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

时间:2023-01-29 00:5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工程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业工程专业

第1篇

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品功能的设定、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与产品造型有关的通用结构设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产品设计中从功能定义到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的结构设计。

1.1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②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③钣金类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④模具基础知识;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⑥产品典型结构。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养学生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1.2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2《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2.1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2.2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

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

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

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

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

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产品结构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的具体应用

第2篇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是为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该学科主要是以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标,特别注重研究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投入资源的作用。近年来,物流工程、虚拟制造、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等成为该领域的热点。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在制作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

该专业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阔,首先在整个制造业中可以广泛应用,同时在物流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银行、医院、建筑业、农业管理、军事后勤及政府部门都可广泛应用。因此工业工程将会成为一种主导职业。该专业毕业生可到各类公司或生产企业,以及对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运行、控制、改良和创新等综合性技术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引导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或院校中某些专业向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在模式转型的大环境下,本文以机械类学科为基础,根据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从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阐述了建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过程。

【关键词】

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创新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专业素质与这些岗位不匹配,对就业心理预期偏高,无法选择到合适的岗位,出现本科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采取有效途径解决问题,国家正在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上引导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或院校中某些专业转型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将由原来学术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模式转型,构建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新型办学思想指导下的本科教育,要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毕业生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建立一套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1地方本科院校办学顶层设计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差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作用的显现,高考人数的减少,适龄人口明显下降,各高校招生竞争日趋激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逐步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1]但是,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还未形成统一共识,整体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目标及模式认识模糊,对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未能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办学定位等顶层设计思想很难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中去,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落实不够,在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体现不明显。针对目前存在问题,也为了适应未来改革的需要,亟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管理模式,以加强学校办学顶层设计的执行力度。

2立足工业工程专业特点,设置合理的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IE)是一项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实用技术,兼备内在的知识复合性和外在的实践创新性。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培养“管理+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2]应用型为主的建设理念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要服务于社会,解决工业界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因而,创新性和实践性是工业工程得以发展的关键。基于创新实践培养的目标要求,本科阶段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设计坚持“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技能知识会用”的三个基本原则,在培养方案的设计方面,合理安排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及其比例。培养本科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3]通过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必修课为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为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选修课体现学科交叉的内容,既包括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又增加一些管理类课程,丰富知识。体现还引入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控应用技术、CAM技术、机床夹具设计等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充分“管理+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思路。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本科教学向应用型转变,更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科实践教学尝试采用“学院导师+行业导师”的双导师教学指导模式,丰富实习实践课程内容,构建多元学习途径,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建立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模式。专业教师培养采取“专兼结合、引培并举、才智并重”的指导思想,加强教师适应转型。同时学校层面还应该从校外实习基地、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的行业教师,这些专家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可以将企业的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引进高校。

4引入协同创新理念,探索有效的培养机制

总书记提出“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作为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科办学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等协同创新模式,具有开放、集合、高效的特征。[4]走出校门,适应企业,寻求机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5构建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

建立完善适应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相应的教学与管理制度,构建和完善“督导、教务两线监控;校、院系、课程组三级管理;专家、教师、学生、社会四维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

6总结

本科教学转型对于高校教学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指导思想要求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更贴近实际生产,建立切实有效的培养机制。为工业工程本科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协同创新筑起高校合作办学“新天地”[J].中国教育报,2012-03-28(A4).

[2]刘志明.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3]史国栋.一般高等工科院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8).

第4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 运筹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06-02

前言

运筹学是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运筹学是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软件等课程为基础,应用数学的方法对生产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模型求解,找出问题的最优方案。运筹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整体优化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评价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本门课程涉及多学科基础知识,可以将实践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及经济评价,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因此,运筹学教学模式应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线,辅以理论学习,在工业工程专业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应本专业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运筹学是一门以数学理论为基础来解决实践问题的应用科学,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讲授方式上一般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要手段,在课堂上主要以推导公式、讲解习题来完成课程的传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而且即使有互动也只是局限于对运筹学理论,很少会有根据运筹学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来进行互动。其次,在考核方式上,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要手段,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比较严重,而且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无法挖掘学生的潜力。还有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难以发现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掘学生兴趣所在、了解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需要建立一个与学生能快速沟通的平台,进而更好地完成运筹教育。

中国现在是制造业的大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及工程素质能力的工程复合型人才。由此看来,在进行高等教育的时候,应该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论应用与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工程素质能力强应用型复合人才为主要目标。

工业工程是五大工程之一,主要是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改革、创新,故在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理论传授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对人才的要求,提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们在某些条件的约束下,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复杂问题提出最优决策,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技巧。

1.案例教学。在讲授运筹学理论的时候,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运筹理论引进的案例。根据案例提出若干个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学生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之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的时候,鼓励学生自主发言,抢着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整理,总结出优秀的方案进行讲解及评定。最后由教师运用Lindo、Lingo及Excel等计算机软件对案例进行求解。

例如,在讲解图论这一章节的时候,在讲解中国邮递员问题的时候,由于学生们对在五六十年代邮递员不是十分了解,这时候在引进案例的时候可以以ST快递公司为例。对ST快递公司的投递员的投递路线进行分析,一个快递员从公司出发,有N个投递目的地,有M个路径可以选择,最后要回到公司。这时候需要选择一条最短路径来完成投递,而且时间最短,运输费用最低。这样的案例实践性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还需要综合其他的专业课程(如设施规划、线性代数、物料流动等)对问题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在结合案例讲授运筹学理论的同时,首先,可以深化学生对运筹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综合在一起的能力;其次,提高学生在小组内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解决计算繁琐、解题过程过于冗长等问题。

2.案例的选择。在我们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的价值。在选择案例教学的时候,要考虑所要讲授的案例与运筹学理论的联系,所讲授的案例都要能说明一些运筹学理论,而且对学生快速理解运筹学理论有辅助作用。

(2)案例的争议性。在案例教学过程,案例的争议性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及讨论的关键。案例的分析结果不是唯一的,这样才可以强迫学生对案例进行自己的分析,而不是采用别人的思维模式来分析问题。

(3)案例的综合性。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是能够把本专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综合在一起去解决实践问题,所以案例的综合性是非常重要的,所选择的案例不仅需要运筹学理论,也应该尽可能包含工业工程的部分理论知识。

(4)案例的实践性。案例在选择的时候不能脱离实践,应和实践紧密联系,而且具有典型性,可以代表一定的生产过程。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对所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实践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二)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在进行运筹学授课的同时,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建立运筹学交流网站,进行资源共享及师生沟通。运筹学是融合了多学科的一门应用科学,所以,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运筹学教学交流网站上应及时更新本领域国内外的发展动向;共享优秀的实践生产案例;对学生们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并展示优秀的案例分析报告。督促学生在平台上留言、对授课效果不记名评价,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在师生互动平台上建立习题库、案例库、电子教案展示、学生留言、网上测试、优秀工业工程类网站链接等功能,通过这些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生产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对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与考核标准

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注重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而且应该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应该避免纸上谈兵,脱离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应该注意公平原则,适当邀请学生参与及监督。在利用计算机软件的解题过程中,应督促课后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使用软件。

(二)建立交流平台网站

应该先了解学生们的需要,结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运筹学教学网站及时进行更新;对学术界产生的新理论及时进行讲解;对优秀的案例分析进行不断补充。

四、结语

工业工程专业运筹学是通过教学模型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确定满意方案中的优秀方案,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运筹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践进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运筹学课程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如宏.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5).

[2]冯丹.“管理运筹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J].文教资料,2009(22).

[3]覃频频.游戏教学法在“运筹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

[4]何丽红.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3+2”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第5篇

(1)凝练专业特色,准确定位专业目标。各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定位,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2)强化专业和实践教学。各专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适当增加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学分,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践、突出专业特色。要保证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理、工、农类专业)。

(3)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在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培养框架。科学合理地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

(4)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改革公共课程,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云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自2003年成立并招生以来,高度重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研究工作。2010年,根据学校《云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意见》,工业工程系在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学习和参照国内外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要求,反复讨论并充分征求本专业教师及学生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2.1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应用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在各级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决策、运营、评价、优化等工作;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管理工程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接受应用工业工程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规划、开发、设计、运营和评价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能力。

2.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系统掌握机械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

2.3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

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机械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其主干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生产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等。

2.4工业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工业工程专业要完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服务)系统实习、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训练、运筹学课程设计、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2.5工业工程专业的修业年限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有条件的学生在按要求修满规定学分的前提下可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对不能在4年内按要求修完规定学分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延期毕业,但修业年限最高不得超过6年。

2.6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时应修学分为176个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模块35学分,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类课程选修12学分,学科公共课模块20学分,专业基础课模块25学分,专业课模块21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实践教学33学分。工业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工业工程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既有鲜明的工程属性,也有明显的管理特征。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对各种类型的系统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够对系统问题进行规划、解决和阐释,使系统优化,系统效率明显提高,并因此具备领导跨学科团队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研究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工业工程学科的课程体系,协调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与工程专业、管理专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云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课程体系是平台式和模块式相结合的复合型结构。课程纵向设置包括公共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横向设置以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形成纵横交错的复合结构。工业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数理统计、工程技术、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其研究领域从制造业扩展到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及政府部门。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包括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大平台。

3.1素质教育平台

包括公共必修课模块(35学分)和公共任意选修课模块(不低于12学分),这部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也是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公共体育基础课、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

3.2专业教育平台

(1)学科共同课模块。包括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普通物理学、普通物理学实验等5门课程20学分。

(2)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机械制图、管理学、机械制造基础、运筹学、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基础工业工程、工程经济学等8门课程25学分。

(3)专业课模块。包括人因工程学、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欲质量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项目管理、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等9门课21学分。

(4)专业选修课模块。提供CAD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微机原理与运用、市场营销学、应用统计学、控制工程原理、产品开发技术与管理、专业英语、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专业系列讲座等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0学分。

3.3实践教育平台

(1)公共实践模块。包括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军事训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毕业论文(设计)等,共计11学分等内容。

(2)专业实验课模块。包括普通物理学课程试验、工程力学课程试验、电工与电子学课程实验、数据库技术课程实验、运筹学课程实验、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实验、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等,共计12学分。

(3)实习实践模块。主要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服务)系统实习、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习以及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等,共计22学分。

4问题及建议

工业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培养,培育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虽然我们对云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修订和研究,力求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云南省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云南地处西南边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认知程度有限,制造企业中几乎不设工业工程部门和工业工程师岗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对口就业困难。

(2)区域内缺少以集中化管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技术创新提供服务,为工业工程教学提供高新技术教育训练平台的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学生少有机会接受工业工程专业先进技术培训和实践的机会。

(3)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学校实验室建设不能满足课程建设的需求,教学过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理论性、系统性、专业性、知识性,结合实际的案例式教学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训练不足。要解决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工业工程是系统的综合优化技术,是解决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效率的学科专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加强工业工程专业的宣传,让社会充分认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②切实加强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工业工程作为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其生命在于实践。学校的实验室是学生实践的第一课堂。

第6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 relying on more than a decade of national practice base plat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standard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wer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Systemic vis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with other practice, experiment,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teaching was proposed, the interdepe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were found out. And through this research, practic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got implementation and validation, students received more efficiently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production practice.

关键词: 生产实习;工业工程;系统性;创新;应用

Key words: production practice;industrial engineering;systemic;innov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26-03

0 引言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始建于2000年,通过培养方案的四次修订,使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设置逐步趋于完善,各类实习从形式到内容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特别是生产实习,在国家级实习基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平台上,从2003到至今的十一年的实习过程中,使所培养学生符合培养方案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生产实习既是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

工业工程在美国是以实践为基础成长起来的专业,国外在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方面都非常重视: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美国的企业合作教育主要是增加工程实践环节,大学与企业保持长久密切的联系与协作,使学生有稳固的实习基地,目前已有1千多所学校,5万多个企业进行这种合作,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英国实行一、二、四年级在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使他们能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以保证学生受到较好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德国,对生产实践环节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学生每次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写出鉴定,关键是实习完成情况和通过与否,是学生能否参加毕业考试的前提条件。通过考察国内外一些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后发现,我国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及管理方面的课程占的比例明显偏大,而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则相对较少,从而没有体现出工业工程专业工程的特点。

1 生产实习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上忽视 这是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不能得到很好开展的主要因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生产实习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缺少科学定位,目前各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更轻视实习环节的倾向,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在对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形式、要求、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设计上,缺少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从而相应引起实践教学内容重复、时间安排不合理、管理过程失控、实施目标偏差大、考核方式单一,缺少科学性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经费的倾斜力度也不足。以上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实习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对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因此对生产实习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

1.2 各环节联系不强 众所周知,工业工程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都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服务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或课程群,如工业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和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服务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值得注意的是每项内容前后项之间、横向之间是否缺乏联系,当学生在某一环节中理解不到位时,应在下一环节中得到补充和理解,如果两个环节是脱离的、孤立的,就做不到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的效果,另外生产实习前后学期的各项实践环节的脱节,毫无关联,也是影响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1.3 管理过程松散 由于思想上的忽视导致整个管理过程不科学、不规范,缺乏生产实习的有效实施计划和管理文件,包括学生的请假制度、实习过程对现场观察的认真程度、实习文件提交的时间和质量约束等具体问题。

1.4 成绩流于形式 工业工程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各不相同,考核方式和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但仅有的这些不同还不足以遏制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如提交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等环节,给偷懒的学生提供了同学之间相互拷贝、在网上下载进行抄袭提供可乘之机,使最终的成绩流于形式,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影响生产实习评定成绩的公平性。

2 生产实习系统性构建与实施

2.1 明确培养目标 世界各国的工业工程发展证明,工业工程只有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解决工业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保持其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其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等一系列程序都必须遵循这一目标,以形成关键目标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另外生产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生产大练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岗位能力和磨合期的长短。在几次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不断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调整生产实习的内容及时间安排,充分体现工业工程专业工程性的特点,达到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2.2 实施计划构建 生产实习在外地进行,除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实施,还有学生的衣食住行,旅途和现场的安全等,从整个实习计划的制定、工作流程的设计到全面管理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实习规划的实施,是整个实习的主要工作,而实习规划的制定是关系到实习过程实施的关键。在整个实习管理和实践过程中,通过贯彻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达到提高实习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对相关专业的规定,以培养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宗旨,管理手段的更新,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实习布置的内容,同时还受到企业历史与文化的熏陶。 “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企业精神、一汽人“岗位就是责任”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抗压能力和耐力,都在影响着学生。人性及品格的培养,从不同层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生产实习内容的设计 本校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实习(实训)、实验和课程设计三大模块组成,实习(实训)由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ERP实训、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集中或分散)等环节所构成,其中两周的生产实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在生产实习环节的安排上分为三个阶段。

2.3.1 在进入车间实习前,除了安全教育,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做大量功课,在金工实习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车间及产品信息,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组织管理情况;确定每个车间的典型零件、主要装配过程和主要实习内容,如在变速箱厂,以齿轮、变速箱箱体和变速叉为典型零件。在底盘厂,以转向节、十字轴、螺旋伞齿轮的加工,后桥总成装配线为主要实习内容。在发动机厂要预习连杆、曲轴、发动机总成的装配流程及工作原理等内容;教师用照片、ppt及板书讲解预备知识;对生产问题作出预测并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设定针对性的实习内容。

2.3.2 进入实习现场后,根据实习教程及实纲的要求,学生们按照分组,严格跟踪自己所负责的五个典型零件和一条装配线,在实习手册上详细的进行记录:每人绘出5个典型零件毛坯草图,并了解其结构;跟踪5个零件的五条生产线,掌握每一台机床的型号、参数、工作原理;记录生产线上每个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了解工序、工步、工位、安装、走刀等基本概念;掌握定位夹紧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如组合定位方式一面两孔,结合变速箱箱体的生产过程就会融会贯通。还要求学生记录一个典型产品装配工艺过程,如发动机、变速箱、减速器、后桥总成等;在所有过程中,观察工件的定位与装夹。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注意观察现场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能够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把企业的最新工程管理和机械加工融为一体。

2.3.3 每天实习结束,并不意味着同学们对现场所学知识的全部理解,晚饭后,要求同学们对当天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运用工业工程的理念去考虑、记录这一天漏掉了哪个工序或工步,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现了问题,设备和人员是否还需要调整,怎样去做会更好等问题,晚上的讨论分成几个大组,白天现场的指导教师对应指导晚上的讨论,主要完成两部分内容:首先由某些学生将当天的工作流程和产品流程以提问解答、黑板绘图书写等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不同声音,在争论中进行修改,当天的实习手册讨论更正后由指导教师及时批改发给大家,举一反三,不断强化。其次,教师还要利用讨论后的时间给同学们预习第二天的实习内容,使大家对新的内容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效果。

2.4 构建生产实习与相关环节的联系 三大模块中实习(实训)、实验和课程设计,如何更好地结合,一环扣一环的衔接,生产实习中,每个学生的5个典型零件在课程设计中选出一个继续完成该零件工序卡和工艺过程卡的制定,针对每一工序的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加工余量、走刀长度等进行详细计算,并对其中一道工序的夹具进行设计;基础实验中,开始对自己的5个典型零件进行建模仿真,利用生产系统仿真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运行、验证;在专业综合设计中,针对实习中所记录的产品的总成,依次完成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生产计划制订、设备选型、人员配备、加工过程的质量监控、物流系统设计、车间及厂区规划方案设计,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经济分析,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专业课设施规划与设计实验中,对前述产品所设计厂区进行仿真设计,这是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综合训练、真实训练,相关的理论教学、实习内容、实验过程、课程设计交叉融汇,形成一体,建立了各实践环节之间的系统性的有机联系。

最后一个实习环节是毕业实习,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指导教师安排,进一步跟踪生产流程,有的重返生产实习基地,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相应毕业设计题目,如一汽变速箱车间的设施布局及优化、螺旋伞齿轮主动轮生产线分析与设计等设计题目为企业流程再造与车间规划中提供了有价值的构想,使学生也对本科四年的所有实践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思路,并通过各设计专项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把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向工程实践转化,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最终实现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在招聘和就业过程中,实习基地的实习经历也彰显其优势和作用,在用人单位考察选聘时普遍得到认可,有利于直接获得就业机会,使该专业的就业率遥遥领先。同时在就业后的工作中学生也能够做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在竞争中存在获胜优势。

2.5 不断创新,健全量化考核体系 目前各院校生产实习的考核大都是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实习报告情况做定性评价,很少有定性的评价依据,评价的结果随意性大,公平性差。建立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生产实习量化的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问题的总结归纳与分析能力、文字表述及实践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用多侧面、有重点的科学的考核方法取代单一考核方式,采取现场表现观察;收工后的讨论问答;讲台展示记录;每天实习手册批改情况;由学生、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的实习鉴定;返校后提交的实习报告等多种考评方式,各个阶段以具体指标计入成绩,学生对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足够重视,争当优秀实习生,获取荣誉证书,使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发挥最大效能。

3 结论

在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系统进行了探索与改革,通过十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主要体会:

①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对实习过程中的流程,以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为前提进行重新的理论研究与整合;以企业生产为研究对象,对生产实习的核心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②借助现有的硬件基础设施,运用系统仿真软件,建立研究对象的系统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各种生产系统分析和工程验证,使实习、实验和课程设计有机结合,紧密联系,达到实习内容的最优设计与改善。

③严格管理过程、提高实习质量,使考核过程贯穿于实习过程始终。

参考文献:

[1]贾国柱.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3):130-134.

[2]陈世平.国内外工业工程学科建设及专业教育比较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0).

[3]张绪柱.工业工程实验与实习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李军,张学龙,贵文龙.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1,148(12):203-205.

第7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专业课教学;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样化信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多媒体教学速度相对较快,学生们来不及记笔记;多媒体课件仅按照时间轴展开知识点,不利于阐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随着课程的深入,容易造成学习后面内容时忘记前面内容,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此,本文研究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传授学生快速记笔记的方法,帮助学生按照自身思维特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或“脑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1]。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呈树形放射状,思维导图正是模拟人脑的结构,遵循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利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准确、清晰地展现知识网络、知识体系以及思维过程。思维导图方法简单,易学易用,对于提高记忆力、开发大脑潜能有着重要作用。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2]包括:(1)从主题开始思考,将主题绘制在纸的中央,尽可能用关键字或者图像简洁明确地表达主题;(2)从主题延伸考虑“次主题”;(3)从“次主题”出发进一步延伸考虑更多的细节,同样尽可能用关键字、图像及不同颜色简洁明确地表达不同层级的“次主题”及细节,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顺序或结构;(4)整理思维过程,对不同层级的“次主题”进行标记。其中,关键字、图像及网络般的联想是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2思维导图在工业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旨在培养鼓励学生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持[3]。

2.1优化知识结构,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教师利用思维图绘制该专业所有课程及本课程的知识框架体系,在第一堂课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位置和作用,并对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形成初步总体认识。随着课程内容的展开和深入,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知识点在整个课程内容中的位置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迷失在知识丛林中。

2.2掌握快速记笔记的方法,实现快速记忆

传统的板书教学中,学生会自觉记录下板书内容作为笔记用于课后复习,但是随着PPT教学的普及以及学时数的不断压缩,今天的课堂已经鲜有学生记笔记。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思维导图由关键字、图形、线条等组成,可以快速绘制,有助于学生快速记下课堂讲授重难点,在课堂上保持长久注意力。

2.3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次课结束,由于一个班学生众多,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师并不清楚。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了不禁锢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建议针对每个知识点,教师不绘制思维导图,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思维习惯绘制,一次课结束后上交笔记,教师通过检查笔记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只有一两名同学记录不清,课后可对这一两名同学单独辅导,但是如果有较多同学的记录与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师需要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在下次课中纠偏,从而有助于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4促进发散思维,实现头脑风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是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来说,要求培养其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分析、优化及改善的实践能力。面对实际的工程问题,思维导图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联想,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衍生出更多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思维导图在“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为例介绍应用情况:

3.1课程内容体系图

如图1所示为教师利用XMind8绘制的课程内容体系图。学习重点用星号表示,学习难点用红旗表示。受篇幅限制,图1只是一个初略的体系图,实际绘制比这幅图更详细,讲课时可利用软件XMind8的展开/收起功能决定显示的层级及复杂程度。

3.2课堂笔记

如图2所示为学生学习某流水线仿真实例时在课堂上绘制的思维导图。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该图对于学生后续进行上机实验也起了导引作用。

3.3创新思维

上述流水线仿真实例中,为了培养学生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分析、优化及改善的实践能力,避免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甚至“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触发他们的灵感,激发创新思维能力[4]。如图3所示为某小组经过头脑风暴后提出的改善对策。

4总结与展望

通过引入思维导图方法,学生上课注意力明显增强,兴趣大大提高,到了课程结束时,利用平时所记笔记进行复习,复习时间大大缩短,考试成绩有较大进步。此外,对于教师而言,通过阅读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反馈的信息,了解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曲智男.画出你的世界:思维导图实战手册(修订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王竹萍,王文英.思维导图:高校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5(5):175-176.

第8篇

 

一、概况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由工程师泰勒于十九世纪末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提出的。工业工程在发展过程中结合现代科技成就,不断完善,很快传播到工业化国家,也逐渐被一些发展中国家运用。我国的工业工程起步较晚,可追溯至40年代的重庆九龙坡交通大学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工作研究、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价值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制造系统。

 

但目前我国工业工程发展仍处于认识阶段,在应用中存在诸多弊端,教育管理也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有能力的工业工程师,工业工程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的确定

 

本次调查是对河南省各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学习情况、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首先,选取在校工业工程学生为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其次,对河南省工业工程学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的也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最后使用与统计学相关的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和分析在校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经过实地调研,调查出河南省共有9所高校设有工业工程专业,分别是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河南理工大学(焦作)、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航空管理学院。本次调查数据主要从以上院校获得。

 

(二)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把对在校生的调查问卷和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分别发放出去,并使其认真填写。本次调查共回收193份对在校生的调查问卷、66份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以下是调查结果分析:

 

1.对学生选择就读本专业的原因的调查显示,占有61.66%的学生是被调剂过来的,真正热爱本专业的人数仅占7.77%,可见并不是本专业学生都喜欢所选专业。

 

2.在工业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实习经历对本专业学生有很大帮助。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在毕业学生中运用很广泛,甚至超过一些本专业的学习软件。所以本专业学生应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3.本专业学生在生活中培养成本与效率意识、发现与改善问题意识、全局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变能力,同时应具有创新优化意识。

 

4.对工业工程专业的满意度的调查如右图1所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对本校本专业的满意度持一般态度的占有绝大多数,反映出学校应对工业工程专业的教育模式进行优化设计。

 

5.教育不足之处的调查主要有:课程包含范围过多,内容无法深入,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浅尝辄止;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有时课多有时课少,大四找工作期间也有很多重要的专业课程安排;实践环节较少,实验室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不明显。

 

6.很多本专业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中管理学、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运筹学、统计学,以及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专业实习、金工实习和专业课程设计能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加强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作用。

 

7.毕业生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不到3/4的学生认为工业工程专业找工作较难,这些学生更加关注工作的薪资福利,对工作环境和发展潜力不够重视。在选取的66个样本中,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调查如下: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制造业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向(28人,占42.42%),其次是质量管理方向(18人,占27.27%)和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方向(14人,占21.21%),也有少部分本专业毕业生在物流管理方向(6人,占9.09%)从事工作。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能从中发现很多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我们分别对其做出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相应对策。

 

(一)本专业学生在考取证件上会盲目选择,看别人考了什么证书,也会跟随其后。

 

(二)本专业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应树立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才是掌握专业知识。

 

(三)本专业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方面忽视了计算机技术。

 

(四)学生对本校工业工程专业满意度的调查中持一般态度的占有大多数。

 

(五)对本专业课程的调查发现,专业课程在毕业生的工作中有很大应用,但是在校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六)本专业实验室数量少,实验室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七)对本专业找工作难易程度的调查,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较难。

 

(八)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较窄,大多数选择制造业。

 

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工业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持有“还行”态度。原因:工业工程在国内起步较晚,研究发展缓慢,并没有很大成效,学生在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参考依据。

 

四、提出改善建议

 

综合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调查小组为解决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和就业相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深层访谈和文案调研等方法分别对在校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期望能为大家提供更多参考。

 

(一)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建议

 

1.本专业学生应充分了解本专业教学方案、专业特色、未来就业方向,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必备的计算机软件技能,要拓宽知识面,涉猎面积广泛,制定学习目标,避免盲目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

 

2.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参加校园活动,提高自身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锻炼口才,学会待人接物;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适应社会职场的能力。

 

3.调整就业心态,合理定位自己。企业单位提供的工作大多从基层做起,毕业生应调整心态,客观评价自己,在未来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较好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本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制造业,也可向物流业、服务业等扩展应用。

 

(二)对工业工程专业教师的建议

 

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应引导学生认清本专业,认识大学该如何度过,哪些知识在未来工作中应用广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重视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安排合理的课程设计巩固学习内容,关心学生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工作,安排学生与往届该专业毕业生的见面交流,获得更多关于本专业的信息。

 

(三)对学校改革方面的建议

 

1.学校应改善课程设置,重视专业课的教育;积极建成一套高质量的通识课程体系,培养一批优秀的通识教育授课教师;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注重大学生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加教学实验设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学校应深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对于一些公共选修课可以压缩课程学时,而对专业课程,增加课时安排。调整本科四年教学结构,第四学年是毕业生找工作时间,学校应给予时间支持,期间最好不要安排太多专业课程。

 

3.学校应积极为毕业生召开就业指导工作,主动联系各大招生企业,提供更多择业心理和技能辅导、就业市场需求信息、各种招聘会等就业指导服务。从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按照学生的需求,完善就业服务,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平台。

第9篇

关键词 工程共性问题 工业工程 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for Engineering Majors

WU Xiaodong,HUANG Jian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

Abstract On the background of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s and learning cycle of CDIO and large-scale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ed to offer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Based on analyzing common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and interpreting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 a gene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art of whose character is management, some courses of IE are regarded as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majors. The courses are “Safety Engineer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Quality Engineering”, “and Fundament of Management”,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urses’ fitness,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ing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common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IE; elective course

0 引言

大工程观模式和CDIO模式是美国典型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教育部2010年6月提出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大工程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注重工程与自然、社会的关系。①CDIO是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英文单词缩写,其注重大工程观的理念、综合素质的培养、产业的密切联系。②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注重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注重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按通用标准和产业需求培养学生,注重人文社科素质培养。③在大工程观、CDIO工程教育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理念引导下,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高校往往没有科学规划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也没有科学指导学生选课,结果是学校随机设置课程和学生随意选课。④

本文分析工程共性问题,基于具有管理属性的通用工程技术――工业工程,提出面向工程类专业的工业工程与管理类公选课。

1 工程活动的共性问题

产品、工程项目的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和(Operate)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一些工程共性问题。

安全问题。产品(设施)日常使用、产品生产制造(设施建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人与机器(物品)、物理环境的关系问题。人在使用各种物品(产品、工具、生产设备、设施、软件)中的交互问题,人的物理作业环境问题,人的作业工效问题。

产品生产(设施建造)的组织实施问题。产品的生产、实施建造过程中需要对生产数量、进度进行安排,涉及对原料、零部件、设备、人员等资源的计划调度、控制。

产品生产(设施建造、软件开发)的质量问题。任何产品、设施、软件、工程活动等都需要在设计、制造(建造)、安装、售后工程服务中去保证其质量。

工程的经济问题。从经济效益角度对产品、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方案进行评价,以便对产品、工程项目、工程技术方案进行优化或选优。

工程活动的一般管理问题。工程活动需要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往往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往往也是被管理的对象。

2 兼具管理属性的通用工程技术――工业工程

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的权威定义,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对人、物、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通用性工程技术。⑤

在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工程是与机械工程等几大工程学科并列的工程学科,其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是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具有工程属性和管理特征。⑥

现代工业工程的主要方法论和技术体系主要概括为三大类:⑦第一类为设计改善类,包括工作研究、现代制造系统、设施规划和人因工程;第二类为控制管理类,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安全工程与安全生产、项目管理;第三类为分析评价类,主要是工程经济分析。

3 面向大工程观和工程共性问题的公共选修课程

针对大工程观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基于工程共性问题和通用工程技术――工业工程与管理,我们选取部分工业工程与管理的专业课程为工程类专业公共选修课程。

3.1 安全工程学

“安全工程学”适用于所有工程类专业学生。讲授事故的因果理论,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评价技术,机械类设备、电气、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源及其伤害事故与安全技术,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安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安全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使其具备从事产品安全性设计、包装、使用、生产制造或建造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2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适用于所有工程类专业。该课程讲授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硬件、软件的显示装置、控制装置设计)、物理环境(照明、色彩、声音、振动、微气候、空气)对人的作业的影响与改善,作业场所与设施布局设计,人操作机器时的体力与脑力劳动规律,职业病预防等等。课程旨在使学生能综合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设计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产品,以及保证人能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地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建造)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3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适用于所有工程类专业。课程讲授管理的含义,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沟通、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与工程活动密切的管理专题。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其具备从事工程技术活动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4 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适用于所有工程类专业。课程讲授工程经济学的含义、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比较、设备寿命和更新的经济效益分析、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公共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工程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价值工程等。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其具备评价和比选工程活动、工程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5 质量工程学

“质量管理学”适用于所有工程类专业。该课程讲授质量的含义、设计质量方法(正交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质量稳健设计)、制造的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质量检验与抽样技术、ISO9000族与质量体系、质量的经济性分析、可靠性工程、全面质量管理。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质量管理的技术方法,使其具备保证产品(设施)研发设计、产品生产制造(设施建造)、软件开发设计的质量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6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类型按照工艺特性分为离散型生产(离散装配)、连续型生产(流程式生产)、项目型生产(固定式建造),“生产计划与控制”适用于离散型和连续型生产的工程类专业。该课程讲授产能规划、产品需求管理、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与调度、库存优化与控制。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生产计划体系及其控制的知识和方法,从而使其具备物料、设备等资源的计划调度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为学生从事相应行业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开发奠定基础。

3.7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适用于项目型生产(建造)和以项目形式进行工程服务活动(软件工程等)的工程类专业。该课程讲授项目的含义、项目过程及其管理过程、项目目标与范围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综合管理。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现代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其具备从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4 工业工程与管理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手段

在任课教师选拔方面,教师需要有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案例教学经验。

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工程问题引导理论,将工程实际项目、工程案例有机融于理论知识分析中;鼓励师生互动式讲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按照“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奋发”的规律去激励学生奋发和探索的精神;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归纳提炼授课内容以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按照“知识广而不过深”的原则教学,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和拓展知识面,处理好课堂讲授与课外、工作自学的关系。

课程考核方面,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推荐采用小型课程设计的形式实施期末考核,尽量不要采用“背书”式的闭卷试题考试和“抄书”式的开卷试题考试。

5 结束语

高校应该对人才培养中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科学规划公共选修课程,并对授课、课程考核进行适度的规范管理,以提高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基于CDIO的‘三位一体’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改革研究”(GDJG20141218)成果

注释

① 赵婷婷,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

②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③ 张安富,刘兴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2010(4):56-59.

④⑤余琼.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6):134-136.

第10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 用型人才 培养

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传入中国台湾地区并取得了显著成果。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资、台资等企业的进入,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大陆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经过近30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学术界看,国内已有超过百所大专院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从企业发展进程来看,工业工程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工业工程及其学科特点

1.工业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工业工程)是通过对人员、材料、机器设备组成的系统设计和改进,从而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的技术。工业工程专业对提高生产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资源成本,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2.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

(1)系统优化。工业工程是综合的系统优化技术,它所包含的对象应视为一个完整系统,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对待人力、财力、资源和知识等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

(2)交叉性强。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不仅应用数学等自然科学与工程分析技术,而且要应用社会科学、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

(3)追求卓越。本学科倡导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的统一、效益与效率的平衡,企业盈利价值是检验应用成效的唯一标准。

(4)鲜明的时代特征。各种先进制造系统和模式,如准时制(JIT)、精益生产(LP)、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发展的新产物。

我国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概括为四种:①机电学院开设的四年制本科教育,这种办学模式学生的工程技术基础较好,学生应用能力较强。②管理学院开设的四年制本科教育,这种办学模式学生的系统观念较强。③本硕连读的办学模式,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这种模式前三年时间在机电学院学习,后几年在管理学院学习。④三年制高职专科教育。这些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无论在机电学院还是在管理学院开设,其培养模式均体现了“工业工程专业技术+管理”的特色。

我国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工业工程是跨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科研、教研的方面很多,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明确,办学时多个方向“齐头并进”,特色不突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差,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2)知识结构比例不合理。经济管理类课程与工程(技术)类课程比例不合理,未体现出工业工程专业学科的系统性特点。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中有的来自机电类,有的来自管理类,系统掌握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较少,且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对工业工程前瞻性知识的教学不足。

(4)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与其他专业现代化的场地、设备相比,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条件功能较单一,学生训练的场地选择的针对性不强,实践课教学环节演示、验证性实验与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比例不合理。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

培养掌握机电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对机电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系统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有别于重点院校同专业的“对工业生产、服务及其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创新和决策”,将应用领域限定在“机电制造类的生产系统”和服务、管理“子系统”。

从培养目标出发,我们设置了具体的培养方案,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培养目标:

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将专业能力分解为核心能力与外延能力两部分。核心能力是“对机电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能力”,它能使学生适应机电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管理者的岗位需求,可设置10门左右相关的能力课程。外延能力是对“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能力”,它使学生能够适应其他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岗位的需求,拓宽学生的职业适应面,也可设置8-10门相关的能力课程。

2.加大实践教学比例。除了在一些课程中设置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外,还可开设独立实践教学课程,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生产制造管理实训(ERP软件)及专业课程设计等,同时通过金工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3.加强课程建设,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不断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理论、新观念和工业工程应用实例引进教学中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3.

[2]陈保国,郑涛.工业工程专业广东地区调研报告[J],知识经济,2008,3.

第11篇

Zhuang Pi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0016)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摘要: 在对国内外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创新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验与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models over the world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orientation of innovational training model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on subjects of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 teacher team foundation,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关键词: 创新 工业工程 培养模式

Key words: innovation;industrial engineering;train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06-02

0引言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IE融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于一体,以提高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对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其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制造业扩大到其他领域,已涉及到服务业(如建筑业、交通运输、农场管理、医院、银行、超级市场、军事后勤)以及公用事业乃至政府部门。IE的研究和应用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技术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人才,重点是创新型人才。现代工业工程是企业和整个产业经济摆脱困境、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武器,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是决定产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因应时代变迁的现代工业工程技术更能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因此创新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中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国内外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国外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美国,工业工程(IE)与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计算机、航空工程一起,并称为七大工程,可见它的独特性和重要性。1908年美国宾州大学首次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后来又成立了工业工程系。1948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学会。五六十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先后成立了工业工程系,到1975年,已有150多所大学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美国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室规模并不大,通常有人机工程、制造系统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室,但它的特点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选择课题和组织学生做实践课题都是以企业为基地。美国院校IE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是: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较多的计算机和管理课程;专业课程非常强调实践和案例教学[1]。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工业工程专业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许多学校都安排了机械方面和工厂实际项目研究方面的实习,使学生有机会获得第一手的基础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国最早于1993年招收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1994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生,目前已有160余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现代工业工程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有鲜明的工程属性,也有明显的管理特征。由于这门学科的这种技术与管理交叉的特殊属性,国内一些高校将工业工程专业归为工科范畴,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在机械学院成立工业工程系。也有部分高校将工业工程设置在管理学院,如天津大学,这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定位大都是能够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咨询和创新工作。

孔繁森结合吉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从市场需求、大学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向三个角度阐释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杨丽颖提出了复合型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实施策略[3]。黄丽和李泽蓉充分考虑学校资源与地方企业优势相结合,提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4]。杨晓英等以河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实行立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应用ERP沙盘模拟实训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实施了复合型、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5]。

2创新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IE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既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工程技术的知识结构,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够在企业从事制造、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与生产、物流、质量、项目、规划等领域的现场管理、定量分析、系统优化、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工作的专门人才。

创新型IE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按照工程类专业的要求培养学生在数学、物理、计算机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功底;

②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外语的基本原理、方法、技能和素质;

③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④掌握信息技术、现代工业工程、系统优化、管理预测与决策等领域的方法和技能;

⑤能够针对现代企业问题进行现场管理、定量分析、流程分析与优化的能力;

⑥具备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工业等生产服务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的能力。

3创新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为抓手,完善特色人才培养机制,拓展特色人才培养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的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意识强烈、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明显的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提供保障。

3.1 课程体系围绕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起重基础理论、重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两重两强的课程体系。要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出发,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按照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学科拓展、实践能力培养几个平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学科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几个课程模块,兼顾专业性、交叉性、综合性、普适性。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作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3.2 师资队伍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是教师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要求高校教师不能固守成规,要勇于前瞻,通过敏锐的触觉发现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并将之转化为研究的动力,付诸实践。

积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和赴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外语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推动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和科研发展。根据师资队伍的学术背景、教学经历和教学能力,探索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成以国家、省、校等各级教学名师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3.3 教材建设教材应当具有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功能。创新型教材的建设要求教材重视多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强调宽厚的基础教育、学科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阐述知识点与课程的关联性以及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教材内容注意新颖性,反映工业工程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学科前沿方向及成果,拓宽学生视野。注重选择最新的案例,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分析能力。重视实践环节,设计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习题要多样化,启发性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4 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开展分组学习、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情景教学、协商互动等多种模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注重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中引入沙盘模拟、计算机模拟、企业生产模拟等模拟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扮演成现实世界中的不同角色,如公司经理、财务主管、采购主管、生产主管等,对遇到的工业工程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决策,达到在乐中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5 实践与实验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四个层面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既突出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系统思维,更强调创新能力和实用性。鼓励和提倡创新型实验,实现从验证模仿型实验(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测定等)向设计创新型实验(物流系统设计、装配流水线设计、排序问题的优化算法、生产与物流系统模拟仿真实验、自主创新项目等)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建设一批校企联合实验实习基地,集教学、科研、创新实践为一体,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确保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培养丰富的实践技能,切实提高了学生适应创新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

4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管理知识和专业经验,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始终站在工程创新的最前沿,适应创新型社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罗克,杨其华,陈勇.国内外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3):102-106.

[2]孔繁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9,(5):40-42.

[3]杨丽颖,赵秀霞,昃向博等.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工业工程,2004,7,(5):61-64.

第12篇

工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必修环节。通过实验室建设为加强教学实验和项目训练提供基本条件,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多种工业工程手段(工程的或管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1.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规划

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我们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反复论证。我们对国内外多所名校的工业工程系实验室进行了调查和网上查询,此外还重点请教了多位国际知名的工业工程专家。目前,各学校工业工程系由于各自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实验室建设侧重情况都有所不同。考虑到我系学生的培养需求以及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以及我们现有的情况,发挥工科背景的后发优势,取其它学校之长,制定了比较符合时展要求和我校特点的建设方案。

我们决定重点建设3个专业实验室:先进制造及数字化企业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此外,我们不可能将工业工程面临的各种系统都在实验室建立物理模型,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展示技术弥补这一不足是一个重要解决方法。因此,我们建设一个全面支持系统仿真与展示的综合体验演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将仿真结果更加逼真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复杂企业大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可支持各类系统的远程体验和演示,演示中心与三个分实验室用内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

这些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600m2,特点在于:一是着重于企业生产服务活动的整体;二是立足于教学,每个实验室都考虑教学实验和案例的建设;三是可为全校学生进行工业工程方面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培训;四是可为工业工程系学科的发展提供基本平台,服务于长远科研基本需求。

2.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情况

2.1 先进制造及数字化企业实验室

“先进制造及数字化企业实验室”在国家211和清华大学985有关经费资助下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设有先进制造实验分室和数字化企业实验分室,面积约30cm2。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对工厂、企业车间层的有关工程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工业工程系学生开设制造、生产系统方面的专业课以及为全校学生开设制造系统方面选修课,并支持有关课题研究。

实验室目前拥有一套教学用微型CIMS系统(包括车中心、铣中心、立体仓库、自动导引小车、三坐标测量机、机器人、物料传输线)7台教学型数控机床以及40台微机。拥有CAD/CAM软件和数字化企业建模与仿真软件,如Pro/E、I-DEAS、AutoCAD、FACTO-RY、Flexsim等。全部计算机、设备联网,并与校园网相连,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协同学习的环境。

利用实验室条件,学生可以进行CAD/CAM技术、CNC技术、NC编程、物流系统控制、FMS技术、CIMS技术、仿真技术、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与学一体化。

2.2 人因工程实验室

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主要的专业方向之一。建设人因工程实验室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人因工程方面的设备和技术,教学上支持人因工程、虚拟现实应用。协同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工业工程和制造工程课程实验,提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环境和设备技术实施手段,同时支持在虚拟设计制造、产品快速开发、劳动作业安全、人机系统设计与仿真等方面的研究。

人因工程实验室面积约156m2,分为4部分:人因工程基础教学实验室、人体测量与生物力学实验室、可用性评测与人机交互实验室和虚拟现实与人机界面技术实验室。

1)人因工程基础实验室建设

此实验室主要应用是人体和环境基本测量与分析,工作地设计等。

主要满足人因工程基础实验教学要求。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人体基本测量(形体尺寸、生理参数、认知特性等)、环境基本测量(温度、湿度、光照、噪声、辐射、空气等)以及工作地基本测量(几何、物理测量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因学测量手段和测量概念,强化人因工程的概念,并且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考虑“人-机-环境”的互动关系,提高工程设计的人性化水平。结合这些实验,本实验室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生理计测仪器、环境计测仪器等仪器的购置以及设计基础实验。

2)人体测量与生物力学实验室建设

此实验室主要应用是三维人体测量、建模、应用与分析等。

主要针对现代三维无接触人体测量技术及应用,满足人因工程高等专题实验教学项目要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维无接触人体测量设备的购置、配套硬件建设和数据处理及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先进的人体测量手段,了解三维人体数据的应用,结合专题设计实验或项目充分领会人因工程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3)可用性评测与人机交互实验室建设

此实验室主要应用是用户研究、心理测试、计算机人机交互评测等。

主要针对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用户需求分析及用户研究以及计算机人机交互测评等实验内容。重点针对现代信息产品的可用性测评;如何运用工程手段把握用户的特征和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以保证产品开发的成功率;针对软件的界面设计以及移动商务、移动设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这3个方面的实验,希望能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手段把握客户需求,特别是针对当前流行的电子商务、软件和移动设备进行人性化设计的综合能力。建设内容包括:用户测试室和研究观察室的监控设备集成、人机交互设备、移动电子产品评测样本以及相应的记录和分析软硬件。

4)虚拟现实与人机界面技术实验室建设

此实验室主要应用是多通道复杂人机交互系统仿真与分析、虚拟体验教学实验、操作行为测评与分析、人体运动跟踪与仿真等。

主要针对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复杂“人-机-环境”交互系统进行模拟、仿真、测评和研究,立足于构建各种人机界面进行近似真实场景的测评,并运用多通道人机界面技术开展部分虚拟体验教学研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集成体验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感知”复杂的系统或理论。本实验将作为高等人因工程专题实验和一系列研究类专题实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自己动手进行研究类实验的设计、运行、总结、提高的能力。同时本实验室还作为工业工程系其他专业方向教学和研究用实验平台,开展体验类教学实验和成果展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通道虚拟现实立体投影系统、触觉人机交互装置研制、虚拟现实软件平台购置、驾驶行为仿真测试系统研究以及专题实验设计。

2.3 物流工程实验室

物流(广义包括企业内部物资流动和企业外部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并已经引起政府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物流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优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实际能力。满足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实验室充分体现和展示现代物流技术。物流实验室面积约9cm2,硬件设备主要是二个方面:混流装配生产线(企业内部物流)物流实验室商业物流。

1)混流装配生产线(企业内部物流)

该生产线是装配生产线,有8个工位,传送带可以连续移动或节拍移动。在生产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生产指令、监控生产状态、控制装配线的运转,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企业实际加工的装配生产线,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内物流。同时可以进行产品的功能结构分析与装配流程规划、装配线配置与布局、装配线平衡、装配作业动作分析时间研究、在线库存管理与生产现场物流、MRP与JIT生产模式对比、JIT方式下停线实验、装配质量控制、基于MES实时计划调度等实验。

2)物流实验室商业物流部分

物流实验室商业物流部分主要由40个货位的自动仓库、货柜、电子标签系统、电动传输带、条形码系统组成。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物流系统的需求,自行设计、分析、建立一个配送中心(仓储、分拣、搬运、进出库等)规划物流系统。提高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对于现代物流配送有基本认识,了解和熟悉库存管理。对于可以进行实验室实验、设计、实施的配送中心部分,在实验室进行,对于不便进行实验室分析、实施的送货线路部分,采用规划及仿真软件进行。

3.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成果

目前,先进制造及数字化企业实验室中的先进制造实验分室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开发实验网络教学课件,増加新的实验内容,扩大效益。学生可在实验室里进行数控编程及加工,CAD/CAPP/CAM、FMS、机器人、CIMS、生产调度及仿真优化等反映先进制造技术的单元或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除为我校学生提供教学实践服务外,每年都有其他院校(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来我系实验室做实验和实习。数字化企业实验分室已经实现从零件设计、工艺分析、工厂设计、企业管理到企业运作仿真的系统集成。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学习数字化时代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几乎所有软件系统,进行企业知识的全方位训练。

已经建成的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内高校中建设比较完备的一个人因工程教学实验室,而且建设内容突出反映了国际上人因工程专业方向的发展趋势,融入了较多的新技术和新思路,如信息产品的可用性及用户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复杂人机界面方面的应用、虚拟现实体验与展示等。实验室建设规划内容被许多国内兄弟院校的工业工程系索取和参考,为国内工业工程系人因工程方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先例。

物流工程实验室各个部分设备已基本建成。物流实验室的软件建设正在进行,软件建设主要以科研成果为基础进行开发,形成与实验设备配套的软件,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这些软件补充物流实验室的教学功能,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而且通过模拟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实验内容同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室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研究生和有关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软硬件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熟悉了工业工程新的学科方向,主动参与了所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准备。研究生通过参与开发教学实验,特别是研制实验系统,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巨额的资金,而且也培养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实验室的建设也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承担了六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总经费约300多万元。

4.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

目前,年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管理专业实验室,以教学与研究互动的原则运行和发展实验室。在教学实验的设计阶段是教师、研究生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策划开发,一旦成熟就完全交给实验技术人员负责运行。

利用现有的专业实验室,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实验对象,我们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单元实验和系统实验,以及研究类专题实验和新技术含量的专题实验。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比如看录相、现场操作演示、学生动手实践、计算机仿真等。与此同时,也将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始终能够紧跟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针对19门课程,我们已新开设实验40多个,年接纳学生人数1000多人次。

配合专业课程和教学实验,实验室还开发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供学生自学。同时实验室接纳本科生的生产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综合论文训练)SRT项目和研究专业技术的研究生论文工作。此外,还对工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大学、大中专教师进行工业工程专业相关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