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

时间:2023-05-29 18:21: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陵十二钗副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金陵是一个省,也是剧情的核心发生地,“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警幻仙子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副、又副)下橱则又次之”。

2、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

3、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对联;情节;环境;人物

G633.3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却又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涵义。《红楼梦》中的24对对联不仅具备对联的特征,更可以说是精品当中的精品。它对红楼中故事情节的演进暗示、人文社会与自然景物描写浓缩、人物性格的突显与命运的暗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因联演情

“情”即故事情节。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对于一部作品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然曹雪芹却不急不躁,只在小说开首的第一回、第五回,举重若轻,“轻描淡写”地用了一个梦境中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正如王汝梅在解读《金瓶梅》中,以《红楼梦》作类比说的“曲笔、逆笔,曲得无迹,逆得不觉”。 从故事情节的生发,发展,与结局来看,借助梦境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兼具,颇耐读者品评、玩味。作者借甄士隐、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中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势。这副对联的字面意思很简单:把假当作真时,真的也是假的;把无当作有时,有也就变成了无。可就是这么浅显简单的一副对联在《红楼梦》中竟然两度出现。第一次是在第一回,是甄士隐于梦幻中所见:正欲细看是,那僧便说已到了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联系甄士隐在书中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一生来看,他前期家道兴旺享尽富贵荣华,后来家族衰微,屡屡生发变故,心灰意冷遁入空门。这不就应证了联意,假成真,真变假;原拥有的失去了,原来不可能的反而在他身上应验了。

第二次是在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宝玉听了,喜跃非常,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坊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联系后文:宝玉在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的情况下,进入“孽海情天”宫门接连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聆听《红楼梦》正副曲词,品茗“千红一窟”,饮下“万艳同杯”,学尝云雨之事后仍然恍恍惚惚,走不出迷津。这一切其实就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真可谓“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啊。再会同第一百一十六回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见到的却是“福善祸”匾与“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高鄂作)联,高鄂作这样的改动好不好暂且不说,但高鄂的用心显然也是要表现贾宝玉的觉悟。

二、因联绘景

绘景,即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之所以得以展开,大都仰赖环境所提供的场所。所以每一部小说都很注重环境描写。那么红楼又是怎样实现这一依托的呢?怎样既不伤主题,又能不受空间局限,扩展环境空间呢?作者运用他高深的语言造诣,在不经意间又以联绘之。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拟就的沁芳亭联。它就正好概括了沁芳亭这一奇景的精华部分。其上联写的是泉水清澄碧透,好象借来堤上杨柳的翠绿色泽;下联描的是泉水潺流不息,沁出怡人的芬芳,仿佛是分得了岸上花儿的香气。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全联却不着一个“水”字,而是借“绕堤”“隔岸”去去写溪水;借“三篙”“一脉”映出水的深,溪的形状,这就把把水的色泽、质地和四周的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了,很好的构成了一幅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

又如题潇湘馆的“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那副对联。《红楼梦》十七回中写道:“忽迎面突出插天的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味芬气馥,非花香可比。”“……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只见上面五间清夏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对于这样一个“好个所在”,作者紧扣了庭园特点,而拟此联,上联借“径”“风”“穗”就把园中景致神态毕现,跃然纸上。下联是描写月夜园中景的。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的“金兰”。当然不仅仅香、美,可以说“雅”了,真可谓视觉形象与嗅觉感知两者兼具。这个生活正好和他们的身份以及处的环境相匹配。吟咏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它生动地表现了封建贵族悠闲的情趣,为生活其间的人物提供了能充分体现其志趣与雅好的典型环境。

三、因联划人

人是任何作品的根本,如果没有人物,没有典型的人物,就不成其为小说,更遑论经典名著《红楼梦》了,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场景里塑造出经久耐品、性格鲜明、似而不同的人物来。这是创作者的核心任务。

《红楼梦》第五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α,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是一对题画联,联意大体是:春寒轻微,美人春睡沉沉;芳气袭人,仿佛是醇厚的酒香扑面而来,人不禁被其深深吸引……这里联画有机结合,相映成趣,再联系后文“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这些文字,一个奢华、香艳的卧室陈设立时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然作者绝不是仅仅为这而如此大费笔墨,他的本意应该在用联来点明,来渲染秦氏的卧室,通过环境来描写人,以此来刻画生活在大观园中的一妇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如宝玉、忘熙凤……他们这些大观园中的众生在“身后有余”时是如何腐朽、糜烂的。

对联虽然只是《红楼梦》中冰山一角,但它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赋与它一种耐人寻味的寓意,并与全书的主题息息相通。它浓缩了一干人等的命运起落,荣辱遭际,而且言简意赅,于不经意间做到了常人不容易做到的事。它不仅体现我们语言的博大精深,更是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技艺之高超。

参考文献:

第3篇

《红楼梦》总是用几大段文字描写着主角们的风姿神韵,如王熙凤,贾宝玉,从容貌的美到繁饰的衣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2021,更多读书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1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2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画了327个人物形象,从封建高层到社会底层,无不包含涉及,并且一个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真实形象,让人觉得活灵活现,喜爱不已。并且关系错综复杂,情节量庞大,读起来令人反复咀嚼。而这样的一部精华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蕴藏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会功底。

由于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曾祖父曹玺曾深得皇上的信任,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曹雪芹对贵族家庭的奢侈生活有很深刻的体验,才足以将贾家的生活刻画的如此细致。并且曹雪芹的祖父也曾做过康熙皇上的伴读,书香世家,使得曹雪芹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不料,在曹雪芹十二三岁时候开始家道中落,二十岁之后,曹家彻底败落,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这样的转折变迁,让曹雪芹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身世经历使曹雪芹体察到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就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他深刻体验并且明白人生的悲哀,世道的无情,看到了封建贵族的颓败之势,欺凌之恶,曹雪芹这个艺术天才,加上自身的桀骜不驯,清高傲骨,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寄托在了这一伟大著作—红楼梦上了。

而在红楼梦之中我却最最爱林黛玉。

我觉得这个女子,虽是柔弱,却孤傲,灵动,骨子里深驻着自己的梦想,

想那一经典画面,手提着锄子,挽着篮子,葬一方落红,那是自己的心迹。落红飘飞下,那是多么唯美多么凄美。

家道中落,无奈进京,寄人篱下,心寄宝玉。在当时迷乱的贾府,在当时奢靡的贾府,在当时礼尚成风的贾府,在当时上行下效的贾府,在当时唯利是图的贾府,在当时人心险恶的贾府,她没有薛宝钗的处事圆滑,稳重端庄,但是她却有自己的冰洁,自在,潇洒,恬然。

她像水一般,安谧却灵动不已。身躯虽是瘦弱,但看到的是多少男儿所不曾却若天地一般,有大美而无言。在当时考取功名利禄为驱动的时代,她却没有极力劝说宝玉读书考试,不屑日日与人争斗,时时绑紧神经,心怀诡计,而是在琴棋书画中寻觅黄金屋颜如玉,与贾宝玉一起畅游西厢记!在爱情里,她坚守,她坚持!让我看到一个在如此封建的社会中却又多么勇敢的知识女性!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3《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一次重读竟然有了那么多的悲伤和无奈。

重读红楼梦,放下了青春期的幻想,多了对人生的思考,那一个个女人的人生,无论走过历史长河的几百年,依然有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影子,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人生经验,喜欢曹雪芹的文笔,历经沧桑,经历繁华与贫穷的人生百味后的深刻,喜欢那其中的每一个女人,喜欢他们活的淋漓尽致的人生。《红楼梦》在封建历第一次将女子作为主要人物,附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不仅拥有美貌、更拥有才华,在经历玉堂金马到陋室蓬窗的世事沉浮中,表现出了很多值得赞叹的品质。“绛珠仙子”林黛玉敢于追求真爱,虽然超凡脱俗但就是察言观色间依然接得了地气,以自尊掩饰小小的自自卑,小心眼中又不失真诚,确实就是个我见犹怜的仙子。“大家闺秀”薛宝钗则拥有封建社会女子最标准的品德,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她包容身边所有人的性格缺陷,以雍容大度的姿态面对所有的挫折和挑战。“英雄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的旷达不就是一种出世孤傲,而就是一种入世的情趣,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史湘云就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没有之一,她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的视野时,我满心都充满了钦佩和仰慕。“警幻之妹”秦可卿,虽然她就是书中转瞬即逝的一个女子,但就是从篇幅不多的文字中依然能够感受她婀娜多姿的风采,虽然的命运让人唏嘘,但在临终托梦给王熙凤的言语中,能够感受到她对家庭荣衰的深深挂念。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4《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惊醒!“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5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陈老师的倡导下,我忐忑地翻开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先生写的《红楼梦》。都说《红楼梦》里面生字词多、人物多、伏笔多,是需要花费心思仔细品读的一部巨著,真担心自己看不进去。没想到,开篇的神话传说就格外引人入胜,遇到看不懂的字词就随时查阅字典,不知不觉便看到了第十回。虽然只看了个开头,但还是感受颇深:

开头新奇,用女娲补天这个众所周知的神话故事作为开头,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让人按耐不住好奇心地往下翻看:这块被女娲废弃的石头后来怎样了呢?原来,作者假借这块石头经历讲述了一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故事;原来,被世人误解为矫情的林黛玉是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下凡历劫是为了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原来,贾雨村是暗指“贾语村言”、甄士隐是暗指“真事隐”、甄英莲是暗指“真应怜”……果然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啊,作者的讲故事的手法、对文字运用的手法真是到了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诗词优美,寓意深刻。一首《好了歌》道出了人世沧桑,为整部小说伏下了悲凉的基调。又如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正册》,竟然把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姓名、命运都蕴含在了诗词中。再如《红楼梦》十二支判词,又对十二钗的人物结局做了一个隐晦的总结,被87版的电视剧谱上曲后,格外的优美、别有韵味,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主题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彷佛自己亲历了一回仙境似的。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林黛玉的“娴静时如名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王熙凤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湾柳叶掉捎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等等,一下子就把各种人物的形象、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鲜明生动,彷佛这一个个历史人物就近在眼前,娓娓叙述着他们生平的故事。

第4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作者给晴雯一生下的最关键的总结性判词。初看,似乎有些不妥,因为《红楼梦》中众多丫鬟都有心“攀高枝”,面对压迫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抗,比如鸳鸯抗婚,司棋触墙,芳官为尼等。细想之下,且以为晴雯的心高与袭人、鸳鸯不同,她的反抗更具有典型性,可以说是把奴才反奴役,反压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的心高在于要求与主子有同等的做人的尊严,维护做人的最基本的自尊。因而她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主子骄横跋扈、不满和对“标准”奴才的鄙视。晴雯为什么与众丫鬟有这么大的不同,同样接受“奴化”教育,是什么使她具有如此大胆的“不满”和“鄙视”呢?晴雯与袭人一样,是贾母赏给爱孙的准姨娘,在第七十八回中,贾母曾说:“但晴雯这丫头,我看他甚好,言谈针线都不及她,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谁知竟变了!”可见,晴雯在服侍贾母时,她的表现还是符合主子要求的,否则贾母这个老封君是不会将“爆碳”送给爱孙的。晴雯的伶俐、巧言、美丽都深得贾母的欢心,但后来这一切竟变了。导致她命运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她个性自由发展的结果。

    晴雯在她来到宝玉身边的五年零八个月之中,由于出众的美貌、灵巧和能干,而得到宝玉的珍视。来到大观园之后,在宝玉的呵护下,极其自由地发展了个性。连宝玉后来都说:“你的性子越发娇惯了。”在“晴雯撕扇”这一回中,晴雯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她大胆地公开地向宝玉挑战,结果显然是晴雯胜了。晴雯无所顾忌地在贵族公子面前撕扇,表面上只是争斗,却从灵魂深处曲折地反映了她的倔强、不肯低头的性格。她敢于对贵族公子说“不”,充分显示了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我认为,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这次事件过后,宝玉反而更亲近晴雯,他看清了晴雯内心的高洁,看清了晴雯不仅在外表上像林妹妹,在她内心深处,同样也有着和林妹妹一样的不甘于被蹂躏被践踏的自我追求。这使得他更加理解晴雯,尊重晴雯。于是,晴雯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成了宝玉最可信赖的知己。凡是他和黛玉私下传情的事情,都是差遣晴雯去办理,晴雯也深深理解宝黛的感情,传话送物爽朗飒利。像宝玉病中惦念黛玉,给黛玉送旧手帕,就不能让袭人等发现而偷偷地让晴雯送去。也正是因为宝玉对晴雯另眼看待,视为“心上第一等的人”(第七十七回),才日益滋长了晴雯“骄纵”的个性。

    在大观园这片乐土中,晴雯的地位、尊严得到了保证。她位同“副主子”,婆子们说:“哪里是丫鬟,简直就是小姐。”如果只是在奴才堆里“掐尖要强”也就罢了,连王夫人都说:“原本伺候小姐的丫头就娇惯些也是有的。”宝玉是贾母的心头肉,他的丫头自然比别的丫头有些体面,平日里打骂个小丫头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晴雯最大的不幸在于她将怡红院与整个贾府等同对待。她不仅在怡红院中和宝玉争平等,还将她的平等意识间接触及到了怡红院以外的主子。书中第三十七回,晴雯明骂秋纹,暗骂袭人,流露出了她对王夫人的不满。以她奴才的身份和地位就应该像袭人那样“稳重和平”、“沉重知大礼”、“粗粗笨笨”的,但晴雯恰好与此相反,成了王善保家的所谓“大不成个体统”、“能说惯道,掐尖要强”和王夫人所说的“不大沉重”、“调歪轻狂”了。这正是晴雯个性的体现,更是做奴才的大忌。她在大观园这个自由之境中养成的性情,爽快,口角锋芒,实在是不合时宜的,“心比天高”的自我追求终难超越“身为下贱”的社会地位的牵制。

    一方面,她始终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而表现出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她对挣扎着生存的奴才们,表示出了鄙视。她为人处世正直无畏,刚直不阿,容不得虚伪作假的阴微卑贱。看不顺眼和听不惯的事,她都会给予反击和讽刺,让人觉得她十分刁钻刻薄,然而这也正是她光明磊落、洒脱泼辣的表现。她对已经内定为宝玉侍妾的袭人,从不放过每一个讽刺和挖苦的机会,对和自己地位相同的麝月也是锋芒毕露,对偷了东西的小丫鬟坠儿更是连打带骂,毫不留情地赶出了大观园。她虽然和宝玉情投意合却不会像袭人那样“鬼鬼祟祟”的有肌肤之亲,虽然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却不会像别的小丫头那样偷偷摸摸,她看不起那些狗仗人势欺负奴才的奴才,在抄检大观园的一幕里,晴雯的言行像一颗瞬间升起的绚烂的流星,刹那间照亮了大观园那黑漆漆的夜晚。晴雯被赶出大观园,诚然是“刁奴之口,悍妇之心”所致,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晴雯待下之严苛。

    无论晴雯是多么纯洁、美好,在王夫人眼中,她只是个妖精。为了宝玉不被“勾引”坏,王夫人是非除掉晴雯不可的。因此,当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奄奄一息时,王夫人命人把她从炕上拉下来,架起来去了。临走时只许把贴身穿的衣服带出去。孑然一身,来也如此,去也如此。然而,晴雯那惊人的反抗生命并没有因此结束。当宝玉挂念病中的晴雯,偷偷跑出来看望她时,晴雯将自己的两根葱管般的指甲剪下来给了宝玉,又与宝玉互换了贴身穿的袄,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索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晴雯的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让王夫人等如意,反而让虚假的罪名成了真的,这无异于在王夫人的心脏上插了一把锋利的匕首,也为晴雯的反抗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

    归根到底,晴雯无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还是对本阶级的严苛,这都是她个性自由发展的结果。“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也是她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她将自己孤立在两个阶级夹缝中间,终而被两个阶级同时抛弃。她的人生追求太不现实了,最终只能落得个含恨而亡的下场。晴雯的悲剧使我们看清了封建社会的吃人的本质,更使我们看清了个性发展不符合社会需求必然会导致个体失败甚至灭亡的实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第5篇

当然,大观园里,最任性的恐怕还是那个被贾政气急败坏称为不肖子孙的顽劣贾宝玉。贾宝玉作为封建旧时代的叛逆者,想按照人的天性生活。他的朴素的平等思想和人本主义在荣国府里自然显得乖戾任性。小说多方面写贾宝玉的超级任性。第一次见林黛玉,见林没有戴通灵宝玉之类的挂件,就愤然将自己的通灵宝玉摔掉,以致差点酝酿成一起事件。

宝玉听了,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被贾母称作“命根子”的通灵宝玉,在任性的贾宝玉看来就是一个“劳什子”。“劳什子”是满语,原意是“疯话”的意思,或许经过《红楼梦》的传播,已经含有“无用、摆设”的意思。这“劳什子”与“命根子”的对比,充分体现了贾宝玉的任性和放肆。之后贾宝玉的故事常常由于他的任性而引起,被贾政暴打自然因为任性,闹学堂也是任性,最后出家当然是迫于无奈,也是一种抛家弃子的任性。

任性在大观园似乎是一种时尚,而且互相传染。林黛玉和贾宝玉为什么那么心心相印?原因自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恐怕与任性相关。林黛玉的任性,通过泪水来体现,稍有言语不小心触及到林黛玉的痛处,林黛玉就哭成泪人似的。宝黛爱情的根基在于互相欣赏,在于用自己的任性去欣赏对方的任性。贾宝玉因为交往蒋玉菡和金钏的自杀,被贾政痛打一顿。在家族内宝玉是该隔离之人,当晚林黛玉居然不顾闲言碎语(她见王熙凤过来连忙躲开,就是避免议论)来看望病重的贾宝玉,这已是任性。而在林黛玉走后,尚在“反省”和病中的贾宝玉又差晴雯送来两条手帕,更见任性。这任性,更打动了林黛玉。林黛玉连夜在手帕上写下了传世的诗句: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宝黛爱情为人们所称赞,就在于这种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无羁绊。倘若有太多的约束和顾忌、太多的自律,比如像薛宝钗那样矜持和严谨,就不会产生这样伟大的爱情和伟大的爱情悲剧。

任性是性格,但任性也需要资本。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有钱就任性”,也就是说任性也是需要条件的。贾宝玉、林黛玉是可以任性的,因为他们是主子,倘若奴才因为主子的任性也跟在后面去任性,甚至恣意任性,就会产生一种幻觉,看上去很美,摔下来很惨。《红楼梦》女性命运最悲惨处,不是宝黛悲情,而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丫鬟们的悲惨身世。晴雯是《红楼梦》里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女性形象。晴雯出身贫寒,她长到十岁时,赖大家用银子买了她。她是奴才家里的奴才。但晴雯生得“风流灵巧”,长相标致,被贾母赏识,成了贴身丫鬟。后来被贾母派到宝玉身边,更是灿烂开放。宝玉心中有时没有奴婢与主子的概念,纵容了晴雯的任性,也造成丫头出身的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悲剧命运。

最有意思的是“撕扇子千金买一笑”。晴雯换衣服,失手把扇子跌在地上,将股子跌折。若在平时,以宝玉宽仁之心必不计较。宝玉那时因金钏之事,心情糟糕至极,无名火找到宣泄之所:“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如果换作袭人、麝月等丫头,或许就顺着宝玉的口气,认个错就算糊弄过去了,偏偏晴雯也是任性之人,你任性我比你还任性,立马反击,一场主奴的恶战酷似夫妻吵架,连来劝架的袭人也被奚落。宝玉自然也任性,最后一定要将晴雯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任性的晴雯短时落了下风,但倔强的性格让她仍要“找”回来,于是发生了“撕扇子千金买一笑”这样的任性事件。为讨晴雯的欢心,或者说,贾宝玉为了迅速和晴雯和好,让晴雯连续撕了好几把扇子。“千金买一笑”说明贾府的富裕,贾府的扇子不是一般的扇子,要不怎会“千金”呢?记得我第一次看《红楼梦》便是从这一回看起,当时看标题以为是讽刺贾府的奢侈,比如像唐明皇讨好杨贵妃那样挥霍民脂民膏。后来发现晴雯是个丫鬟,按照当时的观念,属于被压迫、被蹂躏、被欺负、被损害的无产阶级,她怎么可以那么糟蹋财富呢?如今明白了,这是两个任性者的对话。任性者贾宝玉喜欢晴雯的任性,就像他喜欢林黛玉的任性一样。所以很多人认为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其实晴雯是武的黛玉,她行动能力强,而林黛玉是文的晴雯,林黛玉的反抗和叛逆,多半是自虐性质的,而晴雯的任性是外在的,不仅言语强烈,动作也强烈,杀伤力强,破坏面大。林黛玉想为而不能为的,晴雯全做了。所以晴雯死后,贾宝玉专门写了《芙蓉女儿诔》来祭奠这位心中的女神,而且晴雯死后,贾宝玉能梦见她,可见思念之深。

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她受不了委屈,更受不了侮辱,最后只能以身殉命,在抗争和任性中完成自己的尊严和高傲。奴才的命,主子的任性,晴雯在抄检大观园的风波中“躺枪”。绣春囊的事件自然与晴雯无关,一些晴雯得罪过的主奴们,乘机往晴雯身上泼脏水。王夫人听信谗言,提审晴雯。晴雯哪里受得了这个冤枉气?“晚上抄检大观园,一行人到了怡红院中,晴雯挽着头发闯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从那以后,晴雯绝食。

”晴雯被逐出大观园,之后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晴雯的任性是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和纯洁,所以被曹雪芹列为十二钗副册之首,或许有人说晴雯是身份错乱引起的命运悲剧,其实不然。比如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位于第六的妙玉,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个女神级的人物,也因任性而悲剧。

住在大观园的人,基本都是皇亲国戚,因为大观园原本就是为元春省亲用的,妙玉是唯一与贾家没有血缘关系的“外来户”。在大观园中,她还是众人仰视的女神。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都得高看她一眼。她一出场就布满了光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在栊翠庵品茶的场景中,充分写出了她的高洁和才华。在《红楼梦》里,只有贾宝玉、林黛玉说他人的份儿,尤其林黛玉,更是一个雅了又雅、洁了又洁的冰雪玉人。但妙玉居然说她是“大俗人”,而林黛玉居然没有流泪,也没有生气,坦然接受了妙玉的讽刺,实在是难得。

话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完毕以后,嫌油腻带了众女儿到妙玉的栊翠庵去品茶。妙玉盛情款待,茶具、茶品、选水皆体贴各人心意,另请了宝钗、黛玉去耳房里吃梅花雪茶。宝玉不请自来,妙玉用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给他斟茶,接着寻出一只竹根大盏斟予他,取笑他“饮牛”、“饮驴”。这已经很过分了。宝二爷在大观园是“万花丛中一点绿”,连王熙凤也得巴结他,而妙玉口出狂言,甚至嘲笑贾府里拿不出她这般茶具来。及至黛玉问泡茶的水是否也是陈年的雨水时,妙玉先嘲笑黛玉是个“大俗人”(这简直要了黛玉的命,黛玉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个“雅”,可见妙玉是何等的任性),然后略带显摆地告诉黛玉和宝钗,水是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用过一次。自以为高雅不俗的黛玉,一时难以自容,找了个借口,溜了。这是林黛玉“雅”生涯中不多的滑铁卢。任性的黛玉到了更任性的妙玉面前,只有装乖。

宝玉的蠢、黛玉的俗,已经衬托出妙玉的一骑绝尘,但妙玉的任性还没有表演充分。茶局结束,刘姥姥吃过的那只成窑杯,妙玉嫌脏不要了。这杯子在今天绝对是国宝级的,连纨绔子弟贾宝玉都舍不得扔,可见在当时也价格不菲。宝玉也说这杯子够刘姥姥“度日”,让妙玉送给刘姥姥。妙玉还忘不了昭示自己的高洁:“幸而那只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妙玉自然不能用,可妙玉用过的杯子也不能给刘姥姥用,不是刘姥姥嫌弃妙玉,而是妙玉的高洁不容刘姥姥玷污啊!

妙玉的任性通过洁癖表现得淋漓尽致。她高蹈在宝黛之上,然而,“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这样一个视天下为俗物、视众人污浊的“槛外人”,最终却和“风尘航脏”这样的处境联系在一起,以至于脂砚斋不忍心说出这种肮脏的环境,而用“朽骨”之类模棱两可的意象来替代,留给读者的空间,更说明妙玉被劫以后的凄惨命运。

如果说晴雯、妙玉任性而导致自身悲剧命运,是有外力压迫和驱使,是因为任性者“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世事洞明的学问的话,那么尤三姐,则是真正的任性。也许僧尼出家人的“高洁”,多少还有一些“装”的成分,而尤三姐的任性则是天性使然、经历使然。在《石头记》早期的版本中,尤三姐有“奔女”的称谓。后来的编者为了突出尤三姐的贞烈,刻意塑造尤三姐的贞妇形象,故意淡化她的“前史”。这其实违背了人物的性格。尤三姐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当然也是很任性很泼辣的女子。她对付贾家的方法是任性。尤其“三姐闹宴”那场颇经典的场景,是她任性的高度展现。贾琏贾珍本来想调戏尤三姐,没想到尤三姐主动出击,“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了男人,并非男人了他。

”这左拥右抱的做法,今天看来是女权主义的举动,而尤三姐的说法是:“破着没脸,人家才不敢欺负。

”破者,任性也。

为了摆脱贾珍父子的控制和纠缠,尤三姐的招数还是任性,“那三姐儿天天挑拣穿吃,打了银的,又要金的;有了珠子,又要宝石;吃着肥鹅,又宰肥鸭;或不趁心,连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子铰碎,撕一条,骂一句。

”迫使贾珍不得不让她嫁出去,原以为任性的尤三姐可以追求到爱情和幸福,没想到柳湘莲听了贾宝玉的一句实话之后,居然要和尤三姐断决婚姻之约。刚烈的尤三姐只能以死殉情,以死抗议贾家有形和无形的侮辱和伤害。有人纠缠于尤三姐是不是“奔女”,或者与贾珍父子清白不清白的问题,其实,对性格豪爽任性的尤三姐来说,清白、贞洁不是首位的,而她所挚爱的男人毁约了,才是致命的。尤三姐不是死于流言,而是死于她的任性和刚烈。她苦恋柳湘莲五年,定亲的五年她是纯洁而忠贞的,没有同贾珍贾蓉同流合污,“只安分守己随分过活,虽然夜晚间孤衾独枕,不惯寂寞,奈一心丢了众人,只念柳湘莲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

”但柳湘莲的疑惑也是正常的反应,“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在这样的情境下,柳湘莲的断情和尤三姐的殉情都是必然的。任性的尤三姐受不得委屈,更受不了自己的痴情得到的是绝情,她只有刚烈地死。心爱的人绝情而去,尤三姐何处安身?唯有一死,才符合她的性格命运。

晴雯、妙玉、尤三姐的任性,在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里,无疑是一种人性的抗争和女性的呐喊。她们的任性,是对压制人性的旧制度的控诉,所以她们三人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和追捧。《红楼梦》里很多的任性者,都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都有舒张人性、冲出重围的叛逆精神。自然,在那样“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里,任性者像流星一样火光闪烁,然后就沉入无边的黑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