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冬至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Winter solstice is the people's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custom of every place is different, have a plenty of making dumplings, have a plenty of winter solstice circle. Is winter solstice night tonight. 3. Cold, blows cold outside. My home is warm, is permeated with a festival festival atmosphere.
"Eat dumplings made a year older. Tonight to eat dumplings, this is the winter solstice traditions, and mother and an amnesty, approved cousin, cousin and I can rub dumplings together. We are in the hall cheered happily.
See mother calling a few teaspoons of glistening Shang Yuanfen first, and then added some warm water with Shang Yuanfen and hard, put the dumplings and became a ball. I feel it like a pinched with the hand, silly putty, and like cotton candy, soft and smooth and elastic. We according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mother and grandmother, she pull small dough, put the dough rolling into a strip, and then put the strip into inch sections, and then picked up a little on the palm, his hands gently knead, a small mariko tangyuan was born.
The water is boiling, we put a tiny white mariko into the pot, one by one dumplings like love sleep little baby quietly lying on the bottom of the pot. After a while, the water opened again and the dumplings with a yawn, mischievous like a little doll floating up slowly. Mother hurriedly turn down the fire, each tangyuan constantly rolled in the pan. And after a while, dumpling skin soft, ripe.
In winter, the weather became colder, and people's hearts are closer together. The warmth of the heart and heart, let the whole winter warmth from the winter solstice. So, I like the winter solstice. Every year the winter solstice, happy winter solstice are the same every year. In winter, we get a lot of,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harvested a waiting, waiting for the arrival of spring.
冬至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做冬至圆。今夜是冬至夜。叁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所以,我喜欢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乐。在冬至,我们收获得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先民们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温馨的冬至的作文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一“吃了这碗汤圆,你又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奶奶总是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而我,总是似懂非懂的端着热腾腾香喷喷的汤圆含糊地应着:“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汤圆,我就钻到爷爷的怀里,缠着他说说关于冬至的来历。爷爷总是用满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脑袋,再娓娓道来。“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意味着天会更冷,白天也变长了,当然了,春节也就更近了。今天我们不光要吃汤圆,还有一项重要的事——祭拜爷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感谢他们的养育和庇护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们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围着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个小时,磨成雪白的糯米浆,然后用布袋装着压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干,生米粿团就做好了。米粿团分成两块,一块做各种造型的米粿,另一块就是用来做汤圆。接下来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欢的环节了——搓汤圆!全家人搬来小凳,围座在竹簸箕边,一边聊天一边搓汤圆。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种奇形怪状引来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好不温馨!
到祭拜的时辰了,爷爷搂着我和弟弟来到大厅,奶奶早已在大厅供桌上摆好了包括汤圆和米粿的好几样祭品。我和爷爷一起跪在先祖的遗像前,隐隐约约听着爷爷絮絮叨叨说着家里的事:孩子们都很孝顺,雯馨今年六岁了,很懂事也很调皮,家里一切都好……
祭祖仪式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结束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缅怀我们的先祖。爷爷说,他的爸爸妈妈一辈子吃苦耐劳,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时候亲朋好友、村里的人都来送,都在说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们持家要勤劳、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和善,多念别人的好等等”,爷爷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先祖说的这些,我们做的不够好,接下来就看你们了,可一定要把我们的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呀!”说到这里,我仿佛看到爷爷一闪而过伤感又自豪的神情。
这一切只能留在记忆里了,因为三年前爷爷永远离开我们了。又是一年冬至时,我们依旧在一起搓汤圆。祭拜结束的时候,我们依然围坐在一起说说话,只是心情有点沉重,漫天飞舞的烧纸灰中,爷爷音容笑貌仍在我们脑海浮现,爷爷的话语依旧萦绕在我们每个人耳边。一代代先人留下的家训,就像我们的根和魂,每个家人都暗暗下决心要把我们的家风继承发扬下去。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要学会感恩,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每当我在学习上想偷懒、耍小聪明时,我的脑海里便回想起爷爷的话,继续坚持努力!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是由无数个我们这样的小家组成的,我想,如果每个家庭都把好家风家训发扬光大,那么我们中华大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二杜甫《小至》有言,“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说的便是冬至了。次日之后,白昼渐长、积雪覆盖的疆域渐远。山脚下结冰的湖面、板结的泥土、城市玻璃幕墙里腾起的雾气无一不在提醒人们:静谧的初冬时光已如约而至。
冬至节气源于周秦,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秦时代,以冬至为岁首,算作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意味着下一个循环即将开始,是大吉之日。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初人们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汉朝时期又称“冬节”,这天人们祭祀天神人鬼,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冬至和岁首并重,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前后的落雪是古城不可多得的美景。择放晴的冬日,随车行进在路间,远处巍峨的秦岭被阳光照亮,山脉下被积雪覆盖的麦田闪着晶莹的光。融化的雪水流进瓦砾间,坠落在古刹的钟鼎上,滴滴答答地敲打着前朝的轶事,顺着屋檐、窗棂看去,到处弥漫着长安的模样。又或是从信远楼开始漫步,深吸一口湿冷的空气,将秋日的愤懑与烦躁印在雪地间。那些长在竹园餐厅外的竹子同深秋的飞黄、初夏的嫩绿一道,静静掩盖于这大地间,保守着一个关于春日的秘密。走不多时,回头望去,大地间干干净净、白茫茫一片。当然,倒也不是全部的素白萧瑟,那些偶尔掠过的灰雀儿,低矮的冬青,衣着鲜艳的少男少女都平添了些许的活泼。
“冬至到,吃水饺。”小时候,冬至吃饺子是族里户面的大事,加上饺子本身复杂的制作工艺更道出了年幼时代对冬季最大的满足。和面,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阴阳两级的意蕴。面粉和面盆相互碰撞,并随着水、蛋清的流入慢慢变得粘稠,趋于胶着,显得弹性十足且兼具美感。选鲜嫩的韭菜和猪前腿肉作为馅料,加些许姜末和葱末,在案板上剁好、窜成团。诱人的馅儿配上薄皮,用力篡紧后丢入锅中。管不得热烫,蘸着酸辣的酱料,一口咬下去,流进嘴里的馅儿裹着一年头的酸甜苦辣。
“少小离家老大回”已经成为现代人无法回避的事情。奔波于异乡异地,咬一口饺子,家乡那蜿蜒的小径、鸡鸣犬吠的屋舍、甚至于攀爬在桑树上的天牛,此时都随着浓郁的汤汁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冬日的肃穆由此变得温情,而对来年春日的期盼也越来越浓了。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三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个节气最温馨?这当然数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了。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圆”。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发现餐桌上摆着一盘饺子。我顿时感到奇怪了,我们不应该是吃汤圆吗?怎么回事?妈妈说,现在北方的习俗与南方融会贯通了,我们也学北方人吃饺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当然要互相学习!吃了汤圆和饺子,冬至原来如此温馨!
这样平凡的一天,竟然这样不平凡。冬至——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让所有人收获了爱和亲情!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四在我的家乡,冬至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磨成米粉做圆子。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美满。母亲总说,圆子是最团圆吉祥的食物,能把牵挂和幸福都包裹进去。儿时的冬天总是异常的寒冷,常常清早起来被冻得哇哇哭。此时母亲都会怜爱地把我揽在怀,安慰我说:“冬至那天多吃圆子,就不觉得冷了。”冬至节,母亲早早起来搓圆子,她把米粉加入适量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再切成一只只圆坯,然后用手掌把它搓成一个个如核桃大小的圆子。煮圆子要等水开了后才能下锅,不然会化掉。汤圆浮上水面,袅袅的香气也升腾弥漫,让人垂涎三尺。搛一个汤圆急急地送进嘴里,轻轻咀嚼,软软的,甜甜的,滑滑的,温润绵长,食后唇齿留香、绕颊三日,我们个个吃得肚儿圆,母亲看我吃得特别香,欣慰地笑了。清香的汤圆寄寓的是对我们未来的希冀和愿景。后来走出家乡到外地求学,冬至这天总会想起母亲煮圆子的情形。热腾腾的氤氲雾气,犹如水袖般悠悠飘逸的精灵,母亲用浓浓爱意将寒冷的世界柔化得温暖馨香,使我懂得自己的根永远随着母亲的身影眷恋着故土。
冬至这一天,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来说,这是一年中白日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漫漫长夜,北风呼啸,寒气袭人,大人小孩都睡不着,一家人就围炉夜话。我的父亲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古文基础扎实,他娓娓道来的《西游记》等古典文学是文化荒漠岁月里的一股清泉,温润着我们干涸的心。但我记忆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黄香小时候,家境困窘,冬天铺的还是草席,为让劳作一天的父亲不再挨冻,黄香读完书便悄悄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叫父亲睡下。那时,我总是很遗憾父亲的床上有棉被垫着,让我连“温席”的机会都没有。
霜雪凝野、一年将终,作客他乡的游子,在这个漫长的冬夜,谁人不起故园情呢?唐代诗人杜甫的《至后》说:“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在古代,冬至那一天,在外的人必须赶回家过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可诗人想回家又脱不开身,于是吐露出离乡背井的酸楚。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又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孤身羁旅,恰逢冬至,诗人揣想家人牵挂他的心情,这般思念就流注于亲心与己心之间,显得格外温婉、深淳。唐代诗人殷尧藩《冬至酬刘使君》亦云:“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渐喜一阳从地复,却怜群沴逐冰消。”诗人出门在外,冬至夜思家而不能眠,故乡是那样的遥远而又亲近。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节气循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腊梅含笑时,春天的脚步近了。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五一年一度的冬至到了,冬至必不可少的就是做饺子了,而奶奶就是一高手,她拌的饺子馅可真的是天下一绝啊。她先把肉剁成肉馅,拿作料腌好;接着又把白菜、萝卜剁碎,挤水后放入肉馅中,再加入一些调味品,饺子馅就拌好了。
落日的余晖慢慢褪去了,夜色如一块黑幕笼罩大地。电视打开了,里面传出了欢歌笑语。奶奶把已经和好的面拿出来,在案板上揉匀,然后揉成细细的长条,切出了一个个的小剂子。这时,爸爸妈妈和我“上场”了。我把一个个的小剂子用手掌压成扁扁的圆片,太简单了,一会儿,我就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我该干什么呢?我四处看看,该做下一道工序了———擀饺子皮,我从爸爸的手里夺过擀面杖,开始“教训”一个个小圆片,受过我“教训”的饺子皮不是这儿“缺了一块肉”,就是那儿“鼓起了一个大包”,简直就是“四不像”。大家看着我的“杰作”都捧腹大笑,我“败下阵”来,灰溜溜地去尝试下一道工序———包饺子。我先把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小勺馅小心翼翼地放在饺子皮的正中央,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后,很细心地把边捏好,最后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两手的虎口一挤,一个饺子包好了。正当我兴高采烈之时,这个刚诞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听话,里面的馅儿漏了出来,我又赶忙拿了一个饺子皮“补洞”。这时,再看我包的饺子:又白又胖、油光满面,身上还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结果又引来全家人的笑声一片。 饺子做熟了,要去送饺子了!我们每人都拿了四盒饺子开车送往分配好的残疾人家里。爸爸带着我火速赶到一户残疾人家中,已经是中午时12点了,这户人家接到饺子后一直在说:“谢谢!谢谢!”在这个家里,我看到有一个半米高铁笼子里静静地坐着一位老人,大概有70多岁吧。他似乎想要说什么,但又合拢了嘴。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老爷爷头脑有问题,如果不放在笼子里,就会跑出去,而且还经常打人摔坏东西。我问这家的一位阿姨:“阿姨,晚上这个爷爷就在这里过夜的吗?他不冷吗?”阿姨想躲避我的目光,但我一直看着她,阿姨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是的,可是也没办法呀!”从这位爷爷家里走出来后,我心里一直很难受。
因为扫墓引发的意外山火,同家人一起与山火搏斗的场景,让我记忆犹新。那年的冬至,那一片熊熊燃烧的山火,现在想起,仍让我心有余悸。
冬至那天,我们一家人开车去老家给逝去的亲人扫墓。那天天气很好,天空湛蓝,白云飘飘,太阳在冬日里释放着它的光和热,四周的青草虽已枯萎,但空气中一丝丝的冷风吹来,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按照冬至习俗,我们来到位于一片油茶林旁边的亲人墓前,给逝去的亲人扫墓:烧冥纸,点蜡烛,放鞭炮。临近中午,上山扫墓的人差不多都走了,我们也只剩下太祖爷爷的墓没有祭扫。正当我们怀着思念和悲痛的心情烧冥纸的时候,突然发现离我们不远处的山的另一头冒起了白烟。我跳起来一看,原来是枯草着火了,烈火在冬日干燥的环境下,越烧越大。那火舌就像魔鬼一样飞快地向我们扑来,眼看就要烧到旁边的油茶树林了。大家心急如焚,如果不及时灭火,这些油茶树就要化为灰烬了。情势危急,这时爷爷反应过来说道:“快去灭火!”我们赶忙拿起铁锹朝火苗扑去,爷爷捡起一根松树枝扑打着火苗。可老天似乎和我们过意不去,这会儿又刮起了大风,风助火势,山火烧的范围越来越大,火苗有的都蹿到了一米多高。我们扑灭了这里,那里又蹿起了火苗。眼看这片茶树林就要被大火殃及,体弱的奶奶和妹妹也加入到灭火的队伍中,但仍无济于事。
这时在山对面的一位六十多岁的哑巴爷爷看见这儿起火了,赶忙拿了好几根长长的打湿了的大松树枝过来帮忙。他这松树枝可真管用,树枝一扫,一大片火就熄灭了。不一会儿,火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被扑灭了。
停下来歇息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原来我们都成了大花脸。汗水和烟灰涂满了我们的脸和衣物。妹妹的衣服还被烧了好几个大洞,我的鞋也被烧坏了,但是我们胜利了,我们保护了整片油茶林。
看着那被山火烧得光秃秃的荒草,我们心痛极了,但那被我们保护下来的油茶树,在寒风中摇曳,似乎在向我们点头微笑。那一刻,我们的心里暖洋洋的!
点评
本文描写冬至日扫墓引发了山火,然后被大家齐心协力扑灭的故事。条理清晰,叙议结合,作文开头关于晴朗天气和庄重扫墓仪式的描写为后面“大战山火”做了铺垫。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虚实结合 虚 实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说道:“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由此可见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的特点,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那么在诗词理论里,虚与实的主要内涵指什么呢?我们先细看两首《卜算子・咏梅》,以窥得一二。
卜算子?摇?摇?摇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摇?摇?摇?摇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两词的上片,“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和“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都是描写眼前所见景象,而两词的下片“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都是词人想象而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称前者为“实”,称后者为“虚”。
虚,即空虚,空无所有;实,即真实,实在。在古诗词里面,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其实,在古典诗词里,虚实的用法并不少见。例如,的《沁园春・雪》,实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虚写“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柳永的《雨霖铃》,实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虚写“其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姜夔的《扬州慢》,实写:“废池乔木”、“清角吹寒”,虚写““春风十里”、“竹西佳处”,通过今昔对比,引发昔盛今衰的感伤,控诉了金兵的掠夺战争所造成的沉重灾难,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苟且偷生的唾弃和谴责。
关于实的辩证关系,吴乔曾在《围炉诗话》中这样阐明:“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所以灵妙。”
对于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一直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一个出题点。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说“我思人”,而说“人思我”,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杜甫也有《月夜》一首: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者通过想象,从对方着想,刻画妻子独自看月形象,只写妻子独看“州之月”而“忆长安”,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忆州,已经包含其中,这种虚写使整首诗词摇曳生辉。
在语文版高中教材《唐宋诗词鉴赏》(选修)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愁别绪诗词汇编中,有北宋词人欧阳修的《踏莎行》,其中词的上阕是眼前实景:“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描写融怡明媚的仲春,令人顾盼生辉、流连忘返的春景触动了征人的离愁,而离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路程的遥远而变少,恰恰却越积越多,好比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迢迢不断、无止无休。下片词人笔锋一转,从虚处着笔:“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通过行人对闺中佳人的设想,想象对方此刻正在凭高望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
必修三入选的柳永的《八声甘州》中,也有相同手法的应用:“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表达内容上,“我思人”还只是单相思,写“人思我”是出于“我”的想象,比起直陈“我思人”更能说明“我”的思念之深;从艺术手法上,这样写显得文笔更曲折,更值得玩味。
先与之必将取之,在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诗词鉴赏,就曾出现过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设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这首唐诗主要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再来看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古诗词鉴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第三问: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诗人借助想象,从对面生情,站在友人角度,虚写了朋友与自己分手后,在夜泊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两岸猿猴的清幽的啼声,睡不安恬,甚至梦中也无法消除那份孤寂愁苦。这样的写法就进一步表现了离别时对朋友的留恋深情和惆怅感伤。
尽管在古诗鉴赏技巧讲解中涉及虚实结合,学生也了解此的技巧运用既会使诗中形象鲜明生动,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又能给读者留下自想象的空间,然而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大概我们还需要在授人以渔、施之以法上继续下功夫,让学生勤加操练,希冀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春节优秀作文500字左右有哪些?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新的一年我们播种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载我们新的梦想!过大年真好,春节真好!共同阅读春节优秀作文500字左右,请您阅读!
春节优秀作文500字左右1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趣事,大年三十的夜晚最有趣。因为那个时候是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
当我和小伙伴玩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咚,咚,咚……”新年的钟声敲响。爸爸赶紧把烟花都拿出来,我和小伙伴都围着那一大袋烟花,都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烟花。我拿出一个“喷泉花王”,点燃引火索,五颜六色的小火星跳出来,顿时,地面都变得五颜六色的,烟花越喷越高,这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会步步高升。我偷偷地点燃“冲天炮”,“嗖”,“冲天炮”在天空中轰的一声爆炸,这可吓到小伙伴,看到他们害怕的样子,我便哈哈大笑起来。我和小伙伴同时点“冲天炮”,又吓到正在聊天的大人们。
爸爸点燃“满天星”。一颗烟花像导弹一般飞上天空,“啪”,烟花分裂成一小颗一小颗的小火星,好像一个绚丽多彩的大圆盘。“嗖—嗖—嗖”,“啪—啪—啪”天空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大圆盘……
我点燃“ 太空飞碟”,它好像一个急躁的跳蚤,“嗖”,飞去前面的池塘。
春节趣事真多,也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既可以放烟花,又可以吃年糕,还可以穿新衣服。可惜,下一个春节还要在等上一年!
春节优秀作文500字左右2过年啦!过年啦!一进入腊月,瞬间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每年过年,我们一家三口都会回到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老家的春节总是热闹多多,让我心花怒放。
美味的幸运饺子
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与妈妈会很早就起床,为一家人包“幸运饺子”。大家一定很纳闷,幸运饺子到底长啥样呀?让我来为你们揭晓谜底吧。所谓的“幸运饺子”,就是在包饺子的时候,放入硬币、大枣与糖块,数量有限。不同的夹心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财源滚滚;吃到大枣意味着宏图大展;吃到糖块意味着小日子甜甜蜜蜜。我最期盼的是吃到硬币,因为只要我吃到硬币,就能到爷爷那儿兑换成百元大钞。因为这个,我大年初一的早上,都会吃上一大叠饺子。
热闹的民俗表演
正月里,村里的民俗秧歌队可闲不住。每天都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表演。大年初一的上午,是耍毛驴与划龙船。村里的男女老少齐聚街头,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游行的队伍中间,有的淘气的小男孩,还装模作样地去摸毛驴的屁股,这时候,扮毛驴的演员也会很配合地跳起来,假装生气地回头瞪一眼,大家伙顿时被他的红脸蛋逗得哈哈大笑。大年初二是大妈广场舞表演时间,活力四射的大妈们换上统一的大红色的表演服,风风火火地扭起来。很多观众们受到这种热情的感染,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舞动的行列……
迎来送往的亲朋好友
正月十五之前,奶奶家几乎天天都有亲朋好友上门,奶奶忙里忙外,迎来送往。作为家里的小主人,我也是非常好客的,因为叔叔阿姨们总是会给我数量不菲的压岁钱。随着我的腰包越来越鼓,我的小眼睛开心得眯成了一条缝。我也就成了家人眼中公认的“小财迷”。
我爱春节,更爱家乡的春节的味道!
春节优秀作文500字左右3一进入腊月,走在各个小区,我们便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家的阳台上挂满鳗鲞、腊肉和香肠,商家也挂起灯笼、贴好春联,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氛围。“新年到,龙灯锣鼓敲打敲”,“新年龙灯游万家”这是流传在奉化的两句俗语,新年盘龙灯,从明代至今,是奉化民间的一大传统习俗。
“新年见着龙,八十老翁耳不聋。年年见龙灯,九十婆婆还能穿针孔……”古老的民谣,说明在奉化舞龙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还包含着对龙的图腾和对新年的祈福。但现在,我们奉化的大街小巷上,却很少有盘龙灯的。
过年,从“腊八”拉开序幕,为过年做一些准备,很多人家要磨粉、做年糕,还要腌制和晾晒鱼干、腊肉等传统食品。奶奶也不例外,有时还拉着我帮她做活。爸爸妈妈放假,还会给我带一些“年货”。爸爸的朋友都送来各种海鲜,吃都吃不完,怕坏掉,只好也送出去,基本是这家送来的给那家,那家送来给这家。
从“年三十”开始,忙碌的“年事”告一段落,人们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喜悦的氛围一直可以延续到元宵节。“正月初一”是春节。人们欢欢喜喜地早起,穿新衣、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
奶奶告诉我:开门炮一般放3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老话的“备炮”便出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越吉利。早餐时,全家人都要吃汤团,寓意“团团圆圆”。而且客厅的桌上总是摆满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水果等等食品,让我一饱口福。
“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走亲访友,我们都开开心心地收红包,而爸爸妈妈却送礼、发红包。最开心的是,可以去乡下走走。大约到初六、初七、初八,爸爸妈妈就要上班。而我们学生则是过完“正月十五”才报名上学,春节也就此画上一个句号。
春节优秀作文500字左右4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然后就是每家每户准备年货,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到过年的前几天,妈妈就会带我到超市买各式各样的好吃的,晶莹剔透的果冻、酸甜可口的蜜饯、香酥可口的米果……这些都是我的最爱。当然,过年少不了饺子,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往年我们要去姥姥家吃饺子,那香味就更不用说啦!还要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一天,我和哥哥姐姐们要一直玩到第二天,可开心了。大人们会讲关于年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过春节要贴春联,记得在上一年春节,我曾经做了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我负责在所有的春联后面涂上糨糊,爸爸就负责把春联贴在门口,而妈妈就在厨房把今晚的团圆饭煮好,而我就帮妈妈把食物洗干净和切好,再让妈妈下锅,到晚上,我们全家就高高兴兴的把团圆饭吃了,吃完饭,爸爸妈妈就带我到大草地里放烟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真是开心极了。还有,在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我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有时,亲戚朋友也会到我们家拜年,参观一下我们的屋子睁不整洁,漂不漂亮。我们会包红包,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有时亲戚朋友也会送红包给我。
这就是我最印象深刻的臆见事和我们这里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优秀作文500字左右5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喜庆而又充满热闹的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那一天正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所以春节有着辞旧迎新的意思。
在春节这一天,大家一定要开开心心的,表示愉快的度过一年。过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家必须一个一个完成。先是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要大扫除,买上鸡鸭鱼肉、年货,贴春联、剪窗花......忙得不可开交。
在除夕这一天,不论家人工作有多忙碌,都必须赶回家和亲人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里必须要有鱼,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大家一起团团围坐在大圆桌旁,预示着“团团圆圆”。大家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真是好不温馨、好不热闹呀!除夕还要给压岁钱。压岁钱又称压年钱,一般是长辈给小孩子的红包。中华民国又曾流行红纸包100铜元,代表“长命百岁”。除了吃年夜饭和给压岁钱,除夕还要“守岁”。一家人说说笑笑,一直还要到十二点。
爆竹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玩意儿。爆竹代表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孩子们放着爆竹,仰望着空中灿烂的火花,应该是有“红红火火”的意思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没错,在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但是它牢牢记在我们的心中。
春节在正月十五结束了。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我们的春节。
春节优秀作文500字左右6岁月的脚步匆匆,来不及向去年挥挥手,新年就到面前。新年总会给人太多的憧憬,太多的畅想。
我不愿朔风掩去往昔,也不愿冬雪覆盖一切。过去的有多少记忆,多少故事,那怕是伤痛,是挫折,都值得回味、反思。但也不愿沉湎过去,受陈旧的桎梏,那怕是成功,是荣耀。因为过去的毕竟是过去,是人生时段中的一个句点。新年才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走出沉闷孤寂的围城,漫步在大自然清新的空间,沐浴着新年的阳光和清风。看那冬至后的山野开始泛青,解冻的小河欢畅地向前流去,田头上冒出点点新绿,是在报告新年的喜讯。你会由衷地感到新年的一切多么让人欣喜,人生多么美丽。
当我今天站在新年的门槛,一种庄严、神圣之感由心而生。新的一年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是值得终生记忆的一年。这一年将有多少历史盛事让你振奋和自豪,每个人的人生在这一年都会翻开崭新的一章,都会加倍努力,奋发进取。人生中许多缺撼都会在这一年弥补,事业的失败都会在这一年成功,家庭在这一年更加安康幸福,爱情生活在这一年更加多姿灿烂。总之,一切,一切,新年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条金光大道,让你豪迈地走向人生的辉煌。
甲方代表:“我方的观点是“开卷有益”。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开卷有益。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我方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而且可以说读书之用大于天,不读书绝对不行。那么读书的作用究竟有些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1.读书可以安身立命,治国平天下。
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让我们做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里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哲人说“书籍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从大的方面讲,读书可以治国平天下。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人民总理发宏志“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无数名家大师皆是“读书破万卷”。
由此可见,读书小可修身养性,大可治国平天下。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无不以读书为快乐,无不以读书为滋养。可以说自古无不读书而人品高尚且成大事者。这么多的人都体会到读书之用,惟独对方辩友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看来还是书读少了,体会不到读书的精妙所在。
2。读书可以获取天下信息,掌握世界动态。
书,不可不读。当今时代的书越来越普及化、多元化。传统的书籍是书、网络信息汇集成网络之书、各种媒体报刊可谓上好之书,如此众多之书收集天下信息。若想做到“书生不出门,能知道天下事”,不读书还是不行的,毕竟我们没有这么多钱财去“行万里路”。要想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想掌握世界动态,不读书就是妄谈。
3。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
4。读书可以维持精神生命。
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自我精神的塑造。读书则是塑造人类的精神的最好手段,如果不读书,人的精神生命就会枯萎、衰竭。读书,就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新的动力,用新鲜的血液滋养自己的精神生命。
5。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
对方辩友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其才华让凤凰佩服不已。这种才华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回答很简单:读书!正是因为对方辩友读书了,而且读了好书,这才培养了如此卓越的才华来参加辩论。因此,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让我们的辩论更有水平,更有素质!这难道不正好说明了我方观点——“读书有用”?
乙方代表:我方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尽管“开卷有益”是个成语,但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
开卷是否有益,主要还是看谁看书,看什么书和年龄这些因素。
如果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看书,不管看什么书,他吸收的总是不好的语言和思想。相反,是一个素质极好的人看书,他就会有选择性地看书,而且还会去粗取精,把好句好段和好的思想吸收了,不好的语言和思想就会被他排斥。要是两个心理完全不同的人同样都是看一本警匪书,心术不正的人看了,就会学着做案的手法,而素质极好的人看了,就会学着破案的思:我们说[开卷未必有益“,并不是说不要读书,而是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你方只说[开卷有益”,可知书有好书,也有坏书,甚至有[毒书“,怎么能够不加选择地打开就看呢?况且,那些<乌龙院><爆笑西游><冬至之雪>之类的所谓漫画书,看上去特别对我们小学生的胃口,你想,眼睛盯着一动不动,内容不健康,视力又下降,怎么行?更不必说那些关于情杀,算命和恶意调侃历史人物的有不良倾向的书,对我们这些孩子影响极坏,实在是不开卷为妙
如果读坏书的话,那么也有益吗?我们之所以读好书,是想从好书里面学习一点东西,而读坏书,我们又可以学到些什么?是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现在有许多商贩,他们卖的书名字写得好象青少年可以看一样,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是些对我们的成长非常不利的东西,难道我们应该看这样的书吗?现在的我们并没有自控能力,控制不了自己,比如上网吧着迷的人,他们整日整夜的泡在网吧里,不仅对身体有害,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再说读书着迷的人,跟上网吧着迷的人是一样的,本来我们是想从网上和书上学习一点有用的东西,来开拓我们的视野,广泛地吸收一些知识,但是一些人却读坏书着迷,不但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还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有什么益处,一些高中生就是这样的,整天沉迷于一些无用的书籍,结果耽误了学习,成绩一路下降,最后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浪费了自己的一生,
秋天
最难以忍受的,就是故作文雅的人了,尤其是男人,最最可怕的是,那人还以为你爱上了他。
踩着脚下厚厚的树叶,我与他肩并肩地走在公园。他振振有辞的大谈电影与哲学,我听不懂却不好打断,于是只有把头低下,让所有精神贯注于脚面。我怎能抬头看四处的风景啊,这样他就会托物言志,说出更肉麻的表白。我仔细看脚下那双深蓝色的短靴,上面有隐隐的银色条纹,这是我这个秋天收获的最可心的物件。
鞋子是在林小军店里买的,那真是个小店,我试鞋的时候只有坐在镜子前面鼓鼓的红色布包上,一斜眼就可以看到镜子里面的他嬉皮笑脸。林小军吸了口香烟,好象忍无可忍地指着我的脚说:“拜托,为什么你总是要暗示别人,你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只不过穿了双天蓝色横条纹的袜子,配合那双白底银色竖条纹的靴子很有STYLE,他就苛刻地说在脚踝处横竖的搭配很是滑稽。
“那你算什么?”我撩开他的裤子看到他那双被称为苏格兰经典花纹的菱形袜子,还有他上衣的淡蓝色格子的棉布衬衣。
“我是网络人才嘛!”林小军拍拍我的肩膀。镜子里出现两张笑脸,甚是开心。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咯咯的笑了起来。
身旁的那个男人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知道该继续说些什么。
这个秋天我18岁,开始有学校里的男孩子追求我。
冬天
我和林小军认识有十多年了。
我们的父母在一个单位,其实在偌大的工厂里面,在医务室工作的我妈原本和在工会工作的他妈并不认识。只不过后来调整宿舍的时候,他们家搬进了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那一年我五岁,怀里抱着三四只蓝色的玩具熊吃力地走在去新家的路上。我一回头,看到原来属于我们家的阳台上站着一个圆头圆脑的小男孩很高兴的向我挥手。现在想来他的眼睛很大,好像冬天堆出的雪人的眼睛,黑乎乎明亮亮的,透露着生动与欢喜。
后来有一天林小军跑到幼儿园大班的门口,把脸贴在玻璃上试图从22个小朋友里找出正躺在里屋床上发烧的我。冬天的济南很冷,他穿着深蓝色的毛线外套戴着白色的帽子。傻乎乎地问老师:“是不是有个叫丫头的没来?”
老师把他领到我的床前,他像跟我很熟悉了一样摸摸我的额头,从口袋里掏出很多张从墙上揭下来的贴纸塞进我的手里。用无比诚实的表情提出疑问:“你真觉得花仙子比变形金刚厉害吗?”
林小军住的房子曾是我的卧室,我在床头的那面墙上贴了很多花仙子的贴纸,后来都被他换成了变形金刚,再后来是足球小子、灌篮高手,最后是一张耐克的广告海报。再最后他搬走了,那幢宿舍楼被拆掉盖成了高层建筑。
两年后,我们两家又重新搬了进去,成了邻居。
时光
其实除了邻居,我们还是同学,除了同学,他还说自己是我哥,他喜欢丫头丫头地叫着。他比我大四岁,比我高两年级。小时候我很努力地读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想跳到和林小军同班,我总以为那样,他就会不好意思说是我哥哥了。我上初二的时候他爸爸调到青岛的厂子去当了书记,而在工会工作的热心阿姨也跟了去。于是林小军经常跑到我家蹭吃蹭喝,我妈很喜欢他,我爸爸也是。
15岁的林小军嘴巴很甜,他管我妈叫干妈,一边吃着妈妈炖的蹄骨旁汤一边夸奖着妈妈给我织的毛衣是多么好看。而在做完作业的黄昏,他会很主动地拿着象棋敲开我爸书房的门,在里面一呆就是三四个小时。
我常以送水的名义进去看他们下棋,林小军眨着他那双明亮的眼睛转过身来的时候,我的眼前常常出现他五岁时在阳台上向我招手的情景。一切自然而随意,我们两家的门常常是大开着的。他有一只叫麦穗的狗,最喜欢叼着拖鞋在两家之间跑来跑去。
偶尔大人不在,我们会一起坐在他家的地板上听流行歌曲,面前堆满了零食与漫画。音量调得很大,收音机里小虎队煽情地唱着“南风又轻轻的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
林小军突然问我,“丫头,我要去青岛了。”
我点点头,于是我们一起大声歌唱“亲爱的朋友请握一握手,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
青春
五年里,我和林小军通了无数的信。
即使是网络纵横的年代,我们依然用蓝色的墨水与红色的方格信纸写信。每个星期收到他的信已经变成我的习惯,而林小军的电话总是不规律的在立秋或者冬至或者惊蛰的时候打来。他说“丫头,你变成什么样子了?”
青岛与济南的路程并不遥远,但我们一直没有机会见面。有时候放学回来看到对面紧锁的大门,我会像突然不能呼吸一样胸口憋闷。我总旁敲侧击的想从爸爸口中获得一点关于他家的信息,可多年来我一无所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爸爸他的妈妈以及林小军,在我认为自己像花那般绽放的青春岁月,只有一张张的信纸记录当时的心情。
林小军说“丫头你有照片吗?”
于是我找啊找啊,从离别后的照片一直找到16岁的,在一床花花绿绿的光影绚灿里,我竟然无法挑出一张送给林小军。
我感到深深的恐慌。那个五岁时站在我家阳台向我挥手的小男孩,让我第一次觉得模糊且感伤。
16岁的春天,我从学校回来,妈妈告诉我麦穗过马路的时候被汽车压倒,估计是救不过来了。我跑到妈妈的医务所,看到麦穗可怜地躺在雪白的床单上,不停抽搐着双腿。它的肚子上裹着厚厚的纱布。我轻轻地抱着它,直到它在我怀里一点点变凉。妈妈要把它埋在后院的草地里,我说:“这是林小军的狗,怎么办怎么办?”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们尽力了的。”
那一年,我和林小军失掉了联系。爸爸说他们一家又去了外地别的工厂,我曾假设是不是因为我没照顾好麦穗而让他生气。我一边想象着一边等待。
遇见
我从没给林小军看过我现在的样子。我想,终有一天他会回来,如果他回来,能不能第一眼就认出现在的我。他说过的,眼睛是内心最真切的表白。
我认真的过好每一天,挑各种蓝色的衣物装扮自己,棉的麻的,我把头发留长,定期护理,修饰自然。一切,只因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林小军快要回来。妈妈说:“丫丫你有哪些朋友?带到家里来玩玩。”
我知道爸妈会以为我在恋爱,其实没有。我摇摇头,却一点也不觉得寂寞。
我穿着林小军喜欢的蓝色,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我一直欢喜地期待,在心底预谋已久的那场遇见。
2004年秋天,是我18岁生日。
我收到一张没有落款的明信片。邮戳是青岛的某条街道。
我欢天喜地地回到家里,客厅里坐满了人,而对面那扇关闭了多年的大门终于打开。
“丫头都长成大姑娘啦!”林小军的妈妈还是当年神采奕奕的热心阿姨,她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着,满眼的喜欢。
“丫头越长越漂亮了。”林叔叔在一边附和着,他的头发已经全白。
爸爸说:“时间过的真快,小军呢?”
我找寻着林小军的身影,我问妈妈,“他们都回来了吗?”
妈妈一边刺鱼,一边点头,“是啊,小军的女朋友也来了,他们下楼去买东西。真是个挺不错的女孩。”
我看到血一下子从鱼的肚子里冒出来,我只有闭上眼睛,紧紧地闭上。
门铃响了,林小军出现在我的面前,他的眼睛还是如童年般闪亮,我知道的,眼睛是内心最真切的表白。
“丫头,我回来了。”他拍拍我的肩膀,“这是你嫂子。”
我看到了他身边的那个女孩。有着善良明媚的笑脸。
如果,如果他只是自己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想我会紧紧地抱住他,紧紧地抱住。
晚饭后我们一起去楼下的花园。我们,我和林小军。
他说丫头你真漂亮啊,丫头你长高了,丫头你还是喜欢皱眉头,丫头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我保持沉默,我们慢慢地走着,走走停停很不方便,后来干脆坐了下来。
他开始有点无所适从,秋夜凉了,林小军开始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我说:“林小军,你有没有想念我?”
他顿了顿,“当然。”
我牵过他的手,慢慢把头靠在他的肩膀。林小军也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好像要把十多年的时光紧紧握住。一切如果就这样停止那该多好。
可是,我终究要把他扶起来,他很快恢复了乐观的神态,又开始嬉皮笑脸地讲他的故事。他说:“丫头,我要在济南安家了,以后受了委屈就来找我,你还有我这个哥哥可以依赖。”
后来
林小军在我们学校附近租了店面,和他的女朋友开起店来。
他自己还有个小小的电脑公司,所以他总是自诩为网络人才。我们还是保持着两家互开着大门随时串门的习惯,我和他的女朋友成了朋友,但我知道,也许我们之间永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
林小军的妈妈说如果不是因为五年前出了车祸林小军撞断了右腿,她真的会让从小和我妈说的让我们订的娃娃亲成真。而那个女孩是照顾他的护士,虽然没有学历和良好的家庭背景,但起码人很善良,又不会嫌弃他。
爸爸和妈妈只是叹息,原来他们早就知道。只是,如果我也早早的知道,我怎么还会用等待错过这个我一直挂念着的青梅竹马的林小军?
林小军开玩笑的摸着我的头发:“丫头,这有什么?我从小就喜欢变形金刚,现在好了,我也可以拆卸下身体的某个部分。这在小孩子眼里有多么神奇?”
我多想告诉他其实即使在遥远的五岁,他已经用眼神征服了一个小女孩的心,这个眼神,超过了包括王子在内所有卡通人物的全部魅力。
有的时候林小军会拍着我的肩膀对她说:“丫头可是和我两小无猜呢!”
我也会很配合的反过手来拍他的肩膀:“嗨,青梅竹马的林小军,那又怎么样?”
一
生态环境是整个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历史时期农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生态环境诸因子中,气候条件及其变化是原发性要素,它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着植被、土壤和循环状态,奠定着特定时期生态环境的基点。
根据历史气候学的研究,两汉时代正处于大理冰期结束以后的第三个温暖期。这一时期起于公元前800年左右,止于公元200年左右,高于现代的年平均气温1℃-2℃。这种气候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找到佐证。
从植物分布变迁方面看,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气温上升,南方亚热带与暖温带植物纷纷北上。以竹为例,目前大面积的竹林基本上不超出长江流域,而在当时,竹子的生长区域却超过了北纬46度,黄河流域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大面积竹丛。比如,春秋时的淇水一带,竹木巨大成荫,连延不绝。《诗经·卫风·淇奥》咏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到汉代时期,这一带仍然竹木繁茂。西汉元封二年,黄河决口,武帝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即以“下淇园之竹为楗”;[1](《河渠书》)西北地区也是广有竹林,《山海经·西次二经》即记六盘山一带:“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史记·河渠书》亦记:“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当时的关中地区,同样是竹林众多,在《诗经·小雅·斯干》中就曾言:“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司马迁所言“渭川千亩竹”[1](《货殖列传》)、班固所言“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2](《地理志》)更是脍炙人口。春秋战国与两汉时代竹简的盛行,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竹木分布的普遍。
除了竹林之外,其他一些暖温带、亚热带植物的北移也十分引人注目。如《诗经》中屡屡在北方出现关于“梅”的诗篇。《召南》之“摽有梅”,地域当在当时的雍梁之地;《秦风》之“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其地域应在秦岭山脉。另外,《陈风》有“墓门有梅,有鸮萃止”,《曹风》有“鸤鸠在桑,其子在梅”,该两国地域均在兖、豫之地,即今河南山东一带。而梅树的下限温度为-14°,因此当时平原中部冬季最低温度比现在要高。[3](P15)
值得注意的是,梅为长江流域的原产,何以在春秋时代大面积地出现于北方?对此,历代经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对《诗经》中的“梅”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如明末大儒王夫之在其《诗经稗疏》中,曾经引经据典,对“有条有梅”解释道:“条有两种:一则《毛传》所云槄也。《尔雅》:槄,山榎。榎,今谓之楸,似梓,至秋垂条如线,故谓之条。一则《尔雅》所云‘柚’、‘条’,郭璞注谓似橙实酢,生江南者。梅亦有二:一则今之所谓梅,冬开白花,结实酸者;一则《传》所谓柟,今西川所出大木,大数围者,乃似橙之条,出湖、湘、闽、粤,而梅花唯江南多有。”
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低温期,所以他认为“似橙之条”与梅均出自江南岭表,这应当是正确的,但他又以此为据,去诠释千余年前处于温暖期的《诗经》中的记载,这就有些失之偏颇了。他是这样诠释“有条有梅”的:“此《诗》云‘终南何有’,又云‘有纪有堂’,皆遥望之词,非陟终南,而历历指数之也。则条、梅皆非树名,梅当与枚通,小树之枝曰条;其茎曰梅。盖秦山无树,但有灌莽郁葱而已。望终南者,遥瞩其山阜之参差,远颌其荆榛之苍翠,以兴望君而韵慕之词。故曰:其君也哉,亦遥望而赞美之也。”这一推论显系公羊手法。其实,《诗经》本身已经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梅,就是江南之梅,开花结实,可以食用,而且时人以梅之开花结实作为男女求婚的时节,亦可见梅树的种植普遍。如《召南·摽有梅》所云:“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由“其实七兮”到“其实三兮”到“顷筐塈之”形象地道出了梅实熟落的过程。为何可以把梅诠释为“小树之茎”?“有条有梅”之条亦然,王夫之已引古人注,谓条或柚或楸。但因不产于北方,又推论条即小树之枝条,亦属大谬。“有条有梅”相对而言,梅为杨梅,条则为柚。许慎《说文》亦明确指出:“柚,条也,似橙而酢。”
实际上,直到汉代,桔与杨梅依然可以在关中种植,而且,除此两者外,还有柑橘、橙、枇杷、荔枝、龙眼(桂圆)、香蕉(甘蕉)、槟榔、橄榄、留求子、蜜香树等多种南方作物在关中落户。《三辅黄图》卷三《扶荔宫》曰:“扶荔宫,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蜜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橘皆百余本。”《西京杂记》卷一说:上林苑有“梨十(种)……枣七(种)……梅七(种)……枇杷十株,橙十株……桂蜀漆树十株”。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曾对此也有详细描述:“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荅遝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从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线看,在这一历史时期,其南线出现北移现象。据有关专家研究,当今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的南界大体上东起连云港附近,经商丘北跨黄河,沿黄河北侧高地西伸,这条线以北的河流每年都有隐定的封冻现象。但在春秋西汉时期,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线北移大概至今山东曲阜一带甚至再向北一些。[3](P15)据《左传》、《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记载,在关中地区及曲阜、洛阳地区,于鲁桓公十四年(前698)、成公元年(前590)、襄公二十八年(前545)、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07)昭帝始元二年(前125)都有“无冰”记载;《后汉书·五行志二》也云:“庶征之恒燠,《汉书》以冬温应之。中兴以来,亦有冬温,而不记录云。”李贤注引《管子》曰:“冬不冰也。”而河流封冻要比河边出现冰情所要求的冬季温度还要低。这种气候状况与梅树所指示的情况基本吻合。
另外,这一时期,渤海湾地区还出现大范围的海侵现象,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与当时气候之温暖不无关系。《汉书·沟洫志》记载:“王莽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大司空掾王横言:‘……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谭其骧等专家认为,王横所言,乃是发生在西汉中期的一次大海侵。其“九河之地”相当于今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宁河、宝坻、武清、静海、黄骅六县市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区,即这次海侵的范围大体在海河平原上海拔四米的等高线附近,方圆数百里。直到东汉中叶以后,海侵地区的海水才渐渐后退;东汉末年,海陆形势基本恢复到海侵以前的局面。但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仍然人烟稀少。因而这一地区出现了西汉中叶以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在年代上的中断现象;而且在这一区域的七里海北岸大海北村的汉代文化层内发现大量的孔虫壳体,其组合可能代表一个稳定的沼泽湖环境。[4]这些都表明,温暖、多雨是当时气候的一个重要特色,王横所言“天尝连雨,东北风”,当不是孤立现象。
由上所述,我们不仅对汉代的气候条件有了初步的把握,而且还可以注意到这种气候条件已经对这一时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发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它对于其他生态因子诸如植被、土壤、水资源以及农作物布局、产量等乃至生产方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转贴于 二
两汉时气候条件的相对温暖,带来了降水的充沛,水资源的丰富,而且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植被与土壤结构也都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的温暖可以直接提高一个地区的降水水平,所以,在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时代,有关大雨、霖雨、雨的记载不绝于史。如《汉书·五行志》记载:“文帝后三年秋,大雨,尽夜不绝三十五日。”“昭帝元年七月,大水雨,自七月至十月。”“元帝永光五年夏及秋,大水。颍川、汝南、淮阳、庐江雨,坏乡聚民舍。”“成帝建始三年夏,大雨,三辅霖雨三十余日,郡国十九雨……秋大雨三十余日;四年九月,大雨十余日。”《后汉书·五行志一》也记载:“和帝永元十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皆雨伤稼。安帝元初四年秋,郡国十雨伤稼。永宁元年,郡国三十三雨伤稼。建光元年,郡国二十九雨伤稼……”各帝纪中尤其武帝以后诸帝纪对大雨的记载也是不绝如缕。丰富的降水,一方面会造成“山谷水出”,河流溢满,致使水灾;但另一方面也使水利资源相对充沛。我们还是以关中为例。班固《西都赋》言此地“决渠降雨,荷臿成云,五谷垂颖,桑麻铺棻”。杜笃在《论都赋》中也写道:“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太平御览》卷八二一所引王朗《上求正贷表》言:“昔在两京,有鄠杜膏腴之饶,池阳谷中之利,泾渭三川之水,郑国白渠之溉。每年成熟,雨灌并亩,至今号为陆海。”俨然一派水乡景象。当然,这并不是文学家们的夸张与铺衬,关中地区的实际情况亦然。两汉时代,关中地区可以说是河网密布,水源众多,长安附近,八水环绕,有泾、渭、灞、浐、丰、镐、涝、潏。以泾水为水源修建的郑国渠、白渠,有灌溉能力为4.45万顷。如《通典》卷一七四云:“秦开郑渠,溉田四万顷,汉开白渠,复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关中沃衍,实在于斯。”而目前泾水最大月份的水量,却只能灌溉50万亩。
其他地区亦多如此。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代,黄河下游地区与黄河相连的河流就有南岸的济水、浪汤渠、汳水、汴水、涣水、沙水、洧水、获水、睢水、涡水、鲁渠水、濮渠水、漯水、笃水河等;还有北岸的汊道、屯氏河、屯氏别河、张甲河、鸣犊河等;下游地区鸿沟以来,泗济以西,江淮以北,大河以南,共有较大的湖泊140多个。黄河水系以外,北方还有其他水流系统,如山东南部地区即有沭水、汶水、泗水、沂水、桐水、南梁水、潡水、承水、祖水等。近几十年来,考古发现又向人们揭示了这一地区数十条不见文字记载的古河流,为土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汉代的湖泊陂泽更是星罗棋布,不计其数。据统计,《水经注》记载的大小湖泊仅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就有190个之多。正因为这一时期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所以,灌溉工程格外发达。《史记·河渠书》对武帝时的情况有一概括的记载:“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
气候的温暖与湿润,也为两汉时期森林植被以及土壤状况能处于一种良性的自然循环状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看一下同期的山东与关中。据有关专家分析,春秋战国时代,山东地区木本植物孢粉比重增至30%-58.5%,森林植被是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森林,主要树种有栎属、栗属、榆属、桦属、鹅耳杨属、桑属、枫香属、胡桃属、枫杨属等多种乔灌木混交。当时山东的森林面积约有7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46%。如《禹贡》所言:兖州“厥草惟繇,厥木为条”,徐州“草木渐包”。《孟子·滕文公上》也说,这一地区“草木畅茂,禽兽繁殖”。经春秋以来的开发,到两汉时代,虽然自然森林面积逐渐减少,但经济林木与经济植被即人工再生林及次生植被却形成规模,像“齐鲁千亩桑麻”,“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荻”,[1](《货殖列传》)以及“曹、卫、梁、宋,采棺转尸……邹、鲁、周、韩藜藿蔬食”,[5](《通有》)等等,都很有特色。正因为如此,才会对这一地区有“膏壤千里”之誉。对此,史念海先生曾分析道:“兖州的坟土为什么为黑色,这是由于兖州森林草地最多,草木旺盛,土壤中腐植质也相应的增多,所以在《禹贡》中,兖州之土为上中。”[6](《河山集三·战国至唐初太行山东经济地区的发展》)这是两汉时代山东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
居于兖州之上的是雍州之土,为上上,其原因也在于森林草木植被的完好,司马迁即言“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司马贞索隐:“穀,木名,皮可为纸;纑,山中苎,可以为布,今山间野苎。”司马迁又言:“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所以,“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1](《货殖列传》)东汉班固的记载更是清楚,他说:关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2](《地理志》)又言长安之地“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竹林果园,芳草甘水,郊野之富,号为近蜀”。[7](《西都赋》)东汉杜笃的《论都赋》亦言:“滨据南山,带以泾渭,号曰陆海,蠢生万类。楩楠檀柘,蔬果成实。”据史念海先生考证,秦汉时吕梁山、秦岭、崤山、首阳山、邙山、中条山、太岳山、析城山、黄龙山、嵩山、太行山、王屋山等山区,都覆盖着大片森林。[6](《河山集二·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
三
气候的温暖与温润改变了以往的作物布局,扩展了各种作物的种植空间。在植物方面,前已详述,此不赘述。就农作物来讲,以水稻为例,水稻为喜温喜水作物,产量较高,由于气候的温暖,水利的兴盛,两汉时代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大扩展。
水稻原产于南方,早在仰韶文化时代即陆续北传,春秋温暖期到来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诗经·鲁颂·宓宫》云:“有稻有秬。”《唐风·鸨羽》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小雅·白华》亦云:“滮池北流,浸彼稻田。”《七月》云:“十月获稻。”战国时代,中原地区稻作生产已占有一定的地位。《战国策·东周策》记道:“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纵横家之言,固然不可全信,但由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东周一带应当是拥有相当数量的稻田,所以,当西周不下水时,才会“患之”。我们还可以看出,或有相应的水利,东周境内可以普遍种稻,正因为此,苏秦才会建议西周下水,待东周种稻后,再以水源控扼其命运,“令一抑西周”。
两汉时代,北方的水稻种植依然在发展中。从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看,北京黄土岗,河南洛阳西郊、辉县城北、洛阳烧沟以及江苏徐州奎山等地,都先后有稻谷出土,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稻作区。如关中一带,内史所掌握的公田中,即以稻作为主,据《汉书·沟洫志》记载,“倪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高仰之田”。武帝曰:“左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众……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其议减。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徭行水,勿使失时。”民间种植也很广泛。汉武帝微服外出狩猎,“驰鹜禾稼稻粳之地,民皆号呼骂詈”;[2](《东方朔传》)直到东汉时代,关中仍然“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厥土之膏,亩价一金”。[8](《杜笃传》)“粳黍稼穑之所入,不可胜算”。[9](《京兆樊惠渠颂》)河北一带亦然,早在魏襄王时代,史起为邺令,即引漳水溉邺,广植水稻,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梁。”汉哀帝时,待诏贾让主张治河北水患,“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秔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2](《沟洫志》)东汉安帝时,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河内好稻……地产不为无珍也”;[10](《冀州论》)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奴(今北京顺义县东北)开稻田8000余顷。这是汉代水稻种植的北界。在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是汉代北方著名水稻产区。如东汉初山阴太守秦彭“兴起稻田数千顷”。[8](《岑彭传》)东汉末,夏侯淳在陈留、济阳间“率将士劝种稻”。汝南一带更是“鱼稻之饶,流衍他郡”。[8](《邓晨传》)
由于水稻种植的扩大,两汉时代的北方地区已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稻作技术,并较南方更早地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出现于北方的《氾胜之书》与《四民月令》,可视为西汉与东汉的两部代表著作。这两部著作,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都有记载,如对于播前整地,《氾胜之书》指出:“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种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适。”对于播种,北方地区已掌握了不同品种的不同时节,《氾胜之书》云:“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四民月令》也云:“三月……时雨降,可种粳稻。”对于播种量,《氾胜之书》也指出:“稻,地美,用种八升。”这也可以告诉我们,西汉时代,水稻种植尚为撒播,亦即直接播种。不独北方如此,南方地区亦未见到移苗插秧的记载,一些地区画像砖上的播种方式也是撒播。到东汉时代,北方与南方共同出现了插秧技术,《四民月令》五月所记:“是月,可别稻及蓝。”是我国农作文献中首次对这一技术的记载。与此同时,南方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也出现了有关内容,如广东佛山澜石出土的水田模型中,就有农夫插秧的形象;贵州兴义出土的水田模型中,也刻画出了整齐的禾苗,显然是插秧的结果。这也表明,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技术,因种植面积的扩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由于气候的温暖,使粮食的耕种时间大为提前,如《氾胜之书》记:“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立春后,土块散。”“三月种粳稻。”据专家推算,这要比目前关中地区耕种的时间提前约一个物候或一个节气。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乃至产量影响较大。
气候变化对于农产量的影响对于高纬度地区,亦即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更为直接。张家诚先生曾经提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平均气温每下降1℃,粮食单位产量就会比常年下降10%;同样,年降水量每下降100mm,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会下降10%。[12]而低纬度地区则影响不大。吴慧先生曾认为,如统一以今亩计算,秦汉时代的平均亩产量为132公斤,东晋南朝为125.35公斤,较前朝下降2.84%,这主要来自纬度较高的长江以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的长江以南地区,水稻亩产量反比秦汉上升了5.2%。北朝时代的平均亩产为128.8公斤,较之秦汉下降2.48%。而唐代的粮食产量则直线上升,较之汉代,增长了26.6%;较之南北朝,增长29.66%。
余是非先生所考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粮食亩产量的变化起伏要高于上述结果。他认为,曹魏与两晋时代,粮食亩产较之两汉下降1.5%;北朝则下降13.3%;隋唐较之南北朝又上升了1.3%。[12]这与气候的变化趋势亦相吻合。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两汉时期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产生了连锁反应。从关中、关东地区来看,当时的生产经营方式总的来说不是单纯的经营农业,而是兼顾林、牧、副、渔诸业,这从当时的史料记载中便可看出。就畜牧业来说,即使以农业为主的中原关中地区当时农牧兼营比较突出。如齐人卜式,“以田畜为事……羊致千余头,买田宅”;[2](《卜式传》祝鸡翁,洛人,有鸡千余头;[13](《祝鸡翁》)宣曲任氏“力田畜”,“富而主上重之;”;关中桥姚“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1](《货殖列传》)陈广汉除有大量的田产外,还有“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五万雏,羊豕鹅鸭,皆道其数”。[14](《卷四》)马援“在上林苑,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8](《马援传》)这些与董仲舒所说的“多其牛羊”、“广其田宅”,[2](《董仲舒传》)仲长统所说的“马牛羊犬,山谷不能受”,[8](《仲长统传》)都是典型的农牧兼营的豪强。另外,从一些名人曾从事放牧业,如淄川公孙弘“放豕海上”,[2](《公孙弘传》)梁鸿“牧豕上林苑”,[8](《梁鸿传》)济阴孙期“牧豕于大泽中”。[8](《孙期传》)从民间祭礼中“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中者“屠羊杀狗”,贫者“鸡豕五芸”;从济南王康拥有“马千二百匹”、外戚马光仅腊日用羊即达三百头,可从另一侧面反映当时中原关中地区畜牧业之发达。
由于水利资源丰富,汉代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一方面出现许多大面积养殖区,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说“水居千石鱼陂……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凡生产“鲐鱼千斤,鲰千石,鲍千钧”者,可比千乘之家;东汉的樊宏家“池鱼牧畜,有求必给”。[8](《樊宏传》)另一方面,当时的水田陂塘也往往实行多种经营,将稻作、养殖、种藕等诸项有机地融为一体,农、渔、副兼顾,一举多得,这种现象我们从出土的汉代陂塘模型中便可看到。如在1978年在陕西勉县发掘的四座东汉墓中,出土了塘库农田模型一件,陶陂池一件,方形塘库三件。所出塘库农田模型为长方形,塘库与稻田连为一体,中有一坎相隔,塘内有螺蛳、蛙、鳖、鱼;陶陂池是一独立的蓄水设施,池内分布有荷叶、莲包,有鱼、虾、鳖、鱼、螺、龟,池坎上还有鸭子;另外三件塘库模型也分布有上述物品。又如,1977年在四川峨眉县东汉砖墓中出土的石塘库农田模型,右边为塘库,塘中有鸭、虾、蟹、螺等,左方为两方农田;在通往农田的水口处,还置有竹笼,以防鱼虾进入田中。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东汉陶水塘,中以高堤相隔,右塘有荷花、鱼、鸭和小船,左塘为鱼池,池内有两条大鱼象征着养殖业丰收。[15]
经济作物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在汉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其种植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品种之多,都是前后诸朝所不能比拟的。据《史记·货殖列传》载,当时带有商品生产性质的园圃,栽种量往往以“千树”、“千畦”、“千亩”、“千石”、“千种”、“千章”、“万个”、“千斗”计;各种园林比比皆是,两汉史籍中诸如“柚之乡”、“果布之凑”、“枣粟之饶”、“园圃之利”、“千亩桑麻”、“千亩姜韭”、“千亩竹”、“千亩卮茜”、“果菜千钟”、“桑麻铺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不绝于书。各豪强庄园的经营多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其他。如樊重“能治田,殖至三百顷……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16](《比水》)陈广汉家除种植一般农作物外,还有藷蔗二十五区,蹲鸱三十七亩,有果蓏肴蔌[13](《卷四》)等等。各小农小户们也如班固所说:“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场。”[2](《货殖传》)由于种植环境的良好,加上技术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类也大大增加。西汉的蔬菜,见诸记载的就有36种之多,《四民月令》所记庄园中仅蔬菜就有20余种;检《西京杂记》卷一所载,当时果树种类梨有10种、桃有10种、枣有7种、李有15种、梅也有7种之多。
汉代这种以农业为主,兼顾牧、副、渔诸业的生产模式,反过来又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起到维护和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邹逸麟.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4]谭其骧.历史时期渤海湾的大海侵[N].人民日报,1965-10-08;天津文化局考古发掘队.渤海湾西岸古文化遗址调查[J].考古,1965(2);李元芳等.天津北部全新世海侵[J].地理学刊(第18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5]桓宽.盐铁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诸子集成本.
[6]史念海.河山集[M].三联书店,1963.
[7]班固.西都赋[A].昭明太子.文选[C].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8]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蔡邕.京兆樊惠渠颂[A].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C].北京:中华书局,1958.
[10]卢毓.冀州论[A].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C].北京:中华书局,1958.
[11]张家诚.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的初探[J].地理学报,1992,(2).
[12]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8;余是非.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0,(3).
[13]刘向.列仙传[M].四库全书本.
[14]葛洪.西京杂记[M].四库全书本.
[15]郭清华.浅谈陕西勉县出土的汉代塘库、陂池、水田模型[J].农业考古,1983,(1);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陂塘水田模型考述[J].农业考古,1983,(1);刘志远.成都天回山崖墓清理记[J].文物,1979,(12).
[16]郦道元.水经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5.
The Han Dynasty:Its Climate &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