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2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媳妇和公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公只是称谓,和公公的关系这一栏应该填“公媳”。
我和婆婆的关系是婆媳,婆媳是书面用语。
家公与儿媳关系是叫翁媳,不是公媳。
翁媳的翁就是指家公即老公的父亲。媳就是媳妇即老公的老婆。所以翁媳就是家公与儿媳妇的关系。汉族的亲戚关系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姑舅叔伯,同辈的有姊妹兄弟等等,下一辈有甥侄等等。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来源:文章屋网 )
可本刊采访的这群名人媳妇和婆婆们相处得却很融洽。
这其中有什么秘诀?
拿捏的尺度又在哪儿?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分享一下她们的婆媳相处之道,
也学会更好地去爱另一个被我们称为“妈妈”的人。
被访媳妇
王丽萍
国家一级编剧。代表作有《婆婆媳妇小姑》《错爱一生》《保姆》《媳妇的美好时代》等。
在心里真的把她当成妈
在出嫁前,我的妈妈就一再教育我:既然叫婆婆为“妈妈”,你要在心里真的把她当成你妈妈。
但毕竟对我来讲,婆婆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即使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彼此都很客气。那年夏天,我屋子里的空调坏了。我先生和公公都出差了,婆婆就让我过去和她一起睡。结果那晚,我们都特别不习惯,辗转反侧睡不好。第二天,我发现她的眼圈也黑了。如果是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睡,我肯定早就睡着了。
有时候,家里会有一些人来找我谈事。如果是男士,我一定会耐心地跟婆婆解释:妈妈,这位是某某,他是来做什么的。
这份客气和生疏,在相处的最初也是需要的,蕴含着一份对彼此的尊重。不过,随着在一起共同生活,生疏也慢慢变成了温暖的亲情。亲情的建立,一定是互相的关怀。我跟婆婆关系处得好,我觉得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只有一方特别努力、特别谦让,时间长了,付出多的一方会不平衡的。
我觉得婆媳要相处得好,双方最好都有各自的事业或兴趣爱好。因为女人一闲就容易闲出病来,看什么都不顺眼。我婆婆是个画家,工作上很出色。两个女人都忙碌,就不会过多关注对方。而且当我工作很忙时,我会感激婆婆替自己分担了很多。
比如,我女儿就是公公婆婆替我带大的。孩子上幼儿园了,他们也每天负责接送。有一年我女儿咳嗽,公公婆婆就四处托人找中医治疗。孩子和他们的关系很好。女儿大了,到任何地方都不忘记给奶奶写明信片。现在很多妈妈会因为和孩子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不同而闹得不可开交,但在我的记忆中都是一些美好的事,我对他们真的特别感激。其实,我主张孩子粗放去养。怎么养孩子都会健康成长的,家庭的教育氛围和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很多婆媳矛盾由财务纠纷引起。如果能不计较的话,钱方面的事媳妇就不要太算计。我婆婆很喜欢购物,只要是她买东西,我都抢着付钱。而且养成了习惯,如果我哪次没有付,就会怕她不高兴。我觉得媳妇毕竟是小辈,老人退休了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而年轻人还有很多赚钱的机会。我经常跟朋友们说:“你们请朋友吃饭,一次好几百,觉得是社交,是应该的;但如果把这个钱花在老人身上,他们一定会感动得不得了。”
婆婆旅游带礼物回来,会让我先挑,其次才是我的两个小姑子。后来我和先生定居上海后,只要婆婆来上海,我就会很大方地为她花费;等我回安徽,我婆婆也会送我很多土特产,别人送她的茶叶啊之类的她也会为我留着。今年,婆婆跟我讲脚变大了,我一听才想起来,上年纪后人的骨骼会变大,就给她买比以前大半码的鞋。
年纪大的人都很喜欢倾诉,爱找人聊天,会说很多重复的话,每次接到婆婆的电话,即使正忙着写作,我也不会不耐烦;每次见面,也会聊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八卦―我聊演艺圈的,她跟我聊安徽我们都熟悉的人。
我最感激的是婆婆的大度。我娘家在杭州,先生家在安徽。我们定居上海后,公公婆婆每年都会让我们回杭州过年。因为他们知道我爸爸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我十分挂念。每年公婆都会提醒我:“早点买回去的票啊。”直到这两年,我爸爸和公公相继去世,我们就轮着回杭州和安徽,今年年三十陪我妈妈,明年就陪婆婆过。
我婆婆很强势,家里所有事情,她说一不二。从我结婚到现在三年多,她打过公公五六次。公公是小学校长,收入和社会地位本来都很不错,就是遇到了这样的老婆,让他一辈子抬不起头。婆婆常常跑到学校和公公闹,公公是个很爱面子的人,什么事都让着她。但是,婆婆还是不知足。她特别会骂人,公公只要一还嘴,婆婆就指着他的头,然后两个人打起来。公公对婆婆最多推搡两下,但是婆婆下手很重,扯头发,用嘴咬耳朵。有两三次我就在旁边,我真的是很难过,但又不好插手。我老公平时不在家,如果我要帮公公的话,肯定会引来不少闲话。
前几天,我跟老公打电话说了这个事,他的意思是让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他们吵了一辈子,吵不出人命的。难道我真的可以坐视不管吗?
贵州 胡女士
胡女士:
你好!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早年在我们那里也有过这样的泼妇,邻居没有一个人敢惹她,她老公被她折磨得一辈子都抬不起头。在她的人生词典里,是没有“讲理”两个字的。她唯一在乎的是她的儿子,只要儿子说一句话,她会乖乖地住嘴、停手。可遗憾的是,儿子从小被她溺爱得不成人样,在他眼里娘打爹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对泼妇是不能讲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得远远的,别惹她。另外,你老公让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应该说,他更了解他父母的情况,他不管并不意味着他以前没管过,他应该是有他的难处和苦衷。再有,对于公婆之间的争吵,作为儿媳妇确实是不好管的。且先不说可能会纷至沓来的流言蜚语,仅仅就说一个伦理纲常,一个长辈晚辈,一个是否血缘关系……这些都会成为你直接干预他们的障碍。
当然,这并不就是说让你完全坐视不管了。我认为,你应该管,但要有管的方法和技巧。我的建议是,你可以找找婆婆的软肋到底在哪里,然后侧面地告诉你老公,或是提醒公公把事情处理好。而且你这种方式必须是友好的,绝不能是教唆的方式。毕竟是一家人,家要以和为贵。特别是婆媳关系也更为重要,一定不能让家庭中的公婆矛盾演变成婆媳矛盾。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公婆矛盾是夫妻矛盾,再怎么着都是很容易床头吵架床尾和的。但婆媳关系就不一样了,这牵涉到上下两代甚至祖孙三代的和睦,甚至可能牵涉到婆家和娘家两家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儿媳妇,你要摆正位置,决不做激化家庭矛盾的事情。在家里,你要而且也只能做劝和的努力。对于其他的事情,或许你可以让你老公去处理。
张 敏
张 敏
凤凰网时尚频道情感作家。著有《爱的细节》《爱情故事》《为何越爱心越伤》等。
宋姗老师,你好!
当初买好新房子,装修好,搬进去没多久,丈夫就因病去世了。一晃十年过去了,这十年我是和公公婆婆一起度过的,新房子里没有多少丈夫的印迹,却天天弥漫着公公婆婆争吵不休的阴云。丈夫当时执意要买三室两厅的大房子,就是为了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他想调停父母之间的矛盾。公公和婆婆的关系一直不好,据说以前曾闹过好多次离婚,都被丈夫强制阻止了。丈夫去世后,调停公公婆婆矛盾的使命就落在我的身上。因为没有孩子,三间屋子我住朝北的一间,朝南的两间公公和婆婆每人一间。因为其中的一间屋子是主卧,带卫生间的,面积也大不少,公公和婆婆各不相让,最后的解决方法是他们两个各住一个月的主卧。于是,时间一到,两个人就要换屋子,零零碎碎的从这个屋搬到那个屋,忙得我精疲力竭。后来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总算达成妥协,一年换一次屋子。公公婆婆是分开吃的,我也不能和其中的一个一起吃,否则就变成偏袒其中一方了,所以三个人要烧三顿饭。两位老人脾气都很怪,我这个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为了照顾老人,我只好辞去工作,在家开网店,另外请了个保姆。以前有部电视剧叫《田教授家的二十七个保姆》,以为很夸张,其实,这十年来我家换了近百个保姆。保姆来了都做不长,受不了两位老人,都是被气走的。后来我只好给保姆加薪,但最长的一个也只做了五个月。我要开店,要接单发货,根本忙不过来。很多时候我都想一走了之,但想到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只好咬着牙继续坚持。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
连云港 潘女士
潘女士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当即和你通了电话,才知道你家里的情况远远比你信中所说更复杂。你的公公婆婆都有好几千块的退休工资,但每人每个月都只给你500元生活费。你说这点钱就连夏天的空调电费都不够,更不要说请保姆的费用和生活费用。这十年来你一直在咬着牙坚持,把以前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把你父母留下的房子卖了,贴补家用。你说你还四十岁不到,就已经有白头发了。我能想象到你的辛苦和你的付出。你丈夫还有两个哥哥,但和父母早就不来往了,说父母偏袒弟弟;也对你有意见,觉得你和他们父母住在一起,两位老人的退休工资都给你用了,你赚了大便宜。你有苦说不出。一切只因为你丈夫临终的时候,要你照顾好他的父母,你答应了,一诺千金。你一早就要去菜场买菜,两个老人的菜必须买得不一样,但价值还必须大致相等,否则又会引发争吵。接下来为先给谁烧饭做菜又会争吵不休,弄得保姆也无所适从。天天如此。你就像个救火队长,不断地去安慰这个,又去劝慰那个。我起初以为你的公公婆婆精神方面有问题,你在电话里说很正常,在街坊邻居面前都是和和气气的老人,有说有笑的,就是两个老人碰到一起就要斗气,互不相让,把你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你说你只有在和网店客户交流的时候才是最开心的。我深深地同情你,也由衷地敬佩你。你是个难得的好媳妇,你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辛劳和耐心,遗憾的是,你苦了自己,依然没有换来家庭的安宁。有件事你在信里没有提,但在我的询问下你最后还是说了。你只有38岁,丈夫去世已经十年了,你的内心也渴望爱情,渴望在你无望甚至绝望的时候有爱人的抚慰。也确实有很多男人爱慕你,但有的是被你的公公婆婆吓跑的,害怕这样两个脾气乖戾的老人的拖累;还有一个,是你的中学同学,离异了,对你一往情深,对爱情坚贞不渝,但被两位老人联手赶跑了。
潘女士,该付出的你已经付出了,接下来,你要为你的将来考虑了。你还不老,只有38岁,你理该获得属于你的幸福。听说你那个中学同学还在痴情地等你,那就离开这个家吧,去寻找你自己的幸福。继续呆在这个家里,情况不会有改善,依然是无休无止的争吵和烦恼,这不是你所能解决的问题。当媳妇当到这个地步了,你把积蓄都花光了,你把你父母留给你的房子都卖掉贴补家用了,你做得够好的了,你不再亏欠谁了,接下来你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没有谁可以责难你。你的公公婆婆还有两个儿子,让他们去赡养老人吧。当然,有得到也必须有付出,为了你以后的幸福,现在的房子你就必须舍弃了。
宋姗
但是,正因为是儿子、媳妇和公公、婆婆的关系,两个家庭必然在几个大事件上会产生联系,比如:结婚购房,公公婆婆出了钱,房产证上该怎么写名字?结婚酒席上,宾客随喜的钱该由谁收?再比如生了孙子,公公婆婆住到小两口家里来照顾,这生活费该怎么摊派?处理好这几件家庭大事上的金钱关系,才能让婆媳关系长治久安。
婚礼筹备期
房产证上写名字,就能保障幸福了吗?
如果说恋爱是两个年轻人的事,那么,步入结婚殿堂就意味着两家人的事。
邻居的儿子小毅去年就准备结婚了,可是,因为女方坚持要在房产证上写上自己女儿的名字才同意他们结婚,所以婚事一拖再拖。
其实,不是男方不同意写准儿媳的名字,而是因为男方的这套房子属于使用权房,而不是产权房。所以让女方的户口进来方便,但是,要在房产证上写上名字就有点难度了。无奈之下,男方的父母重新贷款购买了一套一室户产权房,在产证上写上准儿媳的名字,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儿子结婚。
小毅结婚时,我们邻居都不知道,那天下班回家,忽然看到门口贴上了红双喜窗花,这才知道小毅终于结婚了,想来,男方也一定满足了女方的条件。我不禁想,女方的父母考虑女儿的将来,无非就是女儿结婚以后是否有依靠、有安全感,但是,这只是物质方面的依靠,其实,更应该考虑女儿出嫁后是否会过得幸福。女方一味盯着房产证上的名字,为此闹别扭、谈条件,小夫妻之间还没成婚,就已经留下了矛盾,媳妇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有了疙瘩,这可是得不偿失啊!
果然,小毅结婚以后没多久,我们楼上楼下就几乎没有太平过,吵架已经成为他们小夫妻的家常便饭。他们在婆家照吵不误,吵架的原因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只要一吵架,小毅嚷嚷得最多的就是:“你不就是想要房子吗?让你父母来呀!”
双方家长碰面沟通了几次,效果依然不
好,这矛盾在婚前就埋下了。
房产证上写名字,真的就多一份安全感吗?其实不然。婚姻爱情不会、也不应以房子为条件,一定要在房产证上写名字,只能说明重物不重人,而真正的幸福也不是靠房产证上的名字就能获得的。
杂志主张
人说养儿子仿佛“开了建设银行”,建议公婆们依照自己的财力给孩子资助,比如支付房子的首付,然后让儿子,媳妇自己还贷款,房产证上写上小两口的名字,激励他们共同奋斗。
有些公婆支付了首付,并向儿子、媳妇表明,是借给他们的,在他们经济能力许可的条件下,再考虑归还,这样也未尝不可。当然,当长辈的自己心里要考虑清楚,万一,孩子们将来分手,这钱扔了也就扔了。
如果房子全部由公公、婆婆付款买下,其实房产证上连儿子的名字也不用写,已经写了儿子的名字,那么媳妇的名字也未见得要上。如果媳妇和亲家因为此事而纠缠不清,那倒要提醒儿子考虑一下对方到底爱什么了。
婚礼进行时
结婚彩礼:揣着明白装糊涂
邻居的儿子小毅其实是我们看着他长大的,他婚后经常和妻子吵架,我们看了、听了也很难过。小毅的母亲刘大姐平时和我还算说得来,一次买菜偶遇,禁不住向我倒苦水。且说她家媳妇非常精明,两家人还曾为婚礼的彩礼而闹别扭。
结婚酒席是小毅的丈母娘去预定的,因为丈母娘认识酒店的经理。酒席钱由丈母娘支付,算是送给小两口的结婚礼物。后来,客人们送红包,男方家的亲戚们把红包给了刘大姐,刘大姐收下了,也没给小两口,因为刘大姐心想,以后自己亲戚家有什么红白喜事,还要自己随礼的。
哪料媳妇因此不开心了,对小毅说:“我爸妈那边的亲戚都把红包给我了,酒席钱还是我爸妈出的呢,你爸妈倒好,红包都自己吃进。”言下之意,公婆也要把收到的红包拿出来。刘大姐说:“这媳妇鬼精,那婚房的钱还是我们出的呢,她怎么就不记得了?婚礼上的酒水、喜糖、喜烟都是我们老两口掏钱操办的,她竟然还和我争这些红包钱,哎……”我也很同情刘大姐的处境,我觉得刘大姐并没有做错什么,完全可以和儿子、媳妇算一笔明账,说话的语气不妨和缓一些。亲婆媳明算账是一回事,不斤斤计较又是一回事,谁心里都有一本账,而能够揣着明白装糊涂,懂得谦让,自然家庭和睦。
杂志主张
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结婚常常倾己所有,公婆的亲戚、朋友、同事送的彩礼自然由公婆收,哪怕酒席的钱是由亲家或小两口支付的,只是公婆可以事先向小夫妻说明一下,这些彩礼他们收下后,要用作还礼的。
有时候,斤斤计较不如糊涂,糊涂带来的好处就是一家人和和睦睦,这话不只是说给婆婆听的,更是说给媳妇听的。媳妇若不明事理,婆婆应谆谆教导。
婚后育孙期
月子开销:未雨绸缪早安排
我儿子两年前娶了媳妇,幸好,在婚房、彩礼上没有像刘大姐家那样纷争迭起,但是,眼看媳妇怀胎8个月、要生孙子时,我也曾陷入烦恼中。
媳妇的娘家在外地,亲家母还在上班,而我已经退休在家,这月子自然要我帮忙伺候。儿子已经说了:“爸爸、妈妈,你们住到我们家里来,帮忙带婴儿吧。”我问儿子:“是你的意思?还是你老婆的意思啊?”儿子说:“我们两人商量过的,我们打算请一个月嫂,当然,还是要请爸爸妈妈帮忙,最好爸爸妈妈能住过来,爸爸白天上班,晚上回我们家一起吃饭,爸爸愿意回自己家睡觉也行。”
看来小夫妻两个确实需要我帮忙,但是,就这么住过去吗?平时的开销怎么办?这都要事先考虑好。我和儿子、媳妇沟通,我们住过去后,3个月的煤水电以及电话费用由我来支付,这样,我平时用起水电煤气来也可以放开手脚。月嫂由媳妇找,而月嫂的工资也由我支付,作为对媳妇的感谢,当然,我也有一个小心思,这样,月嫂比较容易听我调遣。老伴也要来吃晚饭,而媳妇要好好进补,每天的菜钱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都会一一记下来,到月底和儿子平摊。
我将自己的计划讲给儿子、媳妇听,对于我支付水电煤气费用以及月嫂的工资,他们推辞了一番,但是,在我的坚持下,按照我的意思执行了。3个月过去了,媳妇的月子坐得很满意,我的小孙子也长得相当健康,还没有耽误照顾老伴。
杂志主张
死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就把这悲痛化为了指责和怨恨,他们指责儿媳妇过分软弱,怎么就不关注儿子,怨恨儿媳妇是没有福气的人,结了婚就下岗,下了岗还不算完,又把儿子给克死了,于是就更加容不下儿媳妇了,上五七坟的时候,死者的父亲就建议儿媳妇改嫁,愿意带着孩子就带着,不愿意带着就留下孩子。这一建议可把那媳妇惹恼了,本来习惯了仰仗丈夫的人,他并没有从丈夫的失去阴影里走出来,对丈夫的思念和依赖还弥漫着的人,无论如何是接受不了这一建议的,她压住了自己的满腔怒火,在自己的家里和孩子相依为命的活着,死去的丈夫单位上为了照顾她的生活,给她安排了后勤工作,工资不高,但能够维持母女二人的生活,再加上孩子的抚恤金,就这样孩子从小学年到了初中,又从初中年到了高中,又从高中念到了大学,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好几年了,有了几年的工作经历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他们母女居住的房子是丈夫的名字,由于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级,他们娘俩商定要将房屋的名字更名了,作为遗产需要交税多一些,就选择了更名这一条款,因为房子是丈夫的名字,所以顺位继承人有父母,妻子,孩子。这个房子主人的父亲还健在,母亲已经去世了,妻子孩子,孩子也还在,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房子主人的父亲虽然还健在但已经失去了完全行为能力,需要他的子女办事,主人的母亲已经去世但也是在房主去世以后才去世的,当时并没有在生前留下放弃财产的协议,所以要想房产过户就来了麻烦。
更麻烦的是这个死者的家属因为公公建议自己改嫁就恼火了,她以为公公一家要把她扫地出门,还要抢自己唯一的孩子,并没有理解公公是为了她考虑,公公希望她有新的生活。于是就和公共一家闹翻了。
还有麻烦事儿呢,因为公公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房主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公公的那些孩子都已经成家了,也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房主结婚的时候是在老人居住的房子里,所以这里就是房主的家,由于社会的变化,单位里给分了福利房楼房,也是需要自己那很大一部分钱的,可能当时父母也给拿钱了,于是他就成了这楼房的房主,从此离开父母居住在了城里,一家三口就在这个房子里生活了。为了照顾老人,房主就通过关系在城北边给自己的要下里一块地皮,就在那里盖了平房,将父母从离城里远的农村接到离城里近,离自己更近的地方了。自然地建这个房子是房主出力又出钱,他的父母也是要出钱的。由于房主的父亲是老干部,没有资格申请住房,只好用了房主的母亲的名字——农村户口的人才有资格在城边要土地建房。我们知道,现在城边的平方都拆迁,平方换楼房了,而且一套就换两套,这样,房主在母亲名下的平方就换了两套楼房了。
签订拆迁协议的人却不是死者的家属,而是死者的侄儿了。
这里又出了岔子。
这个岔子的出现也是有原因的,为何那拆迁办就认可死者的侄子签署呢,还得细细的说。
因为死者是兄弟三个,而且是家中的最小的儿子,结婚之后就和父母居住在一起,那么父母的房子自然就成了他的房子,由于死者早早的在城里买了房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中的二哥也需要在城里买房,而且父母已经被三弟接到了成立的新平房里了,家中的老二就把父母在老家的房子处理了。家中的老大一看二弟三弟在城里都有房子了,自己的老婆又是个精神病患者,于是就领着孩子居住在三弟给父母在城边盖的平房里很少回家了,家里就生了自己神经不大正常的妻子和相依为命的女儿。就这样,老大就成了父母身边可以依靠的儿子,那个孙子本身也是家中的长孙,爷爷奶奶也是视为掌上明珠了,就在房主还健在的时候,房主的妻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建议房主将他大哥和侄子赶走,他们自己搬回去住,可是孩子上学就远了,也就没有照办,心里一直认为是自己的盖得房子,大哥不会要的,只是暂时住着方便,也方便侄子上学,老人家也高兴。就这样大哥和侄子就成了那个刚子的居住者,人家住在一起的人村里人也就认可了这事,签订拆迁协议的时候,那侄子已经三十八岁了,也就在那里居住了快二十年了,人们也就认可了他签协议了。
这一协议的签订还不算完,这是两套房子呢,那些个女儿孩子也长大了,他们认为是外婆的房子拆迁,为什么他们的母亲就一点儿好处也分不到呢?而且自己的母亲也在外公外婆需要的时候参与了照顾,于是就起了分一杯羹的念头,最先挑头的是最小的女儿,这个最瞎的女儿也60多了,自己给儿子娶媳妇买了房子之后,又把房子过户给了女儿,自己就想要母亲的房子了,侄子不给,她要不着就拿起了法律的武器,状告了侄子,这才有了这家母子到庭的传票。
传票的到来引起了母女的重视,原来自己主人建的房子被人家拆迁了还不知道,被人家居住了才引起了不公才传到这里。于是你俩就考虑将现在居住的房子名字。
父亲留下的房子改名字也是很麻烦的是,因为父亲的父亲还健在呢,父亲的姊妹比较多。于是孩子就买上东西挨家送礼请求签字,签协议,那些个姑姑大爷们都是不放弃,都要自己的那份,说是有个病呀灾呀的也帮帮儿。孩子先打电话联系,再登门求签协议,到了后就要一顿数落,你现在看着你姑你大爷了,你不是和你老娘家人亲吗?你怎么不改你妈姓呀?回来后孩子就大哭一场。
作为一名法制工作者,她始终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题词精神,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刻苦专研法制业务,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秉公执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她谦虚谨慎,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在往年迎接公安厅、市局的执法质量考评检查工作中,她与科里的同志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昼夜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休息,对分局所有的案卷进行全面检查,逐一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反复审阅,认真细致的装订成册,然后再登记造册,并编写出目录,为检查验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领导决策和准确、严格、公正、规范的执法提供了重要依据。据不完全统计,她在近三年的工作中和执法质量大检查期间,认真阅卷审批案卷380余卷,登记上账造册3600余起,起草打印劳教、治安处罚报告和开具各类法律文书近万份,无一差错,深受领导和同志的好评。
**同志视岗位如战场,视工作如生命。有一天晚上,正在全市公安机关统一行动缉捕重大爆炸犯靳如超时,她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称:"你父亲犯病很重,需要快速送医院抢救"。她一边告诉母亲赶快打120,一边给丈夫杨振江(现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打电话,让其回家照看,我这里工作离不开。可是丈夫也投入到这一次的重大行动中,他们都深知这次抓捕行动的责任重大,当杨振江的手机不停的响起时,被细心的教导员徐振鹏看出了杨振江焦急的表情和心事,问明情况后,立即命令其赶回家照顾老人,当他急忙赶回家时,老人终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开人世,他眼含热泪给老人换好衣服,将老人送去太平间,看了一下表,已经凌晨4时30分了,他顾不上和亲人打招呼,又迅速驾车返回值勤岗位。而**同志却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最终没有与老父亲见上面,但她还是强忍着悲痛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种"舍小家、顾大家"视岗位如战场、视工作如生命,公而忘私的工作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赞扬。
亲如姑娘,实为儿媳。**同志被左邻右舍和单位同事誉为孝敬公婆的楷模,十几年来每个礼拜都带婆婆洗一次澡,她又是搀扶,又是擦洗,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一开始澡堂的工作人员认为他们是母女关系,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养了这么一个好女儿。"老太太自豪幸福的说:"这不是我女儿,是我的儿媳妇,可她比我的亲姑娘还要亲啊!"去年,其公公因年事已高患病住院,**同志忙里忙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剩余时间都用来照顾生病的公公,每天她给公公做饭、送饭、喂饭、换洗衣服、床单等。由于她细心周到地照料,她公公住院一个月就身体康复了。出院时医生们说:"这都是人家儿媳妇照顾的好啊!"公公身体好了,可**却累瘦了,公婆心疼的逢人便说:"像我们这样好的儿媳妇,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还有去年四月的一天,**在回家途中,经过二十九中门前时,在一辆汽车旁边拾到一部三星高级手机,根据手机内存的电话号码,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失主,并于次日将价值4500元的手机亲自交到失主手中。对方万分感激,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一再坚持要请**同志吃饭并要给感谢酬金,但都被**同志婉言谢绝,并告诉失主这点小事是我们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后失主送了一面锦旗给**同志,**日报社还专门将该拾金不昧的事迹给予了宣传。
**同志在法制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年,她对工作始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秉公办案。她认真细致的审阅每一个案卷,以对办案单位、办案人员以及有关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把质量关,十几年来凡经她审阅的案卷均无差错。她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凡事都以集体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任劳任怨,每天提前到达自己的工作岗位,打水扫地、整理办公室卫生,为同志们创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平时主动加班加点,整理登记审阅案件不计其数。她工作认真扎实、表里如一、急难险重任务都积极主动的请战,并身先士卒、积极肯干,为了工作,十几年来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表现出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她还主动热情的帮助年轻同志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把案件质量关,审批关,把案子办成铁案。她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尊老爱幼,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安法制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这种勇于奉献、争先创优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在过去的几年里她先后受到了区级、市级、局级的奖励,多次被评为"人民满意警察"、"最佳人民警察"和"先进个人"称号。**同志以一心为警的奉献精神和显著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了人民警察的各项职责任务,为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4年元旦过后不久,我遭遇了我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那一天,我如花的生命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
那几天我和丈夫王涛因为家务琐事正在冷战,下班后便赌气不回家,约了几个朋友一起逛街购物,然后再去泡酒吧。从酒吧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我们新买的房子地势较偏,小区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工,一到晚上便黑漆漆的。平时我如果下班晚了,下了出租车便给王涛打电话,让他来接我。王涛心情好的时候,二话不说便乐颠颠地来了,碰上他心情不好或是玩游戏正起劲的时候,他便很恼火,责怪我当初非要把房子买在这个鬼地方。那两天我和王涛正在冷战,我懒得给王涛打电话,怕他在电话里抢白我,仗着平时胆子大,下了出租车,我三步并作两步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穿过那片黑暗。
然而就在我走到那段路中间的时候,几乎是刹那间,有人从背后捂住我的嘴,紧紧箍住我的胳膊,我的脑袋一下子就懵了。我来不及反抗,已经被推到了一堵墙上。我刚开口叫了一声“救命”,一个冰冷坚硬的东西便顶在我的胸膛,我听到他在恶狠狠地说:“再叫,我一刀捅死你!”
我闭上了嘴,将手袋扔在地上,那里面有我刚发的3000元工资,我以为我只是遇到了一般的抢劫犯,他拿了钱就会走的。
可是我马上就明白了,他不仅仅是为了抢劫钱财。因为,他把我拖到了墙后面没有完工的楼里面,把我压到了身下,快速地撕扯我的衣服。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也没忘了用刀抵着我。黑暗中,我看不到他的眼神,但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的狂野和粗暴,失去控制的、没有理智的……我不敢挣扎,也不敢叫喊,以我的柔弱不是他的对手,就算我叫破嗓子,也不一定会有人听到,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却可能是我会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失去生命。
我放弃了挣扎,我不是无知的少女,我明白此刻生命远比更为重要。
他发泄完后,犹豫了一下,走了。我坐起来,摸索着穿上撕坏的衣服,下身很疼,我一边流着泪,心里却同时有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这是我当时的真实心境,当我感觉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我真的感到了庆幸。
跌跌撞撞地回到家,王涛一如既往地坐在电脑前玩他的游戏,但是看到我的时候,他惊呆了。只一瞬间他便跳起来,他明白发生什么事情了。
我在浴室里足足洗了一个小时,一边洗一边流着泪。此时,我才开始反刍刚刚经历的那一幕――污秽肮脏,令人痛不欲生。
整晚,我和王涛没有说一句话。他一直在抽烟,我一直在流泪。直到天快亮的时候,他才沉默地抱住了我。
第二天,我便去医院检查身体,同时,服下紧急避孕药。
我没有报案。在这一点上,我是懦弱的,我反复想过,因为黑暗,我对那人除了难以忍受的口臭没有任何记忆,能够抓到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我,却还想像以前那样骄傲地活着。
事件发生后,王涛说的一句话让我热泪盈眶。他说的是:“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圣药,我和你,都要学会遗忘。”
之前,我和王涛像所有普通夫妻一样,隔三差五便为一些家务琐事发生争执,两个人较着劲儿比较谁是最后的赢家。我是独生女,自小备受父母宠爱。王涛来自农村,大男人主义情结浓厚,所以我们的内部斗争较为频繁。而且,因为我各方面条件都好,嫁给王涛有点儿下嫁的意味,所以事实上每次争斗我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其实谈恋爱和刚结婚那几个月,王涛对我可谓言听计从,什么事儿都依着我,家务活儿也抢着干。
结婚第一年的春节,我们是回公公婆婆家过的。在这之前,我和王涛的家人一直没有什么接触。那次春节到他们家,我才发现王涛的父亲是一个极其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婆婆在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地位,所有的经济都掌管在公公手里,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公公说了算。婆婆每天早上从公公手里接过买菜的钱,回来后再把剩余的钱交给公公。公公对婆婆说话很少有轻言细语的时候,总是呼来喝去的。这和我的父母相敬如宾简直是天壤之别。
王涛一回到公公婆婆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温柔体贴全不见了,总是以命令的语气和我讲话,一如公公对婆婆那样。
我气坏了,可是王涛却求我千万要忍耐。他说公公是个旧脑筋的人,在他眼里,男人是天,女人必须对男人无条件服从,如果男人连自己的老婆都驯服不了,那还叫什么男人?他要是看见自己的儿子在媳妇面前点头哈腰讨好奉承,他会非常生气的,不但教训自己的儿子,也会把儿媳妇一顿臭骂,骂她不懂得做女人的本分。
我不想新媳妇回家第一年就和公公婆婆闹得不愉快,心想演戏就演戏吧,反正回到我们自己的小家,我就不用装成个受气的小媳妇了。
春节过后回家,王涛渐渐变了,对我不再言听计从,家务事也是能推则推。我心理上很难接受他如此大的转变,他却说,以前对我那么好,事事都依着我还不是为了在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现在我已经是他老婆了,他没有必要在对我卑躬屈膝了,现在,他要做回一个大男人。
我虽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但想到他毕竟是从那种家庭长大的,沾染上一些大男人的作风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没想到王涛竟然得寸进尺,一言一行都和公公一模一样。对我而言,这怎么可能呢,我不是和婆婆一样的家庭妇女,我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的社会地位,更何况我是在十分民主的家庭中长大的,对那种把女人当奴隶呼来喝去的作风十分反感。
王涛妄图构建一个他理想中的家庭格局的行动遭到了我的蔑视和反对。我几次三番告诉他,我是个有独立思想的女人,不可能像他的母亲那样,如果他需要那样的妻子,那么显然我不合适。事件发生之前,我和王涛就是因为这些而处于不断地冷战之中。
慢慢地,王涛在家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他的大男子作风开始显露无遗。我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事,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时候为一丁点儿事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
一想到他连那样的事情都包容了我,我就忍了下来。两个人相处,何必非要一较短长呢,我就充分满足他男人的自尊心吧。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的人很广,特别是以男性居多。王涛对此总是横加干涉。男同事打电话到家里来,他总是阴阳怪气地盘问人家,弄得男同事们都不敢把电话打到我家里来了。以前,我们为这事发生争执的时候,我是伶牙俐齿,绝不让步,但现在我们只要一吵起来,王涛就会恨恨地说:“你连这样的小事都不依我。我呢……哼!”
闻言,我像泄了气的皮球,败下阵来。
那件事虽然痛苦不堪,我也因此去看过心理医生,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放下。如果放不下,任由自己一直生活在阴影中,我的生活就会给毁了。我的性格本来就比较豁达,又明白遗忘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调整得很好。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每次我感觉自己快要走出那件事情,又能以愉快地心情投入工作和生活时,王涛的一句话又能让我重新跌入深渊。每当我们因为某些事发生争执,他占不了上风的时候,他就会抛出那件事来,言外之意是:“你都已经那样了,我还不嫌弃你没有跟你离婚,你还跟我较什么真啊!”
2005年年底,公公婆婆带着大哥大嫂到我家里过年。我早上起来做好早饭然后叫醒一家人用餐。他们吃完后碗一推就出门逛街或是打牌。我收拾完后赶快奔向菜市场,回家顾不上歇口气又钻进厨房。
王涛非但不帮我,反而变本加厉地在公公婆婆面前表现他的“御妻有方”,一会儿喊我倒茶,一会儿喊我点烟,吃饭的时候指指点点这个菜咸了,那个菜老了,下顿要注意一点儿。说我是老婆那是抬举,是佣人也不恰当,至少佣人用不着陪主人睡觉啊。
委屈的泪水在我眼里直打转,如果我没有遭遇那次,我在家里的地位怎么会一落千丈啊。可是纵然发生了那样的事,我又有什么错,难道我就不能抬头挺胸做人吗?
那天我实在是累了,就喊王涛到厨房来帮忙。正和父兄玩牌的王涛斜了我一眼,继续玩他的牌。我也气坏了,摘下围裙一扔就出去了。晚上回家,看到王涛带着家人在外面吃饭回来正坐在客厅剔牙,我咚咚咚地进了卧室,婆婆却跟了进来。婆婆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说:“小丹,咱们女人最重要的就是贞洁呀,你都这样了,咱们家王涛也没嫌弃你,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要按他爹和我的意思呀,唉……”
我气得发抖――如此隐私的事情,本来只有我和王涛知道,但是王涛却能如此慷慨地与家人分享。一想到他的家人指使我做这做那时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我忽然就明白了,原来如此,在他们的眼里,我是一个掉了价的女人,王涛肯包容我,我便应该感恩戴德,当牛做马。
围绕着堕胎与不堕胎,公婆对媳妇展开了一场“命根”保卫战……
漫漫“求子路”先孕后婚好苦涩
1961年初,王雯英在读大三的一天晚上,她腰腹部突然剧烈疼痛,老师和同学连夜将她送到成都市一医院,医生诊断为巧克力卵巢囊肿,有碗口大小,约三四公斤重。切除手术虽然十分成功,但医生告诉她:因子宫内膜移位,有可能无法生育。这个消息对王雯英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天啊,我才21岁,我想恋爱结婚,还想拥有自己的宝贝……
王雯英很快病愈出院,毕业分配到成都市一家国营大型企业当上了技术员。
1962年底,在工厂举办的一次联欢会上,王雯英认识了同厂同为技术员的王成弟,两个青年一见钟情,爱得真诚而炽热。一天,王雯英把那个曾经令自己几乎自杀的“秘密”告诉了男友。真爱是不惧怕烈火考验的,看着悲痛欲绝的女友,成弟坚定地表示:誓与女友生死相依。
1963年国庆节,这对恋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担心时间长了没孩子会让两代单传的公公婆婆起“疑心”,因此,他们决定暂不举行婚礼,而等到“有喜”的那一天。这个方案正中公婆的下怀,说出了公婆不好说出口的话:生不下儿子,到时名正言顺地请你王雯英“滚蛋”!
从领取结婚证的那天起,丈夫就陪着王雯英踏上了漫漫的“求子路”。
他们遍访一切能够跑到的大医院和名医生,一个大男儿,不惜委屈自己,出入于妇科门诊,厚着脸皮去躬身细问的行动,着实让王雯英感动。王雯英时常半夜为自己的“不争气”和丈夫的“伟大”而流泪。他俩几年的工资几乎都花在了寻医问药上,可就是未能获得疗效。
这样一晃4年过去了,公婆盼望孙子的心急到了嗓子眼上。每次见到公婆,王雯英只好强装欢笑,说他们暂时还不想要小孩。一次晚饭后,婆婆指桑骂槐:“没本事生孩子,还胡说什么待事业有成,那是乱坟里撒花椒――麻鬼。”王雯英欲哭无泪。
令王雯英感激涕零的是,不管婆婆怎么骂,丈夫始终旗帜鲜明地站在自己一边,巧设妙计与婆婆周旋。与此同时,丈夫不言放弃,一刻也没有放松为妻子寻医问药。
一个雷雨之夜,已经过了晚上10点仍不见丈夫回家,正当王雯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之时,丈夫淋得像落汤鸡似地回到家。他兴奋地告诉妻子:“方池街有个祖传专治不育症的刘老中医,让你去试试……”后来,虽说那名医最终没能治好王雯英的病,但丈夫对妻子深深的爱,却铭记在了王雯英的心中。
因求医太多,也不知是哪个医生的药方见了奇效,1968年春末的一天,王雯英突然发现腹中有异样,到医院检查,医生明确地告诉他们:“有喜两个月了,注意保胎。”听到这个消息,王雯英激动得当场晕倒;丈夫的热泪夺眶而出;婆婆听到这个迟到了5年的大好消息后,手上的老花眼镜也落了地;呆愣半晌,公公竟一把抱住儿媳泣不成声,以至被婆婆骂了几句。
1968年4月,就在王雯英怀孕快要3个月时,婆婆不惜借钱,为儿子举办了一场隆重而热烈的婚礼。虽然他们盼得好辛苦,但这一刻终于来临,合家的欢乐不言而喻。
可能是闹洞房那夜因同事闹得太猛,第二天王雯英就遭遇流产。这一流,以后就硬是怀不住,王雯英形成了习惯性流产。结婚12年,前5年是怀不上,后7年是怀不住,怀一次流产一次。7年之中,王雯英流了6次产!这期间,包括王雯英的丈夫在内,没有少看公婆的白脸,王雯英更是成了婆婆的出气筒,想骂就骂,有时甚至打到了身上,若没有丈夫的关爱,王雯英不气死也得病死。
1974年6月,王雯英第7次怀孕,婆婆不惜倾家荡产,将媳妇送到上海最好的医院进行保胎治疗。婆婆亲自侍候,王雯英再次被当成天神给“供”了起来。尽管王雯英绝对卧床静养,可就在怀孕4个月时,又出现了前几次常见的症状:肚子痛、宫缩等。通过B超,医生发现宫口张开,羊水流到了宫颈。为防胎儿“流出来”,医生大胆创新,及时为王雯英进行了宫颈环扎手术。儿媳全天全卧病床,吃喝拉撒婆婆全包了。
10天后,眼看宝贝又要流,医生创造性地采用脚高头低位让王雯英倒躺着。王雯英的头位比脚位低了10来厘米。这招妙手回春。10天后,医生发现其羊水已经回流子宫。然而,这样躺着一两天还能坚持,时间一长就真是活熬人。躺到第11天,王雯英头晕目眩,真是不想活了。但一想到腹中的小生命,王雯英还是咬着牙坚持着。为了分王雯英的心,婆婆、公公和丈夫轮流给王雯英读报纸讲故事……
怀孕的最后3个月是最艰难的时刻,“命根子”的小脚小手在肚子里不安分地捣来戳去,弄得王雯英的肚子翻江倒海,痛苦不堪,“保根”的愿望强烈支撑着她抗战到底。那天深夜,王雯英突然肚子疼痛,小宝贝迫不及待地往外钻。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胎儿,医院妇产科总动员,科主任来了,医院院长也来了。经过及时抢救和1周的全天候特殊监护,宫缩终于得以控制。
1975年4月5日凌晨3时许,经剖腹手术,王雯英产下一6斤重的足月男婴。听到儿子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啼哭,躺在手术台上的王雯英潸然泪下。为了这单传的“命根子”,她是怎样的伤痛,怎样的代价啊!男婴取名为成龙,为的就是“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儿子丧身腹遗孙
儿子两岁后,为了提高“根”的保险几率,婆婆和丈夫都想让王雯英再生一个,但此时的王雯英力不从心,始终未能如愿。可成龙非常争气,没有辜负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期望,1992年7月,成龙没费多大的劲就考取了复旦大学。
那年秋天,儿子要走了,王雯英的心也要空了。当汽车轮子卷起滚滚尘土时,王雯英的眼睛里含满了泪水。
汽车缓缓起动,当看不见独生子那一刻,王雯英开始期盼着放寒假……
成龙读大学的四年中,王雯英时时刻刻都在思盼中度过。每逢寒暑假完毕,当成龙离家返校时,王雯英都止不住泪水盈盈。王雯英总要千叮咛万嘱咐,仿佛成龙是上生死难测的战场似的。
1995年暑假,成龙带回一个名叫华儿的女同学。华儿出生在西安市一个富裕家庭,虽然漂亮可爱,但身材过于矮小,王雯英与丈夫及爷爷奶奶的想法不谋而合:不同意这门婚事,原因很简单:华儿身材矮小,怀孕生产,传宗接代的保险系数不大。成龙深深爱上了华儿,当面唯唯诺诺,不顶撞两代老人,但却暗渡陈仓。
1996年7月,成龙大学毕业后,王雯英强迫儿子回到了自己身边,应聘到成都西科公司工作。儿子在试用期内月工资高达数千元,王雯英喜出望外。令王雯英意想不到的是,华儿也随儿子来到了西科公司,每月薪水也有几千元。
成龙和华儿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斗,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工作非常出色,两人都受老板赏识,分别被破格提升为部门经理。
在成龙4年多的巧妙斡旋下,王雯英与华儿关系渐渐融洽。华儿巧言善辩,处处乖巧,王雯英想着自己过去饱受的白眼,同为女人的王雯英最终接纳了这个未来的儿媳,爷爷奶奶也慢慢承认了这门婚事。
2000年春节,因对西科公司的特殊贡献,老板奖励成龙一套四室二厅双卫、180平方米的住房,同时配发一辆2000型桑塔纳轿车给成龙。
同时,喜形于色的王雯英与丈夫一起,亲自出马,为儿子儿媳购买了全套高档家具。儿子经过5年多的苦恋,于2000年10月1日,与他相爱的华儿步入了结婚礼堂。
成龙结婚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隔三差五就要变着法子,询问华儿肚子里有没有了?弄得华儿十分难堪。
2001年6月下旬的一天,听说华儿有了,王雯英激动得跳了起来。消息不胫而走,另外三个老人竟然硬要与王雯英一起,陪同华儿前往医院检查。当得到确诊后,全家老少三代大摆酒宴为之庆贺。在酒席上,王雯英提议,明年元旦喝“半岁酒”(即胎儿在腹中满半岁的“生日酒”)。三代人均表赞同,并且事后积极准备。
7月9日晚,成龙在枕边悄悄对华儿说:“明天我开车去重庆,买回那套你喜欢的时装。我真后悔前天没给你买,我昨天做梦都梦着这事,越看觉得你穿上它越好看。”华儿说:“那天我只是说说而已,几百公里路程,开车太累了。”但成龙像是着了魔似的,非去不可。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成龙这一走竟是永诀。
次日清晨7时许,成龙起床告诉母亲说要到重庆买衣服,王雯英责怪儿子小题大作,为一件衣服跑几百公里路不值得。但儿子执意要去,王雯英只好送儿子到车库。
儿子走后,王雯英总是心神不宁,一刻也不能集中精力干活。她几次想打电话给儿子,可想到儿子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不便接听手机,多少次她拿起电话又放下。
成龙上路3个小时后,在高速公路上,一起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王雯英再一次见到儿子是在太平间里,那一刻,王雯英感觉周围的空气凝固了,头重脚轻,全身发冷,血液只往脑袋上冲,整个人完完全全傻了。她扑倒在儿子那满是血污的遗体上,顿时昏厥过去……她一次次苏醒过来,又一次次哭昏过去。
接下来的两天里,王雯英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人完全处于麻木状态,每天除了哭还是哭,泪水就像水龙头一样,怎么也无法关住。第三天,儿子的遗体在当地火化,王雯英简直是被人抬着回的家。
噩耗传到了家中老人的耳里,王雯英年近80的公公婆婆痛不欲生。婆婆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当场休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公公见状,竟上吊自杀!
最明智的是王雯英的丈夫王成弟。成弟怕的就是妻子不能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步爹妈的后尘。他急中生智,劝妻子说:“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悲伤,而是怎么样保住华儿腹中的命根子呀!人死不能复生,哭死你又能怎么样?”丈夫这一招真灵,王雯英猛然醒悟,立即擦干泪水,跳了起来……
何其悲哀,“保根”大战硝烟弥漫
果然,王雯英夫妇尚未从老年丧子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就传来华儿准备堕胎的消息。这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得王雯英目瞪口呆。王雯英背着儿媳哭得死去活来,但当着儿媳的面,她又强忍内心的悲痛,满脸“堆笑”。
王雯英哀求媳妇生下孙子的理由是传宗接代,因为王家已是三代单传。王雯英认为媳妇堕胎是为了甩掉包袱,以便再嫁他人。为了保住“命根”,王雯英一咬牙,对儿媳说:“只要生出孙子,儿子的遗产和公婆的遗产全部是你的,那时,你可以随便嫁人!”
但华儿并不为巨额财产所动,堕胎的理由一口气说了好多:“我理解你们的苦心,但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父亲,那对孩子是很大的伤害;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更是不利;再说,我一个寡妇带上个无爹的孩子今后的日子……”
王雯英听罢儿媳的“理论”,气得青筋暴起,但又不敢发作,生怕激怒了儿媳逼她走上极端。当天夜晚,王雯英通宵未眠,泪流满面,背着华儿骂她的心也太残忍了。次日一早,华儿刚刚起床,为了保住“命根子”,王雯英把那张老脸豁出去了,扑通一声给媳妇跪下求情。
华儿扶起婆婆,嚎啕大哭:“不是我非要与你作对,成龙虽然去了,但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今后,我肯定会侍候你的。”
怕出“意外”,王雯英最后使出了最下策的办法:时时刻刻跟随媳妇,监视媳妇,王雯英实在不能理解媳妇与儿子夫妻一场,为什么连生个孩子这一点小事都不愿做?她说,如果媳妇要堕胎,她就与媳妇拼老命!
夜晚,王雯英与丈夫轮流睡在媳妇的门前,昼夜监视着媳妇的一举一动。白天,她与丈夫轮流跟随媳妇去上班;下班后,王雯英便端个凳子守在媳妇门外,不准媳妇挪出房门半步。媳妇平时外出,王雯英夫妻俩也不离左右。
2001年8月19日清晨,丈夫一时疏忽,媳妇转眼间不见了。王雯英吓出一身冷汗,紧急动员,最后终于在一家妇产科医院找到了媳妇。王雯英心里真想将媳妇撕成碎片,嘴里却好话说一千遍,软硬兼施,生拉活扯地将媳妇往家里拉。
走出医院大门,天上下起了大雨,王雯英拿出雨伞,扯住媳妇的衣袖子说:“慢慢的,别摔着了。”趁婆婆下街沿时不注意,华儿一下叫起来:“我不需要你关照!”说着用力拉开婆婆牵住她衣袖的手,拼命往前跑。王雯英在背后喊着:“慢点,小心汽车!”那一刻,王雯英又气又恼,真是不想活了。
出其不意的是,痛不欲生的王雯英夫妻回到家时,意外地发现儿媳蜷缩在床上痛哭。为了保住“命脉根子”,王雯英忍气吞声,不顾自己洗漱休息而侍候在媳妇的左右。
华儿想通过合法渠道解决这场纷争。王雯英豁了出来,对华儿说:“你走到哪里我陪到哪里!”于是,婆媳俩先去妇联。妇联权益部的同志告诉说,公婆的行为也许构成了非法拘禁罪,应该去检察院。但检察官说,发生在自己家里的事情,非法拘禁罪恐怕构不成,这属于民事法律调解的范围,应该找法院,按自诉案件。但民事法官说,公婆也十分悲惨,他们的行为尽管不合法,但也是合理的,你们去找派出所吧。派出所民警说,王雯英的行为没有造成人身伤害,我们凭什么把她抓起来呢?
华儿眼看着被其公婆“软禁”在家里而无可奈何。
说媒
在20世纪50年代前,一般男女青年婚事由父母包办,个别父母也有征求儿女意见的,但不起决定作用。婚俗程序是先由男方家请一位媒人带着糖、茶、干果等四色礼的红包袱到女方家提话(说媒),俗称“走红包”,“红包”一般有四色礼:糖,是甜甜蜜蜜之意,茶,是回味绵长之意;干果多为红枣和核桃,红枣代表喜庆,核桃则代表圆满。到结婚之日撒红枣和核桃的寓意是早生贵子,美满幸福。而前去求亲时,女方的家庭一定要考察的。要了解女方母亲的秉性和茶饭、针线咋样,尤其是锅灶很讲究,所以,媒人去女方家先进厨房看锅台、案板等厨房用品是否锃光瓦亮,应了那旬俗语“一进门,四下里看,先看锅灶,后看人”,这家厨房干净,院落整洁,说明女主人是个麻利人,调教出的女儿也一定错不了,便开口说亲。
而女方家经过了解男方家庭情况,尊礼仪,家底比较殷实是首选,并向至爱亲朋和女儿征求意见,如果不中意,在媒人第二次上门时,婉言回绝,并退还礼物;如果还需进一步慎重了解,则托词延缓几天给话。一般在媒人第三次上门时,要做决定,如同意,女方父母就给媒人明确表示,并提出点定的另三位媒人,连原提话的媒人共为四大媒人。然后由男、女家请四大媒人共商定亲事宜,双方互通信息,择吉日下聘礼定亲。
订婚
定亲礼随男家心意,一般是依男方生活水平定。给准新娘的金耳环和戒指是一定要送的,还有两套时尚的衣服和一套化妆品。女方给准新郎回赠一套衣服。结婚前,如果恰逢穆斯林隆重的开斋节,准女婿还要去女方家送开斋礼,一般是给老人备四色礼,给准新娘一套衣服。
送大礼
定亲后通过媒人串连决定送大礼和结婚日期,大礼由女方提出自己心爱的穿戴、饰物、用具,写出礼单。通过媒人与男方家反复协商确定,在送大礼的同时决定结婚期,然后男女一同去领结婚证。
如今,虽然儿女的婚事基本上是自由恋爱,可规矩还是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尽管是走形式,人们还是乐此不疲、一样不落地完成每个环节,不是为了显摆,而是强调对婚姻大事的慎重。
嫁娶
结婚这天,男女家都要搭喜棚,招待亲友。
上午,女方家先给新娘绞脸,即把新娘脸上额前的毛发除去,再打扮一新,然后打发新媳妇的弟弟或者小侄儿到男家新房门上去钉门帘,这表示女方已准备好,即将发亲了。
这时,新女婿由已婚青年一人做陪女婿(伴郎)及至亲好友十多人,前往女方家举行证婚仪式(娶亲),娶亲队伍到女方家后,先认亲,然后由阿訇念“尼卡哈”(婚证词)。1950年后,阿訇念“尼卡哈”前必须询问是否领过结婚证,还有由阿訇写“伊札布”(确认书)。阿訇念“尼卡哈”时会按教规询问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妇,男方念“盖毕尔图”(愿娶),女方由窝其力(至亲)代答“达旦”(愿嫁)。在这个过程中,来参加婚礼的穆斯林亲朋好友们一哄而起,争抢起桌上的红枣、核桃等喜果来,据说红枣就是女孩,核桃就是男孩,谁抢得多,将来会子女双全,此时,婚礼达到了1
1950年以来,发亲前先由娶亲来的人,将小面值的红包和糖果、花生、干果向围观的人抛洒,然后新媳妇由已婚至亲作伴娘,另有女方至亲送亲,并带上嫁妆(过去回族女孩长到十三四岁,母亲就要教针线刺绣,学会刺绣后,就要慢慢给自己刺绣嫁妆),嫁妆包括绣花衣裤、鞋袜、床上用品、木制油漆床柜、木箱或皮箱、首饰等。新媳妇娶来先摆开嫁妆让参加婚礼的宾客欣赏和品评新媳妇的针线刺绣手艺。从60年代就免去了刺绣品,代之以衣柜、梳妆台、桌椅等。70年代陪送改为家具、缝纫机、自行车。80年代开始从洗衣机、收录机、黑白电视机,进而彩电、电冰箱及其他家用电器。现在新结婚的90后,新房里电脑、液晶电视、环保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也是样样俱全。
新娘上迎亲花车之前,新女婿由家族里品行好,相貌英俊、风趣、知书达礼、年龄相仿的陪女婿(伴郎)相伴,在女方长者的引领下向每个新亲戚说赛俩木(问好),表示认亲,并邀请新亲戚到婆家去“下汤”(认认门)。有人耍戏新郎和陪女婿,一会儿要行大礼,弯腰要九十度,一会儿抱个婴儿来让新女婿和陪女婿行礼,这时,不管娘家人怎么开玩笑,新女婿和陪女婿都不能急眼,这就看陪女婿解围的本事了。
当娘家的小辈在媒人的陪同下为新房钉上喜庆的红门帘时,就表明可以发亲了,男方家赶紧做好迎亲的准备。喜车快到男方门前时,男方客人要给公公反穿皮袄,倒骑毛驴,背上插扫把,脸上抹黑灰,婆婆戴纸糊高帽,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公公婆婆前往迎亲,也有的婆婆在彩棚前候亲。过去迎送新娘有“姑不娶亲,姨不送亲”的规矩。新郎要抢在新娘前进入洞房,俗称“占房”,表明从今天起,他是一家之主,要担当起养家的重任,要为自己的妻子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
晚上要耍床(闹洞房),一般只限于青年和小辈之间,现在改为参加婚礼的青年人和新人一同唱歌跳舞,越热闹越好。
下汤
第二天一早娘家弟弟给新媳妇送“睁眼包子”,以示父母关心女儿,也是对女儿由女孩变成女人的一个美好祝愿,愿女儿从这天起用新的身份在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同时新女婿由陪女婿作陪到岳父家行谢礼,并在岳父家吃睁眼包子。新女婿吃“睁眼包子”,先要给岳父岳母道赛俩木,改口称之为“阿达阿妈”,所以“睁眼包子”也称“改口包子”,岳父岳母乐呵呵地给新女婿和陪女婿送上红包。这个时间也是娘家姨娘姐妹戏弄新女婿的机会,有的亲友和好事者还在个别包子中包上盐巴、辣椒等物,以试探女婿是否精明,一般聪明的新女婿在陪女婿指点下,用筷子夹包子时慎审挑剔,否则就会夹上盐巴或辣椒馅的包子,只要咬开,不管多么难吃,新女婿都得吃下去,这会引起一场哄笑。
而还在婆家的新媳妇吃完“睁眼包子”后,由送亲的人领着先认公婆,改口叫“阿达阿妈”,公婆也会赠送比较贵重的礼物。然后,按照辈分一一认婆家的大人小孩,婆家人用娘家人戏弄新女婿的招数开始“刁难”新媳妇,给这个道了赛俩木,给那个道赛俩木,一上午下来,新媳妇头晕眼花,压根就没有记住哪个是姨婆,哪个是姑婆,只是保持着端庄的笑容,有分寸的行礼。
中午,新女婿和陪女婿乘车前去娘家接新亲戚来新 家,娘家人携带“下汤”的礼品去婆家拜访。礼品除了糖、茶、枣、核桃等干果的四色礼,娘家妈要呈上的“摆作”(礼物),有女儿待嫁时给公公、大伯子哥,小叔子的千层底手工制作的布鞋,公婆的枕头,婆婆和小姑子的是绣花鞋,那都要出自新媳妇的手,是看新媳妇好针线和娘家妈调教女儿的能耐。还有娘家妈一针一线为女儿和女婿缝制的衣物,有女儿的绣花盖头、绣花衣裤、绣花鞋,女婿的服装也是从头到脚准备齐全。在20世纪50年代前这种婆家七大姑姨品论新媳妇和娘家妈针线活的热闹场面还是常见的,现在没有几个女人会女红了,“摆作”被成品服装和皮鞋代替了,只是没有了当年那份蕴含着女孩出嫁前为婆家大小准备见面礼时的紧张、羞涩、担忧和向往的味道了。娘家的礼品是卯足了劲儿给女儿争光,就是为了让婆家感觉到新媳妇是娘家人的手心宝,祈盼婆家人要善待新媳妇。
娘家人摆完“摆作”就进新房四下观察,看看女儿房间的摆设,就怕女儿会受委屈。
婆家为了表示对新亲戚的尊敬,会摆上精心准备的“13花果碟”,一般待客都是“九花果碟”,有婆家人亲手制作的各种小点心、油果子、糖、瓜子、葡萄干、杏仁等干果组成,品种多、样式美、口感好的果碟既表明了婆家人的诚意和重视,又体现了婆家人的经济势力,所以,娘家人是否有面子就看婆家人先上的果碟子。
撤去果碟子后,婆家就端上了传统的待客饮食“九碗三行子”,或“花席”或“面子席”,现在多数是上荤、素、凉、热搭配比较齐全的菜。这时候,新媳妇在伴娘的陪伴下给娘家大小行礼问好,娘家人为了给新媳妇长面子都会准备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给新媳妇。新女婿和陪女婿要围桌向坐首席位置的人道赛俩木,请大家开始用餐。回族待客是男女宾客分别就座,公公、婆婆要分别到男女新亲戚桌前说赛俩木,热情招呼客人愉快用餐。
过一个多小时,婆家人再次把娘家大小请上桌,端上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臊子汤”,摆上一大盘滑溜细长的手擀面,放几碟精致的小菜,这是“下汤”的最后一道程序,吃完面,娘家人与婆家商定好回门的时间就告辞了。
回门
第三天,新婚夫妇和公婆到女方家拜谢新娘父母,叫回门。回门那天娘家依旧是竭尽全力用最高的礼节款待新亲家,旨在拜托对方善待自己的女儿。此后,婆婆还要带着新媳妇到娘家各亲戚家去认亲。所到之处亲戚礼节越周全,新媳妇在婆家的地位就越高,而新媳妇在婆家的表现也越加贤惠。婆家带新人告退时,娘家妈要给新女婿送上一份厚礼,给跟随来的小姑子和小孩一份礼,希望大家善待女儿,使她在婆家有个宽松的生活环境。
下四道面
第四天,娘家母亲和舅母、姨妈至亲女眷(窝其力妈)带着几斤新鲜的羊肉和切好的长面,还有女儿出嫁前穿过的旧衣,新围裙,也就是送女儿进厨房“下四道面”。这天表面上是展示新媳妇茶饭的本事,其实是婆家验证娘家调教女儿的能耐,也从侧面反映了娘家妈的厨艺水平。女儿的厨艺强,受到婆家人的赞誉,娘家妈很风光;反之,则会颜面扫地。回族养女之道就是“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上炕的裁缝,下炕的厨。”从小在妈妈家“娘家门上十个锅灶能玩转,婆家一个锅灶伺候难”的严格训导下长大的回族女子嫁作人媳,不光要有好性格,孝顺公婆,奉茶端饭,还要在操持锅灶方面特别麻利,为的就是不能给娘家抹黑,处处体现出涵养。所以,在婆家做这顿饭,回族女子会倾尽全力施展厨艺,目的就是为娘家妈争光,也为自己在婆家立足争一席之地。
结婚前,我就听小姐妹们说婆媳关系会很难处,让我最好和公婆分开住。我征求准公婆的意见,没想到他们竟一口答应,还说“互不干扰,礼尚往来,既亲切又自由,何况我们离得也不远。”
可是前些天因为下雨,路面很滑,公公下楼时不慎摔伤了腿。老公和我商量让公婆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尽管我心里很不情愿,表面上也只好笑着点头答应。
公婆搬来后,我尝试着做一个好媳妇。比如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有好吃的,我总是先夹给公婆。每次我在饭桌上对公婆大献殷勤的时候,老公总是不露声色,对我既没有称赞,也没有表扬,只是欣慰地坐在一边看公婆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他会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大加赞赏:“老婆,你为我争光了,真够意思!”
公婆非常节俭,见不得我们大吃大喝。有一次,单位发了奖金,我去超市买了好多平时舍不得吃的食品,想让公婆吃个痛快,没想到他们吃得无滋无味。我这才意识到,过日子不懂得节俭,是在老人面前犯了大忌。他们会想:“这样的媳妇会败家的,儿子娶了她,会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可长时间吃素可能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吃素就像猫吃不着鱼,难免不流口水。有一次,我跟老公说了这个想法,老公也有同感。于是,我们选了一个周末,到一家饭店改善了一下生活。
大概没有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家能当家作主的。所以,在公婆面前,我总是对老公和颜悦色。只要他说得对,我就眉开眼笑地依从。老公说得不对,小两口关上门再说。我发现关上门的时候,老公总是顺着我。想想看,我若是在老公面前摆出《水浒传》中孙二娘的样子,公婆晚上肯定是睡不着了。第二天,老人们在一起闲聊,那还不把我描绘成霸气十足的“女强人”啊?
我是个聪明的女人。每月发薪水的时候,我总要当着公婆的面,把钱交给老公。每每这时,我发现婆婆的眼神总是那样的神采飞扬。儿子掌握了财政大权,那当妈的还不感到荣耀?可婆婆哪里知道,关上小两口的房门后,老公总会笑着说:“关上门就别演戏了,男的心粗,我甘心让权。”
这几个月下来,我就是用这些善意的举动将公婆“哄”得笑容满面。在他们眼中,我就是个十足的好媳妇;在老公眼里,我更是十足的好老婆。
――电视剧《闯关东》主题歌
婆婆第一个接受了她儿子的第二个女人
我第一次见到婆婆时,她只有50岁。大眼睛、鹅蛋脸,又慈祥、又漂亮。看得出来,她年轻时肯定是个美人儿。
当时我还不能叫她“婆婆”,我叫她“婶”,东北这边的女孩儿婚前对婆婆都这么称呼,她们全家人都对我不太热情,因为我是先生的第二个女人――他离婚了,婆家有人以为是我的原因。我无法解释什么。只有婆婆拉着我的手,看来看去,满眼里都是喜欢,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结婚第一年的春节,我给婆婆买了一件质地很好的羊毛衫。婆婆穿上,不大不小正合身。那个春节,一有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婆婆就高兴地对他们说:“这是我二儿媳妇买的。”
大年初一,先生想显摆一下他的权威,对我说:“还不去厨房做饭去?”婆婆听了,一巴掌拍过去:“你这么胖你不去做,她那么瘦,不知心疼媳妇啊你!”
我怀了宝宝后,婆婆总问我:“想吃啥?妈弄给你吃。”这一刻,我忽然感到,婆婆比亲妈还宠爱我。我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姐下有妹,姐姐从小爱生病,妹妹小受宠,我就成了被忽略的二女儿。在婆家受到这样的重视,我感到从小心理上的那种被忽视感得到了弥补,叫“妈”叫得特别亲。
婆媳也是需要缘分的,
婆婆没有多少文化,一辈子都在小镇生活。可在我眼里,她就像大户人家的女主人,一家人都围着她转。公公要是离了她,基本吃不上饭,她如果出去办事,公公一准儿饿着肚子等她回家。有一次,婆婆的亲戚有事情,公公居然饿了一天就为等她回家。
时间过得飞快,一年后我生了儿子,婆婆捉着鸡蛋,让小叔子带路,来城里看我。先生和前妻有一个女儿,这次我生了儿子,那天,我看到婆婆抱着孙子,笑着流下了眼泪。
先生笑怪她妈封建,婆婆说:“我闺女受苦了,生这么大的孙子,她多瘦小,”我听了,笑着流下了泪,说:“妈,我挺好的。你生了六个儿女呢,我只生一个,有什么累的。等我有力气了,陪你出去逛街,买新衣服。”
婆婆就像“传武娘”,我是她护着的“秀儿”
我觉得婆婆特别像《闯关东》里的传武她娘,宽厚大气,稳得住。
记得有一次,儿子得了腹泻,天天打针也不好,而且到第五天,居然病得小脑袋向一边歪。我的心都要碎了,只知道哭,
先生急得给婆婆打电话,婆婆把家里的事全部放下坐车赶到我们身边。那天晚上,婆婆用热水袋靠在儿子的小腹上,怕烫到他,用手擎着有半厘米的距离,整整一夜,看护着小人儿,让我和先生睡。就是这么一种看着非常笨的方法,儿子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儿子又天真地咯咯笑了,我哭了,然后又笑着骂道:“那些庸医,该让妈给上一课。”婆婆宽厚地笑着说:“我儿子小时候也爱肚子疼,所以孙子也用这个方法,一准儿没错,”
大概因为我是后进她们家门的吧,婆婆处处宠着我,就像《闯关东》里传武他娘对待秀儿。秀儿是因为传武不跟他同房,而我则因是“后来的”所以总是受到别人的一些敌意,
有一次,在饭桌上,不知怎么先生的二姐就谈到了先生的前妻,话里有她多可怜的意思。我都没感到什么,却不料婆婆用目光严厉地制止她,而且不断地往我碟子里夹鱼夹肉。
其实我知道,婆婆家的人已经完全接纳我了。因为严肃的公公也给我出对联让我对了,冬天的周末,我带儿子去婆婆家时,公公怕我冷,把火炕烧得热热的,为了让睡在炕梢上的我感到舒服。小姑开始跟我讨论化妆品和网络了。这都是婆婆的维护,让我很快就进入了这个家庭,奢侈地得享这个大家庭的爱,
先生说我都被他们家人宠坏了,我笑着说:“谁让我和妈有缘哪,她老人家喜欢我,我也喜欢她。”先生笑着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看把你美的,”
不多的相处时光,我幸福得想哭
去年,我和先生休年假,去婆家住了一段日子。晚上晚睡,早上懒床。有一次,先生看我太不像话,生气地叫我起来。婆婆就跟他急了,说睡好自然就会起了,叫什么叫,不知心疼媳妇。早餐上桌了,我才起来洗漱先生冲着我瞪眼睛,有婆婆撑腰,我假装没看见
婆婆家人多,听说我们回来了,儿子、女儿相继拖家带口地都来了。一张桌子放不下,要放两三桌吃饭。像流水晰一样的,非常热闹,做饭因此成了一件大工程。
我不会做饭,也不太会用小镇的半原始方式,要烧玉米秸煮米饭,据说这样才好吃,汤要用柴火炖,味道才正宗。我不会弄,便坐在房里看书。先生骂我,正好被婆婆看到,追着儿子打,一边追一边说:“这是我家,反了你了。”我想笑,但没敢笑出来,怕回家后被先生收拾。
那天我吃饭刚,先生时不时地用眼睛瞪我,我假装没看见。婆婆看到了,对她儿子说:“回到我家里,不许你发威。”然后又转向我,“孩子,多吃多吃,这都是没有污染的,吃胖胖的,回城里好好工作。”
有一次,我跟在婆婆屁股后面,陪她去买东西,婆婆给我讲了先生小时候的事,说他最聪明,上学时总是第一名,找的媳妇她也可心:说她看到我就感到亲,像自己的小女儿。我听了,心里不知多高兴,觉得真让婆婆受累了,便想好回去做餐饭,让大家看看,婆婆没有白疼我。
那天下午,我早早地进厨房准备了,婆婆带着一帮人要进来当助手。我心里压力好大,便小心地陪着笑,把大家都劝回房间,只让小叔子在身边打下手,因为他在部队里当过炊事班班长,而且不事张扬,肯定听我的,也会悄悄给我指点。
我忙活了三个多小时,八菜一汤终于上桌了。我紧张地看着大家,怕没有做好。婆家人口味重,我重点多放了盐,他们还是感到有点儿淡。他们七嘴八舌,婆婆说:“不想吃的就下去,蛮好吃,清淡对身体好,我孩儿这是知道我有高血压哩!”小叔子笑着站起来,代表大家来谢我。我不好意思地说:“大家有什么建议,提出来,我下次做的时候注意。”
先生这一次才真正看着我笑了。我知道,先生的前妻非常会做菜,在婆婆家很受欢迎的。只是他和她个性合不来,才分了,这也是先生在我婆婆面前表现紧张的原因。他爱面子,也想让反对他离婚的家人感到他的眼光是对的
我的手在这次做饭中割破了,但我没有声张。第二天午睡的时候,我感到有人拉着我的手看,温暖粗糙的大手,是婆婆的,婆婆一边小声地怪先生粗心,一边找来创可贴给我包上。我假装一直睡着,心里却幸福得想哭。
亲爱的婆婆。我想抱抱您
婆婆17岁就走进公公家做媳妇,她那时什么都不会做,一点点跟自己的婆婆学着做家务,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年轻漂亮的女人变成了慈眉善目的老人。公公性格内向,婆婆开朗乐观,一晃几十年,性格一点儿也没变,把一大家人拢在一起,很少有哪个孩子闹情绪的,都很孝顺。在这一点上,婆婆是成功的。
儿女一个个单飞了,婆婆也老了,身体也不好。我和先生每次同去,都开好多药,不要她忙。可不行,她非要做这做那的,一时一刻也阔不住。
如今,我和先生为了理想,带着儿子飞到了南方的城市就职,婆婆的生活中就多了一项每天看天气预报的内容。每天晚上“新闻联播”一完,婆婆多忙都要坐下来,看我们所在这个城市的天气如何,如果天气有变化,就要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们,让我们出门时加减衣服。
我对先生说,妈这是不放心我们的生活。先生出差时经常飞回老家,为了多看一眼妈。每到周来,我和先生必给婆婆打一个电话报告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她老人家想孙子,就打开电脑语音视频,一看到儿子虎头虎脑的样子,视频那边的婆婆就笑得特别美。
前一段时间,我们休假回老家,我给婆婆买了一件大红的天然丝衣服。一婆婆穿上后,可漂亮了。她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买的,就是可心。”邻居来了,她必穿上让人家看,然后又放起来。她说,等出去看亲戚时再穿,省得弄脏了。
我看到,婆婆又有了新的白发,而我,总会有想抱一抱她的冲动。
婆婆老了,越来越依赖我们,我和先生商量着要把婆婆和公公接到身边,为二老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