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7 06:47: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创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众筹;创业创新;大学生
1众筹模式与大学生创业融资契合度分析
由于众筹方式具有“低成本、低风险、低门槛、高效率”等特点,从而与大学生的创业融资的结合具有明显的优势。“低成本”,众筹可以灵活高效地募集较小规模的资金,与银行贷款相比具有较为优惠的融资费用,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低风险”,在众筹模式下,参与众筹的众多投资者共同分担风险,同时,投资者来自于各行各业,吸引投资的过程也可以当作是产品投放市场前的预演。“低门槛”,通过互联网为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一条新的的融资渠道,只要创意足够有价值,就有获得支持的可能。“高效率”,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信息产业将有助于资金供需的最佳匹配,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两者有效的结合,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在丰富金融服务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得到了双赢的效果。
1.1大学生利用众筹创业的优势
众筹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具有很多其他融资模式没有的优势。首先,众筹比传统融资模式面向的范围更加广阔和开放,门槛更低,更加平民化,草根化。究其评判标准来说,衡量融资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很多,不仅仅是商业价值,并且,融资不再受到筹资者年龄身份等的限制。只要你的项目足够吸引人,得到了网友的支持和认可,一律可以在众筹这一平台上获得投资,这笔投资便可用以自己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好点子好创意的诞生,也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和方向。其次,众筹融资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所面临的风险都比较小,如果申请传统贷款,创业者必须自己承担相应的金融风险,但众筹优于其他的一点就是在融资获得初始资金之后,仅仅需要对捐赠者付出奖励。大学生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融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相比较而言众筹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第三,众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广告效应,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创业者初期时利用众筹来筹集资金,就需要做好宣传与推广,而借助一些社交网络的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往往是最有效的,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为其进行投资。创业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项目路演,这不仅给初创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而且,项目路演成功与否企业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商讨出最终结果,得到市场反馈信息。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尽快并且有目的地修改自己的创业项目计划,从而使创业成功率更加高。又因为大学生创业者相对于其他社会人士创业而言比较特殊,没有相应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但在众筹模式下,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创业者的创意和产品自身,他们会给出自己的看法的意见,使创业者的项目运行更加顺利。这对于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无疑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对他们之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2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众筹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1)具有独立的筛选与审核流程。这更多的是对于一些具有好的想法或概念,但是项目的实施与市场不能良好对接的不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众筹平台能够和各级政府一同成立的专门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类似于“职业指导中心”等的机构来进行合作。仅是到2010年为止,就有权威的报告显示各级政府与许多高校已经成立了高于16亿元的校园创业资金,并且建设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孵化基地,给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以及平台的支持。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管理资源。同时还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创业项目进行一系列的评估与优化,给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与培训,让这些初创企业形成较好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模式。另外还能够减少创业团队在申请众筹并不断修改项目的时候在各种部门或平台间来回奔走的次数,能够更好更有效率的落实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众筹平台也能够更快获取到更多成功的优秀项目还不用增加人力成本。(2)防止创意在众筹期间被剽窃,增加保护意识。项目审核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对项目的发起人作出提示,让其在对项目的描述中尽可能的避免涉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重要内容,或者在过审方面有相关的硬性要求。这既可以保护大学生的有些创意、想法不被剽窃,同时也保护了创业项目的知识产权,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风气,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出现。(3)增加众筹项目成功后首款的比例,促使项目更好周转。就现在来说,普遍为项目成功结束后才能够申请首款,在通过众筹平台的审核之后再计算首款。而在项目结束后的承诺期限内发放回报且支持者确认收到回报之后才可以收到尾款。若超过15天且支持者依然没有确认收到回报,系统就会自动确认。而针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建议众筹平台能够对首款和尾款的资金比例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使得创业团队可以更加有效的对资金进行周转,更快的为支持者提供回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创业团队筹集股权更便捷。所谓股权众筹主要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让出一部分的股利,同时根据相关投资者的人数比例,对公司未来可能会获得的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赖相关的互联网技术。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股权众筹是指股权朝着互联网行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当前采用的股权众筹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众筹平台的运行,一方面还是走在法律的边缘上,与非法集资这一法律问题很难区分开来,很容易违背公司法与证券法等法律规定,国家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来规范股权众筹。
2大学生创业融资众筹相关建议与意见
从市场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众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大学生各式各样的创业想法也为众筹平台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两者对接各得所需,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共赢的局面。随着众筹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大学生创业融资和众筹的对接时,应当注意以下五个因素,现对以下五个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1)政府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能够出具相应的为大学生创业助力的政策,贯彻落实好政策和引领舆论导向。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可以介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工商管理部门也可以在政策上提供一些支持,例如减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或者推出优惠政策。监管部门则需要为众筹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且有安全保障的交易环境,使平台拥有一个良好的秩序。(2)高校方面。创业教育可以和大学所学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各大高校中,应该都有一批专业的创业教师团队,这些教师的职责就是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大学校园中也应该经常举办一些有关于创业的论坛和讲座,支持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创业,并且对他们的创业精神给予肯定和支持,还可以成立一些类似于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园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交流与指导平台。并引导大学生接触众筹,鼓励其对众筹融资做出尝试,可以开设与众筹相关的选修课等,建立创业教育和众筹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在当前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创业理念。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自己的意志品质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应对众筹及平台有着更深的了解与关注。(3)众筹平台方面。不同类型的众筹平台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对应的经营措施,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这些大学生认识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而取得更加长远的进步。(4)法律方面。我国立法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推进相关配套法律的运行机制,对相关领域的法律文本进行完善性维护,对市场进行规范。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知识产权进行不断的完善,避免出现相关创意抄袭的不良现象,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大学生相关众筹融资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众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值得进一步推广。年轻人是众筹这一平台的主力军,在众筹这一平台中,大学生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创业动机,也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大难题,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示波,张琳,陈伟.创新创业环境下的众筹发展情况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2).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要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还要有足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训练,向成功的企业家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和练就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业能力,然后再去创业,无疑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成就感。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为700万,2014年已达到730万。大学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但传统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影响深远,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毕业后创业当作除就业、考研和出国等之外逼不得已的选择,缺乏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的雄心壮志。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便利随机抽样,通过网络直接发放问卷,利用微博、微信和即时通讯软件等工具进行相关传播,共收回320份问卷。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67人;大一学生125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69人,大四学生37人。调查主要针对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集中体现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行为特征。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汇总
根据问卷设计,将数据分成四个部分进行汇总和分析。第一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第二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第三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第四部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的需求。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1.艺术院校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创业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320人中220人现在或者毕业后有创业的想法,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8.75%;而家庭支持的有165人,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有81人,分别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1.56%、25.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
2.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了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接受过创业知识培训的占166人,是总体调查对象的51.88%;专业课教学期间接受过专业创业教育的有197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1.56%;课外实践参与过创业大赛或者创业实践有161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50.31%。由以上数据发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艺术院校大学生仅半数对创业有所了解。
3.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看法。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占总体人数51.25%的164人了解政府新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形势看法发现88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创业困难,占总体调查对象的27.5%,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才22人,仅占6.88%,整体而言,有62%的人认为目前创业困难;在调查创业最大的障碍时,有180人选择知识不足,占总体的56.25%;在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优势中发现有166人认为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是制胜关键,有165人认为艺术类专业特色是获胜法宝,还有167人认为是艺术专业的创新意识,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1.88%、51.56%和52.19%;但究其至今没有创业的打算的原因,有180人是选择缺乏商业头脑,占总数的56.25%。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商业知识的积累。.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政策扶持需求。在调查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创业扶持政策扶持需求时,有占61.88%的198人认为政府提供创业培训、指导机构,有占50.63%的162人、占49.38%的158人和占41.25%的132人认为艺术院校应将商业运营、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建立配套的指导机构和创业网站,并组织或者参加各级商业创业大赛。可见,政府和学校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艺术院校大学生将创业想法付诸实际。
三、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创业持认同的态度,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仅半数对创业有所认识且有在专业领域创业的想法。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市场的特殊性,艺术院校大学生进入存在壁垒
艺术市场的特殊性,使学生的艺术作品出炉后,往往由于知名度不够而无人问津。很多艺术院校缺乏对艺术专业学生艺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后难以适应艺术市场的特殊性。
(二)艺术教育多侧重专业教育,忽视创业教育且缺乏良性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尽管我国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但大多数创业教育研究及应用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它要适应中国国情与国内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还需要一段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艺术院校更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忽视了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指导、扶持和保护等仍是空白。
(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空间过于狭窄,实操性较差
学校所提供的实践场所与设备有限,校企型的设计实践结构不够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停留在表面层次,导致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较少,设计实践机会更少。
(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内容空洞
部分艺术院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根本没有创业理念,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创业教育课程也仅是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策划书撰写注意事项,亦或是创业团队组建及管理等,所有的授课内容都只是简单介绍或者是案例讲解,均没有从创业本身教学,没有商业运作、经营管理,更没有资本、风险和社会价值等相关知识的接入,造成了学生认为“此类课程没用”。
(五)艺术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艺术专业教学还是采用大课堂、公共教室授课的方法,大量的实践过程都是学生在课后去完成,直接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违背了艺术教学的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规律,变成了单纯理论的教学,遏制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四、艺商衔接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由此可知,艺术院校大学生都渴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都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专业知识的积累和锻炼。而仅仅当前的创业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必须形成完整的科学有效的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并对照国内外艺术院校发展情况研究,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可采取如下路径
(一)开展创业实践训练,形成创业学分制教学模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对课程、师资、硬件等条件进行以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为根本的教学改革。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展创业实践训练,采用创业学分制模式,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学分模式,将创业学分纳入教学过程,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创业比赛等,并通过盈利、获奖等方式获得创业学分。
(二)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大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室,注重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素质,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对创业课程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绩效考评。创业教育研究室可以面向社会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政策专家、艺术行业协会成员、法律专家等在内的各行专家构成。研究室通过对艺术市场的政策分析、法律研究、风险投资等内容研究,指导学生在创意概念、策划方案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让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
(三)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
艺术类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开设管理、商务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的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剖析艺术市场,增进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如开设《管理学基础》、《项目管理》和《商业运作》等课程,在课程上可采取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形成创意并设计产品,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撰写营销策划,并设计出产品推向市场。这种过程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全部内容,增强了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商业运用能力,诠释了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首要条件。
(四)定义概念创新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概念创新模式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点子、想法进行的创意活动。概念创新集中体现在艺术、装饰、园林、环境和网络等新兴行业,创业者需要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创业欲望,善于观察周边环境、商业机会,在行业市场迅速占据先机,实现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在创业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团队模拟和成功经验分享等课堂实践教学,或带学生去创业企业参观、考察的课外实践教学。如此双轨制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就业者,还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艺术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创业者。
(五)积极备战商业竞赛,创建工作室,开展商业运作实践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竞赛活动。艺术院校大学生以自身专业特点或艺术创意参加各种商业竞赛,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其敏锐的艺术视角,独特的创新意识,在各类商业竞赛中获得竞赛奖励,实现创业梦想。
2.创建专业工作室。创业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互补的团队。艺术院校大学生通过对市场、社会的深入了解,挖掘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吸引一批有能力、有胆魄、学科交叉的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专业工作室,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创业。
1.1市场理念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市场理念主要体现在孵化对象的选择上,一般的研究机构只是单纯的注重技术水平而忽略市场要求,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则将技术发展与市场要求全面融合,避免了出现以营销为主要业务类型的企业和注重信息处理的企业,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孵化的成功率,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企业化理念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具备的企业化理念主要是用来服务创业孵化基地的中心任务,在运作机制上则是选择已经发展成熟的市场企业,并将其运行机制引入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机制中,为开展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提供新的企业发展之源。因此,对创业孵化基地的职能定位就不能紧紧限制在政府机构上,而应该将它视为一个发展的企业,而它所创造的产品是不同的新企业,不同于市场上的一般产品。接受创业孵化基地培训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创业精神,用于抵御市场环境变换给自身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此来确保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创业孵化基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研究
2.1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以上海市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例,该基地在创建之初就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创业理念,将提高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人才作为服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内容。创业孵化基地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而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创新性项目而言,则是提供一定的预孵化功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筛选出优秀的创业种子并加大培养力度,最终完成创业项目输出的任务。该基地成立于2012年10月,在经过了2年的努力之后为社会培养了65个完整的创业团队,其中有56名成员在毕业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方的帮助,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建也为社会提供了无数的工作岗位,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该公司在2年间不断为高校和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响应了国家倡导的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号召,构建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实现了创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完整对接。
2.2启发大学生创业思想,转化大学生创业成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落实大学生创业思想和转化大学生创业成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宁波市博远大学生创业基地立足于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创业成果进行严格的筛选,将其作为公司的种子进行培养,并将成果输出作为发展的主线,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和社会创业之间搭建了一座稳固的桥梁。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地方多个高校紧密合作,协同运行,在落实创业思想和转化创业成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了社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极大的推动了学、研、产的结合。
2.3促进企业自身利益的增长如果站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分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通过对学校优秀研究力量的培育和教育,提炼优秀的创业思想,并将创业成果提炼、包装和推广,为企业的创业活动提供全面的智力服务,可以包含:海外的交流、项目交易、人才培训等,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2.4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多数学生在接受创业孵化基地的教育之后,对自己的创业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原先不成熟的想法有了新的认知。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业理念。很多参与创业孵化基地培训之后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创业能力很有信心,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之间的高度认可,这表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自我认同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帮助学生重新获得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另一个显著的作用则是拓宽了学生的创业渠道,让即将开展创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更多的创业项目,弥补了创业过程中思想上存在的缺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也为毕业学生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学生在参加创业培训中认识了很多朋友,拓宽了自己的人脉,获得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实践中,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获得的认可度最高,并在创业理念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渠道拓展和创业机会增加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且实践技能培养也紧密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从大学生创业的过程来看,不同形式的资本对学生创业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对组织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这种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孵化基地经过对学生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在组织社会资本方面,创业孵化基地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创业思想的改变与重塑造,但与组织人力资本相比,其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大学生创业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建立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的创业服务是大学生创业思想向社会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的创业种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营养因素。
3高校教育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方向
校作为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的地方,在当前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到转变办学思想、修订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市场要求,切实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针对目前拥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而言,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掌握高效的管理理念以及积累跨学科的知识是其开展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而且上述三种因素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创业之前难以完善相关能力,其潜藏的影响就会在后期的创业活动中体现在创业结果上,因此,高校要实时的调整教学工作的重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环节都还不成熟,而且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因此,不同创业孵化基地所提供的不同形式的资本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产生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别,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最需要的支持是自动资金和好的项目,所以创业孵化基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在这两方面继续予以关注和支持,充分发挥组织社会资本的功能,切实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帮助,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
4结语
一、创业教育的发展
1.创业及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将创业教育视为教育界的“第三本护照”,指出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创业教育是与创业紧密相连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研究创业教育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创业。关于创业,《辞海》的解释是“创立基业”,即开拓新事业的一个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创办基业”,即开拓、创造业绩和成就。人们平时常说的“创业”这一行为,笔者认为,实际上是抓住突现的机遇,满足新兴市场,创造全新概念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过程;创业行为不仅要求创业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承担经济上的风险,创业者所获得的回报除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还有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认可。“创业教育”一词的英文原型为enterpriseeducation,从内涵上讲,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开创、建立新事业的素质,它以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技能为目标。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技能的教育,还包括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开拓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企业家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指以课堂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的形式,结合其所学专业知识,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其独立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2.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于美国,已有近90年的历史,创业教育在百森商学院、哈佛等高校率先开展,而后逐渐扩展到全美1000多所高校,同时它的教育内容覆盖了美国中小学的商科教育、大学的课程教育、专业教育和学位教育等不同阶段。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原国家教委以北京市、四川省、辽宁省等为单位,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其自主创业。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中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同时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一定范例。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等学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伴随着创业教育课程的稳步推进,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也在高校中轰轰烈烈地开展,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其中一个缩影。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共计收到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74所高校(含港澳台)的640项创业作品,参赛学生达6000多名。从创业教育业已走过的10年历程中不难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之中,其与创业教育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推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的创业教育应当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创业教育应当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树立以及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教育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制约因素
1.创业教育认识程度有待改善。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1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在此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之中,也没有把创业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定位过低。一方面,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推进,着眼点是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推动时难免功利性过强,重创业技能而缺创业素质培养、重成功典型而轻普及教育、重结果而轻过程。创业教育定位的功利化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缺少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育人功能的实现,这一定位既影响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和推广,也降低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认可程度较低,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即可,对于创业教育的内容、价值、意义还没有理解,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即便有部分学生赞同创业教育的价值,怀有创业的意愿,但对于创业怀有畏惧情绪,认为创业对于自身而言显得高不可攀,创业教育只能由少数成绩优秀、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涉足,作为学生中的普通群体只能对创业望而却步,这种片面认识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2.创业教育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一直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分配的模式,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自由创业是有所限制的,因而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后,我国自由创业活动才有所兴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一些高校开展试点的创业教育项目;2002年,教育部将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列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创业教育真正进入了实施阶段;直至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文,提出高校应单独面向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从现阶段看,我国的创业教育整体上处于起点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创业的实践总结有所缺乏,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的国内创业教育更多是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借鉴和仿效,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国内在创业课程的开发设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初级探索阶段,教育部门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开展得比较少。总体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都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3.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培养模式及教育体系。在现阶段,国内各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缺少一套完备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仅限于开设一两门课程而已,创业教育并未融入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当中,创业教育思想也并未渗透进学校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成为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从形式上看,学校一方面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另一方面现有课程的内容也略显单薄,且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总体上,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还处在边缘化、零星化的状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还基本只局限于第二课堂,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脱离,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4.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从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看,创业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高校开始接触创业教育仅仅是近10年的事,师资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创业教育的师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严重缺乏。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国内高校对于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较为缺乏,部分高校甚至根本毫无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各高校由于长期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导致创业教育方向的师资无论是本校培养或是引进均有很大缺口,造成了目前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数量缺乏的局面。另一方面,现有的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的创业教育师资多为一些教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兼职,或者是学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学工人员兼职,这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相对有限,创业的实践经历更是无从谈起,无论从理论水平或是实践经历方面都与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有所差距;同时,由于创业教育教师多为兼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及精力分配上,也难以保证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5.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短缺。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而应开展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需要平台,高校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创业教育成果化的载体。尽管各校都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保障体系:一方面,未单独设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开展,部分高校则由就业指导中心开展,而创业实践活动可能由学校团委负责指导,各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战,校内的创业教育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学生的创业实践内容多为一些诸如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活动等,并未有实战性的创业平台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开展真实的创业活动。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滞后成因
1.传统教育观念有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起步发展时间并不长,属于新生事物,因此它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阻碍与影响。首先,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且大学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如学校采用统一大纲、材,制定统一考试的教学计划,而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思想意识雷同,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极易被扼杀,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其次,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上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认识到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把该项工作放到应有的高度,在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一些院校肤浅地将创业教育理解为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创业教育仅仅是培养大学生学习特定的技能和技巧,而不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经营理念、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2.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目前,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虽然已经在多数大学中有所开展,但仍处于积累的早期阶段,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而且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深入研究。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基本上是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教师,或是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学生工作者来开展此项工作,真正从事创业理论研究的人很少,因此,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论研究,对于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是回避,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缺乏实践上升到理论意识的水平。由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水平的欠缺和理论研究环境的限制,导致了一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新方法、新想法并不能真正得到体现,影响了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的形成。第三,在大学创业教育机制方面,创业机制、创业保障、创业教育规范并未系统形成,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伦理、创业远见、创业素质没有深入的研究。3.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管理参与部门过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商管理学院、校团委各自负责一块工作,其教育功能和职能难免有些重叠和无序,这种各自为战的教育管理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整体推进,各部门无法形成合力,有时还会形成相互干扰,阻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亟待厘清。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高校不断扩大学生的规模,却不能相应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无论是在管理硬件还是管理理念方面,学校的表现均不理想,学校的创新机制不健全,最终阻碍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高校无论是在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理论研究、资金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均严重不足,在创业学的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开展无法深入,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只能浮于表面。
四、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首先,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在全社会宣传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切实转变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认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成才的自身需求,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切实提高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的必要渠道。其次,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学生切实改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从观念上改变只有创业者才需接受创业教育的思想,理解创业教育不仅是开阔个人视野、锻炼自身胆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及强化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自身树立起与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就业观以及自我就业意识的重要手段。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多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使部分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能够在环境熏陶中将想法转化为实践,并且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与帮助。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创业教育的载体,是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积极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首先,应设计开发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开设涉及创业机遇、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学科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真正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设计课程时要以创业需要为契合点,结合创业教育介绍一些实用的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通过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有效整合相关社会、学校资源,更多地收集创业成功案例并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用鲜活的创业实践事例充实创业教育内容,要多吸收和聘请创业实践者、成功者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互动,分享自身的创业历程、创业经验。第三,将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实践经历记入学分,多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参加创业比赛,增加实际创业经历,在实践中做到学有所用,巩固创业教育成果。3.提升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创业教育中承担着主体作用,只有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授课技巧精湛的师资队伍才能够有效开展创业教育。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高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创业教育教师的身份与地位,通过培训、考核、选拔一批校内专业人员组成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先进教育经验,结合本校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第二,积极引进校外人才,重点是有过创业实践经历者或是创业成功者,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走进校园进行授课或者举办讲座,分享自身的创业历程、经营策略、管理方法以及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亦可在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弥补高校教师自身由于创业实践经验不足而产生的教育局限性。4.推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创业教育的有效支撑,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基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创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园等园区,为学生提供场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第二,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充分整合校内资源,消除部门之间各自为战、多头管理的局面,由创业中心统一开展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第三,采取校企联合模式,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资源,合理使用政府部门或高校的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第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吸引资金,筹集社会资本,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创新项目,高校可通过设立创业风险基金、科研创新基金等方式,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募集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经费。5.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教育是一项开放性的课程,创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教学授课层面,而要强化实践教学,面向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巩固创业教育成果。在实践活动设置方面,一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在课堂活动上或创业实践课中紧扣教学环节,增设一些小的实践性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二是在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商业、创业活动,诸如举办一些商业计划大赛、创业大赛,创立学生创业社团、创业俱乐部或沙龙等组织,定期组织创业交流会,通过交流分享和参与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创业积累有益经验。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加职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四是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低成本、收益快的小型创业项目,在真实的创业过程中应用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实践经验,磨练创业精神。
作者:王翔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1彻底转变政府观念
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家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家才是资源配置的最佳主角,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他们也是社会的精英.在国际、国内舞台上,看起来政府官员在创造和保持国家形象、集聚国家优势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人把政府进而把政府官员视为国际竞争的参与者,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政府或政府官员并不能控制国家优势,他所唯一能做的是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创造和维护产业发展环境,放手让市场机制充分运作.因为,创造和积累国家财富的主体是企业家,而非政府官员.转变激励导向,引导人们立志创业.首先,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向科技、工商业者倾斜.通过激励措施和导向作用,使科技工作者和工商纳税人的经济收入处于全社会的最高水平,在落实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其收入水平,引导人们立志创业,并鼓励从业人员实行项目承包制,提高其竞争性经济收入.其次,从经济上对官员实行中度激励政策,使其平均薪酬随工商纳税人的平均收动.即公务员的平均收入水平,以工商纳税人的平均收入水平为基准,由工商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决定公务员的收入水平,二者等同或者公务员略低于工商纳税人的平均水平,这样,有利于使全社会关心纳税人、尊重纳税人、支持纳税人.再者,提高科技、工商职业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方面加强政治舆论导向,改变社会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纳税人、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意识和风气;另一方面,提高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参加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代表名额比例,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提高企业家素质,树立“商本位”文化.要实现“工商文明”,以“商本位”来代替“官本位”之类的诉求,除了批评“官本位”之外,还有必要大大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树立“商本位”文化,企业家要取信于民.中国的企业家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或者说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能够代表中华文明的精英群体,中国的市场经济才能在体制上更上一层楼.
2大力促进中介组织发展
首先,要加快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脱钩步伐,完善社会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体制,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行业内企业的自律组织.要从职能、机构、工作人员、财务等方面与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彻底分开,使行业协会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政府要把一些具体权力下放给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如行业准人资质审查、技能资格考核、技术职称评审、行业评估论证等.当然,行业协会不应该只是摆设,而应积极开展活动,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学习、协作,谋求行业的共同发展大计.比如:按照政府的政策规定,根据本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出版刊物、组织考察互访、设立网站以及举办知识讲座、产品展览会、经验交流会等;开展行业交流,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举办人才培训,提高行业企业人员的素质;制定行业自律守则和公约,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维持市场竞争秩序,维护企业利益等等,让行业协会在促进“产业聚集”升华为“产业集群”中发挥应有作用.
3建设信用政府
将融资难问题归结于资金不足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安徽各地金融机构的数据显示,每年安徽的存贷差是相当大的,这表示一方面在花大力气招商引资,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外流,造成这一相互矛盾的现象背后原因自然是省内企业的信用评级普遍不高,改变这一现象,要建设“信用政府”.政府要创造和维护一个很好的信用环境,督促金融系统改变工作作风,保证资金融通的倾畅进行,努力为中小型企业服务;另外,政府的政策、规定必须“言必信、行必果”,且保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4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统计就业人数时,应该对创业者与普通就业者有所区分,并倾向于鼓励创业,比如对大学生个人创业并提供岗位解决社会就业者,要在“就业率”指标的计算上体现出来,并对学生个人与所在学校给予宣传、表扬、奖励.此外,社会要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型.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支持等“一条龙”服务.在投融资方面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加以引导、扶持和培育,在办理工商登记时要简化手续、方便快捷,尽可能提供优质服务.学校要系统地加强创业教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中,并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优化教师队伍,要有专职教师传授系统的创业理论,鼓励学生选修讲授创业所需专业知识的课程和实践性内容,可以聘请成功创业人士做报告、演讲,甚至聘为兼职教师.学校应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开辟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跨学科组合,寻找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谋求合适的方向和道路.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就不能不重视和用好进城的民工大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便是一条可行而且意义深远的道路.首先,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返乡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区是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的好办法,要降低入园创业门槛,强化配套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其次,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比如,引导农民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完善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等.再者,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鼓励农村中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通过中介组织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市场信息,拓展营销网络,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积极宣传全民创业,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不在家里等低保,面对挑战创市场”的观念,鼓励他们通过创业增加收入.完善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工商管理政策,减轻创业人员的税费负担.引导私营个体业主二次创业.各类私营个体业主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营销网络和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也日渐成熟,应鼓励这些企业加大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实施企业规模再造和体制再造工程,进行公司制改革,提高发展能力.处理好对外招商与对内鼓励创业的关系.对外招商引资与对内鼓励创业在本质上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把自己的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外来投资,是十分危险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在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创业两者关系的处理上,招商引资是外因,而本地创业是内因.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外来商户应该有所选择,不应该“饥不择食”,而应注重加强对他们投资的产业引导、区域引导.相反,对本地的创业者,应该适当降低门槛,以满腔的热情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难题.
作者:陈尚金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一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行为理论中的学习能力,是指“发现错误,并重新建构学习方式”。在社会网络研究中,学者们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扩展,更加强调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性。即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网络中资源的信息收集、分析识别,进而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总结、整合以及吸收。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识别、适应以及解释,进而与环境进行持续的互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表明,社会网络地位不同是造成大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网络能够对大学生行为特质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培养与塑造。具有广泛社会网络资源的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把握以及创业资源整合的能力更强。大学生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创业绩效。在创业活动中,具有良好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对于追求更高的创业绩效具有强烈的导向意识。大学生创业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在组织的能动性、个人学习能力等决定的,即学习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创业意愿的产生。也有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将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是以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介的。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可以激发创业激情和动力,还可以促进创业潜力的发挥,加强与相关创业资源、客户以及其他主体的合作关系,进而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学习行为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作用在初次创业与二次创业中的作用具有差异性。
二
变量测量。本文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主要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并根据预调研对问题项加以修改以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调查问卷采用了通用的Likert五点量表形式。其中,社会网络测量量表主要参考了程聪等的研究成果,分为关系强度、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度等三个维度。关系强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更加广泛的人脉”;“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三个问题项。网络强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与研究人员关系密切”;“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与重要伙伴保持频繁联系”;“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快速获得朋友的帮助”三个问题项。网络中心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不断认识新伙伴”;“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在相关行业都有新伙伴”三个问题项。大学生学习能力测量量表主要参考龙永等研究成果,分为机会识别与资源整合两个维度。其中,机会识别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创业信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对创业机会更敏感”;“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会积极寻找潜在创业机会”;“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创业热情更高”等四个问题项。资源整合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素质更高”;“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的知识能够推动企业进步”;“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与客户经常分享彼此的产业信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有能力与客户、供货商或伙伴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等四个问题项。有关大学生创业绩效主要参考了丁岳枫和杜建华等的研究,分为生存绩效与成长绩效两个维度。其中,生存绩效的测量条目包括“贵公司的产品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好”、“贵公司净收益率(净收益/总销售额)较高”、“贵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三个问题项。成长绩效的测量条目包括“贵公司的产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快”、“贵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快”、“贵公司的产品资金周转速度较快且资金链稳定”三个问题项。研究样本获取与信效度检验。关于研究样本获取,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以杭州地区的13所高校中展开创业或者有创业意向的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的形式主要采用现场发放问卷与邮件发放两种方式进行。本次数据收集活动从2012年9月开始到2013年11月,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486份,回收率为81%,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26%。从调研所收集数据的分布来看,在样本的学校与专业分布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关于样本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在本文中,信度我们通过Cronbach’sα系数来进行检验。社会网络、组织学习以及创业绩效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01、0.813和0.739,所有量表的Cronbach’sα都超过了0.7的标准,测量量表中的问题条目相关度最小的为0.431,高于0.4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另外,KMO最小为0.793,且因子载荷量的比例也都在50%以上。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综上所述,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
三
在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中,涉及大学生社会网络、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大学生创业绩效等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我们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对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具体来说,在整体模型检验中,我们采用AMOS17.0对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第一步,构建了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第二步,构建了加入中介变量条件下的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影响的中间变量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直接模型与中介模型的模型拟合指标中χ2/d.f值分别为2.46和2.43,均处于1到3之间,达到理论上的合理水平;GFI指标值分别为0.932和0.929,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CFI指标值分别为0.949和0.951,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TLI指标值分别为0.972和0.989,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RMSEA指标值分别为0.061和0.047,处于理想水平0.01到0.08之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本文中的直接模型和中介模型可以用来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直接模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457,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因此,我们推测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假设成立。在中介模型中,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31和0.325,显著性水平分别小于0.01和0.001。大学生学习能力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307,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大学生学习能力在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绩效之间产生了部分中介作用。
四
从上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影响作用还受到大学生本身学习能力水平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快速有效的收集创业信息,识别创业机遇,并能够合理优化、整合创业资源,直接影响其创业绩效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和学习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如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实践经验、创业知识储备有利于机会的识别。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表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学习能力,在促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提升创业成功率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拓展大学生社会网络。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主要集中在同学、父母等网络成员方面。因此,要鼓励大学生积极维护当前的社会网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维护方式,继续保持当前社会网络关系。另外,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网络资源,进一步认识和积累更多的社会关系,尤其是有创业背景的人脉资源,深入拓展社会网络。学校应进一步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积极打造创业联系平台,如创业社团、创业园区等,使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强沟通和联系,优化创业社会网络,为今后创业打下良好社会网络基础。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创业机会的识别意识和发现机会的能力,高校应以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不断的改进创业教育体系。尤其是在组织实施上,创业教育要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外教育相结合,创新意识培养要贯穿始终,其模式构架要从课堂教学向市场参与逐步转变。要重视大学生创业课程教育。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其影响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全过程。在学校里获得丰富的创业知识,能够提升高校毕业生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从而使创业者具备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准确的市场判断力。例如对于政府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及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等。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以专业来创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因为对本专业的市场前景、供需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十分了解,有利于提高机会识别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在这里特指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创业者的精神品质,包括团队精神、抉择精神以及坚持精神等方面。其中,团队精神是创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精神,是指团队成员关于团队意识及与团队有关的一般心理状态。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创业者来说,自身实力有限,联合多人创业是较为合理的创业选择。在确定识别机会后,创业团队要进行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客户资源的整合,要求队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形成强力凝聚、高度合作、积极贡献的局面。当然,这其中不可忽视个体的差异,须使每个人各尽所能,实现良好的创业绩效。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创业资源优化整合的技巧和能力上,包括领导能力、行动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调研发现,相对于市场、政策等外部环境,84.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能力是影响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厘清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结构要素,与现实创业能力要求进行匹配,找出差距,实现突破。要建立创业能力精细化培养体系,实现过程管理和实时评估,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水平。
作者:王绍让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Taylor于“时间—动作研究”当中最早提出了与素质相关的研究。“素质是一个人或个体的基本特征,与高效率和高效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以测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G.McGlelland如是说。大学生创业素质是集“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一体。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方向的行业知识、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创业能力是在创业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业意志和创业信念还有创业个性。创业意识是动力源泉,创业知识是重要基础,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业能力是核心要求。各个要素在创业素质结构中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又是彼此独立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水平的发展程度。
2大学生在创业中显现出的素质缺陷
2.1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在性格上具有个性较强、缺乏宽容、合作精神的特点;有的学生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锻炼的渠道和体验,有的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果断性和坚韧性,不敢创业;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2创业知识单薄,发展后劲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分别开始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基础知识的普及上,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来实现,并且大多数是通过团委、学生会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导致学生管理企业和运营企业知识匮乏,缺乏技能的训练,难以满足社会对创业素质的需求。
2.3创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高低一定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当下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独自承受挫折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团队精神缺乏,奉献精神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等等;有的学生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任由创业机会流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有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运营失败;有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总成为孤家寡人;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好创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教育培训以及职业实践等等,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4创业观念不尖端,创业心理品质较低
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等待和依靠的思想,并不是积极地去探寻创业的机会,就想着毕业后有份工作就可以;有的学生避重就轻,不愿意吃苦,就业要求太高;还有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只想所得,不讲付出;有的大学生还没有做好进行创业的准备,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无法直面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当在过程当中出现“挡路石”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四化”模式
3.1师资队伍专家化
一是作为创业教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政治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的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二是高校中也应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及学习,如大学生创业教育KAB讲师,SIYB讲师等,使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道路更加的专业化。三是针对创业教师的授课形式而言,其应积极采用课堂讲授与企业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并加之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户外训练等新颖的授课形式,从而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创业的知识,达到对其全面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四是创业教师应当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亲身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从而使得教师可以对企业的运作以及发展等过程相熟悉,使得其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3.2课程模块化
一是高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动态要及时加以关注,并对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加以掌握,彻底将高校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予以转变。二是创业课程要打破“单一学科”的课程结构模式,构建“多元”的课程结构模式,要改变以往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可以采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法。三是高校应构建集全程性、多层性、基础性、渗透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建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型,四个模块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模拟模块是依托、活动模块是载体、实践模块是重点,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建立多学科互补交叉的,动态多层的教学体系,多维度进行应用,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以期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3.3校园文化职业化
1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创业团队缺少实践经验,面对社会实际问题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仅靠大学期间的基本理论知识储备和部分课程的实训锻炼等来处理瞬息万变社会和经济的问题,导致创业团队内部冲突不断,感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导致决策失误和错失商机现象频发。
1.2创业团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由于受到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养成了“按书本”办事的习惯,不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使得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
2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根据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借助我校管理学院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模拟现实经济环境和社会最新需求与动态,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演练,本文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专业为例进行了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的探讨,由于两个专业从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样既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也可以充分验证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2.1创业团队的组建。团队组建是整个实战演练的基础,要求参与者自行选择角色,角色确定后,由团队负责人在两个专业内自由选择团队成员。成员确定后,各团队需要马上确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建立起相应的知识共享与奖励机制,进而促进每个成员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2.2确定各创业团队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规范化表示。企业制度设计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求各创业团队凝练出自己的管理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或聘请的专家进行指导和完善。团队运行过程中,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自己的制度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完善。
2.3让多支创业团队进行联合实战演练,设计相应的竞争机制,目的在于引导团队间模拟市场环境选择竞争或合作方式。通过团队间的竞争演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市场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4建立明确的创业团队成员表现评价体系,构建量化的评价模型,动态显示和更新每个团队,既每个成员的表现情况。同时在团队内部和团队间进行及时的讨论与交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及时改正存在的不足。通过在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专业的创业团队建设演练,所提方法得到了充分验证,收到了较好效果。实战演练中,各团队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充分看出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各团队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讨论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为了实现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模拟演练中的机制设计尤为关键,它会直接决定实战演练的效果,本研究由于时间关系在机制设计中没有进行过多关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战演练的效果。因此,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围绕着大学生创业团队实践演练的机制设计而展开,将不同团队间的个体行为分析和团队内部成员的行为分析纳入实战演练的考核体系当中。同时下一步还将引入更加真实的市场案例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实战演练的背景,充分发挥我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作用。
作者:高太光王丽敏任树伟肖昆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1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特征分析
1.1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理工科大学生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掌握生产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要求,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技能直接应用生产实践,可以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有些理工科大学生还在校期间获得了个人专利或发明。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今后自主创业中的专业优势,这是人文经管类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
1.2理工科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
创业,即创建一家新的企业。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构成其创业初期的良好基础,但是要让新建企业良性运转,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仅要求创业者需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企业的能力和素养,这就要求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经济类、管理类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而理工科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2以模拟经营竞赛优化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
美、英、德、日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采用模拟竞赛教学软件的办法来实现经管类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企业经营竞争模拟训练,如哈佛商学院、台湾政治大学等。随着我国教育部提出在全国高校中评选出十个文科类示范实验室的计划以来,经管理类模拟竞赛教学在各高等院校得到了高度重视。对以上各类型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所属于Ⅲ型即实践竞赛教育的模拟经营竞赛可以成为一种合理、高效的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模拟经营竞赛面向包括理工科在内所有专业学生。在竞赛开始前进行经管理论的简单培训,然后主要通过竞赛过程锻炼理工科学生经管领域的知识技能,体验企业经营的关键要素,从而提高其创业能力。(2)模拟经营竞赛面向所有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创业意愿和激情,传统创业理论教育针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必修课教育,具有盲目性。通过竞赛的形式既能保证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又能通过趣味性、对抗性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积极性。(3)通过竞赛的形式利用理论课之外的时间锻炼学生,从而可以保证大学各个专业目前教学计划稳定性,避免不断变更教学计划可能带来的混乱局面。同时,还可以弥补现有教学计划在创业教育方面的薄弱环节。
3完善模拟经营竞赛体系,不断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
(1)建立一支专业素养过硬、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并配合相应的奖励机制。模拟经营竞赛的指导工作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既要求在竞赛前对非经管类学生把相关的经管知识讲授清晰,更需要在竞赛过程中做好主持人的角色,并引导学生在竞赛结束后体验到虚拟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竞赛指导的强度显著大于传统理论教学,如果要想持续发展模拟经营竞赛体系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也应配之与相应的奖励机制。(2)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竞赛的指导工作需要教学老师的大力支持,但是也离不开学生工作老师的积极组织,离不开机房老师的维护工作,离不开学生社团的配合。学校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举办好模拟经营竞赛的重要保证。(3)做好学校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的维护与升级工作。模拟经营竞赛通常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机房实施竞赛,需要软件系统的及时维护升级,机房计算机硬件的良好运行。(4)做好模拟经营竞赛的管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内容包括制订竞赛教学计划、竞赛指导教师职责、规范与奖励、学生竞赛守则、竞赛考核方法、竞赛指导书等等。这是模拟竞赛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作者:谭文曦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管理系
艺术类教育在上世纪属于阳春白雪式教育,那时的艺术类学校在全国高校中屈指可数,每年招录的学生数量也有名额限制。学生一旦考入艺术类高校,也就意味着会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明星人物。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艺术类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招生数量随之不断扩大,阳春白雪式的艺术精英教育成为了下里巴人式的大众教育。扩招政策后的艺术类招生,门槛相对于其他专业变得更低,一些学生文化课成绩欠佳,就思量着进入艺术类高校学习,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艺术类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也给人一种偏见,认为艺术类的学生都是成绩差的,这种偏见也严重影响着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高校艺术类专业中,大多是以音乐、传媒、美术为主,这些专业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相对狭窄,除了传统的艺术团体之外,就是到中小学当艺术类教师,但很多艺术类学生在选择艺术类作为专业时,是抱着为艺术献身的心态的。艺术类学生追求个性,不喜欢受管制,即使有相应的单位,他们也不愿意过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这样的情况也是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产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因素是学校教育的原因,一些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中只顾传授专业知识,忽视了社会需求。没能在教学中将就业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就等于从象牙塔中出来一样,对社会了解太少,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目前,我国的艺术类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在教育成本上要大得多。艺术类专业一学年的学费是其他专业的三倍以上。就因为这样的原因,艺术类学生在择业中总希望自己能获得高薪,才能配得上这么多年的付出,因此,在就业时,艺术类学生都普遍存在期望值高的特点,但由于专业特点,这种期望值常常难于达到,给毕业生带来强烈的失落感。这也是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上也具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独立的性格,喜欢冒险和创新,富有创新精神。一般都具有活泼好动的外向型性格,不喜欢受约束,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果另辟蹊径,利用他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具备自主创业的潜质。只要通过创业方面的学习,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可以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艺术类尽管在就业中难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但不说明艺术类在生活中毫无用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目标向素质教育转变,家长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艺术类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自己开办艺术辅导班,教中小学生音乐、美术知识。自主创业的另一个途径是可以开办娱乐公司,目前,社会上有婚庆、广告之类的娱乐活动,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艺术人才,像婚庆公司,需要专业的主持人,专业的摄像、灯光,以及后期影像制作。一些大型企业也经常举办庆祝活动,也需要这样的公司助兴和摄像,这也是艺术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这样的娱乐公司单枪匹马办不成,需要几种专业的合作,像主持、摄像、美工、音乐合成、视频后期制作等。像美术类的学生也适合自主创业,成立广告、设计公司,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这样的小型公司比较有市场。
三、艺术类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针对目前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自主创业的前景,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就业情况,要将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学中。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高校在招收学生时,文化课要求不太高,结果很容易使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知识,这样走上社会在道德修养方面也会形成不足。因此从长远出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礼仪文化,使学生具备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
(二)在教学中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教育也和其他专业教育一样,只侧重一种专业的培训,影响学生的就业面。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训,例如学音乐的除了学习器乐,还要学一些声乐知识,即使不能当歌手,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培训别人。在器乐方面,要注重对民族乐器的培养,民族乐器相对于西洋乐器,具有体积小,易学易掌握的特点,并且还有触类旁通的效果,像学会了吹箫,笛子就会了;学会巴乌,葫芦丝也会了。学习民族乐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在大型庆典活动中,民乐的喜庆意味更浓。像传媒类专业,应该让学生将摄像、编辑、后期制作这些相关的专业同时掌握;主持和文稿编写同时掌握。在美术方面也要这样进行一专多能式培训,这样在自主创业中可以减少人员开支。
(三)在教学中进行创业教学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43-05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作为区别于课堂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丰富与延展,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创业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可以说,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承载着拓展高等教育格局、开拓就业创业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与社会互惠共赢双向互动等重要使命。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内涵的理解,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首次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后来被译成“创业教育”。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教育进行时代反思和未来展望,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阐明教育的长期目标和哲学基础,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质量提出对策性建议。经过讨论,会议拟定了题为“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该份报告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出全新理念:学习不单纯是一种认识和反映,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应成为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懂得了什么,更要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应能引导出相应的行为。①这种让学生在“干中学、做中学”的观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研究奠定了早期的研究基础。随后,我国与印度、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9个国家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并在此以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并积极深入地开展起了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活动。②在早期探索中试点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并激励一批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取得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最早经验。经过20余年的推进与发展,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对其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长远发展的短板,还未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具体研究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现有出版的研究著作看,学者彭钢1995年编著的《创业教育学》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从学理层面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阐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书中将创业实践活动看作是“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质的区别,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学者李时椿等2004年编著的《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一书从创业教育的概念体系人手,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以及百森商学院等典型模式,重点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全书内容宽泛,涉及主题较多,但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院校实践的典型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编写的《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关于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与研究的著作。该著作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阐述了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目的、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实践篇以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学校为案例,介绍了它们在过去几年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经验和特色。此后,学者席升阳于2008年出版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的著作,相继一些学者也出版了系列关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的著作。如学者徐小洲与叶映华编著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梅伟惠编著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牛长松编著的《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李志永编著的《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候慧君、林光彬等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以及继2006年后教育部高教司于2011年编著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等著作。它们可以称之为当前我国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但也仅将实践层面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关于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且并未形成系统和体系。
其次,从现有发表的研究论文看,学者李政等人的《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学者王永友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学者陆芳萍和吴静的《构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分层分类菜单化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以及学者周青的《共青团组织构建一体化青年创业实践体系实证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等论文是当前对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代表性研究。这些论文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分层次、分阶段”等观点的提出,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外,学者徐健和吴如林的《以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一文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对职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指导和研究。该文指出:依据职业教育以实践性为特征、以训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要求,确立了以生产实习基地为载体,在不同类型的基地建设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的创业教育实践。该文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但该文的不足是仅限于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学者舒铁等人的《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一文结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展现状,就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建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实践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专题化、系统化的阐述,体系化的构建的研究论文成果极为鲜见,大多数研究是将创业教育实践作为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探讨,且在现有的论文中发表的期刊层次较低,多为省级期刊。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精确查询(查询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分别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以年为单位,即从2012年到2011年,以此类推对每年发表相关论文情况进行了查询(具体见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发现:1915年至今,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为题名的论文共有356篇。从1998年始,关于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论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始呈多倍增长的趋势,近五年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总发表数量的87%。随后,我们又以篇名为“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进行查询,从2000年至今仅有5篇论文。综合相关研究数据和研究内容等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正在兴起。但相关研究论文总数还相对较少,且高质量论文和高级别期刊论文极少,研究层次不高、深度不够。
第三,在近些年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当中,实证调查类的研究和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的系统研究开始涌现。首先在实证调查类研究中,有的结论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拓展创业实践新思路,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有的研究结论则对我们进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与启示。其次,一些学者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如余瑞玲在其硕士论文中强调了创业教育要多样化,要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要考虑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问题。王树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特别是对中国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概述。以上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起到了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追溯。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期间,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培训和创业沙龙,对普及创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999年,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大赛的举办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2000年,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开始普及。应该说,从1998年开始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刻影响,不仅充分证明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国内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长足发展。可以说,在世纪交接的时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已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并注定在新的世纪里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从2002年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试点推进、项目引入与政策支持“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首先,为扩大高校创业教育的范围,进一步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上,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2年4月,教育部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引导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2008年,教育部又立项建设了30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将试点经验汇总整理,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公开出版了《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和《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两本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方面的著作。这一时期,各高校系统梳理了自身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
其次,2004-2005年,由政府主导的创业实践教育项目SIYB和KAB等被引入国内,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与应用,为传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模块化、系统化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6年,由国家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强调了创业指导与培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各类创业实践教育项目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第三,在2008-2012年教育部陆续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4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专项文件中,有3份明确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并分别从教学原则、活动开展、项目推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创业教育及其实践全面系统的开展与落实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总体来说,1998年-2012年这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正在全面深入地推进,试点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以其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及其活动形式,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全方位、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诸如清华大学的“创新环”模式、黑龙江大学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南大学的“八化”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大学的“三级联动”学生创业实践等特色模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系统化构建、科学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虽以创业竞赛、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但其的创业教育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英国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模式构建、师资储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诸多方面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的要求,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为此,综合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及其活动发展情况,我国的创业教育实践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或者偏重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偏重创业实践的培训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存在着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的问题,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实践差距较远。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多集中在事实呈现或经验介绍,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对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缺乏系统的且具有操作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这已成为困扰我国创业教育长远发展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性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外在条件,内在条件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当前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在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方位指导对社会和学生都越来越重要。
创业指导不是简单总结出几点别人创业成功的理论和经验,就可以进行复制和模仿的。万网副总裁周锚认为:创业的成功者,一定是出于他的使命,出于他的嗜好,包括各种机会正好适合了天时、地利、人和。①天时、地利可视为创业的外在条件,包括了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的条件;而人和则是创业的内在条件,包括了创业者的创业思想、创业精神和创业基本技能的情况。本文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必备条件。
二、大学生创业必备条件分析
(一)外在条件
20世纪90年代,全球性大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我国,在全国高校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但是,2007年上海大学生创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中国,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比例高达70%,而实际创业者却不足全体学生的1%。②大学生创业的愿望与实际偏差如此之大,不仅仅说明了大学生们缺乏勇气和热情,更重要的是说明国内缺乏创业的氛围和创业的环境。
1、社会环境
大学生创业热潮是在社会、经济、文化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之上兴起的,因此,社会环境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及实际创业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成败对社会环境有以下要求:[1](1)政府或社会各界人事组织设立投资基金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巩固经济基础,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2)提供社会中介服务,包括项目评估、财务、法律咨询与管理咨询、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帮助,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3)政府要努力制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真正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和服务系统。(4)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业氛围,形成鼓励、支持和关怀大学生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2、学校环境
大学生创业的比率与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解与支持程度是紧密相连的,大学的创业教育指导和创业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命运。学校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应根据自身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
(1)提供创业教育
学校可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了解创业的流程,熟悉各种创业模式等等。鼓励和帮助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通过介绍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除开设相关课程外,不定期地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或组织学校已成功创业的在校或已毕业离校的学生举办创业指导座谈会,针对想创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
(2)提供创业实践训练机会
学校可开展创业大赛,1997年,我国清华大学学生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历时五个多月,320名学生组成98个竞赛小组,递交了114份创业计划。③2007年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共同主办了以“激发创新思维、成就创业梦想”为主题的大学生创业梦想大赛。同时,上海市各高校已经形成了各种配套措施,将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课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校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如:一个社团或一次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类产品项目的设计与模拟制作、一种新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方案制作、一种商品的营销方案的设计、一次社会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等。
(3)提供资金设备支持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设备支持,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这方面,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综合型高校做的非常好。
3、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很大程度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实施和成败。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创业者创业意识的形成,创业精神的历练以及创业资金的筹集有着很大影响。沿海江浙一带,许多成功在校创业的大学生,其家庭也都属于创业之家或是有着自家公司、厂矿等。一方面家庭创业意识较强,另一方面资金投入有一定的保障。得到家庭支持的创业者成功的几率比未能得到家庭支持甚至家庭反对的创业者高很多。
(二)内在条件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创业的根本还要依靠创业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发挥作用。综合大量青年大学生创业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品质条件:
1、良好的创业意识
我国虽然有近70%的大学毕业生怀揣创业的梦想,但有创业的梦想和热情并不等于树立了良好的创业意识。科技论文。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是制约个人创业的动力结构,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④要想成功创业,必须先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然后才有良好的创业态度和成功的创业行为。
2、优良的创业精神
创业可能成功,更多的可能是失败。创业需要激情,需要作好吃苦的准备。科技论文。创业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成功的创业者必然具有开放的个性和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具有锲而不舍、吃苦耐劳,面对挫折和失败有超强承受能力的创业精神。因此,要求创业大学生必须具备顽强的创业精神。
3、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
创业的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艰辛的过程,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打击后才成为成功者,面对这些失败与打击,需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切记不要急于求成。
首先要坚定自己创业的信念,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其次,针对具体问题,迅速找出解决办法,改变创业思路。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不管是初次创业,还是再次创业,即使你的心智成熟,技能高超,项目正确,方法得当,作为经理人的你也需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4、过硬的创业技能
除了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优良的创业精神和健康积极的创业心态以外,大学生创业还需具备一些基本的创业技能:
(1)市场调查技能
市场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寻找目标市场可能的商机,为自己进入该商业领域提供定性定量的依据,它是创业的基础。通过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一个好的市场调查,就是创业投资的“眼睛”,能够帮助确定市场定位和产品价格。
(2)创业分析技能
准确的创业分析能有效地指导创业走向成功,创业分析需要进行资源分析和行业分析。
资源分析需要对人力资源和财务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对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分析自身能力,团队能力和社会关系是否有利于创业和产品的畅销。另一方面对财务进行分析,要想成功的获得资金支持,大学生必须能够规划出一种盈利模式,以便获得融资者或赞助者的信任;而要想用好获得的创业资金,又必须学会分析几种常用的基本财务报表:成本费用表、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科技论文。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在经营过程中要获得更多的投资者,一份完善的良好的财务报表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最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创业者了解经营状况和发现问题的详实资料。
行业分析是要根据资源分析的结果,针对市场调查提供的相关材料,分析项目和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创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需要具体行业具体分析,行业分析是否准确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3)计划书的撰写技能
学会撰写创业计划书是大学生创业的另一项重要技能。创业计划书的内容包括:描述公司的创业设备情况(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和创业机会,阐述公司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制定相应对策,提出行动建议。它是对创业者创业可行性的一次全面分析,是在创业分析基础上的书面呈现。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应该学会撰写创业计划书,并按照创业计划书的要求审视自己创业计划的可行性。
(4)实施技能
创业者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查、行业分析、撰写出计划书以后,在创业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①信息接收和处理技能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更新快速,因此,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有高度的信息接收和处理的能力,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方法接收并处理相关信息。
②与人合作技能
与人合作是一门艺术,处理得当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处理不当则限制发展。在创业过程中与人合作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要选准合作伙伴;二要团结一致、以诚相待、互相尊重;三要公平公正,利益均等;四要胸怀大度,。
③管理技能
创业者需要具备独到的,科学的管理能力。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能使企业散发活力,充满生命力,形成企业文化,能带领企业进行团队作战。反之,一个没有独到、科学管理能力的创业者带领的企业则犹如一群团伙,缺乏战斗力与生命力。
三、结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理智,健康地看待创业的问题。大学生创业不是就业的最后选择,它的实施比找一个工作更艰辛。如果有创业的意愿,就应认真分析自身所具有的创业条件,在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塑造优良的创业精神、保持健康积极的创业态度和掌握过硬的创业必备技能,为成功创业,实现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注释:
①崔衎衎.创业和职业化,谁将赢在中国?[J].中国电子商务,2008年第6期:86
②魏栓成,周小理.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建构与优化[J].上海企业,2008年第4期:27
③陈国光,巫嘉宁,陈铭康.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22
④吕镇城,郭平章,秦继红.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新领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78
参考文献:
[1]魏栓成,周小理.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建构与优化[J].上海企业,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