支持并开展英语文化活动,英语教育才能不断完善,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刘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及其有效途径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2010,(12).

第11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书卷气的自然流露。

黄庭坚认为“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阅读是追求人生的完善,阅读是心灵永远的需求。

中学生如今都读些什么书?他们如何看待阅读?对此,我们展开了对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

大部头名著?太难读?

采访地点:男生小峰的房间里

采访人物:小峰,初三学生。他坐在书桌前复习化学,摊开的化学书下,露出一本《幽默与笑话》。“学习累了,就轻松一下。”小峰笑着解释道。

在小峰房间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的书,从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西游记》到西方的《巴黎圣母院》《双城记》《老人与海》……这些书大多是爸爸买的,从小峰读小学起,爸爸就开始从书店为他搬回这些名著经典,希望儿子在深厚的文学作品中得到熏陶。

然而,小峰却对这些经典名著不太感冒,这些名著中他唯一读完的只有《老人与海》,因为这本书不太厚,顺手拿下来就翻完了,看完也没有留下多少印象。他还读过《巴黎圣母院》,可读起来太费劲,里面有一章全是在描写建筑,看得他兴致全无,没有看完便放回了书架,再也懒得去翻一下。如果不是妈妈每周打扫房间,那一排排名著肯定早已灰尘蒙面。

“他看那些乱七八糟的闲书倒是起劲儿,一要他看这些真正有用的书,他就推三阻四。”对于儿子冷落名著,爸爸无可奈何。

“外国小说,不喜欢读就是不喜欢读。里面的人名太长,记不住,心理描写太多,唆唆。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人物关系太复杂,理不清楚……爸妈总念叨读名著好,有教育意义,我最烦的就是这个了。说到底不就是为了考试吗?”对于父母的“一番苦心”小峰并不领情。

认为读名著是为了考试,很多中学生和小峰一样,选择了读名著精编缩写,了解一下故事梗概、主要情节和人物,应付考试绰绰有余,根本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领悟。

阅读现状一:冷名著热消遣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将《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列为初中阶段必读文学作品,而这些名著的内容也经常在考试中出现,这往往成为老师和家长们督促孩子看名著的动力。然而,却正是老师、家长们口口声声“对你语文有帮助”“考试会考到”的教导,让现在的中学生对名著更多的是仅仅抱着“应付考试足矣”的想法。

同时,因为觉得名著部头巨大、情节冗长、描写拖沓、节奏缓慢,书中所写时代距今遥远,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难理解……不少中学生对这些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望而却步,他们觉得学习已经够累了,谁还想在宝贵的闲暇时间杀死脑细胞去琢磨名著,于是,将其束之高阁,转而在时尚杂志、武侠小说、卡通漫画、幽默故事类的休闲读物中寻找轻松快乐。

解读:阅读名著,可以是一生的事

处于学习压力之下的这一代孩子,他们更青睐于娱乐、消遣性的“快餐阅读”。当成人惊呼“快餐文学PK掉经典文化”的时候,孩子却有自己的认识,并不认为快餐文化有一天会成为“经典”。只是,他们不愿意轻易接受父母指定的“经典”,而是坚持自己去选择。在他们的眼里,名著虽然“经典”,但在他们的时代并不一定“非读不可”,哪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迷恋的东西只是“过眼云烟”,他们仍然宣称“至少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他们是乐于独立阅读的一代。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宝石,应该读,值得去细细品味,阅读名著也是一生的事情,并不一定非要从小去读,不一定非要现在去读、去读懂,可以选择性阅读,跳着阅读,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人生经历之后,自己想读了再去读。

阅读我做主?想得美!

采访地点:周日,一家大型书店里

采访人物:收银员,一位家长,女生小佳,和正站在科幻书架旁,津津有味读书的男生大宇。

在一家大型书店,当被问及什么书在青少年中卖得好,收银员并没有列出一串书名,而是张口回答道:“当然是教辅卖得最好。”一位家长正为孩子买书付账,手里拿着的是一本中考复习资料。“现在哪有时间看闲书,除了教材,就是教辅,想看闲书,等考完后的暑假吧。”

在针对中学生阅读的调查中,请同学罗列他们最近读的五本书,20%同学填写的是《名师伴你行》《重难点手册》等各科教辅书。

“平日学习忙,周末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英语班、练习小提琴,没有多少时间看闲书。”在教辅区看书的一位初二女生小佳如是说。

在科幻书架旁,男生大宇埋头专注于一本《所罗门的宝藏》。“我喜欢想象,喜欢幻想,科幻读物吸引人,情节跌宕,想象奇特,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读来非常美妙。”凡是他能找到的科幻读物,像《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科幻世界》等他都找来读。“科幻并不全是胡说八道,里面有‘幻’也有‘科’。有时发现书上的东西正是物理课上学的,但是人家能借此发挥,让思维开辟出一片新的领域,蛮神奇的,我怎么就想不到?”

但是父母并不赞同他把读书的热情投到科幻作品上,认为他尽读些没用的书,跟学习不搭边,对考试毫无益处,他们总说:“你能一辈子读那些东西,你能靠那些东西吃饭?你还得考大学,还得找工作。”

现实生活中无人交流,在周末空暇时,大宇会到科幻爱好者的论坛上,和志同道合的网友交流新出的科幻作品和读后感。

“班里有些同学爱看漫画,他们对日本的漫画名家宫崎俊的作品如数家珍,但那也是长辈不能接受的‘消遣’,在家里,有家长严防死守,在学校,有班主任围追堵截,只好偷偷在私底下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自己决定读什么,家长和老师希望我们看教辅或是名著。老师要求读,家长督着读,为了扩大知识面,为了升学,自己逼着自己读,不能凭自己的喜好爱读什么读什么。”

现状二:热“有用”冷“兴趣”

一个渴望自由,一个不给自由,这是孩子的选择和家长的期望之间的矛盾。孩子对书的选择通常从兴趣出发,而家长总是从对孩子是否“有用”的角度出发。而这个“有用”,又被片面理解为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阅读难免变得越来越功利化。

解读:阅读超越功利,应该是愉悦的心理体验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读什么、怎么读,受阅读主体的爱好、性格和审美水准制约。它需要引导,但不可能是千人一面。

被强制读书和喜欢读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被动的、功利性的,在阅读中激不起积极主动的情感投入和呼应,思维、情绪和情感体验处于抑制状态,常常翻了好多页还不知读的是什么;后者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由于对所选择的阅读对象的认同,得到的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阅读是超越功利的。爱读童话,并不是想着将来要靠写童话来养家糊口;喜欢寓言,并不是要为将来做个哲学工作者打下基础。他们爱看童话和寓言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在童话和寓言中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与共鸣,有了幸福、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的阅读使他们增长智慧,更懂得宽容、合作,更能领悟生活的美好。实际上,那些童年和少年时期读过的故事,往往会伴随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网络阅读?禁止!

采访地点:一所中学的女生宿舍

采访人物:小蓝,女生,初三。正是午休时间,小蓝猫在自己的床上,两只耳朵塞着耳塞,摇头晃脑地背着英语单词。

一辆轿车开过来,一个女生却站在路中间纹丝不动,司机一个急刹车,一阵尖利的刹车声后,司机又急又怕的骂声像手榴弹一样丢过来:“你存心找死呀!”女生却面不改色,喃喃自语道:我穿越到哪个时代了?一回头,看到站在路边吓得脸色苍白的同学,女生叹了口气:“怎么传说中的穿越还是没有发生?”

原来,女生迷上了讲述主人公穿越时空的奇遇的穿越小说,想像主人公那样在车祸身亡后到达另一个时空。

当讲述起身边同学的这次冒险,小蓝仍旧心有余悸。而她自己也曾经非常渴望有一次穿越的奇遇。

“班上有八成同学喜欢看穿越小说。‘你穿我穿大家穿……’这几乎成了班里的流行语。上课时也会有一些同学用MP4看着网上下载的穿越小说。”小蓝也是穿越小说的痴迷者。穿越小说为什么这样吸引人?“小说中的现代主角正身处困境,但在另一个时空只要懂得一条基本的化学公式就能大显威风,我也想像他这样到了古代变成‘神人’!”

不光是穿越小说,灵异小说、盗墓日记、情感故事……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他们习惯了在网络上一目十行,匆匆再匆匆,追求新奇刺激的快速阅读。另一方面,还习惯用随身携带的MP4、手机下载这类小说阅读,飞速浏览。尤其是住宿生更倾向于这种阅读方式。“我们住宿生生活比较沉闷,就只能在手机和MP4上下载小说看,打发时间,做做白日梦。”小蓝说。

习惯了屏幕阅读的一目十行,小蓝说自己最“生猛”的速度,是一个上午在网上看完了10多万字的小说。看完后,意识有些模糊。网络文章看多了,有时候写作文,也会不由蹦出些网络语言,什么“”“雷焦”,老师往往会在后面批语:作文请规范用词。

后来,因为穿越小说流行,有迷惑人心逃避现实之嫌疑,于是老师一声令下,中考之前禁止上网,班里的“穿越热”这才渐渐冷却。

“其实,网络文学也不完全是垃圾,起码,我受了网络文学风格的影响,作文有了进步,老师最近给我的作文评语是‘主题贴近生活,准确、真实地反映内心世界,语言生动活泼,娓娓叙来,轻松自然。’”

现状三:热网络传统

一项调查表明,91%的同学更喜欢网络阅读,87%的同学认为网上作品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网络阅读正迎合了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特性。轻点鼠标就能搜到自己想读的文章,网络阅读的方便、快捷和浅白似乎更适合他们节奏紧张的学习生活。

从内容上,与传统文学的艰涩厚重相比,他们认为网络文学更贴近生活,更轻松愉快。它不仅情节简单,叙述方式自由,而且大都写个人经历,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网络文学还富于意象,它常以丰富、幽默、前卫的对白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中学生青睐,57.4%的同学认为,网络文学贴近生活,其语言、情节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提炼,其形象是现实人物的简缩。

解读:网络只是工具

网络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怎么使用。所以,不必一味将网络阅读视为洪水猛兽,围追堵截,关键要看网络阅读在读什么。如果一目十行、只追求情节和新奇,这样的网络阅读带来的只是片刻的轻松,而并无他益。网络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相容,在网络上也可以阅读经典名著,还能与人交流阅读心得。

培养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

“阅读之于心灵,犹如运动之于身体一样重要”。阅读可以获得信息,让人充实;阅读可以明白道理,让人深刻;阅读可以开阔视野,让人宽广;阅读可以增长知识,让人丰富;阅读可以享受自由,让人愉悦……阅读的乐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阅读让人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审视生命、责任与使命这些严肃的命题。

实际上,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生活。当人们用心阅读时,不仅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还会记住作者所刻画的那个年代并理解那个年代,甚至会感觉到是阅读造就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今,阅读的形式变得多元,传统的纸质之外,又出现了网络、手机、电视的阅读载体,阅读的内容变得更丰富,有经典名著、成功励志、心理研究、玄幻灵异……但本质上来说,阅读没有捷径可走。一本书好不好,值不值得阅读,如何阅读,诸如粗读还是细读,深读还是浅读,只有用心去读,才能作出判断,才能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所以,最重要的,是培养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

读书杂谈

女生:我的名著阅读法

我读过不下几十本名著,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开始挑自己喜欢的、篇幅短些的、情节强的读,等对当时的背景和作品叙述方式了解多了,适应了,再读那些人物关系复杂的大部头。我最先读的是《简爱》,接着又读完了《傲慢与偏见》,由此一路读了下去。

名著和名著不一样,要具体区别对待,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读什么,怎样读。其实有很多名著并不枯燥,开始可以选择《西游记》《红楼梦》《基督山伯爵》以及欧・亨利、莫泊桑的小说,等适应了,再读《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即使现在,在遇到冗长的描写时,我也会忍受不了,大段大段地跳过。书虽然是作家写的,但看不看、怎样看是我的自由,不一定非得看那些自己不愿看的东西。有了自由,也就克服了对名著的畏惧感,克服了畏惧感,才能进入名著的殿堂,领略其中的奥妙。

老师说:让阅读成为悦读

阅读不仅是我们获得知识和力量的手段,更是我们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我们离不开“阅读”,但更需要“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