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07:5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工作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以履行职能为出发点,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落脚点,按照责任明确,目标量化,分层负责,考评到人,奖惩严格的原则,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工作实绩和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采取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月考评、半年考评与年终总评相结合,领导评价与民主测评绩效考评与责任奖惩相结合的方法,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努力做到“四个统一”,扎实推进“四化”建设,积极实现“四高”要求,充分调动分局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和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工商形象。
二、考评对象
分局全体在职干部职工、个协、消协(不包括离岗退养人员)。
三、主要内容
主要是从基本职能、服务经济发展、监管创新、学习调研、宣传报道、廉政建设、内务管理、基层建设等内容考评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是服务经济发展、监管创新、全面履行职能的情况。
德: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能:开展工作中表现出的业务能力、监管水平、文字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情况、服务经济发展的举措。
勤: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日常出勤情况。
绩:履行职能的情况、服务经济发展的成效、创新举措的价值、领导的信任度和群众的满意度。
廉:工作生活中遵守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廉洁从政、秉公办事、干净做人。
四、目标设置
(一)严格目标管理。根据分局的工作目标和部门的工作职能,制定内容详尽、重点突出的责任目标,坚持实行目标管理。
(二)细化责任分解,分局内设机构、基层分局所(队)、消协、个协,根据岗位职责的分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本科室(单位)、所(队)承担的责任目标,按职能责任目标和共性责任目标两部分分解落实到个人。其中职能目标主要体现工作绩效,具体包括基本职能、服务经济发展、创新举措;共性目标包括学习培训、调查研究、队伍建设、作风纪律建设、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内务管理等内容。
(三)量化目标考评。采取百分制的形式对目标实行量化:基本管理职能目标占70%,共性目标占30%,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量化考评办法。
五、考评办法
主要采取个人自评、主要负责人点评、相互助评、考核小组考评的方法进行,考评以考绩、能为主,综合德、勤、廉,按优秀、好、一般、差四个等次给予一次性评定。
(一)月考评。月考评由各考评科室、单位自行组织,由个人对照量化指标就本月岗位工作完成等情况进行汇报和自评,主要负责人进行点评,然后相互评议打分,按主要负责人(分管包保领导)评分×60%+相互评议平均得分×40%的公式计算个人考评得分,对每个人给予等次评定。
(二)半年考评。半年考评只讲评,不评分,对照优秀找差距。
(三)年终考评。年终考评结合年终工作总结进行,各考评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考评,由本人在分局中层干部会上做工作汇报和自评,参会人员进行测评打分,其它人员按月评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各单位绩效考评办公室根据个人月考评得分和年度考评得分(月考评和年度考评各占50%),并结合加、减分情况,提出评定等次意见,报分局考评领导小组评议审定。
(四)通报考评的结果。对年度考核的结果在分局范围内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可向所属单位考评小组提出,由考评小组进行调查后,提出处理意见,报考评领导小组审定,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回复。
六、考评结果的使用
(一)年度绩效考评结果与工作年度考核等次对接。
(二)好的等次可作为考核称职人选。
(三)年度考评为一般的人员,一般作为基本称职人选。
(四)年度考核差的人员作为不称职人选。
(五)评先评优必须从优秀等次中产生。
(六)根据《公务员考核规定》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的有关要求,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调整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七)推荐和选拔干部必须从优秀等次中上报。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分局绩效考评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分局成立以局长陈砚林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人事科、办公室、监察督察大队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分局全员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副局长高伟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考评办公室负责分局全员绩效考核的汇总、核对、统计等日常工作,做好绩效考评组织和协调,指导和督促各单位落实绩效考评工作。各单位要相应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本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上报工作。
要严格执行考评规定,实事求是地进行考评,严禁放弃原则,搞同乐的好人主义;严禁敷衍塞责,搞欺上瞒下的形式主义。纪检监察和督察监察机构要将绩效考评的落实情况作为工作重点,强化督办检查,对不按规定程序考评的,要重新依规进行;对考评中出现,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情况要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各项考评方法及细则报分局审定备案实施。
*市工商局城区分局机关科室绩效考评暂行办法
为客观评价分局机关各科室履行岗位职责的绩效,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习型、服务型、监管型工商建设,努力做到“四个统一”,扎实推进“四化”建设,积极适应“四高”要求,切实提高机关的工作效能,打造一支“团结和谐、又好又快、文明廉洁”的一流机关工商队伍,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分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
分局机关各科室、个协、消协。
二、考评内容
考评各科室在履行基本职能、服务经济、监管创新、学习调研、指导基层、宣传报道、资料报送、内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实绩。
三、考评方式
1、采取百分制的形式,以考绩为主。
2、考评按照科室自评,分局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点评,科室、所(队)测评打分,月考评、半年考评、年终考评、综合考评的方法进行。
3、月考评每月22日至25日,半年考评为6月15日至30日,年终综合考评时间为12月15日至30日。
四、考评等次及奖惩事项
考评分为先进、好、一般、差四个等次:考评得分90分(含90分,下同)以上者为先进,80分-90分为好,60分-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严格按照考评细则的奖惩事项,经党总支集体研究后进行加减分值,确保公开、公正、严格、透明。
五、考评结果的使用
(一)被评为“先进”的科室,科室的工作人员才有资格进入优秀公务员的评选。
(二)被评为“好”以上(含“好”)的科室的干部职工才能进入合格公务员的评选。
(三)分局推荐和提拔干部优先从先进科室中产生。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职业教育 集群 职教城
一、概念的界定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新型城镇化之“新”,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及空间扩张,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注重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城镇文化、公共服务内涵的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人的城镇化,即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人口具备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集群是特定区域内有众多相似单位、机构等通过构建密切合作机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现象。职业教育集群化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结合起来的集群发展。集群化的职教模式可以解决原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小、资源难整合、发展无空间等与产业发展不适应及日益凸显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从国家和各级政府层面先后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加强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开始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职教城或职教园区先后建立起来,如重庆永川职教城、长沙职教城等。
二、鞍山市职教城发展沿革与现状
鞍山市职教城自2007年开始筹建论证,2009年3月动工建设,当年9月实现首批院校入驻,现已初具规模,通过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效应,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满足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逐步将职教城建成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打造“立足鞍山、服务辽宁、辐射全国”的鞍山职业教育品牌,全面增强鞍山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鞍山市职教城规划占地300万平方米,实际建设用地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分为教育教学区、实习实训区、文体活动区、行政办公区、中央景观区、生活休闲区、科技研发区和对外合作区功能区。包括教学楼10栋、实训楼9栋、艺术楼1栋、宿舍楼8栋、科技图书馆1栋、可容纳5000人以上同时就餐的食堂3栋、体育训练中心1栋,还有卫生所、超市、浴池、招待所等配套齐全的附属设施。职教城内还建有鞍山市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乒羽馆、速滑馆、全民健身馆等“一场五馆”,建筑面积19.45万平方米。截止2013年末,有12所院校入驻职教城,共开设钢铁冶金、加工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老年服务与管理等167个本科、专科及中职专业,教职工2200余人,在校生30000余人。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有28所院校入住,设置342个专业,每年招生约为2.5万人,最终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0万。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鞍山市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调研考察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以简单思维、传统思维对之,必须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作用,盘活和带动系统其他要素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
(一)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优势,进行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
从数据统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职教城未来的在校生将达到10万人,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另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培训需求,也将由职教城消化,如失地农民转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等。通过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的优势,可以改善就业状况,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目前,职教城社会培训年均4万余人次,包括企业在职人员、城乡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干部、农村科技带头人、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培训项目涵盖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等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鞍山职教城承接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新疆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内地中职生、基层党政干部等共计1300余人的培养培训任务,成为辽宁省对口援疆的重要基地。
(二)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坚持“职教围绕产业而发展、产业依托职教而壮大、职教与产业互动共赢”的办学理念,遵循“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原则,依托“共建、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实现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全面整合。职教城的各单位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使职教城不仅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而且成为技术革新的基地。
(三)改善软硬件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拉动城市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从2009年开始,对所有就读直属学校的全日制中职学生实行“三免、两补、一转”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职业教育。从2009年至今,已有万余名学生享受了优惠政策,增强了职教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鞍山市职教城成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职教城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打造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的现代职教园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改善软硬件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有效地拉动城市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刚毅,康伟.职业教育“鞍山模式”的创新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一、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2002年—2004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2003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道里区在2002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2003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2004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是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从管理主体看,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2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从管理层级看,主管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县、市)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牟全市一盘棋。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未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
三是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务的地区,教育费附加的20%应当用于职业教育,按此规定,我市尚有较大差距。《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有明确规定,按此规定,以2002年为例,全市企业用于职教的支出经费应该是1,824亿元,而实际支出是7900万元,尚有1个多亿的教育经费没有落实。在调查中,有些单位反映,职业学校学费收入的15%被截留用于地方政府的整体规划,违背了《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的规定,由于投入不足,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中专、技工学校虽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75%的实验实习设备是企业淘汰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设备。
四是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职业教育机构不能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重过高。以2003年为例,我市中职学校招生1.7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5;社会培训机构培训1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20;高职院校招生1.3万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招生比为1:5.5。近百个专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仅有18个,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五是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职业教育教师有50%以上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六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调查显示,有92%的人士认为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与农村义务教育相结合,互相促进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三、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我市职业教育面对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已经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建议政府趁热打铁,继续加大统筹力度,尽快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特别是要切实发挥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管作用,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真正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和增加教学设备设施,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按职工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对于不按照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政府要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切实落实劳动准入制度。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劳动者就业或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培训制度。劳动部门应监督企业用工情况,要求用人企业必须按规定接纳职业学校毕业生。农村乡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必须经过职业学校的培训,建议政府支持教育和劳动部门试办一个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劳务市场,吸引企业招聘专业技术合格人员,以提高社会各行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在城市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的综合高中的数量,并积极推进城市、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跨地区、跨国度合作办学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