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05:2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英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市售通用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简介
目前市售英语论文写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陆效用的《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戴福林的《英语论文写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上述写作教材针对所有研究生,在语言水平和专业材料的选编上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由于传统教材一般将各项规则和常用语句罗列在文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引起疲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编教材,提高专业和语言水平的对应性,如俞炳丰的《科技英语论文实用写作指南》面对的就是本校制冷与空调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选用的示范及练习材料均为制冷与空调专业材料;而陈苏、黄彦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则针对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业。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军校没有专为博士生开设的用英语讲授的论文写作课,且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往往没有合适的市售教材,因此,相关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学校专业的设置,自行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英语论文写作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方法
(一)理论依据。
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高原现象。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和抽象的归纳能力成为语言水平的体现。在高级阶段,语言水平的进度明显放慢,此称为高原现象。心理学家将学习划分为六个阶段:无进步阶段、迅速进步阶段、学习速度逐渐减慢阶段、高原阶段、再次缓慢进步阶段、进步再次减慢并临近极限阶段。博士生英语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阶段,即高原阶段。到硕士阶段,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书面词汇,并以英语知识的形式保留在学生记忆中,但并没有固化为学生的语言技能。这些英语知识正是博士阶段英语论文写作中需要大量运用东西,如果在博士阶段没有及时、足够地应用,这些知识将很快遗忘。
2.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路德庆认为,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必须结合起来,将词汇和写作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最终将语言知识转变为真正的技能。写作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是一个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
3.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母语规则,以避免对目标语的学习造成影响,此为母语负迁移;如果母语固有的语音、词法、句法与目标语相同,学生就可借助母语顺利进行目标语的学习,此为母语正迁移。
(二)实现方法。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现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不再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和条框罗列。本教材每一课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组成,通过这些task的练习,学生由被动方转为主动方,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在练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成就感,学习乐趣和教学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据写作教学规律进行教材内容设计。笔者根据知行结合通变律和写作活动的四个特点,在设计练习时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大量操练,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常用句型有了较深刻了解,可积极运用学到的知识写出合格的英语论文。
3.利用母语正迁移,克服母语负迁移。博士生对汉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照英语论文范文进行语篇结构的构筑。范文材料全部选自权威期刊,语言简洁准确流畅,一些常用语句,如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叙述、研究结果的表述和结论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对应段落,对学生掌握英语论文结构和以上部分语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国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在题目翻译、摘要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学生推敲、评判和改进。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选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具有语言错误比较典型的特点,可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据以上理论所编教材的特点
(一)实用性。
本教材根据
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写作规律理论,参照国家教委《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语言上符合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的外语水平,适合课堂应用。
(二)专业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
本教材所选材料覆盖了本院博士生各专业,对于学生熟悉本专业论文结构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符合写作课程教学规律,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语言的特征设计练习。
本教材选材精细,学生可通过阅读范文较快掌握英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法,并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另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评判和改进,可让学生在今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四)理论讲述和练习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导性、适应性和提高性练习克服了传统写作教材的沉闷枯燥,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了写作理论,强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论文写作的兴趣。
关键词:工作坊 学术英语写作 主导――主体 建构 支架式教学
一、工作坊内涵
工作坊(workshop),也称专题研习工作坊,最初是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如今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1]该模式建立在师生平等地位的基础之上,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和体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载体,国外的互动教学历时已久,学科涉及广泛,经验丰富;而我国开展较晚,经验不足。由于工作坊很好地契合了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需要,因此受到学界的青睐与推崇。
二、工作坊的理据背景
1、团体动力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温勒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试验》中首次指出:“团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分析单位,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其成员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而是被组织到一个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系统之中。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看构成团体的成员本身,但已经建立起来的团体,其个体成员动机与团体目标几乎混为一体,所以,一般来说,通过引起社会团体变化而改变其个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得多。”[2]工作坊模式的实践属性决定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团体动力学所描述的团体系统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参与的形式。
2、EAP理论
学术英语写作(EAW)是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Writing)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EAP又可分为EGAP和ESAP两类,其中前者指普通学术英语,后者指专门用途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是指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有学术语境特点的英语教学,是“把重点放在学术环境中某一特定群体的交流需求和行为上而进行的教学,……是基于对某一学科认知、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3]从定义中可以推断出学术英语写作是以真实性原则和交际性原则为背景:即无论从师者的层面还是习得者的层面,真实语料的研读与分析加上真实任务的完成贯穿于学术英语写作的整个流程。而真实性的体现需要实践性理念与实践性环境的有力支持,工作坊模式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理论。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创设与合作学习,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从而达到个人对新知识的理解。[4]定义中的外界即是指合作学习和教学情境的创设,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工作坊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工作坊运作模式
1、构建前卫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师授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诞生,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愈来愈受到重视。根据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国学者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5]研究生学术英语工作坊的运作正是依据此理念构建并展开的。具体模式如下:[6]
图表 1主导―主体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工作坊模式
2、教学设计
(1)构建目标
经过多方协商与讨论,X大学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定位为学术英语写作,目的是满足该校研究生完成学业的要求:①用英语在国际期刊上②写出规范的中文期刊所要求的英文摘要。
(2)构建内容
学术英语写作以真实的交际任务为依托,针对教学目的,该课程的内容架构确立为:①学术论文各组成部分诸如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摘要及各组成部分语言特色的研读与陈述;②摘要改写;③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④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
(3)构建手段
根据X校研究生的入校成绩及学习特点,为保证研究生建构过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工作坊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采取师授、师助+互动(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设计、组织教学的地位和学生主体自我建构的理念。所谓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所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如同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支架式教学由五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4)具体操作
材料准备:任何写作都是以阅读为基础的,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也不例外。学生被要求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数据库检索与本专业相关的优秀的期刊学术论文,并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每人选择出8-10篇以备工作坊使用。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教师的授课要采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方式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授课内容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并展开,并且在课程的行进中以问答的方式一对一或一对组地引导学生思考。其次,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学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写作模型及其语言特色。
独立探索与协作:教师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学生以手中的论文为范本,以小组为单位(通常由6-7人组成),积极展开论文各组成部分的研讨,并对比自己手中的论文和教师案例所涉各组成部分模型的异同。各组商议之后,组长汇总意见,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结果,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还可以提出异议。课后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共商的协作学习――追加任务:即每位同学利用自己手中的范本拍摄一段视频,分工陈述或评论写作各部分的模型和语言特色,其中要加载PPT展示,目的是进一步监督学生的建构过程并强化建构效果。
摘要的写作建构安排在论文各组成部分之后。原因是摘要的写作要以各部分为基础。由于第一学期研究生还没有开题,摘要改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任务,但同时允许实写(有些导师布置了研究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互动研讨与陈述,摘要的写作建构由学生自主完成。
根据X校的研究生英语课时安排,期刊论文写作安排在第二个学期。论文的写作流程遵循这样的模式:研究生论文第一次提交、教师第一次反馈+研究生论文第二次提交、教师第二次反馈+研究生论文第三次提交、教师(包括外籍教师)第三次反馈++修改。从该模式可以看出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是研究生独立探索与师生协作的结果。并且在该过程中按照发表的要求,融入期刊论文格式建构项目,其中包括题目撰写、引用、图表和参考文献等。
效果评价: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效果评价的多元化。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已经不能满足互动教学的目标需求,工作坊模式下的教学学生参与的环节多,因此形成性评价更客观、更具有连续性。无论在论文结构的建构阶段,还是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阶段形成性评价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同时融入教师的笔评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口评。除此之外,网络评价和小组自评与互评也在形成之中。
四、工作坊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效果分析
1、与传统学术写作的比较
传统的学术写作教学实际上也含有互动的因素,但局限性大,多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而工作坊模式把这种互动扩展到生生之间,因此学生的协作精神、自我建构能力和自信心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教师在课程互动的各个环节起主导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及的。
2、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罗杰斯认为:“适度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 [7]如何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已是当下高等教育所承载的使命。适度的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如何提供?工作坊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体现着合作学习的含义,即这种合作不是顺从、妥协和等待而是以独立为基础的相互认同和相互接纳,体现出学习过程个人化和社会化的相互融合。据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学术英语写作改善了课堂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心理氛围,使他们能够在更加宽松与和谐的环境下竞争,促进了他们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而创造性正是受到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情绪。Isen在1985年通过实验总结出了正面情绪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假说;我国学者卢家楣等人在2005年通过教学现场实验验证了正面情绪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假说。因此工作坊模式所创造的良好氛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激发与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3、面临的问题
如何构建语言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稳固而有效的链接,是当下面临的问题。语言教师负责英语学术论文的结构问题、语言应用问题以及把关论文出版的格式要求。但语言毕竟是信息的载体,学术论文信息的可行性、真实性以及逻辑上的正确性等都需要指导教师的鉴定与评判。因此工作坊模式下如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就成了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成功发表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楚莺.基于工作坊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6):113-114.
[2]王雪华.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研究, 2011, (8):29-30.
[3]张晓君.英国EAP教学发展对公外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1):152.
[4] [5] [6]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第三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含有“应用语言学”这个关键词的书名有:ZoltánDrnyeiResearchMethodsinApplliedLinguistic(s2007)、外研社引进《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科研方法系列》丛书里达夫(PatriciaA.Duff)《应用语言学中的个案研究方法(》2011)等等。上面列举了含有三种关键词的研究方法书籍,其实这三个词语(即英语/外语教学、第二语言、应用语言学)在中国语境下有何差别、有何联系?这样的学科划分其依据是什么?能否找到一个较权威的学术定义?如果找不到,而又无法将其截然分开,那么可否将其归为一类?而实际上这些书籍虽采用的名称有差异,但却都谈到了一些共同的研究方法。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它们相互交织、但到底哪种方法更有效、更科学?这些都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理解。
关于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尽管关于“研究方法”的书已经很多,上面已有所论述。同时关于“科研、学术、学位论文写作”的书籍也不少,分层次列举如下:主要供本科学生阅读的著作和教材有:穆诗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2002)、周开鑫《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手册》(2006)、石坚、帅培天《英语论文写作》(2010),丁往道等《英语写作手册(第三版)(第八部分)》(2009),以上四本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邹申《写作教程(第四册)》(2007)、程爱民、祁寿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纲要》(2005),以上两本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丁往道等《英语写作基础教程(第三版)(第八章)》(2011)、刘洊波《英语学术论文写作》(2004)、黄国文等《英语学位论文写作教程》(200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编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2001),以上四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黄国文等《英语学术论文写作》(2006),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张霖欣《英语专业毕业(学术)论文写作教程》(2008),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列举教材尽管主要供本科生阅读,里面论述研究方法不是很多,更多谈到是如何写作,但研究方法也有所渗透,本科生需仔细学习,研究生也有必要温故知新。供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参阅的教材还不是很多,主要有冯翠华的《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英语科研论文写作概要》(2003)。也有将研究方法和学术论文写作融合在一起谈的,诸如:文秋芳教授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04)。可是这些“科研、学术、学位论文写作”书籍里面没有一点不谈研究方法的,也很难找到只谈写作一点不涉及研究方法的书籍,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既懂研究方法又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正是每个英语专业学生所努力的方向,如果要达到这一目的,英语专业学生应当至少研读其中两三本书,只有这样才会达到融会贯通,最后逐步掌握。
关于研究方法与学科
当前的学术研究很多是跨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很值得关注,下面只阐述一些学科,并列举它们领域的相关研究方法书籍。语言学方面:张廷国等《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2008)、梁茂成等《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教学实践系列语料库应用教程(配光盘)(》2010)等。社会科学方面: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2006)、林聚任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04)、(美)威廉劳伦斯纽曼(W.LawrenceNeuman《)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2010)、(英)希拉里阿克塞和波德奈特《社会科学访谈研究(》2007)等。社会学方面: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1997)、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3版)(》2009)等。教育学方面:陈时见《教育研究方法》(2007)、杨小薇《教育研究方法》(2005)等。教育与社科方面:(美)贝尔(Bell,J.)《教育与社科研究入门指南》(2004)等。心理与教育方面: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2004)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风笑天《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社会调查方法(》2012)等。上面只列举了几个学科的一本或几本关于本领域的研究方法书籍,应该来说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本学科的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引进或翻译出版的系列丛书《万卷方法—社会研究方法丛书》,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汇集了多个学科,目前已出版了约97部。可以说当前学科间在研究方法上是相互交织,相互借鉴,学科间并不能泾渭分明,而是形成了一个研究方法的网,已难以分辨。甚至一门学科固有的研究模式和方法都变成另外一门学科的研究的方法了。在鲁子问等著《外语政策研究》第一章第三节外语政策的研究方法里列举了四个,分别是政治学方法、语言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而英语专业学生如果要做跨学科研究不关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其文章的科学性也很难得到保障。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有何共性?有啥联系?如何进行自身的整合以及与论文写作的有机整合?能否找到蕴藏在其间的规律,英语专业学生都该好好思考,以能更好地学习研究方法,最后能活学活用,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未来的研究工作。
结束语
除此以外,研究方法与专业水平、研究思维和逻辑、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文献收集与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研究工具、统计学等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学习整合,最后形成自己较强的科研能力,应当成为每个英语专业学生一生的追求。
作者:杨勇彪 李学倩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论文摘要:在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和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错位、教学与考试的错位、输入和输出的错位、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期望错位、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错位的现象。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提出建构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术写作能力培养,增加英语选修课程和实施英语课程评估多样化来调整这些错位现象的对策。
英语作为国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培养研究生基本原则: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国研究生英语水平,尤其是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术写作能力以及科研方法能力,对于加强与国际学术同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提高中国学术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系统结构的错位现象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科研为基础,这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本质所在。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某个方向或领域的专才,而非通才。英语是工具学科,英语教学的目标就应该为研究生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服务。然而,现在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本科教学水平上,没有考虑研究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单项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错位。现在研究生英语课主要还是由教师担当整个教学活动主体的角色,整个课堂跟本科生课堂没有太大的区别,从而造成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低效率。为研究生开设的英语课应该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训练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将来阅读英语学术文章和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及参加国际会议等科研服务。而当研究生学完英语后只能掌握一些语法和词汇,应用能力差,无法满足这一目的需要,这就造成了研究生教学的输入和输出的错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问题主要是,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基础好、起点高的学生又吃不饱,无法满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研究生的英语课形同虚设,收效甚微,浪费时间。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对2005级800多名研究生进行了开设选修课的问卷调查,共列了17门课程,统计结果表明,700多选课入期望选的是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课。这就说明学生的需求和国际化的需求是一致的。而教师期望的则是学生们对他们教的东西能感兴趣。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期望错位。研究生学英语最需要得到的,除了知识,应该是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学术写作能力的训练。而研究生英语教材建设却滞后,内容陈旧不注重科研方法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和国际化的需要。
二、错位成因分析
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是普遍的现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协调发展,主要有两个问题:
1. 从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培养难度大。课堂教学的经历和实践主要都花在语法和词汇上,因为研究生的扩招人数逐渐增多,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进行高一层面的英语课程教学,所以,造成了研究生英语课重形式而忽视英语学术写作方法、修辞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就只能产生出大量虽然合乎语法要求,却在表达上让说英语国家的读者不知所云的学术文章,达不到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目的。国外写作理论研究表明,外语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思维发展的问题。多数中国研究生都是伴随着枯燥的练习题、单一的考试题训练出来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较差,尤其在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不足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从研究方法、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学术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培养难度很大,这也是研究生英语教学错位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
2. 研究生的学习方法没有根本转变。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和头脑里。什么是研究生?就是“不断地追寻”的学生,英语所以由re和search构成re-search。然而,研究生学习英语方法的习惯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会带着探究的问题去认知学习的过程,发散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喂一口吃一口,特别是当研究生利用目标语来表达观点的时候,不论使用何种方式,在脱离教师这一拐棍时,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的能力很差。尤其对于英语学术写作而言,要求研究生对信息的复杂处理、对语言的精确表达以及对读者意图的准确把握,这对研究生来说就更难了。动机也是研究生学好英语的问题所在,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应付考试,而不是凭兴趣,兴趣是认知语言的最好动力,只有具备了语言学习的动机,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主动认知。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要想探究学术,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研究生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三、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调整错位现象的对策
1. 培养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四个要素:一是“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是“协作”,它发生在学生相互学习过程的始终;三是“会话”,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四是“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性质、规律以及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理论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构建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的方法。在学术写作中开放性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开放性思维训练不仅仅强 调语言表达或者写作技能的开放性,更强调从学术研究开始至学术全过程的开放性思维。多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在学生相互协作与会话中建构他们自己的研究思维、研究兴趣以及意义建构,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科学分析问题,并学会整合语言学习和写作训练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在完成写作任务中提升语言能力,在语言能力的提升中促进写作水平,从而提升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和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决定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内部条件,主要是科研成分和专门训练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训练达到新的高度:二是外部条件,即社会提出了对更高级学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应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性地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才能体现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独特价值。
2. 增加英语选修课程。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增加选修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与实用性课程,加大研究生选修的灵活性是必要的。在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上,尤其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阅读研究国外学术文章;介绍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在目前学术界的应用;介绍国外英语学术写作的模式和方法,比如,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等;应用案例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和模式,并进行实际的英语学术研究写作训练,包括写作规范、语言运用、写作策略等诸多方面内容。而且,研究生课程教学应由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转向以研究性教学方式为主要特征。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讲座式和研讨式,主要培养研究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实施英语课程评估多样化。对于研究生英语学习的评估不能只凭一卷成绩,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使许多研究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外语学习的效率。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样性评价的方式去评估学生,比如,让学生作相关的书面报告和课堂演示;英语论文学术写作等任务。对研究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进行评估,而且评估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这样的评估能够比较准确和客观。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施评估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强迫性的英语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变死记硬背的学习为轻松的实用性的学习。多样性评估更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学习英语的效率,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柳君丽,研究生公共英语选修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2]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0.
关键词:学术英语;研究生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46―02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重要分支之一,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引起我国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学术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做准备,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展开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听懂专业学术讲座,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查阅或翻译英文原版的学术文献,使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学术报告等。这些学教学目标恰恰正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因此,学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和方向。
一、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
前医学类院校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英语和英语选修课两种,开课时间通常为两个学期,学时数相当有限。此外,虽然部分院校和专业尝试性地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口语等课程,但开课时间也大都为一个学期,与基础英语课程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无法满足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也无法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对研究生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
2.师资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目前大多数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毕业于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承担,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却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即使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教师也只能讲解医学词汇、句型等内容,勉强生硬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将医学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真正结合,更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某些院校也在尝试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学术英语教学任务,虽然专业教师医学知识渊博精深,但通常对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的掌握与专业英语教师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授课过程只是将英语内容用汉语进行解释,与本科阶段医学专业课的知识讲解没有区别,甚至有的教师由于英语水平的欠缺而遭到学生的质疑。
3.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部分研究生已经在本科阶段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研究生英语基础课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延续了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只是帮助学生不断地扩充词汇量,阅读篇幅更长更复杂的文章,重复那些早已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语法和句型练习,以致许多研究生产生疑问,究竟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与本科阶段有何本质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会由于对教学内容的失望而放弃或终止英语学习。部分院校开设学术英语或医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对于不同的医学专业也没有做相应区分,导致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对自己的专业研究和实践没有很大帮助,因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大多数院校中,研究生英语课的教学形式通常都是大班授课,上百名学生同时上课,教师只能以讲授为主,较少有条件和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施,积极的教学活动也常常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而一个大班中的上百名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其本科阶段打下的英语基础也处于不同的层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基于EPA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针对上文所述各方面现状,各医学类院校应尽早以学术英语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
1.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
根据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医学院校应逐步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首先,将必修的基础英语课改为医学英语课。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应该再继续将重心放于基础英语,而是将其转移到帮助学生完成基础英语与学术英语成功衔接上。其次,增加医学英语课的课时,使其符合教育部的最新大纲规定课时数,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开设两学期或以上各类医学学术英语的选修课程,如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翻译等,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目的和内容的学习需求。最后,建议按照不同专业将学生英语课程班进行细分,实现分专业的小班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区分开。许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就为学生开设了某些医学英语选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医学词汇和术语,尝试阅读医学类英语文章等。相比之下,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应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医学研究及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或医学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编写统一标准、内容科学、系统完整又能突出各院校特色的学术教材成为各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部分院校在教材编写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突出其中医学科特色分别编写的《中医英语》均受到了学界较高评价。
医学学术英语教材编写属于跨学科的科研任务,需要英语专业专家与医学专业的专家通力合作,并随着医学发展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增删和改进,使教材做到与时俱进,真正、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的教学内容对其专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作用。
如能实现前文课程设置改革中提到的细分专业的小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也将相应增加,教师应逐步改变讲授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生参与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和依托式教学模式(CBI)所推崇的“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课堂教学机制。例如,模仿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场景,要求学生准备相关主题的英语论文进行现场提交和主题讨论。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选取和播放医学内容的英文视频,例如,笔者有同事在授课过程中就有目的地选择了美国电视剧《不朽法医》(Forever)的部分相关剧集及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和讲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对某些医学场景例如手术室发生的故事进行情景还原的角色扮演并进行分析和点评。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术英语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原本艰涩难懂的医学英语知识变得富有趣味,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培养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兼备的师资
医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对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学术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要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有两种教师来源可供参考。首先是原来从事英语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之切实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地将其运用到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中。其次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教师,组织他们对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观摩学习,并对其口语、听力、翻译等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与教材编写同理,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共同努力,两者应沟通合作,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发挥各自专长,共同为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而贡献力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社会各界对新时期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后备力量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更是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帮助他们利用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提升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医学院校应尽快转变思想,发现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以学术英语为理论基础和指导,积极探讨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拟定改革方案,推动英语课程改革,真正为培养出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高级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2]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蔡基刚. “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02).
[4]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02).
[5]王守仁, 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 2013(05).
[6]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EAP课程实践[J]. 2011(07).
[7]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 ――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 2011 (05).
关键词:硕士生 科研能力 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增幅甚至达10倍左右。结果,硕士生的基础、学风均有所滑坡。如何使硕士生在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英美文学专业为例,初步探讨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这一问题。
一、引导硕士生继续保持刻苦、认真的学风
当前,不少人上硕士研究生只是为了拿张文凭,以便找份较为理想的工作,而不是为了从事研究,因而,读研期间的学研态度非常散漫。在一年多的课程学习期间,一些硕士生上课经常迟到,甚至经常旷课。硕士生的许多课程属选修课,一些授课教师为了吸引足够的学生上自己的课,平时出勤管理和期末成绩考核都不严格,个别学生甚至数月或整年不上课,期末考核仍然过关,甚至还能得不低的成绩。遇上出勤管理较严的老师,一些硕士生为了出去代课或打工挣钱,甚至还找无关的人“替其上课”。基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在酝酿毕业论文开题的半年里,更多的硕士生外出代课或打工,把开题的事儿抛到脑后;待到开题前三五天,才慌忙到优秀硕博士上看别人的毕业论文,把某些论文改造成自己的论文框架――开题报告,蒙混过关。开题后近一年时间里,一些硕士生要么代课或打工,要么忙着考各种证书,而且在最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又四处跑着找工作,很少查阅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资料,也不认真考虑论文写作,直到离答辩前一个月左右,才开始上网搜索别人的论文,以拼凑自己的论文;结果拿出的英语论文语言错误到处都是,内容观点或站不住脚,或逻辑漏洞百出,更有甚者,一些人的毕业论文绝大部分是抄来的……
针对如此的读研风气,硕士生导师在其指导学生入校之日起,就应严格要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其珍惜读研机会,鼓励其继续保持准备考研阶段的刻苦、认真的学风,并让其明白,若不踏踏实实地学习,达到最基本的学业水平,毕业时连按时拿到文凭也会成问题。其次,导师要根据所指导硕士生的研究方向,给其推荐一些必读书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与所带的硕士生就其最近学习的内容、研读的书籍等进行座谈。这样不仅可以适时地答疑解惑,避免一些硕士生“常年见不到导师的面”的抱怨,又可以督促硕士生,让其不敢偷懒,以避免一些硕士生该毕业了导师推荐的书还“没来得及”看的现象。第三,导师不仅自己上课要加强考勤管理,而且要与其他授课导师经常沟通,了解所指导硕士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经常缺课的原因,以便及时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四,导师要至少提前半年开始指导硕士生的毕业论文开题,在开题之后一年左右的毕业论文写作时期,要督促其继续认真查看相关文献资料,尽早动手写论文,并经常了解和帮助解决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五,相关授课教师和培养单位要严格硕士生的课程考核、开题和答辩管理,使任何不合格的硕士生都不能毕业,以对下届硕士生起警示作用。
二、指导硕士生拓宽知识面,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
在本科阶段,许多学生只满足于学习几本相关教程,考研时,又只是反复复习几门必考课程,因而成为硕士生后,知识面非常有限。有的导师在其硕士生入校后,就给其确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仅推荐了与其毕业论文直接相关的书籍,完全忽视许多硕士生实际上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这一事实。就英美文学专业来说,不少硕士生连“什么是文学”都说不清楚,别说用英语就是用汉语写文章也不完全能写通顺,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完全能恰当运用。鉴于此,硕士生入校后,英美文学专业的导师应引导其拓宽知识面,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应让硕士生清楚,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史哲“不分家”,研究文学有看不完的书籍;同时,应围绕“英美文学”既是“英美”的文学,又是“文学”,且是“西方”的文学这一特质,给硕士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籍。这些书籍可涉及以下类型:
第一,英美文学背景知识类。包括外国文学史(或欧美文学史);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英国通史(或文化史),美国通史(或文化史);西方哲学史,西方美学史。这类书籍导师可鼓励硕士生读英文版的。
第二,文学原理、文学批评方法、文学理论史类。这类书导师应要求硕士生读英文版的,例如Rene Wellek等所著Theory of Literature,Jean Paul Sartre的What is Literature?,I. A. Richards的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Wilfred L. Guerin等所著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Richard Harland的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Raman Selden等所著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英美作家从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西方文化(包括文史哲)的影响,较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西方文论史,可以深化研究者对有关作家、作品的理解。而较全面地了解西方现当代文论,可以增强研究者的洞察力,为评论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提供适宜的理论基础。
第三,中国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或文论史)类。鉴于国内绝大多数外国文学论文是用汉语写作和发表的,倡导英美文学专业的硕士生读一些中国的文学作品、文学史、文论史,不仅可以使其开阔视野,加深对文学的认识,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而且可以使其具有较好的文学功底和汉语文学水平,使其在文学鉴赏和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四,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的文学理论和作品类。比如说,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般就要给自己的硕士生推荐较多的女性主义批评论著,及女性主义经典文学作品和最新作品。硕士生多看一些与其导师研究方向一致的书籍,研究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或接近,将有助于导师发挥其特长,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三、培养硕士生的科研选题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一些硕士生毕业论文该开题了,还没找到题目,让导师给找题目;题目确定了,却不知如何写,反而轻信“天下论文一大抄”的谬论,东抄西拼,整篇论文没有自己的观点。为此,导师应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第一,引导硕士生在了解背景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一个切入点,然后围绕这个点有针对性地、以批判的眼光去看书。比如说,引导硕士生把英国或美国文学的某一体裁的某一个作家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以便集中精力,阅读该作家的代表作、其传记、可行的文学理论及相关文献。同时,要提醒硕士生摈弃“印在书本上的话都是完全正确的”观念,看书时要敢于质疑。如果硕士生对某一作家的作品以及相关文献非常熟悉,又具有质疑精神,他们就会发现,他人的相关评论并非“定论”,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自己有很多的话可说。
第二,要告诫硕士生,他们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应是自己有独到见解可陈述的――要么是没有人研究的作品,要么用独特的视角去研究经典性作品,但无论如何,要有一些新发现,要得出一些独到的结论。这一点以第一点为基础――只有集中精力,基本读遍某一特定领域里的相关文献,才能掌握该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确定既富创新性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第三,引导硕士生进一步广泛地收集、有效地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除从本地图书馆和从网上收集文献外,导师可告知硕士生从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收集资料的便捷方式(实际上,不用去北京,就可通过一些机构,获得相关材料的复印件);如果导师的科研经费较为充足,也可资助硕士生通过“卓越亚马逊网”直接从美英两国购得最新英文原版著述。要建议硕士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收集来的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一部分需反复细读,大部分只需有选择性地阅读,比如说,可通过相关著述的“索引”,查到并阅读和自己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页码的内容。阅读文献时,对他人的观点应始终秉持“批判扬弃”的态度:面对有瑕疵的论断,可做些修正,从而提出自己的论点;对自己同意的观点,可拿来引用,但要作为自己提出更高一层论断的论据。
第四,鼓励硕士生在鉴赏作品和研读文献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练就既能充分论证、合乎逻辑,又做到条理清晰、不乏文采的文学论文写作能力。要正告硕士生,搞科研、写论文,只要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在真理面前,没有长幼,没有尊卑,在文学欣赏和批评领域更是如此。要基于反复细读所研究的文学作品的感悟,并以相关参考文献为佐证,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然后就是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过程――此即论文写作。论文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层次分明。同时要建议硕士生,既然学文学专业,自己写论文时就要发挥平时阅读英、汉文学作品所积聚的文学能量,尽量使论文文笔流畅,且不输文采。
总之,硕士生招收院校、负责培养的院系、所有授课老师,尤其是责任导师,要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严格管理,善于引导,使硕士生能继续保持刻苦、认真的学风,拓宽知识面,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培养独立地进行选题和从事研究的能力。通过这样有针对性、有步骤的耐心、艰苦、综合努力,硕士生才能培养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毕业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聂珍钊.“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J].外国文学研究,2004(5).
[2] 束少军.弱势族群的崛起与中国学者的学术自觉――记全国英语文学研究高层论坛[J].当代外国文学,2013(1).
[3] 王宁.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经典的重构[J].外国文学,2007(6).
本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信息交流能力和翻译能力,所以专业英语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专业英语课程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一直是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每届有近百名本科学生,绝大部分同学经过本科的基础英语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而也有部分同学因入学时的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等原因导致英语水平低,因此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处理好上述问题并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迫切。对此,我们进行了多方探讨,结合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英语水平和专业英语实际需求,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和实践。
2.专业英语学习的作用和目的
在一个知识经济、信息等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知识信息的掌握和竞争信息的获取能力[2]。在目前国际一体化的国际化大环境下,用英语进行国际化交流也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技能。目前我校进行了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已经开始教学国际化。本科专业英语学习是为了巩固基础英语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掌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这里的英语能力包括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字交流能力。
3.我院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作为大学学习阶段的重要课之一[3],我校对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但从目前来看,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分析,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重点不突出。大部分同学认为,教学内容及其安排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重在专业词汇及翻译的讲授,而忽视了一些普遍常识的引导。②教学方法陈旧,主要采取阅读与翻译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以翻译、阅读为主,听说为辅。这种教学方法互动性不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③专业基础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前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了解甚少。④学习积极性差,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将来在国内工作,也不考研,即使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科技论文和文献只要看国内的就足够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但大部分同学意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性很强,他们认为专业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献检索与阅读原文以了解把握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动态,能够进行专业写作,为将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一门比较独特的课程,既不同于安全工程专业课,也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它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①有大量的专业词汇,且组合词和缩略词较多。一部分是通用英语中常见的普通词汇。一部分是具有专业含义的词,这些词汇仅出现于专业文章中,但其所占比例较小。②句子结构复杂,长句较多。由于专业英语用来传递客观事实,拒绝主观性和臆断性,消除歧义;在表达上要求准确、客观、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因此大量使用含有很多限定和修饰成分的复杂长句及非谓语动词。③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把英语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具有用词准确、语气正式、专业术语性强的文体风格。这就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习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背景。
5.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英语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1)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通过对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并能进行专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提出了“以本专业为基础,以英语为工具,使学生能够准确获取本专业乃至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并进行专业交流”的教学宗旨。
(2)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宗旨,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与科技文献检索技术的交叉[4],培养学生的专业交流能力与信息素质;因为安全工程的专业方向较宽,所以教学内容应分为矿业方向和工业方向进行,把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外文文献的检索及翻译工具的运用、英语论文的阅读、专业知识的交流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3)教学资料。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根本没有接触过本专业的专业词汇,词汇量不够,据此选用《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英语》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工业方向)作为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常用的专业词汇。此外,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本课程所使用的材料主要选自于国外的外文期刊、科技报告、使用手册、相关的网站、网页等。同时,一些国际会议的现场视频及英语科普讲座也融入了教学过程中。
(4)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材料的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中,尽量使用国际英语的通用说法和用法,避兔出现误解。
(5)教学组织。为了减轻教学压力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团队意识,采用集中教学、分组讨论的模式,并注重授课内容与学生专业方向相结合。根据培养方案,专业外语有32个课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可行性原则,整个课程分8次完成,每次4个课时,每次上课分为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两个部分,其中交流环节至少占用1个课时,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设计若干个讨论话题。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课前布置交流话题,以组为单位进行准备,课堂上进行充分探讨,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英语提问和回答问题,并根据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6)课程考核。本课程以考查为主,考查环节采用模拟国际会议形式进行,主要检验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要求每位学生按照期刊论文的具体要求翻译论文,然后制作成幻灯片,最后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视翻译质量、幻灯片制作情况、表达情况等现场评定成绩。
6.结论
论文摘要:近年来,很多高校的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存在着缺乏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培养一支稳定的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认识、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很多高校将数学专业英语课列入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进一步提高数学专业学生阅读和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撰写英语论文和开展研究打好基础。但是,目前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总结,并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很多高校数学院(系)都安排英语好的数学教师教授数学专业英语课。这些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主要表现为英语听说能力较弱,常常采用汉语授课,无法满足数学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学生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院校都将数学专业英语课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上,所以很少有学生在数学专业英语课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此外,数学专业英语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查考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存在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选教材,一些教师不加区别地讲授书本内容,致使“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将数学知识和英语语法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数学专业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落后。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以教材为蓝本、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控制讨论的话题、内容、过程和参加者,学生很难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因而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口头表达和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数学专业英语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在教师方面,由于数学专业英语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教师很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在外界压力下接受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因而在备课、讲课时都没有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在学生方面,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对数学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掌握,而且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很多学生已经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认为可能解决数学问题的翻译和相关英文文献的阅读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借助一些软件就可以翻译,因而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的学习重视不够。另外,数学专业英语课的考查考核方式使学生放松了对该课程的学习。
(二)客观因素。一些高校不重视数学专业英语课,投入不足。由于数学专业英语课是近年来的新增课程,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较少,投入积极性不高。例如:压缩教学时数,将大纲中要求的一学年减为一学期;缩减教师配置,通常安排一位教师负责全院(系)学生的专业英语课,因而授课教师无法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影响教学效果。
三、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培养一支稳定的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并积极研究语言教学理论,参加定期的教学交流活动,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的英语水平,也可以积极引进英语水平较高的数学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二)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数学专业英语是为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进行专业研究作准备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仅靠已有的英语水平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文献,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学习误区,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该课程。教师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做到教学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同时,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专题讲解、师生互讲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也应该积极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考核的科学性。
(三)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适当增加数学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课时数,而教师在选取合适的教材后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采用专题讲解方式开展教学,也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中。在进行专题讲解时,教师要先纵向概括,再选取一些材料进行横向分析。例如:在用英语来表述数学理论推导过程时,教师先总结性地给出一些证明中常用的表达形式,再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短文让学生体会这些表述的运用。科技文章的语体特点是用词准确、语气正式、陈述客观、逻辑性强、专业术语多,因而专业英语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专业词汇、句子、翻译技巧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构词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中常见长难句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翻译长难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对象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上,专业英语教学比大学英语教学更加复杂,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语言是为交流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应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进度、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再加上网络资源丰富且生动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讲授数学发展简史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短片《唐老鸭漫游数学王国》。借助于学生熟知的卡通形象唐老鸭,笔者教会学生一些专业单词的读音。而学生在观看、讨论、思考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专业单词,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这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于是,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并渐渐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数学专业英语课程不是一门专业课和英语课简单相加的课程,而是一门英语语言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长期努力,才能真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提高学生数学专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关键词:数学专业 英语课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近年来,很多高校将数学专业英语课列入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进一步提高数学专业学生阅读和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撰写英语论文和开展研究打好基础。但是,目前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总结,并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很多高校数学院(系)都安排英语好的数学教师教授数学专业英语课。这些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主要表现为英语听说能力较弱,常常采用汉语授课,无法满足数学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学生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院校都将数学专业英语课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上,所以很少有学生在数学专业英语课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此外,数学专业英语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查考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存在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选教材,一些教师不加区别地讲授书本内容,致使“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将数学知识和英语语法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数学专业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落后。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以教材为蓝本、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控制讨论的话题、内容、过程和参加者,学生很难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因而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口头表达和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数学专业英语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在教师方面,由于数学专业英语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教师很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在外界压力下接受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因而在备课、讲课时都没有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在学生方面,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对数学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掌握,而且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很多学生已经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认为可能解决数学问题的翻译和相关英文文献的阅读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借助一些软件就可以翻译,因而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的学习重视不够。另外,数学专业英语课的考查考核方式使学生放松了对该课程的学习。
(二)客观因素。一些高校不重视数学专业英语课,投入不足。由于数学专业英语课是近年来的新增课程,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较少,投入积极性不高。例如:压缩教学时数,将大纲中要求的一学年减为一学期;缩减教师配置,通常安排一位教师负责全院(系)学生的专业英语课,因而授课教师无法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影响教学效果。
三、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培养一支稳定的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并积极研究语言教学理论,参加定期的教学交流活动,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的英语水平,也可以积极引进英语水平较高的数学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二)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数学专业英语是为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进行专业研究作准备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仅靠已有的英语水平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文献,从而帮助他们走
出学习误区,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该课程。教师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做到教学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同时,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专题讲解、师生互讲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也应该积极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考核的科学性。
(三)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适当增加数学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课时数,而教师在选取合适的教材后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采用专题讲解方式开展教学,也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中。在进行专题讲解时,教师要先纵向概括,再选取一些材料进行横向分析。例如:在用英语来表述数学理论推导过程时,教师先总结性地给出一些证明中常用的表达形式,再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短文让学生体会这些表述的运用。科技文章的语体特点是用词准确、语气正式、陈述客观、逻辑性强、专业术语多,因而专业英语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专业词汇、句子、翻译技巧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构词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中常见长难句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翻译长难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对象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上,专业英语教学比大学英语教学更加复杂,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语言是为交流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应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进度、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再加上网络资源丰富且生动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讲授数学发展简史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短片《唐老鸭漫游数学王国》。借助于学生熟知的卡通形象唐老鸭,笔者教会学生一些专业单词的读音。而学生在观看、讨论、思考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专业单词,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这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于是,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并渐渐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数学专业英语课程不是一门专业课和英语课简单相加的课程,而是一门英语语言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长期努力,才能真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提高学生数学专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2]张彩虹.浅析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