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1: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健词:听课 解题 调查 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数学是中专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然而,教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这是目前中专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中专阶段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等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听到学生的心声,从而探讨中专数学教学的新路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数学课题组对学生反映的“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开始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能听懂课,不会解题”原因的调查问卷,今年3月上旬,对我校第07年级100名学生(占全年级人数的23%)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5%,按要求答题率为100%,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较高。
二、主要原因及分析
问卷设计了18个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在括号内打“√”、“×”。内容涉及教师、学生及其他三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初步了解了造成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调查表明: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的备、教、辅、改、各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教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三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
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首先是在教师的备课上。调查显示,有39%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有4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教师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调查表明,有4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督促检查落实不够、不及时,这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4.教师辅导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有48%的学生反映老师在课后辅导上做得不够,作业检查不落实,课外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
5.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太高,管教不管学。教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调查显示,37%的学生认为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讲究教学艺术。
(二)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调查表明:有60%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45%的学生反映有这种现象,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
3.做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
4.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根据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这种学生占61%。
5.严重偏科,认为数学课可有可无。许多中专生认为,我来学校是学技术的,数学是基础课,学不好无所谓。殊不知它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专业课的一些计算、图形等都涉及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不好数学,就跟不上专业课教学。
(三)其它方面
1.学习基础差。目前,中专学生大多是在初中没学好,上高中难度大的情况下来中专就读的,学习能力比高中生普遍差是正常的。
2.作息时间不合理,得不到应有的休息。44%的学生认为作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大多中专学生认为学习轻松了,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了应有的休息。
3.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习题会做,但对资料上的习题根本不懂。在调查中发现48%的学生认为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题目做过以后只能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达不到深化的目的,资料与教材的难易相差较大,资料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对策与建议
学生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来自教师、学生及其他三方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还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从思想上认识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导学生走出解题的困境。改变观念,耐心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讲练结合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也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
3.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仿、领悟。特别是所谓“差生”。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二)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教师讲课做好准备。勤学好问,虚心向教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总之,要注重听课的环节,真正听清楚想明白,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堂、课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课堂、课后要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
(三)从比较中找差距,激发学习潜能。
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校与校之间的活动及社会活动,让学生自己了解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特别是就业上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大纲.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因此重视塑造学生人格,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理想教育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相当多的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格是政治思想课的事情,与班主任教育也有关系,物理教学与之没有什么联系,其实,塑造学生人格应该是自然的、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灌输和人格熏陶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物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学生个性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也为人格教育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可能和保障;物理学科本身对学生人格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本身就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底蕴;物理所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格教育的有力资源,通过物理教学、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实事求是,细心观察,坚韧不拔,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其次,物理学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科学,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亲自观察、亲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身体力行、客观辩证的认识问题的好习惯,有助于全面公正地认识世界,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物理教师怎样搭建完善的塑造学生人格的平台呢?
2、不辱使命塑造学生人格
2.1 创造民主的、感情的教学氛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前提
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失去了这个条件,学生人格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教材,进入角色,大胆地发言、自由地讨论,想己之所想,说己之所说,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提高人格水平,值得一题的是: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在我市区域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为民主的、感情的教学氛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为教师在思想上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长于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平和地接受批评、正视错误,同时又乐于竞争,喜欢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进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这一切正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精髓所在。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消除对峙、紧张的心理氛围,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创造和谐、有感情的教学氛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尽情地体会教材中的情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快乐带给学生,以情服人,以情育人,让学生感悟教材中的情感,在动情中接受人格熏陶。
教师还应该引导组长在自己领导的学习小组内,创造生与生之间民主气氛,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教学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前提,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活动单实施初期,相当一部分组长在组内有“家长制”作风,遇到问题不给其他同学讲话的机会,搞“一言堂”,更有甚者出口就是贬低同学的语言,我用南非举行的足球世界杯阿根廷与德国比赛的结果来教育大家,论个人技术阿根廷的运动员绝对在德国之上,队伍中技术精湛的大牌运动员比比皆的(如梅西等),而德国没有围绕明星球员组织战术,打的是整体足球,最后他们依靠整体的力量以4:0一举击败骄傲的阿根廷人,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一个不争事实,即已经越过凭借个体单打独斗展示实力、推动发展的个人英雄年代,而进入依靠团体协作、并肩战斗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英雄群体时代,通过教师的引导,应用活动单学习形成任何个体的学习过程要在小组中接受监督,个体的学习成果要在小组中完善,个体的学习形成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素养要在小组中进行展示,个体的物理水平要通过小组的反馈来提升的良好氛围。
2.2 利用教材,有目的性进行人格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保证
物理教学不是政治思想课,不可能脱离物理学科的特点一味地进行人格灌输,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换言之,物理教学中人格教育必须是渗透的,在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灵魂,完成教育人、引导人的使命,这就对物理教师提出高要求,要求教师从教材实际出发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针对性进行人格教育,例如,在光学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作业。
人类对光学的认识过程上,由十七世纪牛顿的“____”和惠更斯的“____”,到十九世纪的“____”,再到二十世纪初的“____”,又再到如今更先进的“_____”。
答案:微粒说、波动说、电磁说、光子说、波粒二象性学说。
在学习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设计了:
在本世纪初段也经历了____“枣糕结构”理论到____的“核式结构”理论再到____结构理论又再到量子力学的“电子云”结构理论。
答案: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原子。
老师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清楚认识物理学每一个认识阶段理论,都有实践基础和解说现象的成功方面,但又遇到实践上的困难与缺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是认识进到较高一级的程度。
学生学习《欧姆定律》以后总有这样的感觉:定律得出多么容易,顺理成章,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建立这个定律时,会有那么多曲折和艰辛,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自己生不逢时等错误想法,教完相关内容后,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此前我们已经有了电流、电阻和电压的概念,并且掌握了测量电流和电压这两个物理量的仪器和方法,换句话说,课本研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定量关系,于是,在学完欧姆定律内容后安排了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以后的活动作铺垫,欧姆从1817年开始研究电学,当时只有直流电源——伏打电堆,没有电阻和电压的概念,更谈不上测量这些物理量的仪器了!欧姆将电现象与当时比较成熟热学规律类比,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大小可能与这两点间某种驱动力有关,他把它称之为“验电力”(就是今天说的电压),但由于伏打电堆电流不稳定,实验没有成功,在他人的建议下,他创造性的将电流的磁效应和力学扭秤结合起来,成功制造了“电流扭秤”,把当时无法测量的电学量转化为力学量来测量了,才得出精确结果,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欧姆定律发表后并没有得到当时科学权威们的认可,直到他逝世两年后才引起了重视,
这样的处理不但使同学们对合理的类比、科学的猜想有了更深理解,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2.3 创设情景,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人格升华
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存在于物理学知识背后的那些活生生的实例,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如教“磁生电”一节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活动的:由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我们应该联想到磁能够生电吗?科拉顿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也曾从事“感应电流”的研究,但很遗憾地与成功擦肩而过,只有法拉第对“磁生电”的研究痴心不改,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法拉第的研
究过程,准备了当时法拉第所做的比较典型的三组实验作为活动一的内容,学生完成活动对实验结果后很惊讶,怎么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没有电流产生呢?再向学生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作与活动二,并指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到感应电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为: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场,通过前后两组实验情景创设,在失败中总结,而最后获得了成功,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再现前辈的研究情景,让同学们清楚知道:顽强的意志可以使人成就任何事业;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坚定;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对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
充分发掘物理学史的人文资源塑造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这是无数物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结果,是他们坚毅品格的具体体现,例如介绍斯蒂芬,霍金。身残志不残,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先要求学生以霍金为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材料,并在全班组织活动交流霍金事迹: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邀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他这种为科学而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和称颂,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物理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应注重通过物理教学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以中华民族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我国对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有那些贡献,然后在全班交流;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磁偏角的论述与比哥仑布1492年远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偏角比较撰写科普说明文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一彭桓武一周光召一吴岳良,他们在爱国情操和人格方面一脉相承,马克思·玻恩虽然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谦逊随和,待人诚恳,治学严谨;虽然博学多才,但从不居功自傲;虽然被迫离开德国,但对祖国一往情深,他的所有这些优秀品格在彭桓武、周光召、吴岳良身上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因此说,师承效应不只是对老师知识的继承,同时还是对老师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继承发扬。
抓住物理学家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演讲、朗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们的人格美、情操美,我常常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警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演讲,火热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悄然无声地进行健康人格熏陶,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适时插入名言、警句,不但为课堂教学增色,同时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学生,如在教《世界是运动》一节时,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小结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一条横幅: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
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如有一位同学在一本课外科普书看到一道题:新世纪中学“挑战极限”小组的四位同学遇到一个难题:根据活动安排必须在冷天里野外睡在地上,每人只有三张相同的毡子保暖,这三张毡子怎样分配使用最好?同学们议论纷纷:小李说:全部盖在身上;小丽说:全部垫在地上;小虎说:一张垫地上,两张盖身上;小笑说:两张垫地上,一张盖身上,到底哪种方案好呢?判断方案好与差的关键又是什么?首先根据生活常识引导同学分析排除小李和小丽的方法不对,否则人一定会因受凉而生病,针对后二种方法中到底选择哪一种为最佳方案?引导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一将热水袋注满沸水吊在空气中一定时间,用手触摸感觉,或用温度计测量其降低温度多少;再重新给热水袋装满沸水,放在地面上同样时间,再测其降低的温度,其二取热水袋注满沸水放在三张毡子之间,毡子一张垫地上,两张盖在热水袋上,一定时间用手触摸感觉,或用温度计测量得其降低温度多少;再重新给热水袋装满沸水,毡子两张垫地上,一张盖在热水袋上,二次时间相同,再测其降低的温度,这样的探究课题,学生在确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中都会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体验到实验探究的艰辛和快乐;还会有利于提升小组或团队的协作精神;实验方案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其实,探究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很多其它方面的素质,如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操作,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要妥善处理材料,注意清洁,树立环保意识;利用实验探究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胆怯心理、神秘心理,锤炼学生健康的人格。
精心选择习题,将活动单的巩固反馈环节设计成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的舞台,活动中的巩固反馈必然会涉及题目的选择,选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有意识的多选存在“价值观”思考的考题,培养学生各种社会意识,如: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意识等;同时要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等;还应该注重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科学家所应有的崇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和将来的社会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新《课程标准》把物理教学中要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列入目标,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教师巧选习题让同学们将学习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