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

时间:2023-05-29 18:2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经济概念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焦化化工 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则必须基础的满足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加工条件,在低碳化工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的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的改革清洁能源的结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对生态环境有着基本的保护,同样也能够间接的降低社会经济成本,是近代资源利用方式的主流经济方式。而针对于高碳加工的焦化行业来说,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下,必须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路线,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交换过程中以及分配过程和消费等过程中,必须实现低排放的工作需求。

一、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发展指标

走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则必须扩大资源的供给,不断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要从工作流程中出发,做到节能减排等优秀工艺,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产品的质量也要做到基本的保障。

(一)焦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要达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首先从焦炉的清洁生产出发,在进行焦炉生产的过程中焦炭需保持最基本的清洁生产,其次要从资源的利用方面出发,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在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在当前时期,炼焦的低碳运行目标也做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吨焦耗水不得超过每吨1千克水,生产能耗不得超过每吨90千克油当量,污染物的排放最基本要降低百分之十五,吨焦减排起码达到50千克油当量。2.从炼焦煤的资源下手,可以将高挥发分弱粘煤比例调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力图研发非炼焦煤的利用科学技术。3.从焦炭质量的评价体系上出发,按照不同高炉级别的焦炭质量相应的制定新的质量评级体系。

(二)焦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随着我国焦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焦化行业的地位得到了最基本的确立,出现了各种性质、各种规模、各种装备以及各类管理水平的焦化企业,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新生产技术和新工艺流程的要求,及节能减排、低污染控制等方面上,出现了共同一致的发展目标,所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要从企业的政策以及企业的生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首先要从政策出发,严格的执行国家给予焦化企业的相关政策,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力度,使焦化行业能够得到稳定、科学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在进行政策的推行中,加大企业的发展监控手段,使得企业生产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及长效化。其次要从企业的生产技术下手,对焦化技术中的低能耗、低污染、高利用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当然也要对炼焦煤的资源利用、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炼焦生产的节能新技术等方面做出新的突破。

(三)焦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导向

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开发节约能约、实行低污染、实行低能耗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术是当今世界焦化产业发展的中心趋势,在此世界各国也相应的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德国为首的欧洲焦化产业研发出了巨型炼焦反应器,日本焦化产业研发了高效率、低污染的炼焦新工艺。同样在我国,针对于我国焦化产业的基本情况,我国应该从捣固炼焦出发,从炼焦新能源出发,从焦化清洁生产出发,研发出新型的焦化工艺流程、工艺技术。

二、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调整方向

(一)大容积焦炉的开发利用

在进行焦化过程中,如果焦炉碳化室的容积能够增大,吨焦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减少,所以说大容积焦炉的开发利用是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一大亮点。我国的6米焦炉的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63米的焦炉在太钢、马钢、首钢等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此我们还是要加大对大型、特大型焦炉的配煤结构、使用寿命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争取做到低成本、低能耗的生产要求。

(二)产品与产业结构的合理规范调整

在对焦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上,我们也不能够忽略焦化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效益研究,在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相应的调整:1.致力于大型高炉冶炼与焦炭质量相关关系的研究,按照焦炭的产品质量相应的制定合理的要求。2.致力于捣固配煤基本原则的研究,使得捣固焦应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3.致力于焦化产业规范化以及产业集群化方向的研究,加大产业的竞争力。

(三)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利用

随着我国区域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焦化生产工程中的影响,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事宜。煤气流程再造首先可以对我国一些独立的焦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放散的富余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其次可以对我国的煤气回收、脱硫、脱氮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第三可以加大对焦炉中优质碳、氢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四可以促进焦化多联产技术等的开发利用,第五可以促进我国焦化煤洁净、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焦化生产等,所以说,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迫在眉睫。

(四)焦化管理的规范合理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对管理创新也有着促进的作用,焦化管理的合理规范对焦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笔者在此对焦化产业的管理层面有着以下几点建议:1.从焦化生产的工序关系下手,对设备进行高效的利用,降低工序能耗,提高经济效益。2.致力与粉、渣、水等副产物的循环利用,真确做到资源的百分百利用,得到最高的经济受益。3.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新能源,同时也要大力的研究弱粘煤的合理利用等,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成为当前焦化产业的主流发展核心,希望焦化企业在此能够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不断的研发出新的技术,使我国的焦化生产达到低碳经济的最高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审计模式 研究

本文分别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问题的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内涵、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以及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做了以下研究。

1.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2.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低碳经济模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我国承担国际义务, 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理念,指明了新的审计方向与重点;将低碳经济引入环境审计工作,是推动环境审计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途径。

3.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

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狭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通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减排技术创新等,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分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广义上说,低碳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将导致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4. 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内涵

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框架,政府环境审计被界定为“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和(或)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签证等工作”。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环境审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环境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决定了环境审计的本质目标和具体目标;二是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包含鉴证评价与管理建议,环境审计首先要对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资源与环境保护提出管理建议,有效发挥审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系统”作用。

从审计目标来看,环境审计实际分为狭义的环境审计和广义的环境审计,前者侧重于资源环境合规性审计(如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等)与环境财务审计(如排污费的征集与使用情况等),后者侧重于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能够有效地将经济与环境联系起来,用以衡量环境对经济的贡献以及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并向决策者提出建议。

5. 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在环境审计中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保证了审计工作符合环保的最新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审计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5.1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10%,到2020年达到15%;并在哥本哈根会正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碳生产率)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我国资源环境保护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发展基于低碳经济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它与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完全相一致。

5.2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是完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

低碳经济涵盖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多个领域。根据我国发展规划与国际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比等低碳指标已正式列入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划,将低碳经济纳入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可以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资源环境保护的绩效状况,并有助于提出符合环保事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5.3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是环境审计与环保学科融合的需要。

环境审计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工作,需要根据时展及时融合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环保学科的思想,并将其充分吸收、分解到环境审计工作中去,从而保证环境审计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6. 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理念,在环境审计研究和实践中尚未广泛、有效涉及与应用。在环境审计过程中,加强对低碳经济的探索、分析与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6.1低碳经济应用于环境审计的总体思路

根据低碳经济目标定位,以二氧化碳减排为核心的狭义低碳经济发展指标可以作为环境合规性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范畴;而低碳政策的建立、能源结构的调整、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城市空间的科学规划、CO2 捕获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居民的节能观念等广义低碳经济发展因素,可以作为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

6.2低碳经济在狭义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6.2.1环境合规性审计中需考虑的低碳指标

第一,CO2排放的总量指标。计算CO2排放量时可以引用CO2排放量测算模型CO2 =ΣKiEi(其中:Ei表示不同的能源类型,Ki表示不同的碳排放系数),在已知能源类型和规模的情况下,可以估算全社会CO2排放量。为保证更具针对性,可以根据需要将热电行业CO2排放、工业CO2排放总量、交通运输业CO2排放总量、建筑、居民CO2排放总量等作为二级指标进行检查。

第二,CO2减排的相对指标。根据哥本哈根会议要求,应设置以碳生产率为核心,考核碳排放的增减比例变动,关注碳生产率水平的总体提高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可将热电行业CO2减排相对指标、工业CO2减排相对指标、交通运输业CO2减排相对指标等纳入检查范畴。

6.2.2环境财务审计中需考虑的因素

目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金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燃油税、资源税、排污费等专项征收的税费,这些税费的征收与使用是环保引导的重要方向,在环境财务审计中需要重点加以关注。此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在2009年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后择机进行资源税改革,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至3年期间择机开征碳税,未来也可根据碳税政策的实际推进加以综合考虑;二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安排的环保引导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引导符合生态环境优化的各种产业与项目,是环保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也应列入环境财务审计的范畴之中。

6.3低碳经济在广义环境审计中的应用

环境审计过程中,不仅应在碳排放的总量和相对量进行研究,还应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促进低碳政策的建立、能源结构的调整、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居民的节能观念等。(下转第132页)

(上接第108页)

6.3.1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评价

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应将碳生产率设为核心指标,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首要评价因素。并根据我国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GDP比重等产业结构指标加以分析;以及考虑低碳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对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率、传统产业生产流程改造率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率等环保技术的应用指标研究。

6.3.2社会发展的低碳化评价

社会发展的低碳化评价主要包括公共建筑的低碳化、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居民生活的低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化情况。公共建筑的低碳化重点包括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太阳能利用率等;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重点包括有万里行程碳排放量、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等指标;居民生活的低碳化重点包括户均年碳排放量、绿色出行居民比率等指标;生态环境的优化重点包括土地植被覆盖率、污染削减率等生态环境指标。

6.3.3能源的低碳化评价

能源的低碳化评价包含能源的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益两个方面。能源的结构可以分解为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例、洁净煤占煤能源比例、新能源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比例等指标;能源的利用效率则可以结合单位工业产值的碳排放、单位农业产值的碳排放、机动车油耗水平等能源利用的效率指标进行关注分析。

6.3.4低碳科技发展评价

低碳科技发展评价涵盖低碳技术R&D经费占GDP比重、清洁煤高效利用技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智能节能技术、CO2 捕获与埋存技术。需要指出,在环境审计中考虑上述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审计工作更好的分析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以帮助决策。

结束语:

可见,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说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为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深信,在今后的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工作中,中国一定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19号

参考文献:

[1] ·阿克拉姆·汗,徐瑞康;绩效审计要素[J];审计研究;1988年02期.

[2] 达岩,陈锋,吴雪峰;运用绩效审计 提高政府支出效率[J];广东审计;2002年11期.

[3] 邢俊芳;印度的绩效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08期.

[4] 黄曼行;浅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审计[J];事业财会;2004年01期.

[5] 刘家兰 ,王恩山;浅谈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J];会计之友;2005年09期.

[6] 史振燕,魏芳;微观绩效审计适用的几种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周旻;;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初探[J];审计与理财;2005年S4期.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经济学价值

引言

在低碳经济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低碳经济理念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而加深对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并且了解有关理论的经济学价值,则有助于坚定人们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念。因此,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有关理论和经济学价值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经济学理论

从经济学研究历史上来看,政治经济学研究学者西蒙曾经指出,财富是使人们获得物质性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物质享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政府成立的目的不仅仅是进行财富的累积,更是为了使所有公民享受物质生活。这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众多综合性经济学理论中,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四大经济学体系,都需要利用生态学规律和理论进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运作的引导。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从三高一低转换为三低一高的运作模式,可以实现资源高投入及高效率向低投入和低效率的转变,并且实现高排放到低排放的转变。而这些新世纪经济学理论和思想,就是低碳经济的主导思想。

(二)能源学理论

世界上的能源数量显然是有限的,但是经济发展却会进行能源的不断消耗。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能源不足的问题。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而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情况得到改善。正是遵循这一能源学理论,低碳经济才取得了发展。通过对废弃物二次利用情况给予充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连续的动力,并且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学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低碳为重点,需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贯彻低碳环保理论。因为,经济的发展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忽视环境因素进行经济的发展,将导致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并且使环境污染不断加速,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想要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还要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环境学理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解读

(一)使传统经济内容学得到了丰富

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碳货币、碳关税、碳交易和碳期货等概念得以出现。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发展与研究,这些概念也得到了不断丰富,从而成为了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就目前来看,国际贸易和金融学等经济学科都对低碳经济理论及概念进行了研究。而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较多,所以该类问题的处理十分复杂。通过对最基本和最常见的经济学概念展开分析,则能够重新进行传统概念的界定,从而为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因此,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经济学内容,从而推动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二)使经济学体系构建得到了完善

就现阶段而言,低碳经济及相关理论已经被纳入到了国际经济研究中,从而使有关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拓宽。从理论关系角度来看,经济学为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所以国际经济学的发展能够使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延伸,并且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对国际经济学展开研究,最大的目标就是利用有关理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通过使国家的国际收入和支出保持平衡,则能够完成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因此从国际经济学角度来看,其会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将低碳经济理论融入国际经济学研究,则能使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得到加强,继而使其成为真正的国际经济学。

(三)使新型消费方式得到了推广

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使得低碳经济与“刺激消费”的不协调关系得到了妥善处理。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居民将成为消费的主要全体,而这些人的消费方式已经开始转变,即逐步完成从生存消费到享受消费的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进行物质消费刺激,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更加严重,并且将导致能源遭到过度消耗。而这样发展经济,将导致经济出现毁灭性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理论的出现,则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再次转变,从而使人们由物质消费转变成精神消费,继而使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四)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能源的不断减少,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发重视。而想要实现环境治理,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以使人类的发展受到了困扰。低碳经济理论的出现,则为丰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措施。利用界定产权的相关方法,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交易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得到了大幅度缩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机制的作用则十分有限。此外,在处理无法界定产权的温室气体排放治理问题时,也可以采取碳交易、碳关税和谈贸易等低碳经济相关办法,从而使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接近。因此,在对国家与国家的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通常需要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

三、结论

总之,为加强环境保护,我国还应该坚持发展低碳经济,以便使经济发展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得到解决。为达成这一目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还要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便通过不断尝试新的发展途径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浩,付皓.低碳经济的特性、本质及发展路径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2934

第4篇

一、低碳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一)低碳乡村旅游的概念

在追求“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的目标下,旅游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不可阻挡,乡村旅游本身具有自然生态性,其发展也必然要求生态化、低碳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和低碳旅游相关概念的归纳与总结,对低碳乡村旅游界定如下:低碳乡村旅游是指将乡村旅游“低碳化”,是乡村旅游与低碳旅游的综合,即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本着低碳经济的理念,使用低碳技术和相关政策措施对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宣传倡导低碳理念,让旅游者在旅行中自觉减少碳排量,实现高效低耗的乡村资源利用和最小化的乡村社区环境损害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二)低碳乡村旅游的内涵

低碳乡村旅游与传统乡村旅游相比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低碳乡村旅游是具有低碳体验和教育功能,以减少旅游活动中碳排放和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为基础,重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低碳乡村旅游模式的构建

(一)低碳乡村旅游模式构建的理论

1.循环经济理论是必备的理论基础。低碳乡村旅游注重资源再利用、关注环境、倡导节能减排,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中,运用低碳技术,融入碳汇机理,倡导低碳消费,来实现乡村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可持续重复利用的方法来缓解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循环经济在低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是通过清洁生产、资源再造、环境修复等途径,形成旅游业与乡村产业循环体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和构建低碳保障体系,实现乡村旅游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多赢的战略目标

(二)低碳乡村旅游模式构建的路径

低碳乡村旅游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且需要乡村农户、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进。具体模式可参见图1。

三、低碳乡村旅游模式实施的方法

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重要形式,是国内旅游中的一匹“黑马”。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应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面向低碳经济,以积极的姿态,学习现有的低碳示范区,引导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实施低碳乡村旅模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政府应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共同宣传乡村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多做公益广告,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其了解低碳旅游,促进公众在乡村旅游中主动进行绿色消费,践行低碳旅游,追求低碳生活。

培养旅游者与农户的低碳旅游意识,营造低碳乡村旅游环境。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乡村农户是低碳乡村旅游氛围的营造者,低碳乡村旅游模式落实到实践中并取得可观效益,最关键的就是要使活动主体,即旅游者,和乡村农户自觉树立低碳旅游意识。乡村旅游目的地可利用多媒体、广告牌及宣传手册向广大旅游者广泛普及低碳环保理念,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饮食、住宿、交通、购物及娱乐活动等方面自觉购买使用含有低碳性质的商品和服务。

低碳循环技术:充分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低碳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是合理处理乡村旅游生产和加工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对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使用物质与能量的封闭循环方式进行再利用处理,形成一个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系统。以沼气为主的物质能源再循环、废水循环利用、其他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等方式循环高效的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量。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

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2]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05).

第6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企业都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低碳经济也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由李文虎(2003)在研究英国绿色能源战略时最早在研究中提到低碳经济。随后低碳经济成了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要发展低碳经济,如庄贵阳(2007)提出在发展中寻求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化解国际压力且符合国情的双赢选择。当然,我国在处理这一问题上仍存在很大难度,需要跨越许多市场和制度障碍。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概念和发展必要性上。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越来越细化。齐敏(2011)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有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如张微(2011)对保定市的低碳经济,刘艳艳(2011)对内蒙古的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现在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对边远地区的企业低碳经济意愿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着眼于边远地区,以丽江,西部边陲城市为例,来研究边远地区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意愿。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对丽江旅游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意愿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系统地、直接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认识丽江旅游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意愿状况及其规律。辅以对居民、游客、业主、以及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访谈调查,获取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各测量指标的选择、对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开展等提出意见。本次调研的丽江旅游企业统计,见表1。本次调研预计调研企业为100家,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最后调查企业为72家,含盖了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产品企业和五星、四星、三星和经济型酒店,包括了旅游业各类企业。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先在几家企业做了一次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情况对问卷进行了修订,然后开始正式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2份,回收率为90%,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3调研结果分析

3.1低碳经济认知度调查

3.1.1低碳经济了解程度调查

从图1可以看出,大多数管理者都已经听说过低碳经济,只有14%的旅游企业还没听说过,但真正了解低碳经济的企业也还比较少,只有11家,占比15%,说明低碳经济概念已经传播开来,但内涵还没有大范围的被管理者真正了解。

3.1.2低碳经济对社会发展重要程度调查

从上图可以看出,共有65家企业选择了非常重要或者重要,占比90%,随着现代低碳、环保等概念的推广,虽然很多管理者不了解低碳经济,但都意识到了低碳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2家企业选择了较不重要,没有企业选择不重要,2项相加占比仅3%。

3.1.3低碳经济对企业的重要程度

从图2反映出旅游企业管理者认为低碳经济对社会发展非常重要,但跟自己企业联系在一起以后,旅游管理者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图3可以看出,没有旅游企业认为低碳经济非常重要,只有12家旅游企业,占比17%。大多数旅游企业选择了一般,占比67%。有10家企业选择了较不重要,还有2家选择了不重要。

3.1.4低碳经济发展关键作用主体

从图4可以看到,旅游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政府是推动低碳经济经济最重要的主体,67%的企业选择了政府。其次是旅游企业,占比19%。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到,旅游企业进行低碳经济的意愿不是很强,更希望政府来推动。

3.2发展低碳经济接受度调查

3.2.1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大多数旅游企业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并不紧迫,63%的旅游企业选择了一般。选择了非常紧迫的只有1%,选择了较紧迫的也只有19%,2项相加也仅为20%。还有11%的旅游企业选择了较不紧迫,6%的旅游企业之间选择了不紧迫。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对于旅游企业来讲还只是停留在一种概念阶段,很少有旅游企业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强烈意愿。

3.2.2在政府优惠政策条件下旅游企业参与低碳经济意愿调查问卷提出,如果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旅游企业参与低碳经济的意愿。在这个前提下,旅游企业参与低碳经济的意愿明显升高,38家选择了非常愿意,占比53%,28家选择了愿意,占比39%,2项相加占比92%,绝大多数旅游企业都愿意积极参与,没有旅游企业选择不愿意。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如果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将极大的鼓励旅游企业参与到低碳经济中。

第7篇

近期股市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享受宫廷盛宴不容易,特色小吃还是不稀缺的,其中一盘特色餐饮就是低碳经济。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稀缺的围家,国家发改委最新预警: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超过200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水土资源的稀缺使人们被迫挤在一起过日子的时候,低碳生活就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了,所以在股市中挖掘低碳经济的投资机会是价值投资的新主题。

在股市中发掘低碳主题的投资机会要有专业能力,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经济分析能力,而且需要有专业的技术鉴别能力。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概念成为时尚,在低碳的主题之下,股市中多半是概念性的炒作,还夹杂着纯粹的望文生义,真正具有低碳经济主题的投资亮点反而被淹泼在股海之中,投资低碳的选股如沙里淘金,需要很高的功力。投资机会的稀缺性蕴含着高回报,一旦被发掘并逐渐为多数投资人认可,公司的成长性与投资的回报率就是一物两面,会给投资人带来超额收益。特别是在震荡市的背景之下,投资低碳不仅是价值投资,而且会成为趋势投资。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其市场定位是提升现代都市的生活品质,所以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低碳标准会逐渐改变传统社会的一些生活习惯,引领生活方式的创新。在企业估值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现代金融业的“溢价”概念,而在各种“溢价”之中,最受追捧的“溢价”有二,其一是成长性溢价,其二是创新性溢价,低碳标准一旦融入上市公司的业务,会把这两个“溢价”带进公司的市值预期,给投资人带来超额收益。但由于可投资对象的稀缺与超额收益的预期,具有低碳经济概念的股票多半都是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较高的股票,在市场的波动中有较高的投资风险,投资人应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

综上所述,投资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的主题,但需要有较高水平的经济分析,技术鉴别和风险管理能力,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是客观存在的,而要实现这种超额收益,要有较高的投资经验和专业造诣。

第8篇

[关键词]旅游者低碳意识;旅游者行为;低碳旅游;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071-02

进入21世纪后,人为的碳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各国都开始为实现自身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理念应运而生。“低碳”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并成为新时期人类发展的目标。而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正逐步推行“低碳旅游”。

1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这一大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它的概念于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被提出。低碳经济理念得到迅速发展,其主要内涵是指以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前提,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的转变来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改善全球气体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的这一大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成为必然趋势。国内外学者都开始研究低碳旅游相关问题。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低碳旅游这一概念进行了概述,如蔡萌、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因此,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模式,即在旅游吸引物的建设、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中,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来实现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这种观点将低碳旅游视为可持续旅游的范畴, 并指出了其实现路径。

综合学者们对低碳旅游概念的解释,可以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生产者,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者等各方面,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旅游生产、旅游消费等旅游活动,尽可能减少碳的排放,从而使旅游者的体验质量与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得到共同提高。

2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表现及分析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向游客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来调查分析旅游者低碳意识程度和行为表现。总共发放100份,收回96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8.96%。

2.1旅游者低碳意识程度分析

本次调查中发现,有23%的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概念不了解,了解一点的旅游者有72%,非常了解的只占5%,可见我国旅游者中,大多数游客对低碳旅游的相关知识只了解一点,仍有一部分旅游者完全不了解低碳旅游的含义,这说明我国旅游者低碳意识程度普遍较低。而人的意识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决策,所以要发展低碳旅游,首先要提高旅游者的低碳意识,倡导旅游者进行低碳消费。

2.2旅游者主要低碳行为表现

从问卷统计中可以发现,旅游者通常是选择组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自驾出游和骑自行车、徒步旅游的比较少;旅游者在选择住宿时,通常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自己能够承受价位的宾馆,也有22%的旅游者会选择小规模型的宾馆,但3%的游客选择豪华奢侈型。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得出:我国目前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仍比较低,在对出游方式的选择上和住宿的安排上,大多数都没考虑减少碳排放这一问题。

旅游者在景区游玩过程中,调查发现76%的旅游者会选择徒步游览景区,而仍有24%的旅游者会选择乘坐景区交通工具来游览景区,说明旅游者的低碳意识还有待提高。在对旅游者饮食这方面的调查发现,有15%的游客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77%的旅游者偶尔使用一次性餐具,只有8%的旅游者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可见大多数旅游者在就餐时,并未做到低碳环保,这仍需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国民的低碳意识。

3影响旅游者低碳行为的因素

在实地观察和发放调查问卷中发现,旅游者的行为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

3.1内在因素

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过程中,是否选择低碳旅游消费方式,这主要取决于游客的自身因素。调查数据显示,低碳旅游者中有67%是男性,可能这与男性旅游者爱关注时事,追求于健康放松、亲近大自然的旅游活动有关;低碳旅游者97%集中在18~55岁之间,可见旅游者行为与其年龄有一定联系,中青年人比较喜欢新事物,追求新时尚;此外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还包括旅游者的文化水平,在调查中发现71%的旅游者的文化水平在大专以上,他们都对低碳旅游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并表示愿意进行低碳旅游。但很多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旅游者表示根本不知道低碳旅游这一概念,这说明旅游者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低碳行为。旅游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水平越高,他的低碳意识就越强,更易参与低碳旅游。另一方面,旅游者的低碳行为也受其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例如旅游者在住宿安排上,大多数会选择与自己经济条件适应的住宿环境。说明旅游者在安排住宿时,首先想到的是要与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而住宿环境是否绿色环保,他们很少考虑。说明旅游者行为的选择也受其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

总之,因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收入、职位等的不同,旅游者的行为也会呈现不同的趋向。

3.2外在因素

旅游者的行为不仅受其自身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参考群体和旅游目的地的环境。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管理对旅游者的行为有重要影响。若目的地建设科学、合理,营造出一种低碳旅游的氛围,这对旅游者的行为起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另外,如果目的地的宣传管理到位,旅游者会更容易、更自觉地进行低碳旅游消费。

4旅游者行为对低碳旅游发展的影响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物、娱乐等各大环节都不可避免地有碳的排放,对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旅游者可以在旅游活动中尽量控制碳的排放,降低对旅游区环境的负面影响。

4.1降低了旅游业能源消耗成本,提高旅游业净利润

据统计,旅游者每天用骑车来代替开车出行2公里,一年大概能节约燃油2009吨,能向大气少排放约6401.2吨二氧化碳;入住宾馆时若能少换洗一次床单被罩,则可省0.03度电、13升水和22.5克洗衣粉,其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0克。如果全国所有星级宾馆都能做到3天更换一次床单,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综合节能约1.6万吨标准煤。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者的低碳行为将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了旅游业发展成本,同时也为旅游业节省一笔很大的财富,旅游业的净利润也得到提高。

4.2促进低碳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

旅游者是旅游业的需求者,是旅游市场的中心,旅游者的需求决定着旅游企业的供给。旅游生产企业都是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来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来满足其需求。一旦旅游企业了解到旅游者的行为呈现出低碳消费这一趋势时,就会研究开发出与低碳旅游相关的主题产品。所以,低碳旅游消费群体便会催生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产品大量的开发与衍生,进而加速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改造、投产和绿色环保型酒店的创建,并逐步形成低碳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低碳旅游产业经济链。

4.3有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活动的开展既满足当代旅游发展需要,但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旅游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其直接目标就是实现维护旅游环境质量与保证游客旅游质量之间的均衡。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以减少CO2的排放为核心,通过控制碳的排放来获取旅游体验、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重效益,减轻了对环境的破坏,减缓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优化了生活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者的低碳旅游行为将有利于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Peeters,P.,Dubois,G.Tourism travel unde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constraints[J].Transp Geogr,2009,9(3):1-11.

[2]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1):13-16.

[3]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5(11):154-155.

[4]富筱琦.时尚出游少制造一点“碳”[N].华商报.2009-07-15.

[5]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6]郑琳琳,林喜庆.试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旅游业的应对[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0-42.

[7]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1-30.

第9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 低碳会计 低碳经济会计模式

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并且已经成功地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世界的焦点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在2003年由英国白皮书首次正式提出,对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在各国乃至各行业都引起了广泛思考,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研究焦点问题。

一、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相关概念

有关环境会计的定义最早是1971年比蒙斯在会计学月刊中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提出环境会计就是将组织的经济活动与环境影响传递给社会的过程。马林在1973年同样也是会计学月刊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也提到相似的概念。直到20世纪90年代,环境会计问题才引起广泛的重视。在1995年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是以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管理关系的新兴学科。环境会计的目标就是提供对环境信息决策有用的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是环境会计报告,用来反应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社会责任和社会成本履行情况。在1998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会议上讨论并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国》标志着第一份环境会计报告系统的国际指南。我国政府早在1992年就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措施,并颁发了十几部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面对我国发展环境会计的紧迫性,葛家澎教授将环境会计概念引入我国会计学界,为我国会计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借鉴西方环境会计发展经验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已经形成了适合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低碳会计概念是2008年由Stewart Jones学者提出的,他指出碳会计就是与碳排放和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与会计有关的问题称之为低碳会计。低碳会计的构建思路可以是组织部门组织机构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对碳信用的会计规范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相协调的原则,也可以分别计量和报告有关碳排放的会计问题。我国学者周志芳等研究了企业单位在低碳会计计量确认以及低碳会计处理和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可以看出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引起了世界的重视,低碳会计概念是在2008年才被提出,起步较晚,低碳但是会计作为环境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会计发展的重大突破和环境会计的新型会计形式,低碳会计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了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的概念和关系,才能真正发展和完善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

二、我国发展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问题,但是我国的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核算体系和核算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中,弄清我国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发展中的问题,对我国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

确认和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如何计量和如何确认是会计核算的首要问题。低碳会计中的首要问题碳排放计量问题中,如何准确计量碳排放问题还没有一致的概念,首先是碳排放系数的统一和相关碳排放交易的数据的认可。碳排放量的确认是进行缴纳碳税金和进行碳交易的基础,所以碳排放计量问题是低碳会计发展的前提条件。碳资产和碳负债等反映单位碳业务科目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并且现在目前在会计报表中主要是以增加的方式以反映碳业务信息,使单位内的碳业务不具备完整性和单位间的碳业务缺少可比性。

(二)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中成本问题

成本核算问题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有关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成本分类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成为了各单位成本核算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会议上讨论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环境成本是这样定义的:环境成本是本着对环境负责任的原则,由于管理单位对环境影响而采取的措施而产生成本和为达到环境目标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对于环境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目前涉及的科目较少,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环境成本的计量。在低碳会计核算中,碳交易中碳排放成本的核算首先根据定义和相关性考虑发生的业务是否和碳排放有关,如果有关是何种关系,符合低碳会计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资本科目。费用化低碳会计科目根据属于的会计业务期间根据相应的价值分配到费用账户,但是由于资产和费用以什么价值确认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口径,给会计成本核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碳排放业务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有多种,具体单位采用哪种核算方法还有待商榷。其他涉及对于很多单位碳税相关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属于盲点。

(三)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中会计报告问题

会计报告是单位财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单位财务整体情况的综合信息。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问题也是对会计报告使用者判断信息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报告信息披露问题涉及到几个核心问题,就是有关的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信息由谁以何种方式来来披露,披露内容准确性和向谁披露等主要问题。我国政府机关部门相继了关于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监督执行相关工作的力度不够,各项措施在实施方面还有有待完善。由于单位责任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设计会计部门有关实务操作中与环境相关的环境信息问题,影响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同样影响了政府部门披露环境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完整性。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要就企业对企业环境情况编制统计报表,现在我国已经要求单位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但是我国各个单位的环境会计信息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单位没有再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所以在单位财务报表中没有报告环境会计信息,并且在短时间内没有改善的意愿。主要在财务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相关信息,因此缺乏信息的可靠性。

三、低碳经济下建立会计模式的研究

低碳经济发展下,可持续发展是总目标,要协调好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以前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不同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的发展模式要适应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设的同时还要满足更多方面的标准。

首先由于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本身的特殊性,应该建立健全保障我国发展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并且切实落实到实处能够促进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的建设。在会计系统建立统一的计量和核算方法,加大有关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计量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计量和核算的制度体系。加强各部门单位领导和员工的培训,提高单位相关领导的职业素质,传统会计仅仅是实现本单位的利润最大化,而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是将整个社会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是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将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各项核算体系真正的嵌入到传统会计体系内部,而不是作为传统会计可有可无的补充部分。

作为会计系统的会计报告部分,环境会计和低碳会计报告应该建立在会计业务全局的基础上,单位应该将碳业务要素化的同时采取会计系统严密的确认和记录使单位的碳业务真正的融入会计核算的过程,来形成真正反映单位的碳资产和碳负债等科目,最终形成完整并且真实的低碳会计报告。

参考文献:

[1]比蒙斯.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会计学月刊.1971,(5)

[2]马林.污染的会计问题.会计学月刊.1973,(2)

[3]USEPA,“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Case Studies: Green Accounting at AT&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 United States,1995

[4]张劲松,张健.环境会计要素确认研究.商业研究.2001,(2)10-12

[5]Tietenberg.T.,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es,3rd edition,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lisher,1992

[6]Gray.R,“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Paul Chapman Publishing,London,2001

[7]Stewart Jones,Janek Ratnatunga.2008.A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 Accounting:The Paradigm Shift Required in Carbon Emissions Reporting and Assurance.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Anaheim CA

第10篇

在国际社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讨价还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吸收国际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节能减排是核心

低碳经济理念由发达国家提出, 随后这一名词也引入到我国,在实施中应注意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吸收有关新能源、技术创新等积极内容,又要充分体现我国的国情、发展阶段和利益。

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是在基本解决了工业化带来的传统环境问题之后倡导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 要加速发展;三则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不应以单纯的碳减排为核心,而应以节能减排为核心, 重点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 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避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在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的同时, 必须兼顾传统工业生产能效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对其加以绿色改造,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和环境新技术、新工艺、重大装备, 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在绿色经济框架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低碳选择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

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 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 扬长避短,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 之所在。

第11篇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 节能减排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1.低碳经济的提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专家小组的《2007年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增无减,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凸显,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预测从1990年到2100年的一个多世纪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1℃~6.4℃,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地表温度都将超过50℃,出现灾难性天气。面对如此令人堪忧的发展前景,各国都对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并对能源的利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背景下,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明确了未来经济新的发展模式。

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低碳经济就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意味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就是希望以最少的碳排放量,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低碳经济概念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3.低碳经济的意义

按照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的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结论表明,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人类活动引起了温室气体积聚效应。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解决或缓解,那么气候异常、旱涝洪涝频发、淡水日益缺乏、粮食产出受到威胁、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灾难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因此,减少碳的排放量,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8年~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252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资源能源短缺及气候变化等问题,这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制约。

二、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在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之前,各国就已经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1988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5/212号决议,决定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正式启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进程[3]。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为应对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而制定的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这是第一个为发达国家规定了量化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规定发达国家在2008年~2012年内要将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减少5.2%。

2003年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是低碳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低碳经济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肯定。2007年7月美国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7年德国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2008年7月日本环境省准备在国立环境研究所等机构公布的《构建低碳社会的12方略》基础上,探讨制定必要的对策措施 。2008年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希望以此提高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99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时,我国就签署了该公约,是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1997年,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通过,虽然没有规定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年前的具体减排任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毅然承担起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2006年我国先后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5月,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12月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0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构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1.加强宣传,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必须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经营消费观念,让企业和公众个人了解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在推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都能做出哪些努力,使得低碳经济理念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和公众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企业和个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对于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行绿色经营,建立高效清洁生产机制,自觉将环保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积极做好污染减排及污染治理工作,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对于个人,要积极响应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彻底改变日常生活中诸如餐饮浪费、用水用电浪费等各种不良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相一致,同时要养成低碳消费方式,在消费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低碳产品,约束自己对奢侈品的追求。

2.优化能源结构,拓展新能源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煤炭利用率不高的前提下,高比例的煤炭利用便意味着较高碳排放量,这与低碳经济的内涵是相违背的,为此我国应对现有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加快新能源的开发,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推进核电、水电设施的建设;(2)加大清洁风力发电和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方面的投资,积极发展风力发电;(3)积极开发氢能,推进氢燃料电池、氢发动机技术的研究;(4)积极开展生物质燃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5)全面展开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新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

3.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利用率较低,也表明我国能源利用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近期我国能源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减少碳排放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及时更新落后能源消耗设备,实现能源消耗设备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创新能源利用技术,对现有能源利用特别是煤炭利用技术进行改造,提高煤炭干馏、煤炭气化、煤炭液化、脱硫技术等在煤炭利用中的比例。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气、余热、废水、的回收利用,也间接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4.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低碳农业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产前,目前我国农业活动会投入大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工业产出品,虽然这些对农作物增产作用明显,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土地质量退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使用农家肥代替化肥,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代替化学农药,使用可降解的农用薄膜代替不可降解的农用薄膜,以此来减少对工业产出品的使用和依赖;(2)产中,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管理效率不高,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严重,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提高管理效率,推广立体种植模式、节水、节能模式以节约资源;(3)产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是一项耗能的工作,如秸秆的处理,如果进行焚烧,不仅焚烧本身排放了大量的碳,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如进行秸秆还田、秸秆氨化喂畜、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等,一方面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碳排放量,另一方面节约了其他资源;(4)农业活动整个过程,农业活动整个过程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参与,其生产及使用过程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使用,所以我们应加快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提高其效率,减少单位土地上农业机械的需求及使用量。

参考文献:

[1]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年5月,24~25

[2]付 允 马永欢 刘怡君 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8卷,第三期.14~19

[3]中国气候变化网.ipcc.cma.省略/Website/index.php?ChannelID=15&NewsID=101

第12篇

关键词:辽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28003

1引言

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后,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背景下,辽宁省由于长期偏重的工业结构和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可以成为辽宁省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转折点,同时也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契机。因而,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该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低碳经济内涵及特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涉及到能源利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等多方面内容。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1]。首先是经济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模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地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深挖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其次是技术性,以技术创新和交流为动力,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碳排放量。目前阻碍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是总体技术水平的落后;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减缓气候温室效应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展任务繁重,亟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等手段,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程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2)94~98.

[2]刘宏,孙倩,王海.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

[3]叶依常,黄明凤.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8):47~49.

[4]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