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细节描写片段

细节描写片段

时间:2023-05-29 18:2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细节描写片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细节描写片段

第1篇

1、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的一抬头,看见肖大名正从讲台上走下来。他立马又紧张起来。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然后他又把头低下去,好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他的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搓来搓去,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滑滑的。

2、那是由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表演的转伞杂技。节目开始了,只见一个小女子蹲下射,另一个女孩稳稳地踩在肩上。蹲下去的女孩慢慢地直起身,两个人手依然保持平衡的样子。只见,下面的小女孩慢慢拿起伞递给了踩在自己肩上的小女孩,凌空转起了伞。就这样,一支、两支……伞在她们的手里又一次转了起来,旋转的小伞就像一支支翩翩起舞的彩蝶,两个纤细的身躯轻盈地移动变换着各种姿势恰似优柔的柳枝,蝶绕枝飞,是那样的和谐,完美。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我们很快看见有一个长满爬山虎的大院,院外还种有月季、海棠和翠绿叶的樟树。走进大楼,我们感觉到读书的氛围,楼的侧面挂着两幅关于宣传读书的水墨画和大楼的示意图,楼上的借书大厅有许多人正在翻阅图书,十分安静。

5、夏天的下午,我坐在窗前做作业,抬头看见乌云密布,天灰蒙蒙的。突然,一阵狂风刮来,顿时,飞沙走石,树枝乱摆。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雨点一开始像一串串珍珠,转眼间,便变成了倾盆大雨,不一会儿天空中就挂起了一望无边的雨帘。大街上,屋顶上,走廊里,都成了雨的世界。雨点打在窗上,不是哗哗的声音,而是啪啪的响声;落在身上,觉得像一块块橡皮打在身上,又痛又痒。

6、哦!原来他们是从农村到我们小区卖菜的。厚厚的棉被掀开了一角,我立刻把目光朝向了棉被下的蔬菜,棉被下有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蔬菜。翡翠一样晶莹的大白菜,女孩子脸蛋一样娇红的西红柿,鹅黄色的韭黄,翠绿色的蒜苗,他们都是那么鲜嫩欲滴。我快步跑上前问道:“伯伯,这些蔬菜都是从哪儿运来的?”“杏林啊。”“哇,好远啊,他们肯定很早就要起来……”我自言自语的嘀咕了起来。那个伯伯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我们四点半到五点就要起床。”“那么早,要是我的话……”我又犯起了嘀咕。

7、突然,我发现地上有一只死了的蟋蟀,我好奇地走了过去,一只小蚂蚁正在朝这边走来,它似乎看见了这个庞大的目标,爬上前去,左看看右看看,决定要把这只蟋蟀拖到蚂蚁窝里。看到这里,我心想:真是一只自不量力的蚂蚁!小蚂蚁用自己的身体用力地向前推,可推了又推,蟋蟀还是纹丝未动,我不禁大笑起来。这时,小蚂蚁的伙伴们全都来了,我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蚂蚁?小蚂蚁们把蟋蟀一齐用力地向前推,蚂蚁我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小蚂蚁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起吧蟋蟀推到蚂蚁窝里。看到这里,我不禁对小蚂蚁们有了敬佩之情。这时,我想到了中国女排,她们就是靠着小蚂蚁们的这种“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为中国多次获得了金牌。

8、过了一会,来了一个五十多岁农民模样的人,他骨瘦如柴,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大衣,下身穿着一条淡色的长裤。他那顶黑帽子同那油光发亮的脸简直叫人分辨不出来,一双目光柔和的眼睛显得很突出,在嘴角上带着微笑时,露出微微发黄的牙齿。手背粗糙得像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上磨出厚厚的老茧。他拽了拽棉被上的四个角,回过头来大声的吆喝起来:“卖菜喽!新鲜的蔬菜喽!有芹菜、青菜、包菜、西红柿……”

9、那个运动员,在沙坑前做着准备活动,弯弯腰,踢踢腿,做两个开蹲。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下一位”,裁判叫道。那位运动员走到起跑线上,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形成“弓”字步,双手托地。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一只猎豺找到了猎物,准备进攻。“砰”的一声,运动员似箭般冲了出去,才开始是慢慢地,稳重的慢跑。到了中间那条红白相间的我,他的后面似乎有人在推,开始加速,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换成一副严肃的表情。到了最后一条红白相间的线,用尽全力,脚上像了动翅膀,飞奔踏板。在左脚踏上踏板的时候,时间似乎凝住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见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随即蹦高半米,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坠入沙坑,双腿弯曲整个人蹲在那里,双手握拳在腰旁。

10、我们先拿篮,像农民伯伯一样挽起了裤角,来到了大棚,棚里红的、黄的和青的西红柿挂满了秧,我一边走一边扒开伸到外面的枝条,“这儿有一个又红又大的!”我一边嚷着一边奔向它,踩着泥泞的田间小路,拨开枝条,猫着腰伸手摘了下来,放在竹篮里。“哎!农民可真是太辛苦啦,我们还真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我感触很深地对妈妈说。

11、阳光不再那么猛烈,它收敛了任性,于是,月亮渐渐在天边显现。淡黄的圆月时隐时现,它是那么小,那么淡,简直像一块快要掉下的馅饼。太阳收拾起余晖,徐徐隐没在远方的树林下,天边的云朵被染得一片橘红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那样刺眼,但也随着太阳的下降慢慢变浅,变浅,直到完全消失。

12、记得进培训班的第一天,教练就扯着嗓门,板着脸,神情严肃地对我们说:“我是你们这期培训班的教练,我只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以后每位学员必须通过自由泳的考试,大家听到了吗?”天呢!两个月!这对从未下过水的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听,听……,听到了。”我的心不禁打起颤来。我意识到,我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坎,但既然选择了它,我就必须跨过去!

1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有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4、懊悔过了,又是一次和妈妈的风雨大战。中午,妈妈坐车跑了四五公里回来专门为我做饭。而在饭桌上小谈时,又因为某些事情而和妈妈大吵,摔筷子,碗里剩下半碗饭,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啪!把门砸得巨响。妈妈只有孤零零的吃完剩下的饭菜。妈妈去上班时,仍用甜美的声音和我道别,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时我气也消了,也甜甜地和妈妈说“再见”。

15、三个小家伙竟能够跳上椅子了!它们从椅子上爬到桌面上来,仿佛也在享受这和谐的气氛,小家伙们又跳到窗前,仰起头望蓝天,一会儿,其中一只从窗台蹦到桌面上,向四下里望了望了,竟爬到一个小壶上面坐了下来,自豪地发出了咪呜的一声叫,窗台上的两只小猫便一齐回过头来看,显出无比惊叹的神色。不知何时老猫已站在桌下,它抬头望着自己的三个孩儿,发出不知出自怎样动机的咪呜声,三个家伙忙往桌子下看,壶上那个小家伙歪着头,下颚把勃子上的毛压得皱了皱,瞪着两眼瞅着伫立在桌下的母亲。

16、碧波粼粼的护城河,在春的细心装扮下美不胜收,岸头的杨柳散开一头柔美的青丝,在微风中优美地梳理。阳光娇羞地跌在她的肩头,她含着,伸出慈爱的手臂将他抱下,拥入怀中,柔风又起,她披着一身春色,舞尽世间一切美的纷呈。

17、感伤于午写时的你趴在桌上小憩,为了批改两个班共100多篇作文,你竟用方便面代替了午饭,然后耐心细致地为我们批改作文,直到上课,拖着疲惫的身体,您脸上写的却不是疲倦,而是辛苦后的微笑,对于学生,您从未把自己的伤感带到课堂上,每当看到你黑着的眼圈,我总是默默哭泣,不为别的,只为有一个不知道是全世界还是全宇宙最好的老师。

18、每一个新的起点,都会是一次新的体验。在小学里,我们拥有了人生中第依次接触社会的体验:第一次捉迷藏、第一次被老师罚站、第一次忘带作业……在中学里,我们会拥有更多的体验,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做化学实验、第一次做生物标本……这些第一次给我们带来的或喜或忧,或酸或甜,但都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增添情趣……生命因第一次而精彩!

第2篇

小学生作文处于写作的初始阶段,学习作文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的过程。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能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模仿着经典作品的细节进行描写,树立写细节的意识,模仿写出细节描写,这已经是小学写作训练的极高境界,值得我们为之探索研究。

基于以上的想法,笔者决定:让细节描写从仿写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仿写为主要内容,以读写结合、评练结合为主要方式的系列写作训练。

一、精选例文,读中识妙

仿写的前提是精心挑选合适的例文。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写作上能给学生以方法上的借鉴。如笔者选用了课文《穷人》。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生动地将一对善良的穷人夫妇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学生体会本文让人感动的原因是作者对细节的描写。

环境描写: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语言描写: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读了这篇文章后,都说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很生动,小屋温馨的氛围,桑娜的害怕、矛盾的心理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样动人的片段就是归功于细节描写,想让自己的作文形象生动,也要模仿着描写细节。于是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写作练习:“请学习《穷人》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话描写、环境描写,写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故事。”

学生们的作文很快交上来了。针对本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笔者对学生的这些作文进行了认真的分类,然后筹划和组织了一节作文讲评课。

二、文仿比较,比中求知

这节作文讲评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和同学的“仿写”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看一看哪些同学的仿写符合要求?哪些同学的仿写更为生动精彩?细节描写的要领又在哪里?

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学生“仿写”中的如下三个片段:

片段(一)

爸爸背着我爬楼梯,一路上没歇过,走了一段很长的路,终于来到医院。

片段(二)

今天语文测试考砸了,我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居然考了65分……是妈妈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只考了这点分数啊?……她会揍我的,那也活该,谁让我这么粗心大意……嗯,揍我一顿也好。”

片段(三)

屋外还是寒风凛冽,西北风不断吹进屋里来,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农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灶上的火还没有熄,餐具擦得闪闪发亮,在里间屋里的床上,孩子正在安静地睡着,妈妈早已准备好了早餐。

同学们看了这三篇“仿写”,不禁都笑了起来,一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情绪高涨。笔者乘机故意发问:“同学们都笑什么?”大家踊跃发言:“片段(一)根本就没有细节描写。”“片段(二)(三)的模仿只是改了原文的一些词句,太机械了,简直就是“抄袭!”……笔者乘机又问:“那么,怎样才能不犯类似的错误呢?”

生:不要只模仿别人的内容和样式,应模仿别人怎么写出来的方法。

师:对,同学们讲得非常好,仿写别人的细节描写,不仅要模仿别人的形式,更要明白别人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将自己要表现的人物性格,要抒发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这才是细节描写的“真谛”。

于是,笔者又趁热打铁,为同学们展示了另外一组“仿写”。

三、深入探究,仿中求活

阅读下面的“仿写”,让学生指出这些片段中你认为最生动的细节描写。

可怕的唐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乡音无改……”又忘了!这该死的诗,这讨厌的诗,这让我脸红心跳的诗。

早上,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就说:“下面,我先请几位同学背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我暗暗祈祷:千万别抽到我,千万别!“娄泽宇”……不是我,我的心稍稍放松了些;下一个会是我吧……不不不,有那么多同学呢,不可能是我的吧;“裘佳敏”……是我吗?又不是我,我暗暗高兴,因为按照惯例,老师的检查该结束了。可是出乎意料,待“裘佳敏”坐下后,老师又叫道:“陶泽炜”,犹如晴天霹雳,我不记得当时的我是一副什么样子,只听到老师最后一句话:“明天吧!”

让座

路上汽车不停地上下来回颠簸着,车上的人也随着被震得一跳一跳的,颠三倒四难受极了。也不知道颠了多久,终于有一个阿姨腾出了座位,要下车了,我二话不说,立刻坐了上去,“终于能休息会儿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可没过多久,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登上了公交车,看到这一情景,我顿时犹豫了,我到底该不该让座呢?让?不让?如果让了,我自己的两条腿又得受颠簸之痛了;如果不让,那又显出对老长辈的万分不敬……两个意见如同两只小精灵在我脑海中吵得不可开交,谁都不让谁。最终,还是文明小精灵取得了胜利,我搀扶着老奶奶坐下,全车人都向我投来了赞美的眼光。顿时,喜悦充满了我的整个心灵。

爸爸炒菜记

“哧啦——”菜刚下锅,紧接着就传来“咚咚咚”的切菜声,再加上自来水的哗哗声和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形成了一支热闹的交响曲。不用猜,准又是我的爸爸在厨房里准备饭菜了。

爸爸像旋转得正欢的陀螺,这边水池里的青菜还没捞出来,那边就忙着绞肉丝了,丝毫没有注意到身后已滋滋冒烟的油锅。

“糟了,起火了!”我看见锅里蹿起尺把高的火苗,禁不住尖叫了起来。爸爸闻声一个180度大转身,以闪电般的速度把未洗好的青菜倒入锅中,并慌忙地盖上锅盖,火苗灭了。我刚舒了一口气水池里的水又溢了出来。哗啦啦的流水声好像在嘲笑……哎,“火灾”刚刚结束又闹洪灾了……爸爸只顾把火扑灭,却忘了把水龙头关上了。可是爸爸毫不含糊,三下两下就把水给排干净了。

我的同桌

她喜欢看书,怎么劝也不能使她放下正捧在手中的书,当书页在眼前轻轻地翻动时,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她和书,其他什么也没有,为这事,同学们把她看成怪人。她不声张,只是默默地努力,像天上的皎月一样宁静,像路边的黄牛一样勤恳。人人都觉得她很怪,因此,她变得孤独。唯一值得在意的是她的成绩很好,试卷上的分数不是血盆大口,而是美丽艳人。

在学生读完以上的文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哪些文段使用了细节描写的句子?哪些细节描写最精彩?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

通过对以上文段深入细致地阅读、分析与比较,学生们不难看出,其实细节描写并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或某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随着描写对象的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不同,描写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即使相同的人物与故事,也会因为作者的不同,使文章在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以上文段的作者虽然都是“孩子”,但不同的文段,其叙事的方式、描写的方法、语言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包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力求练就一身属于自己的写作习惯,一种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表达方式描写人物、叙述故事的习惯。使细节描写从此“染”上具有自己独特语言风格的颜色。

一句话,对细节描写的模仿,不仅要求“形”,更要求“活”。

四、丰富方法,练中得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品尝到成功、争取到表扬是激发兴趣的内在动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细节描写”专题练习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活动方法。

1.以作文讲评代替写作辅导

使学生在集体参与的评议中,明白作文的优劣得失,掌握写作的知识。将展示学生仿写的“亮点”、表扬学生在写作中的成功与进步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利用作文讲评,尽可能地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畏惧心理,逐步树立写作的信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写作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选择“活泼新鲜”的讲评素材,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为了增添学生对于作文讲评课的乐趣,笔者在选择讲评材料时,都尽可能地选用来自本班同学的作文。因为,学生对阅读、评议自己的或同学的文章,会觉得更为亲切,更为有趣。

3.适当添加一些娱乐元素,增加活动的趣味,激发参与的热情

在大家基本上明确了细节描写的特点、要领之后,笔者及时安排了一次“猜猜他是谁”的现场写作练习。其方法是:以本班的某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在不交代其姓名的情况下,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其个性特点,然后,读给大家听,让同学们猜猜你所描写的对象到底是谁?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方式新颖,写作对象又是身边的同学,富有娱乐性,所以大家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学生在一片兴奋与愉快中,很快交上了自己的作品。

第3篇

专家点评:人物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语言细节、行为细节、心理细节等,本案例抓住肖像细节,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断其一指”策略,指向明确,目标集中。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

课堂呈现: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么刻画金岳霖的肖像的?请大家找一找相关语句,并且咀嚼一下这些语句写出了金岳霖先生什么特点?

生1:“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常年”戴着很奇怪,写出了金岳霖先生很古怪。

生2:“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写出了金岳霖样子古怪,很有趣。

生3:“经常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在那个人人长袍马褂的时代,这样的穿着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自由洒脱的个性。

生4:“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土路上走着。”金岳霖先生走路的姿态很怪,很有趣。

生5:“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写出了金岳霖体型魁梧,有个性。

师:同学们看得很细,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把集中描写金岳霖肖像的第二段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专家点评:发言是个体,齐读是群体。群体目光聚焦于人物肖像,老师照顾到那些尚未锁定肖像描写区间的“后进生”。

师:同学们,文本对金先生的肖像细节具体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专家点评:在相对集中的人物肖像描写区间锁定后,深入一步探究文本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肖像细节描写的。语文课堂,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一个“导”字上。但是,这里笼统在一起讲,不如在前面找的过程中分别讲,并分别练,可能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生1:从他的身材体型、服饰打扮角度来写的。例如写他身材很高大,常年穿一件黄夹克,戴一顶呢帽。

生2:金岳霖眼睛不好,戴一副黑白镜片的眼镜,写眼睛。

生3:写他的一个习惯性姿态。例如他的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这实际上是金岳霖先生眼睛不好造成的。

生3:汪曾祺先生写金岳霖的外貌抓住了他最有特点的方面来写,写出了他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师:什么不同之处?

生3:怪。

专家点评:这一组师生问答扣住“肖像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主题,把“肖像细节以至于肖像描写一定要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主题讨论,渗透进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中,这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反复之中固化“为凸显特点而细节”的理念。

师(边板书边小结归纳):从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动作神态等方面对金岳霖先生作了肖像细节描写。

师:下面老师来将同学们发现的方法归纳一下:(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4)注意习惯性的动作神态;(5)可以用“闲笔”来衬托人物。

专家点评:老师的概括“来自学生,又高于学生”,这正是教师“导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梁实秋先生写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看他是怎样刻画他的老师的。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师:好多学生笑了。梁实秋先生写得太幽默了,他笔下的这位老师太有趣了。我们来看看,这段肖像细节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刻画出了人物什么特点?

专家点评: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但依旧是揪住“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肖像细节描写”和“这肖像细节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两个话题,只是换了文本,换了人物。这就是“用文本教语文”,而不是“用语文教文本”。

生1:围绕人物的凶、怪来写。例如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生2:写了人物的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例如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好一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徐老虎”!

生3:抓住了人物的习惯动作及神态。例如:不时地吸溜着鼻涕,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生4:对人物“五官”描写很细致,例如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这个老师太有特色了。

生5:还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例如用了比喻:“嘴撇得瓢儿似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夸张:“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联想:“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仔细。我们在梁实秋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又学到了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来使人物生动形象,有立体感。

专家点评:本案例是探究“人物肖像细节”描写的,老师发现学生们对此已经熟练掌握;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自然而然地拓展了本堂课的外延——由肖像细节探究开拓为肖像描写探究。在前面归纳出的五种方法基础上又增添一法,相机拓展课堂,合理自然丰富课堂,这也是高效课堂的手段之一。

师:从这些名家的生动刻画的人物的肖像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动形象的富有立体感的金岳霖、徐老师向我们走来。你们昨天也对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等熟悉的人进行了肖像描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片段,和两位大家比比看。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

他总是绷着脸,不苟言笑,他身材很高大,走起路来身子摇摇晃晃,而且声响很大。每当上课铃声响后,只要听见走廊上传来的脚步声和一串钥匙碰撞声,就知道他来了。

生:也能由人物肖像见到些人物特点,只是不如两位大家的肖像细节写得生动,人物特点凸显得鲜明。

师:咱们能否对这名同学的肖像细节描写,作一些比大家逊色的原因分析呢?

专家点评:这一环节是走向“学会用肖像细节来凸显人物特点”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非常科学合理,环环紧扣循序渐进。

生:描写太干巴巴了,一点都感受不到人物的个性特点。

师:我们请作者说说你写的是谁?

生:我写的是×××老师。

师:这位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大家都很熟悉,某某老师是个很“凶”的人,对学生十分严格,他长得高而瘦,很单薄,走路有特点,常常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生(齐笑):钥匙声。

师:下面请大家将上面这个片段进行修改,把人物特点写出来。

专家点评:教学的是“肖像细节”描写,而要求学生操练的是“肖像描写”,要求放宽了。这不是偏离本堂课主题,而是有利于学生放开手脚操练——肖像描写时必然会渗进“肖像细节”描写的。

(出示学生修改后的优秀片段)

他的脸窄窄的,长长的,又总是绷着脸,脸就更长了,好像谁欠他钱似的,我们在心里不由自主地对他有几分畏惧。课上我们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都不敢开小差,这带来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他身材高大,但是身板单薄,远望像根长长的扁担。他行走时身子左右摆动的幅度特别夸张,有时候我真担心“扁担”可别折断了。他走路时声响很大,有时上课铃响了,我们在教室里等着他来上课,只要听见外面传来哐啷哐啷的钥匙声和窸窸窣窣的衣服摩擦声,我们就知道他来了。他夏天时总爱穿一件白衬衫,口袋里总能隐约地看见几张红色大钞。

师: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修改稿明显比之前的生动形象,上面这个片段成功地运用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写出了“这一个”,而不是一群人。看来好的作品是在一次又一次不断的修改中走向成功的。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较好地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肖像了。细节描写,除了肖像细节外,还有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金岳霖先生》这个文本中的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描写都非常精彩,课后大家可以像本课探究“肖像细节”一样,去分别探究一下其他几类细节描写,更希望大家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专家点评:将课堂学习导向课外自学,将文本学习导向作文实践,教师的“导学”功能就应该如此。

教学反思:善于发现生活细节之美对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情感的表达等非常重要,因此,本堂课把“品味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并让学生学会用肖像细节来凸显人物特点”作为教学目标,同时在肖像描写的寻找和体悟中感受金岳霖先生的独特个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和表达中善于运用细节来描写人物,表达情感。

第4篇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仿写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2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初中语文一线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2]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拥丶岫ǎ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 “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第5篇

学校旁有一条小街,音像店莫名其妙的多。走到那里,魔音入耳,狂轰滥炸,有调的没调的,有词的没词的都来了,让人疑心华夏五千年的礼乐传承去哪了。一天,我突然听到一阵美妙的琵琶声。那美妙的声音,不由吸引住了我的脚步。我顺着声音轻轻地走过去,原来是一位中年男子正自得其乐地在柜台玻璃上练习敲击琴键。那画面,宁静而美好。那情景虽然过去很久了,可耳边似乎依然还有那美妙的旋律。(琵琶声,能不能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引出呢?中年男子的形象,能不能用一个细节进行雕琢呢?)

【失误问诊】

读此片段后,我们难以说出其有什么鲜明的亮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手法单一,缺少描写,如“那美妙的声音”如何美妙?因为缺少描写,这种美妙没有得到展示。

【升格指导】

修改时,可以侧重从以下方面来美化语言。

1.增加景物描写。恰当的景物描写,不仅能展示语言的美,还能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在引出音像店故事之前,可以加入对周边树木的描写,以反映自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2.运用修辞手法。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的文章,往往离不开各种修辞。就本片段而言,描写琵琶之音美妙时,可以将它比喻为“一支误入尘世的白莲”。如此一来,便语言出彩,令读者能感受到了。

【升格片段】

校园边有一条小街,两边是两溜参天古树。行走在那绿荫如盖的小路上,我总是仿佛进入了远离城市的绿色世界。(景物描写笔墨不多,却让语言顿时有了不一样的光彩。美好的景物,与下文内容也形成了巧妙映衬。)只是这里音像店莫名其妙的多,走到那里,魔音入耳,狂轰滥炸,有调的没调的,有词的没词的都来了,让人疑心华夏五千年的礼乐传承去哪了。忽于通俗歌曲中觅得一曲琵琶,像一支白莲误入尘世。(将“一曲琵琶”比喻为“一支白莲”,真美!)我循声走去,一个小小的音像店,独处一隅。一个清瘦的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自得其乐地在柜台玻璃上练习敲击琴键,竟不察我的到来。我怡然自得,驻足听完一曲琵琶,微笑。(“戴”“敲”“笑”,将人物静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愿生命静好,于繁弦急管中独处一隅,怡然自乐。

【升格心得】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片段作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75-01

大作文写作训练与片段作文写作训练密不可分。片段作文训练是夯实大作文的基础,要写好大作文,必须要先写好片段作文。片段作文训练是一种“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活动,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单项写作表达能力,是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小步前进。片段作文有训练的具体方法、计划和要求,形式上有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让学生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有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进行续写;有让学生学过的某篇古文或古诗词,把其中某个局部扩展成一个段落;还有引导学生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展开想象的具体描写;或就某个事物以说明形式写一段话,介绍其特点;或要求展开想象,合理补充一些情节,用现代汉语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等等。片段作文训练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措施,分步推进,逐步提高。七年级以写人写事为主,八年级以状物说明为主,九年级以叙述议论为主,同时适当增加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训练。

在指导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时,原先我采用的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讲评。教学中我发现,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写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导致学生写不出话,只有硬着头皮写,结果作文内容空洞,思维迟缓僵化,更不用说语言优美富有文采了。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谈文色变”,把片段作文训练看着一件苦差事。此时我明白了,要提高片段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放活教学方式,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有的班班通设备,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作文内驱力,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由被动写转为主动写,变“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利用班班通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就是利用美术直观形象,和电脑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优势,根据写作的内容和要求,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幅鲜活的、精美绝伦的画面。学生看到这些画面,一时间不禁心旷神怡,惊慕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一有兴趣,发言就会热烈,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教学就会达到满意的效果。

如写《我看到了大海》这片段作文,本人利用班班通,在屏幕上展示了几幅大海的景象,引导学生从近景、远景、天空、海面等角度来细致观察大海景色,从形、色、声、光、动、静等多方面来下笔描写,发动大家讨论,这几幅图,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怎样来描写,具体使用些什么词,要用什么修辞手法。由于一幅幅画面就在眼前,学生都能七嘴八舌,讨论热烈,尽量想出词汇,用上修辞手法来描写。很快,一个个“分镜头”就集体形成了。

如写海面,原来很多同学用“波涛汹涌”、“一碧万顷”来形容就没什么词了,可现在却描绘得很具体形象。有的说:“大海像一望无垠的青翠的草原”,“水面翻起了一朵朵银白的浪花”,“带着腥味的海风吹拂我们的脸”,“海上飘着薄雾,像给大海披上了一件银色的纱衣”;有的观察到了动景:“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岩石,像母亲的手抚摸着自己怀里的孩子”;有的听出了声音:“海水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轻柔的刷刷声”,“海面上,海鸥一面振着翅膀飞翔,一面高声的歌唱”;有的能从触觉方面说:“在软绵绵的沙滩上走,脚底下痒痒的,却又觉得舒服得很”等等,这些学过的词汇到这里都派上了用场。通过观察图片和发言后,教师就总结,写景状物,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要调动一切手段来描写,观察点可以交换,一方面(如外形)没词了,再从其它方面(如色、声)去写,这样,文章就会丰满多采,就会生动多了。

再如,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本人就显示出“田地里悠然吃草的老牛”、“旷野中扬蹄飞奔的骏马”、“花丛中辛勤劳作的蜜蜂”、“土墙边团结协作的蚂蚁”等画面;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时,就显示出“带刺的仙人掌”、“微风中的柳树”、“操场边的小榕树”、“走廊旁的三角梅”等画面;介绍某处景点,就显示出“美丽的池塘”、“公园里的一角”、“我们的操场”等画面;介绍某个建筑物,就显示出“家乡的桥”、“我们的教学楼”、“我们的饭堂”等画面;要求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意境,就显示出“身穿古装的陶渊明扛锄采菊,悠然见南山”等画面。这些都是来自学生生活里的最熟悉的的东西,在经过屏幕的“直观”的美的再现,学生写作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上来,在加上同学的讨论、教师的点拨,写起来就自然成理成章了。

利用班班通进行“直观”片段作文训练的结果,很多学生都能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习作,特别是平时写作基础较差或“谈文色变”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反映这样写片段作文比较具体实在,不会摸不着头脑。学生学到的写作知识能直接运用,既锻炼了观察、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美的熏陶。这是平时坐在课堂里“空讲”所不能达到的。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若显示的是动态的画面,那教学情境更妙不可言。

[ 参 考 文 献 ]

[1] 夏梦.圆你一个放胆梦[J].新作文(初中版),2011年Z2期.

[2] 萧袤.从“作文”到“创作”[J].金色少年,2010年01期.

第7篇

一、初步感知,何谓细节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之艺术效果。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二、品味经典,欣赏细节

(一)外貌细节描写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二)行动细节描写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三)语言细节描写

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

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生生地勾画出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

(四)表情细节描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三、细节描写常用方法

(一)精选词语。运用贴切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对自然环境、人物形象的一小点、一片段作细致入微的描绘。

(二)抓住细微的痕迹。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分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

(三)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四、观察生活,描写细节

第8篇

关键词:挖掘 炒作 链接

当前的当作文教学走得太快了!放眼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呈现出高要求,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师生问答,火急火燎;过渡衔接,快马加鞭。看起来“高效”,却没有“实效”。

丰富的课堂是为了带给学生心灵的自由飞翔,唤起学生创作的冲动,激发学生分享的内在需要。这样他们就会挖掘,有见解,有思想,有情感;会炒作,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会链接,有细节,有构思,有深度。要在作文指导课上做到这些,就要做到一个“慢”字,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

学会在语文课上“慢慢走”是我们语文课改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应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小事中发现,提炼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领悟“生活处处是文章”的真谛,懂得“挖掘”;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确定重点,描写细节,学会“炒作”;最后用一条统领材料的线索,使行文变化自如而又浑然一体,知道“链接”,是我们要做的第三步。

一.慢“挖掘”——从学生提到的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内涵。

学生在写作中有了老师陪伴,学生的生活才会多彩,学生的观察才会深刻。这样学生才会学挖掘,进而有见解,有思想,有情感。

“空巢老人”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学生提及这样的素材,于是我们全班同学共同来点染润色,最后形成了下面的片段。

老人却始终站在门槛里面,阳光在朴素的衣服上打了几个滚,却怎么也照不到她苍老的脸上。她静默了好一阵子,然后迟缓地回头,有淡淡的若有所失的怆然。她深陷的眼窝再也载不动伤感的泪水,眼泪在密布皱纹的脸上游走像陷入迷宫中一样找不到出路,她枯枝般的手颤抖着拭去泪水,嘴里喃喃着:这花儿太艳,伤了眼。……

在这个片段生成的过程中,我没有火急火燎,更没有快马加鞭,而是和学生一起蹲下来,共同看风景。

学生甲:我们村里也有老人,儿女都走了,只有年幼的孙子陪伴。

学生乙:我认为作儿女,要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

……

学生说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作为教者不能甩大袖子,而应把学生提供的东西加以修改补充,整合提炼,以形成能运用到作文中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写作片段。这样学生既得到了一个可以放进自己作文的片段模块,又参与了整个作文模块的创作过程,这也是我老师陪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一起观察周围的人与事物的过程。更在这个过程中升化出了一种情怀: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这一弱势群体,有着深切的悲悯。

二.细“炒作”——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让文章生动感人。

“在最佳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创意和最低的成本,而最终实现的最大化的传播效应。”这“商业炒作学”对“炒作”的解释。放在我们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是指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在恰当的时间里,慢下抓住其中一点进行渲染,以达到教会学生会炒作,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的目的。

关于亲情的描写,在学生作文中再普通不过了。在一次作文指导中,学生写了关于妈妈为我掖被子这一段文字,我顺势问了一句: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描写是什么?学生马上回答:眼睛楞楞地看着我。

在这时,我嗅到了“商机”,要求学生把“眼睛楞楞地看着我” 这一动作细化,延长,师生一共花了十多分钟进行修改。

其实,在作文教学过程,能慢下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会对某一细节的进行“炒作”,是我们每堂作文指导课的第二步。

三.巧“链接”——用一条统领材料的线索,使行文变化自如而又浑然一体。

这里的“链接”指的是在我们和学生一起走过前两步之后,与学生一起来把先前所得用“线”串起来的过程。“线”是文章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链条,起连结作用,它可以是一个细节(《背影》《孔乙己》)、一个特征、一件物品(《雕花烟斗》《枣核》)、一幅画面、一句感触……

第9篇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这个“难”首先难在小学生因为不会写而产生的惧怕心理,所以,克服心理问题是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范例引路。面对一个习作话题,小学生常常觉得无处着手,具体讲,就是不知道选取什么素材,也不知道怎样写才能写好,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内容问题,一个是方法问题。讲师纯粹的理论讲解是没有用处的,因为小学生的理性认知远远达不到这一层次,这就要求老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形象认知规律,举例说明。由此看,教师的“教”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会再到熟练,由他主到自主的主导因素。比如,教师举语文教材里的作家作品。语文教材里面的文章可谓“无山不含玉,无水不藏珠”,其中的人、事、景、物可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选入教材的课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还是从文章的语言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文章的特点和生成性资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例如,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闰土》中捕鸟的一段文字: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木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后讲解:这段文字用“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捕鸟的过程,属于细节描写。这样,学生就对“细节描写”这个抽象的概念有比较明确的感性认识了,也知道了自己应该选取什么素材,对素材进行怎样的具体表达了,心理的第一道难关就突破了。

二.宽容学生模仿。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例如我们例举了《闰土》中的细节描写,学生学习后写出了《爷爷与羊》的习作:

爷爷推开羊圈门,羊以为爷爷来添草,便涌向爷爷,爷爷一手手牵一只出圈,一手关上圈门,然后在羊的头上地抚摸,羊以为爷爷给它挠痒痒,很乖顺地站着,爷爷乘其不备双手抓起轻轻地放倒在地,羊还等爷爷给它舒服,静静地躺着,这时候,爷爷一手从羊的肚皮处手捋起厚厚的羊毛,一手拿起剪刀“嚓嚓”地剪不到五分钟,羊半个身子上的毛被剪完了,爷爷把羊翻个身,又剪,毛剪完了,爷爷在羊身上用力一拍,羊感觉疼了,这才站起来,爷爷笑呵呵地提起所剪的羊毛,夸耀他的技术——爷爷所剪的羊毛是个整体,你不仔细看的话会认为爷爷在抖动一张整羊皮呢。

爷爷剪羊毛,羊竟然舒服的躺着,爷爷所剪的羊毛竟然是一个整体,这些足以爷爷的技术之好。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描写人物行动时也是这样,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视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三.鼓励学生创新。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模仿,更要鼓励学生创新。小学生的创新,不是习作各要素的全方位标新立异,而是局部的“点点滴滴”的求变。例如有学生在学习细节描写后,写下了这样的片段:

妈妈打开锁着的柜门,取出一个小红包,走到灯下,一层一层地接开红包,钱呈现在眼前,妈妈的眉头一挑,嘴角一翘,一种欣喜写在脸上。她伸出一根指头在舌头上蘸了唾液,然后用湿指头搓钱,边搓边数,数了十多张,用细线轻轻地一捆,递给我,说:“这是报名用的钱,装在内衣兜里,到学校后就赶紧交给老师。”

这个片段中的一系列动词,把妈妈取钱数钱的过程描写得栩栩如生。真是在艺术的世界里,细节就是上帝。细节虽然是作品中细致描绘的最小环节,往往却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对人物的某一特征、环境的某一局部或事件的某一细微事实作具体深入细致的描写,于有意间播撒的细节珍珠处,作品的价值意义便熠熠生辉。

第10篇

高中生写好记叙文首先就要学会细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记叙文细节描写要特别注意的几点。

一、摄取细小动作

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

在古典诗歌中,巧妙的动作细节能把作者很难说出的复杂、丰富、微妙的情绪,鲜明可触地表达出来,且韵味浓郁,耐人咀嚼。如赵师秀《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很传神的细节描写,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正是这个动作将诗人焦躁又期盼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李清照的《点绛唇》一词也是以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的上乘之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及爱恋的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可谓妙笔生花。如汪曾祺散文《花和金鱼》中描写一对夫妇经营一个“茶庄”。他们每天的生活极其清简:“大妈早起抖炉子、生火、坐水、出去买菜。老爷子扫地,擦拭柜台,端正盆花金鱼。”语言极其简练,动作一个连着一个,写出了老夫妇生活简单却忙碌充实。

下面我们班学生的习作巧妙勾勒了动作细节,奶奶的勤快麻利与一家人的默契谐和跃然纸上。

【学生习作】《小幸福》

奶奶揭开锅盖,水汽钻出来在灶间弥散开,奶奶忙碌的身影在雾气里时隐时现,奶奶把大瓷盆里的面团均匀地揉了两下,用筷子夹成一条条面疙瘩迅速地甩到沸腾的米汤里,像赶着一群白鸭下水,还溅起了水花,到面疙瘩要起锅的时候,奶奶用粘着面粉的手撮了一点桂花撒上,那是奶奶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上收来晒干封存的,她知道爷爷和我都喜欢桂花那甜腻腻的醇香,这时爷爷那熟悉的身影渠水一样晃进家门。奶奶那诱人饭菜冒着香气上桌的时候,总是爷爷收工回家的时候。……

二、勾勒细小景物

茹志鹃的《百合花》中小战士“背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正是通讯员天真活泼的反映,是他那颗年青而又火热之心的写照,在枪林弹雨中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细小的景物不可忽视,它可以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无论青草还是野菊,它们不起眼的外表下蕴藏着无穷的意味。

所以记叙文写作要抓住细小的物,如我指导学生写作文《收藏》,重点训练选材,要求“收藏”的物朴实而不花哨,有怀旧气息,有抒情空间,能借助它抒感,能借助它秀出文采。我们班同学的选材有:军人爸爸的子弹弹壳、军用水壶;院子一角一辆老掉牙的“南方摩托车”;奶奶的瓶瓶罐罐、碎布头;爷爷的算盘;外婆樟木箱中的花衣裳……一位父亲已经去世的同学想收藏“衣架”,就是那种用铁丝弯成的衣架,勾起了他对父亲的记忆,串起了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的记忆,文章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家里很拮据,母亲舍不得买冰箱,所以吃剩的面包就经常遭到老鼠的袭击,于是妈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面包袋子挂在一个铁丝衣架上并悬在半空,然后调侃着说:“这下除非这只老鼠是练体操的,否则肯定吃不着了。”就这么一个细节感人至深,让人心酸的同时也看到了母亲身上韧性与乐观的光芒。而一位从农村来到南京读书的女生想收藏一个掉漆的“白色搪瓷杯”,她动情地写道,“当我被如血残阳陶醉倒在泥田睡着的时候,父母已经结束了一日的农活,母亲唤我:‘小脏鬼,起来了’。她用那瓷杯里仅剩的半杯凉白开洗净了我的脏手,而我分明也看见母亲生满老茧的手上也布满了泥点,印在搪瓷杯的杯柄上那样鲜明。后来,那干涸的泥手印凝固在杯柄上,母亲总忘记将它拭去,它就那样持久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

三、细节描写背后要有人物刻画

并不是所有生活中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细节描写不能流于实录和琐碎,而应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注重细节刻画,不能一般性地陈述人物的所作所为,需知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常顶得上千言万语。大师们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归有光深情回忆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爱;鲁迅勾勒着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间或一轮的眼珠;巴尔扎克描摹着老葛朗台口吃的细节,写出了人物的精明狡猾、善于伪装。

那如何切实提高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应该给同学推荐擅长细描的作家,例如汪曾祺、阿城等,汪老在经历了荣辱沉浮和风雨沧桑之后,他把自己复杂深沉、微妙细致的人生体验都浓缩到自己的创作中,所以读汪曾祺的作品可以迅速提升自己在细节选择的品味。另外我还组织了一些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比如我会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路边的鞋匠、地铁一族、星巴克里的白领等,然后拍照、演小品或写成片段作文,同学们交流观察作业,互比高下,看看谁最能体现生活、体现人性,但又不落俗套。经过三年训练,同学们对细节独特性、形象性的把握越来越好,文章有了亮点,同学们记叙文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学生习作】《小幸福》

杂货店又摆上了一排玻璃瓶装的汽水,我与伙伴总爱在疯玩了半天后在汽水筐中挑上几瓶。红扑扑的脸上汗珠还在不断渗出,却喘着小粗气“嗯嗯”地指着自己心仪的那瓶,老板心会神领,不用等我们讲出口,便将一排汽水框搬下来让我们自个儿挑。男孩子总野蛮地将可乐抢走,抱在怀中交给老板开瓶。有些秀气的男孩子怕被别的孩子取笑也抱起可乐大口喝起来,气多劲足的可乐着实将他们呛得哇哇叫。“别死要面子活受‘气’了,改喝橙汁吧。”面对女生的嘲笑他们却文绉绉地说道:“不和女生一般见识。”于是抱起可乐又大口地喝起来,喝到肚子胀气,喝到笑声哄哄,喝到一脸满足。破口的玻璃瓶装起孩童的甜辣,充足的汽水注满顽皮甜蜜的回忆,而不可取代的是那些夏天,男孩女孩的哄笑声中的小幸福。

第1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打通与结合 《变色龙》教学片段 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课内,课本上的学习任务,更要在三年的学习时间内阅读相关课外名著,从而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是简单的将名著交给学生自己去读就了事的。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时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措施,把课内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名著阅读得到应有的落实和保证。因此,为了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这学期我在班上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安排了《水浒》全书的课外阅读任务。

下面是我在教学契诃夫的经典名篇《变色龙》时的一个教学片段,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上面所说的课内课外的打通和结合。

这节课上,我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些内容对于初三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只要学生对课文进行相关的情节梳理,其答案自然水落石出。教学就是要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带来的乐趣,从而在思考中,在一个个智力挑战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将其定位在细节描写上,从细节描写上来体会作者契诃夫的匠心之所在和细节描写对于刻画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意义之所在。

在梳理完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后:

师:“同学们都知道细节描写在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前面我们在学习《范进中举》时就通过对文中的有关细节进行研讨,来探讨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所表现的主题。这种方法往往能够以小见大。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小说中也有许多细节描写值得探究。在这里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文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在他的身上有一件‘宝贝’。这件‘宝贝’看似平常,不显眼,但是对于展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来说作用十分重大。如果有人要将这篇短篇小说排成一部课本剧或者话剧的话,这件‘宝贝’,一定少不了。大家现在找找看。”

学生们开始认真读书,迅速在书中找这件“宝贝”。

不一会儿,一学生说道:“找到了。它就是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他的回答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

师:“你能详细说说你的看法吗?”

生:“在文中奥楚蔑洛夫在审理这起狗咬人的事件中,当听到这只狗是将军家的狗的时候,有两段文字描写,一是让他手下的警官叶尔德林给他将大衣脱下来,一会儿又让叶尔德林将这件大衣给他装上去。这两个细节其实是用来表现奥楚蔑洛夫内心的不安和惊张的,是其虚伪、善变性格的外在掩盖。所以这件军大衣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件必不可少的‘宝贝’。”

师:“你的回答很是精彩。那么,文中除了这两个地方写到军大衣外,在什么地方还写到了这件军大衣。它们分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们在下面认真的读书、思考。过了一会儿,一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第一处,也就是课本开始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这一段细节描写给人的感觉是这位警察是一位威风、严肃、作风一丝不苟的好警察。”

师:“你从何而知呢?”

生:“他身上穿着一件新的军大衣。从这个‘新的军大衣’可以看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威风。”

师:“那么,他为什么不披着这件军大衣呢?这样不是更威风吗?”

生:“披着,给人的感觉是不严肃。而且这也与警察的身分不符。穿着更能显出警察的威风和严肃。给人的感觉是这位警官作风正派,一丝不苟。”

师:“你说的很对。奥楚蔑洛夫一出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肃威风,作风正派,一丝不苟。但是后来却一会儿又是穿大衣,又是脱大衣,用来掩饰自己的虚伪本质。这与前面第一次写‘军大衣’形成一种对比。那么,后面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在什么地方,有何作用,你能说出来吗?”

生:“后面关于军大衣的描写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奥楚蔑洛夫对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可是这里具体的作用我却不太清楚。”

师(示意让他坐下):“大家想想奥楚蔑洛夫这时‘裹紧大衣’。他冷吗?他这是在干什么?”

思考片刻。

一生:“这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虚伪和胆怯。他也知道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时是多么的可笑,前后处处矛盾。他也怕自己的这种种丑行暴露无遗。其实大家也早从他的表现中看出了他的丑恶嘴脸。只不过他还想再掩饰掩饰,所以一面对赫留金说‘我早晚会收拾你’,一面下意识地裹裹自己的衣服,以掩盖自己的虚伪。”

师:“这位同学有一个词用的非常准确,那就是‘下意识’。这也叫潜意识,是人不由自主地一种表现。奥楚蔑洛夫也知道自己的这出闹剧是漏洞百出的。所以他在潜意识里,内心深处是非常心虚的。课文用这样一个裹大衣的动作,欲盖弥彰,反而更加显现出他的虚伪本质来。”

“上面大家分析得很精彩。文章对军大衣的描写有四处。中间两处最能展现出人物的虚伪本质来。开始和结尾的描写也各有作用。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篇文章去掉文章前面和结尾关于军大衣的描写,直接从中间,也就是第三次写起。这样行不行?”

生:“这样也可以。但是感觉军大衣的出现比较突兀。不够自然。”

师:“是的。你说的很对。去掉前后两次关于军大衣的描写,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来。但是这样的写法,却使得军大衣的出现比较突兀,达不到那种了然无痕的效果。”

“大家看看,这件军大衣看似细小,但是它却是本文一条很是重要的线索,通过它整个故事就可以串接起来,整个人物的性格也更能得到体现。尤其是有了前后两次的描写,它更是在文中了然无痕,让人不好发现其在表现人物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写法在我们大家最近阅读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也有。金圣叹称其为‘草蛇灰线’。‘草蛇灰线’看似无痕,实则在文章中的作用却是了得,带动一大篇文章。而前面奥楚蔑洛夫一出场给人的严肃威严感与后面的虚伪本质也构成了小说情节上的‘逆转’。最后对军大衣的再次描写,一是使这条线索了然无痕,让读者感觉不出作者的有意为之;二叫‘事后作波’,也叫‘事后余波’。所谓‘余波’就是指像大水流过后的小水一样,虽小,快要结束了,但是还要发挥它一定的作用。在《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最后一裹更能表现出他的虚伪本质来,即使到了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是不放过这个细节,还要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这篇文章中对军大衣的描写其实是牵涉到三种写作方法的。它们分别是‘草蛇灰线’、‘逆转’和‘事后作波’。”

“刚才,我说过了这几种写法在《水浒传》里也有。大家最近不是在读有关武松的内容吗?(按《水浒》课外阅读的计划,最近学生正在读有关武松的内容。)在‘武松打虎’里武松身上也有一种物事,作用与本文中奥楚蔑洛夫身上这件军大衣的作用是一样的。大家知道吗?”

听完我的总结,学生陷入了思考。

这时,一生说:“是哨棒。武松上景阳冈时,开始处处写到武松手里拿的哨棒,给人的感觉是纵然有虎,武松也不怕。可是后来在打虎时这根哨棒却折了。而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放心,还用这根折了的哨棒继续打死虎。这根哨棒就是全文中的‘草蛇灰线’,对统领全文和表现武松性格意义重大。同时哨棒的前后也构成了一种‘逆转’,后面用折棒打死虎就是‘事后余波’”。

师:“请我们给予这位同学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全班鼓掌。

师:“其实武松这一部分还有许多章节也是用到了‘草蛇灰线’的。如潘金莲与西门庆相遇并私通这一部分中,也有‘草蛇灰线’的运用。大家还记得吗?潘金莲与西门庆相识的媒介是什么呀?”

生:“帘子。是武大郎家的帘子。在潘金莲叉帘子的时候打在了西门庆的头上,才使两人相识的。”

师:“是的。这帘子在文中的作用自然重要。所以作者为了使潘金莲与西门庆相遇时帘子的掉落不至于突兀,在前面的许多地方都写到了这个帘子,而且在帘子掉落后,也就是西门庆与潘金莲后,还在文中的许多地方写到了这个帘子。前后共达十六处之多。这样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使帘子在全文中的作用了然无痕,不着痕迹。当然这不是我统计出来的,是金圣叹先生在批评《水浒》时早已统计过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下面再看看。”

第12篇

简单来说,细节就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进行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法。从细节入手,最细微的感情往往也是最能征服灵魂、

深入人心的。那么,该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好细节描写呢?

一、细致描写,刻画人物个性特征

描写细腻就要采用各种恰当的方法,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写外貌,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和神韵;写动作,应精选动词,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写心理,应善于运用细腻的内心独白、梦境或幻境,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写语言,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对比烘托,反映人物精神面貌

对比是细节描写的技巧之一。可以把同一人物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如 《故乡》 中对闰土的手的描写;也可以把不同人物的某方面进行对比,绘形绘神,刻画人物性格,从而揭示出人物本质的精神面貌来。

三、真情流露,直击读者内心世界

要写好细节,就要贴近生活。有了亲历的过程和切身的感悟,还要用真情写真言,不矫揉造作。通过真挚感人的细节去触动读者,让读者的情感投入进来,从而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请看佳作 《雨雾.泪水.背影》 中的片段:

爸爸走上楼来了。他浑身湿透了,雨滴正从发梢上、眉毛上滑落。“艳,你妈怕你冷,给你带些衣服!还有,这是25块钱,先花着,不够我再想法子。”于是,那颤抖的手从怀里拽出个包袱,连同微微发热的25块钱塞给我。包袱是干的,钱也是干的,只有他的心和眼睛是湿漉漉的。我觉得那些嘲笑的眼光射在我的背上,耳中不时传来讥笑声。“爸,我……”我的脸在发烧。“回宿舍吧!天凉。对了,咱庄稼人,忙,以后当不住没空儿来看你,你自己照顾好自己……”爸爸哽咽了。他没再说什么,眼里的雾气更浓了……此刻,我感情的潮水在翻滚,泪水滴在痛楚而渺小的心里。

富有个性的父女对话及“我”的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都紧扣一个“真”字,以小见大,感人至深。

四、精巧构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增强文章感染力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可以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五、善于感悟,彰显文章鲜明主题