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喜怒哀乐的作文

喜怒哀乐的作文

时间:2023-05-29 18:2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喜怒哀乐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喜怒哀乐的作文

第1篇

在校园的生活中,有喜就有怒,有哀就有乐,如果你想了解一下我的校园生活,那就跟我来看看吧!

镜头一:喜

今天,在上数学课时,老师宣布:“今天轮到这组同学当班长!”哪组?哪组?我瞪大眼睛找是哪组同学当班长。这时,同桌对前桌说:“太棒了!今天咱们当班长了!‘我听了,恨不得蹦起三尺高——我也是班长了,哦,真是太让我惊喜了!

镜头二:怒

我还在高兴,忽然,广播里宣布:“今天郭金玲老师病假一天,课由班主任自行安排。“我一听,心凉了半截。今天音乐课又上不成了。我想起那枯燥的数字,又想起那跳跃的音符,对比一下,我更愿意上音乐课。这时,我生气极了!在看看班主任老师那手中的粉笔,只觉得老师的嘴巴是在动来动去,可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只顾着生气了,真是怒啊!

镜头三:哀

我的怒气还未全消,这时,看见老师拿出一叠试卷,听见老师说:“我们昨天考的试卷现在发下去。”我马上提起了精神,要知道昨天的考试我答的还是很不错,不说是满分也在90分以上的。可是,卷发下来,我也傻了眼,鲜红的87分嘲弄似的看着我,那一个个红叉子向我眨眼在跟我斗气。怎么是这样?我想一定会被妈妈骂,想起妈妈骂我的情景,我真哀呀!

镜头四:乐

终于熬到了中午放学,我直奔食堂想占个好位子。进得门来定睛一看,哇!有我爱吃的红烧排骨、糖醋鱼、鸡翅……我把上午的不愉快放到一边,赶紧盛了一份饭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嘿!我像吃到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真乐呀!

第2篇

我有个妹妹总是“两面派”。有时后能逗你笑的前仰后合,有时后却能把你气的没办法。平时你总能看见一个被着书包乱蹦乱跳的小姑娘,她总是扎着一个搭拉着小辫子。她长着一对和我一样的大眼睛,不过她的眉毛可没我黑,并且她也不是双眼皮。她的鼻子和嘴巴却比我大多了,因为这,她比我最先闻到家里的吃的,当然也比我吃的多。相信你一定在电脑上看到过共享文件吧,现在我把和妹妹的喜怒哀乐的事共享给你。

那就先说喜的吧!就在这次我们去参加集邮大赛,妹妹也想参加。但她又不会什么,只想跟我们混个名,她说:“我们班同学都看见我去报名了,我要是不出作品,就太丢人了。姐——”“好吧,下次的话你就自己做。”“好——”这不,今天作品交上了,她的小主意又打开乐。“姐,你说咱们的作品交上了,要是得到奖了咱们怎么分那。”嘿!她什么都没干 ,还要分奖品。那时候怎么说的,只要名不要利。怎么现在功名利禄都要

不过也有感人的时候,一次我见她写作文的时候,看了一眼。她写的题目是《假如我也有一朵七色花》。有一句是这样的:“假如我有一的我七色花,我会摘下淡绿色的花瓣说‘让我姐姐的病好起来’看到这我真的好感动。后来,我的病真的有好转,可能上天被她感动的缘故吧!

不过也有让人生气的时候,真让我咬牙切齿的恨。这一次,我又和她磨了好一阵子嘴皮,才答应让她穿我的鞋。而且是看在妈妈面子上。事情是这样的:她要去参加心理夏列营,因为她没有运动鞋,所以要穿我的。其实不是我小气,因为他的脚真是“香”飘十里,又不爱惜东西。瞧!今天回来,把我的鞋子穿的脏透了!好象从泥坑里走出来似的,还把鞋头给踢坏了。简直……不说了,我肺都气炸了!

不过,我还是感觉自己听幸福的。因为我有了妹妹,才有了现在的喜怒哀乐!

文字

第3篇

今天我要快乐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好朋友——好书。自从有了好书相伴,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生活也越来越快乐!

我家有很多书,我一有空就看书,常常看得爱不释手。我有好几本《成语故事》,每本书里的成语都有所不同,各有特色。每个成语都有一个篇幅短小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样我就能容易地理解并记住那些成语了。我还拥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工具书,《成语词典》使我积累的成语更丰富;《六用词典》、《九用词典》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学习中的困难。

我还珍藏了一本《趣味作文》,里面记录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文章《吃掉的牙齿》、《尿出来的动物园》、《贪吃的辛奇》常令我开怀大笑;文章也有记载尴尬事的,如《十五岁的尿床记》、《我不想再当淑女了》……在我体会作者喜怒哀乐的同时也丰富我的情感世界,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故事中它那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总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我当然也拥有好几本童话故事书,里面故事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妙趣横生,有的让人悲伤落泪,有的耐人寻味……看了这些故事,我情不自禁地写起了童话《龟兔赛跑续集》、《眼花的老母鸡》,都得到了老师的称赞。在家里,我还自己写了《屋檐下的燕子》、《骄傲的桃花》、《蚂蚁兄弟》三篇童话,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认可和伙伴们的支持,这样我更喜爱读童话书了。

每学期我都买《同步阅读》,很多同学买了它却把它搁在一边,而我却视她为宝,因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通俗易懂,每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些还是名家名作呢,不读才觉得可惜呢!我总是觉得越读越有意思,常常要反复看上好几遍。

最后我还要介绍一本《营养知识总集》,这本书是我把肯德基里一小本一小本的营养知识材料装订组合而成的,里面记录了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健康保健等知识,它可作为休闲娱乐之用,我也很喜欢它。

好书,是我一生的好朋友!以后,我要与更多的好书交朋友!

第4篇

每个周末,是我们和父母期待已久的休息日.在休息日里曾发生过许许多多喜怒哀乐的事情.而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妈妈准备家庭大扫除.

其实,我家不算很大,也不算小.但打扫起来,却也不是很轻松的.

我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了,我先把所有的书放在床上,把书柜里里外外擦了一遍,然后按故事类、作文类、手工类、知识类、笔记类,把书本放在格子中.我又在别处搜出许多”娃娃”,把她们放入一个大塑料袋中,刚好装满,再也挤不下了,最后我把床上整好,被子铺好,房间就算完工了,妈妈来看了看我的成果,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我拿起扫把开始带”玩”地扫客厅了.”扫干净点”妈妈对我吼道,我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地扫好了,应该是玩好了.现在要进行拖地行动,妈妈把拖把放在水里浸泡了一下,然后拿起来拧干.别说妈妈那”强壮有力的手”还真是有劲.我拖,我拖,我拖拖拖,天呐,没想到,看起来挺轻松的事,自己干起来却那么累,都有种拖把与我作对的感觉!妈妈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好了,好了,你去擦桌子吧!我来拖地.”听完妈妈的话,我不服气地扔下拖把,又来到桌子前面,自言自语地说”桌子啊桌子,我会把你擦得亮晶晶的!”嘻嘻,它这下该放心了,说罢,我便用布用力擦了起来……

如今记忆犹新,这真是个难忘的周末!

第5篇

关键词:作文;观察;积累;迁移;宣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快乐习作,展示心灵的?现谈几点做法。

一、观察――引源头活水之渠

社会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最大来源地,又是语言赖以流传、锤炼发展的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生活汲取语言和思想的材料,到生活中学习语言。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都有惊人的观察力。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所得的感想随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观察能力就会提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给观察方法,引导观察大自然,关注周围事物,特别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

二、积累、迁移――心灵展示的源头

作文重在倾吐,其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为了解决学生词汇单调的问题,我鼓励学生向课本学习,多读、多背、多记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把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多读书、善读书,将课内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书本的语言就会变为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写起作文来才会引经据典,词汇丰富,妙语连珠。

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如,学习了描写风景,记叙的文章后,让学生观察、记叙、描写本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用大自然的美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了记叙英雄模范、名人、伟人的传记后,就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先进人物,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三、作文――七情六欲的宣泄

有教育专家指出,作文教学的一个理想境界,即让每个学生都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情感抒发,是心灵驰骋,是理想的飞翔,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有益思考,是一种发展,是一种创造,是一种享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多方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是生活的需要,是成长的需要,也是无人可以代替的。当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束缚学生在思维方面的自由,抑制、阻碍学生的创造。

第6篇

关键词:作文;虚假;求真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心,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矫揉造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改革正朝着这一方向迈进。

记得作家王蒙在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阅卷后说:“作文牵涉到一代人的文风、学风和做人。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语言来写作文。并指出,作文教学应提倡少年儿童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所知所感,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点,有想象力,有创新,有讽刺。”可见,在作文中有真情、真我、真个性,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关系着作文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主张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提倡写真、写实。

一、小学作文的虚假现象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虚假的应试训练。学生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教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失落了鲜活的个性。他们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作文目的偏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置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灵魂。这种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2.教师指导偏位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做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3.学生积蓄不足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以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二、小学作文的写真策略

由此可见,只有真实的写作才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那么如何克服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找回作文最本质的东西,即主体的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呢?我觉得当前的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真”字,“蓄”“创”并进,努力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1.讲真话――实实在在

小学生应当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教师应坚持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所为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实话实说,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训练他们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如,有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对他说心里话,一个学生就写出了《老师,您错了》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理解错误。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并没有因为畏于师道尊严就缄口不言。

2.抒真情――明明白白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还在于培养他们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学生只有表述了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因而,教师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明明白白地流露真情,抓住学生与人交往时的喜怒哀乐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真真切切地表情达意,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此外,作文也是对生命的向往,是人性的真情倾吐。如,把树木、雪花、河流想象成是有生命的个体,与它们交流、对话,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不也是生命的体现吗?

3.做真人――堂堂正正

教师强调做人与作文的统一,旨在强调学生的人格塑造在他们作文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每进行一次作文练习,他们的人格就应得到一次升华。天长日久,学生便能学会判断和分析,学会区分真与假,就会明白做人就要做“真”人:乐于奉献,一心为公;胸怀宽广,热情真诚;热爱集体,心系他人;兢兢业业,求实搏击……学生的人格经过千锤百炼,便会渐具魅力,思想素质也会大大提高。

4.重积累――方方面面

作文的真谛即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对此,平时的“蓄”(积累)就显得非常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开放心态,丰富学生的积累。

(1)生活积累

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奇的特点,把学生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2)文化和语言积累

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积累。如,让学生多读多实践,多背多体会,多记多温习。学生熟读精思,最后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真正获得积累。

5.尽创造――形形式式

在学生潜心于“蓄”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尽情地“创”,以求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的境界。实践证明,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提供各种音像,激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而设计生活,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成了全面发展的“小能人”。如,设计人物角色,设计班队活动,设计美化校园……

第7篇

一、概念的界说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教学法不仅可以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情绪生活。”“情感作文”训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作文教学活动的情绪体验;二是学生对于作文教学,特别是对写作的情绪体验;三是写作素材潜在的因素。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情绪作文”训练的内容可以多方面,或立意、或选材、或结构、或方法、或语畜等,不一而足。总之,喜怒哀乐的情绪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情动而辞发”。

情感作文训练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写作欲望。既易操作.又见效果。

二、训练的途径

(一)观察生活,引感。文章就是表达思想,即“情以物兴”、“缘事而发”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番话道出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去看、去听、去嗅、去摸,亲身去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他们会捕捉到许多作文的信息。如带瓴学生秋游时,他们发现城区烟囱排放的废气,知道这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看到了河道岸边堆放了许多垃圾,明白这会引起饮用水污染;听见周围有人满嘴秽言,观察到那些人的心灵已被污染;抓住其间的联系,感到语言污染甚于环境感染,人的素质低下是造成一切的根源,于是乎《都是染污>、《污染之源》等多个文题便应运而生。

(二)丰富知识,积累情感

知识的掌握与积累情感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是若要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对象,并做些情感评价,必须具备一些有关那个对象的知识,否则“情感无从谈起”;二是“你读的书中某一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打动你的心,可以触发你写作的冲动,于是你拿起了笔”(王蒙语),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意完全吻合。丰寓学生知识的途径有一条便是引导他们多看书、勤读报,欣赏有关电视节目,并注意积累。如精彩语句的积累、报纸内容的剪贴、电视新闻的记载等,结合阅渎知识朗读比赛、故事会等把孩子的读书兴趣引向一个个广阔的天地。具备了各方面充实的积累,一旦心灵为某件新鲜事物所触动,他们立刻就能纵横联系,使自己的作文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交流收获,判断情感

由于各人胸襟、见识、素养不同,观察、阅读的角度、范围也不同,经历、生活环境也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一致。学生将自己观察生活、课外阅读所得所感,尽情地述说出来,把喜怒哀乐与同伴交流,能唤起同伴的情感体验、认可或争辩,由此激活写作的灵感.使情感、内容得以交融。

三、激发兴趣

从生活中找素材,表现自我个性。新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比如,学过《社戏》一文后,可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学着用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

放手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写作文要求的是学生真情的自然流露,是表达自己真实的认知、情感、态度。而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又是情感最丰富的时期,渴望理解的期盼,遭人拒绝的苦恼,心灵的冲撞,矛盾的纠缠……可以说他们每一分钟都有情感波澜在起伏,每一秒都有感情的浪花在飞溅。如果能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很可能随时都能创作出佳作美文来。但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作文的条条框框,学生灵动的思维受到禁锢,为了作文而作文,看上去负担很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负累,使“作文”二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首先,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表达氛围,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可以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项观察实验、一次视觉领悟、一次心灵交流……这些活动,可以就地取材,但必须要精心设计,不让学生有负担,目的是使学生在自然放松的活动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其次,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而在说的过程中观察要更细,发现要更多。

四、激感的方法

对如何进行激感训练,下面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1.两位教师同样指导学生写《我的同桌》一位教师从确定中心、选择材料、使用语言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指导;但到落笔时,学生仍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另一位教师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在写作前组织学生开展“同桌比美”活动,并要求把同桌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向他的家长汇报。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有实用性,有一种向同桌家长报喜的按捺不住的激情。这样,学生们都有一吐为快的感觉,产生“情动而辞发”的效果,写出的作文言之有物,情真辞切。

第8篇

福建省漳州市 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四年三班 庄鸿

正月十一是我12岁的生日。这是一个充满欢笑的日子,就在那一天,我告别了经过喜怒哀乐的11岁,迎来了崭新的12岁!

今天,我起了个早床,就到楼下去玩,我一见到好朋友张远,就邀请他今天晚上来参加我的生日宴会,他爽快地答应了。晚上回到家,我拿起电话,打给了钢琴小魔女,叫她来我家赴宴…...

人都到齐了,生日宴会开始了。大家帮我把蜡烛点上,我数了数一共12根。七彩的烛光快乐的闪烁着,就像闪闪的星星。大家亮开嗓门为我唱——《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我虔诚地对着烛光,双手合十非常郑重地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然后“呼——”地吹灭蜡烛!“切蛋糕啰!”我大声宣布。“我要那朵红色的奶油花!”钢琴小魔女迫不及待的说。“我要黄色的那朵!”张远也不示弱!嘿,我的朋友们怎么了?怎么个个都像没吃过蛋糕似的张牙舞爪。我赶忙宣布:“两只狗狗是我的!”妈妈帮我们分完蛋糕,我们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称赞蛋糕的美味。

接着爸爸提议说叫我这个小寿星表演吹笛子,我没辙,只好献丑了。我演奏了《友谊地久天长》《内蒙小调》……大家都对我的吹奏赞不绝口。之后,我们就打开VCD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我想:唱歌是钢琴小魔女的专长,我最多只能排个老二了。开始了,我就认认真真地唱了一首歌——《只要妈妈露笑脸》,哇,居然是91分的万利达巨星!可好景不长,在91分之后,我连连败给钢琴小魔女!不过我还是很佩服她那百灵鸟似的金嗓子,今后我一定会向她学习的。在这里,我还要感谢钢琴小魔女给我的生日带来了美妙的歌声。

夜渐渐深了,周围静悄悄的,我们的生日宴会也该结束了。今天真开心,我会永远记住今天那美好的12岁生日!

指导教师:冯惠金

真棒,平时多从小事发现作文题材,你就会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心!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 兴趣引导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是如今师生的共同的呼声,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日常的作文指导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去重现生活,畅谈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生活乐趣、点燃他们的写作激情。以下是我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点滴,望与大家商榷。

一、趣味游戏入手,点燃学生表达的激情

利用成语游戏或将仿写、改写、缩写、续写等训练制作成过关游戏课件或是将娱乐节目中的“幸运五十二”等改版成适合他们心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从而破除作文的神秘性,让他们放下“作文难”的思想包袱,轻松上阵,乐于表达。并且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体验、看法,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点燃他们表达的激情。如:有一次我上作文课,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有一天,在森林中……”几个字后,左手拿出事先准备的玩具虎做出伸懒腰状,然后模仿虎的声音说:“今天的天气真好!马上就是第二届动物运动会了,那年乌龟赢了兔子,今年我可不能输给猫啊,还是练练跑步吧……”这时我右手拿出玩具猫说:“嗨,虎老弟……”这时我对全班同学说:“他们下来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俩位同学上来表演、表演,他们都争着上来表演,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作文完成的非常出色

二、生活中找“米”下锅,拓宽学生表达空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何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找到写作的“米”呢?关键是让他们深入生活,去体验生活。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景或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或让他们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以此来丰富写作素材。我在教学生写《春》时带领他们到野外去感受春的景色,春的气息,春的人,并且让他们在田野做游戏、玩耍,他们兴致很高,好象从来没见过春是什么,回来以后他们想说的、想写的很多,再也不说没什么可写的。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泼泼的流个不歇。”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彩的一幅画,动人的一首歌。让他们深入生活,找到下锅的“米”,就能使他们有话说,易于动笔,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拓宽学生表达空间。

三、鼓励写“放胆文”,训练学生表达个性

旧的写作训练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束缚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真所想的和所要表达的被禁锢,甚至将他们刚刚萌芽的创新思想被扼杀。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有属于他们的认识、体验和感受,有属于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急于倾泄自己内心情感。那么,“言为心声”,学生的表达就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倾吐”。这时,让他们自由表达,不拘形式,不限内容,使其说真话、抒真情,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抒写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放胆文”。那么,学生动笔行文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是一种情感喷发的畅快和平衡。巴金说过:“打动人心的是真情而非词藻,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情,才能使学生的表达更有层次、有深度。”

四、改变评价方式,强化学生表达欲望

教师应由过去总是提出学生作文不足的“纠谬法”改为以鼓励和赞扬为主的“评优法”,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关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够站在他们的位置,用他们的眼光和思维去感知那浸着汗水和眼泪的雕塑毛品。同时,老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的舞台。如每次作文讲评让学生自己评出每篇习作的精美之处和自己心目中的“作文之星”;组织学生办班级板报和手抄报展评优秀作文;并且用报刊杂志上的相邻学校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走出班级向校刊、校园广播站及报社投稿;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多组织一些竞赛,多给他们训练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让他们体验更多成功的幸福,让他们找到“写”的乐趣,以此强化学生表达欲望,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要总是强制学生去写一些假、大、空的政治文章。而是想方设法、采取适合小学生心理的手段去引导,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写自己的个性;并在表达中得到生活的“趣”味和经验,顺势入流,将写作进行在快乐的航道。

第10篇

学生习作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他们实际生活的反应,也是他们与别人的真心交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不要在内容与形式上给学生过多的限制与束缚,要尽可能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一块能倾吐真情的净土,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丰富学生的生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世界,他们总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变化,这种变化是心灵的体验,是习作最好的真实材料。为了丰富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充分享受生活,体验生活。如组织学生布置教室,设计学习园地,筹划班队活动。参加艺术节、科技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和竞赛活动,搞课题研究等等。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让他们积极动腿、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当学生在一起创造充满激情的校园生活时及时捕捉灵感,那么写作的素材就会越积越丰富。学生习作的兴趣也会逐渐浓厚起来。

二、加强阅读积累

叶圣陶说:“果能善读,仍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刻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所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因此,教师应转变狭隘的语文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应将阅读的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课文相关的辅助资料,少儿科普读物,儿童寓言、童话、古诗名言,中外名著,优秀作文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的方式也在发展,如网上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增强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广阔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丰富积累,拓宽思路,以便“厚积而薄发”。

三、提倡自由作文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和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爱怎么飞就怎么飞。但是自由作文不等于放任自由,必要的指导仍不可少。每次习作给予一个大的范围,提些宽的要求,然后引导学生从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自由构思,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启发,进一步激励表达的欲望,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四、求真与想象并存

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习作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是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由于学生年龄、性格、经历、审美情趣等各不相同,所以面对同样的生活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同样是第一次当记者,有的同学感到当记者很辛苦,有的认为当记者很威风,有的认为当记者要落落大方,有的认为当记者要思维敏捷……习作指导时,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这些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并感悟这种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写真的基础上,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奇思妙想。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由此可见,想象在各项活动中作用之大。如果习作过程中学生神思飞动,文思泉涌,浮想联翩,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非同一般。丰富、奇特的想象能使文章别开生面,能将难状之物、难写之景、难抒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只有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阅读,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地写作。毫无顾忌地吐露真情,学生习作时才能得心应手。习作的兴趣才会日渐浓厚,写出的作品才会生机勃勃。

第11篇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1859年,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下了上述这段文字。当时正处在法国大革命前后,那段动荡岁月中的狄更斯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之后的150年中,这段文字仿佛谶语,印证了每一个处在时代变革风云中的人们,倾轧于改变与留守之间,那种荒凉而又不失希望的心境。

在文学的国度里,如今的时代显然太过浮华。原本居于“庙堂之高”的文学终于被“好事者”拉到了“江湖之远”。从文学的功用角度出发,这样的“回归”算是一件返璞归真的好事。文学即人学,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回归大众”都是文学发展所应该努力的方向。然而现如今,行走在文学道路上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最不应该被丢掉的心,却在新与旧的交替、鲜与腐的变革、名利与本真的争夺中,离我们渐行渐远。对于文学来说,这样的变革无疑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在这样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在文学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把握的,究竟还剩什么?在我看来,答案也许是――心与热爱。因为心之所向,所以心生热爱;因为心生热爱,所以心灵相通。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放胆”专刊终于要与对它期盼许久的作者、读者们见面了。从拆阅到评审到编校,这是一个漫长却又时刻充满喜悦与欣慰之情的过程。在这样一本不算厚重的杂志中,我读到了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这是一种由一颗颗对文字、对文学有着无比热爱、无比深情的心组成的希望。在这些文章中,无论是回忆中的感慨,还是描写中的抒情;无论是眷眷情深的父母爱,还是恋恋不舍的同窗情;无论是默念于心的少年往事,还是难以忘怀的心路历程,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关于“心与热爱”的力量,那是一种磅礴的、呼之欲出的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它贯穿在每一个喜怒哀乐的故事之中,流溢于每一段用情至深的文字之外。当褪去了一切形式的外衣后,暴露在人们视野之内的,是一颗跳动着的赤诚之心。或许这颗心还略显稚嫩与莽撞,但是它正在通过一支支书写着的笔努力成长起来,成长为一颗成熟的、充满热爱之情的心。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因热爱而相通,因相通而相聚在一起的心,会发出最耀眼的光芒,照亮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之路。

如今,放胆作文大赛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我真切地希望:在下一个十年,下下个十年,乃至未来无数个十年后,还会有更多热爱着的心通过“放胆”聚在一起。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时代,请一定不要忘记:只要拥有心与热爱的力量,便看到了希望的所在。

第12篇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直接手段。它的成败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无非是教师:命题―辅导―批阅―讲评;学生:审题(拟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这种程式化、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呆板而低效,甚至使学生作文水平下降,写作兴趣丧失。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改变作文教学的陈旧模式,让作文教学灵活、生动而又高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能否出一个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是作文训练能否成功的首要标志。因此,教师要树立“命题是一种作文教学的手段”的教学训练观念,作文命题应注重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苏联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儿童的情绪生活与儿童的探索性思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练习就能促进儿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者命题,题意所含,要学生心所能思”;“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作文命题,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每出一个题目,就是进行一次写作的艺术创造。教师命题时应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在愉快的情绪中形成各种写作能力。

作文题目分命题作文题目和给材料作文(情景作文)题目两种。命题作文的题目又有全命题和半命题两种。题目无论有多少类型,它都有出题的基本规律,无论哪一种命题,都有一定的命题艺术。如“我的妈妈”这个题目就太大,而“妈妈的黎明”这个题目就细,比较具体,学生愿意写,有话说,能写好。

首先,教师命题时应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捕捉学生情感的触动点,唤起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活动是在选择用笔纸来倾吐自己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复杂情绪,是在和知心朋友或亲人聊天、拉家常,或者是在说心中的悄悄话。如作文题目“我的爸爸”、“爸爸,我想对你说”,自然是“爸爸,我想对你说”更具触动性,更容易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究其原因,就是后者较之前者,更能让学生感觉到父亲与自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于是,他们就更能通过写作宣泄获得情绪上的释放。又如其他命题:“记一件难忘的事”和“我的委屈有谁知”,“感触生活”和“流泪之后”,“暑假记事”和“2007,我的夏天”,后一命题具有情感触动点如“委屈”“流泪”“我的夏天”等,更能撩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其文思喷涌,笔底生花。

其次,教师命题时应考虑学生求异求新的要求。中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求知欲极强,好的命题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使之以愉悦的情绪进入写作。第一,作文题目要引人注目,题目(或话题)蕴涵的内容要有新意,有趣味。作文的题目不能让学生猜到,这样才有新鲜感,有表达欲。如果年复一年地写节假日,写家庭成员,写老师,写同学,不仅约束学生思想感情的精神空间,而且学生不断地重复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自己也容易厌烦。第二,教师可以尽量少替学生拟题,把作文命题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是为了不教”,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写“放胆文”、“放手文”,让学生自由倾吐胸中的积蓄。这样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克服惧怕、厌烦写作的心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逐步形成学生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再次,教师命题时应激活学生的探究与想象意愿。长期的应试教育,窒息了学生爱幻想、想象的天性,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出些开放性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 关于开放性,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一个好的文题,应是一个‘指路牌’,循牌走去,考生会找到一块‘独特的精神天地’,那里宽宏自由,任自我个性之花,烂漫、自在地伸展,真切、坦荡、自然地开放。一个好的文题,还应是一段‘引芯’,能把学生‘冬眠状态’的‘文思’,‘唤醒’‘引燃’,学子摊开试卷,一面对考题,就文思炸涌,从而爆出摇曳多姿、七彩斑斓的‘精神虹云’,即:一道好的作文题,应特别有利于情思自由展现、精神真实伸展”。作文命题要做到有利于学生放开手脚,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与想象空间,要尽可能让每位学生有话可说。孙绍振教授也指出:题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关键词是否具有多义的弹性,是否具有召唤感情和理念的语义结构。他以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该题关键词“坎”字,隐含着多元内涵:一是意味着难度;二是意味着拒绝逃避,知难而进;三是意味着新的高度;四是这种“坎”,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有象征性,是生活和人生的考验。正因如此,该命题为自主立意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成为最受考生欢迎的高考作文命题之一。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念,在作文命题上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满足学生内在的言语表现需求,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有不能不写的欲望,“让作文成为一种快乐的历程”。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224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